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范文

时间:2023-03-19 07:44:50

档案文化

档案文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档案;档案文化;档案建设

中图分类号:G0;G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02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2011年10月18日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该《决定》充分肯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档案作为记载文化、传承文化和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服务的重要工具,档案文化的建设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16年3月4日,莱芜市档案局按照山东省档案局统一部署,历时1年多的时间,编纂完成《山东档案精品集・莱芜卷》并出版发行。《山东档案精品集》是由省档案局统一部署,组织省内各市档案局一起编纂出版,主要是向全社会公布和展示山东省档案资源建设的丰硕成果,彰显山东省档案精品建设的价值、影响和山东孔孟文化的深厚底蕴。档案文化的建设已经在全国乃至地方引起了高度重视并将为人类文明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

一、档案文化的基本内涵

国家档案的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对档案的定义表述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文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成果之一,档案文化仅指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书面记录与反映的档案具体信息及档案的载体。还包括人类利用和管理之前档案文化所产生的成果而采取的管理方式及管理过程中所体现的档案事业文化[2]。

档案文化其实是一种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表现,档案的记载经历了从结绳到各种笔等多种形式的书写材料方式,到目前智能电脑的文字、软件和语音等多种方式的输入等。无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甲骨文,还是历代各朝代的古书典籍都和档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科学方便地管理各类档案,我国在各省市的各个层次设置了不同类型的档案管理机构,它是档案文化最重要影响社会的场所。中国各个朝代丰富的档案文献和完善的保存档案机构在全世界档案文化的发展史上也是无与伦比的。崇真务实是档案核心理念和档案文化的基本特质,“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开创了我国档案直笔传统的先河。档案文化具真实性、权威性和历史性等特点,是民族教育文化的生动材料。我国档案文化可以认为它是我国文化产业中的一个子类――档案文化。

二、档案文化的现状分析

1.档案的资源体系问题

档案的管理者对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编号、装订等各个步骤能够按照规定执行,建立了相关的借阅登记制度并制定了发文、传阅登记签字制度,卷宗目录清晰明了,查找方便,保证了文件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但是目前档案文化建设资源体系单一,纸质的档案多、声像的档案少;文书的档案多、专门的档案少;反映各级机关相关活动的档案多、反映下面群众的档案少[3]。电子信息的高速发展传统档案文化建设带来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也给档案的信息安全性带来严峻的考验。这些因素对于开展建设档案文化形成了或多或少的制约。

2.对档案建设的认识问题

档案管理者大都只局限于一般的档案管理,对于较深层次的档案文化建设思考不足,主动移交档案的自觉意识淡薄,管理档案意识比较滞后,档案部门主动自觉收集档案的各种意识也不够强。其实档案同时兼具社会的政治性和各种文化性,但是长期以来档案建设的政治性很强、其文化性很弱的特殊性,影响到社会各界对档案部门职能的认识,尤其在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把档案管理部门仅仅当作各级的行政管理机构而非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主体。这一系列的现象制约了人们对档案文化建设的认识。

3.管理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

档案管理要求各级管理档案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档案专业知识, 但是目前我国管理档案人员大部上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体系的专门知识培训,他们仍旧延续着老一套的管理档案的方法,凭借日积月累的经验和靠自己的感觉工作,因此仅是简单地将档案汇集成册,离所要求的规范化、信息化还有不小的差距。

4.档案资源利用的问题

在档案资源的利用上现在还停留在只重保管而不重视利用的现象,且利用方式上也只注重档案的查阅服务、开展各种档案的编研、举办各级档案的展览等较为单一的利用。档案管理部门对于利用现代信息利用手段进行档案资料利用的宣传甚少,没有对档案资源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档案的使用还没有达到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所要求的目标,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对档案文资源利用的需求。

三、对档案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思考

1.加强建设档案资源和利用

若缺少必要的档案资源,那么档案文化的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在建设档案资源上要在扩大范围、扩大领域做好各种档案资源的收集工作,并进行有效的分类存档。因此只有在收集档案资源的工作有了充分保障的条件下,档案文化建设工作才有可能得以有效的开展。

要合理有效地利用档案资源,把具有开发具有高价值的档案集中到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统一汇总;建立独立的电子档案,从而加强建设档案的信息化。首先,档案的管理者要对过去的和现在的各种档案素材进行科学的整理、分析,采取与各种专业技术部门、各种学术研究机构合作的形式对不同的档案进行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发掘档案对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等方面的精华所在以及蕴含的意义和价值,尽可能地发挥出档案文化在每个时代社会应用中的作用[4]。其次,要不断调动社会中各方面的力量加大对档案资源管理信息的开发和宣传档案文化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接触面,提升档案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公众的关注度。最后,要积极争取当地各级政府等管理部门对建设档案文化的重视并争取有效的政策倾向和有效的资金支持。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进程,加快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努力使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和当地的信息化建设一起发展。档案信息的挖掘、整理和档案系统的开发、利用才可以保证档案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2.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意识的认识

其中有一部分档案管理者的档案文化建设意识认识单薄,导致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文化作用并没有凸显出来。因此每一位档案管理者的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的转变,每位档案管理者通过提高认识、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且加强文化建设意识的认识、营造档案文化氛建设的氛围,才能有效促进档案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加入到档案文化发展和建设中[5]。

作为一名档案管理者应尽量克服档案管理工作密闭的意识,以改进思想,积极进取的心态,切实有效地把档案文化建设工作融入到社会文化建设中去;同时有效提升档案文化建设的社会影响力、提高档案文化建设社会价值的角度认识档案文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者的服务观念,加强档案管理发展的文化性,促进与社会公众和文化环境的互动,提高档案管理者和大众的档案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3.档案部门要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

档案部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和创新宣传方式,走向亲民、惠民、便民的大众化和开放性并发挥更大的文化传播功用。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作为档案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三者之间既有互补之处也有相通之处。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是作为档案资源来源的文化阵地,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联系与合作。要把档案部门建设成为公共文化宣传的主要场所,提升其的文化形象和管理功能。在开放查阅各类档案的同时,应与文化展览、学术报告等具有教育活动意义的相关内容相结合,做到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6]。建设成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设施。

四、小结

档案工作是建立在档案文化上的一项工作,档案文化的建设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因为无论哪一种文化都是靠人们创造的,所以只有增强人们对档案文化建设的意识,才能充分发挥出档案文化建设的作用,才能让档案文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中产生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谦谦,倪丽娟.信息文明视域下档案文化发展动力机制研究[J].档案建设,2015(12).

[2]张蕾.对推进机关档案文化建设的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5(3).

[3]贺缠虎.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探析[J].档案天地,2014(03).

[4]范玉珍.档案文化及其研究意义[J].西域图书馆论坛,2013(3).

[5]郎健华.挖掘档案文化资源推进档案文化建设[J].浙江档案,2011(8).

档案文化范文第2篇

一、档案文化内涵的主要表现

档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档案是一种文化财富。文化这种社会现象不是零碎的、转瞬即逝的画面,而是一种社会沉积、一种深厚的符号积累。什么是符号?符号是人类文明的记录手段。如果从人类传播活动的角度考察,符号“是传播过程中为传达讯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因此,声音、手势、文字、图象、数码等都是符号。档案是由传达制文者讯息意图的文件转化而来,档案文件的内容无不是以符号的形式依附于甲骨、金石、竹木、绵帛、纸张、胶片、磁性介质材料上,且它的内容十分广泛,能全方位地反映以往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档案不仅忠实地记录并再现了人类文明的全貌和过程,而且它还具有了延续人类历史、人类文化科学技术的作用。所以说,档案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第二,档案是文化的积淀。由于人类文化的不断创造和积累,文化才日趋丰富多样。文化积淀的时间越久,也就越深厚。没有文化的积淀,也就没有文化的进步。档案是人类积淀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人类文化的贮存器。如果没有档案,也就失去了连续地、全面地直接记录和积累文化的原载体。因此,档案作为文化的积淀,又是衡量文明的标准.现代国家把档案保存的多少,档案馆事业的发展作为衡量这个国家文明的发展的尺度,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三,档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文化传播是指—种文化传递扩散的迁移继传现象。众所周知,文化的积淀必须通过人们世世代代的传播而继续—下去,没有传播会造成文化的“死亡”。文化传播的媒介很多,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图书等。档案也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因此,档案不仅具有贮存人类文化的功能,又有传播文化的功能。从古代史官专门守藏档案,他们的知识子孙相传,到打破“学在官府”制度,而将档案中积累的文化知识在民间传播,以至在现代文化科学技术发展中对档案的广泛利用,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档案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在传播过程中还会促使文化增值。

第四,档案反映了文化的变迁。文化变迁是指社会文化特质和文化模式发生转变特别是结构性转变的过程。比如,我国历史上的“五四”运动,提倡新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对传统的旧封建文化摧枯拉朽,导致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次较大的文化变迁。我国历史档案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一脉相承,为我们研究文化变迁及变迁的规模提供了可能。文化变迁规律的认识对于指导我们现代文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正确认识档案文化内涵的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档案的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档案文化观,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和研究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我们从理性的高度把握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文化属性。从国际档案界来说,自1945年后,档案界对自己的职能包括行政职能和文化职能两方面进行了认真的重新评价,称之为档案界的革命。这样,档案机构在传播自身的档案馆藏方面成为主动的文化单位。我国《档案法》第八条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这就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档案馆的文化属性。因此,从文化的高度重新认识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性质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应当认识到,从文化角度出发,一个国家的档案是研究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信息资源,一个国家的灵魂和宗旨就埋藏在她的档案中。作为文化传统的重大领域,档案是国家不可缺少的喉舌。没有它,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将停滞不前,因而每个国家都需要档案馆作为记忆的仓库,存贮、保护和传播以往的经验和知识。

第二,有助于我们更为系统地研究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丰富和发展档案学理论。我们在研究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时,不仅要研究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活动对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制约和影响,而且要研究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对档案意识(包括档案文化观)的制约和影响,并且还要研究人们的档案文化观,对档案工作及其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起了促进作用,还是起了促退作用,并以此作为衡量人们的档案文化观是否科学、正确的标准。此外,从文化角度研究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自身还可以构筑起一个理论体系,如档案文化的内涵、档案文化的特征、档案文化的价值、档案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档案馆的文化属性与文化教育功能、档案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传播等,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档案学理论。

档案文化范文第3篇

档案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载体,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财富,对当代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文化体系的构建具有极大影响。我国当下的档案文化,是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记录,利于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记忆和学习,增加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增加自身的文化修养。本文主要就档案文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历史地位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档案文化;传统文化;历史地位;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丰盈,进而人们对于自身的发展提出严格要求。当代群众不断的参加各类的艺术培训活动,看不同的技能书籍、掌握不同的语言交流技能等等,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依据于档案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知识魅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档案文化的意义

档案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主要特点包括档案的主要理念、行为活动、物化的整合效果等等。档案把不同的环节进行整合的构建,进而产生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在这一文化体系中,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档案文化可以充分体现我国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的文化的传播和精神文明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档案文化可以展现我国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对于不同时期的文化和、民族风俗的有效展现,充分体现了我国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背景,和当时时期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具体来说,档案文化体系是社会文化的主要体现,对于促进不同时期的发展和文明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档案文化的传播,利于不同时期群众自身的良好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程,满足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目标[1]。

二、档案文化在传统历史文化的地位研究

1、奴隶和封建体系的地位展现

在传统的封建和奴隶社会环境下,其对于社会文化的主要体现,是在价值理念方面。当时社会发展形势下,档案文化的建立主要是基于当时的管理人员对于文化的关注程度,依据于当时管理者的社会位置,强制的进行档案文化的构建进行文化的传承活动。因此,在当下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对于不同形式的社会文化体系,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大的阻碍,降低了档案文化在社会中的位置。传统形势中的档案文化,是在唐宋阶段渐渐离开管理者,脱离了档案文化单一性特性,规避档案文化专制现象的发生,被合理化的记载和传播。清朝时期,我国的档案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包括促进了编辑史体系的形成,极大的促进了档案文化的发展[2]。

2、从近代到现代,单一价值向多样价值理念的过渡

档案文化,对于社会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近现代时期,其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极大的促进了以往的文化发展,向现代化的过渡,从单一的文化价值理念,过渡到多元化的文化价值体现,促进了当时社会环境下新型的档案文化载体的形成,对当时的文化进行良好的记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外的文化体系不断流入我国,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相应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当时并没有受到过大冲击,仅仅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了西方文化体系的优势,弥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不足和发展弊端。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传播,我国的思想解放活动不断展开,当时的档案不断在社会广为流传,当时的管理人员也开始极为重视。这一时期,我国的档案文化处于高速的发展阶段,其在社会活动中不断的被管理者和百姓认可,形成了具有当时特色传统文化体系,对于档案的发展具重要推动作用[3]。

3、双元理念和当代的发展

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其是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活动中,逐渐的积累而形成,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精神财富,极大的促进了当今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从传统文化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改革初期,面临了极大的弊端[4]。其主要是对于当下文化体系和传统文化体系的发展矛盾,在当今社会不断变革和发展的形势下,面对传统文化和当下的矛盾,我国对于传统的文化进行了传承和创新,在吸取了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元素和内涵,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文化体系。例如我国的十七届会议的展开,确立了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作用,明确了双元理念的重要性,把当下文化体系和传统文化进行极大的融合,把档案文化载入我国文化战略的重要位置,增加了档案的多样性和管理灵活性。我国的档案运作人员,也继承了传统良好的管理理念,基于传统良好的管理体系下,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增加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元素。从运作形式上来看,我国当代的档案文化和以往的档案体系,更具人性化和智能化。丰富了档案的获取形式,增加了档案查阅的灵活性,极大的促进了不同时期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的传播,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走进教育教学活动中。传统文化走进教学活动中,是档案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也进一步展现了传统文化体系,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5]。

三、结论

档案文化和传统文化在其产生以来,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价值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尽管我国的档案文化和传统文化,在以往时期有过发展局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管理人员的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播至今,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满足当下人们群众对不同文化的需求,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程。

作者:包蕊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才流动人事考试中心

参考文献

[1]陈莉萍,张琴.档案文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历史地位[J].兰台世界,2015,20:15-16.

[2]张艳华,张伟夫.地名档案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和应用研究[J].中国地名,2015,05:9-12.

[3]李艳.谈谈档案文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黑龙江档案,2011,06:18.

[4]邓达宏.论档案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J].档案学通讯,2002,01:12-15.

档案文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档案 文化 功能

文化与物质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延展性,而物质是保证文化连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档案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与文化发展紧密相连,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精神基础。通常情况下,档案包括两部分内容:即档案信息和档案载体。其中档案信息包含了档案的全部内容,而档案载体是档案内容的物质形态,档案信息和档案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二者共同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传播与发展进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 档案具有文化载体功能

档案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从问世伊始,档案就是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是人类文化的遗产和结晶。孔子通过借鉴参考大量文献编写了《春秋》,司马迁凭借自己作为兰台史令的条件写成了《史记》,以及包括《资治通鉴》、《通典》、《文献通考》等在内的史学名著都是通过参考、借鉴甚至引用档案原文进行编制而成的。所以说,档案的存在使得人类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成为可能。第一历史档案馆使我国饮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正是建立在对宫廷饮食档案的研究、分析和开发的基础上;而四大发明也是在参考、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反观历史,如果没有优秀的文明成果,就不会出现今天所谓的航海、航天技术。显然,档案不仅是文化积累的基础,更是文化更新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档案的文化载体功能不仅记录和反映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当时乃至后世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

2 档案具有文化媒介功能

在人类文化积累和传播过程中,档案作为一种文字记载形式的文化积淀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的电视剧《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正是借鉴和参考了中央档案馆的馆藏档案进行制作而成的,该片的主旋律是弘扬、传播先进文化,生动地再现了我党80年历史的风雨变迁,进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地体现了档案的文化媒介功能。如果没有档案,可以想象我国的传统文化如《论语》、《诗经》、《春秋》等古代思想精华根本无法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可见,档案的保存和流传实质上是文化发展的延续。

3 档案具有修复观念功能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时代条件下会形成特定的观念,只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过不断的检验才能判断观念的正确与否。基于时间的有限性,我们必须借助相关档案资料对观念进行判断。人们的思维观念和思维意识在分析不同问题时会发生改变,但是记录在案的相关的档案记载不会改变。特别是涉及有争议的领土问题时,档案就充分显示了其价值的存在。例如,我们今天分析黄岩岛所有权归属问题时,就可以通过参考历史文献的记载去检验某些观点的正确性。同样,我们通过翻阅、整理档案史料发现,蚩尤不但是苗族祖先,也是我华夏民族的祖先,这就从根本上纠正了原来的一些错误观念。另外,我们针对时期的一些思想观念,通过借助档案史料给以斧正,通过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老一辈革命家均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4 档案具有文化创新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而档案在文化创新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我们逐渐摒弃封闭保守的文化传统,为新时期文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档案在文化创新方面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人们对自身已有的文化成果进行优化整合进而创造新的文化;二是把从档案中汲取历史文化的精髓直接作用在社会精神文化上,构成新的文化价值体系。对于文学价值较高的档案可进行文学创作或者收藏;对于能够提供生动素材的档案直接用于文艺作品;或者通过直接引用档案信息,经过加工处理成人们熟知的文化事件。综上所述,一方面档案是各种文化创造的源泉,是描述对象的依据;另一方面人们从档案中汲取历史文化精华,直接作用于意识形态,构建新的文化机制,为作家带来创造灵感,为史学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创造新的研究方法。当前,档案的文化创新与大文化建设正在紧密结合,联系密切。所以说,如果没有档案,就不会有当今的文学和艺术,更不会有图书、教育等,更谈不上各种文化事业的繁荣。档案的基础性作用,决定了档案是构成社会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因此,它必然要参与到社会文化建设中去。

5 总结

档案本身具备载体、媒介、观念修复和创新四个方面的功能。其作用不仅是历史文化传承和积累的工具,也是进行教育宣传最具说服力的材料,更是人们净化心灵的良药。因此,只有把档案的文化功能与文化建设进行紧密结合,通过档案的价值体系,解决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充分挖掘档案的文化功能,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传播、发展、进步发挥作用,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档案支撑和服务。

参考文献:

[1]于桂兰.试论档案的文化功能[J].档案管理,1996(05).

[2]刘伟.浅谈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开发[J].价值工程,2011(06).

[3]王彬.浅论档案的文化功能与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2).

作者简介:

档案文化范文第5篇

种名号的“大师”备受质疑,连7月故去的季羡林先生,亦难不受波及;这一年,圆明园海外文物摸底启动,鼠兔首被拍卖引发热议;这一年,小沈阳蹿红,余秋雨暴富,千年古刹亦不寂寞,仿佛只有网民的茶几上摆满了“杯具”;这一年,大侠归于庙堂,何处再觅江湖?

档案名称:海外流失文物引发持续关注

关键词:圆明园兽首 乾隆玉玺 文物流失

入档理由:海外中国文物拍卖总是牵动中国人的民族情感

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有多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调查表明,目前在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座博物馆中,记录在案的中国文物有167万件,而流散在海外民间的约为这个数目的10倍。2009年初,法国佳士得的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拍卖事件轰动一时。中国律师发起“追索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诉讼律师志愿团”,敦促拍卖行取消拍卖并归还文物。而“谁当原告”和“高额诉讼费哪里来”却一度成为难题。最终,中国律师团虽然向法国巴黎一家法院提出了“禁卖”请求,但没能阻止兽首的拍卖。2月25日在法国巴黎佳士得拍卖会上,厦门商人蔡铭超以3149万欧元拍得从圆明园流失的鼠兔首,并在几天后声明“这个款不能付”,一时舆论哗然。

档案名称:千年少林寺的“商业化”之路

关键词:官网被黑20亿重建北少林 分院扩张

入档理由:千年名刹少林寺,今年依旧延续了其“新闻制造大户”的“传统”

分院数量快速增加、天价袈裟、斥巨资重建北少林传闻……这些,都与一般人心中不问世事的寺庙形象迥异。争议中的少林,尽管因其商业化饱受指责,依旧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是民众的误解,还是时代的必然?众说纷纭中有一点大概是肯定的:关于这座名刹的消息,2010年热度仍然不会减。2009年12月,一则“少林寺拟上市”的消息再次引发关注。

档案名称:季羡林遗产风波

关键词:藏品 北京大学 季承 李玉洁

入档理由:“国学大师”季羡林7月去世,身后遗产因为“说不清楚”而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最后由儿子季承处理全部遗产

季羡林藏品外流?此事曾被评为“2008年的文化大事”。藏品外流事件关涉北京大学、季羡林家人、季羡林秘书以及其他季羡林的仰慕者,纷纷扰扰之后,原来“外流藏品”实则赝品。可是,“假画案”引出了“真画案”。2009年7月,随着季羡林的逝世,其包含在身后遗产中的书画藏品何处去,成为季羡林家人、秘书和广大媒体关注的焦点。一场“季羡林遗产纠纷”拉开帷幕,季羡林之子季承、季羡林秘书李玉洁以及北京大学之间形成一个难解的结。

档案名称:2009年那些离去的身影

关键词:大师 去世 季羡林 任继愈

入档理由:每到年末,总会有一些盘点让人心情沉重。今年离开的大家是季羡林、任继愈、唐德刚、丁聪、杨宪益、王世襄……

这一长串名字,将铭刻在后人心中。这一年的1月,武侠小说宗师梁羽生驾鹤西去。在“封刀”隐居近三十年后,这位武侠大家终于能够彻底告别江湖的是非。

2009年7月11日,“国丧二宝”,任继愈、季羡林两位重量级的学者相继离世。媒体密集报道的同时,亦有小小缺憾――曾出现了“重季轻任”情况。幸而这种局面并未持久,即得扭转。有评论指出,与季老相比,任老在“国学”方面的著述,不但数量众多,而且涉猎范围极广,在哲学、宗教、文献学等好多方面,都有不小的建树,其渊博学识,在当今学界,罕有其匹。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唐德刚,于当地时间10月26日晚,因肾衰竭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去世,享年89岁。95岁的杨宪益于11月23日因淋巴癌在北京去世,人们将“大翻译家”、“中西文化的桥梁”、“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的人”这样的头衔送给这位老人。杨宪益最伟大的翻译成就是和夫人戴乃迭合译《红楼梦》120回,他们还翻译了屈原的《离骚》,是屈原作品英文翻译的第一人。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对鲁迅作品的海外推介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有着“中国第一玩家”的王世襄,于2009年底告别人世。他头衔众多,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还有人称他为奇人、北京最后的贵族、情趣大师、中国第一玩家……

在2009年离开的还有:著名漫画家丁聪,有中国话剧的“活化石”之称的北京人艺“四巨头”和“四大导”之一的欧阳山尊,曾备受争议的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舒芜,以创作革命领袖画像而闻名的著名画家李琦,曾在舞台上塑造“狗儿爷”等形象的表演艺术大师、北京人艺原副院长林连昆,新中国戏曲领军人物、戏曲作家、理论家马少波,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冯纪忠……

档案名称:盘点2009年网络流行语

关键词:杯具 哥 寂寞

入档理由:流行语伴随网络而存在,从“80后”的创意进化到“90后”,是互联网文化中最具活力的点缀

和鼠年网络热词相比,牛年的热词似乎更“书生气”,有惆怅的“杯具”、热血沸腾的“”,有表意丰富的“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还有丢掉了“贾君鹏”的“寂寞”党等。和“山寨”、“雷”不同的是,牛年的热词“再生能力”和“变异能力”很强,“杯具”不只于“杯具”(悲剧),还衍生出一系列“洗具”(喜剧)、“餐具”(惨剧)和“茶具”(差距)。网友“不要迷恋哥”的一句戏言“哥只是个传说”,在老谋子联手小沈阳打造的《三枪拍案惊奇》主题曲里变成“不要疯狂的迷恋我,我只是个传说”。

档案名称:2009,谁让“中国不高兴”

关键词:圆明园兽首 中国不高兴迪士尼 2012

入档理由:2009年,触发网民热议甚至怒火的文化事件着实不少

年初,佳士得拍卖圆明园兽首引发轩然大波,买家蔡铭超“拒付”使得相关讨论范围更广。尽管有炒作嫌疑,《中国不高兴》一书出炉后,还是赚足了眼球和腰包。临近年底,灾难大片《2012》引发观影热潮。尽管片中实际上仍是美国人主导行动,还是有人慨叹:终于轮到中国拯救世界了。

2009年,一本名为《中国不高兴》的书,重新引发了国内外媒体对于“民族主义”的讨论。迪士尼将落户上海的消息,同样备受关注。抛开经济意义不谈,不少人对“美国文化侵略”表示了担忧。2009年即将结束之际,一部商业包装的进口灾难大片《2012》一票难求,“中国元素”是卖点之一。

档案名称:文化明星的喜与悲

关键词:文怀沙 余秋雨 易中天 袁腾飞 韩寒 郭敬明

入档理由:文人越来越富有,有人鼓掌,有人嫉妒,有人抨击

文人也分“冰火两重天”,“文人明星”以其独特的魅力持续引人关注。2009年上半年,学者李辉对文怀沙的质疑引发学界大讨论。事件逐渐降温之时,曾被称为“学术超男”的易中天又烧了一把火,令人们对“国学大师”相关的讨论更加深入。作为历年文化事件盘点的常客,余秋雨的2009年依旧不寻常。“捐款门”风波才降温不久,“是否侵吞国有资产”的质疑又指向持上海徐家汇商城股份有限公司股份1.5%的余秋雨。一时间,“余秋雨或将成为亿万富翁”的消息在中国媒体上炸开了锅。对余秋雨的“炮轰”牵连甚广,其本人应南京之邀写就的《钟山碑文》被批“令人作呕”、“败笔”和“留后世做笑柄”。《百家讲坛》主讲人易中天、袁腾飞也是2009年“聚光灯”下的“主唱”。易中天成为学术明星“四处走穴”的代表。一桩“毒舌门”事件将易中天推上议论的风口浪尖。

档案名称:44个汉字会整形吗?

关键词:字形 67% 叫停

入档理由:教育部草拟的《通用规范汉字表》2009年8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巨大的反响

44个汉字字形要微调?教育部草拟的《通用规范汉字表》8月12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却引来“一片恐慌”。电脑字库中的汉字为方便要笔画统一,但书写汉字如何教学?9天后,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已收集近1500条建议和意见,其中67%赞成,认为字形调整是必然的;反对的只有6%。此数据一公布,网上的反对情绪更加高涨,多数网友都认为“被67%”。《通用汉字规范表》最终的确定方案如何,成为2009年文化领域一个大的悬疑。

档案名称:作协这一年

关键词:金庸入会 体制 维权

入档理由:近年来饱受诟病的作协,在2009年可谓动作频频

“大侠”金庸入会、吸收更多网络作家、为会员出面维权……凡此种种,莫不显示出作协力图扭转形象的努力。然而,尽管也确实收获一些赞誉,但针对作协的指责声音依然存在。始终处在舆论漩涡中的“作协”,今后将何去何从?纵观2009年与作协有关的消息,最惹眼的当属武侠小说巨匠金庸加入中国作协了。相关传闻一传出,随即引发铺天盖地的评论。多数网友表示不理解“大侠”为何被“招安”,言辞间充满惋惜失望之意。一个拥有8000会员的国家最高级别作家专业组织,在不少网友内心的天平上,分量远不及一个金庸。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让人有些尴尬的现实。事实上,近年来针对作协机制的质疑之声从未间断。作家不该领工资、官僚作风严重、罕见重量级佳作……在纷起的骂声中,作协的光环渐渐褪去。一些会员的割袍而去,更重创了人们心中对作协曾有的尊重。

作家刘醒龙就曾抨击作协的体制。在他看来,作协成立之初,是考虑到作家写作太忙,而由政府请几个“管家”帮忙打理与写作有关的日常生活,谁知几经异化,大多数作协机关越来越衙门化了,就连小小的科长处长,其地位都在有成就的作家之上。

“童话大王”郑渊洁高调退出作协,亦是今年非常吸引眼球的一件事。尽管郑依旧保留着其中国作协会员的身份,但评论大多仅选择其退出北京作协一事,与金庸入会相提并论。一“出”一“入”之间,引出话题无数。

档案名称:谷歌数字图书馆遭遇中国困境

关键词:谷歌 数字图书馆 文著协

入档理由:2009年下半年,谷歌数字图书馆未经授权收录中国作家作品一事迅速升温,引发各界关注

中国作协、文著协等机构纷纷出面,要求谷歌停止侵权行为。进入11月,文著协与谷歌进行了两轮会谈,双方约定还将继续接触。事件引发文学、出版以及法律等各界专家关注。众说纷纭中,谷歌“版权门”何去何从。

中国有关专家表示,数字图书馆的背后商机无限,如果掌握了大量的读者、作者群,那么,以后可能带来衍生的服务模式非常多,这一市场将是未来争夺的重要目标,这件事情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出版社和出版人的利益,它将关系到谁来主宰未来的数字图书馆,实际上就是谁来掌控全世界范围内巨大的文化资源。

档案名称:“申遗”迎来“中国年”

关键词:人才 开平碉楼 京杭大运河 蜀道

入档理由:2009年,22个中国非遗项目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9月30日,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广东粤剧、端午节、妈祖信俗等22个“非遗”项目入选。“非遗”项目迎来“中国年”,一时间,举国皆欢腾。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文化精神功能是世界遗产主要属性,旅游只是遗产的附带功能。在广东,众多海内外专家研讨唯一以华侨历史文化作为内容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的保护问题。2010年8~9月,杭州西湖申遗项目将进行现场评估验收;青海湖申遗工作再度“起锚”;2009年至2014年是京杭大运河“申遗”的关键时期;在“2009中国蜀道・广元国际论坛”上,中外专家力挺古蜀道申遗;临海古城墙将与南京、西安、兴城、荆州等四地城墙一起,作为“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遗;2010年7月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上将审议表决“中国丹霞”是否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档案文化范文第6篇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与文明史。这种悠久文化不仅让国人沾沾自喜,也对世界上其他国家产生了深厚的影响。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了各国的学者、游客前来探秘,凡是到来者,都为这文化强大的吸引力和神秘性所深深陶醉。于是,国人的自我陶醉和外来访客的赞叹都使得中国人的自信心高涨,逐渐地就演变成了一种狂妄自大的心理观念,认为,中国永远是世界的中心,我国的文化才是真理所在,因此而逐渐减少了与别国的交流,把自己国家的大门紧紧地封住。在这样漫长的封建社会当中,中国的档案文化无法跨越国门,缺少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导致了文化交流上的缺失,甚至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也是强烈的排斥,只能在这种封闭的文化圈子里孤芳自赏。此时,外国的档案事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最早进行档案改革的是法国,著名的“穑月七日”法令的颁布标志着世界上现代档案管理的开始,特别是其中的开放原则宣言将世界的档案事业推上了新的进程。而此时的中国,依然是以封建统治者为首脑大兴着文字狱,依然认为自己还是世界的中心,殊不知国门之外的档案界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封建的社会制度对我国传统档案文化的影响

众所周知,社会物质决定社会意识。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的是综合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它更多体现的是阶级关系与政治状况。我国的传统档案文化丰富发展于封建社会的背景之中,档案文化必然会被打上封建制度的烙印。1.文化上的高度集中统一为传统档案文化保持完整性与连续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高度集中统一的文化氛围下,无论是在奴隶制社会还是在封建社会,档案的集中统一保管都是由统治者控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机构中都设有档案机构和人员,其规模与范围都与政权的规模与范围保持一致。这种高度的统一性就为档案文化的完整性提供了一定的政治基础,也推动了封建专制文化的发展。史载,我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比较专门化的档案保管机构。在西周的时候,最具代表性的档案保管机构———天府,它是周王朝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而在两汉时期,石渠阁、东观、兰台则是重要的档案保管机构。它保存了先秦的文化遗产,巩固了专制的中央集权主义制度。在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相对应地,封建文化的统一性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随之而形成了一系列的法律、规章制度等来集中保管档案。历朝历代保管档案的做法其实就是我国传统档案文化的一部分,且这些档案保管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也同样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2.统治者的封建意识和占有制度加剧了档案的封闭性。封建制的国家实行专制统治、皇权至上,因此,在那个时候,档案的所有权是归统治者所有的,虽然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机构都设置了档案保管机构,但是最终大权还是掌握在统治者的手里,从另一个层面上说,也维护了档案文化的稳定性。但是,封建社会时期的档案是以皇权的统治为中心而形成的,当时的档案反映的都是帝王的活动,只有帝王的祖训、典籍等记录才能成为档案而被保存,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统治者的私人档案,藏在特别建筑的宗庙或者是密室中,派专人看守。统治者的这种专制的占有制度限制了广大人民的文化发展,同时也限制了档案文化的发展,他只是将档案作为一种专制统治的工具,利用帝王的特权来保障了自己的统治制度。这个时候的档案文化就明显地具有了单一性、封闭性的特点,使得档案保管机构收集的档案只是与皇权有关的档案,造成了档案种类的缺失,而广大百姓的历史活动记录也就成为了一个谜,不得而知。

封建的小农经济对我国传统档案文化的影响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形态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那个时期经济发展的特征是生产力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档案文化的发展只能是安于现状,难以突破旧时的发展局面。一般说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的传统档案文化的丰富发展,其绵延不绝的物质基础和动力主要是来自于农耕经济。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社会物质财富也相对匮乏,农民惜金如命,守财的小农意识造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反映在统治者的档案观念中就体现出保守与自私的价值观,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篡改、伪造、歪曲档案历史都是他们所惯用的手段。而另一方面,普通的农民大众只求安于现状,保存历史档案的思想观念在他们的脑海中是根本不存在的,更加不会主动地提出开放档案。于是,档案文化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只会愈演愈烈。分析文化生态对我国传统档案文化的影响,是为了更好地从多个角度来深入地理解我国传统档案文化的发展历程。目前,在档案学这个领域中,存在着两种趋势,一种认为,在建设现代档案文化的进程中,应抛弃传统的档案文化,站在一种新的视角下去构建新的文化系统;另一种却认为,应该在传统档案文化的指导下,来创建新的现代的档案文化,应该秉持一种“扬弃”的态度。笔者认为,随着现今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往往是对过去的不足的一种完善。所以,现代的档案文化系统的构建离不开传统的档案文化的指导,也无法与曾经的历史隔绝开来,我们更应该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审视我国传统的档案文化。

档案文化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档案 文化价值 文化属性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1档案文化价值的确定

档案具有科学文化作用,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结论。然而何为档案的文化价值?这个非常专指的问题,就显得语焉不详了,因而近年来我国档案界开始对此进行认真地思考。档案的文化价值是由档案的内外两方面特征的文化属性决定的。当然,在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是档案的文化属性,决定了档案馆的科学文化性质,而不是因为档案馆是法定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才决定了档案具有文化价值。

首先,从外部特征上考察,档案作为一种历史记录,是借助于一定的记录符号将人类活动的真实场景和过程记录于一定的载体之上。因而,外在的记录符号与记录载体符合文化表现的基本条件。

档案文化属性的确定,还有赖于档案的载体本身蕴含的文化属性的认定。“档案载体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价值、文化教育价值及文化鉴赏价值。”

档案载体的民族文化价值、文化教育价值和文化鉴赏价值是指档案载体的演变及运用,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阶级或一个集团所带来的情感寄托。如我国的悠久的文化传统与文明进程,完全可以从我国记录历史的载体本身的演变与使用进程上体现出来。档案不仅仅是历史的证人。档案记载着知识,从横向发展看,它只映现了一个时代、一个阶段的历史事实,充当着证人角色;而从纵向发展角度考察,档案的发展又呈现着一种知识成几何级数积累的趋向。从这种纵向角度看档案,它就成了一种推动文明发展的动力,是一代代文明的“催生婆”。甚至可以说正是依靠档案这种文献记录积累知识的功能,人类社会才有文明可言。没有档案就没有人类文明和文化,两者事实上是共生的。

2档案文化价值的扩展特征与实现方式

2.1档案文化价值的扩展特征

从档案价值的实现规律上看,档案的文化属性则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档案价值的扩展律;其二是档案科学作用递增律。

档案价值的扩展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档案具有对机关的作用(第一价值)和对社会的作用(第二价值)的双重性及过渡性;二是档案价值的多元性和变异性。档案的第二价值就是档案文化属性的重要基础。档案价值的多元性与变异性,也可以从档案科学作用递增律上表现出来。长期以来,档案既是行政管理的工具,又是发展生产建设和繁荣科学文化事业的必要条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档案发挥作用时空环境的变迁,档案的作用将从更多地用于行政管理,逐渐转移为更多地为用于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等各项建设事业。档案的这一特征,也决定了档案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

因而,从档案价值的实现规律上可以看出,档案文化价值的扩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受时间限制;(2)受密级限制;(3)受档案机构的收藏政策和开发利用的影响;(4)档案馆是实现档案文化价值的主体;(5)不同档案馆体现不同的文化价值。

2.2档案文化价值的实现方式

档案的文化价值是多元的,因而,其实现方式也必然是多元的。综合起来,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说明档案文化价值的主要实现方式。

2.2.1发挥史料信息中心的作用

档案信息是一种历史信息,也是一种固定的信息,它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纽带。因而,档案保管部门尤其是档案馆应该成为历史信息存储中心,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为历史学、社会学等研究提供历史信息,以充分发挥档案延续社会记忆的功能。

2.2.2扩展教育功能

档案之所以成为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是源于其历史性、原始性和直观性的特点。

档案用于各种形式的教育之中,是档案开放利用后被日益扩大的功能之一。这一功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被许多国家所认可,而且作为发挥档案文化属性和实现档案文化价值的重要手段。如档案学者史密斯就指出:“如果档案材料成为学校历史教学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它能够激发一种鉴别和了解历史的需要,那么文化遗产的意识将会得到极大的增强。”法国从1950年就在国家档案馆建立了教育处,次年在法国各省也建立了类似机构,一个专职教师负责组织对法国历史博物馆的教学参观,并提供解说词和复制件。这在国际档案界为档案用于教育开创了良好的典范。如今,举办档案展览、汇编专题档案材料、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档案宣传等等档案利用方式,都被赋予实现教育功能的含义。

2.2.3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

互联网络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影响社会生活最强烈的一种技术产品。“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等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的事物不断涌现,因而,与信息收集、处理、传递等有关的传统行业和部门将不得不面临极大的冲击。档案部门也是其中之一,目前的形势表明,如果档案部门不加快信息处理与网络建设,将严重滞后于整个社会的信息管理的发展。

2.2.4参与社会文化传播

社会文化是一个覆盖面极其广泛的领域。从根本上说,档案发挥作用所实现的价值,最终都可以归结到文化层面上,比如上述提及的档案文化价值的四种实现方式都是属于社会文化建设范畴。

档案文化范文第8篇

[关键词]档案;文化价值;研究

一、档案文化价值的理念

档案文化价值的形成理念是,为了完成档案的文化职能,表现出档案事业系统当中,各个构成要素的工作形式和有关要素在特定环境中的运行原理。第一,内部矛盾属于事物变化的重要矛盾,在档案所表现的表面文化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要时,应该推动档案文化价值方面的开发。受到文化观念的影响,使得人脑在认识与感受客观事物的时候,进行一种非常高级的理性思维活动。所以,应该进一步开发并且全面的挖掘档案的文化价值,进而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要。第二,就外部环境而言,要想完成档案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应该全面利用档案的优点,在文化竞争当中获得优势。档案文化价值不可以局限在档案文化的价值开发,而是要把档案的文化价值融入到社会文化当中。例如,资料、文物以及互联网信息环境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和网页。因为档案的文化性间接影响了档案文化价值的开发和利用,所以,竞争观念也是档案文化价值在进行开发和利用时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二、档案文化及其分类

笔者认为如果要对档案的文化价值实行分析,必然会涉及到文化、档案文化的相关概念,它是我们对档案文化价值准确认知的基础和前提。文化的概念和范围很广,因此当前学界对档案文化这一定义有多种解释。本人认为,档案文化这一概念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定义:广义的和侠义的。从广义的角度理解:档案是文化形态的一种产物,遵循文化产物的所有特征和商品的总和就是档案文化。档案文化有多层含义,它不但涵盖档案的实体文化,还涵盖档案的事业文化。档案属于文化范围,文化涵盖档案所实施的所有的服务工作、管理工作以及档案库基础设施等。比如:档案浏览文化、档案建筑文化、档案管理文化以及档案传播文化等等。另外,以档案、档案服务以及管理工作为中心的档案事业,也隶属于文化事业的范畴。由此我们可知,广义的档案文化从阔度上来说,特别广,不仅涵盖档案的实体文化,还涵盖档案的管理文化、档案学文化以及商品文化等。侠义上的档案文化专指的是档案的实体文化。从档案部门的文化建设和完成档案文化价值方面来说,本文所指的档案文化是侠义上的档案文化。

假如想要准确的认识档案文化价值,那么就一定要对档案文化做出合理的分类,进而掌握各种类型的档案文化价值。而要想对档案文化进行分类,就应该先考察文化的分类。相关学者对于文化的分类进行了很多的探索。英国学者马林诺斯基按照文化的职能,将复杂的文化现象分成四个部分。即社会组织、物质设备、语言组织以及精神文化。而美国学者奥格本则从文化的职能和产生方面着手,先把文化现象分成两方面,即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然后,将非物质文化分成三方面,即艺术方面的精神文化、宗教以及规范人类行为的制度类调适文化。

另外,按照文化职能调适过程中的差异,可以把文化分成文化行为和文化事物;也可以按照人民群众的参加情况把文化分成特殊文化和一般文化。例如,农民的文化和老年文化。

三、档案文化价值的实现

(一)提升社会档案文化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氛围

最近几年当中,社会比较重视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以及校园文化的发展,而忽视了档案文化的发展。其原因在于,社会档案文化观念不强。档案文化观念薄弱,会在心理方面影响到人们对档案文化发展、档案工作、档案事业以及档案部门的重视程度。所以,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对档案文化的宣传、例如,把档案文化的宣传与档案展览相结合,把档案文化宣传和档案法制宣传相融合,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的档案文化观念。同时,也能够营造有助于完成档案文化价值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进而弘扬档案文化、推动档案文化的发展。

(二)优化馆藏档案资源配置,提升档案文化资源建设

最近几年,档案馆收藏的档案资源在来源方面非常单一。并且,档案资源信息的覆盖范围和辐射量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距离渐行渐远。由此可见,档案馆应该凭借增加征集工作,来提高档案资源的深度以及广度。使得档案馆与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接轨。档案馆还应该面向全社会进行开发,设置简单的流程,进而便于人民群众对档案文化资源的运用。

(三)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创新档案文化

档案文化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要素,或者将档案文化看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其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假如没有档案,那么也就失去了直接记录以及积累文化的原载体。由此可见,档案文化具备保存、继承传统文化的职能。只是,正如部分学者所言,档案不仅可以被动的记录和反映历史,而且还可以直接参与人类的社会实践。并且,为实践活动提供基础、条件、知识信息以及精神动力。档案文化不但是保存传统的文化和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而且还可以直接参与社会创新实践,进而发展先进文化。重视档案文化的继承性,不代表传统档案文化的直接延续,而是对传统档案文化的批判继承与超越。

四、总结

在国内,重视档案文化价值的学者人数在逐渐上升,学者们对于档案文化价值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认为,在档案走向大众、档案和休闲牵手的趋势当中,利用对档案文化价值的相关研究,能够得出档案文化出现的根源。同时,也能够得出档案文化价值的构成要素。只要树立科学的开发观念和利用观念,那么档案文化价值就肯定可以全面的表现并且扩展开来。

参考文献:

档案文化范文第9篇

文化艺术档案既是民族文化、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国家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开拓性的进展。近年来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局面,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形成的文字、声像、照片、实物等不同载高校开设文化艺术档案课程的探讨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李 琳体的文化艺术档案收集整理进展顺利,为国家存留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文化部门收集、整理、保存了数量可观的文化艺术档案,并已在艺术生产、艺术教育、艺术研究、文化交流和社会文化工作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高校开设文化艺术档案课程,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化艺术档案价值,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艺术素质。在加强高校文化艺术教育背景下,开设文化艺术档案课程也是积极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文化艺术课程的一种有益探索。

二、文化艺术档案课程的相关内容

开设文化艺术档案课程是学校开展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课程目标主要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观,提高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使其身心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结合课程目标和文化艺术档案特点,文化艺术档案课程可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和文化艺术档案鉴赏两部分教学内容。

(一)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知识

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文化艺术档案,学生应初步了解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知识。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内涵十分丰富,课程应使学生主要了解文化艺术档案的收集活动、整理方法和利用检索。文化艺术档案收集活动是丰富文化艺术档案藏品的重要途径。学生了解文化艺术档案的收集活动,特别是熟悉了解各类文化艺术档案的归档范围,能够初步判断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形成的哪些艺术材料具有保存价值,有利于增强文化艺术档案收集保护意识,促进国家宝贵文化财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传承。文化艺术档案系统化整理便于科学管理。从文化艺术档案发展的特点出发,了解文化艺术档案整理的方法和标准化要求,了解对文化艺术材料进行系统分类、组合、排列、编目和数字化处理等工作,可以使学生从中了解文化艺术生产规律,便于迅速地从浩瀚的材料中找出需要利用的内容,提高利用效率。如文化艺术档案要以剧(节)目或艺术活动为单位进行整理。一台剧目必然有编剧、导演、演员、作曲、舞美设计、宣传评论等不同载体的材料,这些材料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一套完整的艺术作品,不能因它们各自的作用和特点而将这些材料任意分割成若干类别进行组合。了解了文化艺术活动材料的完整性和成套性,学生利用文化艺术档案时会首先想到按剧目中某一项目和活动来进行查阅。文化艺术档案利用工作是文化艺术档案馆(室)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手段,是整个文化艺术档案工作中最有活力的环节。为了更好地使用文化艺术档案资源,学生应了解文化艺术档案馆(室)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借阅、复制、展览、编纂档案文献等各种服务手段。同时,学生还应了解各种档案检索工具,能够利用目录、索引、指南等档案检索工具查找文化艺术档案。

(二)文化艺术档案鉴赏知识

根据课程目标,文化艺术档案鉴赏应是文化艺术档案课的核心内容。文化艺术档案鉴赏主要是对业务类档案的鉴赏,其中可选择艺术表演档案、文学创作档案、美术、摄影档案、社会文化艺术档案作为主要专题内容。艺术表演档案是在戏剧、音乐、舞蹈、杂技、曲艺、电影、电视等各类艺术形式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艺术表演档案鉴赏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剧目档案,主要是戏剧、舞剧、歌剧等表演单位在创作、设计、排练、演出各种形式的剧目过程中形成的档案。(2)曲目档案,主要是曲艺、音乐演出单位在创作、设计、排练、演出曲艺、乐曲(歌曲)过程中形成的档案。(3)节目档案,主要是歌舞、杂技演出单位创作、设计、排练、演出歌舞、杂技节目过程中形成的档案。(4)影视档案,主要是各类电影制片厂和其他电影、电视制作单位在创作、设计、摄制影视片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艺术表演档案的内容比较多,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成套性很强,如一个剧(节)目的创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包括剧本、曲谱、舞美、灯光、服装、化妆、音响、道具、剧照及其他方面的大量有关材料,这些材料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根据艺术表演档案的特点,在文化艺术档案鉴赏教学过程中,应以艺术表演活动为项目单位开展专题教学。文学创作档案是文化工作者在各种文学创作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材料。文学创作档案鉴赏可包括文学本(手稿与印刷本)、创作素材材料、采风材料等内容。美术、摄影档案是各类美术、书画、摄影单位和个人在创作、设计、绘制、摄影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档案鉴赏内容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民间美术、书法篆刻、美术和摄影展览等。社会文化艺术档案主要是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在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档案鉴赏内容可包括群众艺术(各种演出)活动形成的材料、少数民族文化材料、传统民族民间艺术材料等。

三、文化艺术档案课程的特色把握

(一)突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档案的鉴赏

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档案是文化艺术档案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的宝贵文化财富,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源。开设文化艺术档案课要突出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档案的鉴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文化艺术素质又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突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档案的鉴赏,课程可主要选择以下文化艺术档案类别开展教学:(1)民族民间口头文学档案,是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反映各族人民群众社会生活历史、信仰与情感、审美与艺术情趣的民间文学作品。由于这类作品主要以口耳方式传播,又称“口述文学”。(2)民族民间音乐档案,是各民族的传统音乐,可细分为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乐曲。(3)民族民间美术档案,包括具有鲜明民族个性的绘画、雕塑、剪纸、工艺等。(4)民族民间舞蹈档案,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中形成的传统民族舞蹈。如汉族的龙舞和狮子舞,苗族的芦笙舞等。(5)民族民间戏曲档案,包括古老剧种和流行剧种,如昆剧、梆子戏、秦腔、京剧、川剧、粤剧、越剧、黄梅戏、花鼓戏等。(6)民族民间曲艺档案,包括评书评话类、鼓曲唱曲类、快书快板类、相声滑稽类等。

(二)突出地方特色文化艺术档案的鉴赏

地方特色档案就是带有地方独特色彩的档案,是在某一地区形成且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风格的档案。地方特色文化艺术档案具有艺术档案的一般属性,同时地方特色文化艺术档案还具有地域性、独特性特征,即地方特色文化艺术档案是能代表和反映一个地区独特文化艺术活动的档案,是当地特有、别的地方没有或少有的文化艺术档案。地方特色档案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地区的历史文化记忆,彰显着一个民族和地区的文化身份和独特个性,开设文化艺术档案课应突出对地方特色文化艺术档案的鉴赏,在提高大学生文化艺术素质的同时推动地方特色文化艺术资源的开发利用。如秦淮灯彩、南京白局、金陵琴派是江苏省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秦淮灯彩是秦淮民俗中最重要的色彩符号,秦淮灯彩作品《金鸡吉祥》、《秦淮娃娃闹春节》等在中国民间文艺第七届“山花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一金两银三项大奖。著名民间艺术家陆有昌扎制的秦淮灯彩作品“荷花灯”被国家邮政总局选定为春节特种纪念邮票。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源自清代,常用明清俗曲和江南小调,三五成群地在一起演唱。金陵古琴艺术流传1000多年,形成了金陵琴派的风格特点。由此,江苏省高校可将秦淮灯彩、南京白局、金陵古琴等文化艺术档案鉴赏作为课程内容。又如,广西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形式,如刘三姐歌谣、侗族大歌、那坡壮族民歌、桂南采茶戏、桂剧、壮剧、邕剧、彩调剧、瑶族铜鼓舞等等,广西高校可将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档案选作鉴赏内容,以丰富文化艺术档案课程。

档案文化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档案;文化;结构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247-02

一、档案的文化属性

档案属于文化现象,记录了人类活动和思想,凝结了人类社会特征和民族标志,包含了知识、信息、信仰、道德、法规、习俗等智力的、审美的、技术的和精神的成果。档案记录了物质生产过程和精神生活进步的状况,社会制度的改造和进步状况,反映了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也反映了社会文明的程度。

档案本身是一种智力产品,属于精神生产范畴,具有传播知识的功能,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历史文明之母”,是社会文明的产物和表现,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1]。档案以各种方式和各种类型的载体将人类的历史活动过程和思想认识和成果记录并流传后世,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遗产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档案是社会文明的记录与标志,对社会建设和发展有重要价值。

档案的文化属性把档案和档案事业及人类的社会活动密切联系起来。档案文化不仅仅指档案实体文化,在档案管理活动中,档案技术运用、档案管理方式、手段与设备反映着档案文化和档案价值观念的认识程度。因此,档案文化的类型可以分为档案实体文化、档案管理文化、档案产品文化、档案事业文化及档案学文化等[2]。不同类型的档案文化构造了特定的档案文化结构。

二、档案文化结构与特点

(一)档案文化结构由核心结构和外部形式两部分组成

档案文化的核心结构由档案观念、档案价值和档案管理组成。档案观念即档案传统、或档案意识(心理及思维方式),档案观念承担着档案文化价值体系的构造功能。我国有优良的档案文化传统基础,历经了各代改革与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工作法制建设、史料编纂、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技术等传统对当今档案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档案传统是档案文化内积淀最深、最久的文化内涵,档案意识或心理也无不渗透着档案传统。

当代档案意识主要内容是历史记录、信息来源和文化遗产,受经济基础、国家政治、社会文化影响。档案意识对档案理论产生重要影响,与档案理论存在交叉,对档案理论有评价和校正功能,可以说正确的档案意识是档案理论产生的条件。此外,档案意识对档案实践工作也产生控制作用,更能影响社会记忆构建[3]。

档案文化价值本身具有多元性,由档案记录范围的广泛性和记录形式的多样性。档案文化价值是文化形成者和档案工作者在文件的制作、形成、积累、保管、整理、鉴定等创造性活动中劳动的结晶[4]。档案文体的形成是经过档案工作者有效的、科学的筛选活动,最后成为记载和传播人类文明的媒介。每个档案个体都是人类有效劳动的创造物即文化的创造物,既有人们工作、活动、经验的总结,也有对经验升华至科学总结的形态。档案是文件形成者的劳动、经验和知识创造的产物,也包含了档案工作者创造性的劳动即把文件转化为档案的过程。档案工作者挑选有价值的文件,经过文件鉴定的过程,从而成为档案文化另一个重要的创造主体。

对档案行为的理性要求也是档案文化的核心部分,如法规、行政管理规章和理论、工作标准[5]。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理论、经验、技术、规范是对档案活动目标的规范,具有文化连接和文化控制的功能。

(二)档案文化的外部形式由档案行为方式、行为成果、记录手段和组织机构共同构成

档案行为方式即档案的形成和存贮行为、档案利用、档案研究等行为。通过一系列的档案行为可以把档案从无序转化为有序、从较低层次转化为较高层次,对档案现象形成新的认识,这是档案从形成到开发的过程,也是档案从形成科研成果的文化活动过程。

档案行为结果是档案行为方式的产物,档案行为结果又可以进一步分类为档案形成阶段的行为结果和档案利用阶段的行为结果。档案行为结果具体反映了人们对档案现象认识的新发展,为进一步开展档案工作创造条件。

档案手段依靠一套成熟的符号系统。档案符号系统成为人类文明的记录手段,符号系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凝聚、积累和传递社会文化。

(三)档案文化具有稳定性

档案文化核心结构是处于文化结构深层中的静态结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核心结构具有内隐性,对档案文化发展起决定作用,核心文化具有从内向外的扩张性,有制约和控制能力。档案文化的核心结构具有相对独立性,是最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核心文化是档案文化产生的根本原因,起决定作用,有着较高的精神元素和文化含量。

(四)档案文化具有动态性

档案文化的外部形式是易为公众感知的文化现象,具体表现为公众档案行为、档案利用方式、档案资源的渠道和方式,档案管理机构、档案部门行为方式的物化成果、档案宣传和展览等内容。档案文化外部形式是是档案文化功能的体现,处于文化结构的表层,是文化的显性部分,具有很强的动态性。

(五)档案文化具有社会性

档案文化的外部形式受社会活动影响较大,是档案文化中较为活跃的部分,直接展现档案的文化功能。社会是档案文化外部结构的生态环境,不同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的文化结构,档案文化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自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自然条件、政治制度、历史背景、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档案文化形态。

(六)档案文化具有转化性

外层文化是核心文化的衍生,它围绕核心文化体现文化内核的精华,又具有内聚性。核心结构和外部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外部的表层文化经过长期积淀可转化为核心文化的组成部分。核心文化中不适于社会发展的部分会被逐渐淘汰。

三、我国档案文化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途径

我国档案文化核心结构中有着良好的档案文化传统,如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体制、严格规范的管理风气、丰富的典藏和发达的史料编纂等。但我国档案文化也存在着问题,档案文化中的“官方文化”色彩和“精英文化”色彩过于浓重,档案仅向国家行政机关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意识淡薄。这种狭隘的档案观念、档案意识和畏惧档案开放的心理已成为我国档案社会化和面向大众的障碍。

我国档案文化结构中的外部形式发展相对滞后,尚没有体现出应有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我国档案文化传统中还带有农业文明的一般特征,对外开放与交流不够,相对封闭。此外,档案理论基础薄弱,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还有待改进。

对此,我国档案文化应当改变传统档案文化社会化程度低的现状,面向大众开放。档案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应当走档案文化社会化的道路,充分发挥档案文化的价值。这就需要消除“官方文化”色彩改变官本位的档案意识和心理,消除“精英文化”色彩的不利影响。同时,增强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意识,面向大众,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和社会教化的使命。

目前,我国的档案的管理已经开始了从政府范式向社会范式的转变,档案文化对社会生活正在产生积极影响。档案开发、信息公开,一方面可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可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英玮.档案文化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

[2] 潘连根.文件与档案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252.

[3] T 库克,李音.铭记未来――档案在构建社会记忆中的作用[J].档案学通讯,2002,(2).

[4] 吕鸿.档案文化价值与语言的关系[J].档案学通讯,2002,(1).

上一篇:文化传承范文 下一篇:文化习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