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科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16:27:51

电力科技论文

电力科技论文范文第1篇

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通常情况下包括三个部分,即科技情报、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这三个部分可以独立存在,但相互之间可以互为补充,只有将这三个部分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其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其中科技情报主要是以国内外电力行业的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为主,提供国内外最新产品的标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最适宜使用的专利技术等。而科技档案则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进行科研、生产和技术活动中所形成的科技成果,这是电力企业进行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科技成果转让,实现科技技术有偿服务的必要条件。科技资料主要是指各种技术书籍、报刊杂志和会议论文等,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和设备说明书也属于科技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为企业科研活动和产品开发提供得要的依据。虽然科技情报、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可以独立存在,但三者之间的存着密切的联系,而且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相互转化,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将信息系统集中管理起来,不仅有利于管理的需求,而且对于开发利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经过统一管理,使档案和资料互为补充,而且情报和档案有效的结合起来,三者之间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有效的实现了信息共享,使科技信息资源的作用得以更充分的发挥出来。通过对科技信息资源的一体化管理,有效的显示出了具体的优势。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科技工作的最重要一部分即是企业的信息资源的管理,通过一体化的管理,可以使企业科技情报资料部门更好的为企业研发活动提供优质的服务,使企业的信息能够活起来,为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在领导上也更加便利。将企业科技信息资源有效的汇集在一起进行统一管理,不仅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服务。信息实现一体管理后,对于电力企业的业务建设和科学管理工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实现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加快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另外通过企赵博敬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第三发电厂黑龙江哈尔滨150024业科技信息资源集中化管理,可以建立企业信息中心,使企业的情报、档案和资料能够实现集中加工和处理,不仅确保了科技信息资源的完整性,而且确保了信息系统的安全,实现了信息的共享。

2、电力企业科技信息资源一体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目前,电力企业大量的科技情报、资料仍以实物形式存在。如图书、各种技术文档、光盘等。所以首先要对这些以实物形式存在的科技情报资料进行有效管理。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种载体档案资料管理研究的开展。许多实物资料,如技术文档可以考虑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在计算机上进行存储,从而实现对科技情报资料的数字化管理。由于科技情报、资料是随着企业研发活动的进行而不断产生和获取的,科技情报资料管理人员面对日益庞大的科技情报资料,因此,利用计算机完成科技情报资料的管理成为必然的选择,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实现了科技情报资料管理的规范化。

2.1多渠道采集和处理好科技信息

收集科技信息是搞好电力企业科技信息工作的前提,是科技信息工作的先决条件,只有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才能使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实际收集时,主要通过走访调查、计算机网络等各种信息渠道,结合企业科技开发、管理、营销的具体情况来收集、开发、加工各种科技信息。

2.2加强对科技信息进行管理

考虑到电力企业对各类科技信息的管理要求以及科技情报、资料的特点,并兼顾以往手工对科技情报、资料的管理方法,确定计算机管理科技情报资料的著录项目及格式,主要包括文件号、标题、主题词、责任者、摘要、时间、密级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科技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库,对科技情报资料进行分类管理。并构建科技情报资料信息平台,该平台以上级部门建立的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和企业Extranet网络环境为依托,以动态网页的形式提供对科技情报的存储、查询和浏览。

2.3加强科技信息管理制度建立

健全电力企业内外科技信息网络,明确职责,归口管理。各信息网点根据企业科技开发的需要,定期把自己分工负责的科技信息通过小结、综述、报表或计算机网络信息传递到科技信息管理部门,并形成完整科技信息网络,促进电力企业科技进步。

3、结束语

在电力企业科技信息资源一体管理工作中,需要通过计算机来实现管理,从而加快推动电力企业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确保科技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企业科技情报和资料的利用率,而且通过不断完善电力企业科技信息平台的建设,从而为电力企业创造更大化的经济效益,加快推动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电力科技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电力科技论文 题名 修辞

题名是以用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词与词之间应关系明确,题名的字数一般不超过20字[1]。然而,并非所有来稿的题名均符合这一要求。电力科技论文紧密围绕电力科研、生产、基建而撰写,大多是理论探索、系统特性研究、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解决方案探讨、技术问题处理类文稿,如果作者不加深入思考,所起的题名容易落入“××研究”、“××试验”、“××应用”、“××问题及处理”的俗套,虽无大错,但是往往过于笼统,不能为读者提供论文重要内容的特定信息、为检索提供实用信息,仍不符合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有一些题名,由于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不清、或采用的定语过多,造成语意不清。本文拟对些问题进行分析,详细介绍修改思路。

1过于笼统

较常见的是滥用“×××在×××中的应用”、“××的试验”型题名。如“保护及录波信息处理系统在福建调度主站的应用”、“红外测温在高压电缆瓷套终端监测中的应用”、“新型紫外微放电监测仪检测绝缘子污秽状况的试验研究”。

保护及录波信息处理系统是针对电网保护而设计的、是电网保护的一种解决方案,并非一门应用技术,题名中“应用”一词使用不当。研读全文可知,所述信息处理系统总体结构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厂站内的子站系统,第二层为各地区供电公司的辅站系统,第三层为省公司的主站系统。子站系统、辅站系统、主站系统各司其职;而文章实际上仅针对保护及录波信息处理系统中的主站系统(即保护及录波信息处理系统总体结构中的第三层)进行论述,介绍了其设计思想。文章题名宜改为“福建电网保护及录波信息处理系统主站的设计”。

电缆终端是电缆系统中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位,必须定期检测。然而,DL/T 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推荐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及时发现故障。“红外测温在高压电缆瓷套终端监测中的应用”的作者大胆尝试,用市场上新推出的FLIR525型红外热像仪对电缆瓷套终端的温度进行监测。文章列举了2003年进行的4个检测实例,以事实说明用红外热像仪监测电缆瓷套终端行之有效,并介绍了该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要点。可见,文章旨在验证一种新的电缆瓷套终端监测方法,并说明红外热像仪的使用方法。题名改为“用红外热像仪监测电缆瓷套终端的实践”更贴切。

“新型紫外微放电监测仪检测绝缘子污秽状况的试验研究”所述的试验及研究对象(具体内容)不明确(在进行英文翻译时也可发现,该题名缺乏宾语,即研究对象)。阅读全文可知,如何准确地检测绝缘子的污秽状况是目前高压领域的一项研究课题。有一种新研制的绝缘子污秽状况检测仪,它通过检测绝缘子沿面微放电情况,来判断绝缘子污秽状况;然而,其检测的准确性、实时性、抗干扰能力、仪器操作的方便性如何有待实践检验。笔者利用这种仪器,对喷水试品电压升高至不同等级时的情况进行了试验,获得一系列曲线,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该新型检测仪器不仅能够检测出微放电、而且能够区别污秽的严重程度的结果。可见,该文主要探讨新的检测仪是否可以用于检测污秽状况进行试验。因此,将题名改为“××型微放电绝缘子污秽检测仪的灵敏度测试”。

笔者所在刊物曾出现过一期拟用文稿中三分之一多采用“××在××中的应用”、“××的研究”、“××的试验”等类型题名的情况,经过仔细推敲,多数得到修改,不仅避免同期刊物题名雷同,而且更改后的题名其内容在范围和深度上贴切地反映了正文的主要内容。

2不能概括正文的主要内容

“220 kV涵江变电站支柱绝缘子超声波检测”一文用五分之三篇幅介绍了超声波检测支柱绝缘子绝缘情况的工作原理;用余下篇幅介绍了一个缺陷绝缘子的检测结果,而该变电站共有54个支柱绝缘,文章并未对全站的检测情况进行总体分析,在结论中也未给出该变电站支柱绝缘子绝缘情况的总结、给出指导性建议。可见,题名没有反映正文的主要内容。仔细阅读全文,发现作者除了详细介绍工作原理,还特别强调采用了自行研制的检测器──爬坡探头;从而认为,作者的意图是对自行研制的爬坡探头用于探测支柱绝缘子裂纹长度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涵江变的检测只是一个实证──证明该自行研制的探头可用于检测。因此,拟将题名改为《用爬坡探头检测支柱绝缘子表面裂纹的探讨》,并将意见告知作者,征求其意见。然而,作者认为,用爬坡探头检测支柱绝缘子表面裂纹的研究,国内早已开展,目前已进入推广应用阶段;只是作者考虑到这项技术相对较新,因而拟向省内相关人员介绍。通过对在涵江变支柱绝缘子检测所获得的缺陷波信号进行分析,说明如何解析缺陷波信号图,即如何应用这门技术。最终将题名改为《基于超声波的在役支柱绝缘子表面裂纹检测》,并协助作者理清正文的写作思路,拟定小标题,请作者对正文进行调整、删除、补充,以突出主题。

3不够精练

“×××的研究”、“×××的分析”及“×××的探讨”在电力期刊来稿中十分常见,而科技论文原本就是报道研究成果,分析、探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的。大多情况下“的研究”、“的分析”、“的探讨”纯属多余,可考虑删去。“不对称高阻接地保护小波变换的启动元件研究”可改为“基于小波变换的不对称高阻接地保护启动元件”,“关于提高苔茹镇供电能力的探讨”改为“提高苔茹镇供电能力的措施”,“关于优化远程教学培训平台并发访问的研究”可改为“远程教学培训平台并发访问的优化”。“三种发电机功角监测方法的分析比较”改为“三种发电机功角监测方法的比较”。“利用超声波测量室温硫化硅橡胶涂层厚度的可行性研究”改为“超声波测量室温硫化硅橡胶涂层厚度的可行性研究”。

修改后不仅简化了题名,而且避免了一本杂志中多个题名的雷同的单调现象。

4定语过多引起歧义

“一种励磁系统模型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影响分析方法的初步研究”的中心语是“初步研究”,其定语是“分析方法”,“分析方法”的定语是“稳定性影响(的)”。但是,“一种”是“模型参数”的定语还是“分析方法”的定语呢?定语过多引起了歧义。从摘要中可知,文章“介绍了电力系统小干扰及其灵敏度分析的机理;研究了其用于寻找发电机励磁系统模型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影响程度的方法;用频域分析、IEEE三机九节点电力系统和2008年福州地区电网的时域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见,“一种”是“分析方法”的定语,而这种方法是“电力系统小干扰及其灵敏度分析”方法。显然,作者为了减少字数,用“一种”两个字代替“电力系统小干扰及其灵敏度”12个字,却引起了歧义。不如增加副标题,改为“励磁系统模型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影响初探――电力系统小干扰及其灵敏度分析的研究”。

5选词不准确

“混流式水轮机叶片裂纹的原因探讨”,中心词是“探讨”,其定语是“裂纹的原因”,而“裂纹的原因”是一偏正词组,“裂纹”修饰“原因”,而从语意上看用“裂纹”修饰“原因”是不妥的。作者的本意是探讨裂纹形成的原因,因此改为“混流式水轮机叶片裂纹成因探讨”。

“变压器大修油损耗影响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及”字将两个并列的名词联系在一起,该题名有两个主要内容,一是油损耗影响原因分析,另一个是油损耗影响对策。“油损耗影响对策”是一偏正词组, “影响”修饰“对策”。但是从语意上看,“影响”不能修饰“对策”。可以说“尾水位下降对机组的影响及其对策”、“电容器支路异常原因分析与对策”、“微机线路保护装置存在问题与对策”。“对策”的主体应当是一种状态、一种情况,它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如“尾水位下降”、“支路异常”、“装置存在问题”;人们通过分析,探讨造成这种状态的关键因素,从而寻找解决问题对策。“油损耗影响”不是一种状态、一种情况,无法对付。在“变压器大修油损耗影响原因分析及对策”一文中,作者用图解法,层层分解,对油变压器大修过程油耗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找出了主要因素,提出了降低油耗的措施。因此,将题名改为“变压器大修油耗影响因素分析及降低油耗的措施”。

6语序错误

语序错误可造成语意混乱,使人不知所云。如“县网输变电工程的简化经济分析方法”,正确应为“县网输变电工程经济性的简化分析方法”。“浅析 220 kV 变电站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B相改N相接地”,应改为“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接地由B相改N相的实施”。

无论遇到哪一类问题,必需潜下心来,研读原文,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与作者充分沟通,充分领悟作者意图,再凭借平时练就的扎实的语言功底,经过考究的选词、缜密的组合,重新编写文章题名,定能使题名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文章特定内容。

参考文献

[1] 新闻出版署图书出版司、中国标准出版社.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1.

[2] 李兴昌.科技论文的规范表达――写作与编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7.

电力科技论文范文第3篇

3月30日,青海省电机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第三届青年科技学术论坛”在西宁召开。青海省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祁太元,学会副理事长、黄河水电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俊才,学会副理事长、青海桥头铝电公司副总经理汤正荣,学会名誉理事长金应全、张惠清,学会秘书长李富庆,学会副理事单位代表等出席了论坛,来自电力企业各会员单位的学会兼职秘书以及优秀科技学术论文作者代表60余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上,青海省电力公司科信部高级工程师徐强、黄河水电公司新能源生产部高管付国轩、青海桥头铝电公司发电分公司专责工程师姚生贵分别作了智能电网建设运行、新能源开发利用和火电厂节能减排的专题报告。五位优秀论文获得者作了交流发言。145篇优秀论文作者和十二个先进分会获得到表彰奖励。

祁太元代表学会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自2007年学会举办首届学术年会暨青年科技学术论坛以来,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积极撰写科技学术论文,论文涵盖了电力企业在经营生产、科技进步、科技信息、安全培训管理等方面内容,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近年来电力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所取得的成果,部分科技学术论文还刊登在国内重要期刊杂志上。目前,青海电力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一大批重点工程的建设为广大青年科技人员提供了发挥才能的机遇,祝愿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继续撰写更多内容丰富、理论水平高的科技学术论文,学会将继续发挥服务于电力企业经营生产和服务于会员职业成长的作用,为全省工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新贡献。

本届青年科技学术论坛共收到申报的科技论文272篇,投稿单位23家,学会将申报的科技论文按内容分成28个不同类型的专业,分别由两批专家背靠背地阅审打分。经过专家评审打分,学术委员会审批,确定一等奖论文20篇,二等奖论文45篇,三等奖论文80篇。获奖的优秀论文占全部申报论文的53.3%,内容涉及电力企业当前经营生产、安全教育培训等,达到该领域的前沿科技水平。(青海省电机工程学会,编辑:汪进魁)

(青海省科协)

电力科技论文范文第4篇

二、“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中国科协2016年启动了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从国内期刊中遴选出16种期刊进行重点扶持,其中包括《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与能源系统学报》《工程》等。在给予资金扶持的同时,中国科协还派出专家组,以现场工作指导会的形式对入选期刊进行“把脉问诊”。

三、在“登峰计划”的支持下,部分入选期刊的被引用频次有了明显提升。“入选‘登峰计划’之前,GoogleScholar引用频次为190余次,估测期刊影响因子为0.62;入选后到目前,GoogleScholar引用频次达到542次,估测期刊影响因子达到7.5。”吴青华列举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与能源系统学报》被引用数据的变化。期刊的影响因子是论文作者在选择期刊时的一项重要标尺,同时,期刊的审稿时长也是影响论文作者做决定的因素之一。《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与能源系统学报》目前的论文审稿周期是2—3个月。“2—3个月的审稿时间必须降下来,这么长的审稿时间不符合国际标准。审稿周期太长,别人就不愿意投稿,投稿不多,淘汰率就不高,进而影响刊发的论文质量,因此,缩短周期非常重要。”一位在我国某知名学术期刊担任主编的中科院院士指出。

四、稿件质量无疑是期刊的命门之一。一位科技信息研究专家拿起桌上一本中文版《工程》杂志说道,这期杂志里有3篇综述性文章,分别是关于三峡、高铁、煤炭能源的论文。“这3篇文章对各自领域里过去十年、二十年争论的热点问题都没有涉及。作为部级工程类期刊,对焦点科学问题应该有所回应。”

五、为提升刊载论文的国际影响力,不少期刊选择与国际知名的出版商合作,比如斯普林格(Springer)等,在线出版OA(开放获取)论文。会上,来自期刊的负责人介绍,发表一篇OA论文,需要向国际出版商支付500—1000美金的费用,如果想实现全刊OA出版,对期刊社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电力科技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本文通过论述对山西电力技术资源系统几个重要数据库的更新,科学合理地整合国内外主流的技术信息资源,在山西电网内实现了统一的数据共享,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实现服务功能。对企业科技开发与创新、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技术资源 更新

一、山西电力技术资源系统的更新实施背景

“山西电力技术信息资源系统”科技项目,通过信息资源的合理整合和补充完善,大力推进山西省电力公司整体信息化的发展,为达到“生产管理信息化、经营管理智能化、综合办公自动化”的目标,推进“211”工程和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化电网公司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支撑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山西电力技术信息资源系统》网站建设目标

《山西电力技术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宗旨是:全面收集、加工、存储、管理、研究电力行业及其相关的科技信息,通过局域网,为山西电力系统各科研、生产、管理单位提供全方位的科技信息资源服务,使其成为山西电力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

(二)山西电力技术信息资源系统的现状

山西电力技术信息资源系统于2008年3月投入运行,经过2009――2012年四年的继续使用,资源系统的数据量已达10t以上,数据库以每年1t的速度继续增长。随着应用需求、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山西电力技术信息资源系统也需要不断的更新,以适应山西电力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查阅各种资料的需求。

二、山西电力技术资源系统的更新具体做法

通过山西电力技术信息资源系统《网上报告厅》的数据追加、CNKI系列数据库更新维护等方法,更新最新数据,达到系统稳定性更高、资源种类更多、信息面更宽、更新速度更快,为公司系统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一)山西电力技术信息资源系统更新了以下两个栏目

1.电力动态信息栏目。包括电力新闻、企业经营管理、电力安全生产、科技成果等10余个栏目的实时信息,栏目特点是信息采集范围广,为科技人员提供有深度有广度的电力技术信息。

2.数字图书馆栏目。数字图书馆是资源系统一个重要的栏目,它包括期刊、图书、标准、法律法规、科技成果、视频等数据库库。 清华同方数据库:包括全文期刊、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全文期刊数据库全部收录具有正式CN号国内期刊,约8000多种核心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的全文。 标准数据库:涵盖了电力行业所有可能用到的国外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信息。包括国外标准、(全套IEC,部分ISO、ANSI、IEEE、ASME、ASTM等标准)、国家标准和26个行业标准。

(3)电力期刊:集中了国内外绝大部分电力行业相关核心期刊727种,与同方期刊数据库作为互补。

(4)会议文集:收藏了不定期召开的学术会议的论文或专题学术论文文集,目前已有6077种会议近60万篇会议论文提供使用。

(5)科技报告:包括国内外科技报告7000余篇,和以美国电科院(EPRI)科技报告为主的国际专题技术报告两千余篇。形成电力行业科研、决策领域必不可少的信息参考源。

(6)科技成果数据库:包括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及全国电力科技成果数据库两个类别数据库。已成为电力行业科研立项、成果鉴定、评审、科技查新等活动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源。

(7)电力图书数据库:包含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各类技术图书、综合图书、通用性和专业性图书手册等。

(8)书生之家:有图书4万余册,类别也很全。包括文学,经济、工程、法律等各社科类。

(二)山西电力技术信息资源系统更新了以下软硬件

1.TRS全文检索网关(TRS Gateway)。利用TRS Gateway可以实现TRS全文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无缝集成,将存储于各种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2.TRS 内容分发服务器系统(TRS CDS)。TRS 内容分发服务器系统(TRS CDS)在应用层实现对信息的检索、订阅服务,提供统一的用户权限控制模块保证整个内容分发过程中访问权限的控制。

3.TRS网络信息雷达(TRS Inforader)。TRS网络信息雷达系统主要功能是实时监控和采集目标网站的内容,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过滤和自动分类处理。

三、结论

信息资源系统在更新投入运行以后,极大满足了电力系统科技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年浏览及下载量达50多万次。在山西电网内实现了统一的数据共享,有利于贯彻公司技术发展和标准化建设路线,有利于系统科研人员及时掌握国内外相关技术,把握前沿科技,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对企业科技开发与创新、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安亮.技术资源管理系统中工作流的设计与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7).

电力科技论文范文第6篇

电力技术院成立后,通过搭建经验传授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创新研发平台和“五新”应用平台,不仅对专家队伍进行了有效管理,同时促进了各专家在其专业领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带动本专业(工种)职工共同进步,促进了人才队伍建设,为公司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管理并发挥专家团队的引领作用

由于专家们分布在廊坊供电公司各个单位,如果仅仅由所在单位对专家进行单一管理,专家的作用就仅能限制在各自的工作中,通过搭建四个平台,对专家队伍起到了很好的管理作用。

(1)四个平台中网上学术交流平台发表的论文及疑难问题的解答都是下届专家选拔的依据,这些能够督促专家及广大职工参与进来,为解决专业问题建言献策,带动廊坊供电公司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进步。

(2)四个平台对专家的要求及考核。创新研发平台要求每名专家每届至少有一项成果获公司及以上级别奖励,专业组每届至少有一项成果获冀北电力公司及以上级别奖励。专业研讨会和专家例会对专家参加的次数进行了考核;网上学术交流平台上对专家学术交流文章的数量和疑难问题的解决数量进行了考核。这些都能够督促专家要认真履行职责,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达到对专家管理的效果。

电力技术院成立以前,专家作用的发挥只能显示在平时的工作中,少有渠道能让更多的人看到。现在通过四个平台,专家的作用便能充分显示出来。例如,专家在工作中解决的一些疑难问题和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在以往仅仅是通过讲座或其他方式,也有可能是通过(由于论文篇幅短或者其它原因还不便发表),现在都可以通过网上学术交流平台进行交流;对一些不太清楚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网上学术交流平台与其他专家或者职工进行探讨。通过这些方式既增长了知识,又达到了资源共享,全体职工都能切身体会到专家作用的发挥。

“四平台”及主要内容及具体做法

经验传授平台

经验传授平台的目的是对本专业、工种职工进行培训和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主要通过电力技术院、培训中心和相关单位共同完成。

(1)编写内部教材。与培训中心一起研究探讨内部培训教材的需求,根据需求组织专家进行教材编写。通过和培训中心及相关单位探讨,明确单位急需编写的教材,制定教材的编写计划,并要求相关专家积极参与。今年有多名专家参与了内部教材的编写,还有多名专家参加了国网公司和冀北公司的教材编写。

(2)以兼职教师身份授课。根据培训中心和本单位的培训计划,要求专家积极主动担任老师授课。专家的主要职责就是要把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及工作经验传授给广大职工,因此电力技术院要求各位专家要积极授课,通过授课更好地将知识传授出去。一年来,各位专家不但在本单位进行授课,还在其它单位授课,也有部分专家走到了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的讲堂。

(3)对年轻职工进行传帮带。以师徒制、导师制的形式做好对年轻职工的传帮带。廊坊供电公司有许多年轻职工,虽然他们在年龄和学历方面有优势,但是他们的专业和工作经验还很不足,想要独挡一面,还需要学习锻炼,这就需要老职工或者专家进行传帮带。以往带年轻职工是以师徒制的形式进行师带徒,大都是口头形式,没有形成相应的制度,通过与培训中心合作找到了其中的弊端,规范了师徒制、导师制的形式,一律以协议的形式进行签订,规定了师傅和徒弟之间权利和义务,很好的达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多名专家与徒弟签订了协议,所带的徒弟专业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

(4)担任技能比赛教练。如有技能比赛,专家应主动担任教练。每年廊坊供电公司各个专业都有比武,而且还有部分专业要参加冀北电网有限公司或者国网公司比武,为了使参赛职工取得优异成绩,电力技术院要求各位专家在技能比赛中积极担任教练。在今年廊坊供电公司组织的各项技能比武中,各单位的教练大都是由专家担任,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学术交流平台

平台的目的是要求专家就本专业或工种网内外、国内外动态或先进经验、技术、理念等进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促进专家综合素质提高,带动本专业、工种整体进步。主要由电力技术院和各系列组及专业组来完成。

(1)建立组织。为了便于组织专家的管理,电力技术院根据专家情况设立了3个系列和13个专业组的组长和联络员,负责各系列和专业组专家活动的部分工作。

(2)建立网上学术交流平台。电力技术院在2012年年初,在公司内网建立了网上学术交流平台,共包括八个模块:制度建设、专家信息、工作安排、专家业绩、专家活动、学术交流、专家答疑、公告信息。通过网上学术交流平台系统电力技术院可以将专家信息、专家活动情况等进行公布,另外学术交流模块和专家答疑模块专家和职工都可参与进行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模块中专家和职工可以将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习体会、经验介绍等进行,供全体职工进行学习与借鉴;专家答疑模块由专家或职工提出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然后由专家或者职工进行答疑或者探讨。网上学术交流平台可以说建立了一个廊坊供电公司内部的学术交流资料库,针对学术方面的问题,职工可以进行查询与探讨,有效地带动了各专业领域的发展和各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3)组织专家例会和专题研讨会。专家例会由专业组长主持,每专业组每季度召开专家例会不少于一次,主要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网上学术交流平台中职工提出的问题,并指定专人负责专题研讨会交流课题。专题研讨会由系列组组长主持,各系列每半年召开专题研讨会不少于一次,主要内容是各专业组针对公司的重大事情或者重要工作进行课题交流,或者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一年来,3个系列和13专业组分别组织了6次专题研讨会和52次专家例会。最初,各系列和专业组还对如何组织召开会议不是太了解,随着会议次数的增多,电力技术院和各系列、专业组一起探讨如何组织会议,通过共同摸索、实践,在三、四季度的专题研讨会和专家例会已不仅仅是专家参与,而是向所有职工开放,通过职工的参与,带动全体职工共同进步。会议也不仅仅在会议室召开,而是推向现场,推向基层一线,这样既扩大了专家的影响力,又能够确实把专家作用发挥到工作实际中去。

(4)编撰专家论文集。为了提高专家理论水平,电力技术院年初要求专家申报课题,年底根据申报课题提炼出一篇论文上交电力技术院。为提高专家撰写论文的能力,让专家完成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电力技术院组织了论文写作培训,不但有专家,还有部分职工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各位专家论文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圆满完成年初所要求的论文撰写任务,在上交的论文中不但有专家的,也有部分职工上交了论文。针对专家和职工上交的论文,电力技术院认真组织评选,通过评选把优秀论文编成专家论文集在公司内部发放,并选定部分论文向其它刊物进行投稿。

(5)定期进行考核。为了使专家在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作用,电力技术要求专业组每半年对专家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加强专家管理,促使专家更好的履行职责,使学术交流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创新研发平台

平台的目的是通过管理创新、科技进步、国家专利申报等各项工作,促进专家积极主动学习,努力探索研究,并将成果进行推广应用,推动公司创新工作开展。主要由电力技术院和相关单位完成。

日常工作中,电力技术院动员、激励专家在本岗位上承担经营管理、专业管理、技术管理和生产技能等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技能革新或各类项目的攻关,组织有关专家参与重大技术政策、技术方案的研究与技术咨询、重大新技术的推广与运用。

(1)团结、动员廊坊供电公司经营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技术管理人员、生产技能人员,树立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积极促进廊坊供电公司各项工作健康稳步发展和科技进步,倡导管理理念创新,对廊坊供电公司各项管理工作和经济效益产生积极影响,贯彻上级单位的重大方针政策,推进廊坊供电公司创新型企业建设,推动廊坊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对廊坊供电公司重大技术改造及方案、重大管理决策等提出建议或提供决策咨询。

(3)对廊坊供电公司科技攻关、技术引进、技术开发等项目的可行性提出建议。

(4)积极参与廊坊供电公司试点工作,促进科技成果和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在公司内的推广应用。

“五新”应用平台

平台的目的是结合廊坊供电公司实际进行创新学习与应用,推进廊坊供电公司公司创新型企业建设。主要由电力技术院和相关单位完成。

与相关部门联合组织专家进行新技术、新理念、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学习,并把学习到的新技术、新理念等在工作中进行应用和推广。为了更好地做好“五新”学习,推动廊坊供电公司创新型企业建设,电力技术院和积极和相关单位协调,通过对专家选送外出培训考察和参加上级有关活动来完成“五新”学习。

取得的成绩

经验传授平台

(1)各位专家共参与70余本教材、运行(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的编写,其中张希成、李英艳等参与编写了国网公司教材《变电运行(高压部分)》、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教材《电气设备及变压器原理》等,教材、运行(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的编写,对今后给职工授课及操作作业等提供了依据。

(2)各位专家共在县、市、冀北公司完成授课约3800学时,张希成、宋岩峰等在冀北公司讲授了《变电站值班员技师考前培训》、《电气试验高技能人才培训》等,这些授课效果较好,得到了授课学员的一致好评。

(3)共有24名专家担任导师,带徒弟24名,通过专家认真传授,各位徒弟能够快速进步,业务技能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4)各位专家除担任各种技能比赛教练外,还担任冀北电网有限公司的技能鉴定考评员约30人/次,通过教练的认真传授,技能比赛中各位选手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在参加冀北电网有限公司的技能鉴定考评员中,各位专家评委认真负责的态度及严谨的工作作风也得到了冀北电网有限公司领导的认可。

学术交流平台

(1)各位专家在网上学术交流平台交流的学术文章有172篇,其中:经验介绍38篇,学习体会28篇,疑难问题7篇,论文102篇,其它7篇;专家答疑约500人/次。网上学术交流平台正在成为全体职工查询资料或者进行学术探讨交流的平台,对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将起到重大作用。

(2)组织专家例会52次,专题研讨会6次。随着会议的召开,形式不再单一,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吸引了更多职工的参与,不但使专家的业务能力有所提高,也带动了本专业(工种)员工的整体业务能力的进步。

(3)收到专家和职工论文172篇,150篇收入专家论文集,还有部分论文投到其它杂志。高质量的论文总结了专家的工作,提高了专家的理论水平。

创新研发平台

廊坊供电公司对创新研发工作非常重视,在电力技术院的要求下,专家积极开展创新研发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共参与了科技项目、管理创新、国家专利、QC成果项目、“五小”创新创效活动、重大项目等约150项,并有多个项目获奖。

(1)了《蓄电池远程充放电系统实用新型专利》、《直流电源远程监控系统实用新型专利》等9个国家专利。

(2)《应用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创新工程监理现场管控模式》获得了国网公司和全国电力行业管理创新二等奖。

(3)《研究检验CT二次回路开路风险新方法》、《缩短负荷拉路时间》、《电表箱防盗接地极》等QC成果分别获得全国电力行业级和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级优秀QC成果奖。

(4)《冀北廊坊柳泉220Kv变电站工程》、《小马房110Kv变电站工程》等和《东沽港-堂二里110kV双回线路工程》、《翟各庄-龚庄(皇一村)110kV变电站工程》等分别获得国网公司优质工程称号和河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5)《架构引下光缆封堵器》、《远程专家视频辅助系统》等获得群众性创新项目。

各项成果的研发,解决了一些重大技术难题,倡导了管理理念的创新,对专家业务能力是一个整体的提升,对廊坊供电公司的管理工作做出了贡献,为廊坊供电公司创造了经济效益。

“五新”应用平台

部分专家参加了《变电运维仿真》、《冀北公司智能变电站》、《冀北公司光伏发电市场商机研讨》等培训和研讨活动。通过学习,这些新技术、新理念、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将在今后工作中逐步被应用和推广,从而推动廊坊供电公司创新性企业的发展。

四个平台成绩的取得,不但是专家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带动了本专业(工种)职工素质的提高,不但是某个专业的进步,更是廊坊供电公司整体的进步,从带徒弟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到对廊坊供电公司的发展建言献策,所有的成绩涵盖了廊坊供电公司的方方面面,将推动着廊坊供电公司健康稳步的的发展。

电力科技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信息安全;电力特色

作者简介:王勇(1973-),男,河南确山人,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信息安全系,教授;周林(1968-),男,浙江宁波人,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安全系,副教授。(上海 200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电力学院重点教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130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024-02

信息安全专业的创新能力培养是国内相关高校新开专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根据各个学校的自身特点,创新特色各有不同,上海电力学院的信息安全专业要在具有电力特色的基础上培养具有普适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1]公安系统高校在培养信息安全人才的时候要强调该专业知识在取证和侦破领域的特色应用。[2,3]创新的基础要培养实践能力,特别是工程技术人才,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对技术有深刻的认识,学习知识,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具有创新能力。[4-6]

然而当前信息安全专业学生普遍具有行业背景特殊不明显,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论文撰写能力比较薄弱的状态。根据上海电力学院信息安全专业特点,我们在实践中总结了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

一、存在的问题

1.电力特色不明显

我们的专业定位是培养具有电力特色的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虽然本专业建设了电力网络安全实验室,配置了电力专用网络安全设备,但是在教学大概上对电力特色的信息安全课程涉及不多。需在认知实践、科创、毕业设计环节中增加电力信息安全的相关内容。

2.自学能力薄弱

由于信息安全专业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就需要老师和学生不断更新知识。而获取知识最快捷的途径就是自学。但是大学生从高中阶段转变过来后,还不适应大学教育。很多上课认真听课,课下不预习和自学的学生,发现很多知识都听不懂。这是因为信息安全领域知识面很宽,知识量较大,没有课前预习仅依靠上课的短暂时间是不够的。

但是当前学生学习主动性比较差,自学能力较低。这种现象在信息安全专业里面尤其突出。也不排除有些对信息安全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们会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这样的学生在一个班级里面,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平均每个班级大概占10%左右。剩余的学生在自学能力方面均需要提高。

3.缺乏创新意识

在缺乏自学能力的情况下,掌握多学科交叉的信息安全专业知识就比较困难。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寻求解决新问题的创新思路就更显得薄弱。自学是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课堂要求的预习任务,而创新意识是要求学生能发现新问题,网络搜索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验证这些技术。

自学能力是创新意识的基础,而提高学习兴趣是解决这两个方面缺失的关键措施。

4.论文撰写能力差

在撰写实验报告过程中,发现工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低,很多有口语化的表述,而且存在条例不清晰,逻辑不紧密,摘要内容与论文无关,实验结果分析不足等诸多问题。这是由于在高中阶段没有要求学生撰写过科技论文,也没有进行过相关培训。在大学期间,由于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薄弱,导致实验无法独立完成,这样更加没有信心撰写实验报告,对于科技论文就更没有兴趣。

总之,信心安全专业所面临的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难题,主要表现在自学能力薄弱、缺乏创新意识、论文撰写不规范等。这三个问题是具有相互连贯性的。自学能力薄弱导致掌握新知识能力差,就缺乏发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自然无法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更没有心思关心论文格式方面的要求。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在查找根源的时候,不要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学生身上,要从专业特点、学校的专业定位、培养方案、就业形势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电力特色的专业定位

上海电力学院的信息安全专业依托电力行业为背景,培养具有信息安全一般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电力行业虽然对信息安全有很高要求,但是该行业内,对信息安全的岗位需求缺很少,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技术,基本上做运营维护,技术开发的工作集中在电力科学研究院。因为电力行业需求不高,所以还需要全面教授信息安全技术。

在这样的专业定位的基础上,培养方案中就需要涉及很多专业科目,并且针对不同的就业需要引导学生自学掌握更多特殊技能。

2.多学科融合的专业

信息安全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该专业属于多学科融合,因此要求学生不能偏科,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数学基础、编程能力,甚至会涉及到通信技术。这样的学科对学生综合能力有很高要求。

该专业还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工程技术类比理论技术更新更快。有的新技术出现后,不到半年就被淘汰。这导致教程严重滞后当前最新技术,需要教师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而且也需要学生具有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该专业的多学科交叉和知识的快速更新,给教和学都带来了很大压力,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就有更高的要求。

3.突出技术的理学培养方案

因为上海电力学院的专业规划的需要,信息安全专业定位成理学专业,这样需要更加突出理论知识的学学分。理论课的增加自然相对减少了课程实验内容。现有的信息安全培养方案中,课时数相对比较很多,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较少。虽然集中实践课程达到32学分,640学时,但是专业课的上课与上机实践比例基本上是2∶1,学生实践机会还是低于听课时间。这样在上机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

4.不同地域生源

信息安全专业不属于上海电力学院电力特色的专业,因此在招生的时候,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如其他特色专业。招生面向全国招生,外地生源考分在当地一般都超过一本分数线,上海属于二本。外地生源学生入校后,难免会有心理落差,但是学习还是比较用功的。上海生源计算机基础一般较好,但在最近计算机普及率增大的情况下,上海生源的计算机优势就不太明显了。

生源的特点决定了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在班级里面两极分化严重。想学的学生主要是对信息安全有浓厚兴趣,或者打算考验或者考证。一般考研的学生在研究生考试的压力下,专业技术能力又不会特别突出。

5.就业形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信息安全专业2013年是第一年毕业,正赶上我国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这在宏观上促进了就业。信息安全的运营维护需求在知名企事业单位中有重要需求,但是由于这样的岗位流动性不强,岗位数量并不多,在客观上说明市场并不大。

信息安全技术开发类工作集中在国内很少的几家信息安全企业,或者是大型企业的研发部门,对信息安全的编程技术和理论水平均有较高要求。在当前就业形势下,上海电力学院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就业将会面临考验。有机遇也有挑战,而且就业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信息安全招生工作。

三、信息安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信息安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还面临许多难题,这些难题存在有其客观的外部因素,也有学生自身原因,在当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形式下,我们探索了一套信息安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上海电力学院2014年了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通知,让我们这两年努力做的实践教学工作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中包括“打破集中实践教学的固定期末两周的限制,实现集中实践教学贯穿全学期。以本专业主干课程链内容为依托的,结合理论教学和现场实际的6-8周的大型综合课程设计”。

现阶段集中实践是32学分,平时大学生科创工作并没有计算学生的学分。但是信息安全系把科创题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加科创的积极性。

专业比较突出的学生有的开始有创业打算。有的是因为家庭的创业经历,或是被当前创业政策的吸引。为了促进就业,我们在日常科创指导中,鼓励有潜力的学生申请专利,申请创业启动资金,开创公司。但是学生对于创业还有诸多顾虑,还有学分和考勤方面的约束,真正创业的学生却很少。不过这样的思想传输给了学生,对于其将来毕业就业会产生积极影响。

2.电力特色实践培养

在电力特色的专业定位下开展了电力特色实践培养。利用电力信息安全实验室的软硬件环境,让学生对电力系统通信安全设备有了初步认识。在科创和毕业设计环境增加了电力信息安全的相关内容,在大学生暑假实习期间,教师推荐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到电力公司从事电力信息安全设备的安装和配置工作,让学生对电力信息安全有深刻的现场经验。由于电力信息安全还设计到许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内容,根据我校特点,在科创和毕业设计环节中也增加了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的相关内容,让部分学生了解了工业控制系统中基本的西门子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了解了Stuxnet工业控制病毒的工作原理和防御措施。

3.自学能力培养方法

增加一定数量考查课的大作业的比例,要求学生每个学期完成一份综合性报告,根据老师的大作业要求,查阅文献,学习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加平时作业中的需要查阅资料才能解决的内容,让学生不仅学会利用课堂知识解决问题,而且还需要到图书馆和网络上查找资料,相互讨论后才能解决,通过这样的过程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4.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实验报告中,必须有实验总结内容。这样可以记录验证类的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问题过程,为论文中实验结果的分析奠定基础。增加英文论文摘要撰写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写好英语摘要,理解摘要主要内容包括论文的研究意义、采用的方法、解决的问题、结论的分析等内容。

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对学生论文撰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要求严格按照上海电力学院论文格式规范撰写论文,对论文中的图表编号、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综述的撰写、方案的描述、实验结果的分析等诸多方面进行规范要求。

四、结果与分析

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诸多措施,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不仅将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8人次参加了ACM程序设计大赛并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学生潘佳亮在中国核心期刊(遴选)《现代计算机》《较高安全性能信息系统的构建》,陈正卿的论文《HTTP拆分攻击及相关组合攻击》已被中文核心期刊《计算机应用研究》录用。李中平的论文《Android手机远程控制关键技术分析》在中文核心期刊《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上发表。

虽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没有孵化出一个科技型企业,学生英文论文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结语

通过对信息安全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教改,提高了信息安全专业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发现创新人才培养,不仅是教育方式的改革,传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需要从教学体系上促进以创新教育为目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红娇,魏为民,王勇,等.电力特色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A].第九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通信学会,2012:5.

[2]曾刚.公安院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信息安全专业为例[J].辽宁警专学报,2012,(5):93-97.

[3]黄凤林,张天长,李佟鸿.信息安全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12):198-200.

[4]张仕斌.信息安全专业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5):45-48.

[5]胡卫,魏国珩,秦艳琳,等.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3,(15):66-68.

电力科技论文范文第8篇

认准三大方向,不断攻坚克难

陈皓勇教授长期秉持着科学精神,不断发扬我国科技界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传统,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在攻坚克难、崇德向善中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身体力行地践行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

虽然年仅四十岁,但陈皓勇教授的科研人生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长期以来,他以复杂(大规模、随机性、分布式、网络化)电力(能源)系统建模、分析、优化与控制为核心学术方向,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运行与控制,电力技术经济与管理,新能源并网和智能电网技术等领域的教学、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工作。并在三个大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的研究成果。

一是系统地研究了电力系统运行与规划的大规模、非凸、离散与随机优化的理论、模型及算法,首次提出适用于电力系统优化运行与规划、电力市场决策等的协同进化算法,研究成果在电力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二是在基于博弈理论的电力市场建模、分析与仿真方面取得系统研究成果,首次提出电力系统频率/电压协同控制的微分博弈模型及其求解算法,开拓了基于博弈论的电力系统多主体协同控制新方向。

三是深入研究能源互联网的基础理论,为实现多种类型能源的综合利用,在探讨能量本质的基础上,建立了能量网络的基本理论,并系统探索了能源互联网中的信息、通信前沿问题。

系统优化,创最佳收益

电力系统领域的协同进化算法,是陈皓勇教授针对电力系统机组组合问题提出的,主要借鉴自然界中的协同进化机制,在传统单物种进化算法的基础上引入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多个物种相互作用、共同进化,使整个系统不断演进。机组组合问题的协同进化算法松弛全系统的约束后形成对偶问题,对偶问题可分解为一系列子系统的优化问题,采用遗传算法求解维数较低但非凸、离散、非线性的子系统优化问题,对于对偶问题则用基于次梯度的随机优化方法来求解,两者交替迭代进行,直到找出最优或次优的对偶解。

在随后的研究中,陈皓勇教授将协同进化算法发展成为电力系统运行优化和优化规划的重要方法。在电力系统无功优化问题中,他通过种群划分和协同进化来实现无功分区优化和各区域之间的协调,能获得高质量的全局优化解,求解速度快,能应用于较大规模的实际电力系统,该方法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陈皓勇教授还把协同进化算法推广应用于电力市场领域。电力市场寡头垄断模型的共同特征是在某些假设条件下寻求市场均衡,但是当考虑实际电力市场的复杂因素如成本函数的非凸性和非连续性、发电机的跨时段调度等时,往往难以求得解析形式的解。为此,他将协同进化算法应用于寡头垄断电力市场的模拟和分析,对Cournot模型和SFE(供给函数均衡)模型分别进行了研究,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开辟了基于协同进化计算的电力市场建模的新方向,并在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上发表系列论文。

陈皓勇教授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世界各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决策和信息科学研究小组和伊利诺理工大学Robert W. Galvin电力创新中心将协同进化算法框架直接扩展至电力市场投标策略分析和发电容量扩展规划等领域,得到了理想的结果。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先进的诊断、自动化与控制实验室将协同进化算法框架直接应用于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D-NCS)的建模和优化,并指出该算法是解决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性能和安全性平衡问题的最佳选择。为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陈皓勇教授还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家及西北电力市场仿真系统设计和开发等重大科技项目,并在国内率先研究了基于协同进化算法的输电网络规划。

陈皓勇教授对电力系统优化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1998年,他就提出了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的退火选择遗传算法(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进化算法)。另外,在电源规划方面,陈皓勇教授和导师王锡凡院士一起,在三峡工程动能经济论证的主要工具JASP I的基础上,采用改进Lagrangian松弛法进行电源投资决策,采用等效电量函数法(EEF)进行随机生产模拟,形成电源优化程序JASP II。

近年来,陈皓勇教授在国内率先研究了多风电场并网条件下的安全约束机组组合问题,提出了描述间歇式电源功率不确定性的极限场景法,奠定了鲁棒调度的基础。申请人作为国际上鲁棒调度思想的首先提出者之一,在2012年IEEE电力与能源学会年会上宣读了相关论文,引起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并发表了国际上第一篇关于含多类型新能源的电力系统多时间尺度鲁棒调度研究的论文。目前正在前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含多类型新能源的电力系统多时间尺度鲁棒调度系统,并在海南岛国家智能电网示范工程中实施。

博弈对局,求多方均衡

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博弈思想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就包含了博弈思想的闪光。发展到今天,博弈论已经成为一类先进的数学工具。而陈皓勇教授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就是围绕博弈论展开的。

在现阶段不断开放的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中存在不同的利益主体,在规划和运行决策中通常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传统的统一优化模型难以适用。作为一类先进的数学工具,博弈论通过建立电力系统中多方优化决策模型并求解均衡策略,使得各方均能获得最佳收益。在这个背景下,陈皓勇教授长期从事基于博弈理论的电力市场建模、分析与仿真研究:提出了运用多项式方程系统求解电力市场均衡的方法,在国际上首次形成了基于实验经济学的电力市场博弈分析系统理论和方法,在国际上首次结合基于协同进化计算的智能模拟和实验经济学方法研究了电力市场主体的博弈策略和市场均衡问题。这些研究工作得到国际同行的一致认可,被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西班牙卡斯蒂利亚・拉曼查大学和美国惠普实验室的多个权威学者所引用。特别美国惠普实验室首席科学家Kay-Yut Chen在国际量子力学领域权威期刊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所发表的论文中大段引用陈皓勇教授关于实验经济学的研究工作,而国际最权威的科技期刊之一《自然》杂志则专文报导了Kay-Yut Chen所做类似工作及相关的量子博弈论(quantum game theory)的巨大发展前景,这项研究在工程科学和基础科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另一方面,从工程角度来看,电力系统包含大量分布式控制器,在智能电网的发展过程中,将引入更多的新型控制器。这些控制器作用于不同层面,控制目标相互独立,甚至存在冲突。制定控制策略时若不进行协调,则可能导致各方相互牵制、抵消,背离控制目标。基于这种考虑,陈皓勇教授首次提出基于博弈理论的电力系统协同控制思想。不同于传统的单主体控制,这种方法将每个控制器都视为独立决策主体,通过其间的自组织竞争达到均衡,更贴近于多控制器协调问题的本质。在国际上首次将微分博弈理论应用于电力系统频率/电压协调控制,以解决多个控制器动态协调的难题,基于微分博弈理论的电力系统最优协调电压控制研究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并在国际自动控制领域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上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基于微分博弈的电力系统负荷频率协同控制论文。这项研究工作开拓了电力系统协同控制新方向,正得到国内外同行越来越多的认可。

能源网络,探未来发展

随着化石能源的严重污染和逐渐枯竭、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等的迅速发展,多种能源形式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发展的趋势,而工程实际中能源的生产、传输和利用大多采用网络化的方式进行。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Energy Network(能源网络或能量网络)的概念。在实际工程中,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必然存在能量损失,并且一种形式能量的传递可能需要消耗另外一种能量(比如压能、热能等的传递可能要消耗电能)。因而有必要通过能源网络的深入研究确定如何根据用户对不同形式能量的需求来选择用能的方式,从而减少能源损失。同时,现阶段不同形式能量的价格不同,通过能源网络的研究也可以在保证满足需求的情况下,通过合理使用不同形式的能量减小费用支出。此外,能源网络的优化设计和运行等也需要基于严格的定量分析进行。为对能源网络进行建模和分析,有必要深入研究不同形式的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共性,从更深、更广的层次上研究能量的传递和转换规律。陈皓勇教授综合热力学、传热学、电网络、流体网络多学科的基础理论,在深入分析能量本质的基础上,建立了能量网络的基本理论,并通过实际工程数据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他从能量在空间的普遍化传递方程出发,推导出能量在线(管)路中的普遍化传递方程;并深入分析了能量和?在线(管)路中传递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借鉴电网络、流体网络和电力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提出能量网络的广义基尔霍夫定律,并建立了能量(?)在线(管)路中传递的集中参数等效传递方程,最后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建立了能量网络方程。能量网络理论的提出为当今全世界普遍关注的能源互联网(Energy Internet)的研究与工程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陈皓勇教授的相关论文已发表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上(2014年第10期),并正参与由中石化董事长、中国工程院王玉普院士与李立圃菏抗餐主持的《我国能源技术革命体系发展战略研究》重大项目的相关研究。

另一方面,由于能源网络与信息网络的耦合日益紧密,陈皓勇教授还深入研究了现代信息通信理论(如统计信号处理)等在电力与能源系统的应用问题,在电力系统状态动态估计、过电压检测/辨识/定位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

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促学术国际化

为了时刻关注世界电力科技的前沿,陈皓勇教授借助广东毗邻港澳的地域优势,与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等保持着经常流与合作,充分利用香港作为学术国际化的理想平台,不仅促进了自身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加深了海峡两岸同胞的感情。曾先后担任香港理工大学副研究员、访问教授;与香港大学也建立了密切联系。他特别与香港亚太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研究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长期共同致力于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科学研究、技术转移、政策咨询与人才培训等工作。此外,还曾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访问教授。

2015年4月,以粤港澳合作为特色的广东自贸区正式挂牌,其中广州市南沙片区为最核心的部分,该片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特色金融、国际商贸、高端制造等产业,建设以生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南沙片区正加快建设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体园区暨广州深蓝产业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二期及广州市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等科研机构。陈皓勇教授也紧抓这一契机,在南沙资讯科技园建设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研发基地,积极推动粤港科技合作。他坚信广东自贸区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广阔的对外开放空间,以及巨大的创新发展潜力,必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促进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发挥重要作用,对海峡两岸经济和科技实现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也愿意为此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电力科技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电力电子;教学方法;教学改革;考核方式

作者简介:姚志垒(1981-),男,江苏溧阳人,盐城工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 盐城 224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盐城工学院2013年度校级教改研究项目(项目编号:3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052-02

“电力电子装置及技术”是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1]该课程是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变流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功能指标,电力电子实用装置的构成、基本电量的计算方法和所有装置需解决的共同技术问题。[2-3]该课程涵盖知识的内容多、面广、难度大、实用性强,能培养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值得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该课程的课时数为40学时。由于它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因此需要在书本内容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沿,增加一些当今热门课题的内容,如:电力电子装置在新能源发电系统和节能环保中的应用等,以便为学生找工作或读研找课题提供参考。

选用杨荫福等编写的《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作为本课程的教材。[3]由于该教材第1章中半导体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和第2章高频开关电源的内容已分别在“电力电子技术”和“开关电源及技术”课程中详细讲述,因此该课程不再赘述。

所选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1)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概述(2学时):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的概念;电力电子装置的主要类型;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概况;电力电子装置的发展前景。

(2)逆变器(4学时):逆变器概论;单相和三相恒频恒压正弦波逆变器;感应加热电源。

(3)不间断电源UPS(6学时):UPS的功能及原理;UPS的组成和设计(包括蓄电池组、整流器和PFC电路、逆变器、切换电路、滤波电路、旁路控制电源和系统辅助电源、接地装置、保护和报警系统);UPS输出电压控制。

(4)晶闸管变流装置(6学时):晶闸管交流变换器;交流净化型稳压电源;晶闸管谐振型逆变器。

(5)电力系统用电力电子装置(6学时):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电力系统有源滤波装置;电力系统谐波与无功功率综合补偿;远距离直流输电。

(6)电力电子装置的研制与试验(14学时):电力电子装置研制流程;研究对象的方案论证;主电路设计(包括输出滤波器、输出变压器、缓冲电路、直流滤波电路和主开关器件设计);控制系统及辅助电源设计(包括抗冲击负荷电路、调压环节、过温保护、辅助电源和驱动电路的设计);电磁兼容技术和措施;电路仿真;整机调试与电性能试验;结构设计和例行试验。

(7)电力电子装置在当今热门课题中的应用(2学时):选择应用于当今热门课题的某个电力电子装置作为教学内容,如:直直变换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并网逆变器在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应用等内容。

2.开设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进一步验证理论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开设一定的实验教学内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江苏省电气与新能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新能源实验室和电力系统无功补偿实验室,完成一些高频电力电子装置实验项目,如: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电力系统有源滤波、升压变换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和并网逆变器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等实验项目。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兴趣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学前教育,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后,学习的目标改变了,如果说学生在中小学时是以升学作为他们的目标,那么,进入大学后他们的目标已经转向了就业。因此,要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及其变化,使学生意识到该课程作为大四的专业选修课对今后工作以及再深造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一开始就认识到该课程必须学,而且要学得非常好。

第一次上课,在讲完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概况后,了解每个学生对电力电子装置感兴趣的应用领域,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或图书馆查找其感兴趣应用领域的相关资料,并做成PPT,以备上该应用领域课时做报告。此后,每次上课时,先让对该节课教学内容感兴趣的学生用PPT做报告(每个学生报告5分钟,学生提问2分钟),讲述相应应用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由教师讲解具体教学内容。通过该兴趣教学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做科技报告的能力,为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和答辩奠定良好的基础。

2.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上课基本都已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多媒体课件也不能是黑板板书的简单复制,最好配以一定的动画和声音,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解电路工作模态时,采用“动作路径”的动画格式,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通路径,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学生在下半节课时往往会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可通过在切换幻灯片时配以一定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习题或举例时,先以某个习题为例进行讲解,解题步骤逐步显示,而不是一下子显示所有答案,保留了板书的优点,然后总结归纳解题方法,最后再以习题对所述方法进行巩固。

3.采用仿真辅助教学

用仿真的方法不仅可以初步验证电路原理和参数设计的正确性,还能仿真试验极限条件下的特殊情况,从而有效地减少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费用,缩短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周期,优化参数设计,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常用的电力电子仿真软件有:Saber、Pspice和Matlab中的Simulink等。以其中的Saber仿真软件为例对所设计4kW、400Hz的中频电源进行仿真验证。学生可以通过仿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对较复杂或不易懂的电路可以通过仿真查看电路各点的波形反推电路工作过程,从而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该课程采用小论文的考核方式。考核的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20%)、平时PPT报告成绩(30%)和小论文考核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和平时作业;平时PPT报告成绩主要是检查学生对电力电子装置感兴趣应用领域相关知识的预习情况,考核学生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PPT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回答同学提问时的应变能力;小论文考核成绩主要包括测试学生书写小论文的能力(包括中英文摘要、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利用word软件书写小论文和排版的能力。小论文要求学生从电源设计领域、电机调速用电力电子装置、电力系统领域、汽车电子领域、绿色照明领域、新能源开发领域和其他与电力电子装置相关的领域中选择1种领域撰写。此外,要求写相同领域小论文的学生相互商量各自研究方向,确保每个学生的小论文题目和内容不雷同。通过上述小论文考核,杜绝了学生相互抄袭小论文的现象,学生在选题上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选题范围比较宽。学生在查阅资料完成小论文的过程中,了解了国内外电力电子装置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初步掌握了电力电子装置主电路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仿真及结果分析这一流程。

四、结束语

近年来,我们紧跟时代前沿,及时更新“电力电子装置及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兴趣教学、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和仿真辅助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一人一题”的小论文考核方式,对“电力电子装置及技术”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院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陈仲.“电力电子装置及控制”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S1).

[2]叶斌.电力电子应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电力科技论文范文第10篇

为实现更加高效合理的用电,电源行业的技术人员在系统控制策略、电路结构、滤波方案等问题上已经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研究负载能力更强,体积更小,无谐波污染,效率更高的各种电源之电路拓扑、控制技术以及与其相关的开关变换技术、轻型高压直流输电技术(HVDC-light)等也已成为产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电源与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工程实际应用,本次“电源与系统技术”专栏征文,得到了国内各高校及企业同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共收到来稿40多篇,经评审,本期刊登13篇。其中,开关变换型直流电源及相关系统技术论文6篇;探讨特大电流电解铝用直流电源系统合理电路及结构的论文1篇;复合调整型精密高压电源1篇;逆变电源并联-并网电能再利用技术论文1篇;高频链逆变器控制系统论文1篇;四桥臂有源电力滤波器三维空间矢量调制技术研究论文1篇;直流电源系统的电能质量治理与控制论文1篇;无刷直流电机的保护电路论文1篇。本专栏论文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当今国内外直流与交流电源与系统技术的部分热点研究问题。

本专栏中基于开关变换型直流电源及相关系统技术的论文,内容涉及电能的无线传输、准谐振型软开关、光伏发电、推挽DC-DC变换器建模与控制、抗高压脉冲高稳定度灯丝电源等。电能的无线传输是当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全世界以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研究最为领先,而以德国及日本应用最为成功,我国的研究刚刚起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工电子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石鑫栋、戴世宇、 张钰、张的论文“非接触式弱电实验供电平台的设计”,克服了传统导线多点接触式电能传输方式的不可靠和不可迁移等缺点,通过电磁感应耦合,实现非接触式能量传输,为负载提供电能。为移动电气设备、易燃易爆环境和水下设备的能量供给提供便捷、安全的解决方案。准谐振型软开关技术是国内多年研究的又一热点,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梁涛的论文“基于准谐振型软开关的高频开关电源变换器”,对5种准谐振型软开关的高频开关电源变换器的电路结构及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DC-DC变换是获得直流电源的常用方案,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李斌、王卫国、刘克承的论文“推挽DC-DC变换器建模与控制设计”,运用状态空间平均法,推导出连续导电模式下非理想电压型推挽DC-DC变换器功率级电路的低频小信号传递函数,仿真出变换器功率级电路的幅频和相频曲线Bode图,通过优化设计反馈补偿电路提高了电压型推挽DC-DC变换器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对一台电压型推挽DC-DC变换器样机进行仿真和控制设计,验证了建模和控制设计的正确性。

光伏发电是新能源的重要研究领域,长春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侯云海、孙士华、李二帅的论文“光伏逆变辅助电源的设计”,采用电流型隔离式单端反激的控制方式,为光伏逆变器设计成功辅助开关电源,并成功应用于光伏逆变器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陈静、刘文红的论文“抗高压脉冲高稳定度灯丝电源”,着重讨论如何解决当某大功率装置的大电流开关动作时,灯丝电源装置抗30 kV高压反馈脉冲的冲击问题,通过抗高压和强电流冲击的设计,在高压强流环境中,为大电流开关灯丝的加热提供了可靠的抗高压强电流冲击的直流加热电源。上海理工大学张冉、傅志中、张翰进、张忠亮的论文“基于S3C2440的测试系统数字稳压电源设计”, 应用ARM系统自动检测和控制技术相结合,对数据进行采样,运用适当的算法进行电压调节和电路保护,以达到为测试系统提供稳压电源的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S3C2440的测试系统数字稳压电源的解决方案。 同时具有高电压输出和低纹波及高精度直流电源的设计与制造,是极具技术难度的。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电工电子实训中心陈振生、 殷淑霞、祁爽及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刘伯强的论文“一种复合调整型精密高压电源”,采用直接调整和间接调整相结合的复合调整方案,集中补偿和分散补偿相结合的复合补偿方案,应用了多项合理的特定电路设计和有效的技术处理措施,使高压稳压电源系统的高精密、高稳定和低纹波电压等技术指标均得以实现。

电解铝用直流电源同时兼有大电流与较高电压特性,在国内多次出现严重电源爆炸事故,西安石油大学李宏与新疆升变压器股份有限公司姚永健的论文“电解铝用大功率直流电源的合理主电路拓扑初探”,对国内电解铝行业近年多次发生“爆炸”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得出了产生此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应用三相桥式同相逆并联电路结构所致,并得出了较好解决方案是应用三相桥式非同相逆并联结构拓扑的结论。

在太阳能发电的并网技术及并网电能再利用方面,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辛化梅的论文“逆变电源并联-并网电能再利用技术研究”,采用基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的DCS控制的多机并联-并网发电技术,以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实现逆变电源输出参数的同步和电网的反孤岛测试,研究了如何实现电能的再利用和有效地提高多机并联-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灵活性和通用性。达到了可以将负载设备中以热能形式耗费的电能转化为可再利用的电能,并与市电电网进行并网,使其可被其他电气设备利用,从而有效地实现节能和提高经济效益。

有源电力滤波器是应对电力电子变流设备不断投入电网运行,电网谐波含量日趋严重,实现电网绿色化的重要手段,是当今电源及系统技术领域的又一研究热点,北京市禄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莫志禄的论文“四桥臂有源电力滤波器三维空间矢量调制技术的研究”,通过对四桥臂电压型变换器进行建模,详细分析了APF的三维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法(3D-SVM),实验样机验证了控制策略和调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随着逆变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频链逆变技术应用高频变压器代替传统的工频变压器,有体积小,重量轻,转换效率高等优点,在航空、电信、军事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刘婷与王君艳的论文“基于TMS320F2812的高频链逆变器控制系统”,以高性能DSP控制器TMS320F2812为核心,设计了高频链逆变器的控制系统及部分硬件电路,其主电路采用全桥双向电流源高频链逆变器的拓扑结构,选择电压瞬时值反馈的单闭环控制方案,实现了能量的双向流通,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无刷直流电机是解决交流感应电动机调速性能与效率不尽理想的出路之一,中国海洋大学袁题训、董升亮、耿丙群、韦统安的论文“无刷直流电机的保护电路”,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欠压保护、过流保护、短路保护电路及软件。在软件里设置电压、电流的阀值,直接对电压、电流进行检测并产生相应的保护。实践应用表明,该设计的几种方案切实可行,能够在异常情况下及时对电机做出保护动作。

大电流直流电源的使用领域多与高耗能产业密切相关,如电解铝、碳化硅、电化工、电冶加工等,现代工业的需求决定还无法全部关停这些行业,其应用的单机电源功率容量一般都达兆瓦级,无论主电路是采用整流管还是晶闸管整流,其谐波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为保证电网的绿色化,谐波治理与电能质量控制成为国内研究的热门课题。长安大学电控学院李惟与刘学的论文“直流电源系统的电能质量治理与控制”,在分析直流电源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对直流电源系统产生谐波的原因及对电网的干扰进行归纳,介绍了谐波治理的常用方案和安装电源净化滤波装置,消除直流电源系统中的谐波电流,以达到降低谐波损耗,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

上一篇:施工测量论文范文 下一篇:专业写作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