电气工程硕士范文

时间:2023-03-16 18:19:34

电气工程硕士

电气工程硕士范文第1篇

一、转变思想观念,构建合理体系

我国目前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正处在工业4.0、“互联网+”时代之中,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这就迫切地需要大量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我国前期的研究生教育主要为学术型,专业型硕士教育起步只有短短数年,发展相对缓慢,这就在一部分人心中形成了专业型硕士教育是低层次的、含金量不高的硕士类型。受这种思想氛围影响的大学生,绝大部分在报考硕士研究生时都不愿意报考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因此,必须切实地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认识,积极主动地适应国家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结构性调整。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能胜任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组织管理等工作。因此,在构建培养体系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特别强调培养体系的实践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只有构建合理有效的培养体系,在行之有效的体系下进行系统训练学习,才能使培养的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优化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的培养需要从理论式课程教学模式,向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转变。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教育培养方案应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导向,对培养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可积极邀请从事电力行业的人员或企业导师参加。同时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重点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做到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培养规律,把理论知识真正融合到学生的实训中。以优良的培养方案,努力营造应用型人才成长环境。陕西理工大学对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课程进行了优化设计,主要侧重工程设计、行业需求、一线实践。在研究生选修课的设置上,课程类型更加丰富、灵活,根据3个培养方向的不同及行业发展特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有目的地选择专业课程。在遴选硕士生导师上,除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外,主要选择承担过电力行业的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授课环节以互动式、提问式为主,教师把工程实际项目引入课堂,通过大家的探讨、交流和思考,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工程经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创新教学手段,建设网络课程

教学手段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目前“互联网+”、远程资源教学平台等技术为我们更新教学手段提供了便利。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受到了普遍关注,也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教学方式之一。高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既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化,又可以加快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不断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陕西理工大学目前正在积极建设电气工程硕士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将部分课程的课件放在学院的网页上,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设有网上答疑系统,回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采用虚拟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软件、三维变电站视图等进行虚拟理论教学,模拟各种电气工程类型现场、系统运行模式、仿真各类参数等,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有一定的作用。

四、强化校企合作,落实“双导师”制度

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是以应用型、实践型为目的,这就要求研究生导师不仅具有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工程一线实践经验。因此,必须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努力地推进“双导师”制度。这样不仅可以弥补校内指导教师工程现场经验的不足,还可以有效地发挥校外指导教师的作用,在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他们的工程阅历。“双导师”制度下,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制定学生的培养方案,两者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可以很好地实现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目前陕西理工大学为了提高整个专业型硕士导师的实践能力,本着“自身培养、校外聘请”的思路,制定了系列的激励政策和聘任办法。学校现有的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在晋升更高职级时,必须具备企业实践半年以上的经历方可申报。这就给具备了深厚理论知识,而工程实践经验欠缺的教师提供了工程实践平台,同时校内在遴选硕士生导师时,要求这些教师必须具备承担或从事过电力系统横向课题研究。同时也在国家电网公司、电气设备制造等单位聘请一批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担任校外(企业)导师,并明确他们的职责和义务。

五、夯实科研平台,强化硬件设施

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培养专业型硕士的最终目的,良好的科研平台环境及实训装置是培养专业型硕士的有效手段。要培养适应该专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就必须拥有大量先进的实验设备,而受制于该专业的特点及运行性质,大部分高校现有的电气工程实验设备是以模拟仿真设备为主,不具备工业实际现场场景,不能有效地达到培养目的。因此,科学、有效地建设科研基础平台,切实、积极地推进实验硬件设施是直接关系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陕西理工大学在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培养方面起步较晚,实验室前期建设投入不够,目前在充分利用电力系统退役设备的基础上,已建成了电气设备实训室,通过对这些设备的解体,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电气设备的构造。近几年,国家对西部非重点院校进行了大量资金投入,主要用于改善这些地方高校的实验室条件,电气学院借此机会主要建成了新能源发电技术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等,针对目前国家电网推进的智能电网建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重点学科组建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实验室等。这些实验条件的改善及科研平台的建设,可以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硕士人才奠定基础。

六、结束语

为了培养具有工程实践素质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更好地适应我国目前人才发展的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是前提,优化培养方案是基础。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双导师”制度,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势互补,注重科研平台建设,只有不断强化实验室建设,才能为培养合格的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闫群民 单位:陕西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赵同谦,丁亚红,李雅莉.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教育(高教),2012,(2).

[2]韩建萍.应用型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方向定位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

[3]英爽,康君,甄良,等.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1).

[4]段作章,卢艳春.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机制研究:进展与趋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7).

[5]刘献君,吴洪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制约与出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

电气工程硕士范文第2篇

一(略)

1.电气工程学位学习概况苏格兰的全日制电气工程学位的学制有两类,一类是四年制的电气工程学士学位(BEngElectricalEngineering),另一类是五年制的电气工程硕士学位(MEngElectricalEngineering)。在这两种学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读三年后延长再读一年,然后以取得工程学士学位结束学习。也可以选择读三年后延长再读两年,然后以取得电气工程硕士学位结束学习。爱丁堡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提供的这两类学位学习计划是全英领先的。这些学习计划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注意从科学、商业、政治、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分析和了解电气工程的应用,电气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模拟和数字电路、软件工程和编程、电力和机械、制造技术、电气工程材料、电力系统动态及稳定性,电力电子、电磁学、工程管理和系统理论等。学位计划中也包括了科学的管理知识与技能。既注重分析和理解电气工程的专业技能,同时也重视管理、计划和协调所需要的那些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技能。

2.学习与评价方式课程的主要形式是讲座,此外,还有现场观察、个案研究、客座讲座、实验室学习、工作中心任务学习、小组讨论和导师指导等。考察学生的方式包括一系列考试、作业、口试、科学报告、海报演示和实验室笔记。第四、第五学年的学生还会参加一些附加项目,即学生们在导师的帮助下,经过讨论和组织完成一些研究计划。

3.学习内容对于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和电气工程硕士学位来讲,前三年的学习内容是相同的。在完成三年的全日制学习之后,学生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学习一年,取得电气工程学士荣誉学位。二是继续学习两年,取得电气工程硕士学位。如果学生希望出国学习,通过爱丁堡大学的国际交流计划可以获得在欧洲乃至全球学习的机会,学生也可以参加爱丁堡大学自己的北美交流计划。

4.就业前景在英国或海外,工程师独特的技术技能、智慧和创业精神保证了这个职业的高度受雇性,爱丁堡大学的学位得到英国专业工程机构的认可。毕业生可以就职于电力工业、汽车行业公用事业、航空航天工业、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石油工业、信息技术等行业,成为享受英国最高起薪的电气工程师。

二、爱丁堡大学的电气工程硕士学位

1.课程结构第一年会有工程学的课程,其中会介绍关于化学工程学、土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及电机工程学的知识。之后会有电机工程学的课程,此工程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课程能力。数学课程可以提高模型所要求的代数、微积分及数字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可以分析并了解有关电的课程。还可以从大范围的其他课程中选择另外两门半学年的课程。第二学年的课程包括模拟数字电路、固态元件、电力和机械、生产技术、软件工程学及C语言程序设计。还有数学的高级课程及商务研究课程,使得学生能拥有工程管理方面的背景知识。最后一门半学年课程可以是高级商务课程、一门语言或其他让学生感兴趣的课程。第三学年的时候会对电机工程学材料有更深层次的研究,包括动力系统、动力电子学、电磁学和系统理论。同时学生会参与大量的个人或者团体的项目工作。能否进入第四和第五学年取决于第三学年的良好表现,包括与研究中可能出现的任何一个难题都息息相关的专用英语课程。同时学生要承担个人的学习模块以及与电机工程学相关的扩展学位论文。学生在第四和第五学年时会承担一个主要的工程。这可能就要包括能量和电力供应的工作,电力设备的生产,或者生产程序的操作。操作会包括对电能的量的控制。在第五年就要将剩下的硕士水平的学习模块学完。每一个模块都是基于团体分配、工业案例研究以及扩展计算机模拟的基础之上的。

2.教学方法课堂通常都由以下这些部分共同组成:讲座、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现场考察和规模很小的导师组学习。评价学生的方式包括完成工作任务、演示和考试。每一个学年都被划分为两个学期,每学期包括11周教学时间和2周考试时间。第一学期是从9月中旬到12月中旬;第二学期开始于1月初,到5月末结束。每周包括10~15小时的课堂交流和15小时的自学时间。

3.实习电气工程硕士学位第四、第五年的学习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生组织以研究为基础的实习。学生被安置在大公司的实验室和重要的研究室中做一些课题研究,在这里,他们学习到了一系列相关的工作技能,同时增加了就业能力。

4.国际学习机会学生可以申请在有合作关系的那些欧洲大学学习可比较的课程,为留学做准备,在第一和第二学年开设了一些欧洲语言方面的选修课。学生还有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很多大学学习的机会。

5.就业前景爱丁堡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在很广泛的职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拿到爱丁堡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学位,便意味着获得了全世界都认可和高度评价的学位。全部爱丁堡大学的学位都受到英国相关技术部门的专业认可,包括IET(工程技术所)、化工工程所、机械工程所、市政工程所和结构工程所的认可。这些部门的技术职称认可确保了爱丁堡大学为世界提供了最高水准的教育和工程师。另外,如果毕业生愿意在苏格兰就业,苏格兰行政院有一个“新天才”法案,可为毕业后的学生将其签证延期两年。

6.入学要求电气工程硕士学位每年都有招生名额。入学要求中不设正式的面试,但那些不具有标准资格的候选人要接受本专业学位项目协调人的面试。入学不对具体的科目进行要求,只要具备合格的高级国家中学证书(HigherNationalDiploma)就可以。同时,爱丁堡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与中国若干所大学都有“2+2”合作项目,旨在吸收这些优秀的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进入爱丁堡大学继续完成第三年和第四年的学习。考核成绩合格后,可以得到爱丁堡大学授予的工程学士学位。该学位还鼓励具有合适的工作经验的成年学生申请。

三、特色

1.学习体制灵活,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英国大学电气工程学位教育这方面的做法非常灵活。就入学条件来说,优秀的高中生可以申请;同等学历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加试面试入学。就毕业的方面来说,学位也有两种:四年制的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和五年制的电气工程硕士学位,而且两者之间的转化渠道畅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前三年的课程安排相同,在三年的基础上再多读一年,可获得学士学位。如果在三年的基础上再多读两年,就可取得电气工程硕士学位。在招生对象方面,除了应届高中生,还欢迎有实践经验的成年学生申请。这种灵活弹性的学制有助于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2.宽泛的学习范围专业面过窄是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对大学生的批评,电气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课程设置的广泛性是培养电力人才的重要因素,新世纪电力市场的变化和走向对新型电力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挑战,要求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努力、重创新、广适应”的复合型人才。而要培养这类人才,学习范围的拓宽是一个必然选择。英国大学电力教育范围不局限于电气工程领域,也就是不是孤立地学习电气工程,而是把电力教育放在更广泛的科学、商业、政治、社会和环境的大背景下去认识和学习。除了核心课程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选修课,而且学生选课的范围不仅局限在电气工程专业,还可进一步在全学院乃至在全大学范围内选修。这种宽泛的学习范围保证了毕业生能够有较强的职业适应力,是高就业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电气工程硕士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产学研;电器行业;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84-02

一、国内电器行业人才需求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电器行业产品遍及所有用电领域,是国家用电安全的重要保证,是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可靠性技术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和应用,给电器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越来越多的新型电器以机电一体化的面貌出现。这就对高校培养适应新发展、新技术的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把新能源以及节能减排提到了国家发展的高度,相应的对电器行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也在加强相关研究领域的人才积累以及产品研发。但与此不相称的是,相关专业领域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短缺。目前,行业急需“电器”方面的技术人才,而全国仅有几所高校专门开设有“电器”专业,在规模上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急需补充。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深入,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考验,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也成为高校和学生的头等难题,企业对于技术人才的聘用也更加挑剔,是否适合于企业的发展,是否具有应用创新能力是企业选择的首要条件。在全国高校中,我校在电器可靠性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前列,但如何在充分体现我校特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知识更新和创新意识,更好地服务于电器行业以满足社会需求,仍需进一步探索。

二、实施的具体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1.举办“电器新技术”学习班,为电器行业大中型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电器专业知识培训。河北工业大学电器研究所多次被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指定为行业技术人员“电器新技术”学习班主办单位,河北工业大学电器研究所所编写的著作《电器可靠性理论及其应用》、《低压保护电器的可靠性理论及其应用》以及负责制定的漏电保护器、小型断路器、塑壳断路器、过载继电器可靠性国家标准作为“电器新技术”学习班的教材,对普及可靠性理论知识,推动我国电器产品可靠性考核工作、提高我国电器产品的可靠性及其试验水平有重要作用,创造了很高的社会效益。

2.为电器行业大中型企业技术人员培养电气工程领

域的工程硕士、博士与企业联合培养博士后。结合企业的需求为企业培养电气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如为国内最大的某断路器生产厂培养了15位电气领域工程硕士,为国内最大的某继电器生产厂家培养了6位电器领域工程硕士,其中一人荣获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评选出的“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为进一步提高国内电器骨干企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创新能力,正在为国内最大的某断路器生产厂培养电器学科的博士生。这些企业包括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宏发电声有限公司、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等单位,这些博士后一方面结合企业的技术难题进行技术攻关,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博士后人员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出一名全国优秀博士后人才。

3.将在校硕士生派往企业,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

力。与行业骨干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研究生实习研发基地,结合企业的生产制定学生的课题内容,使学生未出校门就走到企业中去,提高了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如在2004年至2010年期间共派出15位硕士研究生和1位博士研究生到河北某电气企业和天津市某些电气公司实习。

4.将河北工业大学电器研究所的博士送到企业进行短期工作。河北工业大学电器研究所先后送出6位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到温州某电气集团公司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工作,工作期间为企业和技术人员共同解决技术难题,让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了公司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教师的工程技术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5.利用最新的电器可靠性研究成果与研究所企业联

合共同制定国家标准。河北工业大学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电器可靠性理论的研究,三十年来在控制用电器特别是保护类电器可靠性研究方面在没有国外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与企业具体电器产品结合,制定企业产品的可靠性标准,然后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的组织下,同全国的大中型企业的技术主管一起制定了典型电器产品的可靠性试验的行业标准,进而制定出典型电器产品的可靠性试验方法的国家标准。如控制用电磁继电器、小容量接触器、机床电器、塑壳断路器、低压断路器、过载继电器、漏电开关、接触器式继电器等可靠性试验方法的系列国家标准。

6.为企业建立可靠性实验室,推动了低压电器的科技进步。所提出的可靠性试验方法以及研制的可靠性试验装置已广泛应用在国内各生产保护类电器的主要大中型企业及检测机构。为生产厂、检测中心、试验站及研究所提供了先进的可靠性试验方法、技术及设备(应用面达生产保护类电器主要企业的70%)。建立了11个电器可靠性实验室,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特别是使某些厂家的产品成为名牌产品,已被应用于许多重点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可靠性试验,找出了产品的薄弱环节并对产品设计和工艺进行了改进,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加强了产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

7.作为首席主编,汇聚高校、研究所、企业的力量编写了《中国电气工程大典》配电工程卷。此大典是汇集了电气工程各领域的来自高校、研究所、企业的两千多名专家和学者参与,历时四年多编撰的鸿篇巨著。该书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电气工程各领域的技术发展与成功经验,展示了各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设计经验、科技成果和发展动态,汇聚了国内外相关的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体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结合。陆俭国教授作为该卷首席主编,与企业、研究所及我校的电气工程专家共同编写了《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的配电工程卷,共计282万字,包括最新的技术参数和图表以及先进实用的科研成果、设计经验与发展趋势,具有实用性、先进性和权威性,为全国的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一套学习的工具书。

8.积极组织学术活动,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提高行业电器技术人员的素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工产品可靠性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在我校电器研究所,陆俭国教授一直担任主任委员,专委会汇集了国内高校的教授、大中型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十几年来为推进电器可靠性的发展,专委会举办了多次全国电工产品可靠性年会,还举办了四届电工产品可靠性与电接触国际会议,通过学术交流活动,为企业和国内及国外的科研机构建立了联系,产生了重要的社会效益。

9.通过“产学研”促进了我校科研活动,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中河北工业大学与国家继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低压电器可靠性设计与检测技术”荣获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北工业大学与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器检测所共同完成的科研项目“低压电器试验与测试技术”荣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北工业大学与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国家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合作的“低压保护电器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0.通过“产学研”结合,促进了河北工业大学电器学科的团队建设和人才的培养。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我校电器学科的团队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在2009年度我校“电机与电器”学科获得全国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集体奖,此奖项是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热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学技术部评选出来的、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集体,仅有30个集体获得此奖项。

电气工程硕士范文第4篇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质量;电气工程学科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11―0052―05

引言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逐年递增。截至去年,全国在校研究生已超过100万人。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以下称“清华大学电机系”)目前有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643人,已经超过该系在校本科生的规模。研究生的培养成为本系教学的重点。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电气工程学科的目标,清华大学电机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缩小与世界一流电气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水平的差距。本文着重介绍清华大学电机系在完善课程建设、加强学术交流、注重实践培养和严格规范学位评审等环节所进行的改革尝试,以及这些改革措施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的积极效果,和对促进学生就业于能源电力企业和教育科研事业单位发挥的推动作用。

一 根据就业去向确定研究生教学体系改革的重点方向和内容

2006年-2010年问,从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就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不含工程硕士生)人数分别是226人和397人。图1和图2分别据此统计了研究生的就业去向。

从上述统计数据可知,能源/电力企业和教育/科研事业单位已经成为近70%的研究生就业时的首选,“进入主流行业、发挥大才干”已成为大多数研究生首选的就业取向。

反过来,为了适应这种择业的需求,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中如何把握其技能需求,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对205名毕业研究生的调研和对国家电网总公司、南方电网总公司、区域电网公司、省电网公司、电力设计院、发电公司、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输配电装备制造企业、电力电子设备制造公司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10余家用人单位的访问,对包括学科认识、毕业生工作状况、行业用人需求、毕业生知识和技能需求在内的共9个方面内容进行了调研。我们得出以下具有代表性的结论:

1 基本功扎实是在后续事业中取得成功的基石,培养严谨的科研作风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2 加强专业知识的讲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应当成为研究生教学的重点和核心内容。

3 研究生创新能力需要“智商+情商”兼修,即不仅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分析和工程实施等各项专业技能,也要有与人沟通的能力。

结合这些调研分析结果,本系的研究生教学改革拟定从课程建设、学术交流、学位评审过程管理三个环节来加强专业教育,综合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并在规范化的学位评审制度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

二 不断完善研究生课程改革与建设

1 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

清华大学电机系多年来始终坚持研究生课程的改革,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研究型教学、鼓励双语或纯英语教学、促进高水平研究生教材编写等角度开展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多突出性成果。先后有“现代电力电子学”、“高等电力网络分析”、“现代控制理论”、“电力电子与电机集成系统”4门课程荣获“清华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称号。“高等电力网络分析研究生学位课重基础研究型教学方法”项目荣获2008年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电力电子与电机集成系统,研究生双语专业课程建设项目荣获2010年“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完善研究生课程规划

课程规划包括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完善,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清华大学电机系不断增加研究生课程的深度与探索性实践,优化课程内容设置,适当删减部分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课程。我们认为所学课程应为研究生在工程实践与先进理论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不仅要使研究生更好地掌握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正确地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同时还需拓宽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近几年来我们逐步完善了一批研究生课程,新增开设了“磁性物理与电磁检测”、“电力电子器件原理与应用”、“磁测量原理与技术”、“现代电力系统优化新进展”(深圳研究院)课程。已通过批准开设“电能质量”、“现代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复杂性与大电网安全技术”等课程,优化调整了“现代能量管理系统”、“电气设备可靠性工程”、“电力系统广域监测与控制”、“电力系统理论与分析”等课程的内容。这些课程由于一方面介绍电气工程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另一方面也满足当前智能电网与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的需求,受到学生的欢迎。

3 聘请海外学者短期讲学

为推进研究生课程建设,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借鉴其教学模式,提高研究生课程质量,清华大学电机系积极开展“海外学者短期讲学资助计划”,先后聘请一些国外的著名教授、学者来校进行短期讲学。共有100余名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选修了海外学者讲授的课程。表1列举了近年来聘请的国外知名大学来本校进行短期讲学的课程内容。

三 加强学术交流,着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

1 选派研究生参加国际联合培养与短期访学

为拓宽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加强研究生的国际化联合培养力度,清华大学电机系选派部分优秀学生赴国外一流大学进行联合培养、短期访学交流,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2007年至今清华大学电机系已选派研究生出国联合培养26人次,前往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2010年和2011年共选派9名博士生进行短期访学交流。表2为清华大学电机系近5年选派研究生出国联合培养情况。

清华大学电机系选派的学生在国外著名大学学习交流,师从著名教授,学习到国际先进的科研方法和手段,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选派研究生出国联合培养已取得显著成果,如博士生何同学在“IET Generation,Transmission&Distribution”、袁同学在“IET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s”期刊上发表了高水平论文、林同学更是在发表了多篇高水平文章的基础上,还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博士研究学术新人奖”。

2 建立专项基金资助制度,加强研究生国际交流

为支持博士生出国参加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促进博士生与国际同行学者直接交流沟通,拓宽学术视野,了解学科研究进展和动态,提高学术水平,清华大学电机系依托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专项基金,

资助博士研究生参加在其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影响大的国际会议,鼓励研究生出成果并鼓励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专项基金自2009年6月设立至今,已实施资助40名博士生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受资助的博士生覆盖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新技术所有二级学科和深圳研究生院能源与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资助博士生参加国际会议,受资助的学生既开拓了国际视野,又促进了其创新性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的培养。如博士生罗同学将与会报告内容完善并在“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期刊上发表文章。之后,该博士生又以此内容为基础进行扩展,并申请成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3 改善研究生学术交流氛围

要想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活跃的学术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创新的思想需要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孕育。清华大学电机系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创新的氛围。

电机系成立“研究生学术交流中心”,通过组织调研,及时了解研究生所需,定期整理汇总各类学术活动信息。促进二级学科间的学术活动信息共享,以及相近研究方向的深层次学术探讨,使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活动得到常规化、规范化、制度化。

2007年底创办《学术前沿导读》电子刊物(以下简称《导读》),该刊目前已出版10期。《导读》包括的主要内容有:(1)相关行业的发展态势;(2)国际学术前沿的发展情况:(3)相关专业的研究动态和最新成果;(4)科学研究方法与科研研究经验等。《导读》主要归纳总结国内外电气工程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思路;及时准确、分门别类地归档记录系内教师、研究生已有的与最新的学术方向与研究成果,并定期。《导读》不是简单的资料汇编,它很好的起到导引作用,通过对学术资源的整合,将初涉学术科研生涯的研究生导引到更广阔的资源、获得更科学的研究方法、融入最前沿的学术环境中。

4 促进师生间的学术交流

良好的师生交流是研究生做好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同时也能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博士生论坛是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非常重要的平台。清华大学电机系利用这一平台,积极组织安排博士生导师会议在博士生论坛期间召开,既使老师们参加了博士生导师专题讨论会,同时也保障了更多的博士生导师参加博士生论坛并对博士生的学术报告进行点评,为全系师生间进行学术交流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博士生论坛每年组织一次,每次有120名左右研究生参加论坛。博士生导师专题讨论会自2007年开始举办,每次都有10余位至20位博士生导师参加。

以“聚焦行业热点,关注学术进展;着眼学科交融,开阔思想视野;感受学者风范,品味学术人生”为宗旨,清华大学电机系于2004年推出“行家行话”学术活动品牌。该活动每学期举办一至两次,现已经成功举办23期。每期的嘉宾均是电力行业内的著名专家或业界精英,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院士、大型电力企业技术专家等。

清华大学电机系为加强导师与研究生间的学术探讨,积极组织召开访学报告会,安排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多伦多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名校归国的访问学者、公派出国生、短期访学生,向全系师生介绍他们在国外一流大学的访学经历。访学报告会不仅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 依托企业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加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

从2009年起,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我国推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这个新的培养类型。专业学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形式之一,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而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是我国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对于这种新的类型,如何制定好培养方案,特别是如何突出“应用型”特色,值得各个学科深入思考。

清华大学有关学科按照教育部的部署,积极发展具有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清华大学电机系自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我们认为,专业学位教育是为了培养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达成此目的,需要面向行业领域进行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体验和实践。清华大学电机系注重利用企业资源,建立专业实践或合作培养基地,推进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

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实现“人才强国、人才强校、人才强企”战略,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系统性、学科交叉性及知识前沿性和企业在重大工程项目平台和高水平工程实践方面的优势,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密切理论研究和生产实际的结合,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清华大学电机系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签订了研究生工作站合作协议。清华大学电机系每年将选拔一批以专业型硕士生为主的研究生,赴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进行合作研究,研究专业包括: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直流输电技术、电力系统仿真、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自动控制、信息技术、智能电网等。工作站的建立是对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实践培养的很好保障,必将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五 规范学位评审制度,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1 严格规范学位论文预审查制度

2006年开始,清华大学电机系积极实行《电机系工程硕士论文预审核实施办法》。该办法的实施,为清华大学电机系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在两年多的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该办法存在的不完善之处并进行修订,从而完善了工程硕士论文预审核制度,进一步促进了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提高。

2009年,从工程硕士开始,清华大学电机系率先对学位论文进行重复度审查。经过对最近两年答辩的近40名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的重复度审查,结果表明该项审查对电机系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提高起到显著作用。

2 严格规范学位论文送审评阅、答辩过程

自2006年年底起,清华大学硕士答辩改为集中答辩,给答辩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影响。论文评阅人的聘请、答辩委员会的组成、答辩硕士生和导师及答辩秘书对时间节点的把握、答辩工作的组织安排、导师和答辩硕士生对答辩后收尾工作的认识等都存在一定问题。清华大学电机系高度重视硕士生答辩工作的严格把关, “电气工程”学位分委员会2010年9月专门讨论,通过并实施《电机系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有关规定》,对硕士答辩的相关工作提出了规范要求。

2011年4月清华大学电机系积极编写《电机系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秘书工作提示》和《电机系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研究生工作提示》,专门组织召开硕士研究生答辩动员会,要求全系预计答辩的工学硕士生、全日制工程硕士生、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生、答辩秘书以及全系各所主管研究生工作副所长参加会议。通过动员会,对硕士研究生答辩的全过程、各项工作的时间安排进行全面介绍,明确提出系级论文预审查、论文送审评阅、论文答辩各环节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结合第一届全日制工程硕士即将进行毕业答辩的实际情况,对答辩各个阶段中主管副所长、答辩秘书和答辩硕士生等相关人员的各项工作及任务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说明,并对硕士论文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错误进行讲解,要求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不但内容要保证质量,同时也要重视论文的写作格式规范。答辩动员会效果良好,今年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相关工作,存在的问题比以往有所下降。

六 结语

在全国研究生招生数量激增的大背景下,如何一方面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生,是一个各高校都面临的迫切问题。

电气工程硕士范文第5篇

一、工程硕士培养情况分析

工程硕士是在工程类型工学硕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1984~1989年试点、1989~1997年推广、1997年以后独立快速发展三个阶段。1998年12月,国家成立了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与指导。2009年,国家开始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截至2010年12月,全国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共有241家,工程领域达到40个,招生人数累计50余万人,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人数达到20余万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专业学位中涵盖专业最多、招生规模最大的学位类型。从现有培养单位层次情况来看,如图1所示:全国241家工程硕士培养单位中985高校有39所(含中科院研究生院),211高校49所(除985高校,211高校中无培养资格的26所高校主要是师范类、医学类、外语类、民族类、政法类、财经类、农业类、音乐类院校)。老本科院校153所,新建本科院校和民办高校0所。老本科院校占工程硕士培养单位64%,占多数。而新建本科①和民办院校则无一席之地。一般来说,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层次还可以细分为985高校(39所)、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②(32所)、研究生院高校(72所)、211高校(113所,同校分校除外)、老本科、新建本科、民办高校等七个层次。新建本科院校和民办院校欲申报成为工程硕士培养单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图1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层次分布情况(数据来源:根据2010年全国241家工程硕士培养单位资料查证)从现有培养单位工程领域数量分布情况来看,如图2所示:在241家培养单位中,授权工程领域在1~5个的有26%,6~10个的有26%,11~15个的有23%,16~20个的有14%,大于20个的有11%,其数量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梯形结构。由此可以反映出,一方面,全国现有40个工程领域,各层次各类别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理论上仍有很大的领域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现有培养单位培养规模仍未饱和。另一方面,具有10个及以下工程领域的单位仍占多数,说明工程硕士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

从上海现有培养单位情况来看,如下表1所示:上海共有11家工程硕士培养单位获得授权,其中有985高校4所,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1所,研究生院高校5所,211高校7所,老本科院校4所。从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的全国分布来看,上海工程硕士培养单位数量明显落后于北京(25家)、江苏(19家)、辽宁(16家)、陕西(16家)、四川(14家)、山东(11家)。从1997年开始到2004年,上海工程硕士培养领域从14个持续增长到32个。2004年至2010年工程领域增长缓慢,近5年来一直维持在35个。在全国40个工程领域中,上海在兵器工程、航空工程、矿业工程、林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中未获得授权。上海各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年度授权工程领域数量在2004年之前增长较为快,之后趋于缓慢。究其原因,在于上海工程硕士培养单位获权年份大部分(7个)集中在2000年之前,在规模发展上形成了相对饱和状态,而2001年之后获权单位只有4家。图3上海各培养单位工程领域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同图2。从上海工程领域分布情况来看,如表2所示:开设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的培养单位有11家,电子与通信工程、物流工程、工业设计、交通运输工程等授权培养单位数依次递减。从企业共建院校情况来看,如表3所示:全国241家工程硕士培养单位中共有11所为企业共建院校,其中211高校只有1所为华北电力大学,1所为新建本科,其余均为老本科院校,而真正意义上的大型企业所属院校只有1家,即为上海电机学院。

二、企业所属院校培养工程硕士竞争力分析

上海电机学院是一所企业所属的新建本科院校,隶属于上海电气集团。③2011年10月,上海电机学院获权“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成为上海首个新升本科高校获权培养工程硕士试点单位,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企业共建院校培养工程硕士单位。本文将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应用SWOT分析方法,根据学校既定的内部条件,找出学校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分析学校的外部机遇和威胁,从而对学校的工程硕士发展提出思路。如表4所示:从学校内部优势方面来看,学校与上海电气集团存在隶属关系,可以从集团层面推进,有利于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形成企业和学校之间相互支持、各取所需、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学校定位于建设具有技术本科内涵实质和产业大学属性特征的教学型特色高等院校。技术应用性办学方向明确。学校升本后一直依托上海电气集团及其下属各企业,每年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这些教师的成长为工程硕士“双师型”队伍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学校内部劣势方面来看,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远远低于985、211高校和老本科院校,综合排名位于500名左右。无论是专业数、学科数、学科水平、科研实力、知名度、生源质量等与老本科院校相比均处于劣势地位。从学校外部机会来看,2009年10月国家颁布政策开始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是工程硕士转入快速发展阶段的标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指出将“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学校外部威胁来看,我国从工程类型工学硕士的试点,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只有十多年的时间。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远未成熟,其内在规律尚需探索,其选拔方式、培养模式、规章制度也有待于不断研究精进。社会认可度方面也远不如全日制工学硕士。

三、企业所属院校培养工程硕士发展思考

1.定位:选择细分市场及目标顾客群(1)选择细分市场及目标顾客群,依托共建企业拓展生源。学校应利用与企业密切联系的优势错位发展,选择自己特有的细分市场及目标顾客群。具体包括两部分:一是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本校生源;二是针对在职工程硕士的共建企业内部生源。学校定位于培养具有扎实的技术理论基础,较强的技术创新与技术应用能力,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应用、技术管理与技术服务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2)集中优势学科力量发展少量领域,定准位,定好位。新升本科高校普遍存在提升办学层次、拓展发展空间的诉求。学校应集中优势学科力量发展少量工程领域,形成较强的竞争力。根据中长期规划,学校将重点聚焦于火电、核电、风电等能源装备的关键技术。机械工程(大型装备方向)电气工程(清洁能源方向)、控制工程(电站设备方向)应成为学校优先发展的工程硕士领域。

2.策略:打品牌,扩大影响,发展规模(1)构建技术应用特色品牌,以质求稳。一方面,学校有明确的技术应用性办学方向。学校升本之初曾对于上海地区人才类型与人才需求进行过广泛调研,结果显示:企业生产实践中大量缺乏将设计转化为应用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时在企业的科技创新中急需开展大量技术应用性科研。基于此,学校审视内外环境,提出了“技术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方向,积极探索技术性学科、技术性专业和技术应用性科研的特殊规律。另一方面,学校与上海电气集团共同开展了“3+3+3”技术工人培养项目,④通过考察选拔、教育培训和实践提高3个阶段的系统培养,使接受培训的技术工人在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上得到全面提升,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解决生产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瓶颈问题。学校可进一步探索“3+3+3”与工程硕士培养相贯通的机制,形成较难复制的特色竞争力。(2)组建战略联盟,逐步扩大影响力。学校应联合技术应用性特色高校组建战略联盟,并依托上海电气集团的影响力,建立电气系统相关高校产学研合作联盟。现在全国高校为加强互相之间的战略合作和优质资源互利共享,实现共同发展,组建了多种形式的联盟,如华约联盟、北约联盟、卓越联盟、西部高校研招联盟等。

3.路径:建立专兼职工程实践教师队伍(1)依托上海电气集团的大力支持,建立高水平企业兼职实践教师队伍。学校应依托集团人力资源库,聘请一批具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的企业高级工程师担任学校专兼职工程实践教师,摒弃学校间“门户”之见,聘请兄弟高校相关学科专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2)争取企业与上海市共建,理顺资源渠道。学校应在共建企业大力支持下,抓住机遇,谋求成为上海市共建高校,以理顺资源获取渠道,并同时保持企业共建的特色与优势。

电气工程硕士范文第6篇

关键字:电气工程;智能电网;专业硕士;校企合作

G643;TM1-4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电力、新能源及其装备制造行业人才需求分别为249万、182万和817万,其中高层次专门工程技术人才分别为57万、15万和215万。随工业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大量企业将引进先进设备并进行技术改造,其设备大量运用集成化信息平台、可编程控制器、工控机、现场总线、变频器和传感器等电气技术,必然急需大量高层次、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本文针对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相关人才的迫切形势,提出了重庆市某高校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分析了当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培养方式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培养高层次、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重庆市电气工程领域行业现状分析

根据重庆市“十三五”规划,重庆将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其中能源电力行业、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几个方面的发展与电气工程领域人才需求最为密切相关。在能源电力行业,重庆市将广泛开展下一代新型智能及主动配电网的建设;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重庆将大力打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基地,重点发展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加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开发;在信息技术产业,重庆正着力打造2亿台级电子终端产业基地,将建成世界最大智能云端集群。显然,重庆市工业升级转型需要大量具有工程背景和应用能力的高端电气技术人才。

二、当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及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规定,硕士研究生主要有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学术学位侧重培养研究型人才,面向科学研究工作;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面向工作岗位需要。因此,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应该为:为电气工程领域内的企业和工程部门培养从事电能生产、传输直至使用全过程中技术创新与开发、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设计及工程管理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够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际能力,能承担专业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2.存在的问题

重庆市某高校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针对电力行业,但部分学生不具有电力专业学习背景,有些专业课程学习较为困难。虽然学校明确了产学研用协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但在具体如何操作、如何深度融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部分指导教师由于和企业科研合作较少,企业合作指导教师选择目标性不强,校内和校外导师的衔接存在一定问题。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K堆芯可培养方案

基于校企合作的专硕研究生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主要从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施系列化项目过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及实行学位论文提前介入四个方面开展培养工作。专硕研究生培养采用工学交替、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采用校企“双导师”制;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设计系列化项目教学,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及团队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对学生进行实践培养的过程控制,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培养的目标管控;依据不同类型课程和培养环节,采用现场答辩、研究报告、产品设计等多种方法评价学习质量,加大过程考核所占比例;学位论文选题在进企业实践时确定,使学生能在企业见习期间带着目的和问题学习,校企联合指导小组和学校教学评估办公室组织中期检查,校企联合答辩。

培养方案由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制定,倡导学校教师走进企业进行工程实践,企业技术人员走进高校讲台交流、现身说法,学校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充分接触企业需求地气,实现了良好的产学研的衔接,有利于促进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毕业论文内容将以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为主,突出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些措施着力培养应用型的工程职业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识、技术的应用,培养具有较好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和素养的特定社会职业的专门人才,体现了轻学术重实践的专业学位教育规律。

四、结语

电气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方案应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产业需求,以综合素养、实践能力与工程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目标,按照“服务需求、突出特色、创新模式、严格标准”的指导思想,通过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学术及工程训练、论文工作及培养指导等方面的精心设计,学校、企业在制度、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的有力支持,创新实施“产学研多层次、多主体协同联合培养工程领域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新体制,为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应用型高层次电气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望取得突出效果。

参考文献:

[1]董方敏, 周学君, 黄华. 电气工程硕士校企合作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 中国电力教育:中, 2010(35): 45-46.

[2]周美兰, 孟大伟, 戈宝军. 产学研协同培养电气工程急需人才的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 2013(14): 15-17.

电气工程硕士范文第7篇

>> 研究生课程“专业―学术―工程”三维教学探索 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探索 材料工程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地下结构工程》研究生课程创新能力培养 依托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培养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新模式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探索 工科学术型研究生工程能力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全日制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结构风工程》教学方法探索 现代制造工程技术研究生实践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研究生《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基于Seminar模式的研究生纳米表面工程教学改革研究 电气工程研究生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浅析专业知识复合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机械工程研究生“有限单元法”课程教学探讨 提高研究生课程“高等工程热力学”教学质量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胡乐. 建构主义:革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J]. 高等教育研究,2006(12):99-101.

[4] 韩壮志,尚朝轩,何强. 研究生专业课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0(1):90-92.

Research on Teaching Model for Knowledge Engineering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TANG Su-qin1, LIU Li-hao2

(1.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China;

2. Guangxi Training Center for Teacher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 The significance of computer-majored postgraduates’ course design is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of specialized courses in guiding postgraduates’ self-determination learning, active exploration and improving their ability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course design,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are also discussed.

电气工程硕士范文第8篇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成人继续教育依托原兰州电力技术学院(兰州电力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办学条件,先后与华北电力大学、重庆大学、三峡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合作设立了甘肃函授站;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主考学校,与甘肃省自学考试办合作开办应用型自考;与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三峡大学、重庆大学联合开办电气工程硕士、计算机软件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班。自1993年建站以来,已培养函授专、本科毕业生2600余人,自考专、本科毕业生2500余人;已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近200余人。现在读函授专、本科学员361人,在册自考专、本科学员1250人,在读工程硕士及工商管理硕士239人。现开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供用电技术、电力市场营销、发电厂集控、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的专科、专升本函授及应用型自考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同时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重庆大学、三峡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办电气工程硕士、自动控制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等在职研究生教育。

理清思路,确定工作目标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在教育培训机构整合过程中,对原培训中心和“两校”的成人继续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中心继续教育部。继续教育部成立后,按照中心统一部署,大力开拓培训市场,以管理提升活动为契机,根据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在对公司人力资源状况和员工学历层次进行调研及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成人继续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确定了继续教育发展目标:服务公司人才培养,提高公司员工学历层次,提升公司员工整体素质。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举办以电力类专业为主的在职工程硕士、本科、专科等多层次员工学历教育,形成多形式、多规格、多层次的员工继续教育体系,确定了努力打造“管理规范、质量优良、具有行业特色”的公司员工继续教育基地的工作目标。

加强招生宣传,拓展培训市场

为确保稳定的办学规模,培训中心借助公司人力资源数据库,积极开展公司员工学历结构分析与研究,重点分析符合工程硕士、工商硕士报考条件的员工分布情况及县供电企业员工学历结构,并进一步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有计划地组织人员到省公司所属各市、县供电公司进行员工继续教育需求调研和招生宣传。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中心继续教育工作方案,以公司员工研究生教育和县供电企业员工学历教育为重点,按照“规模适度,保证质量”原则,统筹研究生、函授和自考招生,制订了每年自学考试招生150人、函授招生150人以及在职工程硕士招生80人的人才培养计划。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培训中心继续教育部以狠抓教学全过程管理为手段,培养合格人才为宗旨,认真落实教学任务,着力加强教学组织、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管理,加强教学监督与检查,按照合作院校教学质量评估标准,认真组织开展面授、辅导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制订学员自学指导计划,规定自学内容、进度及作业,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严格执行学员考试考勤制度,认真组织课程考试工作,严肃考试纪律,树立良好教风、学风,确保教学质量。

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

在充分结合成人的年龄特点,学习理解能力相对较高、记忆力相对减退,实践经验丰富,以及行业特点的前提下,培训中心继续教育部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征求企业和员工意见,积极与合作院校协调,适当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结合企业发展和员工实际工作需要,紧密结合现场实际,不断优化专业教学计划,充实更新成人教育教学内容,努力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并采用在线辅导、送教上门、集中面授等多种形式,解决工学矛盾,使成人继续教育工作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受到学员欢迎。

为做到讲授内容的先进性和直观性,培训中心继续教育部积极申报省公司层面县供电企业员工学历提升培训课件开发培训项目。课件开发组已开始《变电站电气设备》和《电能计量》两门课件的开发。项目组人员深入到省电力公司所属的民勤、景泰县供电公司调度中心、计量中心、典型先进变电站及电能计量设备现场,实地拍摄电能信息采集系统构成设备、接线、设备调试过程以及变电站一、二次构成设备,系统接线和操作技能,并与现场运维人员交流学习现场运维实践经验,制作培训课件,做到重点突出、通俗易懂、体现时效性和实用性。

创新培养方式,发展网络教育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不断创新成人继续教育培养方式,利用培训中心先进的设备和网络资源,积极探索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成人继续教育。2014年组织完成公司员工网络教育需求调研和合作院校考察工作。2015年起,根据培训需要,与国内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合作设立高校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至2020年,在中心建成2-3个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自主性、灵活性等特点,提高成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有效克服在职员工继续教育工学矛盾,拓展中心继续教育覆盖面。

加强高学历培养,输送合格研究生

为提高办学层次,培养合格的硕士研究生,首先从抓研究生面授培训班课堂纪律入手,严格考勤制度,做到上、下课点名,并将学员出勤情况记录到考勤登记表里,确保每位学员的学习课时数。另外通过征集学员意见和建议与合作院校授课教授沟通,在完成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晚上时间开展一些专题讲座,拓展学员的知识面和研究课题的思路和方法。强化考场纪律,要求学员独立答题,对违反考场纪律者进行批评教育。通过全方位的加强管理,研究生学习成绩达到了合作院校的要求。

加强队伍建设,树立培训品牌

培训中心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和以“学员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把企业和学员的满意度放在各项工作的核心地位,认真学习国家成人教育相关政策及合作院校成人教育有关规定,加强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研究,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征求企业和员工意见和建议,科学合理地制定继续教育相关管理服务措施和方案,不断提高员工继续教育专业化管理服务水平。依托中心优良的培训设施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以专业建设、培训质量和高标准管理服务,创建中心继续教育品牌,扩大中心继续教育影响力,力争全面建成“管理规范、质量优良、具有行业特色”的甘肃省电力公司员工继续教育基地。

电气工程硕士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38(2015)47-0080-02

作者简介:李俊(1976-),男,河南省省直住宅小区服务中心,工程师,工学学士,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变配电站和配电系统的综合自动化.李晓峰(1971-),男,武汉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高级工程师,工学学士

当今,电气工程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它既能保证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更是维持社会稳定秩序的先决条件。电气和自动化设计在电气工程中有效融合对电气工程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它对优化生产流程,科学合理分配资源能源,提升电气工程整体水平具备关键作用。

1电气自动化设计

1.1实现电气工程设备的集控

电气工程的处理器系统负责全部电力工程安全运行的处理工作,总体来看,电力系统需采取监控的部分较多,直接增加了运行人员的任务量,太多的监控点同样提升了电缆的使用量,增加了施工成本,最终影响电力公司的效益。此外,线缆太长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精度也会产生不良影响,输配电负荷的提升也会造成系统出现安全事故。所以,需通过电气和自动化对电气工程的设备实行集控,进而提升电气系统的运行成效。

1.2应用远程控制模式

电气工程包括的内容多,涵盖的范围较广,工程中需使用很多电缆,而输电距离越长,采取集控方式越难,这是电力产业亟需解决的难点。当前,电力公司多应用自动化设计方式,应用远程控制的模式,其一方面减少了运行人员和设备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降低了电缆的使用量,压缩了投入成本,提高了运行和管理成效,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3应用现场总线模式

当前,电气工程中更多的采用现场总线监控模式,由于其监控具备优良的针对性,可以运用合理的应对方案针对工程现场距离的差异。所以,现场总线监控方式在降低设备使用量的前提下,减少了成本投入。此外,现场总线监控方式也具备远程监控功能,使用更少的电缆,对工程中全部装置实行工程现场安装,且利用信息通信模式对电气装置实行整合,以实现对电气系统运行的全程进行监控。该方式切实降低了投入成本,提升了运行成效,很大程度提升了电气工程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电气和自动化设计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

2.1电气和自动化设计和继电保护设备的融合方式

电气工程的继电保护设备通常是在供电出现突然断电或者其他突发异常状况的时候,第一时间向控制中心进行告警,自主断开电路,确保电气装置的安全,防止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而保护装置发生问题,一般表现为保护拒动与误动两种方式。拒动问题通常是当电气系统出现问题或方式其他突发状况的时候,继电保护设备不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断电措施,不能有效起到保护线路的功能;误动问题就是电力系统运行正常,线路未出现任何故障的情况下,继电保护设备本身出现错误的判断,采取了错误的保护动作或是传达不正确的告警信号,导致电气系统发生整体混乱。

2.2变电所的自动化系统

电气和自动化与变电所系统有效融合,能够使其成为全面的综合计算机监测系统,可以把自动化设备、信号监管、继电保护设备以及测量设备实行全方位的内容整合、重组以及完善,合理革新技术,确保其跟上时代步伐与用电客户的用电需求。此外,变电所综合性自动化系统能够针对变电所内部的通讯、线路、装置和计算机系统应用新式的科学技术,进而实行全方位的检测,充分发挥适时监控、电力检测以及通讯控制性能,推进变电所综合性自动化系统向着集成化与智能化方向迈进,并且确保了变电所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3电气和自动化设计与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的融合方式

把电气和自动化技术与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有效融合,能够对各类电力装置工作中的有关参数采取实时报备方式,实时检测各类电气装置的工作状态,满足电厂对发电过程中的监控与监测要求,从根本上确保发电质量和发电效率,以保证电力系统工作稳定。

3电气和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融合的发展前景

电气工程稳定的发展依靠电气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若要切实有效的进行该项工作,则需使电气和自动化设计在电力工程中有效融合,以先进科技为基础,使电气系统的所有性能充分的发挥。电气和自动化技术消除了原有电气设备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确保运行的精度和效率。但任何事情均有双面性,尽管电气和自动化技术可以保证电气工程安全稳定,确保电气系统稳定工作方面具备先进的技术,可目前电气和自动化技术依然不够健全,尚处于初级阶段,在电气工程中的运用还不够成熟,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技术不够全面或电力系统本身的问题。比如,继电保护设备发生问题,不能达到变电系统的任务要求、电网系统超出负荷值、计算机系统的内外电压标准高、工作成效无法满足人工服务指标等各类情况,导致目前电气和自动化技术无法确保速度和质量的同时提高,对电气工程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4总结

综上所述,电气和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是目前电气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有关技术与装置进步的重要指标,它能切实满足电气工程的智能化与自动化要求,优化电气工程的规划与施工环节,提升生产成效,减少生产周期与生产运营成本,并消除专业差异的人员共同工作时发生的问题,确保电气工程质量。所以,有关工作人员需提高重视程度,持续研发创新,最终促进我国电气工程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晟.电气和自动化设计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应用[J].科技展望,2015(14):163.

[2]彭杰.浅谈电气与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融合运用[J].民营科技,2013(11):200~201.

[3]刘静萍.电气和自动化设计在工程实践中的融合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01):119~120.收稿日期:2015-11-1

电气工程硕士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 创新能力 CDIO TRIZ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n Full-time Engineering Graduates'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Mode

GAO Bingkun, WANG Xiufang, REN Weijian, SHAO Keyong, WANG Qiong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Daqing, Heilongjiang 163318)

Abstract For the problems of full-time graduate professional lack of enterprise engineering experience, poor practice, constituted from the culture, creativity and innovative practical ability, CDIO-based teaching system to build, to build a multi-level system of practical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five areas to explore their creative ability training mode for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 and provides a guidelin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full-time engineering graduates; innovative ability; CDIO; TRIZ

1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构成研究

高校培养的人才是为企业所用的,通过调研大学和企业之间的数据,明确企业对于工程实践能力的需求与大学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之间存在的差异,分析大学、企业和培训等不同机构在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不同作用,对现有工科院校培养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实践能力是否满足企业的需求进行分析,研究目前中国国情下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创新实践能力框架构成,从而明确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点,研究创新实践能力的开发摸式,从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实践教育模式,提高工程硕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国工程界适应未来日益激烈的国际竟争提供教育保障。

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表现在基于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体现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的专业水平与价值。全日制工程硕士创新实践能力由贯穿于创新思维与意识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构建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知识整合与信息处理能力、交流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工程领导与组织管理能力等构成,①其中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构建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体现了专业价值的核心能力,知识整合与信息处理能力、交流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工程领导与组织管理能力并不依赖专业性很强的知识,但又对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重要作用,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综合素质的体现。

2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思维与意识是是否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先决条件。目前毕业后的研究生绝大多数都是跨出院校门直接进入企业,书生气较浓,缺乏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因此,开展制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探索研究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的培养对策与措施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位论文等各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要进行创新性活动,如果有TRIZ创新理论的指导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TRIZ理论为人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③TRIZ理论中提供了如何系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快速确认核心问题,发现根本矛盾所在;TRIZ理论将不同的发明创造遵循的共同规律归纳成40个创新原理,针对具体的技术矛盾,可以基于这些创新原理、结合工程实际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通过开展TRIZ理论创新活动,将创新方法贯穿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3 基于CDIO的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突出工程教育培养,以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电气工程领域和自动化领域为例,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理论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研究生个性化发展为核心,以未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系统、功能模块、基本单元”为主线,形成内容模块化的一、二、三级课程群和易实施的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一级项目为包含本专业主要基础课程及综合能力要求的项目;二级项目为专业学习过程中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培养要求的项目;三级项目为加强核心课程、二级项目而设立的相应课程群。④

在全日制工程硕士教学设计过程中,一般是以问题、项目展开教学。科学研究种类繁多、方法各异,但(下转第89页)(上接第61页)它的基本步骤却是相同的,主要包括提出问题与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处理分析资料和验证假设并推演结论等五个步骤。从逻辑上来讲,科学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推演、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具体、证明―反驳等。针对上述研究方法在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电气工程领域和自动化领域遵循CDIO模式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进行教学设计,目的明确地开展教学,让研究生更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及有效性。

4 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构建集工程训练、创新教育、科技竞赛和科研开发相结合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工程训练基地包括校内训练和企业训练,校内工程训练基地有专业实验室、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企业训练基地包括校企共建研究生实践实习基地、企业实习基地。专业课程实验主要在专业实验室进行,科技竞赛和科研开发主要在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校企共建研究生实践实习基地和企业实习基地完成。在科研开发过程中,配备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结合科研项目,进行目标式管理。构建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工程背景,激励自主探索的优势。

5 基于创新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构建

在开展工程训练、创新教育、自主实践、工程实践和竞赛等教学活动过程中,传统的“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手段将不再适用,构建多元化的评价和考核手段,⑤以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对科学技术进步的贡献为主要考评依据,形成基于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比如针对参加科技竞赛学生的评价,根据竞赛成绩按等级进行成绩评定;针对工程训练、实习和实训的评价,强调实践过程和结果的统一;针对创新教育的评价,按照创新活动的等级和成绩来进行评价。同时,给予创新学分、授予荣誉和奖励等多项激励措施。

综上所述,本文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以TRIZ创新理论为指导,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出发,探索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全面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工程型人才。

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东北石油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注释

① 王斌.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6:27-32.

② 张倩,李治源,赵科义.军队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9-20.

③ 任重昕,苏永涛.基于TRIZ理论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130-131.

④ 郭明良,王朋,郭松林.基于CDIO模式的电类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2(2):158-159.

上一篇:本科硕士范文 下一篇:金融专业硕士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