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罚报告范文

时间:2023-05-26 11:38:07

处罚报告

处罚报告范文第1篇

(一)、法律用语的表述不严谨。

一是案卷封面的案由表述不规范。案由要反映案件的本质特征,它是案件分类、登计的依据。有的中队随意表述,当事人名称和卷内案由名称不统一,违法行为当事人名称和违法后果等表述很不规范。表述案件的案由时,当事人和违法事实描述的不概要、不全面。在处罚种类和处罚幅度的自由裁量上有一定的随意性,部分案件有的重大行政处罚行为缺少集体讨论审查把关的记录。

二是文书中的书写用语不规范。有的中队在说明违法行为时,写成违法行为发生的原因;有的中队口语化用语表述案件等。对违法事实的说明使用法律、法规、规章中条、款、项的用语未做到尽量详细。

(二)、笔录制作不规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要求,笔录应当载明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内容,并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当事人拒绝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或者由其他人签名见证。从本次检查情况看,执法人员提问针对性不强,内容过于简单,部分笔录的修改处缺乏当事人的手印或签字确认;二是现场检查笔录或照片证据中,对现场记录不全面、不具体,特别是数码照片打印后没有得到当事人确认;有些笔录中执法人员签名由一人代签;有些笔录中当事人不签名时,没有见证或者注明原因;三是有些笔录内容不全,该填写的部分没有写完整;个别笔录的内容有涂改,但是没有改动人的签名。存在偏重采用调查(询问)笔录作为定案的主要证据,对证人证言等证据收集不够全面,缺乏证明力较强的原始证据和直接证据。

(三)、执法案卷归档质量不高。从检查的情况来看,突出表现在:(1)卷内目录不规范。虽然一案一卷,但卷内材料编写页码、排列无序杂乱。(2)书写不工整。个别执法人员的书写潦草,字迹难以辨认。(3)案卷纸张不统一,目前我局案卷为A4纸、有其他类型的证据、证明、回执的未使用规范的粘贴纸张整理粘贴,看起来很不美观、不协调。(4)有些中队文书归档和装订未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案卷封皮制作、目录填写、文书顺序、页码编写、案卷装订等不规范。

(四)、对签收法律文书人主体资格的认定有偏差。根据有关法律和证据规定,送达给单位(企业)的执法文书,应该由该单位(企业)盖章后具体签字人员签收,或者是法定代表人签收。倘若是一般自然人代签,则应要求企业出具相关的授权委托书,并附在案卷中。

(五)、行政处罚决定书的说理水平有待提高。本次检查中,我们发现有关部门制作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过于简单。比如在“认定的事实和证据”中仅仅用了几个字来说明一下案由,对于实施处罚的大量证据以及其证明的对象只字未提,这与《行政处罚法》第39条的要求有相当的差距。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和行政许可作出后、实施过程中和后续监管不到位,违法行为需要整改的,缺少整改情况记载和后续监督检查材料等。

二、今后要加强的几项工作

(一)、高度重视案卷评查工作。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是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局将高度重视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将案卷评查作为提高办案质量、规范执法队伍和推进依法行政的长效机制来抓。要强化行政执法资料的立卷归档工作,每半年组织一次案卷评查,以优秀卷宗为示范,做好推广工作,并以此为切入点,不断推进和完善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降低执法风险,提高执法水平。

(二)、严格执行行政执法程序。各中队要结合案卷评查的结果,围绕《行政处罚法》和其他相关法律的要求,严格执行执法程序,正确适用法律程序,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执法中队要探索学结。向其他好的区、县学习、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文书文本制度,保障法律文书的严肃性。在行政执法案卷中要体现依法处理违法行为的同时,更要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和权利,强化法制教育作用,切实做到处罚一个、教育整改一批。实施行政处罚的同时和之后,应当对要求限期整改等处罚行为进行督促、监管、和回访,并要求违法行为人及时向行政机关提供整改结果,案卷必须要有整改情况记载。

(四)、认真规范行政执法案卷制作。行政执法案卷不仅是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执法行为的主要体现和载体,同时也是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判断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能否成立的重要依据。案卷文书制作质量的好坏,代表着行政执法水平的高低,也关系到执法机关的形象、法律的威信。我局将根据省市执法文书和行政执法卷宗规范要求,认真组织卷宗制作的审核、指导、装订和归档工作。

处罚报告范文第2篇

同样的一个出具虚假安评报告案件,其行政处罚若依《管理规定》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确定,处罚是“违法所得在5 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 000元的,单处或者并处5 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5 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若依《安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处罚是“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管理规定》与《安法》行政处罚额度在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区间相同,5 000元至10万元区间处罚额度低于《安法》确定的最低金额,5 000元至没有违法所得处罚额度低于《安法》确定的最低金额。《管理规定》在没有任何符合《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确定的行政处罚“从轻”条件下,其所确定的额度“减轻”确实值得探讨。

该微信作者对此案例进行详细分析,结论包括“处罚额度不同、执法部门不一”,笔者支持这一判定,因“处罚额度不同、执法部门不一”会构成实质冲突。但不支持该文以《立法法》第九十二条来对此冲突进行判定,原因在于《立法法》该法条不适用于此冲突。该条确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实质指的是法律效力相同级别的情况下判定效力的原则。该案例应以《立法法》第八十八条第一款为判定原则,即:“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也就是说,本案例所涉及的《管理规定》为部门规章,效力远低于《安法》,是《安法》的下位法,非常明_,《管理规定》不能执行已成定论。

同时,此情况属于《立法法》第九十六条之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机关依照本法第九十七条规定的权限予以改变或者撤销”。

处罚报告范文第3篇

2013年,我局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中,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和《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的规定,分工明确,实行了行政处罚案件调查取证与审查审核相分离的原则,确保查处案件公平、公开、公正。具体由环境监察机构完成辖区内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案件调查取证并提出处理建议,将调查有关证据材料和调查报告等提交局政策法规科(联系方式:),对案件进行审查后,报局行政案件审议委员会审议,由局机关按照行政处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

二、2013年案件办理情况

2013年,我局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实行调查取证与决定处罚分开、决定罚款与收缴罚款分开;严格行政执法程序,确保公正执法,做到案件及时办理,有报必查,有查必果。2013年全市共办理41件环境违法案件,处罚金额共计34.08万元,市本级共办理3件环境违法案件,处罚金额共计16.4万元,对擅停污染治理设施、违反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及其他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通过加大行政处罚力度,防止了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有力保证了辖区内环境安全。

三、贯彻执行环境行政处罚规章制度情况

(一)强化教育和制度建设,确保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一是建立了学习教育考核制度,要求全市监察执法人员认真坚持学习《环境行政处罚办法》(部令第8号)、《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环境行政处罚主要文书制作指南》、《环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和《环境行政处罚证据指南》等规章制度,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执法知识考核,以实施严格的管理和系统学习教育,有效提高了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二是建立了环境监察执法责任制,明确职责,规范管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极大提高了执法效率,杜绝了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在行政处罚中,严格按照《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进行处罚、有效避免了行政处罚的随意性。

(二)强化案件评查工作,确保案件质量

为切实提升案件质量,确保行政处罚案件的公平公正,进一步规范办案行为,对照案卷评查中《实体评查评分标准》、《卷面评查评分标准》积极认真地开展案件自查工作,并于2012年8月份对区县开展了案件评查。从评查的情况看,行政执法案卷质量总体较好,做到了程序合法、取证规范、立案依据充分、告知事项清楚且文书制作规范。

(三)切实加强案件报送,提高执法水平

为切实提高我局行政处罚执法效率,进一步提升执法水平,我局安排专人负责对行政处罚案件的报送工作,切实按照报送要求按质按量如实报送,并要求办案人员做到案件资料及时整理、归档,有力的提高了我市行政处罚的执法水平和对案件的管理水平。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市在实际实施行政处罚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使用尚不够规范,相同或类似案件的处罚幅度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二是执法人员数量配备不足,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力度不够,执法办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上述不足,我局将组织执法人员加强学习,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合理使用自由裁量权,严格贯彻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提高执法效能。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处罚报告范文第4篇

一、基本评价

《行政处罚法》颁布实施以来,县人民政府及其行政主管部门以深入学习宣传、认真贯彻落实《行政处罚法》为契机,紧紧围绕依法治县,从规范行政处罚行为、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着力,以更好地执政为民、打造诚信政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在推进依法治县新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思想认识统一。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及其行政主管部门,把贯彻落实《行政处罚法》作为规范依法行政行为的重要抓手,在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中以法制宣传教育主体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集中培训、法律知识竞赛、案件评查、执法检查、案件听证等途径,与机关各类创建活动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应用报刊、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媒体,采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行政处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行政人员依法行政、人民群众依法维权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二是组织机构健全。为切实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的重要目标统筹安排部署。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行政主管部门紧密结合各自实际,相应成立了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制定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形成了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人人抓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组织机构,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保障《行政处罚法》在我县得到全面深入的贯彻实施。

三是行政行为规范。为确保行政行为依法规范,县人民政及其行政主管部门把贯彻落实《行政处罚法》作为依法行政的行动指南,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中严把立案关、调查取证关、权利告知关、处罚决定关、规范执行关等环节,努力做到案件主体明确、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处罚适当。近五年来,县人民政府及法规授权的有关组织共作出行政处罚案件47898件,申请行政复议的仅16件,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仅7件。又如县工商局五年来办结的2160件案件中,申请行政复议和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没有一起败诉案件。

四是工作机制完善。为切实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县人民政府在认真贯彻落实《行政处罚法》的基础上,从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机制着手,先后制定和完善了《行政处罚内审制度》、《重大、疑难案件专家会审制度》、《自由裁量权滥用制度》、《案件评查考核制度》等一系列行政行为规范,更好地指导和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同时,进一步探索创新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方式,如工商局采取“简易程序办理案件”、“说理式”处罚文书及时告知行政相对人应享有的权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尊重和保护。

五是监督效果明显。充分运用各种监督方式,健全监督机制,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提高了政处罚准确率。五年来,县人民政府通过组织对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行政处罚案件开展评查活动,提出整改意见90多条,有效防止错案的发生。建立和完善了案件分析、案情通报和处罚结果公开制度,调动社会方方面面力量共同参与、监督、支持行政处罚工作,既有效打击违法行为,又较好保障了我县经济社会健康科学发展。

在充分肯定县人民政府及其行政主管部门严格依法办事、不断规范行政处罚工作的同时,调查组认为,在新形势下不断适应行政处罚工作发展的需要,还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一是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部门协作配合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三是行政处罚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相关建议

(一)着力提高行政处罚能力。县人民政府及各行政执法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和培训力度,将法制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认真组织开展各类法律知识和业务培训活动,将《行政处罚法》和各部门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学习提高,正确理解和掌握《行政处罚法》的精神实质,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造就一支素质好、业务精、作风硬、心气正的行政执法队伍。

(二)着力增强行政处罚实效。一是要正确处理行政管理与行政处罚的关系。各行政执法单位要对自身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正确认识和准确定位,在实际工作中,杜绝“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的思想,预防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扎实有效做好行政管理工作。二是要正确处理行政执法与行政处罚的关系。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对行政相对人采取说服教育为主、行政处罚为辅的措施,做到宽严相济、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达到依法办事的目的;三是要正确处理日常执法与重点执法的关系。各执法单位既要加强日常巡查,又要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土地资源、城乡建设、食品卫生、环境保护、物价问题等集中开展行政执法工作,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三)着力提升行政处罚合力。进一步加大协调配合力度,共同推进行政处罚工作有效开展。县人民政府要对全县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分析,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时制定联动执法的相关工作制度。在联合执法过程中,县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协调,相关执法单位要树立大局意识,做到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共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处罚报告范文第5篇

《药品管理法》赋予了食品药监部门依法履行药品监督执法的职责,这既是政府赋予我们的权力,又是我们的责任。在药品行政处罚案件办理中,稍有不慎或者失误,就可能引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甚至会引起国家赔偿的严重后果,所以哪怕是一些细小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现结合工作实际,就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中如何降低执法风险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当前行政执法现状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药品监管行政执法的总体情况逐年好转,执法办案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也有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用法律错误

1、应适用甲法,却适用了乙法。

例如某药店未建立真实完整的购销记录,执法人员适用《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暂行)第四十七条规定,对该药店处以罚款500元,本案中,该药店的行为既违反了《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暂行),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八条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五条规定进行处罚,但《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暂行)属于部门规章,效力低于上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根据法理学的理论,适用法律时,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下位法与上位法存在冲突时,应适用上位法。因此在此案中,应适用药品管理法进行处罚。

2、适用法律条款错误,包括适用法条和款项错误。例如执法人员查获某药店销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明令禁止销售的药品,认定该药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因为该条包括三款内容,所以不能笼统地说违反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而应该说违反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第(一)项的规定,这样从逻辑上来说才是严密的。

(二)行政处罚程序违法

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我们药品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所要遵循的程序法,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在药品监管工作中,如果发生具体行政行为程序违法的情形,管理相对人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根据《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上级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可以责令或者判决该行政机关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以程序正当、合法非常重要。药品监管程序违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明身份程序违法。有的执法人员只说我们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来检查,没有出示执法证件,或者不及时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是调查取证的一般前提,是所有行政检查程序都必须的起码要求,它作为一项行政处罚程序至少有三个意义:(1)体现对当事人的尊重,树立公仆形象;(2)表明合法的处罚主体或资格;(3)在处罚违法或当事人对处罚不服时,表明身份程序有利于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中查明案件事实。

2、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回避主要有三种情形:(1)是案件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2)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3)与案件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对于我们执法人员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如果被检查认识自己的亲戚、朋友,应该主动向单位负责人提出回避的申请,不能仅仅把回避理解与某个人有仇怨而由当事人提出的回避。从我们实践看,回避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实施,很少有执法人员主动提出回避。

3、说明理由程序违法。主要表现为在对管理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理时,没有向相对人说明合法性、合理性的理由,或者说得不充分。忽视告知义务的履行,主要表现为在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听证告知书》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不给当事人充分行使申辩权的机会,强制性的要求当事人在相关法律文书上签署诸如“对告知的内容无异议,放弃陈述申辩”等。在使用自由裁量权时,没有说明从轻处罚或者从重处罚的理由,不能达到以理服人。

4、应该适用一般程序的,却适用了简易程序。这是实践中较为常见的情形,如对超过《行政处罚法》规定罚款数额(公民处以50元以下罚款,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的适用简易程序;对有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的适用简易程序。

5、违反规定当场收缴罚款。个别案件还存在不符合当场收缴罚款情形的,予以当场收缴罚款。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符合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主要是:(1)依法给予二十元以下罚款的;(2)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3)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作出罚款决定后,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三)部分案件事实不够清楚,证据不够充分

个别案件的违法事实中缺少违法时间及涉案的数量、货值、违法所得等要素;有的执法人员重视对当事人的调查询问而忽略了对原始书证、物证的收集与固定;部分案件当事人身份不清,反映当事人情况的身份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营 业执照等没有被收集进入证据;收集的证据和违法事实之间缺乏相关性。

(四)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

从当前的行政处罚案件来看,事实、证据、程序方面的问题都是个别性的,最主要的就是法律文书制作方面,也是执法人员最容易忽视的,常见的主要问题有:

1、执法文书中对被处罚单位(人),地址(住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括号中的内容不根据情况作出取舍,需要划掉的没有划掉。

2、案卷中没有假劣药品的销毁记录,无没收物品的处理记录等。

3、文书时间填写不准确,如举报时间为下午4:00,记录记载4:00,准确记录应为16:00或者下午4点,虽然并不会因此造成案件败诉,但我局就曾遇到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对此提出疑问,何不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4、个别案件笔录当事人未签署对笔录的真实性意见。

5、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审批表,保存物品只填写“药品”,没有写明药品名称。笔录“监督检查类别”填写不准确,如日常监管、药品等等。

6、个别案件文书书写时把定性为“劣药”与“按劣药论处”相混淆。

二、降低执法风险的思考

作为药品监督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行政处罚案件中,要想降低执法风险或者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争取使每一个行政处罚案件都办成“铁案”。对此,我们应该认真把握以下几点。

一、证据确凿,收集完整

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性情况的一切事实。其种类有①书证;②物证;③视听资料;④人证证言;⑤当事人的陈述;⑥鉴定结论;⑦勘验记录,现场笔录。确凿的证据既是行政机关认定当事人违法事实并实施行政处罚的重要保证,又是降低行政机关执法风险的关键要素。证据不确凿,行政处罚必定就有风险。证据一般分为:①常规类,如现场检查笔录等;②核心类,如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的“渠道”资质证明,如假劣药品的检验报告等;③佐证类,如证人证言、发票台帐等。收集证据时,一定要注意和把握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证明力。第一,证据的合法性。一是要注意证据来源的合法性。不能非法取证,不能以网站、报刊文章和非法定数据作为依据或证据。二是要注重取证程序的合法性。一方面先行登记保存的物品,资料既要注重法定时限,又要注重内部事前审批及时限。另一方面,进入司法程序后,不能擅自再行取证和补充证据。三是要注重资料收集的合法性。勘验笔录(现场检查笔录),证人证言(调查笔录),书证(发票、台帐等)要当事人签字、盖章、指印及具有行政处罚资格的两名执法人员签字等。第二,证据的关联性。一是证据之间必须具备关联性,组合在一起时形成严密的证据链条。二是所有证据都必须经得起逻辑推理,特别是证言中不能出现彼此矛盾的或者不同的结论。三是证据要符合客观实际,要在众多证据中筛选提炼出与案情有内在联系的主要证据和直接证据,不要以为证据越多越好。第三,证据的证明力。一是必须有满足处罚定性的核心证明,如处罚制售假劣药品案件,必经载明药品检验机构的质量检验结果,但《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第(一)、(二)、(五)、(六)项和第四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除外。二是证明案件客观事实的关键证据,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无论是证人证言、书证物证,还是勘验笔录、鉴定结论等,都要围绕违法案件过程的事实搜集富有证明力的证据。

二、法定程序,严格遵守

有了充分的证据证明违法事实的存在,如果程序不合法,行政处罚照样无效,所以遵守法定程序是减少行政执法风险的重要因素。所谓“程序”,简言之即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作为药品监督执法部门,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时,必须时刻牢记和自觉遵循《行政处罚法》和《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各项程序的要求。具体讲:第一,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要正确适用和严格区别,符合适用简易程序的就只能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符合适用一般程序的就必须适用一般程序处理,两个程序不能混淆,不可以滥用。第二,听证程序。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较大数额罚款行政处罚决定的,一是要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二是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要严格按听证程序各项规定要求办理。第三,内部审批程序。从立案到结案全过程,无论是领导,还是执法人员,都要注意各执法文书的审批和签名,不可掉以轻心和出现失误。

三、适用法律,准确规范

证据确凿和法定程序是行政处罚的前提条件,准确规范适用法律条款是行政处罚的重要保障,是降低行政执法风险的重要因素。第一,要客观全面分析证据,做到定性准确无误。一是要在违法行为中取其重、做到准;二是案件定性用语要规范,符合引用法律中的“法律责任”或“罚则条目的对应用语”。第二,引起法律条文要写全称,不能简写、缩写,也不能擅自造词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不能写成“药品法”等,这样是经不起行政复议审查和行政诉讼“官司”的。第三,引用法律条款要具体,能到项、目的决不能只到条、款。第四,应用条款要全面,如某药品是被污染的,应直接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第四项外,还要引用第四十八条第一款,只有法律明确规定是禁止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才能按假药论处。

四、把握尺度,加强审核

“尺度”是通过法律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性来体现的。在处罚违法案件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执法人员更要高度重视和注意掌握好这一重要动态因素,他与前面三个要素构成一个既严密又辨证的统一体,稍有疏忽和失误,一则关系到我们公平、公正的执法形象,二则可能导致行政复议和诉讼,三则为司法机关提供变更判决或判定败诉授之以柄。为此,一方面,一是要拟定从重、从轻、减轻处罚规则以及免予处罚规则。二是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事求是、标准统一、不分亲疏。三是要严格掌握自由裁量权,相同性质的案件,处罚标准上一定要坚持一视同仁。另一方面,自始至终抓住和坚持审核关,一是要严格执行合议制度和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二是要建立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三是建立和推行案件复核和审核程序,由负责法制工作人员具体承办。

充分发挥法制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加强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和行政执法检查。将评查结果记录在案,作为单位目标考核和执法人员绩效考核的依据,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形成激励机制,促进依法行政。

五、文书规范,用词严谨

执法文书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行政执法的质量,也是降低执法风险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任何违法执法和不当执法都会在执法文书中得到反映。提高执法文书的制作水平是保证依法执法降低执法风险的重要举措。一是事实描述要清楚、准确。违法行为时间、地点、数量、金额、违法药械批号、产地等等都要准确的描述。二是告知当事人的权利在文书上一定要记载清楚,必要时可当场向当事人宣读。三是笔录中执法人员签名应由两名执法人员共同签名,不能由一名执法人员代签。

处罚报告范文第6篇

市政府法制办:

按照省政府法制办《关于组织开展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活动的通知》(皖府法〔〕23号)的要求,我局制定了自查工作方案,严格对照《安徽省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试行)》,对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按照一般程序实施行政处罚并已办结的案卷逐卷逐项地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月至6月,我局已办结的行政执法案件共162件(未含拆除违法建设案件),其中拆除违法建设案件40件,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9件,简易程序行政处罚案件122件。按照皖府法〔〕23号文件要求,我局专门组织人员对所有执法案卷进行了自查自评,行政执法案卷工作有较大提高。

(一)职责明确、主体合法。严格按照《关于设立六安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批复》(皖编办〔〕51号)文件精神和《六安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规定的职权进行管理和执法,所办理的案件均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职权范围,无越权管理、越权处罚、的行为;所有办案执法人员均取得行政执法资格,都做到持证上岗。

(二)程序到位、手续完备。执法办案均严格按照立案、调查取证、事先告知、审查决定、送达和执行等法定程序依次进行,依法告知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和听证的权利,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执法办案的每个步骤都严谨规范,每个环节、每道手续都有相应责任人员签字认可,每个案件都由机关负责人签批。

(三)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行政处罚案件所认定的违法事实既有合法有效的当事人询问笔录、书证材料、视听资料,还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查报告,较多种类证据的关联性、证明力较强,对当事人违法事实认定比较清楚。

(四)裁量合理、处罚适当。按照法定程序,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客观分析当事人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性质、主客观原因、社会危害程度等,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决定,适用法律依据正确,适用法律条款准确,作出的处罚决定合法合理。

(五)制作规范、归档及时。按照《六安市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的要求,行政处罚案卷文书制作比较规范,案件卷宗整理做到一案一卷,且格式统一、目录清晰、排序一致、材料齐全、装订整齐,案卷比较整洁,并及时进行归档保存。

(六)办案严谨、责任明确。制订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及工作人员纪律处分规定》等规定,严格执行执法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工作职责明确到岗、落实到人。截止目前,还未出现因执法过错而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二、存在不足

1、调查取证方面。调查取证能力需进一步加强,行政处罚所收集的证据材料基本是证明违法行为发生的证据,对反映当事人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主客观原因、社会危害程度等证据材料收集较少。

2、笔录制作方面。部分案卷的询问笔录中,执法人员的询问不够全面、具体,内容表述不够规范、准确,逻辑关系不强。

3、案卷整理方面。行政执法案卷制作、归档需进一步规范,部分案卷存在材料大小不一、新旧文书混用等问题。

三、整改措施

处罚报告范文第7篇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久前在对食品药品行政处罚裁量权合理行使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裁量适用规则》以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裁量指南》,给我们展现了更为合理的裁量权控制技术。《适用规则》是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进行裁量应当遵循的一系列实体性和程序性规范。《裁量指南》则对不同案由的行政处罚裁量,应当考量哪些因素、如何综合裁量进行提示。大致可概括为四个特点:一是在个案经验基础上形成多种裁量因素;二是采用数学公式的方法划分裁量格次;三是行政处罚实施过程中以打分方式对多种因素予以综合裁量;四是借鉴英美法的案例指导制度。本文就以《适用规则》和《裁量指南》为主要分析对象,谈一些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构建的具体路径,以及实施裁量基准制度所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

一、裁量基准制度构建的具体路径

采取什么技术控制行政裁量权,如何规范化地设定基准,是每个行政机关在制定裁量基准制度时,必须回答的问题。从国内其他地方制定的裁量基准制度文本看,大多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根据裁量因素、确定量罚幅度”的构建路径。比如,在《**市市政设施管理类行政处罚裁量规则》中,对违反《**市城市道路设施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1]规定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作出了如下裁量规则:首先,对于“初次违法,未造成损失的”,或者“违法行为情节轻微能够及时纠正的”,处以一百元罚款;其次,对于“违法行为造成道路轻微损坏的”,或者“违法行为造成道路一定程度损坏能主动赔偿损失的”,处以一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罚款;最后,对于“违法行为造成道路设施一定程度损坏的”,“违法行为产生不良社会影响能主动消除的”或者“危及公共安全能主动纠正的”的,处以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这一做法体现了各地制定裁量基准制度的主要方式,即对每一个违法行为设定相关裁量因素,并直接给以裁量控制。这样的方式,虽然具体明了,直接压缩了裁量的空间。但是,立法之所以授权行政机关在一定幅度内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正是考虑到立法不可能穷尽一切事实或者法律的细节,不可能为所有个案的处理提供清晰明确的指示。行政机关在给予一个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时,需要考量的因素应当是全面的,何况还存在从轻情节与从重情节复合的情况,仅简单地根据部分裁量因素切割裁量幅度,或者造成在丰富的个案面前,执法人员无从适用裁量基准;或者造成执法人员无视个案的特殊性,死搬硬套裁量基准。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适用规则》和《裁量指南》的路径选择和裁量控制技术,就显得更能适应丰富的行政实践。

(一)通过实证分析,归纳裁量因素

相关考虑是约束和规范行政裁量的一个最重要的控制技术。因为通过分析行政决定需要考量的因素,可以透露出有关裁量权行使的基本信息,形成裁量基准设定的基本路径。各地的实践也确实这样做的。然而,推敲之下,却也有很多问题并不清楚,比如,推断相关裁量因素的依据是什么?假如行政机关考虑了所有相关因素,但却在个别相关因素的权重上发生了问题,导致结果对当事人极其不公,怎么办?因此,制定裁量基准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在以往实践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法律原则、立法目的、行政任务和社会效益,梳理和归纳出一个较为完整、系统和科学的裁量因素结构体系。

允许考虑的因素可以分为法定因素和酌定因素。法定因素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比如,《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从轻、减轻处罚或不予处罚的情形。酌定因素是从法律目的、原则、执法经验等多方面提炼出来的考虑因素,适当考虑这些因素,更能实现良好行政。目前,大多裁量基准制度对裁量因素的关注,可能更多的是集中在法定因素上,而对酌定因素的提炼和归纳却略显不足。

在列举裁量因素方面,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没有停留在法定因素上,也没有进行主观地判断,而是立足于对以往执法实践的经验总结。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从不同区域执法单位的执法案卷中,选取有明显裁量情节的进行分析。并通过两轮实证分析,查清执法人员在法律授权的处罚种类、幅度之中作出实际处罚决定所考虑的因素,以及对相关因素的理性权衡。比如在查处销售假药案时,执法人员以往考虑的因素包括是假药还是以假药论处的产品、是否有无证销售的情形、进货渠道是否合法、违法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范围、违法性的动机、适应人群是否为老人或小孩、违法所得的大小、是否自制自售、是否存在主观故意、是否有团伙经营的性质等。[2]在对这些分散的裁量因素进行汇总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将裁量因素归纳为七个大类:第一,涉案产品风险性;第二,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第三,违法行为人主观因素;第四,违法行为性质;第五,社会影响程度;第六,政策、标准变更或不明确等因素;第七,其他影响处罚裁量应当予以考虑的因素。[3]

当然,从执法实践中汲取裁量基准的裁量因素,还应当注意与立法目的和立法本意相吻合,同时也要合乎比例原则、平等对待原则、错罚相当原则等等。

(二)裁量因素与裁量分格的科学衔接

裁量格次的划分技术是在法律规定的比较大的裁量幅度之间,再详细地均等或者不均等划分为若干小格,同时,分别明确每个小格对应的裁量因素。

第一,以分格的方式,压缩裁量幅度。幅度划分的最简单方式就是等分,也就是把法律规定的较大幅度的行政处罚权,再平均划分为若干格。在这一点上,各地做法大同小异。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则通过模式化的数学公式,对所有行政处罚的罚款幅度进行了统一规范,而不是对各个罚款项目进行分别分格。具体设计是:设定罚款最低倍数(数额)为A,最高倍数(数额)为B,从轻处罚的,在A到A+(B-A)30%之间进行处罚;一般处罚的,在A+(B-A)30%到B-(B-A)30%之间处罚;从重处罚的,在B-(B-A)30%到B之间处罚。此外,有罚款最低限额的,且减轻处罚后需适用罚款的,罚款最低不得少于法定罚款最低限的5%。

第二,连接裁量因素,规定量罚的标准。裁量格次的划分不能仅停留在静态的、纯粹数理意义的划分。法律意义上的裁量格次划分必须要与裁量因素结合在一起,具体搭建裁量决定的形成路径。

因此,在实施裁量格次划分之前,必须靠实践部门去发现、阐释、提炼和总结裁量因素与行政处罚决定之间的关系。但是,不少地方裁量基准,直接将违法行为的本质性考量要素或者重要性考量要素与裁量幅度相关联。那么,不管怎么排列组合,由于参与的裁量因素过少,使得裁量过程过于简约,未必能反映客观实际、实现个案正义。从这个意义上讲,缺乏全面裁量因素的补充,裁量格次划分必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内在缺陷。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实证研究中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即每个案件都存在多个裁量因素,因此需要综合裁量、判断,给予公平、公正的裁量范围。《裁量指南》采用给裁量因素打分的方法,按照不同案件的各个裁量因素,对每一项裁量因素设定分值,并根据每项分值的总和予以判断。以生产假药案件为例,执法人员在对每个项目进行扣分后,扣分在0-2分的可减轻处罚;扣分在3-4分之间的可从轻处罚;扣分在5-9分之间的一般处罚;扣分在10分以上(含10分)的从重处罚。

行政处罚裁量指南制度,可以指导执法人员根据具体案情的裁量因素进行综合评判,比简单地将部分裁量因素列举,并直接规定量罚幅度进步不少。但是,执法人员对相关因素的权重仍然停留在“打分”汇总的阶段,究竟该如何引导执法人员对相关因素进行“一揽子”的综合权衡,是下一步基准制度建设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二、认识裁量基准制度的局限性

建立裁量基准制度对于推进行政裁量决定的一致性、公正性和稳定性都大有裨益,而且,从行政裁量的再构造角度来说,裁量基准制度是将实践中经常碰到的情形及其结果抽象上升为一种规则,是对有关行政裁量行使的法律规定的进一步细致化的经验构造,是指导将来行政机关在遇到同样情况的个案时如何作出应对的指南。但是,我们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还要防止这样的基准制度将裁量空间挤压为零。有些行政机关建立的裁量基准制度将实践与裁量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要求执法人员公式化地推演出裁决结果,没有给出任何的例外。笔者认为,在建立和实施裁量基准制度的同时,必须防止将实现个案正义的行政裁量权完全禁锢于自我构筑的基准制度之中,某种程度上将使其失去本来的性质。这是因为:

第一,裁量基准也有天然局限性。裁量基准是以往无数个案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进而在行政裁量权运作框架内建立起相对固定的行为反应机制。任何经验都有局限性,都有待发展。如果正在处理过程中的个案具有以往经验所不包含的特殊情况,就没有理由适用建立在以往经验基础上的裁量规则。

第二,裁量基准是刚柔相济的执法尺度。裁量基准一经制定,就对行政机关有约束力,行政机关不得任意逸脱之。但裁量基准毕竟不是刚性的法律规则,它不像法律规则那样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不像法律规则那样即便需要更改,也必须通过法定的程序,否则就违背了立法赋予行政裁量权的本意,不如由立法直接作出具体而明确的指示。相比之下,裁量基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不管它是作为一般性的办案指南还是特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在特定案件面前都有延展和修正的可能性。裁量基准的这种特性本身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不宜僵硬地、一成不变地对待裁量基准,裁量基准本身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修正。

所以,在建立裁量基准制度之后,我们还是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裁量权的时候,必须深入到个案之中去判断是否存在裁量基准未及考虑的特殊情况?该特殊情况是否有必要作为基准的例外?将基准适用到该案时是否有必要进行修正?有时,实现个案正义的更高准则,会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客观案情或者公共利益的需要,背弃基准。

三、合理地背弃裁量基准

有人认为,裁量基准制度如果不以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制定并予以公布,而只是作为行政机关内部工作规则,对执法行为进行内部规范,就能避免处理个案不适用裁量基准时所面临的尴尬和相对人的非难。但是,这种思路并没有走出如何证明自己可以合理地不适用裁量基准的困境,只是简单绕开了相对人产生预期的问题。再说,并不只是对外公开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可能使相对人产生预期。如果行政机关在相当一个时间段内对同样问题的处理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做法,即便没有成文的意思表示,也能够产生相对人的预期。所以,不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向社会公开裁量基准,并不能当然阻却相对人合法预期的产生。更为重要的是,较之于公开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不公开的内部工作规则更容易流于可有可无的摆设,丧失了裁量基准相对刚性的一面。

那么,行政机关在处理个案时,如何才能合理地溢出自己制定的裁量基准,而又不至于被相对人诘问呢?其实,在日本已经有说明理由制度加以约束,即允许在执行中可以考虑别的特殊事项,但是,当行政厅需要考虑与公布的审查基准不同的其他个别因素作出判断时,该行政厅必须明示能够说明做出合理判断的根据。笔者认为,说明理由制度应当成为实行裁量基准制度不可或缺的配套性制度。

其一,说明理由制度能够增进行政裁量权行使过程的理性与正当性,在保证行政机关给予裁量基准充分尊重的前提下,保持了行政裁量权“便宜行事”的特性。

其二,说明理由本身建构了行政裁量的推理和思考过程。只要符合立法精神和公益目的,每一次对裁量基准的逾越,都是对裁量基准本身的一种发展和完善,为今后类似的裁量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指南,甚至是“先例”。正是说明理由,不断供应着修正旧裁量基准的个案经验。

其三,说明理由作为行政机关的程序性义务,它将有效减少行政机关在个案中逸脱裁量基准的恣意性。

处罚报告范文第8篇

公正、高效、透明。按照__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行政处罚案卷检查评比工作的通知》(景府办字[20__]160号)精神,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行政职权的正确行使,提高行政执法案卷质量。市建设局切实加强《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档案法》的贯彻执行的工作落实,严格执法,依法行政。现将本局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

市建设局加强行政执法工作的领导,成立了法制办公室,要求局属各执法单位坚决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行政执法的各项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有关行政执法纪律,在执法过程中要求每个执法人员都要严格按照执法程序流程图进行执法办案。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明确了在办案时执法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执法时候应有两人以上并佩戴执法证。

办理高质量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行政执法案件是做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行政执法工作的具体体现,因此我站非常重视这次案卷评查活动,成立了以分管站长为组长,执法科科长为副组长的执法案卷自查领导小组,抽调执法科业务骨干具体负责,对20__年1月1日以来办理的一般程序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行政执法案件的案卷进行审查、整理,查找问题和不足,以便及时改进。

二、明确执法主体,认真履行职责

本局按照建设部第55号令成立的专业城市管理队伍,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江西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建筑装饰装修管理规定》等城市管理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的中坚力量。支队全体队员经过法律、法规培训合格后,取得了省建设厅颁发的《城建监察证》和《城建监察上岗证》、市人民政府法制办颁发的《江西省行政执法证》。市城管支队已在20__年3月1日、3月9日重新接受了市城市规划局、市建设局的委托执法,严格在委托执法权限内,实施行政处罚权。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市建设市场督察站、市建设工程装饰装修管理站、市政工程处道路管理办公室等单位也分别接受了本局行政执法委托。同时,城管支队为了加大“门前三包”工作管理力度,市城管支队分别于20__年3月19日和20__年5月11日公开向社会招聘了(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协管员共计100名,经过业务培训和军事体能训练合格后,分配到城市道路各个路段,协助管理“门前三包”工作。

三、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行政处罚程序办理案件

__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执法科自成立以来,在局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执行上级文件的指示精神,在法定职权和管辖区域内实施行政处罚。

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要求执法人员从发现案源开始,直到立案、调查、归档,严格执行行政处罚案件程序要求,并且根据《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的要求,我们执法人员在市场检查和调查取证过程中,都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共同进行,严格按照先立案调查取证再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的步骤实施行政处罚,处罚案件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且引用条、款、项、目准确完整。

行政处罚案件从立案到结案都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程序合法,立案审批表记录详细,当事人基本情况、案件来源、案情记载齐全、准确,有承办人意见、负责人明确具体的审批意见。立案后,认真做好《现场检查笔录》、《调查询问笔录》,搞好案件的调查取证。现场检查笔录详细记录检查过程,在检查过程中严格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在证据确凿、违法事实清楚的情况下,填写《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报请领导审批后下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并对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与当事人说明清楚。当事人不要求听证的,在规定日期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回证》,所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当事人按照处罚决定改正违法行为,交纳罚款后,填写结案报告,案卷归档。该站在20__年1月1日以后使用江西省建设厅统一印制的执法文书,文书内容全部用钢笔和碳素笔填写,文书面规范,内容准确详细,适用法律条文准确,程序合法,卷内材料排列有序,大小规格统一并及时归档。

四、执行行政处罚情况。

1、城管支队。从20__年1月——20__年9月,城管支队依法查处各类违法(章)案件783起,尤其是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依法拆除违法建设38650m2,整治占道经营、流动摊点2960个,拆除违章灯箱广告、占道灶台、水池2372处,整改空调外

机离地2米1683台,取缔夜宵摊点312处。2、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自20__年1月1日以来质监站共处理6件行政处罚案件,举行了两次全市建设工程质量执法大检查,开展了建设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共下发45份质量整改通知书,50份停工通知书。

五、建立健全档案,做好执法案卷

城管支队在实施行政处罚一般程序时,统一采用江西省建设系统新版行政处罚法律文书,严格按照执法文书和《档案法》进行操作,从20__年1月——20__年9月立案783起,结案783起。实行一案一卷制度,一卷一号。认真检查每一份案卷,依照顺序进行归档。做到有案可查,有案可考。同时,支队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后,由当事人到指定的代收机构(银行)缴纳罚款,做到罚没款分离,实行收支两条线。

六、强化素质攀升,和谐管理城市

为加强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城管支队20__年6月(20__年4月修订)制定了《城管监察队员行为规范》、《城管执法人员违规行为处罚规定》、《城管队员职责》、《首问负责制》、《误事责任追究制》、《五公开、四监督》等制度。20__年支队又提出“素质攀升工程”口号,聘请老师进行授课,通过学习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规范城管队员的执法行为。同时,向社会公开责任路段责任人的姓名、电话号码,向社区发放“便民服务卡”,接受广大群众、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的监督。城管队员从心中围绕着“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精心打造这座古老小城”的奋斗目标,以“强素质、树形象、求突破”为着眼点,紧握人性化执法这根弦,在为民、便民上做文章,用心管理,温情执法,和谐执法。

七、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的执法案卷自查,发现我们的文书制作还存在一些缺点,与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执法未实现网络化办公,制约执法效率的提高。

2、由于个人原因,字体不太工整,书写不太规范,记录不太完整。

处罚报告范文第9篇

一、基本情况

1、基层调研。自接到市政府的通知,我局领导对该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专门安排盐政科专门负责。2010年9月至12月,由分管局长带队,盐政科科长及相关人员先后深入多个乡镇开展调研。调研工作主要以座谈会和案卷检查形式进行,其中案卷检查主要对2007年-2010年上半年市盐政违法案件查获数量、标的、处罚的裁量度、执行力度进行调查,在座谈会上与盐政执法人员对规范自由裁量权关键环节的认识、自由裁量标准的把握等较具针对性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并通过收集各级单位的意见建议,对本系统有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情况有一个面上的掌握。

2、初稿拟定。2011年1月,在基层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整理第一手资料、清理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市盐政执法的实际,形成了《市盐务管理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规则(试行)》及《市盐务管理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细则(试行)》初稿,经市盐务局领导同意后,发送至各个盐务所征求意见。

3、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出后,市3个盐务管理所均做出了积极回应。截止2011年2月,各个盐务管理所均对实施办法分别提出了不同意见。

4、完成定稿。2011年3月,盐政科根据各单位的回复意见,在初稿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几易其稿,形成修订稿上报局办公会议审定。于2011年4月底报市法制办编制成册,2011年12月27日在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向社会公布实施。

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

如何进行处罚执行标准的细化,始终是一个难题。通常的做法是按照情节轻重进行划分,但情节轻重仍需要通过具体的行为标准来认定,通常是按照盐产品数量金额、违法所得、危害程度等进行划分。但实践中要真正做到科学、合理、易于操作,仍存在难度。如无准运证运输盐产品等违法行为,很难确立一个标准,来认定情节轻重,从而进行处罚。而且,同一性质的违法行为,在实践中的表现形态又存在差异,制定的执行标准实际上很难涵盖完全。

三、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一个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由于行政处罚项目众多,牵涉面广,在制定过程中必然存在不符合实际需要的地方,在今后需要不断完善,尽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

2、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切实维护公平、公正、公开。

处罚报告范文第10篇

一、行政执法案卷自查情况

20*年7月以来,我局继续以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做为行政执法工作中的主线,对各种土地违法行为做到调查清楚,程序规范,处理得当,对处理结果跟踪监督落实。对各种违法占地行为予以坚决打击,杜绝查而无果现象发生。加大了土地管理的依法行政力度,不仅查处土地违法行为,更要查处违法责任人及涉及的相关人员,以点带面来推动严格土地管理的工作落实。行政执法查处中,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规定的依据办理,并着重强调执法主体是否合法、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程序是否合法、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的办案五要件进行对照检查。20*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期间,我局共立案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3件,已办结1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中2件。已办结案卷从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决定、法律文书制作及送达,都按照行政处罚程序进行,程序合法,案卷归档基本完整规范。

二、行政许可案卷自查情况

我局努力提高整个国土资源系统依法行政和执法水平,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杜绝行政执法人员在工作中出现错误行为。规范了本系统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切实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本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提高执法水平。不断加强行政许可的制度建设及收费管理,将各股室的工作职责、责任部门、办事程序、批准时限、收费标准及工作纪律等予以公开,对各类审批事项和收费标准、依据的法律法规或批准文件公布上墙,真正做到政策、程序、收费“三公开”,从而杜绝了乱收费的现象发生,提高了政务的透明度。不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业务素质,局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组织工作人员先后参加了由省国土资源厅举办的国土资源依法行政执法培训班学习,并通过考核,全部取得执法证书,使我局执法人员全部实行持证上岗,依法有效地开展依法行政及执法工作。20*年1月1日至20*年12月31日期间,我局共办理行政许可18件。其中矿业权设立许可5件,建设项目供地审批许可13件。已办结案卷基本资料基本齐全,均装订成卷形成独立卷宗,归档及时;行政许可有法律法规依据,无自行设定项目,无超期现象发生。

三、国土资源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问题

一是被处罚当事人大多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履行行政处罚决定。

二是国土资源体制改革至今未能完全到位,执法主体不合法,违法案件查处,依赖性大。

三是执法监察人员人少事多,目前执法监察股工作人员仅2人,执法的力度和办案速度偏下,办案难度大。

四、下步打算

上一篇:经济体制管理范文 下一篇:干部经济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