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电磁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2 06:45:16

大学物理电磁学总结

大学物理电磁学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 专业教育 结合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196-01

作为高校基础课程之一的大学物理,是通往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的桥梁,不仅蕴含丰富的物理学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的思想精华,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对构建大学生的素质平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高校各专业课程安排差异及大学物理知识点理论性强等原因,使得大学物理教学与专业课程难以有效结合, 学生很难理解大学物理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提升不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并不明显。为此,我们结合大学物理教学现状,从专业思想教育、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方面同专业结合的角度来进行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讨。

1 针对学生不重视大学物理现状,积极开展专业思想教育

高校课程安排与设置时,大学物理课程通常会在大一就开设,此时,学生接触到的专业知识较少,自然对将要学习课程之间联系没有深刻体会,从而有很多学生在学学物理时,时常还会发出一些疑虑:“大学物理到底有什么用?以后的专业和工作与大学物理能有多大的联系?”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原因学生对大学物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专业思想,使得学习效果不明显,从而影响了后续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学习,影响其全面发展。

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可请相关专业老师先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告诉学生自己所学专业的背景知识,涉及哪些相关物理思想及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作为物理老师,在以后的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把物理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潜移默化地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例如:在给土木专业学生讲力学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他们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都是以大学物理当中力学部分为基础的;在给电气专业学生讲电磁学内容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他们的专业基础课程电路、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都是以大学物理当中电磁学部分为基础的。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白大学物理的基础性,也会有学习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思想动力。

2 针对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改革探讨

现在,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物理课程仍然沿用几十年前的教材编排体系,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少数近代物理内容组成,相对经典物理而言,现代物理、现代物理技术和物理前沿内容涉及很少,缺乏理论知识的应用,特别缺乏与专业相配套的应用内容与相应教材,在实际的大学物理教学中,往往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统一采用相同的授课计划、相同的授课内容、相同的授课重点,内容上无偏重,这些已难以适应高校不同专业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首先,根据该专业的培养计划找出与大学物理课相关联的科目和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调整大学物理课对该专业的授课计划,在保证基本的大学物理教学体系的情况下,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侧重,为专业的后续课程做好必要的理论铺垫,例如:对于化工类专业学生而言,可将大学物理中的热学只是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而对力学和电磁学则可适当略讲;对于电子、电气类专业学生而言,电磁学则是与他们专业联系最为紧密的内容,而力学、热学联系则相对较低;再者,可请即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又拥有一定专业功底的教师编写介绍物理与专业相适应的体现物理、现代物理技术和物理前沿内容涉及的专题系列,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配合使用;其次,以专业中的物理问题作为实例进行分析,弥补教材不足,有利于拓展视野,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应用物理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针对大学物理教学方法的探讨

教学方法为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提供充分条件,好的教学方法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大学物理教学中,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往往采取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且在讲授时偏重于理论知识和理想化条件下的讨论,容易忽视学生专业差别,这样会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依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内容导入时,可举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紧密的知识作为课堂引入,例如:在给机械专业的学生讲授力学部分的内容时,可先向学生展示机床动力系统的平面图,讲授机床的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再将话题引到轴承与轴承之间的力学关系、涡轮的运动原理等力学问题上来,进而将问题提炼出来,进行力学知识的讲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给电气专业的学生讲授电磁学的内容时,可先以稳压电源作为开场白,将稳压电源内部的电路图仔细地给学生讲解,然后把电路图中与该堂课涉及的与电磁相关内容抽出来,进而开始相关电磁学内容讲解。在讲完章节授课内容时,可结合学生专业对所学大学物理内容重点进行总结。在复习时,也可采取布置小论文的形式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的与大学物理中知识点进行总结。

4 结语

大学物理课程对于当前大学教育体系来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该文结合大学物理教学现状,从专业思想教育、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方面同专业结合的角度对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为大学物理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的结合提供了建议,有利于学生树立专业学习目标。只要潜心研究和摸索教学规律,梳理教学主线和知识内容的串联,大学物理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会收得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马文蔚,周雨青.物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8.

大学物理电磁学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混合—探究;教学模式;电磁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103-02

1 “混合—探究”教学模式概述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把传统课堂教学和数字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课程教学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重要手段,实现课程内容的教学[1-2]。所谓“混合”,包括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等的混合。教学资源来自印刷材料、光盘、录像带、磁带,特别是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资源支持,利用这些混合资源,学习者可以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不但可以在面对面的课堂里进行学习,还可以在网络中进行学习,比如虚拟学习社区、网上课堂、论坛等。

在信息技术平台之上,教师可采用更多的方式,如采用PPT课件、动画、视频、网络等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发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证明,在电磁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混合式教学,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大大提高。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利用适当的探究工具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过程,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发现、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3]。

作为大学物理课程,“探究”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探究学科知识体系结构,增强所学知识的逻辑有序性,领会其中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

二是探究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基本概念如电磁学中的理想模型、基本物理量、通量、环量等,主要区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基本规律如库仑定律、毕-萨定律、安培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等,学生可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规律的发现建立过程,这也是一种对学生进行学科思想方法教育和熏陶的过程。

三是创新活动方面的探究。如围绕所学知识,安排学生写小论文,学生通过这一环节体验找课题、查文献、专题研究、论文写作的全过程。

实践表明,采用探究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意识,锻炼了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2 “混合—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电磁学是大学物理课程中内容多、难度大,而且非常重要的部分。电磁学以实验为基础,结构严谨,规律性强,应用广泛。目前,电磁学教学多以课堂教学为主,而且偏重于理论。限于学时要求,许多内容如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物理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高新技术内容、物理实验方法与演示等,无法在单一的课堂教学环节完成,而且电磁学包含的物理思想、物理观点、物理方法等不能传授给学生,难以达到物理课程的学习目的以及物理全面培养人的素质的作用。在电磁学教学中,采用“混合—探究”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程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式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1 科学划分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目标要求、重点难点,将教学知识点梳理划分层次,对于讲授讨论型知识点(理论的、重点的),主要由课堂教学完成;对于自主学习型知识点(应用的、次要的),主要在课外利用教学资源进行学习来完成;对于实践型知识点,采用课堂实验教学和课外创新活动共同完成。

例如,对静电场部分,将知识点划分层次,静电场的高斯定理、环路定理,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及计算,静电场中的导体等为讲授讨论型,由教师课堂教学完成;静电的危害与应用、静电场中的电介质等为自主学习型,由学生在课后利用教学资源自学完成;静电场的描绘等通过课堂实验教学完成;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静电屏蔽等在课外创新活动中完成。

2.2 强化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教师要设计预习内容和课后作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不能像以前那样只留书上的几道作业题。教师要做出规定和引导,可以提出问题,安排学生学习的途径。如在学习“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4]一章时,可以提出问题:静电平衡的机理是什么?静电平衡导体的特征有哪些?空腔导体内表面是否有电荷?孤立导体静电平衡后,电荷分布有什么规律?什么是静电屏蔽?对内外场静电屏蔽有什么不同之处?等等。同时,要引导学生除了阅读教材外,还要进入自建的、内容非常完善丰富的“大学物理教学资源库”“大学物理网络课程”“演示实验教室”中,寻找相应内容自我学习。针对预习情况,采取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效果。

2.3 创建丰富的信息资源库

“资源课堂”要求给学生创建资源型学习条件下的自主学习环境,提供信息网络平台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在校园网上建立大学物理学习网站,主要包括信息中心、教学资源、试题库、实验指导、创新活动、师生交流等部分。

信息中心部分包括课程组成员的教学与科研情况、课程描述、课程建设规划;教学资源部分包括课程标准、自编多媒体课件和教案、教学动画视频资料、电磁学学习指导、其他院校精品课程授课视频等;试题库部分是自编的大学物理网络试题库,学生可选择不同的章节进行在线测试或按照标准试卷进行模拟测试;实验指导部分包括实验教学内容,外购的演示实验;创新活动部分包括课外探究选择题目、学生探究式学习作品,以及电磁学拓展学习资源(电磁学发展史、应用和相关的讲座);师生交流部分包括论坛、留言板,便于学生上传下载学习资料、提出问题及解答问题。

2.4 开展探究创新活动

在大学物理学习网站上,针对课程内容设计一些开放的探究性的物理课题,学生以学习小组协作形式进行学习,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是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题。这类课题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根据电现象和磁现象的对称性,把电磁物理量、基本概念、电磁规律、麦克斯韦方程组、典型实例之间的对称性进行总结对比:安培力的实质是什么?试推导安培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建立的过程是怎样的?由麦克斯韦方程组可否推导得出?等等。

二是结合鲜活现实生活的课题,把学到的电磁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鼓励学生多留心身边的问题,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研究,手机辐射的危害及效应研究;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问题,移动式途中无线供电系统问题;等等。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再进行分析归纳综合,达到对这些课题较深的研究。

三是涉及电磁学前沿的课题。这类课题适合学有余力、兴趣浓厚的学生,如超导体,负折射率材料及隐身衣的原理,飞机隐身材料及其特性研究等。

2.5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混合—探究”模式下的学习环境复杂、资源丰富、学习活动多样化,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对课堂学习和课外探究综合考虑,全面评价。方法:期终试卷考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作业、利用资源学习情况、参与网络讨论情况、课程小论文成绩等。总之,应该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相结合,自评、他评、教师评相结合,建立起多元评价机制。

3 结束语

“混合—探究”教学模式在电磁学教学中的应用,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目的。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一些困难或需要改进的问题,它们制约着教学的发展。如:学生上网的硬件条件和上网时间受到限制;学生上网学习情况和回答问题质量不容易监控和评判;由于混合式学习环境的复杂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需要设计一套完善的评价策略;等等。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混合—探究”模式的教学,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解决,要不断研究、探索、总结和提高,努力培养新时期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4(3):1-6.

[2]南国农.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0(1):8-10.

[3]卢荣德,程福臻,陶小平.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2010(2):35-39.

大学物理电磁学总结范文第3篇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2)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化学系的本科四年级学生,另一部分是化学系的教师.(3)调查资料的汇总和分析对学生部分的调查资料由牟鹏用Excel汇总、整理,对教师的调查资料由陈伟使用Word完成.最后的统计分析由陈伟完成.

2调查结果

我们在化学系随机挑选了5位教师和20位大四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中数据均表示选某项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教师和学生分开统计.

2.1教师调查结果

(1)您认为学学物理的意义是什么?A.专业课的前导课程B.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C.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提供背景知识D.培养物理学家E.毫无意义(2)与您曾经所学的专业以及现在的教学、科研对大学物理的需要相比,您觉得大学物理的学时数/周应是多少?(3)您曾经所学的专业需要大学物理中哪些方面的知识?A.力学B.热力学C.气体动理论D.电磁学E.光学F.量子物理G.相对论(4)您现在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需要大学物理中哪些方面的知识?A.力学B.热力学C.气体动理论D.电磁学E.光学F.量子物理G.相对论(5)教师给出的大学物理的各项内容与化学类专业的紧密程度鉴定.

2.2学生调查结果

2.2.1应用化学(1)您认为学学物理的意义是什么?A.专业课的前导课程B.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C.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提供背景知识D.培养物理学家E.毫无意义(2)您觉得您学的大学物理课时数与您现在的学习对大学物理的需求相比结果怎样?A.少了B.刚好C.多了D.不知道或其他(3)大学物理的哪些内容对您在专业学习、工作方面有帮助?A.力学B.热力学C.电磁学D.光学E.近代物理F.其他2.2.2化学工程与工艺(1)您认为学学物理的意义是什么?A.专业课的前导课程B.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C.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提供背景知识D.培养物理学家E.毫无意义(2)您觉得您学的大学物理时数与您现在的学习对大学物理的需求相比结果怎样?A.少了B.刚好C.多了D.不知道或其他(3)大学物理的哪些内容对您在专业学习、工作方面有帮助?A.力学B.热力学C.电磁学D.光学E.近代物理F.其他

3总结

3.1定义大学物理

A:专业的前导课程,对大学物理的需求程度很高,专业课可能会直接用到大学物理的某些方法、概念和规律.大学物理B:为相关专业提供背景知识、思维方法.在专业学习中,可能会间接用到大学物理的某些方法、概念,比如使用仪器时,了解仪器的相关原理等.化学类专业属于大学物理A,可以选用有一定深度的教材.

3.2大学物理的各项内容与化学类专业的紧密程度

现将大学物理的各项内容与化学类专业的紧密程度分为A,B,C,D4个等级,详细定义如下,A等级:(1)了解相关的物理观点、思想及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修养.(2)了解相关概念及相关规律,要求学生会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3)理解基本规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4)理解并掌握基本规律,能应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做教材中有一定难度的习题,或与专业有关的习题.B等级:(1)了解相关的物理观点、思想及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修养.(2)了解相关概念及相关规律,要求学生会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3)理解基本规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C等级:(1)了解相关的物理观点、思想及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修养.(2)了解相关概念及相关规律,要求学生会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D等级:了解相关的物理观点、思想及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修养.如果时间不够,可以不上.

大学物理电磁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磁学;师范类;教学改革;物理学专业

电磁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物理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是经典物理的重要部分,而且与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为理、工、农、医及师范院校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是许多后续课程,诸如电工学、电动力学、电路分析、光学以及量子力学等的先修课程,同时也是与中学物理教学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通过对电磁学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物质电磁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和研究与电磁学相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另一方面可为后续课程提供许多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研究方法,对学生物理素养的形成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一、电磁学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以及后续物理学课程教学

内容未能很好地接轨电磁学课程教学有时会出现教学内容过度重复,而有时又会出现教学内容过大的跳跃、知识脱节。重复过多使学生觉得枯燥,跳跃太大使学生学习会感觉到困难,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难适应。

(二)教学过程不重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传统的电磁学教学过程只强调电磁学静态的知识理论体系结构,课堂呈现的大都是理论公式和习题,远离生活实际,造成电磁学知识的抽象和枯燥乏味,学生体会不到电磁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观念较陈旧,教学方法较传统

高等学校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则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

(四)成绩评定形式单一

成绩评定没有全面考核学生所学知识和综合能力。绝大多数高师院校电磁学考核都是通过期中和期末的闭卷考试完成,试卷题型也大都为考查课程主要知识点的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证明题等,这种考核形式有引导学生死记硬背的倾向,缺乏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考核。

二、电磁学课程改革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改革

1.密切联系教学实际,删减与高中物理重复的知识点,把讲授的重点放在深化和提高上,为后续课程打基础,注意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和分工。比如删减欧姆定律、电路原理、交变电路等内容。

2.以“三大实验定律”为基础,以“相互作用”为线索,将“场”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

3.教学内容上加入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比如电磁炉、复印机、范德格拉夫起电机等的工作原理;将学科前沿信息融入实际教学中,比如磁单极的相关知识和进展、地磁场的起源等。这些教学内容的改变和引入,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处理电磁学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而且还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1.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课程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单纯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恰当地采用多种探究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案例教学法、讲座式教学法、问题讨论教学法、师生互动教学法、类比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等,这样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同时通过课堂讨论、辩论、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和物理素质。

2.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将多媒体技术适度引入课堂教学,将一些电磁学过程和实验在课堂中展示出来,在课堂上展现文、图、声、像并茂的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趣味化、直观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利用校园网开展网上教学,将电子教案、习题库、答案以及电磁学相关的前沿动态信息等教辅资料提供给学生浏览和下载,与学生进行网上答疑和学习交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可以在吸收传统教学优点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的特长,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创造条件。

(三)与国际接轨,积极推进双语教学

在教学中实行双语教学,通过介绍常用专业术语和物理规律外文注释或英文原文,提高学生科技外语交流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开展电磁学双语教学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查阅文献,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以培养学生掌握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和拓展知识、参与科研的能力。

(四)考核方法改革

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中检查教学效果、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改进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和督促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电磁学课程实施学习过程全程考核,主要由作业、口试、开卷考试、限制性开卷考试、专题报告以及学生出试卷等考核方式组成。作业考核是指考核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口试是指在课堂上针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运用随时进行的提问;开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用微元法、高斯定理以及电势和电场的关系等方法求真空中静电场强的掌握情况以及用数学求解电磁学问题的能力;限制性开卷考试是指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分析、总结和归纳的能力;专题报告是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电磁现象,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出试卷是指每个学生自出一套本课程的考试试卷,并解释每个题目考查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程重难点的把握情况,提高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师范生技能。

三、总结

1.调整了电磁学课程教学内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适合高等师范类院校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的电磁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体系。选择既能满足设定教学目标,又能适应中学物理教改需要的教学内容,减少和后续专业课程的重复,同时将电磁学前沿信息以及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融入教学中。教学内容经过这样调整后,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处理电磁学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2.电磁学课程考核实施学习过程全程考核,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全程考核主要由作业、口试、开卷考试、限制性开卷考试、学生出试卷以及专题报告等考核方式组成。电磁学课程考核方式从单纯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向考核学生的能力转变,比如限制性开卷考试考查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专题报告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出试卷则考查了学生对本课程整体知识的把握情况,考查学生从授课角度来理解该课程知识体系的能力,另外,专题报告和自出试卷也考查了师范类学生对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电磁学课程考核方式也从“注重理论”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转变,专题报告不仅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考查了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新发展的了解程度。采用这样全过程的考核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还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师范技能和物理素质。总之,科技飞速发展,人才要求不断提高,课程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因此教学改革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话题。师范类物理学专业是培养物理教师的摇篮,我们所培养的毕业生的智能结构、能力体系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因此,从适应中学物理新课改的角度出发,电磁学课程的改革应着重在教学过程中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形成灵活的,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建立一套全面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方案,以考促教,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创新意识较强的物理教师。

[参考文献]

[1]陈琳,李勇,欧永康,王应,宋谋胜.电磁学教学实践与改革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6(4):47-49.

[2]李艳华.电磁学课程考试改革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9):59-60.

[3]杨凡.《电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5):133-136.

[4]颜琳,小云.电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09(33):66-68.

[5]富笑男,罗艳伟,刘琨,何晓勇,杨培霞.电磁学课程教学改革[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6-58.

大学物理电磁学总结范文第5篇

生物物理学典型教学案例的选择和构建需要一定的针对性,只有准确地把握生物类各个专业的学科内容与专业特点,才能挑选出合适的教学案例,以便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关注到生物类专业科学知识中的物理学问题,并充分认识到大学物理知识和教学方法对生物类专业学生后期学习与研究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作用。面对这样的问题,学校应注重4个主要条件的积累。首先,学校的物理学教研室通过有计划地加强生物物理学教师团队的构建,让教师团队成员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研究经历,对物理学和生物学的交叉学科亦有深刻的认识;其次,学校对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实施研究生助教助学的政策,这个政策有效地缓解了因“大班上课”导致的主讲教师工作量大的问题,使得主讲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改革与课程创新设计;再次,教师的授课对象应以创新实验学院、生命科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的生物类专业学生为主,通过将课程论文和报告引入到大学物理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学生的学习诉求;最后,学校要加强与相关专业教师的沟通,了解学生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科研状况,梳理出生物类专业学生后续学习与科研工作的重点。

综合前期的调研,笔者有计划地选取了生物流体力学、生物电磁学与电磁生物学、生物声学与超声生物学、生物光子学与激光生物学、辐射生物学等5个框架性主题,对生物学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和研究方法作了简单介绍。该部分内容已在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大学物理学》中有所体现,并将在2013年的教材修订版中有所加强,但这部分教材内容依然强调物理学基础理论的讲授。以此为基础,任课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分工合作,加强对典型案例的科学性、代表性和综合性进行考究,在研究生助教和专业学生的协助与参与下,逐渐把5大框架性主题丰富起来,这5大框架性主题主要涉及到物理学在植物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和人体医学方面的应用实例。而且每个专题都要注意到研究对象和教学对象的扩展问题,每个主题都有多个可以选择的案例,方便教师在不同的专业教学中使用。

教师根据选定的案例,调整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并据此修改通用的大学物理电子教案,教案多采用PPT(含图片)和小短片的形式,力求做到短小精悍。为实现教学案例的动态更新并检查案例教学的效果,笔者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与调整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相匹配的课后作业体系。首先,选定一些专业取向性较强的小型研究题目,考察学生独立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其次,在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环境下,采用板书和教具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学的互动性;再次,对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并对先前选定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内容作相应的改进与完善。

二、生物类专业大学物理教学典型案例库的构建

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大学物理的基础内容包含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等内容。为体现教学案例的代表性和针对性,笔者选取了生物流体力学、生物电磁学与电磁生物学、生物声学与超声生物学、生物光子学与激光生物学、辐射生物学等5个主题作详细的介绍。

(一)生物流体力学

大学力学是在高中力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入高等数学来展现的,知识点上的新意性不多,生物流体力学的引入则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力学在生物类专业中的应用。生物流体力学着重研究动植物体内生理流体的力学问题,如血液的剪切流动同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形态有关,血液流动也总是同氧气和营养物质传输、生化反应及信号传导相联系,这些信号能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动物个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有助于人们了解动物生理病理,对动物的繁殖育种和增产增质具有积极意义;对于人体而言,血液和淋巴循环是最典型的生物流体力学问题,与每个人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血液粘度的大小和其流动的类型及生理病理状态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这些介绍显然要比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更有意思、更能深入人心。而液体在植物导管和筛管中的传导过程总是伴随着无机和有机营养物质的交换和贮存,对这些液体在植物中的流动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将有助于农作物的浇灌、施肥、采光等一系列生产实践,对农作物的抗旱、抗盐、抗寒、增产增质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这些常见的生物流体力学现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奠定了大学物理学习的良好基础。

(二)生物电磁学与电磁生物学

生物电磁学和电磁生物学是生物电磁现象的2个不同方面。首先,生物体本身就是带电体,绝大部分电荷以离子、离子基团、电偶极子的形式存在。细胞膜上的多种磷脂分子都存在离子基团或电偶极子,组成蛋白质的多种氨基酸在水中能离解形成离子基团或表现出电偶极子的特性。这些电荷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使生物分子保持一定的空间构象,并行使各自特定的生物学功能。生物电磁学与电磁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电磁特性以及在电磁场中的生物学效应的一门边缘科学。从电学介质的角度来看,生物物质或生物体具有电阻、容抗和感抗3大特性。采用生物电阻抗检测技术,可以监测水果的采后生理情况,在水果的非破坏性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样该技术还可用于研究作物叶片在不同逆境胁迫条件下的阻抗特性,其结果可作为筛选抗逆作物品种的参考。分子与细胞电泳技术的设计原理则能够让学生真正认识、理解和分析细胞、分子电泳的实验结果,能够根据实验结果有效地改进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模式,也能对细胞和分子的电学特性有更直观的了解和深层认识。关于电磁场的生物学效应问题是另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口,它主要涉及到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光捕获、电子传递、自由基活动、蛋白质活性、生物膜通透性变化等多方面的基础研究。这些材料的引入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电磁场的作用是无处不在的,使得不易理解的电磁规律变得形象、学生的注意力变得高度集中。

(三)生物声学与超声生物学

声波作为机械波,是典型的纵波,相关的基础理论在大学物理学习甚至在物理学专业的学习中一直不是重点。如果教师只局限于介绍振动和波动的概念,学生将不会产生兴趣。但如果教师从“昆虫的鸣叫”“植物也能享受音乐”“不同动物对地震波的感知”“次声与晕车”等声学实例介绍入手,很容易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学校的专业特点,笔者结合自身的研究经历,向学生介绍了仓储昆虫音频检测装置的研发过程,包括装置研发的科学意义、实验设计原理、实验的困惑和误区、试验成功的经验等,让学生认识到声学在农业生物学应用上的重要性。另外,笔者从超声入手,向学生介绍超声检测(如B超)、超声治疗(超声手术、声动力学疗法)、超声清洗/杀菌等知识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些生活常识、生产经验与研究成果在现象上都与学生的专业背景有较好的匹配,在物理机理上又与机械波的物理特性有密切的联系,通过生物声学和超声生物学的介绍,学生对机械波的产生、传播及其与介质的相互作用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也为学生后继光学部分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生物光子学与激光生物学

由于波动光学的许多基本概念与原理都来自电磁学、机械振动与波动,所以笔者可将教学重点转向光的吸收、散射、色散和偏振。光的这些特性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笔者首先从介绍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光生物学和现代光学技术的生物学应用实例入手,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离光学很近,然后向学生介绍二者所包含的物理学基础知识,让学生学会从现象看本质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激光外,在光学领域最引人入胜的就要数同步辐射光源,目前绝大部分的蛋白结构的解析都是在同步辐射光源上进行的,而相关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在植物学、动物学、动物医学、人体医学、药学研究领域有丰富的应用实例。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向学生详细介绍了同步辐射的基本原理、实验设计、安全设施、工作模式等,并在课后让具有同步辐射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助教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所学知识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五)辐射生物学

辐射广泛存在于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中,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总是包含有利和危害2个方面,对于有利的方面,人们一直在尝试利用它来造福人类;而对于危害的方面,人们总在设法规避伤害。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二者的了解将有助于人类合理使用辐射资源。如利用同位素示踪原子技术研究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合成、运输、贮存和代谢的路径,这将对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环节进行人为控制,以保证粮食的安全和质量。另外,辐射育种技术是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辐射生物学技术,该技术可以用于农作物的品种改良。当前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其实航天员无时无刻都要面临辐射的威胁,如果我们对太空的辐射环境没有足够了解,对航天员没有做好辐射防护,那将会对航天员的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这些事例非常贴近学生的信息圈,也是当前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

三、生物类专业大学物理教学典型案例库的使用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构建案例库和实施案例教学是2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要进行案例教学首先得构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案例素材。目前笔者的教学案例由过去的50余条增加为200余条,这使笔者有足够的案例来进行更具专业针对性的案例教学。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学生也在尝试利用大学物理所学知识进行一些创新实验研究,已申请相关的试验计划20余项。典型教学案例的构建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教学团队的建设。因为每位团队成员的专业研究方向和兴趣点不一样,所以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制作生物物理学案例、实施团队分章节授课,这样使得案例教学显得更为专业、生动,导向性更科学。随着案例教学的逐步开展,案例库已初步成型,以“引入生物物理知识构建生物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典型案例库”为题的教改项目已经获得2011年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同时构建的案例库也将以光盘资料的方式随新版的高教社《大学物理学》教材一同出版发行。随着案例库构建和教学团队建设的成功,笔者已经尝试把团队授课的案例教学模式推广到全校。在参与的几次全国性教改会议上,交流了我们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四、总结

总之,构建案例库的出发点是为了系统地开展案例教学,是为了通过案例把大学物理基础课程内容与生物类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加深生物类专业学生对基本物理学概念、物理理论体系的理解,提高学生学学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于此同时,团队授课和案例教学的有机结合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同类高校大学物理教学与生物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宝贵的经验。另外,把生物物理知识引入生物类专业大学物理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打破固有思维、实现理论和方法的交叉创新的能力,而且对物理教师服务并融入专业学科提供了一个发展契机。随着教师团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深入,物理学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将会变得更为密切。

大学物理电磁学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创新;高中物理;电磁学;教学方法

一、高中物理的电磁学

电磁学是高中物理的一个很重要的版块,研究好电磁现象与电磁运动,无论是对这门学科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生产的提高都有巨大作用。高中物理主要介绍了一些电磁现象与应用,例如,静电感应;电流的磁现象;磁的电现象;还有电场、磁场的性质等等。高中物理的电磁学版块看似与其它版块无关,但其实息息相关。无论是电场中还是磁场中都会有力的作用和能的存在。所以,学好高中物理的电磁学对其他内容的学习与掌握也有一定帮助。

二、传统高中物理电磁学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

在以前的高中物理电磁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往往都是在课堂上进行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大部分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指标,只是把书上的内容原原本本的教给学生,很少有对知识进行深入讲解,也很少让学生参与实验活动或者运用其他的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电磁学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对电磁学这一章节内容的理解不够透彻,从而让学生产生怕学,甚至拒学电磁学。

2.教师只注重教学结果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高中阶段的教学的目标是将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以实现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以及忽略了学生的创新与团队合作意识等等。在物理电磁学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会按照课本内容将书上的定理,公式与结论直接教给学生,而对它们的得出过程却很少提到,然后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做题上,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电磁学的学习能力,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就算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也不能代表他将电磁学学好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教出真正意义上的物理人才,从长远角度来说,也影响了物理学的进步与发展。

三、创新改革高中物理电磁学教学方法

1.丰富教学模式

物理学是一门理工科,凭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对这门课感到枯燥,从而影响其学习效率,而电磁学在高中物理中有占有很大一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够将其学好,教师可以采取丰富教学模式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达到将这门课学好的目的。例如,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现在的高中课堂基本上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帮助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更能直观的感受到:“场”现实中看不到,摸不着,但却真实存在。通过多媒体还能将一些电子,质子,带电导体等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对它们的运动规律能有个更清晰的认识,对他们的学习也会更有帮助。

除了多媒体教学之外,教师还应适时的带领学生做一些电磁实验,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是一个对新鲜事物很好奇的年龄,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电磁实验,他们对实验现象与结论一定会记得十分清楚,那么在电磁学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也会轻松很多,教学效果也会提高。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方法再好,如果学生对着门课没有兴趣,那么教学效果也不会好,所以,激起学生对电磁的兴趣很重要。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电磁现象,像静电感应每个人都亲自经历过,另外再让学生理解到电磁这一章节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这样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很高,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就会敢于向老师提出,教师也乐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效率自然很高,学好电磁学这一章节的内容自然也容易许多。

3.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

教学活动是需要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一起合作完成的,仅仅靠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在改进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同时,还应带领学生一起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进行电磁学这一章节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什么与电磁有关的现象,然后通过这些现象进入到电磁学的教学中,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这一章节的内容,有问题的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这些是课前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也需要师生的共同合作,教师在教学时不应只顾着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应考虑到学生们的接受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改变教学进度,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好。至于课后,教师不能让学生一味的做题,还要注意解题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另外,解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4.总结物理知识的形成规律

高中物理教学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主要通过多种手段对某个现象或者某个规律进行阐述,从而得出结论的过程。高中物理知识都是蕴含着规律的,一个新定理或者定律的提出,往往是需要其它几个定理作为前提条件的,另外,还有许多定理定律是相似的,这也是一种规律所在。例如电场和磁场,这两者就有很多相似点,带电导体或带电微粒在这两个场中都会受到力的作用;电周围有电场,磁体周围有磁场,力学、运动学等的规律在这两个场中也同样适用。

总之,要想教好高中物理电磁学这一章节,就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应紧跟时展的脚步随时改进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应要求学生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这节内容学好。

【参考文献】

[1]陈玉琨.中国高等教育评价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2]赵凯华.对当前物理教育改革的几点看法[J].大学物理,2000(1)

大学物理电磁学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电磁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刘静(1977-),女,河南灵宝人,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程江洁(1980-),男,陕西蒲城人,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陕西?咸阳?712082)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3-0076-01

电磁学实验是工科院校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所涉及的误差分析、数据处理、基本实验方法、基本实验仪器操作等都是学生从事其他专业实验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1]电磁学实验在整个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试验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基础和桥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磁学实验教学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本文以民族学院为例,探讨了对电磁学实验教学进行的相应的改革,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转变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观念

电磁学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同等重要,不能轻实验重理论。有些人甚至认为根本不用开设实验课,是浪费时间。这种想法不仅仅在部分教师当中存在,而且在学生当中也普遍存在这种想法。这无形中导致了学生上实验课敷衍了事的学习态度,实验课的课堂纪律远远比不上理论课,学生在实验课中也很难得到相应的能力培养和提高。久而久之,教师和学生都觉得上实验课没有意思,实验课就是一种负担,既费力又无法收到相应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干脆在实验课上讲理论,把原本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的实验课变成了理论课的延伸,完全偏离了实验课的培养目标。

然而,电磁学实验课程除了能加深学生对相应理论知识的理解之外,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所以理应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只有在重视的基础上才能消除消极学习的心态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树立积极和主动学习的态度,进而完全冲破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观念的束缚。

二、转变僵化实验教学程序,激发学生实验热情

长期以来,电磁学实验课采取的教学程序就是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及原理—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做实验及完成实验—学生提交实验报告。[2]这种流水线式的教学过程抹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学生仿佛成了流水线旁作业的流水工,整个实验过程也变成了对教师演示过程的不完全复制,在此期间没有任何过多的思考和探索。这样的实验课程失去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失去了实验课程的真正意义。在正式上实验课之前,教师会把实验的内容布置给学生,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预习实验。学生大都只是通过网络和教材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步骤等内容照搬到预习报告上,实现了位置的迁移,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所以预习实验等同虚设,学生预习实验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教师在仔细讲解完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等内容后就开始演示实验,所以学生觉得听不听实验目的和原理都无关紧要,只要看懂记住教师的操作过程就可以了,从而忽视了教师对实验目的及原理的讲解,只注重教师在接下来的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紧接着学生的实验操作就基本上是老师实验操作过程的机械化重复,而没有添加任何的思考。有些学生急功近利,为了逃避自己动手做实验,在教师演示完实验后就抄写数据为写实验报告做准备。有些学生虽然能够按照教师要求自己动手做实验,但也缺乏对“为什么这么做”的思考。做完实验,实验数据的处理也只是机械套入事先写好的公式,有些学生甚至随意编造实验数据,只为求得更好的实验结果。

只有对传统的教学程序进行改革,建立合理的电磁学实验教学程序,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革后的教学程序如下: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学生做实验—发现问题—展开讨论—完成实验及提交实验报告。与上述传统的教学程序不同的是,教师不再演示实验,而是将实验的主动权切实交给学生,只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适当的点拨,如果遇到仪器操作的问题,比如水平仪的调整,教师可以给学生口头的指导,然后要求学生耐心调整,而不是越俎代庖。如果遇到原理上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教材上相应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如果遇到共性的问题,可以在大范围内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对讨论得出的结果给予积极评价,从而使得学生得到相应的鼓励,激发学生积极实验的主动性。由此可见,整个实验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有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三、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必须从思想上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教学程序上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还必须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相应的革新,才能有效激发学生进行电磁学实验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基于经典、充实内容”的原则,对传统电磁学实验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和整合,保持一定数量的经典验证性实验的基础地位,大力开发综合设计实验项目,组成的新的电磁学实验教学体系。

电磁学经典实验基本是验证性的实验,虽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有限,但是对于学生的基本科研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却担负着基础和桥梁的作用。比如密立根油滴实验是静电场的经典实验,该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协调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该实验能够加深对电荷量子性的理解。虽然是基础性实验,但是该实验的操作的确有一定难度,很多学生会在实验仪器的调试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同时该实验也考验着学生的耐心,比如调整水平仪中的气泡的操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继而,学生会发现找油滴的过程也不是想象中那么顺利,有些学生会因此沮丧而放弃实验。所以经典实验除了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之外,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一种考验和培养。教师在学生苦于观察不到油滴时给予学生正确及时的理论指导,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行为,然后鼓励学生继续调整操作,直至观察找到油滴为止。学生在教师的适当点拨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油滴,增强了学生的实验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

只有在通过验证性实验对学生基本能力有所培养的基础上开发综合设计实验项目,才能实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给出综合设计实验项目后,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制订实验方案,然后要求学生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在实验设备允许的范围内找出最佳实验方案,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步骤,然后独立进行实验探索,最后撰写小论文完成综合设计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组织小组同学共同探究解决,并在实验报告中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四、改革实验考核体系,提高学生实验的主动性

以往只凭实验报告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法比较片面,有些学生一学期都做实验,最终抄写他人实验报告,也能取得较好实验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不利于实验教学的有效进行。现行的考核办法改革为:考试成绩=平时成绩50%+操作考试30%+理论考试20%。[3]其中,平时成绩=预习10%+实验操作30%+数据处理60%。该方法的实施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在实验各环节的表现,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五、实践与总结

通过电磁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学习态度得到了明显改善,实验能力、实验素养明显提高。随着电磁学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理论和应用的融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整合学生的系统知识,提高包括物理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在后续专业课程中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化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恩普,等.大学物理实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2]李国峰,李剑生,陈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99(1):14-15.

大学物理电磁学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物理类专业;《电磁学》;教学改革;研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165-03

《电磁学》是应用物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其基本原理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应用。《电磁学》的研究方法高度集中了物理与数学结合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与系统性,其基础理论对于学生今后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以及工程技术应用领域的研究都十分重要。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了更大的贡献,是摆在广大基础课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随着世界经济的全面高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更加关注,近几年来已经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高等教育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教学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教学方法过死,满堂“灌疏式”的现象基本上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引导学生死读书本。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课程考试中的一次成绩评定等,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然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取决于其科技实力,而科技实力在于人才,人才的根本源于教育。而具有严密体系和数理逻辑思维的高等物理教育教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结合实际,在应用物理专业《电磁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研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在《电磁学》教学中实施研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物理专业《电磁学》课程教学中研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从狭义上讲,研究式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获取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对某一问题具有比较深入的掌握与理解。从广义上讲,研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生产生活实际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的过程。根据上述对研究式教学的理解,我们认为在《电磁学》课程教学中首先应当对其教学内容做必要的调整和改革,特别是应当增加与当前工程技术领域密切相关的现代化内容。

1.《电磁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改革。《电磁学》这门学科的基本内容是经典电磁学部分,它主要包括静电学、静磁学、电磁感应和Maxwell电磁场基础理论,课程内容多、学时少。教学中如何把与当前工程技术领域密切相关的现代化内容补充进来,是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将其课程内容做了如下的改革:绪论部分讲《电磁学》的重要性时,介绍一些它在现代科技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如从家电到高技术领域,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能源和材料科学到纳米科技等相关知识。第一章讲到电荷的量子化时,介绍分数电荷、夸克的发现和种类。在讲到作为静电理论基础的库仑定律时,介绍高速运动的点电荷之间不满足经典库仑定律的几种情况,并写出在相对论情况下库仑定律的具体数学表示式,介绍用矢量和标量来描述静磁场时讲矢量和标量描述的相对性。第二和第三章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解质,讲物质电结构时介绍电子和质子的发现以及原子吸收和发射光谱研究是了解原子内部造的重要手段。电介质物质分子的结构与极化过程和电偶极子的物理模型在现代原子与分子物理中的重要应用,如静电复印机和静电屏蔽等。第四章讲经典电子论时讲其应用的局限性和现代量子理论对物质电导率的准确解释。基尔霍夫方程组仍然是研究似稳电路的基础。第五章静磁场一章中,讲非稳恒电流元的毕―萨定律的含时形式与磁延迟效应。第六章讲带电离子与磁场相互作用时,讲重元素质谱仪、同步回旋加速器、磁流体发电等。讲磁约束时介绍磁约束和惯性约束高温等离子体核聚变以及天体热核聚变等离子体,同时介绍离子体作为物质世界七种基本形态(固、液、气、等离子体、超密态、反物质和真空)之一,即物质的第四态是由足够数量的正负带电离子组成,其运动由电磁力支配的另一种物质状态。宇宙中99%的物质处于等离子体状态。由于地球的低温环境仅存在少量的等离子体,如电解液、电离气体、空间电离层等。在讲磁聚焦时介绍了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特别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简称STM),它是IBM公司苏黎世研究所的宾尼格和罗勒于1981年发明的,并获得了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第七章讲磁介质的顺磁性、抗磁性和铁磁性物质的特性和磁化机理,介绍了各种磁性材料,如软磁材料、硬磁材料、磁致伸缩材料、磁光材料等基本特性与应用。在分析抗磁性时介绍超导抗磁性(迈斯纳效应)、磁悬浮和超导磁悬浮列车。超导体的零电阻效应及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状况和应用前景。

2.课堂专题和课程论文。在上述对电磁学课程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整个课程增加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应用知识进行整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课堂专题讲座和课堂讨论的方式介绍现代物理内容。课堂专题有利于把有关知识比较深入地介绍给学生,而开展课堂讨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专题讲座和课堂讨论的基本原则是不追求把所有专题问题全部讲深、讲透,而是就某一专题突出重点,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专题讲座中的题目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自行拟订,题目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就某一电磁学的原理和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2)就某一电磁学原理密切相关的应用课题进行专题研究;(3)涉及了与其他的学科融合交叉的综合性专题研究。在专题讨论、课堂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教学的基础之上,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等有关途径搜集有关资料的方法,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分析、总结,培养和锻炼了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写出有关专题研究的论文,下面就最近四年中部分学生的电磁学课程论文列述于下:(1)电磁学发展史;(2)晴天大气电场的利用(探讨人类如何利用雷电所释放出的能量);(3)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由固体理论结合经典电子论讨论了金属的电导率与环境温度的关系);(4)超导体及其电磁学性质(讨论昂纳斯超导转变温度和零电阻导体特性);(5)Hall效应及其应用(历史渊源和Hall传感器的应用);(6)库仑定律严格平方反比关系的几点讨论(讨论库仑定律严格反比关系与光子的零静止质量、真空色散、电荷守恒等的一些关系);(7)右手平直定则的来源与通用性(而矢量的叉积确定第三矢量的问题);(8)我的有关地磁场的假说(讨论有关地磁场反转问题的历史发展,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9)电场和磁场性质的数学解释(讨论电场、磁场散度和旋度的数学表示);(10)电磁场中的动量和能量守恒(研究电磁场中的动量和能量守恒问题);(11)相对论条件下库仑定律的形式与电磁场变换(推导相对论条件下库仑定律的形式及电磁场变换关系);(12)电磁波的应用――微波加热与检测(讨论微波加热、除菌、测温、脱水与解冻、金属表面裂纹检测等);(13)静电复印机的工作原理;(14)偶极子与分子环流的电磁学性质(类比了两种物理模型的电磁性质);(15)趣味电磁学――生物罗盘之迷(讨论动物与人类的磁敏感性);(16)空心载流圆柱体磁场的计算(从数学上推导计算了空心载流圆柱体在空间一点处的磁场);(17)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及整流器的安全运行机制;(18)磁流体发电――一种新的发电方式(介绍磁流体发电的原理及应用前景);(19)温差电现象及应用(温差电测温);(20)互感器及其应用(互感变压器);(21)回旋辐射的几点讨论(韧致辐射与回旋辐射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等);(22)超导技术及其应用(讨论了12种超导材料的超导临界温度和超导输电、磁悬浮等问题);(23)趋肤效应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就一个具体的高压电路传输中电流密度与导体相关物理量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24)对称才是美的――对磁单极存在的一点猜测;(25)稳恒电场边值问题的唯一性定理(讨论了在稳恒电场中的边值问题);(26)电介质的极化机理;(27)压电效应及其逆效应的原理和应用机制(压电效应及其逆效应在信号传输中的应用);(28)长距离输电中一个容易被混淆的概念(指出漏电导为常数并不能说明单位长度的电流损失也是常数);(29)半导体帕尔帖效应及应用(讲述半导体帕尔帖效应制冷原理及半导体冰箱);(30)场致发射的应用前景(FED、PDP与LCD等显示器的分析对比);(31)同步回旋加速器的原理及其应用(讨论了工作频率与离子质量的关系);(32)地球磁场是怎样产生的(回顾历史讨论地磁产生的原因);(33)弹性载流线圈在均匀磁场中的运动(讨论弹性载流线圈在均匀磁场中的伸缩现象);(34)惠斯通电桥的研究(讨论非平衡情况下电桥的灵敏度与电阻的测量方法);(35)平面圆电流外一点处的磁感应强度的计算;(36)电子感应加速器的工作原理;(37)磁性材料的应用与发展(讨论磁光记录和磁记录材料的应用)。

上面仅列出了部分《电磁学》课程论文的题目及主要内容。到目前为止,学生共完成课程论文203篇,内容几乎涉及了与《电磁学》有关的所有内容。通过四年来的研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1)通过课堂专题和讨论,学生从选题、查阅资料到完成课程论文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点可以从学生广泛阅读的大量相关资料中看到。(3)对《电磁学》中的有关基本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对《电磁学》课程教学中研究式教学探索的几点思考

1.教学方法的改革。针对当前高等学校物理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教学情况和我们几年来对应用物理专业《电磁学》课程教学中研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的总结分析,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做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1)以讨论式和启发式为主的特点。对专题中拟定讨论的问题,鼓励引导学生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发扬求知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充分展示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对有关讨论的题目及时给出相应的参考资料的来源,方便学生课后即时地获取有关资料为及时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3)可以由学生自拟题目,通过教师引导进行课堂讨论。

2.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对课程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在对应用物理专业《电磁学》课程教学中研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中,我们采用综合评定学生成绩的办法,即学期末的考试成绩为70%,课程论文20%,平时作业10%。改变了学期末一次考试评定学生成绩的办法,这种办法有利于研究式教学的实施,也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同时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应改变过去较为单一的评价办法。

3.对研究式教学实施可行性的一点思考。近几年来,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宗旨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种改革所提供的良好氛为研究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但是,实施过程中还需解决以下的具体问题:(1)要建立全面而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2)图书馆,网络资源要保证学生能有效的得到有关所需的资料。(3)为学生的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上文对四年来应用物理专业《电磁学》课程教学中研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一些情况作了简单的总结说明。目前,一些高校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宏伟蓝图,极大地激发了高校广大师生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和勇气。而研究型大学作为高校综合生态系统要求有世界顶级的学术大师、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通过研究式教学获取知识和进行专门性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在应用物理专业《电磁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所进行的探索是有意义的,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凯华,陈熙谋.电磁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2]梁灿彬,等.电磁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刘之景.经典电磁学与现代化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探索[J].大学物理,1998,17(9):35.

[4]陶力沛.电磁学教学改革探讨[J].青岛大学学报,2001,14(2):108.

[5]梁树森.研究性学习向物理学科教学的扩展[J].物理通报,2003,(04):6-8.

[6]李国栋.当代物理学与宏微介宇生观[J].现代物理知识,1996,8(1):38.

[7]赵见高.迈向21世纪的磁学和磁性材料[J].物理,1997,26(7):406.

[8]向永红,贺静,王泽玲.电磁学知识结构体系与教学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02):141-144.

[9]陈熙谋,赵凯华.电磁学教学中对称性分析的积极意义[J].大学物理,2005,(04):4-6,11.

[10]向永红,贺静,王泽玲.电磁学知识结构体系与教学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02):141-144.

[11]杨素琴.电磁学理论体系的探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47-49.

[12]刘风勤.由电磁势求电磁力举例及讨论[J].德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47-51.

[13]范岱年.一部为科学实在论作辩护的当代物理学思想史――曹天予的《二十世纪场论的概念发展》一书评价[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01):66-70.

[14]王永昌,任明善,吴寿B,陈光德,张胜利.当代物理学的地位及其特点[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3):60-61.

大学物理电磁学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物理图像 电磁学 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71-02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填报物理师范专业志愿的学生越来越少,生源的素质有所下降。此外,为了提高师范生的就业技能,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教育和生产实习,许多原本属于高年级的课程下放到低年级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授课难度越来越大。《电磁学》是一门物理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涉及较多的后续课程,例如《电动力学》、《电介质物理和器件》和《电路分析基础》等。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建立物理图像,抓住物理本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电磁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物理图像?不同的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各有偏差。在大学物理中,物理图像不仅指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还指数学公式的物理内涵或物理过程演绎的规律性。通俗来讲,是指在学习物理公式的过程中脑子里建立的“画面感”――就是把事物之间的联系从理性认识变成感性认识最后固化成物理直觉。对于刚刚学了高等数学,并利用微积分等数学知识来演绎物理规律的学生而言,建立物理图像是很困难的。为了使低年级本科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像,我们认为应当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物理规律与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

作为一名学习物理的学生,不应当将物理当成应用数学。数学是为了表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而引入的,而不是为了做计算引入的。例如,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微分形式乃至张量形式,从数学角度来说是截然不同的东西。从物理角度来说,尽管所用的数学语言越来越抽象,实际上表达的都是电场磁场的内在联系,物理图像上没有什么差别。物理学是实验现象和实验规律的总结,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先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去总结物理规律,以建立初步的物理图像,这样才不会迷失于越来越复杂的数学推导。举例来说,在学习磁场的过程中,通过实验展示,学生很快会发现每一条磁感线都是闭合的。他们很容易接受“磁场是无源场”这一概念。然后在推导高斯定理时,因为磁场的无源性,对于一个封闭的曲面,不存在“磁单极子”接收磁感线,进去一条磁感线,必然会出来一条磁感线,因此磁场的高斯通量为零。然后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将高斯定理的积分形式转变为微分形式,即磁场的散度为零。以后,学生在听到“散度为零”时,他就懂得里面存在一个无源的矢量场。这样,本来是基于实验得到的物理图像就变成基于数学公式联想到的物理图像,达到数学与物理有机结合的目地。从认知规律的角度,这是一种认知层次的提升。

二、物理抽象规律和过程的“可视化”

在学习电磁学的过程中,电场和磁场因为分别引入了电场线和磁感线作为形象化的手段,学生比较容易想象物理量的大小和方向。但是有些物理量比如能量,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也没有“能量线”之类的辅助手段,在授课过程中又如何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其物理图像呢?电磁学关于能量的学习一直是难点之一,涉及的能量种类繁多,包括点电荷体系的自能和互能、导体组的能量、电容器的储能以及通电线圈的储能等。例如贾起民等编著的《电磁学》一书中有近十处章节提及能量的问题[1],其它如赵凯华版[2]和梁灿彬版[3]的《电磁学》也多次提及能量的问题,而且这些章节遍布全书。如果学生不明确每种能量说明的物理图像,不了解这些物理图像之间的联系和差别,只是死记硬背公式,一定会弄得头昏脑胀,甚至张冠李戴。因此,我们曾尝试依照循序渐进的规律,不拘泥于课本安排的授课顺序,将电场能量和磁场能量分别作为两个单独的体系,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力作功和能量守恒定律出发,得到各种电荷体系的静电能量的场源表示形式,再经过数学推论得到能量密度的表示形式并推广到极化电场的情形,从中揭示了电场能量的物理本质。对于磁场能量也作了类似处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到了电磁场的能量密度及能流的坡印亭矢量。在授课过程中,因为针对的是同一个知识点的变迁和演化,学生通过类比,容易针对每一种能量建立清晰的物理图像,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物理分析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研究物理图像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具体化,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电磁学的概念和规律是值得思考和有意义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贾起民,郑永令,陈暨耀.电磁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赵凯华,陈熙谋.电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梁灿彬,秦光戎,梁竹键.(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

大学物理电磁学总结范文第10篇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工科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不同专业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引入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和大学物理考评方式等方面改革,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课内实践

1引言

大学物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它在培养理工科专业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方面起到其它课程无法代替的作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达到以下几个目的:首先是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有系统的认知和理解,其次是培养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然而现在大学物理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教学内容固化,与专业脱节。大学物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大家过多强调它系统性和基础性的,不同理工科专业采用学大纲和授课标准。由于物理本身逻辑性、理论性较强,而忽略不同理工科专业对物理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多年来教学模式固定,专业课程联系不紧密,导致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感到乏味,学习兴趣不高,认为大学物理对专业学习帮助不大。其次,学时有限,教学内容宽泛。高等院校基础课程教学委员会建议大学物理核心内容教学最低学时数为126学时,而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增加各自专业课的课时,调整大学物理及实验课时,远达不到大学物理规定的最低学时标准。教师为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只有照本宣科,很少对大学物理知识点与实际问题及专业方向联系,显得乏味,应用性不强。然后,考评方式单一。成绩考核基本上是由课外作业情况、出勤率和期末考试等三方面组成,无法客观真实反映大学物理教学效果,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大学物理自主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教学以传统板书和PPT授课相结合为主,老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这些导致学生主动学习不够、缺乏热情和学习兴趣。我校结合大学物理教学一些问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大学物理教学提出改革并取得不错效果。

2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和实践

2.1大学物理教学方向归并和教学内容的模块化

在大学物理教学内容调整之前,大学物理授课教师深入各二级学院调研,与各专业课老师座谈,了解各不同专业需求和学科交叉点。根据前期调研,和不同专业的要求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控制与各专业关联小的章节的课时,适当提高与专业连接紧密章节的课时。教师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突出重点,充分利用各专业学生对各业知识的渴望来提升对大学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学物理的信心。根据我校理工科专业对大学物理知识的不同的要求,形成三个主要教学模块:对力学和机械振动(波)知识需求较高的机械和土木类、对电磁学和光学需求较高的电子信息类、对热学知识需求较高的热能和材料类。在确保大学物理教学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根据以上三个教学模块对大学物理知识需求的重点不同,对不同类专业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同时,对不同类专业相同知识点的深度及教学方法也有所区别,特别是与各专业课程连接紧密的内容要进行重点讲解。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的《电子技术》、《电路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和《通信原理》等课程与大学物理密切联系。相关联的内容主要包含:静电场、静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和麦克斯韦方程等。大学物理中的电磁学重点强调电场与磁场的基本原理、场的相互作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理论和光学基本规律。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应侧重对电磁场与电磁波及其相关最新进展的讲解,以便提高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利用PPT、模型演示和课堂小实验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向学生展示电场、磁场产生和电磁波的产生、传播过程,讲解它们产生的原理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大学物理与本专业的知识和工程实践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大学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提高学生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课内实践环节。教师根据教学模块,对不同专业提炼出与专业知识联系紧密且有实践应用的题目。教师把班级分成几个课内实践小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调研与课内实践题目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学大学物理和本专业知识完成一份调研报告。各小组在下次课内实践课阐述本组调研报告内容,然后讨论,最后由授课老师总结。有时提出一些小实验,要求同学设计并完成实验,然后全班同学评比。通过课外调研、课内讨论的课内实践环节,激发学生对大学物理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调研能力、分析总结问题能力,学生受益匪浅,效果良好。如在多普勒效应时提出监测车速,电磁学时提出电磁悬浮技术,光学薄膜干涉提出增透膜和增反膜利用,光的衍射提出光的单缝衍射在测量中应用等课内实践题目。

2.3大学物理考评方式改革

传统大学物理总评成绩是三七开,期末成绩占七,平时成绩占三,这种评定方式是强调结果而弱化学习过程,很难提高学生学学物理的积极性。我们提出大学物理成绩评定五五开,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各占一半。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占15%、课内实践占20%、课外作业占15%,而且课堂表现和课外作业都不少于3次,课内实践不少于2次。我们适当提高课内实践和课堂表现等方面评定,有利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大学物理的学习过程,加深学生对大学物理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对大学物理与自己专业关系的认知。

3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存在不足和改进

通过实施上述教学改革,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校大学物理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上述改革措施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缺点,使得教学改革距预期目标还有一些距离。主要表现在如下:第一,课内实践课题设置和实施过程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一定要求,学生自学能力和知识储备参差不齐,这容易导致两极分化。如何使课内实践教学模式让绝大部分学生从中获益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教学课题。第二,课堂表现分值量化问题,有些老师给分很粗糙,达不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要求。针对大学物理改革缺陷,作者任为在今后教学中从几方面改进。第一,课内实践课题内容的选择。在第一轮课内实践基础上,教研室老师进行更深入调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不同深度的实践内容,满足相应同学需要,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其它能力的培养。第二,课堂表现给分,对于课堂表现应该有量化和模糊两种模式,例如课堂笔记是具体量化分数,而课堂回答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等表现以模糊方式记录,两者结合。

4总结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改革者要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深入调研,根据各自学校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实践情况提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改革方案。

作者:臧学平 单位:池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茹,吴高建.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工科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时代教育,2014(21):200-201.

[2]哈斯通拉嘎.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学园地,2012(21):66-67.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素质课总结范文 下一篇:大学信息员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