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团员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04:43:04

大一团员个人总结

大一团员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作为一名团员,在团组织的培育下经过几年的成长,自己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在平时,我始终能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团的纪律,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平时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自觉维护班级的团结。这一年来,我通过对团章的学习和积极参与团内的各项活动,更深刻的了解到作为一个共青团员的光荣和责任的重大。也认识到团员负担着为实现我党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要实现这些任务,目前的阶段主要做的事情是努力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以便将来的运用。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对此便更加的深信不疑。而大学时代又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我更应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来认真学习。

为了能有更大的提高和发展,我以后还会更加努力。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应该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平时,我也会和同学一起做一些兼职,在这些过程中,我既能接触社会,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并且能够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相信在未来我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赵浩

大学生团员个人总结400字(二)

作我从五年前开始入团的一刻就在学习如何做一合格的共青团员,我是一团员,一名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团员,我为此感到光荣,感到骄傲和自豪,团队的生活让我长大了,让我懂得了很多很多:我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一个为别人无私奉献的人,要像雷锋叔叔那样,无论什么时候都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中,有钉子般的钻劲,在生活中,任劳任怨,为别人着想,总默默无闻的奉献,团队生活还让我懂得了团结的重要性,把自己容入集体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中国共青团,党与全国广大青年联系的纽带,身为一名共青团员,我光荣,当我刚刚成为共青团员,当老师将第一枚团徽交到我手中的时候,当我对着团旗庄严宣誓的时候,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我暗暗告诉自己,现在你是一名共青团员了,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同学,听从团的教诲,按照团的指挥办事,始终保持青少年具有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意和浩然正气。

大学生团员个人总结400字(三)

史晨雨

这一年来,我通过对团知识的学习和积极的参与团内的各项活动,让我更深刻的了解到作为一个共青团员的光荣和责任的重大。我认识了团员负担着为实现我们党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要实现这些任务,目前的阶段主要做的事情是努力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以便将来的运用 .

我对自身严格要求,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在工作中,以制度、纪律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严格遵守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坚持做到不利于团员形象的事不做,不利于团员形象的话不说,积极维护共青团的良好形象。

在工作中,作为一名在校的本科生,不断学习实践依然是主导方向,是个人发挥先进性,是尽快服务社会的摇篮。工作中积极的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积极的帮助同学来更好的认识我们的共青团。 在生活上,作为一名有热情的青年,我关注国际国内社会的动态发展,坚持国家和民族热情。作为一名有理性青年,我也始终听从集体领导的安排,服从大局要求。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和同学们建立起了珍贵的友情。

大学生团员个人总结400字(四)

回顾以及反省过去两年的学习和生活,有进步,但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留待改善。

首先,对共青团有了进一步认识。共青团作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始终奉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文化、艺术等主题活动,带领青年投身社会实践。共青团是引导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重要载体。但是光了解表面是远远不够的,邓小平爷爷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除了要有先进性的思想之外,还需要将这些思想付诸到行动中去。身为共青团的一员,这正是我所欠缺的。所以我要积极参加学院班级组织的团日活动。

其次,在学习态度上有所改观。大一完全停留在不学无术,得过且过的状态上,上学期态度已经渐渐转变过来,懂得学习尤其是自学的重要性,成绩有较明显的提升。但我还是不能满足于小小的进步,距离真正的学习状态还需要有更多改善。

当然,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经验的积累同样重要。从上学期开始,我已经有意接触社会,学会要抓住难得的机会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能力。

大一团员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XX年年是中国经济金融形势深刻变革的一年,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强,金融创新层出不穷。XX年年也是上海银行新一轮改革发展的一年,在分支行层面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再造的基础上,推出了总行层面的组织架构再造,按照流程银行的要求进一步理顺了以客户为中心、前中后台有效分离制约和协调配合的关系。在全行大力深化改革的进程中,XX年年,上海银行团委在团市委和总行党委的领导和关心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扣“调整发展结构,构建和谐银行”的全行中心工作,以总行团委换届改选以及基层团组织重组为契机加强团建工作,以“建设一个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共青团”为核心深化青年品牌活动,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上海银行的改革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肩负时代和银行发展使命为己任,以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社会为宗旨,深化和创新有凝聚力的青年品牌活动

青年主题活动是建设有凝聚力的共青团组织的有效抓手和重要阵地。XX年年上海银行团委在传统主题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深化品牌建设,深化活动内涵,在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社会上体现特色、有所作为,通过思想凝聚、事业凝聚和服务凝聚等三类青年主题品牌活动增强了团委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一)把握时代和企业发展旋律,以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主题开展活动,用思想的有效影响来凝聚青年

1、紧扣时事政治脉搏,围绕党建、团建的重要主题,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XX年年是建团85周年暨“五四”运动88周年的日子,又恰逢党的十七大顺利召开,上海银行团委以这两项重大政治事件为契机,分别在五四期间和十七大之后开展了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党情党史、团情团史以及十七大报告的学习教育活动,增强团员意识。

“五四”前夕,上海银行团委通过银行内部网等宣传阵地向全行团员青年发出倡议,要求各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学习、继承和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开拓创新、建功立业。各基层团组织通过反假宣传、业务竞赛、服务承诺、社区金融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有意义的团日活动,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上海银行团员青年的风采。为丰富学习教育的形式,上海银行团委还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参观各类科学、艺术展览,前往参观的团员青年逾1000人。通过参观展览,让团员青年直观感受到我国在社会、经济和科技上取得的先进成果,激发团员青年热爱祖国、热爱本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十七大会议结束后,根据团市委和总行党委的统一部署,上海银行团委发出了《关于组织全行团员青年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通知》,要求各级团组织结合实际和青年特点,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依托团市委《东方讲坛》活动,上海银行团委邀请复旦大学教授到行为团员青年骨干做十七大精神学习的辅导报告。各基层团组织也充分发挥青年午间学校、学习小组、青年金融研究小组等青年理论学习组织的作用,开展十七大报告和的学习活动,全面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

2、围绕上海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线,配合全行企业文化纲要起草工作,开展银行职业道德教育

年初,在党委的领导下,上海银行成立了《上海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下面简称)《纲要》)起草小组,负责起草、制定未来五年全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团委作为起草小组成员之一,参与了《纲要》及实施方案的撰写。同时,为了让《纲要》起草过程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和发动过程,团委在全行广大团员青年中开展了企业文化的大讨论和座谈交流,组织发动了“上海银行青年企业文化论坛”活动,从解决青年的现实思想问题出发,引导团员青年思考如何理解上海银行的愿景和使命以及核心理念和价值观体系;如何把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理想抱负与全行的愿景和使命相统一;如何通过遵守员工行为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等问题。在这次活动中,团委组织的座谈和交流会达到10场次,征集到的意见和稿件达到七十多篇,并在行报上开辟了企业文化专栏,宣传、刊登团员青年对企业文化的见解,真正形成了企业文化大家参与、共同建设的良好氛围,为推动我行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全行青年职业道德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表彰先进,宣传典型,发挥榜样的表率示范作用,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共同进步。

“五四”表彰是上海银行一项传统的品牌表彰仪式。今年以庆祝建团85周年暨“五四”运动88周年为主题,上海银行团委召开了隆重的表彰大会。表彰大会回顾了建团85周年暨“五四”运动88周年的光辉历程,总结了团委系列庆祝活动的阶段性成果,表彰了我行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1个)、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队)”(4人/个)、上海市“五四特色团组织”(1个)、上海市“共青团号”(8个)和上海银行“共青团号”(12个)等荣誉称号的青年集体和个人。表彰会引入新的形式,把展示先进典型事迹、展示团队精神面貌和访谈、表演相结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在表彰会后,举办了团干部基础团务知识的培训和新老团干部的交流座谈会。各基层团组织在接受了先进青年集体和个人典型事迹的教育之后,通过培训和工作交流,进一步拓展了团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对下半年全行共青团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把握全行战略发展主线,深化和创新团内品牌活动,用事业的有效作为来凝聚青年

1、以创建“共青团号”的传统品牌活动为抓手,提升文明窗口服务质量;以青年攻关项目为核心,提高团员青年对银行业务发展的贡献度

“共青团号”创建工作是一项传统的青年工作。上海银行团委成立以来,就逐步在全行推广“共青团号”的创建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XX年,由于全行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再造的实施,创号集体的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XX年,随着支行架构重组工作的完成,全行创号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为了保证我行“共青团号”创建工作的正常开展,保持规范和创新的特点,针对各基层团组织新当选的团干部数量大、创建工作经验不足等特点,上海银行团委特别组织了“共青团号”创建工作的专题辅导,请团市委负责上海市“共青团号”创建工作的牛韧老师做讲座,为大家介绍上海市“共青团号”创建工作的历史、特点和要求;总行团委详细介绍了我行“共青团号”创建工作的基本条件、工作要求、具体程序和所需材料;同时邀请我行在“共青团号”创建工作中表现优秀的青年集体代表做了经验交流和活动展示,从而加深大家对“共青团号”创建工作的感性认识,为今年的创号工作打下基础。在团委的指导下,在各基层团组织的推动下,共有三十多家青年集体申报XX年年度行级共青团号的创建,围绕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主题,提出了三十多项攻关项目研究课题。

2、以开展“上海银行青年金融论坛”等自有品牌活动为抓手,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我行改革发展的事业中建功立业

“上海银行青年金融论坛”是团委五年来精心打造的自有品牌活动。今年团委以“挑战与创新”为主题,紧紧围绕上海银行“成长金规划”杯小企业营销挑战赛和上海银行优秀个人理财方案评选两条主线,开展了包括案例展示、专家讲座、咨询培训、业务竞赛和网上投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本次论坛活动历时三个月,吸引了150多名青年员工参加比赛,也得到了1800多名团员青年的互动参与,共收到60多篇的个人金融理财方案和小企业营销方案。本次活动不仅参赛面广,而且参赛作品的质量非常高。从个人理财方案来看,在评选出的优秀方案中有两个方案入选了“上海理财之星”的二十强,其中一个团队最后获得了上海市“十佳理财团队”的称号,我行由于出色的组织工作,也被授予“优秀组织奖”;从小企业营销方案来看,最后进入决赛的六篇作品体现了我行目前小企业营销的水平。这些优秀的方案为全行的小企业和个人金融业务提供了优秀的范本,得到了公金、个金业务部门的一致肯定。

3、以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为课题,评选我行优秀服务流程改进方案,打造我行品牌服务明星

在市金融青工委的统一部署下,我行团委结合工作实际和业务特点,在各基层团组织中开展改进窗口服务流程的课题研究活动。柜面一线的青年集体专门针对改进窗口服务流程立项,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19篇调查报告。团委将其中六篇优秀报告报送市金融青工委参加比赛。最后,由黄浦支行项目小组撰写的《银行排队问题缓解方案》凭借着丰富详实的调查数据、严谨雄辩的统筹模型和值得推广的改进方案进入了最后的决赛,并取得了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在组织论文比赛同时,团委配合办公室组织了上海银行优质文明服务窗口示范单位和服务明星的评选活动,通过实地考察、事迹审核、听取意见等形式多次遴选,评出了上海银行的优秀窗口服务单位和个人,同时编写了优秀服务事迹手册,在全行发动学习和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的示范作用。

(三)把握青年的时代特征和需求变化,丰富青年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用服务的有效帮助来凝聚青年

1、关心青年职业生涯发展,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会,帮助青年在各自的岗位上成长成才

为了在青年成长成才过程中留下团的印记,XX年,团委从青年入行开始就根据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在青年职业发展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并通过各种途径为青年创造施展才华的舞台。团委参与了XX年年新毕业大学生的招聘工作,通过面试了解青年的理想与志向;在青年成长的过程中,各基层团组织纷纷召开青年座谈会,邀请各级党政领导参加,直接听取青年的发展诉求,引导青年健康成长;团委通过“青年金融论坛”、“服务明星”评选等主题活动发掘青年人才,为青年职业发展创造机会。

2、了解青年业余生活需求,培养青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帮助青年提高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青年个人综合素质,团委牵头组织青年兴趣小组,引导、扶持、发展青年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并为他们搭建展示特长的舞台。年初,在原有足球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团委组建了上海银行青年足球队,参加了由上海青年体育联合会/球类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XX年春季企业足球联赛,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今年还连续四季组织了二十几期舞蹈培训班,300多名团员青年参加了活动。随着兴趣小组参与面的不断扩大,该活动已真正成为青年人业余生活的有益补充。

为了配合我行的企业形象宣传,团委还组织了青年员工观摩由我行冠名赞助的“上海银行XX/XX年(上海)a1 gp世界杯汽车大奖赛”。这是上海银行建行以来组织的最大一项涉外宣传活动,为了使宣传效应达到最大化,团委承担起组织2400名员工到现场进行形象宣传的工作。通过周密的部署和策划,团委充分发动各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确保了当天各项工作的有条不紊、高效协作,成功地宣传了上海银行及员工的良好形象。

为了促进我行员工身体健康,快乐工作,在广大青年员工中倡导健康工作、快乐生活的风尚,我行团委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团委携手合作开展了青年健康志愿者义诊活动,为员工提供健康咨询和理疗服务,受到广大员工,特别是柜面青年员工的欢迎和好评。

3、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投身爱心公益活动,帮助青年增强关爱社会、回报社会的感恩之心

为了培养团员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团委在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针对我行养老金客户较多的特点,为缓解养老金高峰期柜面的压力,团委参与了“百万老人无障碍刷卡活动”,在全行青年中招募了440多名的“导银志愿者”,让团员青年以志愿者身份为老人提供咨询和指导,帮助更多的老人学会使用银行自动机具。团委还参与了团市委组织的“520,我公益”大型公益活动,让我行青年融入到全市的公益活动中。为进一步加强井冈山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当地孩子的教育提供支持,团委组织了九家基层团组织与井冈山小学学生结对子,在对团员青年进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同时促进当地教育的发展。各基层团组织还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组织青年参加了义务献血、骨髓捐献、特殊团费捐款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福民支行和静安支行团总支参与的为白血病孩子“点燃小小心愿”的公益活动还在各大报纸网络得到报道,体现了新时代银行青年员工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目标,以构建“同心多层”的组织体系为着力点,探索各有特色、百花齐放的团建道路

为了应对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银行青年员工群体的深刻变化,在团市委组织创新的倡导下,上海银行团委根据我行团员青年的特点和基层团组织的实际情况,探索团建创新的模式,初步搭建了共青团―青年金融研究会、俱乐部―青年兴趣小组―青年公益志愿者组织这一同心多层的共青团组织体系,并通过加强核心组织―共青团组织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以及拓展外延组织的建设,共同推进我行共青团的组织形式创新。

(一)共青团---核心组织建设

1、基层团组织架构重组。

团委根据全行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再造的要求,对全行基层团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和改革,形成区域化管理模式,在上海银行团委下设区域分团委、团总支以及团支部,在区域团委和团总支下再设二级团支部。目前全行已形成有1个团委,2个分团委,13个团总支,8个直属总行团委管理的团支部以及68个下属团支部的架构,实现全行1900名团员(含劳务工)的有效覆盖。

在基层团组织架构重组的基础上,XX年9月,上海银行团委在团市委和总行党委的指导和关心下,召开了上海银行第三次团代会,对二届团委五年的工作作了总结,并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了由十一名委员组成的新一届团委班子。十一名委员中有成熟优秀的核心成员,也有朝气蓬勃的后备梯队成员,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金字塔形队伍;同时团委加强了民主建设,建立了充满活力的工作机制,为新阶段的团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制度建设日益规范。

(1)为了方便基层团组织查阅团内各项制度,团委撰写了《团务工作手册》,以提纲和图表的形式列明了各项团务制度中的工作要点、工作流程、内控要点和所需表格,是基层团干部工作的最佳助手;

(2)针对新上岗的团干部,团委组织了系统的团务工作培训班,对制度进行介绍和解释,提高基层团干部对团务知识的掌握,由此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3)按照《上海银行基层团组织考核办法》对基层团组织进行考核,并向基层党组织反馈考核结果,促进基层团组织的建设。

3、团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今年,团委以全行团组织架构重组为契机,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在基层团组织骨干的选拔上严格把关,做到“高进、严管、优出”,从源头上保证团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对所有新上任的团干部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除集中授课培训、开展工作研讨外,还组织了团队拓展训练和影响力训练,增强了团干部的战斗力。团组织架构重组后,全行共有团干部247名,其中党员54名;大专以上学历的216名,占团干部总数的87%,团干部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多层青年组织形式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根据我行青年的特色和各基层团组织的实际情况,今年团委初步探索构建“同心多层”组织体系的方法和途径,以此实现对青年的有效组织覆盖。

1、提倡发挥业务特长,加强青年金融研究会、俱乐部等第一层面青年组织的建设。

面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宏伟蓝图带来的机遇和现代金融知识日新月异的挑战,具有较高学历层次的银行青年员工普遍具有很强的危机感和求知欲。团委抓住团员青年的这一特点,倡导所辖团委、团总支和团支部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成立以探索金融前沿、创新金融产品为主旨的青年组织,丰富青年学习型组织的形式,为团委的品牌活动“青年金融论坛”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组织支撑。

2、提倡健康兴趣爱好,培育青年兴趣小组等第二层面的青年组织形式。

银行的青年员工大都活跃在银行营销和柜面一线,承担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如何满足青年不断提高的业余生活需要,引导青年健康消费、快乐生活,也成为团委需要突破的一道课题。在XX年对青年兴趣小组试点的基础上,XX年,团委把“青年社团研究”作为团建课题,对全行团员青年的青年兴趣小组需求做了调研。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年社团型组织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内生客观障碍,并提出了一套发展青年社团型组织(兴趣小组)的长效机制,使青年兴趣活动制度化、长效化,服务于银行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全行的企业文化建设。

3、提倡社会责任意识,引导青年公益志愿者等第三层面的青年民间组织。

随着团委对青年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不断推进,团委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的影响力不断得到体现,银行员工自觉参与公益活动、奉献社会爱心的责任感不断加强。在共青团组织的公益活动之外,上海银行还活跃着很多自发形成的青年志愿者个人和团队。他们有的参加社会上的各类志愿者活动,如到养老院、福利院做社工、义务献血、参加骨髓捐献和各大国际赛事志愿服务活动等;有的通过结对子资助残疾、患病或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到云南山区学校支教等。对于这一类的青年民间组织,团委也将大力支持和倡导,形成第三层的青年组织,扩大共青团的影响力。

三、以改进传统手段为契机,以网格化团建为目标,探索新的活动阵地建设

网格化团建是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新形式,是传统团建活动的有益补充。在团市委的组织牵头下,上海银行团委参加了“办特奥,迎世博,促文明,创和谐”为主题的XX年年上海市青年文明号(共青团号)优质服务示范行动,提出了“点滴用心、相伴成长”的服务理念以及“微笑服务,积极主动;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诚信、合规、热情、周到”等服务承诺,为特奥运动员及其家人提供了绿色通道、手语、外语等特色服务项目。同时在上海银行内部各基层团组织之间,团委也提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网格化团建的理念,各基层团组织在足球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开展了上海银行区域性足球赛,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形成了新的组织活动形式。

团委在推进网格化团建的过程中还加大了宣传阵地和文化阵地的建设力度。在宣传阵地建设上,团委充分运用行里的内部信息网、行报、共青团短信平台以及宣传板报等渠道加大团工作的宣传和报道。一方面抓各基层团组织的宣传工作;另一方面,抓团务信息的公开力度,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宣传氛围。在文化阵地上,团委与工会共同举办了“XX年上海银行激情金秋舞林大会”,近五百名的青年员工参加了前期的海选,最后140多人进入了决赛,一千多名干部员工及其家属观摩了最后的总决赛,进一步营造了上海银行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企业文化氛围,

回首XX年年团委工作,在团市委和总行党委的关心和指导下,各方面工作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团委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基层团组织工作的主动性和贡献度有待提高;团干部工作能力有待增强;基础管理工作有待加强等。2010年,上海银行团委将继续坚持团市委和总行党委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高举旗帜,推动科学发展,紧紧围绕上海银行的发展战略目标,以“建设一个有凝聚力的共青团”为宗旨,着眼于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的统一,着眼于银行发展和青年组织的变革,着眼于基层团建和整体规划,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我行特点的青年工作发展新路,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把上海银行建设成为品质精良服务一流的现代商业银行而努力奋斗。

一、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紧围绕我行新时期战略目标,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充分发挥生力军与突击队的作用

十七大的顺利召开对青年的健康成长起到了正确的引领作用,为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不断推进产生重大的指导意义。2010年,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委要继续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根据团市委和总行党委的统一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在全行团员青年中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活动,要求做到三个结合:与加强和改进团的建设相结合,与促进我行的改革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与服务青年、帮助青年健康成长相结合。

二、 把握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以我行企业文化建设为契机,不断提高教育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水平

共青团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就是要加强团委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权益的作用。说到底,就是要求各级团组织通过有效的教育,帮助青年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通过周到的服务,帮助广大青年解决成长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青年一代健康发展。2010年,团委将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契机,建立和完善各基层团组织的学习组织和学习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增强青年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我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通过拓展素质、搭建舞台、职业指导等方式促进青年成长成才。

三、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抓创新,全面推进团的自身建设,促进我行共青团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全行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再造进程的不断深入,2010年团委将按照“全团抓团建,全团抓基层”和“党建带团建,团建抓创新”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基层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着手建立我行的团员青年管理信息系统和青年人才信息库,及时反映团员青年的动态信息,加强对青年人才发展情况的跟踪调查,实现日常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团委将出台新的制度和政策,鼓励总行直管的基层团组织围绕中心工作和青年工作主动开展有效的主题活动,提高这一层面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在全行推行“一团一品”建设,加强二级团支部的团建工作,提高二级团支部的工作独立性,形成全行活跃的局面;以网格化团建理论为指导,设立活动基金,鼓励和支持各基层团组织之间的合作和联动,优势互补,以强带弱,提高全行整体团建水平;以同心多层组织建设理论为指导,在原有的四层组织雏形上,进一步巩固共青团组织青年业务、学习型组织青年兴社团型组织青年民间公益志愿者组织这一同心多层的共青团组织体系,实现团委的组织创新。

大一团员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模式;制度创新;班级学生会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38-01

大学班级是高校管理和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大学生群体的基本组织单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高校学生价值思维的多元化取向,传统的职能型班级组织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需要。针对目前国内高校班级组织制度存在的问题,设计并试行了班级学生会的管理模式,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形势的需要,促进学生工作的开展,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1当前国内高校班级的组织形式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等学校班级管理中大多数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职能型结构,这种管理模式是一种典型的直线式管理模式:辅导员(班主任)、团总支学生会―班长、团支书―班委、团支部委员―普通同学。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它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普通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缺乏。在传统的班干部制度中,班干部在一个班级中的比列很小,在一些事情的决策上,可能最终的讨论仅仅是集中在班委的小范围讨论上,很多同学参与不到与自己班级和自身息息相关的一些决策上。在这种决策程序中,很多同学也许就失去了在班级的存在感,养成了盲目跟从的习惯。这与我们要培养有自己独立思考,在进入社会后能最大程度发展自己的学生的初衷是相违背的。2)基层团支部功能的淡化。传统班级管理体制中,班长是处于核心地位的。而团支部应该承担的团的建设、加强团员意识教育、推优等工作也往往被班委会所取代。团支部里面的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则更是有名无实。3)班干部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思维使学生工作人员更多地关心以什么方式去管理学生,很少考虑如何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大多数同学的组织管理能力。学生干部集中在少数同学身上,普遍存在的习惯性思维以及历史上的官本位思想与社会负面影响的存在造成了一些学生干部,惰性增加,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下降,客观上导致了学生干部“权力寻租”的可能。4)班级概念淡化、集体意识不强。大学班级基本上没有固定的活动和学习场所,使得同一班级的成员之间缺乏相互沟通、交流、协调与合作。学生管理方式是一种外部控制模式,没有真正调动起同学们的潜能,使得同学对班级事务的关注越来越少,加剧了班级概念的淡化,对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是不利的。

2班级学生会制的可行性

1)组建班级学生会制是目前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在发生巨大变化,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有所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建立班级学生会制,能让同学们从中感受到和传统的班干部制不一样的地方。即:更充分的参与性,更完善的制度,更畅通的信息传达渠道,和更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3班级学生会管理模式的设计

班级管理模式的设计的关键环节是把握学生工作的中心任务,即紧紧围绕充分引导、帮助、服务于学生发挥潜能,提高自我管理意识,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既符合自身发展需要又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我们针对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并试行了班级学生会的班级管理模式:

1)班级管理中学生会化模式的产生。班级学生会管理模式打破了常规的班委建制,在班级中设立学习、生活、文艺、体育、宣传、心理等六个部门,以部门作为班级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内的每一名成员都必须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参与其中的一个小组,学年进行小组成员的调整,鼓励大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团支部成员作为班级的核心和灵魂,由全体成员选举产生。

2)班级管理中部门化模式的职能划分。团支部是整个班级的核心,除了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推优、加强基层团建之外,主要负责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落实、各小组之间的协调。六大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发挥各部门的长处,激发学生潜能。

4班级管理中的学生会制模式的优势

班级学生会制的施行使得学生对于班级的认可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班级成员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变,自我管理意识和集体意识不断提高。笔者在大学班级管理的实践中认识到: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具有参与班级管理的心理预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也可以为每一个同学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而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亲身体验有益增强班级凝聚力,有利于实现大学生自主管理,提升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1)班级学生会管理模式最大可能的提升了学生参与学生工作和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对于各项活动的开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班级学生会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按照班级内每位成员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定位进行划分,使得具有特长的同学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和施展特长的机会,特长不明显的同学,在小组工作过程中,对于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发展有了一个清晰的定位。3)班级学生会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集体意识。学生会化班级管理模式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其创新意识、自我管理服务意识、集体意识。辅导员对于班级工作只是起到一种指导和辅的作用,很多具体性的工作要由学生自己去完成,而这种过程就是一个最好的锻炼机会。可以促使每位小组成员更加认可自己所在的集体,增强集体意识。4)班级学生会管理模式有利于基层团建工作的开展。高校基层团支部工作中通常存在的难题是:单纯的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团员意识教育等内容很难引起大家的兴趣,认可度不高。但是采取学生会化管理模式之后,基层团支部的工作有了可以依靠的更加丰富多彩的实体,通过整体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大家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5总结

综上所述,班级学生会制度,完善了传统班干部制存在的不足。即:让班上尽可能多甚至是全部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的部门,每一个同学都保留了决策的权利和有提供自己建议的渠道。同学都能找到归属感,从而以班级为单位,大家抱成一团。各部门之间的良性竞争,让同学们在压力中最大限度的爆发出内心所存在的能量。在各部门的交流中,培养同学们的交际能力和策划能力,让大家把考虑问题的角度多元化,长远化。在各部门的合作中,提高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同学们在敢于发表想法的同时乐于倾听,从而完善个性,提高自信。这就是我们设计这样一个班级学生会制度的初衷和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晓勤.大学新生班级建设中目标管理的对策[J].天中学刊,2005,3.

[2]李为.高等学校班级组织管理制度创新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3.

[3]章健.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现状调查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1,15.

[4]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0,16.

[5]魏重斌,任亚玲.浅谈新时期高校校风建设与高校班级建设[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

[6]马松红.对班级管理及班级建设的思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大一团员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1949年,随着三大战役接近尾声,国共弈局的胜负日渐明朗。4月23日,中国人民占领南京,并在短时间内迅速推进到江南各地。在这一形势下,中共中央决定乘胜追击,命令第二野战军向西南进军。

新解放区迅速扩大,对地方干部的需求与日俱增。南京解放后,在时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第二野战军政委邓小平的倡议下,二野组建了一支集战勤队与宣传队为一身的地方干部队伍――中国人民西南服务团,由华东野战军副政委、时任南京市委副书记的宋任穷担任总团长。

西南服务团除向中央要求调配部分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外,在江南地区广泛动员青年学生、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参团,迅速掀起了“解放大西南”的参军热潮,组建了一支由6000余名干部和1万多名学员组成的队伍。

在南京地区成立的西南服务团第一团,分为云南支队和川南支队,南京地区报名参团的青年学生大部分分配在云南支队。其中,南京地区通过报名审查的1236人中,有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及两校附中学生共440人,占三分之一以上。

10月2日夜,云南支队即由宋任穷带领从南京下关码头出发,渡江至浦口乘闷罐车离开南京,跟随野战军开赴大西南。8000里的“小长征”跨越苏、皖、豫、鄂、湘、黔、滇7省,其中有3000多里是徒步行军。这对于刚走出校园的青年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考验,同时也让这些来自城市的学子们第一次深切体验了集体化、组织化的革命生活。

1950年2月底3月初,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的指战员们陆续抵滇,没有很好休息,便被分配到昆明市以及武定、昭通、曲靖、宜良、楚雄、玉溪、蒙自、文山、宁洱、大理、保山、丽江等12个专区担任党政机关骨干,开展政权接收、建设与巩固工作。

在昆明,市军政委员会下设公安、军事、财经、工业、交通、政务、卫生、文教8个接管部,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协同接管各单位、各组织,清理旧人员、物资、档案,镇压反革命分子,建立革命秩序,实现城市政权的平稳过渡。

在完成接管地方政权后,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的首要任务是下乡征收1949年公粮,以解决迫在眉睫的军需民用粮荒问题。由于征公粮的任务重、时间紧,引起以地主、土司为代表的地方强宗豪右大规模武装反弹,各地土匪纷纷暴乱,大批征粮干部被害,县区政府被攻占,征粮与剿匪成为1950年扎根农村的西南服务团战友最为深刻和悲壮的记忆。

1951年底到1952年,云南实施,在轰轰烈烈的、分土地中,贫雇农第一次取代乡村士绅开始对乡村事务实施管理。至此,云南省政权实现了彻底的新旧交替,新兴红色政权在云南站住了脚跟,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也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然而成员们并未能离开云南,而是走上了云南省军工政教的各条战线。此后,在左的思潮影响下,不少校友在风云诡谲的政治运动中,被以各种荒诞不经的理由受到牵连、打压、迫害……直至改革开放、拨乱反正,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的事迹才得以昭彰。

近日,南京大学校友口述历史计划工作组对部分服务团云南支队成员进行了采访,期望通过校友们的敷陈铺叙,重构1949至1952年红色政权在云南建立与巩固的全过程。

恰同学少年时――大学生活

(抗战结束至1949年4月南京解放)

大学是人生重要的转折阶段。南京解放前后,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学生积极向中共靠拢,踊跃报名参加西南服务团,不仅与其在校期间的政治环境、思想氛围息息相关,更与那个鼎革之变的大时代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态势密切相联。

抗战结束后,国家在经济上濒临崩溃,物价飞涨;政治上国共龃龉不断,最终爆发内战;思想文化上中共对南京地区大学的渗透也日趋紧密,政权则尝试遏制之,多有抓捕“通共”师生。在多种因素作用下,1945年至1949年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多次发起、参与反对当局的学生运动,引起双方激烈冲突。当局在处理上的种种不当措施,及其执政之下国家经济的崩溃、政治的腐朽,加剧了社会各阶层的离心。

经过“延安时代”革命熔炉锻造的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整齐化、团结化、简单化的意识形态与组织体系出现在世人面前――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的新新世界,联合政府口号下的多元异彩,传奇领袖“奇里斯玛”式的人格魅力,撞击着知识精英的理想主义情怀。这些复杂的现实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为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校学生参加西南服务团埋下了伏笔。

陈福海(男,湖南长沙人,1946年入金陵大学文学院外文系学习,参团在云南支队一大队,后在云南电信系统工作):我于1946年考上金陵大学文学院外文系英语专业。当时我并不想搞文学,而是想通过这个专业学好外文,以便将来参加外交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被列为世界四强之一。当时我也年轻,就想将来参加外交工作,在国外争得中华民族复兴的一席之地,实现救国的理想。

从我们年轻人的角度来讲,对和很反感,八年抗战是中华民族的一场浩劫,好不容易才取得痛苦艰难的胜利,却为了消产党又挑起内战,使全国人民又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我们青年学生也要因此饿肚子。

1947年5月20日,金大和中大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五二学生运动,影响到全国60多个主要城市,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主义青年学生运动。那天是召开参政会的日子,我们游行目的是通过参政会引起更大的舆论压力,从而向参政会提出要求――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当时去参加集会,也是想解决我们学生所要求的补助问题,不想再饿着肚子读书。因政府把财政资金大都用作内战经费,教育经费极度匮乏,学校师生食不果腹。

我当时也是五二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还记得那天上午,校门口被重重包围,动用了军警宪特,使用了马队、机关枪阵、高压水龙头,甚至还鸣枪示威。不过当时我们猜测他们不会搞大屠杀,所以并不害怕。同时也有年轻人的热情冲动,觉得即便是死了也要进行示威游行。

最初我们被围困了个把小时,后来冲出去了,但很快又在天津路被阻。这时候中央大学的游行队伍到了我们这儿,也就是现在南京大学的鼓楼校区,来声援我们。这样一来的军警包围就松动了。他们觉得中央大学的学生都已出来,围困金陵大学的学生也没有什么意义,这场游行是堵不住了。这样我们就出了校门,和中大学生会合,队伍有一两千人,浩浩荡荡地通过珠江路。在珠江路口有一场搏斗,军警使用高压水龙头把很多学生都冲倒了。当时我并没有看见有死伤的,但据后来报道是有的。

那个时候我们金大有学生自治会,其中也有中共地下党员。我当时的政治认识还是比较懵懂的,只不过就个人而言,反蒋情绪比较激烈,四大家族特别是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我是很反感的。我这种政治倾向的形成不是在延安,而是在的首都南京,因为平时体验的都是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劣迹。我虽政治倾向上反蒋,但没有觉悟到去拥共,只听说过一些延安的事情。那个时候虽然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手册在学生中传播,但是传到我们手上也只是很快地看一下,没有细致地去解读和分析。到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正式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书籍了,对延安这个革命圣地才有所认识,转而开始革命崇拜了。

徐学庶(男,湖南湘乡人,1945年入中央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就读,参团在云南支队第四大队,后在云南交通系统工作):高中毕业后,我本来是可以保送到上海交大的,但是我没去,而是在1945年到重庆考试。那时候不是全国统考,而是几所学校联考,不同学校招生考试彼此错开。其实以我的兴趣应该去学历史的,我非常熟悉历史,只是那时候家庭条件很差,没办法让我读冷门的历史系,考虑到就业,所以报考的是中央大学土木系。

抗战胜利后,中央大学搬回南京四牌楼(中央大学于1937年从南京迁往重庆沙坪坝,1946年11月迁回南京。此处指中央大学四牌楼校区,即今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那时候我读大二。当时社会局势动荡不安,1947年的五二大游行在珠江路那一带,又在三牌楼政府门前请愿。因为生活很艰苦,社会上很反对内战,不希望再打仗。政府常派特务趁晚上来抓进步学生,然后关起来,华彬清(中央大学政治系学生,曾任南京市学联负责人)等学生领袖就被抓过。五二学生运动当时被称为第二条战线。

1948年因为淮海战役的缘故,南京岌岌可危,学校上不成课了,学生也乱了,学校干脆宣布放假3个月,直到1949年2月才复课。

1949年1月,淮海战役打完了,共产党消灭了55万军队。南京局势十分混乱,学校外,商店关门,买不到东西,不过大家也没抢;学校里,教授们跑掉了,周鸿经(时任中央大学校长,1949年离校赴台)携款潜逃。不得已临时组织一个校务委员会,由潘菽(潘汉年的哥哥)和梁希负责维持学校运转。其实学校主要是由学联来管。学联是十几所大学加上几十所中学组成的学生联合会,这时就组织学生护校,晚上一二十个学生拿着棍子巡逻保护学校,兵荒马乱的,大家都不能安心学习。

进城之前,学校有些进步组织。当时学生分成三派:进步的有一二成,反动的有一二成,六七成是中间派。有的中间偏左,有的中间偏右,学生自己知道哪些是进步的,哪些是反动的,最吃得开的是中间派。学校对各种党团政治组织是比较反对的,我们叫这些活跃在党团政治组织中的人为职业学生,他们不读书,成绩很差。学生们只佩服成绩好的,不喜欢成天闹事的。我是中间派,两边都很反感,所以敬而远之不和他们在一起。一个班里并不团结,进步的学生在一起,反动的学生在一起,中间的学生在一起,三三两两互不来往。

赵先政(男,重庆人,1948年入中央大学法学院法律系学习,参团在云南支队第四大队,后在云南省公安系统工作):我是1946年考取全公费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前身为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好一点大学的学费,我家里负担不起。社会教育学院有本部和新生部两部分,我在南京栖霞山的新生部。在大学我是比较活跃的,既是班长,也是四川同学会会长,还是红叶社社长,篮球、足球、戏剧的活动我都组织,在学校也算比较有名。

1946年底北平发生沈崇事件,使全国闹翻了。南京的学生反美运动爆发得晚一点,以中央大学为主组织。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有人来电话通知我下午参加同学会动议游行,参会的人不多,就几个人,要求无限期罢课抗议美军的行为。开完会以后,到车站才发现回学校的最后一趟车都走了,30华里的距离没法走回去,我就在中央大学住了一晚上。中央大学的学生比较自由,每个寝室的空床也很多。

社会教育学院新生部的部主任是中央执行委员,在当时是比较高的职务。等我第二天回到学校的时候,他问我昨天为什么不请假,今天又旷课半天。尽管我说只迟到2小时,他说那也按半天算。我就和他吵架,并当众顶撞了他,最后记了2个大过和2个小过,还硬是要调查我的背景。学校找到我的一个中学老师调查我,还好那个老师对我很熟悉,担保我不是共产党员。学校还是不信,又到我家乡调查。我兄弟是地下党员,他提前赶回家把我房间的书籍、笔记本都收走了,这才没查到什么。既然找不到我是共产党的证据,社会教育学院新生部就开会讨论是否进行无限期罢课。我发言提出5条罢课理由:沈崇事件、学校伙食不好、学校藏书不够等,大家一致决定无限期罢课。

1947年下半年,我转到社会教育学院苏州本部,学校借故勒令我退学,我就没地方读书了。我找到中央大学的刘德民,他是法律系三年级的地下党员。我的叔父是中央大学法律系教授,当年是四川乐山市法院院长,也是最高法院的核心人员之一。他们都了解我的情况,让我不要灰心丧气,好好准备考中大。

于是,1948年我考入了中大法律系。入校的第一个星期,中共地下党组织就和我联系,发展我为新青社(新民主主义青年社,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成员。第二个星期就通知我写入党申请书。不过写好上交2个星期以后还没消息,我就问他们讨论同意与否。他们说同意是同意了,但不能办手续,因为要有2个党员介绍,可是没有党员认识我,有的也不能暴露身份,这样我的入党问题就放下来了。

许志和是法律系三年级学生,他在1948年12月31日通知我,根据黑名单,我是准备逮捕的50个大学生中的第15名,让我最好离开南京。于是我请同寝室的同学用袋子给我装一点换洗衣服,我带着爬到车顶上去,就这样暂时离开了南京。许志和还告诉我,就算走不掉也不能回寝室,只能回工学院的地下室,那里有个床是给我准备的。

1949年4月1日,中大、金大等南京地区高校师生6000余人举行游行,要求当局接受中共提出的8项和平条件。游行结束后,一些学生回校途中与当局发生冲突,数百人受伤,其中3人因伤势过重死亡。我们把所有伤员送上卡车,研究到底是拉到中央大学医院还是鼓楼医院,最后决定去鼓楼医院。到了鼓楼医院,中央大学的人通知我,要来抓我,要我赶快离开,但是不能走前门。没办法,我只有找董俊松商量,还好他和鼓楼医院的人很熟,把太平间的后门打开让我们出去。四一运动风波过后我们才回到学校,以后也不敢再活动。4月21日上午,又有人通知我,说要抓我,叫我离开,我又跑了。4月23日南京解放后,从无锡到苏州的铁桥被炸了,我没法回学校,直到5月桥修好火车通了以后,我才回南京参加了西南服务团。

沈坤翱(男,河北保定人,1943年入中央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学习,参团在云南支队一大队,后在云南省机械设备公司工作):我在1943年入读中央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到1949年参加西南服务团离校,共在学校待了6年。1943年至1946年,我在重庆待了3年,抗战胜利,我们随着复校回到南京,1947年本科毕业。那时候就业很困难,毕业之后,有的同学通过家庭关系或自己有办法,就找到工作了。我家是北方的,在南京就我一人,没有特殊关系,所以我就等着分配工作。正好学校需要助教,我就申请了,加之我的成绩还算可以,这样就留在学校了。作为机械系助教,我一方面跟着教授上课,帮助同学学习,改作业;另一方面自己继续学习、深造。机械系助教当时待遇一般,住在两人一间的宿舍。那时候反正自己是单身一人,工资高低也无所谓。

在政治上,我当时算不上积极分子,只是中间人士。1945年,我有一个哥哥从军队复员回家,他大概结识了一些比较进步的朋友,思想就比较进步一些。家人围在一起时,他就介绍一些进步的东西,主要是关于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如《大众哲学》等。

五二运动的前一天,我参加了在大礼堂召开的几千人代表大会。当时的口号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这代表着群众的心声,那些积极分子号召第二天举行游行。游行我只参加了一半,开始的时候我没去,我那时思想并不是很积极,等到游行队伍在珠江路跟骑兵对峙时,我感觉政府怎么能这样对待学生呢,就参加进去了。所以五二运动,我是参加后面的,是在对峙状态之下参加进去的。最后经过谈判,政府来找我们,骑兵让开道之后,我们就从珠江路回学校了。

当时中央大学在学生运动中是骨干学校,学校有中共地下组织,我们班上也有地下党员和运动积极分子。不过,当时只知道他们思想很进步,并不知道他们是中共地下党员。我支持他们,但当时并没有参加地下党组织。

正是神州有事时――报名参团

(1949年4月至1949年9月)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与此同时,受命出征西南的二野面临随军干部严重短缺的问题。为保证西南政权顺利接管与巩固,中共中央决定在南京等地吸收青年学生参军入伍,与老区一批南下干部组建为西南服务团,随二野出征。

“参加西南服务团!把红旗插到大西南!解放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西南人民!”经过广泛动员,来自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院校的年轻俊彦们踊跃报名。其动机,或是饱含革命理想主义憧憬,或是在内战中与家人失去联络而生活陷入困顿,或是单纯地带着对中共的兴趣和好奇,或是兼而有之。至7月15日,《新华日报》《南京市西南服务团通告》,南京地区审查合格名单1236人,其中有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及两校附中学生440人。

次日起,西南服务团全体学员到南京驻地报到,开始集训改造。学员们听取了二野政委邓小平、副政委张际春,西南服务团总团长宋任穷、西南服务团南京团长彭涛等人的培训辅导课,学习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人民民主》、《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文献,并参加了辩论会、讨论会、批判会等活动,接受思想改造。

从7月下旬至9月底两个多月的集训,是这批青年学生第一次系统地接触中共的观点和主张。在如火如荼的学习和改造中,他们的人生理念也在潜移默化中被荡涤着、塑造着。

陈丽嫦(女,广东台山人,1945年入中央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学习,参团在云南支队第一大队,后在昆明市科技局工作):报名参加西南服务团过程中,宋任穷到中央大学来作了动员报告。他可是参加解放全中国的一个大将军、大英雄,却穿着和战士们一样的衣服,手里拿个扇子,一边扇着一边给我们作报告。他说:“你们是解放了,可是西南人民还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要把红旗插到大西南,我们需要你们到新区去工作。”

我们丁家桥校区的学生宿舍门口都贴了西南服务团的宣传画,写的是“解放大西南”之类的口号,画的是破衣烂衫的农民向我们招手。这些宣传画的确对我们的报名起到很大的鼓舞和动员作用。

学校里设了几个可以报名的点。所谓报名就是填个表,除了姓名等信息外,还要写参加过什么组织,家庭是什么成分。大家都很老实,有的就写了哪年哪月集体入、三青团。报名参加西南服务团,表面上没有审查,实际上是有的。

就这样我报名参加了西南服务团。7月1日我们学习了的《论人民民主》,那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纲领,是我们第一本教材。在思想培训中,强调学生要与工农结合、向工农兵学习。还学习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人民服务》,教育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三心二意、半心半意地为人民服务。因为我们是学生,平时有些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工农群众。

自7月至9月,西南服务团在南京的集训中,辩论会、讨论会是改造学生思想的常用方式。那时候的辩论鼓励放开思想,可以随便说,学生们的发言有的也是不知天高地厚,如果在反右运动中都是要划为的。但当时大家还是能敞开谈的,因为对任何人不戴帽子。

学习中,大家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还是暴露出来了。有的同学是云南人,说参加西南服务团,又能革命又能回家,是兼顾;有的同学觉得在南京也没有办法生活了,参加西南服务团可以管饭……对于这些思想,当时批判得很厉害。我们的指导员左得要命,有个同学从小在家里订的婚,他报名参加西南服务团后给家里去了电话,让对象也一起报名参加西南服务团。后来他对象就近在长沙报名参团了,指导员得知后就批评他参团动机不纯。

陈福海:南京解放以后,邓小平号召南京和上海的大中学生参加西南服务团,这个团属于二野,邓小平是政委。后来邓小平又在南京的国民大会堂做了一次演讲,那次演讲很生动,引导青年人应该怎么样参加革命,对我来说启发很大。

当时我也没什么犹豫和杂念,只觉得感兴趣,不仅要跑这么远到西南,而且还要步行,认为蛮有意思的;况且我身体也好,所以就报了名。另外还有两个因素:第一,金陵大学是美国的教会学校,又把美帝国主义定为中国人民的死敌,所以我就想大学最后一年丢掉这个包袱算了;第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苏联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今后中国和苏联是同盟友好关系,英语至少一段时间是没什么用处的,所以就不想再学英语了。我是一个热血青年,虽然当时没有多少革命觉悟,但是一腔热血、一腔热情还是有的。

据后来的统计,金大报名的大概100多人,中大两三百人,两校一共是440人,其实报名的远不止这么多人。当时,有的是报名的时候就问了一下登记表上的一些情况,有的是报名之后再来审查。我是通过审查的,但是审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就不太清楚了(中央大学对参报西南服务团的学生进行的审查,包括意愿是否坚决、身体是否健康、家庭是否有特殊牵挂、过去的政治表现是否良好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反复询问,考察报名者是否有坚定的决心)。因为审查时对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等做了一些衡量,所以1000多报名者最后批准的大概是440人。

参加西南服务团以后,我们学习了一些简单的革命道理,着重学习了城市政策,因为我们是要进入城市搞军事接管工作。城市政策里面有一些条款是纪律性的,另外还有一些思想性的内容,比如说进入城市不要腐败,不要受到资产阶级风气的影响等。学习完以后,就出发了。

蒋钟若(男,湖南娄底人,1948年入中央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学习,参团在云南支队四大队,后在云南教育系统离休):我的父亲蒋光曾是要员,也是耶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曾任汉阳兵工厂厂长;叔祖父曾随左宗棠出兵新疆,家藏有7000余册的《四库全书》。南京解放以后,很多人动员我参加西南服务团,我一直不动声色,直到截止日期的前几天,才由家里托付照顾我的人帮着报了名。我参加西南服务团,有几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我到十六七岁才知道,我家是中共地下湖南省委的高级联络点,一些重要的会议在我家召开,一些从香港转来的文件也存在我家里,而且我母亲家族的那一支脉有很多人在大革命时期就已经是共产党员了,我家和共产党有很深的关系。第二个因素是我感觉到当时的社会不合理、不公正,大部分学生对没有好感,当然也受了很多宣传攻势的影响。那时我比较相信共产党,不赞成,这样才参了军(中共组建西南服务团之际对青年学生的宣传动员之辞)。我提出休学,表态义务为人民服务3年,完全不要任何报酬,为建立巩固红色政权尽力,完了之后我回来继续读书,搞我的技术。当时报名参加西南服务团的同学,许多人以为是去西南义务服务两三年,待政权巩固后即可返校继续读书。

西南服务团在到达云南之前,经历了两场很有意义的辩论。一次叫作“改造思想,树立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当时提出来外交上要“一边倒”,即倒向苏联。在学习过程中就有人问,苏联在东北把我们的工业器材都掳走啦,东北出现很多的“杂种”都是苏联兵妇女的结果,为什么还要一边倒呢?对这个问题辩论得很厉害。我对这些问题只是听,不表态。之后彭涛亲自给我们做了一次解释,他避开了苏联方面这些不合理的事情,大意是说,从目前国际局势来看,我们还必须维持和苏联比较好的关系;美国现在是虎视眈眈,我们要随时随地提防美国进攻,包括解放西南时中央的部署都是这样的。另一次是关于知识分子问题,就发生在我们中队。队员刘守忠和指导员宋养公辩论,具体的发言我记不住了,虽然党委有动员要批判刘守忠,不过很多人还是支持他,结果宋养公很下不了台。

金一杭(女,浙江诸暨人,1945年入中央大学附属中学学习,参团在云南支队第一大队,后在云南省农机系统工作):西南服务团当时到中央大学附中来宣传,还借我们学校做一些筹备工作。我本来是要求参军,但当时规定要18岁才够条件。由于暑假同学都回家了,我们无家可归的学生就在学校,帮助筹备组搬桌子、凳子,搞卫生、贴标语。后来有个支队部的胡队长请示上级特批我们参军,我们才得以加入。当时是不体检的,主要是政审,因为刚刚解放,怕坏人混进来。

西南服务团集中学习时,我印象最深的是司令员讲话,他讲革命就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就是要牺牲,问大家怕不怕。当时我们是坐在地上,人很多,大家都回答:不怕!他还讲了西南服务团的任务。后来邓小平又在中大草坪讲了2次关于“老实”的话题,我现在理解就是要把自己的历史交代清楚。邓小平讲,革命是什么,走路就是革命,你们到云南去要走路、要吃苦。我们那个时候抱定决心,死都不怕,还怕苦吗?我那个时候太激动了,一个是觉得跳出了苦海,得到了解放;另外,通过学习从思想上认识了共产党是干什么的。邓小平、、粟裕、彭涛等首长来给我们上课,那个时候觉得刚刚参军几天就看到大首长了,而且亲自给我们作报告,真是太幸福了。

集训期间我被编在云南支队一大队二中队五班。我们的班长叫苏有能,是中央大学教育系的,在大学时就参加了新青社,以后转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了。我当时什么都不懂,他就开导我,把那些学习社会发展史的笔记给我看,是我的革命启蒙人。他后来是我们二中队的团支部书记,介绍我入团。1949年9月18日,我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这是咱们的国难日,所以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队伍里党员很少,而且还没有公开,我们中队只有2个党员,如果不发展青年团就没有依靠的力量。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青年团作用是很大的。因为我的历史很单纯,组织上也信任我,我就成了第一批团员,后来还担任了二中队的团组织委员。

军事训练方面,每天早上要操练,大家都是年轻人,身体也好,到玄武湖、中山陵,学习走路,背着背包走,现在叫拉练。军事化的训练,不能迟到,如果迟到了,饭都吃不上。我们女同志从南京出发前,在忙着做伞套、钢笔套、碗套等,这些都可以拴在腰带上,比较简便。指导员教我们打背包、打绑腿,完全是军事化的。集训期间将我们的生活向军事化过渡,为后来的行军打下了基础。

周汉杰(男,湖南宁乡人,1945年入金陵大学文学院学习,参团在云南支队第一大队,后在云南省公安系统工作):我参加西南服务团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对的憎恨。当局残酷镇压学生运动,特别是1949年4月1日在南京爆发的四一游行遭到镇压后,我对就更为深恶痛绝了。当然对于共产党也没什么了解的。第二,经济窘迫,谋生困难。那时候通货膨胀很严重,我家里把生活费从湖南汇到南京时,就已经贬值三分之一。我们去中山陵游玩,在餐馆吃饭的时候要先付钱,不然你离开的时候可能就已经涨得你付不起钱了。我所在的金陵大学是自费学校,花费高昂,我没有收入来源,必须谋出路。因为当时的政策是,如果我们参加革命,各种经费就一笔勾销,你不参加就得自费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参加西南服务团也是逼上梁山了。

至于其他人报名参加西南服务团的动机,我估计大同小异,都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并不完全都是自觉。比如有人就说:“你们大学生去西南起码当个县长。”再比如,当时许多教授在抗战时期迁到过西南,给我们讲昆明如何如何好,所以我们都觉得西南是个好去处。

不过,报名参加西南服务团之前,我还报名参加新华社的新闻训练班,对方要求我马上就离开学校去单位报到,我想参加完那个学期的英语期末考试之后才去,所以拒绝了。在报名参加新闻训练班时,另一位报名者说:“参加革命就要干脆,别嗦嗦的!”负责招录的人接着就说:“你看人家工人阶级就和你们小资产阶级不一样。”我生气地说:“工人阶级立马来报到没有什么损失,我马上离开大学就要付出代价啊!”

西南服务团在金陵大学招人,具体是由南京市学联负责的,他们在校园组织宣传、报名。西南服务团政审比较严格,因为学生彼此间是知道的。一个学生在解放前的政治观点怎样,是属于“反动学生”、“职业学生”,还是一般学生,大家都很清楚。

当然,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会另有考虑。金大的学生宿舍很讲究,两个人一个房间。我的舍友也是我同乡,是金大三年级经济系学生,父亲是“国大代表”,哥哥是“立法委员”。我们当时看过一些电影,像《白毛女》,看了很感人,觉得必须地主阶级。我跟他说,我们明天一起去报名,他睡了一觉之后又不干了,所以就没有参加。

最终,绝大多数报名的人都被录取了,我也就此加入西南服务团。

万水千山只等闲――行军路上

(1949年10月至1950年2月)

在南京培训之后,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于1949年10月3日出发,踏上了前往云南的漫漫征程。

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于1949年10月3日自南京渡过长江,从浦口火车站出发。乘闷罐车沿津浦线、陇海线、平汉线抵达湖南长沙,经短暂休整之后转为徒步行军。步行穿越了湖南、贵州、云南3省,于1950年2月9日抵达云南沾益,与会师;2月20日抵达昆明郊外小石坝,分配接管任务;2月底3月初陆续抵达昆明市,行军结束。

数千公里的路程,他们经历了千辛万苦,有笑有泪。在闷罐车上的枯燥生活、打前站的工作乐趣、民运工作的点点滴滴……行军的艰苦条件,对于长期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大城市、初次走出校园的青年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考验,也让这些来自城市的知识分子们第一次深切体验了集体化、组织化的革命生活。

李同芬(女,江苏无锡人,1948年入中央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学习,参团在云南支队第四大队,离休前在云南水利系统工作):我们所乘的闷罐火车车厢很长,中间有油布帘子,一边住男,一边住女,活动的时候就拉开帘子,睡觉的时候就把帘子拉起来。由于车上没有厕所,男生一般是在靠站时下车解决,女生则在角落放个马桶供大小便,各班轮流倒马桶。大家都倒过,也不嫌脏。火车厢底垫点草,大家一个挨一个就睡了。偶尔还会幽默地开开玩笑,说大家就像沙丁鱼一样,一个个排在一起。如果到站,就在车站有水龙头的地方洗洗脸、刷刷牙。

在闷罐车上,我们唱唱歌、吹吹牛,偶尔也有同学出题目大家一起讨论。我在四大队五中队二分队五班,由于喜欢唱歌,分队在车厢里唱的歌都是我教的,比如《走向大西南》、《我为谁来打仗》、俄罗斯的《生活像谜一样》。不管唱得好不好,大家都积极地唱。

那段难忘的行军日子,很多人都觉得比较艰苦,我却觉得无忧无虑的,大部分时间比较快乐。也可能是我们年龄小,年纪大一些的人对我们比较照顾。一路上大家都说说笑笑,互相谅解。

后来就开始练习长时间徒步行军了。正式徒步行军之前演练了2次,给5分钟时间打背包,哨子一响就赶快集合。回来一看,有背包没捆好的,也有丢三落四的,更多的是像我这样长时间走路脚起泡的。

行军途中,我们相互帮助,女同学的包经常是男同学背。走不动路,大队伍后面就有收容队保护着我们,让我们慢慢走。我因不适应长时间走路,棉衣都摔染成了泥巴色。烘衣服时,都是大家一起帮忙,让人十分感动。脚上起泡更是家常便饭。每天结束行军休息时,我们都要拿缝衣针用火柴烧烧,然后戳一下脚上的水泡,再把泡里面的水挤出来。路上有很多女孩哭了,我也哭过,但最后基本上都坚持下来了。大家都有力争上游的激情,生怕自己落后。在行军过程中,战友的情谊也慢慢培养起来了。

行军路上还有“清装”活动。很多人出发的时候,都带了漂亮的手巾、袜子、发卡等生活用品,还有人带了很多书,行军途中一边走一边丢,减轻负担。更有一些人带了金戒指、金耳环,最后也都捐掉了。

对于吃的方面,我们也没有过高要求。每个队都有马车,装米、油、盐,因为有些地方买不到米,有些住地盐也特别紧张。我们的中队长朱恒元很会经营,出发时装了很多盐,每到一个地方他就拿盐去换米或肉,偶尔还换点豆子做豆浆喝,所以我们五中队的生活最好。可惜的是,他后来在战斗中牺牲了。

行军路上外面穿的是军装,单衣一两套,棉衣一两套,里面穿自己的。我里面穿的就是从家里带来的毛衣。行军途中因为有军队保护,所以一路上都很安全,没遇到太大情况。

云南支队一大队和四大队是学生大队,路上要听报告,由领导同志做一些正面引导。每天哪些人做了好事,都由各班班长记录上报,到休整的时候进行评优评模。

行军路上有一项很重要的教育,就是做好民众动员工作。每到一个地方,不能扰民,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行军宿营住老百姓家里,住之前由民运队长先去打听,安排男女各自的住处,征求老百姓的意见,用他们的脸盆、脚盆、水都要先和主人说一声。临走必须把水缸挑满,把院子打扫干净,然后民运队长去检查,不干净的还要再打扫。另外,要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比如洗衣服时女生裤子不能挂在走路的地方;在湖南的时候,女生坚决不能坐在门槛上。还好不存在语言不通问题,各地方言都能勉强听得懂。

行军途中会发放少量的津贴和补助(每人每月5000元旧币,折合新币0.5元),给我们在路上买点儿零食解解馋,或者女生买点儿草纸,男生买点儿便宜的香烟。春节的时候还在行军路上,各班都发了点面粉包饺子,我不会包饺子,还是指导员教的。

陈丽嫦:西南服务团抵达湖南后,就开始徒步行军。第一天只要求走10里,但大家都走得脚起泡了,到了晚上就泡脚、挑泡。为了减轻负担,还要轻装。有的同学以为2年后还要回中央大学读书,在行军途中把自己的专业课本都带着,最后不得不丢掉。还有些人自己带了棉衣也丢掉了,因为天冷了会统一发棉军装。第二天走20里,脚又起泡了。走了3天能坚持下来就算适应了,以后就能走长途了。

我们到贵州之后,每天走得更多了,要走八九十里,甚至100多里,往往是今天从这个县出发,明天就要到那个县。贵州山多,我们大多是上午爬山,下午下山。那个时候大家已经适应了,身上的负重也都丢得差不多了。比如被窝都是拼凑的,你留铺,我留盖。盆一个班留2个,晚上用来洗脸洗脚,有的人还把它当尿桶,白天洗干净又拿来装菜装饭。女同志一般就背盆,男同志就背米袋,米袋是长长的一条,大概能装五六斤米,一个班还发2支枪。

行军也是在改造我们的思想,教育我们艰苦朴素、互帮互助,教育我们为人民服务。我记忆深刻的是“丢包袱”。“丢包袱”就是开会告诉大家,“你们有什么没有交代的,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在小组讨论中说出来,不要有顾虑”。或者是在学习《为人民服务》等内容后,对照自己过去的言行,看有什么不符合的,就在小组讨论会上说出来。说出来你就感到轻松了,所以叫“丢包袱”。

在“丢包袱”中,有的人感到越丢越光荣,不断向党靠拢。比如有的人说自己来西南的动机不纯,想着来大西南相当于来旅游;有人说自己曾经想若是早点参加革命,还可能做大官;有人说自己在家已经结过婚了,表上没有填;有人说自己以前参加过三青团、……总之都是自我批判。听到这些,上级就会说:“大表扬!某人太好了,什么情况都告诉党!”在评选行军模范中,十分制中有一分就是“勇于暴露自己的思想”。我在香港长大,没有、三青团那些经历,确实没有什么可以交代,上级就说我是不愿意暴露思想。

现在我入党多年了,回头去看,当年的“丢包袱”其实是为了摸底。在当时形势下,老干部太少,接管新区必须从学生中寻找力量,但是在革命胜利的情况下组建西南服务团,很多人怀着不同的目的参加进来,因此要摸透情况。

冯又新(男,江苏武进人,1947年入中央大学师范学院体育系学习,参团在云南支队一大队,后在云南体育系统工作):西南服务团行军之路很长,作为来自城市的青年学生,我们绝大多数人没出过远门。南京丁家桥(今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附近有几个饼干厂,我们在路上吃的就是提前准备好的产自那里的饼干,因为行军途中征收粮草不容易。10月2号晚上,我们就从下关渡江到浦口,顺着津浦铁路到徐州,徐州的六大队外放到我们团里(云南支队六大队原为在山东成立的南下干部队,1949年10月6日西南服务团到达徐州后进行调整,六大队加入云南支队行军),之后坐火车沿陇海路到郑州,又走平汉路到长沙。到了长沙之后,二野的军事政治大学有2个营也外放到我们团里,所以西南服务团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从南京直接出发的,另一部分是在途中编入的,共3700多人。

队伍到长沙后,开始徒步行军,我们一边走一边学,学习《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云贵当地的民情材料,以及有关如何接收城市的中央文件。因为我们到了地方就是干部了,如果不懂这些政策就无法开展工作。队伍行军过程中,前面的人就在后背上贴着纸条,后面的人就充分利用时间,边走边看边学。休整的时候,白天就开生活检讨会、评优会,学学民运纪律,如地不扫不走、水不挑满不走、不道谢不走。

从长沙开始,我就被调到一大队支部当民运干事了。民运干事主要干什么呢?例如同志们住在老百姓家里,他们走时我们要去检查,看看地扫干净没有,借东西还了没有,水挑了没有。达不到要求的班队和个人,不能评优评模。

民运工作还要负责收容落后人员,主要是女同志和身体不太好的队友,我们就负责带着他们,走慢一些,不要掉队。有时候也有一辆马车帮助载人,团长以上者有一匹马,但团长一般都不骑,拿来驮伤员。

那个时候粮食都是自己运,每个人身上挂个大袋子,有粮食就装在袋子里,到住地再倒出来做饭。还要帮老百姓买东西、搬运锅灶、劈柴、挑水、洗菜等。一些积极分子既挑水又洗菜,在路上还积极地帮别人扛背包,这些都要记录下来。

我们有个总评大会是在贵州的盘县召开的,那个时候行军基本结束了,我们就根据事实来评行军模范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模范。评模评优主要是自己申报,然后大家评议,再交领导审查,还是很民主的。

当时的行军补助大概是每个月5毛钱,每3个月发一双鞋子、一支牙刷,每年2套单衣,每2年一套棉衣。

金一杭:行军途中,我当上了女班班长,非常积极,被评为大队二等行军模范。即使行军路上牺牲了几位同志,我们照样不动摇,走路就是革命,到达云南就是胜利。所以在路上,什么困难都要咬牙克服。我弟弟金一楠才上初中,行军中他为了忍痛把嘴都咬破了。我们每天早晨吃干饭,中午吃稀饭,简单一点便于赶路,而他就早上打点冷饭备作午餐,拄根棍子先走,一天下来最后才到宿营地,战友们就称他是“独立大队”。我就问他,你当时是怎么想加入西南服务团的,他说要学习红军!因为我们两个都是平板脚(扁平足),不能长时间走路,指导员就让他留守,他坚决不同意。我也没留守。当时年轻人都是满腔热血,跟着大队走,不到收容队。

行军至湖南七家湾时遇到了一些的散兵,打死了我们几个打前站的同志。过汨罗江时,把桥炸了,我们就拿绳子拉起木板搭了一座摇摇晃晃的浮桥,因为要解放大西南,要赶时间。当时,我刚好生病了,我们中队雇了一艘小船,专门照顾病号过江。指导员动员我坐船,我说我是青年团员,要带头咬着牙过江,不能坐船。水流很湍急,过浮桥的时候脚抖手抖的,掉下去就完了,我咬着牙还是过去了。因为这些事情,后来我就被评为行军模范,奖品是一块肥皂、一双布袜。

当时思想政治工作抓得非常紧,一个中队就有一个团支部,下面有若干团小组。行军中一到休息的时候,团小组就要向支部汇报,支部到了宿营地要向团总支汇报,主要是汇报思想。到了宿营地,我们还办墙报、快报,表扬好人好事。另外,还要注意培养一批新团员。1950年元旦到了贵阳,通过行军考验,我们又发展了一批新团员。

谢立功(男,江苏南京人,1945年入金陵大学农学院农经系学习,参团在云南支队一大队,后在云南师范大学工作):我们离开南京去云南路上有的飞机轰炸,为了安全,我们坐的火车不是一般装人的火车,而是那种装牛装马的火车。火车里,男生、女生分班住在一起,一边睡男生,一边睡女生,中间隔一块“遮羞布”。我们走的时候也不能从南京直接到汉口,得绕道而行,而且是天黑了才上火车的。

我们一路向北,从南京到徐州、郑州,再南下,就这样转了一个圈,到达汉口。在我们到汉口之前,汉口的大桥被军炸掉了,后来搭了一座浮桥我们才顺利过江。

我在行军途中主要负责后勤工作。路上吃的粮食大部分是从粮仓里来的,每个地方都有国家的粮仓,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买粮食,做简单的大米饭给队员们吃。那时候肉是很少的,一般一个星期才能吃一次肉,由队里做好分到各个班。其实大家也不讲究什么,只要吃饱了就行。

周志成(男,江苏南京人,1945年入中央大学附属中学学习,参团在云南支队四大队,后在云南电信系统工作):我们从浦口坐闷罐车经过武汉到长沙。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我们没有雨衣、没有伞。部队只给每人发了一块油布,下雨天能把背包盖住就不错了,衣服则全是湿的。

离开长沙以后,我们徒步行军,每天走多少路都是有任务的,非要走到不行,这是大队统一布置的。我们在行军中感觉最困难的是,部队不能随便休息,只有等到吹号的时候才可以,不得自由散漫,所以,我们行军途中最希望听到号声了。

行军途中部队会广泛宣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每天晚上都要开小组会,内容就是一天行军的总结,是不是互帮互助了,是不是违反群众纪律等。我在四大队四中队七班,10个队员中有7个是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的学生,那个时候感觉自己在这支队伍里层次比较低,加上自己个子比较高、身体好,就抢着干重活儿,所以在行军中被评为二等模范。在盘县休整的时候,我就以立功表现加入了青年团。(待续)

大一团员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周一见》会现场,工作人员们都有些紧张,生怕粉丝太多而造成混乱,不过整场活动下来,大家始终都保持着礼貌和秩序,只是会在吴亦凡说话或者行动的时候发出一连串的尖叫。记者们似乎早已经习惯了这种场面,只感叹:“他可是最火的小鲜肉。”为了见他一面,无数少女使尽百宝,在他出现的每一个地方,都簇拥着如潮的粉丝们和挥之不去的高分贝尖叫。

这火红的人气就是他最受瞩目的资本,如果说两年前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吴亦凡是谁,那么两年后,回归发展的他明显得到了更大更广的国民认知度,地铁站里已经有大妈可以指着他的巨幅海报叫出他的名字,活动现场也可以看见更多非粉丝的驻足。第一部电影就能得到导演徐静蕾的青睐担纲男一号,第二部戏就是和冯小刚对戏的《老炮儿》;处女作《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的电影票,在电商平台的预售1分钟内卖出一万张,短短几分钟就被抢购一空;他频繁地出现在各种电视剧、电影的拟邀名单中,收到的剧本如雪片纷飞堆进邮箱……绝对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人气偶像。在各种颁奖礼、排行榜上,他获得过“亚洲时尚偶像”“年度新人”“亚洲男神”等称号,在最受欢迎的新型流行偶像的榜单地位上不可动摇。当下偶像市场稀缺年轻血液,大众娱乐环境需要更多代表着年轻一代潮流风向与文化的新人注入,许多资深业内人士皆看好他的前途:“外形好,可塑性强,刚回来就有大导演用他,现在可以说是他最好的时机。” 从中国到温哥华 试过独自生活一年,也曾躲在被窝落泪

出道后的吴亦凡在极少数不那么忙碌的时间里曾私下回来过家乡广州,不带助手也没有保镖,一个人带着行李,通常由家人负责接送,尽管这样的行程常常引起粉丝在机场的大规模围追堵截,但他还是坚持着如同世上千万个普通游子归家一般。采访正好约在平安夜的晚上,第二天圣诞节整天都是属于他的私人时间,不知道是否因为这难得在家的假期,整晚他都显得十分轻松愉快。

颇恋家的吴亦凡在童年到少年时代却有着较为波折的经历:10岁移民加拿大,14岁时回广州匆匆读了不到一年书又折返国外,直至17岁前往韩国当练习生,至少比别人多了两倍的辗转和变化。只是自小与工作繁忙的妈妈相依生活在一起,他已经习惯了这种迁移:“因为小时候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我妈在一起的,只有我们两个人,所以很多时候我得跟着我妈,因为还小嘛,如果我妈因为工作要回国的话,可能就要跟她回去;如果要在加拿大,我就跟她在加拿大。很多时候是因为妈妈工作的问题,两地跑得比较多。当时也是这样的情况,因为在那边的话,她也会比较担心,所以初中就跟着她一起回去了一年。”

妈妈一直想要把吴亦凡带在身边,但很多时候因为事务频出却无奈做不到。时间回到2000年,跨越了太平洋来到温哥华,小小年纪的吴亦凡试过独自留守,在没有亲人的陪伴下一个人在异乡生活了一年,“当时我住在妈妈的朋友家里面,其实那个时候也是没办法要分开,妈妈因为工作的问题要在国内,所以也没时间陪着我。”

“那时候会害怕吗?”

“会,有时候会害怕。主要还是会想家,有时候想到妈妈就会比较难受,因为还小。”

“会哭吗?”

“可能还是会有那么一两次啦,因为还小。”

聊到这里,他反过来笑言:“没事哎,我很小的时候就比较少时间和妈妈在一起,因为她要工作,我很多时候就在寄宿学校里面生活,所以还是会好一些,比较习惯。”

天蝎座的要强体质在他的身上显露无余,不提初到异境的不适应、不提离开家人后如何学会照顾自己,只有在不经意间才会露出一丝脆弱的底色,但也把这丝脆弱直接归结为“因为还小”。这种用自己偏冷酷的外表、寥寥数语来掩盖情绪的大男孩性格,在接下来的采访中也淋漓地表现了出来:每次聊到有关自身辛苦的事情时,他总是不太肯透露具体内容,一说忘记了,二说觉得这些都在自己的接受范围之内,轻描淡写不借题发挥。对他来说,最难克服的或许只有想家:独自生活那年因为有时差,很多时候也没办法给妈妈打电话,“基本上就是想一想,然后睡觉”;在公认十分辛苦的韩国练习生生涯里,觉得最苦的还是想家,“出于工作的原因,回家的次数是很少的,像过年过节的时候,你就会格外地想家。”

当时的队友曾爆出深夜里听过他偷偷哭泣的声音,他不肯接话回应,但是终究没有反驳。或许成长环境不断变迁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有一种不安全感,更希望一转身就能拥抱到家―这个在内心中最柔软、最安心的地方,吸取温暖的光芒,才能踏实地走进自己人生。 无意中踏上偶像之路 因伤无法继续篮球梦,意外走进演艺圈

每位明星都有一个命运的转折点,在那个转折点之前,他们是对未来充满不同想象的少年,可能有着和自已注定从事行业完全不一样的梦想和规划。和许多原本就怀揣歌手梦或者演员梦的人不同,吴亦凡小时候的理想是做一位职业篮球运动员,“小时候我是特别地爱篮球,篮球可以说是我生命中的全部。”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有做艺人的才艺或者潜质,连关注这一行的兴趣都比较缺乏,只是每天在拼命练篮球,“可能一整天都在打篮球,我小时候算是比较疯狂,别人还没醒来我可能就在打球,别人回家睡觉我还在打球,我特别爱那个运动,特别想要做到最好。”

回到广州念初三的短短一年,吴亦凡就当上了中学的篮球队队长,带领队伍获得“2005年少年CBA初中篮球联赛”华南地区的冠军,此后被无数后辈师弟倾情仰慕,自带大神光环,被送上“双能后卫”的称号:没有他就拿不了这个冠军,成功成为校园传说,流传至今,甚至还有“炫酷少年戴耳机打球”“上完篮还要拍一下篮板”等等光荣事迹,吴亦凡对这些传说懵然不知,“太赞扬我了,不过好汉不提当年勇……哈哈,我现在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厉害了(叹气脸)……”不少粉丝会跑到学校内寻找他的踪迹,当年的带队老师对他印象还很深刻:“潜力很好,是打篮球的好苗子。”班主任对于他成为了偶像明星还有不小惊讶:“我以为他以后会继续打篮球。”

后来回到温哥华,在当地高中依然是篮球队的风云人物,只是疯狂打篮球导致他大大小小的伤都受过一轮,吴亦凡倒也无所谓,“篮球因为是运动嘛,受伤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忍一忍就好了。”但是也是因为受伤,最终断了自己的篮球梦。吴亦凡身上的伤,以出现在打篮球最容易磨损的脚踝处最严重,“对运动有一些阻碍,所以最后还是放弃了。”说到这,弯腰摸摸自己的脚踝,又是一副叹气脸。

篮球梦终结,该念书还得念书。就在这时,那个万年烂梗“陪好朋友去参加明星选拔结果自己被选上了”神奇地出现在吴亦凡的身上,娱乐圈又一位明星的好朋友惨成炮灰,他也自嘲得不亦乐乎:“这个梗被用了很多次,哈哈,但我确实是这种情况。去到那边,然后很巧的机会被他们看到,他们就说试一下,其实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18岁的时候自己能够独立,大概在我十五六岁就有了,当时我就想如果我打球的话,那我18岁就要去打专业篮球,然后就可以自己独立,但是篮球这个梦想没能够成功,刚好另外一扇门又对我打开了,当时我就是觉得既然有这样一个机会,我自己也希望独立,希望不让妈妈太操心,让她能够有自己的生活,所以就下决心就去了韩国。”

韩国残酷而完善的偶像出道机制、无数位怀着梦想拼尽全力的竞争对手,意味着你要经过反反复复的挫折再加上优秀潜质才能

有一星半点的出头可能,在这一环节的最后,记者问:“如果不能顺利出道,你会打道回府吗?”

“咬牙把它做到底。”

吴亦凡从来都有一股热血男生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精气神,就像你在大雨天见到学校篮球场上有一位正在坚持打球的少年,一下一下拍球声,撞击着地面也撞击着心脏,动作是一目了然的简单,球在滂沱雨帘中怎么也投不进,他却无意停止自己的努力。 追求完美,事业心重 “对自己要求严格, 才能让别人对你认可”

约定第一次采访那日的前一晚,吴亦凡在某个时尚颁奖典礼上领奖,头发还是棕黄色,但为了达到新片的要求,保证可以随时投入拍摄,一结束活动他就立刻找来发型师把头发连夜染好。染过淡发色的人都知道,反复漂染对头发、头皮伤害很大,并且伴随着长时间的头痛。闲聊中问他感觉怎么样,他什么事都没有似地微笑:“哈,挺痛的。”身边的工作人员称:“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抓紧时间通宵染头发,没有休息又飞过来工作。”他唯一的感叹是:“哎呀,现在飞机太快了,这次只能睡两个半小时,我希望它能飞4个小时就好了。”两个半小时是你睡过最短的时间吗?“不是啊,有时候觉都没得睡。”平时爱睡觉、爱赖床的他达到自然醒的时间是“睡足十小时”,不过“很久没有试过了”。

《周一见》会前一天,吴亦凡刚从长沙录完节目回到北京,感冒还没有完全好,又赶到了剧组拍了一个通宵,凌晨5点才结束。没睡几个小时,就得起床化妆梳整。等到中午出现在会现场,又是一丝不苟的完美偶像模样,看不出任何的疲惫和不妥,头发挽向右边抛出一个精致的弧度。左边的眉毛被剃掉了两道,成了“Wifi眉”。他有一套作为青春偶像的完美工作模式,北京的冬天依旧寒冷,他还带着病,却也坚持穿单薄的衬衫和毛衣,冷,但是要配合造型。几日后的封面拍摄,面对几十件服装,他有自己的时尚看法,并善于给出最适合自己的判断:“这件外套和这条裤子会比较好看。”“高领毛衣很潮的啊。”他也会为了搭配衣服,出动私人的首饰配饰,拍完一组照片也要细细检阅,调整眼神和角度,而当天他的行程被排得相当充实:两家杂志的拍摄,若干媒体的采访,不间断的回答、换服装、拍摄,一直忙到忙到晚上八点才结束。

对于想要拥有无限可能、攀向许多高峰的年轻艺人来说,这样的敬业和仔细只是一种必然行为。最犀利的不是小鲜肉们的颜值、萌属性到底能够让多少少女流着喜悦的眼泪前赴后继地蜂拥而上,而是在于,已经拥有了人气基础的新型偶像明星从一开始已经站定了自己的目标,并带着一股不间断的锐气。在本次采访中,“一步一步做到最好”“用尽全力”这样的话,在吴亦凡的口中说出来多次,他的目标远大且雄心勃勃,或许目前做得不够好,但他还有很多时间和精力可以稳步实现理想,在《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中献出电影处女首秀,导演徐静蕾表示给吴亦凡设置的角色几近虐待,“但他作为一个新人演得很好,是有下过功夫的,满分5能打4分。”吴亦凡对此表示有点Hold不住这个称赞,“哎……徐导就是特别照顾我、爱夸奖我。”他给自己的打分只有75分,“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天才,但是我愿意去努力,去成为一个被别人认可的艺人。” 自带高冷萌画风 爷就是 这么一个又高又冷又萌的男子

镜头下的吴亦凡有一种超越年轻偶像的冷静,很少笑,酷酷的表情完成每一次定格,一丝不苟得有些让人难以接近,他还偏爱强调自己是个比较内向的人,搞到大家心中忐忑:“所以是聊不下的节奏吗?”记者在活动现场看过他在妹子们高分贝的尖叫声中凛凛走来,简直就是从漫画中劈开一条缝走出来的酷酷男子,星目剑眉冷眼一扫,十丈之间无人搭话。

但是,这种高冷通常维持不了多久,经常性地被一些微妙的细节瞬间破功:他看到现场的盒饭,眼睛瞬间一亮,一脸好奇地张望,十足一副吃货的模样。在听到有人哼哼着《有一个地方》的时候,原本还正襟危坐的他表情立马鲜活:咦,你唱的是……语气里有小小的雀跃。拍摄封面全程高冷状态,突然听到现场工作人员逗贫的“摩擦摩擦”而瞬间笑出声破功,他提起他喜欢在家一个人看高冷的烧脑电影,但看完电影去查解读后发现自己猜错了,又是萌萌的一脸懊恼。在《天天向上》的录制现场,汪涵问他打篮球的手感还在吗?他一本正经地表示手感不在了,下一秒直接单手远距离投篮成功。再比如回答“看过《我是歌手》吗?”直接严肃地回答:“好看。”在场所有人表示:这是多么奇特的冷笑话啊。最近他在微博连传了两个自己看向镜头的小视频,并配上文字“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别人一时之间Get不到点,但他觉得好得意……这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萌技能,被粉丝概括性地称为“高冷萌”,即“高冷之下的特别萌点”。

面对粉丝的总结,宣传人员再次肯定:对的!吴亦凡私下其实就是一个高冷萌型的美男子。而在今年春晚推出的活动视频中,他又能无比认真地把《难忘今宵》唱出了小时候朗诵课文一板一眼的抑扬顿挫感,活脱脱一位少先队合唱团团员的模样。冷峻美男摆着一张高冷脸认真地唱着《难忘今宵》,想想也是让人醉了。这根本不是一个彻头彻尾高冷之人的必备修养好吗?想想看,我们的导演徐静蕾也是对他初见惊人,再见只能说他“挺二”的。

在采访中,前一秒他还能和你认认真真谈理想、端端正正聊人生,下一秒只要抛出一个他接得下来的逗比问题,他立刻会“哈哈哈”起来,虽然与此同时他也会偶像包袱颇重地想控制住脸部放肆的表情,把帅气高冷脸捡回来……但是,在他努力捡回来之后反而更具有一种特色的反差萌,也是让人醉了。明明内心就有一颗闪亮的抽风心,只是上天给了一张冷峻的美颜混饭吃,也真是没办法啊,“我性格里面还是有点外冷内热的,跟我熟了以后啊,我就会比较搞笑、比较抽风。”采访结束后,我们的摄像大哥还没收起机器,贴身造型团队的两位韩国男生在他坐过的位置上模仿他说话的动作,他活泼地躲在镜头后面佯装给他们拍摄,随后三人混作一团欢快地在房间互相追逐,犹如那年夕阳下的奔跑……一旁的宣传淡定地忽视了这画面:“别见怪,就这样。”大家都说吴亦凡近距离接触妹子时都是一副霸道总裁的样子,其实……这位总裁只是高冷萌。 南都娱乐*吴亦凡 “我是外冷内热型,熟了以后会搞笑会抽风” 一位高冷美男子的自白 “小时候挺内向, 现在比较内向,基本还是内向型”

南都娱乐:小时候什么阶段比较内向?

吴亦凡:我小时候基本都挺内向的,一直以来都挺内向的。其实我现在也还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一开始别人见到我可能会觉得我比较冷酷一些,其实我是比较外冷内热型的,但基本还是属于内向型的。

南都娱乐:走上演艺道路,需要和越来越多不同的人相处,感觉自己有改变吗?

吴亦凡:会渐渐地让自己更加适应这种环境吧,多少会有些改变。但其实人的本质很难去变,很多时候不在工作环境下,我比较喜欢安静。

南都娱乐:你喜欢安静多过喜欢热闹?

吴亦凡:也是看情况,我觉得人也不是百分之一百的绝对,很开心的时候也会和朋友热闹地聚在一起,然后有些时候自己需要安静的时候,我就会选择自己一个人静静。

南都娱乐:感觉自己是什么类型的男生?是不是霸道类的?

吴亦凡:也是看情况啦,可能人还是有比较多面的吧,可能我性格里面还是有点外冷内热的,跟我熟了以后啊,我就会比较搞笑、比较抽风,各种面啦。 传统or开放? (严肃脸)“我是比较传统的男人”

南都娱乐:你成长的环境不断变迁,有时候在你需要的时候,你需要的人并不在你身边,你会不会有一种不安全感?

吴亦凡:多少会有一些。小时候可能会有一些缺乏安全感,但是现在还好,因为是男人嘛,我觉得还是应该学会独立,学会适应环境,现在还好。

南都娱乐:学会独立和学会适应环境这个过程难吗?

吴亦凡:那就需要过程啦,需要时间慢慢去适应这些东西,还好,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南都娱乐:我觉得你的成长比大家多了不少内容?

吴亦凡:对对,感谢我的母亲,就是跑动比较多一些。

南都娱乐:妈妈会不会因为忙于工作而觉得对不起你?

吴亦凡:不不不,这个我从来都不觉得,我非常爱我的母亲,她非常非常地好,母亲都是伟大的,不管是世界上哪位母亲。我觉得她们的爱是至高无上的,永远都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好的,我觉得这个是无需质疑的。我是很感谢、感恩。

南都娱乐:所以你说要找一个孝顺的女孩子。

吴亦凡:孝顺很重要,我觉得。

南都娱乐:你会很注重亲情和友情?

吴亦凡:我特别重视这个,我觉得这是人很基本的本性的东西,我特别重视这一块,人要有亲情和友情才算是完整的。

南都娱乐:你是一个很看重家庭的人吗?

吴亦凡:我很看重家庭的氛围,因为家让我感觉很温暖,我希望自己能够去扛起这个家,所以我自己就会想要努力,不要辜负家人的期望。

南都娱乐:可是现阶段的忙碌会让你失去很多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吧?

吴亦凡: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一定是这样。就是有付出才会有得到,一定是这样的。只能说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去把两边都顾及到。

南都娱乐:你是一个特别传统的男人?

吴亦凡:妈妈特别传统,所以我也比较传统。虽然说在国外也有受到一些比较欧美的教育,但是其实我内心却是还是比较传统的,还是回来就是家的感觉。 兄弟之间的友情靠热血奋斗建立 “我是很希望有交心的朋友”

南都娱乐:你这样来去匆匆,在两个国家之间飞来飞去,十几岁时能交到好朋友吗?

吴亦凡:就比较难,其实挺少的。原因是小时候经常飞来飞去,到处移动,那时候通讯也不是特别方便,也没有手机没有微信,每去一个地方,一些朋友就可能断联系了。

南都娱乐:友情怎么维系?

吴亦凡:很小的时候,就十岁左右时的朋友基本上就没有联系了,但再往后的一些朋友我还是保持联系的,我还是挺看重朋友的,我是很希望有交心的朋友。

南都娱乐:你是不是认同那句话“朋友不在多,有最好的几个就够了”?

吴亦凡:对,你说得特别对,就是这句话。我特别认同这个,朋友不在多在于精。

南都娱乐:你回家会不会找在广州念中学时一起打篮球的队友聚会聊天吗?

吴亦凡:有时候会,一直都有保持联系。

南都娱乐:大家分开的时间那么长,友情怎么维系这么久?

吴亦凡:其实当时在国内,大家一起打球,有共同爱好,有一种一起奋斗的感觉,我觉得这种感觉在年轻的时候其实是很宝贵的一种东西,因为这一份真诚的感觉保留了下来,让大家彼此之间的感情可以维系很长时间,因为它很单纯,所以很多时候会回想起那段大家一起打球的时光,就特别开心。我们虽然见得很少,但是每次见面就和以前一样的感觉,很温馨。

南都娱乐:对男生来说就是当年那种热血青春一起奋斗的回忆特别难忘?

吴亦凡:对对,每个人都会有一些这种回忆。 关于篮球炫技的回应 “很难说,有可能真的”

南都娱乐:少年时期打篮球会不会故意炫技?

吴亦凡:我性格还是一个比较低调的人,不会太注重这个。篮球有很多种,有花式篮球有实用篮球,我练的都是打比赛的篮球技术,比较街头、比较花式的篮球我没有去钻研,我觉得对我来说,还是注重结果吧,就是团队能够胜利,不会去炫耀。

南都娱乐:你的中学流传着你一个传说,说“你会戴着耳机打球,上篮时还要拍一下篮板”,这是真的吗?

吴亦凡:很难说,有可能是真的。因为我小时候喜欢听歌,一直都喜欢听音乐,然后就可能戴着耳机,这个是炫耀吗?我觉得还好哎。可能就是自己一个人打球的那种状态,听着自己喜欢的嘻哈音乐。至于上篮的时候拍个板,我觉得就是看自己能跳多高吧。

南都娱乐:你算是队里面能跳最高的吗?

吴亦凡:并不是,我的弹跳并不算是最好的,综合还行吧,有跳得比我高的。 最疯狂的事情就是17岁去了韩国 “也是年轻,一咬牙就过去了”

南都娱乐:你在加拿大时为什么会动心想要去参加选拔?

吴亦凡:其实当时那个选拔 是我的好朋友他想要去,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陪朋友去,这个梗被用了很多次哈哈,但我确实是这种情况,然后就去到那边,然后很巧的机会被他们看到,他们就说试一下。其实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18岁的时候自己能够独立,大概在我十五六岁就有了,当时我就想说如果我打球的话,那我18岁就要去打专业篮球,然后就可以自己独立,但是篮球这个梦想没能够成功,刚好另外一扇门又对我打开了,当时我就是觉得既然有这样一个机会,我自己也希望独立,希望不让妈妈太操心,让她能够有自己的生活,所以就下决心就去了韩国。

南都娱乐:他们怎么说动你的?

吴亦凡:因为当时我没去过韩国嘛,当是去旅游,去看一看,去看看之后也觉得挺好的。其实也是一个时机问题,我那时刚快满18岁了嘛,我就觉得我想要独立,我想要自己能去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下,也是年轻嘛,一咬牙就去了。

南都娱乐:你家境挺好的,为什么在急着要在18岁的时候独立?

吴亦凡:其实还好,家境什么的……不知道怎么说。但是我觉得不管别的,不管家里怎么样,作为我自己来说,我就是觉得男孩子嘛,和女孩子不一样,男孩子就应该独立,就应该自己去创一番事业,自己去承担起责任。不管怎么样,妈妈一直养育我,其实她很辛苦,所以我希望能尽快地去帮她支撑这个家,让她能够轻松些。

南都娱乐: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不能顺利出道,要打道回府怎么办?

吴亦凡:当时其实要去的时候,我已经下定决心了,我绝对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从小我就有个信念是做人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你如果会后悔的话你就不要做,如果你不会后悔的话就一定要咬牙把它做到底。既然选择了,就要把它做好。

南都娱乐:妈妈和家里人同意你往演艺圈发展吗?

吴亦凡:哈哈,我妈当然不同意,不是很同意。(那你怎么说服她?)小时候我还是比较叛逆的,哈哈,我就是跟她说我18岁了,我要做自己决定的事情了。然后她一开始不同意,后来慢慢地就接受了。(是你去了韩国之后她才接受的吗?)对,是我去了韩国有一段时间之后,她才接受的,大概是一年吧,中间还有很多时候希望我能够回去。

南都娱乐:你叛逆的时候做过最疯狂的事情是什么?

吴亦凡:最疯狂的事情?可能就是去了韩国吧。有时候你不疯狂的话,其实你做不了一个决定,有时候就是那一瞬间,对或错你都不知道,也许它就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

南都娱乐:练习生的生涯都是非常辛苦的,你怎么熬过来的?

吴亦凡:韩国的练习生训练体系它是很完善的,它也是强度比较大的,我觉得其实只要你下定决定要做了,选择了这个行业,你就要把它好好地做下去。我觉得只要你喜欢,愿意把它做好,有这个目标的话,其实都不算很辛苦。

南都娱乐:你做了练习生4年,你觉得最苦的事情是什么?

吴亦凡:其实还好,我觉得都OK。但就是想家,想回家,因为很多时候,像过年过节的时候,你就会格外地想家,因为工作的问题,回家的次数是很少的,这种时候就很想家。 电影新人:演电影需要感性 “把王丽坤当作自己的女朋友,就是爱着她”

南都娱乐:你说自己是比较内向的人,那么作为一个新演员,怎么打开自己去进入角色?

吴亦凡:演戏的时候人不能太理性了,需要有感性的那一面,我觉得自己还是有很感性的那一面的,这个其实还好,因为我看了这个剧本后,(如果)能够吸引我的、我想去把它演好的话,我觉得我是能够释放出来自己本性中适合角色的那一面,就像本色出演一样。当然现在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所以还在学习如何慢慢地把它表演出来。

南都娱乐:觉得演《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有难度吗?

吴亦凡:其实这个角色有些地方和我相似,当然也有我要挑战的地方,有些东西大家还不知道,还没有公布。但是它作为我的第一部电影,我觉得它是我能够驾驭的,如果好好去钻研的话,它是既有挑战性又可以把它诠释好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挺不错的起点。也非常感谢徐导,她也是非常照顾我。

南都娱乐:徐导说你作为第一次演戏的新人,觉得你演戏很不错。

吴亦凡:哎……徐导就是特别照顾我、夸奖我。我继续努力,我希望电影呈现出来大家能够满意,让支持我的人觉得值得。

南都娱乐:NG的次数多吗?

吴亦凡:还真的就只是还好,并没有说特别多的那种NG。但是可能你拍了之后导演想要再拍一条,想要更好的,就再多拍一次,基本没有太多NG,一般“Action”然后就入戏。

南都娱乐:那你这是第一次演爱情片,跟女主角搭戏的时候会害羞吗?你刚才说跟粉丝拥抱都会紧张到不行。

吴亦凡:是啊,还是会有点害羞的,还是需要时间去适应。坤儿,就是王丽坤是特别棒的演员,跟一个好演员演戏的话能够给自己很大帮助,帮你更加容易去入戏,还是挺顺利的。

南都娱乐:哪场戏是你印象别难拍的?

吴亦凡:哈哈,后面都还好一些,一开始拍感情戏的时候,两个人那种状态可能我会比较紧张一点。

南都娱乐:哪种状态?

吴亦凡:就是两个人谈情说爱那种,可能不太习惯。

南都娱乐:徐导有教会你一些什么吗?

吴亦凡:会啊,徐导教了我很多很多东西。因为她本来自己也是演员出身,所以她特别了解演员的现场情绪,还有一些把控,对我的帮助特别大,在现场也给我很多鼓励,告诉我说“挺好的”、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让我给自己信心。

南都娱乐:拍感情戏第一次见面或者第几次见面就要拍一些比较亲密的、情绪上的戏份,拍戏之前她是怎么教你快速地让你们两个人之间有亲密的感觉或者破除这种障碍呢?

吴亦凡:我记得她跟我说得最多的就是拍这个戏的时候就要把她(王丽坤)当作是自己的女朋友,就是爱着她,她就是你爱的人。她说拍爱情片的话,比如拍两个月,那在这两个月你就要觉得你是爱着这个人的,这样才能让观众们相信。所以当时就想说真实嘛,就一定要投入这个角色,你自己就是那个人,你爱的就是这个人。我就觉悟了,我说:“好!”

南都娱乐:那你拍完戏回家的路上还在想“我是爱她的”吗?

吴亦凡:(笑)反正拍戏之前一定会想啦。比如拍之前就一定会想现在是在戏里面。

南都娱乐:在片中还要临时学乐器,这对你来说是难的吗?

吴亦凡:特别难,大提琴真的挺难的。因为是要拉的,跟其他乐器不大一样,需要去练手法、去习惯,那个时候还是花了点时间,差不多两个月吧,在练大提琴。我们坚持说不要用替身,自己把曲子拉出来,那个时间比较多一些。

南都娱乐:现在大提琴的程度是?

吴亦凡:当时那个老师跟我说“你拉得真的不错,要是好好学以后搞不好真的可以发展一下”,当时我也是想说既然已经学了就不要放弃,搞不好以后演唱会什么的还可以表现表现。可能有时间的话会拉一拉、练一练吧。

南都娱乐:所以内心会想说“我真是个天才”吗?

吴亦凡:(笑)。没有诶,其实还好啦。我觉得就是什么事情都努力了就好了。

南都娱乐:你对自己的演技怎么打分?

吴亦凡:因为现在才刚刚开始起步嘛,我给自己打75分吧,满分是一百。

南都娱乐:以后接戏会偏向演什么角色?

吴亦凡:我现在还真的没有特别偏向哪个角色,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应该去尝试不一样的角色,各种各样的角色都应该去挑战,我不会去排斥任何角色,只要我有信心把它演好,我感兴趣的角色我都会去尝试。尝试的过程也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进步的机会,所以希望自己多多地去尝试不一样的东西。 事业心满满 “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天才,但是我愿意去努力”

南都娱乐:之后的发展演戏会比较多?

吴亦凡:看时间,我自己对音乐特别热爱,我一直也想要继续发表音乐作品。有的时候可能看时间吧,我希望是能够均衡一下,影视可能会稍微多一些,但音乐也会有的。

南都娱乐:你之前提到过会有新专辑,但回来之后音乐作品都是比较偏抒情的。有没有想想自己专辑会是什么样的风格?

吴亦凡:我只能说专辑风格肯定不会像现在的抒情歌这样,毕竟都是电影主题曲、电影里的一些音乐,不能是那么有个性的元素的,肯定是要比较符合电影情节的。所以自己的歌肯定会有惊喜、不一样一些。

南都娱乐:有对未来做出发展规划吗?

吴亦凡:一步一步地走,脚踏实地地来。把自己想要做的、喜欢的事情一个一个地把它慢慢地实现,不管是影视的方面,还是音乐的方面,还是时尚的方面,我都希望做到最好。

南都娱乐:你现在就是以事业为重吗?

吴亦凡:嗯,我觉得男人还是以事业为重,事业先,然后再聊其他东西。我是这样的,我觉得事业很重要。

南都娱乐:所以就是要让自己先强大起来,是吗?

吴亦凡:对,我觉得自己要承担起对这个家的责任,先要把自己强大起来,然后其他的事情再说。其实很多东西我都是看缘分,可能大家说的找女朋友这些,我都是比较看缘分,但这个期间,我一定要把自己喜欢的事情、自己的事业做到最好,尽自己的全力。

南都娱乐:你刚才说自己比较注重结果,所以过程多难你也可以忍受下来?

吴亦凡:我觉得也可以这么说。但换句话来说,过程也很重要,因为过程你努力过了,你做到你的最好了,那么这个结果是怎么样的也就不重要了。但是这个过程你没有尽到自己的全力的话,那么你就可能会后悔、可惜,我觉得做人不应该后悔、可惜,应该尽自己的全力去做每一件事情。如果过程你已经尽力了,那么结果你也可以很坦然地去面对了。

南都娱乐:我觉得你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吴亦凡:我觉得对自己严格,才能让别人对你认可。对自己不严格的话,别人都不会认可你。所以我觉得对自己一定要严格。(辛苦吗?)我觉得很大的原因是源自身边的朋友、歌迷一直支持我,觉得她们给我的这份支持和爱,让我觉得我也要对大家负责任,把我自己最好的一面带给大家,正能量、好的作品啊,让她们觉得一切的付出是有回报的,是值得。

南都娱乐:你觉得自己是天才还是地才?

上一篇:共青团员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团员个人评议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