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04:02:59

电力管理论文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由于煤电联动政策难以贯彻执行,煤炭价格的不稳定与电价政策出台难等问题的存在,使电力企业在“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的两种因素挤压下,造成电力企业的效益被严重压缩,投资能力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随着电网规模的持续增加,对其运营、折旧与维护等费用也持续增加,给电力企业的财务和经营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对电力企业来说,提升电力投资管理效益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提升电力投资管理效益的具体措施

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认为在进行电力项目建设时要提升电力投资管理效益,可以采取下述几方面措施:

1、加强决策阶段的投资管理控制

首先,电力行业与其他行业存在本质区别,主要在于其生产和销售在瞬间完成,因此在进行电力建设或者改造时,要根据该行业的具体特征做好电力规划,尽量使其发展既能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超前预测。但是在决策阶段要确定电能增长率,不能仅仅参考国民经济的增长率,也要因地制宜的考虑区域的实地情况,尤其是用电结构的设计,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可知,未来电力的发展方向是高科技、高效率和高节能等,因此不能简单地根据国民经济增长率来预测;其次,要加强新建或者改造电力项目可行性的研究工作,确保研究报告具有可批性和可行性。在进行可行性报告编制时,必须优化建设多个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选择出性价比最高、技术最为先进、经济最为合理的最优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最终的投资管理效益;最后,决策者要转变思想,在进行项目决策时要瞄准效益好、规模大、具有极强调节能力的项目,尽量避免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确保电网能够统一规划与调配,能够有效将财力和物力集中起来。

2、加强设计阶段的投资管理控制

在决策阶段完成后,勘察设计是整个工程的关键环节,是科学技术转换为生产力,是吸收、消化所有决策技术的核心环节。一旦确定了电力建设项目,设计就成为提升电力投资管理效益的重要一个环节,影响此阶段投资管理效益的不确定因素最多,可选用的备选方案也很多,设计者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对整个电网建设投入运营后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也是电力投资管理效益可能达到最大的一个阶段。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进行设计时,要改变传统的设计方式,尽力调动设计人员对投资控制的积极性,正确处理技术和经济效益对立统一的关系,设计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循“适用、经济、一定条件下的美观”等。一个最优的设计方案,不仅要具有先进的技术,还必须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该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确保最终方案即先进又合理。

3、建设过程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在计划经济时代,电力项目的建设都存在固定的模式,即临时建立相关的建设单位,此单位即管项目报批、设计、拆迁等,又管项目的计划管理、订货及竣工验收等,此临时建设单位职能全面,集建设过程中各个相关部门的具体管理事务于一身,如:政府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施工等,这种管理模式过渡强调管理,也忽略项目业主的作用,这就很容易导致业主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几乎没有地位,使得责、权、利不明确,给提升电力投资管理效益带来了一定难度,基于此,改变传统的建设模式,是确保提升电力投资管理效益的关键环节。相关部门对此也下发了“关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其中明确规定,电力项目建设的大中型项目在建设之初必须组建项目法人,通过项目法人对整个电力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经营、偿还、整个电力项目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及材料采购等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电力项目的项目法人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约束机制,明确了整个电力项目过程的责、权、控制等,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升电力投资管理效益。

4、面实行招标投标制

在电力项目建设过程中,全面实行招标投标制,进行公平竞争,这是有效提升电力投资管理的重要手段。虽然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我国的招投标也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过去的招投标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下述几方面:过分重视工程造价,忽略技术指标;行政关于招投标过于严重;地方保护主义等,这些都对招投标的公平、公正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基于此,在往后的招投标工作重要完善健全投标制度,真正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平、公正的竞争,选择最优的设计单位、施工队伍、设备材料供应商、监理单位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电力项目施工过程中材料与技术等方面的施工质量,最终确保电力项目的投资管理效益。

5、完善合同管理制,推行建设监理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对电力建设项目进行高效管理,最为基础的前提条件是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机制。电力建设项目往往很复杂,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事务、方面众多,需要各个部门和专业要相互协调、配合,这必须依靠健全、完善的合同制度来规范不同部门的行为。通过合同将各个不同部门和组织有效连接起来,做到有章可循、责权奖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电力投资管理效益。同时在电力项目建设过程中,要逐步推行建设监理,通过专业的建设监理,不断对项目的投入与预算相比较,同时加强对投资支出的预测分析,为及时准确的预防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三、结束语

总之,要有效提升电力项目的投资管理效益,必须不断从电力项目建设的宏观和微观方面做好、做细各项工作,从电力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出发,以提升电力投资管理效益为中心,以确保电力项目施工质量为关键,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最优的设计和施工措施。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1企业对线损管理欠缺正确认识

线损指标完成情况能真实反映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水平的质量,但存在部分电力企业在逐项分解线损指标后,却对如何采取措施及早完成线损管理指标、应为此提供哪些有效物质保障和有力技术支持漠不关心,未能对线损管理给予足够认识。由于将线损指标层层分解后,线损管理工作几乎涉及到供电企业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但企业人员却没有为线损管理划分清晰界限,各单位部门只注重企业业务管理工作,忽视线损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

1.2线损管理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

随着科学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逐步落实“一强三优”的电力管理目标,传统的电力企业线损管理的组织结构已无法适应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冰不断涌现出各种问题,如企业各职能部门过度重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经常性忽视线损管理工作,根本无法处理好线损管理中与智能部门产生直接利益关系的问题;而对于与其利益无关的问题则不关心,电力企业各部门、各人员对线损管理工作的参与积极性较低,甚至认为线损管理工作是其本职工作以外的额外负担,忽视线损管理的整体目标,导致无法形成良好的跨部门线损管理协作工作。

1.3线损管理机制缺乏生机活力

由于线损工作涉及众多部门,因此管理难度较大,而要有效调节各部门合作、提高线损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线损率容易受电网总体规划、组织结构、电网运行状态、电能计量方式、准确性等影响。企业生产运行部门、配网运行管理部门、调度部门等执行工作当中存在与线损工作相关的内容,如抄表到位、电量差错、检查周期、电表轮换、调前合格率等,造成线损管理水平低的因素有很多,甚至难以区分是哪个部门的错失,但主要都是因为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对线损管理工作厌烦,最终导致电能损耗严重。

2加强电力企业线损管理的有效措施

事实上,供电企业在建设我国节约型社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优化能源配置,还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基本用电需求。我认为必须强化供电管理中的线损管理工作,从根本上降低能源损耗,根据本人多年从事线损管理工作经验,总结出几点关于加强线损管理的实用措施。

2.1明确线损管理方向

线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它涉及领域广,包括电网的规划建造、生产技术、调度运行、营销管理及电能计量等。一直以来,我公司都十分重视线损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成立专门的线损管理队伍管理线路,同时制定科学合理降损规划,定期开展线损分析例会、改造计量装置,从局部到整体全面抓好线损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明确线损管理方向、正确处理线损管理各项工作的关系,提高线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真正实现电力工业节能降耗的目的。

2.2正确处理线损与降损的内在关系

深入研究线损产生原因,针对不同线损产生原因采取不同的降损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管理降损和技术降损,采用技术降损措施可有效降低理论线损值,通过管理降损措施能让实际线损值逐步趋近理论线损值,由此可知,技术降低损和管理降损对提高线损管理质量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技术降耗措施需要大量资金,具体措施为改善电力网结构、优化电压等级、尽可能缩短电力网供电半径、优化整合无功配置等,真正起到降低能耗的根本目的;与技术降耗相比,管理降耗所需的资金投入量较小,强化线损管理可有效减少供电环节人为因素引起的“跑、冒、滴、漏”电量损失,有效降损。虽然技术降耗与管理降耗在本质上存在差异,但两者又是降损管理工作中两个重要轮子,相互协调且缺一不可。通过组织结构的有效整合、激励机制的全面构建、控制手段的真正落实可保障电力资源的优化整合,提高线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确保企业资金投入获得良好经济效益,为供电企业的线损战略目标服务。

2.3有效调整线损管理的组织结构

为有效满足电力企业组织一体化的根本性原则,企业应重视线损管理组织结构的完善调整,对管理活动区别对待,一方面要确保线损管理工作有组织、有目标地开展,但又要避免其涉入到职能部门的具体业务中,全面结合线损运作管理工作与企业项目管理工作。为有效满足电力企业组织一体化的根本性原则,企业应重视线损管理组织结构的完善调整,为此,大胆引入供电企业混合型线损管理模式,即在电力网原有组织结构前提下,积极构建与职能部门同层次甚至在线损管理上、高于职能部门层次的线损管理部门,充分突出线损管理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全面考虑我公司的架构规模,线损管理工作可不独立设置线损管理部门,只需将线损工作职责考虑进部门发展策划即可,充分发挥企业各部门的综合管理职能,将线损战略目标与公司整体战略有效融合,从公司的整体利益出发,提高线损管理工作的质量。

2.4建立完善的线损管理激励机制

为实现降损战略的管理目标,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线损管理激励机制,并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2.4.1激励机制应采用多形式表达,并且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实际需求事实上,供电企业的降损策略管理目标明确单一,由于各员工个人需求复杂繁多,为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可积极构建激励机制,以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全面提高线损管理效率。

2.4.2保证激励机制的公平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不管采取何种激励手段,必须注重机制本身的公平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唯有严格遵循公平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激励原则,才能更好地鼓励先进,以先进个人带动整体,充分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让员工更加投入线损工作中,更好地完善自我,实现个人目标。

2.4.3激励机制要带有一定时效性为有效保证激励机制的实施效果,应确保激励机制的应用时效性,尽可能保证及时激励,以更好地发挥机制的激励效果,让员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线损管理工作。

2.5强化电量计量掌控,合理改造线路

加强电力能源输配电量的计量管理,是开展线损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合理规划电网建设,科学配置输变电设备,加强电网经济调度与检测,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及时调整运行方式。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使用集中抄表系统,针对电能表的使用情况定期更换淘汰型电能表,有效减少电能计量损失,同时要积极推广应用误差小、准确性高、起动电流小、超载能力强、抗倾斜、表损低的电能表,大力应用抄表自动化管理的全电子电能表,合理设置电能计量点,对专线用户加装失压记录仪,杜绝人为因素影响,及时查处现场各种计量差错。

3结语

加强线损管理,不仅是提高供电企业收入的有效方式,更是实现“多供电、少损耗”、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为有效解决供电管理中存在的线损问题,笔者认为供电企业要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能源,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耗,全面提高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在供电过程中要重视能源的高效输送,有效降低供电传输和分配过程中的损耗。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继电保护现状发展

1继电保护发展现状

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

建国后,我国继电保护学科、继电保护设计、继电器制造工业和继电保护技术队伍从无到有,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先进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道路。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1],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阿城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继电器制造业。因而在60年代中我国已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教学的完整体系。这是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50年代末,晶体管继电保护已在开始研究。60年代中到80年代中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其中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究的500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运行于葛洲坝500kV线路上[2],结束了500k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

在此期间,从70年代中,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在这方面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集成电路工频变化量方向高频保护起了重要作用[3],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集成电路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也在多条220kV和500kV线路上运行。

我国从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4],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都相继研制了不同原理、不同型式的微机保护装置。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5],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在主设备保护方面,东南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也相继于1989、1994年通过鉴定,投入运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也于1991年通过鉴定。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微机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西安交通大学与许昌继电器厂合作研制的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也相继于1993、1996年通过鉴定。至此,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可以说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

2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

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2.1计算机化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发展。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硬件已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从8位单CPU结构的微机保护问世,不到5年时间就发展到多CPU结构,后又发展到总线不出模块的大模块结构,性能大大提高,得到了广泛应用。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微机保护也是从8位CPU,发展到以工控机核心部分为基础的32位微机保护。

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一开始就研制了16位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已得到大面积推广,目前也在研究32位保护硬件系统。东南大学研制的微机主设备保护的硬件也经过了多次改进和提高。天津大学一开始即研制以16位多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1988年即开始研究以32位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保护、控制、测量一体化微机装置,目前已与珠海晋电自动化设备公司合作研制成一种功能齐全的32位大模块,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采用32位微机芯片并非只着眼于精度,因为精度受A/D转换器分辨率的限制,超过16位时在转换速度和成本方面都是难以接受的;更重要的是32位微机芯片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很高的工作频率和计算速度,很大的寻址空间,丰富的指令系统和较多的输入输出口。CPU的寄存器、数据总线、地址总线都是32位的,具有存储器管理功能、存储器保护功能和任务转换功能,并将高速缓存(Cache)和浮点数部件都集成在CPU内。

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它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这就要求微机保护装置具有相当于一台PC机的功能。在计算机保护发展初期,曾设想过用一台小型计算机作成继电保护装置。由于当时小型机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差,这个设想是不现实的。现在,同微机保护装置大小相似的工控机的功能、速度、存储容量大大超过了当年的小型机,因此,用成套工控机作成继电保护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将是微机保护的发展方向之一。天津大学已研制成用同微机保护装置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种工控机加以改造作成的继电保护装置。这种装置的优点有:(1)具有486PC机的全部功能,能满足对当前和未来微机保护的各种功能要求。(2)尺寸和结构与目前的微机保护装置相似,工艺精良、防震、防过热、防电磁干扰能力强,可运行于非常恶劣的工作环境,成本可接受。(3)采用STD总线或PC总线,硬件模块化,对于不同的保护可任意选用不同模块,配置灵活、容易扩展。

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对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如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尚须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2.2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使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深刻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也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到目前为止,除了差动保护和纵联保护外,所有继电保护装置都只能反应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继电保护的作用也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数据通信手段。国外早已提出过系统保护的概念,这在当时主要指安全自动装置。因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这是首要任务),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然,实现这种系统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将全系统各主要设备的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亦即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这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完全可能的。

对于一般的非系统保护,实现保护装置的计算机联网也有很大的好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得到的系统故障信息愈多,则对故障性质、故障位置的判断和故障距离的检测愈准确。对自适应保护原理的研究已经过很长的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真正实现保护对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自适应,必须获得更多的系统运行和故障信息,只有实现保护的计算机网络化,才能做到这一点。

对于某些保护装置实现计算机联网,也能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天津大学1993年针对未来三峡水电站500kV超高压多回路母线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母线保护的原理[6],初步研制成功了这种装置。其原理是将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分散成若干个(与被保护母线的回路数相同)母线保护单元,分散装设在各回路保护屏上,各保护单元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每个保护单元只输入本回路的电流量,将其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给其它所有回路的保护单元,各保护单元根据本回路的电流量和从计算机网络上获得的其它所有回路的电流量,进行母线差动保护的计算,如果计算结果证明是母线内部故障则只跳开本回路断路器,将故障的母线隔离。在母线区外故障时,各保护单元都计算为外部故障均不动作。这种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分布式母线保护原理,比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原理有较高的可靠性。因为如果一个保护单元受到干扰或计算错误而误动时,只能错误地跳开本回路,不会造成使母线整个被切除的恶性事故,这对于象三峡电站具有超高压母线的系统枢纽非常重要。

由上述可知,微机保护装置网络化可大大提高保护性能和可靠性,这是微机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2.3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可将它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因此,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但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而且在无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亦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目前,为了测量、保护和控制的需要,室外变电站的所有设备,如变压器、线路等的二次电压、电流都必须用控制电缆引到主控室。所敷设的大量控制电缆不但要大量投资,而且使二次回路非常复杂。但是如果将上述的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装置,就地安装在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设备旁,将被保护设备的电压、电流量在此装置内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送到主控室,则可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如果用光纤作为网络的传输介质,还可免除电磁干扰。现在光电流互感器(OTA)和光电压互感器(OTV)已在研究试验阶段,将来必然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在采用OTA和OTV的情况下,保护装置应放在距OTA和OTV最近的地方,亦即应放在被保护设备附近。OTA和OTV的光信号输入到此一体化装置中并转换成电信号后,一方面用作保护的计算判断;另一方面作为测量量,通过网络送到主控室。从主控室通过网络可将对被保护设备的操作控制命令送到此一体化装置,由此一体化装置执行断路器的操作。1992年天津大学提出了保护、控制、测量、通信一体化问题,并研制了以TMS320C25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一个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装置。

2.4智能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的研究也已开始[7]。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映射的方法,很多难以列出方程式或难以求解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则可迎刃而解。例如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就是一非线性问题,距离保护很难正确作出故障位置的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其它如遗传算法、进化规划等也都有其独特的求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将这些人工智能方法适当结合可使求解速度更快。天津大学从1996年起进行神经网络式继电保护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8]。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3结束语

建国以来,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经历了4个时代。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国内外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趋势为: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开辟了活动的广阔天地。

作者单位:天津市电力学会(天津300072)

参考文献

1王梅义.高压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技术.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81

2HeJiali,ZhangYuanhui,YangNianci.NewTypePowerLineCarrierRelayingSystemwithDirectionalComparisonforEHVTransmissionLines.IEEETransactionsPAS-103,1984(2)

3沈国荣.工频变化量方向继电器原理的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1983(1)

4葛耀中.数字计算机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继电器,1978(3)

5杨奇逊.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6HeJiali,Luoshanshan,WangGang,etal.ImplementationofaDigitalDistributedBusProtection.IEEETransactionsonPowerDelivery,1997,12(4)

7吴斌,刘沛,陈德树.继电保护中的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1995(4)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直以来,电力变电运行中的信息管理不受人们的重视,很多时候电力变电的运维人员对信息管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信息的存储上面。但是随着电网运行的自动化及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电力变电运行中的信息管理问题开始凸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自动化信息管理不完善当前,电力变电运行中已经在大规模推广无人值班的自动化运行管理。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自动化的监控和调度体系。监控体系负责变电系统设备及运行状况信息的采集并传递给调度体系,调度体系生成操作指令,通过信息网络传达给监控系统进行远程操作,或者更进一步下达给一线操作巡视人员,进行现场操作。这个过程,监控传感的信息采集与传递,指令信息的下达,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但是,当前在电力变电系统中,对这两方面的管理还缺乏有效的流程。常常使得参与自动化运行管理的各方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够通畅,信息管理的责任不够清晰。

1.2指令及操作信息存在安全隐患当前,电网的安全包含物理安全与信息安全两大方面。物理安全主要是防范物理性的破坏与事故。但是信息安全有些时候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电网的通信以及远程操作。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控制之后,电网的通信与远程操作都依赖于系统的信息传递网络。但是,一旦有不法分子利用黑客技术进行破坏,很有可能导致电力系统瘫痪等重大危害的产生。尤其是近两年,国内恐怖势力有猖獗作案的动向,电力变电系统也必须对此加以防范。

1.3业务信息管理混乱自动化的电力变电运行中,各种业务以及事故信息需要进行有条理的归类、分析、存储等管理。但是,当前的电力企业,刚刚过渡向无人值班运行模式,很多时候对于一些次要的业务信息的管理做的不够到位,显得有些混乱。尤其是在业务信息的追溯性管理以及信息分析方面的管理工作,还有待于改善。

2信息管理技术在自动化电力变电系统中的应用

2.1病毒防护技术计算机系统很容易感染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病毒,其本质是一种不断进行自我复制,并且占据破坏计算机系统数据的一种程序。针对电力变电系统的监控中心与调度中心的计算机系统专门设置病毒防护。全面地预防计算机病毒对系统的破坏,可以有效保护系统内存储的信息并且保证自动化体系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的畅通。

2.2防火墙技术当前,电力变电运行中,有很多操作采用的远程控制技术。针对远程控制技术而特别设置防火墙。将能够进行远程操控一级设备和部分二级设备与非信任的外部网络进行隔离。执行强制性的网络信息安全检查,只有正常的指令信息,才能够豁免从而操控远程设备。

2.3系统数据备份技术电力变电实现自动化运行之后,大量的业务数据通过信息网络直接传递到电力企业的数据库之中。通过建立电力企业数据信息备份中心,运用数据回复技术与加密的存储技术。对电力企业重要的业务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备份。以保证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或者遭到破坏时,能够及时快速地将系统恢复并且保存数据,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4设备安全监控联动技术将远程变电设备的监控与应对操作进行联动。比如对变电设备的温度进行监控,其温度传感器的信号不仅会传递到监控中心,还能够直接传递到应急联动系统。应急联动系统中,设置相应的安全信息的应对程序,超过安全阀值,即直接自动联动操作,这样即使远程操作遭到破坏,也能够在危急的情况下进行自动的简单操作。

3结束语

自动化控制中的信息管理是电力变电运行中的重要环节,是自动化与智能化电网能够可靠运行的保障。下一步,更多的信息技术将被应用到电网自动化控制当中,实现电力变电的全面信息化的建设涉及到变电的设备维护、生产计划制定与执行、现场监控及信息实施反馈与指令下达等一系列信息管理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因此必须尽早建立并完善电力变电的信息管理系统。另外,安全问题在电力系统变电运行过程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尤其是在自动化技术应用广泛的今天,远程操作成为电力变电自动化运行中的主要操作手段之一,必须防范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点对电力系统进行利用和破坏。所以,对电力变电运行进行信息管理是极为有必要的。当前电力变电运行中虽然已经有许多方面已经在应用信息管理技术,但是,随着电网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大,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也要随之不断改进,拓展。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节电技术

节电技术主要针对的电力设备,主要包括:(1)根据电机使用要求的不同,选择合理、高效率的容量和类型,并利用先进的控制设备及调速方式,如,常用的变频技术。(2)照明设施使用高效的照明装置及线路,选用合适的照度。(3)参考符合的特性,为减小变压器的电耗,需对其的容量、工作模式及台数进行正确的选择。另外,变压器的负载率小于30%,要及时的更换。(4)针对电动设备(如,泵、风机等)提高用电效率时,需选择合适的类型、运行方式和容量等。

2节电措施

(1)使用具有节能特性的新产品,提高并保证系统运转的效率。生产设备(如,泵、风机等)和运行的设备(如,变压器、电机等)都是消耗电能的直接对象,它们消耗电能的程度直接与运行性能的好坏紧密相关。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旧的生产设备的性能必然落后,设备的磨损导致性能的降低。故,通过节电技术改造设备的性能是十分有必要的。(2)对用电设备进行改造或更新,由于生产设备和运行设备一般对电能的消耗比较多,分析它们电能消耗和有效消耗之间的关系,找出耗电的主要环节,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节点措施,在提高它们的运行效率的同时,降低电能的损耗。(3)利用具有低耗能、高效率的新工艺,降低产品的耗电量,并推行具有节能特性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结合运用必然会使电能的消耗量降低。(4)使用经济管理电力设备的方式,使电能消耗和设备运行成本得到最大可能的降低。

3新能源在电力设施中的应用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电力的使用很大的影响:①新能源发电(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发电)可以提高电力的容量,保证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如太阳能、风能在照明设备中的应用。②与电力的结合使用:以烧水系统为例,直接用电烧水,电力消耗过大,可以利用太阳能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再利用电能继续加热,这样也可以直接减少电能消耗量。

二小结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电力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电力管理的具体措施,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并减少电力的损耗。另外,由于能源的短缺,不仅可以通过一定措施减少电力的不必要消耗,还可以和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等)结合起来,减少电力的使用,从而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并减少排放了CO2、SO2等污染物,实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方面,电力营销管理是电力企业实现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的电力营销管理可以实现电力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使电力企业各项工作得到进一步优化,有力地促进电力企业快速而健康地发展。另一方面,电力营销管理是电力企业转型的保障,有了电力营销管理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形势和社会状况,建立起新型的电力企业发展模式,促进电力企业面向市场的变革与转化。此外,电力营销管理是促进电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通过电力营销管理的推进,电力企业实现了管理与市场的良好沟通,形成了用户与企业更好地融合,将电力企业各项工作推向细化和流程化,在弥补电力企业管理和经济工作漏洞的基础上,实现了竞争力的增强与保障。

2电力企业进行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电力营销服务水平低下

电力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垄断的地位,导致电力营销过程中长期存在服务恶劣、服务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低下等实际问题,很多电力用户反映出在各环节中存在态度、工作和方式上的问题,这不但会降低用户对电力企业的主观认知水平,而且也对电力企业的服务存在抵触与不接受的心理,不利于电力营销的开展。

2.2电价形成机制不合理

当前,电力企业的电价形成机制主要依靠行政命令,没有对电力市场和电力需求的研究和探讨,最为典型的代表是企业没有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使电价背离市场价格,出现了资源上的配置问题,这不但会影响电力营销管理,也会给电力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影响。

2.3缺乏市场竞争意识

电力企业在整个市场中的垄断地位使得企业内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尽管形势变了,市场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电力企业并没有及时的认识到市场竞争的重要性,仍然安于现状,没有去积极主动的进行市场调查,迎接市场竞争。

3电力企业加强电力营销管理的对策和方法

3.1提高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的服务质量

电力企业要将自身定义为服务型的企业,因此,应该为广大客户端正服务态度,提供热忱的服务,树立好企业优秀的形象。在便民咨询、故障抢修、设施建设中都要进行细化管理,任何流程和环节都把服务做好。

3.2提高电力企业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

电力企业在进行营销管理中应该定时的对员工进行营销课程的培训,对工作岗位中的一线员工,要建立起考核机制,评估他们的业务能力,为不断的提高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拉动经济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3完善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的管理机制

电力企业应该从市场的供需情况出发,建设好科学电力营销的管理制度,细化其中的各项规章。比如要建设好可靠和高质量的电能作为营销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完善员工的绩效和考核制度。

3.4建立电力企业发展的危机意识

电力行业的垄断机制已经成为过去,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电力企业也是在市场竞争中经营,因此,员工必须要有市场忧患意识,这样才能在市场大环境中充分考量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挑战。电力企业应该制定符合市场要求的电价,在市场中长远规划战略目标和营销管理策略,实现电力企业应对市场,完成长远的发展目标。

4结语

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营销开展得好电力企业发展就有了稳定的经济与管理基础,电力营销开展得不好就会给电力企业带来经济上的制约和发展上的障碍。以市场的观点出发,电力企业必须强化电力营销工作,努力把握电力营销的关键,针对电力营销的环节,以分工、监督和调整为主,在强调细节、完善制度、提升服务的一系列措施保障下,提高电力营销的水平,在扩大电力服务范围的前提下,更为优质地改善电力工作的外延与内涵,维护和加速电力企业的发展态势。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1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营销体系设置不科学

从我国电力企业中营销体系的设置来看,很多电力营销企业都存在不科学性,电力企业由于其特殊性,被政府相关政策干预过多,就出现了权责不明确的现象。电力企业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很多供电企业都存在,而且按照电力企业的营业结构来看,进行行政区域划分会出现经营单位过多,很多精细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这也直接导致了劳动效率低下,基本管理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在个别电力企业有时还会出现承包销售的情况。系统完整的电力营销体系在很多电力企业中没有体现或根本没有建立起来,这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应对突然变化的电力市场,适应不断变化的电力市场环境处于不利地位。

1.2电力企业的营销手段受到限制

电力企业中很多人认为电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只要有电力资源就会有人买,根本不需要营销,这就造成了电力营销手段上的单一,导致电力企业的基本工作进行不下去,工作基础不牢固,对社会上用电用户的信息掌握不足,电力能源的潜在用户量分析不够,从大层面上也就在电力市场上丧失了很多开发的空间。

1.3客户对电力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不能得到电力网络企业的满足

随着客户对电力服务质量的日益提高,很多电力市场由于自身电力网络配置完善程度不足,布局不够合理,不能提供半径内有效的持续供电,导致电力供应质量不高,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给客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影响了客户对用电水平的满意度,严重阻碍了电力市场的有效拓展。

1.4电力企业对自身的服务意识要求不高

由于电力企业所经营的电力能源是一个特殊的商品,具有特殊的地位及垄断性,因此,很多员工和管理者在接受培训时对行业性应了解的技能等认识不足,只是用一个轻浮的心态去面对种种电力营销培训,不能以一个开放的眼光来观察事物的发展,通过对市场不断开发的意识不足,没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开拓理念;而电力营销的管理人员则大多凭借自身的管理经验来进行市场维护,没有下到市场中认真分析总结,只是理论上的支持,这样一来,营销队伍的整体素质就不易提高,就会直接导致市场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低下,不能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

2加强电力营销管理的几点对策

2.1不断拓展市场,增加市场占有率

在电力企业中,电力营销应不断适应新形势进行市场拓展,在电力产品不断更新开发的今天,电力营销管理可以从完善优质产品服务入手,不断拓展电力市场,增加市场占有率,稳固企业固有的电力市场,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电力产品的开发和完善以增加市场份额为主要目的。具体可从几方面入手:①通过企业与用户的价格调整来灵活制定相关市场营销政策,通过拓展市场份额来进行业务拓展。②通过人力资源和企业不断磨合共同营销管理,将用户的用电意识进行不断宣传和推广,通过电力用户的用电范围进行人力资源市场份额的占有,从而能够扩大企业对外的影响力,增加用户对企业的认识程度。③在企业电力营销管理中,还可以通过细致的划分和市场扩大,对市场中的份额占有率进行持续性的占有,从而达到营销和管理的目的。此外,在进行电力企业的电力市场营销管理中,还可以通过对电力市场进行细划分、扩张等形式,增加电力企业与电力资源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实现对于电力企业的电力市场营销与管理。此外,企业还应注重对电力产品品牌的宣传。就目前各种传播媒介的发达程度,很容易就将企业的品牌优势推广到社会中。以清洁、高效、快捷等相关的电能优势来进行推广,期间还可以加上国家环保政策和支持程度,尤其是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城区,能够更好地以推广新能源环保产品为由进行产品品牌推广,不断地契合市场机会,通过能源手段来打造企业品牌。

2.2提高企业营销管理水平,创新营销体制

管理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对于拓展业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电力企业应不断提高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水平,不断完善企业营销机制,建立健全营销管理体制。在进行市场营销中应不断进行市场情况判断,根据不同电力用户的需求来进行针对性的营销对策,电力企业应转变营销观念和形式,从电力营销管理的基层上做起,通过加强并创新基层营销管理理念才能够使企业的电力营销模式足够完善,再加上对现代市场营销管理的结合,就能够有效地提高电能质量,并能够使更优质的电能开发出来,不断完善电力产品。电力市场营销管理体制应是以树立电力企业营销品牌为主要目的,以品牌效应带动创新管理机制,不断地对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水平进行提升,增加社会对本企业的用电率。利用高科技手段对低估电力需求的地区进行平衡,充分利用季节性特点,不断提高电网经济的管理。对于电力企业中出现的营销电价应采取多样性的研究,综合多种电力使用方式,不断提高电网的用电平衡性,以最终能源占有力来推广节能技术,将市场客户需求不断总结,纳入未来电力企业的综合发展战略,减少对电机的投资,提高资本率和收益率。

2.3不断提高企业的优质服务,提升市场满意度

进行电力企业的电力市场营销管理中,还可以通过完善电力企业的供电技术系统,提高电力企业的供电服务水平,以电力优质服务,推进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利益的增长,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进行电力企业的供电服务完善与强化,可以从进行电网结构改善、提高电力企业供电质量,以及提高电力用户用电监测分析和加强对于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管理与完善等方面,进行电力企业供电服务质量的提升,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的电力市场营销管理水平,提升电力企业经济利益。未来的供电企业在服务市场上要赢得并捍卫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意味着在多层面上与他人竞争。因此,必须把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作为促进电力的市场营销的自觉行为,并体现在整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使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为企业的社会形象负责,真正树立全员营销的观念,与客户建立并保持一种共同发展的新型供用电关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的营销业务核心是关系到供电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这决定着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电力营销也应以满足市场导向为营销理念,以市场需求为经济效益的中心,满足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建立优质的服务体系,使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队伍成为一支商业化、法制化、充满市场活力的生力军,为提供优质的电能服务和企业价值而努力,实现企业和客户的“双赢”。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应急物资;管理体系;思考

1电力企业应急物资管理系统的现状

1.1缺乏对应急管理的认识。由于电力应急管理体系的概念至今没有得到广泛地推广,人们缺乏对应急管理的认识。首先,电力企业的各级的工作人员缺乏对应急管理正确的认识,对应急管理的原则及内涵的认识存在较大的模糊,没有认识到电力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对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广大人们群众没有意识到电网大面积停电所导致的严重后果,致使大多数的电力用户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应对出现的大面积的停电状况。1.2不完善的应急预案体制。为了恰当地处理突发的大面积的停电状况,各省市的政府部门都编制并颁布了相关的电力应急预案,但是,大多数的地市州县等地区,依然没有针对出现的大面积停电的状况采取相应的电力应急预案,而各个基层的电力企业的制定的应急预案并没有全面地覆盖所有地区,需要进一步地加强电力企业的电力预案的实战性、可操作性及针对性;其次,普通的电力用户一般不会针对电力状况而编制相关的电力应急预案,此外,大多数的电力应急预案并没有严格地按照相关的要求向有关的政府部门及时地备案,并且未对电力应急预案进行相应的动态修改。1.3管理工作重点不明。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缺乏对电力应急管理的工作的清晰认识,导致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没有明确电力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往往重视电力事故发生之后的救援工作,应急预案只局限于对电力安全事故的救援,严重忽视对电力事故进行及时地预警,没有落实好对电力进行预防性的监察,忽视对电力进行适当地评估、改进等。1.4严重缺乏联合演练。虽然目前少量的电力企业对个别的预案进行演练,但是,其中仅仅局限于功能演练及桌面演练,无法实现对队伍的充分锻炼,没有对预案进行严格检验,没有达到能够教育公众、提升能力及完善预案的目标。电力企业的突发事件属于社会性的事件,在演练的过程之中,应加强相关的部门之间的相互的协调与配合,调动全员公众积极地参与其中。电力企业现阶段只在系统内部进行局部演练,演练的广度及深度有待提高,以实现较好的应急处理的效果。此外,大多数的省市并未针对出现的电力突发的事件进行联合性地演练,因此,应急机制的有效性、可操作性、实战性以及科学性有待提高。1.5缺乏应急救援体系。首先,电力应急救援的体系存在明显不足,电力安全涉及了较多的部门,例如:电监会、经信部门等,致使在指挥的过程中存在不通畅的状况;其次,没有建立一支专业的应急救援的队伍,现阶段电力企业中的救援队伍主要是由兼职人员构成,受到应急经费以及职工编制的影响,不能够实现专职的应急救援工作人员的配备,尤其是大多数的电力企业会采用“代维护”的模式,通常只有极少数的运行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应急力量;再次,由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保障系统,无法实现专业技术支持与事故信息的传递,大大降低了应急工作的协调统一、运转效率及反映的灵敏度;最后,受到财税政策及电力体制的影响,相关的政府部门及电力企业未建立起完善的电力物资保障系统。

2加强电力企业应急物资管理体系建立的策略

2.1建设电力应急物资管理的支持平台。建立相关的应急的基础设施,例如:通讯保障,信息指挥等。构建一个结构完整、反映灵敏以及高效运转的应急信息指挥系统,在建立部级的电力应急的指挥部门后,要加强对各个区域内的电力的应急指挥部门的监督,从而提高电力应急指挥的能力,并提升电力的安全管理的水准。2.2强化电力应急物资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首先,在日常管理的工作中应重点完善电力应急的预案体制,实现对电力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实现应急预案的演练及完善的制度化,提高应对突发的电力安全事故的能力;其次,落实好对应急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最后,电力应急的程序应当更加的规范化,明确相关的各个部门的权责分工。2.3加大对电力应急物资管理体系的资金投入。首先,国家的财政部门应给予电力企业一定的应急物资的资金与税收政策的支持,建立完善的资金的使用与拨付的机制,落实好有关的应急经费的政策的制定工作,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政策下,实行有偿的应急救援服务,实现电力应急救援工作的市场化;其次,要落实好应急救灾的专项资金的工作,为对突发的电力安全事件进行及时地处理提供重要的保障。2.4建设专业化的应急管理物资体系队伍。开展电力应急工作需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应急队伍做保障,所以,应建立起专业人员与兼职人员相结合的应急专家队伍,完善应急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装备,强化对应急事件的抢修工作。此外,要实现电力企业与各项政府,以及中央企业与电力企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实现在危机关头能够四方支援,为应急工作的顺利地开展提供重要保障。2.5强化应急物资的调运工作。建立完善的应急物资管理机制需要电力企业、电力用户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所以,应对物资储备的布局进行优化处理,落实好应急物资的调配方面的工作,为各种突发的电力安全事故提供及时的应急需求,提高处理安全事故的应急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大面积地停电对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造成的损害。2.6应急物资管理预案体系的建立。电力企业制定应急预案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路线图”,成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起点,所以以促进电网建设为目标,根据重要的气候的变化的节点,以及重大的输变电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重大的危险源,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预案,全面地覆盖应急预案,其次,在应急预案的制定内容方面,应将突发事故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等各个环节作为工作的重点,提出相应的处置措施及程序,将各项工作落实到相关人员身上,明确各自的职责,调动全员参与到应急预案的实施中,促使预案能够有效地排除掉存在的安全隐患,此外,要加强对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每隔一年便要组织一次预案的演练,从而对预案进行总结与分析,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及科学性。2.7应急物资管理组织体系的建立。建立一个以领导为总指挥,在下设立应对安全事故的处置组,调动全员参与,加强对安全责任工作的落实,坚持一岗双责的理念,深入进行安全管理工作,以及开展反违章查隐患以及防事故等工作,并将安全管理工作始终放在工作中的首位,加快应急指挥中新的建设,建立应急快速响应的制度。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安全意识逐渐提高,对电力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需不断地推进电力企业的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形成高效的应急管理的体质,提升处理安全事故的水平,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安全可靠平稳的电力,提升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作者:杨硕 单位:浙江大唐乌沙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王磊,黄文.电力物资应急管理协同机制及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2(19).

[2]贺安雄.关于电力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2012(30).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⑴营销档案管理缺乏比较统一的标准:营销档案资料涉及面很广,具有信息量大、业务分类多、流程多而复杂、涉及部门多等特点。但资料在整理、收集和归档等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从而易出现档案资料流失严重、资料收集随意性大、查找不方便、整理方法不规范等情况,影响营销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⑵营销档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营销档案管理缺乏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这使得各部门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导致档案收集难、收集不齐全、数据不准确等情况频发,大大降低了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利用性。例如,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和相关的岗位责任制,营销档案收集和归档过程中普遍存在不规范、不及时等现象,部分管理人员存在专业技术知识不高、责任心不足等情况。⑶对营销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虽然供电企业均建立了运行营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系统,并开展了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建设工作,但对营销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缺乏足够的重视[2]。表现为未建立比较完备的机制,管理理念跟不上形势,不注重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

2.加强电力营销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2.1建立统一的营销档案管理标准

为保证营销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统一的营销档案管理标准至关重要。在“大营销”体系下,以往的营销档案管理流程和管理方式有所改变,例如,以往档案资料均分别归档于相应的部门,而现在这些资料均需要集中到一个部门进行统一保存,以提高档案资料管理的统一性。与此同时,这也对档案库的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加大了储存的风险性(档案的唯一性,一旦丢失则可能无处可寻)。因此,应制定统一的营销档案管理标准,这对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营销档案管理人员应时刻秉承高度的责任心,把好档案资料的质量关,对于档案记录填写不规范、不完整等不合格的资料不予接受。同时,在收集营销档案资料时要进行全程进度跟踪,保证档案资料按时按质完成。另外,充分利用营销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做好档案的归档工作。为防止因业务变更导致类别变化的现象,可设定档案分类标准,并制定统一的编号准则[3]。例如,在排架方面,可按照低压和高压客户进行档案分类,并按时间顺序进行排架保管。对于迁址、新增客户增容、更名过户、移表等业务资料,应及时在原档案中进行补充,而并非替换原文件资料。

2.2健全营销档案管理的制度

健全营销档案管理的制度,能使营销档案管理工作有标准可依、有章可循、有制度可约束,从而促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尤其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考核机制和管理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为提高档案的安全性,应建立并健全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一方面加强库房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配备防潮、防火、防盗、防有害生物等设施,对于一些特殊载体的档案(如影像资料),尤其要进行重点保护。而对于涉及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的档案资料,为保证档案的安全和完整性,应健全档案保密机制和严格的查借阅管理机制。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以及使用人员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做好档案的保密、保管工作。另外,健全档案销毁机制,明确规定对于已经销户的低压客户3年内不能销毁档案,而对于已销户的高压客户则在5年内不能销毁[4],当销户用户档案保存日期到期则应在有关人员的监督下进行销毁。

2.3提高营销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

供电企业应认清形势,重新审视营销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营销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当前,人们对营销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企业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思想观念,意识到营销档案的重要性,并重视营销档案管理工作。为此,应将营销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企业营销工作的重点范围,并安排专人负责抓档案管理工作。供电企业其他中层部门也应予以积极的配合。为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责任心和业务技术知识,应重视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工作人员提高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能力,同时,加深法律、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意识,全面提高营销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结语

客户档案管理是供电企业进行电力营销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供电企业电力营销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当前电力营销档案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企业应努力使营销档案管理工作有制度保障、有章可循,以使企业能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提供服务,从而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非开挖技术电力工程线路

1非开挖技术的特点

与其它技术相比,非开挖技术起步较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最近20多年中,非开挖技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施工工艺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非开挖技术是极为重要的一种都市铺设管道的施工手段,采用非开挖技术铺设管道具有若干得天独厚的优势。

非开挖技术在国外已广泛使用,在国内也逐渐普及。不开挖地面,就能穿越公路、铁路、河流,甚至能在建筑物底下穿过,是一种能安全有效地进行环境保护的施工方法。

非开挖技术不开挖地面,故而被铺设管道的上部土层未经扰动,管道的管节端不易产生段差变形,其管道寿命亦大于开挖法埋管。

采用房下非开挖技术能节约一大笔征地拆迁费用,减少动迁用房,缩短管线长度,有很大经济效益。

2非开挖方法

2.1技术准备

2.1.1地下现状管线勘查

根据工程所能提供的工程现场地下管网资料,对现场地下管网进行复查,准确掌握地下各种管线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分布及埋深,为导向孔轨迹提供准确的设计依据。

2.1.2地形地貌测量

根据市政管理部门审批的路由,按施工区域地形及路线定出钻孔轴线,沿轴线的地表走向标定地面有效标定点的距离和方位以及各个标定点的地面标高(或高差),为导向孔施工时地面跟踪监测提供准确依据。

2.1.3现场地质勘查

掌握钻孔工作区地层特征,为成孔工艺提供钻探参数。

2.1.4设计理论导向参数表

画出设计敷管路由图及设计敷管轨迹断面图,将以上勘测结果反映在图上,制订工艺方案。

2.2施工场地准备

2.2.1施工场地

文明施工,施工区域要安装防护围栏,施工机械、机具和材料要按规范安装和堆放,需占用道路或人行道的区域应设置明显的施工安全标识,引导车辆和行人合理分流,夜间要设立反光标识和警示灯,施工区域分为机械作业区和下管作业区。

2.2.2作业工作坑

根据施工工艺要求开挖入射作业坑及下管作业坑,同时做好作业坑的支护和降水工作。

2.2.3机械进场及安装

施工机械进场就位需调用汽车和吊车,通常要临时占用道路;吊装现场须设好临时路障等安全设施;钻机、动力站和施工器具就位要充分利用现有场地空间,合理布局;安装钻机的地基必须坚实、平整,对松软地基必须进行加固后才能安装钻机,钻机安装在入射点处,调整钻机倾角为设计入射角后固定钻机;连接动力站,连接泵站。

2.2.4导航仪器标定

将探头装入导向钻探头盒中,将导向钻头放置在无其他信号干扰的场地内,打开导航仪,检查导航仪工作情况并进行标定。

2.3施工步骤

2.3.1导向孔施工

施工准备:将导向钻头安装连接,检查探头发射的各个参数是否正常,探头电池容量是否足够。

开孔:为保证入射角的准确和稳定,开孔时须保持连续钻进至少2.5m,同时宜采用低钻速、小泵量、慢进尺。

造斜钻进:调整钻头工具面向角至需要角度,钻机顶进形成造斜段,导航仪跟踪监控钻头仰角的变化,根据不同的土层,顶进结合钻进,勿使仰角的变化超过钻杆的最小曲率半径。

保直钻进:钻机匀速回转钻进,给进速度尽量快,使导向孔直线段更平直。

设计导向钻进参数表。

2.3.2回拉扩孔

孔径设计:根据敷设管道的直径和根数计算需要成孔的最小直径,既不能过大,也不可过小,成孔直径过大,敷设管道周围土层坍塌易造成路面下陷,成孔直径过小,会使拉管阻力增大,引起脱管或管道变形。

分级扩孔:各级扩孔分别为一级φ200mm、二级φ250mm、三级φ300mm、四级φ400mm、五级φ500mm等。根据设计的成孔直径,由小到大分级扩孔,直至扩到工艺要求的孔径。

孔壁加固:扩孔的同时通过扩孔钻头向孔中注入泥浆,泥浆的浓度根据不同的土层条件来配制。泥浆渗透到孔壁中,通过扩孔钻头的挤压和磨擦,起到对孔壁的维护和稳定作用。

回拉敷管:拉管过程中的回拉力要克服管道与孔壁摩擦力,成孔的质量与导向孔的曲线形状以及扩孔工艺有着密切关系,正常情况下敷设PVC或PE管的回拉力不应超过5kN,拉力过大会造成管材断裂或变形。

3施工设备

非开挖设备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导航系统:用于在钻进过程中对钻头进行定位,以确定钻头的倾斜角度和钻进方向。由发射器、接收器、控制台、摇控显示器、电源等组成。包含有软件系统的导航部分,不仅能绘制施工图,还能对工程进行评价、分析、实时记录设备运行数据、打印施工资料等。目前雷达导航的非开挖高端技术在国内已有采用,计算机导航技术已被普遍使用。

主机由发动机、液压系统、机载泥浆泵、动力钳、钻桿及其装卸系统等执行机构组成。它用于提供钻进、回旋的动力以及对钻进的控制。目前,国产的非开挖机在钻头100r/min的转速下,扭矩已达15~20kNm。

钻具由钻头、回扩钻头、钻杆等组成。不同的施工需要和不同的地质要选用不同的钻头。非开挖工程使用的钻杆与地质勘探的钻杆有所区别,有很大的弹性、韧性和抗扭强度、耐磨损。钻具在航道钻通以后,还要对通道回扩和牵引管线,使电缆便于穿过。

泥浆搅拌系统可增加钻头的作用,降低钻进阻力和钻头的工作温度,提高管壁的强度等。泥浆还减小钻头磨损、软化地层、易于钻进以及利用泥浆的的流动性和粘结力使钻孔产生的岩粒、砂粒处于悬浮状态,以利于护壁和清孔,由泥浆罐和高压输送泵及高压连接管构成。该技术可用来铺设直径40mm至2500mm的各种地下管线,距离可达十几m至几km。直径2.5m的非开挖管线足足胜过常规的电缆隧道,在老城城网升压改造工程中得到充分利用。该项技术与传统的"挖槽埋管法"相比,具有不破坏环境、不影响交通、施工精度高、施工安全性好、周期性短、成本低、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

4管材粘接及安装

使用PVC管材须提前24小时将管材粘接好,以保证接头的抗拉强度。

下管作业要根据不同材质的特点做成斜坡,防止坑下管角度过大折断管材。

连接管材和钻杆的分动器安装之前要仔细检查,防止拉管过程中出现卡钻。

拉管时孔中须注满泥浆或水,以减小拉管阻力。

5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5.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沿管线土层变化频繁,所以在非开挖技术施工前必须了解土层的变化情况。此外对于要经过回填土地段,需要提前加固处理,以防非开挖技术施工后地表有过大的下沉。

5.2有毒气体的检测与防护

非开挖技术施工的地层一般会通过淤泥层,腐烂物、植物体会在地下形成有毒气体,危害施工人员的健康和生命,所以有人员在非开挖技术内操作的情况下,需要定时监测管内有毒气体含量,采用通风装置予以解决。

5.3超前探查地下管线

尽管先进的非开挖技术设备具有在施工的探查前进路线不远距离管线的能力,但是采用在地面提前查明地下管线仍是值得开展的,这对于保证通讯、电力、上水、排水、煤气等其它管线安全运营,确保公众正常生活仍有必要。

5.4穿越建筑物时对基础的探查

非开挖技术在建筑物基础下施工时,需要明确施工路线上所遇到的基础类型,对于部分基础非开挖技术顶进前可采取托换、加固措施。

5.5顶进计算

顶进计算:其一包括准确计算顶进推力,根据计算结果选定相应的油缸类型和确定中继间的分布;其二是工作井设计,根据计算得到的最大顶力,提出工作井的加固方案。

6结论

上一篇:继续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证券市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