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劳动保障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3-03-14 23:33:41

单位劳动保障规章制度

单位劳动保障规章制度范文第1篇

第一条市劳动保障咨询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本中心)是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办的,并由其直接领导的自收自支的事业组织,是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唯一面向社会开放的综合性劳动保障咨询服务机构。

第二条根据《关于对用人单位及其劳动保障管理人员实行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会员制管理的通知》(津劳办[2001]295号)文件要求,本中心对用人单位采取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会员制的咨询服务模式。

第三条本中心以“您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追求”为服务宗旨,凭借丰富的专业人才优势、现代化的管理运营模式、人工及网络化的咨询服务方式为广大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会员提供各项高品质、专业化、权威性的劳动保障及其他相关管理内容的免费及优惠服务。

第二章会员单位等级

第四条凡承认本办法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均可提出申请,经本中心审核并自觉履行会员交费义务后,可成为本中心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会员(以下简称会员单位)。

第五条会员单位分为四个等级,即顾问级会员、金卡级会员、银卡级会员、普卡级会员。不同级别的会员单位享受不同幅度的免费及优惠服务。

第三章会员单位权利

第六条本中心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的同时,接受会员单位的建议和监督。在一个服务年度内,不同级别的会员单位享受以下免费服务。

(一)顾问级会员享受以下免费服务:

1、每月四本《劳动保障政策文告》、《劳动保障咨询顾问》;

2、本中心指定一至两名咨询师及以上级别人员提供签约劳动保障政策咨询;

3、本中心为会员单位举办的劳动保障热点问题咨询专场、人力资源管理主题研讨会,参加人员不限;

4、本中心为会员单位举办的联谊会或经验交流活动,参加人员不限;

5、一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服务;

6、制定或修改劳动规章制度的指导服务;

7、一次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服务;

8、一次劳动争议仲裁案件;

9、获得本中心网站企业会员专有用户名和密码,享受属于会员单位独有的网络服务:

(1)下载当期《劳动保障政策文告》和《劳动保障咨询顾问》电子刊物;

(2)使用企业招聘平台,并自主管理招聘信息;

(3)单位所属工作人员可以申请在“会员之家”栏目“我思我想和欢乐时光”中发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体会、学术性论文、活动花絮等署名文章,经本中心审核后在网站予以。

(二)金卡级会员享受以下免费服务:

1、每月三本《劳动保障政策文告》、《劳动保障咨询顾问》;

2、劳动保障相关政策咨询;

3、本中心为会员单位举办的劳动保障热点问题咨询专场、人力资源管理主题研讨会,限三人参加;

4、本中心为会员单位举办的联谊会或经验交流活动,限三人参加;

5、制定或修改劳动规章制度的指导服务;

6、一次劳动争议仲裁案件;

7、获得本中心网站企业会员专有用户名和密码,享受属于会员单位独有的网络服务:

(1)下载当期《劳动保障政策文告》和《劳动保障咨询顾问》电子刊物;

(2)使用企业招聘平台,并自主管理招聘信息;

(3)单位所属工作人员可以申请在“会员之家”栏目“我思我想和欢乐时光”中发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体会、学术性论文、活动花絮等署名文章,经本中心审核后在网站予以。

(三)银卡级会员享受以下免费服务:

1、每月二本《劳动保障政策文告》、《劳动保障咨询顾问》;

2、劳动保障相关政策咨询;

3、本中心为会员单位举办的劳动保障热点问题咨询专场、人力资源管理主题研讨会,限二人参加;

4、本中心为会员单位举办的联谊会或经验交流活动,限二人参加;

5、制定或修改劳动规章制度的指导服务;

6、一次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服务;

7、获得本中心网站企业会员专有用户名和密码,享受属于会员单位独有的网络服务:

(1)下载当期《劳动保障政策文告》和《劳动保障咨询顾问》电子刊物;

(2)使用企业招聘平台,并自主管理招聘信息;

(3)单位所属工作人员可以申请在“会员之家”栏目“我思我想和欢乐时光”中发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体会、学术性论文、活动花絮等署名文章,经本中心审核后在网站予以。

(四)普卡级会员享受以下免费服务:

1、每月一本《劳动保障政策文告》、《劳动保障咨询顾问》;

2、劳动保障相关文件查寻;

3、本中心为会员单位举办的劳动保障热点问题咨询专场、人力资源管理主题研讨会,限一人参加;

4、本中心为会员单位举办的联谊会或经验交流活动,限一人参加;

5、获得本中心网站企业会员专有用户名和密码,享受属于会员单位独有的网络服务:

(1)下载当期《劳动保障政策文告》和《劳动保障咨询顾问》电子刊物;

(2)使用企业招聘平台,并自主管理招聘信息;

(3)单位所属工作人员可以申请在“会员之家”栏目“我思我想和欢乐时光”中发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体会、学术性论文、活动花絮等署名文章,经本中心审核后在网站予以。

第七条在一个服务年度内,不同级别的会员单位享受以下服务的收费优惠(本条第(一)项中国际交流、省际调研考察和国家及本市有统一要求的除外),顾问级会员优惠30%;金卡级会员优惠20%;银卡级会员优惠15%;普卡级会员优惠10%。优惠服务项目如下:

(一)培训、交流服务

1、国际交流;

2、省际调研考察;

3、本中心独办的劳动保障政策系列讲座;

4、本中心独办的人力资源管理系列讲座;

5、就业准入培训;

6、国家职业资格培训;

7、企业内部职业培训;

8、劳动法律咨询专场;

9、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高级研讨沙龙。

(二)劳动保障法律服务

1、为会员单位日常及重大劳动管理事项出具专项法律意见书(如可行性法律意见书、实施性法律意见书等);

2、为会员单位各类劳动保障管理事项进行制度或方案设计,包括:

(1)劳动合同管理制度设计;

(2)劳动关系协调处理方案设计(如劳动合同签订、变更、解除、终止等方案设计);

(3)企业改制、兼并、重组人员调整与分流安置方案设计;

(4)企业破产人员安置方案设计;

(5)商业秘密保护方案设计;

(6)企业年金方案设计。

3、劳动争议案件(仲裁、一审、二审);

4、劳动保障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

5、非制式劳动合同起草;

6、劳动规章制度的起草、修改;

7、劳动规章制度运用的书面指导;

8、集体合同签约、履约的书面指导;

9、劳动合同签约的书面指导。

(三)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

1、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

2、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设计:

(1)薪酬制度设计;

(2)绩效考核方案设计;

(3)招聘与甄选方案设计;

(4)培训开发方案设计;

(四)劳动保障事务代办服务

1、规章制度备案代办;

2、特殊工时审批代办;

3、各类劳动保障优惠政策申报、审批;

4、集体合同谈判;

5、工资集体协商;

6、劳务派遣。

第四章会员单位义务

第八条遵守本办法和本中心的活动守则,按期交纳会员服务费。

第九条不得对外散布有损本中心形象的言论。

第五章入会程序及注意事项

第十条入会程序

(一)填表

阅读本办法后,有申请意向的用人单位从本中心网站下载或从本中心领取《劳动保障政策会员制管理资格审批表》,逐项填写。

(二)申请

携带《劳动保障政策会员制管理资格审批表》及本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到本中心办理申请手续。

(三)审核

在接到用人单位申请的当日,本中心出具审核意见。

(四)交费

经本中心审核同意的,用人单位按如下标准交纳会员服务年费:

1、顾问级会员:服务年费15000元;

2、金卡级会员:服务年费3600元;

3、银卡级会员:服务年费2400元;

4、普卡级会员:服务年费1200元。

本中心收取的上述会员服务费,主要用于会员单位管理及开展各类免费、优惠服务的开支。

(五)发卡

对已交纳会员费用的会员单位,按会员等级发放《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会员卡》(以下简称会员卡)。会员卡作为会员享受免费及优惠服务的凭证,交费年度内有效。

第十一条注意事项

(一)注册

会员单位应于服务期满前一个月交纳下一个服务年度的服务费,并对会员卡进行延长有效期限的注册。

(二)暂停服务

会员单位未及时交纳年度会员服务费的,将暂停服务,待补交费后再享受相应服务。

(三)注销

会员单位逾期两个月未注册的,或者做出有损本中心形象或利益的行为,本中心有权注销其会员资格。

第六章附则

第十二条《劳动保障政策文告》内容包括: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颁布的法律;

(二)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四)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颁布的地方性法规;

(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六)市政府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七)市高级人民法院的规范性文件;

(八)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规范性文件。

第十三条《劳动保障咨询顾问》是由本中心编印的月刊,其主要内容包括最新劳动保障政策解读、案例解析、资讯平台等。

第十四条为顾问级会员提供“签约劳动保障政策咨询服务”是指以本办法规定的免费、优惠服务项目为基本内容,并就服务年度内有关顾问服务的特别事项签订专人、专项劳动保障咨询服务协议的服务方式。

第十五条本中心网站地址劳动保障咨询网。

第十六条本办法所称“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是指应会员单位需求,对会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状况进行诊断,帮助会员单位找出管理中的漏洞及其他问题。

第十七条本办法是本中心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的基本准则,本中心将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市场变化不断修正完善。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本中心负责解释。

单位劳动保障规章制度范文第2篇

答: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对举报属实,为查处重大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提供主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二、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哪些事项有权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答: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一)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

(五)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六)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七)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八)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三、问: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自己的劳动保障权益时该如何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

答:投诉应当由投诉人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递交投诉文书。书写投诉文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投诉,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笔录,并由投诉人签字。投诉文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投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和联系方式,被投诉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二)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和投诉请求事项。

四、问:投诉后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该如何处理?

答: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赔偿发生争议的,依照国家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规定处理。

对应当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的事项或者已经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申请调解、仲裁或者已经提讼的事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告知投诉人依照劳动争议处理或者诉讼的程序办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告知投诉人依照劳动争议处理或者诉讼程序办理:(一)应当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的;(二)已经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申请调解、仲裁的;(三)已经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

下列因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行为对劳动者造成损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赔偿发生争议的,依照国家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规定处理:(一)因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二)因用人单位违反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保护规定,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造成损害的;(三)因用人单位原因订立无效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四)因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因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五、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检查后,有几种处理结果?

答: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根据调查、检查的结果,作出以下处理:(一)对依法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二)对应当改正未改正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理决定;(三)对情节轻微且已改正的,撤销立案。发现违法案件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事项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六、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举报投诉案件办理有哪些时限限制?

单位劳动保障规章制度范文第3篇

一、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创建优质服务窗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公正、便民、廉洁、高效”为基本要求;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严格依法行政,为群众提供满意服务为目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把窗口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促进劳动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出积极贡献。

二、创建活动的范围

参加创建优质服务窗动的范围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直接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行政审批窗口和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经办、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保障等窗口单位,以及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所)。

三、创建优质服务窗动的内容

(一)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实施行政管理,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准确;履行法定职责和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和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依法办事责任制、评议考核制、错案追究制等制度,杜绝行政不作为或滥用行政权力的现象;加强工作人员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积极宣传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增强服务对象的依法维权意识。

(二)优质高效服务。科学设置办事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取消重复手续,规范工作行为和服务标准,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办公场所环境整洁,各种服务设施齐全,窗口及工作人员服务标志统一规范;热情服务、诚实守信,对职责范围内的办理事项不推诿、拖拉、扯皮、刁难,在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时限内办结;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和推行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服务措施。

(三)办事公开透明。服务窗口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办事依据、条件、程序、过程、结果和时限,服务承诺、违诺违纪的投诉及追究办法等及时向服务对象公开;公开形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建立和完善办事公开责任制、预审制度、评议制度和考评追究等制度,保证公开的内容全面、真实、准确,办事行为公开、公正、透明。

(四)工作作风优良。窗口单位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有凝聚力和创造力;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业务素质;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严守纪律、清正廉洁,着装整洁、文明礼貌、行为举止规范,杜绝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问题。

(五)监督机制完善。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广泛听取服务对象及社会各方面的批评和建议;建立健全民主评议、投诉举报等群众监督制度和工作考评、自查整改、责任追究等内部监督机制,纠正窗口单位在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监督形式的方法,不断拓宽监督渠道,确保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创建活动的考核和表彰

劳动保障部和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定期对创建优质服务窗动进行考核表彰。

省级劳动保障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采取内部评议、社会评议和组织审核验收相结合的方法,每年或每两年对辖区内的服务窗口进行一次考核评比,表彰一批达到优质服务标准的窗口单位。

劳动保障部在各省(区、市)考核评比的基础上,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国性优质服务窗口的表彰活动。由省级劳动保障部门推荐,部里组织审核,按照一定比例予以表彰。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推动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五、创建活动的主要措施

(一)健全领导和工作机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重视和加强对创建优质服务窗动的领导。劳动保障部将成立创建活动指导小组,驻部纪检组长任组长,成员由办公厅、法制司、培训就业司、劳动工资司、社保中心和监察局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承担创建活动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驻部纪检组监察局。地方劳动保障部门要成立相应的指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搞好协调配合,主动提出工作建议,积极抓好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考核和指导工作。

(二)抓好工作细化和部署工作。创建优质服务窗动是推动劳动保障系统基层单位作风建设和业务建设的一项综合,长期性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分步实施。要深入调查研究,针对窗口单位的实际情况细化工作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根据不同窗口的特点,研究制定科学的考评方法、程序和量化标准。要大力宣传开展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动广大职工积极参与这项工作;要抓好工作部署,明确各阶段的任务、目标、部门分工、责任和措施要求,拒创建活动纳入总体工作格局一起落实、检查和考核。

(三)扎实有效地抓好工作落实。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动关键在抓落实。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创建活动的内容和考评标准,认真查找窗口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动整改,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坚决纠正,对管理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要通过健全制度加以规范。承担创建活动日常工作的部门和主管部门对部署和落实情况要加强督查指导,认真总结勇于探索、创新的做法和经验,及时发现、培养和推广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创建活动扎实深入地开展。

(四)正确处理好各种工作关系。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把创建优质服务窗动与劳动保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寓于各项管理和服务之中,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把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纳入创建活动,把考核表彰优质服务窗口与当地政府及劳动保障业务部门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先进评选活动结合起来;要拓宽视野,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创建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使这项工作更加体现劳动保障行业特点,符合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

一、优质服务窗口

(一)认真执行国务院《条例》,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二)办公场所卫生整洁,规章制度公开上墙,配置接待来访者的基本设施(如书写用具、桌椅、饮水用具等)。

(三)配备1名以上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上岗佩带胸章,着装整洁,接待来访群众态度热情,语言文明。

(四)各项制度健全。包括:来信来访登记、统计、承办、转办、查办、催办、结案、归档制度;处理突发事件预案制度;领导接待来访、批阅来信制度等。

(五)工作效率高,当日能办完的事当日办完,当日办不宅的事在约定时间内办完,不推诿、拖拉、刁难和故意不办。对上级机关和领导同志交办的案件,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处理结果,办结率达到100%。

(六)服务质量好,耐心听取来访者申述,解释政策清楚准确,服务对象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七)及时、妥善处理可能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如联名信、集体访、越级访和突发性,维护社会稳定。

(八)分析研究动态,定期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报送信息,并对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九)发扬团结协作精神,积极配合上级和有关部门处理好

(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服务对象排忧解难。

二、职业介绍优质服务窗口工作标准

(一)坚持以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服务为中心,认真贯彻执行职业介绍政策法规。

(二)办公场所环境整洁,设施便利,布局合理。采用开放式低柜台,规章制度公开上墙。

(三)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持证上岗,挂牌服务,着装整洁,接待顾客语言文明,态度热情。

(四)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办事公开、服务承诺、行为规范、办事程序、服务监督、档案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做到工作程序规范,档案完整,记录清晰准确,存放有序,手续完备。

(五)公开职业介绍许可证件、规章制度、服务程序和监督电话,公开并严格执行政府规定的收费标准,杜绝乱收费。

(六)广泛收集空岗信息,按时上报职业供求信息季度分析报告,深入开展职业指导,服务质量优良,服务效果显著,服务对象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七)为各类就业困难群体提供专门服务,为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提供免费服务。对就业困难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主动进行1次以上职业指导,提供3次以上就业信息。

(八)切实发挥职业介绍综合服务功能,拓展服务范围,做好求职者的劳动保障有关事务。

(九)在显著位置公告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在推荐就业时查验有关职业资格证书。在醒目位置公布培训信息、实行职业资格证书的岗位、工种目录、职业技能鉴定的规定、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十)按时上报统计报表,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及时报告有关工作情况

三、劳动监察优质服务窗口工作标准

(一)在受理举报、立案、实施监督检查及行政处罚过程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正确适用法律法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杜绝违法行为。

(二)工作场所环境优美,清洁卫生,设施布置合理,规章制度公开上墙。

(三)监察人员严格遵守党纪政纪,廉洁奉公,禁止、。进入用人单位,做到着装整齐,文明执法;接受群众举报和提供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咨询时,耐心听取陈述,解释政策清楚准确;在工作中语言规范,使用文明用语。

(四)按规定建立劳动保障监察案件档案,内容完整、卷面整洁、存放有序。

(五)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指定专人做好群众举报的受理工作。凡符合规定的举报,于7日内立案,并按规定的期限完成案件调查及处理工作。受理举报案件的结案率达到90%以上。

(六)做好对群众举报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案件的受理和查处工作。接受群众举报不推诿,案件调查不拖拉,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

(七)对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转查处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案件,保证在规定的时限内认真完成调查和处理工作,查处结果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

?(八)处理突发事件及时,措施得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九)主动深入用人单位,加强日常巡视监察,每个专职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年巡视检查用人单位数量不低于50户。

(十)加强对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的管理,促进其政治和业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劳动争议仲裁优质服务窗口工作标准

(一)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办案宗旨,坚持“合法、公正、及时”的办案原则,廉洁办案,秉公执法。

(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及办事机构健全,办案条件良好。仲裁庭场地面积适当,设备齐全,庭内悬挂庭徽、办案程序图、庭审纪律、仲裁员职责、当事人主要权利和义务指示牌。庭内分设仲裁员、书记员、申诉人、被诉人和旁听席位。

(三)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维护劳动者及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精神,爱岗敬业、廉洁奉公、尽职尽责。在送达文书、调查取证、执行任务、开庭审理等办案过程中,必须做到持证上岗,统一着装,仪表端庄,态度热情,语言文明,听取申述耐心细致,解释政策法律法规清楚准确。在办案过程中,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仲裁员有《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意见》第35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四)仲裁立案、庭审、请示、审批、归档、统计制度健全,仲裁办案程序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使用仲裁法律文书统一规范。仲裁案卷记录清晰准确,存放有序,手续完备,保存完整。

(五)案件严格依法办理,结案率达到95%以上。除属于仲裁时效中止的情况外,案件应在规定审理期限内结案。

(六)及时、妥善处理集体劳动争议,未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

(七)严格执行财政、物价部门规定的仲裁案件受理费、处理费收费标准,做到专款专用。

(八)积极开展劳动争议预防工作。成立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充分发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作用。

(九)积极落实劳动争议仲裁三方机制,坚持仲裁委员会例会、工作汇报、重大疑难案件会审等制度。兼职劳动仲裁员管理规范,参与办案率在25%以上。

(十)工作完成情况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向有关部门通报,重大情况及时报告。按时上报劳动争议统计情况报表。

五、社会保险经办优质服务窗口工作标准

(一)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参保企业、职工、离退休人员服务的精神,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保险法规政策,依法行政,政务公开,诚信负责。

(二)办公场所整洁卫生,物品资料摆放整齐。使用全国统一标识,规章制度公开上墙。柜台设置方便服务对象,服务大厅配置座椅,免费提供有关政策宣传资料以及表格、纸笔等用品。投诉电话、意见箱等监督投诉载体设置齐全。

(三)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工作时着装整洁,挂牌上岗,接待服务对象时态度热情,语言文明,解释政策、答复询问清楚准确。对来电、来访咨询能耐心解答,实行首问责任制。

(四)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业务操作规范,报批符合规定。建立并维护好社会保险各项业务的基础管理工作台帐,各项业务档案资料和内部管理档案资料记录清晰,保存完整,存放有序,查阅方便。

(五)及时为参保企业进行登记,及时核定申报单位的缴费基数。按规定记录个人帐户并定期对帐。服务对象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六)完成扩大覆盖面、基金征缴、待遇发放清欠等各项业务指标。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99%以上。

(七)各项业务数据的整理、汇总、统计准确无误,真实可靠,及时上报,不虚报瞒报,为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政策和决策提供依据。

(八)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基金内部管理和审计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收支、使用情况,积极配合和主动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和社会监督,确保基金安全。

?(九)积极推进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参保单位在职职工数据库和离退休人员数据库、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数据库的建库率达到100%。为服务对象提供查询信息服务。

(十)工作完成情况及时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向有关部门通报,重大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

六、职业培训优质服务窗口工作标准

(一)职业培训机构坚持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服务的宗旨,认真贯彻执行职业培训的各项方针政策。

(二)办公场所、教室和实习场地环境整洁,设施便利,布局合理,井然有序。

(三)职业培训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着装整齐,仪表端庄,持证上岗,语言文明,态度热情。

(四)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岗位职责、办事公开、服务承诺、工作人员规范、廉政建设、办事程序、服务监督、会议、学习和档案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职业培训工作考核和监督检查措施,并严格遵照执行。

(五)公开职业培训许可证件、规章制度和监督电话,公开并严格执行政府规定的收费标准。广告宣传遵守国家有关规定,诚信真实。

(六)及时收集、整理、保存有关资料和数据,工作档案内容完整,sp;(七)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八)适时制订职业培训计划,广泛收集用人需求信息,围绕劳动力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培训质量高,培训效果好,培训对象和用人单位反映满意,没有投诉。根据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政策,积极主动地为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指导和培训报务。

(九)职业培训与职业需求预测、职业指导、职业技能鉴定、就业服务等培训就业工作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服务功能。

(十)按时上报统计报表,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及时报告有关工作情况。

七、职业技能鉴定优质服务窗口工作标准

(一)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职业技能鉴定有关政策,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面

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

(二)办公场所卫生整洁,井然有序。鉴定场所(站)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运行安全,检测仪器符合标准。

(三)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廉洁奉公,依法办事,公道正派。工作时持证上岗,挂牌服务,语言文明,服务意识强。

(四)建立健全职业技能鉴定岗位职责、办事公开、服务承诺、办事程序等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考核监督检查措施,并严格遵照执行。

(五)公开管理规章制度、鉴定服务程序、鉴定许可证、鉴定收费标准和监督电话,受理一切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在明显位置上公告所涉及的就业准入的职业(工种)目录。

(六)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档案完整,记录准确,保密性强,专人负责保管。证书填写、编码、打印及验印符合程序和要求,并准确无误。

(七)对备案、核准审批事项,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完毕,并将结果告知申报单位;办理职业资格证书审核手续时,材料齐备的,在7天内完成。

(八)职业技能鉴定考场秩序好,鉴定质量高,不弄虚作假,不,严格执行政府确定的各项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规定。服务对象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九)积极推广计算机职能化考试平台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手段现代化。

(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按时上报统计报表,主动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八、医疗保险经办优质服务窗口工作标准

(一)认真贯彻执行医疗保险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维护参保单位、职工的权益,全心全意为广大参保单位和职工服务。

(二)办公场所整洁卫生,物品资料摆放整齐,柜台设置方便服务对象。规章制度公开上墙。服务大厅配置座椅,并免费提供有关政策宣传资料以及表格、纸笔等。投诉电话、意见箱等监督投诉载体齐全。

(三)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工作时着装整洁,挂牌上岗,接待服务对象时态度热情,语言文明,解释政策、答复询问清楚准确。

(四)建立健全医疗保险业务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经办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公开办事,按章办事,按程序办事。设立监督电话和举报箱,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五)工作流程简明规范,手续简便。参保征缴、费用审核、会计出纳、政策咨询等前台服务窗口应集中设置,实行“一条龙”服务,方便参保单位和职工办事。

(六)工作效率高。按规定与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签订医疗服务协议并认真执行协议,及时结算医疗费用,不得借故拖欠。

(七)服务质量好。热情接待前来办事和报销医疗费的参保单位和职工,并能耐心解答来电、来访咨询,实行首问责任制。服务对象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八)建立并维护好医疗保险业务的基础管理工作台帐,业务档案资料和内部管理档案资料记录清晰,保存完整,存放有序,查阅方便。

(九)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基金内部管理和审计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收支、使用情况,积极配合和主动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和社会监督,确保基金安全。年度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支基本平衡。

(十)业务数据的整理、汇总、统计能够及时、准确,为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政策和决策提供技术保证。工作完成情况及时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向有关部门通报,重大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

九、劳动保障信息网站(页)优质服务窗口工作标准

(一)政府劳动保障公众信息网站(页)的建设和服务应充分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遵守国家有关信息网站(页)的法规和政策,认真执行信息网站(页)建设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二)设立专职机构负责信息网站(页)管理与服务工作;有专人负责信息的采集与组织,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信息网站(页)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和更新工作。

(三)建立上网信息审批制度,实行信息栏目责任单位责任制。信息栏目责任单位应对所提供的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负责。

(四)网站(页)的信息资源丰富,组织合理。政策法规、统计数据、政务信息及时、准确,真实、全面,方便用户查询、检索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和业务信息,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政务信息和政策咨询服务。

(五)加强信息网站(页)安全保密工作,严格执行公安、国家安全保密部门的有关规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对在网站(页)上的信息严格把关,确保党和国家秘密的安全。

(六)网站(页)应保证每天24小时提供服务,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低的故障率。网站(页)信息能及时更新,更新周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

(七)上网信息要定时备份。网站(页)内容要整体备份在不同的计算机上,以备以后查阅和特殊情况需要。

(八)网页页面设计美观大方,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布局合理,操作方便。

(九)开设网上信箱或留言板,提供及时的便民信息服务。省级以下网站(页)对用户网上来信的回复率不低于90%。

(十)提供网上交互服务,如网上职业介绍、网上审批等政府网上办事服务功能。

十、劳动保障法律咨询优质服务窗口工作标准

(一)依法进行法律咨询服务,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和便民的原则,通过法律咨询工作普及和宣传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办公场所整洁卫生,基本的办公设备和通讯工具配备齐全,规章制度公开上墙,并配备接待来访者的坐椅和纸笔等。

(三)法律咨询工作人员应熟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勤政敬业,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服务态度热情,咨询用语规范、文明,法律法规和政策解答清楚明确,尊重咨询对象。

(四)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设立的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应配备2名以上专兼职工作人员。

(五)建立健全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内部规章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岗位职责,主动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六)受理书信、电话、走访等形式的咨询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办理,做到及时登记,办结案率在90%以上。

(七)对于在咨询过程中发现的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案件要及时移交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查处。

(八)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设立的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应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九)劳动保障法律咨询服务工作效率高,服务质量好,服务对象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单位劳动保障规章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民工;劳动保障;劳动合同法

[作者简介]尉孟星,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生,山东济南250100

[中图分类号]D92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4-0104-03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为城市建设、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没有农民工,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如此规模庞大的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没有农民工,也不可能有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突飞猛进的发达的经济。但是,农民工问题特别是农民工的劳动保障问题已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这也是东部沿海地区用工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在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的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农民工实施《劳动合同法》的问题,已摆到议事日程上来。本文仅就农民工实施《劳动合同法》的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农民工对《劳动合同法》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具有知情权

(一)农民工作为企业的职工,有知晓《劳动合同法》、利用《劳动合同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利。《劳动合同法》实施一年多来,企业职工真正了解《劳动合同法》的很少,据500人问卷调查,在对“您对《劳动合同法》的知晓程度”的问题的回答是:比较熟悉的占14.3%、基本了解的占46.2%、略知一点的占26.7%,不知道的占12.8%。在对“您所在的企业是否统一组织学习过《劳动合同法》”的问题的回答是:组织学习过的仅占27.9%,其余72.1%的回答是企业没有组织学习。目前的企业职工尚且如此,农民工就可想而知。农民工工作条件艰苦、生活环境差,接触和学习《劳动合同法》的几率几乎是零。可见,《劳动合同法》的宣传教育还任重道远。因此,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劳动合同法》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把农民工学习培训《劳动合同法》作为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重要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农民工学习《劳动合同法》,使农民工真正掌握法律的精髓,做到学法知法,依法就业,依法维权。

(二)农民工作为企业的职工,有知晓企业规章制度并利用规章制度规范自己行为的义务和维护自己利益的权利。《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并规定对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应当经职代会或全体职工讨论,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后,进行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据500人问卷调查,目前集体企业、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分别有22.7%、4%、6.3%、16.3%、43.2%、18.2%没有制定完备的劳动规章制度;分别有75%、96%、82.8%、78.3%、95%、36.4%在制定企业劳动规章制度时由企业单方制定,不征求职代会意见,也不与工会和职工代表协商;分别有11.4%、3.9%、10.1%、26.8%、18.2%制定的企业劳动规章制度不告知员工;还分别有25%、5%、10.2%、15%、39%、36.4%的职工不了解企业劳动规章制度。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由于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而且由企业单方制定,再加上职工不了解规章制度,农民工相对城镇职工就显得更加无助。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等方面,明显劣于城镇职工,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为了保障农民工的利益,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规范企业的行为,引导企业依法制定劳动规章制度,让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享有平等的参与权、知情权,享有同等的保障权。

二、农民工应享有平等的劳动权

平等的劳动权主要包括平等的就业门槛、劳动合同、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培训等方面。现行条件下,劳动权的诸多方面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基本不享有同等的权利。农民工也基本不享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权利。

(一)从就业门槛看,农民工要到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务工,承受着诸多不公平的限制,不仅要提供种种证件,还要缴纳保证金、押金。在农民工离开企业时,往往保证金和押金就被无情地扣留了,还有的连自己的证件也陪送了。这一切使农民工在大城市缺乏自尊感。

(二)从签订劳动合同看,农民工主要从事建筑业、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大多数在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工作,基本不签订劳动合同。据500份调查问卷,在对“您所在的企业是否与全体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的回答是:全部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为国有企业为61%、集体企业占36%、股份制企业为40%、三资企业为26%、私营企业为21%、个体经济组织为5%,其余均不是全部签订劳动合同。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率非常低。农民工根本没有劳动合同作保障,这也为企业裁员优先裁减农民工留下了可乘之机。自2008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批企业受到冲击,由于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他们把农民工作为裁减的对象,一时间形成了农民工返乡潮。

(三)从劳动时间看,据500份问卷调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分别有46.4%、52.3%、39.6%、69.5%、85.9%、85.4%、73%的职工每周工作日为6天或7天;分别有15.9%、40.9%、49.1%、46.1%、45.7%、56%、45.5%的职工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其中20.8%的外资企业、19.5%的股份制企业、18.6的私营企业,21.8%的个体经济组织的职工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1小时(含11小时);分别有79.3%、79.5%、96.2、84.4%、86.8%、100%、90.9%延长劳动时间不按《劳动合同法》要求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50%以上的各类企业职工不享受带薪休假制度,其中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分别达到了73.6%、76.6%、80.6%、97.6%和91%。从调查情况看,农民工集中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劳动时间远远超过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四)从劳动报酬看,据500份问卷调查,各种类型的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拖欠职工工资、不同工同酬、延长劳动时间或节假日休息日加班不按国家规定支付高工资等现象,其中大多都拖欠1―2

个月职工工资,主要是17%的外资企业、40.7%的股份制企业、39.5%的私营企业、51.3%的个体经济组织和45.5%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也有6.9%的集体企业和1.5%的私营企业拖欠1年以上;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分别有6%、18.2%、7.5%、32.8%、35.7%、44%和18.2%不同工同酬,分别有45.1%、47.7%、39.6%、49.2%、69%、87.8%和55%不按国家规定支付加班费。另外,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企业在与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给予经济补偿。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工集中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受到极大侵害。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民工的劳动权根本得不到保护。《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把用人单位的全部用工统一纳入了劳动权保护的范畴,农民工的劳动权利有了法律保障。法律虽然已经出台,但重要的是要有人去贯彻实施法律,更要有人去监督法律的实施。根据经济学“劣币驱逐良币”原理,如果大多数企业不全面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只有少数企业去实施,最后这少部分企业也会不去落实《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的平等劳动权。所以,针对目前大多数企业不维护农民工平等劳动权的现状,加大劳动监察力度,确保企业为农民工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确立平等的劳动关系,依法享有法律赋予的劳动时间和劳动报酬。

三、农民工应享有平等的劳动保障权

单位劳动保障规章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劳动保障监察;特征;措施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管理,合理解决劳动纠纷,有助于规范用人单位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因此,需要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改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一、劳动保障监察职能

劳动保障监察具有制定和实施劳动基准、发展经济、执行劳动法律、保障劳动者权益以及推进劳动安全卫生等职能。根据《劳动法》规定,我国劳动监察内容包括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合同订立情况,用人单位应该严格遵守休息制度,用人单位禁止招聘未成年人,用人单位参与社保缴费情况等。从职能履行情况来看,劳动保障监察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法定性。劳动保障监察是政府的公共行为,必须依法操作。我国劳动保障监察内容、措施、职能、对象、主体、程序以及范围等都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所以具有法定性。第二,行政性。劳动保障监察是政府采取有效行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一项重要行政执法行为,如果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对政府做出的行为不服,可以依法提出行政诉讼。第三,强制性。劳动保障监察具有国家强制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必须接受。

二、改善我国劳动者保障监察工作的措施

第一,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我国劳动保障监察立法不配套,大大降低了执行力度。立法内容分散、层次低、结构混乱。首先,随着政府改革的深入,《劳动法》已经不适应时展需求。因此,需要及时修改《劳动法》,修改内容包括:劳动力市场管理、适用范围、工资支付、劳动合同以及法律责任等。其次,完善与劳动保障监察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配套的地方规章制度,实现与《劳动法》的对接。为了规范劳动保障监察行为,需要明确界定监察时效起点、中断、延长和中止等时间。

第二,对违法行为增加刑事处罚内容。

用人单位为了获取非法利益,违反劳动保障法律,从而产生了违法成本,违反成本与违法收益形成了对比。从道德方面分析,作为一个“理性”的主体,当违法成本低于违法收益时,就会做出违法事情。由于许多用人单位认为“违法才合算”,所以才会出现大量的违法事件,但是用人单位不愿意接受处罚,劳动者未享受到法律规定的权利。从法律责任方面分析现行的《劳动法》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设置的违法成本非常低,导致频繁出现用人单位违法事件,降低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需要适当提高用人单位违法成本,加大对违法企业违法行为的刑事责任追究,在《劳动法》中增加刑事处罚内容,降低维权成本,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严格准入制度,配置专业劳动保障监察人员。

首先,完善监察机构,增强监察力量,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提供组织支持。政府应该严格执行《劳动法》,解决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等问题,满足劳动保障监察基本要求。劳动保障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监察机构,县级地区可以在街道或乡镇成立派出机构。未设置监察机构的地区,需要及时与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争取成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对于已经设立了监察机构的地区,应该保持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尽量避免与其他业务结构合并。其次,充分利用编制,选择合适的人员,提高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力量。严格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准入资格制度,只有得到劳动保障部门颁布的劳动保障监察证才能被聘任为监察员。在招聘监察员时,需要进行严格审核,坚持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动态调整,面向社会招聘,考虑招聘人员的身体素质、业务素质、劳动法律知识以及政治素质等因素,选择优秀的职员,充实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在监察员上岗之前,需要进行入职培训,结合案例讲解业务技能,提高监察员的综合素质。

第四,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创新工作模式。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完善的监察员责任制度、案例集体讨论制度以及评议考核制度等,做好专项检查和日常巡察等工作,建立健全告知制度、书面审查制度、文案审批制度以及听证制度等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其次,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作用。改善劳动保障监察结构的内部环境,制定明确的分工机制,责任具体到部门和个人,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开展立案、调查、执行等工作,或者从检查方式的角度,分出专案小组、举报小组和巡察小组,采取“节能型”的检查模式。实现举报专查和日常巡查的分离、执行和处罚的分离,降低监察成本,提高监察效率。在执行过程中,始终坚持“四个结合、三个为主”的原则,即宣传教育和执法的结合、群众监督和专职监察的结合、专项监察和日常巡查的结合、指导服务和监督检查的结合,以提高教育为主、以预防为主、以日常监督检查为主。

再次,建立健全制度,加强事前预防。实践证明,实施劳动,能有效地减少劳动纠纷。县级以上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都设置了处,并配备的专业人员,主要职能是处理群众投诉、举报、转移、接待以及反馈等工作。另外,需要完善工作规章制度,制定科学的业务流程,为了方便群众进行,需要拓展举报渠道,比如,建立电话投诉中心,设置专门的举报网站,网上办理投诉案件,曝光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对于符合要求的案件,应该及时进行处理。

最后,执行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劳动保障监察部门需要建立用人单位诚信档案,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案件情况,对其劳动保障诚信进行合理的等级评价,增强用人单位的法制意识,指导用人单位合理规避风险。对用人单位的诚信等级进行动态管理,根据评审结果,确定监管级别,比如,抽查监控、一般监控或重点监控等,进行有效地分类管理。对于发生过重大劳动纠纷案件,或者诚信等级较低的用人单位,应该实施重点监控,加强跟踪指导和监督。对于遵纪守法、诚信等级较高的用人单位,应该大力宣传,并授予荣誉称号。

第五,加强检察人员业务培训,提升其执法水平。

近几年,我国加强了劳动立法,并颁布了一系列与劳动保障监察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怎样准确运用这些规章和法律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多且复杂,挑战性强,因此,对监察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所以,需要对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实施业务培训,提高其执法能力,加强监察队伍建设,实现检察队伍的专业化。组织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参加法律法规培训班,丰富其法律知识,增强其法律意识,保证其在开展监察工作时,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培训,保证劳动保障监察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国家最新政策、指导思想和法律条文,运用法律姿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一名优秀的劳动保障监察人员,需要了解和掌握劳动保障监察实体法律规定和程序法律规定,熟悉劳动保障监察方面的基本知识,做一个专家。同时,还需要了解行政、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做一个杂家。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劳动保障监察这份工作。要学会分析政治形势,结合人员结构、任务特征等因素,定期组织专题辅导活动,加强经验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提升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另外,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管理,积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提升监察人员的职业素质,提高执法队伍的纪律性,增强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严格执法,作风优良,建立一支政治过硬、行事高效的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实现执法的透明化。

三、总结

综上所述,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具有强制性、行政性和法定性特征,改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能有效地解决劳动纠纷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增加刑事处罚内容,加强检察人员业务培训,提升其执法水平,严格准入制度,配置专业劳动保障监察人员, 建立健全制度,加强事前预防,执行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从而不断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晓洁.我国劳动保障监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5,11(4):122-123

[2]刘唐宇,罗丹.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原因及政策建议[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3):1-2

单位劳动保障规章制度范文第6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目标,紧紧围绕我盟“四大战略、一个工程”实施的大局,通过开展企业劳动保障诚信评价活动,完善源头监控,促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树立企业诚实守信的社会形象,引导我盟企业建立依法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劳动保障管理模式,净化我盟劳动用工环境、为繁荣我盟经济建设和促进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二、评价范围和组织机构

我盟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均属评价范围。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旗县市(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对辖区内较大规模的用工企业的评价工作。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组织相关单位组成的“劳动保障诚信企业评审委员会”具体负责对申报企业的评审工作。

三、评价内容

㈠制定劳动保障管理规章制度的情况;

㈡依法招用劳动者的情况;

㈢遵守签订、履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规定的情况;

㈣遵守工资支付和最低工资标准规定的情况;

㈤遵守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规定的情况;

㈥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㈦遵守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规定的情况;

㈧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

㈨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

四、评价标准

企业劳动保障诚信评价等级分为a、b、c、d四级,具体标准如下:

㈠劳动保障a级诚信企业评价标准(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

⒈连续三年参加劳动保障年检合格;

⒉劳动保障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内容合法,依法协商、签订劳动和集体劳动合同;

⒊遵守招用劳动者的各项规定;

⒋依法与全部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⒌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登记,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⒍按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

⒎按照国家规定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⒏严格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

⒐依法落实各项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

⒑年度内无劳动保障违法行为举报投诉,或虽被举报投诉经查实无违法行为;年度内日常检查、专项检查未发现劳动保障违法行为;

⒒年度内无劳动争议仲裁败诉案件;

⒓年度内无集体上访事件发生。

㈡劳动保障b级诚信企业评价标准(劳动保障诚信规范企业)

⒈连续两年参加劳动保障年检合格;

⒉遵守招用劳动者的各项规定;

⒊依法与全部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⒋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登记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⒌按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

⒍年度内无劳动保障违法举报投诉,或虽被举报投诉但经查实无违法行为;年度日常检查、专项检查未发现有劳动保障违法行为;

⒎年度内无集体上访事件发生。

㈢劳动保障c级诚信企业评价标准(劳动保障诚信合格企业)

⒈年度内参加劳动保障年检合格;

⒉遵守招用劳动者的各项规定;

⒊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合同;

⒋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当年无拖欠社会保险费现象;

⒌支付劳动者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不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

(四)劳动保障d级企业评价标准(劳动保障诚信警示企业)

⒈劳动保障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⒉不按有关规定招用劳动者;

⒊签订劳动合同低于50%、未认真履行劳动合同;

⒋支付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年内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

⒌未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或存在拖欠社会保险费现象;

⒍年度内出现劳动保障违法行为举报投诉,经查属实的,或发生涉及侵害劳动者权益内容的集体上访事件。

五、评价程序

评价工作坚持客观、全面、公正、公开的原则,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㈠a级企业评价程序

⒈企业申报。有主管部门(单位)的企业,由企业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单位)审查后,报评审委员会;无主管部门(单位)的企业直接向评审委员会进行申报。

⒉初步核实。评审委员会根据评价标准对企业申报情况进行核查,提出建议报分管领导审核。

⒊征求意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各处(科)室、单位对入选企业的劳动保障诚信情况提出意见,并反馈评审委员会。

⒋评审委员会评定。召开评审委员会会议,研究确定评定劳动保障a级诚信企业公示名单。

⒌社会公示。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拟评定a级诚信企业的名单,公布监督电话,征求银行、税务、工商、工会、妇联、共青团、工商联等社会各界意见。

⒍公布结果。公开后没有出现异议的企业,由评审委员会评定为a级诚信企业,并在新闻媒体和锡林郭勒盟劳动保障网公布名单。

㈡b级和c级企业评价程序

⒈由评审委员会根据企业劳动保障管理情况,提出评价建议。

⒉征求有关部门各科室的意见。

⒊评审委员会评定企业诚信评价等级。

六、建立诚信评价激励约束机制

㈠实行评价等级动态管理

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确定后,根据企业守法情况和诚信评价标准,予以晋升或降低诚信等级:

⒈经劳动监察机构调查,发现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分别降低一个诚信等级,直至划为d级企业:

⑴未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登记,欠缴社会保险费,不按规定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⑵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

⑶未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⑷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

⑸违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

⑹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⑺其他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

⒉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划为d级企业,并视情况予以通报:

⑴拒不改正劳动保障违法违规行为的;

⑵年度内发生2次或2次以上劳动保障违法违规行为的;

⑶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或行政处理不履行的;

⑷发生涉及5人以上的拖欠工资举报投诉案件,并经劳动监察机构调查属实的;

⑸发后5人以上集体上访并造成不良影响的;

⑹发生劳动保障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

⒊b级和c级企业认为达到a级条件的,可以按照规定程序申报a级企业的评价;

⒋c级企业认为达到b级条件的,由评审委员会审核后,报评审委员

会同意晋升b级;

⒌d级企业经过整改后,认为达到c级企业的,提出申请并经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复核后,可向评审委员会申报晋级。

㈡实行分类管理

对评价出的劳动保障诚信企业实行分类管理,以鼓励企业诚信经营、自觉守法:

⒈对a级诚信企业,采取鼓励企业诚信自律的方式,可免于两年劳动保障年检,除举报或上级部署的专项检查外免于日常检查;

⒉对b级诚信企业,采取年检审查为主、主动检查为辅的方式,除进行劳动保障年检外,年度内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抽查;

⒊对c级诚信企业,依法对其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指导、督促企业规范劳动保障管理;

单位劳动保障规章制度范文第7篇

为认真贯彻《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范用工行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我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将于2012年月起对辖区内各类用人单位年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开展年度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年检对象

县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集体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民营企业,股份(合作)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以及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中央、省、宜昌市驻五峰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

二、年检内容

主要检查用人单位年1月至12月执行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劳动保障政策的情况。重点检查用人单位制定和执行劳动用工管理制度、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以及招聘(使用)劳动者情况;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缴费情况;工资支付和执行工时制度情况;技术工种持证上岗情况、女职工及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情况等。

三、年检时间

2012年月20日至2012年5月25日。

四、年检方式

(一)申报年检。用人单位按照《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年检送审表》的内容如实自查并逐项填写,备齐相关资料后报送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审查。

(二)重点抽查。对用人单位填报不实的,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将其作为重点抽查对象,同时到用人单位逐项进行审查。

五、年检资料

用人单位接受劳动保障年检,需如实提供以下资料:

(一)《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年检送审表》;

(二)《社会保险登记证》复印件;

(三)法人登记证或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四)全体员工花名册和签订劳动合同情况;

(五)全年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缴费情况;

(六)从事技术工种(岗位)人员持《职业资格证书》情况;

(七)用人单位内部劳动管理规章制度;

(八)其他应报送或应说明的情况。

六、年检说明

请各用人单位见本《通知》后,到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领取或下载《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年检送审表》。用人单位在年检中如有疑问,可与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联系。(年检资料报送: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联系人:,联系电话:)。

七、法律责任

单位劳动保障规章制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劳动规章制度;合法性;合理性

一、前言

随着我国政治体系的不断完善,大部分用人单位都制定了劳动规章制度,以提高企业单位日常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营,也为了减少劳动关系的纠纷,维护企业内部的和谐稳定。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说明了该用人单位的性质、组织原则、机构以及全体职工应当遵守的制度准则等,是用人单位全体职工和管理层都必须遵守的制度章程。在用人单位中,劳动规章制度始终贯穿于劳动过程中的每一部分,是劳动者的行为是否合法,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也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主要手段。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发展,社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社会制度的制定得到改进。劳动规章制度制度依从着合理性与合法性,使劳动者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保障了用人单位全体职工的基本权益。符合公平公正原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劳动规章制度的必要性

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是严格依照国家的《劳动合同法》和相关法律制定的,是用人单位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依据,它决定了用人单位日常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劳动合同法》是由国家制定的,明确当事人双方义务与权力的前提下,着重于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因为劳动者在企业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当产生劳动纠纷时,劳动者可以寻求法律保护,是构建稳定社会,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的重要保障,是我国劳动保障法治建设的里程碑,对国家的经济和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劳动规章制度是企业单位的内部规则。因为是依据《劳动合同法》建立,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公平公正原则。它可以根据具体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在劳动管理、薪酬定额、福利待遇和职工纪律等方面有一个细则的规定。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直接明确的规范了有关于企业职工的劳动权力与义务的形式与内容,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法律效力。并且用人单位的每一项工作都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是因为劳动规章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则的细化,保证了劳动者权益与义务方面的全面性。从另一方面来说,劳动规章制度保证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序性和稳定性。当用人单位与职工产生纠纷时,公平、公正原则下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不违反法律、行政政策的情况下,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的依据。而且,劳动规章制度赋予了用人单位一定的权利,当企业职工违反劳动规章制度时,用人单位可以给予相应的处罚,情节严重者,用人单位可以直接接触劳动合同,不用支付违约金。劳动规章制度具有双面性,严格依照相关法律制定章程可以使用人单位的日常事务管理实现规范化,但是,如果用人单位运用不到,不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可能损害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双重利益。所以,用人单位必须意识到劳动规章制度在用人单位的重要作用,它的制定和实施一定要遵循合理性和合法性,科学的管理运用,在保障双方利益的前提下,推动企业的市场化经营,提高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

三、劳动规章制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探析

1.合理性

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要求具有民主性与科学性,这是对劳动规章制度的合理性考虑。因为规章制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与单位职工的权益相关,所以在规章制度的制定时要求全体职工的广发参与,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用人单位的独断专行,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化发展,劳动者也趋向于市场化,用人单位与企业职工的劳动关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劳动争议不断增多。用人单位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没有一致性,不用的劳动行为在不同的行业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法律认定。国家对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也没有合理性的规定,这就致使有些用人单位滥用《劳动合同法》赋予的权利,在制定过程中忽视了单位职工的合法权益,容易产生劳动纠纷。为了企业的合理化运营,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企业环境,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在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时一定要考虑到合理性的一面,遵循国家劳动立法的大致方向,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在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时可以根据自己行业的市场情况,发动企业职工积极参与,以保障企业的职工的双重利益为目的,做出以下考量:首先,考虑到职工的承受能力。对此,用人单位可以深入基层,对企业职工的用工环境,福利待遇进行详细的调查,多听取职工的建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制定出合理的规章制度,保证企业的稳健发展。其次,对于职工的违纪行为的处理。在这一方面,用人单位根据职工违纪所造成的企业损失、职工是否故意违纪、职工个人的违纪次数等方面把违纪行为分成不同的层次。这样可以根据职工违纪情节程度的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程度惩罚,做到赏罚分明,有利于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顺利实施。2013年7月1日,新的劳动合同法施行,这次的修改广泛听取了各方人士的意见,充分体现了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已经制定好劳动规章制度的要相应国家立法的主题,广泛听取单位职工的意见,进行民主协商后对规章制度进行修改;未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依从《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以合理、合法为原则,体现科学民主性,与具体行为一一配套。制定出完善、合理的劳动规章制度。

2.合法性

用人单位制定相关的劳动规章制度,既是它们的权利,也是它们的义务。即使体现的是用人单位管理者的意志,但是,还是要受到法律的约束。用人单位的制定劳动规章制度必须要依从国家的法律法规,这是用人单位的义务,也是它的权利。分析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合法性,首先要分析它的性质,从适用的主题范围来看,企业的劳动规章制度既约束了企业职工,也约束了用人单位,是基于劳资双方合意的契约发挥效力部分和基于企业经营管理权产生,法律赋予其约束力的部分组成。由此看来,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是有其合法性的。

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的制作程序具有合法性。这就要求用人单位管理层不能完全依照个人意志拟定制度章程,一定要经过法律程序的认可。劳动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一系列条例使职工踏实工作,而不是借此剥夺职工们的权利。在制作程序上,应该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公式或者通告等方式告知单位职工。职工们在法律上享有知情权,这是法律赋予的公民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其次,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定要符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与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相一致,符合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中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与集体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的内容不一致,劳动者请求优先适用合同约定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约束力是低于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这就要求它的制定内容具有合法性。除此之外,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和制作程序都应该是民主的,我国是人民民主国家,人民代表大会是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在制定劳动规章制度时,全体职工以及工会等各个部门都具有平等协商的权利。这样可以增加规章制度的透明度,也体现了民主方针。全体员工通过讨论和提出意见,能够体现劳动者的最直接要求,表现了民主协商过程,体现了制作流程的合法性。

四、结语

合理合法的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的表现,也是《劳动合同法》的延伸和细化。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容易受到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也趋向复杂化。为了有效解决企业单位的内部矛盾,建立和完善劳动保障制度必须实现合理化与合法化,为全体职工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提供重要的保障和依据。

参考文献:

[1]李长健 徐丽峰: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合法性与合理性[J].劳动保障世界,2010,(04):34-37.

[2]马爱华:我国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存在的困境与对策[J].政法学刊,2011,(04):39-41.

单位劳动保障规章制度范文第9篇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召开的一个重要会议,省厅__*处长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说明省厅对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悉心关怀。刚才,__县李县长作了讲话,__同志作了经验介绍,大家一同参观了__县__乡劳动保障监察中队。下面,我就全市劳动保障系统深入扎实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建设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建设是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最根本、最基础的环节,在整个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做好这项工作,对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保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推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建设是适应劳动保障监察新形势,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七大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工作报告,提出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五大奋斗目标,赋予了劳动保障部门尤其是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更为艰巨的任务和使命。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成份多元化格局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面临的形势还不容乐观,一些用人单位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拖欠或克扣劳动者工资等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只有夯实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扎实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才能贯彻落实好十七大精神,才能促进和谐、巩固和谐、保障和谐,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建设是贯彻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确保依法行政的现实需要。《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特别是《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出台,使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立法是基础,执法是关键。为了树立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权威,实现依法行政,必须打牢劳动保障监察根基,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机制,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手段,确保各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得以贯彻落实。

(三)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是固本强基,推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抓手。近几年,随着市县两级劳动保障监察组织体系的基本建立,执法依据的基本健全,监察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从总体看,我市的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建设还比较薄弱,普遍存在机构制度不健全、人员不足、经费短缺,办案设备落后,执法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建设,壮大劳动保障监察力量已势在必行。

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对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真正把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来抓,坚持重心下移,夯实根基,为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充分肯定民权县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建设工作

近一年来,尤其是被省厅列入全省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建设6个试点单位前后,__县劳动保障局适应市场主体多元化、用工形式多样化、劳动关系复杂化等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认真遵照省、市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体现了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展示了敢于走在前、干在前,敢打硬仗、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特别是__县劳动保障局紧紧抓住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建设的“牛鼻子”,坚持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站)为依托,大力开展乡镇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建设和网格化管理工作,在全县每个乡镇都设立了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全县配备54名兼职监察员,实现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心下移,推进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向基层的延伸,建立了县城、乡镇两级劳动监察管理网格,初步形成了管理规范、运转有序、保障有力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系,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整体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走在了全市前列。__县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得益于省劳动保障厅尤其是厅监察处的关心指导,得益于__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__县劳动保障局上上下下更是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对此我代表市劳动保障局向省劳动保障厅,向__县委、县政府,向__劳动保障局广大干部职工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希望各县(市)区认真学习__县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切实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实现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新突破、新跨越。

三、明晰思路,突出重点,全面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和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进一步更新工作理念,健全监管体系,完善规章制度,提高人员素质,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好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实现“经济强市、文化名市、和谐兴市,力争跨入中原崛起第一方阵”的宏伟目标做出新贡献。

总体目标是:通过抓基层、抓基础、抓能力、抓作风,进一步创新执法模式,明确工作职责,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责任,逐步建立起管理规范、运行有序、保障有力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系,使各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得到贯彻实施,各种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切实有效保护,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努力创新执法模式。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更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思路,通过加强基层基础力量,加大日常巡视检查力度等措施,适当下移执法重心,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日常监管,改事后纠正为事前预防,变被动应付为主动管理。各县(市)区要创新执法模式,以劳动保障信息平台为依托,积极推进“网络化”建设,交流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实行监察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要扎实推行“网格化”管理,形成在城镇实行县(市、区)辖街道、街道辖社区,在农村实行县(市、区)辖乡(镇)、乡(镇)辖村的工作格局,努力实现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横向管理网格化、纵向管理层次化、监督管理基层化。

(二)大力加强劳动监察机构组织建设,努力健全监管体系。健全的工作机构是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组织保障。近年来,随着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任务的不断增加,现有的机构编制和人员与所担负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国家劳动保障“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基本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网络”要求,积极向县(市)区党委政府汇报,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并按照辖区内职工人数不低于1:8000的比例配齐劳动保障专职监察员,要采取在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聘任兼职监察员,在社区、村聘任联络员、在企业聘任法律监督员的办法,大力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组织建设,努力形成以县(市、区)为基础、街道(乡、镇)为纽带、社区(村)和企业为重点,覆盖城乡的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企业五级监管网络。

(三)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切实规范执法行为。制度建设是第一位的因素。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在坚持“二级执法、五级监管”的原则下,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探索好的做法,规范执法行为,推动劳动保障监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是认真落实举报投诉和按时结案制度。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定期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举报投诉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随时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劳动保障事务所(站)和劳动保障联络员、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要切实做好举报投诉接待工作,对属于劳动保障监察受理范围的,及时提请劳动保障部门立案查处,对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受理范围的,要告知其其它处理渠道或司法救济途径,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对查处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要遵照“快立案、快查处、快结案”原则,提高办案效率,保证举报投诉结案率在95%以上。二是继续落实农民工维权告知制度。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继续落实建筑领域和餐饮娱乐行业农民工维权告知制度,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要加强巡视检查,劳动保障事务所(站)和劳动保障联络员、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要监督具体工作的落实,保证每个建筑工地和每个餐饮娱乐场所都按照要求设立公告牌,告知农民工的法定权利和维权途径,使农民工知法、懂法,自觉依法维权。三是深入实施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制度。要加强企业用工书面审查,加强日常监察和专项监察,积极开展企业诚信等级评价工作。对被核定为c、d级的企业,列入重点监控对象。要及时征集、更新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信息,逐步建立企业诚信信息数据库,加强对企业的动态监管。要深入用人单位,加大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制度的宣传力度,督促企业自觉守法、诚信经营,使更多用人单位进入劳动保障诚信企业行列。四是进一步完善协调配合机制。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原则,与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继续落实好劳动保障监察与法律监督情况通报制度、案件处理反馈制度,加强信息交流,形成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同时,要完善工作例会制度,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每月要与劳动保障事务所(站)和劳动保障联络员、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召开一次情况通报会,了解基层工作开展情况,掌握用人单位用工动态。要与 公安、工商、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及时指导处理存在的问题。五是积极探索预防有效、监督有力的长效监管机制。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有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地实际,坚持“城乡并重、统筹监管”的方针,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劳动保障监察力量、规范企业尤其是农村地区“四小”企业用工行为的好做法,逐步建立起预防有效、监督有力的长效监管机制,促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全面快速发展。

(四)全面提升监察队伍能力水平,严格依法行政。

能力建设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的内容和基本保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进。一要加强教育培训。要把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人员资格培训与干部培训有机结合起来,纳入劳动保障干部培训规划和考核任用体系,通过经验交流、培训研讨等形式,切实增强监察工作人员五个方面的能力:即把握大局、谋划长远的能力,依法行政、公正办案的能力,调查研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能力,组织协调、打开局面的能力,廉洁自律、抵御腐蚀的能力。全面提高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劳动保障监察队伍。二要规范人员配备。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对劳动保障监察员、劳动保障联络员、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的任职条件提出具体要求,确保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勤政廉洁的同志充实到劳动保障监察队伍。三要严格执法。要进一步明确执法机构、执法职责、执法内容,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主办监察员制度、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实现岗位责任、办案人员、办案时限、案件结果、监督人员“五公开”,实现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法律文书、执法用语、执法证件、执法标志“六规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办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维持率均达到100%,确保不发生越位、错位和不作为现象。

四、切实加强对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建设的领导。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建设,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必须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加大督促协调力度,多向县(市)区党委、政府汇报情况,积极争取财政、人事、编制部门的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在系统内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把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建设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范围,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加强考核奖惩,做到上下同心,目标同向,步伐一致,确保按省里要求完成建设任务。

单位劳动保障规章制度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以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重点,深入地开展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教育,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坚持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为建设和谐营造良好的劳动保障法制环境。

二、目标任务

“六五”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劳动保障的中心工作,逐步提高劳动保障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形成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规范劳动保障管理,劳动者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三、重点对象与普法要求

在注重向社会广泛开展舆论宣传教育的同时,主要针对各级劳动保障系统公务人员、用人单位、劳动者(特别是流动就业人员)为劳动保障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其主要任务如下:

(一)劳动保障系统工作人员。劳动保障系统公务人员要加强法制学习,参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轮训教育,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劳动保障法律素质,建立劳动保障法制部门工作规则,将工作职责、业务流程、工作方式、业务学习等规范化、制度化。

(二)用人单位。加强对各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教育,指导和帮助用人单位正确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范劳动保障管理,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筑起维权防线。要加大宣传力度,分期分批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学法培训,促进企业提高劳动用工管理水平。

(三)劳动者。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利益,这是巩固和发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要对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守法和维权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活动,并通过以案释法提高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素质,进一步引导进城务工人员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要积极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服务,有效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对各类就业群体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结合其特点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四、工作步骤和安排

“六五”劳动保障普法规划从开始,到2014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1、宣传发动阶段

抓好工作部署、制定方案工作,为落实今后几年的工作打好基础。建立健全普法工作机构。

“六五”劳动保障普法规划方案:

一、根据“六五”普法的要求,结合我市劳动保障工作实际,劳动保障系统“六五”普法的学习内容如下:

(一)学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等。

(二)学习与劳动保障依法行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劳动保障行政复议办法》、《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等。

(三)学习劳动保障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主要包括:《自治区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自治区实施办法》、《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等。

二、年内组织一次对劳动监察、劳动争议案例的研讨活动,做到法 律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推动学法工作的开展。

三、按上级统一部署安排好公务员“5+”培训。及时抓好《公务员法》配套法规的学习宣传工作。

四、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积极组织人员上门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送政策专刊等相关资料。加强对广大企业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及民主管理方面的法制教育,建立企业员工学法用法制度。

五、开展依法治企活动,促进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

六、开展多形式、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作用,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保障法律知识,继续开辟《劳动保障》专栏宣传有关劳动保障知识。

七、以启动“六五”普法计划为契机,以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为重点,制定宣传计划、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有重点地组织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劳动保障法律培训班。

八、根据对用人单位劳动保障监察书面审查情况,分析合同管理的履行情况和企业诚信等级的评定情况,进一步明确合同管理方面存在的难点和重点,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开展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和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确保发放的专项检查。

九、在组织开展主题活动方面,突出日常宣传,利用相关活动日、宣传日(如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五?一”国际劳动节),采用部门联动的方式,举办有规模的宣传活动,派发宣传单、小册子,营造声势,推动全社会学法用法。

十、做好普法宣传资料发放工作。各部门按上级的要求做好普法宣传资料、教材的征订、发放工作。

2、实施阶段(—2013年上半年)

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局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好本部门的总结工作。不断完善普法工作责任制、普法工作考评验收办法、普法工作机构等相关配套措施。要按照每年劳动保障工作重点与新颁发法律、法规、规章,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要点,有步骤、有重点、有成效地组织实施。20__年,接受市普法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组织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督查。

3、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

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要求,上半年认真组织好本部门的总结工作并进行自查,下半年接受市委、政府领导下各级普法依法治理主管机关组织的验收。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普法宣传教育的制度建设,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

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普法宣传教育各项制度建设,推动普法宣传制度化、规范化。加强系统部门工作人员法制培训制度建设,继续强化就业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新增就业人数、适当控制失业率、落实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和帮助困难群体就业等目标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突破难点,切实推进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和就业服务补贴等优惠政策;探索建立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劳动者初次就业前劳动保障法制培训制度,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援助制度,把帮扶困难对象再就业落到实处,对“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等弱势困难群体,畅通就业绿色通道,落实得力有效的就业援助措施;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全面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在劳动者技能就业和技能成才过程中的导向作用,促进劳动者凭技能就业和技能成才;建立更加完善的保障体系,构筑更加牢固的工作基础,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劳动保障工作新格局。

(二)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切实提高监察执法能力。

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动态管理,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指导和服务。要求各级劳动监察队伍遵循公正、公开、高效、便民的原则,继续将维护进城务工农民权益列为工作重点,检查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情况、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情况、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情况、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障规定情况、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情况、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等情况,以及对用人单位尤其是加工制造、建筑、餐饮等行业的克扣工资、欠薪等行为,要坚持依法纠正和查处,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接受社会监督,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加强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联合工会、法制等维权部门开展便民咨询服务活动,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工资支付行为。

(三)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引导。

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活动,围绕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增强三方协调机制的代表性和影响力,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格局。加强对改制单位依法执行劳动法律的指导和后续服务,推动改制单位率先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指导、督促各类企业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强化劳动合同制度,逐步建立劳动合同签订、解除(终止)登记和申报备案制度。

(四)深化劳动争议仲裁体制改革,为劳资双方提供高效服务。

劳动保障部门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对双方合理的维权行为依法予以支持和帮助。依法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为的举报、投诉,依法为受侵权的劳资双方追讨赔偿责任。要加大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工作力度,建立“仲裁为主、诉讼为辅”的劳动争议处理新机制,并简化程序,实现劳动争议案件快立、快调、快审、快结,保证案审理的公正公平。

(五)积极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加快形成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完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基金征缴、稽核和监管工作;大力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升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积极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制度,确保职工在社会保障体系各个环节中的保障性、福利性。

(六)搭建劳动保障普法宣传、服务平台,提高劳动保障普法工作的社会效益。

以建立“政策进企业、进 社区”服务平台为契机,建立必要的劳动保障普法宣传教育阵地,使劳动保障法制深入各基层,充分利用劳动保障工作事务所广建普法宣传基地,把接待机构、对外行政服务窗口等建立重要的普法宣传基地。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以提高对全社会各层面的服务水平。

(七)建立健全协调配合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机制。

各业务工作部门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把劳动保障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融入到业务工作中,注重实效,整体推进。实行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与普法宣传相结合;积极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与普法宣传相结合;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与普法宣传教育相结合;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与普法宣传教育相结合;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与普法宣传教育相结合;推进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效能与普法宣传教育相结合等,使到宣传教育更加细化,更加直接有效。

(八)加强信息交流、沟通、反馈工作。

加强对劳动保障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实绩和典型经验、先进事迹的宣传,以促进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六、组织领导和保障

上一篇:放射科规章制度范文 下一篇:化妆品公司规章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