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学生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1 15:37:52

大四学生总结

大四学生总结范文第1篇

学习上,我继续着大二学年的学习劲头,除了成为图书馆的常客外,平时在宿舍也会利用电脑浏览或搜索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除了学习,平时有时间也会多看看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不过可能由于或复习的效率有效性不高,期末考试没有取得自己期待中的成绩。但是,我相信我会在总结中继续成长的。

工作上,学院组织了我们国际工商管理学院104届广交会的实习,而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作为办公室助理的一份子,我的工作不仅是负责好同学们的后勤保障,同时对于会馆的统筹组织也需要出谋划策。广交会期间解决很多困难,认识了很多朋友,最主要的是学习了很多学校不能学到的为人处事。另外,作为班里的团支书,组织了两次有意义的团日活动,深得同学们的好评,不过在一些组织安排的细节上始终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改进。

生活上,继续与舍友、同班同学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经常与相熟的师兄师姐请教有关学习、工作、生活上的问题。平时较为注重宿舍的卫生,较为定期地组织宿舍进行打扫,保持好良好的宿舍环境。不过在作息时间上应该有所改善,提高睡眠效率,保持好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大学四年快过去了,让我们一起把握好剩余的时光,好好享受在大学里与同学们,与舍友们,与教职工们的美好生活。

每个大学生 都有自己毕业的兴奋的那一天,而大学生自我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珍贵的四年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非常有必要总结一下大学四年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考进大学时,脑子里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大学仍需努力认真的学习。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也打消了初衷,开始大学的学习旅程。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由于大学的授课已不再像高中时填鸭式那样,而是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只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这就要求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现在我已经大四,正在做毕业设计,更锻炼了自我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受益匪浅。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四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四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此外,还一直做班委和寝室长,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喜欢做一些社会活动,会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做过家教、志愿者、推销员和设计员等,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不彼。

体育成绩一向很好。我的体质并非很出色,可是通过我的练习和对体育项目的理解,还是能很好的完成体育课的教授项目。我喜欢运动,基本对所有运动都感兴趣,尤其是足球。在四年之后的今天,我的球技有了质的提高,脚法和意识。我是从高一开始接触足球,起步比较迟,可进步很快,总能在同一水平的伙伴中踢一段时间后脱颖而出。我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抱定了要踢好的决心,也许还有那么点运动天赋。踢足球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增强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时间过得真快,大四上学期一晃又过去了,离毕业又进了一步。

每学期结束,我对那学期的表现都会有个感觉的,或满意,或不好。而这学期结束,我只想把这学期做个总结,写下来。一般来说,除非老师留这个作业,否则我是不会写的。

总体来说,我对自己这学期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

从开学起一个半月的时间,我基本属于无所事事,根本学不下去,可能是既不用为工作操心也不用为考研作准备的缘故吧。其实,人们最难受的事情莫过于消磨时间,看着时间匆匆流去却无动于衷。那种滋味我确实体会到了。在那一个半月里,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除来吃饭就是睡觉,而且起得还比较晚。没有目标,没有动力的日子真的很难受,那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因为我根本无法做到麻木。

还好在十月中旬,自己终于能够自己惊醒自己,重新找到那个目标——六级。其实我从开学就一直由那个目标,只是找不到动力。可从那时起,我强迫自己和那些考研的“混”,和他们一个时间起床,去相同的自习室自习,在相同的时间一起去吃饭。虽然我不是考研的人,但我却和那些考研的人有着相同的作息安排,唯一的不同在于我的压力比他们要小些。我清楚,大四学生的生活很容易变的混乱,也很容易被改变。我看到身边一个个同学的生活变得愈发糜烂。我只要和他们呆上一阵,我也会变成那样的。还好,我没有。为那六级,我拼命地学着,书包里整天背着一堆英语的东西,什么电子词典、六级听力训练、六级阅读、朗文词典......在自习室一坐基本就是一天。在和他们一起的学习状态中,我渐渐找到了那种愉悦的感觉:自习时听着我爱听的歌背英语,和__、__一起去吃饭,学累了和他们在教学楼里四处转悠,寻找美女。晚上十点半才回宿舍,和他们在路上说笑。尽管六级我考得不怎么理想,但是我拼过了,虽然有些遗憾,但下次继续努力就是了。

本学期还一个对自己比较满意的就是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了,尤其是在后来既有学习任务又有家教的那段时间,把学习的是提前弄完,周末备完课再安心去家教。另外,对于期末的科目提前作了准备,在十一月的时候就已经把初等数论这门课复习过一遍了,而且看得很细,这样我十二月的时候才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六级的准备上。而当期末时我可以不紧不慢地准备初等数论那门课,可以说这可以算我大学四年学的最好科目之一,尽管成绩才考了八十多,排了十几名,但也还算不错啦。

但是,元旦后对自己有些放松,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图形学的复习上,本来有很充裕的时间的,因为自己的荒废最后只用了两天时间。还好最后过了,不过是刚过了。

大四学生总结范文第2篇

每学期结束,我对那学期的表现都会有个感觉的,或满意,或不好。而这学期结束,我只想把这学期做个总结,写下来。一般来说,除非老师留这个作业,否则我是不会写的。

总体来说,我对自己这学期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

从开学起一个半月的时间,我基本属于无所事事,根本学不下去,可能是既不用为工作操心也不用为考研作准备的缘故吧。其实,人们最难受的事情莫过于消磨时间,看着时间匆匆流去却无动于衷。那种滋味我确实体会到了。在那一个半月里,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除来吃饭就是睡觉,而且起得还比较晚。没有目标,没有动力的日子真的很难受,那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因为我根本无法做到麻木。

还好在十月中旬,自己终于能够自己惊醒自己,重新找到那个目标——六级。其实我从开学就一直由那个目标,只是找不到动力。可从那时起,我强迫自己和那些考研的“混”,和他们一个时间起床,去相同的自习室自习,在相同的时间一起去吃饭。虽然我不是考研的人,但我却和那些考研的人有着相同的作息安排,唯一的不同在于我的压力比他们要小些。我清楚,大四学生的生活很容易变的混乱,也很容易被改变。我看到身边一个个同学的生活变得愈发糜烂。我只要和他们呆上一阵,我也会变成那样的。还好,我没有。为那六级,我拼命地学着,书包里整天背着一堆英语的东西,什么电子词典、六级听力训练、六级阅读、朗文词典......在自习室一坐基本就是一天。在和他们一起的学习状态中,我渐渐找到了那种愉悦的感觉:自习时听着我爱听的歌背英语,和狼、轶明一起去吃饭,学累了和他们在教学楼里四处转悠,寻找美女。晚上十点半才回宿舍,和他们在路上说笑。尽管六级我考得不怎么理想,但是我拼过了,虽然有些遗憾,但下次继续努力就是了。

本学期还一个对自己比较满意的就是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了,尤其是在后来既有学习任务又有家教的那段时间,把学习的是提前弄完,周末备完课再安心去家教。另外,对于期末的科目提前作了准备,在十一月的时候就已经把初等数论这门课复习过一遍了,而且看得很细,这样我十二月的时候才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六级的准备上。而当期末时我可以不紧不慢地准备初等数论那门课,可以说这可以算我大学四年学的最好科目之一,尽管成绩才考了八十多,排了十几名,但也还算不错啦。

但是,元旦后对自己有些放松,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图形学的复习上,本来有很充裕的时间的,因为自己的荒废最后只用了两天时间。还好最后过了,不过是刚过了。

大四学生总结范文第3篇

现象一

学生:大四,你怎么上课去了?

老师:能来一半我们就知足了!

“这课让我怎么上?”一想起每周要给大四上课,在高校任教的张老师就愁眉不展。

近50名学生的课堂,一半以上的人都在缺勤。特别是半个月前的一节课,教室里只坐了不到10个人。耐着性子把课讲到了最后,张老师发现屋子里的人又少了两位。最后她不得不使出“杀手锏”:“今天点次名吧。”最终,张老师将缺勤情况上报了学院。

此现象在很多高校大四课堂上并不鲜见。“学校为大四学生安排的课本来就不多,但有的学生一节课都没上过。”今年第一次为大四授课的陈老师大倒苦水――一次上课,40多人的班只来了5个人,连一排都没坐满。后来班长说,当天市里有场招聘会。“没法生气,学生们也挺可怜的。”陈老师无奈地说,他现在最头疼的就是带毕业班的学生,既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又不想耽误学生前程,认真授课还是大开绿灯让他很是矛盾。

在一些校园论坛上,我们不时看到了有学生这样总结大学的上课定律:“大一:你怎么迟到了?大二:你今天怎么没上课?大三:你去上课吗?大四:你怎么上课去了?”

现象二

四人间变成单人间

浑浑噩噩过日子

已是午后,大四学生小志伸了个懒腰。在他看来,几个月来的日子可以归纳为“三点一线”――上网,吃饭和睡觉。“舍友们搬出去住了。我也想搬走,但没有地方要我。”小志自嘲道,“这样也挺好,终于住上单间了。”调查发现,很多高校大四宿舍多数是空荡荡的,只有部分宿舍的一两张床上还留有被子。推开一扇宿舍门,从江西来天津读书的新闻专业大四学生阿斌正在玩电动。“同屋都是本地人,现在回家住了。”对于大四,阿斌有点迷茫,“我去过广告公司和杂志社面试,失败了。我有种挫败感。回想大学这几年,自己参加活动不多,荣誉少得可怜。虽然现在还有课,但我愿意自己呆在宿舍。”

走访中,像小志和阿斌这样的“失意者”不在少数。尝试找工作无门后,在现实打击下,越来越多的大四学生开始成为“翘课一族”,他们每天都过得很焦虑,除了大部分时间跟电脑打交道外,每天不知道该干啥。

现象三

学校成“考研基地”

论文沦为“豆渣工程”

这些“逃离”课堂的大四学生去了哪?除了奔赴招聘会和实习单位,越来越多的大四学生选择了呆在自习室里埋头苦读。可以说,日渐庞大的“考研族”让处于激烈竞争中的学生提前备战,有些学生甚至提前两年就开始做考研准备。“我从大三就开始准备了,现在整天忙着复习英语和数学,没时间也没心思去上课。”一位大四学生这样说。

眼下正值大四下学期的毕业论文申报和进行阶段。一般情况下,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要花费将近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在图书馆埋头苦读的“考研族”,还是奔波在面试路上的“找工族”,行色匆匆的毕业生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为毕业论准备了。去年毕业的孙震坦言,他的毕业论文就是“豆腐渣工程”。“面试和实习用去了太多时间,眼看答辩时间越来越近,不得不临时抱佛脚。先去图书馆翻书、再上网查资料,然后选择资料中和自己论文选题相关的内容,最后集中撰写,花上一个星期就搞定了。”孙震说,他已算是认真的了。“有的同学直接在网上复制、粘贴。”一位正在外资公司实习的大四学生甚至直言,他连具体什么时候交开题报告都不知道。“从上学期末开始就没有见过我们老师,毕业论文的事也是通过班长才了解到的。”

学业与就业如何两全?

学生说:“提前毕业”不能成摆设

采访中很多大四同学表示,由于找工作实在重要,他们对于耽误课程也很遗憾。面对学业与就业之间的冲突,他们希望学校能够做出调整。比如针对学校的“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规定,一些同学表示“提前毕业”几乎成了“不能完成的任务”。“学校是注明了可以提前毕业,但大部分学校会把本科教学内容分配到4年里,我们很难提前选择一些必修的科目。即使可以选,如果我们不按教学计划系统地学习,很难达到合格成绩。”一位大四同学表示。

专家说:谨防教育缩水

针对“大四空巢”现象,一些高校老师直言现在大学四年的本科教育往往“缩水”为专科,或者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预备教育,这种状况令人担忧。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表示,某些高校为了追求高就业率而放松对大四学生的管理和指导,这种做法非常短视。“大四学生不是实习就是找工作,学业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实际上恶化了就业环境。放弃教育质量去追求就业率无异于缘木求鱼,真正的就业率应建立在合格的人才质量基础之上。”

大四学生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四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119-02

大学教育一个重要目的是启迪学生发现他所擅长或喜欢的方向,大四即大学本科四年级,是大学本科生活的最后一年,更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是学生们决定方向的关键时期。教学计划往往在大四上学期为他们安排少量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以便于日常管理,随着社会各方面压力增大学生们便在这个阶段早早把重心放在思考自己的未来上,有的同学踌躇满志,有的则在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上犹豫,考研、考公务员、就业、家庭期冀等无形压力使得他们已无法静下心来坐在教室里听课。更有一些同学处在迷茫、焦虑阶段,对大学本科毕业后的去向很茫然。此时的课程无疑成为了他们的“负担”,极少数同学积极并愿意来上课,考研的同学则在课堂上看考研资料,不考研的同学畏惧点名,虽然人在教室却心在窗外。诸多因素均导致大四学生课堂的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不但学生把该学期的课程当成“包袱”,明显低下的到课率,致使授课老师也感到缺乏讲课激情,导致“老师热爱学生,学生热爱老师”的美好画面成为奢望。如何高效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提升大四课堂教学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结合作者多年的大四课堂教学实践和提升途径探索,以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专业的《环境生态学》为案例,就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途径探索,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以期为大四课堂教学存在的困境提供解决参考方法。

一、首先应在大四课堂融入幸福教育、美学教育理念

幸福是社会乃至人生永恒的主题,也是难解的哲学命题。马卡连柯强调:“要把我们所教育的人变成幸福的人”。幸福教育理念的真意:学生的幸福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教育应有之义与人文功能之表征。“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不光要求解知识的惑,更包括生活情感上的惑。大四课堂开展幸福教育旨在关注大四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体验幸福和享有幸福,提升学生感知幸福的能力。根据多年授课班的调研,部分学生不知如何描述幸福感,或者被问及幸福感这个名词感到羞涩,同样教师若不能在教学过程中感知幸福感,同样无法保障教学激情与热情。大四学生毕业季的压力重重,不突破以前的教学模式,对大一至大三年级固有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不进行改革将无法提升大四课堂教学效果,大四课堂应努力创造亲切、和谐、活跃、幸福的氛围,让教室转变成学生的课堂。

以《环境生态学》课程为例,在教学中充分挖掘了生态学与人类幸福之间的内在关联,将生态学知识点融入幸福教育理念,如讲到生态环境因子及其影响章节中的人类通过驯化动植物为人类提供服务时引入韭黄、冬小麦、家禽驯化等生活话题讨论,生物对环境因子适应章节内容同样选取优美地质真实环境视图资料进行优美环境讨论。通过在探讨人类饮食、美景中让学生轻易掌握课程要点。

在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除了融入幸福理念,还关注生态美学,生态追求天人合一、秩序等美感,生态学规律及其在环境及为人类服务中的应用都会加深学生对美的感悟,有助于学生理解生态学理论和实践。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专业视野,提升思想,焕发青春激情,并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们讨论大四生活该怎样过才能更加幸福难忘,关怀其特定时期情感的需求。通过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尝试后发现近两年的大四学生到课率比以前有所改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反映都越来越好。普遍反映课堂四十五分钟有一定收获,印象深刻度甚至超过低年级所完成的课程。

二、合理运用“案例-问题链”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多年探索,发现给出案例或者命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接着以问题链的形式引导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出现的照本宣科的枯燥乏味之感。1938年,爱因斯坦在总结数十年的科学生涯后曾感叹:“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并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基于“案例―问题链”的教学方法可加深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解。大一到大三大多教学方法中一直存在只注重讲解课本理论知识,即“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这难以启发大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必须采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高效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也容易被大四学生所认可,让他们感觉四十五分钟有所收获和启发。案例教学法越来越被重视,并被实践证明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大四课堂更加适宜采取生动活泼的“案例-引导-问题链”与多种手段结合的复合教学方式,从任务型教学模式变成引领型教学模式。所谓引领指需要从概念、基础理论、实践等三方面引导,而传统教学方法往往按照从概念到理论再至实践的顺序进行引导,而“案例问题链”教学新模式则恰恰相反,先用生动的影音图像资料案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再反演推出理论和概念,所取得的效果也往往差异很大,尤其对大四课堂现状和困境来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环境生态学课程中,生命进化、生态规律和物种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都在现实的自然界有例证,通过收集整理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大四学生在欣赏优美自然界的万物生长、自然进化的生动影像、动画、图片中理解基础理论,尽量避免枯燥的单纯文本理论教学。授课前先按教学大纲要求、讲授重点收集生动资料,进而设计问题,授课时展示完资料后再向学生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和思考后再翻开书本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愉快地浏览基础理论和书上的文字描述,这样学生会很容易把实践与教材系统地联系起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紧跟学科前沿和国际动态

教师授课有激情必须从内心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尽心尽职,具有高雅的生活情趣,同时在教学情感和态度上也应与时俱进、有所发展。除了工作热情,教师自身对课程的熟悉程度,课程所属领域前沿了解的深度,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知识面的广度均是教学效果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师只有夯实教学基本功,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与时俱进才能保障大四课堂的教学质量,仅讲授课本上的基础理论无法凝聚他们早已四处分散的注意力。教师只有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领悟前沿的科学问题,熟悉生动新颖的案例,开展幽默风趣的互动引导,加强师生交流,让大四学生感到教学内容新颖、耳目一新,才能提升大四课堂的教学效果。科技创新进展恰如课堂里的新鲜血液,因此对于专业类的课程,教师还应关注本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不断丰富业务知识,方能确保大四课堂具有活力。环境生态学是交叉学科,该领域科研进展日新月异,更加要求授课老师具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求前沿动态,大胆创新教学模式及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调研中发现,该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与其他专业课程,如《环境学导论》、《农业环境保护》等课程知识点有部分重叠,因此在实际讲授时应该突出重点,把握要点,而非机械地从头讲到尾。

五、考核内容灵活化

大学教育应该着力提升人才培育质量精神,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从“关心考试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弱化期末试卷分数主导最终成绩的传统。大四学生考核应以应用、创新知识考核为主,增加课堂讨论表现、项目实训、思考题回答等在最终成绩评定中的比重。在进行考核内容改革的同时,应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保留实证材料,为今后课程教学提供基础资料,为不断深入改革与创新服务。

六、结语

空城计、大四课堂静悄悄、大四空巢、雇低年级同学代点名等都是大四课堂的代名词,“忙且无奈”、“早为稻梁谋”是众多大四学生面临考研、考公务员、就业等压力下对待大四课堂的真实写照。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四学生不可避免地过早进入考研、求职、实习等阶段,而如果不安排一定的课程,大学四年的本科教育往往有“缩水”为专科的担忧。笔者通过多年大四课堂教学调研,有一部分同学还是希望大四能开设一些对就业、考研具有指导作用的课程,也切实想抽出时间学习点有用的知识,但是现实却反映大四教学、考核方式一成不变缺乏吸引力。可见,大四课堂应该端出有汤有肉的精神食粮才能避免大四课堂成为鸡肋,更应通过改革留住那些并不浮躁想安静学习的学子,并不能因为到课率低下而随意应付大四课堂教学。学校教务管理部门也应该给予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充分自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而不应用规章制度、试卷格式等多年不变的标准和要求固化教学模式、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6-27.

[2]想屈波,程哲,马忠.基于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本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4):85-87.

大四学生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毕业生;职场;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1-0109-02

在大学前三年的时间中,大学生往往处于一个相对放松闲适的阶段,对于未来的职场生涯还未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当进入大四阶段时,人生的转折点铺就于眼前。学生们忽然意识到,自己无忧的学生时期即将结束,但对于未来的职场生涯并未准备好。这种心态上的骤然转变,加之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及受到新闻舆论中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都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感与焦虑感。据观察,相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而言,大四学生往往处于低迷状态,情绪波动较大。这种负面的情绪对于处在人生转折阶段的大四学生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作为高校工作者的我们,应从学生的角度,结合实际,通过实践经验就大四学生的负面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解决对策,帮助学生调整不良心态,使学生们能积极乐观地面对即将面临的职场生活。笔者通过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将大四学生普遍存在的负面心态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如下归纳。

一、大四学生普遍存在的负面心态

(一)恐惧、焦虑心态。据研究调查表明,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50万人,比去年的630万多20万人,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加之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新闻层出不穷,这令原本就因就业问题焦虑的学子们压力倍增,许多学生甚至出现了如果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好工作就前途尽毁的灰暗心理,恐惧感油然而生。这种负面情绪往往反映在茶饭不思、意志消沉沮丧、失眠等行为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的正常学习生活。

(二)自卑畏难心态。大四时,许多学生会通过网络进行简历的投递。可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的简历往往难以收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强烈地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如若此时身边的同学因能力优秀而提早获得了工作机会,强烈的对比更会令许多学生滋生了自卑心态,甚至有些学生产生了自己各方面都难比他人、运气差等负面情绪,从而使学生在面对人生转折点时产生了畏难心理,出现了行动力差、心理怯懦、无决断力等行为。这种心态往往对学生就业产生了很大的阻滞作用。

(三)依赖心态。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的宠溺滋长了他们过分依赖他人的心理,这一问题也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一个重点难题。当此种心态出现在大四学生身上时,往往造成了他们在应该独立去寻找就业机会时毫无行动力,认为只要依靠家人安排就能顺利找到工作的严重现象。这类大四学生就如同一个超龄的婴儿,生理上已是成人,而心理上还未曾“断奶”,往往意识不到独立的重要性,这对他们未来人生道路的发展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四)厌世、逃避心态。当大多数大四学生正在为前途担忧,疲于上网投递简历或参加实习工作时,我们会发现其中有一类学生整日无所事事,沉迷于网络、聚会等娱乐休闲活动中。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一些冷门专业或家境较差的学生当中。他们认为自己先天不足,做任何事情都是徒劳无功,对于人生选择了逆来顺受的负面心态。害怕面对挑战与改变,从而选择了逃避,还经常性地会对家庭条件好或者已找到工作的同学产生嫉恨心理。这种极端的厌世逃避心态,对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四学生而言是最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解决方法

面对以上所述关于大四学生普遍存在的负面心态问题,笔者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归纳了以下三点解决方法:

(一)勤读勤思。勤读书、大有益,是为历史和实践所证实的真理。人的知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为直接知识,靠在实践中积累;一为间接知识,前人和他人实践的总结,通过书来传播和流传。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人,既勇于实践,又注重读书。他们因书而得益,也因书而名垂青史。而“勤思”,则是经过对书中知识的深入思考与捕捉,从而进行挖掘和汲取,使其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大四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大四学生除要完成学业与积极求职外,更应通过勤读勤思来拓宽视野,掌握真知,完善自我的知识储备,以便更好地面对即将步入的职场生涯。

1.温故过往所学。大四时期,学生们往往疲于应对毕业论文及投递简历,从而忽视了对前三年所学知识的巩固。某些学生甚至认为,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在此时已不重要。他们忘记了至关重要的一点,现代社会的竞争更是“知识的竞争”,过往书本所学的知识才是他们应对职场所有挑战的核心武器。在大四时期,学生们更应合理安排时间,将所有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巩固记忆。完善的知识储备,将能为应届毕业生顺利找到工作增添成功的筹码。

2.阅读职场类相关书籍。大四学生往往对于未来的职场生涯及职业规划一无所知,这不仅对寻找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对于将来的工作及生活也同样百害而无一利。大四时期,学生们可选择性地阅读职场类相关书籍,这类书籍往往以现实为依据,能够相对客观地反映现实的职场生活。大四学生通过阅读,再加以自我的深入思考及对书中内容进行消化理解,虽是管中窥豹,但已从侧面对职场及社会现状略知一二,做到胸中有丘壑,对于即将面临的职场生涯,便能从容面对。

3.阅读《劳动法》等法律书籍。大学校园素有“小型社会”之称,但与真正的现实社会还相距甚远。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四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少,涉世未深,往往不懂得该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对自己拥有的《宪法》与《劳动法》中规定的合法权利知之甚少。据研究调查表明,由于应届毕业生缺乏对劳动法律法规知识的了解,在求职过程中被欺诈骗工的现象层出不穷。为了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大多高校都会针对此问题对应届毕业生开展法律讲座。大四学生应积极参与,并及早阅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书籍,了解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劳动者和作为劳动者在我国的法律中具有哪些基本的权利,掌握这些权利是选择就业的前提保障。

(二)修身。修身,是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个人修身不仅包含了为人、处世的智慧,还包含着始终要有一颗平常心去应对日常的烦恼和不幸。这里所提的“修身”,则指的是大学生通过分析自我、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等途径,从而达到修养身心的效果,最终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转折阶段。

1.学会分析自我,找准定位。分析自我实际上就是一个加强自我认知的过程。大四学生之所以会对未来茫然无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自我的认知不清晰,不知道自己的优劣势所在,也就难以对自己的未来采取合理的规划。在此,笔者建议大学生可通过“SWOT自我分析法”来进行自我分析,此方法对于个人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中的规划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个人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其中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O、T则主要用来分析外部环境条件。总而言之,所谓SWOT分析,指的是在四个维度上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矩阵式交叉的分析,找出适合于自己的基本策略。

运用这种强大的分析工具,学生们便能清晰地了解自身的优劣势,更进一步了解和改进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劣势的分析,扬长避短,抓住机会,应对挑战,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及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运用SWOT分析法提前做好自我分析定位,可掌握个人的竞争态势,寻求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机会。哪怕未来从事的是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也因自我定位明确,职业发展规划清晰而无畏挑战。

2.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力日趋激烈,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标准不仅只局限于学历及工作经验,个人的自身综合能力也是求职成功的重要砝码。构成大学生综合能力的要素包括:独立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组织与策划能力、心理素质、表达能力、自我推销能力、创新能力等。上述8大能力在大四期间,应成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大四学生必须清晰认识到,光有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乐观的心态是远达不到职场的用人标准,必须从自身的综合能力上进行严格培养,并上升到一定的水准,才能提升就业能力,迈过就业困难这座大山。

3.坚持体育锻炼,培养阳光心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完成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健康的身体。在大四期间,大学生由于承受了巨大的思想压力,生活抑郁,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在此阶段,为了能够以乐观心态面对职场挑战、保证健康体魄,学生们应该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据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活动。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体育锻炼能促使学生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其次,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因此,体育运动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

(三)践行。践行指的是实行、实践,另有履行自己的承诺,按既定计划实行的意思。此处所提到的践行,指的是大四毕业生应合理安排学习与实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行,再者是通过积极参与实习实践工作来提升自我就业的能力。

1.践行学习、工作计划。大四期间,学生除要应对学业外,还要应对实习工作或兼职工作。这是一个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过程,许多学生都因工作课业并重的繁忙产生了不适应的心态。此时大学生必须要了解到,在未来的职场工作中,一个人往往不只是专注于一件事,而是需要同时进行多项工作事宜。所以,在大四期间,应该尽早调整好心态,对工作与学习做出合理的计划安排,合理的工作学习安排能有效缓解不适心态。做出计划后,要严格督促自己完成,要从社会人的角度来要求自己,完成所定计划,切勿拖延。

2.积累实践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度大与自身的工作经验匮乏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前三年由于学业繁重,大多数学生无法兼职工作。大四期间,随着课程量的减少,大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多参与实践工作,积累经验。在实践工作当中,学生将能挖掘自身潜能,改善缺点,为未来的职场生活做好充足准备。与此同时,所积累的实践经验,也是降低就业难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霞.浅谈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2).

[2]王国维,叶玉平.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及要求[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2).

[3]田永坡.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对策选择[J].湖南社会科学,2009,(3).

[4]缪雄.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全国商情,2008,(11).

大四学生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南京工程学院 大四学生 压力管理

现代年轻人普遍面临着压力。2004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项压力调查显示,在社会转型时期,20岁-30岁人群压力最大。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大四学生,正是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面对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他们承载的压力更多、更大。全国各大校园里大四学生不断出现的伤亡事件更是说明这个群体中的很多人已经处于压力崩溃的边缘,因此,如何排解他们的压力是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思考的焦点。

本文透过人力资源管理和全面健康的视角,进行大四学生压力管理研究,丰富了压力研究的对象,拓宽了压力管理的思路。其次,本研究不仅为了提升自己,也希望对同龄人能有所启迪和帮助。因此,本课题理论性强,应用性强,富有挑战性、操作性和实用性,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压力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1.基本概念

根据国外的相关研究,压力研究方面有五个核心概念,即压力、压力源、压力反应、压力应对与压力管理。

(1)压力。物理学上的压力是指当固体受到试图扭曲它的外力作用时,在其内部产生的相应的力。心理学中压力也叫应激。不同的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定义本身无所谓对错,它在不同范围和清晰度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有效性,定义可以是广泛的或狭隘的,也可以是模糊的或清晰的。例如利瓦伊(1987年)对压力现象进行了思考,将压力描述为环境机会和需求之间,个人需要和能力、期待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之间的交互作用的不协调,或称为不适配性。给出一个压力定义即使对于专家而言也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奎克夫妇认为压力(stress)是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唤醒,这种唤醒是由施加于它们的需求所导致的。还有一种新的压力定义:压力是在个体和压力源之间的整体交互过程,导致身体产生压力反应。在当代科学文献中,关于压力至少有三种不同的解释。第一种,压力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第二种,压力指的是一种身心反应;第三种,压力是一个过程。综合认为,压力是当人们去适应由周围环境引起的刺激时,人们的身体或者精神上的反应,它可能对人们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

(2)压力源。压力源指被认为是威胁的情境、环境或刺激,也就是制造或引发压力的东西。如果把压力源列出个清单来,这个清单不仅无穷无尽,而且每个都会不一样。许多研究已经探明了压力源的本质可以分成三类:生物生态层面的、精神心理层面的以及社会层面的。压力与压力源的不同之处在于,压力是我们的主观感受,而压力源是指给我们造成压力的客观事情。一般而论,压力来源可分为三类因素:心理因素挫折和冲突最容易带给人压力;环境是产生压力的另一个因素;角色因素也会产生压力。所谓压力源就是让我们感到紧张的压力事件。

(3)压力反应。又称应激反应,是指个人主观对外界刺激所做的适应或引起的紧张压迫感。压力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三个层面。坎农提出的“战或逃”反应,薛利提出的“一般适应性综合症”都是面对压力源时的生理反应。

(4)压力应对。压力应对的概念界定上至今尚未统一。压力应对是个体与压力性情境互动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认知、情绪和行为等调节过程,具有四个特征:目的性、综合性、动态性和方向性。当遭遇压力源(stressor)情境或事件时,我们都会创造某种应对策略(coping strategy)。迄今为止,应对过程最好的、最全面的概念模型是由拉扎鲁斯和他的同事建立的。拉扎鲁斯认为,对压力源有三种评估:初级评估,确定某一压力源是否是一个威胁;次级评估,确定个体能否应对这一威胁;认知再评估,根据前两次评估的信息进行。

(5)压力管理。压力管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压力源造成的问题本身去处理,二是处理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情绪、行为,以及生理等方面的缓解。压力反应唤起的三个关键成分,是与压力有关的疾病的前兆,这三个成分是:第一,增加的神经递质的唤起和活动;第二,增加的神经肌肉的唤起;第三,增加的消极认知的唤起。三个水平的唤起联结起来,并共同工作以产生和保持压力反应。一个全面应对压力的模型应该包括可以打断这一联结的策略,使压力反应停止,产生放松反应。

2.基本理论

(1)压力的反应模式。沃尔特・坎农(Walter Cannon)于1932年首次提出“战或逃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指面对威胁时本能的生理反应,要么战斗,要么逃跑。汉斯・薛利(Hans Selye)于1956年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反应模式,称为一般适应综合症(the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包括三个阶段:警戒反应阶段(stage of alarm reaction)、阻抗阶段(stage of resistance)、衰竭阶段(stage of exhaustion)。

(2)压力的刺激模式。这种模式植根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稻草压垮骆驼背”的格言生动地表达了与这一模式相一致的观点。格言的原意是一根稻草,没有什么分量,可是如果你把稻草一根一根地往骆驼的背上码放起来,最终总有一根稻草会把骆驼背压垮的。该模式认为一个小的事件也不会对个体产生压力,但是很多事件累积在一起,就会对个体产生很大的刺激,引起很大的压力。因此个体要注意及时解决能带来压力的小事件。

(3)压力的交互作用模式。随着压力研究的不断深入,“交互作用模式”应运而生,其重在探讨压力的动态过程与发生机制,并产生了众多的压力学说。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理查德・拉扎鲁斯(Richard Lazarus)和福克曼(Folkman)提出的认知-交互作用模式(cognitive-transactional model),这种模式强调认知及环境对个体影响的重要性,强调个体在压力情景中的主观能动性,从交互作用取向探讨了压力过程。拉扎鲁斯称对压力源的感知为交互,称对刺激的评估为威胁评估过程。当然,压力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每一种压力理论都有各自的关注点,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更有各自的局限。因此,有关压力的不同理论应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试图找到一个普世的压力理论是不可能的。正是这些不同的理论,互补地解释了压力,为人们的社会适应提供理论指导。

3.压力管理理论

为了进行大四学生压力管理研究,笔者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压力管理的概念可以这样定义:压力管理就是基于压力理论和整体健康理论,为了健康、幸福和业绩,对压力源、压力反应以及压力应对的综合管理,压力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发展的、主动的、积极的动态过程。

笔者借鉴锥体,绘制了六个立体图(见图1―图6),形象地描绘了整体健康及压力管理的内涵,揭示了压力管理与压力源、压力反应、压力应对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压力源的内部构成;提示了压力反应的表现形式;提示了压力分类的简明方法,为初学者学习压力理论提供了一个简明的路线图。

二、南工程大四学生压力管理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调查问卷是本文实证研究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了解大四学生的压力管理状况,为理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1.问卷的设计

本问卷包括三部分(参看附录)。第一部分:卷首语,对研究目的的简单介绍,对信息保密的承诺。第二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专业类别、办学类别。第三部分是压力管理状况问卷。通过大量的文献回顾,初步掌握了大学生压力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同时归纳出压力研究调查问卷的五种类型,从而为本问卷的设计找到了理论模型。问卷的设计既要体现压力管理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大学生压力管理的共同性,还要体现大四学生压力管理的特殊性,同时还要考虑南工程(二本)及康尼学院(三本)的实际情况。

在前人的量表基础上对本研究问卷进行设计。该部分问卷维度分为三级,其中二级维度是一级维度的子维度,三级维度是二级维度的子维度,三级维度对应相应的题目。一级维度计5个,二级维度计15个,三级维度计23个,整个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计分法。

2.问卷的发放办法

(1)调查对象的范围。南京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南工程)的大四学生是此次调查对象的范围。据统计,南工程大四学生共计6699人(学籍数)。按性别分类,男生4902人,女生1797人;按专业类别分类,理工类5449人,文史艺术类1250人;按学校办学类别分类,南工程(二本)4299人,康尼学院(三本)2400人。 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在参阅他人研究思路的基础上,最后决定抽取样本总数的5%,作为调查对象,约350人。确定被试对象的方法是分层随机抽样,其中办学类别和专业类别是分层的依据。

(2)问卷的发放方式及日程安排。根据各院系实际情况,或现场发放,或网上发放。问卷的发放时间是2012年4月18日至5月3日,为期16天。

3.调查问卷的收集与统计

(1)调查问卷回收的基本情况。模拟调查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4份;另外,通过访谈直接征求大四学生对调查问卷的意见。在访谈和模拟调查的基础之上,最后形成了正式的调查问卷。正式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54份,回收率达99%。回收问卷中,7份问卷项目填写不全,1份问卷答案字迹不清,无效问卷计8份,无效率为3%;有效问卷346份,有效率达97%。问卷回收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2)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列三项内容,分别是性别、专业类别及办学类别。抽样大四学生的基本情况见表1,数据显示,抽样大四学生中,性别比例、专业类别比例、办学类别比例与实际情况接近,说明抽样样本满足随机抽样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抽样样本代表了总体,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南工程大四学生压力管理的现状

从以下五个方面,总结南工程大四学生压力管理的现状。

1.压力感知方面

压力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应激,还有的称作紧张、挫折、焦虑等等。从刺激模式看,压力就是压力源;从反应模式看,压力就是压力反应;从交互作用模式看,压力就是压力应对。

董振琳及以往的若干研究证实,压力感在人口统计学因素方面存在差异。本研究对压力感的数据进行了相关统计。具体数据见表3。

通过表3发现:总体上来看,59.1%的大四学生感到压力很大(均值3.5)。从性别方面看,压力感差异较大,女生压力感大于男生压力感(均值3.7>3.4)。这一点与叶向阳的研究结果一致。性别特征应是其主要差异性因素。从专业类别方面看,压力感差异略有,文史(艺术)类的大四学生压力感略大于理工类的(均值3.6>3.5)。从学校办学类别方面看,压力感差异稍大,三本大四学生压力感大于二本的(均值3.6>3.4)。

综上,半数以上的大四学生都明显感到了压力,但是85%以上的人都能对压力有正确的认知。同时压力感在性别、专业类别及办学类别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2.压力源方面

压力源指的是压力的来源,即施加给个体的刺激。压力源可能是自身压力,也可能是人际压力,还可能是工作、学习及环境等客观压力。从数据结果来看:

大四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有就业压力、经济压力、身心压力,人际压力和学业压力相对较小,日常琐事基本不会对大四学生产生压力。其中就业压力影响最为显著。人际压力中,情感(恋爱)压力和社交压力是其主要方面,家庭成员关系基本上不会给大四学生造成压力。身心压力方面,情绪压力比认知压力表现得要突出一些。而大四学生的生理压力表现得不明显,这与大四学生的年龄特征相符。

3.压力反应方面

压力反应就是刺激作用在个体上所产生的结果,包括生理反应、心理(情绪、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三个层面,压力源可以单个或多个叠加产生压力反应。

(1)生理反应不明显。从数据说明,压力对大学生的生理有一定影响,但不明显。这与压力源的调查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也间接验证了问卷具有一定的效度和信度。

(2)心理反应较大。心理反应中的情绪反应和认知反应相对较明显,这与压力源的调查结论基本吻合。

(3)行为反应较小。行为反应的数据说明,大四学生睡眠及饮食状况较好,压力对大四学生的基本行为影响较小。

综上,大四学生的压力反应主要体现在心理层面上。

4.压力应对方面

压力应对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之间的一个中间变量,包括生理应对、心理应对、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因素等多个方面,是压力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压力应对的目的就是对压力源产生的压力反应起到缓冲,由此可以解释,不同人对同一压力源的反应程度不一样;也可以解释,同一个人面对同样的压力源,在不同时期压力反应程度也有区别。

(1)锻炼身体应对压力的方法没被普遍认同。大四学生通过锻炼身体来释放压力的人数并不多,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用这种应对压力的方式,三分之一的人不赞同选择这种应对压力的方式。而另外三分之一的同学是不确定的态度。说明锻炼身体这种最基本的压力应对技术普遍得不到重视,值得关注。

(2)心理应对的主流是积极的。情绪应对(均值3.3)和认知应对(均值3.4)的数据说明,大四学生在应对压力时,积极的调控情绪和调整认知占主导。但同时也应看到,24%的大四学生对情绪应对持否定意见,17.8%的大四学生对认知应对持否定意见。这从反面说明,大四学生压力的心理应对还存在一定问题,其中情绪应对的问题要比认知应对的稍重一些,这一点与压力反应的现状有内在的一致性。

(3)社会支持良好。社会支持(均值4.0)的数据说明,多数大四学生已建立起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4)应对方式是压力应对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方式分为积极的应对方式和消极的应对方式两大类,其中问题解决和求助是积极的应对方式,回避、逃避、自责等是消极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调查数据说明,大四学生面对压力,主要采取问题解决和求助的方式,而且大部分大四学生的应对方式还是比较积极的。但也应看到,部分学生还是消极对待压力,说明部分大四学生的应对方式需要引导和调整。

5.压力管理方面

所谓压力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对压力的各个方面的综合管理。本研究主要是从大四学生对压力管理目的的认知和对压力管理的有效对策的需求两个角度来分析压力管理的现状,从数据结果来看:

(1)对压力管理的目的认知清楚。本题(均值4.7)数据说明,大四学生在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已经明确或潜在地意识到压力管理的重要性。

(2)强烈需求压力管理的有效对策。本题(均值4.6)数据从正面说明,大四学生的压力比较大,而压力管理的有效对策相对缺乏。

四、南工程大四学生压力管理现状的成因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南工程大四学生压力管理的现状,概括起来可以发现四个问题。一是压力源具有多元性,就业压力是首要的压力源;二是压力感存在差异性;三是压力反应主要体现在心理上;四是压力管理具有自发性,缺乏系统有效的应对策略。现对问题的成因分析如下。

1.就业压力大的成因分析

调查数据表明,南工程62.8%的被试大四学生感到就业压力大,在六个压力源中,就业压力排在首位。为此,笔者对其成因进行了研究。

(1)社会因素。今年两会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在就业方面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最主要的矛盾是总量的压力和结构性的矛盾并存。笔者对2002--2012年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进行了统计(见表4)。数据表明,从2002年起,大学毕业生人数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今年更是达到了680万人,大约是2002年的五倍。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大学毕业生人数连续四年都超过了600万人。再加上历年毕业而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巨大,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另外,根据“十一五”期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推算,在大学毕业生中,研究生约占6%,本科生约占38%。因此,今年毕业研究生约40万人,毕业本科生约260万人。大量的毕业生涌向社会,而社会岗位的需求量却相对有限,而研究生本身由于知识层次高,人数少,在找工作中相对本科生来说处于优势。因此,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是时代的产物。

(2)学校因素。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来看,毕业研究生和一本本科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佼佼者,二本和三本毕业生处于夹层,就业竞争不仅来自群体内部,还来自整个就业市场。这种现象对二本或三本院校来说具有普遍性。用人单位在筛选应聘者的时候,往往会根据学校的社会地位、综合实力的排名等进行。相对而言,985、211等重点高校由于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及影响力,学生就业具有相对优势,而这些学校之外的学生就会受到招聘单位的歧视,处于岗位竞争的劣势,因此也会产生就业压力。南京工程学院在南京是一个二本院校。因此该校的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相对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几所知名度高的学校的学生来讲,处于劣势,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以南工程经管院为例,根据学院公布的数据,截止5月14日,据统计,协议就业的有257人,占总数的49.2%。这说明,近45%的学生就业问题还没着落,这个数据要高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几所知名度高的学校。就业没着落,谁都会有压力。由此也间接验证了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3)个体因素。本科毕业生由于缺乏社会相关经验,对自我认知不足,找工作时对自己没有明确的定位,再加上家庭的期望,就业期望偏高,看不上中小城市,一心挤向一线大城市,就业愿望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南工程大四学生也不例外,这在主观上加剧了就业压力。

2.压力感存在差异性的成因分析

压力感,顾名思义,就是个体对压力的感觉,具有明显的主观性,是主观感到的压力。压力感存在差异性的成因非常复杂,简而言之,有压力源的因素,也有个性特征的因素,还有其它社会因素。

大四学生的压力源具有共同的一面,但同样的压力源作用在不同的群体上,产生的压力感是有区别的。女性对外部的感觉比男性更敏感、更细腻,对同样压力源的感受,往往女性比男性表现得更强烈一些。此外,从现实情况来看,就业中存在很大的性别歧视,尤其是理工科的工种决定了男生更具有优势,很多单位倾向于甚至点名只招男生,女生在找工作中处于弱势,感受到的压力也就更大。因此,大四学生压力感的性别差异也符合一般规律。

三本大四学生的压力感大于二本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用工对学历要求存在差别,也就是说,社会用工时,对学历看得还是很重。三本学生的竞争优势要低于二本。

3.压力反应主要体现在心理上的原因

虽然即将走向社会,但更多大四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还在形成期,加上他们的心理结构也尚未成熟,易受社会上消极因素的干扰和不良环境及学校教育失误的影响,不能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以及认识自己。“象牙之塔”、“天之骄子”之类的提法使有些大学生误以为自己不能成为一个普通劳动者,一旦接触社会现实,心理产生巨大反差。年轻气盛、初出茅庐的大四毕业生在一封封投递出去的个人简历石沉大海之后, 他们开始抱怨世道不公,继而怀疑自己的能力,结果导致紧张、 情绪低落,甚至对求职渐渐失去信心。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心理压抑感在自我暗示的作用下不断强化。而现代社会网络的普及,使得大学生中宅男宅女越来越多,人际交流越来越少,很多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喜欢压在自己心里,不喜欢通过向身边的朋友或同学倾诉来释放自己的压力,一时半会儿又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压抑久了就在心里形成了很大的压力,有时候会严重影响到自己的情绪,患上抑郁症,甚至有时候容易走向极端。

4.压力管理具有自发性,缺乏系统有效的应对策略的成因分析

目前,社会、高校一心看重的是就业率,对大四毕业生面临的压力缺乏重视。现在大部分高校都没有传授大学生在面临压力时如何有效地减压、释压。很多学生在面对压力时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和策略来释放,也不知道向谁求助,一般都是通过自我调节或者在网上或者书本上看到的零碎的方法尝试来应对压力。从调查结果也发现很多学生渴望有一整套有效的压力管理的方法。

五、大四学生压力管理的有效对策

1.支持层面

(1)社会层面。美国关于压力管理的社会支持系统非常完善,比如:美国压力管理中心(),压力教育中心(),原谅()等。我们国家几乎没有专门的压力管理服务机构,主要是以心理健康教育或咨询的形式出现,具有明显的治疗性和滞后性。建议有关部门向西方国家学习,同时把压力管理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压力管理网站,用于造福全社会。同时,国家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大学生就业给予优惠政策,切实缓解就业压力。

(2)学校层面。对学校有几点建议。一是针对大四学生开展毕业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创设压力情境,培养大四学生的抗压能力。二是提供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引导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加强面试技巧培训。并通过各种就业指导方式,引导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学会从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问题,使他们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和社会需求实实在在地确定符合自己发展的求职目标和择业方向。三是借鉴员工帮助计划,把压力管理教育引入到学校管理之中,对弱势大学生群体实施有针对性的“学生帮扶计划”。四是成立多层次的志愿服务组织,为学生提供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机会,让大学生体验在给予中获得快乐的感受,在助人为乐的实践中去获得战胜压力的精神力量。五是积极同社会企业机构展开合作培养计划,尽量为本校的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家庭层面。大四学生虽然已独立生活,但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家庭永远是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的坚强后盾。家长要面对社会现实,不要把过多的期望压在学生身上,主动降低对学生的期望,更多从精神层面上鼓励他们。

(4)个人层面。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四学生,要学会适应和应对新的环境,特别是有意识地建立起新的社会支持系统,把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都纳入这个系统,当面对压力和困难时,人才不会孤单,才有战胜一切困难、应对一切压力的资本。

2.实践层面

(1)压力管理逐渐开始关注精神层面。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压力,信念是无穷的力量,可以说,信念也是应对压力的一种工具。进而,“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压力管理也有着内在的联系。所以应对压力离不开“三观”的指导,在生活的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三观”,对每一个大四学生来说都很重要。

(2)解决生活中具体事件导致压力的具体问题。根据压力刺激模式,很多压力是因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带来的具体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导致的。要想消除压力,就要妥善解决这些具体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敢于面对,将问题分析分类,做到轻重缓急、心中有数。其次要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先求己再求人。最后,要解决问题,给自己一个负责任的交代。问题得以解决,不但使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而且使其自我效能感提高。

(3)正确认识和分析自我。大四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并且生活阅历简单,对自己缺乏全面而客观的认识,主要表现在自我定位不准,就业期望值过高。同时,我国大四学生普遍对自己的专业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学科没有一个科学的理解。大学生应该通过一些职业兴趣测试、能力测试,从兴趣、特长、性格、价值观、品德、能力等方面深入分析自我,全面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以确定职业目标和努力方向。

(4)提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这对化解就业压力十分有利,是个人应对就业压力的一种有效举措,也是压力管理的一项实践活动。

3.技术层面

“应对”在压力管理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所谓“应对”就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源时,有意识地调节生理、情绪、认知、行为和社会资源以及环境的意志努力。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四学生,面对激烈的竞争,有压力是在所难免的,平时掌握一些压力应对策略是必需的。而压力应对技术包罗万象,一时让人摸不着头脑。笔者参阅了大量文献,并结合自身实践,总结出13种压力应对技术,统称为“一六六”压力应对工具箱。

(1)一种综合类压力应对技术。应对压力的五R技术。五R代表了英文单词重思(rethink)、缩减(reduce)、放松(relax)、释放(release)、重组(reorganize),它们代表了基于整体健康的多层次压力管理,涉及压力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一种整合的压力管理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单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2)六种管理类压力应对技术。第一种,睡眠管理。睡眠直接关系着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根据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的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应有7到9小时睡眠,然而在我国各类睡眠障碍者达到38.2%。临近毕业的大四学生要保证睡眠时间,并尽量早睡早起,若条件允许,午间也要尽可能的小睡一会,养成良好的睡眠规律。第二种,饮食管理。吃要七分饱,吃要吃得好,吃要吃三餐,这是对吃的基本要求。不吃早餐是个坏习惯,长此以往,患胆囊炎和胃病的几率非常高。第三种,运动管理。运动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千差万别,但除了用于竞技以外,都是为了健康。运动减压作用明显,特别是有氧运动,其减压效果更是显著。但是,运动时要达到良好效果,需要遵循三个标准,一是频率(每周5―7次),二是强度(心率在最大值的60%―90%之间),三是时间(每次锻炼不少于20分钟)。选择一项有氧运动,坚持下去,再大的压力,在运动中也会得到缓冲。第四种,时间管理。时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时间压力往往与角色冲突相伴而生,它的影响是巨大的,时间管理在压力管理中十分重要。时间管理的ACT技术:A,一定要在今天完成否则会有严重后果的事情;C,在A完成后再做的事;T,在A和C 都完成后想尝试要做的事。做事的20/80原则:仅占总量20%的重要事情,要用80%的精力去完成。第五种,自我对话管理。稍加细心,就会发现,头脑中总有一个人在与你对话,这个人就是自我。自我对话是一种自动化思维,自我对话中“如果、应该、必须、绝对、肯定”等词语经常出现的话,要坚决用“还行”来替代。这样很快就能把自己从推理出来的压力中解放出来,还能把自我对话变成应对压力的积极力量。第六种,愤怒管理。其要点有三:怎样预防愤怒;当愤怒出现时应怎样辨认它;一旦愤怒发生,应怎样有效地处理它。管理好愤怒,是情绪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应对压力的重要举措。

(3)六种方法类压力应对技术。第一种,四步减压法。这是一种瞬时减压的办法,分为四步。第一步:停止(内部对话,也可以喊出来);第二步:深呼吸;第三步:反思;第四步: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种,整理减压法。6S现场管理法对整理减压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整理从桌面开始(在家里可以从洗碗池开始),物品摆放条理化,物品放置定点化,周围环境洁净化,这些小事对减压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第三种,日志减压法。养成与压力对话的习惯,就是写日志。把心里的压力写下来,它是什么,来自何方,我怎么了,怎样看,怎么应对,我内心是什么状态,等等,都可以一一记下来。压力日志不单纯是种发泄,更重要的是能理出头绪,能发现最优的应对办法。第四种,小步胜利减压法。任务重时,压力太大。想法是,把大的任务分割成若干部分,然后分步完成,每完成一部分都对自己加以奖励,积小胜为大胜,在胜利和成功中把压力影响降到最低。第五种,放松减压法。印度的冥想、中国的气功、中医的经络按摩都是成熟的放松技术。放松技术与有氧运动都是阻断压力反应的有效对策,两者配合使用效果更佳。太极拳就是活动着的气功,是放松技术与有氧运动的最佳结合,而站桩又是这一技术的更高境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有效管理压力提供了不竭的资源。放松技术要注意“四调”,也就是:调息,呼吸深细匀长;调身,把身体摆成一种姿势;调心,加入某些意念和导语,让心静下来;调时,每次放松不低于15分钟。第六种,助人为乐减压法。目的是在行善的过程中,获取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助人为乐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处处存在。一句理解、关心、温暖、提醒的语言,一个积极的眼神,一次举手之劳的帮助,一次爱心的奉献,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等等,都是助人的表现。助人者天助,在助人的同时,人生格局会更大,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会变小。在生活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心胸变大了,压力也会随之减轻。

综上,压力管理的有效对策,既有社会支持层面的,也有实践层面的,还有技术层面的。受研究视角的限制,本文对心理学中的人格因素涉及较少,但人格因素在压力管理中也是一个重要变量。

总结:本研究植根于国内外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发端于当事人自己的压力困惑,以南京工程学院大四学生压力的实际情况为研究样本。笔者编制了大四学生压力管理调查问卷,从五个维度,即压力认识、压力源、压力反应、压力应对、压力管理认知来研究大四学生压力管理的现状,并对主要现状进行了归因分析;研究发现就业压力成为主要压力,压力感存在差异性,压力表现为心理压力为主;并对产生的现状进行归因分析,研究采取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办法,对大四学生压力管理提出从三个层面,即支持层面、实践层面和技术层面来缓解大四学生的压力。

参考文献

[1](美)沃特・谢弗尔.方双虎译.压力管理心理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美)Jerrold S. Greenberg.石林译.全面压力管理(第九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美)Richard Blonna.石林译.多变世界中的压力应对(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美)Brian Luke Seaward.许燕译.压力管理策略――健康和幸福之道(第五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5](美)伊夫・阿达姆松.方蕾译.解压全书:压力管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6](美)斯蒂芬・P・罗宾斯.孙健敏等译.组织行为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8]张建卫,刘玉新,金盛华.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11

[9]骆宏,许百华.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机制的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06(2):141-142

[10]鲍作臣,贾洪武,赵蕾.大学生心理压力管理策略[J].实用预防医学,2009(3):976-977

[11]赵波,陆晓花.大学生压力应对与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7):36-40

[12]孙璞,殷恒婵,林小群.运动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04-107

上一篇:大三学生总结范文 下一篇:大二学生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