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局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7 21:13:19

档案局工作经验总结

档案局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退休人员;问题;审核

档案审核是一项比较复杂、系统的综合性工作,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主要是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相应的服务,为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合法权益,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下面主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关于自己对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的思考。

一、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的问题

(一)领导层重视不够。企业退休人员在每年的退休群体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严格审核企业退休人员档案是关系民生的大事。而大多数领导认为档案管理和审核是工作人员的事情,档案室也就成为单位最“清闲”的养老院,档案室管理人员年龄普遍较大,新老交替工作链完全脱节,对档案室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配备相对薄弱。企业退休人员退休审批中就是单纯地签字和盖章,对企业退休政策把握不到位,把关不严,审核不力。

(二)工作人员素质低普遍不高。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审核关系到企业退休人员的工龄、待遇和心理满意度等,因为在当前的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积极,仅仅将档案的审核当作工作来做,而不是一项事业。工作中只凭已有的工作经验,对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欠缺,各级档案部门组织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普遍偏少,而且重理论轻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两张皮”和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性不强。企业退休人员在企业工作了一辈子,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也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了努力。因此加强企业人员退休审核工作是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大事,企业、经贸委、档案局和人社局在实际工作中配合性不强,相互独立,造成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困难重重,百姓与工作人员矛盾不断升级。因此各相关部门都要通力合作,相互配合,为企业申请退休人员的档案审核提供一切可提供的帮助。

二、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的解决策略

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审核主要是确定其档案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参加工作时间和缴纳基本社会保险费的情况等,企业退休人员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审核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一刀切”。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审核工作要单位领导、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工作人员和各相关部门的相互协作才能完成。

(一)主管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国已步入老龄化阶段,近几年是企业退休人员集中退休的活跃期,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工作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档案审核工作,保证企业退休人员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不要只停留在签字和盖章上,要熟悉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流程和标准,加大对档案室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力度,做好新老交替工作链的衔接等。

(二)企业退休人员要做好档案审核相关工作。企业退休人员要具有档案意识,在单位工作期间要学会收集档案和保存档案,特别是对重要材料要备份保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许多企业人员对自己参加工作时间、下岗时间、社会保险费的缴纳等情况无法确定,这对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审核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人员要具有档案意识,人在档案在,人走档案走。

(三)人社局采用“望、闻、问、切”法。1.细心观察,“望”清其表。所谓“望”,就是档案人员通过细致地观察,先对企业退休人员档案进行全面性、综合性地了解,能够把握住档案的“始终”变化和相互之间的联系。比如工作时间:根据政策要求,主要是把握住“企业招工登记表”所填写的时间,如果所占指标时间在1986年10月之前则将1986年10月之前的工作时间确定为视同缴费时间,之后则要从1986年10月开始缴费(从缴费起始时间开始计算工龄)。从而有效开展政策解答。2.耐心倾听,“闻”全其声。在工作中,“倾听”同样也是档案工作人员充分了解企业退休人员情况的有效手段。作为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要正确解释政策法规,还应像朋友一样善于倾听企业退休人员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的同企业退休人T“心理换位”,想其所想,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才能真正成为企业退休人员工作中的良师益友,这也是档案审核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3.真心关怀,“问”明其想。根据工作经验总结得出,企业退休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特指男60岁,女50岁)主要的利益诉求就是工龄的确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情况和具体退休时间。那么,档案工作人员主要通过查询个人档案来初次确定,然后通过谈话形式和结合社保系统来二次确定,最后综合各方信息来最终确定,通过这三个重点问题的问询来解决企业退休人员的利益诉求,最终达到双方的一致统一。4.客观评价,“切”准其脉。在综合“望、闻、问”这三个重点,最终确定企业退休人员的利益诉求,对症下药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四)各部门通力合作,团结一致。企业、经贸委、档案局、人社局和社保局等相关单位要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在工作实际中,为企业退休人员打开“绿色通道”,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提供一切可提供的材料保障,使企业退休人员的利益得到充分保证。

三、结束语

档案局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1 数据统计与分析

1.1 文献年度分布。文献年度分布及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从图1文献年度载文量和变化趋势来看,档案安全应急预案研究成果大体呈上升趋势。2005年最早出现2篇研究文献,2010年研究成果量迅速增长到13篇,2013年达到32篇的峰值,2014年又回落到20篇。可以看出,该领域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2000年到2009年是起步阶段,2010年到2015年是快速增长阶段。

1.2 文献来源分布。对文献来源进行统计,结果显示,125篇文献分布在36种期刊、一个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一个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发文3篇以上的有14种期刊,共60篇,占总发文量的48%;档案学核心期刊共发文48篇,占总发文量的38.4%,分别如下:《兰台世界》16篇,《档案学通讯》9篇,《档案学研究》和《中国档案》各5篇,《档案管理》《北京档案》《浙江档案》和《山西档案》各3篇,以及《档案与建设》1篇。

1.3 研究机构分布。125篇文献的第一作者大致分布在高校院系、高校档案馆和地方档案局(馆)、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具体分布如表2所示。

由表1可知,研究机构分布广泛,有高校、高校档案馆和地方档案局(馆)、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这也可分为档案学者和档案工作者。其中,发文在3篇以上的研究机构有:湘潭大学12篇、河北大学5篇、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4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档案馆3篇。数据显示,档案工作者的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58.4%,档案学者的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41.6%。可以看出,档案工作者是我国档案安全应急预案的研究主体。

1.4 作者分布。普赖斯定律:n=0.749(ηmax)1/2,其中发文量n篇以上的为核心作者,ηmax 为最多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由表2可知,发文最多的为湘潭大学的向立文,共计发文9篇,所以ηmax=9,n=2.247,取最大整数3,所以发文量3篇以上为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作者,如表2所示。

统计数据显示,核心作者共发文18篇,占文献总量的14.4%。根据普赖斯定律,当核心作者发文量约占文献总量的20%时,学科的核心作者群才算形成,所以该领域还未形成核心作者群,有待学者们进一步加深研究。

表3显示,125篇文献共出现了141位作者,从期刊论文的合著情况看,共有36篇文章的作者在2人或2人以上,合著度是28.8%,而且是以2人合著为主。总体来说,我国档案安全应急预案研究文献合著率较低,作者之间交流较少,合作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 主题内容分析

笔者将文献的主题内容研究划分为7个方面,具体发文量及占比,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我国档案安全应急预案研究的内容广泛,其中档案部门应急预案建设研究最多,占文献总量的44%,学者对这一研究主题主要阐述了档案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编制原则、分类和基本内容、编制步骤、存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等问题。由于2006年1月6日国务院并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档案局编制并了《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和《档案馆防治灾害工作指南》,因此研究内容就相对细化了。如出现了对专门类型档案馆的应急研究,主要有医院档案馆、企业档案馆和城建档案馆应急研究。此外还有鲁汉蓉《基于旅游目的地的藏族档案防灾策略探析》,陈文贵《论建立山美水库水利档案灾害应急处置预案体系的重要性》等的案例研究。

学者对于另外几个方面的内容也进行了研究,如档案部门应急抢救机制,毛惠芳以一篇硕士学位论文详细介绍了通过预警、应急和抢救,来构建档案灾害管理体系。而许登霞对构建档案馆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谈了几点思考,提出应当从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档案安全防范重点、加强档案馆库建设、加强安全设施建设以及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来来构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除此之外,在档案馆自然灾害防治的研究上,胡红霞以美国、日本为例,介绍了发达国家档案自然灾害防治的历程和经验,认为我国可以借鉴其发展,如高度警惕的防灾意识、充分的防灾准备等。

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3.1.1 研究主体分布不均衡,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体。统计数据显示,研究机构分布在高校、高校档案馆和地方档案局(馆)、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由于高校档案馆和地方档案局(馆)、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都属于实际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凭借其丰富的工作经验优势,其发文量比档案学者要多,因此档案工作者是我国档案安全应急预案的研究主体,这导致了我国档案安全应急预案研究主体分布不均衡。而且从论文的作者分布与独著、合著及合著度来看,合著度较低,还未形成有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还有待档案学者和档案工作者进一步加深研究。

3.1.2 主题内容研究不够深入且较多重复。档案安全应急预案研究的主题内容涉及7个大的领域,覆盖面较宽。但从纵向角度来看,则不够深入、系统。如有44%的文献是对档案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编制原则、分类和基本内容、编制步骤、存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等问题的研究,一方面聚合度高,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大量的重复研究,所提论点相似,缺乏创新点。这种过多偏重宏观方面的研究选题,使得研究成果不够深入、更不够系统。

3.1.3 研究方法单一。档案安全应急预案研究方法多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少。在125篇文献中,只有5篇运用案例分析法,如丁平以贵阳城建档案信息系统为例展开分析;鲁汉蓉结合旅游特色谈藏族档案防灾策略;陈文贵从山美水库水利档案谈灾害应急处置预案体系的重要性;卞咸杰通过汶川地震谈对档案馆建筑安全设计的启示;胡红霞以美国、日本为例,介绍了发达国家档案自然灾害防治的历程和经验。个别硕博论文运用到了社会调查法。不过总体来看,研究方法还是过于单一,形式不够新颖,没有较强说服力。

3.2 建议。

3.2.1 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学者加强合作,建立团队。由于档案安全应急预案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因此作者之间可以建立团队,相互交流。团队的形式有很多,档案学者之间、档案工作者之间,最重要的是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学者之间的团队合作,发挥学者的理论优势和实际工作者的业务能力,相互探讨,更好地促进档案安全应急预案的实践工作。这不仅能形成有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还能解决研究主体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3.2.2 细化档案安全应急预案,为学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档案部门在制定预案时,多是照搬上级制定的预案,只将其文件名字换一下,而内容却是笼统的、方向性的话语。因此要将理论和实践要相结合,细化档案安全应急预案,进而完善相关理论。基于细化的档案安全应急预案,学者们的研究才能挖掘更多的创新点,研究成果也会更加深入、系统。

档案局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医药卫生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档案在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药卫生档案,是指在医药卫生工作中从事医疗、防疫、科研、教学、生物制品、生产、药品管理、卫生行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以及其他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医药卫生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和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和依据,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必须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便于开发利用。

第四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必须把档案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的发展计划,在档案机构、人员配备、经费、库房等方面给予保证。

第二章档案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第五条医药卫生档案工作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下进行。卫生部档案处在办公厅领导下,负责管理本部门的档案工作,并对部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指导,地方各级医药卫生档案机构负责管理本部门医药卫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第六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应有1名领导同志分管档案工作,把档案工作列入领导议事日程,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七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要理顺档案管理体制,建立综合档案工作机构,负责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和统一管理本部门形成的全部档案(病历档案除外)。

规模较大、内部机构和下属单位较多、负有监督、指导和检查任务的单位,应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设立档案馆或综合档案室;对下没有指导任务、但本部门档案工作任务较重的,应设综合档案室(处或科级);

设立档案馆的具体条件可参照1989年国家教委的第6号令执行。规模较小的单位可视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设档案馆的应配备工作人员8-12人;

设档案科、室的,应配备工作人员3-6人。综合档案机构的设置,按有关规定报上一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同时报所在地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八条医药、卫生部门单位档案馆具有双重职能,既是收集、保管档案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又是本单位档案工作职能管理部门。

第九条综合档案管理机构的基本任务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卫生部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二)制定本单位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

(三)负责接收(征集)、整理、分类、鉴定、统计、保管本单位形成的全部档案及有关资料;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有关档案;

(四)负责编辑档案参考资料,编制各种检索工具,积极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全心全意地做好服务工作;

(五)加强档案工作的横向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积极开展档案信息交流及学术研究活动;

(六)负责对本单位或所属单位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七)负责收集档案利用效果的反馈信息,宣传利用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扩大档案工作影响,增强领导干部和科研人员积累档案、利用档案的意识。

第三章档案工作人员

第十条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档案事业,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并具备一定的档案专业技术水平和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

第十一条档案工作人员(包括以做档案工作为主的兼职人员),均属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其业务能力的考核、技术职务的评定和晋升,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并实行档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或任命制),档案专业技术人员享有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档案工作队伍要保持相对稳定。

第四章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

第十二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要建立健全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制度,并纳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确保每项重要的医疗、防疫、科研、教学、药品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都有完整、准确、系统的文件材料归档。

第十三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的档案工作要与本部门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实行“四同步”管理,即布置、检查、总结、验收各项工作时应同时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

第十四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对科研成果、产品规划与试制、基建工程等项目进行鉴定、验收时必须有档案部门参加。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会同档案部门,对应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检查,并签署意见。未经档案部门检查或经检查没有完整、准确、系统的文件材料归档的项目,不能通过鉴定、验收,科研成果不予上报。

第十五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应实行文件材料形成单位及科研课题组立卷归档制度。由立卷人按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和保管期限表系统整理组卷,编排张号,填写卷内目录和案卷标题,经立卷单位负责人检查,装订后向本部门档案室移交。卷内目录和案卷标题一律用钢笔或毛笔书写。

第十六条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

(一)党政管理方面

凡是本部门党、政、工、团,包括纪检、人事、保卫、财会、基建、生产、科研、外事等单位和临时机构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收、发文(电)和内部形成的会议文件、会议记录、纪要、重要电话记录、各类统计报表、出版物原稿和样本、剪报(不另行文的)等文件材料,以及反映本部门工作活动的影片、照片、录音带、录相带等声像材料,均应收集齐全,立卷归档。

(二)医疗技术方面

凡是医疗单位形成的以下材料应收集归档。

1.医疗技术的法令标准及各项规章制度。

2.医疗计划、总结。

3.处方章印模。

4.各类报表和统计分析资料(包括计算机盘片等)。

5.医疗技术常规、操作规程、质量标准等文件。

6.医疗质量调查和监督检查中形成的文件。

7.突发事件、传染病暴发流行抢救工作记事、照片、录象、总结等文件材料。

8.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来信来访调查分析,医疗事故鉴定书和处理意见。

9.新疗法、新技术的鉴定及实施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10.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总结、医案原稿、中药炮制等。

11.传统的药物标本、成分、配方、工艺等材料。

12.制剂处方单、质量检验报告、药检证书及制剂配剂的有关材料。

13.住院及门诊病历和各种检查的申请单、报告单、登记本以及病理切片、照片、图纸、X光片等(单独存放保管)。

14.医疗单位开展医疗合作形成的协议书、合同、聘书等。

15.地方病、职业病及肿瘤、心血管病等疾病防治的专题材料。

(三)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方面

凡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部门所形成的以下材料应收集归档。

1.有关卫生防疫和监督法律、法规、标准及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流行报告、防治方案、规划、总结、监测点、防治点记录数据等有关材料。

3.传染病暴发流行防治工作记事、照片、录像、总结等文件材料。

4.疫情报表和统计材料。

5.青、少年健康检查、生长发育和调查分析总结。

6.青、少年学习、生活保健用品监测及学校卫生标准技术材料。

7.计划免疫效果观察以及异常反应、事故调查处理等有关材料。

8.消毒杀虫剂专题计划、实验数据、图表、实物标本及总结材料。

9.卫生监督规划、审查意见书、技术性总结及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环境卫生监测等材料。

10.食品卫生标准、规划、技术报告、审核意见书、批准证书及城乡居民营养调查、食物结构、食物成分表。

11.食品卫生监测、重大食品污染、食品中毒典型案例等有关材料。

12.射线防护、计划设计方案、实验数据图表、专题调查总结报告、仪器制作等有关材料。

13.放射事故(包括核武器、核电站)损伤救治方案、救护措施及远后期观察材料。

14.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测定及劳动条件评价、职业病防治、急、慢性职业中毒报告、报表和统计数据。

15.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预防性卫生监督的审查意见及有关材料。

16.国境口岸卫生监督、卫生处理技术材料。

17.国境卫生检疫管理材料。

(四)妇幼卫生方面

凡妇幼卫生部门所形成的以下材料应收集归档。

1.有关妇幼卫生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

2.妇幼卫生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及工作总结。

3.妇幼卫生工作年报表。

4.妇幼卫生工作中考核评比标准及综合性评价材料。

5.妇女多发病防治材料。

6.青春期及绝经期调研材料。

7.孕产妇死因研究材料。

8.围产保健信息网监测及围产儿死亡率及死因研究材料。

9.女工保健卫生学调研材料。

10.计划生育手术规范化管理材料。

11.婚前保健、优生、遗传调研材料。

12.0-7岁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材料。

13.0-3岁营养性疾病患病率及分析材料。

14.四个月以内婴儿3种不同喂养率的调研材料。

15.有关儿童保健课题及调研材料。1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亡原因。

(五)科研方面

按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关于《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执行。

(六)教学方面

按国家教委、国家档案局关于《高等学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执行。

(七)药品、生物制品监督、检定和生产技术方面

凡药品、生物制品监督、检定、生产部门形成的以下文件材料应收集归档。

1.有关药品监督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各项规章制度。

2.药品标准(国家标准和省级地方标准)审评材料、批件或批复。

3.新药及新生物制品审批、审评记录、批件。

4.药品抽验报验结果、汇总和公报材料。

5.重大假药、劣药案件原始调查材料、处理结论和有关批复及来往文件。

6.执行药品监督任务的原始记录、报告和批复。

7.国外厂商申请进口药品注册的申报材料和批件。

8.生物制品产品计划、规划设计任务书、产品试制说明书、实验设计、实验数据、现场考核及临床试验观察记录、协作合同及完成情况报告等。

9.生产及技术检定记录。10.产品质量及经济技术指标完成统计及说明。

11.生产检定规程、细则、生产工艺、产品目录、说明、规格及使用方法的有关材料。

12.生产及检定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有关材料。

13.生产及检定工作管理办法、定额指标及责任制等有关材料。

14.药品质量考察检定中的实验数据记录及临床观察中所形成的有关技术材料。

15.安全生产制度、规定、规范、统计报表、工作安排、总结及重大事故调查处理等有关材料。

16.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等方面材料。

(八)基本建设方面

按国家档案局、国家计委关于《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九)仪器设备方面

各种国产和国外引进的精密、贵重、稀缺仪器设备(价值在5万元以上)的全套随机技术文件及在接收、使用、维修和改进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

(十)出版物方面

包括出版社、健康报社、医学会、医学院校、医学科学部门出版的书籍、报纸、杂志、其他学术刊物以及自行编辑出版的学报审稿单、原稿、样书及出版发行记录等。

(十一)财会方面

按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十二)其他医药卫生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十七条归档时间:各医药卫生部门的文书档案,应在次年6月底以前移交档案室。医学院校应在次学年度寒假前归档,科研、医疗卫生技术和基建档案应在项目及技术工作完成后两个月内归档。

第十八条几个单位协作完成的医疗、防疫、科研等工作项目由主办单位保存一整套档案。协作单位除保存与自己承担任务有关的档案正本之外,应将复制本送交主办单位归档保存。

第十九条各医药卫生部门的个人在从事各种职务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文件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向本部门档案室归档,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档案室的档案应按规定向档案馆移交。对于个人在其非职务活动中形成的重要文件材料,档案部门可通过征集、代管等多种形式进行收集。对于个人向档案部门捐赠档案的,各医药卫生部门应予以奖励。

第五章档案的管理和库房设备

第二十条医药卫生部门的档案馆、室对接收的档案进行分类、排列、登记、编目及必要的加工整理。

第二十一条医药卫生部门的档案馆、室,对接收的档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鉴定、划分保管期限和密级。对保管期限的变动、密级调整和需要销毁的档案提出建议,报本部门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二条医药卫生部门的档案馆、室,要建立保密、保管、借阅、统计等项管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向所在地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报送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统计报表。

第二十三条医药卫生部门的档案馆、室,应根据《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下属单位的档案工作经常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对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扬或奖励。对因档案管理混乱、工作失职给档案工作造成严重损失的,报请有关行政部门按照《档案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必须为保管档案提供专用档案库房,库房门窗要坚固,并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要有防盗、防火、防光、防腐、防有害生物和防污染等安全措施。对存放声像等特殊载体的档案要配备恒温、恒湿设施。档案库房要指定专人管理,以保证档案的安全,延长档案寿命。

第二十五条各级医药卫生部门,要有计划地为档案部门配备复印、录音、照像、录像等设备,同时结合本单位业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第六章档案的利用与开放

第二十六条为了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各级医药卫生部门要按《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划分开放与控制的界限,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第二十七条医药卫生部门档案馆的档案应向社会开放。开放档案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凡持有合法证明的单位、个人在说明利用目的和范围后,均可查阅属于开放范围的档案。

(二)港、澳、台及海外华侨利用档案,需经有关主管部门介绍。

(三)外国机关或个人要求利用档案,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四)向社会公布档案,需经本单位及上级主管机关批准,任何组织或个人无权公布。

第二十八条凡涉及党和国家机密和专利的档案,不得对外开放。

第二十九条查阅、摘录和复制尚未开放的档案,需经档案部门负责人批准,涉及未公开的技术问题,需经有关部门负责人批准。查阅绝密档案需经分管档案工作的行政领导批准。

第三十条各医药卫生部门的综合档案室保存的档案,主要供本部门利用,其他部门查阅需持单位介绍信,经综合档案室或办公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查阅。

第三十一条医药卫生部门的档案馆、室要为利用者提供必要的检索工具和参考资料。

第三十二条医药卫生部门要积极开展档案的编研工作,对档案中的信息进行2次加工,汇编专题资料。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医药卫生部门的企业单位档案管理升级标准,可参照国家档案局有关文件执行。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卫生系统各级卫生部门。

档案局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艺术档案;研究;现状

艺术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种。刘国华的《科技档案管理学》中:“专门档案是指除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之外的,在专门活动中形成的所有档案。包括:会计档案,人事档案,诉讼档案,病历档案,婚姻登记档案等”。珍贵的文化艺术档案,不仅是文化艺术活动的真实见证,也是民族文化的根脉。艺术档案工作是文化事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自1983年文化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印发《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以来,艺术档案工作已经走过近30年历程。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不断繁荣发展和各地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入,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得到稳步推进,有序开展。文化艺术档案收集整理进展顺利,为国家留存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文化艺术档案遗产。同时,艺术档案作为一门新兴的档案学边缘学科,已初步拥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概况为:在艺术档案工作实践中,用于指导,监督作用的,由文化主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制定的艺术档案有关的文件,法规,教材,行业标准及一线艺术档案工作者撰写的实践经验等理性总结。尽管和别的档案分支学科相比显得数量小,稚嫩,单薄,浅显,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汇总,以勾勒出其基本的研究现状供参考。

一、相关文件

艺术档案产生在文化艺术单位,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艺术生产,研究,活动的各自特点制定了用于规范,指导艺术档案工作的针对性意见,通知,政策等文件,是艺术档案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1.用于指导艺术单位艺术档案工作的文件

艺术档案工作开展前期,主要是通过检查,评选先进,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使全国艺术档案工作能够较快发展。2001年9月,文化部办公厅办机档发〔2001〕33号《文化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是为进一步加强对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督促,指导,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艺术档案管理办法》和《省级文化艺术单位艺术档案检查要求》的文件。

2.用于指导“大型艺术活动”艺术档案收集的文件

国内,国际各类文化艺术节,评奖,调演,汇演和大型展演等活动学术会议,是文化艺术档案的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国大型文化艺术赛事活动名目繁多.以戏剧为例。如:“世界戏剧节”“国家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中国艺术节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现代戏会演”“中国戏剧节”“中国曲艺节”“中国豫剧节”等。这些活动不仅生成了大量的纸质文件材料,而且形成了丰富的照片,图表,录音,录像,光盘和实物等不同载体的艺术档案。2006年3月文化部办机档函〔2006〕80号《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档案管理的通知》,强调了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中艺术档案收集的重要性,明确规定主办,承办单位的职责。从制度上保障了大型艺术活动档案的收集。

3.用于指导“文艺基础资料保护”的文件

为了保护多姿多彩、辉煌灿烂的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建国以来,文化系统组织开展了多次规模不等的民族民间文化调查活动,收集,整理了大批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始于80年代被誉为“中国文化万里长城”的“十部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撰。在此过程中,全国十多万文化工作者经过20多年的采风,普查,整理,收集,积累了许多宝贵基础资料,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这些珍贵资料大都保存在承担“十大集成”主要撰写任务的文化艺术研究单位图书资料部门。2006年7月13日文化部,文教科函〔2006〕1334号《文化部关于加强文艺基础资料抢救,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针对民族民间文艺基础资料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文化系统基础资料建设和管理水平,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强调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抢救和数字化永久保护。采取摸清文艺基础资料的数量,种类,珍贵程度,保存状况,建立数据库,保护的认定,备案,问责制度等措施。

4.用于宏观指导艺术档案工作的综合性文件

为了对初步形成的文化艺术档案工作骨干队伍进行培训。2008年9月8日由文化部中国艺术档案学会主办,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承办了“文化部艺术档案业务培训班”。会后文办发〔2008〕37号《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的意见》是近年来全面、科学、具体,指导艺术档案工作的综合性文件。

二、相关法规

1987年颁布的《档案法》标志着我国档案事业管理步入了依法治档的新阶段。2002年2月1日文化部,国家档案局第21号令《艺术档案管理办法》,是艺术档案专门法律法规。它科学界定了艺术档案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定艺术档案定义,明确管理,机构与人员。从内容上,载体形态上划分归档范围。明确文化艺术单位对艺术档案的权限,收集职能,艺术档案与艺术资料的区分。明确了收集与整理原则,强调名老艺人艺术家和散失艺术档案征集。规定了分类设置,组卷规则,及非纸质载体艺术档案的分类编号,艺术档案的保管期限。明确管理制度,职责范围,撤销合并接收,运用先进技术开发艺术档案信息资源。划定艺术档案归档范围。为健全文化艺术档案领导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加强收集整理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要求,为艺术档案的管理和建设,依法监督检查,维护艺术档案的完整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它的颁布和实施,对保护积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将产生的积极作用。使艺术档案理论上升到法理层面。

三、相关教材

艺术档案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成为当代档案学领域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具有美好发展前景的学科。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艺术表演团体企业化管理,艺术资料人才奇缺,艺术档案流失严重,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艺术单位公开招聘的艺术资料岗位也成为众多高校毕业生的选择。由此产生了对艺术档案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为了更好地指导、规范全国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人才市场,提高和培养艺术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2008.11文化部办公厅编《艺术档案管理读本》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它吸收档案管理办法及相关文章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借鉴先进理论成果和丰富经验,详细阐述了艺术档案与艺术档案工作,艺术档案收集,艺术档案整理,艺术档案的利用和检索,艺术档案信息化与数字化管理,艺术档案的保护与库房管理等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突出科学性,时代性,简明性,实用性,体现文化艺术档案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知识。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是艺术档案学第一部全面、科学、系统的理论专著。

四、行业标准

标准化工作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和必要前提。艺术档案整理是指按艺术材料形成的来源、内容、时间、形式等方面的要素,对艺术材料进行系统分类、组合、排列、编目和数字化处理,使之有序化的过程。为实现艺术档案整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提供行业管理遵循的基本法则。文化部颁布《艺术档案整理规则》(征求意见稿),要求严格按照《艺术档案整理规则》,切实做好各种载体形式的文化艺术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确保艺术档案,艺术资料规范整理。

五、研究文章

目前全国有5000余人从事艺术档案工作。笔者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进行统计。输入“主题”“艺术档案”检索出629条艺术档案文章,范围在(1980―2011)年度。对某一领域研究论文的主题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该领域研究的基本特点,发展动向和发展规律。在629篇艺术档案论文中,经过分类梳理其研究主题涉及:

表1 文章主题统计:

分析:艺术档案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1.基本概念研究(艺术档案本体的定义,性质等基本概念)2.管理方面研究;:各类型艺术单位,各种载体形态的艺术档案管理方法。3.综合性主题研究:现代科技在艺术档案中应用,文化体制改革,大型艺术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艺术相关主题。存在问题:虽然艺术档案研究文章主题广泛,但论证不够深刻,仍处于实践总结的较浅层面,起步阶段。

表2文章数量统计:

分析:艺术档案主题文章只占档案主题文章的0.38%。说明其在档案学术研究中的边缘位置。

表3 文章作者单位统计:

分析:1.发现艺术档案具体涉及和分布集中在上述部门和单位。2.作者来自文化系统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系统外的新闻媒体,图书馆,档案馆,艺术高校等机构。人员数量不多涵盖面广。说明艺术档案理论研究已经深入到文化艺术一线。并得到重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表4艺术档案发文量统计:(1980―2011)

分析:发表过4篇以上艺术档案文章的期刊有30种。主要分布在档案类核心期刊,戏剧,电影,图书馆类期刊占总发文量的58%。其余的42%文章则分散在全国各地121种报纸期刊中(图书馆学,文艺,艺术,科学,教育,美术,戏曲艺术,科技信息,广播,影视,档案)可谓五花八门。说明艺术档案理论研究是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兼容性,渗透性,交叉性的,各个相关学科都能接受。从文章形式看多是工作经验总结,调查报告,会议记录,管理方法等,明显处于初级阶段。从文章的发表分散程度来看,说明艺术档案文章还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刊物可供发表。在档案类期刊中《浙江档案》发表艺术档案文章最多,在艺术类期刊中《内蒙古艺术》发表艺术档案文章最多,说明艺术档案的边缘和交叉特点。

结论:目前艺术档案学是一个位于档案学和艺术学的边缘,交叉学科。作为专门档案的一种,艺术档案研究现状是比较完备的。得到各主管部门应有的重视,初具规模并具有美好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办公厅.艺术档案管理读本[M].文化艺术出版

社,2008,239-268

[2]刘国华.科技档案管理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8 19-20

[3]张萌.新时期的艺术档案收集工作[J].兰台世界 2010,

936-37

[4]唐淑香,李利.国内图书馆营销研究论文的定量分析 [J].河

南图书馆学刊,2011.3.34

[5]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档案局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档案工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创新

档案是各级机关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档案管理内容和水平便可看出一个单位的工作态度和业绩等。档案管理材料中记载的都是一些关于本单位的发展历史、优秀业绩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等,目的是为了对今后的工作进行规划,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我国当前的档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还存在着一些旧的理念,不利于提升各单位的业绩和影响力。

一、强化重视,把握档案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需求

意识决定行动,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从意识方面加以强化。当前单位中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态度,他们认为这项工作可有可无,档案管理质量差,并且利用效率低。一个单位对自己的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该单位的档案管理资源就不能得到有效地利用。假如单位认真管理利用档案材料,工作人员就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自己的工作方式提出改进措施,那么单位工作效率一定会得到提高。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是当前档案可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

档案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关系档案有效利用的根本,提高单位的重视首先应引起单位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严格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并且对的档案管理人员给予严厉的惩罚。其次将单位的档案材料与所有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挂钩,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工作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档案工作应始终坚守工作原则,笔者根据工作经验总结主要包括:了解和认识档案管理的涵义;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掌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并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遵守一切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原则,并且认真执行档案管理的相关条例。坚持上述的原则,是创新档案工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提出更为科学的创新措施。

二、完善制度,落实档案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措施

档案管理与运行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是造成档案管理形同虚设的主要因素。档案从最初的收集、保管和保护以及到后期的借阅、保密等工作须要有严密衔接的工作指导。当真正需要查阅相关的档案材料时,不能准确、及时地找寻到,整个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就很难得到正面评价。在现实中很多的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并不强,即使档案材料已经堆积如山也不加以整理,他们的工作态度依然很消极,效率很低。比如,档案材料收集不完整,借出的档案材料没有办理正规的借阅手续,导致档案材料丢失情况。还有的人借阅档案材料之后,随意地进行修正和更改,事后也没有给一个“说法”,因此导致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和利用价值不高。

不同的单位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是不同的,为此很难遵循全国上下相同的档案管理模式,因为那种单一形式的档案管理模式,无法实现企事业单位的个性化要求,很难符合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需求。创新档案管理体制,首先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档案管理体制,构建以上级主管部门为主,下级所属单位为辅的,分别对档案进行管理的模式。完善管理制度应对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如在提供利用环节,对档案材料的保管位置、借阅程序以及最终的档案材料归还情况都必须认真仔细地完整记录。借阅档案材料的内部人员程序需要完善,利用者不仅要填写自己的地址和联系方式,而且要在单位对个人信息核对准确之后才能借阅成功。如果不能及时归还档案材料,按照超出的次数,将会被禁止在一段时间内借阅同类型的档案材料。

三、革新技术,强化档案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当前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在改良和创新,倾向于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但是企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没有及时地更新,更有甚者,为了节约管理成本,依然沿用传统的人工收集管理模式,大大地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例如,传统的档案管理采用的是人工收集整理档案材料,借阅档案材料时需要填写纸质的申请表格,借阅人往往只需要留一下自己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即可。一旦借阅人没有按时归还档案管理材料,而其填写的地址和联系方式是错误的,那么档案材料就有丢失的可能性。传统的档案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的漏洞,不利于保护档案资源。

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应该被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目前还有很多的档案管理人员对计算机操作不熟练,企事业单位应该加大投入,对员工进行专业性的培训,使得员工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对这份工作的责任感、荣誉感。电子输入这种操作方式相比传统的纸质管理方式要有很大的优势,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保存的时间也更加久远。创建一套适合本单位的个性化的档案管理系统,不仅对提高本单位的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而且也有助于提升该单位的社会影响力。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质性要求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方便大众,为此档案管理职能部门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不仅使各行各业都能够利用档案管理资源,(下转第124页)(上接第116页)而且也更加方便大众查阅相关的档案材料。例如,申请查阅干部档案报告表。当公民申请查阅某个干部的档案材料时,当地的档案管理职能部门应该在内部制定一套自己的档案查询系统,便于公民在最快时间内见到电子档案材料。如果上级部门调查该干部的档案材料,下属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按照正规的程序答复。

应加强档案的工作监督,档案管理的监督既包括国家档案局等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也包括单位内部的监督。首先单位内部必须加强对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监督,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防止出现档案资料丢失、泄露机密的情形。其次加强国家档案局等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属于国家机密的档案材料,监督的程序会更加严格,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也会更加严格。例如,属于国家机密的档案材料一旦发生了丢失的情形,事件的直接责任人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四、总结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走进信息化时代,对档案管理的要求更加严格。档案管理对社会的发展和企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应立足工作特点来分析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必须对档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改良和创新措施。管理体制的创新意味着运行机制也必须创新,而运行机制的创新是管理体制创新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李香花.刍议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J].才智,2014,16(22):67.

[2]王莎莎.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5(7):157.

[3]周影.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J].科学与财富,2014,16(5):14-15.

[4]黄爱红.关于创新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3 (17):105-106.

档案局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从《材料工作通讯》到《档案工作》,再到《中国档案》,杂志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创立、发展、成熟三个时期,并在各个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从1951年到1965年是杂志的创立时期,编辑工作严肃认真,杂志的内容紧盯现实,并经常展开档案业务问题的争鸣讨论,各级领导和广大档案工作者对这本杂志高度重视,杂志的风格逐渐形成

1951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召开了党中央各部委第一次档案工作座谈会。面对着档案工作没有经验可资借鉴、传播档案工作经验缺乏专门载体的情况,参加会议的代表建议当时主管党的档案事务的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创办一个专门的园地。档案界的老前辈曾三、裴桐等对此十分重视,于4月15日决定创办一个档案专业的专门刊物――《材料工作通讯》,并于5月30日出版了第1期。

将档案专业刊物定名为《材料工作通讯》,大概源于当时机构的设置和人们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从战争时代起,中共中央办公厅管理档案的是秘书处下设的材料科,当时不少人把档案视为“材料”的一种,并且认为“材料”一词可以概括“档案”和“资料”两个方面的含义,因此把“档案工作”泛称为“材料工作”,相应地把档案工作者称为材料工作者。

这本杂志以《材料工作通讯》的名称出版了10期,1953年7月更名为《档案工作》。对于更名的原因,当时的“编者”解释说:“它所以改名,是因为‘材料工作’一词比较模糊。我们所研究的是机关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问题,并不是其他什么‘材料工作’。……这一名词和我们所研究的范围比较起来,是过于狭窄的。为了名实相符。就应当给我们的刊物换一个科学、正确的名称――《档案工作》。”

这本杂志以《档案工作》为名出版了十余年。在“”爆发的前夕。档案行业已经受到冲击,有关方面决定,自1966年起《档案工作》停止出版。杂志编委会在《为停刊敬告读者、作者》中说:“目前全国各级都建立了管理档案业务和保管档案的机构,档案工作已经有了一套基本的规章制度,也有了一批比较熟悉业务的干部,可以不再办这个《档案工作》杂志了。因此,经领导决定,从一九六六年起,停止出版。”杂志停止出版的决定做得比较仓促,停止出版的理由也十分勉强。明眼人都会看得出,在公开的理由的背后,有许多没有公开的东西。

从1951到1965年,杂志共编辑出版了115期,编发各类文章2920篇。这一时期的编辑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紧盯实际。反映现实。创办杂志-的目的是为互通情况、交流经验,使得档案工作者“不只是各自‘分散经营’,而且能互相学习、互相研究”。杂志创办初期。杂志紧盯各地档案工作实践,广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文书、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把各地文书、档案工作的经验及时地推荐给各个地方进行学习和参考。以这本杂志的创刊号为例,这一期一共刊登了6篇文章,除了一篇为“创刊的话”之外,其他5篇都是中央部委、华东和华北局的档案工作的经验总结和办法细则。第5期一共刊登了8篇文章,其中有3篇介绍的是为档案工作者急需的档案整理、编目技术问题,4篇介绍读者关于“档案”与“资料”区分的看法。

新中国档案事业建立初期主要是向苏联学习。在这一时期,苏联的档案工作经验成了杂志报道的一个重要方面。据不完全的统计,1951-1965年,杂志上刊登的“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各种文章达70余篇。

二是争鸣迭起,学术气氛浓厚。杂志创刊后,几乎每年都要选择一个业务问题开展学术讨论。1951年杂志创立的当年,杂志上就进行了“关于档案与资料区分问题的讨论”。这次讨论是新中国档案界开展最早的一次业务讨论。讨论气氛好,参与讨论的人完全自由、平等,没有一点咄咄逼人,持续时间长,讨论前后进行了2年多的时间,参与人员广,上至档案界的领导,下至普通干部,甚至学校里的学生,都参加了讨论,讨论作用大,通过讨论档案工作者初步实现了对“档案”与“资料”的区分,并直接促成了《材料工作通讯》改名为《档案工作》。有关“档案”与“资料”区分问题讨论刚一结束,杂志上又开展了关于“档案工作如何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讨论。此后杂志上先后开展了关于“指导领导性文件如何立卷归档”“档案术语通俗化”、“档案工作中的教条主义”问题的讨论。此外,杂志上还开展了“文书处理工作重要不重要”,“文书处理部门立卷制度”、“档案鉴定”等多个业务问题的讨论。

三是领导重视,杂志影响巨大。这一时期。档案界的领导和档案工作者对杂志非常重视,曾三、吴宝康、裴桐不但审阅杂志上刊登的文章,还经常亲自撰写文章,介绍档案工作的经验,或参加有关学术问题的讨论。由于领导的重视,杂志的编辑工作非常严谨、细致,对档案工作实践的指导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因而使得这本杂志深受档案工作者的欢迎,在读者中的影响不断扩大。

以杂志的发行为例。杂志创办初期,只是内部发行。1957年1月以后,才开始“公开发行”。不过,所谓“公开发行”也还是带有一定的限制,只有“县级以上的机关、团体、国营、公私合营厂矿、企业、事业和中等以上学校以及军事系统的师以上的机关的文书、档案工作干部”,才可以订阅这本杂志。即使如此,1956年第5期时杂志的发行已超过4万份。到了1957年时更是达到了6,5万份左右。档案事业建立初期的杂志发行数量远远多于今天许多档案杂志的发行数量。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于这本杂志也非常重视。20世纪50年代后期,曾三把《档案工作》杂志介绍给、董必武、谢觉哉、郭沫若等,并请他们为杂志题词或写几句话。不久,、董必武的题词写了出来。据50年代在《档案工作》杂志工作的老同志回忆,董必武写的“题赠档案工作”的题词是题给《档案工作》杂志的,当然由于董老的题词针对的是档案。因而也可以说是题给全国档案工作的。后来,郭沫若也在中央档案馆开馆前夕写来了题词。

三是档案界前辈对待工作严肃,认真的态度,为现代档案工作者留下了重要遗产。严肃、认真是老一辈档案工作者的工作作风,也是留给现代档案工作者的一个重要遗产。以杂志稿件的处理为例。20世纪50年代初,杂志的编委只有曾三、裴桐、吴宝康等几个人。杂志收到的稿件都要经过几个编委的审阅,只有审阅之后才交给编辑进行技术加工。

稿件的修改加工十分慎重。据当时的编辑回忆,有些稿件不能用钢笔或毛笔删改,只能使用铅笔,删改之后,先送裴桐审阅,最后由曾三审阅定稿。每期的最后一次清样都要送曾三看过才能印刷。现在我们查阅50年代的档案,经常看到许多稿件都经过了许多人许多次的修改,个别稿件要经过多次的誊写。稿件进行粘贴、补丁更是常见的事。老一辈档案工作者对待工作严肃、认真的态度很值得今天档案工作者的学习。

从1979到1990年是杂志的恢复和发展时期,杂志对档案业务问题的研讨更加广泛、深入,征文的组织更加经常。稿件组织更加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杂志的发行不断扩大。在档案界的影响力空前提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全国档案事业的整顿、恢复,《档案工作》的恢复出版也提到了议事日程。1979年10月25日,在得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领导批准后,国家档案局出版了《档案工作》杂志复刊的试刊。

杂志的复刊得到了广大档案工作者的支持。编辑部在《试刊词》中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形容杂志劫后再生的心情。广大档案工作者也纷纷给杂志社来信,用“忧忡十数载,喜从天上来”、“旱苗得雨”、“渴望已久的大喜事”等激动人心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期待着复刊的杂志成为档案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从1979年的复刊试刊到1990年年底,杂志共编辑出版了103期杂志,编发各类文章5465篇。在这一时期里,杂志宣传报道的内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业务问题的研讨更加广泛、深入。杂志复刊之后,业务研究范围较之于以往有明显的扩大。如对外国经验的介绍已不只限于苏联、南斯拉夫,民主德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而且也扩大到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非社会主义的国家,对档案学思想的介绍,已不只限于现代,而且也比较多地涉及了近代和古代。这一时期,杂志上的《档案史话》栏目刊发了大量的文章,介绍了古代中国档案工作和档案学思想的精华和片断,如章学诚、刘知几、郑樵等的档案学思想在这一时期的研究和报道都极为深刻和充分。1984年以杂志上发表在《档案史话》栏目中的文章为主,同时汇集其他一些刊物上发表的文章,结集出版了《档案史话》一书。

杂志复刊以后的一段时间,进行了几场时间长、影响大的讨论,如1980至1982年进行的有关档案定义的讨论、1982~1984年进行的有关立卷方法问题的讨论等。这一时期,业务问题的研究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业务问题的研讨更多地由经验描述上升到理论升华,如从全宗设置到全宗理论的探讨,从档案著录到档案检索理论的研究,从档案鉴定工作的实践到档案鉴定理论的探讨等。

二是档案工作基本知识的宣传更加广泛、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杂志上陆续刊出了普及档案工作基本知识的《文书档案工作基本知识讲座》、《科技档案专题讲座》、《档案保护技术专题知识讲座》。80年代中期以后,杂志又开始刊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档案专业学员的系列学习辅导材料。在《档案法》颁布后,从1988年第1期开始连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讲话”。杂志的教育功能明显加强。

三是征文的组织更加经常,并得到了广大档案工作者的积极响应。80年代中期以后,杂志组织征文已经经常化,几乎每年一次。如1986年的“馆长”征文,1988年的“我与档案工作”征文,1989年的“档案工作四十年”征文,每次征文收到的文章都有几百篇,刊登几十篇。

四是除编辑正刊之外。又编辑出版了“附刊”。杂志创刊后收到的不少稿件各地读者给编辑部写来的不少稿件虽然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但却不适合于刊登在杂志之上。于是自1964年开始编辑部编辑出版了主要供有关方面领导参阅的《内部通讯》。复刊之后,杂志继续了这一做法,继续编辑主要面向各地档案部门领导和杂志通讯员的《内部通讯》。仅1980年1月至1985年10月,编辑出版《内部通讯》达91期之多。90年代之后,杂志社编辑出版针对通讯员的《通讯员园地》也有几十期之多。

五是组约稿件成为编辑工作中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整个80年代,杂志组约稿件日益增多,其中有两个系列的文章最有影响。一个是1986年第1期开始的对各省档案工作的报道。前后三年时间,对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档案工作报道一遍。另一个是1988年第5期开始的专业系统档案工作的报道。在组约稿件的同时,编辑部对于所收到的文章进行精心的组织,使得杂志经常地在每一期都有一个明显的报道重点。

六是杂志的发行创造记录,影响力越来越大。1966年《档案工作》杂志停刊前,杂志的发行数在5.2万至5.4万份之间。1979年杂志复刊后,其发行数量马上就超过了停刊之前,1980年达到了5.84万份。之后,杂志的发行数量陆续上升,到了1985年发行数量逼近11万份,在这个数量上徘徊了几年之后,到了1988年杂志发行突破了11万份的大关。发行数量的增长表明了杂志在档案界影响力的扩大。

1991年以后,编辑工作具有越来越明显的计划性,编辑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发行数量趋于稳定,杂志全彩色印刷,逐渐融入杂志精品化的潮流,标志着这本杂志进入了成熟时期

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后,媒体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应对环境的变化,杂志社千方百计地使稿件的来源多样化,编辑工作具有了越来越明显的计划性,加强发行工作的力度,稳定了杂志发行的数量;杂志的版面设计日益灵活、美观。尤其是2009年以后,杂志改变了开本,封面内文全彩色印刷,使杂志逐渐融入精品化的潮流,这一切都表明,创刊了近一个甲子的杂志进入了成熟时期。

从1991年年初到2008年年底,杂志共编辑出版204期,编发各类文章1万余篇。这一时期在杂志宣传报道的内容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密切关注现实,引导读者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关注现实问题,是杂志的―个优良传统。不过,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对档案业务问题进行讨论时,更加注重对讨论的引导。因而,许多讨论都是在“和风细雨”的气氛下进行,观点激烈交锋的机会不多。如1991年进行的《中国档案分类法》应用范围的讨论,1992年的“企业破三铁,我们怎么办”的讨论,1992―1993年的有关档案事业改革的讨论,1992年对“人才外流”问题的讨论,1993年的有偿立卷问题的讨论等。除了这些讨论外,杂志还经常对读者的来稿进行组织,对于大家所关心的某些问题集中刊发稿件,以引起读者对有关问题的注意和研究。

二是组约稿件增多,编辑工作的计划性进一步加强。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杂志社越来越重视编辑、记者的采访和稿件的组织工作。90年代,杂志社继承了这一传统,同时加强了杂志编辑的计划性,每年第四季度都要制定出第二年的组稿和宣传报道计划。这一时期杂志上的许多质量较高、深受读者欢迎的文章都是组织而来。如1995年的“执法一例”系列文章,1996年开始的“局馆长访谈录”、“回首八五”和“往事回眸”系列,1997年档案工作者纪念邓小平的系列,1998年抗洪救灾的系列,1999年“走向辉煌”系列,2000年的“《档案法实施办法》释义”、“写在边上”、“大耳说档”系列等。

三是增刊出版经常化,固定化。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召开之前,杂志对大会筹备和历届国际档案大会的情况进行了充分的报道,并将1996年第8期作为迎接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的特刊,出版了中英文对照的版本。在大会召开期间,杂志组织一次档案期刊国际交流与合作研讨会。大会召开之后,还出版了一期增刊。此后。杂志出版增刊便固定下来,每年在正常的12期杂志之外,还要出版1~2期增刊,为由于页码限制而正刊无法刊登的文章找到一个发表的园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作者文章发表难的问题。

档案局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建筑设计公司档案文件 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设计公司档案管理的基本特点

1.1 归档内容繁杂,文档数量多

众所周知一个建设项目完整的设计档案包括了六个阶段的档案资料,分别为前期设计阶段、总规设计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扩初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配合阶段。前期、总规、方案、扩初、施工图阶段需要归档的文件资料分为项目管理文件、设计依据性文件、来往函件、设计文件四大类;其中设计依据性文件就很多,包含建设单位上级机关的任务批准文件、设计任务书或招标书、规划部门批准的用地范围及红线图、规划设计要求通知单、建设单位上级机关的方案批准文件、建设单位对方案的修改意见、初步设计审批意见书、上级机关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初设文件、消防、环保、交通、卫生、供电、环卫、水、煤气、电话、人防等部门的有关文件、地质勘察报告等;外加各阶段设计文件电子版及已盖章底图等等。施工配合阶段也不容忽视,也有很多文件资料需要归档,比如技术核定单、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证书、试桩、地基验槽记录、沉降观测和建(构)工程测量复核等测试记录等等。总之,文档种类多,归档库藏数量大,为建筑设计公司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新难度。

1.2 时间跨度较长,材料变更快

建筑设计公司档案形成于工程项目设计技术活动之中,一方面反映了建设项目的设计水平,是建筑工业的重要史料;另一方面许多项目建设时间跨度大,基本是跨年度甚至几个年度,设计归档材料随年度变化不断变更增多。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项目归档主要由人工操作完成,整理文档的时间精力花费较大,效率低下。特别是一些设计项目面临政府政策调整、源环境变化、资方后续资金不足等多种因素造成项目负成果或中途停建,作为设计方有必要进行文档保存,一些项目在设计过程中甚至还会出现产能的扩大或缩减的调整,需要同步对设计做出相应调整,相应增加了档案整理归档等工作的人力财力成本。

1.3 用户范围广泛,应用程度高

设计档案是设计科技活动的记录,承载着设计专业科学技术知识,体现了现实的长期使用功能和价值,在生产生活中应用极为普遍。设计档案的适用性原则也使得设计成果存在共享可能,也就是无论在设计阶段还是施工、竣工阶段,设计成果必须及时提供给投资方或业主、施工方参考应用。在实践中,还存在项目建设完工之后的后续设计施工,比如一些民用建筑项目需要接受建设方、业主和城建、规划、环保、绿化等政府部门的层层验收,一些商业地产、住宅项目还需要为个体业主的装修、维修等提供咨询服务。

二、 建筑设计公司档案管理方式的基本趋势

2.1 档案内容由多元化向数字化转变

传统的设计档案主要以工程图纸和技术文件管理为主,内容多数量大,存储与维护较难。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档案管理提供了极为便捷的途径。通过利用电子文件、电子图片、技术报告、声像等多种电子信息档案,把内容庞大的纸质形态的档案资料实施电子分类与归并,并形成数字信息储存、查询、修正等各种手段的信息媒体与服务介质,使得建筑设计公司档案管理从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中慢慢解放出来,极大地促进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革新。

2.2 管理手段由手工向计算机操作转变

传统的档案管理从立卷整理、排架到查找利用案卷,档案工作人员都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在信息化条件下,通过运用计算机编排,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发图档管理应用系统,实现了工程图纸、设计文件等网上自动归档;完善了图档网络整理、编目、分类、编号等功能;增强了实现建筑设计公司内部局域网在线检索、浏览、申请、审批和下载借阅利用电子文件等功能。

2.3 管理方式由纸质实体向信息媒介为主转变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是以保管档案案卷、设计蓝图、硫酸底图实体为主。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建筑设计公司档案工作在积极主动做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同时,能够集中精力放在做好工程参考、质量追踪、各类资质申报、职称评聘、质量抽查、财务审计等大量的专题信息查询工作上,这为拓展档案功能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 建筑设计公司档案管理的创新策略

3.1大力推进观念创新

一是要主动提高认识。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给档案工作的传统理论、方法、手段带来的严峻挑战,进一步深化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树立将档案信息化纳入建筑设计公司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中的观念。二是要注重顺应趋势。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对档案工作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从思想和行动上适应当前文件形成电子化、文件管理动态化、图纸归档网络化、图纸储存数字化的新趋势,进一步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文档一体化、信息标准化、服务网络化发展,构建统一的档案管理,利用信息平台,建立与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档案管理模式。三是积极完善制度。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信息化要求的规章制度,重点要建立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系统,强化电子图纸形成、流转、接收、监控、归档、鉴定以及安全责任机制;加强对原有纸质档案的安全保管,确保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3.2大力推进管理创新

认真执行国家档案局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和“十一五”期间全省信息化建设的有关规定,坚持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载体,着力推动管理机制和手段创新。一是加强图档资料等的编研应用,紧密结合建筑设计公司的工作实际,探索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有效服务于建筑设计公司工作需求。二是创新管理内容,一方面强化原始档案材料保管;另一方面要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积极收集国内外核心专业期刊新出现的同类建筑设计公司的设计成果报道、专业研究进展情况等相关信息,特别是与本司业务有直接相关的新颖设计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为我司使用。三是加强特色档案信息开发,根据建筑设计公司历年形成的优秀设计成果,重点围绕技术先进、效益显著、适用性强的设计项目,做好编研、推介工作。

3.3大力推进监管创新

高度重视设计成果信息的长久保存,积极采取措施防范档案风险。实行档案备份制制度,建立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对建筑设计公司参与的重大建设项目的设计资料、电子图纸、电子文件实行登记备份,避免重要档案的损毁,防患于未然。建立档案主管领导负责制,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举措,强化工作落实。探索多元存储手段应用,综合运用三维设计成果、元数据管理等不同类型的档案登记工具,按照规定格式存储到一次光盘或磁带等脱机载体,保证档案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读性。

3.4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按照“存储数字化、管理自动化、利用网络化”的发展方向,加快推动档案工作方式和手段由传统向信息化的跨越。一是建立档案信息管理同步系统,即在其他计算机系统升级和功能的扩展中,档案信息系统要同步组织实施。二是要加快纸质档案数字化转换工作,重点突出建筑设计公司历年积累的纸质载体优秀设计成果、典型项目的数字化转换,全力以赴创建名牌信息资源,为有关用户提供特色服务,体现档案室库藏特色与价值,这是建筑设计公司在合作竞争并存的信息时代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三是充分应用局域网和互联网功能。根据网络信息资源本身的特点和属性,运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加工、整理、排列和组合,开发自动分类,形成主题指南,使之有利于其存储、传播、检索和利用。

3.5大力推进服务创新

创新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把主动服务、规范服务、满意服务贯穿到档案工作全过程。一是建立专业化信息服务模式。按照管理职能和设计专业领域组织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保障对用户需求和用户环境的把握,不断提高信息服务对用户需求和用户任务的支持水平。二是树立个性化服务观念。根据档案用户研究课题的特殊需要,以及档案信息用户的个性、使用习惯等,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增强检索工具的功能和性能,提供多种检索途径,整合不同档案资源集成检索系统,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同时开辟设计档案寄存服务、个体业主档案维权服务、建设项目跟踪服务等项目。

四、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朱秀宇.浅析创新思考对现代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0):197.

[2]王立平.档案管理创新工作的几点体会[J].中国集体经济,2007(10):70.

档案局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江苏省档案馆始建于1958年3月,与省档案局合署办公,是江苏省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和社会各界利用、研究档案的中心,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直属单位,全国首家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1995年),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江苏省档案馆保存了公元1506年至2001年间的各种载体档案和资料共572个全宗,676206卷(件、册、张、盘),资料6万多册。最早的档案是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的一件诰命。馆藏很多珍贵档案,对研究江苏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明清档案,尤其是嘉庆至宣统年间的军机部档案,全面、翔实地反映了该时期江苏的财政经济状况;民国时期档案主要是有关省政府及其所属机关的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中,有早期中共中央在上海活动的有关材料,中共江苏党、团组织初创及领导江苏人民斗争的档案资料,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二次代表大会的档案材料,反扫荡、反清乡档案,我党领导江苏军民在解放战争时期夺取革命胜利的档案资料;建国后的档案包括城市接管、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抗美援朝、经济建设、政治运动等重要内容;名人档案包括民国政要韩国钧、教育界名人吴贻芳、经济学家邓克生和水利专家严恺等个人全宗。馆藏有数量居全国之首的录像档案3万多盘,还有数量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料和明清以来的多种史志、谱碟。

明代的《诰命》和清代的《跋》

江苏省档案馆馆藏档案陈列室的第一件展品就是明正德元年(1506年)、明朝第十代皇帝明武宗封常熟人周木为“中大夫”、周妻为“淑人”的

《诰命》。它全长近3米,宽30公分,全文379字,自右至左被织成蓝、黄、米黄三种颜色,并饰以金色祥云。蓝色绢缎上织有“奉天诰命”四字,字的左右两边织有象征皇帝的龙两条。与《诰命》同时展出的,是清同治及光绪两代帝师翁同1898年专门为之所作的一个《跋》。《跋》为纸质,现已泛黄,尺寸不大,字数仅有一百多。这两件档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周木、周木之子周炯为官及墓葬情况以及300年后该《诰命》得以面世的经过。周氏与翁氏虽然都是常熟人,但没有资料表明他们之间还有更近一层的关系。从周氏也是常熟历史文化名人来看,翁氏因为文人间的惺惺相惜而作此《跋》的可能性较大。

翁同(1830-1904),清末名臣,此外,还是一个书法大家。他工诗能文,精研书画,收藏亦富,其书法在清代书坛上占有重要地位。早年主要学习欧阳询、褚遂良。又学赵孟、董其昌,以后又致力学颜真卿,开创了苍老遵劲、刚健浑穆、含蓄朴茂的翁体。

翁同的《跋》,既有书法艺术价值,又是《诰命》的注解,所以兼具档案和收藏价值。

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朋僚函札》

《朋僚函札》档案文献,系韩国钧先生1915-1937年间与各界要人名流及亲朋之间来往信函的集子。韩国钧(1857-1942)字紫石,又作止石、子石,晚号止叟。江苏泰县人,21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曾任江苏省民政长、安徽省民政长、安徽省巡按使、江苏省省长、江苏督军等要职。抗战期间,韩国钧以民族存亡为重,奔走呼吁国共合作,积极联络苏北各界爱国人士,两次在家主持召开苏北停战会议,与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合作关系。海安沦陷后,日伪军威逼利诱其出任伪江苏省长,被严辞拒绝。时任新四军代军长的曾以诗文赞扬其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誉之为“民族抗战之楷模”。

《朋僚函札》收录的重要人物书信包括康有为、梁启超、黄炎培、陶行知、史量才、曾朴、张謇、冯国璋、齐燮元、徐鼎康、郑肇经、赵尔巽、卢殿虎等人。书信内容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特别是民国早期江浙沪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的史实,府院之争、江浙沪战争、贿选总统以及江苏运河海塘工程等在书中均有涉及或记述。函札共计57册、3600余件,均系韩国钧生前积累,并亲自整理成册。有一年一册,也有一年数册或两年一册。因为都是原始文献,所涉人物又多为社会名流、政界要人,所以对于深入研究20世纪前期江苏历史以及中国历史,研究有关历史人物,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外,函札内很多书信都是书法名家用毛笔写就,如此多的名人墨迹汇集于一个个人收藏中,历经近百年而保存完好,这在国内和文化史上实属罕见。因此,函札也具有较高的书法欣赏价值与文物价值。正因如此,2003年11月,《朋僚函札》得以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系统完整的《先锋杂志》

江苏是新四军重要的活动地域。新四军军史上著名的历史事件――东进、郭村战斗、黄桥战役、重建军部、苏中七战七捷等,都发生在江苏这片土地上。江苏省档案馆收藏了新四军司令部及各师创办的报刊12种,其中数量最多、内容最完整的是《先锋杂志》,计43期,64册。该刊物由新四军三师政治部创办于1941年9月1日,刊名为同志题写。1942年1月更名为《先锋》。主要内容有时事分析、军事教育、文艺习作、工作经验总结以及各种通知、决定、指示、训令等。、、刘少奇等人的讲话、指示经常在刊物上转发,、聂荣臻、黄克诚、洛甫、张爱萍、洪学智、彭真、陶铸、彭雪枫等人曾为其撰文。所以,该刊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目前,《先锋杂志》、《先锋》存留的很少,仅天津南开大学图书馆存有几本。《先锋杂志》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每期封面都配有生动活泼的木刻画,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部队领导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

渡江战役的历史见证―江防图

很多人都看过电影《渡江侦察记》。影片中,李连长与吴老贵、周长喜、小马、杨威等战士,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取得敌江防工事图,助百万雄师渡江南下。由此可见战争年代一份江防工事图的重要作用。江苏省档案馆也有幸保存有一份《沿江驻军防务分配图》,该图比例尺1:50000,幅面40x18cm,为地下工作者手工绘制。图中有巫山、长江、黄山、君山四座山,有张家港、巫山港、新河港、白沙港、鲥鱼港、黄田港等十多个长江沿岸港口,村镇、公路、伏地堡、哨棚碉堡、要塞守备总队所属各部队、要塞总台所属各部、台等标记清晰可见。但也许为了保密再加上时间紧急,该图的绘图时间、单位等情况不详。

从地名上看,该图是一张从张家港到江阴黄田港段军队防务图。渡江战役前夕,西起九江湖口、东至江阴双山的500余公里战线上,担负最东端作战任务的是中国人民第10兵团所辖的29军,其南岸正面突破目标是沙洲沿江地区,包括黄山、肖山、长山、巫山等各个滩头阵地。为策应大军胜利渡江,沙洲地下党在上级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全力以赴,开展了收集情报等工作,为迎接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在沙洲沿江地区建立了20多个联络站,分段负责收集沿江一线驻军的各种情报。参与收集情报的,除了地下党员,还有积极分子、杂货店老板、医生、保长、自卫队员等各方面人士。在两军隔江对峙、形势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从江阴黄山到常熟福山的敌方情报,沙洲地下党基本能及时掌握并通过地下交通线送到驻苏北的江南工委。据不少从事地下工作的老同志回忆,当时从沙洲送到苏北的情报和文件达数百份之多,其中有沿江驻防敌军的番号、、武器装备、江防工事;有要塞部队官佐名册、武器清册;有要塞司令部与江防部队的作战命令、口令及陆海、陆空联络信号;有南岸江滩地形及江中水雷、梅花桩的布防情况;有苏南地区重要市镇地图、南京指挥所长江江防部署和作战方案要图等。

有关资料显示,1949年4月中旬,人民10兵团曾先后派出数十名指挥员、侦察员到南岸侦察敌情和地形、水情,均得到沙洲地下党的全力配合与掩护。有点巧合的是,与《沿江驻军防务分配图》同时保存在一个卷宗中的还有一份手工绘制的地图,标注时间为1948年1月28日。二者同属一卷,应当时间接近,来源相同。所以,综合以上情况可以初步推断,江苏省档案馆保存的这份地图及《沿江两岸蒋匪态势图》均系沙洲地下党组织与有关指挥员和侦察员在4月中下旬绘制。虽然具体的绘制人,绘制时间,绘制过程都不得而知,但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透过这份略显暗黄的图纸,人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战争的残酷和时间的流逝。

审判汪伪汉奸档案

汪伪时期,以为首的汪伪汉奸政府勾结日本人,欺骗人民,走所谓“曲线救国”路线,并与日军联合对抗新四军。抗战胜利后,政府一方面利用部分汉奸继续,另一方面也在抓紧时机秘密抓捕汉奸,尤其是一些大汉奸。最终,汉奸们得到了历史的审判。虽然国民政府为平息民愤不得不处死了一大批汉奸,有些汉奸还是的确为政府做了些“事情”的。比如,周佛海在其《简单的自白》中说:

……他们奉命和我们及丁筹组“军委会东南工作团”,我们立即筹备成立,和军委会通电的电台也很快的叫通了。几个月中也做了不少的工作,不久日军就投降了。

三十四年春,陈部长立夫派林尹到沪和我及丁默连络,积极发展沦陷区文化和党务,设立“正风团”。……

这便是我自首后协助抗战、维持地方的大概情形。……

在公审汉奸过程中,大汉奸陈公博心灰意冷、陈璧君咆哮公堂、褚民谊故作镇静、周佛海振振有辞、梁鸿志大呼冤枉。他(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拒不承认自己犯了汉奸罪。通过查阅审判汉奸的档案,读者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汉奸之所以沦为汉奸的原因,以及大汉奸们为了自救而采取的种种手段,所有这些档案会使我们对当时复杂诡异的政治环境有一个客观的了解。比如,陈公博在自白书中说:

当日我召集各将领会议,我曾声明,为中国的前途,为未来的统一,我不能不做这个打算:重庆赞成联合剿共,我们也剿共;重庆不赞成剿共,我们也剿共。日本不和共产党妥协,我们也剿共;就是日本和共产党妥协,我们也剿共,我是不惜因为剿共问题和日本反脸的。

......

汪先生现在逝世了,他的理想,我是不忍埋没的。......不过不是一件事,而要控制中国又是一件事。有了控制中国的心事,无论汪先生的理想如何远大,诚意如何真挚,总是格格不入。而且日本是还要战争的,在中日事变没有结束以前,仍然以军事为第一。

从以上档案的部分文字中不难看出,陈公博是在为自己推脱责任,为的卖国行为辩护。

“天堑变通途”―南京长江大桥设计施工图纸

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于1968年9月30日建成通车,公路桥于1968年12月29日建成通车,至今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沟通南北运输作用。虽然从外观上看,现在的大桥有些陈旧,而且似乎已经无法承受南来北往巨大的交通压力,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大桥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交通枢纽,它还是当时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是南京人民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国民政府时期,也曾有几次建桥的设想,但均因技术难度大、财政无力负担而搁置。建国后,国务院于1956年批准铁道部进行南京长江大桥的勘测设计工作,1959年9月,国务院通过建桥设计方案,翌年1月正式开工。大桥分上下两层,上是公路桥,下是铁路桥,全长6772米。大桥的铁栏杆上,镶嵌有200多幅浮雕。正桥两端各有两座高达70多米的桥头堡,紧靠桥头堡均有10米高的工农兵塑像。全桥造价2.87亿元,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施工,而且全部使用国产材料的特大型公路铁路两用桥。其建桥技术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当初的设计流量可以满足每日1万辆车次。而今,实际的日车流量已经超过6万次,可以说,大桥的建成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江苏省档案馆保存有当时设计建造南京长江大桥的一整套档案,其中有全桥总图、正桥基础、正桥钢梁、引桥基础、引桥预应力梁、调节防护建筑物、施工组织、综合预算书、桥头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桥头堡设计样图和大桥设计施工图纸等。

开发利用工作

江苏省档案馆自成立起即开展了档案史料的编纂研究工作。1959年至1964年,共编纂文件汇编45本。1978年以后,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掀起一轮新的高潮。主要编纂成果有:《江苏省革命斗争文件汇编》、《江苏妇女运动史料选》、《苏中人民反扫荡反清乡斗争》、《渡江战役史料选编》、《中共江苏党史大事记(1919-1949)》、《江苏省大事记(1949-1985)》、

《苏中抗日根据地》、《苏北抗日根据地》、《苏南抗日根据地》、《江苏抗战画册》等。利用档案举办了《江苏抗战档案史料陈列》,拍摄了《江苏抗战纪实》、《东方这片这土――风雨江苏七十年》等。近年来,主要编辑出版了《中共中央华中局》、《“三反”、“五反”运动在江苏》等书,还举办了《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五十周年档案图片展》、《江苏实践“三个代表”档案图片展》等展览。

近年来,江苏省档案馆顺应发展需要,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以展览、夏令营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活动,进一步拓展了档案馆的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

今后,随着档案馆的管理和利用条件的进一步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们会来到这里,在历史的足迹上流连,在社会的发展中惊叹,在档案的海洋里畅游,在文化的氛围里休闲,江苏省档案馆也必将走出封闭,走进开放,走向现代化。

档案局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斯坦福大学音乐图书馆 馆藏建设 音乐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3;G258.5:J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2-0065-04

获北京市外专局专业技术培训项目批准、受中央音乐学院派遣,本人于2011年8月至11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音乐图书馆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音乐图书馆管理与业务流程的学习与实践。通过三个月的学习与实践,使我不但对斯坦福大学音乐图书馆的整体建设与日常服务,如文献资源建设、流通服务、音乐资源描述与编目等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也对美国音乐图书馆的行业特点、人员配备、服务模式、文献资源建设等有了全新的认识。

1 美国的音乐图书馆概述

美国的专业类图书馆包括音乐图书馆、医学图书馆、法律图书馆等。音乐文献的内在和外在特殊性决定了音乐图书馆作为一个特种文献收藏机构从美国图书馆行业细分出来,成为专业类图书馆之一。美国的音乐图书馆主要由大学图书馆音乐分馆、专业音乐学院(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音乐分部(部门)、音乐专题收藏、私人音乐收藏等组成,文献收藏范围广、数量大,体系完整,分布广泛,是西方音乐文献及相关研究文献资源的最重要收藏机构。据美国音乐图书馆协会2013公布的数据,其机构会员有124家[1]。音乐图书馆之间协作紧密、共享广泛,定期开展技术研讨,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相关文献成果众多,标准制定及时,对西方音乐文献的特性研究、管理、编目、参考使用等方法成熟、全面,图书馆员具有音乐专门知识并普遍接受图书馆专业知识的训练,知识结构合理。

美国音乐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共享、标准制定等主要是由1931年成为美国图书馆协会行业会员组织的美国音乐图书馆协会MLA来指导完成的[2]。作为常设机构,MLA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举办研讨、讲座、工作坊及音乐文献特性的技术性标准、方案的讨论与制定等工作,对于全美音乐图书馆的各个具体工作环节进行指导。这些标准、处理方法的研究、制定与应用使得全美国各级各类音乐图书馆的文献管理方式与读者使用方式高度统一,资源共享度高。此类工作坊、讲座的主题包括了所有音乐图书馆专业管理所需的专门技术,如音乐文献的资源建设与采购方式,音乐文献的揭示与描述、文献的排架管理、参考服务方式、新技术在音乐图书馆中的应用等。

美国音乐图书馆协会有工作手册、音乐文献索引及书目、技术报告(标准)等三大系列出版物和一种专业刊物Notes(季刊)。其中,工作手册系列出版物包括了音乐图书馆工作各个技术环节的指导性工作方式与应用标准,是音乐图书馆长期工作的经验总结、分析结论、实验结果,文献来源于一线工作经验丰富的音乐图书馆员,经过系统化、理论化成为普遍经验或标准;索引、书目生平系列出版物的定位明确——即世界范围内音乐出版物的索引,包括专题索引和通用索引。书目生平系列多以美国当代音乐家为个人主题进行编制,作者大多为音乐图书馆员。此类参考书籍是音乐研究重要的二次文献;技术报告(标准)系列与工作手册系列类似,不同的是文献规定了音乐图书馆文献管理与标准服务的关节技术环节与标准,工作手册系列的内容是建议采用的方式方法,技术报告系列则是行业标准,规定使用的统一方式与模型;专业刊物Notes创刊于1934年,是音乐图书馆管理专业文献,也是音乐研究的必要参考工具。内容刊载一些音乐图书馆专业理论与技术、音乐专著书目与书评、音乐商业领域、音乐史与音乐学等方面的文章,作者既有音乐图书馆员,还有音乐学家、音乐史学家和音乐评论家等。

2 斯坦福大学图书馆与斯坦福大学音乐图书馆

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全称为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群与学术信息资源中心,拥有十六个分馆,三个校外存储书库,一个计算机中心,一个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图书馆,四家联合图书馆(非隶属关系),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胡佛研究中心,还包括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和一个专门从事数字出版的High Wire Press。馆藏实体文献达到900万册,另收藏150多万件声像资料和缩微胶片600多万件[3]。

笔者此次访问的斯坦福大学音乐图书馆隶属于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是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分馆之一,包括音乐图书馆和录音档案中心,主要服务斯坦福大学音乐系师生,并为全校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生活提供文献资料。馆藏乐谱与音乐理论书近13万册,音像资料三万余件,录音档案中心收藏了30多万件历史录音资料[4]。根据该馆计划,由录音档案中心收藏的一部分爵士乐广播历史录音资料“the Jim Cullum Riverwalk Jazz Archive 将于2013年初在国际互联网上提供免费在线使用[5]。

3 斯坦福大学音乐图书馆的馆藏建设

斯坦福大学音乐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原则是通过图书馆发展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体现的。该文件针对馆藏建设的目标、方式、流程和文献收藏范围的界定等政策性阐述,为历任图书馆领导指明了工作的基本目标、政策、手段。该文件是图书馆发展阶段性的总结与综述,对图书馆的组织沿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图书馆文献采购、收集、编目、存储、利用等各项工作的指南,保证了图书馆工作的传承与长期一致性。

3.1 音乐文献收藏的内容和载体形式

斯坦福大学音乐图书馆音乐文献收藏的内容和载体主要以西文为主、兼顾东方文字的乐谱(当代印刷出版乐谱;缩微胶片;乐谱古籍、手稿特藏;音乐理论书等)、音乐研究参考工具(词典百科类;书目类;音乐作品全集出版目录;期刊索引类;音乐专业论文索引、会议录索引、纪念文集索引类;音乐评论索引类等)、期刊、音像资料、档案资料(音乐、历史录音录像、仪式等,来源为自采、赠送)与电子资源(音乐专业数据库)等。馆藏来源主要有:(1)常规采购。作为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群中的分馆之一,音乐图书馆每年采购经费比较固定,基本保持在比较充裕的水平,年度拨款(Base fund)约占资源采购总额度的70%。同时,斯坦福音乐图书馆有七个捐赠人基金(Endowed fund),每年、每笔基金的利息或利润用来按照捐赠人协议中的采购方向进行专项采购,如歌剧(乐谱、书籍、音像资料),捐赠人基金约占资源采购总额度的30%,但每一年度结束,要向捐款人提供采购清单。(2)文献批量捐赠。音乐图书馆与其它分馆有着统一的资料赠送接受程序,包括协议捐赠和遗嘱捐赠(两种捐赠方式,双方均签订相关法律文件),以确保双方的权利及义务得到充分尊重与体现,尤其针对所赠物品的归属与使用方式(是否限制或限制范围)等做了明确的规定。获赠资料到馆后首先进行馆藏,馆藏没有的登记入馆,重复的委托零售商变卖,变现后纳入资料采购经费。

3.2 图书资料的采访方式

斯坦福大学音乐图书馆资料采访有多种方式,如读者推荐与要求采购、赠送、一般订购、预制订购、长期订单以及古籍、真迹、手稿、早期版本乐谱购买等方式,特别是在我国国内的音乐图书馆还未能推广、但在美国图书馆界普遍采用的预制订购(Approval plan)[6]方式。预制订购即图书馆根据本馆在一定时期内的资源建设方向预先与书商订制采购合同,详细制定采购文献的种类、方向、数量、金额等条款,以年度为单位执行合同订单。因为是预先制定了采购方向,所以称为预制订购。预制订购具有以下优点:省掉了图书馆采购人员大量的出版信息搜寻和选书工作;在特定的文献采购方向上由书商配送,可以有效避免在某一方向上的文献收藏缺失;可以使用书商书目数据作为采购、到馆登录、编目的基础数据;即使没有完成进行编目、装订等处理流程,读者也可以在OPAC上检索到资料等。这种采购方式较国内图书馆资料采购的招标模式从某些角度上操作性更强,值得国内图书馆在批量采购资料时加以研究。

3.3 音乐文献的编目与排架

斯坦福大学音乐馆所有音乐书籍、音乐期刊由总馆数据中心编目处理。只有音乐乐谱、音响资料等文献的编目由音乐图书馆专门编目员完成。主要是依托OCLC Connexion进行联合编目,并使用WorldCat实现书目共享。以各级、类数据为基础,从资料采购的订单生成直到完全级标准编目数据的完成,全部流程都在系统中以数据为对象进行操作。套录编目数据可达到90%以上。尤其是描述性数据几乎可达100%,编目人员只需要在编目过程中针对各个字段进行准确标目,从而大大提高书目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大量的描述性书目数据来源于商业公司、非专业数据操作员等。

在乐谱文献的索取号配置与排架上,斯坦福音乐图书馆与美国大多数音乐图书馆一样采用国会分类法作为分类排架体系,并且以开架方式向读者提供服务。作为音乐作品的常规载体,乐谱出版物与其他普通文献有着明显的著录意义上的区别,即同一作品的版本众多。比如莫扎特有40多部交响曲,而每部交响作品由于出版年代、出版者、出版地不同,版本众多,而普通文献作者的一个著作版本不可能出现这种频繁重复出版的现象。在开架服务的前提是分类排架,由此,在美国音乐图书馆中乐谱排架方式和索取号配置方式区别于国内普通文献在分类号后加著者号或书次号,按照每件出版物索取号唯一、同一作家的同一作品的所有不同版本排列在一起的原则,以入馆先后原则排架的方式。

其索取号配置方式有一套较为复杂的流程,当以题名或作者为主款时有相应得配号方式,还要综合其他区别元素,将同一个作品的众多不同版本区别开来,比如题名、作品号、主题索引号、出版公司、出版时间、改编者等等。如:

题名: Candide: vocal selections

作者: Leonard Bernstein

索取号: M1508 .B531 C2 2011

这样,当这个作品的另一个版本出现时,假设出版时间是1998年,其索取号为“M1508 .B531 C2 1998”,就可以排在“M1508 .B531 C2 2011”之前了。保证了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集中排架。

3.4 音乐档案文献的管理

斯坦福大学音乐图书馆重视音乐档案的收集、保存与利用。认为档案资料是重要的一次文献,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整个斯坦福大学总馆与分馆的档案资料整理、编目、检索体系的加工、建立都是在“加州档案在线”(Online Archive of California)项目整体指导下进行的,与全加州其他200余个档案机构一样,其档案资料从物理保存、编目揭示、建立检索工具到上网提供查询都有着统一的档案处理标准、统一的基础管理软件、统一的档案资料文件命名标准、统一的档案资料描述标准、统一的档案资料检索方式与统一的网上公开共享。保存方式是用脱酸处理的装具封存,并存放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进行保存[7]。物理介质包括纸质文献、胶木唱片、光磁存储介质、胶片等。

3.5 古籍资料的修复与馆藏书籍的保护

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拥有专门的古籍、善本、纸张修复实验室机构,包括斯坦福大学音乐图书馆在内的各个分馆送来的珍贵资料,包括音乐手稿或早期印刷乐谱版本可在此进行专业保养与修复,从14世纪的皮制古籍善本到19世纪末的纸质资料都可进过该实验室进行修复与保养。馆藏书籍的装订保护,是斯坦福大学图书馆资料入馆的标准保护程序,原则是“装订每一本简装书籍,使之寿命尽可能延长,以供利用”。所有美国的研究性资料收藏机构全部遵循这一原则。乐谱的装订有一套特殊的标准分别适用于研究总谱、指挥总谱、交响乐分谱、室内乐总、分谱的装订与保护。美国音乐图书馆协会出版的“工作手册系列出版物”中也有专门讨论乐谱装订保护的专著。

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群目前总体文献收藏量为800万件、册,对使用率相对低的图书资料被存放在三个称为存储书库的专门用来存储藏书的设施中。其中最大的书库SAL3可设计存放资料300万件,分三个可隔离舱室,当出现水火灾害时可逐仓单独进行封闭,减小损失。全程恒温、恒湿控制环境。

3.6 馆藏服务

斯坦福大学音乐图书馆除唱片资料采取闭架流通方式外(流水号,不分类),其余各类资料全面开架服务,采用国会资料分类法并辅助一系列索取号配置原则进行排架,音乐文献类目详尽、架位清晰、获取简便、易于浏览,读者经过一次简单的文献获取方式说明阅读即可自行进行检索与文献获取。音乐图书馆和其他分馆一样每周设立公共参考服务时间向读者介绍分类法和资料排架方式并开设资源检索课,参加的学生可获得学分。

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拥有统一的网上文献资源检索系统与入口,统一检索所有分馆收藏的文献。其图书馆主页的主要功能分为两大部分,即“信息导航功能”与“信息检索功能”。导航功能主要指信息的逻辑分类与分布的指引功能,使每个不同信息需求的用户都能够按照导航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实体。检索功能主要是指图书馆群中的每个分馆的文献资源都可以在主页上OPAC检索框中进行输入查找。方便了各个分馆的读者在一个界面上即可进行文献资料的检索。虽然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群包括近二十个分馆,通过如此简洁而精心设计的图书馆主页体现了方便、快捷、直接、精确的信息获取原则。

4 对我国音乐图书馆的借鉴与启示

4.1 坚持号码生成体系与资料排架体系的一致性

号码生成体系要满足统一、普遍适用原则,全面考虑并验证其适用性,一旦采用要长期贯彻。音乐文献资料排架体系与其他文献比较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这是音乐(乐谱)文献本身版本众多和版本使用功能的特殊性决定的,排架时应该考虑其特性,按照乐谱排架原则的要求进行索取号的配置,使乐谱文献的流通服务方式由闭架向开架转变。

4.2 以数据为对象,将工作流程完全嵌入到计算机系统之中

从文献采购资料订单的建立开始就要将书目数据入机,任何工作程序要以各级书目数据为工作对象,并采用市场化手段使书商主动提供较原始的书目数据、获得版本图书CIP数据。我国的一些大型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已经采用这种以数据为对象的工作方式,但音乐图书馆在这方面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还没有出现有相当实力的专门提供音乐资料的书商,也可能是和国内音乐文献联合编目发展滞后有关。

4.3 进行规范、统一、专业的音乐文献编目

将音乐文献编目工作分阶进行,首先是文献外部特征的描述性标引,这个阶段对数据操作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可通过各种方式(外包、集中数据标引)进行规模化粗放的数据标引,到规范档、分类主题标引等专门知识需求较高的阶段就要进行编目人员的选择、数据质量控制等一系列工作来保证数据的质量。国内还没有音乐专业的文献编目员,这方面人才的培养、职业培训工作亟待开展。

国内专业音乐文献机构编目过程主要是使用中国音乐分类表和主题词表来标引西方音乐文献的类目和主题词,问题显而易见,即在中图法的音乐类表中,西方音乐作品类目还要依中国音乐类目仿分,用中国音乐知识体系来类分西方音乐的知识内容体系,对于专业音乐图书馆来说显然类目是远远不够的,试想中国音乐分类法体系中如何能把西方音乐中“世俗声乐作品”这一类单独类分出来呢,反之,西方音乐分类法中也不可能有青海民歌“花儿”这一中国民族音乐特有的类目名称,而这些详细类目的揭示又是专业图书馆的专业读者所必须的。所以,将中国音乐分类表在美国国会分类法音乐M类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充是必要的,这一工作需要音乐图书馆员和西方音乐学方面专家与中国音乐学方面专家的共同努力。 主题词标引工作也面临同样的错位使用问题。

在逐步走向联合编目之前,我们必须解决分类法、主题词标引使用不统一的被动局面,全国九家专业音乐文献收藏机构到目前为止使用的音乐分类表还不尽相同。同样一份音乐文献在不同机构分配的类目都不同,还谈不上书目共享与文献共享。解决音乐文献编目工具不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是一切联合、共享工作的必要前提。

5 结语

音乐图书馆作为专业性非常强的专业图书馆,不管是文献资源的载体选择、采访、编目以及修复与保护,还是服务都与一般的文献资源有着较大的区别,我国音乐图书馆在馆藏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多、较大的问题,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开展还不多,也还未引起我国图书馆界的重视。美国音乐图书馆作为一个专门图书馆体系的构成、运行模式,以至于具体文献收藏单位,如斯坦福大学音乐图书馆整个文献组织方法、读者服务模式等,对我国音乐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及相关业务的开展具有示范作用,值得我国音乐图书馆界去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McBride, Jerry L.;Tsou,Judy,United States,National Report[J].Fontes Artis Musicae, Vol. 58, No. 4.

[2]Music library association[EB/OL].[2013-01-12].http://.

[3]Stanford Facts: Research [EB/OL].[2013-01-12].http://facts.stanford.edu/research/libraries.

[4]STANFORD UNIVERSITY LIBRARIES. [EB/OL].[2013-01-12].http://library.stanford.edu/libraries/music/about.

[5]The Tim Cullum Rive walk Jazz Collection [EB/OL].[2013-01-12].http://riverwalkjazz.stanford.edu/

[6]Approval Plans[EB/OL].[2013-01-12].http://www.library.illinois.edu/acq/approval_plans/.

[7]美国国家档案局.档案存放标准NARA1571[S/OL].[2013-01-12].http://www.archives.gov/foia/directives/nara1571.pdf.

档案局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年全局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表彰先进及部署今年的工作重点。下面我代表局党组讲三个问题:

一、20*年工作简要回顾

20*年,是我到房管局工作的第一年,是本届新班子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局干部职工同心协力,打了全面翻身仗的不寻常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的正确指导下,我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大精神为指针,以行风建设为主线,以“树榜样、抓队伍、创文明”为目标,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工作基础、狠抓制度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服务全市工作大局为中心,履行职能、主动服务,为我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建设作出了新贡献。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进一步加大,房地产业不断升温,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据统计,我市全年房地产开发实际投资总额达到25.85亿,比上年增长25.63%,对全市经济起到了很强的拉动作用;商品房开发竣工和销售持续增长,去年全市竣工商品房1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销售商品房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城镇居民居住水平又有了很大的提高。房地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金融业、建材业、服务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大大改善了我市的城市面貌,促进了城乡居民就业,为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产权产籍和市场管理得到加强。20*年共办理房屋登记发证2.88万个,承诺兑现率达100%;清理遗留件3681件;在档案管理方面,共交易出证3065宗,接待档案利用1.65万人次,装订档案5.0万宗,同比增长50%。在房地产市场管理方面,一是推行产权登记与交易过户一体化,推出办理期房交易的权益转让手续,明确工程进度,成立联合评审小组,对商品房预售进行严格把关;通过主动协调工商部门,把商品房买卖手续的合同联合鉴证制转为合同备案制,并授权到各所直接办理,由一周一天转为日常工作,大大方便了群众。20*年共办理房地产交易8549件,交易面积137.48万平方米,交易额达38.08亿,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23件,面积65.*万平方米,活跃了房地产二、三级市场,推动了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创新方法、简化手续,全年共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29572宗,抵押面积546.2万平方米,抵押贷款金额达93.77亿元,促进了融资,为我市民间资本的营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三是办理中介许可证46个,12月份,与工商经纪人事务所联合举办了第十三期经纪人培训班,共有540余人参加培训及考试;四是催缴租赁收益金,共对47条街道计2765户进行管理,建立住户档案,发放通知书1万多张,租赁土地收益金收入133.92万元,有效防止了国家税费的流失。

2、物业管理得到有力推进。物业管理是一项新的事物,20*年又是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颁布的第一年。我局紧紧把握难得的机遇,有力地推进了物业管理有关工作:一是广泛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和广告大力宣传《条例》精神,为《条例》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抓住典型,多方协调清廉等小区的物业公司与业委会、居委会关系,初步探索出一条有效协调三方关系的路子。二是进一步完善我市物业管理企业制度,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文明管理处评先活动”的通知》、《小区物业管理评优劣汰制度》、《物业前期管理几个问题的通知》、《关于加强物业维修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等文件;三是对全市15家物业公司资质进行了全面初审;四是收缴物业维修专项资金2677万元,核拨物业维修资金63.72万元,抽查5个小区的物业维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建立了物业维修专项资金分项核算基础工作;五是积极引导物业管理招投标,从去年9月份开始,先后在安阳新世纪大厦和安阳大厦实施了物业管理招投标,推进了我市物业管理走向市场的步伐,开创了*市物业管理招投标的先河;六是成立物业协会,强化了行业管理。

3、公房管理迈上新台阶。去年,开展了一次全市公房安全大排查,共排查768户;建立了日常危房专人负责制,并与593户承租人签订房屋安全使用责任书,完成签订率达87%;共出售国有直管公房191户,面积8806平方米;修理公房171户,面积6000多平方米,金额13.1万元;查实漏管公房21户,面积506.07平方米;开展公房保险,对全市木结构公有住宅进行保险,共投保459户,面积3万多平方米,保险额600万。

4、拆迁管理不断规范。把拆迁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作为拆迁管理的中心工作,去年上半年分别制定并上报了重置价标准等六个配套政策,并于6月份由市政府颁布实施,为各个拆迁工程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依据。为了防止因前期工作不规范、不全面而影响拆迁的整体工作,我局加强了对玉海文化广场等6个拆迁工程的前期管理和指导。针对我市房屋拆迁多元化,管理十分混乱的局面,我局作为全市唯一法定的拆迁管理部门,忍辱负重,担起责任,主动积极解决了虹桥路拆迁工程和蔬菜大队拆迁工程等由于拆迁程序不合法而产生的遗留问题和纠纷。另绕如何加强拆迁管理职能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提出加强管理的基本工作思路。20*年,共审批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5件,涉及拆迁建筑面积58723.83平方米,拆迁户357户,完成拆迁裁决16件。为支持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共派出了9人,而且到目前为止,全市所有拆迁工程,凡是我局直接派人参加并按我局政策咨询意见处理的,都没有出现大的上访案件,没有留下后遗症,有效地维护了我市的社会稳定,为城市化建设作出贡献。

同时安全鉴定得以高效完成。我局减少受理程序中产权鉴证环节,合理安排时间和技术人员,努力克服工作量大和人手不足的矛盾,确保了鉴定工作优质高效地完成。努力做好了因施工影响周边房屋安全的鉴定工作,为保证工程顺利进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56省道隧道施工,涉及到六个村民房的安全大问题,我们接到56省道指挥部申请后,马上组织技术人员进场查勘,加班加点,不到一个星期,就全部出具了鉴定报告,得到了村民和工程指挥部的充分肯定。此外,及时做好公众场所和大型活动场所的鉴定工作。20*年,共出具《房屋安全鉴定报告》476件,鉴定总建筑面积达146317.52平方米,其中鉴定为C、D级房屋的共有190件,涉及建筑面积37233.43平方米。

5、白蚁防治又创新篇。20*年共完成新建房屋建筑白蚁预防工程223个,面积159.45万平方米;白蚁治理118户,面积1.45万平方米,旧房白蚁预防36*户,面积93.02万平方米,林地白蚁治理22公顷。

6、房地产测绘方面开辟了新局面。20*年推出了房地产项目建筑面积测算承诺制,按承诺制要求共完成建筑面积测算项目382个,面积247万平方米,公房复丈66户。做好房产分幅平面图更新测绘工作,外聘委托市规划测绘队、浙江省测绘大队和国家测绘局第二地形测量队与局测绘队对东岩乡、平阳坑、陶山镇、桐浦乡、飞云片区未测绘的房产分幅图进行测绘,并组织检查验收,有些测绘成果已投入使用。

全年监察中队受理装修审批1053件,受理举报111件,并一一组织力量进行了查处,有力地维护了房屋的安全。

(二)以推进部门规范化建设为目标,夯实基础、规范管理。

基础建设是房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去年我局加大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努力建设优良的基础体系。

1、强化了计算机网络基础建设。为了大幅度提高办事效率,实现计算机联网运行,我局专门投入资金百余万元用于购置计算机及网络建设,新置电脑50多台,实现了工作人员一人一机的要求。另外还完成了通往各基层所的网络线路的铺设工作,现我局共有11个局域网,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房管部门广域网,实现了网络化管理与网络的资源共享。

2、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了档案资料电子信息库。由于长期以来的积压,我局档案资料尚未输入电脑的有15万余宗,工作量非常大。为顺利完成档案入微机管理任务,去年下半年,我局统一计划,顺序推进,在各所加班加点完成信息卡建立的基础上,抽调局内部计算机方面的18名能手成立档案资料微机输入小组,利用半年的双休日时间加班加点专门负责输入工作,在12月15日前顺利完成该项工作。

3、夯实了档案基础性工作。搬入新大楼后,我局的档案管理硬件已具备达标的各项要求。因此,我局自加压力,去年下半年申报了省一级档案管理达标;嗣后,制订计划,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并邀请市档案局工作人员到我局蹲点指导,积极完成归档材料的移交工作,整理档案2万宗,通过不懈的努力,在11月份通过了省一级档案管理达标验收。

4、增强了安全意识,建立了安全质量保证体系。根据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重要文件精神,我局进一步加强了房屋安全管理,建立了房屋安全质量保证体系,这个体系由三个子体系构成,即直管公房安全质量保证体系、房屋装修安全质量保证体系、房屋安全鉴定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划分责任范围,逐级签订责任书,直到把安全管理和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三)以开展行风建设为主线,健全制度、狠抓落实,努力塑造房管部门新形象。

行风建设是去年我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计划,通过广泛宣传,全面发动,组织学习,强化了干部职工行风建设的意识,在全局营造了“局长抓行风、中层干部抓行风、人人抓行风”的浓厚氛围,主要措施如下:

1、健全规章制度。

在前年建立的政务公开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28个制度的基础上,去年又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完善和推出了AB岗工作制、否定备案制、绿色通道制、亮牌服务制、一事一评制、承诺责任制、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等十大制度,以制度进一步规范服务。

2、抓好制度落实。

(1)抓好二类典型。出台《十佳工作人员评选办法》和《最差工作人员评选办法》,抓好正反典型的评选。去年评出2名最差工作人员,一名作开除公职处理,另一名调湖岭所待岗一年。通过最佳工作人员和最差工作人员评选活动,在我局迅速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

(2)进行三级评议。出台了中层干部年度评议办法,对现有中层干部通过“德、能、勤、绩、学”五方面实施三级评议。每一位中层干部都需接受所在单位全体职工评议、全局中层干部相互评议和局领导班子成员评议,这三级评议结果的效用分别占评议总分值的25%、25%、50%。通过评议,对全局中层干部从上到下排定位次,做为评先选拔任用干部和实施末位淘汰制的依据,在全局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不称职者下”的机制。

(3)实施四项改革。简化考核办法,增加考核次数,增强奖罚力度,实行奖金与行风建设、文明单位创建结果直接挂钩。今年我局对考核办法实行了四项改革:一是变复杂的多项目考核为有选择、便于操作的简单易行考核。二是变一年一次考核为逐月进行考核。把往年制定的各项制度中确定的奖罚内容分离出来,经过整理和分类,再结合我局干部职工在日常工作中的遵守程度和执行情况,形成了21条检查监督内容,每月进行检查监督并考核。三是加大处罚力度。由原来的每人次50-200元,调整至现在的每人次200-6000元,以情节轻重来处罚。去年,我局职工因迟到、脱岗、没有挂牌服务、公车私用等被处罚达10人次,扣发奖金达1万多元;四是追究科、所(中心)连带责任。即每位工作人员的处罚不但与科所正副负责人直接挂钩,还与其他工作人员相挂钩,例如,一个所的某位工作人员若违规,本人、所长、副所长分别扣发奖金200元、50元、30元,单位目标管理扣5分。行风建设考核部分做到直接与全局性行风评议位次、站所的评议位次、市重点职能科室的评议位次相挂钩。新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加强了考核的力度,把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与利益紧密挂钩,多劳多得,打破平均主义,在分配上拉开档次,使大家深切感受到紧迫感,更加注意自己的工作质量,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改进工作的自觉性。

(4)强化了五个“一”的抓落实措施,即每周一次党组会作研究,每月一次中层干部会听汇报,上报一次月报抓动态,开展一次督查严管理,评选一次“月服务之星”造氛围,使全局干部职工始终紧绷行风建设这条弦,做到工作劲头不松懈、工作力度不减退、工作气势不低落。

3、完善监督机制。

我局从多角度着手,建立起面对领导干部、普通工作人员的长效监督机制:

(1)自我监督。由纪检监察室每月一次对各科室、所的工作质量、服务考勤制度进行突击督查。从去年9月份开始,监察室一月一次的政务督查,由局领导流轮带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通报。在去年9月份督查中,电话回访了62宗已办产权证的群众,满意度为100%。在对195件档案的承诺制执行情况检查中,发现违诺件5件,仅占抽查总量的2.5%。在10月份对办证质量、公房出售出租、公房维修、公车私用等情况进行了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从11月份开始,为了迎接行风评议,我们又进一步加大政务督查力度,每月增加到二次。

(2)请人监督。去年聘请了20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和有关监督部门的领导作为我局行风建设监督员,请他们随时监督我局的各项工作。去年9月初,我局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向行风监督员汇报我局行风建设情况,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去年11-12月份,我们又邀请部分行风监督员对有关科所进行明查暗访。

(3)社会监督。实行办证一事一评制,向乡镇、部门、群众发放征求意见表。公开行风投诉电话,进一步完善受理举报、投诉制度,对群众的举报、投诉,做到“有访必接、有诉必查、有查必清、有错必纠”。通过12345市长热线电话、市效能监察中心等途径受理的群众投诉,我们都事无巨细地作了认真的调查,及时回复。去年以来,我局共接待群众来访80多批次,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回复来信、投诉件30多件,及时向有关单位反馈处理结果,做到投诉件件有着落。20*年政协意见、人大提案办理的满意度达100%。

4、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去年我局积极创建文明单位和文明服务示范点,以文明创建为动力,进一步推动行风建设上新台阶。在上年仅办证大厅为市级文明服务示范点的基础上,去年确定了局机关创建市级文明单位,6个基层所创建市级文明服务示范点,办证大厅创建*市级文明服务示范点的目标。局机关在原新大楼较好硬件条件的基础上,在办证大厅配备了空调、沙发、近期报纸、矿泉水,出示温馨提示、提供表格填写样本、便民手册等,及时更新政务公开栏,设置民主评议箱、投诉箱,张贴创建宣传牌、文明标语,张贴各科室月服务之星展示牌。办公环境做到净化、美化和绿化,工作人员语言文明,礼貌待人,时时处处展现了机关干部应有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各基层创建单位也在局统一指导下,落实了责任制,更新了硬件设备,加强软件建设,对照创建标准逐一进行了落实。

5、加强廉政建设。

去年,我局通过自查自纠,发现并主动上报查处“春华案件”,利用“春华案件”广泛开展自查自纠,加强廉政教育。在认真开展第二个廉政教育宣传月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自查自纠,教育了一批干部职工,建立了一套制度。一是制定《分权制衡工作实施意见》,对容易产生腐败的环节,做到监督关口前移;对权力较大的科室的职能作适当分解,明确流程;二是进一步健全财务制度,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所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完善了基层所财务管理制度;三是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建设的通知》,在6个基层所1个中心建立了所务会,配齐3人以上所务成员,做到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确保各所在相对独立的环境里依法行政,促使基层单位干部职工勤政廉洁,干净干事。四是出台《关于涉及党风廉政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的通知》,即我局干部职工的提任、调动、评优等工作都事先报纪检监察室审核,审核不合格的不得上报党组研究。五是着手建立预防职务犯罪机制,制定《我局干部职工不得参与房地产交易活动的规定》,严肃了政策界限,严格了制度管理。

(四)以建设高素质的房管队伍为重点、强化学习,提高素质,努力打造“学习型”机关。

我局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打造学习型机关。

1、加强政治学习。采取党组学习扩大会、党支部集中学习、各科室组织讨论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干部职工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着重围绕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主题来展开。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深化:一是邀请市讲师团四位领导给全体工作人员上党课,观看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专辑VCD,印制和发放学习郑培民先进事迹小册子,做到人手一份;二是联系工作实际,各党支部就“学习郑培民应该学什么,怎样学深学透”开展专题讨论;三是在讨论基础上,推荐出值得学习的身边人、身边事;四是去年10月中旬,推荐出的五位优秀职工代表上台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用朴素的语言谈学习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的切身体会,表达了爱岗敬业的真挚情感,在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震动,使广大干部职工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政治素质。

2、加强业务学习。组织人员编写密切联系房管业务实际的《房管职工必读》读本,利用每周三晚上和周六上午的休息时间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共开展了产权登记等11个专题知识培训,参训120多人,年底还组织一次全局性的房管业务知识测试和计算机汉字输入速度比赛,测试的平均成绩纳入各基层所、科室的目标考核,测试的个体成绩作为第二年年度职工能级考核的依据之一。通过培训,把我局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在房管系统中形成了学知识、用知识的良好氛围。

3、加强学历教育。我局现有干部职工182名,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88名,45岁以下还没取得大专毕业证书的同志有27名。局党组要求年龄在45岁以下的同志要全部达到大专文化水平,已取得大专或本科学历的同志要通过各种途径在职攻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局党组将出台政策,采取以奖代报的办法,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参加各种学历学习,力求通过3至5年努力,使我局干部职工的平均文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目前,我局在业余时间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有1人,攻读本科学历的有20多人,去年参加职称考试、执业资格考试的达30多人,局中层干部更趋知识化,大专以上学历占66%以上。

4、开展“效能革命”大讨论活动。去年8月15日《*日报》刊发了一篇关于乐清房管局题为《发证遗疏漏官司马拉松》的反面文章,我局以该报道为切入点,在全局掀起一场关于“效能革命”的大讨论,剖析其问题存在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大讨论活动,撰写了64篇研讨文章,分6期在《研讨与争鸣》上刊发。有效地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

5、重视党群团共建工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七一”期间,我局组织党员干部到文成开展党日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团员青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到汀田凤凰山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参加青年文化节系列活动,如男子篮球赛、“梦想辞典”活动等;组织职工参加全市性的抗非典体育活动;“三八”节组织妇女到厦门学习考察。12月底举办“庆元旦迎新年”联欢晚会。一系列健康有益的活动大大丰富了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了职工间的凝聚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去年我局第二党支部通过了市级先进党组织的联评。

上述这些举措的有效实施,有力地推进了我局的行风建设、文明创建工作。去年在全市民主评议行风中,我局名列第12位,比上年进步了13位,不但摆脱了行风建设后七的尴尬局面,而且受市委表彰,获市行风建设进步奖。局机关市级文明单位和6个基层所市级文明服务示范点均已验收,办证中心已创建成为*市级文明服务示范点。同时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十佳工作人员和一系列先进工作者。如安阳所的阮维胜同志和房产科的蔡瑞芳同志在办事群众无理责骂下,能够忍辱负重,耐心进行解释。为了完成档案资料的微机输入工作,从局内部抽调的18名工作人员从7月份开始加班加点,一直到年底都没有双休日,仍能默默工作,毫无怨言;各基层所为配合该工作,也是加班加点抄写信息卡,许多同志带病工作,陶山所黄凤钗和塘下所马建霞的家属还到单位帮助爱人抄写;何纪国夫妇在结婚前一天还坚持工作。

(五)坚持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使我局经济收入超额完成任务并创新高。

20*年,在交易费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我局经济总收入达3061.7万元,完成年计划数的126%,在*各县市中一枝独秀,遥遥领先,其中各分项收入指标为:

1、房产交易手续费收入1135.32万元,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18%,交易土地收益金收入289.96万元,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29%。

2、租赁土地收益金收入133.92万元,完成年度任务149%。

3、房地产档案利用服务费收入127.62万元,完成年度计划指标126%。

4、换发证收入242.1万元,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20%。

5、勘丈费收入125.28万元,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93%。

6、房地产测绘(含商品房建筑面积测算)收入171.1万元,完成年计划指标143%。

7、房屋拆迁管理费收入15.02万元。

8、白蚁防治收入355.36万元,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35%。

9、房屋租金收入429.16万元,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35%。

10、房屋装修管理收入5.85万元,完成年计划指标的59%。

11、危房鉴定收入21.34万元,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78%。

二、经验总结与体会

回顾20*年的工作,我觉得有四点体会。

一是有为才能有位。“有为才能有位”是执政为民的群众观。我们房管局虽然是政府的房产管理部门,但从工作性质和窗口的功能来看更是一个服务部门,我们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采取有效措施,带着感情、责任、方法做好涉及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一个单位在群众心中的地位是在实际工作中树立起来的。去年,我们送证下乡,绿色通道快速办证,现场办公,处理历史遗留件等等工作在群众中获得良好反响,全局的行风和绝大部分基层所行风位次的提高,都是我们心系社会,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良好结果。房管局地位提高了,我们干部职工才能扬眉吐气。实践使我们房管干部职工深刻地体会到:为群众服务不能缺位,更不能空占其位而无所“为”、不务“政”,只有在为民服务中有更多作为,才能在他们心中有真正的地位。

二是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近年来我们接到的诉讼官司数逐年增加,而且上升势头很快。这说明群众法律意识提高了,对我们的行政执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法行政是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实现行政管理行为合法有效的重要保证。如果我们的房管政策是真正围绕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出的,体现法律意志的,就能与群众形成共识,得到群众的拥护,政令通畅,增强政府的凝聚力。否则,我们的路只会越走越狭窄,我们的司法胜诉率、群众满意率就会大幅降低。

三是注重管理机制与制度的创新。内部管理是一门很深的科学。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服人,才能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单纯的制度管理虽然能使工作程序化、条理化,但员工工作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严格的制度还要辅以相应的利益驱动机制,使全体人员在明确整体目标的同时,把自己摆进去,明确自己的职责、工作的意义,才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此外,要破除束缚房管事业发展的体制,引进新的管理理念,运用新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如去年我们成立了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借助新载体加强行业的自治自律;建立安全质量保证体系,以责任制保证;推出了AB岗工作制、首问负责制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新的制度。虽然有些制度规定还需进一步完善,但确实对我们的工作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

四是重视行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而不偏废。

去年,我局搞行风建设力度大,决心大,可谓达到空前程度,全局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大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之势,同时又有六个基层所申报市级文明服务示范点,局机关申报市级文明单位,办证中心申报*市文明服务示范点。经过大半年的努力,从硬件环境到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都大为改观,社会美誉度不断升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双丰收。我们常认为搞行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好象是很虚的一项工作,实际上,它可以转化为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事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保障。

三、20*年乃至今后三年工作指导思想及工作重点

20*年乃至今后三至五年,是我市全面推进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的落实年。纵观国内外宏观环境:世界经济逐步回升,房地产行业越来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内房地产业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在一片泡沫的呼声中长期处于高价位运行,我市的炒楼盘、炒“号子”、炒地皮呈现出一种虚火的现象,这就要求我局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有所作为,并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趋利避害,乘势而上,紧中求活,稳中求进,努力开创我局工作新局面,为*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今年乃至今后三至五年,我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三中全会和全省、*市房管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强拆迁职能为重点寻求结合点,努力打造弱势群体住房安置平台;以实现房管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标准化、网络化为目标,强化职能、提升素质、规范管理,为打造大房管、好房管、精房管而努力奋斗。按照这个指导思想,我局的具体工作重点是:

(一)强化职能,做好房管“大”字文章。

首先,强化拆迁职能。目前,我市和全国各地一样,拆迁工作已经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拆迁工作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市委市府领导对此已非常重视:一是在市府领导的同意下,将成立全市拆迁领导小组;二是设置我局拆迁办,配强拆迁办工作人员,把我局现有的拆迁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充实到拆迁办中来,指导协调全市的拆迁工作;三是进行拆迁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健全拆迁计划申报、方案审查、许可证审批、补偿安置资金监管、拆迁主体资格审查、安置住房分配方案审查等工作制度;四是寻找拆迁安置工作新载体。拆迁安置变被动为主动,使拆迁安置工作与解决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及危房问题结合起来,寻找新载体,利用市场化的运作,对全市的拆迁工作进行全面有效地服务,把我市的旧城与农村拆迁工作纳入统一有序的管理渠道中来,努力把我局的职能做强做大。

其次,加强对产权产籍与市场的管理。在加强产权产籍管理方面,一是继续完善上年制定的《产权登记业务规范要求》,力求明确岗位职责;二是产权登记限时承诺制实行分类管理,在保证办证时限的同时,对产权明晰的要简化手续,缩短时限,对一些特殊或复杂登记件要引入公证等法律援助手段,确保产权证质量;三是加强监督力度,全年不少于6次的业务检查,对照局相关制度落实奖罚;四是加强学习,全年安排不少于2次的专题业务讨论会或业务培训;五是在现有房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实行改版工程,建设房产图文网络管理系统。今年将投入较大的资金,先在市区(办证中心与安阳所)进行相关图纸及资料的数字化,使我局的电脑化管理上一个新的台阶。六是联合推出房屋用途认定业务,规范产权的填写,以有助于今后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七是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复丈前置工作。

在加强房地产中介机构管理方面,一是以成立房地产经纪人协会为切入点,引导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二是重点做好房地产市场的整顿工作,届时将联合工商部门对无证经营的对象一律予以取缔和打击,规范中介市场,实行亮牌经营;三是加强监督力度,做好中介业务规范工作,努力推行房地产经纪合同制和房地产经纪负责制;四是加强引导,力保中介机构向规范化、品牌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五是继续开展对经纪人资格培训与考试,以提高其整体素质;六是争取通过一至三年的努力,建立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和预警预报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分析房地产市场运行态势,以引导企业理性投资与居民理性消费。

第三,构筑法律援助保障体系,加快工作法制化进程。一是成立法律专家咨询组。聘请我省重点院校房地产法律方面的专家教授,组成咨询组,主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法律疑难问题和法律空白点问题,为开展开拓性业务提供法律思路和保障;二是条件成熟时与律师事务所建立长期联系制度,以处理调查量大的城关历史遗留件以及部分行政官司。

第四,加强物业管理,加快物业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专业化进程,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理顺关系,推动行业发展。理顺测绘队与公司职能交叉问题,使之明确分工,毫清职能,独立高效地开展市场化运作。

第五,各有关科室与基层所的今年经济指标仍然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今年的收支计划将做到收入指标与全年的工作量和人员数相结合,经常性支出与收入相结合,逐步实现绝对数管理为主向相对数管理为主转化,从服务性会计向管理性会计转化。

(二)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做好房管“好”字文章。一是进一步做好我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廉政教育和制度建设,继续执行《分权制衡工作实施意见》、《基层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党风廉政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的通知》等制度,继续与下属单位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在适当时候推出《干部职工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和《廉政谈话制》、《谈话诫勉制》等。二是继续搞好行风建设。今年我局行风建设的目标是保前15位,争前10位;分所要求,各基层所凡是20*年度行风评议位次列片区中上的要保持上等水平,中下的要确保向前挪一位,马屿所要摆脱后三位局面。三是进一步加强分权制衡工作。根据“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商品房预售管理、公房的出售出租和物业维修基金使用等有关环节的监督,完善商品房预售的集体现场踏勘会审制度;公房出租一律实行市场化的运作,避免“暗箱”操作;物业维修基金要逐步核算到幢,乃至到单元,并把加强财务监督贯穿管理全过程。四是以“效能革命”为载体,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和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切实抓好窗口优质服务,并加大服务硬件的投入,为群众创造一个舒适便捷的办事环境。要继续坚持“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办事绿色通道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便民措施。今年的创建目标是在去年的基础上,具备硬件条件可以创建为文明服务示范点和文明单位的要全面申报,力争把我局创建为文明行业。五是继续执行局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各下属有关单位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住户的居住安全。

(三)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做好房管“精”字文章。

1、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一是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在讲求稳定的前提下,局科室职能作适度调整:人事教育与政工的职能从办公室分离出来归入监察室,实行一套人马、两个牌子(监察室与人事科)的管理,以理顺职能关系,提高工作效能;二是全面实行聘任制,即局领导聘中层正职干部,中层正职推荐中层副职;职工实施双向选择制、待岗制和最差工作人员淘汰制。紧紧围绕高素质人才这一根本,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强、团队意识强、作风扎实、道德优良、热爱学习、业务精通的干部职工队伍;三是实行能级认定考核制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业务及能力水平,引进激励机制,拉开奖金差距,克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现象。

2、加强学习培训。今年将推出中层干部培训、一般干部培训、新录用人员培训、全局性的专题讲座等四个层次的干部职工学习形式,通过学习使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服务的真本领,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3、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使我们的队伍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此外,打算在今年内建立局党委,以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

4、进行标准化建设,每岗位实行标准化管理,明确职责、流程,对科室进行定岗、定编并编制岗位说明书,为今后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打基础;

5、加快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进程,建立网络管理员制度,开通网上办证,投入资金开发房管新软件、购买网络防火墙、网络杀毒软件和高级服务器交换机等,加快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步伐。

上一篇:小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关工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