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礼仪范文

时间:2023-03-03 16:07:05

大学生礼仪

大学生礼仪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礼仪修养;大学生

大学生既是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就是继承我国优秀的礼仪文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礼仪教育是进行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逐步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一个人以其高雅的仪表,良好的个人形象,赢得尊重,为自己生活和事业的成功奠定基础。因此,对于当代高校大学生来说,提高礼仪修养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继承我国优秀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需要。

一、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荀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句名言直接的彰显了“礼”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注重礼仪,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在21世纪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时代的知识分子群,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后备,将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的实现与否。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要着重大意义和必要性,也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

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对大学生具有极其重要作用,首先它是大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尤其是人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公众沟通,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变化对人类社会交往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它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目前,许多高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而其实际行为却连基本道德水平也达不到,?其中相当一部分与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关。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不仅可以丰富礼仪知识,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表现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做到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文明人。

二、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如何去培养自身礼仪修养

(一)认真学习理论,不断提高自我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越彻底,认识越正确,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就越高,在修养实践中的盲目性就越少,就能及时地识别错误倾向,少走弯路,免遭挫折。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一个人的道德意识、信念、行为和习惯的磨练与提高的过程,并达到一定的境界。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状况如何,主要以社会实践来检验。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这个“行”就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智慧的源泉,而且是道德的源泉。那个当你有了良好的内在修养以及基本的礼仪知识,到这一步你都只是在纸上谈兵,要是脱离了与人的交往沟通礼仪就是空谈,要把所知道的理论储备运用到生活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实践。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用实践来检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大学生应该身体力行地使用礼仪,用礼仪培育自己美好的心灵,同时还要用自己的礼仪行为去影响他人,用礼仪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另外,大学生在实践中,要真正培养起相应的礼仪情感、礼仪意志和礼仪信念,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而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不仅要从小事做起,点滴养成,还依赖于有克服坏习惯的决心和毅力。“吾日三省吾身”是儒家的修养法则,对当代大学生也是适用的。

(三)提高自身修养,争做“四有”新人

学习礼仪修养的目的在于学会如何做人,培养高尚的情操,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影响着他的品质。当代大学生,是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才,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自觉、认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党和国家号召每个大学生均应争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必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守社会公德,还应以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来激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要争做“四有”新人,那么学会必要的礼仪知识也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经常会对擦肩而过的一位教师或同学行注目礼,这是因为他们高雅的气质或潇洒的风度深深吸引了我们。那么如何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好印象呢?起码的一点就是多学一点社交礼仪,它可以免除你交际场上的胆怯与害羞,它可以指点交际场中的迷津,它可以给你平添更多的。

对于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礼仪修养,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大学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礼仪,才能让其成为习惯,成为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优雅气质。很多人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自我感觉做的还可以,但实际平时也有很多时候没有很好的注意自己的礼仪修养的培养,所以还是会有很多地方、很多细节做的还不够好。只有人人注重礼仪修养,了解它的重要性,让礼仪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充满魅力,才会是真正的“礼仪之邦”。

【参考文献】

[1]彭文武,刘杰.社交礼仪[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2]陈平.社交礼仪[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大学生礼仪范文第2篇

一、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

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血缘上的”、“无条件的”依赖。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却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自我封闭”的倾向。时常出现“孤独寂寞”、“没有朋友”的情绪体验。产生这种情况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较为普遍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依赖他人”、“不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依附于人”、“利用他人”、“个人中心”、“求全责备”等倾向,偏离友谊“无私、平等、尊重”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是缺乏社交的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因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寞,缺少朋友,形成一些心理障碍,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你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夸奖等。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产生了不良情绪则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

同时,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二、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那么,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三、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社交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因为,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别。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其中,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社会礼仪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保证交往活动顺利进行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社交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让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四、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较会大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现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等学科中。而社交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可见,社交礼仪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因此,《社交礼仪》课应完全可以纳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之列,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在高校中推广和普及,这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五、社交礼教与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交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让文明之花在我们校园遍地开放。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由此可见,社交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社交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随着人们相互合作、相互交往的机会日趋增多,如何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应对自如,凸显个人魅力。通过《社交礼仪》节目VCD的学习,您会发现人生的改变从这一时刻开始。

适用对象:从事社会交往和公共关系的人士、商务人士、职场人士、企业白领、销售主管等

主讲专家:金正昆

浙江东阳市人,生于**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系系主任、礼仪与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政府多部门礼仪顾问

个人专著:《服务礼仪》、《社交礼仪》、《公关礼仪》、《国际礼仪》、《政务礼仪》、《商务礼仪》等

研究领域:外交学、礼仪学、传播学等

《社交礼仪》各集主要内容:

1.社交礼仪概述

2.遵守公德

3.称呼

4.介绍自己

5.介绍他人

6.相见礼节(上)

7.相见礼节(下)

8.名片(上)

9.名片(下)

10.交谈的方式

11.谈话的内容

12.拜访

13.待客

14.电话

15.书信

16.电子信函

17.礼品

18.鲜花为礼

六.社交的重要性

社交的重要性,也可以说是社交的功能与作用。

综合来讲,人们从事社交活动主要目的有以下四点:

1、交流信息

也叫信息资源共享。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获取大量信息以供生计参考,由于个人的活动范围有限,直接获取一手信息资源的能力也就受到很大的限制,而这众多的信息大多是在我们与他人打交道时所获取来的。比如,我们开车到另外一个地方,而其中有段路正在修路或发生交通事故而禁止通行,那么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信息的话,我们便会按原路线行进,在中途不得不改道而行,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朋友或亲戚或同事或者广播电视网络等社会媒体那里得知此消息后,我们便可提前修正去往的路线,少走冤枉路。

2、增进感情

在社交上投入的时间将带来感情上的收获,如我们与亲戚朋友在一起休闲娱乐。

3、建立关系

社交在很多情况下是建立诸如商业合作、感情姻缘等关系的纽带。

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记得要学会跟进关系,避免忘记。日近日密,日疏日远。

4、充实自我

丰富人生阅历和人性情感。

主讲专家:金正昆

教材组成:10盘VCD

出版社: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上市日期:2004年04月08日

社交礼仪在生活中的作用:

1、鞠躬礼: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前双眼礼貌地注

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郑重地,嘴里不能吃任何东西,或是边

鞠躬边说与行礼无关的话。

2、致意: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在社交场合打招呼。在社交场

大学生礼仪范文第3篇

一、礼仪的含义和和重要性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和仪式的统称。

1、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

2、 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尊敬、祝颂、问候、致意、哀悼、慰问以及给予必要协助和照料的惯用形式。如:握手、鞠躬、拥抱、接吻、致意、微笑等都属于礼节。不同民族、国家有不同礼节,礼节也随时展面发展。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在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因为,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可见,礼仪ѧϰ对形成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原因

近年来, 大学生礼仪失范的现象日益突出,认真剖析其产生的根源,我们以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家庭教育的偏失

当代大学生其父辈母辈, 不少人都有过一段蹉跎岁月,由此他们把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子女身上,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在教育方式上, 缺乏理性和正确的导向, 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 百般呵护, 使孩子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 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 从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过早地出现某种缺陷, 形成一种对礼仪的抵制性; 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当孩子被当作小皇帝供养的时候, 上述状况更为严重。在教育内容上, 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盲目性, 急功近利。家长们主要想的是如何使孩子进重点小学、升重点中学、考入重点大学, 放松乃至放弃了孩子家庭教育中礼仪这个重要内容。

2. 学校教育的欠缺

在我国片面追求升学率尚未得到彻底改造的大背景下中小学领导与教师们主要想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不断提高升学率。由于学生课余时间基本都用在学习书本知识上, 与他人、社会缺乏必要的、充分的交往与接触, 所以礼仪修养的不足难以暴露于世, 自然也就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他们步入开放的大学生活阶段, 其缺乏礼仪教养而留下的隐患, 在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诱导下, 就可能转化成为现实的失礼行为, 甚至一失足而留下千古恨。

3. 社会的负面影响

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受到形形新思潮、新事物的挑战,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 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的、不文明、有失礼仪的现象无不对正处于各种观念初步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大学生们对传统的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普遍降低, 表现出规范行为, 如违纪行为的泛化, 酗酒打架屡见不鲜, 对顺手牵羊的偷盗行为不以为然, 等等, 传统的道德思想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交叉并存, 使大学生群体感到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青年人还缺乏对新旧观念整合的能力和经验, 不能有效地运用自我防卫机制, 这样必然会导致他们道德困惑、认知失调和心态失衡。同时, 也存在着大学生的一些礼仪行为在一些缺乏礼仪规范的社交中暂时吃亏, 或被认为犯傻而不被理解。如, 一些大学生抱怨在公车上主动让座, 常被另眼相看, 因此, 即使让座, 也要看人, 要么就不让。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影响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积极性。

4. 自身修养的不足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重视形象的时代, 当代大学生对自身形象非常关注, 他们强化各种能力的培养, 追求时髦得体的着装, 但却没有认识到用符合礼仪要求的方式表达自己更为重要, 因而放松了对礼仪的修养。有的大学生虽然认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或对礼仪知识有一定的甚至较高的认识, 但缺乏在实践中的规范训练和持之以恒的培养,使之成为个人的礼仪习惯, 因此也时常出现失礼的言行。甚至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 以为身着奇装异服就是追求酷, 平时故意讲脏话, 觉得才够爽, 把讲文明礼貌看成是小儿科行为, 为朋友两肋插刀才是大侠风范等等。这也是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礼仪的功能

1. 礼仪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起点。

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人的内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等。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内在的良好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只有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离开了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抽象道德理论和思想是空洞和无用的。所以礼仪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和道德情操的起点。没有对礼仪的正确认识,对礼仪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

2. 礼仪学习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礼仪自古以来就被用来为君子的修身养性之道。古人学礼的目的有三: 所谓的修身、治国、平天下,修身便是其中的第一目的。而良好的性情修养就是一种良好心理的体现,表现为客观成熟的心态,较强的自我调适和自我控制能力,能够恰当确切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以此为出发点有效地规范行为,体现出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妥善的处世风格: 表现为有理性,有较强的控制力。其中理性是事业成功的重要素质。一些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由于缺乏礼仪修养加之青年气盛往往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的同学在拳头挥向同学之后往往很懊悔,当时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在礼仪学习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都是培养人的理性。良好的礼仪风范是在克制并渐渐消除自己不良的习性、欲望,天长日久磨炼形成,自然地流露出来的。

3. 礼仪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礼仪最初的功能就是用以规范社会秩序和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的。礼仪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关于人际交往态度、方式、方法、礼节的学习,如何介绍自己、如何与他人交往等等,这对大学生而言是他们走向社会必须掌握的通行证,否则他们将无礼而寸步难行。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出宽容、豁达的胸怀,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格,进退自如的交往艺术,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融洽相处,能够在自己周围聚集起一大批志同道合,互帮互促的事业盟友。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越来越强。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与协作。而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必首先帮助别人,善结良缘,助人即助己,这是一条黄金规则。美国的《福布斯》杂志每年都要公布400 位巨富的排行榜。这400 位巨富各式各样的人都有,然而,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点:优秀的人格素质。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总结了40 余名诺贝尔奖得主,发现他们在儿童时期的智商大都为中等或中偏上,并非神童,后天的成才主要取决于良好的人格素质。有关学者认为,21 世纪,在高等教育基本普及,人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对人才的选择主要看其人格素质的优劣。由此看来,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当具备三本护照,即学术方面的、职业方面的和人格素质方面的。只有这样,才以适应当前高技术化、竞争激烈和人际互动频繁的社会需要。而礼仪正是塑造高品质、高素质人格的重要途径。

4. 礼仪学习能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职业人必备的思想、知识、技巧等,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知识、职业技巧等。大学生在平时的专业课程里往往很少学习到,而这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却是必不可少的。礼仪学习能为他们补上这一课。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和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 后的今天,我们的礼仪也正日益与国际接轨,我们的大学生必须能够按照标准的礼仪规范站、坐、行、打接电话、掌握办公礼仪、会谈礼仪、庆典礼仪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良好的礼仪修养能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礼仪在今天,不仅是现代职业人员必备的知识,也是必备的素质。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面试时都在礼仪方面进行考察。考察学生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往往还在学生不经意处设置礼仪考题,考核学生的礼仪修养。金利来公司的曾宪梓先生在招聘员工进行面试时,看其能否将放在门口地上的扫帚捡起放好。

5、礼仪是组织形象的根本保证

礼仪是影响社会组织得失成败的重要因素。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衣帽修饰,不仅反映他个人,更主要的是代表他所在的集体,是组织形象的重要窗口。假如你代表某个单位去作接待工作,有来访者会对你的彬彬有礼留下深刻的印象。相反,如果你行为无礼,蓬头垢面,他可能就会认为你所在单位的人员素质低下,进而怀疑整个组织形象和实力。(举例我系同学要搞活动去拉赞助时的形象问题) 例如九十年代初,一位外商到我国北方某省与一位县长讨论投资建设一制药厂的可行性。在签订协议之前,外商提出参观一下制药车间,就在进入厂房的瞬间,县长将一口浓痰。啪嗒。一声吐在了厂门口,引起了外商的恶心与反感,于是收回了投资的承诺。在归途中,外商给县长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信,信中说:你作为一县之长都这么没有修养,很难想象你的臣民会是什么样子?建药厂是为了治病救人,而不讲卫生,则可能造成谋财害命的结果。很细微的表现,会造成你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毕业班的同学应当是体会最深的了。

日本一家公司,由于扩大经营,需要买一块居民区的地皮。通过做工作,其他住户全搬走了,但只有一位老太太表示不愿意离开自己居住多年的老屋,她要在这里度完余生,公司毫无办法。当老太太决定到公司表明态度时,公司一位小姐的接待使她改变了初衷。小姐见到她,即向她鞠躬表示欢迎,老太太表明来意后,小姐领老太太去总经理办公室。在日本,进房间通常是要脱鞋子的。当老太太把鞋子脱下时,小姐连忙把自己的鞋子让给她穿,因为当时天气很冷,便搀扶着老太太上楼。正是这位小姐高尚的礼仪修养改变了固执的老人。组织中极简单的礼节所起的作用是相当不简单的,小到一个商店,一个家庭,一个公司,大到一个国家,轻视礼仪就会损伤组织形象。为组织、国家带来不良影响,组织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国家也无法立足于世界。现在社会上不少企业不惜花费重金聘请或评选形象大使、品牌代言人,为自己的企业树立公众形象,由于这些形象大使、品牌代言人品貌端庄、言谈有节、积极向上,颇得公众的认可和赏识。于是,企业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可见,礼仪对组织形象的重要性。

四、培养礼仪修养的途径

1、自觉接受和学习礼仪教育,从思想上提高礼仪修养水平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能力,更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教养。

通过学习礼仪,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更好地显示自身的优雅风度和良好形象。一个彬彬有礼、言谈有致的人,他的人生道路上将是春风拂面,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而且他自己就是一片春光,给别人、给社会带来温暖和欢乐。人的自觉性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依靠教师的指点、依靠不断的培养,靠社会健康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环境习染,礼仪教育是使礼仪修养充实完美的先决条件。通过礼仪教育和培训,可以分清是非,明辨美丑,懂得常识,树立标准,这使人们礼仪行为的形成有了外因条件,为进一步的自我修养的内因创造了条件。通过这一重要条件,促使大学生经过努力,不断磨练,养成并产生强烈的自我修养的愿望,最后达到处处讲究礼仪的目的。古人强调吾日三省吾身说明提高个人修养必须注意反躬自省。同样,学习礼仪,也应处处时时注意自我检查。这样,将有助于发现缺点找出不足,不断总结技巧,自我提高。

2、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广泛阅读艺术作品和科学文化知识,使自己博闻多识

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对提高礼仪素质大有裨益。而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可以大大丰富礼仪修养的内涵,提升礼仪品位,并使礼仪水平不断提高。

一般来说,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大多是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人。这种人逻辑思维能力强,考虑问题周密,分析事物较为透彻,处理事件较为得当,在人际交往时能显示出独有的魅力而不显得呆板。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代、近代、现代的典籍载有浩繁的有关礼仪的知识,随着我国加WTO,我国对外交往更加频繁。世界各国的礼仪风俗千差万别,大学生有必要注意搜集、整理、学习和领会,以利于在实践中运用,久而久之,能使自己的礼仪修养提到新的高度。

3、积极参加社交实践活动,逐步提高礼仪修养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越来越广泛,仅仅从理论上弄清礼仪的含义和内容,而不去在实践中运用是远远不够的,礼仪修养关键在于实践。修养修养,既要修炼又要培养,离开实践,修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培养礼仪修养时,要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学到的礼貌礼节知识积极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要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场合中,时时处处自觉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礼仪的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如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在宿舍酗酒、深夜大声喧哗或放音响以及在购物付款、银行存款或候车排队时遵守公共秩序,依次而行。这样持之以恒,就会逐渐增强文明意识、培养礼貌行为、涤荡粗俗不雅等不良习惯,成为一个有礼仪修养的人。多实践,就不要怕出洋相,通过各种人际交往的接触强化,不断锻炼提高。要注意既要克服妄自尊大,不屑一顾的顽症,也要克服自卑自怯,不敢涉足的通病。我们潮汕地区有一个礼节就是:当有客人来家作客时,要冲工夫茶给客人喝,而有些同学因不会或不熟而不敢冲茶招待客人,这显然是不太礼貌的。其实,假如我们努力去尝试,即使我们做得不好,客人也会被我们的真诚所感动的。有些普通同学遇到老师或领导时,认为对方不认识自己甚至不会理自己,不敢跟老师或领导打招呼,其实,没有一个老师或领导会莫名其妙地不理跟自己打招呼的学生。

五、总结

大学生礼仪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交礼仪;行为规范;关系;大学生

作为一名华夏儿女,我们都知道我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文明古国,一直以来文明礼貌传统代代相传,因此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千百年来中国璀璨多样的传统文化孕育了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也在传承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礼仪体系。

当今,在各种信息文化竞相绽放的环境下,礼仪的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而能够娴熟灵活地掌握礼仪技巧并且得心应手地运用礼仪知识则会对一个人的成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谓礼仪就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中为了互相尊重而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和程序,它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1]。社交礼仪是礼仪修养中的一种。

社交礼仪即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2]。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还可以顺利进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而在大学校园中,我们和朋友、同学、老师们相互交流也是一种社会交往。

社交礼仪的意义主要有四点:

一、社交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即社交礼仪是一种约束与规范人的行为举止的法则。每个人做事的方法方式各有不同,同样一件事业会因人们的不同处理方法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进老师办公室,应该先敲门,得到允许再进入,而不是直接开门进去,这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似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但这种行为就是一种社交礼仪。而社交礼仪的遵守就要依靠我们每个人自觉地约束与规范,即是一种道德行为的规范。

二、社交礼仪表示对他人的尊重。这是社交礼仪的直接目的。尊重是社交礼仪的本质。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是每个人的精神需求,在社交礼仪中如果我们自身做到了对他人足够的尊重,那么,在给他人带来愉悦和满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对自己的发展也会有好处。

三、社交礼仪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这是社交礼仪的根本目的。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不遵循社交礼仪,以为得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局面,难以想象。如果我们能够自觉遵守社交礼仪,主动约束自我行为规范,那么我们的社会才会是如今的这样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

四、社交礼仪要求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中遵守。这是它的履行范围。虽说社交礼仪很重要,但它一定适用于一定的范围,而一旦超出了这个范围将无法适用。比如在家里穿拖鞋,而在公众场合穿拖鞋就显得失礼了。因此,运用社交礼仪一定要分场合分地点,要灵活运用。

社交礼仪的主要目的有四点:

一、交流信息。交流信息即信息资源共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以方便我们这样或那样的需要。然而,仅凭我们个人直接获取我们所需的一手信息资源是很繁杂的,也是无法实现的。这时,人际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而日常生活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某一天要停水停电,相关单位是不会直接告诉你的,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楼道里的通知或是其他人那里得知这一消息的,我们会提前接一些水,准备好手电筒或蜡烛以备停水停电,这样就避免我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措手不及。

二、增进感情。社会交往是一个人与人相互沟通的过程,它是双向的,需要双方都投入其中,因此在社交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会为我们的友谊和感情带来收获。比如经常与朋友一起休闲娱乐则会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使双方更加了解彼此,相处更加融洽。

三、建立关系。社交在彼此熟悉的人中会增进感情,而在陌生人之间,很多时候则会促使彼此之间建立关系。比如在很多情况下会建立商业合作、感情姻缘等关系的纽带。而当关系建立,我们则要注意跟进关系,加强联系,以免忘记,以致淡化关系,失去联系。

四、充实自我。在与不同人群、不同的社会环境接触的时候,会丰富我们不同方面的经验,从而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与人生情感。

下面介绍几个社交礼仪的具体相关礼仪:

一、 握手礼

握手礼是在一切交际场合使用最频繁,适用范围最广泛的见面致意礼节。它表示致意、友好、寒暄、道别、祝贺、感谢等多种含义。有时候握手往往比语言更具有亲和力,更充满情感。

握手礼的场合:迎送客人、拜访告辞、久别重逢、初次见面等。

握手礼的规则:行握手礼是存在先后次序,其次序主要根据握手双方所处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等条件来确定。通常是上级在先、长辈在先、女士在先、主人在先,而下级、晚辈、男士、客人应先问候,在对方伸出手后再伸手同他握手,如果两个人身份、年龄、职务等相仿时,先伸手为礼貌。如果男女初次见面,双方可以不握手,互相致点头礼即可。如果一方忽略了握手的先后次序,先伸出了手,那么另一方应立即回握,以免尴尬。

握手礼的正确姿势:握手时双方相距约一步,上身稍前侧,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两人的手掌与地面垂直相握,持续二至三秒,力量适中,注视对方,微笑或用简单的语言致意或寒暄。

二、 鞠躬礼

鞠躬礼是一种人们用来表示对别人的恭敬的致意礼节。

鞠躬礼的场合:庄严或喜庆的仪式、演讲、演员谢幕等。

鞠躬礼的方式:一鞠躬,行礼时身体上部向前倾斜15―20度,随即恢复状态,只做一次;三鞠躬,行礼时身体上部向下弯约90度,然后恢复原样,如此连续三次。

鞠躬礼的正确姿势:行礼者和受礼者互相注目,不得斜视和环视,行礼时不可戴帽,脱帽所用之手应与行礼之边相反,行礼者在距受礼者两米左右进行。行礼时,以腰部为轴,头、肩、上身顺势向前倾约20度至90度,双手应在上身前倾时自然下垂放两侧,也可交叉相握放在体前,面带微笑,目光下垂[3]。

三、 介绍

介绍时社交场合中互相了解的基本方法。通过介绍,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便更好地交流,更好地深入了解彼此。

自我介绍:时间应选在对方有时间、心情好、有认识你的兴趣的时候。态度要亲切、友好、自信。内容包括姓名的全称、供职单位、负担的工作。

礼仪就仿佛一张人际交往的明信片。尤其是社会交往,它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因此礼仪又是一张我们人生的通行证,它能帮助我们获得成功,从而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与人生。在这个发展迅速,注重人际关系的社会中,社交礼仪无疑成为每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

作为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对我们来说更是至关重要。有利于我们同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形成和谐美好的氛围,从而促进我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我们大学生更好地与社会接触,锻炼心智,增强心理承受力。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重视礼仪修养,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礼仪修养,才能更好地展示出自身的气质,更好地为他人所接受所喜欢,从而塑造更好的自我,实现更有价值的人生。(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辽宁;沈阳;110034)

参考文献:

[1] 黄菊良:《大学生礼仪修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王华,邓自新:《现代社交礼仪》,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礼仪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成因;矫正对策

“不学礼,无以立。”礼仪素养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思想素质、处事能力。“知书懂礼”是衡量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化素质与礼仪素质越高的学生,越容易取得成功,成为优秀的社会人才。社会年轻人才群体中,大学生占据半壁江山。大学生数量之多,他们身上不仅带有明确的个人形象,而且还映射着家庭甚至社会的精神面貌。现实情况却是,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与社会期待不符的行为表现,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场合表现出不识礼、不守礼、不行礼、不尚礼的一面,严重违背了社会礼仪素养要求,这与大学生高素质身份不相称的,应找到其形成原因并积极改善和解决。

一、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成因分析

1、客观方面的原因

(1)深受家庭礼仪教育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为“90后”青年,家里多数只有一两个孩子,父母过多的呵护与宠爱让其“恃宠而骄”,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为凡是有利的事情都要归功于自己,需要负责任的事情都是他人的错,只知道向他人索取,不懂得为他人付出,更不会为他人着想。“孔融让梨”的佳话也只能是一句佳话了。其次,父母并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较好的榜样,也许父母本身在生活中就存在较多的不文明现象,使得孩子受到不好的影响。

(2)高校礼仪教育重视度不足,未设立专门的文明礼仪课程。就当前而言,我国处于素质教育实践的“深水区”,在由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艰难转型过程中,我们面临来自于教育体制本身的严峻挑战,譬如重视成绩、升学率等,而在学生良好素养的培植、文明礼仪行为的规范等方面关注欠缺,以至于很多学生表现出“高分低能”现象。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这一教育缺失的问题,逐步将礼仪教育课程提上人才培养日程。但由于此项工作仍处于初步萌芽期,而且许多教师对于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礼仪教学还未成为重点。

(3)社会环境多变,越来越多关于文明礼仪的负面新闻冲击着眼球。2013年社会事件“十重门”反映出的公共道德争论问题,使得整个社会都有些躁动,社会上、网络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不文明现象混杂,加之缺乏对处于校园和社会过渡时期的大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与指导,这也给我们的大学生培养工作带来外部环境上的生存困境。

2、主观方面的原因

(1)礼仪践行能力欠佳。礼仪修养贵在内外兼修。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说的“质”是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文”是指人的外在装饰,比如衣着言行等。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缺乏外表的修饰就显得粗野。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都接受过思想品德教育,具备对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认知,但是缺乏基本的礼仪常识。礼仪意识与礼仪行为的不协调,即主观愿望、礼仪动机与行为方式及效果之间相脱节的矛盾,是大学生礼仪养成过程中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知识结构的均衡能力有限。长期以来,社会上仍然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现象,很多家长、学生甚至老师都认为理科比文科的发展机会多,这说明我们的教育生态环境严重失衡,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不到完全的均衡。许多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口头和书面)差,缺乏基本的交往表达能力,严重影响了人际沟通。理性思维大于感性思维,加之读书的减少,使得语言方面的功底越来越弱。

(3)忽略了提升礼仪素养的重要性。大学生是独立的个体,终究步入社会的他们能否在之后的工作中出类拔萃,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大学生能够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链条中顺利建立积极正面的个人形象,逐步拥有高效的人脉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个人礼仪素养至关重要。个体若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提升个体的礼仪素养。虽然高校通过一些措施和校园文化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和践行文明礼仪,但却收效甚微。

二、矫正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对策

1、强化礼仪意识

近年来,学生获得礼仪知识的渠道主要源于家庭、学校以及所生活地区的风俗习惯等。分散的学习渠道与零散的学习内容,导致学生主体在学习相关礼仪知识时很难建构起系统全面的对于礼仪规范的认识。缺乏礼仪意识是造成大学生礼仪素养普遍缺失的最主要原因。事实上,作为先进文化的接受者、传播者和创造者,大学生有义务也有责任在社会生活中将礼仪文化发扬光大。

2、营造礼仪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好老师,就是一本好教材。一种好的教育方法,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都可以影响到学生,规范他们的文明礼仪。因此,各大高校在注重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的同时必须注重教师师德修养的示范作用,加强校园育人环境的建设,重视家庭礼仪环境的培养,是礼仪教育的重点。各高校可以利用自身平台资源,通过网络、广播、报刊、宣传栏等大力宣传礼仪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礼仪的重要性,在潜意识里纠正不重视礼仪的错误看法,做到真正的“主动”学习礼仪。此外,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载体,通过开展礼仪知识讲座、编排礼仪短剧、校园文明礼仪网站、校园广播等形式,开展相关主题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大学生积极普及相关知识,使大学校园逐渐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

3、开设礼仪课程

高校应重视礼仪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把社交礼仪课设为必修课,在课堂上讲授利益相关的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把提升礼仪素养当成必做事、乐于做的事。高校还可以根据各学院各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就业方向设立具备针对性的礼仪咨询与培训部门,针对大学生目前的个体情况和社会需要开设不同层次的专项礼仪训练课。并在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过程中随时关注社会需要,及时调整授课内容。通过这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与训练,帮助大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礼仪知识,提高礼仪修养,实现大学生提高专业修养的同时延伸其为人处世的“软实力”的目的,为大学生未来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品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康小莉,云书海.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1.

[2] 张英伟,刘妍.高校大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新思考[J].青少年研究,2009.2.

大学生礼仪范文第6篇

大学生是一个有活力、有朝气的年轻群体,他们的言谈举止、礼仪修养不仅仅是个人风貌的展现,更是整个社会精神面貌的体现。“知书达礼、以礼待人”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但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和行为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大学生不识礼、不守礼、不行礼、不尚礼的不良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经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

当前,我校正多管齐下,努力打造“德优品正、业精致用、拓新笃行”的品牌本科生,礼仪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我校也开设了礼仪课程,但受益学生只是少部分文科学生。通过对本项目的研究,可以帮助我校学生提升礼仪素养,提高其综合素质,进而增强我校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我校更好地实施“文化兴校”“人才强校”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有助于强化学校整体礼仪文化氛围,从而更好地建设和谐校园。

二、研究概况

(一)研究目标

1.分析现状,找到大学生礼仪缺失的表现和缺失的原因;

2.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找到解决当前大学生礼仪缺失问题的对策,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3.通过所研究的对策强化大学生的礼仪观念,加强其礼仪素养,践行基本礼仪要求,并逐步使大学生意识到识礼、守礼、行礼、尚礼的重要性。

(二)研究内容

1.了解、归纳学生礼仪现状。站在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背景下,了解我校学生的礼仪现状,并对礼仪缺失现象进行总结归纳。我们首先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制作问卷,然后面对全校学生做一个问卷调查;然后,通过走访和观察的形式,切实了解身边的礼仪缺失现象;在做完调查之后,我们对问卷进行归纳和总结。

2.分析原因。在第一步的总结归纳下,分析导致部分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并从各方面分类得出结论。我们会从国内外形势变化方面、市场经济冲击方面、家庭环境影响方面、学校教育遗漏方面及个人修养等方面进行分析导致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并进一步找出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

3.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来讲)。根据上两步中所了解到的礼仪缺失的表现和原因,找到解决的对策。针对我校大学生礼仪文明素养教育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找到将礼仪教育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结合起来的方法,最后切实解决我校大学生礼仪缺失的问题。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找到大学生礼仪缺失表现及根本原因。

2.探究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手段和方法。

3.运用我们所研究出的对策解决大学生礼仪缺失的问题。

(四)研究时间分配

第一阶段(2012.04~2012.08):进行调研,搜集、整理资料;

第二阶段(2012.09~2012.11):分析调研结果,提出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三阶段(2012.12~2013.04)总结评估,撰写研究论文。

(五)调查对象

在校的重庆科技学院学生。

(六)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按比例抽查);数据统计软件(如spss)辅助等方法。

(七)具体实施步骤

1.设计调查大纲,制作调查计划。

2.编制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调查问卷。

3.确定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

4.根据各学院人数比例抽查本校(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共发放问卷570份,回收542份。

5.问卷回收,分不同组别回收,统计回收率,并制作数学统计图。

6.分析问卷,并得出结果。

7.撰写调查报告,并提出正确的结论。

三、数据分析

本次共调查共发放问卷570份,回收542份,具体数据分析如下:

(一)从宏观礼仪行为分析

45%的同学并不清楚什么是《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道《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同学,也仅有10%的表示自己完全做到了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我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总体需要大的矫正或改进。

(二)从微观礼仪行为分析

在微观礼仪行为分析中,样本在设定的不同情境下,礼仪行为差异较大:

1.样本对于选择合乎行为礼仪规范行为的是“在图书馆、教学楼等公共场所注意小声说话以及宿舍中有同学休息时很注意保持安静”,其中选择A项(很注意)的分别高达63%和58%;与之相反的是“经常为了节省时间而闯红灯”,跨越路边绿化带等,选择C项(经常会)的为58%。

2.“对同学之间的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的看法”呈现出两极化的形态;“是否能容忍你身边的朋友或同学满口粗言或不讲卫生“则呈现出趋同性,选择B(不是太过分,都可以接受)的高达样本容量的70%。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样本对于某些有悖礼仪的行为已经习惯,并不以为意。

(三)从礼仪知识需求内容分析

绝大部分人认为职场礼仪(包括职业礼仪和商务礼仪)比较重要,是大学生需要首要学习的礼仪知识;学生对公共礼仪和家庭礼仪重视度不够,而这里恰好体现出学生在这方面礼仪的缺失。由此可见,如果开设礼仪类讲座或者课程,职场礼仪是学生最想要获取的知识,而公共礼仪和家庭礼仪却也不能被忽视。

四、调查建议与对策

我们发现,在设定的不同情境下,样本的礼仪行为差异较大。针对这一现象,有必要对以样本为代表的我校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对此,绝大部分学生也认为他们有必要了解或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尤其是职业礼仪和商务礼仪;但64%的同学认为张贴文明礼仪标语这一方法收效甚微;开设礼仪知识类讲座可以对34%的同学提供帮助;53%的同学认为开设文明礼仪类课程是可行之策,这样可以对以后的求职和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

五、结束语

通过对我校大学生礼仪素养现状及对策的路径研究,找到了我校大学生礼仪缺失的表现及原因,进而帮助解决了我校大学生礼仪缺失的问题。

大学生礼仪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方法

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都被称为礼仪之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对礼仪教育比较推崇,然而,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作为几千年的礼仪之邦,一些不主动礼仪的事情却经常发生。很值得关注的是,当代大学生的礼仪情况出现很严重的问题,不讲文明礼貌的事情时有发生,由于当前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很多学生走出家门后,还保持着在家里的某些习惯,如只关心自己的自由和感受,不知该如何与其他人交流,把无礼当个性、团结意识弱等等。一个社会如果存在礼仪缺失,就无从谈起“和谐”二字;一个人若不能保持基本的文明和礼貌,那么就算他拥有再多也称不上完整。如此说来,大学生礼仪教育既是提高其自身素质的必要途径,也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关键之所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大学生礼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礼仪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个人修养的培养与心理健康的养成

礼仪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个人修养的必要步骤,社会很大,人之于社会就像细胞之于机体,每个人都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更是不可或缺的。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其中礼仪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要受到现代礼仪的约束,遵守某些约定俗成的规定。只有那些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才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可以被称为“成熟的人”;反之,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同时受到社会舆论和道德的谴责。通过礼仪的学习,大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素养,成为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人。最后,还能将大学生本身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得到社会的认同。

健康的心理是现代大学生成长和奋斗的前提,也是拥有一个

健康人格的基础。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更为有利,毕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些事不是用知识就能解决的。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一切的财富和成就,都源于杰出的智慧和健康的心理。”可见,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2.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开展

礼仪,有利于维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秩序,保持正常的沟通方式,也是我们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指标。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到了现代社会,礼仪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规则,而是人们必须掌握的行为标准,在任何一种场合,都应有得体的表现、高雅的谈吐、文雅的举止,这些是良好人际交往开展的前提,也是我国现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真正目标。开设大学生礼仪教育课程,对其进行实用礼仪教育,让他们掌握日常的社交礼仪、生活礼仪、工作礼仪和某些特殊性的面试礼仪、政务礼仪、商务礼仪等等,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礼仪教育的开展,希望从根本上培养大学生“礼”的意识,做到处处讲礼仪、时时懂礼仪。这样,在未来社会的人际交往中,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摩擦,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努力。

二、大学生实用礼仪教育的开展

1.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活动与系统课程

重视礼仪的教育,是对礼仪文明发展提出的更高发展要求,所以要制订科学的制度,抓紧礼仪教育。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强制性地让学生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加强文明修养的培养。比如,在学校开展成人礼活动,让现代大学生明确一个成年人的责任;尊敬师长从每一天做起——上下课时要向老师鞠躬敬礼等等;对礼仪缺失行为,一定要及时纠正并做好相关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此外,借助广播、橱窗、校刊等舆论手段,也可弘扬礼仪文明,有效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

传统的礼仪是现代礼仪发展的源泉,同时,传统礼仪始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舍弃传统礼仪的教育方式,无法实现有效的礼仪教育,我们可以首先征求一下大学生的意见,听听他们内心的想法,然后选取他们乐意接受的方式,把传统的礼仪教育融入大学生文化生活中。如通过辩论、演讲、情景剧或小品表演、征文比赛等方式倡导文明行为,披露不足,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进行礼仪教育更具说服意义。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每个人都可以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同时也可以学到更多。

我国学生大部分在应试教育下成长,导致教育不均衡,中小学礼仪课程的开展都很不足。许多学生的礼仪意识薄弱,礼仪知识也很匮乏,这不仅仅是他们自身的问题,更是教育及整个社会的责任。所以,在他们人格定型之前,在大学开设礼仪课是很有必要的。与思想道德、心理健康一样,礼仪教育也属于大学德育的内容,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养。

另外,礼仪课堂教育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知行统一,因为实际应用才是我们学习礼仪的最终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全身心投入,提高识记效率,进而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平时的生活

中去。

2.重视行为实践的礼仪教学

《说文解字》中对“礼”是这样解释的,“礼者,履也”,履为行路。也就是说仅仅了解礼仪知识是不够的,只有通过亲身践行,才可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对大多数人来说,礼仪同样可以“熟能生巧”,若未经训练,在不同场合和对象面前恰如其分地运用不同利益形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礼仪教育需要实践,重在贯彻与落实。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一定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这样才有助于知识的及时消化及被学生所掌握。如在课堂中进行日常仪容仪表训练,语言表达训练,与人交谈过程中的交流方式以及倾听方式等。经过阶段训练,还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情景模拟的表演。最后就是学生自己在平时的自觉训练,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时刻记住自己的角色、注意自己在公共场合的表现,并不断反思和纠正,这一环节尤为重要。经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和训练过程,学生不难把所学的知识充分地运用到实践当中并做到长期坚持。

一个国家民众对礼仪的态度和礼仪践行情况可以很清楚地反映该国的素质,我们应继承和弘扬我国“礼仪之邦”传统。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加强礼仪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进而提升其思维能力和学习工作能力,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我国的整体形象的提升关系密切。只有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大学生的礼仪失范的现象才会不断减少,直到不再发生。

参考文献:

[1]龙一平.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促进大学生道德建设[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2]金正昆.商务礼仪[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吴景绿,安群.实用公关礼仪[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4]许文郁.学习现代礼仪塑造完美自我[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5(4).

[5]刘惠禄.大学生礼仪教育实施略论[J].高教研究,2003(4).

大学生礼仪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素养;加强途径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258-01

我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富有优良的文明礼貌传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灿烂的传统文化,也造就了中华民族一套基本和完善的礼仪制度。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代)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整个原始社会是礼仪的萌芽时期,礼仪较为简单和虔诚,还不具有阶级性。内容包括:制定了明确血缘关系的婚嫁礼仪;区别部族内部尊卑等级的礼制;为祭天敬神而确定的一些祭典仪式;制定一些在人们的相互交往中表示礼节和表示恭敬的动作。

在现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礼仪看作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把文明礼貌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由此可见礼仪的重要性。同时,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在礼仪的教化方面,青少年的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

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梁启超先生曾在《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段话: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与地球,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换而言之,就是少年如果有高的素质和修养,那么对于这个国家也是异常有希望的。

大学生作为中国青少年社会的主流,可以说,在一定的程度上,大学生代表了祖国的未来。我想,在国际的大形势下,大学生自身的礼仪修养必不可少,倘若呈现匮乏和缺失的现象,那么这个国家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1 当前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现状

“尊师重教”是我国传统礼仪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是如今,在大学校园里,“尊师重教”的意识正在一天天的减弱。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想通过以下我们熟悉的场景描述大家应该可以看到:上课前老师在讲台上擦黑板,很多学生无动于衷;经常迟到,却从来不打报告;在课堂上公然说话、睡觉、看报纸、看小说、接打手机、发短信、听音乐;在路上见到老师视若无睹,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对教师的基本礼仪的漠视程度已令人吃惊。

除此以外,大学生在公共场合的形象问题也一直备受争议,讲脏话、抽烟、随地吐痰、扔垃圾、和异性勾肩搭背等现象在大学校园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2 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分析

凡事必有缘由,在大学生中间产生这一现象,究其背后,肯定有一些社会原因。今天,站在我的立场,用我自己曾经的所见所想,来说一说大学生礼仪缺失现象的原因。

2.1 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

长久以来,中国实行的应试教育,这也直接的导致了家庭和学校对孩子教育的方式。分数是一切,只要考高分就是好学生,分数低,不管如何也得不到喜爱。正是这种错误的价值取向观,造成了许多青少年忽略了礼仪素养,一味地追求分数。

而在高考过后,心情一下子放松,虽然身份变成了大学生,但自身的礼仪素养却没有跟上,反而因为之前的“营养不良”,使得身份和所作所为有极大的反差。

2.2 社会现实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很多旧制正历经一个磨合和改进,社会价值观也正经受着挑战。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和信仰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加以指导,很有可能会误入歧途。恰巧的是,中国大学生进入校园内心是孤独的,也是茫然的,没有什么可以依靠,也没有什么可以听从教导的人,只能自己摸索。在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网络遍及万家,其中的信息包罗万千,非常容易给大学生以误导。

2.3 自身修养的缺乏

可能最关键的还是这一条,不管社会如何变化,如果自身的自制力不够,那么说再多的也没用。

在大学里,大学生过多追求的还是证书,以及一些时尚性的东西,颇有攀比和有意识的非主流风格。扮酷和耍帅成为大众受欢迎的类型,而讲文明礼貌,在某些时候甚至被讥讽为古板,不懂变通。

3 如何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

如上所述,诸多的原因导致了大学生礼仪素养的缺失,我想,既然我们知道了原因,那就必然要去寻找解决的办法。

首先,我认为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必要的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只有让大学生在一个好的环境下成长,才能慢慢受环境的影响,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变。

通过定期举办讲座、各类文体竞赛、演讲、文艺演出等给大学生提供人际交往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处事,不断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通过网站、报纸、广播、宣传栏等媒介介绍名人修身轶事,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在校园内掀起文明修身之风,形成人人学礼仪,处处有礼仪的风气、最终将学生培养为知书达礼的“礼仪之民”。

其次,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德育体系,积极倡导“尊重他人”的思想,将其定位为一项基本的礼仪规范。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因为礼仪的核心还在于“尊重他人”,只有有尊重他人的心,所表现出来的礼才是真心实意的礼。

最后,社会全体共同构建文明社会,高等学校肩负着育才兴国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且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境。教师作为传道者,更是扮演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其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应当先为垂范,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榜样。再者,在大学的校园里形形的各位年长之人,譬如楼栋的楼长、图书馆管理员等,都在某种场合扮演着将社会本质传达给大学生的作用,所以必须人人有所警示,做好自己,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

参考文献

[1]王新峰.基础文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3-4.

大学生礼仪范文第9篇

当前时尚化风气日趋严重,学生与道德礼仪渐行渐远,逐渐迷失自我。高职院校校园内男学生脚踏拖鞋横行、进出教室还自认为惬意潇洒;女学生的一些独特发型发色让人瞠目结舌,一些个性化开放化服装如吊带装、超短裙等充斥课堂,逐渐远离学生应有的内敛和朴实。校园内男女学生搂搂抱抱,卿卿我我,公开调情场景屡见不鲜;教室里,学生吃东西、睡觉、玩手机的大有人在;在课桌椅上乱写乱画等屡屡可见。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手机短信、纸条、、课桌上涂鸦等行为进行作弊的屡见不鲜,且考试作弊方式日新月异,让老师防不胜防。

礼仪素养缺失原因分析

(一)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公民素质,社会道德修养整体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作为个体的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怀、良好指导及示范,这其中一方面由于家庭对其的影响力不够,特别是对于一些双亲都远赴外地打工,他们的孩子缺失家庭温暖和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在孩子礼仪修养形成的重要中小学阶段,由于我国过份重视应试教育,对礼仪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部分学校甚至缺失基本的礼仪教育课程。童蒙养正时期的礼仪素养教育缺失使得其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时按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言行习惯我行我素。

(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冲击

当前,社会文化中存在一些不良的风气,一些人道德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道德意识,尤其在礼文化中有些畸形发展,礼自身的精神价值逐渐被弱化,其物质价值、商业价值被迅速膨胀,礼品的往来成为我们不堪重负的人情债,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亵渎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礼文化。高职院校大学生受到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竟出现为了评奖学金,评先进,竞选学生干部等而请客送礼,严重亵渎了高校的校园文化,为了有效地抑制丑恶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高校礼仪素养教育任重道远。

(三)实用化价值取向与多面性的礼仪规范矛盾

当代高职大学生为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找到合适的工作,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礼仪素养文化随社会风气的腐蚀也日趋功利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礼仪素养系统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全面推进。过于重视对专业知识的索求及一些以功利为目的基本技能的学习,学生实用化价值理念的过分追求,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导致学生的价值取向及人格发展过于单面化及片面化,这势必造成部分高职大学生基本道德修养、礼仪素养教育弱化,出现有才无德、书呆子等难以融入社会的现象,单方面实用化价值取向与礼仪素养的多面性矛盾,不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基本素养的培育。

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素养的途径

(一)把礼仪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意识

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将礼仪素养教育纳入高职院校的常规课堂教学体系,与其专业教学体系紧密结合,配备专业礼仪素养教学师资,使学生从理论上对礼仪素养文化进行理解,并结合思想道德修养系统教育,掌握礼仪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丰富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内涵。实践表明,接受过礼仪素养系统教育的同学,其为人处事,言行举止,内在散发出的涵养素质、人格魅力等都有明显的优势。

(二)强化教师的身教作用

人们都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是授人于鱼,更应授人于渔,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及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自身的礼仪素养、言谈举止等常常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讲授礼仪素养系列课程的教师,其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修养,散发出的人格魅力等对学生的影响,远超过礼仪书本及课程本身的影响,因此我们广大高职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礼仪素质和礼仪形象,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及高尚情操,为高职学生们树立榜样。

(三)于实践中强化礼仪素养教育

礼仪素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之就是为了更好地用之,以提高自身道德水准和人格修养。在实施礼仪素养教育过程中应密切联系实际,实施礼仪素养教育的教师要敢于创新教学方法,开拓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别于一般的专业知识教学手段,要将礼仪素养理论讲活,将一些知识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融入到现实社会中,更可在课程上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模拟,变枯燥生硬的知识讲解为活跃的学生主动参与,提升学生的求知能动性,使礼仪素养文化深入学生心中,进一步升华学生们的礼仪意识。

结语

大学生礼仪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大学生 礼仪缺失 现状 原因 改善措施

大学生,一代知识分子,是建设祖国的中流砥柱,他们的言行止和礼仪修养不完全是个人的事,而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如果他们都不讲礼貌不讲文明,中华民族该如何前进?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大学生不懂礼貌不文明的现状着实堪忧,加强针对大学生礼仪缺失方面的改善措施是摆在高等教育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礼仪缺失的现状

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出现过很多不懂礼仪不讲礼仪的现象,概括起来大学生礼仪缺失主要有三种表现。

1.随心所欲。上课迟到早退、随意旷课,课堂上任意接打电话、收发信息,想睡就睡;平日里出言不逊,失礼不道歉还恶语伤人;考试作弊五花八门,代考、作弊工具层出不穷;借阅的图书、杂志,乱写乱画、想撕就撕;食堂里,随意插队买饭,旁若无人;听报告讲座时,手机铃声此起彼伏、姿态歪斜,抓耳挠腮……

2.目中无人。遇见师长,面无表情,形同陌路,扬长而去,背后直呼其名,大发议论;自习室里、人行道上,男男女女谈情说爱,半搂半抱,语言出格,行为不羁;抢占座位长时间不用,让其他同学四处奔波;乘坐电梯时,电梯门一开,便一拥而上,老师只能眼看着学生“绝尘而去”;在等公交车时,更是你推我挤,抢到座位为止……

3.无知低俗。视讲文明礼貌为“小儿科”行为;进办公室不知敲门问好,如入无人之境;个人穿着打扮标新立异、袒胸露背;恋爱动机不纯……

虽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这样,但这些现象在大学校园里经常可见。据调查,有79.3%的同学不注意公共场所的礼仪、大声喧哗,51.1%的同学说话出口成“脏”、随手扔垃圾……这显然不是一个小的数目。

二、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

为何大学这样一个培养高端人才的地方,竟然会有如此多的不懂礼貌不文明的行为?根据调查,分析如下。

1.社会环境的复杂。改革开放以来,新思潮涌入中国,人们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然而有很多人对“人权”、“自由”过于追求,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和利益,甚至违法犯法、知法犯法。核心价值体系的缺失,利己思潮的泛滥,浮躁拜金主义的抬头,影响了一些孩子、青少年,他们从中获取了各种不良的信息,便去尝试模仿,进而变得自私、无礼、暴力……因此,其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偏移,甚至有人误以邓小平的“猫论”为由追名逐利,哪管什么礼仪。

现在,在网络普及的情况下,学生上网已属常见。但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层出不穷,“黄赌毒”信息甚至让网管部门防不胜防。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本身就不强,又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对网络上的各种内容难以抵制,尤其现在流行的很多游戏,如魔兽、CS、DOTA等各种暴力型的游戏让很多大学生为之沉沦、堕落,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受不良影响,加之某些流行的网络语言使优秀的文化受到严重冲击,礼仪更无从谈起。

2.家庭教育的偏颇。古语有云:子不教,父之过。纵观我国教育史,很多教育家对儿童教育尤其重视。而父母因受教育程度不同,其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影响程度也都有所不同。

调查数据表明,43.5%的家长学历在初中及以下,没有读过书的占4.35%。家长自身对礼仪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孩子的礼教水平的影响相当大。而父母的言传身教其实也受限于他们的受教育水平。我们认为,父母的示范作用对孩子的价值观形成有相当大的影响。父母学历低,认识不够,往往对孩子的教育不到位,父母的言传身教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一些父母对其“溺爱有加”,任其妄为。一些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优越感较强,这很容易导致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随心所欲的习惯,其外在表现即无礼现象。另外一种较普遍的现象是很多父母对子女要求过严,往往走向成绩一元论的极端,这会导致一些孩子过于追求成绩而不学习相关的礼仪教育。

3.学校教育的忽视。据调查,有10.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礼仪程度受学校教育影响最大。教书育人,学校似乎忽视了“育人”,忽略了对学生的礼育教育。应试教育下培养的学生从小受到礼仪的教导本就很少,在大学如果还得不到充分的教育,那么大学生礼仪缺失就几乎无可弥补了。虽说各大学校都开设了“人文教育”一类课程,但形式死板,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很多同学对文化教育不感兴趣甚至反感,对文化、礼仪不重视,人生观再度偏颇,外在表现也即无礼之举。此外,管理松散,有些老师对学生的不良习惯置若罔闻,不予理睬,没有起到“育人”的作用。

学校在管理示范作用有所忽视。尤其宿舍方面不注重人性化管理,宿管阿姨与学生之间矛盾重重,相互视为敌人,这样的生活环境,学生很难讲究礼仪。

制度方面,大学教育本身也有其不足。有人说: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经过了严厉的高考进入大学,在大学里很多东西都是自由宽松的,很多考试可以蒙混过关,这无疑助长了学生懒惰、欺骗、投机取巧等各种不良习惯。大学流行语“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正是很多学生混完所有学分拿到毕业证的理由。然而客观上讲,这也不完全是学生单方面的责任,校方在纪律、制度上均有所忽视。所以在大学里,这样一批人空余时间太多了,他们能怎样放纵自己就怎样放纵自己,加之这样的同学往往聚集在一起,相互影响,无礼不文明的现象自然见怪不怪了。

4.个人主观的轻视。实际生活中,人的主观意识是很重要的。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所以如果一个人无法认识某个东西不将其植根于脑中形成自己的观念和意识,那么外物是很难对其行为有所改变的。

数据表明,有9.9%的学生并不关注自己的表现是否符合礼仪。我们认为,并不是这个人不讲礼,而是在他的观念里某些行为并不为失礼。所以我们很容易看到有些人不礼貌不文明的习惯一直保持不变。甚至有5.4%的同学认为礼仪对其个人不重要,在他们的思维里,他们的行为便没有失不失礼之论,他们的任何行为都可以不受礼仪限制,他们是最自由的。而这些也是很多大学生追求个性的一种表现。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年轻人就是应该有独特的个性,很多时候根本就不顾他人感受,所以其失礼也就很常见了。

再看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59.4%的学生认为礼仪很重要,却对礼仪知识了解甚少。这不是一个小数据,它表明过半的同学不清楚该怎样才是得体文明的表现。另外,90.2%的同学对礼仪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甚至不了解,而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途径。我们认为途经有这样两条,一条是他方提供的,一条是自己主动获取的。第一条在学校里显然是有的,然而这种方法没有被很好地利用,客观上讲是该类课程或活动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主观上是学生自己不在乎不重视,不愿参与学校提供的平台。第二条显然没有被大多数人采取,这主要是因为人的懒惰和缺乏创造力,因而造成很多大学生对礼仪了解甚少。

三、大学生礼仪缺乏的改善

1.环境改善。大学生礼仪缺失的载体是环境。我们希望大学校园的环境是纯净的,其周边环境也是良好的。周边环境的改善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关注和配合。在法律上给予支持,在道德上加以呼吁,在情感上辅以帮助,严惩违法犯罪,纠正不文明不道德行为,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2.教育改良。大学生礼仪缺失的源头在教育。首先,父母应重视儿童教育,多和子女沟通,既要对其不良行为加以正确干预,又要增进亲情,避免产生代沟,教育难以继续。而唯有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父母的言传身教才会真正起到正面影响。其次,父母需要不断地学习,跟随时代脚步,以符合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影响孩子。最后,父母要放下身段,没有架子,要有勇气承认错误。

最关键的还在于学校方面,在教书育人时,应该同样注重“育人”。可以开设多种形式的礼仪道德的相关课程。一定不要流于俗套,我们希望的是形式丰富多样,内容活泼易接受。比如可以做几期礼仪讲座,讲座期间有活泼的互动环节;也可以举办一些有关礼仪知识的比赛或征文之类的活动;可以成立礼仪协会,经常举办一些有益的活动或做一些培训和情景模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等等。而老师也应当负起责任来,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导,用自己高尚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其次,要加强各部门制度管理,对于一些不礼貌不文明违纪等行为加以制止和纠正必要时给出一定的警告或处罚。最后,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可从另一个角度去改正不良行为。理论、实践、制度、人文四位一体,学校可以做得更好。

3.主观改进。大学生礼仪缺失的核心是自己。学生需要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大学生往往知行不合一。知道的并不一定理解,理解的不一定相信,而相信的不一定践行,这是一个长期的修炼过程。大学生需要多方学习和实践,在做中学,又在学中做。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也在于同学,我们可以学习的榜样很多,而且现在信息传输效率非常高,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进行学习。大学生实践的机会很多,实践的一个教训或许能很好地改变某些不良习惯。对于学校开设的相关的课程或讲座应该把握机会去学习,并将其实践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逐步改善自己的一些无礼之举,让自己行为举止得体大方。再者,学生需要做好人生规划,在大学更需要多学习,多看一些好的书籍,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关注自己的情感心理变化,及时调整,让自己由内而外变得礼貌文明、举止优雅。

参考文献:

[1]论语.

[2]李清湘.礼育:高校德育的新课题.

[3]韩树英.通俗哲学.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1,第一版.

[4]雷体翠.大学,可以这样度过.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5,第一版.

上一篇:交际礼仪范文 下一篇:礼仪小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