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培训范文

时间:2023-03-30 17:34:00

初中教育培训

初中教育培训范文第1篇

一、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领学生体会诗歌内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诗歌授课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发挥出来。我在诗歌授课中是以师生互动作为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切入点。例如在讲曹操的《观沧海》的时候,我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目的在于将学生由以往教师带领的学习转向学生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其次,我设计好学生将要探讨的问题,这些问题将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学生身心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正式授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集体朗诵课文,让他们在朗诵中思考问题:文中“澹澹”“竦峙“”丛生“”丰茂”各自描写了什么场景?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来。当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景中后,我的问题开始变得有难度了。“作者用所描绘的景象创设了什么样的情感意境?词的下半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从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来?”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对一些问题必然会理解错误,此时教师是在一旁纠正与补充。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密切小组的合作,个人的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与体会。

二、让学生反复体会诗歌的韵味,强化拓展

学习诗歌少不了要学会体会诗歌的韵味,这就犹如一杯美酒,需要细细的品尝,才能让人回味无穷。再好的诗歌内容也是借助语言来表达的,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在诗歌学习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喜欢通过“字字解释、句句翻译”的方法来让学生强化记忆,这种方式最终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与学习兴趣。让学生反复体会诗歌的韵味是培养学生人文情趣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雪》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并且格外强调“千里“”万里“”欲与“”晴日“”分外”几个词。学生抓住这几个词眼,在抑扬顿挫的吟诵中,逐渐地体会到一代伟人那气吞山河的恢弘之气,也还原出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与自信。加强学生的拓展能力是指让学生在学习诗歌之后能够根据诗歌内容来写出一篇文章。让学生对此尝试有两点好处:一是无形中提高他们作文写作水平,可以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二是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考察学生是否领略了文章的内涵,并且还能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思维空间及自由发挥的余地,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展现自己的才华搭建了平台。例如,在学完《石壕吏》之后,我让学生根据传达出的妇人被抓走,门被踢开等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体会作者的复杂心情,将诗歌写成一篇散文。这样学生相当于自己又学习了一遍课文,加深了对其理解,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正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所说,“诗不是一种表白出来的意见,它是从一个伤口或是一个笑口涌出的一首歌曲”。诗歌充满了诗人的血性与灵性,为此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与人文情趣的培养更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手段同时进行,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

作者:满倩

初中教育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双证制;初中学校;两后生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137-02

“双证制”教育培训原本是促进中学毕业生就业的一条举措,但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或实际执行的不当,其效果往往不佳。以武汉地区的几所中学为研究对象,对其“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展开跟踪调查研究,终于发现其中的存在的几点问题。

1 武汉地区中等学校“双证制”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教学思想滞后于硬件环境的发展 在当前的信息技术大环境下,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已经有了长足进步,视听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乃至网络教学都已走向普及。这本应对教学的效率实现极大的提升,但由于管理者和教师的思想还停留在原地,还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主线,忽略了学生在职业技能培训中所最需要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模式也还是老一套的“满堂灌”,没有任何的自主创新环节和互动。这不得不说是对“双证制”教育执行不利的一个主要因素。

师资的不足 在调查的几所中学中,均没有专门设置“双证制”培训教师。在岗的“双证制”培训人员多为数理化外等专业教师兼任,而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往往并不适合,也并不足以完成培训的任务。因而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读教材,而没有任何操作与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即使有也达不到与社会要求接轨的专业化水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双证制”教育培训已经退化成为一种简单、落后的文本宣讲。尽管其课程名称可能看起来很丰富,比如法律、计算机、汽修、电气维修等,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根源还是在于师资力量的不足。

课程安排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几乎所有中学在培训中都有法律、维权、计算机操作、就业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却没有更实用的普通工种及三产业岗位技能、制造业技能培训的课程。已有的课程安排也缺乏系统性和就业的针对性,没有实现“毕业证和职业技能证”两者的相互融合。这种安排扭曲了“双证制”培训的真正内涵,课程缺乏新意,无法满足学生需要,甚至会干扰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

“双证制”培训定位的局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双证制”培训的对象是初、高中升学困难的学生,称为“两后生”。其中一部“两后生”按劳动法规定,尚未到达法定就业年龄,用人单位不允许录用。针对这一现状,目前在初中毕业生中试行的“双证制”培训,仅属于技能和能力素质培训,而非“职业资格证”培训,因而在初中开展“双证制”培训势必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同时,我国的初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是向高中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这种定位决定了初中教学是以“升学”为主。对初中毕业班学生开展的“双证制”教育,并不会引起学校、教师足够的重视,自然也无法引起参训学生的重视。而对于高中毕业生,升学仍然是其第一选择,即使不能顺利升入大专院校,他们也会选择职校或培训机构来完成职前技能的训练和储备,并不会对“双证制”教育培训寄予厚望。这都会导致中学内的“双证制”培训流于形式。

2 对“双证制”教育工作改革的建议

注重现实性,转变培训观念 为了全面落实中学“双证制”培训的质量,必须加快教学思想转变,全面提高对“双证制”培训的重视程度。1)注重学历知识与职业技能统筹并重发展;2)加强对初中学生培训优惠政策、就业观教育的宣传,积极动员“两后生”参加培训,同时扩大学生开放范围,将“双证制”教育向“两后生”之外的其他生源倾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向职业院校输入更多优质生源;3)加大职业技能和能力素质培训的力度、强度、精度,调动更多的“两后生”及非“两后生”了解相关的知识技能,促使各初中学校充分认识“双证制”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切实调动全方位力量的积极性。

加快课程的个性化建设 1)以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为主,辅以法律、职业道德与礼仪、权益保护等相关知识;2)结合本地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设置培训课程,将技能培训与企业实习相结合。学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情况,拟定好所开课程。

完善课时安排 现行的“双证制”教育培训时间多安排在每个学年的下半学期(通常是每年3月份以后),而这个时间段是毕业生复习准备升学的关键时期。学校、教师、学生关注的焦点都在“升学”上,在这个时间开展的“双证制”培训注定不会受到重视。这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尽快将教学计划落到实处,将学校教育的本质回归到“关注人的发展”。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可将“双证制”教育培训实施的时间提早,从每年九月份就开始实施,缓解与毕业生升学考试时间上的冲突。

改变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率 为了增强培训效果,应改“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变“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注重课程实践教学,鼓励教学者优化理论课程与就业技能实践课程设置,做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衔接,注重引导更多的学生做好对就业技能实践课程的学习。鼓励教学者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提高师资能力,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1)扩大授课教师来源:可聘请中职学校专业教师、企业高级技工以及其他社会专业人士等作为兼职教师。2)授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委派社会经验丰富、授课效果好的教师担任任课教师,稳定其队伍。3)组建骨干课程讲师团:以校内教师为主体,吸收社会相关专业人员,组建骨干课程讲师团,资源共享,送教下校,为学生提供较高质量的培训课程。4)强化教研活动:目前,“双证制”培训教学工作主要由任课教师单独承担、单独完成,教学研究活动相对来说极其有限,因此需建立健全相应教研活动机制,促进多方资源的交流,帮助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3 结论

推进“两后生”“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是推进教育权利平等的重要组成,是普及现代文明的渠道,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与改革离不开“双证制”教育培训的优化与推进。以武汉市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探究、分析“双证制”教育培训中普遍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其他地区的相关工作也起到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秀华.对双证制教育培训教材《现代文阅读》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

[2]时小侬.基于就业准入制度的“双证制”教育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1).

[3]毛湘,姜义民.成人“双证制”职业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12.

初中教育培训范文第3篇

一、主要任务和对象

农民“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全县青壮年农民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力争通过8年时间的努力,通过系统学习培训,使全县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达到中等文化程度,取得成人职业高中毕业证书和相应的绿色证书、农民技术员证书等,并掌握1至2项农业实用新技术,具备吸收和应用科技成果的能力,成为新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技术人员和农业致富带头人。

农民“双证制”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农村青壮年从业人员,重点是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农业专业大户、营销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二、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

“双证制”教育由文化课、农业实用技术课两部分组成。

文化课开设公民道德和法律常识、现化文阅读、应用文写作、应用数学、社会科学常识或自然科学常识(任选一门)、计算机基础等六门课程。农技课由培训单位根据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农业部门绿色证书、农函大等培训要求设置。

三、教学、培训的组织管理

文化课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学工作主要依托各镇乡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文化课采取全省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文化课具体的教学进度计划和考试办法由市教育局教研室负责制订实施。

绿色证书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教材和大纲,按农业部门要求和规定执行。农业部门和科技部门应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科技项目推广要求,提出重点培训内容和设置农技课程。各镇乡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和县农技培训学校承担农技培训任务。

承担文化课教学和农技课教学的学校要按“双证制”教育要求,统一制订有利于缓解学员工学矛盾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报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农业部门备案。

“双证制”教育组织办班单位要努力拓宽专业面,从纯农专业到涉农专业,到农村管理专业,凡是社会有需求,群众有需要的,都要想方设法同业务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开设相关专业。“双证制”教育组织办班一般以镇乡(街道)为单位,也可以由邻近镇乡(街道)联合办班。

各地“双证制”教育的教学组织实施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农民学习的特点、要求和农时安排,学习形式要灵活多样。每期“双证制”教学班的一般学习年限为一年半,学员可通过学分累积或分阶段完成学业,学分有效期为六年。已经具有绿色证书、农函大结业证书和农民技术员等证书的学员,可免修农技课程,提前毕业。

四、招生、考核和发证

“双证制”教育实行免试入学的办法。凡具有初中毕业或相当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的农业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均可报名参加学习。“双证制”教育不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

“双证制”教育教学计划中现代文阅读、应用文写作、应用数学三门文化课实行宁波市统一考试。其余文化课的考试由承担教学任务的学校负责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农函大等考试、考核、发证,按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鼓励学员获取多种证书,对取得多张有效证书者,相应增加学分,即每多获得一张证书,增加5学分。学员按教学计划规定,学完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达到毕业总学分要求,并取得相应的绿色证书者,发给成人职业高中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

五、加强宣传,做好招生组织工作

各镇乡(街道)、有关部门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把农民“双证制”教育政策和招生资料通过广播、电视、黑板报、海报等多种途径送到千家万户,让老百姓了解“双证制”教育的信息,并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农民“双证制”教育以学校和培训机构自主招生为原则,各镇乡(街道)、有关部门要在招生工作上给予大力支持,并帮助做好招生宣传工作。

六、培训经费

农民“双证制”教育培训经费应得到切实保障,要通过镇乡(街道)财政拨款、农村教育费附加等渠道为主解决;县有关部门在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和绿证培训经费中给予补助。对农民“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镇乡(街道)和单位,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加强组织领导

农民“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是新时期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县政府对镇乡(街道)的年度考核内容之一。各镇乡(街道)、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协调各方面力量认真开展“双证制”教育。教育、农业、科技等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根据“双证制”教育的要求,认真制订培训规划,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抓好办班招生、教育培训工作。农业、科技部门要加强对农业科技培训推广的指导,把农业科技推广和“双证制”教育培训结合起来;教育部门要认真组织安排教学,加强教学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切实保证教育和培训质量。

初中教育培训范文第4篇

深入学习十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完善社区教育网络,促进社区教育全面发展,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提升现代文明素养和科技文化水平为根本任务,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社区教育活动,为培养现代职业农民、丰富社区居民生活、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

二、目标任务:

1、完成社会各类培训32000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50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000人次;农民创业培训1500人次;其它类培训22150人次。

2、应届初中毕业生培训与创业教育率达100%。

3、创建一所市标准化村民学校。

4、配合开展好全民终身学习推进周活动。

5、在开展自主培训的同时,加强与镇有关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参与配合镇有关部门开展社区教育培训活动,使居(村)民社区教育参与率达50%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网络

1、调整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协力解决社区教育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有效推进我镇社区教育工作。

2、强化镇社区教育中心的主阵地作用。继续改善镇社区教育中心的办学条件,提高社区教育中心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中心的主阵地作用。加强社区教育中心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建立镇社区教育中心网页。加强社区教育课题研究,做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和特色培训项目的申报工作。

3、加强对村民学校的指导。完善村民学校的组织网络,指导村民学校开展好本村村民的教育培训工作。各村民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创市标准化村民学校,在已创建两所市标准化村民学校(万家边村、涧东村)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创建一所市标准化村民学校。

(二)促进社区教育全面发展

以社区教育中心自主培训和通过与基地联合,与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点联合,与镇有关部门协作配合相结合的形式,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1、开展以培养现代职业农民为重点的各类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加强以“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现代“三农”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实施全民创业教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全民创业宣传、教育活动,突出以农村党员干部技能培训为重点,着力为农村培养一批“双带型”的基层党员干部和中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

3、切实做好本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通过多形式的培训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各企业单位要依法实施职工岗位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各村民学校要在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结合本村农民和农业生产实际,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

4、积极开展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充分发挥镇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开展好党员干部教育、人口与计划生育教育、时事政策教育、青少年教育、老年教育等,将教育与活动融于一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5、依托农科教基地,通过基地的科技示范和成果展示,吸引并引领农民学习先进农业技术。通过与基地签订培训协议,协同农科部门给予技术渗透和指导,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使基地建设与教育培训及农民的脱贫致富形成良性循环。

6、认真做好全镇应届初中毕业生的培训和创业教育工作。力争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广大初中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和职业意识。

(三)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

1、加强社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认真学习领会国家、省、市有关社区教育的文件精神,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调研和理论研究。社区教育专职教师每年至少读一本专业方面的理论书籍,写一篇调研报告和一篇论文,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

2、建立兼职教师和志愿者队伍师资库。在专职教师队伍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建立一支得力精干的兼职教师和志愿者队伍是确保社区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通过调研,根据当地居民的学习需求,精心选择聘请有一技之长,热心公益教育事业、责任心强的同志为兼职教师或志愿者,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初中教育培训范文第5篇

一些基层企业单位仍沿用传统的教育培训方法,没有随着职工特点和要求的变化更新培训内容、改变培训方式方法,不关心企业需求,不挑选培训对象,不看培训效果实效,只是为了培训而培训,缺少内容、形式的创新,只求完成培训任务。以致教育培训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缺乏实效,教学双方的积极性不高都受到了影响。

二、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相对措施

(一)基层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要主动适应企业改革形式,建立适用的培训、考核制度,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根据基层企业单位自身的工作要求、各工种的特点,建立起近期的、远期的教育培训目标。设立基层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管理小组,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对职工教育培训的内容、形式、培训密度、监督考核、效果等进行讨论,随时修正和完善这项培训制度,并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场地、器材、经费方面的支持。教育培训考核结果与经济奖惩及人才使用选拔挂钩。对在教育培训中迟到早退、无故缺席的情况,在季度奖惩中予以一定的处罚,确保培训工作的有序实施;再评先选优及后备干部选拔中,将教育培训中的表现与成绩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项目,促进了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模式

基层企业单位培训职工的目的,就是提高其工作技能,增强其在实践工作中的能力,因此,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模式是最有效的培训模式。通过定期的各工种专业理论学习;加强指导日常工作中的“岗位练兵”、“师徒帮带”;再结合聘请企业以外专业人员给企业职工讲课、全员参与各种层次的技能大赛等多样化的培训,大大促进了企业职工的专业理论与技能素养的提高,也使得基层职工教育工作逐步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性强的、操作性强的职工教育应用体系。

(三)善于研究和总结,形成实用性强的自有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

基层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较强的重复性,比如新员工的教育培训、季节性安全教育培训、初中高级技工考核培训等等。形成实用性强的自有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对基层单位的职工教育工作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立起自由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可使基层企业任何一项职工培训工作,不管由谁来具体操作,都有可借鉴参考和提供指导意见的蓝本,减少了之后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支出。

初中教育培训范文第6篇

一、借助先进教师培训模式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首先采用走出去培训战略。从2009年开始,我校经过和中国教育服务中心沟通,先后选派243名中小学教师和管理者赴洋思课堂进行观摩学习培训,切实感受“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真经。

其次,实行请进来培训战略。2009年聘请省教科所专家培训中小学教师180人;2010年聘请北京教科院专家教授陶礼光一行10人,分学校管理、语文、数学、英语四个组对500多名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2011年邀请兰州大学西部基础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的专家对小学复式教学教师160人进行了培训。2012年由香港活知识立群社组织的10名志愿者对我县150名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了培训活动。

再次,2010年7月,清华伟新教育扶贫渭源教学站建成并落户于我校。从2010年开始,我们组织参加清华伟新高考考前辅导培训、小学校长以德治校专题培训、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专题培训、中小学教师职业成长专题培训、初中校长以德治校专题培训、中小学专职兼职心理教师培训、初中教研员专业化培训等18期,有2242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其中赴清华参加面授教师71人。2013年在继承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将高考培训视频和文字作了全部下载,拷贝复制到全县4所完全中学,各校组织教师根据自己任课情况和时间,采用集体参训和个人多次重复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据统计,总共有全县高三级科任教师345人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参加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政治等9门科目的专门培训。

二、借助先进教师培训模式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体会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是事关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教师进修学校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母机”和“加油站”,必须联系、整合、推介先进的优质培训资源,逐步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作为教师进修学校的主要领导及继续教育培训人员,必须想在前、走在前、践行在前,在大量培训内容中精选最佳方案和内容。

2.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领导要带头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活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领导和教师必须首先参加最先进的培训活动,以取得过硬的培训本领和培训资格。这方面,我校坚持不断选送各科教师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回来后上好汇报示范课,对其他教师进行再培训。实行培训教师上岗培训前的试讲评讲改进制度,然后进课堂上讲台开展对参训教师的实岗培训活动。

3.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走过场,不落俗套。随着培训活动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旧模式不断被参训教师所诟病。现实迫使我们必须进行培训模式的探索和改革,眼睛向外,采用走出去的方式进行专题考察,回来后进行检视评介,择优而用。经过不断的尝试,我们选定江苏洋思中学和清华伟新教育扶贫远程培训模式开展培训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

三、对进一步搞好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设想

1.继续坚持选送各学科教师赴外地培训学习活动,同时创造条件引进高学历教师到我校任教,壮大培训者团队。

2.继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培训模式,为搞好今后的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开拓新场所,做前瞻性准备。

3.继续搞好清华伟新教育扶贫远程培训工作,创造条件积极争取更多赴清华面授名额,使我县更多教师享受全国最优质教师培训资源的学习培训;同时创造条件聘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家教授来我县进行讲学培训活动。

初中教育培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民 科技 教育 培训

农民素质的提高对推进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远远适应不了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直接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现代农业发展。

一、农民科技培训现状

全国现有农民2亿多人。其中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的占26%,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9%,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 35%。由此可见,农民对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掌握的很少,加之自然条件恶劣和耕作技术的落后(农民习惯广种薄收),长期以来一直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不高,因而广大农民群众对科技知识的渴望和需求又十分强烈。农业部门和农民培训中心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市科技兴农的战略决策,始终坚持面向“三农”的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的工作思路,积极组织能源、农技、种子等部门通力协作,紧密配合,加大实施力度,并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青年农民以及产业带头人的科技培训做出了周密的计划和安排,目标任务明确、方法得当、措施有力,使培训工作有章可行。在培训方法上,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适时与及时相结合、音像与面授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尽量保证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随着各省、市“两基地一中心”建设步伐的加快,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龙头企业的迅速崛起,现有的农民科技培训模式,无论从观念、方法、形式、手段、规模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与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的要求极不适应,广大农民群众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捷的途径获取最新的科技知识,掌握最科学、最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这就要求我们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必须符合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探索一种适合我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新路子,加强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

二、存在的问题及主要成因

1、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不重视,认识不到位。

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民教育又是弱势单位,社会鄙视农业和农民教育的观念仍然存在,许多人没有认识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不少村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特色农业,需要有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在理解上不准确、不全面。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盖新房,发展特色农业就是多打粮食,没有把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保持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很大一部分乡镇基层干部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持有应付、走过场的态度,甚至存在畏难情绪。还有一些领导干部没有把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统筹发展规划,当作一项长期任务来抓,认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可有可无,可抓可不抓,使一些地方的农民培训成为无规划、无人管、无经费的“三无教育”。在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不到位,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

2、各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发展极不平衡。

由于农民在思想观念、劳动力外出、工作方法、资金投入、领导认识水平、自然环境、交通条件、教育设施等方面的差异,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发展极不平衡,有的甚至出现“零培训”现象。目前这种现状,直接影响着全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推进。

3、体制不顺,部门协作不紧密,有各自为政的现象,不能有效发挥自身优势,直接影响农民的培训效果。

农民素质与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对学习培训的需求具有多样性。而对现有的农民教育培训资源,作为实施农民培训工作的部门和单位,有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针对性,时效性不强,培训形式不灵活等问题。一是内容安排上没有充分考虑农民培训需求的多样性,缺乏针对性。二是在培训组织上忽略了农民的特点、农业的特点。农民对培训学习的要求一般是“短、平、快”,而农业这一产业四季分明,季节性强。那种不分季节,不调查农民的需求与愿望,盲目安排培训和内容的做法,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些还存在着培训工作无调查,无研究的问题,对参加培训的学员无记录、无档案、无总结,对农民科技教育没有考虑从如何更好地适应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拿出具体的规划和措施。在管理体制上,各培训机构和实施单位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混乱、各自为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是农业、科协、教育四个部门,其它如财政、妇联、共青团、组织部门也有所涉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多头管理、责权不明、资金分散、监督弱化、盲目性、无序性突出,严重制约自身优势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效果。

4、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监督、激励机制不健全,没有法律保障。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量大面广,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国教育最薄弱环节。但至今还没有一个规范农民科技教育的法律性文件,投入、激励、监督机制不健全。这与农民科技教育的地位,作用极不相符。

5、有限培训资源没有得到整合利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优势难以发挥。

教育培训资源是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载体,现有的一些乡农技站、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农广校等教育培训资源,在对农民培训与服务上还存在着潜力挖掘不够,培训设施不完备,师资结构不合理,理论研究体系不健全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合理整合利用,难以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的整体效益。

三、思路与对策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农民科技教育大培训工作。

初中教育培训范文第8篇

一、培养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教育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这是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而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民素质提高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从而也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正因为如此,wjb总理曾明确指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培育新型农民,尽快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的新型农民队伍,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农、人才强农之路。从当前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以及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形势看,也迫切需要加大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仅占39.*,远低于城市人口占65.*的水平。全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而初中的占4*,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可见,当前我国农民受教育的年限的确较短,整体素质不高,亟需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农民素质低不仅难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而且也影响农民增收、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说,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既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又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

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出发,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实现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要有一批懂市场、会经营的农民能人和一批会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从城市统筹发展的需要出发,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民要融入市民行列,成为城镇和城市的居住主体,必须具备现代市民的意识,适应现代城市、城镇的文明要求和生活节奏。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因此说,培养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各级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造就一代新型农民: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二是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三是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质。

总之,培养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之策,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由之路,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从当前农村实际出发,最紧迫的是要建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民的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鉴于农民科技培训是一项公共事业,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把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放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因此,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尽快提高广大农民科技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二、农广校符合国情、农情、民情,已发展成为培养新农民的主渠道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是由各级政府的各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的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的农民教育培训学校,是覆盖广大农村的远程教育培训体系,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中等职业教育、中专后继续教育和合作高等教育;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五级办学体系,开设种植类、养殖类、工程类、经济管理和服务类中等专业10*个,教学班延伸到乡村,拥有1200*个乡镇教学班,成为覆盖全国农村运用远程教育手段从事农民教育培训的专门学校。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络、卫星网络等手段,采用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计算机课件、报刊、杂志等媒体,通过远程教育、面授辅导和生产实践,把科学文化技术传到千家万户和田间地头。25年来,为全国农村培养了40*万中等以上职业技术人才,开展多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已超过一亿人次,为提高农民素质、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农广校由多部门联合举办,有利于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利用各部门的政策和资源优势,形成办好农广校的合力,依靠重组现有教育资源,采用现代远程教学手段和统一的教学服务,教育成本低,政府办得起,农民学得起;通过五级办学体系和广播、电视等媒体,将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和农民的家里,学员可以不离乡、不离岗,既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又能节省开支,以最便利和经济的途径获得知识、技术和能力,且打破了时空限制,其容量是其他任何学校无法比拟的。我国农村,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使很多人失去了接收教育的机会,农广校通过重组教育资源,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发展关键在教育。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是不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知识的积累和技术进步的源泉是教育。要破解“三农”难题,必须要得到掌握较多较高实用技术的农民来支撑。据统计,在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只占3.*,接受过中等技术教育培训的仅占0.1*,而没有接受过技术教育培训的竟高达76.*,在农村中15-40岁的青壮年文盲半文盲有720*人,小学文化程度2.07亿人,初中1.13亿人,高中和中专0.33亿人,大专以上仅3*人。

我国农村青年同龄人中仅有*左右能够进入普通高、中等院校学习,每年农村有120*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没有进入上一级学校学习的机会,大量的青壮年农民没有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回到农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的实际情况是人口多、底子薄。中国以占世界*多一点的教育经费,支撑着占世界2*的教育人口。全国农村每年不能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直接回到农村,加入到农业和农村劳动力大军。每年解决这120*年轻一代农业人口的后续教育和培训问题,是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一大热点和难点。同时,更重要的是面对量大面广的亿万农民的教育培训,压力非常大。另外,中国农村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加之中国广大农民仍然不富余,经济收入有限,这就是我们目前的国情、农情和民情。因此,要实现农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农广校所具有的覆盖面广、快捷便利、成本较低、学用结合、资源共享、机会均等、开放教育、技术先进等现代远程农业教育的明显优势,积极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这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具有长远性、战略性的选择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农民教育已引起全党、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农民科技教育体系,农广校已经成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主力军,已经成为农民科技教育的重要阵地,已经成为培养新农民的主渠道。以农广校为主体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是我国农村教育的重要宝贵资源。农广校办学25年来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适应性人才,在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采用现代远程教育符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符合农民需要。从我国农村人口多、底子薄、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基本国情出发,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是解决“大国办大教育”、“穷国办大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所以说,农广校的举办,是由我国现实的国情、农情和民情所决定的,农广校的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发展趋势所决定的。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农广校,农广校在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中是大有作为、前景广阔的。

三、农广校肩负培养新农民的重大历史使命,要积极为建设新农村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提出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为“十一五”和今后的农民教育培训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新农民定位在“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有文化要求农民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具有先进的思想观念、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要知法守法、崇尚科学、勤劳致富;懂技术要求农民具有较高的科技素质,至少要熟练掌握一至多项从事农业和农村生产的技能和技巧,实现科学种田、养殖和从事其他生产活动;会经营要求农民应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能够合理组织配置家庭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土地等资源,组织生产和参与市场经营活动,获得经济效益。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支撑。

只有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新型农民队伍,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潜力,形成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才能将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因为培养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所以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成立25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全国农广校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肩负着重大使命。希望农广校要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因此,全国各级农广校必须认真落实回良玉副总理的指示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在今后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实践中,要紧紧围绕“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这个中心任务,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

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加强体系建设和基础建设,切实发挥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大力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真正实现办学重心下沉,沉到生产一线,沉到田间地头,要充分发挥好“空中(广播、电视)、流动(科技大篷车)、田间(技术指导)”三个课堂的优势,全方位、多形式地为农业新技术普及和新成果推广服务,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按照培训三进村和农业科技入户的要求,做到“培训教师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实行零距离培训、手把手指导。要加快建立天网(广播、电视、卫星网络)、地网(教育培训基地、互联网络)、人网(教育培训和农技推广队伍、组织网络)三网合一的集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推广服务和信息传播等多功能一体化的“手段先进、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内容丰富、快捷高效”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以全国农广校五级办学体系为基础,努力构建全国新型农民终身教育培训体系。

初中教育培训范文第9篇

__农广校是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分校,所从事的教学、培训工作为公益性事业,其职能是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培养不离乡不离土的农民知识分子,达到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之目的。20__年__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州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自治区农广校的正确指导下,在州农业局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农民素质教育”开展工作,发扬团结务实,开拓进取精神,使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__农广校下设三所分校,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各一所。共有在职教职工24人,另有兼职教师110人。本年度中专学历教育开设有5个专业,汽车摩托车维修、农村党建、会计统计与审计、现代乡村综合管理、计算机操作;开设语种有汉、维两种。20__年注册新生374人,毕业183人,现有在籍学员604人。下设三所分校均建有教室,各项教学设施设备配备齐全。一、一年来所作的主要工作:(一)农民培训工作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是农广校为农服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__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培训。“三进村”辐射带动明显,“菜单式”培训工作进展顺利,转移培训1000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5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科技书籍宣传单23000册,播放实用技术片70场次,悬挂宣传横幅24条。1、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开展情况按照加强农广校教师专业技能的工作思路,我校制定了《__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实施方案》,选择了4个村120户作为试点,选派二十名中、高级农广校教师及农业技术专家对科技示范户进行面对面技术指导,辐射带动6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在农业生产期间,下村队集中或分散技术指导,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讲解,使科技示范户良种普及率100%。同时又积极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棉花膜下软管滴灌技术”、“沼渣沼液的科学应用”等几项主推技术,实现了良种与良法相结合,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辐射带动,每位示范户不同程度地带动了周边农户应用各项实用新技术,营造了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2、“菜单式”培训工作按照自治区农广校安排,__校在全州选择了条件较好的精河县、博乐市作为“菜单式”培训试点单位。州、县、市均制定了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组织人员对村队农民进行了摸底调查,了解培训需求和要求,建立了相应的师资队伍,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培训内容以切合地方特色的棉花滴灌技术、沼气池建设、沼渣沼液利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等为主。在全州下上推行节水滴灌、农村沼气利用的大环境下,农广校的“菜单式”培训既为政府所欢迎,又为农民提供了学习平台,真正做到了“需要什么,培训什么”,效果良好。3、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20__年,我州温泉县农广校被列入自治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县,培训任务为1000人。在自治区农广校、农业主管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根据县域经济地域条件的实际特点,项目实施单位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分批次的组织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工种以建筑工、商铺营销人员、宾馆服务员等工种。培训1000人,转移就业率96%。根据自治区农广校、主管局对“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检查的通知,州校及时组织项目校进行了认真自查,对档案资料、培训、发证等各个环节加强了管理,确保了项目的有效实施。主要做法是:首先对拟转移人员的数量、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准确掌握了县、市劳动力资源数量及发展走势,为培训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二是利用星期天和集市赴乡镇场进行广泛宣传,张贴培训简章,悬挂横幅;三是按具体情况制定培训计划,聘任专业教师授课;四是从中央农广校订购阳光工程培训资料及光盘,并将阳光工程教材《农民务工培训读本》免费分发给每位学员;五是与轧花、纺织、建筑 公司、商铺等企业、公司、个体经营业主建立用工需求信息,使培训就业有机结合;六是完善培训档案,建立长效机制;七是建立检查监督机制,加强领导和管理。(二)招生工作今年,__农广校的招生工作安排部署周密,有宣传、有方向、有重点,取得较好成效。共招生374人(注册),完成任务的134%,远远超出自治区组织部、农广校给我校下达的280人的招生任务。具体做法是:一是继续贯彻自治区组织部、农业厅、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教育优势做好村干部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新党组通字〔20__〕25号)精神,开展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学历教育培训。工作重心主要在出台文件、理顺关系、联合检查上。依托地方党委政府争取经费支持(学费分摊),组织、农业部门联合招生、检查,并将招生情况纳入乡镇目标管理责任书一并考评,完成村干部中专学历教育招生89人,(占招生人数的24%)。二是开展“职业教育初中分流班”试点工作。紧紧依靠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补贴的优惠政策,深入调研,确定博乐市分校为试点校,广泛宣传,共招生48人。9月初,__农广校组织州、县(市)分校教师分赴两县一市,在乡镇主要领导的陪同下开展了“初中分流生”基础情况调查。走访部分中学,对乡镇中学初中学员情况、是否愿意参加分流、校舍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认真了解。做为试点校,博乐市分校主要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构建和谐关系上下功夫,积极与地方教育局、乡镇中学联系,积极宣传优惠政策,做好乡镇中学的调查摸底工作,建立相应的师资队伍,完成“初中分流生”招生48人。为加强管理,州校建立了“初中分流班”管理网络体系,明确了职责任务,制定了教学检查方案主日常电话联系卡。为加强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补助金管理,监督资金的使用到位,州校对已发放的资助金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要求博乐市分校对新招48名“初中分流生”建立档案,使“职业分流班”中符合国家规定的学员全部享受国家资助,农广校要通过“公正、公平、公开”的资金使用,来吸引更多的初中分流生参加农广校的学习。三是在总结过去两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__农广校继续与组织、教育部门联合协作,明确了20__年度培训任务、目标、要求,将村队干部参加农广校的学习列入乡镇目标考核细则中,在招生、注册、面授辅导、考试等各个环节都有组织部门全程参与。通过农广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今年共招收农村基层村陈干部89人。(三)教学管理工作今年,__农广校以“教学管理质量提高年”为教学目标,组织县、市分校认真学习贯彻《新疆农广校管理办法》、《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实施细则》以及有关教学考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把组织部门始终作为联合办学协管单位共同参与教学班的管理,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教学管理。按要求认真制定各专业、各层次教学计划,做到及时下发。制定了“教学管理质量年”实施方案,对教学各个环节通过检查、抽查进行验收落实。“初中分流班”工作是一项新的拓展,建立了网络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日程安排。一是各教学班都指派一名组织干部作为管理人员,协助农广校教师对班级进行管理。二是强化监督检查,在教学过程中联合组织、教育、农业一同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督导。三是组织、选送教师开展集中培训,提高教师从教水平。一方面积极参加自治区校、州党委政府举办的各类培训,全州农广校教师参加培训达24人次;另一方面组织县市分校教师开展培训,对电子教案、自学指导书的编写进行现场指导,还对如何提高学员到课率等方面进行探讨。四是积极组织教研活动,在县市校开展了电子教案观摩学习,参观了博乐市农广校全体教师的公开课,通过各种措施有效地规范了教学过程。2、考务工作。一是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疆农广校中等职业教育考务管理实施办法》、监考守则等。二是制定了各层次、各专业的考务工作计划,制定了巡、监考职责,做到无论统、补考均有州校巡考。三是专人负责,试卷的接收、清点保管、印刷,都有专人负责,做到妥善保管,严格保密。四是成立巡监考小组,对考点进行巡视检查,确保各考点教室单人单桌,考场人数不超过25人,考前组织监考教师学习监考守则等。五是联合组织、农业等部门一同巡考,坚持“从严治学”。3、教材管理。今年__校选开区校5个专业,语种为两种,招生跨春、秋两季,在专业多、教材征订时间紧的情况下,完成了教材征订、发放工作。主要做法: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专人管理,费用按时上缴,发放及时。二是按时上报各层次、各专业的教材征订单。三是收到教材及时清点、下发。四是做好州校负责征订教材工作,主动与新华书店等单位联系购书,整个征订工作井然有序。4、师资管理。一是按要求上报了20__年师资培训计划,总结。二是认真组织全州农广校教职工参加中央校、区级、州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全年参加中央校举办的现代农业建设师资培训9人(山东),“百万中专生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卫星远程培训班5人(伊犁),参加全国农广校系统师资能力建设远程培训班8人(伊犁),参加春季招生录取会议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培训1人。三是对所聘教师进行考核测评,建立专、兼职教师资料库,并发放了兼职教师证书。四是按照教学日程安排,对教师教案、教学日志、学员作业、教学过程进行检查。(四)媒体资源利用情况通过广播电视开展远程教育是农广校开展科技培训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州三县(市)分校均建立了音像资料库,通过科技音像片、录音带积极实施“致富早班车”下乡进村入户工程,为农牧民送去了大量的科技信息。今年新建20个“科技大喇叭”广播站,农广校强化站点管理,合理调配音像带(片),在村(队)设立农广信息员,负责定时播放。并和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结合起来,通过广播、vcd片宣传科技知识,收听人数达120__余人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__是一个种植、养殖结合的偏远地州,种植上以棉花、小麦、玉米、蔬菜、酱用番茄等为主,养殖业以牛羊、家禽、等为主。中央校所下发的音像资 料有部分适用于我州,如小麦、玉米、棉花种植技术,保护地蔬菜种植技术,牛羊育肥、疾病防治等。但大多数由于气候差异、特色品种不适宜、技术设施含量高等原因未使用。(五)项目、资金争取情况今年,州校争取州财政3万元办学经费到位.温泉县农广校争取“阳光工程”1000人培训项目,资金到位。精河县取得了农业厅关于“新型农民培训”项目,资金未到位。(六)宣传工作为进一步宣传农广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富有实效的典型事例和办学特色,全面展现农广校的办学风采,调动办学人员的撰写信息稿件的积极性,__农广校制定了20__年宣传工作方案,明确了州、县、市分校报送信息的数量和要求。同时为激励教师写出高质量的稿件,州校还制定了《__农广校信息及新闻报道奖惩办法》,有效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截止目前,全州农广校共上报各类信息120篇,其中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发表3篇,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站刊登35篇;被《自治区农广校简报》采用12篇,地方政府信息网采用12篇;州、市电视台采用6篇,《__农业信息》采用2篇,3篇论文获得西北农村远距离教育研究会论文一等奖,2篇论文在《农民科技培训》杂志发表。通过积极的宣传报导,农广校在培训、学历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得到广泛的认可。(七)经费使用情况今年,__校已争取到州财政3万元办学经费,并将其纳入财政预算,用于继续教育培训、农民科技培训、购置办公设备等。20__年有关自治区学费部分已上交完毕。教材费收取总额66077.25元,上缴区校56716.45元,支付州新华书店教材款9360.8元。所有费用均纳入财政专户,无抵扣现象。二、工作特色和亮点(一)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__农广校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是第四年,涉及行业已由原来的大农口扩展到城建、国土资源、档案等系统。今年共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6期,对农业、城建、档案、农机、林业、国土六个系统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人数510人。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__农广校注意选聘业务精、理论强的专家授课,要求各任课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出勤和考试成绩进行发证,各个环节的管理有序认真。同时,为保证学员到课率,还根据各行业工作性质,分批分期进行培训。__农广校在管理上从严要求,档案资料规范齐全,工作扎实,顺利通过了自治州人事厅关于培训基地的评估验收。(二)继续举办出租客运从业人员岗位培训。今年,是州农广校与博乐市客管办联合办学的第二年,对市内出租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培训班分汉、维两种语言授课,截止目前已培训346人。为使培训有实效,农广校组织客管、安全、旅游等行业专家,编印了培训教材,制定了严格的培训班学习纪律,要求教师讲解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通过培训,提高了城市出租汽车驾驶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树立了“窗口”行业良好的服务形象,这是__农广校在培训领域的又一突破,在提升客运从业人员道德素质的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谋得了新的空间。(三)“初中分流班”的建立。见前述。三、主要工作成效全年各类招生374人,完成任务的13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510人;出租客运从业人员培训346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5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科技书籍宣传单23000册,播放实用技术片70场次,悬挂宣传横幅24条;编写简报120篇,在各级各类报刊网站发表67篇,3篇论文获得西北农村远距离教育研究会论文一等奖,2篇论文在《农民科技培训》杂志发表。四、问题及建议1、招生工作:①大部分初中学员不愿留在当地,愿意到外面求学,出去闯荡,“初中分流班”招生对象仅限于家庭贫困,学习成绩差的极少数学员,招生范围和局限性大。农广校没有形成订单培养,学习与就业不能挂钩,学员顾虑大。②村(队)干部学员管理上有难度。2、教材工作:①招生录取工作的拖延影响了教材的及时征订。如:春季班教材征订时间为20__年4月10日,统考时间为20__年6月9日,秋季班征订时间为20__年11月15日,统考时间为20__年1月12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教材要邮寄、托运、发放,教师要备课,学员要自学,极大地影响了辅导质量。②民语教材的征订不能完全按专业设置提供,不能提供民语试卷。3、联合办学方面:①个别分校缺乏主动性,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少,农广校从事的是公益性事业,只有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②个别办学人员的思想不够开拓,固守学历教育的模式,因循守旧,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4、学费拖欠。农村基层干部学费由乡镇负责部分很难到位,部分学员拖欠学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广校的发展。5、试卷。部分中央校、区校提供的试卷印刷不规范,密封线前后页不对齐,不利于装订(学员答案被封)。6、信息稿件质量有待提高。个别分校信息数量可观,但采用率低。建议区校在适当时候举办写作培训班。五、20__年工作重点二0__年即将过去,在各级办学人员的共同努力下,__农广校的学历教育、农牧民科技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农广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新的一年里,农广校在克服困难、发扬成绩的基础上,还将以稳固中专学历教育,联合开办职业教育分流班和卓有成效地开展农牧民科技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为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工作要点如下:1、计划招收农村基层干部学历生100人。2、加大职业教育分流班的宣传力度,力争在两县一市普及开展,共举办3个班,计划招生120人。所分校中对专业证书班学员、20__级中专生、20__级中专后继续教育学员进行毕业审核验印工作,对大、中专班种植类、村管专业毕业学员开展高、中级农艺工的技能鉴定。3、计划对15000农牧民开展科技培训,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延伸至8个村,“菜单式”培训在专业上突破种植类。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500人,出租客运从业人员培训300人。5、在县(市)分校间组织两次教学观摩或论文评比活动。6、对文书、学籍等各类档案进行整理、归档,对单位保密工作进行自查,做好保密各项工作。二oo七年十二月六日

=================

初中教育培训范文第10篇

(一)农民培训工作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是农广校为农服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培训。“三进村”辐射带动明显,“菜单式”培训工作进展顺利,转移培训1000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5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科技书籍宣传单23000册,播放实用技术片70场次,悬挂宣传横幅24条。

1、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开展情况按照加强农广校教师专业技能的工作思路,我校制定了《*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实施方案》,选择了4个村120户作为试点,选派二十名中、高级农广校教师及农业技术专家对科技示范户进行面对面技术指导,辐射带动6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在农业生产期间,下村队集中或分散技术指导,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讲解,使科技示范户良种普及率100%。同时又积极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棉花膜下软管滴灌技术”、“沼渣沼液的科学应用”等几项主推技术,实现了良种与良法相结合,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辐射带动,每位示范户不同程度地带动了周边农户应用各项实用新技术,营造了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

2、“菜单式”培训工作按照自治区农广校安排,*校在全州选择了条件较好的*县、*市作为“菜单式”培训试点单位。州、县、市均制定了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组织人员对村队农民进行了摸底调查,了解培训需求和要求,建立了相应的师资队伍,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培训内容以切合地方特色的棉花滴灌技术、沼气池建设、沼渣沼液利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等为主。在全州下上推行节水滴灌、农村沼气利用的大环境下,农广校的“菜单式”培训既为政府所欢迎,又为农民提供了学习平台,真正做到了“需要什么,培训什么”,效果良好。

3、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20*年,我州*县农广校被列入自治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县,培训任务为1000人。在自治区农广校、农业主管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根据县域经济地域条件的实际特点,项目实施单位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分批次的组织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工种以建筑工、商铺营销人员、宾馆服务员等工种。培训1000人,转移就业率96%。根据自治区农广校、主管局对“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检查的通知,州校及时组织项目校进行了认真自查,对档案资料、培训、发证等各个环节加强了管理,确保了项目的有效实施。主要做法是:首先对拟转移人员的数量、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准确掌握了县、市劳动力资源数量及发展走势,为培训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二是利用星期天和集市赴乡镇场进行广泛宣传,张贴培训简章,悬挂横幅;三是按具体情况制定培训计划,聘任专业教师授课;四是从中央农广校订购阳光工程培训资料及光盘,并将阳光工程教材《农民务工培训读本》免费分发给每位学员;五是与轧花、纺织、建筑公司、商铺等企业、公司、个体经营业主建立用工需求信息,使培训就业有机结合;六是完善培训档案,建立长效机制;七是建立检查监督机制,加强领导和管理。

(二)招生工作今年,*农广校的招生工作安排部署周密,有宣传、有方向、有重点,取得较好成效。共招生374人(注册),完成任务的134%,远远超出自治区组织部、农广校给我校下达的280人的招生任务。具体做法是:一是继续贯彻自治区组织部、农业厅、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教育优势做好村干部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新党组通字〔20*〕25号)精神,开展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学历教育培训。工作重心主要在出台文件、理顺关系、联合检查上。依托地方党委政府争取经费支持(学费分摊),组织、农业部门联合招生、检查,并将招生情况纳入乡镇目标管理责任书一并考评,完成村干部中专学历教育招生89人,(占招生人数的24%)。二是开展“职业教育初中分流班”试点工作。紧紧依靠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补贴的优惠政策,深入调研,确定*市分校为试点校,广泛宣传,共招生48人。

9月初,*农广校组织州、县(市)分校教师分赴两县一市,在乡镇主要领导的陪同下开展了“初中分流生”基础情况调查。走访部分中学,对乡镇中学初中学员情况、是否愿意参加分流、校舍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认真了解。做为试点校,*市分校主要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构建和谐关系上下功夫,积极与地方教育局、乡镇中学联系,积极宣传优惠政策,做好乡镇中学的调查摸底工作,建立相应的师资队伍,完成“初中分流生”招生48人。为加强管理,州校建立了“初中分流班”管理网络体系,明确了职责任务,制定了教学检查方案主日常电话联系卡。为加强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补助金管理,监督资金的使用到位,州校对已发放的资助金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要求*市分校对新招48名“初中分流生”建立档案,使“职业分流班”中符合国家规定的学员全部享受国家资助,农广校要通过“公正、公平、公开”的资金使用,来吸引更多的初中分流生参加农广校的学习。三是在总结过去两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农广校继续与组织、教育部门联合协作,明确了20*年度培训任务、目标、要求,将村队干部参加农广校的学习列入乡镇目标考核细则中,在招生、注册、面授辅导、考试等各个环节都有组织部门全程参与。通过农广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今年共招收农村基层村陈干部89人。

(三)教学管理工作今年,*农广校以“教学管理质量提高年”为教学目标,组织县、市分校认真学习贯彻《新疆农广校管理办法》、《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实施细则》以及有关教学考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把组织部门始终作为联合办学协管单位共同参与教学班的管理,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教学管理。按要求认真制定各专业、各层次教学计划,做到及时下发。制定了“教学管理质量年”实施方案,对教学各个环节通过检查、抽查进行验收落实。“初中分流班”工作是一项新的拓展,建立了网络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日程安排。一是各教学班都指派一名组织干部作为管理人员,协助农广校教师对班级进行管理。二是强化监督检查,在教学过程中联合组织、教育、农业一同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督导。三是组织、选送教师开展集中培训,提高教师从教水平。一方面积极参加自治区校、州党委政府举办的各类培训,全州农广校教师参加培训达24人次;另一方面组织县市分校教师开展培训,对电子教案、自学指导书的编写进行现场指导,还对如何提高学员到课率等方面进行探讨。四是积极组织教研活动,在县市校开展了电子教案观摩学习,参观了*市农广校全体教师的公开课,通过各种措施有效地规范了教学过程。

2、考务工作。一是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疆农广校中等职业教育考务管理实施办法》、监考守则等。二是制定了各层次、各专业的考务工作计划,制定了巡、监考职责,做到无论统、补考均有州校巡考。三是专人负责,试卷的接收、清点保管、印刷,都有专人负责,做到妥善保管,严格保密。四是成立巡监考小组,对考点进行巡视检查,确保各考点教室单人单桌,考场人数不超过25人,考前组织监考教师学习监考守则等。五是联合组织、农业等部门一同巡考,坚持“从严治学”。

3、教材管理。今年*校选开区校5个专业,语种为两种,招生跨春、秋两季,在专业多、教材征订时间紧的情况下,完成了教材征订、发放工作。主要做法: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专人管理,费用按时上缴,发放及时。二是按时上报各层次、各专业的教材征订单。三是收到教材及时清点、下发。四是做好州校负责征订教材工作,主动与新华书店等单位联系购书,整个征订工作井然有序。

4、师资管理。一是按要求上报了20*年师资培训计划,总结。二是认真组织全州农广校教职工参加中央校、区级、州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全年参加中央校举办的现代农业建设师资培训9人(山东),“百万中专生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卫星远程培训班5人(伊犁),参加全国农广校系统师资能力建设远程培训班8人(伊犁),参加春季招生录取会议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培训1人。三是对所聘教师进行考核测评,建立专、兼职教师资料库,并发放了兼职教师证书。四是按照教学日程安排,对教师教案、教学日志、学员作业、教学过程进行检查。

(四)媒体资源利用情况通过广播电视开展远程教育是农广校开展科技培训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州三县(市)分校均建立了音像资料库,通过科技音像片、录音带积极实施“致富早班车”下乡进村入户工程,为农牧民送去了大量的科技信息。今年新建20个“科技大喇叭”广播站,农广校强化站点管理,合理调配音像带(片),在村(队)设立农广信息员,负责定时播放。并和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结合起来,通过广播、vcd片宣传科技知识,收听人数达1*余人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是一个种植、养殖结合的偏远地州,种植上以棉花、小麦、玉米、蔬菜、酱用番茄等为主,养殖业以牛羊、家禽、等为主。中央校所下发的音像资料有部分适用于我州,如小麦、玉米、棉花种植技术,保护地蔬菜种植技术,牛羊育肥、疾病防治等。但大多数由于气候差异、特色品种不适宜、技术设施含量高等原因未使用。

(五)项目、资金争取情况今年,州校争取州财政3万元办学经费到位.*县农广校争取“阳光工程”1000人培训项目,资金到位。*县取得了农业厅关于“新型农民培训”项目,资金未到位。

(六)宣传工作为进一步宣传农广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富有实效的典型事例和办学特色,全面展现农广校的办学风采,调动办学人员的撰写信息稿件的积极性,*农广校制定了20*年宣传工作方案,明确了州、县、市分校报送信息的数量和要求。同时为激励教师写出高质量的稿件,州校还制定了《*农广校信息及新闻报道奖惩办法》,有效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截止目前,全州农广校共上报各类信息120篇,其中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发表3篇,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站刊登35篇;被《自治区农广校简报》采用12篇,地方政府信息网采用12篇;州、市电视台采用6篇,《*农业信息》采用2篇,3篇论文获得西北农村远距离教育研究会论文一等奖,2篇论文在《农民科技培训》杂志发表。通过积极的宣传报导,农广校在培训、学历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得到广泛的认可。

(七)经费使用情况今年,*校已争取到州财政3万元办学经费,并将其纳入财政预算,用于继续教育培训、农民科技培训、购置办公设备等。20*年有关自治区学费部分已上交完毕。教材费收取总额66*7.25元,上缴区校56716.45元,支付州新华书店教材款9360.8元。所有费用均纳入财政专户,无抵扣现象。

二、工作特色和亮点

(一)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农广校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是第四年,涉及行业已由原来的大农口扩展到城建、国土资源、档案等系统。今年共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6期,对农业、城建、档案、农机、林业、国土六个系统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人数510人。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农广校注意选聘业务精、理论强的专家授课,要求各任课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出勤和考试成绩进行发证,各个环节的管理有序认真。同时,为保证学员到课率,还根据各行业工作性质,分批分期进行培训。*农广校在管理上从严要求,档案资料规范齐全,工作扎实,顺利通过了自治州人事厅关于培训基地的评估验收。

(二)继续举办出租客运从业人员岗位培训。今年,是州农广校与*市客管办联合办学的第二年,对市内出租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培训班分汉、维两种语言授课,截止目前已培训346人。为使培训有实效,农广校组织客管、安全、旅游等行业专家,编印了培训教材,制定了严格的培训班学习纪律,要求教师讲解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通过培训,提高了城市出租汽车驾驶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树立了“窗口”行业良好的服务形象,这是*农广校在培训领域的又一突破,在提升客运从业人员道德素质的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谋得了新的空间。

(三)“初中分流班”的建立。见前述。

三、主要工作成效全年各类招生374人,完成任务的13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510人;出租客运从业人员培训346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5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科技书籍宣传单23000册,播放实用技术片70场次,悬挂宣传横幅24条;编写简报120篇,在各级各类报刊网站发表67篇,3篇论文获得西北农村远距离教育研究会论文一等奖,2篇论文在《农民科技培训》杂志发表。

四、问题及建议1、招生工作:①大部分初中学员不愿留在当地,愿意到外面求学,出去闯荡,“初中分流班”招生对象仅限于家庭贫困,学习成绩差的极少数学员,招生范围和局限性大。农广校没有形成订单培养,学习与就业不能挂钩,学员顾虑大。②村(队)干部学员管理上有难度。2、教材工作:①招生录取工作的拖延影响了教材的及时征订。如:春季班教材征订时间为20*年4月10日,统考时间为20*年6月9日,秋季班征订时间为20*年11月15日,统考时间为20*年1月12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教材要邮寄、托运、发放,教师要备课,学员要自学,极大地影响了辅导质量。②民语教材的征订不能完全按专业设置提供,不能提供民语试卷。

3、联合办学方面:①个别分校缺乏主动性,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少,农广校从事的是公益性事业,只有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②个别办学人员的思想不够开拓,固守学历教育的模式,因循守旧,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4、学费拖欠。农村基层干部学费由乡镇负责部分很难到位,部分学员拖欠学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广校的发展。5、试卷。部分中央校、区校提供的试卷印刷不规范,密封线前后页不对齐,不利于装订(学员答案被封)。6、信息稿件质量有待提高。个别分校信息数量可观,但采用率低。建议区校在适当时候举办写作培训班。五、20*年工作重点*年即将过去,在各级办学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农广校的学历教育、农牧民科技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农广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新的一年里,农广校在克服困难、发扬成绩的基础上,还将以稳固中专学历教育,联合开办职业教育分流班和卓有成效地开展农牧民科技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为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

工作要点如下:

上一篇:现场管理工作范文 下一篇:技术创新工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