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调控工作建议范文

时间:2023-02-24 16:08:55

电力调控工作建议

电力调控工作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网调度;调度运行;安全管理

引言

广义的电网调度包括电网调度运行、设备监控、调度计划、运行方式、继电保护、自动化等各专业管理职责,狭义的电网调度包括电网运行监视、调度倒闸操作、电压调整与无功控制、异常及事故处理等工作。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和“三集五大”管理体制的变革,电网调度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积极适应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需求,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作者认为,在合理的电网网架结构下,加强电网调度各专业的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

1 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因素

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很多,根据目前组成电网的基础设施以及典型电网事故,近年来电网事故呈现如下特点:(1)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地震、冰雪、泥石流、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频发,且具有影响程度大,影响范围广,发生时间不确定等特点。(2)电网一次设备故障十分突出。因一次设备在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维护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导致一次设备故障,尤其是母线、主变的故障,并且电压等级越高,对电网产生的影响越大。(3)二次系统故障居高不下。继电保护、通信及自动化等二次系统的故障产生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远远超过一次设备故障,极端情况下将造成事故范围扩大或直接导致整个电力系统出现瘫痪。因此,二次系统的安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4)人为事故屡禁不止。由于电网运行操作人员的麻痹大意,电网操作中由于人为原因发生的事故屡有发生,性质恶劣,给电网企业带来极大损失。(5)外力破坏时有发生。由于异物挂线、大型机械违章碰线以及偷盗、破坏电力设施等引发的电网故障日益频繁,外力破坏已严重威胁电网运行。

2 加强电网调度管理的措施

2.1 停电计划刚性管理

(1)结合季节性特点和设备运行、业扩报装情况,合理安排年、月、周停电计划并严格执行,坚决杜绝计划外停电。(2)日计划人员受理工作申请票时,必须严格把关,审核工作中如有疑问时务必向相关人员询问清楚,工作申请票所列任务、安全措施不完整或不合格时必须予以退回,修改正确后重新受理。

2.2 二次专业统一管理

“大运行”体系下,继电保护专业、自动化专业整合为二次专业,一方面适应了电网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提高了二次设备缺陷故障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了二次设备缺陷处理速度。做好二次专业管理,使二次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才能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1)强化二次专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做好入网设备验收、现场投运把关、装置软件版本管理等各项工作,注重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规范安全管理,确保二次设备的可靠运行。(2)定期开展二次设备运行分析,全面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从而确定治理重点,制定改造更新计划。针对电网中发现的二次设备异常、缺陷以及隐患实现闭环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防范措施,避免了类似情况重复发生。(3)加强二次专业技术监督工作。按照依法监督、分级管理、专业归口的原则,在电网规划、设计审查、设备选型、制造安装、工程调试、运行维护、技术改造等阶段实施二次专业技术监督;对技术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尤其是重点问题和带有普遍性问题要及时分析总结,及时解决。

2.3 调控一体化管理

“大运行”体系建设实现“调控一体化”工作模式,电网调度运行与设备监控业务高度融合,信息得以共享,业务流程进一步缩短,但调控人员肩负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职责不变,调控人员的任何不规范行为,都可能造成电网事故的发生。因此,调控人员必须提高责任意识并严格执行电网调控运行各项规程制度,坚决杜绝习惯性违章。具体为:(1)保证调控运行值班的质量,按照调控人员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值班力量,在同一班内明确分工,各岗位及各班调控人员除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应及时沟通,完善监护工作。按照交接班制进行班前班后沟通,要避免口头交底方式,以杜绝由于口头交底不全或不清带来的安全隐患。(2)严格执行调控管理规程,严格执行工作票和操作票制度,杜绝调度“三误”的发生。应做到调度命令“三坚持”;坚持调度命令的预发制、坚持调度术语的规范化、坚持调度命令复诵制,坚决杜绝违章操作现象。

2.4 运行方式超前谋划

(1)运行方式计算工作应准确高效。参与计算人员要明确任务分工,密切协作配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支撑手段,保证计算工作有序开展,确保最终计算分析结果全面准确。(2)方式建议落实实施全过程管控。在电网运行方式分析过程中,针对电网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合理改进建议,并采用月度跟踪的方式督促各专业方式建议的落实进度,实现运行方式建议的全过程管控。(3)针对电网网架变化、极端运行方式等不利运行条件下对电网运行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协助调控人员进行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制定有效防范措施。

3 以人为本,鼓励与教育相结合的调控文化

3.1 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为了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可靠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必须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把工作完成质量及效率与个人、班组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在此基础上还可采取以下两项辅助措施:(1)签定年度安全目标责任书,逐级落实部门、班组、个人岗位职责,按要求开展各项安全工作,细化班组与个人之间签定的具体条款,明确班组成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与考核要求,做到责任清晰,奖罚分明。(2)将安全管理工作分解到调度各专业,并在专业绩效考核中设定相应指标,根据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奖惩,提高调度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3.2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调度管理人员应更新观念,做到思想开阔、能管善管,高度重视调度安全管理工作。在员工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调度部门培训工作应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和岗位练兵,培养工作务实、技能过硬的专业人才,各专业人员必须在工作和各类培训中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逐步提高自身业务技能,不断适应电网新形势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学恒.谈加强电力调度运行管理[J].电力科技,2012,5(中):98-98.

[2]陈红缨.浅谈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管理[J].中华民居,2011,11:172-173.

[3]李开 ,宋全林,王越,等.论现阶段电力调度的安全管理工作[J].广东科技,2012,6(11):64-65.

电力调控工作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配电网;运行操作;规范管理

前言

随着我国城镇一体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配电网的用电规模快速扩大,我国目前主要将主网作为管理对象,而忽视对配网调度运行的规范管理,只有加强配网调度运行管理,才能更好优化配电网调度管理,为配电网规范运行提供保障。本文重点对配电网的运行模式、管理规程与调度指令进行全面分析,就如何加强配网规范调度管理提出个人建议,从而实现配电网规范调控,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1、配电网调度运行的管理现状

在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电力公司主要从配调与地调等方面入手,从这二者的侧重点与关注点的不同,配调与地调合一的模式必然在各自的业务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调度配电网在调度业务方面要服从地区调度的管理原则,同时在地调的统一协调下对所辖电网的操作运行、处理事故进行统一指挥。主网调度的分离责任主要是对大于40kV的电网进行调度管理,而配电网的调度主要是对10kV的电网进行调控管理。

2、配网调度运行控制管理探究

2.1调度运行模式

众所周知,调度机构是电网运行稳定的指挥要塞,包含调度信息化、电网通信、额定计算、运行模式等控制职能,具有专业特殊属性,根据专业以及流程的差异性要求,能够形成差异性模式。

2.2主网与配网分开调度

加强对自动化的配网设备管理,将10kV配电网的控制权移交至配电网是科学合理的,能够直接、有效地处理配电网发生的异常与故障,从而有效提高了配电网的调度效率。配网与主网调度的操作模式完全分开,适用于配网与主网的复杂结构,所辖的区域与设备大,业务调动工作量多的电力企业。在供电企业的组织调度上应明确配备主网与配网调度,明确所在区域主网与配网运行调度权限,结合管线区域的差异性来实施对应管理职能。

2.3配网与主网调度合并的运行模式

对于结构布局简易的电网,所属的电力公司基本没有布置业务与配网设备,对于这种实际情况电力公司应将配网与主网调度二合一,从而能够节省人力资源。

3、电网调度管理特点

配电网运行调度的管理特点:地区电网所属的调控设备的跨度要求并不高,首先,电力公司对电网调控管理现场的运行设备能够实时掌控,其次主网调控能够抽出较多精力来保证主网的运行安全,而配网所对应的10kV配变以及跌落保险,统一由一级调度管理,从而保证了配网分支以及配网配变的管理工作的安全可靠,避免了现场任意停电情况发生。配网调度的10kV配变与跌落保险的技术要点:第一,PMS管理生产应用系统要求成熟,设备参数与配网接线情况应由运行单位进行实时维护,电力公司的调度员透过内网能够掌握与现场对应的设备指数与接线配网图,获取电力现场的设备材料;第二,用电数据信息采集系统要求成熟,配网工作人员能够远程收集配电设备各相电压、电流等实测量数据。

4、加强配网调度运行管理的建议

4.1加强电网运行调度操作术语管理

根据电网结线形式与设备数据信息库,结合电网运行操作要求,从设备配电名称、设备运行状况、电气调控、操作管理、数据采集等方面对配网接线、GIS组合电器、重合器、配电站、开关站、安全自动保护装置等设备名称,电网的继电设施保护系统、安全控制等通用的送电、停电、充电、组合、控环、解列等相关调度操作用语;负荷转换、电网旁路的并供处理、自送自停、限电拉闸、机器开关等操作语言与命令;单项与整体项命令、操作口令等操作语言,电网操作运行指令、回复指令等调度执行语言进行细化与明确,从而规范电网调度操作运行。

4.2电网设备与操作调度原则的制定

电力企业应结合配电网与主网在设备操作与运行方面的差异,根据配网操作管理的调度原则与技术特征,电网主要调度运行原则的制定应根据实际操作环境的负荷开关、断路器、闭合设备、分流器等设备,电网设备与操作调度原则的制定为电网正常调度操作提供技术保障,并且能够规范配电网操作调度的运行要求,除此以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a)明确主网与配网的调度管控模式,加强对管理界面管理原则的细化,从而能够增强配网调度的管控能力,从而实现对配电网络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主网与配网的管理模式分离,从而能够确保地区有足够空间开展调度工作,高效完成配电网的管理与运行分析,有效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转。(b)由于电力企业在设备配备、电网规模、人员数量、组织框架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规范中可将该准则分为两类:第一,强制执行准则,此准则要求电力企业务必在电网调配管理过程中遵守。第二,参照性执行准则,如划分电网管辖调度区域、电网操作等准则,在日常的配网运行调度过程中没有强制性规定,对此电力企业应按照企业实际情况来制定配网管理调度条例。各级电力企业还要加强对电网图纸的管理,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系统来实现图实相符,实现配电网的统筹化管理。

4.3加强电力企业的创新性研究,实现配电网优化调控

电力企业首先要加强电网转供电的创新性研究,从而推动了配电网的环调电与转供电的日常化管理与应用,通过分析与运用探究10kV架空电缆供电混合线路,从而提升了供电线路的重合概率。电力企业其次应加大探究在40kV以下的低电压线路事故跳闸的实时送电,有效缩短了停电的时间。电力企业还要重视电网规范调度工作,增强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加强在组织框架的规范化调度工作,除外工作人员是加强配网规范化建设与运行管理的积极因素,电力企业只有加大业务方面的培训力度,提升配网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才能确保创新性研究的顺利实施。

4.4加强配电网运行风险评价

电力企业加强在配网操作运行的风险评估与分析,能够实时掌握配电网转供、合环电的状态、旁路兼供与并供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细化配电网在操作运行的相关职责,要求多个受令单位协同配合,对于多个操作地点应根据所属逻辑关系开展电网的调度操作。在实际的配电网并供操作中,出现较大的操作风险,必须要求配电网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管理,对于其余操作没必要进行调度运行指令,但务必对相关调度指令进行全面记录,并对配网操作调度的填写格式、审核与执行、保管与存档的要求与流程进行规范了解。

结束语

电力调控工作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控;运行;优化措施

在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下,电力系统的数量和规模也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操作难度越来越高,使得供电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成为了当前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有效针对这一问题,运行调控人员必须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一旦工作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电网故障,轻者停止供电,重者引发生命安全也是很有可能的。因此,分析电力调控运行系统有着一定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一、电力调控运行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从我国电力企业当前发展情况得知,电力企业急于组建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并立刻进行生产使用,由于整个过程比较匆忙,没有做足准备工作,操作人员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还缺乏一定的了解,没有排除系统的安全隐患就进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大量失误,无法保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保障,因此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作用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所以,为了保证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就要求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相关知识,同时需要在实践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将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工作效率有所提升,进而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完整的管理体系有待落实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运作模式较为新颖,系统的运作能力是十分优秀的,但是由于我国电力系统的更新速度较慢,其中的具体措施还有待完善,尤其缺乏电力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管理问题和运作情况的有关经验,致使操作人员遇到问题时无章可循,这样的管理系统是不充分、不健全的。此外,管理体系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正常运作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不仅无法保证系统的工作效率,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也会逐渐降低。因此,有关人员必须尽快落实管理体系,制定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为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正常运作扫清障碍。

(三)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管理工作需要重视

从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管理方面来讲,仅有管理体系还是不够的,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实际工作中的管理工作。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应该是构成应用系统的一部分,与其它功能相比,其用于实际工作中的效果比较明显,所以我们通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工作人员对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操作水平高、应用能力强,但是过于重视系统的应用导致相应的管理工作缺乏具体实施。另一方面,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缺少专业管理机构,配置的人员往往也是少之又少,这些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通常不高,缺乏一定的培和学习,当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出现安全故障时,管理人员将责任推给生产商,认为是生产环节埋下的安全隐患,对自己存在的问题闭口不谈,这种现状导致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问题无法根除,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便无从保障。

二、优化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主要措施

(一)优化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设计目标

在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中,系统设计的针对性比较单一,经常将个别问题进行改动,在实际运作时不断的磨炼与深化,进而将问题彻底解决,但是这种措施的效率较低,缺少可以在宏观角度进行完善的系统。从未来的发展来看,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维持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所以相关的软件也需要有所研发。设计电力调控运行系统时需要注意,需要将系统的监测设备以及主线接线图在工作中的具体情况放大。另外,还可以将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在运作时的具体信息以数据资料的方式展现出来,把采集到的数据资料汇总后进行保存,将数据替换为图形,通常是作出曲线图形方便查看。

(二)优化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相关准则

首先,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开放性是系统优化后的体现之一。众所周知,电力调控运行系统能够长时期运行,长此以往,系统内部会逐渐出现老化甚至报废的现象,而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开放能力能够避免该问题的发生。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在实际工作时,能够将资源及时传递至其它电力系统,不仅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也创造了一个兼容环境,实现了资料共存的可能。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开放功能加强了各电力系统之间的关系,是电力系统得以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

其次,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实用能力。优化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以成本不变和设备不受干扰为主要前提,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优化程度也要根据电力行业目前发展的情况做出改变。在信息化社会的影响下,网络技术也成为了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优化的手段之一,许多企业使用计算机进行优化,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消费和成本消耗。

(三)优化电力监测运行系统的具体方式

电力监测运行系统可以随时随地对电网进行监测,采集电网的信息资料,所以对电力监测运行系统进行优化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能够实现供电企业自动化,从人工看守转变为无人看守,还可以保障电网的安全,提高电网的运作效率。目前,电力监测运行系统以PLC、调控仪盘、资料收集设备以及信号设备构成。电力监测运行系统可以加强警报的功能,企业相关部门以信号类别做出相应措施,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安全保障。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也更加难以掌握,为了提高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工作效率,需要重视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管理体系,采取有效、合理的方案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发挥其调度、监测的功能。管理人员还需要强化自身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提高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长生.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问题分析[J].科技传播,2015,7(21).

[2]梁修涵.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现状及解决对策探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1):00217-00217.

电力调控工作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现状;对策

近几年,我国工业生产项目和社会用电项目程度在逐渐加深,电能质量以及供电效率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正是基于此,电力调度调控项目的社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简化电力生产管理的实际流程,也要提升电网的安全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的分析

调控一体化项目主要是将变电监测项目和电力调度项目融合在一起,确保形成统一的运行结构,并且在运维过程中,能建构有效的电力管理体系,从实际管理需求出发,确保管理模型和管理诉求之间的贴合度,也能保证变电监控结构发挥自身最有效的优势。利用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能解决传统管控力体系中效率较低的问题,在节约人力物力的基础上,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效升级,并且能进一步掌握电网运作的安全程度。

另外,电网调度调控一体化项目能Φ缤运作模式进行深度改革,保证各个单位之间能形成有效的配合模式,取代传统单一化的运维系统,在提升资源配置能力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保证电网运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1]。

二、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

(一)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人员管理模式不合理

目前,我国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项目发展进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欠缺以及工作任务分配不合理等都较为突出,加之电力运作过程中的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维护,也是由于内部管理模式不合理造成的。不仅会影响到工作的实际效率,也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限制了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项目的有序发展。

(二)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较为盲目

在运行相关运维操作模式的过程中,只有结合实际需求才能发挥其实际价值,但是,多数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运行模式的重要性,在电力管理方式中,电力调控工作整体技术水平并不高,特别是电力运行系统中的网线突发状况,若是不能建立有效的管控机制,就会导致电力调度调控项目运维框架失去效力。

(三)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比较陈旧

多数企业在建构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的过程中,缺乏对运行模式创新结构的认知和重视,在电网设备管控过程中,设备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整体样式也较为复杂,加之企业并没有对工作人员和相关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处理,就会导致模式在运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交流和配合,汇报数据也会存在问题。

三、优化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发展的策略分析

(一)建构且还是有效的建设目标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的运行效果,要从项目建设目标出发,集中优化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体系的功能结构,确保多种功用能贴合实际需求,并且保证项目的高效运行,一定程度上满足运行维度的有效性,也为项目运行环节进行系统化处理。也就是说,电力企业在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项目处理和层级结构处理过程中,要针对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运行维度的开放性进行系统化处理。尊重其开放性和可靠性特征,保证目标结构和实际情况相符,并且积极调整高压电网的构造模式和运行效果,进一步建设更加有效的系统化操作维度,确保实施过程中,能保证工作体系和业务流程结构符合企业运行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的实际需求[2]。

(二)建构有效的建设方案

在建构相关建设方案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确保相关参数项目贴合实际需求。其一,在设定建筑方案的过程中,要对基础设备进行集中部署,并且确保软件和硬件之间配备结构的完整度,也能为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的有效运作提供基本的运维平台,将均分负荷与数据处理模块合理化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整体系统的运行完整度,也保证能在低负载情况下,确保配套设施发挥实际效果。并且要依靠不同的模块和运行机制,对程序化操作流程以及远程系统维护流程进行综合处理。其二,在通讯体系建立过程中,技术人员要结合实际需求,建构更加有效的系统化操作模型,确保对电站端能得到有效改良,从而发挥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应有的价值,建立有效的通讯渠道,确保单条电缆以及单独通讯设备能实现优化升级,从而对双光缆结构的数据收集机制进行综合改良。其三,在四遥信息处理的过程中,要对电站结构、主变体系以及智能运维系统等进行集中标号,并对遥测信号和序号进行集中处理,确保体系的完整度和规范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项目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应用技术,提升管控效果和管理实效性的同时,确保管理人员能对相关信息结构和运维操作系统有全面认知,也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窦壮.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及工作危险点的控制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5,34(09):89-90.

电力调控工作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活用电;阶梯电价;电力企业;营销管理

引言

居民日常生活用电按照阶梯电价政策来执行,一方面能够让居民生活电价更加合理的反映出电力企业的供电成本,推动我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另一方面,还能够更好的满足不同收入水平人群的经济需求,维持居民用电价格整体上的稳定。然而在施行阶梯电价制度时,也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通过价格杠杆来调控居民的用电量,也为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研究和讨论生活用电阶梯电价措施对于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问,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

1、居民现行电价措施与阶梯电价的差异

(1)覆盖面的差异。目前我国施行的单一制的居民生活用电费用标准覆盖了所有的城乡居民用户。然而在制定居民阶梯电价时,其电量分档标准,应该按照区域的不同,按照其居民用电户的比率进行制定。具体的来说,即第一档电量应该覆盖该区域范围中80%居民月均生活用电量;第二档电量覆盖该区域范围中95%的居民月均生活用电量;第三档电量,设置为超出前两档的电量。

(2)承担供电成本的差异。目前我国的居民电价维持在低于供电成本的范围内。按照我国现行的单一电价制度,不同的居民要承担相同的供电成本,没有从电价的角度充分的反映出用电量差异带来的不同。居民阶梯电价制度能够更好的反映出用电成本,并降低低收入居民的经济压力;在维持大部分居民电价整体稳定的前提下,促使用电量大的居民负担更多的电费,构建起更加公平的供电成本负担机制。

(3)调控作用的差异。实施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电价政策,一方面能够在不加重整体电价负担的前提下,更有效的发挥居民用电补贴的作用,还能够更好的发挥出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引导和调控用户的用电行为,促进节能减排,从而迈出坚实的步伐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前进。然而我国现行的居民用电单一电价政策将无法发挥这种作用,缺乏有效的调控。

2、阶梯电价措施为电力企业营销和管理的影响

(1)对居民用户电表数据统计的影响。按照我国现行的电价制度,供电企业统计电表数据,通常可以按预定的日程进行电表数据统计,即按月在固定日期但非固定时间进行统计。尽管国家电网在各地区都在大力推广用电数据采集系统和智能控制电表,然而由于推广时间有限,目前绝大多数的居民用户依然需要人工进行现场的电表数据统计。一旦电表数据统计时段遇到节假日或者自然环境等其他因素的限制,均可能会引起电表数据统计日期的改变,按目前的单一居民电价制度计费,将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然而对于居民阶梯电价体系而言,对电表数据统计的日期和时段将产生更加严格的要求,电表数据统计日期和时段的改变将对居民电费带来一定的影响。

(2)对计量设备的影响。我国电力企业最长采用的电表为普通机械电表、预付费电表、智能电表几种,其中预付费电表使用较少。采用预付费电表的用户在预购电量时,因为其用电行为还未进行,故而无法按用电量设定阶梯电价。对于预付费用户,每月再通过实际电量数据进行计费,无形中又增加供电企业的工作量。

(3)对于营销体系产生的影响。据相关统计和研究表明,使用阶梯电价方式对居民用电采用的阶梯状逐级递增计价方式同单一居民电价计费方式比起来,对于计费计算形式的影响不大,然而居民电价阶梯计费,使得电费发票和电费统计清单格式有所不同,此外对于电力企业的营销报表统计也将有所改变,将为现有的营销管理业务系统带来许多的技术难题。

(4)对于电力企业经营指标带来的影响。推行居民阶梯电价,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对于超出第二档的电量的用户,电价提价通常超过每千瓦时电0.20元,该计价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居民部分电能浪费,从而改善居民用电习惯,更能够有效的推动供电企业更好的开展经营管理,增加企业效益。

3、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改进建议

(1)注重经营管理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加强对居民生活阶梯电价管理数据的分析,对居民用电量分类分区的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并利用相关统计的数据,进行横向、纵向对比,掌握不同季节、地域居民的特点和需求,时刻了解市场动向,以便更好地完成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

(2)加大宣传力度。居民生活阶梯电价制度的实施会引起部分用户电费的增加,也可能造成其对供电企业的不满。如不能有效的开展宣传和舆论引导,就有可能阻碍供电企业的运营管理。故而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时,应该充分利用媒体、营业厅、客服热线等渠道解答用户的疑惑,通过群众的监督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引导社会舆论。

(3)保障电表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加强营销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保障电表数据统计的规范准确。在居民生活阶梯电价制定推行后,一旦发生未按时统计电表数据,或者统计错误时,很容易发生电费纠纷。故而要严格加强电表数据统计工作的质量管理,充分的告知居民统计时间和电表数据。此外电力企业还应该强化内部监督,认真处理每一起纠纷,避免出现工作疏忽和错误,维护电力企业的公众形象。

(4)扩大电力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投入。加强智能电能表以及用电信息自动化采集系统的推广力度。加快远程抄表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智能电能表在电表数据采集和冻结方面的功能,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纠纷。此外还应该加强管理,尽快完成老城区居民电表和电路改造改造,改善供电质量,进而推行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

结 论

综上所述,生活用电阶梯电价措施对于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正确的面对这些影响,有针对性的开展营销管理工作,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作了简单的分析和介绍,然而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和营销管理水平的提高还有赖我国电力行业全体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许贵东,杜宾.浅谈实施居民阶梯电价对供电企业经营影响[J].供电企业管理,2010(06).

[2]刘卫.居民生活阶梯电价对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J].农村电工,2011(03).

[3]闫旭,闫辉,朱士珍.居民生活阶梯电价推行中的难点与建议[J].农村电工,2011(05).

[4]施建锁.关于居民用电执行阶梯电价透视与攻略[J].供电企业管理,2010(02).

[5]国家发改委就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答记者问[J].农村电工,2010(12).

电力调控工作建议范文第6篇

摘 要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电力体制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从长远来看,我国电力体制的改革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不断的深入探索。本文对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博弈剖析,初步提出了深化中国电力企业改革的对策建议,并提出了要想切实实施这一改革对策:就是必须实现中国电力工业以市场机制调控市场,配置资源,以政府间接调控、依法监管取代直接干预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电力体制 电力企业 博弈

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对发电企业发展的初步成果

(一)电力产业组织结构的改变有利于发展我国经济

2002年12月,我国成立了11家新的电力企业集团,这些电力企业集团是由原国家电力公司重组分拆的;2002-2006年,年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增长率均达到13.2%和13.7%,仅用不到四年的时间就扭转了我国大面积区域缺电的局面;2003年底,按照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所规定的要求,国家电网公司所属东北区、华东区、华中区、西北区、华北区五个区域电网公司进行了重组,以各个区域电网公司为运营主体的输电运营框架逐渐形成。自从成立南方电网公司后,其积极组织省与省之间的交易,有力地保障了广东省电力供应,同时也拉动了贵州、云南等西部地区电力建设和经济发展。

(二)电力管理体制改革有了新的突破

2003年3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正式挂牌,这标志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电力管理体制框架的雏形开始形成;2006年,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稳步向前推进,开始建立了市场配置电力资源的有效机构。华北区域、西北区域、华中区域的市场建设方案框架已经明确;2006年11月,广东省台山市直购电试点工作签约启动,年直购电量2亿kWh,大用户向电力企业直接购电试点工作早已开始积极推进。实践证明区域电力市场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了我国发电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三)电力价格、投资改革稳步推进

2003年7月,国务院批复了《电价改革方案》。2005年5月1日,《电力监管条例》正式颁布施行。《电网调度管理条例》、《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及《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修订工作已经启动。适应电力市场化需要的电力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为全面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创造了条件。

二、我国电力体制对发电企业发展的束缚

(一)电力垄断的局面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虽然2002年底,原国家电力公司拆分重组为部级大型发电集团和部级电网公司,其中包括五个部级大型发电集团,两个部级电网公司,但是,我国电力垄断局面并没有因此消失,只是从单一型垄断变为了寡头型垄断,同时形成了两大电网公司相互盲目攀比的情况,这样的后果会使电力企业不顾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盲目的投巨资建设特高压等级电网,重组后,五大发电集团争相在全国建电厂,造成了我国电力市场混乱的竞争局面。

(二)电力行业主辅分离政策实施效果不乐观

从表面上来看,我国电力企业主辅分离似乎已取得一定的进展,辅业基本上以独立法人的形式出现,主业人员与辅业人员基本上是分离状态。但是,从本质上来看,我国电力系统企业关联交易不但没去除,反而被继续强化了,严重妨碍了我国电力建设施工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加大我国电力的经营成本,用电价格不断上涨,直接损害了我国广大电力消费者的利益。我国电力辅业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电力主业,是电力主业企业员工收入的来源之一,一部分主业的经营成本,经过辅业转移,变为电力员工的个人福利。

(三)我国用电价格形成机制存在争议

我国电力价格一直沿用过去计划经济年代的计价模式,由我国政府物价管理部门通过综合测算发电、输电和供电的成本,以电力机组为单元对各电厂上网电价和各省区电网销售电价进行相关的统计和审批。用电价格水平完全由少数人人为控制,没有直接很好的反映出市场供需形势和生产企业的供应成本,最后导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失灵,调整了电价煤价就涨,再调电价煤价又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我国电力企业的生产成本成了一个巨大的无底洞。虽然我国电价管理部门和电力监管部门都在大力改进输电、配电成本分开测算的方法,但由于测算方法各有不同,难以统一,电力的利益格局被电力企业集团左右,因此,此项工作进展十分缓慢,短期内难以在全国的电价管理工作中予以实施。

三、深化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促进电力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我国电力体制向市场化改革

纵观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局势,我国坚定地选择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改革方向。电力体制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重要的一部分,必须要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大局,以建立和谐电力、环保电力为目标。《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实施到今天,经历了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以及2003 年以来全国电力供应紧张等困扰,面对困难,是否能坚持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方向成为我们电力工作者必须做出的重大决择。

(二)加快电力体制改革的步伐

从过去5年的实践经验来看,《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确定的我国电力改革的方向,阐明了深化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厂网分开的遗留问题,逐步推进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加快我国电力市场建设任务,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开放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继续深化我国电力企业改革,逐步理顺电价机制等。现在,我国电力改革必须抓住有利时机,根据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任何体制都有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性”特点。因此,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成本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来愈大。因此,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宜早不宜迟,否则改革的成本和代价将不断加大。

参考文献:

[1]王永干,刘宝华.国外电力工业体制与改革.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1.

[2]曾鸣.电力市场理论及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6.

电力调控工作建议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地区电网;安全运行;电力系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17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5.087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在我国的逐步推进,我国的电网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电网生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地区电网的现代化发展,为此国家提出了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采用的是“电网调度中心+运维操作队”的管理模式,运用这种模式后会使工作人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可更好地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1 实施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调度中心+集控站+操作队”的电网管理模式,是我国很多供电公司主要采用的传统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会给当值工作人员带来很大压力,因为电网监控、运行以及维护等多项职责都要由他们来兼顾,繁多的工作内容,时常会使工作人员手忙脚乱、顾此失彼。集控站也经常会出现有些人员特别忙,而有些人员却无事可做的现象。这样会耗费大量劳动力,而工作完成情况并不理想,人力资源使用率偏低,引入调控一体化模式后,可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2 调控一体化模式实施情况及电网运行存在的问题

2.1 调控一体化模式实施的目的与人员具体分工

电力企业之所以在地区电网中实施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主要是为了:(1)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2)对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3)把实际管理链条缩短;(4)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优势;(5)促进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

调控中心的主要职责是调度电网,对变电站进行监控以及紧急遥控特殊情况等,在各个网点分布的设备维护人员,主要负责倒闸、进行指令分解与日常巡视维护等,采用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后,可一体化设置调控中心与变电监控,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在各个网点安置设备维护人员。

2.2 电网安全运行存在的问题

(1)变电站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不能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措施作业,如不遵守电业安全操作规程、不按工作票作业、未按交接班制度交接班等,存在严重的习惯性违章;(2)变电工区安全管理不到位,部分设备存在超期服役现象,并日常缺乏有效的巡视、试验、维护等;(3)不重视电力二次设备的安全管理,二次设备陈旧,没有及时地进行技术改造与消缺;(4)电网网架结构不科学、不合理,断面处较多,不稳定,输电瓶颈现象严重;(5)电网内各厂、站装设的故障录波器没有统一的时钟,如电厂安装的故障录波器时钟没有一致于DCS系统时钟,影响实际追溯事件与分析故障。

3 措施及建议

当前,在电网建设飞速发展的影响下,衡水地区电网结构越来越完善,引入了微机保护与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后,大幅度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与运行稳定性。但纵观近年来的各类电网安全事故,特别是变电站安全事故,依然有很多问题影响着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如管理方面、人为因素等。对此笔者总结了下列三点措施与建议:

3.1 强化调控中心管理

3.1.1 优化配置调控人员。应科学、合理地配置调控中心人员,具体配置时应以电网实际运行情况为基础,统筹全局,应让调控人员逐步实现年轻化,并且调控中心的人员应充足,以防在遇到较多操作时,由于人员不足,不能实现有效监护,导致误操作、误调度,引发人为安全事故。

3.1.2 编制新规程。调度规程是用来规范调度人员日常作业的重要制度,调度人员严格遵守调度规程可有效保障电网安全生产。当前,很多供电企业调控中心使用的规程还是之前的旧规程,该规程中很多内容已不能满足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为更好地保障现行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安全运行,国网公司应尽快组织人员,编制新规程。

3.1.3 规范操作术语。我们把调度员与现场运行人员进行操作联系时,经常使用的语汇称为调度操作术语。由于电话是调度员给现场运行人员下达指令主要使用的工具,因此他们使用的调度操作术语应尽量完整、规范,这样才能准确传达调度指令,以便运行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各种故障。

3.1.4 做好交接班工作。电网调度工作要想连续,离不开人员的交接班。在交接班时,交班调度员应把当班情况与遗留问题清楚地交待给接班调度员,并应耐心、细致回答接班调度员的疑问,接班调度员应把交班调度员的交待牢记于心,不懂的地方应及时请教交班调度员,搞清楚现场情况后再进行调度操作。

3.1.5 加强设备缺陷管理。可借助缺陷管理来强化设备管理,当电网运行方式发生变化后,可能会有薄弱环节出现,威胁电网安全运行,应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薄弱环节,这样可更好地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3.1.6 提高电网运行管理水平。随着电网运行时期的不同,采用的风险防范措施也应不同,应科学细致地分析电网风险,把电网运行的具体“危险点”找出来,采用相应措施进行防范,以有效规避电网运行风险,更好地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3.1.7 监控调度员要杜绝监控不到位、误操作。在电网中引入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后,电网监控调度人员主要职责为监控电网运行与进行远方指挥操作,监控调度员在值班时,应对电网运行中出现的信号进行重点监视,仔细判断信号正确与否,若发现错误应在第一时间向自动化人员汇报,通知运维站人员到现场检查,并且应及时汇报给带班调控长,严禁发生信号疏漏现象。

监控调度员进行断路器遥控操作前,(1)应弄清操作目的与操作安全注意事项;(2)应把监护复诵制度始终贯穿于操作中,发现错误后,应及时纠正,确保准确无误后再下达操作指令,并且应及时制止现场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以防出现误操作事故;(3)应详细检查所操作断路器的具置。

3.1.8 主、配网调度人员要防止误调度、误操作。(1)应以“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为指导;(2)应对运行方式经常进行检查与分析,一旦发现存在问题,应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3)应对已变更资料进行及时补充修改,以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符;(4)应明确自己所下命令的步骤以及系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与处理措施;(5)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时间,应做到“抓大不放小”。电力调度责任重大,应认真做好每一次操作;(6)应努力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技能。

3.2 加强异常方式的管理

电网运行存在一定安全风险,需周期性检修、改造电网或实施电网建设任务,这样电网运行有时需处于异常方式。加之时常会有外力破坏电网,这样极易引发电网事故,甚至连锁事故。为此,在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时,应充分考虑电网的检修、改造与基建工作,对异常方式下存在的运行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应依据分析结果,事先提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预备措施。同时还应积极预测电网负荷,详细计算分析电网运行状态,把可能出现过载的设备找出来,并及时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3.3 强化管理继电保护

电网的安全运行离不开继电保护,应重视管理继电保护设备,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3.3.1 应重视整定计算继电保护设备,可采用整定计算会商策略,来找出继电保护的缺陷,并编制指导书。

3.3.2 为有效确保定值执行的正确性,应把更改定值后的具体传动工作做好。

3.3.3 应定期对保护装置进行定检、消缺,使继电保护的运行始终处于健康状态。

4 结语

总之,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当前各电力企业主要采用的调度管理模式,要想使这种管理模式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更好地保障地区电网安全运行,必须了解该模式的优点,明确该模式的实施现状及当前电网运行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研究落实该模式下强化地区电网安全运行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应用好该模式,才能更好地确保地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刘润生.电网运行“大值班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10).

[2] 王强,罗鲁东,崔立勃.提高电网监控效率方法探讨[J].山东电力技术,2010,(10).

[3] 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S].国家电网公司,2000.

[4] 黄廷谢.浅谈如何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及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

[5] 杜力,夏友斌,宋铭敏,杜亮,吴春阳.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地区电网监控风险管控研究[J].电力安全技术,2014,(10).

电力调控工作建议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 自动化

1 前言

电力系统是服务于社会企业或个人的综合性系统,其核心作用是生产、消费电能,从而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电能使用需求。随着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为提高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和可靠性,继电保护装置引入了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即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继电保护装置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其可靠性,能够有效的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下文将围绕自动化装置展开探讨,具体的分析说明自动化装置相比与传统装置的优势和不足,以及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方式和应用范围,帮助了解自动化装置。

2 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运行特点

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如发生短路或者过载运行,继电保护装置必须能及时的传递出各种信号,同时还能控制系统中的其他设备和装置降低故障的波及范围,或者切除故障。正常情况下,电力系统很少会发生故障,所以继电保护装置发挥作用的时候不会太多。一般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故障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分别为拒动故障和误动。拒动故障是指即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没有发挥作用,没能及时的发出故障的信号,也没有及时的切除故障,即没能有效地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误动就是指当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时,继电保护装置却发出了报错的信号和错误动作。而自动化装置相比于旧的继电保护装置,该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控制电力系统的各种设备的运行参数,还能实现远程控制的功能,因此是一种长期带电工作的设备。

3 电力系统自动化改造的趋势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电力系统可以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能供应到各用户。为了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对电力系统实施自动化改造是必不可少的,其改造的主要趋势包括:

(1)功能多样化。传统电力系统的重点功能集中于发电、变电、输电,在传输期间对电能值大小的转换缺乏足够的监测功能。电力系统自动化改造之后,系统功能日趋多样化,电压转变、电能分配、用电调控等功能均会得到明显的改善,符合了系统高负荷运行状态的操作要求。

(2)结构简单化。结构问题是阻碍电力系统功能发挥的一大因素,多种设备连接于系统导致操作人员的调控质量下降,调控环节增加,部分设备在系统运行时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系统自动化改造后结构得到了充分的简化,且功能也明显优越于传统模式,促进了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

(3)设备智能化。电力设备是系统发挥作用的载体,电厂发电、输电、变电等各个环节都要依赖于设备运行。早期人工操控设备的效率较低,自动化改造之后可利用计算机作为控制中心,利用程序代码指导电力设备操作,智能化执行设备命令,以逐渐提升作业效率,提高

生产运行安全。

(4)操控一体化。当电力系统设备实现智能化之后,系统操控的一体化便成为现实。如:机械一体化、机电一体化、人机一体化等模式,都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改造的发展趋势。电力系统一体化操控“省力、省时、省钱”,也为后期继电保护装置的安装运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 继电保护运用于自动化改造

除了对原始电能进行调控处理外,电力系统在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还具有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在稳定可靠的环境下运行,添加继电保护装置是必不可少的,其对电力系统具有多方面功能。

(1)针对性。由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改造属于技术改造范畴,需要对系统潜在的故障问题检测处理。继电保护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功能,可根据系统不同的故障形式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如:电力设备出现短路问题,继电保护可立刻把设备从故障区域隔离;线路保护拒动作时,继电保护可将线路故障切除,具有针对性的故障防御处理功能。

(2)稳定性。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作用显著,特别是在故障发生之后可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免故障对设备造成的损坏更大。良好的运行环境是设备功能发挥的前提条件,如:继电保护装置能快速地切除故障,减短了设备及用户在高电流、低电压运行的时间。通过模拟仿真,保证了系统在故障状态下的稳定运行,防止系统中断引起的损坏。

(3)可靠性。对电力系统实施自动化改造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用户的用电需求,系统能否可靠地运行也决定了用户或设备的用电质量。继电保护装置的运用为系统可靠性提供了多方面的保障,如:安全方面,强大的故障处理功能保障了人员、设备的安全;效率方面,多功能的监测方式可及时发现异常信号,提醒技术人员调整系统结构。

5 继电保护运用维护

(1)加强运行操作人员的现场培训。运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对新设备的熟悉程度,将直接关系到设备的运行维护质量。运行人员应在设备投运前.熟悉变电站的运行方式、主接线情况,学会使用操作微机装置,并经严格考核后方可担任运行维护工作。

(2)据悉,ll0KV变电站在高温酷暑期间,因空调未开,某微机装置过于密封而导致局部发热烧损。因此,应加强设备巡视,积累运行经验。在气候恶劣、气温异常时,要合理调节现场工作环境(如启用加热器除湿、开空调降温等),维护微机设备在健康运行状态。

(3)完善远方后台装置的遥控、遥测、遥信、遥调功能。全天候监视设备的运行状

态。做好各种事故预想,能正确分析后台信号,判断故障情况。

(4)建议将GPs卫星对时及故障录波装置列人日常巡视的重点项目。确保电力系统故障情况能随时记录,便于分析处理。

(5)许多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后,其保护、控制、信号、电磁锁电源均统一为220V直流电源,使室外设备的直流回路增加了。因此,要做好室外二次回路的维护工作,减少发生直流接地故障的可能。

6 检修技改

(1)按照电网公司《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的要求,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检验。在定期检验工作中,要从各种零散的数据记录中得出一些共性的结论,有针对性地做好继电保护工作。高质量完成校验工作,禁止校验超周期、省项目和简化项目。在微机装置的周期检验中,应着重加强检查装置的模拟量输人、开关量输人、传动回路、接线牢固性。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建议依据设备检修质量对工作负责人实施奖惩

挂钩制度。

(2)建议规范继保装置或继电器的使用年限,对超期运行、仍正常工作的设备。作

退役更新处理,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确保电网稳定。

(3)建议规范测量、数据通信、网络线等设备的周期性检验制度,确保继电保护及其相关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发挥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高水平运行状态。

(4)按照继电保护要求,完成设备的反事故技术措施,消除设备故障隐患。坚持继电保护24小时消缺制度,设备发生故障,要随呼随到。赶赴现场处理,尽快修复,缩短设备停电时间。

7 结论

电力调控工作建议范文第9篇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 监控 信号 管理

1 监控系统信号分级规定

1.1 告警信号分类原则 保定供电公司监控系统使用国电南瑞的OPEN-3000系统,告警窗共支持8个TAB页,每个TAB页可以设置相应的告警类型,根据信号特点和影响危急程度,我们将采集信号分为事故(A类)、异常(B类)、告知(C类)、变位(D类)、越限(E类)等五类,并以不同的字体颜色和告警行为来区分:①字体颜色:A类告警红色,未确认为深红色、确认后为浅红色;B类告警橙色,C类告警蓝色,D、E类告警黑色。②A、B、C未确认告警闪烁,确认告警后停止闪烁。③告警行为:事故信号(A类)——3~10秒内开关变位+本间隔A类事故信号同时发生时,判断为事故跳闸,要求推事故列表,事故列表要求列在最上层。先响警铃10秒后报语音1遍、同一开关在事故列表中仅显示最新的记录;只有A类事故信号上报时,警铃2秒x5遍,不推事故列表。上“A类事故信号”告警窗、需人工确认、登录告警库,未确认的事故事件应保留。异常信号(B类)——报语音2遍、上“B类异常信号”告警窗、需人工确认、登录告警库。告知信号(C类)——上“C类告警信号”告警窗、登录告警库。变位信号(D类)——上“D类变位信号”告警窗、登录告警库;越限信号(E类)——上“E类越限信号”告警窗、登录告警库;第二下限语音1遍,需人工确认。

对于设备正常运行中发出的部分信号,采用延时过滤防抖进行过滤调整,避免误报。

1.2 现场设备告警信号分类原则

1.2.1 A类事故信号 主要指通过保护装置硬接点发出动作信号,需要立即进行事故处理的信号,包括:

保护和自动装置动作跳闸信号:断路器非全相动作、母差保护动作、失灵保护动作、重合闸动作、备自投装置动作、低周减载装置动作、过流、速断保护动作。

主变本体重要异常信号:重瓦斯动作、调压重瓦斯动作。

1.2.2 B类异常信号(延时30秒后再报警) 相关设备闭锁、异常等信号,可能影响保护和开关误动作或拒动,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并进行处理的信号,包括:

断路器机构异常信号:断路器分合闸闭锁、GIS气室压力降低(闭锁)报警等。

保护及自动装置异常信号:TA断线、TV断线、保护及自动装置告警、保护及自动装置闭锁、控制回路断线等。

主变本体异常信号:轻瓦斯动作、主变油温高、本体油位异常、调压开关油位异常等。

交直流系统信号:直流充电机交流电源故障、直流接地、充电机故障、所变切换动作等。

自动化装置异常信号:变电站远动通道中断或异常、前置机工况退出。

重要模拟量越限信号:负荷越限、交流系统母线电压越限、消弧线圈残流及残压越限。

1.2.3 C类告警信号(延时40秒后再报警) 不影响事故时保护动作,开关跳闸,但对设备安全运行影响较大,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包括:断路器机构告警信号:加热器电源故障、电机电源故障。保护告警信号:过负荷信号、保护测控装置通讯中断。消弧线圈告警信号:消弧线圈动作、消弧线圈异常报警、消弧线圈控制器异常。

1.2.4 D类变位信号(延时50秒后再报警) 仅对设备正常运行时变位情况进行提示,无需进行处理,进行核对即可,包括:遥控操作断路器的变位信号、断路器弹簧未储能、主变分接头档位变化等。压板及把手状态:压板的投退状态、手分、手合。

1.2.5 E类越限信号 无需进行处理,需要时进行核对即可,包括:故障录波器动作、开关远方就地切换、强油循环及油浸风冷状态、通讯装置失电告警等。

1.2.6 不上传调控中心的信号 包括:开关、刀闸机构箱内远方就地切换。用于作业现场的提示信息:母线互联告警、调压开关正在进行中、断路器电机运转等。

2 电网监控业务现存问题

2.1 事故情况下接地信号太多 35千伏和10千伏线路由于线路走廊环境原因,在遇到大风雷雨等恶劣天气时,经常发生接地事故,且大部分接地事故均是从虚接发展到死接,长时间的虚接就导致了接地信号的频繁动作和复归,造成一次接地事故发出的告警信号可能达到几十条之多。

例如,2012年4月18日,保定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监控人员所监控的A类信号中含有“接地”字样的信号占到全部A类信号的94.5%;相对的,包含跳闸信息在内的其它信号则只占A类信号的5.5%,但实际当天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故障线路只有12条次,而事故跳闸线路达到105条次之多。

所以,事故情况下,频繁动作和复归的大量接地信息对监控人员来讲是干扰远远大于提醒,对电网监控是起负面作用的。

2.2 事故情况下监控系统告警信息爆炸 事故情况下,监控系统告警信息会在短时间内大量涌出,形成信息爆炸,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人手应对如此多的信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2.3 监控人员数量偏少 目前,保定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监控人员每值4人,实行四值三运转模式,共16人。而在实施调控一体化之前,保定供电公司共有监控中心7个,按每值3人计算,电网监控共有21人。4人与21人相比,是人员数量的巨大差距,究竟多少人的配置最为合理,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

3 电网监控业务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来优化告警信号的分类,促进电网监控业务高效、安全运行。

3.1 接地信号的准确定位 建议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跳闸及接地信息很少,将其统一放入A类信息监视,不用反复切换画面便于监视;恶劣天气情况下,将接地信息独立成一类,安排专人监视,另有专人监视事故跳闸信息。如此一来,跳闸信息与接地信息互不影响,使告警信息监控更加有序、合理。

3.2 进一步优化、过滤告警信号 由于站端、主站、通道等因素,保护信息误发及抖动情况所占比例很大,如:5月2日抖动及误发信号占总信号的70%左右,所以应进一步对信号进行优化,过滤掉误发和抖动信号。

首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讨论,优化报警信息分类,并应用延时过滤防抖、信号动作次数统计等技术,避免误报、漏报现象的发生。

其次,针对部分频发信号可采取第一次动作不加延时,第二次及以后的动作延时5秒发出,如:主变温度过高信号,第一次发出后提醒监控人员立即查看主变温度,确定信号是否误发。

再次,保护信息中,可有可无的信息不再显示,如PT投入等信号,正常情况下不再发出,PT退出时发“PT退出信息”。

3.3 适当增加监控人员数量 目前,保定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监控人员每值4人,监控业务为24小时值班业务,监控人员本来就比正常白班人员上班时间更多(四值三倒模式下),这样大规模的集中加班,一次两次尚可承受,若经常如此,岂不严重影响监控人员的休息,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

为此,笔者建议增加监控人员数量至每值6-8人,可适当分摊每个人的工作量,缓解监控人员高度紧张的工作节奏。

4 小结

电力调控工作建议范文第10篇

2015年12月3日正式上线“电滴”版本一,版本一实现微信报修工单、配抢平台和手机抢修APP之间的工单流转和信息共享。

关键词:互联网+ 电滴报修 客户内部故障

一、应用范围

目前在镇江地区及下属三县(丹阳、句容、扬中)应用,客户群为29万镇江地区绑定“国网江苏电力”微信公众号的微信客户。

二、主要做法

(一)各部门职责分工

国网镇江供电公司是江苏地区辖区面积最小的地市,本着易推进、易掌控的原则,省公司选择镇江作为运行试点单位,于2015年8月由省公司营销部牵头、省电力信息公司、省调控中心、镇江公司相关部门组建试运行工作小组。

省营销部负责实施项目具体,省调控中心、镇江公司相关部门协同推进项目工作进程。地市公司营销部、调控中心配抢班负责通过95598抢修工单、问卷、座谈等方式收集客户关于用电故障保修、抢修过程的具体诉求,根据收集的客户诉求制定优化配电设备故障抢修管理流程的具体内容。办公室负责每季度收集整理客户抢修服务评价感知,经统计分析将结果提供至营销部,供业务改进参考。地市公司信通公司负责向省电力信息公司提交项目要求,省力信息公司完成相关程序的开发。地市公司调控中心配抢班负责测试及反馈。

(二)报修(抢修)业务流程

客户关注国网江苏省供电公司微信公众号,绑定户号后,在“公共信息>>用电求助>>我要报修”中报修故障,发送报修人姓名、手机号码、地理位置、总户号等信息。系统根据客户报修的地点,与计划停电信息区域进行比对,如为计划停电,则直接向客户推送计划停电信息;如非计划停电,配抢工作站客服人员通过PC接单后研判,派单至抢修人员,抢修人员接单后抵达故障现场开始抢修,并将初步分析和抢修结果提抢客服人员,配抢客服人员根据答复规则将抢修过程和结果反馈报修客户及同台片相关客户。

主要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三、成效

1.业务流程更优化。配抢人员、抢修人员通过移动作业平台将信息直接反馈给客户,省去了通过配电抢修服务平台进行抢修信息反馈的步骤。

2.“点对点”沟通更及时。客户可通过“电滴”以点对点方式实时获取故障抢修全过程信息,无需再通过电话催办业务。配抢人员、抢修人员与客户之间的直接信息对流,即节约了沟通时间,也提升了沟通的效率和准确性。

3.社会认可度更高。通过创新供电抢修模式,能够在满足了客户对保障供电的刚性需求的同时,增强社会对供电公司的理解和支持度,使客户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公司的外部发展环境也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改进提升

与传统的95598电话报修量相比,使用微信报修的客户还不到5%。平台正式运行后,宣传推广工作将是重中之重,只有前期迅速获得客户关注,提升电滴平台吸引力,让更多客户选择微信报修方式,电滴在提高供电服务质量方面的优势才能得到真正地展现,才能转变客户与供电企业沟通的习惯,真正实现互联网时代的二维沟通。

下一步,公司将推出电滴的版本二,预计将增设以下功能:

1.打通微信平台和95598平台间“壁垒”,实现微信绑定总户号的客户,95598电话报修也可全过程微信可视报修状态。

2.通过客户报修后,系统自动招测智能电表实时数据的方式,进一步判断客户故障为表前还是表后故障,提高现场维修的准确性。

上一篇:电力工程工作建议范文 下一篇:电力抢修工作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