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13:31:41

大学生科技创新论文

大学生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第1篇

障各高校二级学院应依托本学院各级各类教学示范基地、重点实验室以及重点学科等科研平台,发挥部级、省级等各类教学团队等师资优势,鼓励教师带课题入驻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为学生做学术报告、带领学生做科研,培育创新实践团队,分组分层次进行指导,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全程跟踪作品的形成、改进和完善,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将创新兴趣转化为创新实践。

二、以学术氛围营造为抓手,创新基地为载体,建立项目化、基地化运作模式

1、学术氛围营造

高校校园文化中,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高低。科研氛围浓否,也直接决定着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困难程度。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各学院应组织以本学院学科知名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为成员的学术报告团,定期为学生做学术报告,为本科学生提供参加科研工作体会,鼓励科研工作量大的教师或课题组接收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有条件的学院还应加大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和增加创新技能学分等措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2、创新基地建设

调动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引导大学生将创新兴趣转变为创新实践。各学院应依托其科研、实验室等资源,充分发挥师资优势,建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具有融教学、科研、育人于一体的多种功能。基地专家团队担任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老师,直接指导学生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基地应整合学院各种创新实践资源,涵盖基础训练、创新实践、学术交流、成果展示等各种场地以及电脑、投影机、打印机、桌椅、文件柜、阅览桌等必需的办公用品,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三、以品牌赛事为突破,项目培育为途径,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运行机制

1、品牌赛事

各学院还应根据本学院学科特点、学生特长等具体情况,确定本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赛事清单,同时确立诸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数学建模大赛、力学竞赛、英语竞赛等赛事以及学科专业竞赛的品牌赛事,重点培养和资助,长期培育项目和团队,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全过程、全方位培养机制,调动学生创新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将创新兴趣转变为创新实践。

2、项目培育

学院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得调研,根据学院具体院情,结合学校、学生的专业情况,制定本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规划,常年为各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尤其是本学院确定的品牌赛事储备项目和团队,注重高低年级学生的合理配置,对重点课题进行立项和资助,实行项目制管理,注重课题项目的培育,加大对立项课题在师资、经费以及实验场所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重点攻关省部级以上团队项目,力争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得持续深入开展是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拓展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它对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大学生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第2篇

1学生对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性不强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活动,学生自主报名、独立选题、自发创建团队并进行活动。但就普遍情况而言,大部分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并不十分感兴趣。即使是报名的学生,参加活动的原因很多是出于功利性的目的,即希望自己的毕业简历更为丰富,能在后期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而不是对创新理念或者活动本身产生兴趣。还有些学生更愿意将心思放在考研深造的科目学习上,或者去社会上参加一些培训,考取相应认证。究其原因,主要是科技创新活动课题与课堂教学缺乏关联性。虽然对于教师来说,其中的联系很密切,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于所学专业课程大多停留在学一门是一门的阶段,对整个课程体系缺乏系统的认知,很难以创新课题为切入点自行融会贯通。这就使得学生很容易对于科技创新和课堂授课的理解产生了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认为科技创新活动与学业关系不大,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用处不大。这两种认知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2学生的自主能力有待提高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学生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成为项目的主导者。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具有完成某些技术性任务的能力之外,还要能够对整个项目进行规划,而很多大学生在活动中往往对此感到力不从心[2]。这就造成了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一个畸形的局面:指导教师对活动课题进行规划,布置每一阶段的相关任务,学生则被动的完成任务,思考的重心多放在技术环节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初衷。

二、机器人平台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应用

机器人平台是一项新兴事物,它在诞生的初期就收到了工程专业教学领域的广泛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行业不仅仅局限于某些高精尖领域,越来越多的教学机器人逐渐走进了大学校园,成为工程专业教育教学的一项有力工具。

1将机器人教育引入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带动创新活动机器人作为一种高综合度的实验平台,它对工程专业的多门课程,如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等课程均有应用。这就使得在多门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可以引入机器人教学的相关知识。对于工程专业的课程来说,很多后续课程中会用到先修课程的相关知识,将机器人教育引进课堂,教师在课堂授课中,以机器人作为实际教学案例贯穿多门课程,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后续课程时,以机器人为切入点,展开联想记忆和发散记忆,令所学的课程在学生的头脑中有所凭依,进而帮助学生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此时再开展基于机器人平台的科技创新活动,一来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将创新活动所需的专业知识与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二来学生已经对机器人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思考,同时也可以借此尝试将在课堂学习之余针对机器人平台的一些想法、创意付诸实践。除此之外,机器人教育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还有一个隐性的心理优势,目前各种影视、小说等娱乐文学作品中,机器人题材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作为一个在此大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在娱乐活动中对机器人产生好奇心,进而激发出学习、研究的兴趣。

2以机器人为主体,鼓励学生自拟选题基础平台简单、设计开发灵活、可扩充性强是机器人平台的普遍特点。基于机器人平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围绕某型机器人进行自主选题,首先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角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论证选题是否合理、难易程度是否适宜的过程中,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评价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上的创新意识。由于有了确定的实物平台约束,又避免了学生自拟选题中思维过于发散,选题难以把握的问题。

3以机器人创新为平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培养学生的统筹规划能力目前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虽然都是学生为主体完成,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大多属于指导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而学生作为项目组成员的模式。基于机器人平台的科技创新活动项目性特点突出,以此为契机,将学生放在项目负责人的位置上,教师则跳出项目团队,从旁引导学生分析课题、规划任务并最终完成创新活动,借此培养学生大处着眼的统筹规划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于教学类机器人来说,通常其基础平台不具备特定的机器人功能,需要学生根据创新课题确定的任务目标选择相应的传感器、单片机等元件进行开发设计,即使采用相同的机器人平台,针对同一个任务目标,根据所选择元件以及策略的不同,所开发出的机器人成品也各不相同,这就使得机器人的创新范围非常广,需要小组成员集思广益,选优汰劣,以确定最终设计方案。同时,机器人创新涉及到硬件设计与软件编程两个方面,这就更需要小组成员之间通力协作。

三、结语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目前,其运行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机器人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教学工具,在工程专业的课堂和实验教学中已有了广泛应用。将机器人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以机器人设计为切入点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科研兴趣,同时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和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第3篇

1.科技创新能力涵义

总结前人的研究,我们认为:科技创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包括教育在内的各种社会事物进步与发展的共同因素。一般来讲,科技创新是指主体(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科技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可以利用的材料,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性的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产品的能力。

2.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高校是培养高等专门人才的机构,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职能。21世纪对大学生的要求将更加注重由思想品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心理身体素质等方面构成的全面综合素质,更加注重学生的开拓性和科技创新能力,这是由于当今科学技术和当今世界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化之中,中国也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与机遇。微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结构材料的应用,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环境科学、工程的进步,使人类的科学工程活动空间和水平拓展到一个极高的领域、高度和规模;现代科技的蓬勃发展与奇迹的不断涌现,全球政治经济的激烈竞争和广泛合作,资源,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尖锐矛盾,迫使人们努力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些矛盾,对我国这个人口大国来讲,在人均资源贫瘠,中国民族工业只有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而担负着培养高层人才的高等教育,是中国科技科技创新的关键,培养新时代的具有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大学生就成为必然。

二、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对个人能力的培养

当前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培养过城中,课程内容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在这种课程安排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另外,当前高校的许多教师思想陈旧,缺乏创造性,无形之中限制影响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思想呆滞,缺少敢于质疑的品质,学业上没有创造性;而且,很多高校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实施学分量化,这种方式让学生一味的追求成绩,对自己创造能力的发展不重视,造成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实践能力。

2.课程安排不合理,过于详细

当前高校课程的设置,一般分为专业课与公选课。在专业的设置上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很多高校注重专业课程的安排,将所有的课程几乎都是本专业扩展,学生的学习从大一到大三,一头钻进专业课程中,不注重学科的交叉,而学科交叉是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尽管,近年来高校也设置了选修课,不过大多停留在表面,难以形成一定的深度。

3.重视认知教学,忽视情感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最丰富的时期,而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世界观、认知观为主要方向,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而情感的丰富是发展创造力的关键,它对形成学生好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思维力有很大的帮助。当前高校教育大多注重智力的培养,忽视情感教育,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力的形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4.忽视心理教育

科技创新人才应该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决心、勇于前进、并能有效的进行自我激励的人。但某些学生因为所在高校不是自己的志愿学校而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学习上缺乏动力,缺乏明确的目标,专业思想不了牢靠,成才意识差,缺乏创造精神。

5.教师忽略对备课的科技创新意识

大多高校教师在上课时,只是完成自己的课时量,按部就班的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完成对学生的授课。在备课过程中,也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照搬,很少对知识点扩充,备课没有科技创新,重复老一套,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影响,授课没有科技创新,学生的学习也很难有所科技创新。

三、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1.树立科技创新教育的理念

科技创新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具体化与深入化,是以加强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人格的培养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作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中那些不利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观、质量关、人才观,以科技创新教育观念为先导,加强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核心目标,改变过去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构建新型教育体系,将科技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为此,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习与创造为主的教育方式;二是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培养其科技创新心理素质;三是教师必须具有科技创新思想与科技创新意识。在高校中,教师是大学生的领路人,教师的科技创新思维、科技创新思想,是决定学生具有科技创新理念的关键,因此,教师必要具备一定的科技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意识。

2.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进行科技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就要体现创造性学习的特点。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构建一个科技创新型的教学内容体系,使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主动学相结合,专业学习与开阔视野猎取多种学科知识相结合。其次,建个创造性学习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一是要树立学生主体观,打破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把教育教学过程变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二是要改变满堂灌的教育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方法,注意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教师队伍的科技创新意识

高校教师作为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领头人,是高校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首先,高校教师要在思想上具有先进性。在学科教授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科技创新思维、科技创新品质的提高,让学生从潜意识中形成一种科技创新理念;其次,要根据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加强创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化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及考试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教师不要仅仅再满足于讲课、解惑,发挥组织、引导、控制作用。最后,作为教师能够接受学生对自己的质疑,能够错误平和对待,要以自身的科技创新思维,创造意识去影响,指引大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与提高,最终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激情。

4.建议高效、科学的评价机制

由于现有的考试方式,高效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励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这方面,首先改革现行的考试体质,因为现有考试方式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测试,用考试的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水平高低,这种方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可以给教师一定的权利,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学的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考试方式,如书面答卷,科研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试、考评,以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意识与科技创新能力;其次,改变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学生学习与教学质量,构建综合性素质指标体系,可以从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思想到得修养、身心健康水平、文化技能特长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再次,建议有利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如:对在科技创新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并作为选拔优秀生,推荐研究生和颁发奖学金的重要依据。对获得国家或省级科技创新成果的学生,以及在校内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作出成绩的学生,申请免修相关课程。

5.设计利于科技创新能力的课外作业

第一,作业设计应力避枯燥无味的简单重复和机械训练。作业的形式要新颖,富有趣味性,要能引起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把完成作业作为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形成一股强大的内在动力。只有这样,才能驱使学生主动、精细地去观察分析和思考。比如:数学的一题多解、变式训练以及把纯数学问题转化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等,都是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第二,作业设计要富有挑战性。跳起能摘到桃子的感觉是愉快的,作业设计既要源于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技巧进一步巩固,加深印象,又要略高于教材,努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作业设计要加大实践操作的比重。动手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欲望和灵感,能调动其各种感官配合工作,有效地刺激大脑皮层,使大脑处于一种高度的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学活知识。第四,教师必须加强对课外作业的辅导,启发学生打破旧思想框框的束缚,从不同角度积极思考问题,训练发散思维,同时要鼓励引导学生对各种科技创新性设想进行分析、整理、判断,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

6.引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地自我培养

给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后,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科技创新意识时刻积累加强。具体来讲要做到一下几方面:一是让学生要成把自己的火花时刻记录下来的习惯;二是塑造大学生富有怀疑精神,求实精神,自信心,好奇心,勤奋刻苦和坚忍不拔的品格;三是养成学生对科技创新具有大无畏的气魄;四是锻炼学生从经验、事实、材料中提炼自己思想的能力;五是引导学生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大学生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第4篇

1.学生参与率低。由于学生长期接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并且很多的高校存在一定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因此严重的影响了多数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以此制约着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从大学生参与“制作(撰写)科技作品(论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申报学校科研立项项目”等三项活动中不难看出,大学生虽然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但是真正进入科研领域的比例是少之又少的。虽然“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打算在全国各高校引起强烈的反映,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但从每年高校的参与人数来说,也是凤毛麟角,更多高校只是把它作为鼓励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一个口号,唱得很响,但是并没有充分调动绝大多数大学生积极行动,参与其中。

2.缺乏专业教师指导和帮助。科技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创新性和专业性特点决定了专业教师的重要指导作用。在普通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往往是一些大学生有创新意识和愿望,自己动手进行一些科技含量较低的小制作,由于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指导教师几乎不参与,或参与非常少,导致学生科技创新的成功率低,作品科技含量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3.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是促进大学生能够不断深入研究科技创新活动、平衡有效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基础,与学分设置、课程改革以及学生评价体系,物质和精神激励等因素密切相关。但一方面,以获奖、、申请专利、转化效益等特定标准来衡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虽然也形成了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但这种激励标准高,太过于苛求、让大部分学生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一些高校还没有建立联系这些因素之间的机制,只注重传统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而忽视学生的学分及评价制度创新,激励学生科技创新制度还没有真正形成。

4.物质保障条件不到位。活动场地、必要的资金和实验室仪器设备都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目前,大学生由于科技活动投入的严重不足,我们可以从以下进行分析:忽视管理团队的组织和专业指导教师的培训;活动经费来源,一般主要依靠学校的补助;专门为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设施和场地非常的有限,有些高校甚至是没有的。这些物质条件的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着学生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

二、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1.加强宣传,营造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根据参与学生少的现象,应该积极尝试通过各种渠道(如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宣传,给学生解读学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和保障激励政策,同时介绍科技创新活动在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中的强大功能,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活动,并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宣传和指导,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加强科技创新制度建设,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保障机制。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完善运行管理体制。首先,大学生创新活动能够开展的前提条件就是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第二,要制定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提供相应的活动经费和硬件支持,以此保障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正常开展;第三,要培养一支业务水平高、事业心强、有吃苦耐劳精神、经验丰富的专业指导教师团队,这也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要不断完善相关的奖励机制,以此加大科技创新的表彰力度,并与奖学金评定以及优秀学生的选拔等评比活动挂钩,要把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体系,从而调动学生主体和个体的积极性。

3.建立科技创新教育基地,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实践性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显著特点。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建立比较稳定的教育基地,才能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富有活力的科技社团,努力营造学术氛围,经常举办各种学术科技类活动,以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为保障,积极开展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成立创造发明协会等科技类社团,鼓励学生开展活动的自发性、自主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并为广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充分的硬件和软件支持,为学生的创造潜力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励大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创造宽松的科技创新环境,以提高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水平,培养和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指导老师;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090-02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更符合当代大学生成长的需求与渴望。国务院2015年5月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全面部署和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教育部也提出各高校要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统领学校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的要求。

一、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国各个高校正在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取得了很多的积极进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欠缺。大学生渴望提升,但创新意识不足,坚持做下去的较少。

二、激发和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能力的措施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经验,从学校、学院、指导老师和学生个人四个层面提出以下一些措施,以激发和提升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活动能力,以飨同行。

(一)高等学校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理念,进行教育改革

高等学校不仅是教书育人,同时也是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平台和载体。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1.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组织领导和宣传引导。成立校院两级的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指导、评审和咨询等,并由教务处实践科或校团委负责日常的工作。召开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总结表彰大会,树立先进典型,对有突出成绩的学生进行重点宣传报道,举办优秀大学生创新成果的展览和展示会。在综合素质测评、评优评奖、研究生推荐免试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让科技创新成为引领校园学生活动的新风尚。

2.与时俱进,及时修订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平时也要作一些及时的小调整。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加强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从大一开始设立创新创业的启蒙教育。开设一些创新创业的选修课,压缩理论课的课时,增加科技创新的实践实验课程,努力实现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过程中向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转变,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3.通过举办各种创新创业大赛、知识讲座和创新论坛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不断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使学生更有成就感。

4.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可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和获得专利等情况可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对参加科技竞赛并获奖的同学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

(二)二级学院搭好创新平台,创造创新活动的外部条件

二级学院(系)是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直接管理和指导者。因此在学院的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科技创新途径,拓展科技创新内容,着力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二级学院开放本单位的各类教学基地、实验室以及重点学科等科研平台,同时鼓励老师对大学生开放自己的专业研究室,为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研究提供稳定的场所。在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验培训、熟悉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制度后,对学生开放使用。

2.积极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项目和争取资金支持,形成以国家、省、学校和学院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等为主体组成项目申报体系。学院需要组织学生并指定老师协助进行项目申报。同时以学院教师的科研项目为依托,鼓励老师为学生开出合适的科创项目。利用校友和企业资助基金等形式多方筹措资金,确保科技创新顺利开展。

3.加大各类科技创新项目的检查和考评力度。建立项目自查、教师检查和学院抽查检查机制,加强检查问题的整改反馈及落实工作,保证创新项目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同时严格项目结题、验收和答辩程序,对项目采用现场汇报、成果展示和专家提问形式,使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真正完成科研创新的培养。

4.学院还应积极利用校园网络、学院网站、微博、微信、宣传展板和科技创新专栏等对本院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发挥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多,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的优势,有针对性的动员相关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大创工作。邀请校内外在科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大学生及优秀指导老师现场答疑,为坚定学生们的信心、树立榜样。

5.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学院应做好一、二年级的课堂引导、三年级的科研训练、四年级科研活动三者的关系。鼓励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以及男女性别的学生进行组合,形成稳定合理的科研团队,增强团队成员的互补性、责任意识和协作精神,明确团队负责人的主要责任。

6.学院对指导学生科研获奖的教师,在年终绩效考评、职称评定、教学奖励申报等方面优先考虑,以此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三)加强优秀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引导各专业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指导教师也必须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培训。同时加大对指导教师的大创能力培训和提高工作,特别是年轻老师的能力培训,举办教师和学生参与的创新论坛,交流经验,提高水平。

指导教师应该富有创新精神,不断发现新的知识和事物,在大创的教学和指导过程中充满热情,乐于奉献和吃苦耐劳,能将课堂的教学知识和课外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指导老师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和职业素养。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热情

目前高校大学生进行科创项目开始时激情高涨,对科技创新参与热情较高,而在实施过程中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反而不高,很难坚持到最后。因此:

1.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科技创新项目选题应从学生中来,将学生日常的关注点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实施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拟自己的大创的题目,使其通过文献检索等途径了解自己兴趣点的发展动态,使得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不断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以及科技创新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和荣誉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开展研究的积极性。

2.保证学生科技创新的时间,科技创新只是课程知识的外的一小部分,学生普遍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科技活动。在大学四年中,由于一年级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一个适应的转变过程,要参与科技活动显得力不从心。大学四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和就业等问题;而大二、三年级学生接触的专业知识只是最基本的专业知识,由于专业知识相对不足与缺乏,知识面狭窄,因而学生中的专业研究成果很难有高水平的。大学的毕业论文一般都安排在大学四年级进行,这样可将大四的毕业论文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结合起来。将科技创新、课外活动和毕业论文等结合在一起的,从大二下或大三上学期开始,进行大学生创新的同学提前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与科技创新活动,缩短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开展具体实验工作提供更多的时间,大四的时候专业课程较少时,专心认真的进行科技创新和毕业论文。

3.对各类不同级别的创新竞赛为学生设立一套规范有效的奖励机制。将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与升学、就业和平时的学习成绩的评定相挂钩,将学生课程成绩加分与减免、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等采用不同的加权加分形式。这样能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科技创新给自己带来的学习效益和美好前程,使他们产生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动力。

三、总结和展望

大学生是当代最具创新的群体之一,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可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高校需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激情,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星宇.“挑战杯”竞赛对大学生科创能力的培养[J].价值工程,2014,(12):252-253.

[2]蒋海明,赵宏宇.大学生参与科研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必要性及作用探讨[J].2014,42(21):201-203.

[3]王新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J].基础教育,2015,(5):288-289.

[4]于蓬勃,成桂兰.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309-310.

[5]郑少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研究[J].学理论,2015,(7):141-142.

[6]孔全存,陈硕,王雪莹,刘桂礼.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中人员梯队组建模式的探索实验技术与管理[J].2014,31(5):24-27.

[7]蓝和慧.如何提升大学生创新团队指导教师能力[J].教育理论研究,2015,(7):27.

[8]刘荣,黄龙,朱竹青.试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2):52-54.

大学生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第6篇

学校教师常钦刚刚获得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这是我省首次获得此项奖励。学校首届博士毕业生就获得“全国百优”,不仅是河南省第一次,在全国高校中也极少。2011年,学校推荐的10篇学位论文全部被评为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省第一名也在我们学校,这都充分体现出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水平是走在全省前列的。

在本科生教学方面,学校推行的“分流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教学模式改革相配套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学校是全省两家“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单位”之一,学校有3名本科生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学校学生主持完成的部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连续五届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在第四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决赛中,学校获团体总成绩第二名,成为全国师范大学在三个学科全部获奖的三所学校之一。

河南师范大学理科优势十分明显,近五年,学校先后承担包括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在内的部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上千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近百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据美国科技信息所对全球高校和科研机构近10年被引用情况的分析报道,河南师范大学进入世界前1%,在我国进入前1%的96所高校中居63位。

近年,学校文科发展突飞猛进,学校获得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校园戏剧奖、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优秀奖。学校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排演的歌剧《贾尼·斯基基》曾连续被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选为2009年、2010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歌剧品牌节目。河南师范大学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既荣获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又荣获戏剧最高奖的高校。学校获批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是我省第一家两个基地在一个单位的高校。

河南师范大学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注重政产学研和协同创新,在有机药物、新能源材料、生物技术、环境保护、小麦生理生态研究等方面,学校转让的高新技术成果创造的价值达数亿元,已成为促进河南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近年,学校与新乡市合作,在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等方面开展研发,取得很大成绩,受到科技部部长万钢、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郭庚茂等领导的高度肯定。

河南师范大学校风淳、教风正、学风浓,学校生源充足,多年来本科招生第一志愿报考上线人数一直是招生计划的2倍左右,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稳定在30%以上。在2012年中国大学评价中,学校教师水平和教师绩效均位居河南省高校第一。在2006年《新世纪》周刊进行的高校学习氛围满意度评比中,我校位居全国第三。

2011年,学校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各项改革,优化整合办学资源,继续加强学科“山峰建设”,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质量;进一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全面建设国内影响较大的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学生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第7篇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使命,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基础,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科研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抑制普通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几种因素,并提出了建立学生自主管理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方法和相应的管理办法。为建立合适的高校大学生团队和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

教师科研;学生自主管理;科技创新团队

普通本科院校把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创新创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和创新精神[1]。忻州师范学院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来探索培养创新人才改革体系和路径,创新团队作为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和形式,其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2]。建立学生自主管理的创新团队是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忻州师范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大学生创新团队的建设多侧重教师对学生个体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没有涉及创新团队本身的学生自主管理,只侧重在创新团队中学生个体的培养,而没有考虑创新团队的发展管理。构建学生自主管理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有益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有益于团队的自主管理和在提升中发展,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有益于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思维空间,更有益于大学生提高自身创新能力[3]。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离不开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和投入。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建立学生自主管理的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团队,吸收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来参加,大四的学生毕业,大一的学生加入,创新团队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让学生来管理,有选择性的吸收优秀的新队员,使创新团队更加和谐地发展、不断进步。学生自主管理的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团队是大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的未来发展方向。

1当前大学生科技团队创新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大学生科技创新团中教师为主要管理者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是教师组建,教师从组建团队,确定研究的方向,仪器的培训到开始实验,实验结束撰写论文,投入大量的精力,而学生只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个项目,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自我创新能力也得不到发展。

1.2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缺乏可持续性

普通的创新团队成员往往是在一个年级或是一批学生,如果这个创新团队起主要作用的学生离开,那么就需要组建新的团队,团队中良好的理念、思想、方法就不能够很好地传承下去,新的团队在教师的带领下从零开始培养,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能够实现创新团队的可持续性。

1.3单一的科技创新团队缺乏时间的保证

传统的科技创新模式,学生用于科技创新的有效时间较短。学生通常在大二暑假开展科技创新,有效时间仅仅一个多月,开学后课程较多,没有足够的时间继续创新工作,仅利用星期天想完成科技创新论文比较困难。

1.4科技创新团队缺乏创新方向和自主能力

学生在进行科技创新前没有了解教师的科研细节,要想了解并领会,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依赖指导教师拟定课题或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再者学生的进行创新实验之前没有参加专业的训练,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科技创新团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

我院对学生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有规定,每位指导教师仅限一个学生申请,每项支持1500元,严重阻碍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和发展,科技创新成果也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开展创新活动的经费资助较少,对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组建科技创新团队也只能“纸上谈兵”,无法付诸实践。

2依托教师科研平台构建学生自主管理的科技创新团队的方法

2.1依托教师科研,明确科研方向

创新团队的指导教师根据自身正在研究课题的内容和方向,从其中派生出若干小项目,把科技创新团队分成几个小组,学生课题可以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这些项目本身来源于教师通过实践的科学研究,不同于大多数传统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够很好地把大学生课堂上学到理论知识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或者在指导教师的辅助下完成,从而更好地带动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2.2学生自主管理,机动灵活组建创新团队

依据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兴趣方向,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的学生自主管理的创新团队,项目小组由导师指派一人担任小组组长,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及兴趣方向并结合学生的个人意愿,选择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多名学生组成各个小组,创新团队的研究则是由多个项目小组组成,各个项目小组可以协作完成,也可以独立完成一个创新实践课题,项目小组和创新团队的低年级学生在高年级学生组织和引导下,通过相互学习互相协作,彼此竞争可以很快地融入项目小组,融入整个创新团队。同时这种团队精神也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技实践创新团队中,实现科技创新活动可持续地发展。

2.3学科交叉、年级交叉,建立可持续性的大学生

科技创新团队在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时,选择不同专业,比如化学、生物、体育、地理系的学生,实现多学科交叉,又利于科技创新的发展,也可以让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同时参加,在团队中逐步实现以老带新,螺旋上升式发展,形成多层次、可持续的科研梯队组织和学生自主管理的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团队,在整个创新团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成员加入,也不断有老成员退出,把创新团队已有的优秀的团队精神,组织模式和管理机制承传下去,同时还有不同的创新的管理模式加入。

2.4加强科研实验室的开放程度,申报学生科研项目

加强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也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团队可以申请系里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创新条件、创新环境、创新氛围和创新平台,有了实验室这个创新平台,一方面组织青年教师对在实验室开展研究的大学生创新团队给予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对学院提出要求,设立大学生创新基地,每年下拨一定的经费,还可以鼓励学生依据本实验的具体情况申请学校、省级和部级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保证科技创新团队的经费支持,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切实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3结语

依托教师科研,构建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团队,我院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少学生有了创新成果,并且申报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奖,通过创新团队的有效管理和特色教育,不仅提高了本团队内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带动更多的同学加入到科技实践创新活动中来从而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加深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意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生自主管理也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黄佳木,彭小芹,刘天模,等.依托学科基地建设实验平台,培养材料专业创新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6):13-15.

[2]尹洁,李锋.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大学教育,2011,28(4):173-175.

[3]李红艳,梁斌,黄健.设计性实验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25):300-302.

[4]薛双喜.依托教师科研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1):20-21.

[5]史怀平,胡沈荣,郭超,等.依托高校科研平台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8):5-6.

[6]向晓东,张榜生,刘晓云.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9(5):23-25.

大学生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培育;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C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8-0069-02

引言

2015年1月9日,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卜指出:“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秉性、发展进步的动力。人民是创新的主体,一部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就是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的历史。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具有蓬勃创造活力的民族,四大发明在世界发明史上熠熠生辉。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创新图强的步伐从未停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坚持自力更生,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改革开放点燃了博采互鉴、以开放促进创新创造的火种,汇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创新让世界瞩目。”因此,佳木斯大学依托佳木斯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协会,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培育学生创新能力,使创新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在全校形成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为广大学生创新创造提供丰厚肥沃的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一、培育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培育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提升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

培育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必然离不开指导教师的辛苦付出,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或者问接地反映了学校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外科技活动有利于教学相长,有益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更利于教师深度挖掘自身的不足。具体体现为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同时,也会从中发现新问题和新思路,教师也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及时充电,并因此不断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为今后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打好基础。与此同时,学生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设想也会对教师产生一定启迪或引起共鸣,从而提升教师教学、科研的开放性、针对性以及时效性。

(二)培育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增强高校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

以佳木斯大学科技创新协会为例,校科协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不断创新优化人才培养途径,坚持“自主性、原创性、强基础、重实践”,白2011年以来,佳木斯大学科技创新协会成员在全国“挑战杯”大赛、“全国机械工程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令国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全国华为杯新材料大赛”、“全国TRIZ杯创新大赛”等等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共获得部级奖项40余项、省级奖项200余项,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外观专利17项,100余名本科生在国内外期刊145篇,毕业成员受到工作单位一致好评。这些人才培养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校科协积极开展的学生创新活动。故而,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培育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增强高校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培育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促进高校优良学风形成的有效方法

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是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佳木斯大学科技创新协会开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学校第一课堂教与学的延伸和拓展,对改善学风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佳木斯大学科技创新协会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影响力强、普及面广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而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也有效的填补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把很多迷恋网络游戏或无所事事的学生吸引回来,使他们走进图书馆、走进实验室,为科研项目的实施而不懈努力,从而无形地改善了学风,使得校园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二、大学科技创新协会在培育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中的地位和优势

佳木斯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简称“校科协”)是隶属于佳木斯大学团委的一个致力于科技创新知识的普及与传播、科技制作与创新的研究创新型社团。佳木斯大学科技创新协会成立于2011年,自成立以来,校科协坚持以提高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活跃校园的学术氛围,积极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服务宗旨。因此,作为培育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在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体系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

而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培育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优势表现在:一是具备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覆盖范围广,组织结构清晰,紧密联系学生;二是直接与各个院级创新社团、学生创新基地、学生创新团队直接联系,具有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平台;三是拥有一批政治素质高、创新精神强、朝气蓬勃的学生创新团队干部队伍,能够组织承担起大部分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宣传和独立开展。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培育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各种科技创新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创新实践的机会,但如何组织管理好各种项目的实施,以便更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这是有关各级部门与学校都在探索的问题。

(一)实施部级、省级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2012年,学校开始组织学生申报部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使得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有机会参与和接触科研工作,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动手实践能力。校科协根据学校要求,积极组织科协成员积极申报,截至目前,共申报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余项,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百余项。校科协在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实施的过程中,按照“项目牵引、注重过程、分享经验”的实施原则,从项目申报到项目运行、从经费使用到项目结题,都以培育学生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倡导本科生进实验室

目前为止,佳木斯大学为鼓励更多学生能够有机会、有平台参与科研工作,共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24个和56个本科专业开放实验室,保证学生各类课外科研实验的有序实施。校科协依托学校科研教学平台来培育学生查阅文献、课题设计、标书撰写、数据分析、实验操作以及实物制造等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分析力与实践力,进而为社会培育更多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三)建立激励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佳木斯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经验,依托校团委积极出台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相关鼓励支持政策,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管理模式,从而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定期进行大学生科技活动的评比工作,对在科技活动中积极组织、宣传,以及努力开展科研攻关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和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推动科技活动继续向更高层次发展。例如,佳木斯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依托校团委与校其他相关部门积极协调,于2012年制定了《佳木斯大学资助学生版面费的有关管理规定》、《佳木斯大学资助学生申请专利相关费用的有关管理办法》、《佳木斯大学学生科技实践与创新活动管理制度》、《佳木斯大学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竞赛奖励条例》以及《佳木斯大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条例》等一系列制度,从课题申报、评审、经费管理成果验收、项目资助以及相应奖励等几方面做出了详尽的规定。而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积极踊跃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学校将科技创新、学科竞赛与综合测评、保研加分、国家奖学金评定、评优表彰等一一挂钩,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工作量评定以及对所指导的项目给予额外奖励。

结语

大学生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创新实验计划;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42-02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教育部为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是针对在校本科生新教学模式的探讨,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推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教学方法,探索、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从而在高校建立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008年,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成都医学院以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为指导,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提出了培养高质量创新型、实践性人才的目标。

一、成都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基本情况

教育部2007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成都医学院自2008年着手实施该计划,并设立了专项基金,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管理办法》,建立了以导师制为龙头的学生创新实践模式,按照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相关要求提出的“强调兴趣、突出重点、鼓励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引导和推动教师探索“以问题与课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投入专项经费近400万元,参与学生2000多人次。由于“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是新生事物,在计划实施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索,下面介绍我校实施该计划的一些基本情况。

1.申报对象方面。“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是为学习成绩优异,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发明创造或社会实践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开展的。为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学校在大一新生入校时就进行科研宣传,鼓励学生加入科研社团、参与科研讲座,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大二时为学生开设文献检索、科研设计、科研论文写作等辅导课程,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三时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这时老师会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对学生自主设计项目进行校级科研课题申报。大四、大五时多数医学专业学生已进入实习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知识完善和巩固的关键时期,学校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完成自主设计的实验课题。

2.项目选题方面。项目的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大学生创新实验是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模式,所以项目的选题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学生自选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和指导教师联系,以免选题范围过大。在选题的过程中,学生应结合自己的兴趣,广泛地搜集各种资料,采用小组头脑风暴的形式积极讨论项目的选题方向,征询每位成员的意见,探讨选题的可行性及创新性。

3.项目实施方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辅导学生创新项目实际的过程中,切忌“包办代替”现象,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此外,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大胆创新、敢于质疑的精神。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奖励措施等将其应用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

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激励和保障措施

1.激励措施。①设立“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专项基金,进行专项管理。学校将“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纳入校质量工程建设体系,每年投入50万,专款用于学生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在主管教学副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由教务处负责,学校、院系两个层面分工协作,共同组织实施。教务处负责研究、制定有关政策,组织专家组评审、验收实验项目,指导全校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监督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等相关工作。院(系)负责宣传动员教师、学生参与,全程指导实验计划、跟踪管理项目进展情况。②建立科研奖励学分制度。学校制定了《成都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管理办法》,确定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认定为专业选修课,计36学时,2学分。对完成项目并通过结题验收的学生,将取得相应的学分。项目负责人计2学分,其他参与者计1.5学分,中途退出项目的学生不记学分;计指导教师36学时基本教学工作量,并在教师职称评定中认定为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对在“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组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在统计源或核心期刊发表1篇以上科研学术论文时,多发表的论文版面费从项目管理经费中支出,并单独计算教师额外工作量,按(数-1)*10标准计算学时。③鼓励学生研究出成果,对于优秀成果建立免检机制,对项目研究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或获院级优秀毕业论文,或发明专利,或学生以第一作者在统计源及核心期刊发文等,无需答辩,直接通过结题。结题评价采取专家评价和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于指导教师全程参与了学生创新实验研究,全面了解学生在实践研究中对研究成果所作的贡献,加入教师评价团队学生这一环节,有利于对学生评价客观、科学。

2.保障措施。①执行基于SOP的实验室持证上岗制度。对于进入实验室的本科生,建立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即学生一方面通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实验室实验;另一方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须遵循《实验室持证上岗奖惩制度》,规范操作。该制度实行“12分制”管理,即考核合格后拥有“上岗证”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的有效使用分数为12分。违反规定后,将受到扣分、停止使用实验室权限、再培训进入实验室及永久性禁止进入实验室等处罚。②搭建以科研实验中心为核心的科研训练平台群。2006年,学校制定了《成都医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面向本科生全方位开放以科研实验中心为核心,涵盖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机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36个实验室,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同时免费开放医学文献检索平台,供学生查询、下载文献资料。③搭建学生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平台。成都医学院确立了“以创新带动学习,以研究促进实践,以实践推动创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宗旨,自2013年以来,启动一年一届面向本科生的常态化、品牌化的“大学生创新论坛”计划,并逐步构建了“部级―省级―校级”三层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不断完善并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并创建“大学生创新计划网”,旨在搭建本科学生“交流经验、展示成果、促进改革”的平台。④组织部级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开题汇报会,对项目进行督导评价。为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与指导,有效推进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教务处会组织各院系进行项目开题答辩、组织专家进行材料审核。各项目负责人要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案设计、预期研究成果、经费预算等方面进行陈述,并对自己课题的内容和创新点进行重点阐述。评审专家对项目提出中肯建议,并在后期项目开展、调查方法、研究方向等方面提出宝贵的指导性意见,确保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并保障项目课题的研究质量。

3.成都医学院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计划”的成果。长期以来,学校始终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8―2015年,我校共立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500多项,其中部级100余项。学生以第一作者300余篇,部分论文被SCI收录。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学生还积极参加了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2010年,在全国首届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实验大赛上获得三等奖1项、优秀奖3项;2012―2015年,在四川省大学生“挑战杯”上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35项,获奖总数位于全省同类参赛院校首位;2012―2014年,连续三年,学生作品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获教育部专家好评。以“求索・创新・笃行”为主题的大学生创新论坛,打造专属于本科生的学术盛宴,成为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之一。

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此同时,还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了实验室的建设,也使指导老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这种师生双赢的局面为培养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田荣波,彭湘萍,李春艳.从创新性实验看大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8):26-27.

[2]郑志远,蒋芸,薛巍,等.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施的实践及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30-31+35.

[3]王芳雨,张文娟,马舒婷,等.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践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2,(06):1184-1185.

[4]董亮.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以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8):87-89.

[5]陈曦,冯希平.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践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9,(01):12-13.

大学生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第10篇

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时后续保障措施不完善,不能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目前有些大学生想进行一些科技创新活动或是得不到经费及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或是由于教学计划的安排导致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时间很少,或是虽有想法但得不到老师指导而不知如何下手,或是传统的大学生评价体系和奖学金评定标准过分看重考试成绩,而科技创新活动的考核标准难以制订等,从而影响了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这些都使得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的热情大减,影响了高校科技创新的发展进程。

发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

学校的育人目标总体上是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两个课堂”来体现和落实的。教学环节是主渠道,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业务素质,也培养学生的非业务素质;“第二课堂”——课外实践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是教学主渠道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他们提出的更高要求。

1.发展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优良品格

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不断遇到问题和挫折,需要他们去解决和接受挑战,将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锻炼,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吃苦耐劳、严谨求实、团队协作及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品格。这将会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也为日后进一步的科研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发展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将会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在活动中又会发现新问题和很多不了解的知识,进一步激发他们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实现学习与成长的良性循环,从而使得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较大提升。

3.发展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他们开动脑筋思考,调动所有知识并想出新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使得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发挥、展示和锻炼,为以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4.发展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和社会提出的更高要求

近些年,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能力等。在学生参加的科技创新活动中,他们相互讨论,集思广益,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这些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从而使他们在人才市场上增强了竞争力,在就业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权,也为未来国家发展培养了出色的创新人才。

发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探讨

由目前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及意义可知,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发展还很不乐观,社会和国家对这种能力的需求缺口也很大,因而有必要探讨较为有效的措施来发展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措施:

1.学校和院系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动员力度要加大

据调查发现,在制约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六大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到3%,其余都是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缺乏开拓精神、不能自觉创造科技创新机会等。大部分大学生或是不知道有科技创新活动,觉得很陌生;或是觉得太难,离自己太遥远,没信心参加。因而学校、院系要发挥宣传和动员作用,积极利用校内的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介积极宣传科技创新活动。并对科技创新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典型人物和事例进行通报奖励,使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人心;通过召开表彰大会、举办优秀学生论文报告会等活动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2.学校和院系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支持、后续保障工作要到位

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学校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具体支持措施和对教师的激励考核上。(1)提供资金支持,开展多个创新平台。没有资金支持,再好的想法也不能较好地得到实现。因此,为了发展科技创新活动,学校可以在多个方面提供资金的支持。如:可以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为学生科研活动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允许他们申报各级创新性项目,学校组织评审并相应批准觉得可行的项目,尚有问题的项目可继续修改。在完成这种项目的过程中将锻炼他们的文献综述能力、[5]创新思维、创新设计及团队协作能力,将使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有较大的提升。还可以建立并利用好一些科技创新团体。这些团体通过参与科技竞赛、申报创新性实验项目、举办大学生科技节、各类学术讲座、大学生课外学术和科技成果展吸引大学生到各类科技创新的活动中,学校在这些活动中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扩大科技创新交流广度和提高科技创新素养。另外,为各种级别的科技创新竞赛或比赛提供资金支持。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校级或院级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等等。通过这些竞赛让大家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2)为学生设立科技创新学分要求及相应的奖励制度。为学生设立科技创新相关课时和要求,并健全创新的激励机制。每周设定几节课的创新课程编入课表,以便使学生有时间保证。对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创新学分,可调动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创新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作为评优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各年级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掌握知识的层次水平和知识经验情况实行有层次、分阶段的科技创新活动安排。(3)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教师提出一定的指导学生要求。在对学生科技创新进行指导时要针对教师种类(如理论科研型、工程实践型教师)提出不同要求,明确指导老师的资格、职责、考核办法等相关要求。对指导老师给予合理的创新工作量和创新指导奖励,可使教师的工作和付出得到认可、激励。(4)多次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各种讲座,并及时通知学生。每年举行数次院士、专家、教授及企业家的讲座,并鼓励学生积极提问,锻炼学生的勇气,激发积极思考的动力。设立覆盖多学科的博士讲坛、创业论坛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论坛,营造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冲动,消除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神秘感,吸引广大学生加入到科技创新的行列中来。

3.校企联合推动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

学校与企业可联合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金。每年学校花费的科技创新资金由企业全额或部分出资,每年举行的科技创新比赛可以为企业冠名,扩大企业影响力,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大学生可以到企业实习锻炼科技创新能力,以达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赢的目的。

4.建立并利用好科技创新基地

科技创新基地可有效实现科技创新活动普及化的目标,发掘和培养骨干学生,发挥优秀创新人才的旗帜作用。根据兴趣爱好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进行分组重点培养,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以期提高高校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产生品牌效应,赢得社会声誉,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长沙理工大学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正在逐步得到提高,科技创新也越来越受到学校重视。以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学院的大学生经常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比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湖南省“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院里举办的“华自杯”长沙理工大学校园电子设计大赛等。我院学子数次在这些比赛中获奖,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创新型大学生。学院还于2005年建成了长沙理工大学电子创新训练中心。它将原来分散单一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辅导转化为集中系统化的训练模式,每年吸引近300名大学生进入中心展开培训,为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此外,学院目前已经与多个公司和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拥有2个校内实习基地、16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湖南省电力公司为湖南省优秀校外实习教学基地。这些资源也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上尚有较大欠缺,取得较大进步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这就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宣传和动员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后续保障制度的制订和实施要做好;还要考虑如何更好地与企业深度合作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结论

本文就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对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探讨了发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点较为可行的有效措施。最后根据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下一步还需深入思考如何在校企合作中最大程度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上一篇:大学生科技发明论文范文 下一篇:科技科学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