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专科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5 07:34:18

电大专科毕业总结

电大专科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玉环电大06年春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写作细则

根据《"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实践环节教学工作规范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如下有关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实施细则: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与意义

毕业论文是广播电视大学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二,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资格要求

已取得的学分占课程总学分80%以上的各专业专科学生可以撰写毕业论文.违反本条规定撰写毕业论文,成绩无效.

三,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环节,不得免修.

2.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3.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应结合当前科技和经济发展,尽可能选择与社会发展及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题目;题目大小适中,对实际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选题鼓励学术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鼓励选择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实问题;鼓励解决实际问题.

4.毕业论文选题原则上一人一题,确实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综合性课题,必须明确分工,保证各自独立完成所分担的部分,杜绝抄袭,等弄虚作假行为.

6.毕业论文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

7.毕业论文字数要求在3000~6000字之间(指论文主体部分,不包括前置部分和附录部分).

8.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一般包括前置部分,主体部分,附录部分和结尾部分构成.其中前置部分和主体部分为毕业论文所必备,附录部分和结尾部分是主体部分的补充项目,必要时使用,不是必须的.前置部分包括:封面,内容摘要,关键词等组成.主体部分主要由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注释,参考文献等组成.具体要求见附件2.

10.毕业论文完成后,应制成电子文本(用word格式),并根据要求进行排版(具体要求见附件2),一律用A4纸打印,并用统一格式的封面(见附件3)装订成册(一律左侧装订).

四,毕业论文档案袋必须包括以下材料:

(1)打印好并装订成册的毕业论文2份;

(2)电子文稿软盘1份;

(3)《文法系专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审意见表》1份;

(4)毕业论文写作经过(1000字)1份.

(5)毕业作业初稿,二稿

毕业论文档案袋上应标注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所在电大名称等.

五,毕业论文写作进程安排:

(1)2006年1月15日(星期天)9:00在201教室(电大内)进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

(2)寒假期间学员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完成材料的收集和论文的选题.

(3)2006年3月12日前请各位毕业生上交论文选题审定表和社会实践考核表(实践报告约2000字左右,写在电大专用稿纸上).

(4)2006年3月26日(周日)前,学员上交毕业论文初稿.

(5)2006年4月9日(周日)前,学员上交毕业论文正稿.

二五年十二月

附件2:

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

一.编写要求

1,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mm)标准,70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天头)为:30mm;下边距(地脚)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2,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文法类专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3,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打印字号为小5号宋体.

4,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二.编写格式

1,毕业论文大,小标题的编号:按一,(一),1,(1)编号.

2,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封面)

主体部分:

题目

[内容摘要]:200-300字

[关键词]3-5个

引言(或绪论)

正文

结论

注释:(3个以上)①②③

参考文献:(3个以上)⑴⑵⑶

写作经过(1000字)

附件3: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浙江玉环广播电视大学文法类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三号黑体,居中)

[内容摘要](200-300字)

[关键词](3-5个)

(正文)引言(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

一,××××××××××××(四号宋体)

(一)×××××××××××××××(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四号宋体)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结论)

××××××××××××××××××××

注释:(5号宋体)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①②③……形式统一排序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参考文献:(5号宋体)

[1],[2],[3]……依次列出.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附件6:

文法系专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

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

A.优

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观点明确,能深入进行分析,并有独到见解.

理论联系实际,对相关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中心突出,论据充足,层次清楚,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B.良

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

中心明确,论据较充足,层次清楚,语言通顺,结构合理.

C.中

观点明确;内容较为充实;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论证较为严谨,逻辑性较强;文章结构完整,层次较为清楚,语言流畅,格式较规范.

D.及格

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尚欠充实.

中心论题较明确,材料较充足,具体但不够典型.

尚能联系经济工作实际,但论证不够充分.

文章有一定的条理,一定的论据,文字尚通顺.

E.不及格

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或在专业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未掌握已学的有关专业知识,技能差.

文章无中心,层次混淆不清,主要论,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据短缺.论点论据脱节或严重搭配不当.

抄袭他人文章,成果,书籍者.

选题超出专业范围.

论文字数严重不足.

凡具有以上条款之一者,应判为不及格.

电大专科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电大直通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031-02

一、“中职-电大直通车”模式的政策引导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确保学生实量的前提下,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积极推行弹性学习制度,继续推动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制度改革,建立“学分银行”。根据以上政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过多次研讨,我校确定了“中职-电大直通车”学分制培养模式(也称“2+2.5”学分制培养模式),报经广东电大批准实施,开启了我校大中职接轨教育的试点工作。

二、“中职-电大直通车”2+2.5学分制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1.以学分制为核心,整合生源基础。“中职-电大直通车”学分制培养模式是指,根据中职、大专两个阶段教学和课程等资源相互衔接,统一采用学分制进行教学过程管理的一种模式。这种全新的培养模式,对整合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的优势资源,培养学生成才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对中职、电大的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进行融合,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其次,对教材等资源整合,相关课程内容互相融合,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为中职学生查漏补缺,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对实践教学环节统筹安排,体现“中职有大专,大专有中职”的实训、实习特色。

2.节约时间和经费,为中职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2+2.5”学分制培养模式比正常的中职升学模式缩短了一年的时间,而且在中职阶段农村户口及县镇非农学生享受国家每年1500元的助学金和其他补助,减轻了家庭负担,吸引更多学生选择中职教育。

3.划分中职和大专两个阶段,均设全日制及业余两种学习方式。①中职阶段。学生初中应届毕业为入学起点,参加二年制学习的学生,修完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即毕业),可直升开放教育大专;参加三年学分制学习的学生,修完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学分,也可直升开放教育大专。②大专阶段。直升开放教育大专学习的学生,在2.5年里,修满中央电大开放教育专业规则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符合毕业要求,颁发中央电大专科毕业证书。

三、“中职-电大直通车”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1.准备阶段:①修订教学计划。按照各专业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中职大专接轨的6个专业根据各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作用、目标的实际情况修订了教学计划,注重了中职阶段与大专阶段学习的衔接,使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中职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②制定学生管理规定。从我校学生管理和德育教育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佛山广播电视大学附属职业学校学生手册》、《佛山广播电视大学附属职业学校学生操行评分办法》,提出“以操行为抓手,进一步落实学生管理制度”的工作意见。

2.初始阶段:我校从2006年恢复中职办学起,启动“中职-电大直通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工作。2006年中职设会计、计算机、旅游与酒店管理三个专业,共128人,直升大专试点两个专业,直升大专人数84人,升学率73.7%(其他普通全日制学校学生升学率为89.8%)。学生经过1.5年中职学习后,在第四学期中段进入大专学习,并完成三门大专课程考核。

3.发展阶段:2007年中职入学296人,在专业设置及招生规模方面均有了大的发展,共设会计、多媒体、旅游与酒店管理、商务英语、商务秘书等五个专业,共284人,直升大专人数232人,升学率88.9%。学生经过1.5年中职学习后,在第四学期进入大专学习,并开设五门大专课程。

4.成熟阶段:2008、2009及2010年达到成熟运作的阶段。2008年招收会计、多媒体、旅游与酒店管理、商务英语、商务秘书、电子商务等六个专业共336人,升学人数280人,升学率90.6%。2009年入学人数达到新高峰,招收会计、多媒体、旅游与酒店管理、商务英语、商务秘书、电子商务等六个专业共377人,升学人数296人,升学率87.1%。2010年开始,我校致力于提升教学、管理质量,招生规模有所缩小。招收会计、多媒体、旅游与酒店管理、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等五个专业共223人,升学人数187人,升学率90.8%。学生需要进行完整两年中职学习,提前在第四学期注册大专学籍,并在第四学期完成一门大专统设课课程。目前,开放教育大专白天班的生源数额占到开放教育学生总数的30%以上,其中搭乘“直通车”的生源又占大多数。中职毕业生成为了电大开放教育生源的有力补充和优质生源,发挥着生源“蓄水池”的功效。

四、“中职-电大直通车”培养模式初步成果

1.德育教育显成效。我校实践的“中职-电大直通车”模式,有利于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由于我们一直坚持以“树信心、先育人,学知识、强技能,重发展、上层次”为学生培养发展目标,通过年级组、团会、班主任、德育课和心理教育等多种方式,多层面、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德育教育和管理,使得学生在中职阶段形成的良好学风、行为规范、法纪意识、安全意识自然向大专阶段延续,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在2009年第七届全国“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我校共有92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2个、二等奖21个、三等奖41个、优秀奖18个。同时,我校还荣获“优秀组织奖”。在2010年的第八届全国“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又有29项参赛作品获奖。其中,部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2个和10个优秀奖。在2012年第九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作品中,共有38项获奖。其中,获部级奖励的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9个,优秀奖10个。

2.职业技能较扎实。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校明确地提出“育人与技能共进”的办学理念,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注重把课程与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把学历证书、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三证”结合起来,成为佛山电大中职办学的一大特色。学生搭上了“直通车”。目前,职业考证的教学工作已经全面铺开。

在实施技能考证教学中,我们还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鼓足学习的劲头。学校积极实施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及外校联合办学的模式,先后与佛山大明星影剧院、刘诗昆艺术学院、佛山市禅城区舞蹈学校等单位联合办学,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突出,在各类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在省、市、企业单位举办各类职业技能比赛中,我校的会计、英语、计算机项目共计斩获24个奖项。

3.学业水平有提高。“中职-电大直通车”学分制培养模式由于有着电大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作为后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电大拥有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在全国电大系统颇具影响的教授、副教授,拥有多种多媒体资源等多方面的学习支持体系,学生在中职阶段就可以享受到这些资源。通过两年半的专业学习,平均每位学生多学习了近20门课程,与普通的中职生比较,“中职-电大直通车”的培养模式对于学生拓展知识广度和深度,提高个人专业素养有着明显的帮助。在这种培养模式下,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学生。有的同学还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评选为“优秀毕业生”。

4.社会效应良好。“中职-电大直通车”培养模式的毕业生,兼有中职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和大专生的理论素养,更加适应职场的需求,得到了社会的欢迎和学生及家长的正面评价。据调查反馈,学生认为我校学制灵活,能比其他学校更早拿到大专毕业证,而且同时还可取得专业技能证书,节省时间,节省费用。家长们认为这种学制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热情,激发提升学历层次的动力。

五、推进“中职-电大直通车”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1.加强“中职-电大直通车”中职专阶段的无缝衔接。在明确中职“向大专输送合格人才”定位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中职专接轨教学研讨,在中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上与大专加强接轨步伐,进一步探索中职教学模式改革之路。要组织大专和中职专业教师、班主任对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职阶段)、教学内容(大中职的侧重点)、教材配备、教学方式改革、技能训练计划、课外活动方案、考证组织等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按照各专业培育目标的总体要求,调整修订中职各专业教学计划,使各专业的教学实际与大专课程的衔接更自然,保证中职生更顺利搭上“大专直通车”。

2.加强中职阶段的有效教学与学生管理。要坚持把“树信心、学知识、重发展”作为培养模式的目标要求,把好中专学生生源质量关,制定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策略,重点做好专业技能考证教学。因此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使各专业教师更善于总结考证教学经验,更善于搜集和利用有关资料,充实教学资源,提高考证教学工作水平。

3.加强落实大专阶段的教学安排与教学管理。要保障大专阶段课程适度,课时充足。尤其是第一学年的课程安排,要严格按照教学时数予以落实,保证学生充足的在校时间。此外,必要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通过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凝聚力,营造师生同心的良好学习氛围。

佛山电大作为探索“中职-电大直通车”学分制培养模式的先行者,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只是教育改革“万里长征”的起步阶段,进一步探索和提升的空间还非常大,我们有信心通过继续不断探索和实践,争取对促进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与沟通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邓孟忠,马国龙,古义权,胡新生.构筑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的立交桥——“中职-电大连读”学分制培养模式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

[2]田秀莉,古义权,邱庆荣.“中职-电大直通车”学分制连读培养模式的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2,(7).

电大专科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在二年的工作实践中,感觉到自己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所以我又返回到学校,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机电专业.如此一来,我就成了公司里的兼职技术人员.

在学习方面,我觉得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文化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知识很有帮助,所以在每次的课堂上,我认真的听讲,不懂就问,针对作业我认真对待,一丝不苟,不明之处主动找专业老师;每次考试后,我会总结一下学习的经验.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每看到自己可喜的成绩,我就会感叹只要你有决心,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对于现在21世纪信息化来讲,学好计算机也是非常地重要的,虽然我们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但是光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利用课余的时间经常阅览计算机类的书籍,并参加了一些计算机相关的培训,都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双休期间,我又报读了自学考试大专——汽车专业.我认为学习是学生的职业,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才不会落后.俗话讲:水不流要发臭;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还真是一点也不假呀!

学习固然重要,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中专+大专+实践的生活给了我很多挑战自我的机会:如系学习中,我可以用自己在公司的亲身实际工作经验来理解所学的知识,使我更快更好的学习,我还可以辅导学生们学习;在公司里,我又可以用所学习的相关知识来懂得其中的工作原理,使我工作更加事半功倍.在学生会我在秘书处工作,负责各部门的统计工作,还有各文件资料的处理,使我的知识面更加宽阔,在参加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我结交了很多的朋友,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在思想觉悟上,我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我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学能力,根据专业方向的要求,我有针对性的学习有关课程,掌握了很多有关知识,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此外,我也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了视野,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

【函授专科毕业生自我鉴定(二)】

在科技知识高度发展的今天,各个企业都在进行用人制度改革,知识、才能似乎可以改变一切,为了适应这种社会环境需要,也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我报名参加了2007年成人高考,并考取山东科技大学,开始了三年的专科学习。通过函授学习,我感觉自己各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我在函授期间,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政治思想方面,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自己所从事的煤炭事业。

三年时间的函授学习,从时间上讲很是短暂,加上平时工作的任务颇多、事务繁重,但是我正确理顺了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安排,珍惜面授的时间,上课时候,保持学生时代的作风,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按时完成作业,有问题就及时和老师探讨。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充分利用自己空暇时间,阅读书籍,努力学习煤矿开采技术等专业书籍,面对每学期考试,我都取得很好成绩。这样的学习过程,使我在工作岗位中受益很多,我自己知识面扩大了,思维空间拓展了,工作起来也提高了效率和工作质量。感谢学校为我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感觉老师的辛苦栽培和教导。

在我工作中,我把我学到得知识系统的归纳,科学有效的结合现在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结合,这样我的个人素质也提高了,业务能力也提高了。特别是我学习的《煤矿开采技术》、《矿山通风与安全》、《矿山电工》、《计算机基捶等知识,使我在工作中得到更多应用空间,今后,我将继续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毕竟,知识是提高人修养的基本途径,也是时代的需要。

【函授专科毕业生自我鉴定(三)】

光阴如箭,岁月如梭,急匆匆地走过两年半年轮,即将函授毕业的我,点点滴滴依然清晰分明。

自从XX年年被山东理工大学成教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录取后,充满信心的我即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函授学习中。上课期间,我坚持不迟到、不早退,勤做笔记,按时完成作业,有要事则向班主任请假。在单位工作期间,我一边认真备课,一边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一边也不忘理工大的任课教授的嘱咐。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把学的理论和实际工作相联系,把函授时不能作具体解说的书本知识理解消化。通过两年半的本科函授学习,本人在思想认识、业务认识、专业技能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先概括如下:

(一)思想认识:本人在函授学习期间,认真学习了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特别是对学院开设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本人明白了,合格的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心里,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培养乐观上进的心态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二)业务认识:山东理工大学函授学院的授课老师业务精湛,教学认真、负责,使本人在函授学习期间收获颇多,大大提高了业务能力。使本人的业务大大提升,本人把所学理论运用到教学和教育实践中,效果效果相当不错。

(三)专业技能:本人是一名幼儿教师,在校我们学习了不光《教育学》、《心理学》,还有《幼儿卫生与营养学》、《家庭教育学》等,通过学习让我学会了很多,也学会了怎样处理突发事件。

短暂的两年半的学习过去了,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重温了快乐的大学生活,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而且更加坚定自己的追求,我将充分挖掘人生价值,发挥个人潜力,有效地服务于教育事业,服务于社会。

【函授专科毕业生自我鉴定(四)】

进入山财成教学院已经将近三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积极参加政治 学习,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八荣八耻”的良好风尚,拥 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政治上要求进步,学习上勤奋刻苦;关心同学,热 爱集体。

由于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就要求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于实在不明白的 就要向老师积极请教,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并且学会了改进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在学习中,我不只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 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 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 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

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 美德。现在我理解理解的是,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受益,帮助别 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 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 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但关键是能否正 视并利用它们。三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归纳了一些自己的优缺点。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学 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 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 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三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这条线上的一小段,是闪闪发光的一 段,它包含了汗水和收获,为我划平人生的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函授专科毕业生自我鉴定(五)】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综合水平和能力,我参加了 2007 年的成人高考,考取了合肥师范学院的英语教育专业, 开始了两年班的学习.通过学习,本人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政治思想上:本人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函授期 间,我努力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尊敬师长,热爱自己的班级,与班级同学和睦相 处.积极参与班中事务. 学习上,克服重重困难,解决工学矛盾,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断充电,学习知识,学习方法,为自己 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函授两年半里,我非常珍惜寒暑假面授的短暂时间.上课期间,我不迟到、不早退.有要 事则向授课老师和班主任请假.上课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作好学习笔记,并把自己的困惑拿出来和老师同学 共同探讨.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高质量的完成.我现已圆满的完成了学院规定的课程, 并且无一门补考. 短暂的两年半的学习过去了,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重温了快乐的大学生活,提高了教育教 学能力,而且更加坚定自己的追求,我将充分挖掘人生价值,发挥个人潜力,有效地服务于教育事业,服务于社 会. 成人教光阴似箭,电大的学习生活悄然从指间滑过,在两年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一直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中 严格要求自己。回望过去的日子,不禁让我感慨万千:这一段时光不但让充实了自我,而且也让我结交了 许多良师益友;这段岁月不仅仅只是难忘,而是让我刻苦铭心。年华虽逝坚,带不走的记忆却历历在目。

在思想上,我持明礼诚信、爱国守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和作风,勇于追求真理,具有强烈的爱国 主义情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不但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且各方面 表现优秀。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怀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事 的原则,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且乐于助人,关心国家大事。

学习上,通过良师的教导和自身的刻苦学习,我已掌握如何运用英语知识进行一般商务活动,也养成了认 真对待学习和工作的好习惯!我圆满地完成本专业课程, 并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读写能力。

而且乐于与同学 分享学习经验,并能即使帮助同学解决疑难问题。

【函授专科毕业生自我鉴定(六)】

两年的函授大专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通过两年的函授学习和社会实践是 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的一个过程。本人在思想认识、业务知识和专业 技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毕业之即,对自已两年来的学习和生活作一个总 结和鉴定。

一、思想政治方面,本人注重政治理论学习,能在工作和学习中认真践行 “xxxx”思想,能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尊重领导,团结同志,热爱本职, 作风严谨,为人正派,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忠心拥护党 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平时关心国家大事,总是尽力去做有益于国家、社 会的事。在今年我省汶川大地震中,积极投入到为灾区捐款捐物活动中。平时 勤俭朴素,谦虚谨慎,孝敬父母,乐于助人,爱护公物,而且作风正派,是非 观念强,道德品质优良。

二、学习方面,自参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大专高教自考学 习以来,本人能能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门课程,积极参 加集中面授和串讲,按时完成各项作业。通过两年学习,现已认真完成了《酒 店管理》、《旅游管理》等**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了所学知识,并通过了所学 课程考核。

三、业务方面,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对本专业 一丝不苟,由于所学的是旅游管理专业,也是我现在所从事的事业,因此非常 努力刻苦。除了理论学习之外,还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我现在的工作中来, 我的实践能力也得到非常大的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 立思考。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做什 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就请教老师。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 了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我一直坚信:只要有恒心铁棒就 能磨成针。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提高我的业务能力,我认真运用我所 学习的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我工作时所操作 的旅游团队,为我解决了很多实际操作中的困难。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 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通过两年的学习,自身得到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 还要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 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 幕。

【函授专科毕业生自我鉴定(七)】

时光走过三个年轮,即将毕业的我回顾过往的足迹,点点滴滴依然清晰分明。

自从XX年7月为温师院成教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后,充满信心的我即以满腔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函授学习中。上课期间,我保持以往学生时代的历来风格,不迟到、不早退,勤做笔记,有要事则向班主任请假。在校工作期间,我一边认真备课,做好自己的教学本职工作,努力把学生教好;一边也不忘温州师院的任课教授的嘱咐,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把函授时不能作具体解说的书本知识理解消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习上的毫不懈怠使我能从容应付每一次考试,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我热爱自己所学的中文专业,更爱神圣的教育事业,我努力培养自己的文学兴趣,积累一定的文学功底,希望能将自己的才华奉献于祖国教育的土壤中。同时,我也热爱自己的班级,我与班级中的同学能和睦相处,且关系融洽。班中事务亦是主动参与,且乐此不疲。因为我相信,乐于助人乃快乐之本。

还记得开学第一天副院长把我们这些学员读书目的归纳为:一拿文凭,二长知识,三交朋友。确实,三年寒窗的我亦有所收获。

【函授专科毕业生自我鉴定(八)】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我参加了2008年的成人高考,考取了山东科技大学的采矿工程专业,于是开始了三年的学习。通过学习,本人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政治思想上:

本人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自己所从事的煤炭事业。函授学习期间,我努力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自己的煤矿兴趣。尊敬师长,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和岗位,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且关系融洽。

二、学习目的及态度:

我已圆满的完成了学院规定的课程。三年时间的函授学习,从时间上讲很是短暂,加上平时工作的任务颇多、事务繁重,但是我正确理顺了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安排,珍惜每次面授的时间,上课时候,保持学生时代的作风,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按时完成作业,有问题就及时和老师探讨。

这样的学习过程,使我在工作岗位中受益很多,我自己知识面扩大了,思维空间拓展了,工作起来也提高了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收获和体会:

平时不常读书,函授学习使我感受到自身修养的欠缺,我充分利用自己空暇时间,阅读书籍,努力学习煤矿开采技术等专业书籍,并把它与平时的教学工作相结合。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个人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四)工作与学习的处理上:

在我工作期间,做好了工作学习两不误,工作与学习完好相结合,我一边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边我把我学到得知识系统的归纳,科学有效的结合现在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结合,这样我的个人素质也提高了,业务能力也提高了。特别是我学习的《煤矿开采技术》、《矿山通风与安全》、《矿山电工》、《计算机基础》等知识,使我在工作中得到更多应用空间,今后,我将继续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毕竟,知识是提高人修养的基本途径,也是时代的需要。函授本科毕业自我鉴定(五)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虽说是三年的函授学习,实际上面授只有三个月左右。虽说函授教师备课认真负责,学员真正能从老师那学到的东西并不多。大部分的知识还得靠自己的积累和工作实践中的领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以此为基础,不断的研究学习,提升自己。

电大专科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一、江苏向市场化、全球化、知识化、城市化发展的态势

中国即将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式加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真正成为世界市场经济主流的一部分。江苏地处东南沿海,是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省份,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江苏农村经济在向市场化、全球化、知识化、城市化的过渡进程中,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1、江苏经济较早地加入了世界经济的大循环

随着沟通人们往来的各种交通工具和国际贸易突飞猛进地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极大地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超越国界的投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劳动和技术交流,促进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根本的时代特征和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江苏比较早地确定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对外开放起步较早,开放程度较高,经受了国际市场的考验,综合实力较强。1999年江苏gdp总量达7700亿元,居全国第二;人均gdp约合1288美元,接近中等收入国家下限水平;进出口总额312.6亿美元,居全国第三,外贸依存度达到33.6%,其中出口占gdp比率为19.7%;"三资"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1%,出口额占全省总额的53.8%,涉外税收占全省"两税"的24.4%;1999年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20.2%,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28亿美元,全球500强中有180家在江苏投资兴办项目;设立部级、省级开发区80个,逐步进入收获期,成为吸引外资和外贸出口的基地、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总之,江苏经济包括农村经济比较早地加入了世界经济大循环,向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表1-1就1999年与1995年的一些经济指标作一个对比,可以看出变化是显著的。

表1-1

经济指标 1999年 1995年 99年比95年增长率 全省gdp总量(亿元) 7700 5155 49% 人均gdp(美元/人民币) 1288/ 900/7312 43%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312.6 140 123% 出口占gdp 19.7% 7.6% 159%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428 48 792% 加入wto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农业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结构不合理,如养殖业、园艺业所占比重过低,养殖业比重仅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均在70%以上,这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工转化能力差,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一般在3:1以上,我省为0.6:1,可见差距之大;科技水平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60-70%,我省仅为30%,因此,江苏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为了迎接挑战,江苏农村经济必须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尽快熟悉经济国际化的规则。世界贸易组织制定和实施的一整套多边贸易规则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当今世界经济贸易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在国际竞争中发挥我们的优势,还是利用贸易争端机制维护好我们的利益,都要求努力学习和掌握有关国际经贸规则。这些都需要教育为农村经济国际化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撑。

2、"科教兴省"战略促进了江苏经济知识化的进程

江苏省较早地提出"科教兴省"战略,并把"科教兴省"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战略,把"科教兴农"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九五"期间全省工业包括乡镇工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达40%,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达50%,比全国平均高10多个百分点。目前,在工业领域包括农村乡镇工业,主要行业中有70%产品升级换代,引进国外设备20多万台套,生产装备1/3以上达到国内同类设备先进水平。目前江苏专利授权量为3万件,位于全国第6位。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左右,而发达国家已达60-70%,;科技在全省农业进步中的贡献分额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20-30个百分点的差距。1998年全省r?d投入仅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0.35%,全省工业企业包括乡镇企业研究与发展投入仅占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0.3%。按照世界公认的r?d投入标准衡量,这一比例难以支撑江苏的自主创新。

以专利申请情况为例,江苏与其它省、市相比,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见表1-2)。

1999年江苏专利申请及授权量基本情况及在全国的排序 表1-2

省市项目 北京 广东 上海 江苏 山东 浙江 辽宁 台湾 专利授权量 数量 42325 55055 20358 31775 33108 29832 32124 36803 名次 2 1 8 6 4 7 5 3 其中发明专利 数量 3944 671 1235 1032 1099 753 1503 528 名次 1 7 3 5 4 6 2 8 其中职务发明专利 数量 15337 32337 10523 13228 12555 11084 8493 9488 比例% 36.2 58.7 50.4 41.6 37.9 37.2 26.4 25.8 另,按中国软件登记中心公布的数字,江苏自主版权软件拥有登记量1997、1998年均为20件,居全国第四位,1999年57件,居全国第五位,仅为北京软件版权登记量的75%,为广东省的26.7%。

因此,江苏虽然较早地确立了"科教兴省"战略,有力地推进了江苏经济知识化的进程,但是,由于科教投入不足,自主创新的机制不灵活,江苏经济的知识化程度仍然比较低,与全国的先进省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3、江苏市场经济比较成熟,市场化程度比较高

由于江苏资源贫乏,经济两头在外,江苏比较早地确立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基本形成,资金、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发育成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著,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全球化就意味着市场化,全球化以市场化为原则。中国加入wto,要求我们遵循wto基本规则,遵循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根本性转变。江苏要迎接挑战,必须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

这里有必要指出,在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发展中,理所当然包括教育服务贸易。在wto法律体系中,教育服务是服务贸易的一个类别。教育贸易,特别是远程教育大有作为。教育市场包括高等教育市场,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要去占领。但是,江苏教育与全国一样,计划经济色彩浓厚,市场发育程度低,教育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教育在办学体制、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仍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在入学制度上缺乏弹性。而发达国家具有丰富的市场竞争经验,技术和管理相对先进,资金雄厚。发达国家通过发展教育服务产业,吸收发展中国家留学生,或提供其它服务,收取高额学费,并利用高学历的人才资源为其服务,获得巨大利益。

总之,江苏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但是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化、市场化程度较低。江苏应该进一步抓住加入wto的机遇,按照国际市经济的普遍法则,进一步加快江苏市场化的进程,特别要加快教育贸易的市场化进程。

4、江苏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滞后于非农化水平

城市是国民经济的主要载体,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近年来,江苏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1994全省城市化水平只有24%,1999年年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4.94%。预计到2000年底,城市化水平要达到40%。

现在世界平均城镇化率已经接近50%,与江苏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率也在40%以上。国际城市化历程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城市化水平达到30%时,城市化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现在江苏正处在这个阶段。但目前全省的城市化水平明显滞后于全省的非农化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2.1个百分点,与其经济水平和在全国的地位也不相适应。城市化滞后使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都受到严重制约。1999年,江苏省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6.1%,虽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上海的49.6%、广东的37.5%、福建的38.4%。

江苏人多地少,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00多人,居全国各省之首,人均耕地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3。因此,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重视规模发展、集约发展。要大力推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建设,积极合理发展中小城市,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

加快城市化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提高城镇的生产和生活质量,增强对农民的吸纳能力。同时要培养大批的高素质的城市管理人员。农村劳动力只有经过教育和培训才能有效转化,投入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高素质的城市管理人员要靠教育和培训来塑造。教育体系要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人力资源开发趋势,适应社会就业机构和就业方式的新特点,及早进行人才准备,着力解决非义务教育阶段发展不足的矛盾,更多地适应人们终身学习的要求、开放教育的要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教育和培训是城市化的重要保证。

5."四化"进程中的农村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地区化的特征

江苏经济发展中,苏南、苏中、苏北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见表1-3。

江苏南部、中部、北部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照表 表1-3

项目地区 占地面积(平方公里) 总人口(万人) gdp(美元) 人均gdp(美元)

苏 南

苏 南

苏 北

根据《江苏省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提要》提供的数据,以苏州、扬州、连云港为例,农村工业化水平及专科以上层次人员所占比例情况,见表1-4。 表1-4

300.2 (单位:万人)

219.8 248.4 208.6

(占73。22%) 138.4()

(占55。72%) 45.8(占21。96) 0.39% 0.28% 0.15%

农村劳动力总数 农村非农从业人数 大专以上人员占农村劳动力的比例

从农村非农业经济发展的轨迹看,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正由南向北呈梯次发展:

表1-5

技术含量

苏南地区

高新技术产业 苏中地区

一般技术产业 苏北地区

农产品加工业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时间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苏南、苏中、苏北地区都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但层次和结构上都各有侧重,类似于表1-5,人才需求层次呈现出由北向南、由低到高的趋势。

依据目前专科以上人才所占比例,苏北要达到苏中的水平,还相差0.13个百分点,约净增2700多人,相当于在现在的水平上翻一番;苏中地区要达到苏南地区的水平,还差0.11个百分点,需净增2700多人,相当于比目前水平提高40%。同时,由于产业结构的差异,苏南、苏中、苏北在所需人才的专业结构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目前苏南农村地区专科以上人员所占总人口比重也亟待提升。

由此可见,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以发展高等教育为龙头,培养大专以上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九五"期间,江苏在巩固和提高"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积极发展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广播电视大学将在面向农村发展远程开放教育方面展现一片新的天地。

二、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充分发挥优势,始终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办学思想,把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加快开放教育的进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开放式的远程教育不断发展,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1979年建校以来,已经建立起包括一所省级电大、12所市级电大、3所直属分校、84所县级电大,14所电视中专校、175所燎原广播电视学校在内的覆盖全省的广播电视教育网络。

到1999年底,全省电大共有教职员工5555人,其中专职教师3108人,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75%以上。人员、校舍分布情况见表2-1。全省电大固定资产总值已达7.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在教学仪器中,能上网的计算机达到3890多台套。

表2-1

全省总量 县级电大拥有情况

数量 所占比例(%)

教工人数 5555人 4250人 76.51

校园面积 3503亩 3000亩 85.64

校舍面积 101万平方米 70万平方米 69.30

由此可见,面向农村、服务农村的县级电大已经成为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系统的主体。

江苏电大办学21年来,共招收本、专科学生21万人,招收中专生近10万人,培养本、专科毕业生15万多人,中专毕业生7万多人,开展了100多万人的非学历教育和培训工作,江苏电大毕业生占全省高校毕业生总数的***%,其中电大毕业生中占总数5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又回到农村,为推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的新形势,不断完善开放式远程教育的专业和层次结构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走向,从农业经济、加工工业、外向型经济到企业管理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江苏的开放式远程教育一方面注意拓宽教育面,不断增设新的专业,并加强对老专业的调整改造;另一方面,注意增加和提高办学层次,努力形成全方位服务的格局。

广播电视大学创办之初,局限于举办成人教育,仅仅开出了机械和电子专业;1991年,开设了工科、文科、法律、经济贸易类的14个专业,并对传统的机械专业进行了改造,设置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以适应中小企业、特别是农村乡镇企业对复合性人才、实用性人才的需求;1995年,开设了工科、文科、经济贸易、外语、医科、艺术等大类的36个专业,特别是增设了工业设计、英语、医学美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装潢美术等适应社会需求、具有时代特色的专业;1999年,开设了工科、理科、文科、经济贸易、外语、艺术、法律、农科等大类的48个专业,新增设了计算机信息管理、通讯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安全工程管理、广播电视编导、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工程、餐旅管理、商务英语、新闻传播、种植等专业,适应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为坚持面向农村的办学方向,适应农村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江苏广播电视大学于1986年设立江苏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到1991年,已开设了建筑施工与管理、乡镇建设、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等8个专业;1995年了又增设了计量、服装、汽车运输与维修、餐旅管理等4个专业;1999年又新增了园林绿化、经济法律事务、房地产经营管理、群众文化艺术等4个专业。同时,江苏电大还对中专的工民建、现代文秘等专业进行改造,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和个人学习的需求。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在办学中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不断扩大教育的开放度,以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适应社会复杂多变的人才需求。自1996年起,举办注册视听生教育试点和高职教育试点,其中注册视听生教育目前在学人数超过22500人。

1999年,江苏广播电视大学举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一年多来,先后开设法学、英语、金融学、会计学等4个本科专业和金融、教育管理、财会、法律、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工民建、现代文秘等8个专科专业,累计招收本科生4319人,专科生35159人(具体情况见表2-2)。

开放教育发展图表 表2-2

30000 开放专科

20000

10000

5000 开放本科

1500

1999秋 2000春 2000秋

1996年,举办专科起点本科教育,开设了英语、计算机和法律等三个专业;1999年举办环境保护、广播电视工程、英语、法律等本科专业,目前,学校各类本科在校生规模达到了5342人。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不断开出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项目,1991以来,先后举办会计岗位培训、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乡镇企业管理干部培训及专业证书教育、法律专业证书教育、劳动经济管理专业证书教育、企业政工干部培训、会计职称考试培训、人事干部培训、证券交易培训、会计证培训、新会计制度培训等项目,从1991到1995年,共培训种类人员24万多人;1995年,江苏电大和省有关部门一起,共同举办英语等级考试培训、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当年参加英语等级考试培训的人数为4400多人,参加计算机等级考核培训的人数达到39700人;到1999年,参加英语等级考试培训的人数接近69000人,参加计算机等级考核的人数超过了208900人。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目前已经形成了多形式、多渠道、多样化的办学格局。在专科层次上,先后举办成人专科教育、普通专科教育、双专科教育、高等专科注册视听生教育、开放专科教育等教育形式;在本科层次上,包括举办专科起点本科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开放本科教育等;在中专教育层次上,先后举办过普通中专教育、成人中专教育、中专和大专五年一贯制教育,以及各种各样非正规、非学历教育培训。

3、为适应农村发展的需求,开放式远程教育的重心下移,已成为农村高等教育的主体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开放式的高等教育不再仅限于城镇,而是逐步向农村乡镇延伸(见表2-3、2-4、2-5)。

由表2-3、表2-4、表2-5可见,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开放式教育深入农村的程度也就越高,无论是在校生、还是当年的招生数,分布在县级电大的专科学生数与所在市电大学生总数的比例在1991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大专学生市、县分布情况统计表 表2-3

单 位(市校) 在校生数 当年招生数 毕业生数

市直 县校 比例 市直 县校 比例 市直 县校 比例

南 通 289 692 70.54 174 236 57.56 103 190 64.85

常 州 895 343 27.71 332 136 29.06 716 274 27.68

镇 江 108 311 74.22 68 147 68.37 115 338 74.61

淮 阴 350 1290 78.66 85 370 81.32 168 663 79.78

苏 州 1161 1132 49.37 365 349 48.88 669 415 39.60

盐 城 348 1489 81.06 72 576 88.89 233 256 52.35

无 锡 1067 458 30.03 310 162 34.30 546 316 36.66

合 计 4218 5715 57.54 1406 1976 58.43 2550 2452 49.02

1995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大专学生市、县分布情况统计表 表2-4

单 位(市校名) 在校生数 当年招生数 毕业生数

市直 县校 比例 市直 县校 比例 市直 县校 比例

南 通 1385 1803 56.56 497 692 58.20 309 392 55.92

镇 江 115 391 77.27 93 225 70.75 169 122 41.92

淮 阴 755 1058 58.36 370 386 62.81 150 358 70.47

苏 州 1673 2450 59.42 582 1001 63.23 527 890 62.81

盐 城 660 1875 73.96 319 470 59.57 91 595 86.66

无 锡 1916 815 29.84 692 344 33.20 509 188 26.97

合 计 6504 8392 56.34 2253 3118 58.05 1755 2545 59.19

1999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大专学生市、县分布情况统计表 表2-5

单 位(市校名) 在校生数 当年招生数 毕业生数

市直 县校 比例 市直 县校 比例 市直 县校 比例 南 通992129756.6645053154.1326063070.79镇 江 98 724 88.08 53 297 84.86 51 165 76.39 淮 阴40334546.1219911536.6218510435.99苏 州 1658 2771 39.22 570 1124 66.35 555 657 54.21 连云港27377173.855635086.2110550682.82盐 城 657 2208 77.07 310 895 74.27 114 566 83.24 无 锡2026133639.7465138437.1056320326.50合 计 6107 9452 60.75 2289 3696 61.75 1833 2831 60.70 注:表中的"比例"是指县校学生数/所在市(市直与县校和)学生总数

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大专(含开放教育)在校学生数1995年比1991年增长了46.84%,1999年比1995年增长了91.85%;县级电大毕业生占所在市校毕业生的平均比例由1991年的49.02%上升到1995年的59.19%,1999年又上升到 60.70%;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开放式远程教育越来越受到县和县以下广大农村乡镇的欢迎。

而据我们对江苏的不完全统计,农村接受非学历教育的人数比例如下:

1991年,县和县以下在学人数占所在市总数的平均比例为72.50%;

1995年,县和县以下在学人数占所在市总数的平均比例为68.22%;

1999年,县和县以下在学人数占所在市总数的平均比例为55.80%。

数据表明,在各类教育同步发展的情况下,学历教育在农村越来越受到重视。开放教育的形式更是受到县和县以下广大农村地区的欢迎。1999年,江苏县级电大开放教育的学生数占所在市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总数的平均比例达到了75.69%。

为促进县级高等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江苏电大尝试在示范性县级电大举办开放本科教育试点,目前,举办本科教育试点的县份有8家,学生近500人,约占开放本科学生总数的11.6%。

广播电视大学伸向农村的开放式远程教育形式所培养的学生被誉为"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人才。

4、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更新教学技术手段,初步形成了多种媒体并用的教学模式

先进的载体和传播手段的应用,是开放式远程教育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证。开放式的远程教育,从函授教育,到广播电视教育,以及后来计算机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教育技术不断更新,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多种媒体,逐步形成了多种媒体合理配置、多种教育技术手段并用的教学模式。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在其发展进程中,特别注重加强电大系统建设,明确提出了"以省校为龙头、市校为骨干、县校为基础"的发展思路。为实践"开放教育"和"教学现代化"两大命题,江苏县级电大加大投入,在推进教育现代化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1991年,江苏全省电大电教设备、实验设备总值2387.62万元;1995年增加到5595.18万元,比1991年增长134.34%;1999年达到了15574.90万元,比1995年增长178.36%。

为促进县级电大的发展,使电大更好地伸向农村办学,自1993年起,江苏省教育厅(原教育委员会)启动县级电大评估工作,对全省县级电大实行了分期分批、全面系统的评估,以评促建、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在1995-1999年间,县财政增加对电大的投入达6.83 亿元,其中县电大新增土地1180多亩,新增图书46.5 万册,新建语音室48个、各类实验室89 个。

1998年起,江苏省教育厅进一步推进电大评估工作,在继续做好县电大评估的基础上,开展市电大和示范性县级电大的评估工作,目前,已经通过示范性县级电大评估的学校已有8所,这8所学校在教育现代化方面的投入总计达到3100万元人民币。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的深入开展,1999年,江苏电大下达了《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学习中心建设标准》,对现代化教学设施、软件建设、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大大推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教学现代化建设硬件条件统计表 表2-6

条 项目 件 办 学 点 视听教室 网络教室 视听阅览室视听设备(套) 网络阅览室上网计算机(台) 校 园 网

室数 视听设备(套) 室数 上网计算机(台) 上因特网计算机(台) 上局域网计算机(台)

无锡电大 12 28 10 450 58 55 56 400

其中县校 8 16 6 250 38 50 52 300

常州电大 51 76 8 401 67 41 419 384

其中县校 48 66 6 301 61 35 408 373

镇江电大 135 9 2 23 158 93 92

其中县校 80 6 0 3 58 3 2

扬州电大 25 291 13 521 89 65 360 560

其中县校 23 201 8 341 89 65 320 380

宿迁电大 7 11 4 108 1

其中县校 4 8 3 75 1

南通电大 59 142 7 280 47 18 13 354

其中县校 39 88 6 230 37 18 11 304

连云港电大 7 10 4 231 6 20 30 240

其中县校 5 8 2 51 4 20 20 40

徐州电大 13 13 6 85 41 110 9 157

其中县校 10 10 5 55 31 70 5 127

淮阴电大 7 22 4 124 8 80 8 120

其中县校 6 18 2 44 0 0 6 40

泰州电大 1 20 3 143 1 45 13 123

其中县校 1 20 2 85 1 45 12 65

苏州电大 66 115 14 574 127 136 386 540

其中县校 46 95 12 514 95 120 326 440

盐城电大 8 7 8 227 8 102 169 50

其中县校 7 6 7 226 7 101 166 50

合计各市电大总量39174483314447683015563020县校总量27754259217236758213292121县校/市、县校(%)70.872.971.169.177.170.185.470.23由表2-6可见,全省县级电大拥有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平均已占市、县电大总量的70%以上。

除此以外,省电大还利用atm宽带网或多根isdn专线与无锡、南通、武进、昆山、太仓、海门等市、县电大共建立了12套双向视频教学系统,到2000年底,全省开通基于atm宽带网的远程直播教学系统将达到20个。

5、以开放教育思想统整电大各类教育,电大新的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初见端倪

开放教育包括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开放等方面的内涵。如何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广播电视大学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

在办学形式上,电大首先突破了校园式教育的模式,试行自学视听、业余学习;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广播电视课、计算机电子课件和印刷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在毕业生的使用上,率先实行电大毕业生"可工可干、不包分配"的政策。由于电大开教育改革的先河,吸引了大批生源,特别是适应了在职人员的学习需求。以专科教育为例,1991年,江苏电大成人类毕业生占69.85%,其中业余、半脱产学习的占成人类毕业生的80.93%;在校生中,成人学生占67.25%,其中业余学习、半脱产学习的学生占成人学生的90.21%。

随着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广播电视大学开始举办普通高等教育,到1995年,普通高等教育类学生约占50%左右,江苏电大成人类毕业生占49.34%,其中业余、半脱产学习的占成人类毕业生的81.88%;在校生中,成人学生占52.38%,其中业余学习、半脱产学习的学生占成人学生的87.80%。电大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构成了均衡发展的态势。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高等教育观念、受传统的校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电大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沿用"校园式的、以课堂为主、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

如何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广大在职成人的学习需求,满足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的需求,从而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江苏电大积极参与国家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实施的"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同时实施江苏相应的项目研究工作。

开放教育不仅是电大教育的重要形式,而且代表了电大的发展方向。江苏电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应用型、实用型、创造性人才为目标,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强调用开放教育统整电大教育的观点,从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注重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以求最佳教学效果和教育效益;开放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取消了入学考试门坎,坚持教育对象的开放,鼓励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处在不同地区的学习者参加开放学习,目前,参加开放教育学习的年龄最大的超过了46岁;开放教育的教学强调适应成人自主学习的特点,强调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在计划制订上注意加重实践的比重,注意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岗位素质要求挂钩,并不断融入学科或管理方面的新的知识。如在制订开放专科财会专业计划时,就依据了上述原则;开放教育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强调开放教育作为大众化高等教育所具有的职业性教育的特点;加大考试改革的力度,把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结合起来,举行"半开卷"考试试点,促进了学生学习,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为适应社会需求,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广播电视大学在教育、文化方面对社区的幅射功能,江苏电大提出了社区开放学习中心的建设标准,苏州、无锡、武进、海门等市、县电大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十多年的实践和积累,江苏电大已从单一的传统教育模式转到在办好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同时,积极扩大开放教育规模,从单一的专科层次教育转到大专、中专、本科教育协调发展,从单一的学历教育转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的多功能办学、全方位服务的新格局。

在省教育厅的支持下,江苏电大构建中专、大专和本科教育之间,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之间的立交桥,举办中专、大专五年一贯制教育,举办专科起点本科教育,参与专科转本科教育,实行专业证书与开放专科教育之间的沟通,都已经取得了成效。

目前,江苏60%以上的县级电大和中等职业教育以及其它教育形式实行沟通,一套班子,几块牌子,形成了以高等(电大)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的办学模式,在培养地方经济建设所需的特色人才、实用人才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江苏现代远程教育展望

总结我国广播电视大学20年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纵观国际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趋势,未来广播电视大学发展取向和定位应该体现在"现代化"、"开放性"以及"层次性"上。

1、积极推进远程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现代化"通常是指那些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诸方面处于先进水平的国家所具有的特征。教育现代化则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教育上的反映,又是教育自身整体上深刻变革的过程及其达到的水平状态。教学技术手段现代化是远程教育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电大要加快改造成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及管理服务。当然,不能为"技术"而"技术",要处理好"先进性"、与"适用性"以及"经济性"的关系。使用新技术手段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人们通常将目前使用的教学媒体和手段归纳为四种媒体(印刷媒体、音像媒体、教学光盘、计算机网络媒体)和八种手段(个人自学、互助与小组讨论、面授辅导、电话答疑及电子语音信箱、电子邮件、双向视频教学系统、bbs网上讨论、教学信息及辅导资料),这些都可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最终以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为基本的衡量标准。根据规划,江苏2001年初步建成5个实验性学习中心,2003年建成50个学习中心;有三分之一的县级电大达到示范性县级电大的标准;全部市级电大通过合格评估;省电大建成教学管理指导中心、教学资源开发中心、图书情报信息中心。

2、有序扩大开放,保证教育质量

"开放性"是广播电视大学最本质的特征。今后电大在开放性要把握好三个问题:

--全面性:开放的内涵,包括教育观念、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空间、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放等等,而深层次的最本质的开放是教育制度、教育体系的开放以及教育价值观的开放,远程性只是开放性的表现形式,不能把开放等同于空间的扩大。

--有序性:开放是一个逐步发展、扩大的过程,一切因时间、地点、条件而定,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简单急噪,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那一套做法;开放不等于无序,开放既要改革创新,也要管理规范,使开放健康有序持续发展;开放要把阶段性和长期性结合起来,开放的目标导向应该是实行完全学分制,以课程或课程组为单位,学分积累,为社会成员提供多证书、多样化服务。

--标准性:开放决不等于不要质量,也不等于可以降低质量,质量仍旧是开放教育的生命线,没有质量的开放教育无异于自毁电大;在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的新形式下,多样化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能仅仅用精英教育的质量观来衡量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的质量;现代远程教育应更多关注和着眼于"现代化",在坚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开展教学方面,力求办出特色,形成优势,这也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要提高开放教育的质量,必须加强管理,建立规范,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督导和控制,以保证基本的质量标准,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

3、积极稳步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

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教育资源特别是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而开放式的现代远程教育具有覆盖面广、受益面大、投资少、效益高的优势,通过现代传播技术把较好的教育送到基层、送到农村、送到边远及少数民族地区,对推进教育机会均等、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对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建立学习化社会,对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必将作出更大的贡献。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广播电视大学有必要,也有条件和能力在搞好专科层次教育的同时,适时提高办学层次,更多地承担本科教育,乃至研究生教育的任务。

电大专科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一、与省级厅局、行业系统联合办学的模式

陕西电大先后依托省级有关厅局、行业系统,按照“委托招生、自主办学”的原则,先后建立了50多个电大工作站组织教学活动,针对政府厅局、行业系统的发展要求和提高职工素质以及适应职业技能竞争的需要,在科学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开设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提升学历层次。模式的特点: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行政领导作用,培训项目具有鲜明的行业性,办学层次具有多样性。如:开展“会计师、审计师岗位培训、检察干部专业证书培训、计算机在银行中的应用、档案干部知识培训、会计电算化培训以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在学历教育中开设与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并提出达标要求,如:开设文史、政法、农医、财经、外语等专业,特别是开设:新闻、档案、图书、物资、人事等专业,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开设专业学习中同时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课程,可选学与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进行单科学习,取得单科结业证。

二、面向企业开展继续教育的模式

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实体,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地对企业员工进行素质培训,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陕西电大依托电大系统网络管理平台,确立以西安、宝鸡、汉中、延安四个市为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在近100个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电大工作站和辅导站,针对大型企业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扩充知识、提高技能的继续教育。模式的特点:针对性强,有很强的适用性。如:举办大学后继续教育的“现代工程师继续教育”、“电气工程师继续教育”课程;再如:针对企业会计开设的《市场营销》、 《企业财务管理与分析》、 《现代企业财务与金融》课程,财务管理人员既可拿到电大颁发的单科结业证,也可拿到由学校和企业联合颁发的继续教育证书。与此同时,企业电大工作站也开设企业管理、企业财务、机械制造、电气工程等管理类、理工类学历教育。

三、面向农村,服务“三农”的继续教育模式

陕西电大充分发挥系统优势和教学网络的辐射功能,在全省70多个县建立电大辅导站,并向乡村延伸,主动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把通俗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技术、信息和致富经验送到农村。模式的特点:受教育的面广,应用性和实用性都比较强。如:面向农村,服务“三农”,培养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最受欢迎的是医护类和师范类专业,陕北榆林地区现有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中学教师中,有三分之二是电大毕业生;面向农村,服务“三农”培训大批农村实用人才,主要是本着“农村开发什么产业,就搞什么培训,农村需要什么技术,就开什么课程”的原则,适应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开设计算机、家政服务、电器维修、餐饮服务以及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方面,学校与有关普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先后拍摄制作了10多部农业实用技术专题片,同时,把部分实用技术专题片刻录成VCD,送到农民手中。为了培养农村科技致富人才,中央电大最近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对提高农民素质,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四、与普通高校联合办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继续教育模式

高等院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教学科研条件、师资力量、实验手段和图书馆藏等方面有较强的优势。电大与普通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普通高校的优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模式的特点:有很强的针对性,培训层次较高。我校着重在三个方面联合办学,一是与普通高校合作开展远程学历教育,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与普通高校举办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讲座体现出层次高、专业性强、效果明显的特点,使受教育者拓宽了知识面,了解和掌握了前沿科学以及本学科发展趋势;三是与普通高校联合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以满足部分在职学习的学员续读与岗位相适应的研究生课程。

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通,开展“一本多证”的继续教育模式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通,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利于两种教育形式优势互补,有利于发挥电大远程教育系统优势。学历教育与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模式的特点:与所学专业、课程相结合,既可获得学分,又可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证书对学员专业岗位有一定影响。我校在教学计划中安排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如在教育学科各专业中安排《普通话培训与测试》课程,学员通过测试可获得“普通话等级证书”;土建类专业开设《物业管理》课程,学员可获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物业管理员证书”等等。与此同时,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开办“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培训,并办理相关证书;对教育学科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学生办理“教师资格证”等。在开展学历教育同时,配合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准人制度,开展各种非学历教育项目的培训,使电大办学逐步实现从学历证书教育为主向学历证书教育与岗位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的转变,既适应了求学者的需要,又提高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六、利用电大网络平台,为学习者和社会成员提供个别化学习的继续教育模式

除为在校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外,还充分利用电大网络平台,为学习者和社会成员进行个别化学习提供更加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的特点:学习者有选择性、针对性、交互性地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陕西电大目前共有开放教育在校生8.3万人,学校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电子公告版、教师信箱、问答天地、疑难解答、视频会议等,实现了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互,学生可以及时了解教学进度,获取多种教学辅导材料,并提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发表见解,与教师和学员间进行远距离课程研讨。对社会成员进行个别化学习方面,学校把老年大学的有关课程,如:绘画知识、健康保健、心理咨询、旅游指南、书法赏析等;农业实用技术的有关课程,如:养殖、种植、科普知识等都链接在学校网络平台上,由学习者自主选择。

电大专科毕业总结范文第6篇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构建·在构建中发展

——滁州电大总结性评估自评汇报

各位评估专家、各位领导:

首先,让我代表滁州电大和所属的工作站参加开放教育试点的全体教职工,向省教育厅评估组专家们莅临我校评估和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根据教育部和教育厅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的统一部署,我们自去年夏季至今,历时九个多月,积极认真地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方针,把迎评和试点看作是同一回事,自觉地变压力为动力,高度重视、抓住契机,边深化试点改革,边展开了各项迎评工作。整个迎评和试点工作进程中,认识到位、发展加快、总结深入、材料齐备、宣传有力。现在,各位评估专家就坐在我们面前,各位主考就坐在我们面前,是我们该正式交出试点工作答卷、接受评估和检验的时候了。下面,我就学校的概况、试点工作总结和整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校长汇报,请予审议。

一、学校概况:设施·规模·格局

主要设施:创办于1979年2月的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滁州分校,位于滁州市风景秀丽的琅琊山脚下。占地面积5亩,拥有教学办公大楼一座,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固定资产681万多元(新增293万多元,增43%)。已建成ku波段卫星地面接收、校内闭路电视及vbi/ip接收系统、主干百兆桌面10m校园局域网及独立域名互联网站、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和“电大在线”学习平台。现有50座多媒体机房3个,视频阅览室(自主学习室)1个、50座语音教室1个,另有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投影教室)14个,150座多媒体演播大厅1个。拥有计算机270多台,所有计算机均能进行网上阅览。图书馆藏书2.2万余册,报刊、期刊200余种,自建电子图书10.3g,另与省电大实现电子图书共享,教学管理使用中央电大教务管理软件,已实现教学、学籍、考务、成绩等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规模/培养:分校下辖明光、天长、来安、南谯、全椒、定远、凤阳7所电大工作站。二十五年来,滁州电大依靠系统办学优势,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充分运用多种媒体、多种教学手段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形成了以滁州电大为中心,覆盖皖东地区四县、两市、两区的电大教育网络。开设理工、经济、文法三个科类二十多个专业。04秋全市在籍学生达3809人,其中开放教育3376人(本科生905人,专科生2414人)。累计培养毕业生9018人,其中,开放教育本科253人,专科657人。

分校的开放教育是2000年秋经省电大批准正式招生并实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5年多来,从2000年秋开放教育专科1个金融专业48人发展到04年秋本科9个专业(法学、会计学、英语、金融学、汉语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工商管理、小学教育),专科8个专业(法律、财会、英语、金融、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两个方向、计算机应用、工民建、现代文员)共2002人。已毕业本、专科学生295人(本科253人,专科42人),本科毕业率为91.34%,专科毕业率为93.33%,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单位骨干,有得到提拔走上领导岗位的,有获得表彰奖励的,有获得专业资格证书晋升职称的,有不少还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电大的办学声誉和教育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和社会认可。

格局/办学:我校在坚持大力发展开放教育的同时,注重发展与名牌高校合作办学的网络远程教育(已成立滁州电大奥鹏远程学习中心)以及各类培训的继续教育。05春网络教育已发展到与兰大、中科大、浙大等10所高校合作办学,在籍生220多人,继续教育培训04年达734人次。04年办学收入开放教育占78.3%,网络教育占9%,继续教育占8.7%,注册视听和普专教育占4%,基本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

格局/机构:我校实行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内设机构已从广播电视教育阶段的一办三科增设和调整为12个内设机构:党办校办、纪检委、校工会、校团委、督评办、教学处、教务处、技术服务处、网络教育办、继续教育办、招生办、远研室。

二、试点总结:探索·构建·质量

1、试点地位突出,工作思路明确,努力夺取试点与课研双丰收

试点地位突出:开放教育试点5年多来,我校在上级电大指导下、在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以试点工作为新的发展契机,高度重视、坚持改革、锐意进取、认真实施。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02年学校主要负责人更换前后,先后两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包括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滁州电大开放教育试点项目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运作。通过开展转变观念大讨论,加强培训与考核,狠抓入学教育与课研,使全校师生员工划清了开放教育与传统教育在办学、教学、学习、管理方式上的四个主要区别,确立了“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全力服务+全程服务+全方位服务”两大理念,为推进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奠实了思想基础,并融汇和贯穿于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全过程。中期评估后,积极按照省电大整改意见,深化教学改革,并同步开展教学管理的创新和探索,突出和加强了开放教育主体地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不断拓宽,办学收益逐年增长,教学办公条件逐年改善,教学水平和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影响逐步增强,为推进我市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作思路明确:02年至04年,学校在发动职工大讨论的基础上,一年一个新思路,三年迈了三大步:02年/转变观念、理顺关系、重点突破、稳步前进;03年/深化改革、重在建设、打造品牌、跨越发展;04年/坚持探改、创新管理、注重特色、促建争优。在课程改革重点突破上,校长亲自掌握推动;在课题研究“零”的突破上,校长亲自带头撰写;04年5月学校成立了“总结性评估领导小组”后,校长亲自主持培训班,学习贯彻评估标准,制定迎评工作计划和整改方案,明确重点、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一轮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修订工作,探索和初步掌握了开放教育的一些规律,总结概括出符合我市、我校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导构式”教学模式(已获省电大课题研究优秀奖)和“流程+目标+责任”的教学管理模式及其实践模型。纵观5年多来试点工作的实践和探索,我校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明确:努力建成皖东远程开放大学和远程学习服务中心,培养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总体思路清晰: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构建“两模”为重点,以课题研究为基础,以迎接评估为契机,以确立两大体系为支撑,以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根本;办学特色鲜明:扩大规模与注重特色质量并重,试点实践与课题研究并重,领导到位与全员投入并重,自主学习(七环节)与两大支撑(四督一评+四助一平)并重,“零缺陷”管理与责任追究并重。

党委政府重视:滁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大事业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改革与发展。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及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按照省五厅委(教高[2003]8号)文件要求,经市编委04年2月行文批准,已明确滁州电大归口市政府领导和教育部门主管,理顺了管理体制。04年9月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教育局、人事局、财政局、发改委、劳动社保局负责人以及电大滁州分校校长为成员的滁州市电大工作协调小组,并在我校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听取汇报,研究和帮助电大解决发展大计。市级报刊、电视电台等媒体不断宣传报道电大和开放教育。《滁州电大03年—07年发展规划》已报送市教育局并纳入全市教育发展规划中,正力争纳入全市社会和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试点和课研并重:开放教育是试点项目,也是课题研究项目。几年来,我校力争交出两份合格答卷,获得试点和课研双丰收。02年6月出台了《关于我校课题研究和科研奖励的办法》,04年9月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和管理的意见》,成立了“两模”研究课题组。02年11月和04年9月两次向省电大分别申报并立项课题研究论文7篇和18篇,经评审后分别获二等奖1篇、三等奖4篇,优秀奖4篇,同时获得了省电大课题研究组织奖。中期评估后,为了提高科研水平,我校曾专门邀请省电大课题研究专家来我校作专题报告进行指导。04年申报的论文较之中期评估时的课题研究,选题面宽,涉及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校园文化、支持服务、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完全学分制改革等诸多方面;联系实际紧,针对试点实践或总结经验,或针砭流弊,或矫正误区,或前瞻规范。截至目前全校教职工共发表文章120多篇,其中省级及以上期刊(包括转载)发表文章15篇,中期评估期间出论文集——《探索中的思考》一本,收集论文55篇;总结性评估期间出《探索中的构建》一本,收集课题研究申报论文18篇。影响较大的有校长本人撰写的《转变观念要全过程全方位地展开》,在02年11月省电大课题研究研讨交流会上重点发言,另撰写《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误区与矫正》发表于04年9月27日中央电大时讯/论坛第249期;张信军副校长撰写的《浅议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发表于04年第11期/上《中国远程教育》。在开展课研的同时,十分注重课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转变观念要全过程全方位地展开》在应用和指导我校试点工作过程中,贯穿于学校各个管理环节,对推动我校各项管理规范化、程序化,转变全员思想观念、管理观念、教学观念、学习观念等方面起到了思想奠基的积极作用。我校徐华老师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课程教学模式个案研究中,总结出“aa+ab”教学模式,荣获省电大教学创新二等奖,在04年我校暑期教师培训班上作典型介绍,对深化我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起到了示范性推动作用。《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误区与矫正》及“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的“两模”课题研究,深入认真地总结试点实践,进一步明确试点工作思路,对深化试点实践既具有创新性,又具有前瞻性,对04年秋以来我校试点工作发生了重大的指导作用和推动作用,促使我校重点抓薄弱环节,如“课程教学改革”、“学习小组活动”等,重新修订完善了关于形成性考核、教师管理、辅导员管理、素质教育、考核责任制、队伍建设、科研工作等一系列文件。

2、发挥系统办学优势,积极加强系统建设

我校下辖7个工作站(天长、来安、明光、凤阳、定远、全椒、南谯),均挂靠当地的职教中心或教师进修学校,具有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功能,履行了申报、审批手续。截止05年元月,南谯工作站因在市本级并入分校考点,其余6个工作站已经中央电大、省电大审批设开放教育考点。

我校以试点工作为中心、以迎接评估和贯彻省五厅委03年8号文件为契机,以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视察调研为推动,在加强分校自身建设、维护和坚持系统办学优势的同时,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着力加强我市电大系统建设,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1)、坚持、维护系统办学权威。试点以来,我校能与省电大之间以及与所辖天长、来安、明光、凤阳、定远、全椒、南谯七个工作站,明光司法局和滁州卫校两个教学点之间,严格试点审批手续,签定试点协议,无违规设点、违规办学、违规招生情况。02年6月,鉴于我校所辖的工作站中,有的属教育局成教科主办,政事不分;有的挂靠当地职教中心或教师进修学校,却将电大办学视同与高校函授的合作办学,十分不利于电大系统办学,教学与管理很难到位等状况。经我校领导班子研究正式行文,明确电大是一个具有上下管理与被管理、指导与被指导的办学系统,不是不同系统之间一般的合作办学关系,要求各工作站认真对待、转变认识,要解决政事不分和非独立办学实体问题,以维护电大系统办学权威。03年初,明光、定远工作站从教育局剥离。03年省五厅委教高[03]8号文件下发后,我校抓住契机,进一步开展理顺管理体制工作。在我校明确归口政府领导、教育部门主管后,市教育局先后三次召开各县教育局分管局长和工作站负责人参加的电大工作会、迎接总结性评估动员会等会议。多次强调各工作站要解决独立法人地位和办学实体问题,并要按85年省政府34号文件规定的正科级别建制,组建工作站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04年12月召开了我市电大迎接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会议,认真部署了总结性评估准备工作和初评工作。会后由市教育局和我校共同组织各县教育局分管领导和工作站负责人赴宿州电大所辖的独立设置的泗县和灵壁电大工作站学习取经。随后根据中央电大《关于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学点进行全面清理的通知》和省电大《关于开展对全省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教学点进行全面清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按要求组织分校及各工作站开展自查工作,对教学点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条件、师资配备、教学管理、支持服务及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认真的自查和梳理,写出了《教学点自查报告》,填写《开放教育试点清理表》,通过清理,对天长、定远、全椒工作站要求限期整改。

(2)、发挥系统办学优势,推进系统建设。中央电大的品牌和“五统一”是发挥系统办学优势的重要保证。在取消“省内开放教育”与中央电大并归问题上,我校按照省电大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并及时补交并归费用近7万元,认真组织并顺利通过并归考试。试点以来,我校坚持按照中央电大和省电大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组织实施,统一征订和使用中央电大的教材,并严格按照中央电大关于统一考试考核的精神,组织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近两年我校注意提升电大形象和声誉,加大对开放教育的宣传力度,学校开放教育生源规模持续扩大,一再攀历史新高。我校为了扩大工作站招生,出台了奖励政策并及时兑现,有的工作站生源规模也是持续上升。此外,从02年起我校开始对工作站的学费提成逐渐降低比例,至04年秋起降至2:8,以支持和促进工作站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至目前,天长、来安、明光、南谯、全椒建有网站或专线上网,可与中央、省、市三级电大网站链接,共享资源和信息。

(3)、加强对工作站管理和指导。02年以来,我校先后出台了《关于转发和贯彻〈关于进一步做好电大县级工作站人员试点培训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关于工作站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整改意见》、《关于开展教学检查的决定》、《关于加强教学管理的规定》、《关于加强教务管理的规定》、《关于实行考试工作责任制的规定》等一系列文件。每学期对工作站教学、教学管理进行检查指导,每学年对工作站开展教育大检查。每次检查制定了检查评分细则,进校听取汇报、实地考察、召开学生和教师、技术人员座谈会,检查后及时书面总结和通报,促进工作站试点工作健康发展。每次期末考试,均召开考前工作会议,严格工作站的考试组织管理、试卷保密和接送管理,选派人员进行巡考蹲考,端正考风考纪,并发挥考试责任制的监控约束机制。

3、努力建设一支“五位一体”复合型队伍

配齐队伍:学校高度重视试点人员的配备,并将教师作为人才引进的重点。试点以来我校共录用、聘用专职教师12名,技术人员9名,管理人员7名。按照开放教育要求,配齐配强了教学、技术、管理和科研四支队伍。目前,专职辅导教师25人(高职2人,中职10人,初职1人,应届毕业研究生2人),兼任专业责任教师18人(全部为中级以上职称),技术队伍10人,管理队伍40人,科研队伍20人,外聘兼职教师78人,建立了兼职教师人才库,近70%兼职辅导教师相对稳定,同时还建立专兼职教师档案。师生比1:25(按专业实际配备师生比为1:17.3),专兼职辅导教师比为25:55,达1:2.2。

提高素质:在队伍建设上,学校领导班子十分明确电大编制紧、人手紧,必须努力组建一支集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宣传于一身的“五位一体”复合型工作队伍。因而,十分注重提高队伍的素质,重视队伍培训和考核,鼓励和支持教师提高学历层次。01年先后选派11名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现已全部结业,有三位教师正在申请学位。02年以来,为了提高全体职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教学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学校积极选派人员参加中央电大、省电大的各类培训,参加培训达77人次。我校还分别对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工作站技术人员开展了七期专项培训共335人次。目前我校教职工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整体有了很大提高,部分教师和技术人员已成为电大远程教育技术的行家里手。同时,还对辅导员等管理人员“以会代训”开展了12期培训,坚持对考务和监考人员进行考前培训。

锻炼队伍:组织大讨论,走群众路线,集中智慧,锻炼队伍,实施“全员虚拟单位正职(即虚拟校长)管理”,这是我校加强队伍建设的一大特色。02年7月组织转变观念大讨论,03年元月至05年2月我校组织三次新学年工作思路大讨论,03年11月开展“完全分学制大讨论”,04年8月组织教师、辅导员开展完善教学管理大讨论,9月份组织完善岗位责任制管理大讨论等。通过大讨论,使教职工以“虚拟校长”身份,站在校长立场上认清形势、把握全局,增强主人翁意识,了解了改进工作加强管理的来龙去脉,从而为贯彻执行、开展工作、履行职责增强了自觉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顺利地整体推进电大事业的发展。此外,在试点工作的动员和布置、工作的总结和推广、教学的观摩和交流、课研的研讨和攻关等方面,均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干中学、学中干,锤炼队伍。一支“五位一体”复合型队伍就是这样地在实践中日渐成熟和壮大起来。

4、注重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网上教学

改善条件:02年以来,学校又投入200多万元,在中期评估前已建成校园网主干100m、桌面10m的校园局域网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校园网已具备网上信息、vod点播、网上教学辅导、网上测试和网上讨论等功能,有效地实现了中央电大、省电大、市电大的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和教学管理信息的快速传递,以及教学计划、学籍、教材、考务、成绩、课程注册等网络化管理。学校购买了正版软件,保证了网络安全运行。所有教室、办公室安装了信息接口共63个。近年来新建多媒体投影教室12个(共15个),先后4次购置、升级调整服务器,配备了www、ftp、e-mail、电大在线、教师、学生、考试、vod点播服务器共8台,其中04年5月投资6.5万元,新购戴尔4600vod点播服务器一台,容量达1120g。04年新购置清华紫光教师办公用机22台,北大方正学生用机85台。目前我校网管中心、多媒体机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视听阅览室、卫星接收设备、vbi/ip接收系统等现代远程教育设施的建设与配套比较完备,复印、光刻、传真、扫描、数码摄像、数码照像、打印等办公自动化设备齐全。网上信息传输资源共享日趋成熟和完善。学校共拥有计算机270台,学生用机200多台,教职工人均配置1台以上。另为教职工每个家庭免费安装和使用adsl。

评比达标:我校的网站建设在全省市级电大中起步稍迟,但近两年来发展较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等文件,加强了网络设施建设及其管理和应用。在03秋至04年省电大对十八所分校网站建设的检查评比中,我校平均得分74.4,其中第2次得分81,为全省第一。为此,省电大于04年5月,在我校现场召开“全省电大教育技术工作会”,我校在会上作网站建设重点发言和经验介绍。04年12月,我校被省电大授予网站建设评比优秀奖。

开展应用:截至目前,我校开放教育试点本科学生在中央电大、省电大和滁州电大三级在线平台上实名注册率分别为75%、85%、98%,试点专科学生实名注册率分别为80%、88%、95%,登录滁州电大在线共56860人次。本专科各专业参加网上直播课堂教学的课程占所开设总课程的47.9%,共组织14个专业147班次学生参加网上教学,其中,网上答疑141门课次、1528人次;直播课堂教学209讲次、师生交互发帖1170人次。先后组织三次本科专业学位英语无纸化考试,和四个专科专业两次网考;网上测试5000多人次。有的专职教师还在家里通过学校免费安装和使用的adsl与学生多次进行网上答疑讨论。

5、大力推进多媒体资源建设及整合应用

配置与自建:资源整合和应用是开放教育支持服务的重要方面和基础工作。02年我校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和使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条件的通知》等文件,组织技术服务处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资源整合,对教师进行了三次“电大在线”培训,使教师了解“电大在线”功能,利用“电大在线”平台布置作业、在线考试、上传自建资源,并将教师所做的课程主页等自建资源导入“电大在线”;专人负责定期接收导入中央电大、省电大资源,并从江苏电大、南京电大、四川电大、河南电大等兄弟省校购置资源。我校根据省电大《分校网站检查评判标准》认真检查落实各项指标,对学校主页、教学处主页等多次改版和更新,尽量做到栏目设置科学、页面美观、信息量大、查询方便、更新及时。加强“电大在线”平台建设,对栏目进行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处室,由专人负责向栏目中充实内容。自03年以来我校先后已建成资源库:①资源总目——学校各类资源目录(03年“五·一”长假防非典期间完成);②试题库——历届考试试题1892份;③课程资源指南——介绍各门课程媒体资源形式、数量及位置;④vod点播——304门,5333讲、780多g(包括教学视频、综艺视频、“第二课堂”);⑤ip课件——导入的ip资源目录,目前达3350课时;⑥vbi信息——目前131期;⑦cai课件——84门,多数课程可提供在线阅览和下载。⑧电子教案——105门(兼职教师40门)全部导入分校“电大在线”自建资源;⑨课程一体化设计——115门,全部导入分校“电大在线”自建资源;

配置率与应用:至04年秋我校开放教育本专科17个专业应设284门课,已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资源的达236门,配备率达83.1%;其中必修课179门,配备率达87%,及时到位率为100%;选修课105门,配备率达81.47%,及时到位率为95.2%。学校通过信息、入学教育计算机培训、教师技能培训、网页大赛、网上教学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师生重视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充分发挥开放教育优势,展示开放教育特色。03年5月至今使用试题库达118463人次,vod点播达62801人次。

6、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导构式”教学模式

思路、取向和步骤:教学模式改革是项目试点的核心内容。为了启动和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我校自02年起,先后制定了《关于重点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的意见(试行)》、《关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以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形成性考核的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组织力量,按照重点突破、递次推进、总结提升的思路,和变教为导、导构结合、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改革取向,连续走了六步:①从设计教学一体化上进行突破;②开展完全学分制大讨论,规范报考并强化指导,帮助学生自主报考和提前报考,推进以课程为单元组班教学;③省市电大课改联动,打破单一教学形式;④配齐配强专业责任教师和辅导员,强化质量管理和助学助教;⑤组织教学创新;⑥推进和强化网上教学。并逐步形成在入学教育、导学、形考、支持服务、选课报考、激励机制和跟踪监控七个系列环节上,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

成果和成效:经过5年多的改革与实践、探索与构建,初步形成和概括出符合我校实际,较为行之有效的“统分兼顾+双多组合+自主构建+支持服务”的“导构式”教学模式(形成课题研究论文后申报省电大,现已评为优秀奖)。“统分兼顾”中的“统”,是指在中央电大的“五统一”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和开放教育精神,实行统一课型、统一课表、统一要求;其中“分”,是指由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基础条件、境况的不同,分层次、分对象、分难易、分地域,运用不同形式组织实时与非实时教学。“双多组合”,一是指对多种媒体通过课程一体化设计、课程主页、电子教案和电大在线平台进行整合,形成各类教学自建资源;二是指多种教学形式与四课型(精讲、答疑、讲评、复习)组合。“自主构建”即学生在教师和辅导员指导下,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选课报考、自主参加网上答疑讨论、自主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并开展个性学习、协作学习、讨论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形成并确立了“助教助学助管助考+平台(支持服务平台)”的“四助一平”支持服务体系,把导学、网络、技术、资源、窗口、咨询各助学环节进一步系列化,同时在校园网主页上开设“辅导员助学主页”和“支持服务平台”(设“管理服务”、“在线学习”、“远程接待”等栏目),力争实现支持服务最大化和最佳化。

截至04秋我校本专科共开设144门课程,已制定了115门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占总课程80%。制作电子教案并上网105门课程,约占73%,其中徐霖老师的《数据库基础与应用》在省教育厅03年组织的高校课件大赛中,荣获全省市级电大唯一一项三等奖。徐华、徐霖老师参加省电大开放教育教学创新大赛,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优秀奖。徐霖老师的《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课件,在04年省电大组织的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03年春至04年秋省电大组织的作业抽查中,我校连续得到省电大的通报表扬。04年11月中央电大教学检查组来我校检查,听取汇报后肯定我校开放教育试点亮点很多、经验不少,索要带走了一批总结材料。据统计,自03年以来,我校“窗口服务中心”共接待咨询答疑电话1370人次,刻录发放光盘8189张,服务自主学习室视听阅览3641人次,学生发送e-mail4567人次,登录留言版发帖8459条次,进入bbs讨论区13394人次,发帖3125人次。我校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实践环节是电大开放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开放教育的特色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我校自02年5月制定《滁州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办法》起,注重每学期对课程实验统筹安排,编制实践课表,对所开课程实验尽力给足课时,并认真考核验收;每次集中实践环节制定具体计划和安排意见,以书面形式下发至各教学班和工作站。03年上半年起,我校开始在毕业前举行毕业论文讲座,在答辩前举行模拟答辩,以提高毕业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04年5月省电大实践环节责任人培训会后,我校共有61位教师(含工作站21位)获合格证书持证上岗,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的规范管理,使之形成常规性、规范性的工作程序。04年上半年我校进一步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在完善计算机操作类实验室基础上,筹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随后,又制定了会计模拟实验计划,购买安装了会计模拟软件,较好地完成本科会计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至今已组建5个校内实验室。此外,我校还与滁州学院、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市二附小等10个单位签订了校外实践基地协议,校外实践基地全部挂牌,并确定实践基地指导教师、实践内容和管理。在05年4月省电大关于实践基地建设达标情况的通报中,我校在肯定和表扬之列。近年来,我校课程实验开课率达75%以上。每学期组织校外实践基地教学活动2—3次,并已总结和撰写了“实践教学的成功在于导学预案和因材施导”的实践教学经验。

注重素质教育是开放教育又一特色。我校于2002年9月制定了《素质教育拓展实施计划》,拓展素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04年9月又修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意见》。坚持并做到了结合课程教学有声有色地开展素质教育,主要措施和内容有:(1)在校园网开设素质教育平台。设“两课教育”、“校园文化”、“技能冲浪”、“创新设计”、“第二课堂”、“论辩口才”、“形势聚焦”、“相关链接”等栏目;(2)坚持加强两课教育;(3)努力提升综合文化素养。至今已举办两届校园文化活动月。活动月期间共组织学术报告10场;与外籍教师面对面的“英语之角”活动两次;开展开放教育知识竞赛和主题演讲大赛12场次;(4)强化技能培训(入学教育)和大赛。02、04年组织两次网页制作大赛;积极组织参加电大系统的各类大赛活动。在中央电大组织的纪念电大创办25周年“我与电大”英语演讲大赛中,02春英语本科学生阮曼丽荣获省电大“一等奖”、中央电大优胜奖;03秋经管专科甘敏洁获省电大优秀奖;02秋汉语言本科董永在“我与电大”英语文艺节目竞赛中获省电大三等奖;02年秋法学本科学生张信群获中央电大“我与电大”征文佳作奖;我校另获省电大颁发的“我与电大”征文和英语演讲竞赛活动组织奖。04秋财会专科学生姜道卫荣获省电大组织的“我看诚信”征文优秀奖。04春经管专科冯晶和04春英语本科黄菊,分别荣获省电大04年组织的多媒体课件大赛学生组二等奖和三等奖。02年以来,荣获我校组织的网页大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演讲大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4人;开放教育知识竞赛一等奖6人,二等奖12人,三等奖18人;(5)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送法下乡两次、庭审旁听两次、模拟法庭一次、街头法律咨询一次、文学采风两次;(6)建立典型激励机制。02年学校出台了《关于开放教育试点班开展评选“优秀学员”和“先进学习小组”活动的通知》,至今已表彰优秀学员160人,先进学习小组32个;对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大赛的获奖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并广为宣传。

7、严格规范管理,构建“流程式”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过程、思路和取向:开放教育作为远程教育,跨时空、准分离,以学生及其自主学习为中心,必然要求在进行支持服务的同时,建立起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作为支撑,规范管理、完善服务,形成远程开放教育独特的运行机制。几年来,我校出台《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开放教育教师岗位职责》、《关于实行考试责任制的规定》、《关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教务管理的规定》、《滁州电大教师管理及考核暂行办法》、《滁州电大辅导员管理及考核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和管理办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教学支持服务和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开放教育质量监控与保证工作和体系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积极开展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探索。其改革的思路是:围绕和配套教改,以教学和学生为中心,力求管理工作制度化、制度规范化、规范程序化、程序流程化;改革的取向是:强化服务、切合实际、有效监控、流程运作。

成果和成效:随着试点实践的深化,认识进一步到位,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模式也日渐成型。经由研究和提升,构建和总结出“三轮驱动+两线连接+监控保证+流程运转”的“流程:目标+责任”的教学管理模式(详见“自评报告”对观测点30的分析论证)。三轮驱动是指教学、教务和技术服务三个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分管校长直接驱动下,按照各自的工作流程,进行“流程:目标+责任”管理。两线连接是指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辅导员在学生同学校、同辅导教师之间,专业责任教师在课程辅导教师(主要是外聘辅导教师)同学校、同多媒体教学资源之间进行连接,分别起着助学、助教的重要作用。在质量监控与保证方面,03年我们的认识还局限于督教督学上,04年我们将督教督学督管督考合一,称之为“四督并举”,确立和形成“督教督学督管督考+评估”的“四督一评”监控体系。并于04年秋新增内设机构“督评办”,使监控工作专职化。质量保证也从教学领域的微观拓展到领域外的宏观上,如领导和组织保证、队伍保证、课题研究和应用保证、教学设施和经费投入的保证等。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涉及的环节多,为了实现“零缺陷”目标和管理的有效运作,我们还在众多管理制度之上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构制了教学、教务、技术服务等诸多工作流程,从而使整个教学管理形成“流程:目标+责任”的运行机制。而这一运行机制又是在“全力服务+全程服务+全方位服务”的“三全理念”的统领之下,整个教学管理初步由以学校、教师为中心的强制性管理,转向以教学和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性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02年秋以来我校共组织6次“教学质量活动月”;3次教学主题座谈会;听课40场;学生问卷调查6次/8200份,回收6600份;教学检查10次;设辅导员助学管理主页42份;《网上教学跟踪月报》19期;期末考试跟踪分析报告6期。在质量保证上,以经费投入为例,99年/38万元,00年/71.2万元,01年/10.8万元,02年/68.8万元,03年/83.5万元,04年/104万元,逐年加大,给予开放教育以强有力的物质保证。我校03年获省电大“优秀教务工作者”奖1人,获省“教务管理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三年被省电大评为教材管理先进单位;04年在纪念电大创办25周年活动中,被省电大授予“优秀管理人员”奖1人,“优秀教师”奖2人,“优秀技术人员”奖1人。

8、宽进严出,在注重电大特色中提升质量

能否保证质量是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难点所在,甚至质量本身就是开放教育的难点。衡量开放教育质量显然不能套用传统教育的质量标准,需要在试点过程中探索。我们的体会是,抓开放教育的质量和保证质量,不能离开电大特色,即不能离开电大属于大众化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定位,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做到宽有底线、严要适度,注重在电大特色上论质量。我们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五个环节上:

(1)、“入学教育”环节。入学教育是开放教育学生全程学习的基础,是第一门必修课,包括观念转变、介绍教学教务管理常识、开展计算机技能培训、组建学习小组、制定学习计划等。这是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大特色,03春以来四个学期,我校新生入学教育到课率达75%以上,“入学指南”考试一次性通过率为90%以上,计算机培训考核合格率为100%。

(2)、在主要教学环节上的导学、助学,尤其是素质教育和实践环节(详见“自评报告”中对观测点26、27、28、29、35的分析论证)。

(3)、形考和考试环节。学校两次出台了规范形考文件,注意规范形考成绩的评定,评定成绩项目的分值实行动态倾斜,发挥形考成绩对学生促学的导向作用。同时辅之以作业个性化批改和讲评,使之发挥出较好的助学效应。在严肃考风考纪方面,我校已形成考前培训、滚动督考、违纪上墙、跟踪分析、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据统计,02春以来,共组织学生33495人次参考,处理违纪219人次,平均违纪率0.65%,平均合格率本科为86.18%,专科为80.14%,违纪率和合格率属正常范围(就过程看,上下有所波动)。

(4)监控保证与支持服务两大支撑环节(前已有述,详见“自评报告”对观测点31、35的分析论证)。

(5)、毕业论文评审答辩环节。我校严格按中央电大和省电大要求开展学生的毕业论文评审和答辩工作。从03年12月至04年7月,我校开放教育本科三个专业(法学、会计、英语)275名学生、开放专科(计算机应用专业)33名学生共308名参加了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本科三专业毕业论文答辩通过率为89.82%;专科计算机应用专业为84.8%;全校参加毕业答辩总通过率为89.28%。04年11月省电大组织全省电大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评奖比赛,我校共报送7篇论文,01秋法学本科胡野的《再论民事侵权归类原则——归类原则“新二元论”说》荣获一等奖,02春英语本科徐吉祥的《siemenshomeappiiancesastandatappiiancesworldexpo-beijing2004》和01秋会计本科陈建国的《制定森林生态效益会计核算办法思考》荣获优秀奖。

据省电大04年8月至10月对我市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总体评价为81.76分;毕业生对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总体评价为86.89分。04年9月至12月我校组织对全市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毕业生及其单位进行跟踪调查和相关信息(获奖获证、发表文章、问卷访谈)采集活动,发放181份问卷,占910名毕业生数的20%,收回153份,占85.4%,有效问卷148份,有效率达96.73%,占毕业生总数的1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工作应用能力、敬业精神及知识水平等综合能力评价的合格率(含强、较强、一般)达95%,这说明我校的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改革已初见成效,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毕业生对我校教学质量评价(共15项)的认同率(作用很大、较大的)项均达75.8%,其中对我校“及时全面准确为学生提供入学注册、教学、辅导、考试等信息”(第19项)的认同率4分频次以上达85.7%,对“扩大办学规模且管理严格,质量有保证”(第29项)的认同率4分频次以上高达96%。181份问卷信息采集对象采集到的获奖获证、发表文章的信息量126人次。我校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世人可圈可点。

三、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措施

电大目前正处于向第三代远程教育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总结性评估不是开放教育项目试点的终结,而将是一个新的起点。用足用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正确方针,就能推动电大事业更快更大更强地发展。尽管五年多来,特别是中期评估后两年多来,我们为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衡量,我们必须头脑清醒、认清不足、抓住机遇、扬鞭自奋,坚持用开创新局面、开拓新境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1、校园整扩

未来五年后,我校办学规模本专科专业数将达到25个,办学规模将达5000人,亟待增加校舍和解决校园。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市教育局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形成正式意向并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2、加强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

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能力和水平,完善“天网地网结合,三级电大平台互动”的网络教学环境,进一步实现卫星、网上视频点播和课堂直播,以及中央、省、市三级电大间的双向视频交互功能;发展远程教学数据库、建立网上虚拟校园、建成远程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的网络系统,积极参与构建教育信息化网络体系。①适时更新计算机,增加计算机总量,增建多媒体机房;②完成双向视频系统建设;③加强网管中心建设,增加服务器台数;教学资源整合常态化,视频资源总量由目前的660g增至1200g;④完善与中央电大、省电大和有关高校联网使用的数字化图书馆和网上多媒体阅览室;⑤加强教务软件系统、考试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推进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网络化考试;⑥组建现代化教育网吧,分设在线学习区、资源服务区(查询、租借、刻录、购置)、休闲区(茶吧、咖啡吧,在线文艺、旅游、体育)和沙龙式学习讨论区等。

3、继续稳步推进和深化开放教育试点实践

以教育部04~05年对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和省教育厅05年对全省电大办学水平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导构式”教学模式和“流程:目标+责任”的教学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校的开放教育试点实践,力争早日实现建成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大学和皖东远程学习服务中心两大目标。①加大课程教育改革力度,在扩大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和多媒体课件数量基础上注重提升质量,深化多媒体教学组合和多种教学方式组合,组建教学录课系统和虚拟课堂,打造一批有影响、叫得响的精品辅导课程和优势专业;②加大以专业为单位进行管理和以课程为单元组织教学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完全学分制工作流程,试行网上报名、单科注册、选课报考;③增设“远程学习接待中心”机构,创新学生自主学习支持服务和质量监控与保证支撑体系,研究和探索人才培养新的模式,为培养大批应用型的高等专门人才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进一步提供服务和保证。

4、队伍建设整体提升

坚持从转变观念、优化结构和提高素质等方面入手,坚持不懈地加强队伍建设。

①坚持教学队伍专兼职相结合的原则,配备高素质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配齐配强教学队伍。健全和完善教师选聘、管理和考核制度。②积极引进人才,实行岗前、岗中培训。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引进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科研人员,引进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管理人员。重视引进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岗中继续教育。③提高学历层次。2007年前,45岁以下专职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50%,45岁以下技术、管理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5%以上,专科学历为100%。

5、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科研水平

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积极开展开放教育、网络教育的课题研究,为电大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谋作用,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积极参加电大系统组织的科研工作会议和课题学术研讨会议,每年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有一定数量和份量的课题研究文章、科研专业论文。

6、巩固和发展“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

大力发展网络教育,依托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与名牌高校合作办学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力度,主动与有关部门、系统联系,面向社会扩大招生。同时要根据合作办学的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要求,提供优质有力的招生组织、教学、教务管理、过程控制等学习支持服务,力争每年合作办学校数以50%增长,尽快做大做强。

大力开展各类培训的非学历教育,上挂中央电大、省电大继续教育机构,横联市直有关部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准入制度,以及中央对“三农”的倾斜政策,积极拓展培训项目,为在岗人员知识和技术更新、劳动力岗位转移、再就业和农业技术应用和推广,提供教育培训服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走过的路,干过的工作,取得的进步,都将成为历史。未来是美好的,将有待我们开拓。我校将继续遵循远程开放教育规律,和中央电大、省电大有关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学、教务、技术和教学质量监控保证的各项管理,创新和构建既符合远程开放教育规律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在大力加强与高等学校合作办学的网络远程教育和进行各类非学历培训的继续教育工作过程中,提升以开放教育为主体、网络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办学格局,为早日把我校建成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和皖东远程学习服务中心而努力、而奋斗、而拼搏。

以上是对我校基本概况、试点工作总结及整改规划措施的汇报,再次诚恳地欢迎评估组专家对我校开放教育项目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和指导。

电大专科毕业总结范文第7篇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构建·在构建中发展

——滁州电大总结性评估自评汇报

各位评估专家、各位领导:

首先,让我代表滁州电大和所属的工作站参加开放教育试点的全体教职工,向省教育厅评估组专家们莅临我校评估和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版权所有

根据教育部和教育厅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的统一部署,我们自去年夏季至今,历时九个多月,积极认真地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方针,把迎评和试点看作是同一回事,自觉地变压力为动力,高度重视、抓住契机,边深化试点改革,边展开了各项迎评工作。整个迎评和试点工作进程中,认识到位、发展加快、总结深入、材料齐备、宣传有力。现在,各位评估专家就坐在我们面前,各位主考就坐在我们面前,是我们该正式交出试点工作答卷、接受评估和检验的时候了。下面,我就学校的概况、试点工作总结和整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校长汇报,请予审议。

一、学校概况:设施·规模·格局

主要设施:创办于1979年2月的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滁州分校,位于滁州市风景秀丽的琅琊山脚下。占地面积5亩,拥有教学办公大楼一座,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固定资产681万多元(新增293万多元,增43%)。已建成ku波段卫星地面接收、校内闭路电视及vbi/ip接收系统、主干百兆桌面10m校园局域网及独立域名互联网站、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和“电大在线”学习平台。现有50座多媒体机房3个,视频阅览室(自主学习室)1个、50座语音教室1个,另有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投影教室)14个,150座多媒体演播大厅1个。拥有计算机270多台,所有计算机均能进行网上阅览。图书馆藏书2.2万余册,报刊、期刊200余种,自建电子图书10.3g,另与省电大实现电子图书共享,教学管理使用中央电大教务管理软件,已实现教学、学籍、考务、成绩等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规模/培养:分校下辖明光、天长、来安、南谯、全椒、定远、凤阳7所电大工作站。二十五年来,滁州电大依靠系统办学优势,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充分运用多种媒体、多种教学手段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形成了以滁州电大为中心,覆盖皖东地区四县、两市、两区的电大教育网络。开设理工、经济、文法三个科类二十多个专业。04秋全市在籍学生达3809人,其中开放教育3376人(本科生905人,专科生2414人)。累计培养毕业生9018人,其中,开放教育本科253人,专科657人。

分校的开放教育是2000年秋经省电大批准正式招生并实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5年多来,从2000年秋开放教育专科1个金融专业48人发展到04年秋本科9个专业(法学、会计学、英语、金融学、汉语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工商管理、小学教育),专科8个专业(法律、财会、英语、金融、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两个方向、计算机应用、工民建、现代文员)共2002人。已毕业本、专科学生295人(本科253人,专科42人),本科毕业率为91.34%,专科毕业率为93.33%,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单位骨干,有得到提拔走上领导岗位的,有获得表彰奖励的,有获得专业资格证书晋升职称的,有不少还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电大的办学声誉和教育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和社会认可。

格局/办学:我校在坚持大力发展开放教育的同时,注重发展与名牌高校合作办学的网络远程教育(已成立滁州电大奥鹏远程学习中心)以及各类培训的继续教育。05春网络教育已发展到与兰大、中科大、浙大等10所高校合作办学,在籍生220多人,继续教育培训04年达734人次。04年办学收入开放教育占78.3%,网络教育占9%,继续教育占8.7%,注册视听和普专教育占4%,基本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

格局/机构:我校实行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内设机构已从广播电视教育阶段的一办三科增设和调整为12个内设机构:党办校办、纪检委、校工会、校团委、督评办、教学处、教务处、技术服务处、网络教育办、继续教育办、招生办、远研室。

二、试点总结:探索·构建·质量

1、试点地位突出,工作思路明确,努力夺取试点与课研双丰收

试点地位突出:开放教育试点5年多来,我校在上级电大指导下、在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以试点工作为新的发展契机,高度重视、坚持改革、锐意进取、认真实施。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02年学校主要负责人更换前后,先后两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包括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滁州电大开放教育试点项目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运作。通过开展转变观念大讨论,加强培训与考核,狠抓入学教育与课研,使全校师生员工划清了开放教育与传统教育在办学、教学、学习、管理方式上的四个主要区别,确立了“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全力服务+全程服务+全方位服务”两大理念,为推进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奠实了思想基础,并融汇和贯穿于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全过程。中期评估后,积极按照省电大整改意见,深化教学改革,并同步开展教学管理的创新和探索,突出和加强了开放教育主体地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不断拓宽,办学收益逐年增长,教学办公条件逐年改善,教学水平和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影响逐步增强,为推进我市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作思路明确:02年至04年,学校在发动职工大讨论的基础上,一年一个新思路,三年迈了三大步:02年/转变观念、理顺关系、重点突破、稳步前进;03年/深化改革、重在建设、打造品牌、跨越发展;04年/坚持探改、创新管理、注重特色、促建争优。在课程改革重点突破上,校长亲自掌握推动;在课题研究“零”的突破上,校长亲自带头撰写;04年5月学校成立了“总结性评估领导小组”后,校长亲自主持培训班,学习贯彻评估标准,制定迎评工作计划和整改方案,明确重点、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一轮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修订工作,探索和初步掌握了开放教育的一些规律,总结概括出符合我市、我校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导构式”教学模式(已获省电大课题研究优秀奖)和“流程+目标+责任”的教学管理模式及其实践模型。纵观5年多来试点工作的实践和探索,我校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明确:努力建成皖东远程开放大学和远程学习服务中心,培养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总体思路清晰: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构建“两模”为重点,以课题研究为基础,以迎接评估为契机,以确立两大体系为支撑,以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根本;办学特色鲜明:扩大规模与注重特色质量并重,试点实践与课题研究并重,领导到位与全员投入并重,自主学习(七环节)与两大支撑(四督一评+四助一平)并重,“零缺陷”管理与责任追究并重。

党委政府重视:滁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大事业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改革与发展。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及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按照省五厅委(教高[2003]8号)文件要求,经市编委04年2月行文批准,已明确滁州电大归口市政府领导和教育部门主管,理顺了管理体制。04年9月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教育局、人事局、财政局、发改委、劳动社保局负责人以及电大滁州分校校长为成员的滁州市电大工作协调小组,并在我校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听取汇报,研究和帮助电大解决发展大计。市级报刊、电视电台等媒体不断宣传报道电大和开放教育。《滁州电大03年—07年发展规划》已报送市教育局并纳入全市教育发展规划中,正力争纳入全市社会和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试点和课研并重:开放教育是试点项目,也是课题研究项目。几年来,我校力争交出两份合格答卷,获得试点和课研双丰收。02年6月出台了《关于我校课题研究和科研奖励的办法》,04年9月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和管理的意见》,成立了“两模”研究课题组。02年11月和04年9月两次向省电大分别申报并立项课题研究论文7篇和18篇,经评审后分别获二等奖1篇、三等奖4篇,优秀奖4篇,同时获得了省电大课题研究组织奖。中期评估后,为了提高科研水平,我校曾专门邀请省电大课题研究专家来我校作专题报告进行指导。04年申报的论文较之中期评估时的课题研究,选题面宽,涉及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校园文化、支持服务、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完全学分制改革等诸多方面;联系实际紧,针对试点实践或总结经验,或针砭流弊,或矫正误区,或前瞻规范。截至目前全校教职工共发表文章120多篇,其中省级及以上期刊(包括转载)发表文章15篇,中期评估期间出论文集——《探索中的思考》一本,收集论文55篇;总结性评估期间出《探索中的构建》一本,收集课题研究申报论文18篇。影响较大的有校长本人撰写的《转变观念要全过程全方位地展开》,在02年11月省电大课题研究研讨交流会上重点发言,另撰写《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误区与矫正》发表于04年9月27日中央电大时讯/论坛第249期;张信军副校长撰写的《浅议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发表于04年第11期/上《中国远程教育》。在开展课研的同时,十分注重课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转变观念要全过程全方位地展开》在应用和指导我校试点工作过程中,贯穿于学校各个管理环节,对推动我校各项管理规范化、程序化,转变全员思想观念、管理观念、教学观念、学习观念等方面起到了思想奠基的积极作用。我校徐华老师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课程教学模式个案研究中,总结出“aa+ab”教学模式,荣获省电大教学创新二等奖,在04年我校暑期教师培训班上作典型介绍,对深化我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起到了示范性推动作用。《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误区与矫正》及“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的“两模”课题研究,深入认真地总结试点实践,进一步明确试点工作思路,对深化试点实践既具有创新性,又具有前瞻性,对04年秋以来我校试点工作发生了重大的指导作用和推动作用,促使我校重点抓薄弱环节,如“课程教学改革”、“学习小组活动”等,重新修订完善了关于形成性考核、教师管理、辅导员管理、素质教育、考核责任制、队伍建设、科研工作等一系列文件。

2、发挥系统办学优势,积极加强系统建设

我校下辖7个工作站(天长、来安、明光、凤阳、定远、全椒、南谯),均挂靠当地的职教中心或教师进修学校,具有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功能,履行了申报、审批手续。截止05年元月,南谯工作站因在市本级并入分校考点,其余6个工作站已经中央电大、省电大审批设开放教育考点。

我校以试点工作为中心、以迎接评估和贯彻省五厅委03年8号文件为契机,以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视察调研为推动,在加强分校自身建设、维护和坚持系统办学优势的同时,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着力加强我市电大系统建设,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1)、坚持、维护系统办学权威。试点以来,我校能与省电大之间以及与所辖天长、来安、明光、凤阳、定远、全椒、南谯七个工作站,明光司法局和滁州卫校两个教学点之间,严格试点审批手续,签定试点协议,无违规设点、违规办学、违规招生情况。02年6月,鉴于我校所辖的工作站中,有的属教育局成教科主办,政事不分;有的挂靠当地职教中心或教师进修学校,却将电大办学视同与高校函授的合作办学,十分不利于电大系统办学,教学与管理很难到位等状况。经我校领导班子研究正式行文,明确电大是一个具有上下管理与被管理、指导与被指导的办学系统,不是不同系统之间一般的合作办学关系,要求各工作站认真对待、转变认识,要解决政事不分和非独立办学实体问题,以维护电大系统办学权威。03年初,明光、定远工作站从教育局剥离。03年省五厅委教高[03]8号文件下发后,我校抓住契机,进一步开展理顺管理体制工作。在我校明确归口政府领导、教育部门主管后,市教育局先后三次召开各县教育局分管局长和工作站负责人参加的电大工作会、迎接总结性评估动员会等会议。多次强调各工作站要解决独立法人地位和办学实体问题,并要按85年省政府34号文件规定的正科级别建制,组建工作站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04年12月召开了我市电大迎接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会议,认真部署了总结性评估准备工作和初评工作。会后由市教育局和我校共同组织各县教育局分管领导和工作站负责人赴宿州电大所辖的独立设置的泗县和灵壁电大工作站学习取经。随后根据中央电大《关于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学点进行全面清理的通知》和省电大《关于开展对全省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教学点进行全面清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按要求组织分校及各工作站开展自查工作,对教学点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条件、师资配备、教学管理、支持服务及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认真的自查和梳理,写出了《教学点自查报告》,填写《开放教育试点清理表》,通过清理,对天长、定远、全椒工作站要求限期整改。

(2)、发挥系统办学优势,推进系统建设。中央电大的品牌和“五统一”是发挥系统办学优势的重要保证。在取消“省内开放教育”与中央电大并归问题上,我校按照省电大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并及时补交并归费用近7万元,认真组织并顺利通过并归考试。试点以来,我校坚持按照中央电大和省电大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组织实施,统一征订和使用中央电大的教材,并严格按照中央电大关于统一考试考核的精神,组织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近两年我校注意提升电大形象和声誉,加大对开放教育的宣传力度,学校开放教育生源规模持续扩大,一再攀历史新高。我校为了扩大工作站招生,出台了奖励政策并及时兑现,有的工作站生源规模也是持续上升。此外,从02年起我校开始对工作站的学费提成逐渐降低比例,至04年秋起降至2:8,以支持和促进工作站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至目前,天长、来安、明光、南谯、全椒建有网站或专线上网,可与中央、省、市三级电大网站链接,共享资源和信息。

(3)、加强对工作站管理和指导。02年以来,我校先后出台了《关于转发和贯彻〈关于进一步做好电大县级工作站人员试点培训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关于工作站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整改意见》、《关于开展教学检查的决定》、《关于加强教学管理的规定》、《关于加强教务管理的规定》、《关于实行考试工作责任制的规定》等一系列文件。每学期对工作站教学、教学管理进行检查指导,每学年对工作站开展教育大检查。每次检查制定了检查评分细则,进校听取汇报、实地考察、召开学生和教师、技术人员座谈会,检查后及时书面总结和通报,促进工作站试点工作健康发展。每次期末考试,均召开考前工作会议,严格工作站的考试组织管理、试卷保密和接送管理,选派人员进行巡考蹲考,端正考风考纪,并发挥考试责任制的监控约束机制。

3、努力建设一支“五位一体”复合型队伍

配齐队伍:学校高度重视试点人员的配备,并将教师作为人才引进的重点。试点以来我校共录用、聘用专职教师12名,技术人员9名,管理人员7名。按照开放教育要求,配齐配强了教学、技术、管理和科研四支队伍。目前,专职辅导教师25人(高职2人,中职10人,初职1人,应届毕业研究生2人),兼任专业责任教师18人(全部为中级以上职称),技术队伍10人,管理队伍40人,科研队伍20人,外聘兼职教师78人,建立了兼职教师人才库,近70%兼职辅导教师相对稳定,同时还建立专兼职教师档案。师生比1:25(按专业实际配备师生比为1:17.3),专兼职辅导教师比为25:55,达1:2.2。

提高素质:在队伍建设上,学校领导班子十分明确电大编制紧、人手紧,必须努力组建一支集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宣传于一身的“五位一体”复合型工作队伍。因而,十分注重提高队伍的素质,重视队伍培训和考核,鼓励和支持教师提高学历层次。01年先后选派11名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现已全部结业,有三位教师正在申请学位。02年以来,为了提高全体职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教学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学校积极选派人员参加中央电大、省电大的各类培训,参加培训达77人次。我校还分别对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工作站技术人员开展了七期专项培训共335人次。目前我校教职工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整体有了很大提高,部分教师和技术人员已成为电大远程教育技术的行家里手。同时,还对辅导员等管理人员“以会代训”开展了12期培训,坚持对考务和监考人员进行考前培训。

锻炼队伍:组织大讨论,走群众路线,集中智慧,锻炼队伍,实施“全员虚拟单位正职(即虚拟校长)管理”,这是我校加强队伍建设的一大特色。02年7月组织转变观念大讨论,03年元月至05年2月我校组织三次新学年工作思路大讨论,03年11月开展“完全分学制大讨论”,04年8月组织教师、辅导员开展完善教学管理大讨论,9月份组织完善岗位责任制管理大讨论等。通过大讨论,使教职工以“虚拟校长”身份,站在校长立场上认清形势、把握全局,增强主人翁意识,了解了改进工作加强管理的来龙去脉,从而为贯彻执行、开展工作、履行职责增强了自觉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顺利地整体推进电大事业的发展。此外,在试点工作的动员和布置、工作的总结和推广、教学的观摩和交流、课研的研讨和攻关等方面,均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干中学、学中干,锤炼队伍。一支“五位一体”复合型队伍就是这样地在实践中日渐成熟和壮大起来。

4、注重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网上教学

改善条件:02年以来,学校又投入200多万元,在中期评估前已建成校园网主干100m、桌面10m的校园局域网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校园网已具备网上信息、vod点播、网上教学辅导、网上测试和网上讨论等功能,有效地实现了中央电大、省电大、市电大的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和教学管理信息的快速传递,以及教学计划、学籍、教材、考务、成绩、课程注册等网络化管理。学校购买了正版软件,保证了网络安全运行。所有教室、办公室安装了信息接口共63个。近年来新建多媒体投影教室12个(共15个),先后4次购置、升级调整服务器,配备了www、ftp、e-mail、电大在线、教师、学生、考试、vod点播服务器共8台,其中04年5月投资6.5万元,新购戴尔4600vod点播服务器一台,容量达1120g。04年新购置清华紫光教师办公用机22台,北大方正学生用机85台。目前我校网管中心、多媒体机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视听阅览室、卫星接收设备、vbi/ip接收系统等现代远程教育设施的建设与配套比较完备,复印、光刻、传真、扫描、数码摄像、数码照像、打印等办公自动化设备齐全。网上信息传输资源共享日趋成熟和完善。学校共拥有计算机270台,学生用机200多台,教职工人均配置1台以上。另为教职工每个家庭免费安装和使用adsl。

评比达标:我校的网站建设在全省市级电大中起步稍迟,但近两年来发展较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等文件,加强了网络设施建设及其管理和应用。在03秋至04年省电大对十八所分校网站建设的检查评比中,我校平均得分74.4,其中第2次得分81,为全省第一。为此,省电大于04年5月,在我校现场召开“全省电大教育技术工作会”,我校在会上作网站建设重点发言和经验介绍。04年12月,我校被省电大授予网站建设评比优秀奖。

开展应用:截至目前,我校开放教育试点本科学生在中央电大、省电大和滁州电大三级在线平台上实名注册率分别为75%、85%、98%,试点专科学生实名注册率分别为80%、88%、95%,登录滁州电大在线共56860人次。本专科各专业参加网上直播课堂教学的课程占所开设总课程的47.9%,共组织14个专业147班次学生参加网上教学,其中,网上答疑141门课次、1528人次;直播课堂教学209讲次、师生交互发帖1170人次。先后组织三次本科专业学位英语无纸化考试,和四个专科专业两次网考;网上测试5000多人次。有的专职教师还在家里通过学校免费安装和使用的adsl与学生多次进行网上答疑讨论。

5、大力推进多媒体资源建设及整合应用

配置与自建:资源整合和应用是开放教育支持服务的重要方面和基础工作。02年我校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和使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条件的通知》等文件,组织技术服务处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资源整合,对教师进行了三次“电大在线”培训,使教师了解“电大在线”功能,利用“电大在线”平台布置作业、在线考试、上传自建资源,并将教师所做的课程主页等自建资源导入“电大在线”;专人负责定期接收导入中央电大、省电大资源,并从江苏电大、南京电大、四川电大、河南电大等兄弟省校购置资源。我校根据省电大《分校网站检查评判标准》认真检查落实各项指标,对学校主页、教学处主页等多次改版和更新,尽量做到栏目设置科学、页面美观、信息量大、查询方便、更新及时。加强“电大在线”平台建设,对栏目进行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处室,由专人负责向栏目中充实内容。自03年以来我校先后已建成资源库:①资源总目——学校各类资源目录(03年“五·一”长假防非典期间完成);②试题库——历届考试试题1892份;③课程资源指南——介绍各门课程媒体资源形式、数量及位置;④vod点播——304门,5333讲、780多g(包括教学视频、综艺视频、“第二课堂”);⑤ip课件——导入的ip资源目录,目前达3350课时;⑥vbi信息——目前131期;⑦cai课件——84门,多数课程可提供在线阅览和下载。⑧电子教案——105门(兼职教师40门)全部导入分校“电大在线”自建资源;⑨课程一体化设计——115门,全部导入分校“电大在线”自建资源;

配置率与应用:至04年秋我校开放教育本专科17个专业应设284门课,已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资源的达236门,配备率达83.1%;其中必修课179门,配备率达87%,及时到位率为100%;选修课105门,配备率达81.47%,及时到位率为95.2%。学校通过信息、入学教育计算机培训、教师技能培训、网页大赛、网上教学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师生重视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充分发挥开放教育优势,展示开放教育特色。03年5月至今使用试题库达118463人次,vod点播达62801人次。

6、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导构式”教学模式

思路、取向和步骤:教学模式改革是项目试点的核心内容。为了启动和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我校自02年起,先后制定了《关于重点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的意见(试行)》、《关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以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形成性考核的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组织力量,按照重点突破、递次推进、总结提升的思路,和变教为导、导构结合、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改革取向,连续走了六步:①从设计教学一体化上进行突破;②开展完全学分制大讨论,规范报考并强化指导,帮助学生自主报考和提前报考,推进以课程为单元组班教学;③省市电大课改联动,打破单一教学形式;④配齐配强专业责任教师和辅导员,强化质量管理和助学助教;⑤组织教学创新;⑥推进和强化网上教学。并逐步形成在入学教育、导学、形考、支持服务、选课报考、激励机制和跟踪监控七个系列环节上,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

成果和成效:经过5年多的改革与实践、探索与构建,初步形成和概括出符合我校实际,较为行之有效的“统分兼顾+双多组合+自主构建+支持服务”的“导构式”教学模式(形成课题研究论文后申报省电大,现已评为优秀奖)。“统分兼顾”中的“统”,是指在中央电大的“五统一”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和开放教育精神,实行统一课型、统一课表、统一要求;其中“分”,是指由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基础条件、境况的不同,分层次、分对象、分难易、分地域,运用不同形式组织实时与非实时教学。“双多组合”,一是指对多种媒体通过课程一体化设计、课程主页、电子教案和电大在线平台进行整合,形成各类教学自建资源;二是指多种教学形式与四课型(精讲、答疑、讲评、复习)组合。“自主构建”即学生在教师和辅导员指导下,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选课报考、自主参加网上答疑讨论、自主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并开展个性学习、协作学习、讨论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形成并确立了“助教助学助管助考+平台(支持服务平台)”的“四助一平”支持服务体系,把导学、网络、技术、资源、窗口、咨询各助学环节进一步系列化,同时在校园网主页上开设“辅导员助学主页”和“支持服务平台”(设“管理服务”、“在线学习”、“远程接待”等栏目),力争实现支持服务最大化和最佳化。

截至04秋我校本专科共开设144门课程,已制定了115门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占总课程80%。制作电子教案并上网105门课程,约占73%,其中徐霖老师的《数据库基础与应用》在省教育厅03年组织的高校课件大赛中,荣获全省市级电大唯一一项三等奖。徐华、徐霖老师参加省电大开放教育教学创新大赛,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优秀奖。徐霖老师的《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课件,在04年省电大组织的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03年春至04年秋省电大组织的作业抽查中,我校连续得到省电大的通报表扬。04年11月中央电大教学检查组来我校检查,听取汇报后肯定我校开放教育试点亮点很多、经验不少,索要带走了一批总结材料。据统计,自03年以来,我校“窗口服务中心”共接待咨询答疑电话1370人次,刻录发放光盘8189张,服务自主学习室视听阅览3641人次,学生发送e-mail4567人次,登录留言版发帖8459条次,进入bbs讨论区13394人次,发帖3125人次。我校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实践环节是电大开放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开放教育的特色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我校自02年5月制定《滁州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办法》起,注重每学期对课程实验统筹安排,编制实践课表,对所开课程实验尽力给足课时,并认真考核验收;每次集中实践环节制定具体计划和安排意见,以书面形式下发至各教学班和工作站。03年上半年起,我校开始在毕业前举行毕业论文讲座,在答辩前举行模拟答辩,以提高毕业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04年5月省电大实践环节责任人培训会后,我校共有61位教师(含工作站21位)获合格证书持证上岗,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的规范管理,使之形成常规性、规范性的工作程序。04年上半年我校进一步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在完善计算机操作类实验室基础上,筹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随后,又制定了会计模拟实验计划,购买安装了会计模拟软件,较好地完成本科会计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至今已组建5个校内实验室。此外,我校还与滁州学院、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市二附小等10个单位签订了校外实践基地协议,校外实践基地全部挂牌,并确定实践基地指导教师、实践内容和管理。在05年4月省电大关于实践基地建设达标情况的通报中,我校在肯定和表扬之列。近年来,我校课程实验开课率达75%以上。每学期组织校外实践基地教学活动2—3次,并已总结和撰写了“实践教学的成功在于导学预案和因材施导”的实践教学经验。

注重素质教育是开放教育又一特色。我校于2002年9月制定了《素质教育拓展实施计划》,拓展素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04年9月又修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意见》。坚持并做到了结合课程教学有声有色地开展素质教育,主要措施和内容有:(1)在校园网开设素质教育平台。设“两课教育”、“校园文化”、“技能冲浪”、“创新设计”、“第二课堂”、“论辩口才”、“形势聚焦”、“相关链接”等栏目;(2)坚持加强两课教育;(3)努力提升综合文化素养。至今已举办两届校园文化活动月。活动月期间共组织学术报告10场;与外籍教师面对面的“英语之角”活动两次;开展开放教育知识竞赛和主题演讲大赛12场次;(4)强化技能培训(入学教育)和大赛。02、04年组织两次网页制作大赛;积极组织参加电大系统的各类大赛活动。在中央电大组织的纪念电大创办25周年“我与电大”英语演讲大赛中,02春英语本科学生阮曼丽荣获省电大“一等奖”、中央电大优胜奖;03秋经管专科甘敏洁获省电大优秀奖;02秋汉语言本科董永在“我与电大”英语文艺节目竞赛中获省电大三等奖;02年秋法学本科学生张信群获中央电大“我与电大”征文佳作奖;我校另获省电大颁发的“我与电大”征文和英语演讲竞赛活动组织奖。04秋财会专科学生姜道卫荣获省电大组织的“我看诚信”征文优秀奖。04春经管专科冯晶和04春英语本科黄菊,分别荣获省电大04年组织的多媒体课件大赛学生组二等奖和三等奖。02年以来,荣获我校组织的网页大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演讲大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4人;开放教育知识竞赛一等奖6人,二等奖12人,三等奖18人;(5)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送法下乡两次、庭审旁听两次、模拟法庭一次、街头法律咨询一次、文学采风两次;(6)建立典型激励机制。02年学校出台了《关于开放教育试点班开展评选“优秀学员”和“先进学习小组”活动的通知》,至今已表彰优秀学员160人,先进学习小组32个;对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大赛的获奖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并广为宣传。

7、严格规范管理,构建“流程式”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过程、思路和取向:开放教育作为远程教育,跨时空、准分离,以学生及其自主学习为中心,必然要求在进行支持服务的同时,建立起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作为支撑,规范管理、完善服务,形成远程开放教育独特的运行机制。几年来,我校出台《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开放教育教师岗位职责》、《关于实行考试责任制的规定》、《关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教务管理的规定》、《滁州电大教师管理及考核暂行办法》、《滁州电大辅导员管理及考核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和管理办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教学支持服务和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开放教育质量监控与保证工作和体系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积极开展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探索。其改革的思路是:围绕和配套教改,以教学和学生为中心,力求管理工作制度化、制度规范化、规范程序化、程序流程化;改革的取向是:强化服务、切合实际、有效监控、流程运作。

成果和成效:随着试点实践的深化,认识进一步到位,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模式也日渐成型。经由研究和提升,构建和总结出“三轮驱动+两线连接+监控保证+流程运转”的“流程:目标+责任”的教学管理模式(详见“自评报告”对观测点30的分析论证)。三轮驱动是指教学、教务和技术服务三个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分管校长直接驱动下,按照各自的工作流程,进行“流程:目标+责任”管理。两线连接是指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辅导员在学生同学校、同辅导教师之间,专业责任教师在课程辅导教师(主要是外聘辅导教师)同学校、同多媒体教学资源之间进行连接,分别起着助学、助教的重要作用。在质量监控与保证方面,03年我们的认识还局限于督教督学上,04年我们将督教督学督管督考合一,称之为“四督并举”,确立和形成“督教督学督管督考+评估”的“四督一评”监控体系。并于04年秋新增内设机构“督评办”,使监控工作专职化。质量保证也从教学领域的微观拓展到领域外的宏观上,如领导和组织保证、队伍保证、课题研究和应用保证、教学设施和经费投入的保证等。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涉及的环节多,为了实现“零缺陷”目标和管理的有效运作,我们还在众多管理制度之上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构制了教学、教务、技术服务等诸多工作流程,从而使整个教学管理形成“流程:目标+责任”的运行机制。而这一运行机制又是在“全力服务+全程服务+全方位服务”的“三全理念”的统领之下,整个教学管理初步由以学校、教师为中心的强制性管理,转向以教学和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性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02年秋以来我校共组织6次“教学质量活动月”;3次教学主题座谈会;听课40场;学生问卷调查6次/8200份,回收6600份;教学检查10次;设辅导员助学管理主页42份;《网上教学跟踪月报》19期;期末考试跟踪分析报告6期。在质量保证上,以经费投入为例,99年/38万元,00年/71.2万元,01年/10.8万元,02年/68.8万元,03年/83.5万元,04年/104万元,逐年加大,给予开放教育以强有力的物质保证。我校03年获省电大“优秀教务工作者”奖1人,获省“教务管理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三年被省电大评为教材管理先进单位;04年在纪念电大创办25周年活动中,被省电大授予“优秀管理人员”奖1人,“优秀教师”奖2人,“优秀技术人员”奖1人。

8、宽进严出,在注重电大特色中提升质量

能否保证质量是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难点所在,甚至质量本身就是开放教育的难点。衡量开放教育质量显然不能套用传统教育的质量标准,需要在试点过程中探索。我们的体会是,抓开放教育的质量和保证质量,不能离开电大特色,即不能离开电大属于大众化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定位,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做到宽有底线、严要适度,注重在电大特色上论质量。我们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五个环节上:

(1)、“入学教育”环节。入学教育是开放教育学生全程学习的基础,是第一门必修课,包括观念转变、介绍教学教务管理常识、开展计算机技能培训、组建学习小组、制定学习计划等。这是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大特色,03春以来四个学期,我校新生入学教育到课率达75%以上,“入学指南”考试一次性通过率为90%以上,计算机培训考核合格率为100%。

(2)、在主要教学环节上的导学、助学,尤其是素质教育和实践环节(详见“自评报告”中对观测点26、27、28、29、35的分析论证)。

(3)、形考和考试环节。学校两次出台了规范形考文件,注意规范形考成绩的评定,评定成绩项目的分值实行动态倾斜,发挥形考成绩对学生促学的导向作用。同时辅之以作业个性化批改和讲评,使之发挥出较好的助学效应。在严肃考风考纪方面,我校已形成考前培训、滚动督考、违纪上墙、跟踪分析、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据统计,02春以来,共组织学生33495人次参考,处理违纪219人次,平均违纪率0.65%,平均合格率本科为86.18%,专科为80.14%,违纪率和合格率属正常范围(就过程看,上下有所波动)。

(4)监控保证与支持服务两大支撑环节(前已有述,详见“自评报告”对观测点31、35的分析论证)。

(5)、毕业论文评审答辩环节。我校严格按中央电大和省电大要求开展学生的毕业论文评审和答辩工作。从03年12月至04年7月,我校开放教育本科三个专业(法学、会计、英语)275名学生、开放专科(计算机应用专业)33名学生共308名参加了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本科三专业毕业论文答辩通过率为89.82%;专科计算机应用专业为84.8%;全校参加毕业答辩总通过率为89.28%。04年11月省电大组织全省电大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评奖比赛,我校共报送7篇论文,01秋法学本科胡野的《再论民事侵权归类原则——归类原则“新二元论”说》荣获一等奖,02春英语本科徐吉祥的《siemenshomeappiiancesastandatappiiancesworldexpo-beijing2004》和01秋会计本科陈建国的《制定森林生态效益会计核算办法思考》荣获优秀奖。

据省电大04年8月至10月对我市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总体评价为81.76分;毕业生对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总体评价为86.89分。04年9月至12月我校组织对全市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毕业生及其单位进行跟踪调查和相关信息(获奖获证、发表文章、问卷访谈)采集活动,发放181份问卷,占910名毕业生数的20%,收回153份,占85.4%,有效问卷148份,有效率达96.73%,占毕业生总数的1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工作应用能力、敬业精神及知识水平等综合能力评价的合格率(含强、较强、一般)达95%,这说明我校的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改革已初见成效,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毕业生对我校教学质量评价(共15项)的认同率(作用很大、较大的)项均达75.8%,其中对我校“及时全面准确为学生提供入学注册、教学、辅导、考试等信息”(第19项)的认同率4分频次以上达85.7%,对“扩大办学规模且管理严格,质量有保证”(第29项)的认同率4分频次以上高达96%。181份问卷信息采集对象采集到的获奖获证、发表文章的信息量126人次。我校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世人可圈可点。

三、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措施

电大目前正处于向第三代远程教育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总结性评估不是开放教育项目试点的终结,而将是一个新的起点。用足用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正确方针,就能推动电大事业更快更大更强地发展。尽管五年多来,特别是中期评估后两年多来,我们为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衡量,我们必须头脑清醒、认清不足、抓住机遇、扬鞭自奋,坚持用开创新局面、开拓新境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1、校园整扩

未来五年后,我校办学规模本专科专业数将达到25个,办学规模将达5000人,亟待增加校舍和解决校园。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市教育局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形成正式意向并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2、加强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

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能力和水平,完善“天网地网结合,三级电大平台互动”的网络教学环境,进一步实现卫星、网上视频点播和课堂直播,以及中央、省、市三级电大间的双向视频交互功能;发展远程教学数据库、建立网上虚拟校园、建成远程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的网络系统,积极参与构建教育信息化网络体系。①适时更新计算机,增加计算机总量,增建多媒体机房;②完成双向视频系统建设;③加强网管中心建设,增加服务器台数;教学资源整合常态化,视频资源总量由目前的660g增至1200g;④完善与中央电大、省电大和有关高校联网使用的数字化图书馆和网上多媒体阅览室;⑤加强教务软件系统、考试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推进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网络化考试;⑥组建现代化教育网吧,分设在线学习区、资源服务区(查询、租借、刻录、购置)、休闲区(茶吧、咖啡吧,在线文艺、旅游、体育)和沙龙式学习讨论区等。

3、继续稳步推进和深化开放教育试点实践

以教育部04~05年对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和省教育厅05年对全省电大办学水平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导构式”教学模式和“流程:目标+责任”的教学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校的开放教育试点实践,力争早日实现建成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大学和皖东远程学习服务中心两大目标。①加大课程版权所有教育改革力度,在扩大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和多媒体课件数量基础上注重提升质量,深化多媒体教学组合和多种教学方式组合,组建教学录课系统和虚拟课堂,打造一批有影响、叫得响的精品辅导课程和优势专业;②加大以专业为单位进行管理和以课程为单元组织教学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完全学分制工作流程,试行网上报名、单科注册、选课报考;③增设“远程学习接待中心”机构,创新学生自主学习支持服务和质量监控与保证支撑体系,研究和探索人才培养新的模式,为培养大批应用型的高等专门人才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进一步提供服务和保证。

4、队伍建设整体提升

坚持从转变观念、优化结构和提高素质等方面入手,坚持不懈地加强队伍建设。

①坚持教学队伍专兼职相结合的原则,配备高素质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配齐配强教学队伍。健全和完善教师选聘、管理和考核制度。②积极引进人才,实行岗前、岗中培训。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引进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科研人员,引进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管理人员。重视引进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岗中继续教育。③提高学历层次。2007年前,45岁以下专职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50%,45岁以下技术、管理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5%以上,专科学历为100%。

5、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科研水平

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积极开展开放教育、网络教育的课题研究,为电大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谋作用,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积极参加电大系统组织的科研工作会议和课题学术研讨会议,每年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有一定数量和份量的课题研究文章、科研专业论文。

6、巩固和发展“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

大力发展网络教育,依托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与名牌高校合作办学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力度,主动与有关部门、系统联系,面向社会扩大招生。同时要根据合作办学的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要求,提供优质有力的招生组织、教学、教务管理、过程控制等学习支持服务,力争每年合作办学校数以50%增长,尽快做大做强。

大力开展各类培训的非学历教育,上挂中央电大、省电大继续教育机构,横联市直有关部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准入制度,以及中央对“三农”的倾斜政策,积极拓展培训项目,为在岗人员知识和技术更新、劳动力岗位转移、再就业和农业技术应用和推广,提供教育培训服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走过的路,干过的工作,取得的进步,都将成为历史。未来是美好的,将有待我们开拓。我校将继续遵循远程开放教育规律,和中央电大、省电大有关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学、教务、技术和教学质量监控保证的各项管理,创新和构建既符合远程开放教育规律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在大力加强与高等学校合作办学的网络远程教育和进行各类非学历培训的继续教育工作过程中,提升以开放教育为主体、网络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办学格局,为早日把我校建成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和皖东远程学习服务中心而努力、而奋斗、而拼搏。

以上是对我校基本概况、试点工作总结及整改规划措施的汇报,再次诚恳地欢迎评估组专家对我校开放教育项目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和指导。

电大专科毕业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中专接轨;管理模式;品牌;人本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154-03

一、立足现状 整体认知

国家大力提倡和发展中职教育,我省响应国家政策的需要,结合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市级、县级电大中开设中职教育的学校在增多,学生人数规模逐年稳步提高,给中职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由于高校的扩招,中职生源质量下降,以及人们的荣辱观念、价值取向和择业观念的转变,给中职的德育和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也对学校的管理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

面对中职存在的新问题、难问题,学校需要开启探索电大中职办学和管理的新路子,更多地关注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和德育两只“手”的作用,教育为先,疏导为法,管理为治。一手抓教学管理,运用教学规章制度实施管理,调控师生的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最终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一手抓德育管理,谋求点、线、面三结合的德育管理模式,建立稳定的德育管理体系,从而优化育人环境。总之,学校的管理工作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更多地关注教学观念的转变,根据教与学的目的和要求,领引全校师生,充分利用校内外办学资源和条件,采取有效的教学和德育管理手段,整合办学资源,立足效率效益,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整体优化学校工作,实现学校的良性发展。

二、坚持常规 严抓落实

1.强化制度管理提升执行力度。职业学校制定管理措施,实施管理过程,首要一条就是强化制度管理,制度是管理的重要前提和法的依据,学校教育的良好效能要靠严格规范的管理才能体现。尤其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学校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教学评估,照搬其他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条例,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盲目实施,就会造成师生不理解不接受,消极对抗;如果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从教师到学生,从备课到考试,制度可谓不少,但缺乏常规性的检查、考核和评比,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估细则,则会严重挫伤了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我校中职处是一个依附学校管理但又独立负责中专事宜的机构,它既是学校一个处室,又同时是一个独立办学式的架构,事务繁多,复杂,但教师人数有限,需要处理的日常事务繁多;班主任的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大,问题多,时间或精力上都难以克服,教师身心劳累,出现职业倦怠种种疲态。

因此,如果学校工作没有达到制度化管理,就会造成工作执行力低下的严重后果,最后管理只成为挂在嘴上、贴在墙上的一纸空文。若管理制度完备、规章制度严谨、科学,让全体师生充分酝酿,发表意见,使之理解、认可和接受,那么各项管理工作亦能提升执行力度,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强化制度管理,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发展方向、文化等都能通过日常的培训和交流变成每个教职工心中的天平、价值观。在共同的价值观念下,教职工在本职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目标奋斗,学校亦能锻炼出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我校中职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每位领导都高度重视制度管理、常规管理,认真总结,不断补充,不断完善,为求各项制度有机结合,严格配套实施,使学校各方面的管理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

2.设立组织架构构建德育体系。德育是学校教育管理永恒的主题。社会的发展和新的形势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艰巨任务,学校德育也必须不断更新内容、方法和模式。我校中职德育管理模式是以树信心、学做人、重发展为指导思想,中职教师履行双肩挑职责,既是教师,又是行政管理人员,职务、岗位、人员三者结合,相互对应,层次组织,构成网络状,组织成员之间协调工作,起着授权、监督、协调作用,并共同完成预定目标,最后进行量化考评而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其一,责权在人,分工明确,如正校长是中职工作的总负责人,下设三位主任分管业余、教学、德育工作,教学线下分设教学教务和各科组,德育线下分设级长、团会指导老师、班主任、家委会,形成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网络型服务团队,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全员德育”。其二,建立教学、学生管理等常规工作检查小组,狠抓落实教学检查、教学评估和学生管理工作考核,参与评比,整合资源,建立起具有校本特色、充满活力的监督、检查机构,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基础。其三,学生方面,以其操行为抓手,坚决推行《学生操行管理办法》,对学生实施德、智、体操行测评体系,进行定性和定量测评,将操行表现与学生评优、评先挂钩;另一方面,学校也对所有专职教师进行量化考评,通过学生给教师评分、级组考核教师、教师自评三结合方式,建立考核考评小组,并将测评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挂钩。其四,建立特色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特征,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教师职业成长和学生学习成长的精神资源。校园文化的显性标志是学校、师生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态度与形式,隐性内涵是学校师生共同遵守的特别约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构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为辅助内容的德育工作规范体系,学校管理在校园文化的提炼形成过程中,积极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在润物细无声中进一步提高水平。

我校中职点、线、面结合的德育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体系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全方位、立体德育模式,即学校教育、家校合作为主,社会实践、技能为辅的德育纵横体系,充分调动了各方面德育的积极性,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形成坚实屏障。

3.架接“接轨”桥梁实施教学改革。电大“2+2大中专接轨制”在佛山电大历经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初具规模,发展稳定,但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一直面临着磨合期和适应期的困难与考验。如何成功架街这座桥梁,是我校中职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上,我校一直突出“知识够用、一技之长、无缝接轨”的主导思想,紧密围绕“先教做人,后教知识”的培养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作为教学管理的出发点,重视公共学科的基础教育,强化实践、技能教学,架构一座与大专无间隙接轨的桥梁。我校中职的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如教学授课计划、教学实施意见、学生评价教师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学生操行制度、教学评估制度、教师教学工作量考核制度等。在制定教学原则和实施教学管理中,开拓思路,避免僵化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模式,在充分调查和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潜能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

此外,中职还积极参与了学校大中专接轨的教学研讨,进一步探索中职教学模式改革之路。大专和中职专业教师、班主任共同探讨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专阶段)、教学内容(大中专的侧重点)、教材配备、教学方式改革、教学经验分享、技能训练计划、课外活动方案、考证组织等内容。为了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上与大专逐步接轨,除了对中职教学时间安排做了较大调整外,还结合研讨结果,按照各专业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根据各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作用、目标的实际情况修订了中职各专业教学计划,使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中职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还从社会发展、就业形势、学生自身等实际出发,确定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管理方式方法,把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作为教学管理的重点,把培养做人作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管理的始终,努力营造一个相互渗透、齐抓共管的育人体系和教学氛围。

三、开拓思路 探求发展

1.经营品牌效应,打造“精品”中职。品牌是学校的生命,是学校在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经营品牌,首先要进行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既要立足实际,更要有创新、有特色,以鲜明的个性和形象,以独特的办学特色取胜。一直以来,我校通过传统与新型媒体、家委会、家长会、招生工作等各种途径宣传、介绍学校的品牌特征与特色。在学制上,采用“大中专接轨制”的形式,中职毕业可以直升(免参加高考)大专学习,大专学习成绩经考核及格,获颁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大学专科毕业证书。自2006年来,每年都保持有80%~90%的中职应届毕业生直升到电大大学专科相同的专业继续深造。且在中职期间,农村户口和城市低保学生还能享受国家助学金或免学费资助政策。其次,品牌学校需要稳定的培养模式,在“2+2”和“2+2.5”接轨制的模式中,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设置富有校本特色的会计、电商、计算机等专业,统一专业要求,稳定教学质量,在师德管理上,构建师德管理体系,建设“双师型”、“技能型”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的道德水准。学校“硬件”、“软件”的成熟,对品牌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品牌一旦树立起来,就会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增加学校的信誉度和知名度,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2.重视人本精神,优化情感管理。实施人本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对教师实行激励管理机制,这里的“激励”不仅强调统一性的“刚”性管理,还应是更高层次的“柔”性管理,即以教师的职业成长、生涯规划为本,尊重教师的价值,开发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主动性,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只有管理者以教师为本,教学才能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才能以能力为本,学校才是师生生活成长的精神家园。具体说:第一,全员参与,人人都是管理者,发挥主人翁精神,使学校是管理者与教师的共同体,满足教师的参与需要,增强教师对决策的认同感,激发积极性、创造性;第二,建立教师考核评估机制,学校对教师工作目标和素质目标有明确的要求,对教师一个阶段的业绩、能力、水平有公平、公开、公正的考核评价制度。我校中职通过每学期初、学期末的培训,周二下午的教师队伍成长培训、教师三年人才计划、学期末量化考核等活动,期望创造一种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工作氛围,铸造一支积极奋进、紧密协作的教师团队;第三,情感管理,即学校领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并运用它来激发和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情感,产生有效的管理,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学校工作环境,让教职工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职工,使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有较好的相融性,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我校要实现办学目标,打造品牌中职,就要不断探究中职管理模式,关注教学、德育的发展与变化,提高领导班子和教职工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营造和谐、科学、民族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桂闯.中专学校教学管理弊端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2):50.

[2]李德胜.学校管理误区刍议[J]//邵璧华.现代教学与管理方略论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武英明.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思路、教学与管理[J].1996,(3).

[4]周立.论教学管理现代化、教学与管理[J].1997,(4):3.

电大专科毕业总结范文第9篇

不断学习,提升专业素质

由于我对档案专业知之甚少,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于1988年9月开始在电大档案管理学专科专业的学习。虽然当时每周有两个半天的学习,但需要坐长途往返于北京和河北三河燕郊之间,加之学习期间已有孕在身,之后的分娩、哺乳、照顾孩子,使得这段学习经历十分艰难。我一直坚持,于1991年7月取得了档案专科毕业证书。通过学习,我懂得什么是档案,怎样收集材料以及如何完成立卷归档等等。虽然当时我对未来职业规划还不够清晰,但在工作中已能够将档案知识学以致用。有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成就感,我选择了在档案管理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于是,我又在1992年4月至2000年6月,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管理学专业专科升本科自学考试。这期间,我经历了单位转换,岗位变动,以及由于信息不畅而未能及时了解更新后的自考大纲等一系列不利于完成学业的情形,但正是出于对档案工作的热爱,凭借顽强的毅力,我坚持学习了八年多,于2001年1月取得档案管理本科学历和历史学学士学位。

1995年2月,我来到了外交学院,最初在教务处体育教研室担任资料秘书一职。也许是我参加档案专业自考、自费订阅《中国档案报》、《北京档案》、《档案学通讯》等所显示出的对档案专业的热爱与积极,11月我被调到院长办公室综合档案室负责外交学院全部档案的管理工作。在外交学院的档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外事档案,为了拿到档案专业本科学位并管好外事档案,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我在应战自考的同时,还参加了夜大英语专业学习。英语专科的学习,不仅提高了我的英语水平,更为我后来进行全英文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深造奠定了坚实基础(当然我还参加过英语四级,英语自考本科部分课程的学习),也为后来晋升职称创造了英语免考的有利条件。

2003年9月至2011年1月,我先后任外交学院院长办公室综合档案室副主任、主任。档案部门不仅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综合规划学校档案工作,还要拟订学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并负责贯彻落实;负责接收(征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学校的各类档案及有关资料;组织归档工作;开展档案利用工作;开展学校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等。我虽然一直在学校工作,对于真正的教育学专业知识却懂得甚少,为了做好兼职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同时巩固、提高我的英语水平和综合能力,2005年9月至2007年4月,我参加了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与首都师范大学合办的教育专业硕士课程在职学习,取得硕士学位。其中的《Learning,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Approaches to Research》、《Culture and Education》等课程使我受益匪浅,并对培训兼职档案员以及进行档案方面的科研活动起了重要作用。

“苦”、“乐”与“舍”、“得”

1986年,我21岁,计划统计专业,中专毕业,经过了27年的档案工作生涯,如今已经48岁。这27年,我完成了档案专业专、本科学习,获得了教育专业硕士,取得英语大专学历,参加了许多非学历培训。27年中,我吃了不少苦,怀着身孕去上课,带着孩子去考试;别人节假日休息、游玩,我不但照顾不了家人,还要占用家人的“领地”用来苦读。有时,为了争取安静的复习时间和环境,我竟把爱人和孩子打发出去,虽然苦了我和家人,失去了很多享受的时光,甚至很多费用都是我自己的投入,但想到我真的学到了知识,谈起工作来不再是“门外汉”,就觉得值!2001年8月,我获得档案馆员资格。2010年7月,取得档案专业副研究馆员资格。27年间,我发表了18篇文章,其中与档案专业有关的文章16篇,教育方面的英文文章2篇。2008年,我提交的《高校档案工作中的科学发展观》在北京高校档案研究会论文评比中获优秀奖。2009-2013年,我参与《外语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数字时代高校档案馆工作新展望》两项课题的研究,独立主持并完成了北京高校档案研究会“高校档案价值鉴定”的课题研究。由于外交学院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及全院专兼职档案人员的共同努力,2003年在外交部内下属30多个司局级单位中,外交学院被外交部授予“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外交学院综合档案室荣获“2006年度北京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我本人荣获2005、2008年度北京高校档案工作先进个人,在院级年度考核中,我多次获得优秀。

从“迷惘”到“坚定”

如果说20多年前我在职业的选择上是迷惘的,那么今天,我选择做好档案工作的信心是坚定的。因为20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感到:如果没有档案、档案工作,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就不会有被记载,就无从考证,历史就会被割裂;如果没有档案、档案工作,以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就无法查找,后人就不能总结提高,促进发展;如果没有档案、档案工作,很多涉及当事人切身利益的材料就无从找寻,就无法及时助人,为民排忧解难。档案工作是存史资政的工作,是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工作。档案的命运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工作水平与责任,比如在鉴定工作中,我们的“取舍”、“存销”,在保管过程中的“保密”与“提供利用”……这些正是档案与档案工作的独特性。我们的这个职业与整个国家的事业联系在了一起,我们的职责是神圣而光荣的。

我相信,只要我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怀着一份热爱、珍惜和敬重,并为之忘我投入,在未来的工作中,肯定还会有所收获!

电大专科毕业总结范文第10篇

人事半年工作总结‘

文教局人事科工作小结2005年上半年,我科全体人员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本局的年度工作思路和工作中心,根据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在局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和兄弟科室、基层单位的支持配合下,全科同志进一步发扬严谨、务实、团结、奉献的优良传统,顺利地完成了年度工作计划和上级组织及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政治业务素质结合人事工作的性质、任务、会议,加强党的“十五大”文件、“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学习,深刻领会党对教育人事工作的指导意义,增强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自觉性和切实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性。坚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对新形势下教育战略地位进一步认识,增强搞好我区教育人事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加强学习人事干部的有关人事纪律、工作规范、办事程序等知识。二、严格执行政策规定,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与人事调配工作。1、为搞好人事调配工作,我科对每所学校进行师资状况调研,搞好教师需求预测,及时做好人事统计工作和计划编报工作。2、贯彻省市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做好毕业生安置工作。由于调配工作抓紧抓好,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及程序,顺利安置了师范类本科毕业生14人,专科毕业生34人,中专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等技能科毕业生18人;34名同教育局鉴定就业协议的2000届中专普师毕业生,也均符合协议条件顺利安排上岗。另有7名师范类普师、特教专业无法安排,经给予分析就业形势及省、市毕业生就业政策,充分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后,愿意另择职业。三、稳步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1、继续深化毕业生实行试用期聘任制。对2001年分配的80名毕业生试用期满后根据业绩情况择优录用,对2002年分配的100名毕业生继续鉴定聘用合同书。2、推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结合市教育局人事科草拟的《泉州市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初步制定我区中小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并在马甲中学、罗溪中学、河市学区、万安学区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全员聘用制,为全面推行中小学全员全员聘用制,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更好地促进教师队伍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轨道创造试点照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一是做好首批在职教师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全区共有800人申请,经过普通话水平测试、体检和“两学”培训等项目审查后,剩692人通过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并做好了人员信息录入和系统管理工作以及发证工作;二是做好了社会人员教师资格认定及一些在职教师的资格认定的前期工作,前后开展2期普通话培训,进行2次普通话测试,目前已有1200多人过了二级乙等级别,占了全区教师教职工的67%,提高教师的语言能力,同时为将来的资格认定工作作了铺垫。四、加快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取得新的进展。根据省、市关于“十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意见和有关规定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重视中小学师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中小学校长、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1、广泛发动和鼓励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提高学历培训,到目前为止有65%的中学专任教师教师参加了“专升本”自考和本科函授学习,80%的小学专任教师参加大专自考和电大大专班等形势的学习,本科毕业的初中专任教师占15%,大专毕业的小学教师占13%。。2、全面贯彻执行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全面完成“九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任务的基础上,努力开展校长培训工作,选拔中学校长、小学校长各1名参加骨干校长培训,组织3名中学校长和一些小学校长参加校长提高班培训,把一些区管的后备干部和新任中小学校长分别报送参加泉州师院和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校长岗位培训,同时选派社会力量办学的校长参加校长岗位培训。3、组织举办中小学新教师上岗前培训班和见习期培训班,100名中小学新教师在任职学校受常规培训的同时,分别参加了泉州市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的集中培训。4、切实抓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和测试工作,在培训初期,各乡镇设立培训班,聘请计算机教师讲课,并在马甲中学设立考点和罗溪中学设立考点,共培训人员1100名,有800人参加了测试并取得合格证书。同时也选送一批人员参加省、市级计算机和英特尔电脑培训;大规模培训后,在马甲、罗溪设立两个培训点,常年培训初、中、高级信息技术。为我区教育实现现代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5、扎实开展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和市级选拔和培训工作,其中中学选拔30名骨干教师、小学选拔35名骨干教师分赴省市级培训。五、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做好教师职称评审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1、严格抓好专业技术经验职务评审。认真做好中学初级,小学高级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及学科组织的换届推荐报批等工作;严格执行省、市有关的职务政策,完成253名中小学的中、高、初级教师职务资格的初审及确定资格工作,经评审,有125名小学教师,22名中学教师获初级教师任职资格,60名中学教师、40名小学教师获中级教师任务资格,6名中学教师获高级教师任职资格。2、认真搞好2001-2002学年度教师年度考核、考评工作,严格控制优秀比例。3、按照程序办理2001年大中专毕业生转正确定教师职务的审批手续及教师职务聘任的审批工作。六、突出师德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教书育人,创优评优活动。1、广泛深入地组织学习和宣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等法律法规、条文,进一步增强教师履行法律所赋予的神圣职责的自觉性,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准。在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区教职工的管理制度,对少数违规违计的教师进行行政处分。2、在有关科室的协作和支持下,认真组织开展创优评优活动,树立典型,表彰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2002年教师节期间,评选表彰了41名区级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在广大教师中树立了典型,弘扬了人民教师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七、关心离退休干部、教师,把老干工作推上一个新水平。1、一年来及时为各中小学校的18位已达退休年龄的教职工办理退休手续。2、关心、慰问离退休干部教师及重病号退休教师。我科与老干局人事干部到学校检查、监督单位对老干部生活和政治上的工作落实情况,保证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利用元旦、春节期间慰问离退休干部、教师。八、认真执行工资政策,做好各学校的工资基金的核增减审批和奖金发放工作。1、及时为各学校教职工兑现各级工资及补贴,做好国库统一支付工资的审核工作。2、审核各学校2002年度考核奖金发放工作。3、办理人员调动和毕业生分配的工资基金核增减工作。4、办理2001年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转正定级工资审核报批工作。5、办理2002年各学校教师教龄津贴和岗位津贴增加的审批工作。6、办理调整工作人员正常晋升工资档次审批手续。7、办理各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后兑现工资审批工作。主要不足和问题:对政治理论,教育人事政治法规的系统学习方面,做得还不够;必须检查各学校执行落实政策、法规、意见的情况,因时间关系不能下基层检查,有可能出现基层单位在政策、法规执行力度不够的现象;人事体制改革存有畏难情绪。3、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按

上一篇:硕士毕业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汽修大专毕业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