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2-21 08:39:51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范文第1篇

我们知道,逻辑性强,精确性高,将观察实验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是初中物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仍然处于萌芽阶段,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对他们而言有一定的困难。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及时、细致地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析与梳理,便可以使其建立起一套高效立体化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本文旨在以浮力为例,探讨在物理学习中对知识的分析与点拨。

一、基础知识点点拨

对于物理学习而言,打好基础是关键,因为就平常的测验以及中考而言,物理中的难题都是通过基础知识变化而成,有的是多个基础知识点的叠加,有的是知识点的引申。针对这一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对基础知识进行细致的总结与点拨,对其反复强调,对基础知识点进行拓展,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让原本单薄的知识点变得更加丰满,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帮助学生更好更灵活地掌握所学知识点。

例如在浮力这部分知识中,浮力的产生原因是其基础知识点,围绕这一基础知识点,可以变化出很多题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我们知道,所谓浮力,指的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之差,即F浮=F上-F下。其压力差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也越大。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浮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即F浮=F上。对于沉浮状态有上浮、漂浮、悬浮、下沉等状态,其有不同的条件,比如漂浮的条件是,F浮=G物,ρ物

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笔者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道题:

已知两个正方体物体A与B的质量皆为m,边长分别为 ,b,密度分别为ρA与ρB,且物体A悬浮在水中,物体B漂浮在水中,如果将物体A垂直叠加在物体B上,两物体之间的压强是多少?

就本题而言,其具体的解题过程如下:

首先计算物体B所承受的压力为物体A的重力,GA=ρAgv;然后计算受力接触面积;接触面积不能直接从题设中看出来,只能通过题设条件进行推理算。从悬浮与漂浮来看,ρA>ρB;通过质量相同,可以推算出,VA

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运用浮力的知识点,笔者在对学生讲解该基础知识时,结合压强以及以往的中考题型,进行了知识的叠加点拨。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学习物理的重点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考试题目大都是对基础知识的变化考查。

二、难点知识点点拨

教学中的难点,往往是该部分最为重点的内容。之所以难,是因为该知识点的变化以及拓展较多,通过一个知识点可以变化出多种题型,学生如果没有熟练地掌握与理解这个知识点,在面对千变万化的物理习题时就很难找到切入点。教师在进行难点讲解时,要抓住其最为核心的内容,帮助学生找到其关键的解题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以是一个公式的引申,或者是对某个题型的变化,使复杂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易懂,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学生建立一套高效的知识模式。

例如在浮力这部分知识中,阿基米德原理是难点,其内容是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即:F浮=G排=ρ液gv排。

许多习题都是围绕这一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变换展开的。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基于该教学难点进行点拨教学,帮助学生获得对这一公式更深刻的理解,鼓励学生自信冷静地分析问题,把握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内容。

如下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水中浸没越深,受的浮力越大。

B.密度较大的物体在水中受的浮力大。

C.重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小。

D.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浸没在水中受的浮力一样大。

就此题而言,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可得:

第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密度以及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第二,物体所受浮力与深度、物体密度、物体质量均无关。

所以A、B、C项均不正确。体积相同的木块与铁块浸没在水中,V排以及水的密度ρ相同,所以两者所受浮力也相同。所以D选项正确。

对本题而言,重点是考查阿基米德原理,只是让学生得出答案是不够的,还可以对该题型进行变换,以该题为依托,进行讨论。

比如可以提出问题(密度小的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较大?质量越大,其浮力越大?体积相同的两个球体,内径为外径R,分别在内径r的空心处灌入水银和水,问谁受的浮力较大?),让学生分析这些说法是否正确,旨在对该题进行引申与点拨。

三、易错知识点点拨

每一部分知识之中都存在易错点,也往往是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失分的重要原因。所以对于初中物理来说,将易错点梳理通顺至关重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将容易混淆的易错点有条理地进行疏通理顺,帮助学生攻克物理难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前文所述,在浮力这部分知识中,物体的沉浮条件往往是学生难以理解,并容易进入误区的难点。鉴于此,笔者对知识点进行了总结,使其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物体上浮条件:F浮>G,ρ物

物体下沉条件:F浮ρ液

物体悬浮条件:F浮=G,ρ物=ρ液

物体漂浮条件:F浮=G,ρ物

通过总结,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识记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失分出错。结合题型,针对易错点进行点拨,学生方可牢固掌握知识点。当再面对相关物体沉浮状态的题目时,学生一般就能迎刃而解,可见这种点拨效果显著。

四、技巧知识点点拨

就解题而言,随着学生积累的知识点越来越多,题目也越来越丰富多变。题目的多样化,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为有些题目并不是仅仅熟练掌握知识点就可解答的,而是需要一定的解题技巧。

所以在物理教学中,除了对知识点拨外,还应该对解题技巧进行点拨。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其中的解题技巧,并将其总结传授给学生,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套高效的解题方法,优化其解题思路,帮助其快速巧妙地解决物理问题。

以浮力为例,笔者根据教学测验,以及以往遇到的题型进行研究,对有关浮力的计算题的解法随堂进行了总结:

一是阿基米德原理法:若已知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便可根据F浮=G排=ρ液gv排求出浮力。

二是受力分析,压力差法:如果已知或能求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可根据F浮=F上-F下=(P上-P下)S,求出浮力,对于复杂的变化,还须进行受力分析。

三是显重差法: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显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 F浮=G空-G液。

五、结束语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引导学生及时细致地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析与梳理,是不容忽视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基础知识点、难点、易错点以及技巧性知识点的整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知识点进行题型的点拨设计,带领学生去总结与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与记忆,让学生在面对茫茫物理题海时更加游刃有余。

初中物理知识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疑难知识点;分析

一、空气的比热容比水的大吗?

一位老师在教《比热容》时遇到了一个难题:教材的小资料栏目介绍了几种常见液体和固体的比热容,教师要求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小资料,看看哪些物质的比热容大。学生很快从表中发现水的比热容大,教师接着讲解了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点,并讲述了根据水的这一特点的相关应用,例如可以用来给汽车发动机散热等。

这时有一个学生问:空气的比热容是不是比水的更大?教师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学生说从书中的小资料可以看出:液体的比热容比固体大,推想气体的比热容是不是比液体更大,平时冬天在房间里开取暖器很长时间,感觉室温上升并不很大,是不是空气的比热容很大的缘故?

分析:由于气体在定容和定压情况下的比热容是不一样的,不像固体和液体那样有相对稳定的值,所以教材中无法给出气体的比热容的值,准确的测量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无法进行的。那么为什么房间开取暖器后温度上升不快,给人有空气的比热容比较大的感觉呢。一是房间不是一个绝热空间,空气要与墙壁、窗户、地面、室内物品进行热交换,空气从取暖器吸收的热很大一部分都散失了;二是房间不是完全密封的,加热时部分热空气流入室外,带走了部分热量,同时又有部分冷空气注入室内;三是空气在受热过程中膨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间的势能增加,一部分热量转化为分子势能了;四是房间内空气的质量比我们直观感觉的多,由于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轻飘飘,我们感觉一个房间的空气是很少的,其实并不如此,在0℃和标准大气压下,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那么一间10m2的房间内的空气的质量就接近40kg,比我们想像的多。

二、验电器和测电笔的作用能不能互换?

验电器的作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当验电器的金属球和带电体接触时,验电器的箔片上会带上跟带电体相同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使箔片张开,达到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目的。测电笔的作用是辨别火线和零线。当测电笔的笔尖接触火线时,微弱的电流通过测电笔和人体进入大地,使测电笔的氖管发光,从而达到辨别火线和零线的目的。

分析:从它们的工作原理我们知道,如果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火线,验电器的箔片是不会张开的,因为要使两箔片张开,箔片上要有多余的同种电荷,而火线上并没有多余的同种电荷,火线导电时,从两端流入和流出的电荷相等,整根火线上正、负电荷的数目相等,维持整个动态平衡,验电器的箔片上不会出现多余的同种电荷而不能张开,所以不能用验电器辨别火线和零线。当用测电笔的笔尖接触一般的带电体时,带电体上多余的电荷与人体和大地上的异种电荷中和,虽然这时氖管中有电流通过,但电流很微弱,流经的时间又极短暂,不能便氖管持续发光,所以测电笔不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三、天空和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

分析:在早晚时,红、橙成份的色光凭借波长长、能量大的优势跨越大气层射到地面附近的薄云上时,就会形成红橙色的云霞,彰显大自然的灿烂。在白天,青、蓝、紫色光在跨越大气层时,由于它们的波长更接近大气层中气体分子和尘埃的尺寸,这几种光会被气体分子和尘埃进行多次反射,尤其是成份多的蓝色光,在大气层中不断进行散射,这些散射的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就使得我们看到的天空变得一片蔚蓝。

太阳光照射到海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另一部分光折射进入水中。进入水中的折射光中的红橙色光,凭借波长长、能量大的特性不断绕过水分子或其它微粒的阻挡继续向下射去,在前进过程中能量不断消耗,即使有少量的能射到海底,也会被海底吸收。而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遇到水分子或其它微粒会四面弹开,或反射回来。所以当海水明净清澈时,这样被海水吸收最少的蓝光和紫光就反射或散射到我们眼里。加上天空是蓝色的,水面倒映蓝天,从而使得我们看见的大海就呈现出蓝色。

四、木头能熔化吗?

在《熔化与凝固》的教学时,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同变化”,并且说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教师在介绍哪些是晶体哪些不是晶体时,有个同学问:木头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教师说木头肯定不是晶体,学生又问:木头能熔化吗?教师说木头不能熔化。学生又问:木头也是固体,不管它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加热到一定程度时它也应该能熔化,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看到木头熔化呢?教师解释说:这个问题太复杂,等你们到高中再学。

分析:因为木头不是单质,也不是纯净物,它是几种物质构成的混合物,所以它没有一定的熔点,空气中的木头在高温时燃烧,生成新的物质,如木炭、气体等。即使把木头与空气隔离加热,高温时木头内部各物质之间也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我们无法看到木头熔化。

一般单质和纯净物都能熔化,如各种金属、玻璃、松香等,但是他们在高温时也可能还没有熔化就与周围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别的物质了,如铝的熔点是660℃,如果把铝密闭加热到660℃,它就能熔化,但是把它放在炉火中加热,还没有熔化时就燃烧了,是因为铝在高温下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初中物理知识点范文第3篇

一、力和惯性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它是物体本身具有的属性。同学们在回答关于惯性问题时,往往把惯性和力混为一团。

例1、扔出去的铅球在空中为什么会继续前进?踢出去的足球为什么会在足球场上继续滚动?

分析:学生在回答此类问题时,认为物体继续向前运动的原因是由于物体受到惯性力的作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惯性不是力,是物体具有的性质。只能说物体继续运动是由于惯性的原因。

二、热量和内能

热量是指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的多少。它是一个过程量。它的实质就是内能的改变量。因此,只有物体间在发生热传递时才提及到热量。而内能是组成物体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它是一个状态量。它的大小只与温度和质量有关。内能又叫热能,简称热。

三、一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一个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或者说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它们的最大区别是: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例题3、放在桌面上的书,它对桌面的压力、地球对它的重力、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在这三个力中,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哪两个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分析:学生在解答此题时无从下手,糊乱选择。重力和支持力都作用在书上,即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而压力和支持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对相互作用力。

四、重力和压力的大小关系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它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是竖直向下,施力物体是地球。压力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方向垂直指向受压物体表面,施力物体是施压物体,只有自由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重力和压力的大小相等,其它情况则不相等。

A对B的压力是5N A对地面的压力是5N B对墙壁的压力是25N B对天花板B对地面的压力是15N 的压力5N

五、游码和平衡螺母的作用

游码和平衡螺母的作用各不相同。平衡螺母是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使用的,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当指针没有指到分度盘的正中央时,此时就要移动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正中央,天平平衡了。而游码是在称量过程中使用的。当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加一小砝码多了,减一个小砝码少了,此时就要移动游砝,直至横梁平衡,此时决不能通过平衡螺母来完成。

例5:小明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他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立即旋转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上平衡,但忘了将游码归零,这样称出的物体质量比物体质量的真实值()

A.偏大B偏小C.相等D.不能确定

六、反射角与入射角

反射定律内容为:反射光线、入射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同学们在叙述定律的内容时,往往把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先后关系错误的叙述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种叙述是错误的,因为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是存在因果关系的,入射角决定反射角,因此不能叙述为入射角等与反射角。

七、验电器的制造原理及其作用

同学们错误的认为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作用是检验物体带正电还是带负电。

分析: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原理。当验电器的金属球与被检验的物体接触时,从而使两片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而张开,说明被检验的物体带上了电荷。张开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不是异种电荷电相互吸引。金属箔张开只能说明物体带电,而不能鉴别是正电还负电。

八、电压的表述

同学们在解电学题目时,往往把电压叙述为电路中某点的电压。这种叙是不科学的。

分析:电压是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是电路中不同两点间的电位差,而不是某点的电位。因此在叙述时只能说某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或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九、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判断

我们所说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是看像相对于物而言的。若像相对于物体上下左右相反,则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否则是正立的。

例6、放电影时,银幕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学生往往认为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分析:学生出现这一错误原因是没有理解正立和倒立的,是相对谁而言的,银幕上的像,看起来是正立的,但它相对于胶片上的物是倒立的。因此,银幕上的像应当是倒立的。

初中物理知识点范文第4篇

1声现象的易错知识

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也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也和声音的集中程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可以^别不同的发声体,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例题1(2016・陕西)图1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及影响因素.关于唢呐,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唢呐能模仿鸟儿的叫声,主要是乐音.即选择D.

2热、能与机械能的易错知识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例题2(2016・厦门)如图2所示,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 ;长时间挤压在一起的铅块和金块会相互渗透,说明分子 .

解析本题考查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也有斥力,只是引力大于斥力,对外表现为引力);长时间挤压在一起的铅块和金块会相互渗透,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2)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例题3(2016・龙东)下列事例(图3)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解析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的效果上是等效的,其中A、B和D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而C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即选择C.

(3)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例题4(2016・东营)关于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块内能为零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解析内能与温度、质量等因素有关,任何物体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还有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也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熔化;而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增加,即选择D.

(4)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热量只能说成“吸收或放出”.

例题5判断:温度越高,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

解析由上面分析可知,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是一个过程量,因此不能说成“具有或含有”,只能说成“吸收或放出”,即错误.

(5)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例题6(2016・淄博)如图4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匀速水平飞行的战斗机加油,加油后战斗机仍以原来的高度和速度做匀速飞行,则战斗机的

A.动能不变,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B.动能不变,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C.动能增加,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

D.动能增加,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解析加油后战斗机虽然仍以原来的高度和速度做匀速飞行,但是其质量增加了,所以其动能增加,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即选择D.

3机械运动的易错知识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如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消耗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所以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例题7(2013・宜宾)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 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 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 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 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

A.126 km/h B.70 km/h

C.52.5 km/h D.30 km/h

解析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全程的总路程除以在这段路程上消耗的所有时间,其中包括中途停留时间,所以v=st=105 km3.5 h=30 km/h,即选择D.

4质量与密度的易错知识

(1)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物理属性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例题8(2016・泉州)小刘在游戏中把乒乓球压瘪了,但没有破裂,对于球内气体而言,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密度 B.质量 C.压强 D.体积

解析乒乓球虽然压瘪了,但是没有破裂,因此只有球内气体质量没有变化,而球内气体体积变小,密度变大,压强也变大,因此选择B.

(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例题9(2016・湖州)如图5是一只小狗在太阳系不同行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一名质量为50 kg的中学生在火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为 N,质量是 kg.

解析根据小狗在太阳系不同行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的图形可知:质量为50 kg的中学生在火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为400 N153 N=500 NG,所以G=191.25 N;因为质量不随地理位置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还是50 kg.

5运动与力的易错知识

(1)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而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越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例题10(2016・厦门)动车从启动到离站的过程中,其惯性

A.先不变后变大 B.保持不变

C.先变大后不变 D.逐渐变大

解析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是否运动等无关,因此动车惯性不变,即选择B.

(2)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至于大小和方向都是相同的.

例题11(2016・扬州)小华静止站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他对地面的毫和他所受到的重力二力平衡

B.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C.他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

D.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

解析对照上面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可知:小华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二力平衡,小华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即选择D.

(3)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平衡力,此时物体运动状态就不变.

例题12(2016・邵阳)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只能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C.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解析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里运动状态的改变不仅指运动快慢,还指运动方向的改变;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选择C.

(4)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所以惯性不能说受到,只能说物体由于具有惯性.

例题13(2016・湘西州)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说明其科学道理.

解析前排司机和乘客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紧急刹车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司机和前排乘客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撞到挡风玻璃发生伤害,使用安全带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5)增大压力摩擦力不一定增大.因为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大小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大小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例题14(2016・大连)箱子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工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箱子,但没推动,则与推力平衡的力是

A.箱子受到的重力

B.箱子对地面的压力

C.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

D.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

解析此时箱子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工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箱子,但没推动,是平衡状态,这时箱子所受的静摩擦力等于对箱子的水平推力,即选择D

6浮力与深度关系的理解

(1)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

例题15(2016・大庆)如图5所示,烧杯中装有某种液体,A为圆柱形木块,用外力F缓慢将A压入其中,h表示木块的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下列关于木块所受浮力F浮和h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解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当圆柱形木块A没有完全浸没液体中时,木块所受浮力F浮随h(即V排)增大而增大;当圆柱形木块A完全浸没液体中时,木块所受浮力F浮与h(即V排无关)无关.即选择C.

7功与机械效率的易错知识

(1)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也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要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才能做功.

例题16(2016・湖州)以下四幅图中,克服物体重力做功的是

解析做功的条件是物体要受到力,且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其中A是推力做功;B有力物距离,没有做功;D是提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没有做功;而C是克服货物重力做功,即选择C.

(2)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例题17(2016・鄂州)如图6所示,甲、乙两套装置所用滑轮质量均相等,用它们分别将所挂重物在相等时间内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相同高度.若G1=G2,所用竖直向上的拉力分别为F1和F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1和P2,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和η2(忽略绳重和摩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F1>F2η1

B.F1>F2η1=η2P1=P2

C.F1

D.F1η2P1>P2

解析根据题意:甲、乙装置动滑轮质量相等、且G1=G2,在相等时间内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相同高度,则F1=G1+G动2、F2=G2+G动3,所以F1>F2;

拉力做功的功率

P1=W1t=F1・S1t=(G1+G动)ht、P2=W2t=F2・S2t=(G2+G动)ht,所以P1=P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只与物体重力和动滑轮重力等因素有关,因此η1=η2.即选择B.

8科学方法与安全用电的易错知识

(1)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原理分别是R=U/I和P=UI)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但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例题18简答:测电阻和测功率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解析分析上面对测电阻和测功率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分别是:测电阻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从而减小误差;y功率是改变待测电阻(或灯泡)两端电压,从而测出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

例题19(2015・鄂州)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多次实验.

①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

②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实验

③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实验

④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中,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出多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属于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绝大多数实验需要多次测量,有的多次测量是为了寻找实验的普遍规律,有的多次测量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其中本题中①和④多次测量就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而②和③多次测量是为了寻找实验规律,进而更好地得出结论.因此本题选择C.

(2)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中接地.

例题20(2016・自贡)某家庭电路的部分电路如图7所示,其中甲、乙两处分别装用电器和开关,对此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线上的保险丝应该改装到零线上

B.甲处应装用电器,乙处应装开关

C.当用电器功率增大时,通过保险丝的电流就增大

D.当保险丝熔断后,可以用铜丝代替

解析本题是家庭电路中部分电路图,其中保险丝应该接到火线上,可以在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甲处应接开关,乙处应接用电器;当用电器功率增大时,通过保险丝的电流增大;当保险丝熔断后,千万不能用铜丝代替.

答案C.

9信息传递部分的易错知识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传播),电磁波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都等于3×108m/s.金属容器能够屏蔽电磁波,电磁波能把信息传播得更远.电磁波频率越高,能传播的信息就越大.

电磁波的频率与周期的关系为f =1T;波速与波长、周期的关系为

v=λT;波速、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为υ=λf .

例题21(2015・广州)图8是电磁波家族,真空中各种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某类恒星温度较低,呈暗红色;另一类恒星温度极高,呈蓝色.根据所给信息可推测

A.红外线波长比蓝光波长短 B.红光与X射线都是电磁波

C.恒星温度越高,发出的光频率越低 D.真空中红光比无线电波传播速度大

初中物理知识点范文第5篇

一、借助知识结构图,指导学生明确知识的实际联系与结构关系,促使学生抓住单元知识的节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课程,缺乏物理基础知识的积累,进而初中物理教学注重基础性.虽然初中物理注重基础教学,其实际的内容却非常丰富,并且带有显著的应用性,如果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进行机械化的讲授,以完成实际的教学任务,则学生很难对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最终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也无法真正实现,物理教学效果的提升受到严重的阻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尝试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以物理知识结构图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单元知识的节点,并进行有效的记忆,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声现象”时,教师可以尝试将单元内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并汇总成结构鲜明的知识结构图.通过知识的总结与教师的指导教学,学生就能够明确地抓住声音定义、声音特征以及特殊声音等知识的节点,并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继续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速,或者是声音的响度、声色、音质等知识节点,进而有效地对单元内的前后知识进行记忆,并凭借记忆框架把握好章节知识的实际排布,以深入理解物理单元的知识内容.

二、借助知识应用的推理过程,以难点映射出知识的节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除了基础知识的有效教学外,知识应用也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在单元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借助随堂的习题来对学生知识的应用进行有效指导.这一过程中,习题分析思路以及解题方法的有效掌握是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升的关键点,而这些应用技能的掌握需要借助习题与知识点的密切结合.在章节知识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习题思路推导等方式,为学生查找出解题的难点与关键点,进而以难点和关键点来映射出知识应用的有效节点,指导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保障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有效应用.例如,在讲“简单机械”时,教师可以引入杠杆的表示、滑轮的设计、力的作用方向与作用大小的计算等习题,让学生逐步明确知识运用的主要方法,并以解题的思路与难点来指导学生对杠杆三要素、杠杆平衡条件、定滑轮动滑轮的判断、滑轮阻力以及力的方向等关键的知识点,再借助知识结构图的有效总结来明确这些知识点作为简单机械知识运用时关键节点地位,促使初中物理知识的高效运用,并提升学生解题的准确率.

三、借助物理实验的开展过程,以实验的注意点和易错点展现实践知识的节点

除了物理习题的有效解答外,初中物理教学中单元内的物理实验同样是物理知识综合运用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在单元实验教学过程中同样会指导学生注意实验的重要步骤,并结合课程的实际知识以及实验的安全知识来进行实验,力求达到理想化的实验效果.整个单元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实验的重点步骤、实验成败的关键点以及实验的特殊注意点都是整个物理单元知识的节点,对于知识的系统化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以课标与教材目录作为大范围知识的节点,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

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延续,需要借助教师积极的课堂总结和巩固.在单元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重点地对单元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借助课标以及教材的目录,为学生设计出知识的引导节点.在单元知识总体回顾的过程中,学生借助这些节点的引导,能够深化知识的总结,保障物理学习的实际效果,进而能够摆脱课本的限制,将学习内容转化成为自身的知识储备.总之,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学生知识储备的提升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的强化有促进作用,而每个单元知识节点的有效掌握是学生单元知识理解和记忆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结构图的有效运用、习题解题思路的分析、实验流程的运用以及知识总结大纲的使用等来帮助学生找出最佳的知识节点,并进行有效的掌握,进而推动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不断强化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以突显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物理知识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物理复习;初中;对策

近几年,随着初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生的课业负担有所减轻,教学质量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但对于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班而言,由于他们面临着升学方面的压力,所以还是有不少教师在复习课的授课过程中采用“题山题海式”教学方法。毋庸置疑,“题海战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复习效果,但会导致复习费时、复习效果不佳等现象。

而物理属于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结构严密、逻辑性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和概括归纳的能力。该课的成绩对于升学率至关重要。本文就是针对初中物理,重点探讨如何提升毕业班复习课效率的对策,以期能改进当前的复习课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复习要点,从容面对中考。

一、构建思维导图,以帮助学生理清物理的知识脉络

思维导图的本质是指利用“图示”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与概念,将隐形知识显性化,从而方便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有部分初中生虽然能够理解某些物理概念,但不能很好地应对一些物理综合题。究其原因是各个相对零散的物理知识点未能形成有序结构,学生不能很好地找出概念间的关联,更不能掌握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师应该将各个物理知识点进行汇总,采用文字、图形、符号等表达方式,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构建成一张完整的思维导图,标明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清晰呈现物理课程的知识框架,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二、剖析错误范例,以纠正某些学生的错误理解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尽可能地少答错题,片面地认为答题正确就肯定意味着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点。然而,有些学生即使答对题目了,其解题过程中仍有可能存在一些错误的想法。

教师应该在复习课上剖析一些错误范例,以纠正某些学生的错误理解。一方面从答题过程着手,教师切不可回避答题的中间步骤,不可盲目套用一些定理定律,而应详细讲解答题过程与条件分析过程,引导学生在错误与正确结论间找到切入点,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

另一方面从题目信息获取能力方面着手,有些学生出现答题错误的情况并不是对知识点理解不够,而是因为未能透彻领悟物理题目的所有信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题目的重点语句下面划线提醒自己或者根据题目信息画出示意图。如,学生在解答电学题时,出现题目中条件的“丢漏”现象,教师可让学生在答题时画出等效电路图,并进行已有条件的标注;学生在解答力学题目时,可要求学生画出受力分析图并进行受力的标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显著减少审错题与“丢漏”条件的现象。

三、借助于变式训练,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有些初中毕业班的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听得很认真,但面对概念相近的题型时,由于对概念的理解与变式的辨析不清而屡次出错。

教师可结合不同题型,从大量的题海中选择相似概念的题目进行混排,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题目进行辨析讲解,这样不仅可以通过较少的题目讲解更多的知识点,解决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混淆问题,而且可以避免“题海”复习法对学生产生的恐慌情绪。如,针对学生答题中所表现出的对摩擦力理解不够的现象,笔者混编相似题目,将不同变式中的情况进行了总结讲授,并向学生说清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摩擦力,从而分析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的区别与关联。另外,有些教师讲授复习课时只是局限于就题论题,不注重变式训练,这样会导致学生对题目迁移能力差,教师应通过“例题多变式”的训练法帮助学生发现某些知识点间的细微差别,从而减少答题的出错率。

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以引导学生通过现象巩固知识

教师在物理复习课的讲授过程中应多留心、多观察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课堂上可穿插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环节,帮助学生进行甄别,引导学生通过现象巩固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通过“吸管喝饮料”与“椰子扎眼吸椰汁”的例子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综上所述,提升初中毕业班物理复习课的效率主要是针对目前教学方法的不足,摒弃题海战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物理的有效方法与乐趣,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牟登红.浅谈初中物理总复习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

[2]周晓明.浅议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总复习[J].赤子:中旬,2013.

[3]周晓红.浅谈如何让初中学生对物理复习课感兴趣[J].学周刊,2013.

初中物理知识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12-02

初中生在小学阶段虽然接触过一些零散的物理方面的知识,但是却没有专门的物理课程,进入初中阶段后才开始正式进入物理知识的学习,正式系统地接触物理知识,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物理知识不是很容易,很多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不高,在学习中被动消极,特别对于很多初中阶段的女生来说,她们的理性思维稍弱于男生,学起物理知识来会更加困难。因此,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就应该要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便更加轻松更加快速地学好更多的物理知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根据自己的学习、教学经验谈谈物理学习的方法。

1.明确基本概念

在物理知识中有很多的专有名词,比如电流、速度等概念都需要经过专门的物理学习才能够对其有正确的理解,才能够对这些概念相关的知识进行透彻的学习。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学习的第一步,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想办法明确概念。明确概念的方法有很多,通过教师的讲解是明确概念定义的最直接的方法,教师在进行新课讲解的时候都会对概念进行界定,以利于对后面新知识的讲解,学生要抓紧在课堂上的时间尽量学好概念,再在课后进行复习就能够对其有基本的了解。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对教师讲解的概念还含糊不清,那学生千万不能含糊过去,而要在课后采取各种方法,争取在头脑中形成明确的概念定义。学生在自己进行概念学习的时候,可以采取举例法,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通过某个具体的例子来理解概念,学生也要主动地向教师请教,要积极与同学们探讨,直到将概念弄清楚为止。

2.上课认真听讲

上课认真听讲是作为一个学生应该有的最基本的学习态度,对于初中物理这种难度比较大的学科,学生就更应该在上课期间集中精力,利用好课上的四十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尽量吸收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当然,认真听讲并不是说初中生要完全"两耳不闻窗外事",坐的端端正正,不动手不动笔,而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教师所讲的知识用自己的方法内化。首先,学生在课上要勤动脑,动脑也就是说要勤于思考,思维要跟着教师走,对于教师所讲的知识要有自己的思考,对于某个知识点懂还是没有懂都要有清晰的认识。其次,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要勤动手。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忆不是万能的,在不经意之间就有可能忘记,所以,在物理课堂上学生要将教师所讲的知识点认真地记录下来,以免忘记,以便课后能够全面地复习课上教师所讲的知识。最后,学生在物理课上要勤动耳。很多时候教师的授课都采取语言性的讲授方式,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就要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解,以免漏掉重要的知识点。

3.课后认真复习

课上的学习时间是短暂的,学生学习新知识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因此,学生就要利用课后的自习时间及时对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首先,学生在课后要重温教科书上的知识。一般情况下,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是基于教科书上的知识点,教材上的知识点是其他展开知识的基础,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所以学生课后复习的时候首先要再次熟悉巩固教材,扎实基础。其次,学生要复习课上所作的物理笔记。笔记上的知识点一般都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点的补充,是教师在经过多年工作、学习后总结出来的认为应该教给学生的知识,在教科书上找不到直接的文字性记录,因此,学生在课后进行物理知识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拿出物理课上的笔记本认真复习,丰富自己的物理知识。而且,课堂上做笔记可能会比较匆忙,有些知识可能没有记完全或者比较凌乱,因此,学生在对课堂笔记进行复习的时候还要对笔记进行整理完善,要让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后都能够看到笔记就能够清晰地回忆起相关知识。最后,学生还要在课后认真做练习。物理是一门需要较多练习才能够对知识有熟练掌握的学科,因此,学生在课后除了要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必要的练习作业外,还要根据自己的薄弱点,自己在网上,在参考书上找一些相关练习题进行练习,以巩固自己掌握得不熟练的知识点。

4.理清物理知识的结构

物理知识不是零散的,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知识点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学生才进入物理知识的学习,不能养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习惯,而是要将头脑中的物理知识形成一个整体,让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猴子掰玉米,掰一个掉一个"。理清物理知识结构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学生可以试着自己建立物理知识结构图,将学到的知识按照某种依据划分成几个板块,再找到板块之间的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用括号,直线等符号标出相关知识点的联系,这样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强大的知识网络,知识点之间紧密相连,不会有所遗漏。学生在初中三年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学习了初二的知识就忘记了初一的知识,学习了初三的知识就忘记了初二的知识,这是三个阶段的物理知识是紧密相连的,是前后相继相辅相成的,因此,学生要不时地将各个阶段的知识点进行整理融合,既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又达到整体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

5.要善于观察生活

很多物理知识都是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教师在讲解物理知识的时候也会经常运用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因此,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只埋头记忆、苦练物理书上的知识、习题,而应该时常解放自己的头脑,解放自己的双手,让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常与生活接触,时常与社会接触,时常观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时常注意大自然的美妙变换,将书本上的物理知识还原到生活中来,让生活帮助自己学好物理。当然,观察事物时也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而应该在观察的同时有所思考,想一想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现象有何联系,怎样才能将生活与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等等。

初中物理知识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电与磁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85

物理是一门贴近于生活的学科,许多的物理现象对于人们来说都并不陌生。其中“电与磁”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在生活、通讯、娱乐等很多方面,人们都离不开“电与磁”。我们在开始真正学习物理这门学科的基本原理,是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就开始学习了。“电与磁”是初中物理课程中非常重要也是相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合理地提高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效果,能够帮助学生们走进物理的殿堂,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今后更多更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为什么要提高初中物理“电与磁”知识的教学效果

(一)“电与磁”教学在初中物理中的重要性

物理与人类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尽可能多的掌握物理知识,也是我们为了今后更好地生活和工作需要打下的基础。而在初中阶段,学生初学物理的时候,带领学生们走进物理的大门,将物理知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尽可能地理解这些重要知识,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物理现象无处不在,人们也常常被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所吸引,但是对于初中生的知识水平来说,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原理却是盲点、难点,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物理的原理,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再是浅显的看待物理问题。

自法拉第l现电磁效应以来,人们已经快速地走入了电气化和电子电工的新时代。“电与磁”是一门主导生产技术的学问,在基础物理学上一直保持着重要地位。电磁学是研究电磁相互作用规律的基础科学,其中的电磁力也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发现的四种相互作用之一 ,并且是研究最广泛的相互作用。学好电与磁的相关内容是今后学习其他科学和开展更加深入、更加广泛的研究的基础,掌握这门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电与磁”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难点

电与磁所要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电流、电场、磁场等,有关“场”的概念,长久以来都是学生们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场”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真实存在的,它是能量的而一种形式,场的存在由其中产生的一些现象反映出来,如此模糊的概念往往对于初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是十分难以接受和理解的。而这样的知识点,老师如果只是说说原理、讲讲理论,就会显得课堂苍白无力,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学生若是不能再初中阶段牢牢掌握有关电磁的知识,今后高中甚至大学在学到物理以及相关的电子电工、信息与通讯等学科时,将面临更大的难题,最终导致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

二、如何提高初中物理“电与磁”知识的教学效果

电与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十分突出,然而其又是难点所在,是许多学生物理知识中的薄弱部分。提高关于电与磁的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也势在必行。

(一)巧用情景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

将情景教学带入到课堂当中是一个新的趋势,尤其是对于物理这样的与实际联系紧密,往往是需要透过某些现象来反映本质的学科,情景教学更是能够直观地将书本上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那么如何设置情景教学就是一个突破点。情景教学是通过老师巧妙的安排,通过实验操作、音画效果、动作模拟等,创造出一种生动的、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初中物理“电与磁”内容的教学中,涉及到很多可以通过试验来揭示原理的内容,比如证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奥斯特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的法拉第实验,还有证明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会发生运动的现象。这些现象若是只通过书本上或者老师课件上的几张图,是不能形象地表示出这些物理过程的变化动态的,若是老师真正制作了相关的动态图画、视频或者教具,例如:自制一套奥斯特实验装置带入到课堂上,将通电导线放在小磁针上方,让同学们亲眼见到小磁针发生偏转,以此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接下来要讲的理论知识。而学生对自己所见所闻的东西,也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这不仅对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有所帮助,还能帮助学生快速将知识点牢牢记住,从而让老师能够尽量快的授万知识点,流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答疑解惑、拓展新的知识点和帮助同学们复习。

(二)知识点生活化,从生活走进物理

通过一些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具和音画媒介,将一些电磁相关效应呈现在学生面前,无疑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但是这样做也只是把一些名实验直观表达出来,这样也会显得所讲所学都是书本知识,有一些纸上谈兵的意味。但是若能够将这些实际比较浅显的知识点不仅通过一些媒介呈现,还应结合到实际生活应用和现象当中。具体的可以是由老师,就现实生活中,大家能够常常接触到或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个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其本质原因,从而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到其中的物理原理。例如:提问学生为什么秋冬季节脱下毛衣时会有爆裂声、为什么用手触摸门把手时会有触电的感觉,通过这些生活细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他们主动去探索生活现象的本质,从而发现摩擦生电而产生静电的原理。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可以通过生活常见的物品,就能够做出的简易实验,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找出有关的物理知识。例如:让学生将磁铁置于纸板下面,在纸板上撒上铁粉,就会观察到在磁铁两端的铁粉自动汇集成几条相连的线圈,这就揭示了磁场的存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强化对物理原理的认识、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让同学们在课上复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也能锻炼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作为学生在物理学科上的课外拓展。

三、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范文第9篇

初中物理支撑工具探究学习支撑系统目前的探究性学习系统,总的来说仍然处于基础阶段,大多数的探究学习系统都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研究,同时也缺乏科学性的设计以及利用学习工具进行个性化探究的学习支撑系统,同时更缺乏对教学中抽象知识理解的探究。因此,本文主要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特征,从电学、力学以及光学三个方面探讨了学习活动基础支撑工具的内容。

一、设计思路与依据

(一)知识点的选择

进行初中物理学习,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用信息化的环境来支撑其进行探究的学习活动,并且不同的知识点的探究活动的支撑方式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研究表明,满足下列情况的物理知识点可以选择用信息化的环境进行支撑:

1.在常规的条件下进行探究时,只能对知识的表象进行认识,但是不能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研究。

2.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探究,探究的时间相对较长,因此不能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探究活动。

3.进行常规的探究,所需投入的成本以及精力较高,或者是进行常规探究,探究的风险较高的知识点。

4.进行常规探究,不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

(二)学习任务的分析

初中物理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主要包含了问题提出、假设与猜想、实验的设计以及计划的制定、还有证据的收集以及实验的分析,等等。对这些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可以将其概括性的分为记忆、分析、观察、操作与理解等几个部分。目前,初中物理的学习方式主要有四种,特闷分别是探究、讲解、案例释放以及练习,通过进一步的统计与分析,上述4种学习方式对各个学习的支撑程度如表1所示。

(三)支撑方式的选择

进行初中物理的学习需要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学习,主要应该从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过程的模拟以及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支撑。研究表明,在进行信息的获取时,83%主要依靠视觉的作用,而听觉的作用在11%左右,嗅觉与触觉的作用仅仅在6%。但是通过长期的教学统计与研究发现,在进行疑难知识的理解时,单单依靠某一方面的作用是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最好能够将触觉、听觉以及视觉进行综合的运用,同时进行探究性学习支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调动这三项感官的作用。目前初中物理的探究性活动的主要支撑形式有协作交流、情境创设、实际应用、资料关联、驾驭控制、操作模拟以及还原与形象化几种方式。

二、基础支撑工具

(一)支撑系统的总体结构

初中物理的探究学习支撑系统主要是又文献库、资源库、题库、集成工具、人机交互界面等模块以及光学、力学和电学探究支撑工具所构成,该系统所包含的学习功能主要有拓展应用、深度练习、知识理解、探究学习以及问题的提出几个部分,其具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

初中物理的探究学习活动,不仅需要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和掌握,同时还应该给学生提供知识综合运用的环境,因此在该探究的学习熊中,我们主要提出了学习活动的基础支撑工具,主要包好了电学、力学以及光学三类。

(二)电学

在进行电学的学习时,应该根据知识点学习的需要进行电路的组装,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以及灯泡等属性的调节与控制,并且应该快速的进行电路的搭建。应该确保能够实现自动连接或者是手动连接,同时还应该根据电路中的各个电器元件的属性进行自动的计算,并进行仿真的实验现象模拟。

(三)力学

初中物理的力学探究支撑,主要是对力的相互作用力以及与力之间的的关系的理解与认识提供支撑。力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力之间的关系就更加的抽象。在进行力学的学习中,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力与力之间的关系是力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在进行力的相互作用力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时,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 ,同时对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除了可以借助虚拟的探究学习软件以外,还可以通过摩擦力、浮力、滑轮组探究学习的支撑工具辅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

(四)光学

初中物理的光学探究支撑工具主要包含了凸面镜、理想凹、凸透镜,真实凹、凸透镜以及三角形介质与方形介质等等仿真元器件。在进行光学知识点的学习时,应该根据知识点的需要搭建相应的光学探究环境,同时应该根据学生实验的需要对各种光学元件的属性进行调整。光学的探究支撑工具,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初中物理中的光学规律,还可以进一步地实现常规实验不能实现的实验。

参考文献:

[1]胡昕捷.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探究式学习支撑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高传富.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J].考试周刊,2007,(12):83.

[3]王春晖,钟永江,张语函.初中物理智能学习系统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0):90-95.

初中物理知识点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全息教学;初中物理;运用

一、全息教学理论与物理教材处理

现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根据全息教学理论来严格地审视现行的物理教材,教材中安排的知识与例题和现在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从中国的整体情况来看,各个地区之间,不论从人口素质、经济发展,还是从师资配备、学生来源等方面来看,都有很大的差距。那么一本物理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覆盖这些差距很大的地域和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物理教师怎样去使用教材,怎样充分地发掘现行的物理教材中所蕴含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使现行的物理教材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能来提高物理教学的教学质量,这是初中物理教师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根据物理教学的思想来看,问题是物理的核心,然而现行的物理教材在编排上也是按照先提出问题,然后再去进行解决问题,得出理论,再安排例题和习题来对理论进行运用的模式进行编排的,一个章节是这样,一本书也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如此多的章节都按这样的模式去编排呢?

这正是符合了全息教学理论中所提出的发展重演的问题。因此,现行的物理教材在编排上大体上就是在简明地演示着人类探索、认识和发展物理的历史。再从初中物理教材的整体安排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物理知识点的选择还是知识的编排,都与全息教学的观点不谋而合,其发展重演的特点非常明显。由于物理教材的编排,是在重演着物理知识发展的历史,那么初中物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去全面领会到教材的编写的意图,要根据全息教学理论的要求去引导学生们简明、高速地去认识人类探索物理的过程。

二、全息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1.运用全息理论,对初中物理教学课型进行合理选择与搭配

新课改以后,物理课堂教学由传统的讲授内容方面转变到物理的过程方面,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全息教学理论,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对课型合理地选择与搭配,带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对物理知识进行重演在现,激励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能力。例如:在讲静电屏蔽时,首先带领学生对静电屏蔽进行了实验,并得到了正确的结果。突然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用电吹风吹头时,电吹风其对电视信号有影响,那么是不是静电屏蔽不完全成立?”于是带领学生们又做了如下实验:将一个手机放在一个密闭的纸盒内,用另一部手机呼叫,学生们听到了响声。再让同学思考,如果将手机放在前面做过实验的金属笼内,是否能听到铃声? 多数学生根据静电屏蔽原理猜测肯定不能。然而将手机放进铁笼后,仍能听到铃声。学生们都感到疑惑,难道静电平衡理论有误?针对这种现象让大家思考了“静电”二字,然后向学生们解释手机信号是一种电磁波而不是静电,其属一种交变的电磁场,遇到金属网时,金属网会感应出同频率的电磁波,只是强度变小,因此在仍能听到笼中手机铃声,也解释了,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吹风机对电视信号有影响。这样通过对物理知识重演再现与对比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运用全息理论,根据物理教材和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物理教学时,物理教材中的安排的知识点难易程度不同,如果各个知识点都按照相同的教学方法去讲解,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学生会掌握的相对熟练,而对于相对较难的知识点,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其似懂非懂,这样就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样物理教师在运用全息理论时,不要一味的按照一个教学方法进行讲解要注意对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知识点。另外,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同,有些学生可能掌握的好一些,有些学生掌握的差一些,因此物理教师要根据学情来选择教学方式,既要照顾那些掌握知识差的同学,也要让掌握较好的同学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向同学讲解“测量”的知识点时,对与学生来说这个相对知识点相对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因此教师在运用全息教学论时,可以先向学生对所要内容的主旨,主要思路进行讲解,然后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仔细讲解,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会很容易对测量知识进行掌握。而在向学生讲解“光学规律”时,学生对其中的规律和容易混淆,如果物理教师还按照讲解“测量”方法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就很难掌握。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既要向学生进行理论讲解,也要带领学生对个规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光学规律的理解,使学生对知识点能够更好地掌握。

3.运用全息理论,根据知识内容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非常重要,有的评价方式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知识的兴趣,而有的评价方式可能使学生受到打击,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合理的运用全息理论,并且根据知识内容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回答对了要给与肯定的评价,而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要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去评价,用全息理论去告诉他,其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没有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让其用正确的方式再去进行探讨,这样既让学生知道了自己了不足,也对学生进行了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去学习,从而大大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全息教学论是一门用全息理论来研究教学系统本身固有的全息规律的新学科,它将会开拓出教学理论研究的一片新天地。而全息教学论在初中物理科学中的应用,将会使教师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完善物理教师对物理教学的认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候成亚.《全息论及其方法论意义》,《天府新论》2003年第1期

[2]陈传康.全息学与全息地学.科学技术与异证法.1993.(5):13一1

[3]杨小波.现代教学理论.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4

上一篇:初中英语单词范文 下一篇:初中化学竞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