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学范文

时间:2023-03-13 00:24:58

初中物理电学

初中物理电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电学教学 问题 对策

初中物理电学问题的解答一直是初中生的一个难点,学生拿到这类题目后往往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学生只要具备相关知识,尔后理清思路,则可程序化式的“消灭”该题。诚然学好电学计算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对以后更高层次的电学学习将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分析初学电学知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习电学过程中,重难点比较多,但是由于学生本身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学生做题的时候对于比较灵活的题目解决起来感到特别吃力。总的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对概念不是真正的理解,掌握不透彻,造成混淆。例如,学生总是把电能的单位――千瓦时和电功率的单位――千瓦混淆,而且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规律也容易记乱,使得解题过程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2.学生对于电路图的设计也掌握不够,不会连接实物图。在电路图中,对实际电路的分析不够透彻,比如平常书本中电压表直接测量小灯泡的电压,而在练习求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图中,电压表测量的是滑动变阻器的电压,而学生因为惯性思维,以为电压表总是测量小灯泡的电压,导致在后面求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时,直接就用所测电压乘以所读的电流。

3.不懂得运用到生活中,没有抓住解题关键,容易把知识点混淆。比如作图题中考查家庭电路的连接情况时,很多学生不懂得开关和灯泡是串联的,更不知道为了安全先接开关在火线上,再接灯泡。其实,这些内容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已经反复的讲解和强调,但由于现在的家庭电路都是以暗线的形式安装,学生在家里看到的只有开关和电灯,很难理解这些线路的流向。

4.在解计算题时,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物理解题的模式。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写公式,对于公式的转换使用掌握也不到位,特别是对于电功率的计算和热量、电能的求法。学生在审题时没有抓住关键,类似于有关电饭锅、电磁炉等生活中常见用电器的题目中,学生不懂得用了Q=U2t/R来判断加热或者煮饭,对所要求的功率和发热多少的求法也不知从何下手。主要是对里面的电阻之间的串并联关系没有判断好,这也说明对于纯电阻电路中的公式的运用 Q=W=Pt=UIt=U2t/R=I2Rt掌握的不到位。

二、学习初中“电学”知识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针对学生初学电学知识困难情况,我们应该加强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细化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过程,提高物理基本知识的教学效率,提高答题正确率,重视对学生实验模仿,操作及理论分析能力的培养。从每位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教会学生理解有关“电路变化”。不少同学反映“变化的电路难,不知从何下手”。这是因为分析变化的电路涉及的内容广,考虑的问题深。对电阻、电流强度、电压及电功率相互关系的分析,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连错反应,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是电学综合问题的又一个难点。变化电路主要是通过开关或滑动变阻器的改变来富于电路变化的。电路中有多个开关,通过开关闭合和断开的状态变化,往往会使各用电器的连接关系发生变化,而滑动变阻器则通过滑片来改变其连入电路的有效电阻,从而使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等数值发生变化(也有改变电路结构的)。有关变化电路,应在学会识别“部分电路短接”和学会识别串并联电路的基础上,掌握分析变化电路的基本思路。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析学生不能学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无法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结构,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信心。我们应该下功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其中多做有趣的物理实验和多讲物理科学故事在一定程序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平时教学语言要多变和适当增加幽默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新问题。想法解决计算题丢分大的问题。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指导学生预习新课,对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多提问些简单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及格率和平均分。

5.重视实验教学,对教材上规定的演示实验,全部要在课堂上演示,并争取将某些演示实验改为“边学边实验”。在课后多接触学生,多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乐于学习物理。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作用,对于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和实验,可以用多媒体来演示。

6.对于重难点,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备好课,勤思考,找到引入重难点的合适情景,尽量把难点简单化生活化,找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以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放慢速度,详细的讲解,并给予相关的联系,多做多练,由浅入深。比如,在上《电功率》这节新课时,电功率的概念和理解是整个电学的重点,我们可以先用大小功率不同的两个灯泡做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这两个灯泡在电路中工作中时电能表的转速,从而引出电功率,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区别开耗电的多少和耗电的快慢问题,这样学生能更容易掌握电功率这个知识点。

7.培优辅差。课堂作业力求课上完成,课后作业的布置做到少而精,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多提问,由简入深,多让学生思考,学生在这种长期压迫自己思考的过程中会慢慢地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该多听课,多请教有经验的教师。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的思路,积极参加集体备课。特别是对新课的引入和难点的讲解方面,经过思考和讨论,达成共识后,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闫小强.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之悟[J].信息教研周刊,2011,(09):114.

[2]黄心玉.浅谈高中物理电学实验设计[J].新课程,2011,(06):120.

[3]王云刚.浅谈初中物理电学规律及电学计算题的解法[J].科学咨询,2011, (03):77-78.

初中物理电学范文第2篇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深入,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物理教学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现在的物理教学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物理教学有效性得到了提高,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尽管物理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第一,硬件设施不足。目前的物理教学以实验探究为主,但是学校的物理实验用具等硬件设施还不能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使得一部分的物理实验没办法完成。物理学习中,参与探讨是学习的关键,物理实验是最主要的参与探讨的途径,由于有些物理实验无法完成,使得学生无法参与物理相关知识的探讨,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第二,自主学习时间缺乏。物理学是知识内容比较复杂的学科,学生仅仅依靠课堂的时间来学习物理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来复习和巩固学过的知识,但是纵观初中教学的课程安排,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相对缺乏,使得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压力,影响物理教学的有效实施。第三,中考教育的影响。尽管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但是考试制度依然存在,学校还是十分重视升学率,教育依然是应试教育。这样一来,中考教育以及教育成绩就限制了物理教学目标的全部有效实现。

2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电学中的应用

2.1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应用

在初中物理电学的学习中,基础和重点就是欧姆定律,其在电学学习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位置。在电学中有三个基本概念: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主要的研究内容,对于这一关系,欧姆定律进行了有效的串联。利用控制变量法对这三个要素进行控制,以明确的方法保证其中一个要素不变,进而研究其他两个要素的变化关系,从而实现有效的欧姆定律的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电阻不变,将导体两端的电压改变,观察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电阻的值不变,就需要固定电阻值,这样一来,研究变化关系的实施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改变电源两端的电压,实现改变导致两端的电压;二是调节滑动变阻器,实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这两种方法的实施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流和电压之间是何种关系。利用控制变量法保持导致两端的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观察研究电阻和电力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电阻的改变可通过更换不同电阻值的电阻来实现,这个研究过程的实施方法同样有两种:一是采用统一的电源,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通过更换不同的电阻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二是保持电压表的读数不变,在滑动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2.2用控制变量法学习电阻

在初中物理电学中,电阻的学习要以电流和电压的学习为基础,所以在学习电阻之前,必须保证电流和电压的有效学习。当物理教师需要给学生讲授电阻知识时,可以将控制变量法引入到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例题,在讲解例题时顺带复习以前学过的电流和电压,这样学生在学习电阻时就会变得容易。

3结论

实际上,不止在电学教学中,物理学的许多知识内容都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教学。控制变量法能够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对知识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控制变量法还能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局面,从而有效地培养出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初中物理电学中,有效的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的增强,提高了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电学范文第3篇

一、辨析概念,夯实基础

任何知识的学习掌握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电学部分的基础知识多、散、要辨析清楚、固记脑中。

(一)、关于电路

1、串联、并联

初中物理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能否正确分析辨别他们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哪一端,“尾”指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

2、通路、开路、短路

电路中出现的这三种状态,其中通路为处处相通的电路,开路为电路中有处断开的电路,这两种状态易于接受,便于分清。但是学生对于短路的分辨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何处短路,为什么短路。其实只要注意分析的要点即可辨出何处短路。电流具有走捷径的特点,捷径是指这条路径中电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为空导线,当一根空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电阻小到可以认为没有)与某个用电器并联时,电流只走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而不走用电器,使该用电器被短路,从而不能工作。

(二)三个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

1、概念辨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是电流的形成定义,简单便于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阻碍作用越大,电流越小。

2、表示符号

电流、电压、电阻三物理量分别用i、u、r表示,而单位表示字母分别为a(安培)、v(伏特)、ω(欧姆)。

3、工具的使用

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工具;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工具;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以使用滑动变阻器。

(三)电功(w)、电功率(p)

物理学中电功没有确切的定义,只是描述性的,当电能转为其它形式能时,就说做了电功。即电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果知道了电功的多少,就知道了消耗多少电能。而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消耗电能的多少,也取决于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二、理解规律,把握关键

(一)三个物理量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和。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倒数之和。

(二)欧姆定律

一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定律非常重要,一定要加强理解,熟记其使用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三)电功定律

某段电路上的电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以及通电的时间成正比。物理学中用电路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的电流i,通过的时间t,三者的乘积来计算电功。

(四)焦耳定律

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要发热,此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多年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实验,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电流流过某段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三、疏通关系,构建框架

在掌握了上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想法疏通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物理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快速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列式解答。

(一)重要的计算公式

1、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公式

串联时:i=i1=i2;u=u1+u2;r=r1+r2(若有几个等阻值为r0的电阻串联则r=nr0)

并联时:i=i1+i2;u=u1=u2;1/r=1/r1+1/r2(若有几个阻值为r0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r=ro/n)

2、欧姆定律:i=u/r

此公式中只有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但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使用公式时要注意:①三个物理量都要针对同一段导体,或同一个电路而言;②三个物理量的单位都要使用国际单位,即分别为a、v、ω;③已知其中的任意两个量都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3、电功公式:w=uit;电功率公式:p=ui

电功、电功率这两个物理量的计算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使计算电功率公式特别多,在选择使用时很难选择,所以要注意选取的技巧和方法,要求的问题所在电路为串联时:电功选用公式:w=i2 rt,电功率选用p=i2 r;而当要求所在的电路为并联时,则分别选用w=u2/r.t,p=u2/r,这样的选择都利用了所在电路的特点(电流相等或电压相等)加快解题。

4、焦耳定律:q=i2 rt

焦耳定律的公式与电功公式的形式基本一样,使用时同样要注意公式的选择问题,当所求问题的电路为纯电阻(除了电能转化为内能外,别无其他形式的能产生)电路时,几个公式可以任意选取;若不是纯电阻电路只可使用公式q=i2 rt不然的话计算有误。

(二)单位的换算

单位换算的前提条件有两个:一是记住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及表示符号;二是要牢记各单位之间的换算进率。其中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较多,注意每个物理量的任何两个相邻的单位间的换算进率都为1000。还要注意一点,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较多,产生的单位同样很多,使用时各物理量均使用国际单位。

四、善于总结,归纳要领

下面的这些要领非常重要。

(一)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上面已经提到区别它们的方法,在做题中要选取适当的方法,迅速作出判断。

(二)短路的辨别

把握短路现象的真正含义——电流不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注意电流的特性——电流走捷径。当在电路中发现有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等元件与用电器并联时,相应的用电器被短路不工作。

(三)串、并联电路中的三个物理量的关系

两种电路中的三个物理量的大小关系,前面已说得较为详细,但这一点要特别重视,牢记串联时电流相等,并联时电压相等,这一点解题时作用特别大。

(四)关于解题时公式的选择

初中物理电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理;电学;误区

有一句话道出了理科各科的特点:“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习题做不完”,许多学生反映物理难学,特别是电学不好理解,面对物理就像是雾里看花一样,总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调查,发现有此感觉的学生在学习中都同样走进了如下学习的误区中,本文希望通过对误区进行标识,帮助同学们走出学习的误区,提供参考的方向。

误区一:电阻不能做导线

这些同学认为平时使用的导线(铜线)电阻很小,实验的电阻元件都是完成的,只需一个个连接入电路中就可以了,而且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于是普遍地认为“电阻不能做导线”致使不能正确判断电路中的故障。

例1:两个灯泡L1和L2串联,电流表测电流,电压表测灯L1的电压,当开关S闭合后,若电压表的示数为零,这可能是灯L1出现了,也可能是L2出现故障,若电流表没有示数,而电压表有较大的示数,其故障可能是。有此错误认识的同学解答为:断路;短路;L2短路。

例2:如右图是李华连接的“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实验的电路图,闭合开关S、电流表、电压表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为零

B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迅速发生最大偏转,电表损坏

C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2.8V

D电流表示数为0.4A,电压表示数为2.8V

多数学生错误地选择了A。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到:一般情况下导线都是有电阻的,导线越长电阻就越大。

误区二:断章取义

在电学一章中,各种概念定律都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来的,有些同学往往在学习中对概念定律的认识出现“断章取义”的错误行为。

如:在学习焦耳定律的时候,先是通过电流的热效应实验再进行分析归纳推导。但是有的同学在实际应用中只记住了实验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R成正比,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就越多”,忽略了它的前提条件“在通电电流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又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特点时,有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到实际应用时就变成了“电压跟电阻成正比”的错误认识。而对并联电路中电流分配与电阻成反比()的认识到了实际应用时却变成了“电阻跟电流成反比”了。最后干脆就一起了欧姆定律,错误地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这是物理学发展史上多么悲惨的事呀!

因此,我们对电学中概念定律学习要实事求是不要断章取义,同时还要学会对物理概念的反复分析、琢磨;学会对物理实验的层层剖析;学会通过实践加深对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含义的确切理解;学会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误区三:死记公式

由于电学在初中物理中占的比例较大,知识面广,公式比较多。学习中,很多同学都以为只要记住了电学公式就行了,往往忽略对公式表术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例1:已知:电阻R1=10Ω,R2=20Ω,(1)先将两电阻串联,求串联后电阻?(2)若将两电阻并联,并联后的总电阻又为多少?

解错过程:

已知R1=10Ω,R2=20Ω

(1)由,

R总==6.6Ω

(2)由R总=R1+R2

R总=10+20=30Ω

分析:本例题考查同学们对串并联电路电阻特点的认识和应用,由于该生过分强调自己记住公式,但不理解公式所表述的内容,最后造成乱用公式的错误现象。

例2:小宁在“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所用的电源电压为6V,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2A”字样,小灯光上面的字样模糊,但已知其额定电压是2.2V或3.8V。他按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实验时,他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当他认为小灯泡接近正常发光时,再去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小宁经过思考、分析后,重新实验,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滑片P的位置恰好在中点(即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10Ω)。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分析:本例考查同学们对电功率推导公式的理解应用能力,由于该生只记得电功率公式却不理解公式的应用要求:“同一时刻,同一段电路”,造致在使用数据时出现“张冠李带”的错误现象。

由此可见,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不但要熟记公式,还注意如下几点:

(1)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2)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3)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4)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5)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综上所述,我们在学习电学的时候,对基础的概念定律和公式要有正确全面的理解,切忌形而上学的学习态度。

Abstract:Inlearningphysicselectricity,studentsareeasytohaveunderstandings.Thispaperanalyzescomecommonmisunderatdningssoastohelpstudentsbreakthroughmisunderatdningsandpointsoutthedirectionsforlearning.

初中物理电学范文第5篇

一、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好以下几个基础知识点:

1、识别串、并联电路。

电路图是电学的重要内容。因为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的规律都不同,如果把电路图辨认错了,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的计算也随之而错,造成“全军覆没”的局面,所以分析电路是解题的基础。初中电学一般只要求串联、并联两种基本的连接,不要求混联电路。区分串、并联电路是解电学综合题的又一个需要突破的难点。

识别串、并联的方法

⑴电流分路法:

此方法的要点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方向找,直到电源的负极为止。不管电路如何弯曲,只要是电流不分路,即电流从一个用电器流向另一个用电器,一直流下去,那么用电器就是串联接法,组成的就是串联电路。如果电路在某点出现分路,表明这个电路中既有干路,又有支路,那么电流通过支路上的用电器后将在另一点汇合,在回到电源的负极。当干路上没有用电器,而每条支路上只要一个用电器时,这些用电器就组成并联电路。

⑵拆除法:

串联电路只有一条电流路径,若其中一个用电器被拆开,其他用电器就无法工作;并联电路有多条电流路径若其中一个用电器被断开,其他用电器照常工作。

(3)电源正负极法:

对于用电流法不容易区分的电路图,用此法比较简单。要点是看每一个用电器的两端是否分别直接跟电源的正负极相连,如果是就是并联,而且电流方向总是从接“+”那端流到接“-”极这端。如下图1所示,闭合开关后,R1的左端直接跟电源的正极相接,而右端直接跟电源的负极相接,R2的左端直接跟电源的负极相接,右端直接跟电源的正极相接,

R3的左端有一条导线直接跟电源的正极相接,右端直接跟电源的负极相接,所以这个图的等效电路图可以画成图2.

2、理清“短路”概念。

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而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导线不经过其他用电器而将某个用电器(或某部分电路)首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局部短路仅造成用电器不工作,并不损坏用电器,因此是允许的。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一个难点。

局部短路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可用实验帮助学生突破此难点。

实验原理如图3,当开关S闭合前,两灯均亮(较暗);闭合后,L1不亮,而L2仍发光(较亮)。

为了帮助初中生理解,可将L1比作是电流需通过的“一座高山”而开关S的短路通道则比作是“山里的一条隧洞”。有了“隧道”,电流只会“走隧道”而不会去“爬高山”。

3、理清电表的内阻问题。

告诉学生电流表的内阻很小,可看成接近于零,相当于“导线”,如果跟用电器并联就会让用电器短路;电压表内阻很大,相当于开路。如果跟用电器串联,灯泡不亮但电压表示数接近于电源电压。(如图4所示:灯泡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于电源电压。)

4、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看清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哪部分,经常跟学生分析一些电路图,用阴影部分表示有电流通过的部分。

5、平常要求学生纯熟理解并记住串、并联电路的有关规律与公式。可以帮学生列表总结,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功的规律,串联电路中电压、功率之比与电阻之比成正比,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功率之比与电阻成反比。

6、利用欧姆定律分析串联电路的分压与并联电路的分流规律并举例使学生熟练掌握。

二、学会简化电路图。

利用去“电表”法和题目中开关的闭合条件简化电路图。把电流表去掉,用导线代替电流表,把电压表拆掉,相当于开路(也就是去掉电压表)。只保留用电器,再画出等效电路图,这时就很易分清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了。

【注意】学生容易混淆灯泡正常发光时与非正常发光的电流、电阻、功率混为一谈,还容易把算得灯泡的功率作为总功率。正常发光时的电阻计算要用正常时的功率、电压、电流计算,非正常发光时就要用非正常时对应的电压、电流计算了。

四、理清电路故障问题,常见“症状”可归为四类:

1、用电器不工作。诊断:

(1)若题中电路是串联电路,看其它用电器能否工作,如果所有用电器均不能工作。

说明可能某处发生了断路;如果其它用电器仍在工作,说明该用电器被短路了。

初中物理电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1、引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新课改提出,进行物理电学实验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电学方面的知识,验证电学规律,更重要的在于通过电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创新思维,在科学实验方法上获得感性体会。在传统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中,由于过于重视实验验证与知识的获取,学生在主动思考与动手机会方面非常缺乏,导致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成为物理基础教育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本研究正是基于此,探讨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从而提高物理电学实验教学综合效能,因而,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价值。

2.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设计基本原则与方法

2.1物理电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般来说,要保证实验设计的成功,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是非常必要的,在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设计中,虽然需要遵循许多原则,然而有些原则是最为基本的,譬如,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简便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及可重复性原则。其中科学性原则是确保物理电学实验设计成功的前提,重复性原则是指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实验所得出的结果应当是一致的。

2.2物理电学教学设计的方法

学生掌握物理电学教学设计中一些基本方法与思路对提高他们的电学实验设计能力有重要的帮助,在初中物理电学实验设计中一些基本方法有类比法、转化法、模拟法及控制变量法等。其中类比法是一种同中求异或者异中求同的方法,譬如,学习电流时,可以用水流来进行类比;转化法是讲一些不能直接获得量转化为可以直接测量的量,比如,用电流角的大小来表示电流表的电流强度;模拟法是指不直接对实际对象进行实验,而采用人为设计的测试,譬如,在做保险丝熔断实验时,可以采用模拟法;控制变量法是指当多个变量同时存在时,先控制其他几个变量,研究一个变量所产生的变化。譬如,在做电磁铁磁性强度和线圈匝数、有无铁芯、电流大小的关系的实验时,可以先控制其中任何两个变量,观察另一个变量有没有变化。

3.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策略

3.1将实验技能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探索性的电学实验教学模式一般包括提问、猜想实验假设、设计实验、做实验、讨论、分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目前有些初中物理教师虽然借助探索性实验的演示与讲解,将实验技能的训练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融合起来。

3.2完善物理电学实验的教学体系

在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中,要遵循先易后难,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循序渐进,比如,在学习电与电路时,可以先让学生亲自拆装手电筒开始,让其了解简单用电,让后让学生观察日光灯,让其猜想线路的连接,并让其画出连接图。最后,让学生比较相同点与异同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克服难点与重点,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提高学生实验素养,改革学生实验能力评价方法

初中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时,要全面培养他们使用仪器、实验设计、良好实验习惯等能力,此外,变革实验评价方法也很必要,比如,提倡学生采用记录卡片的方式来记录学生的情况、笔试做到开卷与闭卷有机结合、用不同的评价模式来对待不同的学生。换句话来说,评价更要重视过程性、个性及真实性,让学生将日常生活与物理实验密切联系起来。

4.策略指导下的物理电学实验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设计

4.1策略指导下的物理电学实验教学设计

物理电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前提物理教师要对教材与学生有着全面的了解,因此,要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出发,问自己诸如“学生掌握了那些技能,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如何”。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紧密围绕四个基本环节,即创设怎样的情境,如何呈现、提出怎样的问题,如何提出、采取怎样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如何组织、怎样拓展,如何选材。

4.2策略指导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通常情况下,初中物理探索性的电学实验教学模式一般包括提问、猜想实验假设、设计实验、做实验、讨论、分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等几个部分。现以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实验为例来说明物理课堂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电磁铁的磁性和什么变量有关,假如变化线圈匝数或电流,磁铁磁性会变化吗;其次,教师提出假设电磁铁的电流由一安培增加到二安培,电磁铁磁性会出现怎样变化?进而让学生猜想如果增加线圈匝数也会变化吗;第三,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电磁铁的强弱,如何改变电磁铁线圈的匝数及怎样测量通过线圈的电流;进行实验和收集相关证据;让学生进行反复分析与交流;最后,要求学生得出实验结论,进行实验反思。

5.结语

初中物理电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电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107-02

电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虽然课本电学的教学章节并不多,但是,每个章节都环环相扣,前后连贯。经常听到很多初中生反映物理电学部分难学,其实,并不是物理电学知识难以掌握,而是教师和学生没能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每一章节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一、重视电学基础知识,加强对基本技能的训练

由于电学知识的连贯性,如果学生没能很好地掌握前面的基础知识,后面与其相关的电学知识就会难以学习。尤其是对那些基础和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注重电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打好基础,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以下电学基础知识是教师必须重视的:(1)电学的基础概念、定式、定律等;(2)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等相关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3)滑动变阻器的理解和应用;(4)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有希望学好初中物理电学,否则一切皆为空谈。

二、让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俗话说,科学来源于生活,物理知识也不例外,尤其是物理知识中的电学,更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自己家庭中电灯的连接方式,是串联还是并联,各自都能实现什么功能;让学生尝试着用电能表去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等。再如,教师在进行《电功、电功率》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家进行以下生活实践活动:(1)回家认识一下自己家里的电能表,知道电能表的作用;(2)调查本月份自己家里的电费情况,然后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各抒己见,写成调查报告。通过这样的家庭调查,学生能清楚地认识电能表的作用及月耗电量和电费的计算方法。同时,学生在调查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不同的家用电器在工作时,电能表的转速有快有慢?通过什么办法才能减少家庭用电?等。这些问题的发现,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电功率、电功的不同概念,进而深刻理解W=Pt的计算公式,通过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学生可以找出很多减少用电量的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电学知识,再把电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电学的兴趣,进而有利于学生学好物理电学知识。

三、重视科学实验,突出实验的过程

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在近两年的物理考试中,与实验有关的题目正在逐年升高,这些实验题渗透到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各种题型中,对实验题的考查也由原来的重视实验结果向重视实验过程转变。物理中的电学知识,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注重实验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电学知识。例如,通过实验掌握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亲自动手串联和并联电路,发现其各自的功能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探究实验的重要性,不能只将电学公式等知识简单地讲述给学生,还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带着问题去做探究实验,这样得出的实验结果才能被学生深刻地理解和吸收,才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电学知识。同时,探究实验还有利于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散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实验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选取实验器材、方法、电路图等。如表1到表3,通过几次实验,学生不难发现,从表1到表3只是更换了电阻,其他的并没有变,因此,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这样的实验结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然后得出一些新的数据,如表4。

这时,许多学生就能得出“当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的结论。这样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究电学定律,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温故知新

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提高,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重视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做到系统教学。教师在教学新知识之前,可以帮助学生温习前面已经学习的知识,并把旧知识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难点。这样就达到了温故知新、前后连贯的学习目的。只要掌握了电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深刻理解和掌握了电学知识的定律和公式,那么任何电学题目,学生都能够迎刃而解,轻松应对。

例如,图乙是非常常见的电路图,它既可以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电功率,又可以测量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图丙是测量电流表与电压表之间的关系。以上这些都是电学知识长盛不衰的考点。如果只让学生理解甲、乙、丙、丁四个图像的变化,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电学知识,但是如果把图甲作为教学基础,让学生反复练习“如何利用滑动电阻器改变电灯泡的亮度和电流”的电路图,就能够把知识练习在一起,然后把知识迁移到“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最后,将多个图联系在一起,使知识融会贯通,前后联系在一起,这样就非常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对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加强练习

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电学知识一般有以下几点:(1)如何对电路进行分析;(2)如何解决电路故障;(3)如何找到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原理。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这些薄弱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专门的练习题目,供学生反复练习、强化理解。然后使学生找到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没有分流的电流为串联电路;电流既有分流又有合流,为并联电路;如果线路中两个点或者几个点之间没有任何电器或电源相隔,那么这两个点或者几个点就是一个点,即为短路,等电学规律。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学生对物理电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首先,教师一定要注重电学的基础知识,学生充分掌握电学的基础知识,以后的电学学习才会更轻松。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已经学习的电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后教师要重视电学知识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找出电学知识的真理和定律。这样才能使学生系统地、全面地学习物理电学知识,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电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成绩,使得学生爱上电学,爱上物理。

初中物理电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教学探究

电学是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学部分概念较抽象,理解起来也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在电学教学中,我们以实验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研究了初中电学实验的内容设置,并对对二十多名初中物理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全面了解了农村初中电学实验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并进行了实施,学生的电学实验能力、实验素养、实验技巧等均得到了提高。

一、初中电学实验的教学现状

相对与城市学校,农村学校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发展都相对滞后,因此,在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中,面临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实验器材与教材不配套。

实验器材与教材不配套,实验器材的更新慢,存在着“能用不买”的现象,导致实验教学的效果受到影响。受资金、实验教学认识等影响,农村初中学校配备的实验器材质量差、易损坏,例如电学实验中的电流表、电压表,有的没有用过几次,读数就不准了,一些仪表干脆罢工,任何情况下指针都指一个读数,实验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难以保障。

2.师生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学校、老师和学生对实验不够重视。一方面,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成绩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尺度,考试成了物理实验教学的唯一目的,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强调的不是思考、观 察 实 验,而是更重视的知识点,提出重点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很被动,自己参与电学实验的能力很差,要么看着老师做、要么看着同学做、要么自由发挥乱做,如物理关于欧姆定律的实验中,一些学生连接的线路都不通,研究、探讨欧姆定律的效果就更差了,导致实验教学的效果不佳。

3.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意识不足。

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意识不足,致使物理实验教学成为物理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思想上的不重视使教师、学生在心理上对物理实验教学产生了轻视,认为通过做题、死记硬背等手段一样能拿到较好的物理实验成绩,没必要在做实验上浪费功夫。此外,学校专业的管理实验器材的人员缺乏,一般由任课教师兼任,这就致使任课老师要担负实验器材管理和实验教学两项任务,其精力有所分散,难以确保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4.兴趣与教学内容脱节,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在物理电学实验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兴趣与教学内容脱节,学生对于实验的目的认识不清。此外,物理电学教学的知识内容多、概念多,且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加之农村学生知识面比较窄、见识少,导致了这部分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足,对实验教学的参与也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实验的盲目性、无视性导致了电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难以保障。

二、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针对农村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对于初中物理电学实验的教学应讲究教学的策略和手段。

(一)充实实验器材,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条件。

要动用社会办学力量和学校自身的力量,实现实验器材和教材的配套,并保证实验器材的质量,以确保实验教学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另外,还要改变师生的教、学观念,提高师生对物理电学实验课的重视度。

(二)借助电学实验提高教学效果。

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教师不能困囿于书本,而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协作学习完成实验操作,提高教学效果。

1.学生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地操作基本x器,测定物质的某些特性和物理量,以验证规律。通过分组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分析、抽象、概括的基础上,激发其学习兴趣,活跃其思维,提高其问题意识。在分组实验中,学生要明确实验名称、目的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正确设计实验步骤,知道需要哪些实验器材,能做好实验记录,处理好实验数据。如在使用“滑动变阻器”时,要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观察了解其铭牌上数据的物理意义,学会常规接法和特殊接法。

2.演示实验。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些实验由物理教师完成,让学生在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归纳结论中获得知识、开启思维。

(三)以科学探究的方法来掌握和使用仪器仪表。

科学发展就是以科学探究为基础,学习物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模式。在初中,学生初次接受物理、甚至是物理中的电学,对于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都是一无所知,但十分好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开展科学探究模式的教学,让学生用科学探索的方式学会使用这些电子仪器、仪表,从而丰富学生的科学探索经验,并促进学生熟练这些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事实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在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了许多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在科学领域,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犯错、改正,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到学生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空出一定的课堂时间来,发给每组学生一个电流表和几组电路,在讲解基本的妄全使用常识之后,就让学生自己探索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应用技巧。教师不是苍白的教会学生如何用,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探索使用方法和技巧,教师在一旁给予适当指导。这样,学生对这种“尝试开发”的使用方法,记忆十分牢固。

结语: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是中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高低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电学部分内容掌握的深度,以及之后学习深造的质量。优化电学实验部分的教学,可以极大的降低电学概念对于学生的抽象程度和陌生感,让学生们尽快熟悉电的工作模式和原理,熟悉电学内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更关键的是,高效的电学实验教学还是让学生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的绝佳机会。如何教好电学实验部分,是值得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冯德强.影响农村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成因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8)。

初中物理电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内容;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电学计算是整个初中物理知识的一个重难点,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学生拿到这类题目后往往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学生只要具备相关知识,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而后理清思路,则可解决该题。那么如何才能顺理成章的确解决问题和攻破这个重难点呢?下面将谈一点我不成熟的解题思路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认真审题

首先要在脑海里清晰地呈现U、I、R这三者在串、并联电路中各自的特点。在串联电路中:I=I1=I2=I3、U=U1+U2+U3、R=R1+R2+R3,在并联电路中:I=I1+I2+I3、U=U1=U2=U3、1/R=1/R1+1/R2+1/R3。要掌握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的基本计算公式和导出公式,就要知道导出公式的使用范围,即导出公式使用于纯电阻电路中(在纯电阻电路中Q=W)。其次要认真阅读并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所述电路的各种状态,没有电路图的要画出相应的电路图。根据开关的闭合及断开情况或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情况得出题目中电路共有几种状态,画出每种状态下的等效电路图。在分析电路时如果电路有电压表,则先认为电压表处于断路状态,再分析电路的串并联,然后看电压表和谁并联则测谁的电压。

二、有关“电路变化”的分析

在教授电学部分知识的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反映其主要的难点在于变化的电路太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连锁的错误反应,让人应接不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过反复做题,学生经过反复练习,但均效果不佳。我以为,在做电路变化分析的类型的题目时要先帮助学生掌握影响电路变化的几个因素,无非就是电阻、电压、电流、电功率而已,在能够正确识别串联与并联的基础之上,电路变化主要取决于开关的设置,还有就是滑动变阻器的活动。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强化因开关设置而带来的电路变化,识别开关的开与关对整个电路的变化与影响。其次就是因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所带来的电压与电流的变化分析,进而一步步地突破这两个教学难点。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心中有数,心里有谱,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态度,进行层层深入地讲析,学生一定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到了这个地步,学生对整个初中阶段的电学知识的学习也就达到了一种成熟的境界,为高中阶段的有效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转变

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教图意识,也就是说,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读图与识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毕竟还处在一个求学阶段,不可能在学习电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实际的电线、电阻进行实验,很多情况下,电路的学习与理解以及练习都会涉及到电路图。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读图与识图的能力与知识,我们物理电学知识教学过程将会异常艰难,而且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我们要教给学生一定的读图能力,很多情况下,学生面对复杂的电路图,总是分不清是串联还是并联,我们就可以教授学生试着把它改成简单的等效图,就会一目了然,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另外,我们还要学生透过电路图,想象出来真正的电路该怎么走,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明晰的概念与轮廓。其次,要重视电学实验的探究,不要依赖教师的演示实验,而是引导学生依靠自己与同伴的协作,连接电路图,测出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所以要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教授初二电学中有几个重要的定律,贯穿在整个电学中。另外,在课堂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以外,我们还应当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实验创作与学习。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拿一些电池、电线、电阻、类似小灯泡之类的物品让学生进行自我组装,进行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组织,这样可以将他们的课堂知识具体话、形象化。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是一个不小的促进,某种程度上,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尤其是电学知识的兴趣。

四、学习电学要善于总结与归类

在学习完欧姆定律后会有大量的习题,很多题目都有重复性,但很多学生还是不停地犯错。因为不善于总结、思考,所以成绩一直不理想。总结中不难发现,在整个电学知识体系中,欧姆定律是精髓,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热以及电功率的计算,都要在对欧姆定律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解答得熟练而准确。所以,对一阶段的学习及时做一下总结,既是承上做一个复习又是启下的一个预习。对于归类而言,就是把问题分一下类,这样就不难发现后面计算题的电路图与刚开始电路分析的电路图相差无几,只是多了条件,多了要求,而计算的熟练与否来自于前面扎实的电路分析。比如开关类型的题目可以归为一类,刚开始学习时,主要是分析开关断开或闭合时有哪些用电器工作并属于什么连接方式,或者用电器串联或并联时开关应如何运作。在分析电路时,短路现象的分析是难点。在学习了欧姆定律后,就出现了大量的计算题,有了前面会分析电路的基础,结合公式I=U/R以及两个变形公式,解题时注意短路现象和欧姆定律针对的是同一部分电路,再经过一定量的练习,那么考试时就会易如反掌。比如还有加入滑动变阻器的电路的静态、动态的电路分析以及计算也可归为一类;故障分析的可以归为一类。

初中物理电学范文第10篇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较为难懂,学习积极性不高,造成物理课堂学生情绪低下,不主动回答问题,没有积极参与教学,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趣味教学,发散学生思维,从而为物理学习提供更多的可能。再者,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自主投身到教学中来,增强其自身的自信心;最后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使学生亲身感受电学的实用性,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教学感受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作为其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电学知识较为抽象、晦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认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书本上的内容灵活转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感应电学知识,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深化学生对物理电学的认知。

一、引导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好动、好问的特点进行教学,依据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动手实践,从而使学生自主探究电学知识,深化学生的认知。例如,在教学《电是什么》时,教师在教学开始可以以学生的生活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生活中的电: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电吗?学生争相回答:“电灯、电磁炉、冰箱……”这时,教师可以继续进行电的介绍,吸引学生注意力:“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而这些高科技都离不开电。那么你们知道电是如何产生的吗?”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

二、趣味教学,发散学生思维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致处于直接兴趣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中进行趣味教学,使学生敢于、乐于参与到教学中,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可以采用为学生创设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究。在教学《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时,教师在教学的一_始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同时使用多个用电器,那么我们如何将他们连入电路中?”之后让学生连接电路并画出电路图:用一个电池组,两个灯泡L1和L2,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要求闭合开关时,两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灯都熄灭,想想看,有几种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通过提问使学生形成疑惑,激励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究,从而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发散学生思维,冲破既定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每位学生都有渴望被肯定、被赞许的愿望,在获取成功后,会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更加积极地投身到教学中来。而在多次经历失败,遭受挫折时,则会削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削弱。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得到与其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相当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更加积极地投身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各个环节的因材施教,在布置作业时,要依据不同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作业,尝到成功的喜悦,形成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与需求,促使学生不断进步与

发展。

四、注重学生的实践,使学生感受电学的实用性

物理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并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强化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感知,使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电学在生活中的体现,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电学在学生生活中无处不在,体现在各个角落,在学习了电学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电路,学会用测电笔测量电流,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在生活中接电线,读取电表等,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电学的魅力,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进行电学知识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乐学、愿学。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优化教学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影芳.农村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研究与教学策略[D].苏州大学,2013.

[2]于国宏.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3.

上一篇:中考物理范文 下一篇:高三物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