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罚通知范文

时间:2023-02-24 01:39:08

处罚通知

处罚通知范文第1篇

一、对签发空头支票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一)实施处罚的主体资格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实施对签发空头支票出票人的行政处罚。《支付结算办法》第一百二十五条、二百三十九条规定停止执行。

(二)处罚依据和标准

《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签发空头支票或者签发与其预留的签章不符的支票,不以骗取财物为目的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处以票面金额5%但不低于1000元的罚款”。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依据上述规定对空头支票的出票人予以处罚。

(三)处罚程序

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参照《空头支票行政处罚操作流程》(附件),制定本辖区的处罚操作流程。

空头支票的罚款,由出票人在规定期限内到指定的罚款代收机构主动缴纳;逾期不缴纳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可采取下列措施:

1.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2.要求银行停止其签发支票;

3.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四)罚款缴纳和手续费的支付

空头支票罚款的代收机构的确定、代收手续费和协助执行手续费的拨付等,按《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空头支票罚款缴库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05〕29号)执行。

二、监督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应建立签发空头支票“黑名单”制度,并将有关违规信息定期向同一票据交换区域内的银行进行通报。通报的内容包括出票单位名称及法定代表人或出票人个人姓名、签发空头支票种类(指空头支票还是与其预留签章不符的支票)、出票日期、支票金额、支票号码、出票人账号、收款人名称、累计签发空头支票情况等。

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应制订本辖区空头支票行政处罚的实施细则,并向总行报告;负责本辖区内空头支票行政处罚的组织实施;将空头支票处罚的有关情况每年向总行报告一次。

三、违规责任

罚款代收机构对空头支票罚款收入占压、挪用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可按《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建议出票人开户银行或其上级行按规定对出票人开户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及直接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

出票人开户银行不报、漏报或迟报出票人签发空头支票情况的,由人民银行责令其纠正;逾期不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建议出票人开户银行或其上级行按照规定对出票人开户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及直接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

对于屡次签发空头支票的出票人,银行有权停止为其办理支票或全部支付结算业务。

处罚通知范文第2篇

一、加强有关标准和制度的学习和培训

省政府、省卫生厅、市政府、市卫生局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对贯彻落实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及相关制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省政府、市政府也将实施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工作列入“两转两提”建设内容,作为单位考核的主要指标。各科室要高度重视实施处罚裁量标准的重要性,认真组织学习并认真执行。法制科要组织一次全员培训,重点内容是有关综合知识和上级的统一要求;业务科室要结合专业实际,组织科室学习,重点内容是专业范围内的裁量标准要求;执法人员个人要认真自学,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需要重点学习的文件有:1、《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若干意见》(政[]57号),2、《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省卫生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试行)及适用规则等相关制度的通知》(卫政法〔〕3号),3、《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行政处罚文书中体现裁量内容的通知》(政责办〔〕73号)。上述文件在省政府门户网站、省法制网、省卫生厅网站等进行了公开,可以从网上下载学习。

二、在卫生行政处罚中要认真贯彻执行裁量标准和相关制度

根据卫生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及其相关制度的要求,结合我中心实际,提出如下要求:

1、在案件调查中,要查明与裁量标准等级划分相关的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并在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等证据文中予以体现。

2、在实施处罚裁量时,要严格按照卫生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及适用规则的要求。不符合裁量标准及适用规则的处罚决定是无效的。

3、在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案结调查终结报告等文书中,要体现处违法行为和据以做出处罚裁量的标准等级。即要在文书中注明“根据你(单位)违法行为的实施、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相关证据,你单位的违法行为为轻微(或较重、严重、特别严重)。”

4、在法制审查时,要填写《行政处罚案件法律审核意见书》,按照要求审查相关内容,提出相应的意见。

5、为体现处罚案件主办人制度,在立案时要明确主办人员和协办人员,主办人员对案件负总责。在《立案报告》“负责人审批意见”栏中注明“本案自XXXX年XX月XX日起立案,由XXX主办,XXX、XXX协办。”

6、简易程序的案件也要符合处罚裁量标准和适用规则,作出决定后及时备案。

处罚通知范文第3篇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监察厅省年“两转两提”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意见的通知》(政办〔〕34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年度省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安排的通知》(政办〔〕35号)精神,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年“两转两提”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意见的通知》(政办〔〕34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年度市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安排的通知》(政办〔〕39号)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推进全市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裁量标准

行政执法是政府大量的、日常性行政活动,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各行政执法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工作流程,依法细化、量化自由裁量权。市、县级政府处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线,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较多,因此,要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制定的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进行处罚,不能随意制定裁量标准,滥用自由裁量权。各县区、各部门要从严要求本县区、本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树立严格依法行政的法律意识,为复兴营造良好的法制工作环境。

二、拓展裁量标准适用规则,增强行政处罚的社会效果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国发〔〕10号)规定:“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33号)规定:“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坚持文明执法,不得粗暴对待当事人,不得侵害执法对象的人格尊严。”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在严格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基础上,把处罚与教育、管理与服务、处置与疏导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倡导和推行行政处罚事前提示、事中指导、事后回访制度。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应当针对违法事项,向被处罚人分析违法原因,依法提出改进措施;行政机关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要充分体现裁量标准,以事实、证据、法律规定说明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从重处罚的理由,把说理性贯穿于实施行政处罚的全过程,增强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合理性和说服力。对被处罚人影响重大的行政处罚案件,行政机关要进行事后回访,了解纠正违法行为、预防再次违法的措施等情况,督促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三、重点推进、全面检查,抓好贯彻落实

(一)重点推进部门。根据省政府法制办确定的重点工作部门,我市同样确定公安、交通运输、住建、环保、文广新、民政、卫生、盐业8个系统为重点推进工作部门。内容包括:

1.自查自评。市、县区政府的8个部门对年10月1日以来办理的行政处罚案件,要分别开展自查自评。

2.同级评查。在部门自查自评基础上,市、县区政府法制办商“两转两提”办、优化办,对同级8个部门年10月1日以来办理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评查。

3.迎接上级检查。市政府法制办商“两转两提”办、优化办对上述8个系统进行检查,做好全面工作,迎接省“两转两提”办、优化办、法制办对我市的检查工作。

(二)其他部门。除上述8个部门外,其他市政府部门要在本系统进行一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为全市依法行政责任目标考核做好准备工作。

(三)检查评查的内容。各执法部门自查自评、同级评查、上级检查抽查,主要内容为下列各项:行政处罚是否执行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行政处罚是否体现适用规则;行政处罚决定与执行结果是否一致;罚款是否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是否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款指标;罚没物品是否依法保存、处理;其他相关事项。

(四)发现问题的处理。各部门自查自评中发现的问题,应当自行纠正。检查、评查、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要求被查单位限期逐一整改,限期提交整改结果,并作为年终依法行政考核扣分的重要依据;对严重违法问题,应当移送监察机关处理。

四、完成工作的时限和要求

(一)重点推进、全面检查、抓好落实的工作。市公安局等8个市级部门和各县、区政府要在7月底之前完成自查工作,并将自查情况报市“两转两提”办、优化办、法制办。8月份市“两转两提”办、优化办、法制办要对8个市级部门和各县、区政府进行检查。

(二)市政府其他部门开展案卷评查的工作,要在10月底之前完成,不能影响全市依法行政责任目标考核工作。

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分管领导要亲自抓,确保按时完成市政府规定的本项工作任务。对于拖延不办、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的,要进行通报,并向市政府“两转两提”办、优化办说明情况。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此项工作作为年终考核评分的重要依据。

处罚通知范文第4篇

为全面实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的意见》(政办﹝﹞160号)的精神,现就我州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职权法定原则。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必须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范围内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不得作出任何行政处罚决定。

(二)公平合理原则。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既要在实体上合法得当,还要在程序上合理规范,充分体现法律制度的公平正义。要遵循平等对待、过罚相当等法律原则,在事实和法律面前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做到行政处罚幅度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对相同的行政违法行为应当给予相同的行政处罚

(三)罚教结合原则。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并重,贯彻教育为先、先教后罚的精神,杜绝简单、粗暴和随意执法。对依法能够通过批评教育解决,或者采用当场说理、说服、告诫、建议、提示等非强制性行政执法方式实现行政管理目的,原则上不予处罚。

(四)符合实际原则。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要充分考虑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承受能力,以及不同地域、层级之间,在违法情节、处罚权限、处罚种类、处罚幅度等方面的差别,综合违法行为的具体事实、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对行政处罚裁量权运用范围、行使条件、裁决幅度、实施种类以及时限要求等,考虑法定裁量因素和酌定裁量因素,科学划分行政处罚裁量阶次,将裁量因素与阶次划分有效结合,合理细化量化处罚幅度标准,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行政处罚裁量阶次之间,以及细化量化的行政处罚幅度标准之间应当递进衔接,幅度不宜过大。

(五)情势变更原则。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定并公布后,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同时,要根据法律制度的立、改、废,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情势,加强对已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评估,适时调整完善。

二、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工作要求。

1、国家和省级行政机关已制定详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从其规定。

2、州级行政机关负责涉及本部门、本系统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裁量条款的细化量化工作。细化量化后的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和阶次,在本行政区域同一系统内统一适用。各县依据地方性法规设定的行政处罚项目,由县人民政府组织所属相关行政机关完成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条款,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工作。

(二)合理确定基准。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当包括法定依据、违法行为、处罚标准三个方面,并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划分行政处罚裁量阶次。

1、对法律、法规、规章已规定有裁量阶次和处罚幅度的,列出具体对应的处罚阶次、标准;对没有具体裁量阶次和处罚幅度的,按照比例原则匡算出相对科学合理的裁量阶次和处罚幅度,细化量化处罚标准,但不得超过法定处罚限度。

2、对从轻、从重、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行政处罚停止执行等事项,法律、法规、规章只作原则规定的,应当对违法行为的种类、情节、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以及从轻、减轻、从重处罚,或者不予处罚、行政处罚停止执行等情形进行细化、归纳、分类,明确列出具体的对应情形。

3、对同一种违法行为,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种类的,应当列出选择处罚种类的具体情形;规定有处罚幅度的,应当根据违法行为情节、性质、事实、社会危害后果列出具体的处罚幅度标准。

4、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的行政处罚,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具体情况,列出单处、并处的行政处罚标准。

5、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等具有羁束性的行政处罚种类,依照规定执行,不再划分行政处罚裁量阶次、标准。

行政机关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裁量工作,要将违法行为发生率较高、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受损面广、法律对同一个违法行为规定了多个处罚种类,或者对违法行为的罚款额度成倍数增长等行政处罚项目作为梳理和细化量化的重点。对数额较小、违法行为发生频率较低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暂不予细化量化。

(三)建立配套制度。建立健全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说明理由、告知申辩、听证、重大处罚集体决定等程序规定,以及执法投诉、案卷评查、教育培训、案例指导等制度,从制度程序上保障行政处罚合法、公正实施。

(四)认真审核公布。行政机关制定的本部门、本系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当报本级政府备案,具体由同级政府法制机构审核备案。县级行政执法机关制定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抄报州级行政机关备案,并由制定机关向社会公布。州级行政机关报州政府备案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由州政府法制办在政府网站公布。

三、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的要求

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周密部署,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工作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班子,确定具体工作部门或机构,尽快抽调具有法律知识和执法经验的得力人员,提供必需的条件和设备,抓紧做好依据梳理、项目确定,以及裁量基准细化、量化工作。州级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工作应于年月底前完成,县级应于年月底前完成。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关应当按照省级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处罚裁量阶次、标准,组织贯彻实施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工作,并做好监督检查。

(二)落实工作措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全面细致、不遗漏地梳理法律、法规和规章所涉及的行政处罚裁量依据、项目,同时注意清理已废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所涉及的行政处罚规定。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要注重调查研究、充分论证,听取基层和一线行政执法人员、司法机关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执法实际,尽量列举与行政处罚阶次相对应的情形,确保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三)抓好教育培训。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对实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的学习、宣传和培训,使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明确职责,熟练掌握行政处罚标准,同时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并监督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的实施。

处罚通知范文第5篇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予行政处罚权的组织(以下简称行政处罚实施机关)为检查对象。按照省监察厅、省政府法制办统一部署,2012年度重点是各级教育、司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及其直接管理的法律法规授予行政处罚权的组织。同时检查年度重点检查的国土资源、环保、水利、地税、安全监管、旅游部门工作整改情况。

二、主要内容

年7月1日以来,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贯彻执行《行政处罚法》、《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实施行政处罚工作的总体情况。

(一)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权限和依据合法情况。主要包括:是否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实施行政处罚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关于实施机关、条件、幅度等实体内容的规定;是否存在行政不作为;委托行政处罚是否依法向政府法制机构报送备案;制定的涉及行政处罚内容的规范性文件是否依法公开并向上级行政机关报送备案审查。

(二)实施行政处罚的程序合法情况。主要包括:行政处罚告知制度、听证制度、罚缴分离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情况;建立行政处罚案卷制度以及细化量化等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开展情况等。

(三)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情况。主要包括: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持证执法情况;对行政执法人员以及下级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情况。

(四)相关制度建设情况。包括重大案件审理制度等。

(五)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以及对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情况。

(六)市政府各部门、县(区)政府及其部门加强行政处罚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制度建设等情况。

三、方法步骤

(一)单位自查(5月底前完成)

市政府各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负责对本单位及其直接管理的法律法规授予行政处罚权的组织的行政处罚工作情况进行自查;县、区政府负责组织本级政府所属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进行自查,市政府对县、区政府的自查工作进行督查。自查结束后,各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将自查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填写《2012年度行政处罚案卷检查情况统计表》(附件2)。自查报告和《2012年度行政处罚案卷检查情况统计表》于5月30日前将分别报送同级政府监察局和法制办,各县、区政府于5月30日前将自查报告和《2012年度行政处罚案卷检查情况统计表》分别报送市监察局和市政府法制办。

根据《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府法领〔〕5号)和《关于全面推进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实施方案》(市府法〔〕37号)要求,尚未向市政府法制办报送行政处罚依据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的市有关部门,于5月30日前一并报送,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查后向社会公布。

(二)复查(6月底前完成)

市监察局和市政府法制办牵头,从教育、司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国土资源、环保、水利、地税、安全监管、旅游等部门抽调人员、邀请部分市政府法律顾问和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组成检查组,对各行政处罚实施机关的自查情况进行复查,重点对教育、司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及其直接管理的法律法规授予行政处罚权的组织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期间办结的行政处罚案卷按比例随机进行抽查,听取自查情况汇报,了解年7月1日以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投诉情况,并电话回访当事人。同时,对年度重点检查的国土资源、环保、水利、地税、安全监管、旅游部门工作整改情况进行抽查,抽查内容为国土资源、环保、水利、地税、安全监管、旅游部门整改情况汇报,并对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期间办结的行政处罚案卷随机进行抽查。检查结束后,检查组将反馈检查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三)整改总结(7月上旬前完成)

各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并将整改情况报同级政府监察局和法制办。市监察局会同市政府法制办对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向市政府报告后进行通报。

四、工作要求

(一)思想重视。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共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的要求,经省政府同意,省政府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部署,从年开始,省监察厅、省政府法制办连续四年组织对全省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工作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省监察厅和省政府法制办将对年—2012年集中开展行政处罚实施工作监督检查情况进行总结,表彰先进,研究出台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相关规定。今年是集中开展监督检查的最后一年,能否取得成效,意义非同寻常。检查结果将纳入2012年度依法行政目标考核内容。

(二)严密组织。按照省监察厅、省法制办的要求,我市自查结束以后,省监察厅、省法制办将组织设区的市进行互查,我市要抽调人员参加对兄弟地市的检查,省监察厅、省法制办还将对我市开展检查和互查的情况进行督察。工作头绪多,人员相对紧张,各县区、各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切实加强组织,搞好分工合作,采取得力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处罚通知范文第6篇

婚姻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与社会治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法律规范上恰当调整婚姻家庭与社会治安的关系,既有利于社会治安,也有利于婚姻家庭的和谐美满。这些法律规范在治安行政法上有相当的体现,因此,在治安行政执法中应注意兼顾社会治安与婚姻家庭的关系。

关键词:婚姻家庭;社会治安;治安行政执法

中图分类号:D6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53(2012)06002005

婚姻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与社会治安有着密切的联系。婚姻家庭与社会治安的密切联系突出体现在婚姻家庭内发生的治安问题上。毫无疑问,在法律规范上恰当调整婚姻家庭与社会治安的关系,既有利于社会治安,也有利于婚姻家庭的美满和谐。而反映这一特征的法律规范有相当部分体现在治安行政法上,因此,正确治安行政执法必然要注意兼顾社会治安与婚姻家庭的关系,才能既维护社会治安又保护婚姻家庭。本文试以《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中的两个具体问题来谈谈如何在治安行政执法中兼顾社会治安与婚姻家庭。

一、关于家庭暴力治安违法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婚姻家庭的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微妙。从晚近婚姻家庭问题的表现可见,维系婚姻家庭的因素正变得更加脆弱,因此,婚姻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害行为也更加容易发生。婚姻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害行为既不利于婚姻家庭的美满幸福,也不利于社会治安,因此,治安行政法对婚姻家庭成员之间的治安违法问题也有了更多的干预。如1986年制定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只规定“虐待家庭成员,受虐待人要求处理的”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而2005年制定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就增加了“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被扶养人的”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据国务院《中国妇女状况》白皮书披露,我国有家庭27亿个,离婚率为154%,即每年约有40多万个家庭解体,其中25%起因于家庭暴力。[1]家庭暴力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在婚姻家庭成员之间的各种治安违法行为中,家庭暴力是目前最主要的治安违法行为,因此,正确处理家庭暴力治安违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认定、处理家庭暴力治安违法行为,直接关系到婚姻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也关系到社会治安的维护问题。在治安行政执法中兼顾社会治安与婚姻家庭必须正确认定、处理家庭暴力治安违法行为。

(一)家庭暴力治安违法行为的认定

正确认定家庭暴力治安违法行为是正确处理家庭暴力治安违法问题的前提。在治安行政执法中,家庭暴力治安违法行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的家庭硬暴力,即《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5条规定的“虐待家庭成员,被虐待人要求处理的”治安违法行为;另一种是不作为的家庭软暴力、冷暴力,即《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5条规定的“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被扶养人的”治安违法行为。《公安部关于规范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名称的意见》分别把这两种治安违法行为称为“虐待”行为和“遗弃”行为。

1.“虐待”行为的认定。“虐待”行为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冻饿、禁闭、有病不治、强迫过度劳动或限制人身自由、人格等方法,从肉体上或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被虐待人要求处理的治安违法行为。[2]129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5条的规定,构成“虐待”行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违法行为的主体是婚姻家庭成员。违法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婚姻家庭成员,否则就不可能构成“虐待”行为。但在“虐待”案件中,违法行为的表现复杂多样,在实践中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较为特殊。

第一,婚姻家庭成员关系成立或结束前后。在婚姻家庭成员关系依法成立或结束的前后,当事人之间发生的虐待行为是否以“虐待”行为认定,应当以婚姻家庭成员关系是否依法存在为前提,婚姻家庭成员关系存在就以“虐待”行为认定,否则以伤害、侮辱或其他违法行为认定。因此,恋爱期间发生的虐待行为、离婚后(可能尚居住在同一住所)发生的虐待行为、通奸期间发生的虐待行为、姘居期间发生的虐待行为、重婚成员间发生的虐待行为、收养关系存续期外发生的虐待行为都不能认定为“虐待”行为。但是,离婚手续办理期间发生的虐待行为、夫妻分居期间发生的虐待行为、丧偶或离异后再婚对象与原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虐待行为、收养关系存续期间发生的虐待行为等都应当认定为“虐待”行为。若不能正确认定违法行为,就不能很好地保护婚姻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也不能很好地维护社会治安。第二,有非婚姻家庭成员参与的虐待行为。实践中,有些虐待行为发生时有非婚姻家庭成员的参与。此时的虐待行为是否以“虐待”行为认定要以行为人在虐待行为中所起的实际作用而定。若非婚姻家庭成员教唆、胁迫、诱骗婚姻家庭成员之间实施“虐待”行为,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7条的规定:“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则非婚姻家庭成员的行为应当以“虐待”行为从重处罚。若婚姻家庭成员教唆、胁迫、诱骗的非婚姻家庭成员对其婚姻家庭成员进行虐待,非婚姻家庭成员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虐待”行为,该教唆、胁迫、诱骗的婚姻家庭成员的违法行为也不能认定为“虐待”行为。

(2)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虐待”行为人在实施“虐待”行为时的心理状态是违背行为对象的意愿,故意追求行为对象肉体、精神的痛苦。至于故意背后的动机则复杂多样,可能是逼迫配偶与自己离婚,也可能是重男轻女的思想所致等等。若不是违背行为对象的意愿,或者不是故意追求行为对象肉体、精神的痛苦,则不能构成“虐待”行为。因此,由于不良的受虐癖好而在婚姻家庭成员间发生的虐待行为不能认定为“虐待”行为。因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家庭矛盾而致的打骂行为,并非故意摧残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的行为,也不是“虐待”行为。

(3)违法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婚姻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权利和受“虐待”者的人身权利。

(4)违法行为在客观上的表现是虐待。“虐待”行为在客观上的表现为:一是对行为对象进行肉体上与精神上的摧残、折磨与迫害。虐待的手段多种多样,如殴打、捆绑、针扎、火烫、体罚等肉体上的虐待和侮辱人格、咒骂、讽刺、不让参加社会活动等精神上的虐待;二是摧残、折磨必须具有经常性、一贯性的特点,偶然发生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虐待”;三是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则构成虐待罪;四是被虐待人要求处理的,如果被虐待人不要求处理的不能认定。

2.“遗弃”行为的认定。“遗弃”行为是指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的治安违法行为[2]130,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5条的规定,构成“遗弃”行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违法行为的主体是婚姻家庭成员。“遗弃”行为的主体是婚姻家庭中对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包括受害人的长辈或晚辈、兄弟或姐妹、丈夫或妻子、养父母或养子女等。

(2)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是故意。“遗弃”行为必须出于故意,过失不能成立“遗弃”。因此,无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丢失、走失,负有扶养义务的人不承担“遗弃”的治安违法责任。

(3)违法行为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婚姻家庭成员在家庭中享有受扶养的权利,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因年龄、疾病等原因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被扶养人。

(4)违法行为的客观表现是遗弃。“遗弃”行为在客观上表现为:一是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负有扶养义务;二是负有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行为形式是不作为,即行为人有扶养义务,并且有能力履行此义务而不履行,若行为人无扶养能力则不构成“遗弃”行为;三是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若情节恶劣构成遗弃罪。

(二)家庭暴力治安违法行为的处理

在正确认定家庭暴力治安违法行为的基础上,还必须正确处理家庭暴力治安违法行为才能切实在治安行政执法中兼顾社会治安与婚姻家庭。

1.正确对家庭暴力治安违法行为量罚。对于“虐待”行为和“遗弃”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5条规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虐待”行为和“遗弃”行为的处罚规定,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处罚规定,因为“警告”属于申诫罚,是最轻的治安管理处罚方法,“拘留”属于自由罚,是最重的治安管理处罚方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经验上,我们都承认“虐待”行为和“遗弃”行为的情节和社会危害有轻重的区别,而且情节和社会危害由轻到重的变化应当是连续的,而不是跳跃的,轻的情节和社会危害与道德调整的虐待、遗弃行为衔接,重的情节和危害与刑法调整的虐待罪和遗弃罪衔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条规定的处罚与过错相当的原则,对“虐待”行为和“遗弃”行为的处罚规定应当也是“连续”的处罚规定,但是,实际上《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虐待”行为和“遗弃”行为的处罚规定却是“跳跃”的,只有最轻的“警告”和最重的“拘留”,而没有“中间”的罚款。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虐待”行为的处罚是“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是“连续”的处罚规定。为什么《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虐待”行为的处罚要从原来《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连续”的处罚规定改为“跳跃”的处罚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所有审议材料都没有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立法失误,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制定经过了至少八年的仔细推敲论证;(2)没有可罚的财产,即婚姻家庭成员没有个人财产。这与我国的实际并不相符,我国的婚姻家庭成员有自己的个人财产;(3)婚姻家庭成员的个人财产不清晰,财产罚不能执行或执法成本过高。由于我国存款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等原因,我国婚姻家庭成员的个人财产确实不够清晰,公安机关要查明公民个人有无财产或分清公民个人财产确实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若这是正确的原因,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财产进一步明晰之后会得到纠正。

鉴于上述分析,在对“虐待”行为和“遗弃”行为量罚时,为体现处罚与过错相当的原则,体现处罚公正原则,要慎重适用“跳跃”的拘留处罚,不要轻易地从“警告”跳跃到“拘留”。

2.切实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家庭暴力治安违法行为虽然既危害婚姻家庭又危害社会治安,但对家庭暴力治安违法行为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本身并不是目的。只有教育违法行为人正确对待婚姻家庭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婚姻家庭,维护社会治安。因此,在对家庭暴力治安违法行为进行处理时,一定要切实坚持教育与处罚相当的原则。不但在量罚时不要轻易地从“警告”跳跃到“拘留”,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对违法行为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切实帮助违法行为人转变观念、解决实际问题,否则,简单执法的后果很可能会加剧婚姻家庭矛盾,导致家庭暴力,更不利于保护婚姻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也不能切实维护社会治安。

二、关于治安拘留的“通知被处罚人家属”问题

《治安管理处罚法》有许多创新规定,其中第97条规定:公安机关对治安违法行为人“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的家属。”这一规定结束了以前治安行政执法没有“通知被处罚人家属”的历史。《治安管理处罚法》生效施行前后,媒体对这一规定给予了特别关注,并作了许多报道。其中,某媒体在对江苏省公安厅法制处张副处长采访后,报道了一则题为“治安管理处罚法明起施行,被抓将要通知老婆”的消息。[3]东南快报在采访了福建省公安厅宣传处某领导后也报道了一则题为“被抓拘留并通知家人”的消息。[4]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6条规定:“、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由于行为情节较轻的情况极少,因此,行为通常适用行政拘留处罚。这两则消息引起很大的反响,并带来许多讨论。有观点认为,以前、被拘留处罚不用通知家属,家属不知情会很着急。现在要通知家属,家属知情就不会着急了。另有观点则认为通知家属虽然可以让家属知情却可能不利于家庭和睦,如果原来夫妻关系不好,通知的结果可能就是家庭破裂。还有观点认为是否通知家属应当先征求被处罚人意见,被处罚人同意的才通知家属。一些担心丈夫寻花问柳的妇女则认为这下好了,男人不敢在外面胡来了,否则公安机关通知我,我就跟他没完。

在治安行政执法中,应当怎样正确理解并执行“通知被处罚人家属”的规定,才能处理好维护社会治安与保护婚姻家庭的关系,既维护社会治安又保护婚姻家庭?笔者以为,应当注意把握以下两个要点。

(一)正确理解“通知被处罚人家属”的原意

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35条规定:“受拘留处罚的人应当在限定的时间内,到指定的拘留所接受处罚”。但这条规定在实践中效果不好,受拘留处罚的人往往不能自觉前往拘留所执行拘留处罚,而且由于不了解治安拘留所的具置等,受拘留处罚人自行前往拘留所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3条对此作了修改,改为“对被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达拘留所执行”,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直接将被处罚人送达拘留所执行拘留。这样规定虽然可以保证行政拘留的顺利执行,但由于没有给被处罚人“限定的时间”,被处罚人不能及时安排其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也会对被处罚人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产生不利影响,正是为了尽量消除上述不利影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7条在规定处罚决定的宣告、抄送制度时,才同时规定行政拘留处罚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家属。可见:

1.“通知被处罚人家属”是尊重、保障当事人合法权利的体现,是公安机关的法定执法职责。公安机关在治安行政执法时应当积极作为,履行职责,以达到尊重、保障当事人合法权利的目的,但若公安机关积极作为仍无法通知被处罚人家属,则无需承担法律上的不利后果。

2.“通知被处罚人家属”不是对违法行为人的附加“制裁”。违法行为人只应也只能受法定处罚,违法行为人既然已经受行政拘留处罚,就不得在法定处罚之外另外附加制裁,而且“通知被处罚人家属”以及“家庭监督”根本上就不是一种法定的处罚方法。

3.“通知被处罚人家属”适用于所有被行政拘留处罚的治安违法行为人,任何公民被行政拘留,公安机关都应当通知其家属。不能把“通知被处罚人家属”理解为是专门适用于、、猥亵等特定治安违法行为。

4.“通知被处罚人家属”不能简单理解为被处罚人或者其家属、单位等社会生活相关人的合法权利(如家属的知情权)。尽管公安机关的职责也是一种特殊的义务,应当有其相应的权利享有人,但治安行政执法权的行使本身即隐含了对治安行政相对人合法权利的制约、影响,甚至占有。治安行政执法时尽量减少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消极影响,以尊重、保障当事人合法权利,这实际上是公民权利让渡与国家之后,国家应当如何行使权力的问题,并不是国家权力还原为公民权利的问题。因此,“通知”不等于“告知”,不能把“通知被处罚人家属”简单理解为被处罚人或者其家属、单位等社会生活相关人的不能剥夺但可以放弃的合法权利,更不能理解为需要事先征得被处罚人同意的事情。

(二)正确执行“通知被处罚人家属”

尽管“通知被处罚人家属”不是对违法行为人的附加“制裁”,但“通知被处罚人家属”的结果确实会引起家庭监督的问题。如男性公民,将其的行为通知其配偶,就可能引发夫妻矛盾,若夫妻关系原本紧张,甚至可能导致夫妻离婚。因此,治安行政执法要兼顾社会治安与婚姻家庭,必须正确执行“通知被处罚人家属”。若“通知被处罚人家属”可能导致对被处罚人合法权益的不利影响,治安行政执法就必须以适当方式慎重“通知被处罚人家属”,否则既违背立法、执法的初衷,也违背了执法的比例原则。为了做到既维护社会治安又保护婚姻家庭,以适当方式“通知被处罚人家属”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正确选择通知的对象。除非被处罚人只有一位家属,否则公安机关在通知被处罚人家属的时候就应当慎重选择通知对象,以尽量减少对被处罚人个人生活、家庭生活或者社会生活的不利影响。通常有成年家属就不要通知未成年家属,当地有家属就不要通知在外地的家属,有身心健康家属就不要通知身心病弱家属,优先通知配偶、父母或成年子女,、、猥亵等治安违法行为人被行政拘留处罚尽量不通知其配偶等。

2.正确把握通知的内容。《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7条规定,公安机关对治安违法行为人“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的家属”,此规定只要求公安机关“及时”通知“家属”,却没有规定通知的内容。“通知”不等于“告知”,因此,为了尽量避免对被处罚人个人生活、家庭生活或者社会生活的不利影响,公安机关在通知被处罚人家属时,应当正确把握通知的内容。家属知情后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的内容不宜通知,治安违法行为的具体种类也可以不必通知。但是,关系公民合法权益的内容,如拘留的具体时间、地点等,都应当通知被处罚人家属,以体现该规定的原意。例如,适当的通知可以这样:“公民×××,我是××公安局民警×××,您的家属×××因治安违法被行政拘留×日,在××治安拘留所执行,从×年×月×日开始执行,到×年×月×日结束。”但,象“×××(被通知家属姓名),您的家属×××因×××(、、猥亵等)被行政拘留了”、“×××(被通知家属姓名),您的家属×××关在××治安拘留所”的通知就不能兼顾社会治安与婚姻家庭。

从上述对家庭暴力治安违法行为的认定、处理与行政拘留“通知被处罚人家属”的理解、执行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治安行政执法中,正确处理好维护社会治安与保护婚姻家庭的关系,首先需要在治安行政执法上树立全局意识,才能在维护社会治安的同时兼顾婚姻家庭,否则,狭隘的治安行政执法就可能产生损害婚姻家庭的不良后果,其次还要把兼顾社会治安与婚姻家庭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治安行政执法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李三勇.家庭暴力中女性的自我保护与司法救助[EB/OL].(20110726)[20120520].

[2]熊一新,华敬锋,等.治安管理处罚法解读与适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3]沈宫轩,王业全.治安管理处罚法明起施行 被抓将要通知老婆[EB/OL].(20060228)[20120510]..

处罚通知范文第7篇

违法向水体排放、倾倒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等危险物质的,可依法给予行政拘留处罚

《意见》指出,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条关于对违反国家规定处置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的行为给与行政拘留处罚的规定,第*条关于“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法的规定处罚”的规定,以及《水污染防治法》第*条关于“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规定,排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向水体排放、倾倒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非法处置危险物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拘留处罚。

《通知》指导各级环保部门如何运用行政拘留的强制手段处罚恶意排污行为

针对《意见》精神,环境保护部近日又专门下发了《关于转发全国人大法工委〈对违法排污行为适用行政拘留处罚问题的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导各级环保部门如何具体运用。

《通知》指出,违法向水体排放或倾倒危险物质的,可以依法适用行政拘留处罚。根据《水污染防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意见》的规定,排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向水体排放、倾倒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构成非法处置危险物质的,可以适用行政拘留处罚。

《通知》指出,在案件的移送程序及证据材料方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排污单位有违法向水体排放或倾倒危险物质行为的,应当依职权调查处理,凡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规定需要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主动、及时与公安机关沟通,按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有关要求向公安机关移送,并将案件相关证据材料一并移送。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案件,应当附有案件移送书、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规定依法需要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案件情况调查报告、涉案物品清单、有关监测报告或者鉴定结论等证据材料。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对相关环境违法行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同时移送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证据资料。

同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定两名或者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组成专案组进行专门负责,核实情况后提出移送案件的书面报告,报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审批。

《通知》指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环境违法案件,应当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充分协调。在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后的*日内向公安机关查询受理情况,并跟踪案件办理过程。对公安机关已经受理的案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配合,支持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根据需要提供必要的监测数据和其他证据材料。在案件移送前,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如认为必要,可以邀请公安机关派员参加相关调查工作;公安机关要求提前介入调查或者要求参加案件讨论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支持和配合。

处罚通知范文第8篇

关键词:承包商;考核扣分;违章;量化考评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valuation points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the forming background and purpose, from legal compliance, safety, quality three dimensions described the assessment mechanism, it is mainly to tak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for 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for the contractor in engineering field generated by the phenomenon of violate, and from the inspection object, check the punishment and supervision, ticket issue the principle, points, arbitration mechanism, the means of information, a clear assessment mechanism of the main practice, finally introduces the assessment mechanism of preliminary implementation effect.

Key words: contractor; evaluation points; violation;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V242.3文献标识码:A

当前,在电网建设高速发展的态势下,电网建设管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工程建设活动中还存在各类不规范行为,部分承包商还没有对安全生产引起足够重视,各个承包商自身管理水平上仍存在不足,特别是某些承包商存在非法转包、违规分包、以包代管等不规范行为以及部分施工现场存在的大量的违章现象。

电网建设管理者迫切需要制定应对策略和措施,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电网建设承包商考核扣分管理工作机制(以下简称考核机制)应运而生。考核机制的构建将强化建设单位对项目建设管理的管控,极大地促进承包商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从而将全方位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一、考核机制的目的

电网建设承包商考核扣分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对电网建设实施过程的合法合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电网建设现场管理中存在的违章现象,参照“驾照扣分”模式对承包商违章情况进行扣分,实现了对承包商管理的动态考核,促使承包商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敦促建设单位优选承包商,达到承包商优胜劣汰,确保电网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合法合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处于可控状态。

二、考核机制的内容和做法

(一)考核机制的内容

电网建设承包商考核扣分检查针对建设项目的承包商,分别从合法合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三个维度了解承包商现场管理状况,查处违章行为:

1、合法合规方面:主要根据基建工程安全管理“五个严禁”的工作要求及其他合法合规要求,重点检查非法转包、违规分包,以包代管;“皮包公司”、挂靠和借用资质施工队伍承包工程和入网施工;未落实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开工作业;未经安全教育培训并合格的人员上岗作业等相关方面的违规行为。

2、安全管理方面:重点关注人员持证上岗、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起重吊装等特种机械设备、安全工器具使用前的检验、试验等;检查危险品的存放使用、施工临时用电规范性等方面;查处作业性违章、装置性违章和管理性违章行为。

3、质量管理方面:重点关注原材料和设备进场管理(原材料见证送检等);检查工程过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标准WHS执行、强条执行等)、工程成品质量、验收(隐蔽工程验收、施工三级检查和监理四级验收)等方面存在的违章现象。

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总结归纳出三十五项违章处罚条款,按照违章对象、违章性质及程度对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三类承包商进行考核扣分处罚。

(二)考核机制的主要做法

1、明确检查范围对象,界定考核扣分权限,规范权力运行监督。电网建设承包商考核扣分机制是以公司投资计划内的电网建设项目为检查范围,以各违章责任承包商(包括: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为对象进行扣分。为确保承包商考核扣分工作的严肃性及权威性,经公司相关业务培训并正式名单的各级基建部门、安监部门相关管理人员及受公司委托的第三方中介机构人员,方有资格进行检查并对发现的违章现象开具《电网建设承包商违章处罚通知单》(以下简称《处罚通知单》)。

检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相关规章制度要求,科学、客观、公正、独立地开展检查及考核工作。公司将视情况不定期抽查各单位开具《处罚通知单》的情况,如发现在考核扣分工作中有违反要求的人员,将视其性质进行处理。发现有、等违规行为,经查情况属实的,对于相关责任人将予以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将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2、把握关键环节,规范扣分管理。

(1)规范开具《处罚通知单》。检查人员根据电网建设施工过程中承包商的违章现象开具《处罚通知单》,内容应填写完整、准确;违章现象的判定应依据充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违章现象的描述应清楚、准确;应及时取得并保存现场违章现象的照片、资料等原始凭证。同时,明确了可能遇到的一些情况,如:当同一违章现象涉及多个承包商的,应分别开具《处罚通知单》;分包方因违章被开具《处罚通知单》的,总包方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向其开具相应的《处罚通知单》。

(2)严格执行统一扣分标准。严格认真、客观公正地执行统一的扣分原则,是考核机制的关键环节,决定着考核机制实施的成败。针对责任承包商的违章现象,公司要求统一按《处罚条款》进行扣分。同时,对一些较为特殊的情况也进行了明确。如:单次检查中所发现同一违章代码的违章现象,不累计扣分。示例:在同一项目单次检查中,发现有若干作业人员未按要求佩戴安全帽,违反条款WZ14,只对这一违章现象进行一次扣罚0.1分,不按照违章人数累计扣分。如:可以整改的同一违章事件尚处于整改期的,已接受过处罚扣分的,不再进行扣分;但已过整改期(无法整改的除外)仍未完成整改的,可重复扣分。示例:A次违章检查时发现某工程沟、坑口未设置明显标识及防护措施,违反条款WZ15,向责任承包商开具了《处罚通知单》,扣罚0.1分;B次检查发现相同部位、相同问题,如该违章处于A次整改期内,B次检查不再进行处罚扣分,但如果该违章已过整改期,可再次开具《处罚通知单》,重复扣分。

(3)设立免责条款。检查人员发现电网建设过程中部分承包商有违章现象,如相关承包商认为本方已履行职责的,可向检查人员提供证明材料,由检查人员进行核实并判定该单位是否承担相应责任。示例:检查人员发现施工单位临时施工电源箱无漏电保护装置,违反条款WZ10,应扣罚0.5分,但现场监理已及时发现并向施工方下发监理通知单,“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并不准使用该电源箱”,这一违章情况,对监理单位免责;如现场监理未及时发现问题,则应对施工、监理单位同时开具《处罚通知单》。

(4)建立仲裁机制。责任承包商在接到《处罚通知单》后,如对处罚决定有异议,可以在收到《处罚通知单》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以受罚承包商的名义向公司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诉。主管部门在收到申诉材料后五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免责条款及仲裁机制的建立,体现了考核机制的客观性和公平性,有利于规范考核扣分流程和避免扩大处罚争议。

3、依托信息化手段,多维度展开分析,实时掌控扣分情况

为确保公司各级管理层对承包商考核扣分情况的及时掌握,公司建立了承包商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建设单位每周按时汇总、统计并录入本区域范围内的承包商考核扣分情况。根据系统录入信息,公司从建设单位开单数量、各承包商扣分情况对比以及违章现象累计分析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排名,每月进行汇总并。该措施有力地促使建设单位落实常态化开展考核扣分工作的要求。对于承包商而言,可使其通过排名、对比、分析中针对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改进对策,有效提高管理水平。

4、承包商考核扣分结果的应用

承包商年度累计扣分计分周期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每年12月31日24:00时累计扣分自动归零。承包商考核扣分结果的应用参照“驾照扣分”模式,若承包商累计扣分N<6分,则该承包商为绿灯状态,现场管理处于可控状态;若承包商累计扣分6分≤N<12分,则该承包商为黄灯状态,应对其进行警告;若承包商累计扣分N≥12分,则该承包商为红灯状态,对其处以暂停承接电网建设工程资格三个月的处罚(从处罚生效之日起计算);当年受到红灯处罚的,在下一年度承包商评估考核中每次红灯处罚在其综合得分中扣减1分。

考核机制首次在电网建设管理中应用了年度扣分制的理念,通过对承包商亮不同状态的灯,实现了对承包商的动态考核。

三、考核机制的初步实施效果

处罚通知范文第9篇

[关键词]井巷 中腰线 管理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049-01

一、煤矿井巷中腰线的作用

所谓巷道中线中线是标定设计巷道的掘进平面方向的;腰线是指示在竖直面内的方向,即给定巷道的坡度。所有巷道必须严格按照中腰线施工,只有控制好巷道的中腰线才能保证巷道施工的准确性,避免出现工程事故。

二、新田煤矿井巷中腰线管理规定

为保证新田煤矿井巷工程的质量,规范巷道中、腰线的管理,促进中、腰线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参照《测量规程》结合新田煤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新田煤矿井巷施工中腰线管理制度,请各区队及施工单位遵照执行。

1、巷道在开口、拐弯、变坡等特殊地段施工时,必须有地质测量部下发的测量通知单或区队技术员在现场指导,现场对给中、腰线情况交待清楚。巷道开口或变坡时必须至少提前一星期由生产技术部下发的正式设计和开工联系通知单到地质测量部,测量组人员接到开工通知单后,才能进行施工标定,否则不能进行施工标定。如遇特殊情况,应有地质测量部部长、施工区队技术负责人(或设计人员)现场确定施工方案,测量人员具体标定。

2、新设计工作面或局部施工图必须有总工及生产技术部部长签字,测量人员必须及时对设计图纸进行工程解算与核查,并有施工放线的专门记录,区队不按设计施工,测量人员每发现问题一处处罚技术负责人200元。

3、巷道开口4-8米,拐方位、变坡2-4米范围,由区队技术负责人掌握施工进度及中腰线的稳固程度,并用红漆封口。炮掘头每40米、综掘头每60m必须及时通知地质测量部校验一次中腰线,发现点位偏移应及时与地质测量部联系,由地质测量部派测量人员检验校正,升井后立即下达经测量人员批准的中腰线校验通知单。区队未接到给线通知单,不得进行施工,安监部现场监督把关,对超过规定距离或中腰线发生偏移未及时通知地质测量部校验而出现工程问题,由区队承担全部后果(情节严重的进行事故追查,以追查报告为准),并且视情节严重对区队技术负责人处罚100-500元。

4、巷道开口严禁用罗盘标定,新开口巷道必须有两次经检测合格的仪器校核的测量成果,否则对未按规定执行的相关人员处罚100元。区队技术负责人必须对40米以内的施工中、腰线负责,每次使用中、腰线前都必须检查其准确可靠性,确定三个中心点位在一条线上时才能使用,同时根据情况设置中、腰线临时点1―2个。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通知地质测量部校核处理,并且立即停止施工,否则视情节严重处罚区队技术负责人100-500元(可落实责任人)。对直巷未超过30米就要求地质测量部进行校验中腰线的,对区队技术负责人处罚200元/次(可内部追查落实责任人)。

5、巷道贯通和弯道施工区段,地质测量部应做好1:50或1:200比例尺贯通和施工放样图,并经地质测量部部长或测量负责人审核,交调度室张贴并及时填绘,区队技术负责人现场把关,随时掌握工程进度情况并向地质测量部汇报。对存在问题,地质测量部派测量人员核查并协助处理。对区队汇报工程进度与实际施工不符,对区队技术负责人处罚200元(可落实责任人)。

6、地质测量部标设的中、腰线点、导线点和激光指向仪是井巷施工的方向依据,责任巷道施工区队现场应加倍爱护,不得用做压道、悬挂其它任何物品或人为破坏、挪动点位,巷道喷浆或构筑设施,应对其进行保护。否则,处罚区队主管队长、技术负责人各200元(可内部追查落实责任人)。

7、地质测量部每次校验中、腰线时,区队技术负责人或技术员必须在现场,否则处罚区队技术负责人200元/次并承担一切后果(可内部追查落实责任人)。地质测量部校验中腰线或设置新点时,区队所有职工必须积极配合支持,对无正当理由而造成给线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处罚跟班队长200元,班长100元。

8、施工区队、地质测量部标定的中、腰线点必须牢固可靠,一般均要在顶板打眼标定,架棚段应用木楔夯实,钉子角度45度,外露长度不超过1.0厘米,并用红漆画圈或三角符号标明。中腰线点应成组设置,每组不少于3个点,中线点间距炮掘不小于1.5米,综掘不小于5米,腰线点间距3-5米,否则每发现一处错误对区队技术负责人处罚100元(可内部追查落实责任人)。

9、激光指向仪必须安置在距工作面70米以外稳固可靠的地方。在煤(岩)巷中激光指向仪使用后由区队技术负责人或技术员每天进行检查,在激光附近悬挂激光检校牌板,并在每班检查后填写,同时要在升井后填写记录,地质测量部人员每旬去两次进行检查并填写记录。巷道每掘进40米,由施工区队按激光光束方向在巷道顶板上打眼钉楔设置中线点一个,未按规定执行处罚技术负责人100元(可内部追查落实责任人)。

10、地质测量部测量工作人员必须依据《煤矿测量规程》和《煤矿测量规程补充规定》及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有关要求努力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做到职责分明,给线准确可靠。测量负责人,对出现的巷道施工偏斜问题应负管理监督责任,在事故追查中,对工作监督检查情况也进行追查,视情节对相关责任人罚款100-500元。

11、施工区队在贯通距离煤巷中剩30-40米、岩巷中剩20-30米必须提前联系地质测量部对贯通点处的层位及高程进行控制,及时下达剩余贯通实际距离、高程通知单,提出处理或整改措施,否则视情节严重对施工区队技术负责人处罚100-500元,并由施工区队承担全部后果。

12、施工单位未按中腰线施工,一次偏差在0.1-0.2米,处罚施工区队相关责任人50-100元/人。超过0.2米,必须返工处理,同时处罚施工区队相关责任人100-500元。

13、巷道开口、转弯或正常掘进,地质测量部必须严格按设计放线,不得随意更改有关数据。发现不按设计放线,对地质测量部有关责任人处罚200元。施工=单位未按设计要求施工,处罚有关责任人200元/人,造成重大责任事故时,按事故追查程序组织追查。

14、未尽事宜按照《煤矿测量规程》和《煤矿测量规程补充规定》 执行。

三、总结

处罚通知范文第10篇

第二条审计结论是审计机关依法审计、依法处理、处罚做出的法律文件,具有法定效力,一经下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必须认真执行。

第三条审计机关和财政、税务、国有资产管理、公安、检察、监察、工商、建设等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审计结论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第四条审计机关、有关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办理、落实下列审计结论适用本规定:

(一)审计决定书;

(二)审计处罚决定书;

(三)协助执行审计决定通知书;

(四)审计移送处理书。

第五条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应当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处罚的审计决定;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审计法》的规定,拒绝或者拖延提供资料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应当依法作出审计处罚决定。审计决定和审计处罚决定以下简称审计决定。

第六条审计决定需要有关主管部门协助执行的,应当制发协助执行审计决定通知书。

第七条审计机关对审计发现的依法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处理、处罚或者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应当依法作出审计移送处理书,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第八条被审计单位应当执行审计决定,并将依法应当缴纳的款项及依法没收的违法所得和罚款按照财政管理体制和国家有关规定缴入相关帐户。

被审计单位应当自审计决定书生效之日起30日内,将审计决定书的执行情况书面报告审计机关,已执行完毕的,应附相关执行凭证及资料。

第九条审计、财政、税务、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应当建立落实审计决定的工作机制;财政、税务、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应当明确协助落实审计决定的办事机构。

第十条审计决定中应上缴财政资金或收缴国有资产收益的,除被审计单位已准备缴纳以及审计机关认为被审计单位能够落实的外,与市财政有拨款关系的,审计机关在对被审计单位作出审计决定的同时,应当向财政、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发送协助执行审计决定通知书,通知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依法核减与被审计单位应缴纳款项相等金额的预算拨款。

协助执行单位应当自审计决定书生效之日起30日内将协助落实情况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第十一条审计决定中追缴税款、滞纳金的,审计机关应当将审计决定书抄送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应当根据审计决定书,按照国家规定的税收入库预算级次及时收缴入库,并在缴库后15日内将入库情况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第十二条财政、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应当在收到协助执行审计决定通知书后及时办理;认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不能协助落实审计决定的,应当在收到协助执行审计决定通知书后15日内书面通知审计机关,并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审计机关应当自审计决定书生效之日起90日内,检查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被审计单位未按规定期限和要求执行审计决定的,审计机关应当责令其执行。

第十四条对规定期限内,未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且拒不执行财务收支审计决定的被审计单位,审计机关可提请市人民政府或者建议监察机关、有关主管部门追究单位负责人及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十五条对规定期限内,未依法提请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裁决,且拒不执行财政收支审计决定的被审计单位,审计机关可提请市人民政府或者建议监察机关、有关主管部门追究单位负责人及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十六条对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被审计单位,审计机关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依法申请强制执行。

第十七条审计机关出具审计移送处理书,提交财政、工商、建设等主管部门对有关单位给予处理、处罚的,其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审计移送处理书后依法、及时予以办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第十八条审计机关出具审计移送处理书,提交主管部门、监察机关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政纪处分或者对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查处的,主管部门、监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立案,并通知审计机关;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书面通知审计机关,说明理由,并退回移送资料。结案后应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应当移送检察机关查处的,依据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有关部门没有正当理由对审计移送处理书、协助执行审计决定通知书不予办理的,审计机关应当提请市人民政府或者建议监察机关予以处理。

第二十条审计机关实施审计时,应当检查以前年度审计结论的执行情况。屡查屡犯的,审计机关应当定期审计,并依法从重处理、处罚。

第二十一条审计机关可向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查出的违法违纪问题和审计结论落实情况。

第二十二条审计机关应当将重要事项审计结论的落实情况及时报告市人民政府。必要时,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可将重要事项审计结论的落实列入政府督查范围。

第二十三条根据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要求和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审计机关应当专题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的审计结论及其他重要事项审计结论的落实情况。

上一篇:录用通知书范文 下一篇:录取通知电影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