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03-20 06:52:15

电力信息化

电力信息化范文第1篇

《电力信息化》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月刊,自创刊以来,宗旨是全方位报道和宣传国内外电力信息化的新技术、新产品,交流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工作经验和成熟案例,为电力工业的现代化服务。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电力信息化》杂志已正式更名为《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杂志。

电力信息化范文第2篇

电力行业是一个资产密集、运行安全性要求很高的行业,其主要资产是设备,占到总资产的70%以上。对电力企业而言,设备的状态和检修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发电行业的特殊性不仅要求电厂能够在生产过程中节省成本,对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更要求电厂能够安全生产。

国内外的发电厂在机制和组织形式上有所不同: 第一是国外的发电企业是完全商业化的,而中国的发电厂属于公用事业行业范畴内,除了赢利外,还承担着社会责任,比如安全路面、保证用电高峰期居民用电等; 第二是在组织形式上,国内的发电厂一般自己做发电设备的维修等,国外都是外包出去的,所以国外针对发电厂的解决方案中,一般都没有设备管理模块。

针对中国电力用户的需求,太极和Oracle合作,把Oracle针对面向全球的电力行业的解决方案根据中国用户的需求进行了二次开发。太极-甲骨文电力EAM解决方案的设计旨在帮助电厂生产管理人员提高发电设备运行维护水平,加强安全保障,增强电厂发电能力。系统能辅助管理人员全面掌控与设备维护和维修的各种业务活动,包括计划、安全、人员、备件等资源要素,在系统中有机地集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提供生产人员所需的各种综合统计信息以及报表输出,并管理电厂运行交接班和记录运行日志。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产品事业一部总经理王新忠接受采访时说,太极2006年9月份开始组建团队,对Oracle的电力解决方案进行产品开发,2007年1月产品开发完成。考虑到安全生产在发电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太极-甲骨文电力EAM高度重视对电厂运行及安全进行管理的功能。据悉,太极-甲骨文电力EAM解决方案基于Oracle eAM R11.5.10 和Oracle eAM R12而开发,是Oracle ERP系统功能的自然延伸,系统架构和组织方式保持Oracle EBS的原始状态,产品和过程均符合Oracle规范。

电力信息化范文第3篇

系统集成商是主角

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大好政策环境的刺激下,电力信息化的建设被越来越多的厂商重视,原来给人感觉电力行业进入难的问题已经从政策体系慢慢打开了需求之门,他们看到了希望?在今后的3年内,电力信息化建设又将催生几个年营业额上亿的本土企业。有集成商大胆预言。毫无疑问,信息化将成为“西电东送”的高速路,而在电力信息化这条高速路建设的过程中,系统集成商们将挑起“路基”建设的重任。

早在前几年,电力行业对IT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硬件产品和工业自动控制化的设备上。那时候,一些电气公司把性能良好的电脑用于电力设备制造的生产监控上,“我们一般集中在电脑硬件上的需求上,这样,可以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保证我们的生产流程24小时继续下去。”成都府河电气的刘总工介绍到,他们主要和一些集成商合作,一方面他们有比较多的资源可供选择,另一方面,他们还可以提供一些网络建设的服务。

正是在这种起初和电气设备厂商的合作过程,一些硬件提供商也慢慢承接一些小单子,逐渐奠定了本地的系统集成商慢慢向电力行业的信息化靠近的基础,电力行业内部的分工也越来越细致和专业,生产、调度、营销网络的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目的也越来越明确,网络建设以及计、收费和监控的软件越来越多地成为电力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已经成为厂商们越来越关注的热点行业,但是本土的集成商还是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电力行业本身具有非常强的行政区划色彩,各个城市不一样,就是同一个城市的不同行政区差别也是非常大的,更不用说广大的农村市场。而电力信息化是必须要提供完全当地化的服务,这个情况决定了电力信息化的建设主角是本土的系统集成商。

据了解,在电力行业,目前使用比较多的监控设施、办公自动化软件及设备、一些计、收费软件绝大多数都是由本地的厂商提供的,当然,在一些大型项目上,在安全、在骨干网络建设上,电力信息化还必须得到上游厂商的更多支持。

电力城域网主导

未来电力体制的改革提供了信息化的更多机会。“随着电力系统改革,电力的业务逐渐专业化、复杂化,这些业务必然要通过城域网把电力的各个单位融合起来,各种应用业务之间的关联也更加复杂,互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所建设的城域网不仅仅是一个只提供传输的互连互通的平台,而是一个对各种业务的传输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保障的多业务承载平台。”

而对于业务相对比较简单的中小型电力城域网建设,整个网络的可用性是关键,城域网建设必须考虑这一问题。据了解,目前大多数厂商都通过带宽限制、QoS保证、用户认证、广播风暴抑制、端对端的基于硬件的访问控制、全面的网络管理等手段来为整个网络提供可用性保障。根据“电力城域网”用户的各种情况提供多样化的接入方式,满足不同用户的接入需求,保证了多种业务的接入和承载。城域网架起了电力信息化的未来框架。

便民服务日渐方便

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电力单位为老百姓提供周到的服务,目前,成都地区已经开通了呼叫热线服务,老百姓可以通过热线服务,得到用电信息、电路报修、资费查询等服务,极大改变了过去电话拥挤、服务不周到的局面。据了解,为了更加方便和主动及时为用户提供服务,电业局单位还在谋划通过网络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改变过去“被动”服务的状况,直接告知被停电的企业或者单位,在网上接受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好整个互动过程的监督工作。在服务终端建立好CRM体系,而在生产和调度环节实现自动化控制及ERP管理,把信息化建设贯穿到整个用电过程中。以便各电力企业内部,行业主管部门,还有广大的老百姓,都将依靠信息化这个新的平台来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用电。

这是一个比较美好的蓝图,据了解,四川地区的电力信息化也受到过严重挫折――信息化项目不成功。信息化建设还没有真正被利用到电力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各个部门、企业单位之间的信息化差距明显,据了解,一些电力公司内部,到目前为止,还仅仅停留在购买了几台电脑的阶段。

据了解,仅仅是网络的初步建设,投入就会达到数亿元。显然,新一轮的电力信息化建设将以水电信息化为争夺的重点。面对这一块巨大的蛋糕和使用的复杂性,精明的商家面正在打算采用“商企”联姻的模式,直接和电力企业合作,来推动和深化电力信息化建设。

虽然,电力信息化已经被纳入到重要位置,但是,电力行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是不争的事实,首先是信息化应用的程度不高,很多和电力有关的单位,包括一些电力设计院都还处于两、三台电脑就是信息化的全部的阶段,难怪有厂商戏言,四川电力信息化才刚刚进入“拓荒”阶段。

电力信息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调度系统;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数据平台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1-0120-03

1 概述

近年来,各类信息系统及应用系统在我国的调度机构、各省电网公司、供电局及其他一些非调度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调度工作及其他相关领域业务的展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电力调度系统信息化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广受人们的重视。

2 调度系统信息化的内容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调度系统信息化的内容

(1)建立完善的关系模式。完善的关系模式可以实现调度系统网络资源的有效共享,保证电网运行实时信息交换的及时高效,避免数据冗余及系统更新异常等问题的发生。

(2)建设合理的网络设施。在系统可用性的前提下,将系统的相关软硬件设施进行尽可能简化与优化,以达到提高数据处理准确性、规范性以及时效性的目的。

(3)实现良好的开放性。良好的开放性使得各相关系统中的数据可以被调度系统有效调用,并能够实现调度系统与其他电网机构网络进行有效联网,从而提高调度工作的有效性与时效性。

(4)数据集中管理。对集中数据库和分布数据库进行管理上的结合。共享程度较高的数据存入公共数据库中,公共数据库又组成集中数据库,最终实现数据集中管理。

2.2 调度系统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信息力量不够。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环节较弱是国内电网机构的普遍问题,这种情况会导致信息化人才的储备匮乏,进而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展开,制约了调度系统信息化的发展。同时,国内各信息化设备及软件开发商良莠不齐,各厂家竞争无序,造成了很多低质量的开发,对使用机构造成了财力与物力的浪费,从而打击了各电网机构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2)重视程度不够。尽管信息化是电力调度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且已经被人们广为认可。但是,部分电力机构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对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性提升进行思考,从而导致信息化建设缓慢或者流于表面。这样一来,就对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进行了打击,造成了信息化人才流失,从而导致开发、应用能力下降,对信息化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3)信息规划不足。信息规划应当与调度系统的主要业务展开共同进行,从而合理优化系统资源,减少重复投资。在调度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当对各相关专业、不同电力机构、不同应用系统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提高调度系统的效率。但是,从目前的调度系统的信息规划来看,还远未达到,例如调度系统与电厂、变电所等电力机构的信息传递并不流畅;调度系统内部也存在应用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冗余的问题。

3 调度系统信息化与其他先进技术的关系分析

3.1 信息化与智能化

当前,电网正在我国飞速发展,传统的调度系统已经很难满足电网调度的基本需求。首先,新能源电源的接入给电网的调度控制增加了巨大的难度。风能、太阳能作为现在利用最为广泛的可再生能源,其发电有着不确定性及间歇性的特点,给电网的调度带来了很大困难。其次,智能化的调度系统才能引领智能电网的时代。调度系统作为电网的中枢神经,应当具备智能决策、实时分析的能力,从而实现对电网的有力驾驭,适应市场化的需求。

调度系统信息化与智能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调度系统需要智能化以对信息进行更好地管理,但是同时信息又是智能的基础,调度系统的智能化要以信息化作为支撑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及整合是智能化实现的基础。在调度系统中信息共享及整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调度机构的内部进行信息的整合及共享。

从纵向上看,调度系统要具有与各电厂、电站信息端进行信息共享的能力。

从横向上看,调度系统要与其他部门进行信息有效互联。

3.2 信息化与自动化

电网调度系统是电力企业各业务展开的神经中枢,在电力企业的运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电力调度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可以对当前电网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以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随着国内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电网调度系统的自动化应用在电网调度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网调度系统自动化已经成为电力调度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对调度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前,应该了解调度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就当前而言,调度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在其内涵上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应对二者加以区分。但是,从调度系统的发展趋势来看,调度系统信息化应当包含自动化,未来的调度系统的自动化建设必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进行调度系统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在这个高度上对信息化与自动化进行统筹规划。

3.2.1 调度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特征

能够及时准确地采集、检测及处理电网中局部或整个系统的实时信息。

能够以电网的运行状态为根据,结合技术、经济等相关指标要求,为调度人员进行控制及调节等调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能够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综合协调,使电力系统可以安全、经济地运行,避免电力系统整体崩溃及大面积停电等严重事故的发生。

能够提高调度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系统事故发生的概率,延长设备使用年限。

3.2.2 调度系统自动化的关键技术

在计算机、数据库、通信等技术发展的引领下,电力调动系统的自动化技术正在朝着模块化、综合化、面向对象等方面进行发展。

(1)模块化和分布式。模块化与分布式是调度系统自动化软件的重要设计思想。以组件技术为基础,可以实现分布式体系结构,进而基于数据平台对数据异构问题进行处理,这是调度系统自动化的一项重要技术。

电力信息化范文第5篇

1.1设备的安全性较低

部分电力企业的安全防范措施滞后,影响了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一些电力营销公司中的某些信息,比如用电合同、营业档案、电费和电价等都关系着用电公司和用电客户的切身利益,一旦信息泄露,则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陷入纠纷。因此,安全防范措施必须到位。

1.2缺乏高素质的工作团队

在市场经济的大力推动下,各个电力营销信息化公司都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硬件的投入,但既精通电力营销,又精通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人才较少,这对电力营销信息化公司在筛选职员时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1.3无品牌效应,服务不到位

部分电力企业发行的商品过于区域化,范围不广且商品不具备品牌效应。此外,人工服务也不到位,客户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电力企业无法掌握用电客户的需求,导致产品销量逐渐下降。

2解决措施

2.1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管理者应严格要求自己,妥善安排供电部门内部资金的使用,改善基层的财务管理,采取收入、支出双线操作,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应了解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掌握客户的需求,提升团队的质量、品质,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并勇于切实落实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应具备先进的思想,灵活结合实际情况,从大局出发,小处着手,分步履行,整体规划,循序渐进,最终完善企业的基础建设;应调动团队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搞好自己与员工的关系,最终制订一套相辅相成的责任体系;应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健全、完善以责任制为核心的电力营销规章制度,从而使管理集约化、组织扁平化、服务便捷化、资源最优化、信息共享化。

2.2加强宣传教育

应确保电力企业运行机制的优越性逐级传达至每个员工,并普及电力知识,使员工了解信息化与供电业务流程的不同特点。电业务流程较为复杂,各个环节相互嵌套,难以一致。因此,在很多流程中,信息化建设与电业务难以相互适应。此外,电力企业还要注重提高管理者的能力,普及更有效的管理方式。

2.3强化安全管理

电力企业应强化安全管理,培养内部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要求员工时刻保持清醒,树立好职员的工作形象;应做好基础的安全措施,并采用高科技保护重要流程,比如采用高科技物理隔离重要部门,从而获取更高的运营利益;应防止因内部调配不均匀、基础安全设施不完善和网络结构不合理等而遭到“黑客”的侵袭,这会给电力企业和用电客户带来损失,阻碍了电力营销信息化的推行。此外,要想顺利开展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电力企业还应制订先进的信息化机制。电力营销信息化的建设不仅要保证技术的先进性,还必须具备合理的管理制度。应对电力营销管理流程进行现代化管理,建立规范管理模式、营销信息平台,从而确保业务流程正常运行、岗位职责分布明确、信息分类明确和编码安全等。

2.4提高培养人才和奖罚的能力

电力企业应努力培养优秀职员,提高职员的综合能力,大力人力资源。在电力企业中,应赏罚分明,对积极、上进的员工应给予鼓励,比如发放奖金等。电力企业应具备负责的管理者、优秀的职员,同时,也要具备专业技术人员。对于电力企业,任用和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是推进电力营销信息化的重要保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营销信息化的推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这要求电力企业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以广大用电客户的根本利益为服务宗旨,规范企业规模、提高品牌效应、树立更好的形象,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

电力信息化范文第6篇

电网企业忙于应付“电荒”,五大发电集团忙于制定信息化规划,发电企业则由于更换“东家”而暂停了不少信息化项目,只有电力营销信息化在稳步推进。电力信息化市场徘徊不前的“症结”在哪里?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信息化的影响还要持续多久?

本报记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概括了电力信息化市场上五对“矛盾”:先进的自控系统VS滞后的管理系统、复杂的系统VS空白的标准、市场的虚火VS竞争的无序、繁重的任务VS软弱的组织、规划的缺失VS系统的分裂,并由此认为,这五对“矛盾”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产生了电力信息化市场的诸多难题。

先进的自控系统VS滞后的管理系统

电力信息化包括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两部分。厂站自动化历来是电力信息化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还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水平更是国际领先,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各种系统,如SCADA、AGC以及EMS等已建成,省电力调度机构全部建立了SCADA系统,电网的三级调度100%实现了自动化。华北电力调度局自动化处郭子明处长(职务核实)说,早在1970年代华北电力调度局就用晶体管计算机调度电力,从国产121机到176机,再到176双机,华北电力调度局全用过,到1978年已经基本实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现在华北电力调度局实时监测华北地区发电企业每台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然后统一调度。相比之下,电力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滞后不少。即使在国家电网公司、华能公司这样的单位,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也处在初级阶段,主要实现了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功能。在实施ERP方面,现在只有浙江电力还在继续坚持由IBM实施的ERP项目外,山东、辽宁、湖北等地的电力公司都暂停了相关的信息化计划。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电力信息化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电力行业管理体制的不断调整。电力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流程,比如设备每10天要检修一次,机组每三个月要大修一次,不论管理体制如何调整,都要按统一的流程进行调度管理,否则就存在安全隐患。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则受管理体制变革的直接影响。从水电部到电力部再到能源部、国家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发电厂今天属于地方,明天属于中央,不断调整管理体制使得电力企业缺乏相对稳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不断调整管理体制使得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视不够。

北京顺义区供电局信息中心主任负责人抱怨说,刚刚建了MIS管理系统,过不久,一个命令下来,归属变了,企业领导变了,系统就得重新换,企业受不了这种折腾。造成管理信息系统滞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电力行业的长期垄断经营。信息化的动力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而电力企业不仅垄断销售而且供不应求,只要发电机组在运转,“印钞机”就不会停下,有没有管理信息系统直接影响不大。源动力的“天然不足”,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对管理信息化的重视。一位IT企业的市场总监说,近几年虽然一些电力企业也上了一些信息化项目,但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因为没有市场、成本的压力,提出的需求都是虚的,根本无法操作,甚至只能把信息化当成政绩工程。

但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强烈,主要表现在发电集团需要加强对下属发电企业的管理、省地县供电公司需要提高企业效益等。中电普华总经理吴杏平给记者举例说:目前发电集团迫切需要知道各下属企业当天的运行情况,但又监测不到每台机组的运行情况,依靠人为上报数据又经常不可靠,比如停机是计划停机还是非计划停机,这都会迫使发电集团加快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

发电企业不仅需要加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而且需要把管理信息系统和自控系统整合在一起。但如何把管理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整合在一起目前还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电厂的MIS可以直接从自控系统内提取数据,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MIS系统和自控系统之间还应建立CIS系统,CIS系统先从各个零散的自控系统内提取数据,然后对数据整理,再提取部分数据进入MIS系统。

复杂的系统VS空白的标准

电力信息化标准的空白也是管理信息系统滞后的重要原因。就像一幢大楼,如果各家的装修风格迥异、线路设置也不对接,就算各家装修得再完美,整个大楼的管理还是一片混乱。信息化建设也一样,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既无法实现不同单位间的信息共享,也不培养不出一流的软件公司;反过来,如果没有一流的软件公司,全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就得不到大幅度提升。

1984年中法合作建设大亚湾核电站,法国派来的第一位专家不是核电专家也不是建筑专家而是文件专家,负责编制文件代码。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派个文件专家来,扬言要把文件专家退回去,但法方坚持标准必须先行。现在,不论是大亚湾核电站还是岭澳核电站采用的都是那位法国专家编制的文件标准。但像大亚湾核电站这样的电力企业毕竟是少数。

中电普华总经理吴杏平说,目前电力行业信息化尚未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电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信息编码、技术标准、规范也不统一;同一个零部件,采购部门一个代码、库存部门一个代码、生产部门一个代码,甚至名称都不一样。据介绍,目前各应用系统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了很多编码体系,有的在网省范围内使用,有的在地市级电力企业使用,但都无法在全国推广。

东软电力事业部技术总监马玉成在电力信息化领域耕耘多年,让他最苦恼的不是IT技术而是电力信息化标准的缺失。马玉成说:“目前在软件开发中执行的都是一些非常零散而又没有经过整理的规则或者章程,我非常希望电力行业能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行业规范,即使拿不到全国的规范,拿到一个地区的也可以,但地区的也拿不到。”现在,马玉成只好在做项目过程中和每个省电力公司一起制定本省电力营销信息化的标准,但吉林省在制定标准的时候不会想到山东省的需求,辽宁省也不会想到天津的需求,将来省与省之间仍然信息无法共享。

国电信息中心的一位专家认为,电力行业很多单位都在搞标准,但谁都说了不算的根源在于用户需求不足,电力企业不像制造类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联系那么紧密,葛洲坝水电站和小浪底水电站之间没有遵守同一数据标准的要求和愿望。其次是缺乏统一领导。国电总公司曾经讨论过两个标准,但后来实际上成了验收办法,不管系统怎样建只要满足要求就给予验收。目前,由国电信息中心牵头华能公司、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等参加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研究电力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原计划今年底明年初拿出第一稿,但从工作进度看有些困难。

虚火的市场VS无序的竞争

标准的缺失不仅导致电力企业之间难以信息共享,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力信息化市场竞争的无序。据说,在一些区域市场,三个人成立一家软件公司,就能揽到电力信息化项目。

此前不少人对电力体制改革寄予厚望,认为竞价上网、跨区域交易等会“引爆”电力信息化市场;国内一家咨询公司甚至预计今年电力系统信息化采购市场将达80亿元,但事实证明预想中的蛋糕并没有变成现实。从整个电力信息化市场来看,需求比较旺盛的是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因为从

乡镇供电所到省供电公司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受本次体制改革的冲击相对较小,更重要的是效益非常明显。以前,有表无卡、有卡无表、卡表不统一现象非常严重,有的用户用了10年电电力公司却从未收过电费,因为电力公司根本不知道那块电表的存在;实施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后所有这些漏洞全部堵上。目前,辽宁、重庆、河北等省已经进入推广阶段,吉林等省还在试点阶段。

由于今年新建电厂较多,发电企业IT设备的采购量和2003年相比有明显地增长,但整个发电企业信息化市场的全面启动可能还要等待两三年。目前发电企业实施的信息化项目主要是财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但严重的电荒又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发电企业对信息化的注意力。发电厂领导目前最关心的是安全发电、多发电而不是信息化,因为只要每台发电机组发挥了最大的效能,是不是联动没有关系。

更重要的是,改革还没有尘埃落定。虽然发电企业和发电集团之间的资产划拨已经完成,但还没有实现从行政隶属关系向投资和被投资关系的转变。发电企业从省供电公司划拨到发电集团后,管理模式、组织机构等各不相同,各发电集团还没有明确的管理思想和组织模式。不管哪个企业,业务流程可以随着市场变化而不断调整,但管理思想必须相对稳定,否则管理信息化根本无从谈起。

电力调度信息化市场也在缓慢启动之中,计世资讯的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电网公司IT设备的采购量仅比去年略高。国电公司分为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后,区域网公司和省网公司之间的关系还不明朗。比如,东软电力事业部总经理马玉成说,既然辽宁省公司和东北电网公司之间的关系不明朗,谁的心里都没底儿,当然谁也不会加快管理信息化市场的步伐。

而在不算太大的电力信息化市场上却有三类企业在厮杀,一类是电力系统内部的企业,如南瑞公司、东方电子、中电普华等;第二类是有IT背景的企业,国外的如SAP、IFS、西门子等,国内的如东软、清华同方、宇电威达等,第三类是各省供电公司信息中心独立后组建的企业,一般规模不大。由于调度自动化对设备、系统的安全性能要求苛刻,调度自动化市场基本被电力系统内的企业和国外的IT巨头垄断,小企业很难进入,国内的IT企业主要在发电企业和供电公司的管理信息化领域厮杀。

马玉成把电力信息化市场比作“围城”,“城”里的想出来,而“城”外的却想进去。电力行业是垄断行业而且没有标准,表面看门槛很高但实际上只要“有关系”就能拿到单子,“草台班子”也能开张。无序的市场竞争不仅使得很多项目的建设质量大打折扣,伤害了电力企业信息化的热情,而且使得IT企业利润可怜,难以快速成为一流的软件企业,而没有一流的软件企业反过来又会影响整个电力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繁重的任务VS软弱的组织

虽然电力信息化市场仍在蠕动,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日益显现,不少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但目前电力信息化的组织体系却难以承担如此繁重的任务。

在过去,各级电力企业的信息部门都不被作为企业的生产部门来看待,一些专业的生产控制系统、调度系统的建设都由生产部门承担。信息部门在电力公司没有一个专门机构配置,没有规范的建制和岗位。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例,除华能集团公司是信息中心外其余的全是信息管理处,而且挂在不同的部门,中电投挂在总经理工作部,国电集团挂在科技环保部,华电集团挂在计划发展部,大唐集团挂在营销部。吴杏平说,挂在不同部门至少表明,领导层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同,出发点也不同,不论是营销部还是科技环保部至少主业不是搞信息化管理,就难以站在企业层面上进行全面规划。更重要的是,每个部门只有

一、两个人,即使有三头六臂,这

一、两个人也难以完成如此重任。发电企业基本延续了省电力公司的配置,有的挂在行政部,有的挂在企业管理部,但总的说来只有长江三峡工程建设总公司、大亚湾核电站等少数大电厂有完整的信息中心。

目前,多数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分别由自动化处和信息中心承担,只有深圳电力公司等极个别电力企业把自动化处和信息中心合并在一起统一推进信息化建设。吴杏平说,把信息中心和自动化处合并在一起,不仅可以共享技术资源,而且有利于把生产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的信息集成在一起,实现管控一体化,由于人员安排、安全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多数电力企业还没有把两个部门合并的计划。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及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扩展,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涉及到业务与管理的各个方面,信息化需求从个别业务部门的需要扩展到整个企业的需要,大多数企业现行的信息化部门设置显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由于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所以需要既懂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来负责与实施。目前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组织机构设置和人才状况已经滞后于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影响了信息化的推进。

规划的缺失VS系统的分裂

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尽管管理体制进行过多次调整,但计算机装备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据统计,到2003年底,各类规模局域网超过2500个,各电力公司本部主要岗位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的比率接近100%,各网省电力公司本部局域网覆盖本部机关业务工作达90%以上。电力企业在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为满足业务需要而进行了一系列信息系统建设,几乎每个大型发电企业都有大大小小十几甚至几十个信息系统。但这些系统多数是在未经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下建成的,各系统之间缺乏联系,信息不能共享,业务不能协同开展,对企业管理决策的作用十分有限。此外,由于缺乏总体数据规划、数据整合,存在或多或少的“信息孤岛”,部分数据不能融合到整个管理信息平台上。特别是电厂的生产实时信息,如DCS、SCADA、SIS、水调水情监控等信息,不能充分地为MIS所用,不能为决策和数据挖掘服务。

电力信息化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电力;信息化;管理

引言

电力信息化指的是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是电力工业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由传统工业向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工业转变的过程。其核心是电力SG186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内容是各级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其中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电力企业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营。总体上,信息化对提升电力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企业生产运营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促进业务和资源整合。

1、中国电力信息化经历三大发展阶段

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时期,主要应用在: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技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变电站所自动监测等方面。其目标主要是提高电厂和变电站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改进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提高工程设计速度,缩短电力工程设计的周期等。这一时期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是计算机应用初期发展时期,计算机主体是国产DJS系列小型机,主要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工程运算上。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二阶段,为专项业务应用阶段。计算机系统在电力的广大业务领域得到应用,电力行业广泛使用计算机系统,如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同时,企业开始注意开发建设管理信息的单项应用系统。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这一时期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电力行业(从国家电网开始)信息化实现跨跃式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有计划地开发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用发展。

2、发电站、变电站的信息化发展

变电站综合信息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衡栅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变电站综合信息化系统,即利用多台计算机终端和刀片服务器组成的自动化系统,用微彻保护代替常规的继电保护屏,改变常规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缺陷。变电站综合信息化主要包括有集中式、分布集中式、分层式三种设计方案。

集中式结构采用不同的计算机,扩展器接口电路集中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开关蕾和数字量信息,集中进行寸算和处理,分别完成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和一些自动控制功能。分布式结构将变电器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分散给多台计算机完成。分布式结构便于系统扩展和功能维护,局部故障不影响其他模块的正常运行。分层式结构在系统结构上将变电站信号控制系统分成三层即变电站层,单元层和设备层。其中设备层主要是变电站内的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电压互感器等设备。单元层主要是测量和控制部件,它们负责单元的测量和监视断路器状态和记录事件等。通过局域网连接各主机使其可以相互交换信息,并完成实时显示、制表打印、开关操作等功能。分层式结构的主要优点在于该方法实现了完全的软件控制,简化了变电站二次部分的配置,缩小了控制室面积。

采用分层式和分散式结构的结构从可靠性角度,经济角度要优于集中式系统,是现代数字化变电站二次接线系统设计的首选方案。采用了数字化技术的二次系统接线方案,可以实现自动化的电压和功率的调节,自动选线,自动事故判别和记录,自动报警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变电效率和管理水平。

3、电网调度的信息化

电网调度信息化通信系统是把现场系统远程测控装置(RTU)采集的数据、电话语音信号和视频图象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到电力调度中心,调度计算机对采集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使调度员随时掌握供电系统运行情况,主要包括自动化调度系统(EMS)和自动化配电管理系统(DMS)。电网自动化调度(EMS)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正逐步向自动发电控制、状态估计安全分析、调度员潮流等方向发展,专家系统、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新技术正逐步应用到电网调度中。配电管理系统(DMS)的应用发展也很快,传统上以单项自动化林立为特征的“多岛自动化“,如SCADA系统、负荷控制系统、配电管理系统、电量计费系统、环网故障识别和恢复供电系统等正在走向系统集成。用于离线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现已可提供在线服务,并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相结合发展了流动作业管理系统(MCMS),有效地承担了正常运行中计划检修、停电管理中的排除故障以及用户报装中的业扩施工等任务。

4、电力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将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运用到电力系统的生产管理中,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战略竞优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称作电网信息系统。电网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应主要包括采集与处理、分析、集成、显示、信息安全5个功能。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要实现这些功能,仅靠传统的工作方式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给电力系统的信息管理的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设计一个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组织和管理不同部门间不同格式的信息,解决企业间以及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问题,保证电网信息一致、完整、安全、方便,使部门间网络化的信息查询、浏览、创建和更新成为现实。信息系统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型和综合型应用发展,建立电网全局运行信息―体化的平台,通过Web最大限度地共享信息资源。不同人员可以自由共享和传递与电网运行有关的所有数据,以提高电网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完善电网信息管理―这项最基础性工作,促使电力企业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来积聚未来的竞争优势。

5、结束语

电力信息化范文第8篇

我国电力企业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具体包括技术风险: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在设计上存在不足,导致系统的不稳定和较多的安全漏洞,如果电脑黑客或者是不法用户侵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在进行电费的统计时很可能出现重复或者遗漏的现象,给电力营销工作带来不便和混乱;操作风险:这部分主要指系统的维护者或者操作人员不小心的错误操作所带来的风险;违规操作风险:跟操作风险有区别,是指系统维护人员或者操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采用一些隐蔽性的技术手段,刻意的对一些数据进行修改所造成的风险。

2电力营销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完善

2.1加强供电网络数据库的设计

电力营销信息化系统是一个以数据处理为主的管理系统,系统的运行依靠数据库,对数据库的设计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数据库的设计分为需求分析阶段、概念结构设计阶段、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和物理数据库的设计。进行数据库需求分析是为了给出应用领域中的数据项、数据项的关系和数据操作任务的详细定义;概念结构设计要能反映现实世界,能满足用户对于数据的处理要求,易于被理解,能向关系、网状或层次等各种数据转换模型;逻辑结构设计是将设计的框架和实际选用的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结合。

2.2电力营销信息化系统的构建

ORACLERAC并行集群,Oracle集群实质上就是使多个服务器访问同一个Oracle数据库,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一个服务器数据库不能访问,同时也可以进行并行运算和负载均衡,一个Oracle集群由多台服务器组成,每台服务器都有自己的OracleRAC服务,可以用于数据库的集群访问;RAC集群,无论各节点间的心跳信息传递,应用对数据库的访问等都对网络传输速度以及稳定性有较高要求,由于主机的网络通讯部分考虑也比较复杂,考虑对每一个节点的服务器网卡都使用绑定的技术两两进行绑定,这样可以保证网络的顺畅;存储,磁盘阵列方面采用的是RAID1+0模式划分,综合使用条带化技术和镜像技术,条带化技术把连续数据分割成数据库,分布存储到各硬盘上以加快速度,镜像技术把数据的镜像都存储在其他磁盘上加强冗余;系统测试,数据表查询过程中中断几秒钟,然后继续查询,查询完毕后显示的记录数目与表中数据的实际数目一致;维护,信息技术与电力市场的共同推动,产生了集电网运行和电力营销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不仅能采用技术成熟的、投资较小的企业内联网,以后还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进一步的发展。

2.3信息化的营销系统要能分析各种营销数据

营销系统的数据来源于营销、客服和财务等各个系统,要建立起公司的专属数据库,可以进行数据的统计和挖掘工作,不断提高营销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信息的交换能力,在这些基础上还应该实现对各级电网企业的营销能力和策略的评估和决策,不断完善电力营销系统的智能数据分析,在对系统进行开发和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系统的安全问题以及系统的可靠性,保证电力营销系统可以良好的运行。

3问题与展望

电力体制的改革推动网络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发展,新系统的开发与利用必须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新系统的开发应该遵循简明、实用、商务的原则。在以后的发展中应该着重加强对营销数据库的建立,专门为分析统计和决策支持应用进行服务,通过这个数据库可以满足决策支持和联机分析应用所要求的一切;加强建立电力企业的整体信息管理系统;积极开展电力企业中的电子商务系统,可以网上受理业务、进行网上缴费和查询服务,以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电力信息化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集中抄表;电力营销;信息化

1 电力系统集中抄表概述

集中抄表是一个开放式的结构化系统,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以集中器为中心的主站系统,另一个是以无线终端和采集器为主的终端设备。这一系统主要依靠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进行电表数据的集中和抄读。通过主站将抄读的数据进行集中,录入数据库后,通过与计算机网络的连接,在计算机上对主站的数据进行统计和读取。另外,主站系统还能够对各区域内的电能量和用电数据以及电力传输线路的情况进行相关的扩展管理。

我国绝大多数住宅区都安装了集中抄表系统,该系统利用通讯接口实现了电费结算的自动化,对于降低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由于人为抄表导致的误差具有很好的作用。电力系统的集中抄表方式能够促进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其电压监控、故障处理和电费控制等各种能力,从根本上提高营销的信息化水平。

2 集中抄表系统的结构

集中抄表系统的组成部分细化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硬件、软件和数据传输平台。

2.1 硬件部分

硬件部分包括采集器和集中器,主要负责采集和集中电力系统的数据。另外,还包括电压检测部分、控电模块和显示模块。笔者将逐一分析这些部分。

数据采集器作为集中抄表的主站,主要是通过RS485接口进行电表数据的采集,通过PLC,即低压电力线载波的形式,将用户的用电量等数据传送到数据集中器中。数据集中器功能是将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统一传输到数据库中存储,以便对于传输的数据进行检查和校对,避免出现错误和偏差。数据集中器可以收集抄表终端的数据,并存储不同抄表时段的累计电量,在短期内予以保留,采集的整点数据可以保存三个月左右。另外,集中器可以对抄表日期和具体时间以及电表的底数、用电常数进行记录,对于用电故障也可以及时进行记录。采用标准MODEM接口后可以实现无线远距离集中抄表。

电压监测是通过对电线压力的采集进行电表情况的监控,采集后的电压数据抄送到数据集中器中。对电表电压进行监测主要是为了防止用户电表内部出现异常,能够有效避免因设备故障带来的强电串入弱点而带来的人身财产损失。

控电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对电表电源进行远程控制,通过复式开关进行操作,主要由电力系统的操作人员指令来实现自动控制。控电模块需要具备自动复位的功能,保证切断的容量符合要求。

显示模块通过显示屏将数据展现出来,一般来说,显示器可以安装在采集器上,用途是显示电表运行的电压情况、用户的相关费用信息。新一代的显示系统还可以停电信息和故障处理等相关信息。

2.2 软件部分

集中抄表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是由应用软件、数据库和硬件服务平台构成的。应用软件负责对于抄表系统的日常管理进行操作和控制。数据库主要负责收集数据,并将收集后的数据进行交换和引用等。硬件服务平台主要用于软件的支持。硬件服务平台还负责对硬件的运营情况进行维护。在此,笔者还将分析软件部分当中的报警功能和信息的功能以及控电操作功能。

应用软件一般都安装有ActiveX控件,该控件可以与电力企业或供电公司的营销系统进行连接。电力企业通过应用软件对抄表系统和一系列环节进行日常的操作和管理。

数据库通过CIGS(Customer Information Control System),即客户信息控制系统使整个应用系统的操作简单化,使结构更加清晰。客户信息控制系统是从主数据库中采集和获得资源,该数据库建立在操作系统和ISO的计算环境等服务上。

硬件服务平善了远程程序的下载技术和流程,采用了固化核心的模式,在BIOS硬件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远程操作即可完成对软件功能进行升级和维护。硬件服务平台可以简化硬件和软件的工作流程,减少了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维护的步骤,通过远距离操作就可以完成。

2.3 数据传输平台

数据传输主要是将各个硬件设备进行连接,采集并发送数据,在此过程中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快速性。传统的数据传输平台主要通过PLC、485和无线网络或以太网,而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现代新型的电力系统集中抄表还可以采用3G技术,增强了数据传输的应用功能。

PLC(电力载波)是英文Power Line Carrier的简称,是电力系统中用于通信的方式之一。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电力载波就一直作为电力系统的主要通信方式,尤其在高压线路中。目前,高压或超高压频率保护的线路载波被称为TLC(Transmission Line Carrier)高压线路载波,TLC可以在电力线路发生故障的时候对线路进行保护,并维持有效的工作状态,确保了基本通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上世纪90年代初,西方国家的一些电力技术人员为了适应信息产业的发展步伐,努力将PLC与互联网结合成一个整体,为通信的高速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与互联网结合后,可以利用载渡的方式来传输信号,包括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这种信号传输的过程秩序使用电力线路作为传输的媒介,而无需使用专用的线路,节约了线路投资的成本。但电力载波信号会受到配电变压器的阻隔影响,只能够在一定的区域内使用,且使用区域的配电变压器要一致。

485作为串行接口,其传输的距离长,但速度低,一般用于抄表系统中采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通信。

以太网采用的是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能够在各种类型的电缆上使用,其运行速度可以达到10M/s。以太网络的传输速度快,连接方便,在电力抄表系统的使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其也具有一些缺点,主要是其走线较为复杂,在以电缆供电的住宅区内需要采用地下电缆管线,施工程序比较复杂,同时也不利于日常的维护工作。

无线网络和3G网络都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连接方式。无线网络主要利用移动手机的基站进行信号的发射,电力系统抄表不需要单据建设基站,费用较低。另外,3G网络可以在各种环境下,包括室内或移动的环境,以较高的速度进行信息传输,在未来几年中,极有可能逐渐替代传统的GPRS或CDMA等传输方式。

3 集中抄表在电力营销信息化中的作用

在新时期,我国各行各业对于电力的需求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要求,良好的服务和更高科技的技术进步是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电力企业营销信息化正在改变过去以管理为主的模式,逐渐向服务的方向发展。目前的集中抄表系统建设加快了电力营销信息化的速度,在用户和电力企业之间搭建了高速的信息桥梁,从对用户用电进行监测,对配电网的电压和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定位电网故障等方面进行技术的升级和革新。

集中抄表不仅在人力物力上节约了供电企业的成本,还强化了信息的收集、传输与存储等功能,使电力系统连接成为一个互通的网络。但目前为止,我国的电力信息化水平还不高,对于数据信息的传输也以单向为主。电力企业应当以抄表系统作为突破点,通过软硬件的模块技术发展,加快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全面提高电力企业的营销信息化水平,为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冯开健.探讨电力集中抄表系统与营销信息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09.

电力信息化范文第10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我国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电力企业的电网运行和电力营销,直接决定了公众所获得的电力服务的质量。开展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研究,将信息化管理技术全面的应用于电网运行和电力营销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可以促使我国的电力企业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加理想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可为先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电网运行;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管理模式;思考探究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的电力企业在进行电网运行和电力营销的管理工作时,所应用的技术也在不断的革新。将成熟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可以有效的提升电力企业的电网运行以及电力营销工作开展的高效性、精确性和稳定性,进而为社会的良好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推动力。

一、实现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度不断增加的同时,对于电力能源供应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上升,这使得电力企业在获得更加广阔的营销空间的同时,也需要面临更强的竞争压力。传统的电网运行以及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实现对于电力企业的有效管理,无论是管理效率还是管理工作的开展的精确性都不尽人意。开展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的方式探究,将信息技术的高效、精确、便捷的优势全面的发挥于电力企业的工作开展进程中,可以有效实现电力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加理想的竞争力,由此可知,实现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无论是对于社会的整体发展还是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都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二、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探究

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是凸显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使其在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良好发挥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开展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探究,主要内容如下:

(一)实时信息管理技术的具体应用

实时信息管理技术在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应用,主要是进行电网的电工信息的管理、分类以及统计。当下应用较为成熟的DSP技术便可以有效的实现电网内的各项数据的计算和调节[1]。同时通过实时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实现对于电力系统的电网的各项波形数据的采样和分析,对其进行集中的调整和应用,并且借助免变送器实现电网的电压、功率以及其他数值的测定和调节,进而有效的确保电力企业的电网的正常运行。

(二)准实时信息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

准实时信息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是提升电力企业开展电力营销工作的系统性的关键性环节,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应用此技术,及时分析营销,以此确保其经济安全性和稳定性[2]。同时,准实时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也可以有效提升电力企业开展电力营销工作的安全性,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的内部信息,会在此种技术的应用下被安全无误的转送到电力企业档案数据库当中,有效的保障了电力营销数据的准确性。

(三)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管理信息技术主要被应用于电力企业的供电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及其他系统,它可以实现电力企业的电网运行以及电力营销等各项数据的系统化的管理。同时电力企业的其他作业也需要管理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进一步有效保障电力企业的各项工作的高效的、稳定的进行。

三、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内容探究

开展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内容探究,根据信息化管理模式当下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情况,主要可以将探究内容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实现电力营销的交易分系统的创建

应用信息化管理理念实现交易分系统的有效创建,并且将这一系统充分的应用于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可以有效实现电力营销的电子交易的便捷性的进一步提升。同时电力营销的交易分系统的创建,也可以实现电力企业面向客户的营销信息的更加全面的、系统性的、及时的更新。

(二)实现电网运行的信息子系统的建立

电网运行的信息子系统的建立,可以及时的对电网的运行数据和运行信息进行收集。同时电力企业的广大电网用户,也可以通过查询电网运行的信息子系统的数据,自行完成自身的用电情况的有效查询,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不仅减轻了电力企业人员的工作压力,还提高了其工作效率,进而保证了用户的满意度[3]。同时电网运行的信息子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的调节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的开展日程,尽可能的优化电力企业的营销程序,避免交易冲突的现象的发,并且向系统管理人员提供智能性的电力企业营销程序匹配模拟方案,进而有效的实现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的开展的时效性和实效性的进一步提升。

(三)实现电力企业整体运行系统的分析子系统的建立

电力企业整体运行系统的分析子系统的建立,可以同时实现对于电力企业的实时信息管理和准实时信息管理。整体运行系统的分析子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根据电力企业的电网传递的信息的种类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数据保护和加密方式,进而有效的保障数据的高度安全性。同时电力企业整体运行系统的分析子系统能够实现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的整体优化,解决了电力企业电网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变电站增设基地站等[4]。

四、结论

综上所述,开展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探究,首先应当明确实现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进而开展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探究以及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内容探究。全面思考实现电网运行和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充分的发挥于电力企业的运行过程当中,可以有效的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实力,为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作者:钟清瑶 阮儆 王琴 单位:国网宜昌供电公司 国网鄂州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明俊.电网运行与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管理[J].电网技术,2013,10:5-9.

[2]侯曌.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思路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6,29:4-5.

[3]沈海实.基于电网大数据的电网企业经济运行研究与实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3:219.

上一篇:诊断试剂范文 下一篇:旅游信息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