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购员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1 01:16:07

导购员自我总结

导购员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感受社会就业的现状,体验一下工作的乐趣,这学期的暑假我根据时间及自己的实际情况找了一份超市导购的工作,虽然仅有10多天时间,但我觉得受益非浅,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短短的工作让我体会到了就业的压力,自己能力的欠缺及社会的艰辛,同时让我感到工作的无比快乐,和一种在学校所无法体会到的残酷竞争的“愉悦”。

超市导购是一种很好的工作体验,通过人与人的语言表达必须合理得当,说话要有条理,让他人感觉到你的亲和力。利用掌握的知识和层次清醒的说明,把产品介绍给顾客。同时要用自己的魅力吸引顾客,让他们通过自己来了解产品。另外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自乱手脚、语无伦次。

仪容仪表等。接下来就是正式的工作。每天早上8:30开始上班,到达指定地点后做好准备工作,摆好宣传资料,礼品赠品,然后调整好心态迎接顾客。每天工作7个小时,在下午工作完后还有个必须的程序——这一天的工作总结。经理、主管及超市导购员一起讨论一天超市导购工作中的战果及存在的问题。

超市导购过程中的体会及感触: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把厂商的产品推销给消费者,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对于一个超市导购员来说,超市导购产品的同时也是在向别人推销自己,用自己

的言语、形态让他人了解自己。因此对于一个优秀的超市导购员来说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一、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

当我们在超市导购一种产品时,首先我们必须对产品的相关知识及厂商的具体情况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大量的相关知识的贮备可以使我们在超市导购过程中面对顾客提出的一系列问题,通过自己的介绍可以使顾客了解产品的优点,能使顾客明明白白的消费。

二、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与陌生人交流的能力

超市导购是导购员跟顾客以产品为媒介的一种陌生的交流,所以语言表达必须合理得当,说话要有条理,让他人感觉到你的亲和力。利用掌握的知识和层次清醒的说明,把产品介绍给顾客。同时要用自己的魅力吸引顾客,让他们通过自己来了解产品。另外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自乱手脚、语无伦次。

三、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受挫折的心态

超市导购每天会面对社会上的形形的人,由于每个人的道德修养及素质的不同,会使工作中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有的顾客会用各种方式刁难你,此时你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跟顾客发生不愉快的事。有时候一天的辛苦换来的收获却不大,这时候我们不应气馁,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鼓励,及时的自我总结,自我提高。

四、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坚持不懈。

超市导购是一种比较枯燥的工作,每天站着用一个笑脸面对不同的顾客人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残酷的社会就业压力让我不再感到恐惧,我想,只要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我们一定会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乐园。

是上帝,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必须的,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必须提高销售量。这就要求我们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提高服务

质量,语言要礼貌文明,待客热情周到,尽可能满足顾客的要求。只要你有一个服务于他人的态度,你就会得到他人的肯定及帮助,用自己的热情去换取他人的舒心。

二、明确目标,合理的设计规划自己。

我们现在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为自己规划,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要通过社会实践,切身了解自己的专业,而不是一味的抱怨。要循序渐进的提高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让自己成为社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服务。

导购员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角色游戏;策略;实施过程

角色游戏能满足幼儿的社会交往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发展幼儿的认知、丰富幼儿的经验,在我们的区域游戏中是必不可少的。本次研究就对实施角色游戏的策略展开的,以我班的商场为案例具体阐述我们的游戏过程与实施。

一、实施过程

(一)游戏来源

首先来看我们的游戏来源。刚开始幼儿在材料库发现了一个取款机,大家都很有兴趣地围观,问:“这个取款机是干什么用呢?”幼儿说:“取钱。”“那取完钱干嘛呢?”“买东西、逛商场。”然后和幼儿分享这个发现,大家一致决定要在班级里开设一个商场。

(二)游戏前准备

1.生活经验的储备。既然确定要开商场,那我们就要将“商场里有什么”“商场里的人都干什么”迁移到生活中展开讨论,积累游戏经验。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周末带幼儿去逛商场,看一看商场里都卖什么?商场里有哪些人?我们再进行分享交流。他们认为商场里的人都是做买卖的,幼儿都是站在买的人角度看待商场的。

2.为商场取名。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还有一位幼儿有新的发现:“老师,我发现商场的名字都不一样。”于是,就有了给商场取名字的活动。我们用投票的方式决定商场的名字,最后“爱莉商场”以18票获得最终胜利,我们的商场就取名为“爱莉商场”。

3.材料的准备。在拥有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幼儿自己带来一些需要的材料放在材料库,例如:衣服、鞋子、包包、帽子、娃娃等。

(三)引导发现问题

幼儿们就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游戏,他们自主选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自己规划摆放的方式。在游戏过后,我们就进行了分享交流,幼儿自己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他们发现了格局布置不合理;“因为没人看管,大家一会儿就弄乱了”他们就发现了角色的不足;“没钱就来买东西,还跑来跑去的。”他们发现了规则的不完善。

(四)调整措施

1.回归生活。他们发现了问题,我们就继续引导幼儿回归生活,进行第二次亲子参观,去实践中寻找解决的方法。这次幼儿的观察角度发生了变化,在调查表交流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各个区都规划明显,每件商品都有自己的价格。发现了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如:鞋子的导购员要为顾客准备漂亮的包装。

2.迁移生活,生成游戏。在再次开业前,我们就要讨论商场规划的布局,由幼儿共同商量如何摆放,并记录下来。根据幼儿的划分我们班级的商场就规划出了玩偶区、鞋包区、配饰区、帽子区、小吃区、游乐区、服装区、美甲区。他们在每个区域都增添了导购员的角色,商品摆放也有变化。

(五)后续整改

在玩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如:角色争抢,引导幼儿要做计划;还有的幼儿说:不按规则,我就引导他们往生活迁移,增添了新的角色――警察。

二、实施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应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幼儿喜爱游戏,不仅是幼儿身心特点的反映,更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于生活,有效地开展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是不容小觑的。结合上面的案例,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策略:

1.引导发现。这一路径设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此项措施就要和生活相联系,将我们的问题带入生活中去寻找答案,再将答案进行讨论一起解决问题。例如:此案例中幼儿通过社会实践参观调查的方法,得到对商场的基本了解,讨论“我了解的商场”,从而为游戏奠定基础。

2.引导迁移。这一路径是引导幼儿从真实的生活情境向虚拟的游戏情境过渡。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引导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创作出游戏环境。此案例中就有制作价目表、制作计划和银行卡以及为商场取名的活动,这个活动大家都积极参与,区域中到处可以看到幼儿创作的痕迹,让他们做区域真正的主人。

3.引导生成。在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在不断地发现,例如没有规则,那我们就引导他们制定规则,他们发现一些问题,我们就引导他们与生活相联系,生成更多的区域来完善我们的角色区,这样就不断地生成,不断地丰富。

三、效果反思

整个游戏过程中,我们秉承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幼儿通过调查、参观等路径收集信息,并从中提出新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接着幼儿迁移经验由真实生活情境向虚拟的游戏情境过渡。教师引导幼儿动手创设游戏情境,在游戏过程中进行角色扮演,不断引发新的问题,教师引导幼儿不断丰富新的活动内容和规则。这样不断循环,不断推进,让我们的游戏更加完善。由此可见我们的此项研究策略是有效的。

让我们,一起收获幼儿游戏的成果,一起分享幼儿游戏的快乐,因为幼儿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

参考文献:

导购员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先天生理和后天环境(包括教育)作用下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还指“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要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所谓探究性阅读,本人认为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信息,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智能和情感,并能灵活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去阅读文本,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文本阅读专题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探究性阅读,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的一种探索历程,它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给了个性不同、潜能不同、体验不同的学生,促使发展水平有差异的学生都可通过探究性阅读来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阅读能力,使自己的个性获得发展。那么,如何在探究性阅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1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独特个性

探究必须先形成问题情境。教师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激励者,应该在引导学生质疑、求疑的基础上,组织、帮助学生澄清问题情境。通常,探究性阅读从学生的“问”开始,是一种问题质疑式学习。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应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应结合课文和现实社会生活来创设,这种情境必须是一种开放性的、富有新意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境,教师要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提出问题。有了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驱动下自主地阅读,实现语文的再创造。如一位教师在教《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教师先播放两段录像:一是黄河源头清流潺潺,水草丰美,一个个青翠的湖泊镶嵌在绿草地中。二是黄河的中下游,浊浪翻滚,不断从黄土高坡倾泻而下,两岸土地荒芜,黄土。面对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真实情境,教师问:“看到这些,你们想问些什么?”于是学生便展开了积极的思维活动,争先恐后地提出一系列问题,如:“黄河水是怎么由清澈变得又黄又浑的?它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以后会怎样?”等等问题。正由于教师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围绕主题提出了各种各样、具有个性的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些个性化问题,教师因势利导地激励学生去探究,在这提问、探究、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怎能不获得个性的发展呢?

2 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平等对话,发展学生的个性

2.1 让学生自主实践,合作探究。 探究性阅读,是一种“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参与性的自主学习,它使学生能真正成为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学中,当学生在探究性阅读时,学习活动愈是自主,那么探究的过程也就愈能反映学生的个性,也就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教师必须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在提出、筛选、确定问题后,教师应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尽量让学生独立地思考、感悟,尽量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尽量让学生自我总结、归纳,使课堂成为一个充满创造性发现的乐园,从而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实践性,使学生个性发展获得最佳的效果。

2.2 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尊重学生的独立感悟,让学生在课堂中平等对话,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说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物形象有不同的感受。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语文课正是学生个性自由驰驭的领域,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感悟。探究性阅读是学生独立探究课文的学习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感悟,必然会各不相同,带有浓重的个性化的倾向。每个学生对同一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理解,即使是在同一老师的指导下,即使是同一课文内容,都会有不同的感悟,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情境,对同一内容的感悟也出现差异性。这种在研读的过程中产生的独立性感悟,是正常的、合理的、可喜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这些感悟,并大大加以鼓励、激赏,因为它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这些声音,处于平等的地位,让这些学生,在平等中对话、交流、碰撞,要允许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允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进行争辩,允许学生自由表达,甚至允许学生出错。由于不同的学生,对课文有不同的理解和喜好,教师要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去研读、去感悟,去选择自己的个性化的表达、交流的方式。

3 拓展延伸,利用课外资源进行阅读探究,发展学生个性

导购员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管理制度 凝聚力 提高方法

班级作为一种正式群体,是学生组织的基本单位,班级凝聚力是形成优良班风、学风、校风的前提。目前高校班级内部普遍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学生对班集体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班级的存在流于形式化。结合辅导员工作实际,管理班级数目多,学生人数多,成长背景各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班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不能拘泥于某一固定的管理模式,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而是要根据具体班级的情况,因班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不断完善发展班级管理模式,灵活运用,处理好班级事务,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降低班级凝聚力的因素有很多,个人因素如沉溺恋爱、网络游戏等;家庭因素如单亲家庭,沟通不良等;社会因素如高校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后勤管理的社会化等;班级因素如年龄、文化背景,尤其是志向、兴趣、爱好等认知态度方面的差异。具体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班级学习氛围不浓,目标缺失。

大学校园的学习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场所,在这里可以到图书馆博览群书,学到感兴趣的知识。也可以到一些学习角、知识沙龙或社团组织里汲取知识提高能力。步入大学,学习方式、考试方式与以前完全不同,学习更多地依靠自律。班级里学习情况往往形成了两种极端,一部分学生很快确立目标,认真学习,而很多学生不能够适应大学生活,心理上迷茫,就业有困惑,管理不好学习和生活,受外界的诱惑(如网络游戏、恋爱等)而沉沦,大学期间甚至一次都没进过图书馆的大门。这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后没有目标,变得迷茫,不知道以后的路在哪里,碌碌无为,缺乏上进心。

(二)过多参与社会活动,注意力转移。

社会活动增加是现如今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学生们纷纷投入社会兼职的大军,有的为经济所迫,做家教,打零工;有的为就业做准备,当业余记者,做业余编辑;有的不愿意花父母的钱,当商贩,到超市做导购员,去饭馆当服务生、帮厨。这些的确能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培养独立自主的优良品质,在某种程度上值得鼓励,但是这些活动大多占用课外时间,有的甚至占用周日点评时间、晚自习时间、上课时间。频繁的社会活动,占用了他们本来为数不多的班级活动时间,使得他们减少了对班级的注意力,而导致班级进一步松散。

(三)形成班级外的小集体,渐行渐远。

进入大学,宿舍成了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学生交流思想、培养综合素质的平台。据统计,高校学生每天几乎有2/3的时间在宿舍度过。良好的宿舍环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使人不知不觉地接受并形成良好的习惯、高尚的情操。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实施学分制后,学生课余时间增多,宿舍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学生以宿舍为主要空间,共同学习生活,相互影响。学校或班级举办活动时学生更倾向于以宿舍为单位参加或不参加,班级影响力减弱。

大学生活中,除班级和学校社团等正式组织外,还存在一些非正式的群体,如某地区的老乡会。非正式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联系紧密,对班级的归属感逐渐削弱。当这些非正式群体的目标、活动与班级发生冲突时,可能会对班集体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与班集体发生对抗。

由于以下原因,班级凝聚力面临着严峻挑战,而出现松散的状态,难以管理。为此,在大学班级建设中采取各种措施增强班级凝聚力就变得异常紧急而迫切。

目前大学班级里采用的是院系学生工作管理者、辅导员、学生干部共同进行的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的模式。学生工作管理者是所在系各班级的总负责人,负责把握班级管理建设的方向,负责加强班级管理工作指导、检查,制定和完善班级管理目标的评价机制。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指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也是达到班级管理工作目标的责任者;而学生干部是联系班导,进行班级管理的桥梁,三者缺一不可。因此,要不断提高系级管理者、辅导员、学生干部的业务素质,强化思政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完善辅导员工作考核机制,建立学生干部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机制。采取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以生为本,和谐共建良好学风班风,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

在多年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联系实际,不断探索完善,我总结出一套适合班情、校情的班级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则。

1.班级以自然班为基本单位,是组织教学和管理的最基本单位。各班均成立学生班委会。班委会是班级日常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受学院党总支和团总支领导。

2.班级管理具体由班委会负责,实行班委会负责制和个人负责制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3.班委会由班委和团支部组成,一般8~10名成员,实行分工负责制。即班委负责班级日常事务,团支部负责班级同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

4.班委设立班长、副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文娱委员、纪律委员等职位。经过团总支培训后,设置心理委员一职。各职位由民主选举产生,考察期一个月,受辅导员、班级全体成员监督,通过考察正式担任班委,任期一年。班委会主要成员原则上不推荐担任学生会干部。

(二)班委会的职责。

1.组织班级同学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学院有关学生管理的文件、决议、政策等;积极开展精神文明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2.组织学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学生上课不迟到、不早退,遵守课堂纪律;教育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班级。

3.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做好“学帮带”工作,提高班级整体素质。搞好班级班风建设,认真总结,做好评优、推优工作。

4.做好班级考勤工作,督促学生按时参加各项活动。

5.组织策划好主题团日活动,开展以安全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6.制订每学期班级工作计划,及时总结,交团总支审核,每两周召开一次班委会或班会,研究部署班级工作,要有会议记录。

7.关心身边的贫困生、待优生。协助班主任、辅导员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尤其关注心理不健康的同学,在生活、学习上主动关心、帮助,共同进步。

将个人作为基本管理对象,通过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建立班委会,选拔和任用学生干部,组织和协调班级事务;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干部和班级骨干分子模范榜样发挥作用,带动和凝聚班级同学力量,实现班级管理目标。

当前,宿舍已经成为高校学生除教室和图书馆之外聚居的重要场所,在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宿舍的作用,构建以宿舍为平台的班级管理服务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宿舍为平台,建设标兵宿舍,辐射影响力。

以宿舍为平台的班级管理新模式是指以宿舍为班级管理的基本单位,在班级的众多宿舍中,选拔和建设几个在学习、生活、宿舍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相对比较先进,同时宿舍成员责任心、团队合作意识强。把先进宿舍作为班级其他宿舍的楷模,赋予标兵宿舍班级服务和管理的职能,引导和服务其他宿舍同学,将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宿舍建设等方面的好经验、好方法传递给其他宿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宿舍成员的来源作对接,因为来自相同的地域,具有相同的语言和生活习惯,彼此便于交流与沟通,更容易发挥标兵宿舍成员对其他宿舍成员的影响。相比辅导员的说教,广大同学更容易认可和接受同学的帮助指导。对于标兵宿舍的同学,这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种锻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集体的力量,进一步增强集体意识。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在生活上互谅互让,在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形成团队合作精神和强大的集体凝聚力。通过宿舍这个小集体的力量,发挥辐射影响力带动班级这个大集体,最终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增强班级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二)以宿舍为单位,构建宿舍社区,寻找突破口。

根据学生宿舍的特点,辅导员可以在班级的基础上,划分小“班级”,成立所谓宿舍社区,将班级管理工作细化。即将相邻的几个宿舍或以相对集中为原则进行划片,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组成集体进行管理。根据社区特点,运用社区政治、文化、管理功能,并建立相应的党团组织,组织开展各项问题活动,维护宿舍社区的团结稳定,提高成员的政治素养。培养构建起一个以组织建设为突破口,以社区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素质培养为主题,以服务学生为宗旨,构建大学生宿舍社区管理新模式,充分发挥宿舍在班级管理上的作用,通过小集体的建设,形成共同的目标、优良的风气,增强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对班级的归宿感,对班级的荣誉感。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烦琐和艰巨的工作,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遵循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和规律,做到以“生”为本是关键。总之,高校班级凝聚力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指望一蹴而就,更不能期待一劳永逸。加强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一切从为了学生的发展出发,以促进全体学生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谭晓芳.新时期班级管理的探索[J].教育艺术,2006(2).

[2]陈沛然.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与实践[M].教育理论研究,2010.

导购员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Abstract: Impulse buying behavior in today has become a universal phenomenon; almost everyone had the impulse buying experience. The young consumers as very main consumptive group in today's consumer market, due to their huge quantity, and considerable purchasing power, they will become the next mainstream consumers. Now the market is flooded with attractive to young people's consumer products, based on the young people's consumption psychology, more prone to psychological impulse, makes them more prone to impulsive buying behavior.

关键词: 青年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

Key words: young consumers;impulsive buying behavior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158-06

0 引言

随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据研究显示:在超市的保健品和美容用品的购买决策中,有61%是非计划的购买;百货商场中39%的顾客、折扣店中62%的顾客每次会冲动购买至少一件商品[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冲动性购买成为一种普遍的消费现象。

作为消费群体之一的青年消费者,他们的思想前卫活跃,接触到的事物和信息更为丰富,受到外界的诱惑更多,而更容易产生冲动的购买行为。有研究发现35岁以下的购物者比35岁以上的更容易产生冲动性购买(Bellenger,1978)[2]。

在市场营销界,心理学家、著名零售咨询专家Paco Underhill于1999年出版的专著《花钱有理》(Why We Buy:The Science of Shopping)中宣称,超市是个充满冲动购物的地方,顾客百分之六七十的购买活动是事先没有计划好的[3]。研究青年消费市场冲动购买行为的特征与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的意义:

①有助于企业更有针对性的制定营销战略。将青年作为主要目标消费群体的生产企业可以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对已有的商品进行包装设计方面的改良,或者通过布置商场的内部环境达到引发青年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产生的目的。②有助于把握青年消费者购买决策特征。冲动购买行为大多数是在消费者进入商场之后才产生的,其决策过程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的了解,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

1 冲动性购买行为的相关研究成果

1.1 冲动性购买的定义与特点

1.1.1 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定义 最初学者们是从产品入手,研究哪些产品容易引起冲动购买,并把冲动性购买行为等同于非计划性购买。非计划性购买是指在商场的环境中购买事先没有计划购买的产品[4]。20世纪70年代,Bellenger、Robertson和Hirsehinan指出,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有可能被冲动购买。Rook和Hoch指出实际上是消费者个人,而不是产品导致了消费的冲动性。Rook从心理学上的心理冲动性及冲动的角度来解释消费者的冲动购买行为[5]。消费者在看到喜爱商品的同时,除了感受到一股强烈的购买驱动力外,同时也会经历自我沉溺和自我控制之间的情绪冲突,当情感压倒理智时,消费者才会不顾一切的立即购买[6]。

1.1.2 冲动性购买行为的特点 罗克(Rook)在分析顾客冲动性购买行为时归纳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7]:①冲动性。即突然涌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购买欲望,而且马上付诸行动。②强制性。即有一种强大的促动力促使顾客在某种程度上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而马上采取行动。③情绪性。即突然的购买促动力常常伴随着激动的或是暴风骤雨般的情绪。④不计后果性。购买的力量强烈对购买行动潜在不利后果很少或根本不予以考虑。

1.1.3 冲动性购买行为的类型

1.1.3.1 Stern基于外在刺激因素对冲动购买的分类[8]

①纯纯粹性冲动购买:是一种真正的冲动购买行为。消费者事先完全没有购买欲望而临时做出购买决定,是一种突发的行为,购买时没有考虑品牌、价格、有用性等选择。②提示性冲动购买:是指购买者在购物现场看到有关该商品的广告或者其它关于该商品的信息,提示顾客回忆起尚未满足的消费需求,从而产生的冲动购买行为。③建议性冲动购买:当消费者第一次看见某一产品,即使他对该产品没有任何认知,想到未来可能会需要,从而发生冲动购买行为。④计划性冲动购买:是指消费者进入购物现场之前在头脑中已经有一些购买打算,但进入店后由于发现价格优惠而产生购买该产品的预期或打算。

一般来说,如果消费者对他们现有的知识非常自信,或者他们感到信息搜索与做决定关系不大,消费者便会对从事多方面的信息搜索失去动力。日本关西大学副教授青木幸弘的调查表明:其中有27.6%属于在商场内突然想起需要该种商品的购买;有6.4%属于与想购买的商品有关联的再次购买;因为价格便宜的购买占了8.5%;另有15.3%属于购买行为不明确的纯粹冲动购买[9]。

1.1.3.2 Bayley和Nancarrow基于消费者内在动机对冲动购买的分类[10] ①自我证实型冲动购买:有一些消费者为了证明自己的精明或者善于持家,会为感知到的未来需求做一点准备而购买。②自我补偿型冲动购买:当消费者取得了好的成绩时,会做一些冲动购买以对自己进行奖赏、提升心情,或者为了自我形象,满足自尊的需要而做出的冲动购买。③自我重新定义型冲动购买:是指消费者由于渴望或潜意识冲突所激发的冲动购买。④病态型冲动购买:是指消费者不能自我控制地进行重复购买行为,是一种强迫性购买行为。

1.2 影响冲动购买行为的因素 布莱斯(JimBlythe)等认为,消费者个人特征、情境特征、产品特征等是影响冲动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11]。因此可以将分为三类:即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和情景因素。

1.2.1 外部因素 ①商品因素。冲动购买行为多发生在顾客选择程度较低、价值偏低,购买次数频繁的商品上。顾客对其性能、用途、特点都比效熟悉,而且花费不多,在不和同类产品相比较,做出冲动购买的情况特别多 [12]。②购物环境。在自由挑选商品的环境下,商家通过通道设计、陈列设计、灯光色彩设计、广告设计等营销手段,吸引顾客注意力,延长顾客在店内的逗留时间,可最大程度地诱发顾客的冲动购买欲望[13]。③商品促销。在消费者不够理性的情况下,价格刺激往往具有显著效果。对于某些商品来说,消费者可能处于可买可不买的边缘,促销折扣能够引起消费者产生冲动购物行为[14]。④社会影响。社会影响分为信息性影响和规范性影响两类。信息性影响是指把他人视为指导行为的信息来源时的影响;规范性影响是指为获得他人的喜爱和接纳而从众时的影响。Goffman指出,在特定的社会交往过程中,个体由于他人对其行为的认可而取得的正向社会价值[15]。Luo和Childers&Rao研究显示,当消费者有同伴陪同购物时,就会询问他人的意见,从而对购买决定产生规范性评估影响[16]。当同伴提出鼓励或阻止的建议时,鼓励的建议对冲动购买行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阻止的建议对冲动型购买行为有明显的负面效果[17]。⑤人员推荐。国内一项调查显示,在销售保健品的商店,有不少消费者已经决定了将要购买的品牌,而面对这些消费者,营业员依然可以影响消费者的最后购买决定 [18]。

1.2.2 内部因素 ①顾客特征。从顾客的气质分析,想象型气质的人,活泼好动,注意力易转移,兴趣易变,审美意识强,易受商品外观和包装的影响。这样类型的消费者容易成为冲动购买的群体 [19]。②冲动购买倾向。是指个体可能实施非计划的、不经仔细考虑,没有评估后果的冲动购买行为的程度。在冲动购买的研究中发现消费者的冲动购买倾向对其冲动购买行为具有预测作用。许多学者都曾试图开发出一个有效反映消费者购买倾向的量表。Rook和Fisher与Weun、Jones和Beatty都在不同时期开发了相应的量表。在后续研究中发现Weun等所开发的量表在信效度上要优于Rook等所开发的量表[20]。③自我控制。冲动购买包括了冲动购买倾向和自我控制两个相反的作用过程。Baumeister把冲动购买行为的发生归结为自我控制的失败。认为标准、自我监控过程和改变自己行为的能力等三个因素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自我控制[21]。④消费者的情感因素。Beatty和Ferrell把从购物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定义为购物享乐[22]。购物享受者会在购物上花更多时间,而且从购物的过程中获得的满足感比购买到商品本身获得的满足感更多。Rook和Gardner研究发现,85%的受访者认为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更有可能导致冲动购买行为的产生。Sarah等人研究指出,当消费者处于消极心境时,他们倾向于通过购买能够使其高兴的产品以修补抑郁消极的心境[23]。在有关跨文化的对比研究中,Kacen和Lee的研究结果表明,亚洲人的情感对冲动购买行为的影响要大于白种人。⑤消费者的采购清单。消费者在购物前事先拟好采购清单,可以有效地控制消费者的冲动购物行为。没有采购清单的顾客在商店内逗留的时间更长,冲动购物的可能也更大。⑥人口统计变量。很多学者从人口统计变量的角度对冲动购买进行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即在18至35岁,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者冲动购买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在35岁以后,消费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冲动购买水平整体上是呈下降趋势;女性总体上比男性具有更高的冲动购买水平[24]。

1.2.3 情景因素 ①时间因素。据研究显示,在超市中75%消费者的购物决定是在15秒钟以内决定完成的[25]。因此如何在关键的时刻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定成为了厂商争相关注的热点。②经济状况。Beatty和Ferrell在其冲动购买的前因后果模型中考察了时间和金钱两个情景变量[26]。研究结果发现,可用时间及金钱越多,消极情绪就越少也就易发生冲动购买行为。③异地性对冲动购买的影响。李志飞探讨了异地性对冲动购买的影响[27]。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在异地的冲动购买行为与在同城的冲动购买行为存差异。旅游者感到的重购成本、文化差异和购买压力与他们的冲动购买行为行为之间显著正相关。当消费者在异地旅游消费时,看到本国没有的新奇的事物时就会产生无法抑制的购买欲望,产生冲动的购买行为[28]。

1.3 青年消费者的心理特征 国际上的统计数据表明,青年(18~35岁)约占总人口的1/5,我国的青年(18~35岁)人数约占3亿,约占总人口的1/4[29]。青年消费者已经具有相当成熟的自我意识,道德感也比较完善,也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独立经济能力购买能力也更高[30]。

青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具有扩散性,对其他各类消费群体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家庭消费方面,父母们往往认为年轻人思想活跃,有新的消费观念,所以在做决策时也经询青年人的想法[31]。

青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敏感性强,对新颖的商品保持强烈的兴趣。青年人好奇心强,总是抱着一种新奇的心情去尝试新商品,还包括时下热门的新的消费方式[32]。②追求消费个性与时尚。青年人自我意识的成熟、对自我形象的关注以及自我表达能力的增强,都使其消费行为具有明显的个性色彩。③崇尚品牌和名牌。青年人特别注重商品的品牌和档次,对商品的品牌要求越来越高。名牌就是体现自己的身份、地位与价值,展示个性形式。④注重情感,决策中带有较强的冲动性。青年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款式、颜色、价格等因素都能单独成为他们的购买理由,导致忽略了综合选择的必要,这也是冲动购买的一种表现[33]。

2 市场调研及数据分析

2.1 市场调研设计 本文研究的调查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所用问卷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所对应的年龄段,个人可支配月收入范围以及最高学历等。第二部分是描述冲动购买行为的一些语句,被调查者根据自身情况,对描述性问题的认同程度进行选择,其中认同程度调查采用李斯特五级量表方法来设计问卷。

研究主要以年龄在18至30岁的青年人群作为调查对象,主要通过电子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问卷43份,其中有效问卷39份,问卷有效率为78%。

2.2 提取关键影响因素

2.2.1 信度检验 信度检验是检验问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采用克伦巴赫(Cronbach)所创的α系数方法来估计测验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可以通过软件SPSS中的Analyze-Scale-Reliability Analysis得出。信度检验结果如表1。由表1中可以看出,各变量的总体α系数为0.7129,剔除各变量后的α系数也均在0.7左右,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因此,说明这一组问卷项目设计得还算比较合理。

2.2.2 效度检验 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程度或测量的正确性。效度分内容效度、准确效度和架构效度。本项研究主要对架构效度进行检验,架构效度主要是用来检验量表是否可以真正度量出所要的度量结果。常常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问卷的架构效度进行检验。由SPSS软件得出效度检验指标KMO适当性检验值,本文得到的KMO值为0.426,Bartlett检验P值为0.000。(如表2)由于效度分析里的KMO检验值小于0.5,说明用来预测各因子的问卷的题目还不够多。但Bartlett球体检验显著(小于0.05的显著值)说明变量高度相关足够为因子分析提供合理基础。

2.2.3 因子分析 根据对冲动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运用SPSS软件对20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相关矩阵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等数据。结果见表3。由结果可知,前7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从第8个公因子开始,特征值开始小于1。根据公因子选取原则,选取7个公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到71.448%,能基本概括和解释整个数据的大部分信息。由于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的7个公因子的含义不是很明确,为了使各类因子尽可能的向两级转化,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做因子载荷旋转,使7个公因子含义更加明确,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4。

由表4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因子载荷已经按照每个因子进行排序,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中各公因子较高的载荷都很有规律的分布在若干个关键评价指标上,说明它们与评价指标之间具有明确的结构关系,此时更加便于解释各因子的含义。按各主因子中载荷量较高的变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进行主因子命名。因子1在指标X20、X14、X6、X11、X4这五个变量上有较大的载荷,因此该因子命名为“消费者情绪喜好”;因子2在指标X8和X9这两个变量上有较高的载荷,命名为“商品促销打折”;因子3在指标X12、X17、X7这三个变量上有较高的载荷,命名为“消费者购买欲望”;因子4在指标X13、X1、X10这三个变量上有较高的载荷,命名为“信息搜索”;因子5在指标X2和X3这两个变量上有较高的载荷,命名为“购买计划的制定”;因子6在指标X18和X19这两个变量上有较高的载荷,命名为“以往的冲动购买经历”;因子7在指标X15和X16这两个变量上有较高的载荷,命名为“他人意见的影响”。由于变量X5在各个因子上的载荷量都不怎么高,因此剔除该变量。

2.3 样本均值比较分析

2.3.1 样本各变量均值比较分析 运用SPSS分别计算出样本中各个变量的得分平均数,得到各个变量的均值,如图1所示。由于问卷中有些语句的含义与冲动购买行为呈现负相关关系,因此在输入得分的时候已经做过相反计分的数据处理,这些变量是X1、X13、X18和X19。所以计算得到的分值越高说明越容易使得青年消费者做出冲动购买。计分方式为5个水平,因此,将平均水平3作为一个分界线,认为高于3分的变量对青年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有较大的影响,而低于3分则认为那些变量对青年消费者的冲动购买行为没有较大风影响。从图1中可得知,变量X3(我经常比原计划多买东西)、X7(喜欢的东西如果不买下来,我总有一种不满足的感觉)、X8(我会因为附赠产品而购买商品)、X9(我常常在打折促销的时候购买大量的商品)、X12(当我有想要的东西时,那种感觉很难抗拒)、X14(我在购物时会因喜爱商品的包装而产生购买冲动)、X15(我很反感别人催促我赶快做出购买决策)、X16(别人的肯定建议对我的购买决策有影响)、X17(有时候那种立即购买的欲望确实非常强烈)、X18(在发生冲动性购买行为时,我不会联想以往的冲动性购买经历)、X19(在发生冲动性购买行为时,以往后悔失望的情感不会抑制我做出冲动性购买决策)的均值得分都高于3分,因此认为这些变量对青年消费者的冲动购买行为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结合之前SPSS因子分析得到的结果,因子“消费者情绪喜好”包含的变量中只有变量X14的均值高于3,其他变量的均值得分都低于3,因此可以看出青年消费者在对自己的情绪控制方面做的还是很充足的,不会完全凭借自己的喜好而导致冲动消费的产生。因子“商品促销打折”包含的变量X8和X9的得分都高于3,可以看出商品价格上的折扣以及附赠产品的价值对青年消费者具有一定的影响,能够引起他们产生冲动购买。因子“消费者购买欲望”包含的变量X12、X17、X7的得分均值也全部高于平均水平3,说明大部分的青年消费者都具有很强的购买欲望,这就容易造成冲动消费倾向,从而产生冲动购买行为的发生。因子“信息搜索”包含的变量X13、X1、X10的平均得分全部低于3,说明青年消费者在购物之前会对想购买的商品进行一定的信息搜索,并且比较从中选择更适合的商品。因子“购买计划的制定”包含的变量中,X2(我买东西没有什么计划性)的平均得分低于3,可以认为青年消费者在购物前已经制定好的购买计划或者购物清单,然而变量X3(我经常比原计划多买东西)的平均得分高于3,说明即使青年消费者事先心中已经有了购买计划,但真正进行购物时却同计划有所出入,即青年消费者往往是在进入商场后受到现场的影响才产生了冲动购买行为。因子“他人意见的影响”包含的变量X15和X16的骏置业都高于平均水平,他人的意见可以是陪同者的意见,也可以是现场导购员的意见。这说明在购物时,当他人对商品的评价是肯定的时候,消费者往往会相信并且购买该商品。因子“以往的冲动购买经历”包含的变量X18和X19的均值也全高于3,说明青年消费者在当下的购买情景时,不会受到过去冲动消费的影响,即使过去冲动购买后产生了后悔的情绪,但在这次的购买时也不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2.3.2 不同类别的均值比较分析 将样本按照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归类。经过数据统计如表5所示。

①性别不同对青年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的影响。在之前的文献综述中已经提过,不同性别的消费者发生冲动购买的水平也不相同,为了验证这一观点,将样本按照性别进行区分,分别计算出他们在7个影响因素上的得分均值,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男女之间的区别不太明显的因素有“信息搜索” “商品促销打折”“他人意见的影响”和“以往的冲动购买经历”。然而“购买计划的制定”,“消费者情绪喜好”以及“消费者购买欲望”这三个因素可以明显看出男女之间的差别。尤其是“购买计划的制定”这个因素,女性的均值水平明显高于男性的均值水平由此可以看出不制定购买计划更加容易使女性青年消费者产生冲动购买行为。在“消费者情绪喜好”这个因素男性的样本均值低于女性的样本均值,说明女性青年消费者更加容易受到自身情绪和喜爱好的影响,从而进行冲动购买;从“消费者购买欲望”这个因素来看,女性的样本均值也高于男性的样本均值,说明女性青年消费者比男性青年消费者具有更强的购买欲望。

②年龄层次不同对青年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的影响。青年消费者的年龄定义是18-30岁。再具体划分为18-23岁,24-30岁,30岁以上等三个层次。这样做的原因是不同年龄段的青年在收入水平与购买决策目标上存在差异。由于样本中30岁以上的只有2人,样本主要集中在前两类中,因此在进行对比分析时主要分析18-23岁和24-30岁这两类人群的均值。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18-23岁的青年消费者和24-30岁的青年消费者在“计划制定”,“商品促销打折”和“以往冲动购买经历”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分析结果显示:在“购买计划制定”因素方面,18-23岁的青年消费者会在购物前做好购买计划,降低冲动购买行为的发生。在“商品促销打折”因素方面18-23岁的青年消费者比24-30岁的青年消费者更加容易受到商品促销折扣的影响从而产生冲动购买行为。在“以往冲动购买经历”这个方面,18-23岁的青年消费者相比24-30岁的青年消费者更容易受到以往冲动购买经历的影响,在发生冲动购买时他们会想起以往的经历,并且以往的购买经历带来的后悔情绪抑制了这次的冲动购买欲望。在不同年龄层次上存在差异不大的有“信息搜索” “消费者情绪喜好” “消费者购买欲望”和“他人意见的影响”三个因素。

③可支配月收入不同对青年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的影响。问卷基本信息中将可支配月收入分为四个跨度,分别是1000元以下、1000-1999元、2000-2999元和3000元及以上。将样本按照这个类别进行划分统计,计算出将出不同收入的各个因素得分均值,并且进行比较分析,如图4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可支配收入额度范围的青年消费者在以下一些因素上存在很大区别的。在“购买计划制定”因素方面,可支配月收入越是高的青年消费者就越不会制定计划,使得实际购买的商品往往会超出原先的计划,说明发生冲动性购买行为的频率很高。在“商品促销打折”这个因素方面,可支配月收入越低的青年消费者受到商品价格上的折扣的影响更加大,因此会更加倾向购买那些促销的商品,从而加大了冲动性购买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在“以往的冲动购买经历”方面,可支配收入较低的青年消费者在进行冲动购买做出购买决策时会受到过往的冲动购买经历导致的后悔情绪的影响,从而抑制冲动购买行为的再次发生。在“消费者情绪喜好”因素方面,可支配月收入越高的青年消费者在购物时更加按照自己的情绪以及喜好做出商品的选择和购买决策。在“消费者购买欲望”方面,可支配收入越高的青年消费者其购买欲望也更加强烈。

而“信息搜索”和“他人意见的影响”这两方面的因素对各个收入阶段的青年消费者的影响区别不是很明显,几乎在同一水平。

3 青年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研究结论

3.1 关键因素产生的影响 在对数据经过分析后,对青年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知道了青年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发生主要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因素又分别对哪一类别的青年消费者产生的影响更加大,可得到以下结论。

3.1.1 信息搜索因素产生的影响 经过数据分析,可以明显看出青年消费者的冲动购买行为的发生受到信息搜索因素的影响不大,调查得到的结果表明青年消费者在实施购买之前通常会对所购买的商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相关信息的搜查,并且会根据搜查到的结果进行比较,选择更加满意的商品作为购买的对象。因此,信息搜索很大程度上对冲动性购买行为产生抑制的作用。

3.1.2 购买计划制定因素产生的影响 从分析结果看,青年消费者对购物都有一定的计划性,但从分类样本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不同之处。男性青年消费者、18-23岁之间的青年消费者或者可支配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青年消费者相比其他同类的消费者而言,他们更加具有计划性,且不会随意购买超出计划之外的商品,表明这个购买计划的制定对这些人而言是有效降低冲动购买的因素。而女性青年消费者,年龄更加大或者收入更加高的消费者,他们大部分不会制定购买计划,因此最终买到的商品远比最初的要多,说明购买计划的制定对不同阶段的青年消费者有不同的影响。

3.1.3 消费者情绪喜好因素产生的影响 从分析结果看,青年消费者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因为情绪的失控而做出冲动性购买,且不仅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做出购买决策,即会考虑到购买的商品是否有用途。而从分类样本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女性比男性更加按照自己的情绪及喜好进行购买,收入高的青年消费者比收入低的青年消费者在进行购买是也更加凭着自身的情绪和喜好做出购买决策。因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情绪的波动,更加感性;而低收入人群比高收入人群在购物时受到的限制更加多,可支配的金额越少就越不能一味地根据喜好进行购物。因此,女性以及高收入的青年消费者相比其他,在购物时更容易根据情绪和喜好从事购物,所以就越可能产生冲动性购买行为。

3.1.4 消费者购买欲望因素产生的影响 从数据分析的结果可见,青年消费者普遍都具有较高的购买欲望,而且女性相比男性更高,低年龄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比高年龄的稍高一些,高收入的消费者比低收入的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更高。而具有较高购买欲望的青年消费者也更加容易受到自身欲望的驱使,从而导致冲动购买行为的发生。

3.1.5 商品促销打折因素产生的影响 商品价格上的降低对青年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都有很大的影响,区别只在于影响程度上的不同。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商品促销和打折对低年龄段的青年消费者和低收入的青年消费产生的影响程度更大。这些类型的青年消费者通常遇到促销的商品都会受到价格的冲击而决定购买,而不会考虑这些商品是否是自己目前真的需要的,进而产生了冲动性购买。

3.1.6 他人意见的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 青年消费者杂购物时通常是结伴而行,而且在做出购买决策前都会询问陪同者的意见,如果他人的意见都是肯定的,那消费者就很可能购买该商品。尤其是在购买服装、化妆品等一些具有装饰的商品时,商店营业员的正面评价再加上朋友的肯定,对于还处在犹豫的阶段的消费者而言很容易受到这些话语的诱导,从而做出购买决策。

3.1.7 以往购买经历因素产生的影响 经过分析得到的结果表明,大部分青年消费者不会因为过往的经历而影响此次的购买决策,特别是对于高收入的青年消费者而言。通常对于冲动购买后的商品消费者持有后悔的态度,但当青年消费者在购物时,不会联想到之前发生过的冲动购买经历,即使想起了也不会因为之前的后悔情绪影响此次的购买决策,并且在当下总觉得自己的决定是不会错的,因此,冲动购买行为才会络绎不绝的重复发生。

以上通过对各个因素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分析,可以更加明确的了解青年消费者产生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原因,并且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让青年消费者更加看清自己,在进行购物时更加理智的进行判断,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3.2 研究局限性 对于本次的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进行讨论。①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市场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获得调查样本,但由于样本数量有限,造成一定的误差。②问卷设计方面,设计的问题可能不够全面,还存在当时没有想到的其他影响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因素,可能使得研究出的成果不是很全面。③对于数据处理的分析显得有些单一,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更加深入的获得解析。

参考文献:

[1]对顾客冲动型购买行为的研究[OL].北京物资学院,2006,5.

[2]Jacqueline J. Kacen, Julie Anne Lee.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on Consumer Impulsive Buying Behavior[J].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12(2):163-176.

[3]刘再兴.顾客冲动购物的真相[J].广告主,2009.

[4]Park C W, Iyer E S, Smith D C. The effects of situational factors on in-store grocery shopping behavior: The role of store environment and time available foe shopping[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89,15:1422-433.

[5]Rook D W & Hoch S J. Consuming impulse[J]. Advance in Consumer Researeh,1985(12):23-27.

[6]蔡雅琦,施浚琦,王垒.冲动性购买行为的研究综述[J].应用心理学,2004,(10):53-57.

[7]Rook D W. The buying impulse[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87,14:189-199.

[8]Stern H. The significance of impulse buying today[J]. Journal of Marketing,1962,26(2): 59-62.

[9]皮永华,徐少军.消费者冲动型购买行为信息接触过程分析.[J]技术经济,2004,(7).

[10]Bayley G & Nancarrow C. Impulsive purchasing: Aqualitative exploration of the Phenomenon[J]. Qualita-tive Market Researeh,1998,(2):99-114.

[11]孙连才,趋低消费清境下的冲动性购买销售策略[OL].世界经理人网,2011,3.

[12]薛明.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与营销对策分析[J].企业导报,2010,(11):113-114.

[13]黄维梁,论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与商家营销对策[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9,(6):60-62.

[14]曾杰.影响中国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之因素研究[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5]张正林,庄贵军.基于社会影响和面子视角的冲动购买研究[J].科学管理,2008,21(6):66-72.

[16]李志鸿.规范性评估、价格水准对冲动性购买行为之影响[D].台湾大学商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1997.

[17]王永贵,贾鹤.参照群体对消费决策影响研究评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30(6).

[18]梁承磊,李秀荣.参照群体对冲动型购买行为的影响[J].山东财经学院学报,2010,(3):84-89.

[19]冲动性购物的影响因素.[OL]市场研究大讲堂,2010,3.

[20]Weun S,Jones,M A & Beatty S E. The development andvalidation of the impulse buying tendeney scale[J].Psy-chological Reports,1998,(82):1123-1133.

[21]Baumeister R F. Yielding to temptation: self -control failure, impulsive purchasing and consumer behavior[J]. Joum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2,28(4):670-676.

[22]林建煌,在世杰,龚涎元.消费者行为中冲动性购买的前因与后果之模型[J].商管科技季刊,2005,(6):47-68.

[23]熊素红,景奉杰.冲动性购买影响因素新探与模型构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32(5):56-64.

[24]王建国,姚德利.冲动购买行为研究动态探析[OL].论文网,2012,2.

[25]王梦允.冲动性购买行为模式的分析.

[26]Beatty S E and M. E. Ferrell. Impulse Buying: Modeling Its Precursors[J]. Journal of Retailing,1998,74(2):169-191.

[27]李志飞.异地性对冲动购买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10(6):11-18.

[28]张秀琪.纪念品购买情境对冲动性购买行为之影响[D].台湾静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9]李文同.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5.

[30]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1]刘飞燕.青年的消费心理特征及对企业营销的启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32]刘军,王砥.消费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

上一篇:应届生自我总结范文 下一篇:生活部自我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