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审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1 11:59:14

大数据审计论文

大数据审计论文范文第1篇

英国NFI项目每年均对上个财政年度的数据分析和对比情况出具审计报告,不仅横向对比各行业数据欺诈的件数和金额,还纵向对比近年来的变化情况。一方面勾勒出欺诈问题出现的高风险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为审计项目的选择锁定重点;另一方面动态反映数据欺诈问题的变化趋势,不仅发现问题,还有针对性地跟踪某类欺诈问题是否得到了遏制,已经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了有效整改。我国审计始终强调全面审计、突出重点,但是如何发现和突出重点却一直是审计实践面临的难题。不但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汇总、统计功能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行总体把握,还可以通过横向、纵向对比,聚类、关联分析,发现存在虚报冒领、挤占挪用、重复申报、截留套取等违法违规问题的高发行业、领域、环节、单位和部门,为审计延伸提供精确制导的坐标,为审计项目计划提供确切实在的依据。

二、大数据分析是绩效审计的利器

英国NFI通过大数据分析,不仅发现个案问题,还对同类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促使相关部门和单位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近年来,随着我国财经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加强,违反财经纪律、违法违规的问题得到了很大遏制,国家审计在继续查处违法违规性问题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对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进行审计。通过大数据集中分析平台的关联分析查询,能够从整体层面高效、便捷地发现诸如公共财政资金滞留的具体环节、时间;发现公共财政资金投向不符合产业政策导向;发现财政专项资金分配在地区和部门间存在的不均衡、不合理;发现财政投入的建设项目存在的进度滞后、效益与预期不符等问题。大数据提供的证据与审计抽查相比,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某项公共财政资金产生的整体效果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更加充分、准确和有针对性,更能促使相关部门和单位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加强管理,更好地实现公共财政资金的价值。

三、如何构建审计大数据平台

1.通过立法为建立审计大数据集中分析平台奠定基石。英国NFI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是依据2008年7月21日修订的数据配比法案进行的,法律授权使英国审计委员会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工作成为常态,这是审计开展大数据分析的基石。目前,我国审计法授予了审计机关在审计期间获取被审计单位数据的权力,但是审计项目是单个开展的,各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数据不能完全地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并且,审计项目一结束,被审计单位就不愿意继续向审计机关提供数据,难以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持续的审计监督。借鉴英国的经验,我国应当从法律层面明确属于国家审计范围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以及使用公共财政资金的企业、单位等应当定期向审计机关提供电子数据,为国家审计进行大数据分析创造条件,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数据收集难、不完整、时效性差等问题,将一个个数据“孤岛”连接起来,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关联、对比和分析,真正发挥信息时代大数据的强大作用。

2.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英国NFI项目的数据涉及相关政府部门、医院、学校、养老金管理机构、房屋管理机构、银行、部分私营企业等,提供的数据包括单位财务数据、单位业务数据、部分员工个人数据等,所有提供的数据均按照NFI项目指定的数据格式范围。NFI收到各单位上传的数据后,只需经过少量的数据清理,就可以整合到数据集中分析平台中,对不同部门、机构、单位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应当由审计部门牵头,工信部、协会、高校等合作,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接口,在现有的审计署财务数据接口的基础上,扩充和整合管理数据、业务数据等信息,实现大数据兼容匹配。

3.防范数据大集中面临的风险。首先,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英国NFI项目使用专门的数据通道,对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外泄。其次,在数据保存环节,将原始数据保存在专用的服务器上,对原始数据的备份文件进行清理、整理、关联、分析。第三,专人动态更新数据,做到数据资源的同步完善。第四,控制权限,授权只能由NFI数据分析团队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比、分析,防范数据人为泄露。我国在建立大数据审计平台的同时,应当建立严密的审计数据风险控制体系。一是建章立制。通过完善制度形成相互协作的分工和相互制衡的机制,做到单位内部机构、岗位、职责、权限分工合理,相互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严格界定数据维护和数据分析人员的职责分工,数据维护人员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审计业务人员不得随意进入主数据库,也不得将自身业务交由他人操作。二是技术层面。在数据收集阶段、数据储存阶段和数据分析阶段,严格保证数据安全,防范外部攻击以及计算机病毒入侵,加强数据传输通道、服务器网络的安全设施建设,保证硬件及网络信息安全;同时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审计人员防御外部攻击和计算机病毒的能力。三是建立大数据灾害备份系统。要防止小概率事件如天灾人祸等对大数据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审计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是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国家审计面临的必然选择,既是信息时代开展数据审计的基础性系统工程,也是国家审计面临的需要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的长期性战略任务。借鉴英国NFI的经验,我国应当逐步建立起涵盖全部公共财政资金、多行业、多部门、多单位的全面系统的审计大数据集中分析平台,通过信息时代的大数据审计全覆盖为公共财政资金保驾护航。

大数据审计论文范文第2篇

(一)大数据增值价值巨大,商业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可估量,终极价值在于助力社会进步与升级。美国奥巴马政府将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是对其价值最生动的再现。大数据虽然价值密度低,但通过对数据的处理、整合和分析并使用,可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面向大数据市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已不断涌现,大数据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引擎,正在“吞噬”和重构传统组织架构,必将引发政府、公共事业、制造业、流通等领域全方位变革。特别是人机“生命共同体”快速进化,大数据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成为当代文明建设的助力器,让社会得以革新与升级,最终改变未来。

(二)大数据横空出世,源于个人全球化、记忆数字化、社会网络资本化的全力驱动,是IT业发展演进的历史使然。大数据不是突然产生的,是IT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大数据浪潮主要源于三大驱动力推动。一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知识和社会关系网络乃至“个人”全球化,为大数据提供了广泛的数据来源。二是数据开放运动和数据民主化,实现了数据的分布式共享和全球性覆盖,云计算等廉价、高效的存储提取方式,让数据成为“共享的社会记忆”,客观上开启了大数据时代大门。三是挖掘复杂社会网络资本价值,加速了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应用,构成了大数据的经济驱动力。全球化、数字化和社会网络资本化齐力推动了大数据大发展。

二、大数据:国家审计改革发展新动力

正在发生和演变的趋势表明,大数据时代无论对于社会、组织还是个人,都是一次革命,一个巨大的挑战,一个重大的转型机遇和飞跃的契机。国家审计无疑也是如此。1.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新实践,必将推进国家审计理论与时创新。当前,人工智能、社交网站、RFID、语义网、云计算等技术或理念风驰电掣一般闯入我们的工作生活,数据开放、软件开源、普适计算、智慧地球等新思想令人眼花缭乱,新的技术和观念层出不穷。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丰富多彩的经济社会实践,通过信息交换、权能传递和功效联动等方式,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网络时空观、数据挖掘、系统集成以及多媒体等多种学科理论和技术思想深层次地植根于审计理论,刺激审计理论的变革和创新。同时,国外一些先进管理理念,如企业再造工程、虚拟组织、穆尔法则(Mooreslaw)、基尔德法则(Gilderslaw)和麦特卡夫法则(Metcalfeslaw)等,与传统审计理论进行分化、碰撞、对接与融合,必将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审计理论不断繁衍与创新,审计理论将呈现多样性、交融性和虚拟性。2.审计客体内涵和外延的扩张,必将呼唤国家审计权力边界顺势突围。近年来,经济社会实践活动中,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实物流、资金流表现向无纸化、数字化和信息流的转变,业务处理和财务管理逐步实现自动化和网络化,国家审计的审计内容、审计对象、审计资料、审计证据线索等都呈现出普遍电子化、数字化的特点。从而摆脱了传统帐套、传统财务信息、纸质的业务轨迹,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扩展到电子数据、系统内部控制和信息系统自身;从财务数据延伸到业务数据;从内部数据关联到外部数据,审计客体外延和内涵的扩张,突破了以财政财务收支、纸质载体为主的审计权限范围。必然要求法律赋予审计部门数据采集、技术侦查、行政强制、诉讼等更多权力,以应对大数据时代的高科技舞弊,确保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3.新型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推动国家审计作业流程优化再造。联机分析、数据挖掘、WEB2.0互联网审计、云技术等大数据技术普遍运用,将所有的审计内容、审计技术、审计方法纳入大数据审计之中。传统的现场审计作业流程必将改造优化为:了解调查,获取信息;采集数据,整理数据;进行数据转换、清理和验证;创建审计中间表;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审计重点;构建审计分析模型,分析数据;延伸落实,审计取证。数据分析成为审计作业的核心。信息技术还可以优化审计项目管理,如利用信息技术为审计项目管理内置一个标准的、符合质量要求的审计作业流程,用以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作业行为,使不同背景、不同水平的审计人员能够执行相同的审计动作。通过虚拟组织形态和数据集成智能化管理,实行远程控制审计项目,包括审计方案的控制、分工控制和授权控制,为质量控制和风险预防搭建一个良好的、高效的管控平台。4.国家审计供需矛盾更为激烈,必将要求国家审计主体能力自我革命。审计作为综合性经济监督部门,覆盖领域之广,涉及的经济社会活动之多,所产生和集聚的数据规模不可谓不大。大数据价值的发现和挖掘,必定给审计创造了更多需求,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对审计供给能力提出了新挑战。而决定审计供给能力的关隘就是国家审计主体能力。大数据时代,IT审计师将主导国家审计舞台。而目前,大部分审计人员主要精通财会知识,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比较欠缺,知识结构还不能满足大数据技术的要求,数据分析与管理高端人才紧缺。审计人员除了要有专业的审计、会计知识外,必须精通信息技术,掌握网络、数据库、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优化审计人员能力结构,增强审计干部信息化审计基础能力、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监测指标和模型的构建和分析能力、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测评能力,尤为紧迫。

三、大数据背景下国家审计发展路径

无论是组织结构,还是国家文明,只有充分发挥大数据时代的价值、迎接好大数据面临的挑战并积极应对,才会处于不败之地。因此,国家审计应放眼未来,以大数据审计为目标,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抢占审计发展的突破点和制高点,迎接新时代挑战。

(一)加快理论创新,为大数据审计落地提供实践指南。要坚持实践上的“摸着石头过河”与理论上的“顶层设计”相结合,加强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在理论上对大数据审计的性质以及由此决定的审计职能与任务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构筑起适应大数据时展的、可用于解释和预测多种审计现象的审计理论。加强与国家信息化咨询委员会、公安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和国家信息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合作研讨,多角度、更准确地把握客观现实及政策约束;组建由学术界专家、审计研究人员和实务骨干组成的团队,承担把握前沿热点、规划审计思路等工作,为加快大数据审计实践提供操作指南。要制定大数据审计发展的长远规划,坚持把大数据审计作为国家审计发展的核心战略,从数据、制度、人才和技术等方面逐步积累基础资源,有计划、有步骤、长期不懈地坚持推进。要加大宣传,营造数据审计文化氛围,革新思想观念,树立正确数据观,建立基于全数据模式、从整体到局部的审计思维模式,用大数据时代精神武装头脑。

(二)加快制度创新,健全完善大数据审计相关法规建设。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网络经济和计算机应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实践活动,有些甚至还是盲区,导致大数据审计的法律地位和权限虚置。要加强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等相关立法,把电子合同、电子凭证、电子证据、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和保管要求,数据认证机构的管理,电子信息与网络安全等相关问题,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固化下来,为大数据审计提供法律依据。要强化审计权威,扩大审计权限,赋予审计审查审计对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与安全措施,利用网络和审计软件进行审计,接入、采集、存储、提炼审计对象所有数据等的权力。要坚持本土自创与模仿移植相结合,建立健全与大数据时代相适应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如制定大数据审计评价准则、技术标准,数据挖掘分析指南,信息系统输入—处理—输出的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的准则,云计算以及网络审计准则等,确保大数据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加快机制创新,积极构造政府主导、审计主推、IT企业参与的大数据审计联动机制。大数据技术在国家审计领域中的推广应用是技术进步的必然要求,但根据国家审计行业自身的特点,其无法自发地独自实现,必须积极构造政府主导、审计主推、IT企业参与的多点支撑联动机制,形成聚合效应。对政府而言,要积极把握大数据战略机遇,制定积极的政策法规,提供高质量的网络基础设施,营造适度宽松的大数据发展环境,鼓励企业、审计部门进行大数据相关的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从标准、法律和意识形态层面大力引导大数据审计发展。对审计部门而言,要制定战略数据储备计划,加快与被审计单位数据实时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为大数据审计提供数据载体;要逐步建立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审计数据中心,构建审计管理、审计业务、审计方法和评价信息资源库,加快推进国家电子审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实现数据大集中。对IT企业而言,要深刻洞察大数据审计的需求,提供从硬件到软件、从产品到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要专注细分领域创新,提供具有审计行业特色的大数据审计专家级方案。

(四)加快应用创新,不断研究、探索、实践大数据审计技术方法。可以预见,大数据时代,审计人员时时刻刻都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各种审计业务和工作。要结合审计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并积极实践A/B测试、关联规则挖掘、分类、数据聚类、众包、数据融合和集成、数据挖掘、集成学习等大数据分析技术,BigTable、商业智能、云计算、Cassandra、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分布式系统等大数据处理技术,以及标签云、Clustergram、历史流、空间信息流等可视化技术。要深度分析挖掘审计部门的大数据价值,从“业务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实现审计决策和管理智能化。通过云计算的IaaS、PaaS和SaaS三大服务模式,建立国家层面的跨行业、跨领域的审计私有云和审计大数据分析平台。要建立审计专家和信息技术专家合作的审计信息技术研发模式,加强审计大数据分析模型和软件的研究开发。建立审计信息技术评选机制,对优秀的审计技术创新进行表彰奖励。建立审计信息技术库,把现有审计信息技术分类整理录入,实现网上查询、培训和新技术添加功能,加快大数据审计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五)加快知识创新,大力增强审计干部适应大数据时展的实战能力。大数据审计离不开高水平的审计人才队伍,培养审计“数据科学家”的使命刻不容缓。审计人员要深刻认识到大数据审计是审计发展的未来趋势,充分认识到掌握大数据审计知识的极端重要性,主动学习现代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自身能力。审计部门应对现有审计人员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将学习计算机及各种知识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来抓,着力提升审计干部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力争通过几年,使大部分审计人员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审计技能,做到能打开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库并将数据转换过来;使用相关软件和数据采集工具多维度开展查询、分析;在审计现场搭建临时网络;排除常见的软硬件故障等。审计是个与数据充分接触、依赖数据而生、用数据说话的行业,必然要求审计队伍有一支数据分析的专家级队伍,因此要坚定不移地打造优秀审计数据分析团队,培养一批高端的审计和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

大数据审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内部审计应用

近年来,大数据应用更加广泛,它改变了固有的数据分析方式,将企业经营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企业和客户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通过新的思维处理数据与技术的难题。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很多优秀企业都将大数据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点,从2012年开始就实现了持续增长,成了企业市场经营的巨大资料库,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具体而言,大数据分析是一种能够从各类信息中快速提取有用数据的一种新技术,对内部审计工作来说具有的意义不言而喻。下面就从大数据分析给内部审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入手,从实际出发做好应用性审计,带动审计工作发生质的飞跃。

一、大数据分析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审计目标信息化技术使用的初期,内部审计工作依赖计算机技术,可以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找到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则将审计工作带到了新的高度,它不仅能够发现问题,还可以对风险进行评估,对效益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内部控制风险,为企业发展做出预测性思考。(二)审计内容数字是传统内部审计工作参考的重点,包括营业收入、费用支出、税收情况等等。大数据分析则突破了原来数字化的限制,基本内涵和审计的内容不断向外延展,打破了传统数据结构化的样式不足,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可以生成复杂多变的数据,其中包括文本、音频、视频、xml等,构建出了审计的立体化方法。(三)分析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内部审计应用的结合,最大的改变就在于技术的更新,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大数字的整合,从五大技术方面进行了完善。即可视化分析、数据挖掘算法、预测性分析、语义引擎和数据质量与管理。这些新技术可以通过标准化的形式,建立数据新模型,提取隐藏起来的内部审计信息,利用图表展示数据分析的全过程,并做出前瞻性的判断,从而提高数据的分析准确性。

二、大数据分析内部审计的方式

首先,数据验证性分析朝着数据挖掘性分析转变。即由原来的多维分析验证数据变为挖掘性技术的使用,将数据仓库和模型构建起来,做好聚类分析,找到规律性内容,并提取关联性数据。例如,在电力审计过程中,可以建立起专门的数据资料库,找到电力使用的具体数据,分析用电情况。其次,审计方式由事后发现问题变为风险预警。企业经营难免会遇到各种风险,对市场形势进行分析,将可能存在的危机控制在萌芽阶段,是大数据分析有别于传统分析模式最大的特点。另外,大数据分析可以早期关注经济运行情况,发掘数据敏感性波动,并集合社保审计、债务数据、经济宏观运行数据,实现信息库的交叉使用,提升数据分析水平和审计能力。最后,单机审计向云审计方法的转变。云审计是基于云数据库设立的数据平台,它依靠的是中心统计分析,通过网络与“云”的对接,对审计成果进行共享。与此同时,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建立预算、财务、执政一体化策略,设立专门的数据平台,提高信息化技术审核的质量,做好宏观分析。

三、大数据分析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大数据分析与内部审计的综合应用是信息时代技术演变的新手段,在与内部审计结合使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全面化使用,从制度流程、机构人员、审计业务以及技术上做好配合,全面推行新的审计方法。(一)创新大数据工作模式创新是进步的源泉,大数据分析的推行,与内部审计工作的结合,都必须坚持创新原则,对预算执行审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传统的孤立审计已不适应大数据审计的要求,需要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以审计项目为管理主线,成立大审计组,进行扁平化管理。结合各预算部门的财务数据,发现是否存在预算项目在连年结转的情况下仍然安排新增预算、造成资金闲置的问题。通过对数据进行宏观整体分析,发现是否存在预算执行效率不高、分配下达预算不及时、拨付转移支付资金超期等情况。(二)完善跟踪审计方式通过建设审计数据综合分析平台,搭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联网审计系统,用Hadoop等专业工具处理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规范高效地汇集和处理大规模数据信息。例如,在地税审计中,可利用地税联网审计系统,集中进行全省地税数据整理分析,探索“数据集中采集、集中统一分析、疑点分布落实、资源充分共享”的大数据审计模式,实现全省联动审计。此外,还要对资金分配结构、资金使用流向、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总体分析,全面反映预算执行整体情况,实现对预算单位的审计监督全覆盖。(三)实现多数据融合,落实经济责任审计运用关联分析,找出数据间的相互联系,分析关联规则,发现异常联系和异常数据,寻找审计疑点。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可利用财政、税务、社保、培训等数据在横向和纵向之间都做好关联性研究,做好数据的全面跟踪分析,实施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提高审计效率。另外,在深入挖掘数据过程中,还要利用数据仓库和模型分析统计数据变动信息,分析关联性内容,对体制机制性问题开展研究,挖掘行业性和趋势性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审计提供了新的工具。传统的大数据分析与内部审计工作的结合不够紧密,技术应用不够突出,且人才缺失。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情况,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从数据、资源、人才方面逐步积累资源,创新大数据分析的思路和模式,研究技术发展的情况,并建立覆盖公司业务流程的审计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公司各业务线在统一、透明、标准的审计监控下阳光运行,确保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中的高效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磊.数据挖掘技术在保险公司内部审计中的运用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

[2]梁秀根,黄邓秋,蔡赟,魏连涛,梁国平.持续审计结合数据挖掘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探究和应用[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3)[C].2014:10.

[3]荀大志,王文胜,毛勇,丁文,刘睿,郑磊,孟令谦,付苓.商业银行信息化内部审计发展路径探讨[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3)[C].2014:12.

大数据审计论文范文第4篇

>> 大数据时代科学数据元数据的开放与共享 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审计研究 大数据时代的财务共享问题研究 大数据时代 网络科学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大数据时代精准营销模式研究 大数据时代的“5W”模式研究 基于大数据时代的金融统计模式创新研究 大数据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 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 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费用预算管理 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IT审计 科学大数据共享研究:基于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 大数据的时代 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性能优化的研究 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的新闻新模式 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新闻研究 大数据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的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知识共享方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 2 ] 江洪,钟永恒.国际科学数据共享研究[J].现代情报,2008(11):56-58.

[ 3 ] 黄鼎城,郭增艳.科学数据共享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6.

[ 4 ] 黄鼎城,郭增艳.科学数据共享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0-140.

[ 5 ]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Neelie Kroes:希望每个欧洲人都

参与数字化[EB/OL].[2013-10-11].http://.cn/5f00653e83b753d652a86001/20125e74/46708/6b2776df59d454584f1a526f4e3b5e2dneelie-kroes-5e0c671b6bcf4e2a6b276d324eba90fd53c24e0e-65705b575316.

[ 6 ] 刘润达,赵辉,李大玲.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之数据联盟模式初探[J].中国基础科学,2010(6):27-32.

[ 7 ]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管理办法[EB/OL].[2013-10-11].http:///policy/gxbf.htm.

[ 8 ] 浙江建成全国首家省级地理空间数据平台[EB/OL].[2013-10-11].http://.cn/html/2013-02/22/content_21927.htm.

左建安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11级硕士研究生。江苏南京, 210093。

陈 雅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江苏南京, 210093。

大数据审计论文范文第5篇

近日,陕西省审计学会第七届审计青年论坛在古城西安召开,来自全省审计系统的近50名青年审计人员汇聚一堂,研讨审计理论,共话审计发展。省审计厅厅长李健参加了论坛,省审计厅副厅长张海成主持论坛,并作了总结讲话。西安财经学院院长薛小荣、西北大学教授冯均科分别对代表的发言做了点评。特约审计员吴航、李云鹏应邀参加了论坛并发表感言。论坛围绕国家审计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研究,政策执行审计研究,如何实现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我身边的审计人等四个专题展开,研讨简洁务实、热烈有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届论坛共收到来自全省青年审计干部投稿100篇,经过省厅研究所、学会秘书处初评和专家组再评,34篇论文被评为优秀审计论文。其中一等奖4篇,二等奖11篇,三等奖8篇,优秀奖11篇。会上,8位审计青年代表围绕4个专题,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分别就新形势下探索如何开展大气雾霾审计、推行大数据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等当前国家审计的热点、难点课题提出了健全相关法规指标体系、建立联合监督制度、推广运用高新技术等独特见解,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另外本次论坛在理论探讨的同时也就身边审计人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情感交流,无论是个人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勤学钻研,还是集体的精诚团结、廉洁自律、真抓实干都深深触动着青年审计人的心弦,指引着青年审计人的前进方向。

教授和特约审计员在聆听了每位代表发言之后进行了点评。他们认为这些论文有以下特点:一是选题立意新颖,创新特征明显。能够围绕当前国家审计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结合基层审计工作实践研究撰文,创新性地提出切中实际的对策建议,有较强的政策性、行业特色和参考价值;二是布局规范,逻辑思路清晰。论文基本都是按照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的规范论文格式行文,遵循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逻辑思维规律;三是语言简洁、说理透彻,图文并茂。运用大量图表、数据作为论证依据,使论文具有鲜明的实证色彩,体现出青年审计人良好的论文水平、认真的研究态度和严谨的撰文风格。四是记写身边审计人的感人事迹语言优美,事例典型。以大量的典型事例为基础,辅以优美生动的点评之语,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同时,他们也指出论文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薄弱、研究深度不够、宏观视野不足、论证不够充分、问题导向不明、参考文献单薄、人物刻画不够鲜明、典型事迹相对平淡等问题,希望广大青年审计人员清醒认识自己与高水平研究成果之间的差距,并密切结合自身审计实践经验,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认识、观点,打造兼具独创性与现实性的理论研究精品。

张海成副厅长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当前审计新形势指出严谨细致是审计青年的必备素质,并就如何做到严谨细致,谈了几点意见:一、深化对严谨细致的认识。要持细致心、重细微处、干精细活。二、全方位做到严谨细致。要在审前调查、制定审计方案、实施审计、收集证据、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引用政策法规、汇总审计成果数字、起草审计文书、执行保密制度、复核把关、审计文书的校对、印发文件等十二个方面做到严谨细致。希望青年审计人员秉承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树立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创造卓尔不凡的工作实绩,不断攀登审计理论高峰,打造属于青年人的审计未来!

大数据审计论文范文第6篇

按照行政监察法的规定,监察局应该有对所有政府组成部门的行政行为进行全面监

>> 大数据的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记者 CFO的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变革 大数据时代的“巫师” 大数据时代的启示 大数据时代的思考 大数据的小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孩子 大数据时代的招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大数据时代的CFO 大数据时代的机遇 审计的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创新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之道 小数据企业的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大数据时代的政经监察 大数据时代的政经监察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传统行政监察的弊端

按照行政监察法的规定,监察局应该有对所有政府组成部门的行政行为进行全面监察的职责。但从多年来的实践来看,监察局的履职主要体现在事后惩戒上,即对国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问责和政纪处分,而行政过程中的监察很少实施,即使有少量的集中行动和个案检查调查行为,普遍存在行政高成本低效益问题。实事求是地讲,行政监察职能是缺位的。问题产生的原因:

(1)历史的或人文的局限。自秦朝以来,县级政府是最稳定的行政单元和直接面对行政对象的行政终端。县级行政中心历来是城乡结合部,县城与州府所在地的大中城市相比,最主要的特征是基于相对固定的农耕社会,人口流动性很差的熟人社会和亲缘、血缘社会,这种形态的社会,天然地不利于行政监察。就目前情况而言,科局级以下行政官员和一般公务人员几乎全是原著居民,监察和被监察者均为熟人甚至有更深层次的亲缘关系和利害关系,这就从人性的基础上决定了县一级行政监察的高难度。

(2)现行制度的羁绊。中华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一切法律规章皆出自顶层设计,地方政府只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体制对地方政府的管理也是有史以来最严密、最有效的一个时代,其主要管理方式则是各部委制定法律规章并一杆子插到底。

(3)监察力量的弱小。当前的行政监察体制是监察局与纪委合署办公。这一体制省以上监察体系当有一定的独立性,到县一级监察局则只是一个名义,其职能存在形式仅仅体现在对监察对象的行政处分,因而一个县级监察局的行政监察人员不过几个人而已。仅从人力上就很难承担起对几十个政府行政部门的监察职责。

(4)外行监察内行。凡是强势的执法部门都有较强的专业性,而监察局工作人员往往只能掌握行政监察的条例。通过多年实践观察,在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验收等专业领域,即使监察、审计等部门全程现场监督,也只能从工作流程上进行监督,理论上说,这些部门完全可以在监察部门的眼皮底下进行违规操作,监察部门反倒成为其违法违纪行为的哨兵和背书人。

(5)监察手段落后。强势的垂直管理部门早已实现网上办公,但行政监察手段却一直停留在最原始的状态,停留在根据举报线索的偶然查处,面对这些部门的行政过程总体状态没有收集掌握任何数据资源。 行政监察革命的时代必然性和技术可行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往往落后和制约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呼唤一次革命。历史的实践一再证明,人们的思想观念、国家和社会组织的制度设计,永远是落后于科学和技术,正如微信这一通信技术最先追捧和使用者是年轻大学生、小商人,然后是企业和社会组织,而政府则是最后的使用者,其滞后期在三年以上。古今中外,在制度创新和行政方式的革命方面,政府永远体现出最大的保守和路径依赖。

人类创造历史必须在既定的条件下进行,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和诞生必将深刻影响政府的行政行为,也必然深刻影响行政监察方式的革命,这是从技术的视角分析。在制度和政策方面也是水到渠成,2015年9月5日,国务院出台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此前财政部也出台了政府可以向社会第三方机构购买服务的政策,这就为行政监察方式的革命提供了足够的制度资源。如前文所述,县级政权作为最稳定的行政单元和直接面对行政相对人的行政终端,这一革命必然发端于基层的创新实践,而不是坐等中央的顶层设计。

综上所述,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进行行政监察,无论从理论、政策和技术层面都提供了足够的条件,当务之急是基层的工作机制、工作流程、组织方式再造和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贵阳市已在全国首开先河,明确提出“数据铁笼”的概念。先后制定印发了《贵阳市全面推进“数据铁笼”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贵阳市2016年全面推进“数据铁笼”工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通知,对全市各机关单位进行了思想上的统一,进行了远景规划,现已初具规模,目标是把权力关进数据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现权力监督和制约的规范化、科技化,推动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全面落实。通过用“数据说话、数据分析、数据管理、数据决策”的方式科学确定权力运行流程,减少和消除权力寻租空间,切实解决权力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但贵阳市尚处在初始阶段,在县级尚未有成功的案例,而县级的实践是最具标本价值的。 实现目标的路线图和保障机制

(1)搭建大数据监察平台。政府各职能部门所拥有的数据,除上报上级和部分结果公开外,大部分沉淀在各部门自己手中,已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一直以来纪检监察机关对各部门的监督形式是巡视巡查、各类专项检查和用举报线索实施的纪律审查等,没有向纪检监察机关报送数据的制度和惯例。这是因为过去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行为源于被动和应激形式的,这种工作方式没有掌握行政数据的动力。但运用大数据实施行政监察首先要搭建大数据监察平台,用于承载部门报送的政务数据。

(2)各部门上报清单。各部门编制和上报政府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职权目录、行政运行流程图和监督机制警示图。对涉及自由裁量的行政权制定具体的的实施细则,为实现按图索骥式的纪律审查和行政监察奠定基础。

(3)制定各部门数据报送制度。制定和颁布各部门向纪检监察机关报送数据的纪律规定。这一规定有充分的法理支撑和政策依据,从法理上讲,政府部门的数据所有权并不属于部门,而是属于人民,理应向社会开放。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政府部门的数据向社会开放的,早在2008年国务院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15年9月出台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更进一步提出要加强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精神。只是由于这些政策各部门没有落实的利益和动机,同时也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应该要求各部门向纪检监察机关开放数据,形成上报是常态,不上报是例外的氛围和惯例,无故不上报纪检监察机关视为违纪。

4)研发大数据分析模型。运用大数据碰撞分析技术,实现把权力关进大数据编织的制度铁笼,达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分析,靠数据监督的目标。 聘用专业数据分析机构,实现专业化、常态化的监察

大数据审计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绩效审计;科研创新基金;互联网+

一、引言

2015年总理首次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使得这一新鲜名词迅速登上了各大期刊的头条。事实上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很早就在“互联网+”领域开始发力,可以预期这将极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对绩效审计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随着政府和社会对科学教育的重视,高校办学资金逐步充裕。我国高校近些年不断增加对科技与科研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了各具特色的创新专项基金,但高投入未必会带来高产出,高校学生的论文结题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课题的最终成果与立项预期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案例的引入与初步分析——××大学财会学院

(一)学校及其财会学院的简介

××大学是我国首批部级的“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也是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财经类人才培养的创新实验区。开设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九大学科,拥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硕士专业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现在校学生有35000余人,其中含研究生3200余人。

(二)××大学科研创新基金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研究能力,××大学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创新基金经费的资金来源为学校的专项拨款和校内外的捐赠,由校研究生部全面负责科研创新基金的受理申请、评审组织、验收和管理工作。1.申请注意事项科研创新基金的申请对象是全日制研究生。每届全日制研究生在校期间只有一次申请机会,并且申请者应满足以下条件:(1)课题申请人均为在校注册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学风。(2)创新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应与申请者的学科研究方向保持一致。(3)科研创新基金只受理以团队形式的申请,且团队成员不少于两人,在同一年度的创新基金项目中同一人只能申请一次。2.实施、管理和验收(1)通过立项批准的创新基金项目,申请者不得无故中止或变更,要确保课题按时完成。若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中止或变更课题研究,必须提前提交书面报告详细说明理由,交由研究生部审核批准。(2)创新基金项目根据评审老师的意见分为普通项目和重点项目,研究周期原则上为一年。其中普通项目每项资助为两千元,重点项目每项资助为五千元。(3)为了方便资金管理,基金项目的经费统一实行立卡专款专用。课题立项后先拨付经费的50%,待课题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剩余经费。申请项目经费报销,需项目负责人、项目经费使用者共同签字并交由课题指导老师审批签字。(4)创新基金结题验收合格的标准是至少要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个。首先是普通课题要在学校认可的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至少一篇字数不少于3000字且与项目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重点项目要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至少二篇不少于3000字且与项目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课题发表时应注明为“××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成果。其次是与项目研究内容相关、在省级以上“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励。最后是与项目课题内容相关的研究成果获得省级及以上计划立项资助或创新项目。

(三)××大学财会学院科研创新基金完成质量分析

关于科研创新基金完成质量的衡量,张瑞,柏丽等(2002)认为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论文的发表数量是衡量高校学术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自身的专业特点,财经类学院的学术成果更加需要考量结题论文的质量,既包括论文的结题数量,也包括的期刊级别。通过查询××大学研究生网站,可以看出结题论文刊登的期刊级别差别不大,基本集中于“北大核心期刊”和财会类普刊两类,因此主要考量结题论文的数量。手工搜集财会学院最初申报立项的课题数量和最终结题的课题数量,其中课题完成情况采用的是本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第一批结题清单,具体情况见下图。如图1所示,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张该大学财会学院课题立项数量逐年递增由2011年度的9个迅速增长到2014年度的34个,但与之相对的是结题的课题数量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由图2可知第一批结题数量基本是1-2个,最终结题率也只有20%左右。××大学科研创新基金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理想的局面,学生研究能力薄弱和学校相关辅导学术较少是重要原因,但是更加直接的原因是管理部门重资金分配、轻过程管理。科研创新基金的绩效考核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尽管学校在相关章程中制定了创新基金的考核方法和违约惩罚措施,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对于没有完成课题的学生没有任何有力的惩戒措施,使得学生对于课题的重视程度不够。产生这种状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绩效审计工作没有做好,关于绩效审计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Morgan和Raaum(2001)指出绩效审计的作用和责任是通过公正公平的评价体系,提供相关项目的绩效信息,其中既包括质量、数量、成本效益、财务状况等传统财务信息,也包含效率性、经济性、客户满意度和及时性等非财务信息。事实上××大学科研创新基金绩效审计状况是我国现阶段高校基金绩效管理的缩影,关于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李锋,葛世伦(2009)通过权重设置和专家调查,建立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和科研业绩分类体系,构建高校科研绩效的评价模型。这种评价方法较为合理,但是××大学由于缺乏科研基金的绩效审计是十分明显的,可以直接断定,故不用进行评分。为了切实改进××大学财会学院科研创新基金绩效审计的现状,本文引入“互联网+”思维。

三、基于“互联网+”的高校科研创新基金绩效审计建议

创新驱动、开放生态、互通互联是“互联网+”的核心观点,具体到高校科研创新基金上就是要在绩效审计工作中引入互联网新技术,跨界寻求新人才,不仅要加强对审计专业人员计算机计算技术的培训,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也包含跨界招聘IT技术人才,具体建议如图3所示:1.强化数据的互联互通。首先建立高校内部的数据库,实现校内不同院系和课题小组数据实时对接,使得基金管理者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基金申请者过往的科研成果和完成情况,通过“资格筛选”,使得基金真正发放到有能力完成的同学手中,提高基金的绩效。并且本次科研创新基金的完成情况也会汇入数据库,这种类似“征信系统”的做法增强对基金申请者的约束。其次在校内数据库的基础上实现与其他财经类高校关于课题基金的数据对接,因为单个高校关于科研创新基金完成度和经费等数据存在数据特征单一、有限等问题,使得对本校基金使用状况的绩效评价缺乏对比,通过与其他财经类高校数据的共享,可以形成高校科研创新基金的数据库,方便比较不同高校科研基金的使用绩效,发现到自身的问题。2.基于大数据分析,可以制定合理的基金预算。“互联网+”不仅仅是要数据互联,更要发觉数据的价值,进行数据的预测,这也是与传统绩效审计的区别之处。××大学“一刀切”制定的2000元和5000元科研经费显然较为粗糙,对于认真做研究的学生由于经费太少缺乏激励,面对不完成课题的学生2000元是一笔额外的浪费,“互联网+”为经费的制定提供了工具,通过对数据库中本高校历史数据和其他高校数据的分析,可以分析出全国财经类高校科研基金的平均水平和使用状况等指标,可以预测并制定更具激励性的基金预算,提高基金的使用绩效。3.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实时跟踪管理.通过设置科研创新基金的互联网账号,关联微信等SNS平台,实现与基金申请者的轻松连接,从而强化对过程的了解和监督。以往××大学财会学院课题申请者拿到创新基金后,便脱离了基金管理者的监督,是否在进行课题写作、写作的完成程度都无法知道。这使得绩效审计工作只能在创新基金截止日之后才能开展,时间紧迫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且由于课题过程不透明,缺乏一手资料,增加了管理人员获取信息的成本。通过互联网账号或者微信可以帮助基金使用者及时汇报课题进度、资金使用状况和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基金管理者对课题完成数量和质量的整体把握,配套建立基金申请者过程的打分制度,课题的过程和最终完成度都要进行打分。这有助于绩效评价更全面,将一部分工作前置也会减轻截止日期的工作量。××大学财会学院以往基金分两次发放、经费定期报销的做法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基金申请者与管理者通过互联网对接后可以实时完成经费报销的,还可以取消经费的提前发放,随用随取,有效降低经费提前的占用产生的浪费。4.数据的及时上传和公开查询也有利于出资方和上级领导加强对基金管理者工作的监督和关注。通过增加对基金管理者不作为的处罚,对基金申请者故意不完成课题行为的甄别和惩罚力度,可以有效提高高校科研创新基金的使用绩效。

参考文献

[1]戴智华.高校闭环全生命周期科研创新管理模式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9):1420-1424

[2]李锋,葛世伦,尹洁.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7):271-272

[3]乔春华.高校经费绩效评价运作中若干问题的探索[J].会计之友,2012(9):119-120

[4]方步青,韩璐.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高校绩效工资改革博弈关系分析[J].学理论,2013(18):326-328

大数据审计论文范文第8篇

>> 基于CNKI的大数据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 spaceⅢ对于大数据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卫星地图的雷电故障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 Space的内部审计可视化分析 国际商务会话研究现状的计算机可视化分析 我国智慧档案馆研究现状与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区域发展研究现状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竞争情报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中国知网的“和”文化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Maps API的可视化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CSSCI文献的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研究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CSSCI的专利论文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卢章平 基于引文耦合的数字图书馆研究结构可视化分析 基于CSSCI的我国管理学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的研究机构情报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mashup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Transana平台的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分析案例研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可视化分析 图书情报学合著网络研究:基于CSSCI基金论文的可视化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1]Chen, C.M.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57(3): 359-377.

[12]吕巾娇等. 活动理论的发展脉络与应用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07,(01): 8-14.

[13]Xu, Y. and D. Wang. Order effect in relevance judgment[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59(8): 1264-1275.

[14]Xu, Y.The dynamics of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retrieval behavior, Part I: An activity theory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58(7): 958-970.

[15]Xu, Y.J. and C.L. Liu. The dynamics of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retrieval, Part II: An empirical study from the activity theory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 58(7): 987-998.

[16]侯剑华等.国际科学技术政策关键节点文献演进的可视化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11): 10-14.

[17]Nardi, B.A., Activity Theory a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 Context and consciousness: activity theory a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M]B.A. Nardi, Editor 1996, MIT Press: Cambridge, MA.

大数据审计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新时期互联网络的发展需求和计算机技术快速更新驱使下,计算机处理业务已从原有的单机文件处理和数学运算,转换到基于内部封闭网络和外部互联网络的全球范围数据处理与信息共享。因此,加强对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技术的探讨,对于改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内容主要包含数据信息保密及计算机系统安全两方面。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系统的易被监视性、易欺骗性及认证环节漏洞等三个方面。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目标

若要确保计算机网络环境安全,需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信息保密,重要数据信息应禁止向受访问限制的用户或程序泄露。二是应确保网络系统的完整,数据信息应避免被未经授权的系统或用户使用、更改;在经过授权的系统或用户存在使用要求时,数据信息应能保证正常使用。三是采用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及保密性的技术措施,保证网络系统正常可用。

二、计算机内网安全保密技术

(一)内网的常见泄密方式

各类内部网络因其网络的相对封闭性和数据独立性,成为了遭受网络攻击的重点区域。内网的常见泄密方式包括:通过局域网内的某台主机,利用网络欺骗或攻击方式非法获取其他主机或网络服务器的重要数据;利用内网网络交换设备或直接使用网线非法接入计算机终端、内网等窃取数据;内部工作人员盗取管理员用户名及密码,非法潜入重要应用及服务器内窃取重要数据;对于仅允许在局域网内部应用的数据,利用打印、复制或拨号外联等方式将其泄露到局域网外部。

(二)内网安全保密技术

1、安全审计技术。安全审计是指对计算机系统安全方案基本工程实施连续性评估。安全审计系统是指用于对信息网络中的多个或全部安全相关事件进行整理、诊断和再现的处理系统。安全审计的基本功能包括:为安全技术人员提供有效的系统使用记录,辅助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入侵及漏洞诊断,以促进系统重点部位的加强及改进;整理关键事件日志,安全事件类型界定可由技术人员设定;为技术人员提供具有分析可行性的管理数据,以查询存在违反安全方案事件的位置,且可依据安全漏洞状况适当调整安全策略;对潜入攻击者进行警告和威慑。

2、安全评估技术。若要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则必须开展网络评估。实施网络评估可综合诊断信息安全中存在的基本矛盾和问题,且可依据诊断状况寻找解决关键问题的重要途径。安全评估主要包含安全防护等级评估、脆弱性评估、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网络攻击效能评估、威胁评估、信息对抗效能评估等方面。其中风险管理过程不仅能寻找出信息安全问题的来源,同时还可将残余风险调控到可接受范围内。

三、计算机外网安全保密技术

(一)入侵预防技术

1、技术原理。入侵预防系统内部含有大量的过滤器,可有效防止各类攻击。在发现新型攻击手段后,系统会自动创建一个对应过滤器。系统内含有的数据包处理引擎是进行专业编制的集成电路,可深入探测数据包的内容。当攻击者采用介质访问控制漏洞进行攻击时,系统可从数据流中对此类攻击进行检测和制止。对于流经系统的数据包,系统会依据数据包中的端口号、源IP地址、应用域、目的IP地址等报头信息进行分类,不同的过滤器专门负责分析对应的数据包。检查合格的数据包可继续前进,包含病毒或恶意内容的数据包则会被丢弃,而被怀疑的数据包会被进行深层次检查。各种过滤器内都存在相应的过滤规则,为确保检查的准确度,此类规则的定义范围通常较广。在对传输内容实施分类时,过滤引擎还会参考数据包的信息参数,并将其解析到一个有效域中进行上下文分析,由此改善过滤准确性。

2、入侵预防技术特点。高效处理性能,入侵预防技术具备快速、精准处理数据包的能力,可将网络性能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深层次控制与分析,入侵预防技术具备深入分析能力,可定义哪些恶意流量已被拦截,并依据攻击策略及类型定义哪些流量该被拦截;嵌入式运行,只有入侵预防系统设备按照嵌入模式进行运行才能保证计算机得到有效防护,进而用于实时阻挡全部可疑数据包,并对数据流的残余部分进行拦截;入侵特征库,高质量的入侵特征库是入侵预防系统高效工作的基本保障,系统还应定期实施入侵特征库升级,且将其应用至每个传感器。

(二)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针对TCP/IP协议的开放性安全缺陷,用于对内部用户网络进行保护,以防止黑客通过协议内部存在安全漏洞对网络设备和计算机进行攻击的有效方式。防火墙本质上是一种用于加强网络之间的访问限制,以免外部网络用户通过非法手段进入到内部网络进行资源访问,从而确保内部网络操作环境安全有效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防火墙具有以下特性:系统自身就有高度可靠性;所有通信过程都必须经过它的过滤;作为网络安全的监视点,防火墙可准确记录所有经过它的访问,并具备数据统计、审计和预警功能;只有获得内部访问授权的通信才允许通过防火墙。

计算机技术在经济的带动下越来越发达,随着信息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大多数信息存在着严重的安全威胁,因此要加大投入,进行信息安全系统维护技术的革新,采取新型的信息保护措施和手段,有效地实现电子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保证网络环境的安全与清洁,实现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高雪花 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技术探索[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 2013(z1)

[2]申智灵 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技术探讨[期刊论文]-河南科技 2014(17)

[3]周碧英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期刊论文]-甘肃科技 2008(3)

大数据审计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审计;成果;加工;利用;研究

一、内部审计成果加工利用的目的及意义

首先,这是内部审计的题中之义决定的,即内部审计活动自身的职能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和内审人员要对审计成果深入挖掘及价值。发挥审计成果的最大价值。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IPPF)当中对内部审计下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3年8月26日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其次,加强对审计结果的运用,也是国家适时新常态、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监管的内在要求。2010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其中第三十八条规定,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逐步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这也就在国家层面以规章的形式,对审计成果的运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也是我们应该进行审计成果加工利用的法理要求。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建立内部激励约束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评价其工作业绩。 如何监督、考核,评价审计人员的工作业绩,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没有提及,而通过审计成果的加工利用,为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审计人员的监督、考核提供了充分的依据,而建立在以审计成果为主要考核依据的指标体系上,也能够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审计人员工作绩效的提高。

二、审计成果的定义

内部审计成果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审计发现的基础上,经过提炼、综合分析和再加工,而形成的、有利用价值的审计“产品”,它体现了内部审计的直接价值。

审计成果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劳动产品,其质量优劣、发挥效果大小直接体现出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的位置轻重,直接反映审计人员在公司内部的地位高低。一般来说,审计成果主要由审计报告、审计专报、审计提示、审计意见书、管理建议书、移送处理建议书,以及其他专题报告、各类审计信息、业务分析调研材料、审计报表等形式构成,成为一套完整的审计成果报告体系。审计意见书是审计机关在审定审计报告后,向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出具的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的结论性审计文书。

第一,内部审计成果体现了审计目标,决定了审计计划、审计内容、审计方式方法。审计成果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牛鼻子”,它影响全局,决定全局,一切审计工作都要围绕审计成果来展开,审计的价值要靠审计成果来实现。

第二,内部审计成果决定着内部审计的地位。“有为才有位”,只有形成高质量、有价值的审计成果,才能提升内部审计地位。所以说,审计成果决定内部审计地位、甚至存亡。

第三,内部审计成果决定了内部审计的未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被空前重视,为内部审计未来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新的形势和环境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代内部审计不再局限于监督和复核,并成为一种价值创造活动。

三、内部审计成果开发运用现状

1.审计成果加工利用纵向延伸不深入。即:初级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就事论事多、分析挖掘少;反映个性问题多、综合共性情况少。

2.审计成果加工利用横向联系不紧密。各个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横向的联系未充分体现,相互的支撑未实现。这主要是指内控审计部对审计中心的支持作用未充分体现,审计中心未有效借助内控审计部的优势,审计中心之间配合尚未形成自动自发的机制。

3.审计现场时间多,调研分析不够,项目后评估少。即:现场时间投入多,项目后评估少;审计报告着墨多,调研分析少;传统方式多,审计手段创新少。

4.审计成果未全面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全貌。一个审计项目一般只出一份审计报告,一份审计报告一般只揭示被审计单位的部分问题和情况,很难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全貌,也无法真实体现被审计单位的真实管理状况,审计评价缺乏科学客观的指标体系。

5.审计成果支撑管理层决策作用有待加强。审计项目加工利用的成果单一,缺乏深入的调研分析报告,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书,审计报告仅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过去,不能反映现状和未来,对领导层进行科学决策的支持作用还未充分发挥。

四、审计成果加工利用的四个方面

1.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多维数据库

第一是建立基本信息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基本职能是搜集各分子公司的基础资料、基础数据;收集行业资料、行业数据;收集国内、国外宏观资料和数据。根据需要,可对数据库进行扩展和抽取所需数据,然后进行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

第二是建立审计项目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的基本职能是将所有做过的审计项目的情况都包括在内,从项目立项、计划下达、审计实施、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一系列文书都包括在内。这个数据库可以让审计人员开展项目前查询相关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开展审计项目的情况,提前了解以前审计的重点和方向,进而确定本次的审计重点和方向,提高审计效率。

第三是建立审计人员业绩统计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的基本职能是统计审计人员的工作过程和工作量,反应审计人员在各个审计项目上的审计成果和工作业绩,以此作为对审计人员的年度考评的重要参考依据。当然,这个依据,需要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根据审计问题的数量和重要程度,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考评。

第四是建立审计案例与审计论文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收集审计人员编写的审计案例及撰写的审计论文,作为进行审计后续培训和新进审计人员培训的案例库,让审计人员通过学习案例和论文,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适应新常态下审计工作的新要求。

第五是建立管理建议书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是在审计人员对审计成果综合挖掘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某个被审计单位的全方位、立体化的管理建议,而且要对各板块、各分子公司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管理建议书被被审计单位采纳情况,为被审计单位创造效益情况,真正发挥审计增加企业价值和改运运营的功能。

2.编写一系列案例和文章

(1) 编写审计案例――促进审计后续培训

每个项目结束后,组织力量编写审计案例,对审计项目进行全面的总结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案例库,丰富内审培训的素材。利用丰富的实战案例,让老员工通过自学,提升审计能力,丰富审计经验,提高内审的整体素质,审计案例也是考验内审成效的试金石。审计案例还要做成标准化的完整的审计实施全过程的模板,让新进审计人员通过案例的学习,就可以熟悉内审的流程和做法,起到沙场练兵的作用。

(2)撰写审计文章――拓宽审计人员职业发展的空间

内审人员要发展,除了要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应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而对审计成果的加工提炼,写出一篇切合实际的文章,是提高审计人员写作能力的最好锻炼。审计人员可以把写好的文章,通过内控审计部的大力推荐,将文章发表到各类报刊杂志,既解决了职称评审发表文章的后顾之忧,又为审计人员通过各类评审提供保障和支持。同时,审计案例也好,审计文章也好,只要审计人员花时间、花精力来做,应该成为日常考核的加分项目,鼓励审计人员多思考、多写作。

(3)展示审计业绩――体现审计的价值

内控审计部可以将审计人员撰写的审计案例和审计文章,一是推荐发表,二是年底汇编成册,作为展示审计人员业绩的重要载体。审计工作属于监督类工作,很难让人家看到我们的成绩,而通过汇编审计案例和审计文章,发出我们审计的心声,正是展示我们成果的最好机会和平台。 审计的工作成果,不光是要给审计人员自己看,还要让上级领导和各级的同事都看到,让他们知道审计不光干工作了,而且干的很漂亮、很出彩,干的有成效、有价值。

3.形成一套科学客观的考评体系

审计人员的考评与其他行政人员的考评一样,存在难量化、难客观的弊端;考评指标设计难量化,考评结果不客观,考核成绩争议大,导致的结果是员工不满意,领导很难做。审计成果作为审计人员工作业绩的综合反映,那么也就应该成为考评审计人员的最主要指标,再辅助其他平时表现,作为对以往考核的改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也能克服以往种种考核的弊端。

根据审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将其工作分成日常事务工作、审计业务工作、加分项工作,并赋予相应的权重。

(1)日常事务工作指标:日常事务工作占考评权重的30%;主要依据日常考勤、工作表现、团队合作、部门间协作进行打分。

(2)核心业务指标:核心指标应该是审计业务工作,其权重应该是60%,这个指标就是我们详细探讨的指标,也是审计人员应该重点关注、需要完成的指标,这个指标是区分审计人员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核心业务指标又根据具体工作内容,可以将指标进行细化,具体内容为:发现问题的数量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方面之一,应占20%;发现重大违规违纪问题应该是本指标的核心,应占该指标的30%;发现的问题,能够挽回重大损失、问题涉及金额重大的也是本项的重要指标,也应占该指标的30%,审计工作过程控制的好,审计问题质量高、审计问题定性准确等占该指标的20%。

(3)加分项指标:加分项目指标应占考评权重的10%,因为这块工作属于鼓励审计人员完成的工作,也是体现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工作,所以加分更能激发审计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可以将加分项指标再进行细分,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具体内容为:结合审计项目撰写审计文章并发表在各类期刊,占该指标的30%,可以多发表文章,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设定相应的最高分值。结合审计项目编写审计案例,占该指标的30%,案例应尽可能做成模板,审计人员可以按照模板编写案例。完成审计项目时,有针对性的撰写高质量的管理诊断书,占该指标的40%。

4.完成一份全面详实的管理诊断书

根据审计项目,审计人员要完成对一个公司或单位的全方位的“体检”,除了审计报告,还要出具一份全面详实的管理诊断书。

第一步,先要总结该公司管理的特点,发现管理的薄弱环节,指出管理存在的漏洞和风险,建立一个模型。

第二步,分析提炼该公司主要面临的主要管理风险,进而完善上面提出的五大数据库,形成对该公司客观全面的评价。

第三步,根据以上所有的资料和数据,结合审计项目,形成一份全面详实的针对该公司的管理诊断书,供管理层决策参考。同时将管理诊断书补充完善审计项目数据库,作为将来进行审计的重要参考依据。

五、结论

总之,内部审计成果作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最终成果,对其加工利用的程度,直接决定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在企业内部的地位,直接影响内审人员的绩效考评,因此,应该引起内审机构负责人的足够重视,下大力气促进内部审计成果的加工利用,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苗苗.信息系统审计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 2011 .

[2] 王晓倩.基于人员流、业务流和信息流统筹开展信息系统审计[J]. 审计月刊. 2011(01).

[3] 吴青,翟建设,张佳琦.信息系统审计人才知识结构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23).

[4] 倪慧萍1,2,时 现1,3. 审计风险转移功能与保险性质审计收费――审计保险假说的进一步检验[J].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4(02).

[5] 王涛.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国际框架及启示[J]. 会计之友. 2016(09) .

[6] 孙新宪,孙文静. 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对审计费用粘性的影响[J].财会月刊. 2016(29)[7] 郑石桥. 企业组织的民间审计需求:一个整合理论框架[J]. 商业会计. 2016(17) .

上一篇:非现场审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审计学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