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08:12:00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优质课堂;问题;兴趣

在很大一部分学生看来,初中数学这门学科是较为枯燥和抽象的,这也是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主要因素,但是数学教学不管从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还是从更为现实性的应试角度来讲,都是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所以说。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实践,努力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做到优质教育,才能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做到优质教育,首先我们应该从现阶段初中数学教育的现状出发,从中找出问题,通过问题针对性提升。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师、学生、家长,是教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毕业也将从这三个方面,对现阶段初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1.教师方面。(1)在备课方面,教师没有做到充分备课。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初中教师来说,有的教师觉得初中知识过于简单,很容易学会也很容易掌握,这就导致了对施教过程中的大意与漫不经心,以至于认为是否认真备课甚至于是否备课对于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影响不大,从而导致了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课堂教学思路不清晰、逻辑性不严密,知识链条无法紧密联系在一起。或许对于学习能力强、基础扎实的学生而言能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但是对于一些本来成绩就不好、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就存在了理解障碍,一头雾水,不但严重影响学生对所授知识的学习,还影响学生以后相关知识的学习甚至今后的学习道路。所以,没有认真备课或者说没有备课,对自己的教育事业或者说对自己的学生而言都是极为不负责任的做法(2)在教学方式方面,传统教学方式简单、粗糙。现阶段,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简单、粗糙,教学按部就班,一言一行都循规蹈矩,没有创新意识,课堂时间,仅仅是将教学教材中的内容讲解一遍,这与学生自己研读教材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这也就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不甚理解,不懂变通学习,举一反三。2.学生方面。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贪玩、懵懂无知,但是贪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且是向成年人过渡的重要事情,自尊心强,好奇心强,自制力不强,叛逆心较重等问题都会不同程度出现,没有强大的自制力和约束力。如果学生没有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热情,导致学习不主动、不积极。

二、初中数学做到优质教育的方法

1.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初中数学的教学与学习。对教师而言,教书育人是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教学工作不仅仅是以生存为目的一份职业,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率,更进一步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个孩子一生的走向,不容有一丝的马虎。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认真备课,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规划时间;根据孩子的特点、接受能力,选择更为合理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在课堂上理解知识、学会知识;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更加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创新,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方面,不能仅仅依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工作,要适当的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能够让知识串联的更加紧密的内容,进一步增加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条理性,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学习。对学生而言,要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初中数学,是高中乃至大学数学的基础,如果初中数学没有能够很好的理解、掌握,那么在自己以后数学学习过程中变的更加困难。从更加实际一点的角度来说,数学是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过程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学好初中数学,有助于以后学习之路更加平坦。所以说,作为初中生,要充分重视数学的学习,用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学好数学,不能因为自己的兴趣或者喜好以主观化的态度对待初中数学这门学科。2.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性以及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相对枯燥性,决定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兴趣的培养,也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对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事半功倍。对学生而言,初中数学的学习应该多动脑、多动手,通过解决问题、算出答案,会发现数学的学习并没有那么枯燥,学会享受得出正确答案的乐趣,在乐趣中学习能有效地减轻心理压力,对学习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提高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对家长而言,要多对孩子进行学习的引导,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这就要求家长应该去探索适合自己孩子、有助于孩子的辅导方法,让孩子能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不放弃、遇到简单题的时候不骄傲,培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数学学科正确的思想灌输,增加孩子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做到优质教育,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努力。通过三方面态度的转变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提高与培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然而,这仅仅是笔者认为要做到优质教育需要必须具备的,真正将初中数学教育做到优质教育,还仍然需要更深一步的探索与总结,从而真正促进高质量课堂的开展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刘燕 单位: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闽宁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众所周知,高效课堂需要有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也是初中数学课堂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保证。过去一味地注重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那种以提高“升学率”为目的,以“满堂灌”为手段的僵化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那种环境下,学生很难形成创新意识。为此,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敢于探究的活跃的课堂气氛。

初中学科增多,难度加大,学生难以适应,与六年级相比,七、八年级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能力要求的确是一次飞跃,对学生抽象能力的要求有明显的提高。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同学们把课前准备的ABC的三个内角剪开,然后要求他们把三个顶角A、B、C重合在同一点O拼成图形,观察组成的是什么角?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根据实验如何添加辅助线证明这一结论?这样的实验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很容易认识到∠A+∠B+∠C=18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从而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有了感性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他们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样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新知识的探求中去。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让数学思想贯穿于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解疑,努力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以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敢于对老师的讲授内容质疑,敢于对课本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质疑。要知道,敢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初中学生培养创新意识的基本条件。在新型的课堂中,教师还要做好对学生的全面和公正的评价。恰当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也能促进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型的教学活动中去。

三、教师要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数学能力也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具体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在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的同时,要切实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让学生在应用科学的方法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例如,在处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们让学生理清在平面内,点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点在圆内d<r;点在圆上d=r;点在圆外d>r。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数学思维的特点,精心准备,通过各种教学实践,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他们人生的天空将会更晴朗。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就感,是现在数学教学目标中极为关注的一个主要方面,而这一点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得不到体现。由于受周边社会环境的感染及家长重视程度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整天无所事事,作业练习潦草应付,抄袭了事。

二、学生学习方法落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调查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现在还在继续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部分学生解题时不遵循解题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过程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对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对方法不会归纳总结、融会贯通。

三、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师常用教具为:教案、课本、三角板、粉笔等。先进设备多媒体和电子白板等的正确灵活使用,依然困扰着每位偏远山区的农村教师,使农村数学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对于这种现象,仍值得我们去深刻思考。

四、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引导

调查结果显示,56%的学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考试能拿高分就行,有40%的学生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没有采取任何可以有效提高成绩的措施,这显然是对数学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和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和提高。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其学习的内在动力

初中数学是较为乏味的一门学科,由于其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又比较严谨的特点,使得数学成为学生学习困难的课程之一,大部分农村初中的学生不爱学习数学,觉得太难,没有学习兴趣。所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注重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利用多种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加以培养。例如教师利用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兴趣;或者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更好的学习兴趣等等。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教师应做到:(1)在生活和思想上要关心与爱护学生;在教学上,要严格地要求他们,让其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2)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灵活运用,就像智慧的窗户一样,只有窗户打开了,学生才能看到精彩的数学世界,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受益终身。(3)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让其树立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充满关怀及和谐的气氛下茁壮成长。(4)多开展数学课内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价值观。将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效地结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和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价值观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改善教学设备,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由于受到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偏远山区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面临很多困难。要改善偏远山区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希望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能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大力支持;渴求学校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物质资源和师资力量的保障,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方法的改变。

4.家校互动,联合社会力量

教育可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界限,建立一个融洽和谐的“家校关系”“校校关系”以及“社(会)(学)校关系”体制,这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虽然偏远山区经济文化落后,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学校教育教学绝对不能孤立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外。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要从多方面联合社会力量,主动地将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整合,形成教育的合力,为偏远山区农村地区的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总之,农村教育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村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件大事,对于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来说,应研究目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使得初中数学课堂真正达到高效。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学习数学的本质目的是通过数学的思考方式来不断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将课堂所学活灵活现的应用在生活实际方面。因此,中学数学教育阶段,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应善于在课堂讲课中联系到实际话题,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激发学生对于所学课堂知识点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热情。另外,老师要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思维模式,具有一定的洞察力与观察力,从而才能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并通过互动式教学、小组式研究探讨等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逐步构建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率。为了联系教学课堂中的生活实际案例,可以说丰富的教材是保证老师创设生活实际情境教学要素的有力基础。因此,收集素材是初中数学应用情境教学的关键工作。教师平时在备课期间与业余时间里需要留心一些情境素材,通过将这些素材进行汇总、分类、整理将其纳入到自身的教学数据库当中,进而才能逐渐积累素材,使备课内容更为丰富。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其他专业课程老师进行积极交流与沟通,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学习态度等,进而根据班级整体学生素质选取一些合理的网络多媒体素材或者是数形结合的典型课题等,以通过最终的素材比较、筛选、整合等,选择出最为合适的教学素材,将素材纳入到平时备课内容中,使得素材应用于构建的情境教学课堂氛围中,既服务于教学,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发散性的想象与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主体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有别于传统的单一、固定解题思路,它强调的是通过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对解析问题予以审视和思考,进而选取出最为合理、便捷的解题操作方法。当然,对于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以后,对于其今后处理与解决各类工作问题时也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工作而言,应能有意识的对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训练活动,主要针对于某一教学知识点展开多层次的分析、思考,了解问题实质等等,从而才能提高学生的逻辑判断、推理思考能力。换言之,教师应能以课堂教学内容和多向性问题作为核心,提出具有价值性、互动性、利于思维发散与扩散的有效问题,以启迪学生予以多方位全面思考。其中,最为惯用的发散性方法主要以一题多解、一题多用等典型题型分析为主。比如,一辆小轿车在2小时内总共行进了80km,如果以不变的速度继续行驶,该小轿车4小时会向前行进多少米?当这种问题提出以后,教师可以预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同其他学生们一起讨论具体的解题方法,是通过方程式法、归一法,亦或是按比例的算法将题目解答出来都是可以的。可以说,该问题解答出来并不难,老师所举例的目的是在于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解题思路出发,使其解题思维并非拘泥于同一种思路,利于学生的发散性与创新性思维意识养成。

三、鼓励学生能够求新求异,以不断巩固培养学生主体的创新性思维

求新求异才能有效杜绝一味墨守常规,使学生思维得到解放。创新性思维意识的养成,需要以学生的思想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路灵活性为前提。概括而言,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就是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摒弃一些非本质、非重要的次要元素,能够直指问题本质与源头,强调思维奔向解决问题目标的大跨度跃进,这就是学生思考问题时能够求新求异的直观体现。同样,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育工作中,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意识培养也非常予以重点关注与深刻重视。这一点,我们在教材中的题型中就能够看出来。比如,在关于圆与切点的问题研究中,有两条平行直线属于一圆Q的两条切线,另有一条直线也属于该圆的切线,并且和两条平行线相交,交点分别为S、T,证明∠SPN属于直角。当该题型出现后,常规的解题思路就是利用切线定理去证明。不过,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辅助线来解题,构建等腰三角、菱形等来解题证明等。这样一来,不仅加强了有关知识点的巩固复习,也使得学生解题思维水平得到了有效强化。

四、结语

教师是启蒙者、引路人,是解惑答疑的重要言传身教者。中学课堂数学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能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善于应用互动式教学、情境教学手段、有效提问讲课思路等方法,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鼓励学生解题时能够求新求异,强调发散性思维应用,促进学生较为全面的掌握新知与巩固所学,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是塑造人灵魂的教育.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当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有“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式.在开展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地发挥主导作用.也就是说在师生关系中,应强调教师的主导.但是,学生是课堂中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育、教学应一切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使整个教学活动紧紧的围绕学生来开展.这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从而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该知识点的头脑风暴.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导出环节,就可以先让学生解决几个一元二次方程,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看他们是否能发现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与一元二次方程有无关系,是什么关系?接着让他们小组讨论,验证自己的猜想,让他们大胆激发自己的思维.最后,让组长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即两根的和等于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的相反数,而两根的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在这过程中,学生集中注意力,充分地参与数学课堂中,减少“开小差”现象的发生.

二、依据大纲活用教材,鼓励学生实践与创新

结合数学大纲和现行的数学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很多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能灵活地解决数学题目,不拘泥于单一的知识体系,注重多种知识的结合.同时,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也应注意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例如:在初中数学教材编写中,就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以及轴对称安排在了一起.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也就是说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所有的特性,而且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利用这几个特点进行探究学习,轴对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识点的结合是解决相关题目的关键的突破口,也将原本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从头到尾整齐地梳理好了.初中数学单元章节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清晰明确所学的知识点并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也要求学生注重一个板块知识点和另一个板块知识点的相互联系,总结各章节的内容后,进行横向的联系和区别,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的特性,能够有效地进行辨别和联系.培养学生不孤立地看待问题,拓宽自己的思路,有机地构建知识点之间的框架结构.正确掌握高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强化素质教育意识,领悟各种数学思想方法

素质教育立足于“发展人”,是全民的教育.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调动对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不压抑人的思想,着力提高和改善学生的整体数学素质.而初中数学新教材的使用,更着力于强化素质教育.其中,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数学思想方法较多,如类比思想、函数思想、符号化思想,等等.这一些常见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领域,在其他各学科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如数学的比例关系经常出现在绘画中.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可以看到艺术生写生,当他们伸出拇指或者笔,双眼聚焦其中时,其实是在进行近景远景在纸上的比例计算,获取最佳的艺术效果.雕塑、人体的黄金比例就是美的完美解读和表现,也是以数学视角对于美的诠释;在射击比赛方面,教练会利用方差知识来选择最佳射击选手参加比赛;在物理学方面,物理复杂的公式尤为依赖数学计算,比如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重力、压力压强、密度等问题;在生物化学领域,溶液的配置和遗传病概率也需要用到数学的计算,甚至在开车时的安全距离也是利用数学计算出来的.不同的领域都体现出各种不同数学的思想方法.

四、重视数学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本身的自我发展以及社会长足发展的要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考虑初中数学教育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育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设计出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就是要重视课堂教学实践,在教授每个新知识点时可以同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开篇,例子可以体现整个章节的核心概念,或是本节重点,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枯燥的数学教学活跃起来.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以创设学校小卖店这样的情境.横轴代表十二个月,竖轴代表营业额.比如一月份小卖店营业额为1万元,二月份营业额为1.5万元,三月份营业额为4万元等等,那么它们的坐标即(1,1);(2,1.5);(3,4).而且若将十二个坐标连起来,还能让学生观察该小卖部整体营业状况,也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而且,因为是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事情,即使是数学基础差的同学也不会担忧听不懂、学不明白的问题了.此外,学生们开动脑筋学习与之相似的数学知识点也就简单得多.

五、结语

总之,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思想已经远远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需求,时代的发展,现实条件的渴求要求我们顺应时势,采用适应时代潮流的现代化教学方式,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新时期的教育人,我们在设计每一教学行为时,务必以是否能够提升学生的良好素质为出发点,关注能否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而作为初中阶段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数学学科,无疑更应走在素质教育发展的前列,不断创新,优化手段,唯此,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富实效.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既面临升学压力,又处在青春期,心理状态可以说是处于人生中最为不稳定的阶段。数学这一学科在整个初中阶段、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涯来说,是最为困难的阶段,很多学生在面对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时,难免会产生惧怕心理,这种心理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心理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很可能这种惧怕心理会伴随他们一辈子。所以,要使初中的数学教育得以成功进行,在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那么,如何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已有的文献中查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而且已有的文献中大多只是从理论方面来讨论,很少从实践方面来总结。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二、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但在家的时间以及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特别是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三多”现象:一是外出务工的家长多;二是文化水平低的家长多;三是对孩子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这三多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可以说是极为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同时,现在很多家长缺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经验,对子女过度照顾,特别是物质方面,而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特别是成绩方面。还有一种现象是现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越来越多,这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极易出现消极情感,并且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社会生活。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学校

近年来,虽然全国心理健康教育搞得轰轰烈烈,但其实,在很多地区,由于之前心理教育师资匮乏,并且,学校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生心理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再加上之前的研究资料的有限,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另外还有部分教师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处理问题不公、偏爱现象,这也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三、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实践

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能够在面对挫折时有不畏惧的精神,能够与朋友同学和睦相处,能够积极面对环境带来的任何一项挑战。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心态,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一)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健康的心理应是与同学、朋友能够和谐相处,而这种健康的心理源于健康的心理课堂。教师的人格、教师一举一动、课堂的学习氛围都会影响到学生。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平时尽量淡化评价,而是进行实际指导,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会给学生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二)发挥学生本身的力量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对学生的地位轻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和热情往往进行压制。为此,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主体,自己成为主导,把学生向前台推,引导他们敞开心扉畅谈心里话,尽情发挥。课堂应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培育下,学生发挥其所长,补充其所短,强壮其身体,充满其情志的积极、健康的课堂。在课堂中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一定是重中之重,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信心,在面对学习中、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时,才能不畏,才能做到淡然,这才是真正的健康心理。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学生具有勇气和信心。而在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受不起在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不要说初中生,就是在大学里学生跳楼自杀等情况时而发生,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其早期发展中挫折教育的缺失。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习进行挫折教育,要让学生懂得人生的长河中,有很多不愉快、不顺利的事情,只要我们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迎接光明,让学生明白不能应为面前学习上暂时的困难和挫折而丧失学习的信心。教育学生要拿出勇气和信心,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应看到自己所拥有的特长与优势。

四、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是一个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这一场所,积极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1.充分利用教材融入德育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的学科,大部分德育内容并不是显性的,而是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融入教学中.首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初中数学教材中包含很多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教学“圆”时,让学生了解我国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当时被称为“祖率”,比西方发明早几百年;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收集国内外相关的资料,它是我国西周数学家最早发现的,这比欧美国家早近五百年.建国后,我国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等,为国家赢得了极大的国际声誉.这样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恩格斯曾说: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方式.数学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教师教学中应适当地给学生揭示,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教学正负整数、有理数与无理数、常量与变量等,都可以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教学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可以渗透质变、量变规律;教学换元、消元转化等方法时,可以渗透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再次进行审美教育.别林斯基曾说:“美育与德育是密切联系着的,它能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数学本身有无穷的美妙.”可见数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现在用的数学教材形式活泼、图案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如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圆等体现着对称美,公式a+a+a+a=4a体现着简洁美.数学美感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它是沟通智育与德育的桥梁.

2.结合教学过程融入德育

教师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如合作学习等.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一起学习,共同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密切关系,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如教学“概率”时,单靠教师口头讲授是难以起到作用的,教师可以用跳水比赛为例,列出中国选手比赛中的胜负情况,让学生总结概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计算中国选手在各项比赛中得冠军的概率.这样,枯燥乏味的概率课成为生动的思想教育课.除了在教学方法中融入德育,在教学内容中也要不失时机地融入德育.如教学“圆”时,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它不仅是对称的,而且体现着伟大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把无数的、分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排列在一起,好像一个完美的大家庭.教学各类函数图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这好比是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和函数图像一样,有时崎岖,有时平坦,要时刻保持冷静的人生态度,经受人生的考验.另外,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德育,用事实说话,效果会更好.有一道题:某项工作甲单独完成需要小时,乙单独完成需要9小时,问:甲乙两人合作需要几个小时?学生做完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父母每天做家务需要多少时间?如果自己帮助父母做家务,需要多少时间?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做家务的艰辛.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德育训练.

3.精心创设情境融入德育

情境教学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情境有强大的感召力,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去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味地传授知识,将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等直接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新课程提倡创设情境,给融入德育提供了一条不错的途径.德育情境创设可以通过数学信息情景化、数学问题故事化等进行.如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调查野生动物的数量:当前世界上的动物越来越少,有的已经濒临灭绝,为了有效地保护动物,我们需要知道某种动物的数量.现在让你估计某片树林中大熊猫的数量,你能用什么方法呢?这样的问题中蕴含着德育,学生进行估算时,自然地接受了生态环境教育.

4.利用数学活动融入德育

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不能局限在课堂上,应把课堂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当地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因为课外数学活动既是学生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大课堂.如学生学完简单的数据统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情况,计算出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并制作成统计图表,然后再分析垃圾袋的使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从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另外,还可以举行知识竞赛、讲讲数学家小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原则

首先是潜移默化原则.数学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德育因素大都是隐性的,所以渗透德育应以潜移默化为主,避免空洞的说教.其次是持之以恒原则.教书育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要持之以恒.最后是因材施教原则.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要结合学生实际区别对待.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挖掘德育因素,避免生搬硬套,误入形式主义.

2.数学中融入德育要兼顾课内外

学生德育教育仅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抓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课后及时拓展,促进学生将数学学习与德育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德育效果.课外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对传统教学组织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进行渗透,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当然教师要把握好德育渗透的策略性,使学科教育与德育相得益彰,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既学习了知识又感悟到德育的精髓,从而得到智育、德育双重教育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 浅谈初中数学的教与学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 浅析对初中数学教与学的思考 浅谈初中数学的教与学渗透 关于初中数学教与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与学 新课改初中数学教与学变化的探究 初中数学教与学的新思考 摭谈初中数学教与学的矛盾 初中数学课“教与学的互动”之我见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 浅谈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的教与学 初中数学教与学中的直观性探索 试析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的教与学 淡初中后进生数学的教与学 立足实际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教与学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例谈反思在初中数学教与学中的作用 谈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tc=03,点击《初中数学教与学》,获取各期目录。经下载统计,2015年《初中数学教与学》共转载论文179篇。运用Excel软件从论文选题、论文作者、原载期刊、研究方法、被引频次和转载时差等6个维度对这179篇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由于被引频次随时间而变化,因此将统计截止日期定为2016年12月6日。通过对179篇论文的阅读与分析,所得统计结果如下。

1论文选题

按照中图分类法,179篇转载论文的选题主要分布于教学法、教育评价、教育理论、课程论等几类。其中,普通教学法类论文91篇(如“基于结构特征的模型思想教学探索”[2]等),占载文总数的一半以上;围绕具体知识点教学的论文35篇(如“无疑处生疑,有疑处释疑――国优课‘二次函数的概念’教学片断赏析与思考”[3]等);教育评价与试题研究类论文26篇(如“一道中考压轴题的命制历程及感悟”[4]等),其中关于中考试题研究的论文占有较大比例;有关教育理论的论文18篇(如“数学教育的人文追求”[5]等);还有9篇论文是围绕课程改革或课程标准解读研究的(如“刍议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6]等)。

2论文作者

《初中数学教与学》2015年转载的179篇论文共有作者(仅统计第一作者)158人。其中15人有2篇文章被转载,3人有3篇文章被转载,后者工作单位均是教研室。由于179篇转载论文中提供作者简介的只有64篇,因此没有统计作者的学历、职称等基本情况。

2.1作者单位属性

按照作者第一单位进行统计,来自中学的作者80人次,来自高校的50人次,来自其他单位的我们统称为科研院所,共有49人次,主要包括教研室、教育中心、教师进修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出版社和教科院等。中学教师的文章占比最高,他们的文章多围绕初中数学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法开展研究,这与论文选题部分的统计结果一致。

2.2作者地域分布

179篇论文作者除1人来自英国外,其余178篇论文作者来自在国内24个省份。在国内省份的作者分布情况如表1。

表1国内论文作者的省份分布

省份江苏浙江北京广东山东上海福建篇数552916101086省份安徽四川贵州湖北吉林重庆甘肃篇数5544443省份广西湖南江西天津河北辽宁内蒙古篇数3222111省份山西陕西云南篇数111从表1可以看出,作者的地域分布广泛,说明初中数学教育科研受到各地教师和教育科研人员的普遍重视;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作者被转载的论文篇数总体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3原载期刊

3.1期刊种类

179篇论文的原载期刊共有37种,平均每种期刊被转载论文48篇。被转载论文超过10篇的期刊有7种,分别为:《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学数学(初中版)》《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杂志》《数学教育学报》和《中学数学月刊》。另外一些重要原载期刊有《课程・教材・教法》(3篇)、《比较教育研究》(1篇)、《全球教育展望》(1篇)等。这些原载期刊中,既有学科级刊物,又有CSSCI来源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有一般期刊;既有数学教育专业期刊,又有一般教育类刊物;既有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也有偏重教育理论研究的。这表明:一方面,《初中数学教与学》的转载范围较广,有助于优秀论文被转载;另一方面,转载论文时没有对特定期刊的指向性,而是以论文质量和研究内容的选取为标准的。

3.2期刊分布

2015年各省份期刊论文被《初中数学教与学》转载的原载期刊数量如表2。

表2各省份期刊论文被转载篇数

省份北京陕西湖北辽宁江苏山东天津篇数33242322161513省份湖南山西广东江西上海浙江重庆篇数5544433省份安徽福建甘肃广西四川篇数22211表2表明:原载期刊分布于国内19个省份,出版期刊较多的省份,特别是有关中学数学教学类原载期刊较多的省份,被转载的论文相对较多。比如北京市,原载期刊有9种。

3.3期刊刊期

从统计结果看,2015年绝大多数原载期刊的刊期为月刊或半月刊,只有个别期刊为双月刊或季刊。原载期刊的短刊期,有利于缩短转载周期,有效保证了转载的时效性。37种原载期刊全年发文5千多篇,为论文的转载提供了数量上的保证。

4转载文献分析

从179篇转载论文看,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有:思辨研究、案例(个案)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调查研究和研究综述。其中思辨研究90篇,超过载文总量的一半;案例研究60篇,约占论文总数的三分之一。实证研究12篇、比较研究9篇、调查研究7篇、研究综述1篇。这反映了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育对思辨研究和案例(个案)研究较为重视,而对实证研究关注不够。

4.1被引频次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检索发现,转载论文中有多篇文献被多次引用。截至2016年7月6日,179篇转载论文总被引频次为153次。例如《初中数学教与学》第5期转载的“完善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实现途径”[7]一文被引用10次。论文被引情况分布如下:教学法类(含具体知识点教学)论文被引80次,教育理论类被引52次,课程研究类被引12次,教育评价(含试题研究)类被引9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类论文被引频次占总数的52%,而教育理论类论文平均被引频次最高,篇均近3次。

4.2转载时差

所谓转载时差,是指论文被转载时间与在原载期刊发表的时间之差。本文以转载的月份与原载的月份之差进行统计。如遇合刊,则以两个月份的平均数计算。比如1~2月合刊,月份数记为15。通过计算每篇论文的转载时差,得到《初中数学教与学》2015年全年平均转载时差为411月。这一转载时差既能保证充分转载到相关期刊上的高质量论文,又不至于过久而影响论文传播的时效性。

2015年每一期的平均转载时差的统计结果见表3。

表32015年各期平均转载时差

期数第1期第2期第3期第4期第5期第6期时差(月)35340741340741444期数第7期第8期第9期第10期第11期第12期时差(月)441346343142537从表3可以看出,第1、2、4、7、12期的转载时差低于全年平均值,而第6期、第9期前后几期的转载时差相对较长。原因主要有:部分期刊将第1、2期合刊出版,按全年平均数411,正好在第5、6期转载;6月份,全国范围内普遍进行中考,6、7月份有关中考主题的论文多于其它月份,而《初中数学教与学》不会无限转载同一主题的论文,因此,第9、10、11期会从更早出版的期刊中选择优秀的论文进行转载。

5研究结论

从统计结果分析可以看出,2015年《初中数学教与学》载文特点有:

(1)论文选题以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为主,论文题材广泛,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研究;

(2)论文作者单位类型多样,既有中学教师,又有高校教师,还有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地区分布广,国内作者分布于24个省份,还有国外作者;

(3)原载期刊的种类丰富,不囿于数学教育专业期刊,区域分布与各省份期刊数有关;

(4)从研究方法来看,思辨研究与经验总结类文章占比较高,实证研究类论文过少;

(5)教学法类论文被引用总频次最多,教育理论类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最高;

(6)转载时差较为合理,既充分遴选出了相对高质量的论文,又保证了转载论文的时效性。

6思考与建议

2015年,《初中数学教与学》对国内相关期刊论文转载的范围较大,作者类型多、分布广,转载了大量高质量的论文。然而在统计中也发现一些不足:有关民族地区数学教育研究的论文过少,实证研究类论文较少,高学术影响力的论文偏少。数学教育类期刊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二次文献对这些方面论文的刊登和转载需要进一步强化。

6.1增强对民族地区数学教育论文的重视

在179篇被引论文中,直接以民族地区的数学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只有一篇――“中国西部地区中学生数学素养现状调查研究”[8]。《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民族地区的数学教育是我国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民族地区数学教育的研究主题,既可以揭示某地区数学教育教学现状与困境,提出有效的问题解决途径,也可进行与教育水平较发达地区的比较研究,逐步实现数学教育的均衡发展。因此,无论是数学教育期刊,还是诸如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初中数学教与学》等二次文献,都应该重视对民族地区数学教育研究成果的刊登与转载。

6.2努力提升实证研究类论文质量

实证研究类论文占转载论文总数的比例还不到6%。在“重视实证研究已成为教育研究方法新常态”[9]的今天,这个比例是足以令人汗颜的。历届国际数学教育学术会议成果显示,国外数学教育对实证研究是非常重视的。这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我国数学教育研究成果少有在国外知名期刊的要求。因此,数学教育类期刊要重视实证研究类论文,适当增加实证研究类论文的发表数量。建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二次文献同样重视对实证研究类论文的转载,共同营造我国数学教育重视实证研究的良好氛围。

6.3增加高学术影响力论文的转载

论文的学术影响力首要表现在其被引频次上。统计结果表明,数学教育理论类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相对较高。从迁移理论看,与围绕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法类论文相比,抽象程度更高的教育理论类论文的可迁移性更强。因此,建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二次文献在转载论文时,可以适当增大数学教育理论文章的比例。另外,原载期刊的学术层次对论文的被引频次也有一定的影响。原载于《课程・教材・教法》《数学教育学报》等重要刊物的论文较少。这与期刊的学科属性有较大关系,希望广大数学教育科研工作者在高层次费数学教育专业教育理论刊物上多发表数学教育论文,建议《初中数学教与学》重视对这些期刊中相关论文的转载。

参考文献

[1]数字期刊库[DB/OL].,2016-07-06.

[2]朱丹红.基于结构特征的模型思想教学探索[J].中学数学(初中版),2015,(3):72-75.

[3]唐芬.无疑处生疑,有疑处释疑――国优课“二次函数的概念”教学片断赏析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4,23(6):68-72.

[4]张安军.一道中考压轴题的命制历程及感悟[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5,(9):61-64.

[5]谢明初.数学教育的人文追求[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1):6-8.

[6]李伟军.刍议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J].数学教育学报,2014,23(6):54-57.

[7]张昆.完善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实现途径[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1):33-37.

[8]康世刚.中国西部地区中学生数学素养现状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4,23(5):36-40.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与思考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与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思考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新方式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改革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几点思考 对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方式的思考 浅谈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与学生技能技巧的教学方式 浅谈数学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思考 浅谈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若干思考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学方式的思考 中学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思考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的探究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与思考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与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最适时期。在这个时期,要想培养好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出发,对初中数学进行正确的引导。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详尽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多样性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是从初级数学到高级数学中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数学思维逻辑的必经阶段。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教,有定则;教,无定法”,教有定则是说:能让学生通过既定的规则去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而教无定法则是在说教学的方式方法应该多样化。初中数学就是这样一门具备多样性教学任务与性质的课程,而这种特点恰恰给初中数学知识的传授带来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指导方式。下面就对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进行具体的解析。

一、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来源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现代化的教育方式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说:以学生为课堂知识学习的主体在与课本内容接触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创造性、自主积极性以及独立能动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由教师的被动灌输得来的,而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以要学知识来做导向,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对新知识看法的基础上构造适合自己学习体系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是只记住教师所讲就可以,还需要用新的思维观点去纠正之前的错误观点,让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相辅相成,达到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1.多样性的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

数学是一门考察学生逻辑思维的课程,只有通过学生自己亲身的实践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只有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主动去思考才可能真正的学会数学、学好数学。所以,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每一位学生都当做学习的主体,并尊重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将教师讲解题目的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将教师攻克难点的过程变成由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当做演员真正的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来。

2.以学生的内心体验为依据,引导学生领悟数学

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制主要是以初中学生的思维逻辑走向、心理规律为基础进行编制的。初中数学的教材特点是过于形式化、整体内容较为抽象,这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作为教师来说,如果不能正确的处理学生的这种心态则会使学生产生反感的心理,造成对数学的厌倦。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刻刻注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内心体验,做好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让学生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学习数学、思考数学、解析数学。

3.发现学生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去发掘学生中的闪光思维,并鼓励学生去大胆思考、大胆表达。比如,在大多数课堂上,如果某一同学对老师提出问题的答案有点出入,老师就会立即叫别的学生回答或者马上就将正确答案说出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对学生深入了解数学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还会打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与我们现在发散性思维的教学方式大庭相径。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亮点思维的培养,并进行相应的鼓励,让学生在成就感十足的状态下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二、教学方式应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为依据

初中数学的教学意义就是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要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为基础来进行。下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1.数学内容的设置要由容易向高难度上升。

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教学成果。运用不同的内容情境设置,也会体现出不同思维逻辑。因此,数学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由易到难,一层一层的剥开数学问题的谜底,让学生的逻辑思维一步一步的培养起来。

2.提问问题是数学课堂的精髓之处。

只有进行适度的提问,学生才能真正的做到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教师可以有选择的去提问,比如:教师可以先选择较大的问题去提问学生,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交流互动,将大问题化成小问题,再将小问题一一去解决;再如:教师可以先对问题提出错误的解法,让学生去寻找其中的差错,首先要提问思维水平较低的学生,如果出现思维偏差,教师就要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去引导,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错在哪里,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水平才会真正提高。

3.激发学生的思维逻辑性

在我们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思维逻辑的培养,保证他们数学思维的活跃性。当学生的思维火花燃起时,我们要积极的去鼓励他们;当学生的思维逻辑不畅通时,我们要慢慢的去启发他们重新建立思维机制;而当学生思维逻辑偏离正确轨道时,我们要积极的去引导;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太过活跃时,我们要适度的去疏导。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开拓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教学方式应以培养学生创造潜力为依据

初中数学是数学学习历程上的过渡性阶段,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要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依据。

1.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养成

数学知识的传授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教师必须抓住课堂机会,对学生进行探索精神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去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抽象成数学问题,再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这种培养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意志得到积极的锻炼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探索精神的养成。

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位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就不同,因此,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指导。以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为原则,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在他们原有基础上取得最大的进步,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创造更高的条件。其中尤其是对较差学生的鼓励,有些教师对差学生歧视,在课堂上只对优秀的学生提问而忽略差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使差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反感还激化了学生对教师的厌恶。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探究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上提问时的技巧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浅谈对初中数学课堂的提问技巧认识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的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中提问技巧的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的思考 浅谈数学课堂的提问技巧 数学课堂提问的基本技巧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孙爱文")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展开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提问,能够体现教学的重难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反馈学生学习的信息,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对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重大的作用。提问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61-01

好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提差别的效果呢?

一、提问要有目的

课堂提问的目的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目的性明确的提问。比如:复习型提问,包括对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和方法的回忆;理解型提问;应用型提问;评价型提问等等。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通过提问、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要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不应满足学生根据初步印象得出的判断,而要强调学生说明怎样分析理解的道理。问题提出后,适当地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停数秒,往往可以引出该生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

三、提问要有序

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如果前后颠倒,信口提问,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例如:学习映射这一概念时,可设计以下问题:下列对应f是否为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1、A=B=R,f:取倒数

2、A=B=R,f:平方

3、A=B=R,f:乘2加1

4、A=Z,B=R,f:取以10为底的对数

5、A=N,B=Z,f:取绝对值提问:

(1)“哪些是映射?哪些不是?为什么?”

(2)“判断是与不是依据是什么?从而你认为映射这一概念中关键字词是什么?

(3)“你认为映射这一概念包含几类对应关系?”通过上面有顺序的提问,无疑会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加深理解掌握映射这一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函数、反函数概念打下了基矗

四、问题要有“度”

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对难点问题,要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系列提问,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提问时还应尽量避免那些“对不对”之类的提问,以及由此引出的简单答复。有些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只是学生揣摩教师心思,投其所好的齐声应付,并非整体性的效果,有时甚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

五、提问要新颖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比如:对数学归纳法这一节课进行教学时,提问“什么是数学归纳法?”很难使学生产生疑问,但若改为提问“数学归纳法为什么要有两步证明过程?每一步的作用是什么?‘假设’永远是假设吗?第二步证明中的K≥n。(n。为n取第一个数值)的意义是什么?”则会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回答这样的提问,不仅需要对知识的回忆,而且还要理解,因而也就必然会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达到教学目的。

六、提问要有科学性

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确切和唯一的,即使是发散性问题,其答案的范围也应在教师预料之中,要避免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用明确的反应,或肯定,或否定,或点拨或追问,恰当的反应可强化提问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把握时机,当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时,要安排具有启发意义的提问。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鼓励他们质疑问难,作深层次思考。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逐个解决疑点、难点问题。

七、提问要灵活

围绕教学中心、重点难点而精心设计几个提问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因而不排除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出现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一旦问题出现,这时就要灵活地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当场设计出一些提问,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有错误是正常情况,教师应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从而灵活地提出针对性强的新问题。

八、提问的语言要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比如:“观察这两列数列,发现了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学生不好回答。

上一篇:数学解决问题论文范文 下一篇:小学人文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