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材范文

时间:2023-03-22 17:22:55

初中化学教材

初中化学教材范文第1篇

为了使栏目设计情况更加直观,因此列举了几个调查实例。见表一从表一可以看出,新教材栏目的设计增多,旧教材中栏目只有7个,而且内容比较生硬,没有什么吸引力,逐渐扩展到9个,新教材的栏目内容达到14个,不但内容显得更加丰富,而且给学生的感觉很灵活、更贴近生活,足以体现出科学探究的精神,对学生的生活指导更为详细,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接受。

二、新教材栏目设计与科学探究之间的关系

1、新教材栏目设计在内容上突出了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采用一定的方法去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在教育中的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性的学习。虽然国内外的科学家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环节提出过很多自己的主张,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有提出问题、收集证据、提出假设,然后制定计划。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最初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素养的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如果是教材的话,主要是通过栏目设计来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新教材通过对栏目的内容进行更加丰富的设计,体现出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对化学知识的了解还不是很深入,因此对于化学的探究学习更加陌生。受学生教学时间和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只有精力探究一个问题的一段或者几个步骤,而不能坚持将整个探究过程探究完。从初中化学教材中可以看出其探究学习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化学实验为科学探究的基本形式。化学学科中,最能够体现化学知识的就是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就是对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也是发展科学探究的有效方法,由此可见化学实验是其他学科不能够替代的手段。因为初中学生对化学知识不是很熟悉,对于化学实验更为生疏,因此在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时候一定要有专门的教师来做引导。在进行实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而且使学生的实验技能有所提升。所有的初中化学教材中,实验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新版教材中探究性更加明显。总而言之,新课改之后的新版本化学教材基于旧版教材实验活动内容,淡化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严格区分,在实验过程中融入了探究学习的成分,使原有的化学实验活动更加独特更加新颖。例如,在广教社教材中讲述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的时候,就采用了以试验为主的探究活动。教材一开始先提出问题,先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欲望,然后对学生进行假设的引导,从假设的理论出发来收集证据、实施探究,最后再进行总结和归纳。(2)查阅资料是对化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教材中的知识不一定是全面的,初中化学知识也不例外。因此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在通过实验也无法达到答案之后,可以通过查阅一定的资料来对想要了解的知识进行探究。例如广教社的“知识视窗”明确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自主能动性,在互联网或者图书上获得答案。教材之所以这么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处理信息和搜集信息的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主旨也正是这样的,同时这也是人类个体要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所要必备的素质。(3)通过调查访问来进行科学探究。广教社中的“调查活动”栏目,主要为了让学生通过对社会中的重要信息进行调查、访问,来实现探究式学习,这样的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遇到各种课堂上没有遇到过的问题,通过探究和访问而能够得到相应的答案,这从教材中获得问题的答案更加有趣。(4)以讨论为主要活动的科学探究。在化学探究学习中,能够发挥学生积极性作用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对于一个新问题,学生们互相提醒、集思广益,每一个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改旧教材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栏目设计以科学探究为载体,在课程目标上体现全面性和包容性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将科学素养划分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是预计鞥、过程与方法等方面,以此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要想完成这些目标就必须运用一定的载体,而最好的活动方式及时科学探究,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仍然适用。

三、结束语

通过对新旧教材栏目设计的对比,体现出教材的栏目设计与科学探究之间的密切关系,栏目是体现课程观的主要载体,深层次的教育观念能够在栏目的内容和形式上体现出来,化学教师应该从教材的栏目出发,在丰富的栏目中挖掘教学的有效成分,引导学生将探究学习落到实处。

初中化学教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新教材 认识

初中化学在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中是一门必修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它在我们整个初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进步,教材也要跟上节奏,因此,新教材应运而生,这也是适应我们的新课标的一项举措。面对化学新课标,我们的教师迫切需要了解新教材“新”在何处,并在这种基础上,为我们的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真正地看到新教材与旧教材之间的区别,为更好地把握新教材的精髓、确定教学知识点以及教学重难点做好准备。同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要积极吸收新课标的精华,将新教材与新课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学作出准备,这也是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下面,我就具体地来谈一谈我对新教材的认识,希望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己今后的初中化学教学工作。

第一,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明显更加注重对新知识的吸收,这也体现了新教材与时俱进的特点,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化学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人类解决能源、衣着、环保、日常生产与生活的重大问题。同时,化学与材料科学、环保、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也息息相关。因此,化学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跟上现代化的步伐,就应该结合化学这门学科的具体特点,把这些新的知识融入到化学教材之中,纳入到整个化学教学体系。其中,我们知道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新教材根据这一事实,用一定的篇幅将材料这一内容编入了我们的初中化学新教材之中。如在化学与生活这一单元中,就增加了“合成材料”这一概念,向我们的学生展示了材料的性能和它们在现代化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源是维持现代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的、基础的物质条件,各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能源的支持。面对新形势,我们迫切需要解决能源日益短缺的现状,采取新兴科技,创造新能源和节能资源。我们的初中化学新教材中就将这一知识点纳入其中,简要地介绍了一些新型能源的基本知识和发展现状。

在人口日益增长的今天,环保已成为重要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世界各个国家对环保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环境污染问题、能源损耗问题依然在延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这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迫切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来缓解当前的窘态。初中化学新教材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介绍中有机地渗透了环保的知识。如增加了对臭氧层的相关知识的介绍、叙述了酸雨的形成以及危害、为我们分析了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和危害,这些知识内容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理念做出了必要的帮助,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了解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对逐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初中化学新教材更加注重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这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帮助我们的学生树立系统的学习观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涉及到能源、材料、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很强的问题,很难把它们归类为某一个具体的学科领域。由于我们的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分科体系,虽然各自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和严密的逻辑,但是,各个学科之间缺乏必要的横向联系,不容易使我们的学生从知识整体与联系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也比较容易与现实脱节。这也是我们传统教学的一大弊端。新教材就解决了这种弊端,为更好地向我们呈现良好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做出了必要的准备,为帮助学生将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点有机合理地联系起来做出了必要的准备。例如,在使用和开发新的能源这一章节中,就介绍了风力发电的性能,这是在物理学科中出现的知识点。在介绍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知识时,运用物理学中压强的知识做实验,这就体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穿插。如此的编排,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帮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训能力,强调了落实学生各项能力的要求,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特别高的,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严格落实这一点。

初中化学这门学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涉及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其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能力要求也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其中,新教材更加提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化学学习中善于全面、细致、深入地观察和分析化学问题,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对这种能力的要求更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初中化学新教材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对开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是大有裨益,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此外,在我们的初中化学新教材中共有60多个演示实验,23个学生实验,9个课外实验。其不仅实验数量多,实验的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同时,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也是非常的严格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标中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仅会做实验,还要会自制简易教具和利用替代品做实验,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化学这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看到实验的重要意义,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初中化学教材范文第3篇

一、注重新知识的应用吸收

化学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衣着、环保、医疗、交通等生产和生活的重大问题,化学与材料科学、农业生产等的联系紧密。故化学教育要跟上现代化的步伐,就应该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把这些新的知识放到教材中。

当代社会发展中,材料的进步是个重要标志。新教材用一定篇幅编入了这方面的有关知识。例如,化学与生活这一单元中加入有机合成材料,向我们展示了材料的性能和他们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源是维持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发展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需要有充足的能源。面对新形势,常规能源已无法满足需要,急需解决提高常规能源的有效利用和探索开发新型能源两大问题。

环保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整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已列为国策。教材在很多章节都介绍了有关环保的知识。如增加了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危害;臭氧层的作用和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并且总结了空气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等内容。在煤和石油的章节中既介绍了石油和煤形成及成分,还同时指出了燃烧的负面影响。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充分了解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注重各学科间的联系

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的能源、环境等一些问题都比较具有综合性,不能严格归属某一学科领域。旧版各科教材分科严密,但缺少必要的横向联系。学生不易从整体上来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但新教材注意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渗透。例如,在介绍二氧化碳的用途时还提到了物理学中升华的内容,在能源问题中提到了水利发电这方面的物理知识。

三、切实进行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学习初中化学,学生有两个需要:继续深造和以后就业,新教材考虑到了这两点,从而确定了以下能力训练要点。

1、培养一定的观察力。

观察能力是指善于全面、深入、正确的认识事物的能力。通过全面、细致的观察可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完整的感性信息,它是记忆和表达的基础和前提。新版初中化学教材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如教材的序言从开始就传递给学生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需要有关系的思想。重视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全书中一些配合教学内容的演示实验如:“木炭,铁丝,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等,对于深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初中化学教材保持了相对独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如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安排上,保留了适当的知识面,侧重介绍了O、C几种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突出物质性质、用途、制法、检验、验证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结构与用途三者的联系,对某一具体的物质,教材是以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为重点,以此带动物质的制取,用途等知识的介绍。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提高思维能力。

教材适时介绍了化学理论和概念的发展,使学生充分理解其正确性和绝对意义,进而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每一章节结束还对知识进行连线成网,使学生系统地将知识总结起来。

3、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中学生不仅要会操作实验,还要会制简单的教具和利用代用品,这就要求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对于该能力的培养教材是从下面的举措落实的:一是增加动手实验的机会。书中有部分实验的用具专业性不强,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一些废品进行试验。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二是确定实验内容的多样性。仅以学生实验为例,新教材中就有以下几种实验:物质制取性质实验;课外家庭实验;基本操作实验;选做实验。

4、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

培养语言表述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任务之一。这就成为了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讨论,资料,选学等栏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练习、组织学生讨论、讲述化学史等方式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

5、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知识更新快速的今天,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们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新教材很多内容都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设置的。学习活动栏目多样,编写形式活泼,图文并茂。

中学教育不仅要形成学力,也要塑造现代化的人格。初中化学教材中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我国化学方面的伟大成就,这些都会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献身的精神。

初中化学教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主次不分

教材是平时教学、复习、备考的蓝本。结合近几年梅州市化学中考命题的趋势,我认为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随时回归教材,并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以及要不断完善和深化化学知识,还要特别注意知识的归纳整合。那么,在进行初中化学复习时怎样才能将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呢?下面,我就结合教材内容和近几年的一些中考试题加以阐述,与同行们商榷。

一、紧扣教材注重“双基”抓落实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化学(下册)学到,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氯化铵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在一般情况下,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及结晶的方法可以表示如下:

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加溶剂增加溶质,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不饱和溶液

对以上的教学内容,教师在组织复习时,应该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复习要求。

例:(2012年梅州市)下表是NaCl、NH4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2)20℃时,将40gNaCl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

(3)4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NH4Cl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填序号)。

①升高温度②加溶质NH4Cl③加水④恒温蒸发水

试题评析:该试题以教材中溶解度的知识为背景,考查了有关溶解度课题的3个知识点: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根据溶解度相关知识确定溶液质量;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答案:(1)NaCl(2)136(3)②④

教学启示:教材编写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教材、理解教材,并依据课程标准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将双基落实到位。

二、丰富教材注意归纳促提高

回归教材,并不等于是对教材进行简单意义上的重复,也不是说要完全拘泥于教材。我们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总结的方法去丰富教材,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1、(2010年梅州市)“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与其他四种金属的盐溶液都能发生反应,这种金属是

A.金B.铜C.铁D.锡

例2、(2008年梅州市)10.将X、Y两种金属片分别插人硫酸铜溶液中.X没有发生明显变化,Y表面析出金属铜。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

A、Y>铜>XB、X>铜>YC、铜>Y>XD、Y>X>铜

例3、(2012年梅州市)现有银、铜、铁三种金属,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三个实验:I.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II.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III.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1)实验I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的方法检验。

(2)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根据以上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3)将银、铜、铁中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液中,即可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4)将铜片加热,铜片表面变黑。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证明此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试题评析:有关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应用的判断依据是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调;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氧化;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例1)可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判断依据3完成;(例2)通过判断依据3确定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但是(例3)就不同,除了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的3个判断依据进行了归纳,还重点考查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气体的检验、实验的设计等。

教学启示:教材中在学习金属化学性质时,通过实验归纳总结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拘泥于教材,要通过归纳总结,不断完善和丰富教材,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丰富教材不是纯粹的增加教材的知识点,而是通过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总之,在复习课中,我们要遵循“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是化学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每年化学中考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原形。所以,我们在组织化学复习中要坚持以课标、考纲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在教材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宽和加深。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教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教材;教师;学生;创新的空间

一、注重从书本走向生活

教育的本意是面向生活的,所谓学习,就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离开了生活,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长期以来,传统教育观念是:学习就是读书,提高能力就是会解难题,对教师来说,“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的内容讲给学生听;对学生来说,读书就是读课本,能力的提高就是学会解难题。可以看出,传统的教育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里,把教育与人的“生活世界”分离开来,使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义失落中艰难前进,不能为学生建立起教育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活价值。

初中化学新教材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逻辑关系。新教材改变了学科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了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新教材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课题,生活是课题资源,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新教材编入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实际联系密切的内容。如空气和水、燃烧和灭火、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金属材料和金属资源保护,化学与生活等。在具体内容中编入了如何防止空气和水体污染、如何灭火、如何防护钢铁锈蚀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使学生通过化学学习,能够初步解决一些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能从切身感受中体验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化学学习价值观。新教材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新教材编入了怎样正确使用煤气炉具,用铁锅烧菜更好等生活中经常碰到却并不太注意的问题,让学生真真切切在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学好化学,就一定要关注生活,使我们的教学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

二、从以教师为主走向以学生为主。

初中化学新教材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倾向,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起了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教材模式,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让“教本”变成“学本”,变简单传播为互动的教学,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探究、物质的制取和性质探究、元素质量计算的探究等等。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使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从教师带着问题提问学生转变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教师是教学计划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组织者,另一方面,教师又是教学实践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不能认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多了,探究活动多了,教师就可以省力了。不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而放弃了教师的责任性和指导性。恰恰相反,从学生发展出发的教学设计与组织的难度更大了,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的组织更费力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需要教师更多的培养、诱导和训练。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得越快,二者是互动的关系,也是因果的关系。

三、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创新的空间。

新教材在为对学生学业和人格发展的全面评价做出建议时,留有创新的空间。新教材在学习结果的描述上没有全部给出结论,而是让师生通过观察、实验、什么都规定的非常详细,注重知识的学习,忽视能力的培养;例如:以往在实验活动中,教材把实验划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随堂实验”、“实验习题”等,而新教材是粗线条的,没有硬性划分,则把原有的学生实验改为了八个活动与探究,其中80%以上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50%以上的实验是作为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这样为教师提供了创新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新教材只是给出建议。教学情景设计、教师和学生活动的设计等,新教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用分栏的形式作出提示;各章的复习内容和方法,新教材用问题的形式提供线索,建议学生自己整理。调查、思考,得出答案,避免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坏习惯,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应用知识解释说明生活和实验现象上,独立地学习实验探究。它架起了教师通往素质教育、体现创新的一座桥梁,带给我们的视野开阔了,留给学生的空间增大了,让学生的体验欢乐了。同时,新教材在练习、作业量和难度的控制上,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其他练习予以补充或更换。

初中化学教材范文第6篇

一、教材第二章第二节“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涉及到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这些概念的建立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的理论基础,但由于缺乏直观性,教师只能通过语言的描述、多媒体的演示来启发学生进行想象 ,而学生有限的化学知识又很难使他们具备这样的想象力。所以本节教材成为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内容。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现行教材把三种概念融在一起讲解,增强了知识的连贯性,减弱了对概念的要求。尤其是对“离子”概念的讲解,删掉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结构示意图,而仅仅在“知识视窗”中简单提及然后在文中直接讲解‘离子、阴离子、阳离子、氯化钠的形成'。这样的安排看似简单,实际上给学生背上记忆的包袱,留下了理解的断层。对当今的初三学生来讲,他们已经有相当程度的理解水准,求知欲和探索需求会让他们不仅仅满足知道“是什么”,还想知道“为什么”,而这种只讲结果不讲过程的做法恰好留下了缺憾,尤其是对一些喜欢追根问底的学生疑问更多。我们教师的感觉是:减少了教材内容,增加了讲解负担。

为了防止这些概念成为学生脑海中“空中楼阁”,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先用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电子的行为,帮助学生建立电子运动的大致图象,然后让学生观察课本知识视窗中所列出的图示,引导他们归纳每一层的电子数特点,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特点等等。最后归纳出三点排布规律,并举例强调规律之间的相互联系。当学生有了初步印象时,请他们自己排出 1--18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完成后和课本图示进行对照,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理性思维。这时再深入一步,请同学根据规律尝试排出第19和20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强调规律兼顾的必要性。此时再讲解‘稳定结构'的概念,由此引出化学变化中电子的得失情况,很自然就导出了阴、阳离子的问题,也很自然就明白阴阳离子只有相互结合才能不显电性,为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的理解打下基础,同时也会为以后理解化合价的来源、正负埋下伏笔,这时再阅读课文,即使教师不讲解,学生也完全可以看懂、理解。这样看起来似乎讲解的内容多了,学生的负担重了,但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学生完全可以顺着这个思路走,理解得也较快。而且由于整个过程层层渗透,丝丝入扣,学生兴趣盎然,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也会重视对规律的总结和运用,而不会见得对什么都只是一背了之,无形中会养成一个较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我认为讲述离子而不讲述电子排布,不涉及排布规律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无论是从教师的讲解角度,学生的理解角度,或者学生的自学角度、拓宽知识面的角度等那一点出发,课本去掉对该部分的讲解在实际的教学中是不太合适的。

二、教材对有关‘氢气'知识是按照燃料的角度、金属的角度分段处理的。在第五章第一节讲述了‘氢气的特性及可燃性',在第六章第一节讲了‘氢气制备',在第三节讲了‘氢气还原氧化铜'。把有关氢气的知识该讲的都讲了而且是顺应课文需求‘呼之欲出'的,降低了难度要求,安排的比较到位。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按课本的顺序学习以后,却有一个凌乱、繁杂、了无头绪的感觉,并没有把三部分的知识统一为一个整体进行理解,在涉及到有关氢气的综合性习题时,无从下手。因为对初中学生而言,完整的思维能力尚未形成,他们的思维方式仅局限于一些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这一经验型思维方式,而对如何归纳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并在总结的基础上运用还缺乏一定的能力因为教材在前面已经有氧气的实验室制备的完整的体系可以借鉴,因此笔者在讲氢燃料时,对照氧气的实验室制备原理、装置、收集、检验等对氢气进行讲解,详细讲解了可燃性、提及了还原性,推测了用途。而且讲解制备原理时,对药品的使用进行了探究,拓展了镁带、锌粒、铁钉、铜片与稀酸的反应,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选择实验室制备氢气的理想药品,并在讨论过程中分析其它药品不合适的原因,等于是把教材第六章的部分内容前置。在金属一章学习时,通过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回忆制取氢气的探究实验,学生就很快理解金属活动顺序。在观察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探究分解产物时,联系氢气性质对还原性进行讲解,学生理解就比较容易了。

三、教材中均用代数公式对几个基本反应类型进行了简单表述,旨在使之简单、易懂,让学生记忆方便。但笔者认为有的使用不太合适。例如:化合反应的简单描述是: A+B=AB。在教学中就有学生产生疑问:把两种反应物写在一起就是产物吗?AB到底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产物AB中角数之比只能是1:1的关系吗?反而会使问题复杂化,所以笔者认为应以A+B----C表述更为合适,这样学生可以很清楚地意识到,C是和A、B完全不同的新物质,决不至于产生上述的疑问。

教材第三章把分解反应的简单描述为 AB=A+B,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我认为还是应该给学生讲解为A=B+C。

此外,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课后习题第五题“辨别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一题中,第三小题是:氧化汞加热分解。由于学生以后要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所以笔者认为该题出现在此,不太合适。在酸碱盐的教学中,教材把稀硫酸、稀盐酸、浓硫酸的稀释等内容融合在一起讲解;把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揉在一起讲解。到底是先分开讲再融合,还是依据教材讲,那种方式更适合学生?还是很值得商榷的。

刘知新教授曾说过:“教学中的‘求真'是指遵照教学规律去精心研究并实施课程标准,实施有效教学。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多一些从自己的学生学情出发,少一点旧考试的经验思想;多研究新课标,少一点旧模式,也许会一举两得。”

初中化学教材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材 新老比较

新老教材均由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四部分知识构成。1995年秋季经原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化学》,全书包括“空气・氧”、“分子和原子”、“水・氢”、“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化合物”、“铁”、“溶液”、“酸、碱、盐”等八章,共39节。教材共有选学内容25段,演示实验85个,学生必做实验11个,学生选做实验9个,家庭小实验13个,讨论题16题,课后习题156题,复习题79题。正文插图87幅,正文表格9个。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的初中《化学》更注重的是培养能够进入高级学校学习的人才,所以编写的重心在课程内容的理论深度和化学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方面,难度略高,不太关注大多数人提高化学素质的需要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大多数人学了化学用不上或不会用,有些人甚至学不会。

2001年12月后经课程教材研究中心重新编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全书内容包括“走进化学世界”、“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界的水”、“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氧化物”、“燃烧及其利用”、“金属和金属材料”、“溶液”、“酸和碱”、“盐和肥”、“化学与生活”等十二单元,共36节,教材含有选学内容27段,演示实验45个,探究实验57个,家庭小实验35个,讨论题27题,课后习题154题,复习题74题,正文插图107幅,正文表格9个。

新教材体现了化学教育要向公众普及的理念,初级中学化学教育既包括未来高级学校的人才教育,也包括公民的教育,在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强调化学与社会、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生产劳动的联系,加强实验,注意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的科技成果。

新教材在内容选择、学习方式上更加注意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及认识规律的密切信念,注意学生的不同层次,体现现代化教育思想,适应社会发展,合理构建教材体系,使教材教学更有利于教学方面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更新。

新教材比老教材更加重视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科学情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体现了时代要求,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理念,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新老教材章节对比

上表列出了新老教材在教学内容上的变化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新教材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遵循认识规律、注意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分散了难点,教材共十二单元,比过去多了四单元。新教材要求“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努力做到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样安排就将原来概念比较集中的知识分散了,使学生难接受、易混淆的抽象的知识得以逐渐学习。根据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教材将过去教师的演示实验改编为探究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增强了不少插图、插画,图文养茂,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想象能力,增大了教材的内容和习题的弹性。

二、新教材有关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安排

为加强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新教材实验探究设计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学习能力等,可使大多数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改变过去那种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使学生被动等待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多年来提倡“启发式”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的实验。探究性实验的增加既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和关心社会的情感和创造精神。

例如蜡烛实验的探究,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完成教学:

1.学生首先提出问题。(1)蜡烛燃烧生成什么?(2)蜡烛燃烧为什么会产生黑烟?(3)蜡烛是由什么组成的?……

2.学生进行假设和猜想。蜡烛燃烧产物:(1)可能生成碳和氢气;(2)可能生成碳和水;(3)可能生成一氧化碳和水;(4)可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1)先让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烟,再让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对比。(2)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内壁有小水珠出现。然后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4.结论评价,实验成败讨论。(1)产生黑烟,证明蜡烛燃烧不充分,氧气浓度低;(2)蜡烛燃烧在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生成了水,同时证明了蜡烛中含有氢元素;(3)生成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同时蜡烛中含有碳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必须经过定量测定。

综上所述,新教材始终以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为线索,科学探究化学学科的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反映化学与社会、环境、个人生活实际以及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广泛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具有STS教育价值的内容主题和学习素材。新教材各个单元和栏目虽然功能各异、层次不同,但是都根据三个内容线索精心选择具体内容、精心进行组织编排。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上改变了以往的“学科中心”,不是只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而是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及难。新教材要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做科学”中“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义务教育阶段仅安排一年的化学知识学习时间,知识量肯定是有限的,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知道这一知识“能用来做什么”,并让学生亲自体验“用来做”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切实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由于作者的知识水平有限,存在许多不足,今后将逐一改进。

参考文献

[1]周海兵 初中化学新旧教材优劣对比[J]/s?wd,2006年6月8日。

[2]况梦佛 主编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M].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3]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 编著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5年秋季。

初中化学教材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教材;灵活运用

新课程改革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并昭示其强大的生命力。新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关系,改变新教材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基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那么怎样灵活运用新化学教材呢?

一、细化和处理教材的方法

(1)注重知识联系和逻辑关系,灵活运用教材。化学教学内容处理上,要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本章本节内容的难易程度、与前后教材知识的联系和在历年中考试题中所占的比重来确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和知识逻辑关系进行调整,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版本可以很多,为什么我们教学内容处理上不能百花齐放呀。经过对近几年中考的分析,试题的重点或者说是学生失分主要点还是在物质的微观粒子构成、化学用语的书写和表述、酸碱盐性质及应用以及实验探究等内容上,在《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社会发展》上考得不多,失分也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上述化学核心知识的教学要多分配一些时间,做到不做“夹生饭”,不留“后遗症”。因本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将核心知识分散教学,有点“天女散花”的味道,这样做既是为了分散难点,又是为了突出章节的主体内容,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如,分子和原子及离子的教学,如果集中在某一个章节,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感和畏惧感,很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多年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开始接触空气、水的知识时兴趣十足,可接触到分子时就有点不知所措,我们在学习元素知识时,学生很费力,等我们接触更多的化学知识时,特别是学习了第八单元后,很多学生对前面的抽象的概念都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可以发现教材中后面内容有很多都是对前面内容的复习和加深。所以,我们在学习上册内容,可以根据需要,多花时间对每一个核心知识讲详讲透,必要时可以改变教材编排顺序和逻辑关系。这样,下册的教学就相对轻松多了,有很多知识就相当于是复习了。

(2)教学过程的处理DD突出化学的生活化和生活的化学化。化学的教学离不开生活,用生活中的内容丰满化学的羽翼,生活离不开化学,要充分利用化学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在教学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化学,学习有用的化学。我们的教学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景,构建生活化平台,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学习化学,提高教学效率。反过来,也要能用化学知识指导具体的生活生产的实践,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充分体现了“生活DD化学DD社会”的教学理念。

二、化学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中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农村中学教师相对城市来说整体素质低一些,但经验也丰富,新教材实施以后,很多农村中学化学老师显得有点无所适从,从心理抵触改革。因此,农村中学老师要端正认识,转变思想和观念,充分认识到化学新课程改革趋势,不断为自己充电,努力在课堂教学和课余时间中实践、钻研、探索。除此之外,农村中学教师还要加强专业以外知识的学习,比如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等,掌握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从事教科研的能力。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加强教学反思和同事间的相互讨论和学习,把学习、反思、研究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学习和交流中进步,并不断反思,在交流中不断吸收其他老师的优点,逐步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最后达到高效的教学。

(2)发挥学生能动性,使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 。教师要转变传统化学教学中的模式,从理论灌输转变为参与教学、开放教学,让学生成为化学学习中的主人。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扩大课堂教学民主性、开放性、灵活性、开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自身的学习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尽量形成讨论的氛围,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创建良好的交流、争辩环境,让学生在这个参与式教学中找到自信,享受到自身思考的成功和活动的魅力。教师从灌输者向引导者的角色转变,起到倡导、组织、演示、评价的作用,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老师的引导下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进步。

(3)加强学科交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很多现象很难用一种学科来进行解释,它们之间有着很多的联系,对于化学学科来说,物理是与它关系最紧密的一个学科,这也就要求化学教师要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效果。新教材很注重化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比如使用和开发新的能源中在介绍风力发电的性能和应用时结合了一些物理知识。在介绍二氧化碳用途时还提到了生物学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在介绍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时运用压强的知识做实验。把数学方程式计算大大应用于化学中,能把物理学中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与温度成正比,气体的溶、沸点与温度的关系,包括电荷与电子的关系,以及温度与分子的运动速度等方面的知识用于化学教学中,不仅起到温故而知心的目的,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增加化学学习的新鲜感,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发挥试验教学功能。化学的发展过程是化学试验的过程,没有试验就没有化学学科的发展,因此,化学离不开试验,教好、学好化学更离不开试验教学作用的发挥。通过化学实验,能够生动形象并直观地解释化学现象,对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出的猜想或假设进行验证。其次,试验教学还能够以其生动直观、现象新奇等特点激发、利用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的机会,使学生形成严谨的作风,养成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优良品质。

初中化学教材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教学新理念;综合素质;以学生为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136-01

初中化学教材的变化让我这个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措手不及,在我看来,新老教材各有利弊:

一、新教材的变化

旧的化学教学大纲将旧教材设定为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四大板块,这四大内容体系像指挥棒一样,使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行为被死死的束缚住了,师生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虽然学得乏味,但教师还是满足于对它的运用自如,就这样,年复一年地机械地重复着这样的教学,使得原本精彩的化学世界变得枯燥无味。

而现行人教版新教材则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一级主题。新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改变过去以知识为中心,过于强调知识体系的做法,改成现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尽可能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体现“学会学习”。因此,教材在编写体系上与老教材完全不同,大大增加了学生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的内容,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方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创造空间,还化学以本来面目。

二、新教材特色

1、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教学新理念,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是21世纪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

2、重视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3、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重视对师生的人文关怀。

5、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

6、减少了整齐划一的要求,整体难度降低,实行弹性设计,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

三、存在问题

1、现行教材化学知识的系统性不足,逻辑性不强,知识零、散、乱,理论知识不深,对教师教学存在不利之处;淡化了某些重点知识,如溶液、酸、碱、盐的相关知识,使初高中化学知识脱节太大,不利于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

2、老师按教材的意图去教困难重重,要花费比过去传统教学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县局业绩评价时还不一定能得到好处。

3、针对一线的教师有目的、有意义、有实效的培训太少。

4、新教材版面设计采用了大量彩色图片,图文并茂,但上下册教材中几乎没有提供几个网址。建议充分地利用版空,采用各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增加信息的给予量,附上网址,尽量往电子教材发展。

四、对新教材有关内容的建议

1、教材上册活动与探究:给分别盛有3mL水的三支试管采用不同的方法加热,然后让学生总结给物质加热的方法,我认为给物质加热,这里的物质应该考虑到固体和液体两种情况,教材编写只考虑到了给液体加热而忽略了给固体物质加热的情况,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如何总结?因此,建议教材编写可增加给固体物质加热的情况介绍。

2、教材上册水的电解实验的装置切断电源后,在水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把试管取出,我认为此操作不妥,因为在做电解水实验时为增加水的导电性,我们一般在水中加入了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稀硫酸,而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再者,用此装置效果也不好,应该用霍夫曼水电解器代替图中简易装置,实验操作简单易行,便于检验氢气和氧气的检验。

3、教材上册把元素分成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来讨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而在书后元素周期表中却通过不同颜色告诉学生元素有金属和非金属之分,前后不对应,容易引起学生疑惑,也不便于学生自学,建议教材编写时前后一致或点明元素分类的多样性等。

4、教材上册在描述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时,在第一步中作了这样一个说明:(在括号内)“或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我认为这个说明没必要,因为化学方程式中要用等号,如果先使用了短线,最后短线变等号更容易。

5、教材下册在叙述饱和溶液概念时最后说道:“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这种说法不妥,因为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对另一种溶质来说可能是不饱和的。建议改为:“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该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初中化学教材范文第10篇

一、新教材的优势

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崭新的课程理念会强烈地冲击着教师原来固守的一些观念和行为。整体来讲,新教材在编写体系上与老教材有所不同,大大增加了学生活动的内容,同时,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方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创造空间。

1、新教材比较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主导作用

新 教材注重了在初中化学课程中要形成的基本观念:如元素观、粒子观、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分类、化学的社会观、化学的价值观等,以此为核心选择那些能形成和体现这些基本观念的具体知识内容,继而逐级引出化学核心知识。例如:“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结构决定性质”等,并且注 意了重要观念的渗透,如“实验是验证与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人类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是不断发展,永无穷尽的”等重要观念,很好的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价值。

2、新教材不仅重视知识的结论,更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

新教材把活动与探究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提供的实验形式灵活多样,例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验证实验、家庭小实验等。通过淡化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线,把实验设计成“活动与探究”,使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落到了实处。

3、新教材强化了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的联系

新教材大量介绍了当代的新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多处提出环境和环境保护问题,强调了化学学科的发展对于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新教材从内容的形式上都增加了很多栏目

如“资料”、“阅读”、“家庭小实验”、 “讨论”等栏目,并编入了供选学的拓展性课题等,以利于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自主选用。这些栏目的设立使教材变得更加活泼、生动、贴近学生。

5、新教材对实验素材的选取更慎重

从内容上,把初中学生不易做、有危险、有污染等方面的实验进行了弱化,如氢气的有关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等。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对自然的保护。

二、使用新教材带来的变化

1、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新课标理念中有一个重要理念:教师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新旧理念不断发生碰撞,教学观念发生变化,教学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与智慧逐渐增多,并大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课题里有一个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对于这个实验,教材是这样设计的:先做好小花,然后用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经过干燥后再进行实验。这种做法虽然美观,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费时费力,效果不是很理想。在实际上课时如果放弃这种做法,而采用的是往试管中的石蕊溶液直接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效果很好。

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用新教材使我们更深刻理解了课程的含义。同时教材也激活了我们的创造性思维:不仅要尊重教材,而且要超越教材;不仅要立足课堂,而且要超越课堂;不仅要挑 战自己,而且也要超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

(1)用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新学期第一课教师并要不急于传授知识,而最好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演示 “水火竟然能相容” 的实验、 “纸船能够烧开水”的实验等,通过让学生感受这些神奇的变化,使学生获得积极向上、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觉得学习化学很快乐、很有趣。

在 教学过程中还要经常通过设置富有童趣的活动如:讲故事、猜谜语、集体抢答、小组竞赛等,创设生动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可采用了小组竞赛加集体抢答的方式,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区分铁粉和碳粉?这是一个思维含量很大的问题,铁是金属,碳是非金属, 如何区分它们?通过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基本上将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性质都涵盖在里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学生小组内讨论,看哪组想出的办法最多,在组长的带领下,学生们或交流讨论,或查阅资料,讨论结束后,选出答案最多的两个小组,再分别派代表进行抢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会惊喜地发现,学生想出的 方法新颖多样,有的就连教师事先也没有想到。在这种课堂状态下,学生们会各个高度投入、兴高采烈,学习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2)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去思考。同时,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会经常出现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老师,我有问题想问一问”,“老师,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还可以再补充两 点……”,学生的思路逐步开阔,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化学课堂经常成为学生的“答辩”现场,学生们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会让教师为他们的能力和潜质所折服。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例如在学习酸的性质时,向学生设问:“吃鱼时,鱼刺卡了喉咙怎么办?”“热水瓶中的水垢,用什么方法可以除去?吃松花蛋时为什么要加点醋?” 通过类似的问题,将化学知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又将日常生活的问题渗透到化学中,实现从生活到化学,再回到生活、回到社会,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4)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

新课标中指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具有个体的差异性,因此开展异质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 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去教学:学生能读懂的,老师一定不讲;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去讨论 。这样,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力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的能力,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 发展。

(5)评价方式改变,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成败论英雄”,教师要真诚地用心去发掘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例如,在实验操作中,不仅看实验结果,还要看其过程;在课堂练习中,不仅测验学生的记忆能力,还考察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整理,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也激励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1、教师对新教材的编写目的不够明确,对编写意图领会不够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加强集体备课,针对课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有效形式。

2、教材在某些方面处理不适用于农村学生

就当前的农村初中办学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实验条件简陋、药品仪器短缺等因素,出现了教材、教学与实际脱节的尴尬局面。此外,教材使用较多的是城市生活素材,考虑更多的是来自城市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农村学生较少有这方面的经验。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日常生活废弃用品来替代某些实验用品。学生们思维活跃,新的想法也会层出不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出“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的含义,更深地体会出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总之,在努力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同时,作为教师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这也许就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吧。

上一篇:校本教材范文 下一篇:物理教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