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对联范文

时间:2023-03-04 21:39:07

春联对联

春联对联范文第1篇

但是,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__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春联对联范文第2篇

丁年歌盛世 卯兔耀中华

耕田能获宝 养兔不守株

红梅香小院 玉兔下人间

红梅迎春笑 玉兔出月欢

红梅迎岁笑 玉兔伴娥欢

红梅迎雪放 玉兔踏春来

虎去威犹在 兔来运更昌

虎去雄风在 兔来喜气浓

虎声传捷报 兔影抖春晖

虎威惊盛世 兔翰绘新春

虎啸青山秀 兔奔碧野宽

虎跃前程去 兔携好运来

金鸡迎曙色 玉兔揽春光

金鸡争唱晓 玉兔喜迎春

卯门生喜气 兔岁报新春

卯门生紫气 兔岁报新春

兔归皓月亮 花绽春光妍

兔归月影笑 花绽春光妍

兔毫推赵地 麟管锡张华

兔岁添福气 龙人奋雄程

新春迎玉兔 华夏壮金瓯

寅年春锦绣 卯序业辉煌

玉兔蟾宫笑 红梅五岭香

玉兔迎春到 红梅祝福来

玉兔迎春至 黄莺报喜来

2011春节对联

春自寒梅报起 年从玉兔迎来

春自卯时报起 福由兔口衔来

虎去犹存猛劲 兔来更显奇才

虎去犹留猛劲 兔来更显捷才

虎啸凯歌一曲 兔奔喜报九州

寅去卯来腾瑞气 虎归兔到发祥光

玉户临风迎兔入 高楼揽月接春来

玉兔报春田野绿 金鸡唱晓艳阳红

玉兔呈祥家家乐 金龙兆瑞步步高

玉兔毫光生紫气 金龙捷足入青云

玉兔欢奔芳草地 金乌腾跃碧云天

玉兔机灵承虎气 金乌活跃显狮威

玉兔月中勤捣药 金牛地上恪耕田

月里嫦娥舒袖舞 人间玉兔报春来

月中玉兔下凡界 陌上金鸡报晓春

2011年新年对联

春归月殿钟催玉兔 誉满中华鼓舞金龙

春回大地百花吐艳 兔跃青山万物生辉

虎啸千山声声响应 兔驰万里步步腾飞

日暖福州春晖万里 兔回大地气象一新

送虎岁共庆山河壮 迎兔年齐歌业绩新

玉兔出行满天春色 君归隐一路雄风

抗洪抢险虎年呈异彩 创业兴家兔岁立新功

玉兔生辉照宽改革路 春风得意吹绽文明花

送虎岁盈盈硕果山村景 迎兔年丽丽宏图祖国春

送金虎硕果丰收千里艳 迎玉兔宏图再展万年青

兔岁初临健步已驰千里 虎年虽去雄风犹镇八方

北斗回寅万户金鸡争唱晓 东风送暖九霄玉兔喜迎春

虎慢归山因贪人间好春色 兔急下界为览世上新画图

虎岁三十爆竹声声辞旧岁 兔年初一红联对对迎新年

虎镇千山虎威长励英雄志 兔营三窟兔智频催改革风

喜今朝玉兔欢跃九州生色 望明岁金龙奋起万里腾飞

玉兔出宫倾慕人间春色美 金龙潜海畅游祖国江山娇

爆竹辞旧岁玉兔毫毛生紫气 华灯迎新春金龙捷足入青云

爆竹庆新春玉兔毫光生紫气 华灯辞旧岁金龙捷足入青云

洪魔挂降旗重建家园辞虎岁 玉兔开泰运再凭科技奋鹏程

兔岁来矣劝君记取龟兔教训 虎年去也祝您发扬龙虎精神

春联对联范文第3篇

传说龙王和算命先生打赌明天不会下雨,结果接到了玉帝的指令要下雨,龙王却为了赌,不肯下雨,触犯天条,玉帝命令唐太宗手下的魏征去斩首龙王,龙王向唐太宗求情,不要斩掉它的脑袋,唐太宗答应了,于是到斩龙王的时候,唐太宗拖住魏征,哪知,他打了一会儿顿,魂魄就溜到天上斩掉了龙王的脑袋,夜里龙王在梦中抱怨唐太宗言而无信,第二天唐太宗就让秦琼、尉迟敬德守住大门,果然龙王没有来捣乱,唐太宗不忍心辛苦两位大将,于是就将他两的画像贴在了门上,一个手持钢鞭,一个手拿铁锏,此后贴门神就流传下来了。

春联,原名叫桃符,是为了驱凶避邪才贴在门上的。到了明代桃符才改叫春联,明太祖宣布每家每户都要贴上一幅“春联”,朱元璋亲自出门去查看老百姓有没有贴“春联”,他路过一户人家,看见没有“春联”,一问才得知这是一户阎猪的的人家,不识字,没法贴“春联”,朱元璋想了想,为那户人家提了一副“春联”,叫“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这样的“春联”,经明太祖提倡此后贴春联就成为了我们过年的习俗。

我和爸爸开始贴春联了,我帮爸爸拿着下联,他贴着上联,这副联叫“出入平安行好运”,“吉祥如意福满堂”。然后我又撕掉了家里其他门上的对联,贴上了崭新崭新的,看起来我们家现在真的是焕然一新啊!

大年农历28日是民间贴对联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爸爸让我帮他贴对联,我爽快地答应了,因为我有一篇贴对联的作文,正好搜集这样的素材。

爸爸让我先把对联拿到客厅里,他端来了自己熬的浆糊。妈妈把浆糊抹到了对联的背面,然后爸爸把它拿起来贴到墙上。我一看这么好玩,就说:“妈妈,我来抹浆糊吧”妈妈说:“好啊!”我担心粘不牢,往对联的背面抹了很多浆糊,结果对联都湿透了。爸爸拿起对联,浆糊不停地往下掉,对联也变得不听爸爸的话了,乱粘,有的地方还被扯烂了。贴出来的对联,皱巴巴的,一点也不平整,很难看。妈妈说:“浆糊抹得太多了,只在边上点几下就行了。”在妈妈指点下,我没有涂太多的浆糊。爸爸先把对联上面粘好,然后用笤帚把对联从上往下轻轻扫开,对联就平整地粘在墙上了。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很快贴好了对联。

看着那张不平整的对联,我想:贴对联看起来这么简单的事,里面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呀!

贴完对联后,我问爸爸对联是怎样形成的?

爸爸在电脑上搜到了对联的由来。又给我讲了一遍: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春联对联范文第4篇

传说龙王和算命先生打赌明天不会下雨,结果接到了玉帝的指令要下雨,龙王却为了赌,不肯下雨,触犯天条,玉帝命令唐太宗手下的魏征去斩首龙王,龙王向唐太宗求情,不要斩掉它的脑袋,唐太宗答应了,于是到斩龙王的时候,唐太宗拖住魏征,哪知,他打了一会儿顿,魂魄就溜到天上斩掉了龙王的脑袋,夜里龙王在梦中抱怨唐太宗言而无信,第二天唐太宗就让秦琼、尉迟敬德守住大门,果然龙王没有来捣乱,唐太宗不忍心辛苦两位大将,于是就将他两的画像贴在了门上,一个手持钢鞭,一个手拿铁锏,此后贴门神就流传下来了。

春联,原名叫桃符,是为了驱凶避邪才贴在门上的。到了明代桃符才改叫春联,明太祖宣布每家每户都要贴上一幅“春联”,朱元璋亲自出门去查看老百姓有没有贴“春联”,他路过一户人家,看见没有“春联”,一问才得知这是一户阎猪的的人家,不识字,没法贴“春联”,朱元璋想了想,为那户人家提了一副“春联”,叫“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这样的“春联”,经明太祖提倡此后贴春联就成为了我们过年的习俗。

我和爸爸开始贴春联了,我帮爸爸拿着下联,他贴着上联,这副联叫“出入平安行好运”,“吉祥如意福满堂”。然后我又撕掉了家里其他门上的对联,贴上了崭新崭新的,看起来我们家现在真的是焕然一新啊!

大年农历28日是民间贴对联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爸爸让我帮他贴对联,我爽快地答应了,因为我有一篇贴对联的作文,正好搜集这样的素材。

爸爸让我先把对联拿到客厅里,他端来了自己熬的浆糊。妈妈把浆糊抹到了对联的背面,然后爸爸把它拿起来贴到墙上。我一看这么好玩,就说:“妈妈,我来抹浆糊吧”妈妈说:“好啊!”我担心粘不牢,往对联的背面抹了很多浆糊,结果对联都湿透了。爸爸拿起对联,浆糊不停地往下掉,对联也变得不听爸爸的话了,乱粘,有的地方还被扯烂了。贴出来的对联,皱巴巴的,一点也不平整,很难看。妈妈说:“浆糊抹得太多了,只在边上点几下就行了。”在妈妈指点下,我没有涂太多的浆糊。爸爸先把对联上面粘好,然后用笤帚把对联从上往下轻轻扫开,对联就平整地粘在墙上了。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很快贴好了对联。

看着那张不平整的对联,我想:贴对联看起来这么简单的事,里面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呀!

贴完对联后,我问爸爸对联是怎样形成的?

爸爸在电脑上搜到了对联的由来。又给我讲了一遍: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春联对联范文第5篇

春天的对联

过年的时候,人们都穿崭新的衣服,不知你发现没有,大门也穿着红通通的衣服——对联。说起对联,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喜爱。我眼中的对联是高雅、博才,富有很深的含义。说起贴对联来,我更是喜爱至极,两只小手被对联染得红红的,心里却偷偷乐着,别提多高兴了。

今年三十,我和爸爸、小叔一起贴对联。今年贴对联,我不仅见识到了一幅幅含义深刻的对联,还知道了关于对联的一些知识。大年三十早上,爸爸大声喊:“快起来了,今天贴对联!”一听贴对联,我从被窝里赶紧爬起来。吃完饭,我们就贴起对联来。啊!对联好多呀,真令我目不暇接。爸爸让我分一下类。我在那分类,爸爸一本正经地说:“来,我给你讲一讲关于对联的知识吧!”我举起双手同意。“我国最早的春联是五代时期孟昶写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用红纸写春联始于明朝。春联的种类很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短春联、大春条。每幅春联都有横批和一个‘福’字,还有斗方和影壁单贴、门心和抱柱。”爸爸得意洋洋地对我说。爸爸又灵机一动,说:“由你帮对联找家吧!”我信心十足地说:“好!”

春联找家开始了。“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肯定是灶王爷旁的;“一庭多乐事”是哪的?噢,是餐厅的;“喜庆福有鱼”就是堂屋檐下的;“招财进宝”应贴在最显眼的地方了……没过多会儿,我就给春联找到家了,爸爸抚摸着我的头,笑嘻嘻地说:“嗯,关于春联的知识没白讲,我希望你能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有关常识了如指掌!”

今年贴对联,真是快乐和知识一网打尽。我希望每个春节都充满快乐的气氛,每个人都懂得更多、更深的知识!

春联对联范文第6篇

过年的时候,人们都穿崭新的衣服,不知你发现没有,大门也穿着红通通的衣服——对联。说起对联,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喜爱。我眼中的对联是高雅、博才,富有很深的含义。说起贴对联来,我更是喜爱至极,两只小手被对联染得红红的,心里却偷偷乐着,别提多高兴了。

今年三十,我和爸爸、小叔一起贴对联。今年贴对联,我不仅见识到了一幅幅含义深刻的对联,还知道了关于对联的一些知识。大年三十早上,爸爸大声喊:“快起来了,今天贴对联!”一听贴对联,我从被窝里赶紧爬起来。吃完饭,我们就贴起对联来。啊!对联好多呀,真令我目不暇接。爸爸让我分一下类。我在那分类,爸爸一本正经地说:“来,我给你讲一讲关于对联的知识吧!”我举起双手同意。“我国最早的春联是五代时期孟昶写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用红纸写春联始于明朝。春联的种类很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短春联、大春条。每幅春联都有横批和一个‘福’字,还有斗方和影壁单贴、门心和抱柱。”爸爸得意洋洋地对我说。爸爸又灵机一动,说:“由你帮对联找家吧!”我信心十足地说:“好!”

春联找家开始了。“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肯定是灶王爷旁的;“一庭多乐事”是哪的?噢,是餐厅的;“喜庆福有鱼”就是堂屋檐下的;“招财进宝”应贴在最显眼的地方了……没过多会儿,我就给春联找到家了,爸爸抚摸着我的头,笑嘻嘻地说:“嗯,关于春联的知识没白讲,我希望你能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有关常识了如指掌!”

六年级:梁展鹏

春联对联范文第7篇

时下城里的人多不愿意自己撰写春联,而是到市场上去选购。购联也是有学问的,不能随意为之。下面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一、明确主题

春节各家有各家的喜事,内容不可能相同。因此,要选择适合自己家庭情况的对联更好。

二、看春联的质量

这里说的质量一是印刷质量,更重要的是春联的内在质量。怎样分辨它的质量高低呢?

春联来源于对联(楹联)。因而要求对联的撰写者必须懂得诗词格律。

1 上下联字数相等 比如上联是七言,则下联也必须是七言。

2 用字不重复 一句中,或上联与下联中,用字不能重复,但是叠字可以除外,如声声、阵阵之类。

3 对仗 对仗是诗词格律的术语,有对称、对应的意思。举例言之: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其中“生意”对“财源”,“兴隆”对“茂盛”,“通”对“达”,“四海”对“三江”。

对仗要求上下联对应的部分词类相同,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

4 平仄协调 做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平,是指汉语音律的平声,汉语字典中标“阴平”、“阳平”者即是,仄,是指音律的仄声,字典中标“上(读作‘赏’)声”、“去声”者即是(古汉语中的八声也归入仄声。普通话中入声字已经消失,南方的许多地方仍有保留)。平仄协调,常常运用古诗词的规矩,比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而且上下联要对应。以上例来说,上联中的二四六为“意”、“隆”、“四”,分别为“仄”、“平”、“仄”:下联的二四六为“源”、“盛”、“三”,则分别为“平”、“仄”、“平”。

如果是长联,其断句另有规律,就不能套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了,另当别论。

5 横批与内容对应 横批常是两联内容的概括,千万别张冠李戴。

读者还须注意,上联常以仄声结尾,下联应以平声结尾。这样的对联读起来才响亮。在贴对联时一定要注意,右侧门框是上联,左侧门框是下联,不要贴反。没有门框,贴门边时,也是这样。

选对联还有更高、更深的学问,那是行家里手的事,此处不再赘述。

春联对联范文第8篇

在中国春节是“百节之首”,春节里我们汉族有许多传统习俗,比如燃放烟花爆竹、除夕之夜吃团圆饭、走家串户去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贴春联、除尘迎新……而我最喜欢的还是贴春联,春联是古代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春联的内容往往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它集文学、艺术和书法于一体,难怪外国人看见中国人贴对联,会说中国人个个是诗人。我早就盼望妈妈带我去挑春联了。

我们来到卖年货的小商场,那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有对联、有灯笼、还有年画。每到春节时,那里的人更是人山人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春联有印刷的,也有现场书写的。对联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让我看的眼花缭乱。有希望家人平安的“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有希望生意兴隆的“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还有希望老人长寿的“天增岁月人增寿,开门纳福多吉祥”。经过我和妈妈的精心挑选,挑出来的春联是“人兴财旺年年好,鸿运家昌岁岁高”,横批是“五福临门”。希望我们家牛年运气和财富越来越多。

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搬来梯子,拿出胶水和春联,我开始贴春联了。我先拿起胶水挤了点涂在春联的后面,然后放好梯子,叫爸爸扶住,我拿着春联爬上了梯子,把春联贴在了门廊的两边,最后由爸爸帮我把横批贴在门楣上。

我看着这副新贴好的对联,高兴地读了起来,读着读着我仿佛看见了祖国繁荣富强的景象。

“百节之首”,

春联对联范文第9篇

在对联的“家族”中,春联诞生较早,至晚唐到五代就有了史料记载。过年贴对子,就是贴春联。长期以来,中国的百姓。包括文人和以“书春”(摆摊写春联)为业的人,积累了写春联的丰富经验,也为后世留下许多精品。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创作春联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描春景

天回地暖,日丽风和,阳春白雪,满目生机,这与人们迎接春天的雀跃心情十分和谐。因此,春联自古以来就以描绘春景为擅长的笔法。如:“春莺唱柳,喜鹊登梅。”又如传统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在描写春景时,常用一些具有新春特色的词,如:

植物――竹、梅、杨、柳、桃、李、杏。

动物――莺、燕、鹊、凤、鹏。

器物――爆竹、酒杯、锣鼓。

颜色――红、绿、金、碧。

2.颂吉祥

本来,祈福纳祥、驱鬼避邪,是远古桃符的原始功能,从桃符向春联演化过程看,吉祥话语是不可少的,如:“春光播福,和气致祥。”又如传统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而今,吉祥话已不单是对个人、对一个家庭的祝福了,更多地是对祖国江山热情的赞颂,对祖国前程美好的祝愿,如:“天地英雄气,风云浩荡春。”(赵朴初撰写)“八表同庥瞻丽日,四民有庆乐丰年”(刘叶秋撰写)。

3.限时令

有些对联已用了几百年,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属于“长命百岁”的。用多了,便有陈旧之感,应该出新。对联出新的途径之一是限时令,这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是作千支联。即在春联中嵌入当年纪元的干支(甲子、乙丑等),前人将每个轮回中六十年间不同干支纪元都作了现成的联,供每年选择使用。应该说这是一种创新,但也有缺憾。往往干支联文辞生涩,用典过僻,一般人读不懂,也有干支联并不完全符合当年情况。结合本年实际作干支联,通畅易懂,雅俗共赏,则是上乘之作了。

二是作生肖联。即在春联中嵌入本年的生肖(鼠、牛等),如:“闻鸡起舞,跃马争春”是1981年《羊城晚报》征联作品,实际上可以用于今后任何一个“鸡年”(×酉)和任何一个“马年”(×午)。只用一种生肖的,有指示当年的作用,如笔者所作戊辰(1988)年联:“顺雨调风龙气象,锦山绣水凤文章。”用相邻两个生肖,可表示年份的交替,如笔者所作丙寅(1986)年联:“牛耕绿野,虎啸青山。”生肖可以替代。

4.写时事

以时事,是对联的传统。也是春联的传统。可写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正在发生的事以及将要出现的事。这些事件,都关系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借春联之机,表示群众的关注情绪。如:“翻身休忘本,饮水务思源。”这是时期农村的春联。再如:“神五神六已飞天,神七神八将跃空。”这是对当今航天热情赞美。这类对联是历史的记录,是生活的写照,如果有兴趣把各个历史时期甚至每年的春联搜集齐全,可能会成为小型编年史和中国大事记的。当然,写时事联要注意不要将标语口号全盘端出。

5.抒胸臆

春联对联范文第10篇

东山岛自古文教兴盛,向有“海滨邹鲁”誉称。这里与台湾隔海相望,位于厦、汕特区之间,联俗独具情趣,在东山岛便可体味到台湾同胞的对联民俗。撰对联、写对联、赏对联成为东山岛人一种爱好、一种寄托,也是一种施展才华的形式。举凡结婚、乔迁新居之日,事主的舅舅总要给外甥送一副贺联,习称“母舅联”。“母舅联”一般长五六尺,宽一尺,在外甥新婚或乔迁新居之前,送去挂于厅堂正中,作为永久性纪念。联语有对新婚夫妇的良好祝愿:“良缘一世同地久;佳偶百年共天长。”“情投意合同心树;室睦家和并蒂花。”有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祝颂:“一朝成就千秋业;百代居之万事安。”“宏图大展兴隆宅;泰运长临富裕家。”……

如果您留心观察,个别人家张贴的新春联并非用红纸,而是黄的或绿的,联语也与悼念逝世的亲人有关,这是东山岛古老的“丁忧”习俗。凡有亲人逝世,其家人要撕掉所贴的红纸,过年时要贴挽联,死者如是男性,贴青绿色联纸;女性贴黄橙色。俗谚“父青母黄”,便是从颜色来区分性别。过年时,家家户户习惯在家具上贴个“春”字。但米缸就不兴贴“春”,乃因当地方言“春”与“伸”谐音,粮食有伸余,意味人口少了不吉利。所以,米缸贴“福”不贴“春”。东山岛是全国去台人员最多的县份,与台湾隔海相望,方言相通,风俗相同。有人说,来到东山岛便可对台湾民风民俗有一个大致了解,新春联俗何尝不是如此。

在东山岛历史上,出现不少联林高手。明末著名书画家黄道周便是佼佼者。黄道周被清军捕进狱中,投降派洪承畴曾去劝降,黄道周愤然写下爱憎分明的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思报国反成仇。”联中嵌入史可法和洪承畴两个忠奸如冰炭的人物,并以此讽刺洪承畴(成仇)。清代时,东山岛有位阿凡提式机智人物林清音,绰号“乌鸡秀”,他的对联也很奇巧。一次,他得知乡里三位私塾教师水平低下,且常向学生榨油水,学生家长怒不敢言。这年除夕,“乌鸡秀”巧构了一副嵌十字巧长联贴到私塾门口,把庸贪之辈的卑劣行径勾勒得淋漓尽致:“一乡二里三先生,未谙四书五经六艺七律,教得八童九子十分可恶;十人九姓八东主,施了七厘六毫五丝四息,尚且三心二意一等鄙俚”这副嵌数字讽联后来选载入《东山县志》。旅外的东山岛人也有不少工于对联,在广东惠来的神泉港,有一口充满神奇色彩的淡水海井,明代广东潮汕“神童”苏福为它题写独脚联:“抉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薰,独标平淡。”一时成为绝对,400多年间没有人能把它对好,直到清咸丰五年,时任货轮船长的东山岛人胡宗才因大风泊港,到海滨闲游时,发现后经过思索,终于对得令人叹服:“倏变化于无穷,看云腾雾结,造出神奇”,给后世留下了一段佳话。

现代,东山岛联林高手辈出。归侨名人洪干堂先生生前擅撰嵌字对联,著名风景区庙山的“怀乡亭”有一嵌首亭联就是洪老撰留的:“怀抱顿开,且喜故人促膝;乡山在望,何妨此地谈心。”文史界名人陈秋顺生前为风景名胜撰了许多佳联妙对,他为我国著名四屿之一东山岛塔屿“半山亭”写的对联曰:“半岭小栖,泉石崖花云外赏;山亭远眺,风帆沙鸟日边来。”

抒怀呈对语,记事献联花。东山岛人很看重对联这一文学体裁,举凡建新房,房主习惯请书法家书写一副前门楹联,然后交由泥水匠精工制作。春节贴春联更当成很神圣的除旧布新活动,家家户户里里外外,甚至连灶台、楼梯也要张贴大红对联以示吉庆。尽管书店、文具店、印刷厂各种春联应有尽有,任由选购,可是,大多数人家却喜欢请擅长书法的人撰写能抒怀寄情,又展示不同书法艺术的联语。正因为有如此浓烈的人文精神和丰厚的民俗底蕴,每年腊月,在城乡便出现一个“写联族”,他们或上街或下乡,摆摊写春联卖春联。有的单位为体现行业特点,还专请文人墨士遣句撰联,不同行业的春联有不同的特色,只要看一眼春联就能知道这家商店是经营什么的,如:东山海关春联:“东西交流,五洲通商兴闽海;山水共守,十载创业壮雄关。”县图书馆春联:“图写版舆万里山河操指掌;书通经史千秋人物聚襟怀。”东山岛旅游服务单位的春联也令人感到新鲜,联中嵌入“东山旅游”四字:“东来紫气萦新旅;山拂春风沐远游。”1987年春节,东山岛铜山古城举办“十里长街春联赛”,围绕书法、联语进行品评,开辟了春节文艺活动新项目,也提高对联创作新水平,当时的盛况可谓:“十里春联披锦绣;万家笔墨作文章。”

东山岛有特色的对联很多,谜便是其中一类,在大大小小的灯谜会上,人们总会看到应景的谜。如:“徐妃卷帘,喜见灯下探骊客;曹娥调首,惊看谜前解铃人。”此联巧妙隐藏6个谜格名于其中,令人拍手叫绝!1984年(甲子年)元宵节,在东山岛举行的海峡两岸同胞灯谜会猜,谜台上有一副谜别具一格:“甲子庆初年,和暖春风,万户花灯,照遍江山新景色;上元迎盛典,团圆明月,一声谜鼓,联欢海峡故乡情。”原来,这是一副含谜对联,要求猜18个县名。

上一篇:结婚对联范文 下一篇:春节对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