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贷款范文

时间:2023-02-24 09:55:46

大学生贷款

大学生贷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助学贷款 信用 大学生

一、大学生助学贷款现状

自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以来,全国申请并获得大学生助学贷款的人数多达百万人,贷款累计总计金额高达数百亿元。然而随着助学贷款的陆续到期,大学生助学贷款的违约率逐年上升。2003年助学贷款开始进入首批还贷高峰期,调查表明,学生毕业后能主动提供毕业去向并还款的只占应还款学生的50%,2005年大学生的不良贷款率为12.88%,2006年则高达28%。面对如此高的助学贷款违约率,又因为大学生助学贷款是一种无担保、无抵押、无质押、纯粹的信用贷款,银行也无法用具体的措施来规避这个风险。各经办银行因此暂停了不少高校的贷款业务,这使得大学生助学贷款这一普惠大学生的措施陷入尴尬的地步。

二、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贫困生的界定问题

由于我国把助学贷款的资助对象确定为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但因高校中的分布不均衡,收入水平,物价及地区差别有较大的差距,贫困生的界定难,因此一直困扰着高校做好助学贷款的工作。目前我国高校普遍按照由地方民政部门开出的贫困证明作为贷款对象认证的主要依据,而由于地方乡政府、村委会处于对自己无直接地利益关系考虑,存在把关不严的现象,使得贫困证明失真。

(二)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问题

大学生助学贷款是在未来还款能力不确定的条件下发放的,且贷款时间较长。此项业务因为社会效应和政策因素导致在执行的时候不能完全用市场化的规则来执行,面对违约风险较大的大学生,银行没有很有效的方法来规避风险。大学生整体就业质量不佳导致贷款大学生还贷能力不足,而学生对信用意识的淡薄则加剧了学生违约的可能性。银行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且助学贷款作为一种几乎接近没利润的业务它的成本并不比其他业务便宜,这也成为了部分商业银行不愿意发放国家大学生助学贷款或者少发国家大学生助学贷款的原因。

(三)一些高等院校对国家助学贷款不够重视,宣传力度不足的问题

一些大学认为大学生助学贷款是一种政策性的贷款,是银行与学生个人之间的行为,导致高校本来应该做的事都依赖于政府部门,被动地等待银行上门来开展业务。高校的宣传力度不足,宣传的范围较窄,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此政策并没有深刻了解。学校缺乏对贷款大学生的信息动态了解,也加剧了问题的不断产生。

(四)实施环境不完善

我国缺少一部统一的综合性的有关国家助学贷款的法律来明确政府、银行、高校和学生四方各自的权、责、利,助学贷款工作尚不能做到“有法可依”。

三、应对大学生助学贷款风险的措施

(一)关于解决贫困大学生界定的措施

1.建立贷款对象评定为依据的公开信息库,使资料更加明细和透明。如必须出示当地民政局等相关部门提供的贫困证明材料,参照学生选择住房的档次等。

2.建立了解助学对象真实情况较系统的多种渠道,在学校加强对学生生活情况的了解,另外通过书信或电话的方式与学生家庭所在当地政府、民政局及当地共青团组织联系,对学生的家庭进行了解。

3.可暂时给学生办理缓交学费手续,通过一定时间(不超过一学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察,确立申贷名单,排除非贫困生或不诚信者,解决短时间内办理贷款,对贷款者缺乏了解的弊端。

4.成立公开评定申贷者的体制。评审成员由学院领导、辅导员、班委及学生代表组成,评定出申贷者并网上公布,接受广大同学意见反馈,从中确定符合条件的学生。

(二)加强学生道德教育,树立诚信意识,建立全国性逐渐完备的诚信系统

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监控离不开学生的道德教育,通过诚信教育加强和巩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建立道德层面的保障。银行可以由国家牵头,投入人力和财力,在相关学校及银行的协助下,建立全国性共享的大学生个人诚信系统。借款学生毕业时,学校应组织学生与经办银行办理还款确认手续后,方可为借款学生办理毕业手续,并将其贷款情况载入学生个人档案及身份证;学校积极配合经办银行催收贷款,负责在1年内向经办银行提供借款学生第一次就业的有效联系地址;学生没有就业的,提供其家庭的有效联系地址。这在对解决借款学生逾期不还或恶意逃避还款的问题来说,无疑达到根除弊端的作用,从而全面推动后来贷款者积极及时诚信还款的品德建设。

(三)出台更加明细的助学贷款内容,督促高校加大力度宣传助学贷款

高等学校可以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到招生生源所在地进行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高等院校在招生过程可以宣讲关于助学贷款的详细操作办法并与录取通知书一起寄给新生,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仅知道有贷款政策,而且能够清楚地了解大学生助学贷款的目的、意义和申请办法。

(四)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建设,跟踪管理大学生个人信用

大学生贷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助学贷款;诚信缺失;诚信还贷;和谐环境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一项措施,旨在帮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助学贷款主要有三种形式:国家助学贷款;高校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对学生办理的无息借款;一般性商业助学贷款。其中,国家助学贷款资助力度和规模最大,是助学贷款的主要内容。然而随着助学贷款的陆续到期,助学贷款从贷款高峰转化为还款违约高峰,使得助学贷款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尴尬。

一、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

据有关方面批露,自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以来,全国申请并获准贷款学生总人数高达数百万人,贷款累计总计金额高达数百亿元,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靠此顺利完成了学业。然而随着助学贷款的陆续到期,贷款还款违约率逐年攀高。究其违约的原因,首先,诚信的缺失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而诚信的缺失又分两大类:善意失信与恶意失信。(1)善意失信: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有的学生可能至今还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经济能力偿还;有些学生工作了,但收入低,除了维持基本的生存,暂无余钱还贷:还有少数学生是一时忘了还贷。(2)恶意失信:少数大学生在申请助学贷款的过程中就弄虚作假,如虚开贫困证明,这些学生一开始就没打算还钱。

二、多方营造大学生诚信还贷的和谐环境

1.政府在营造大学生诚信还贷和谐环境中应起的作用

中央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宏观调控。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统一、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如果全社会有统一、完善的信用制度体系,欠款不还的毕业生无法贷款买房、买车,他们在使用信用卡时都会有比其他人更多的限制。即使不通过法院,他们的其他经济和社会生活也会因他们失信而受到很大影响,这样的话,他们时刻能感受缺失诚信的代价,也就不会去恶意逃贷。(2)改革助学贷款还贷机制。现有还贷机制的设计存在瑕疵:第一,还贷期限较短,按照我国现行助学贷款管理办法,无息学生贷款还款期最长为毕业后6年,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期最长为毕业后4年,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期限为1—8年,而偿还期限是从开始借款的时间算起,除去学生从借款到走上工作岗位的间隔,实际偿还期很有可能被缩短两到三年。第二,每年还贷数额设计固定,缺乏弹性。这既忽视学生未来收入的多变性和还贷能力的差异,也不符合人们一生的收入曲线规则。第三,没有考虑学生就业与否。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可以科学合理地延长还贷期限,设计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甚至可以采取人性化的减免措施。世界历史上很多国家都经历过高校毕业生助学贷款违约率较高的阶段。

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发放主要是由商业性银行承担的,而商业银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所以银行方面应完善助学贷款风险机制。(1)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而加快建立学生信贷档案登记制度、学生信贷评估制度、学生信用风险转嫁制度应成为学生助学贷款信用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将有助于帮助借款学生积累个人信用财富,方便就业和进一步的发展,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用意识,促使其养成及时还款的守信行为。(2)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失信惩罚机制,明确在信贷关系中失信的法律边界。通过这种制约机制的设立,加大违约者的失信成本,促使其行为趋向守信,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和化解助学贷款风险。(3)与高校紧密配合,做好助学贷款的有关工作。首先,要严把资格审查关,获得助学贷款的对象必须是品学兼优、家庭贫困、不断追求进步的学生;其次,严格程序关,规范审批程序。银行助学贷款风险机制的完善不仅有效地保全了自己的利益,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的诚信还贷。

2.高校在营造诚信还贷和谐环境中应起的作用

表面上看来,还贷工作只是针对学生的琐碎工作,实际上它是考验学校全面工作的一道大题目,破解这道大题,就能解决诚信还贷的难题。在很大程度上,大学生的还贷能力反映着高校的培养能力。高校在为学生营造诚信还贷环境中主要要把好四关:(1)质量关。高校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在银行方看来,“人才”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有偿还能力的学生。所以学校要千方百计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2)就业关。人才必须走向市场才能体现其价值,才可能具备银行认同的还贷能力。所以学校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尽最大可能把人才推向市场。(3)诚信关。还贷工作最为关键的环节莫过于学生毕业后兑现承诺。学校在这项工作中通过人性化的管理,人文化的关怀,客观上促进大学生怀着感恩的心去饮水思源,诚信还贷。(4)制度关。诚信是个人品格,同时又需要制度的约束。学校可以建立由“学校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助学贷款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工作处—院系学生工作组”的管理模式,银校双方定期沟通的工作机制,以及家长承诺与联系制度、与毕业生就业单位联系制度、毕业生联系档案和停贷制度等等。

3.学生在营造诚信还贷和谐环境中应起的作用

国家助学贷款是伴随着高校扩招后为解决贫困生读书而设立的专项资金,实际上属于商业性贷款,不是无期贷款,也不是无偿赠送,到了时间就要还贷,这是相关法规明确规定的,逾期不还就会影响这一专项资金的周转,直接影响到下面学弟学妹的贷款,同时也会动摇银行对助学贷款的信心。大学生是助学贷款的主要受益者,也是诚信还贷的主体。再说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更不用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了。为了能够让更多贫困学生有学上,能够享受到国家助学贷款的帮助,诚信还贷更是我们每一个贷款学生的责任。因此,大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为营造我国的诚信环境作出贡献。

缓解助学贷款诚信困境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学校、学生等多方努力,共同打造一个和谐的诚信还贷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助学贷款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良性循环下去。

参考文献:

[1]杨宝东.当前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缺陷及出路[J].理论与观察.

[2]罗道全.美国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及其启示[J].北京教育.

大学生贷款范文第3篇

国家助学贷款中诚信危机的表现

大学生在申请助学贷款过程中表现出的诚信危机。一些大学生为了达到贷款的目的隐瞒家庭人口和收入的真实情况,甚至通过拉关系、请客、送礼等手段笼络家庭所在地有关人员出具虚假家庭经济困难证明。还有一些大学生一方面出示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并递交贷款申请书,一方面却又购置手机、电脑、名牌服装等物品,甚至到酒店吃喝,这种高额的日常消费与他们的贫困情况明显不符,这样的学生要求贷款的动机是不言而喻的。此外,学校在贷款的审定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诚信意识也很难做出一个准确的判定,因为到目前为此,大学生诚信品质的评定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再者,学习成绩和操行的评定并不能完全反映大学生的真实思想状况和诚信品质,这些不确定因素也给助学贷款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大学生还贷时表现出的诚信危机。为了方便大学生毕业后还款工作的顺利开展,银行要求大学生在毕业前夕填写还款确认书,并认真填写自己的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然而一些大学生胡编乱造,故意造假等现象相当严重。据银行方面反映,借款大学生毕业后不主动与银行保持联系的比例一般不低于10%,高的超过50%。据《财经》杂志报道,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作为我国1999年第一批国家助学贷款试点经办行之一,到2001年12月20日,有1250名毕业生进入还款期,但是截至2002年3月,仍有119人未还钱,占了近10%。而且这119名学生毕业后的通信方式也不通知工商银行,原来申请贷款时填写的家庭住址等通信方式也多有变更或者不详。银行和学校根本找不到本人,这无疑给学校和银行增加了很多负担。

大学生存在着恶意逃债的现象。按现行政策,贷款学生应于毕业后4年内还清所贷款项,这并不是要求贷款学生必须一次还清。在这4年期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银行约定4年内还款次数及每次的还款数额。所以大学生不还款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没有还款能力,而在于其履约还款意识不强,甚至恶意逃避债务。据统计,2003年作为我国信用助学贷款还款高峰的第一年,拖欠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占应该归还贷款人数的40%,这不仅严重影响了银行贷款的良性运转,同时也使银行对大学生的信用失去了信心。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社会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负面现象,如经济领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政治领域的贪污受贿、卖官鬻爵,教育科技文化领域的冒名顶替、抄袭剽窃等。这些现象无疑冲击着大学生的诚信思想,并给大学生造成了错觉,认为不讲诚信也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可以谋取到很多好处。而且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些诚实守信的人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反而受到排挤、孤立、打击报复等。而失信者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谴责和惩罚,反而能捞取到不少好处。这种老实人吃亏、狡诈者受益的现象导致很多学生对诚信产生了怀疑,自己也在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逐渐放弃诚信的原则。

学校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事实上,我国的教育始终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其表现就是重智轻德、重视成绩的高低而轻视道德的养成。目前,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没有把道德教育放在突出的地位。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道德教育也就是简单的说教,空洞乏味,这不但没有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使学生对道德教育更加反感、抵触。而且,学校无论评奖学金还是评优评先仍然主要是以学生的成绩来论高低,对于品质的鉴定却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体系。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当代大学生因为社会生活阅历极少,缺乏对社会的全面理解,缺少洞悉社会消极现象的能力,所以一旦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就容易失去抵抗力,从而导致诚信的缺失,做出与大学生身份相违背的事情。在大学校园里,“”广告随处可见;迟到、早退、旷课也是常有的事;抄袭他人作业更是司空见惯……这种诚信的缺失在国家助学贷款中也有表现。比如有的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认识有误区,他们认为自己是贫困生,国家应该负责。因此,国家助学贷款就是国家对他们的一种补偿,是一种福利政策,国家就应该让贫困的学生贷款,而且不贷白不贷,能不还就不还,反正是国家的钱。更有甚者直接把贷款当做国家的无偿资助,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要偿还。

国家助学贷款缺乏保障机制。我们知道国家助学贷款在2000年以后采用的是信用(无担保)的方式,即在校大学生不需要提供担保,只需要通过所在学校提供贷款介绍人或者由借款学生自行提供见证人,就可以以信用方式向银行申请贷款,介绍人和见证人不承担连带责任。因此,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是以学生个人的身份、人格和信誉为保证的信用贷款。而连接银行和学生的桥梁就是“信用”二字。但是事实上,在取消了各方人员的连带和经营责任之后,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性就更高了。为了保证学生按时还贷,有的学校不得已把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暂时放在学校,待学生还清助学贷款时再归还学生。但是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不是择业、就业和工作的必要条件,很多用人单位重实际能力不重证书,况且学校与银行为了让学生尽快找到工作还款,也出具了与毕业证书具有同等学力的证明书,所以暂扣学位学历证书对于督促贷款学生还款虽有一定作用但并不是决定性的。

解决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对策

加大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力度。在当前和今后的高校德育工作中,我们应该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道德建设和育人的根本,要不断加大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力度,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要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就必须更新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把诚信教育纳入到课堂的教育中来。重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尤其是对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学生进行教育。通过教育,让在校大学生明白,市场经济是一种道德经济、信用经济,树立诚信为荣、虚假为耻的观念。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接受诚信教育,并形成诚实守信的优良校风。当然,在加强对学生诚信教育的同时,作为学生表率的老师更应该率先垂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的身教更重于言教。

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制度。在欧洲一些国家,信用已经成为一个人在社会中的“第二身份证”,人们非常重视一个人的信用程度。同时,不守信用的行为如欺诈、偷税、漏税、拖欠银行贷款、不履行合约等都会被记入个人信用档案中,一旦有不良行为的记录,此人在以后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就会遇到麻烦。因此,信用制度的完善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极强的约束力。上海的资信有限公司也借鉴此方法为上海市近50所高校的大学生开设了个人信用档案,并通过各商业银行的合作,对助学贷款偿还情况及其他信用记录进行跟踪,为大学生出具个人信用报告,成效显著。这一事例说明,在我国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可行的。浙江工业大学医学院在杭州高校中推出的《诚信档案》又为我们提供了怎样建立诚信档案的具体方案。该《诚信档案》非常完善,但笔者认为,档案建立之后还需要相应的监督和惩罚机制。监督是为了让大学生能更好地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惩罚则是对失信学生的警醒及处罚。

积极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把诚信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把诚信意识具体到日常行为之中,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树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观念。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把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恶意违纪、拖欠贷款失信行为等作为人人唾弃的对象。学校还应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这些活动包括诚信行为习惯的宣传、失信行为的后果等,学校还可以通过“诚信校园行”、“诚信短信大赛”、“诚信有奖征文”、“诚信演讲比赛”等竞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在无形中让诚信永驻于他们的心田。

(作者为洛阳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大学生贷款范文第4篇

1、覆盖面狭窄。县辖内办理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有工农中建行、信用联社五家机构共79个网点,现仅农村信用联社一家金融机构5个网点开办助学贷款业务,开办助学贷款机构的覆盖面非常狭窄。

2、贷款额度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学杂费也是船高水涨。*年资助的225名贫困生中,有61名学生的学杂费超过10000元,占27.1%。无偿助学发放的1000元、2000元、(最高5000元)对贫困生来说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学杂费的要求,这类贫困生就非常需要助学贷款来帮助解决就学问题。而实际近三年累计发放助学贷款的笔数、金额分别占需求人数的5.99%和需求金额的8.46%。可见,我县助学贷款业务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3、还款时限短。我县现有的大学生助学贷款,只是信用社凭学生家长的申请,由家长提供资产抵押或采取保证人保证等方式而发放的期限在一年内的一般性消费担保贷款,一年之后就要偿还贷款,根本就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帮助贫困生解决困难。

大学生助学贷款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推广,但在金融机构却勉为其难,实践中进展缓慢。造成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到行政体制、金融体制、教育体制深层次矛盾和利益分配格局以及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等各个领域。主要表现在:

1、政府对助学贷款协调督促难以到位。我国金融管理体制在98年实施了重大改革,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除外)实行垂直领导和管理,造成政府协调督促难以落实。

2、金融机构对助学贷款缺乏兴趣。助学贷款是一现政策性业务,与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和网点现状存在着矛盾。助学贷款业务具有单笔金额少、涉及环节多,回收期长,利率低,管理成本高的特点,经办每一笔业务所花费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成本,加上各项费用,使该项贷款收益少甚至亏本。并且助学贷款利息50%部分需要财政补贴解决,而财政补贴部分须经教育、财政部门层层审核审批,往往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落实到位,影响了金融机构当期利息收益。

3、助学贷款制度设计和职业道德建设滞后。各金融机构没有制定相应的助学贷款操作办法,对助学贷款的开办机构、申请条件、发放程序、会计核算办法等缺乏具体的制度设计。部分学生家长错误地认为助学贷款也属于“国家福利”性质,可无偿使用。更有人认为助学贷款只怕贷不到,不怕还不掉,到期自有国家会想办法核销。部分信用社在把助学贷款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加以感情化、权力化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助学贷款的门槛,使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贫困家庭可望而不可及。助学贷款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人情贷款、权力贷款。

助学贷款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福祉。根据*县助学贷款工作实际,为此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助学贷款的认识。各职能部门要充分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已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助学贷款的方式方法。金融、教育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向学生和全社会作好政策宣传工作,让每位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都能了解助学贷款的相关内容和相关政策。教育部门应督促学生、家长配合金融部门做好助学贷款的管理、情况反馈和毕业后的跟踪工作。

2、政府应指定金融机构办理大学生助学贷款业务。农村信用社办理助学贷款业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理由。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机构网点遍布全县各乡镇,符合贫困学生分布状况,能更近更快地解决城镇农村贫困学生助学贷款的需求。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对信用社开办此项业务增加的成本支出,应给予一定方式的弥补,对有关税费,给予适当的减免。

3、尽快制定*县财政贴息助学贷款实施办法,弥补制度设计缺陷。制度设计力求做到内容具体明确,程序规范、结构严密,可操作性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后续可升级性。

大学生贷款范文第5篇

我出生在河北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父母均靠种地为生,考上大学的时候,我还有两个弟弟在上中学,祖父年迈,下身瘫痪,终年卧床不起,不仅时刻需要有人照料,而且每天的药物治疗就要花去很多钱。父亲是村里有名的大孝子,他为了照顾祖父,几年如一日,寸步不离;母亲则在村里的塑料厂打工挣钱,家里收入只靠母亲一人怎么能行?几年下来我们家已是外债累累,父亲虽然着急,但又不能离家打工,母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我的大弟弟为了减轻里的负担,没有跟我商量就退学外出打工了。我当时气愤的问母亲:他学习那么好,为什么让他退学?其实我心里也清楚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母亲什么也没有说,抱着我就哭了,我也哭了。作为家中长女,我有责任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做一些事情,可现在,除了要钱我什么也不能做。绝望之中,我听一个在大学上学的老乡说贫困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这使我的大学梦再次燃起,我一定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实现我的大学梦。

我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学校,在老师和学校领导的热心帮助和亲切关怀下,很快就办理了助学贷款手续,当我拿到国家助学贷款的XX元生活费时,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受助对象和最终受益人,我深刻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贫困生的关注、关心、关爱和大力资助借此机会我想表达一个心声: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感谢自治区建设银行和自治区农业银行对我的资助,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感谢学校领导、老师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帮助,真心的感谢你们!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党和政府的关怀,我一定会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贷款不仅给了我上大学的机会,而且给了我学习的动力。几年来我不放弃任何为广大学生服务的机会,在大家的支持和推荐下,我担任过04级创新班班长,并积极主动地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同学,为自己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回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突出的地方,我始终把生活的艰辛当成前进的力量,把党和政府以及学校老师的关怀与照顾当成自己奋斗的动力。我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知恩图报、不忘他人,尽自己所能回报党和政府、回报社会。我要树立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乐观面对的人生态度。

大学生贷款范文第6篇

你们好!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四年的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回想当初如果没有国家助学贷款,我的大学生活将会不堪设想。

我出生在河北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父母均靠种地为生,考上大学的时候,我还有两个弟弟在上中学,祖父年迈,下身瘫痪,终年卧床不起,不仅时刻需要有人照料,而且每天的药物治疗就要花去很多钱。父亲是村里有名的大孝子,他为了照顾祖父,几年如一日,寸步不离;母亲则在村里的塑料厂打工挣钱,家里收入只靠母亲一人怎么能行?几年下来我们家已是外债累累,父亲虽然着急,但又不能离家打工,母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的大弟弟为了减轻里的负担,没有跟我商量就退学外出打工了。我当时气愤的问母亲:他学习那么好,为什么让他退学?其实我心里也清楚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母亲什么也没有说,抱着我就哭了,我也哭了。作为家中长女,我有责任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做一些事情,可现在,除了要钱我什么也不能做。绝望之中,我听一个在大学上学的老乡说贫困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这使我的大学梦再次燃起,我一定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实现我的大学梦。

我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学校,在老师和学校领导的热心帮助和亲切关怀下,很快就办理了助学贷款手续,当我拿到国家助学贷款的XX元生活费时,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受助对象和最终受益人,我深刻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贫困生的关注、关心、关爱和大力资助借此机会我想表达一个心声: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感谢自治区建设银行和自治区农业银行对我的资助,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感谢学校领导、老师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帮助,真心的感谢你们!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党和政府的关怀,我一定会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贷款不仅给了我上大学的机会,而且给了我学习的动力。几年来我不放弃任何为广大学生服务的机会,在大家的支持和推荐下,我担任过04级创新班班长,并积极主动地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同学,为自己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回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突出的地方,我始终把生活的艰辛当成前进的力量,把党和政府以及学校老师的关怀与照顾当成自己奋斗的动力。我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知恩图报、不忘他人,尽自己所能回报党和政府、回报社会。我要树立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乐观面对的人生态度。

四年的大学生活使我懂得了回报社会的责任,毕业将至,这也意味着我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在心里暗下决心:我一定要认真履行一名人民教师应尽的义务,为社会、为国家、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我要尽快还清贷款,让更多尚不起学的孩子们能够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

大学生贷款范文第7篇

感谢刘颖老师在这期间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她也像妈妈一样的照顾我,不让我再有一点不开心,不让我受到同学们的欺负。老师告诉我们要像一家人似的在一起。学校就像一个完整的大家庭。

我校所有的老师都像对待自已的孩子一样让我们快乐的成长,永远都把这个校园当成自已的家。

我家并不富裕,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一年多都没有回来了,我很想她们,也很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可是不行啊!妈妈说咱家的条件不好是不允许的。我只能住在大舅家,大舅家生活也并不富裕,还有一个小妹妹,今年7岁了,还要上学,所以老师把这们资助名额给了我,老师希望我能无忧无虑的长大。老师让我妈妈来取,可是妈妈不在家,只有舅妈去学校取回了三百元的资助钱,当拿到了资助钱,我和舅妈都止不住的流出了眼泪。我对老师和好心人说一声谢谢,对世界上的好心人和学校所有的老师真诚的说一声:我不会让大家失望,要做一个上进的好孩子!

范文二

感谢对我们这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祝所有的、有爱心的人,都有一个好心情,有个好身体,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猴年发大财!谢谢。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四年的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回想当初如果没有国家助学贷款,我的大学生活将会不堪设想。

我出生在河北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父母均靠种地为生,考上大学的时候,我还有两个弟弟在上中学,祖父年迈,下身瘫痪,终年卧床不起,不仅时刻需要有人照料,而且每天的药物治疗就要花去很多钱。父亲是村里有名的大孝子,他为了照顾祖父,几年如一日,寸步不离;母亲则在村里的塑料厂打工挣钱,家里收入只靠母亲一人怎么能行?几年下来我们家已是外债累累,父亲虽然着急,但又不能离家打工,母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的大弟弟为了减轻里的负担,没有跟我商量就退学外出打工了。我当时气愤的问母亲:他学习那么好,为什么让他退学?其实我心里也清楚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母亲什么也没有说,抱着我就哭了,我也哭了。作为家中长女,我有责任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做一些事情,可现在,除了要钱我什么也不能做。绝望之中,我听一个在大学上学的老乡说贫困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这使我的大学梦再次燃起,我一定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实现我的大学梦。

我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学校,在老师和学校领导的热心帮助和亲切关怀下,很快就办理了助学贷款手续,当我拿到国家助学贷款的XX元生活费时,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受助对象和最终受益人,我深刻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贫困生的关注、关心、关爱和大力资助借此机会我想表达一个心声: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感谢自治区建设银行和自治区农业银行对我的资助,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感谢学校领导、老师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帮助,真心的感谢你们!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党和政府的关怀,我一定会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贷款不仅给了我上大学的机会,而且给了我学习的动力。几年来我不放弃任何为广大学生服务的机会,在大家的支持和推荐下,我担任过04级创新班班长,并积极主动地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同学,为自己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回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突出的地方,我始终把生活的艰辛当成前进的力量,把党和政府以及学校老师的关怀与照顾当成自己奋斗的动力。我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知恩图报、不忘他人,尽自己所能回报党和政府、回报社会。我要树立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乐观面对的人生态度。

大学生贷款范文第8篇

关键词:网络贷款;大学生;消费需求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 3198.2016.22.035

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河南某高校一大学生借用、冒用28名同学的身份证、学生证等信息,分别在诺诺磅客、趣分期、爱学贷等14家网络分期、小额贷款平台,分期购买高档手机用于变现、申请小额贷款,总金额高达58.95万元。最终面对几十万元的债务,无力偿还,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是一个过于极端的案例,也不能借此否定大学生网络贷款平台为无收入的大学生带来的便捷。但网络贷款进入校园后,问题一直不断,弊端也逐渐暴露。借贷人审核不严格、各平台违约金规定不一、监管不足、大学生群体自我的消费观念扭曲等都成为大学生进行网络贷款时出现风险的原因。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对大学生群体自身对待网络贷款的主观意识进行分析,倡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使用网络贷款平台,避免新的悲剧再发生。

1 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贷款的现状分析

本文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了513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为各地区高校大学生。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网络贷款的现状。

1.1 网络贷款平台的使用情况

在调查的主体中,有48.93%的人都有使用过网络贷款;除此以外,有33.53%的主体听过但并没有使用过。仅有17.54%的主体不知道网络贷款。可见,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大学生的宣传较多,其在大学生群体中影响也较广,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市场也是很广阔的。

1.2 大学生对网络贷款方式不太支持

可以发现面临资金紧缺或者进行大额购物(≥500元)时,多数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向父母索取或向朋友借款解决。相比较而言,网络贷款这种方式并不是太受欢迎,仅有10.33%的大学生愿意使用网络贷款的方式。这与实际情况有所不符,体现了大学生群体使用网络贷款这一方式是有所顾忌的。

1.3 取得网络贷款后的贷款使用情况

取得贷款后,贷款多会用于一些需要大规模金钱的项目,其中对手机数码这一高档耐用品的需求最旺盛,此类商品更新换代较快,54.19%的大学生取得贷款后这方面在消费。旅游娱乐作为平日消遣方式,也成为主流,成为35.67%的大学生进行网络贷款的原因。另外,衣服鞋帽等生活必需品也是网络贷款的原因,占21.25%。除此,对大学里选择创业的大学生来说,为解决创业资金,网络贷款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式。

1.4 大学生进行网络贷款多为短期小额贷款

根据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进行网络贷款的金额需求少于3000元;对3000-5000元这一档次以及5000元以上的需求相对较少,占总体的15.21%。此外,86.16%的大学生觉得一个月至一年的短期借贷较为合理,资金足够使用的同时还款压力较小。15天以及一年以上的期限都不太合理。短期小额贷款,是一般大学生所能承受的。

1.5 还款方式

面对还贷款,73.10%会选择生活费,69.98%会选择兼职费还款,这两方式对经济来源单一的大学生来说是较为可靠的还款方式。38.01%的大学生会选择奖学金、助学金还款,这仅对于一些能够获得奖学金与助学金的大学生。有11.70%的大学生会选择从别处急需借款还款和其他方式还款。对于从别处借款再进行还款的人来说,仅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可能面临的是积累越来越多的贷款费用,这一做法不建议采取。

2 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原因及其风险

2.1 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原因

2.1.1 大学生错误的消费观念

大学生无经济来源,自制力又较差,价值观尚在形成中,在消费过程中,很容易形成盲目攀比风。目前社会上提前消费观念盛行,也容易在大学生中兴起。从而增加了对网络贷款的需求。

2.1.2 一部分特殊大学生群体的需求

大学生中不乏创业者,对于创业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创业费用不足,急需额外资金支持自身创业。此外,对小部分贫困生来说,学校国家政策没法帮助自己完成学业,进行网络贷款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1.3 额外消费无法满足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除了伙食、生活费用等基本需求外,有时还有更换电子设备、旅游外出等额外的消费需求。一般来说,800-1500元能够满足每月的基本需求,这是85.48%的样本主体达到的共识。但在这85.48%的样本主体中有43.61%的样本主体在维持生活的情况下难以痛快消费。除此以外,在所有样本主体中有10.92%的人觉得勉强维持生活,3.70%的人觉得生活费完全不够用。显而易见,对于勉强维持生活以及难以痛快消费的大学生来说,想要满足自身消费需求,对经济的需求会比生活费足够的大学生更旺盛。对于小部分生活费完全不够使用的大学生来说,生活费急需额外补充,也因此,贷款的需求会比其他大得多。总的来说,大学生群体若想满足自身额外需求,还需额外经济来源。

2.1.4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作为互联网使用者的主要群体大学生群体,必然会受到互联网发展影响,除了网购、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的活跃,网络贷款作为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产物必将会波及互联网的主力军――大学生群体。这是大环境下不可避免的趋势。

2.1.5 大学生网络贷款的门槛较低

央行在2009年就曾叫停了银行对大学生发放透支额在1000元以上的信用卡,除此以外,银行对发放贷款的审核较多,要求较多,在约束下,大学生想从银行获取贷款并不容易。而进行网络贷款只需要学生证、身份证就可以,对其他方面没有太多考量,相对于银行贷款来说,门槛较低,申请较为方便,可贷款额度也较多。

2.1.6 大学生网络贷款手续方便、到账快

大学生在进行网络贷款时,仅需填写申请表,提供身份证、学生证等,全程线上操作,审核通过后,在两小时内会直接到账,方便快捷。对于传统电商兴起的网络贷款平台则更方便,以淘宝旗下的蚂蚁花呗为例,仅需有淘宝账号,购物时就可以直接使用,方便快捷。

2.2 大学生网络贷款的风险

2.2.1 大学生消费观念发生偏差

(1)大学生网络贷款盛行,容易导致大学生消费需求与实际经济状况不相适应,最终促成大学生盲目追风攀比以及超额提前消费的错误消费观念;(2)一旦产生偏差,大学生很有可能身陷拆东墙补西墙的局面,只会导致其越陷越深。

2.2.2 增加大学生还款压力

(1)进行网络贷款虽可以满足大学生自身的经济需要,但仍旧需要面临还款问题,可能导致后期生活费用不足,增加心理压力;(2)由于国家缺乏对网络贷款的管理,现今的网络贷款平台利率较高并且手续费等杂项费用较多,大学生在进行网络贷款时并不注意这些细节,直接导致后期背负巨额债款;(3)一旦还款不及时就会产生数目较大的滞纳金,产生的超额附加费用,增加还款压力,不利于大学生学业发展。

2.2.3 容易造成大学生信用风险和平台资金风险

(1)大学生信誉虽然良好,但由于没有固定经济收入,再加上对个人的信息审核不严格,容易造成坏账,产生信用危机,被追究法律责任,是大学生未来发展的拦路虎;(2)同时平台的自有资金也会遭受损失,不利于平台自身的发展。

2.2.4 个人信息易泄露

一些平台不注重个人信息的保护,导致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使得大学生财产等出现损失,给大学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2.5 扰乱网络贷款市场秩序

由于监管不到位,一些网络贷款平台并无资质,也会出现一些虚假的网络贷款平台,不仅大学生财产会受到威胁,网络贷款市场的秩序也会因此被打乱,直接导致大学生网络贷款市场进一步混乱,更加不利于政府部门对其监管,健康发展更成问题。

3 降低大学生网络贷款风险的建议与对策

3.1 大学生

3.1.1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大学生要按照个人的实际经济状况对每月的生活费进行分配,对生活费有大概的规划,做到不随便花费,学会驾驭金钱。(2)消费时不攀比、不盲目跟风。在消费时,不盲目追求品牌,要做到消费需求与实际经济状况相适应。

3.1.2 加强个人的风险防御意识

(1)加强个人的经济方面常识,多了解经济方面热点,增强自身对经济方面的了解;(2)在进行网络贷款前,对网络贷款平台的利率、手续费、违约金等进行具体了解计算,不可只听信网络贷款平台人员;(3)加强个人的信息安全意识,确保在进行网络贷款时个人信息不会被泄露。

3.1.3 加强个人的信用价值与责任担当意识

大学生作为已经能够承担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群体,需要加强个人的责任担当意识,明白所需承担的责任。

3.2 政府

3.2.1 制定网络贷款平台准入原则

提高对网络贷款平台的审核标准,确保网络贷款平台的安全性,对网络贷款平台注入资金等进行核实,降低因为网络贷款平台自身原因带来的风险。

3.2.2 政府出台相应的行业标准进行约束

目前为止,仅在今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对校园网贷平台并没有具体的约束政策,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利率、手续费等进行具体规定,防止网络贷款平台收取暴利,也防止因费用过高给大学生带来压力。

3.2.3 对大学生网络贷款平台实施监管

需要整合政府中工信、银监、工商等多部门对大学生网络贷款平台进行多方位监管,确保监管到位。减少由监管不足导致的风险。

3.2.4 对违反法律的网络贷款平台进行整顿与取缔

对存在违反法律行为的网络贷款平台进行整顿与取缔,确保网络贷款平台市场的良好氛围与健康发展。

3.2.5 制定合理扶持政策,解决大学生创业等特殊问题

(1)国家可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等对创业的大学生进行扶持降低创业的成本。同时,可以降低大学生创业者的贷款利率,利于融资。(2)对经济困难的家庭,简化助学贷款等的手续办理,同时提高效率,并且低利率的政策性金融要全面覆盖。

3.3 网络贷款平台

3.3.1 规范自身行为,加强职业操守

作为一网络贷款平台,不能一味地追求利益,牟取暴利,要从社会影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规范网络贷款平台自身的不合法、不合情理的行为,不传播虚假广告。

3.3.2 加强对借贷大学生身份审核

大学生贷款范文第9篇

【关键词】:诚信教育 助学贷款 大学生思想教育

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用于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部分生活费,至今已十年。

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属于无担保的信用贷款,贷款大学生毕业后不按约偿还问题突出,银行以此为由不愿放款给在校大学生,因此,国家助学贷款发展一直不顺畅。在分析大学生违约原因后发现,诚信意识缺乏是贷款大学生违约的主要原因,所以,迫切需要加强对贷款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从高校采取的诚信教育措施中发现,高校诚信教育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未能对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进行充分的引导,使得诚信教育效果不如人意。因此,论文从贷款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矛盾即社会对贷款大学生所提出的诚信品质要求与当前贷款大学生诚信意识缺乏状况之间的矛盾出发,提出贷款大学生诚信教育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我们应该进一步充分研究贷款大学生诚信教育规律,在贷款大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中完成策略形成向道德养成的过渡,最终培养贷款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在策略形成时,首先形成的是与自身利益相结合的初级道德概念,此时,受教育者的诚信概念总是和自身具体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其特点是,将诚信理解为一种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和策略,这种道德仅仅体现为尊重和遵守市场和交易的规则。就贷款大学生而言,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会认为,按时还款、遵守诚信可以使自己拥有诚信记录,以后可以利用自己的良好记录获得更多的信任、获得更多的借贷机会。在道德养成阶段,受教育者对诚信的认识就发展成为一个与他人利益相结合的高级道德概念,此时,受教育在诚信认识方面已经开始考虑他人的利益,其特点是,尊重并维护他人以及社会的利益。就贷款大学生而言,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会认为,自己的诚信行为可以为下一届争取到更多贷款的机会,会感到自己有责任维护其他贫困大学生的利益。在这个阶段,具体的诚信经验,成为自己进行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指导自己言行的准则,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是一个内在性道德概念。

与诚信认知水平相联系,受教育者的诚信情感的发展也呈现出直觉和理性两种不同的水平。在策略形成阶段,受教育者产生的是直觉的道德感,其特点是,由具体的诚信情景引起,如一次按时还款得到赞扬,产生的非常迅速而突然,具有诚信行为迅速定向的作用。但是由于在策略形成阶段,受教育者讲诚信看作是一种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手段,所以诚信情感的意识不清晰、自觉性低。

具体表现为:

一是把诚信内化为自己内心的律令,其诚信行为是真正出于“我”的需要,而不是被动的、不得已的或是为了达到外在目的而进行的活动。

二是把诚信行为同义务结合起来,因为在这个阶段,受教育者已经具备了对他人和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它强调的是诚信主体的诚信自觉性,诚信行为是受教育者在诚信认知、诚信情感、诚信意志的指导和驱使下,由低级到高级、由他律到自律的多次反复、强化、积累而形成的。在诚信策略形成的阶段,诚信行为基本上是带着强制性、遵从性的行为和不得已性质的策略行为,具有利己性质,而非亲社会性质。在这个阶段,受教育者把诚信作为谋求利益的策略选择,己经能够将诚信行为固化下来,但这种行为缺乏内在的道德动机,因此,行为不能离开外界的约束和监督,稍有放松,就可能发生诚信行为的倒退。

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在大学生诚信道德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首先理解的是自身的需求和愿望,他们首先追求的是自身的利益,这使得他们视诚信为策略。在贯彻这种策略的过程中,由于他们的行为客观地为其带来了他人的认可与尊重,客观地维护了他人与社会的利益,这样会使他们重新思考究竟是什么给自己带来社会资本的积累,是什么给自己带来道德情感上的满足,他们开始重新思考个人的价值追求,是单纯的自我为中心,还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违约学生会逐步认识到自己按时还款,不仅仅是为了换取良好的诚信记录,不仅仅是借此要求自己以后可以享有更多的贷款机会,而是慢慢体会到自身除了经济利益的需要,还有了对人的尊重、承担责任的需要。

人的道德意识就是对这种意义关系在观念状态中的建构。在对贷款违约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过程中,尤其要引导受教育者理解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引导他们认识到违约不是一件仅仅关乎自己利益的事情。受教育者如果能够从策略形成过渡到诚信道德养成阶段,那么最本质的变化在于,诚信行为性质的改变,即从亲自我行为改变为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的呈现,关键不在于对诚信行为规则的认知,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受教育者对他人以及他们所处境遇的理解。如果违约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个人违约将给他人和社会造成的损失,体会到他人因为不能贷款所遭受的困难处境,违约学生就会摆脱单纯自我的状态而产生一种责任感和道德感。

总之,大学群体失信现象的突出问题是知行不一致。绝大多数大学生深知诚实守信的道理,即在道德认知上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关键是缺乏实践道德行为的勇气和行动,这是由于在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方面的缺乏和薄弱,所以导致诚信道德行为的不稳定。那么怎么解决诚信道德行为不稳定的问题呢?作者提出贷款大学生诚信教育两阶段理论。根据受教育者发展水平一与接受能力,这两个阶段的教育目标不同。在诚信策略形成的这个阶段,教育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主要学习到和体验到经济学意义上的“诚信”,所以组织体验式活动和完善诚信管理工作就成为诚信教育的主要手段。

大学生贷款范文第10篇

【摘要】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涌现出不少消费问题。在当今的社会,大学生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面临着不少问题。同时,正因这种特殊的群体的存在,不少的创业人也发现了其中的商机。走进大学校园就不难发现,校园贷款这一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新闻中也时常有报出大学生因贷款而引发的一场场的悲剧。就这一现象分析,大学生应该保持警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信贷 贷款软件 理性消费

一、大学生的生活处境分析

在校大学生在普通人群中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象征,从另一方面分析大学生也正是即将步入社会的人群,缺乏社会经验,没有稳定的社会收入,理财能力也有所欠缺。面对着这种情况,市场上出现了不少互联网金融贷款,当今大批互联网金融企业进军大学生信贷市场,给大学生分期付款消费注入了新动力。

二、互联网金融贷款企业现状分析

企业通过验证学生的个人信息,为学生提供分期购买商品、预借现金等服务。一、互联网金融信贷在大学生方面一般提供生活用品分期付款和现金借贷两大服务,采用分期的方法赚取手续费,一方面促进了物品的销售另一方面促进了消费者进行消费,很大程度的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可接受性。可以说是贷款的另一种运用起了一石二鸟的效果。二、互联网金融信贷现在处于发展的前期,但就拥有了很好的市场,在2014年,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及P2P平台的井喷式增长,针对大学生信贷消费的公司已达到30余家。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独特的消费群体,他们对于新产品新概念的接受能力强,消费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依附性,并且严重依赖于佳通经济资产,崇尚个性,追求变化,是消费群体中需求量比较大的类型。三、互联网金融信贷所采用的途径贴近生活,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互联网金融贷款一般采用手机软件作为贷款平台,被称为贷款软件。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贷款条件也很宽松,一般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学校信息、家庭信息等基础信息,所以要取得这些小额贷款并不是难事。于此同时,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这无非是一种巨大的诱惑。

三、大学生消费观念分析

如今大学生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正是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依靠家中有限的生活费,无法满足高质量的生活,正因为这样谁能不想拥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呢?大多数人群用于消费购买数码电子产品、外形象装饰、聚会活动、奢侈品购买这一方面,无法获得报酬的消费中,并且无稳定收入。所以有时还款能力是很有限的,这样恶性的循环不免会造成一些不堪设想的后果。人们选择和消费的产品或品牌成了自我表现、体现个性的工具,成为社会群体文化的符号象征,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认同获取分的标记。因此,符号消费又可以划分为两种符号表现形式:一是“趋同”,二是“示异”。所谓“趋同”,就是借助消费来表现与自己所认同的某个社会层或小团体的相同、一致和统一。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这一物品自己并不需要,但也随大流去购买。“购买”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保持与社会群体的所谓一致性。所谓“示异”,就是借消费显示自己与别人的差异和不同。大学生的年纪正处于青春有活力的时期,并且心志善为成熟,所以难免会无法考虑周全,不能正确的消费。但是从大学生在收入方面,大多数的大学生是依靠家中的生活费维持生活,还能力会受到限制,这样就将会引起恶性的循环。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相当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做的事,也拥有这种自由。虽然他们的消费和开支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消费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四、网络信贷不良事件分析

近年来,校园网络信贷导致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生欠贷跳楼自杀,近期出现了不少各式各样的贷款形式,如裸贷等形式。签署裸条合约用自己的作为担保,事出后不少照片被公布,对借款人产生心理和生理的打击。悲剧背后,疯狂生长的高校校园“网贷”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首先,听到这样的新闻是多么让人惋惜与不安的,其次我们该思考思考因为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也许我们不该盲目的追求利益,家长与孩子之间应该多一些沟通与交流。

五、互联网金融贷款运用总结

企业\用互联网金融把传统的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相结合,采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进一步的发展了金融行业的领域,创造出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校园互联网贷款运用点对点信贷,通过互联网第三平台进行资金的借贷。一方面保障了交易的安全性,一方面打开了更大的市场,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贷款人的风险。这种金融方式很好的诠释了大数据金融,互联网平台不仅提供了交易平台,也是提供客户数据的平台。互联网充当介质,在金融业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身为消费者的大学生能否正确地使用这种金融方式是关键。坚持理性消费,摒弃不良消费习惯,互联网金融与我们的生活相结合并不是给我们带来烦恼的,互联网金融为我们创造的是便利。

参考文献:

[1]邓秀焕 大学生信贷消费市场前景分析[J].江苏商论,?2015.

[2]王宁.消费的欲望[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上一篇:农村信用社贷款范文 下一篇:企业贷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