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网范文

时间:2023-03-15 14:37:04

传输网

传输网范文第1篇

关键词:SDH传输网;物理拓扑结构;宽带业务;实时在线控制

中图分类号:TN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5-0096-03

早期的准同步数字系统(PDH)因存在一些技术缺陷和没有一个世界性的标准接口规范,因此只适合于传统的点到点通信,而无法满足高速传输、宽带业务、媒体信息等综合业务,也达不到按需供应和实时在线控制的发展要求,所以必须要对原有的通信技术体制进行改革。随着智能网元、大容量高速光纤传输技术体制的出现,一个新的传输网出现了――光同步传输网。1988年,CCITT与ANSI达成协议修改了世界电信标准,命名为同步数字传输体制(SynchronousDigital Hierarchy简称SDH)。作为一种全新的数字传输体制,它不仅可用于光纤传输也可用于卫星和微波的传输,可以说是对电信传输体制的一次变革。

一、SDH传输网介绍

(一)传输网的组成

SDH传输网由若干个SDH网络单元组成,因为它含有世界级统一标准的网络节点(NNI),所以用于光纤、微波以及卫星信号的传播时不需要进行转接或交换,而是融信号的互通、同步、传送、复接、交换和交叉连接功能于一体。其内部具有统一的网络化管理操作,能够实现动态网络的维护、网络的有效管理、业务性能的监视等功能,同时还能提高网络的利用率。

(二)物理拓扑结构

网络的拓扑结构涉及业务的要求、网络的保护、调度方式、业务的流量流向、新业务的支持和适用性、网络的建设设备和运营成本等多方面,所以使用何种拓扑结构也是传输网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SDH传输网的拓扑结构包括星形、线形、树形以及网形和环形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拓扑结构适用范围不一样。例如环形和星形多用于用户接入网,线形和环形多用于中继网,环形和网形多用于长途网,有时也可结合实际需要,选中多种网络拓扑结构进行组合。

二、SDH传输网的优缺点

SDH传输网的迅猛发展,主要是因为它拥有一个标准和成熟的核心技术,能够在接入网的建设中很好地使用,这与其本身的优势是息息相关的。下面简要介绍SDH传输网的优势。

1.SDH传输网采用国际标准的帧结构、标准光路接口以及标准的数字传输速度。所以它不仅对原有的PDH有很好的兼容,而且对新的各种业务也能较好的兼用和适应。

2.原有的PDH因其帧结构的原因,必须对所用的信号先进行分解再复用。而SDH的接入系统采用软件能直接对高速信号进行分插,一次性实现复用效果,这不仅简化了DXC,而且对复用设备的要求也大大降低了,同时改善了业务的传输透明性。

3.SDH传输网具有多种网络拓扑结构,组网的形式也比较灵活,从而可以从多方面来优化网络的性能、安全性、可靠性,同时可以对网络进行监控、管理以及配置,使得网络的功能更加丰富。

4.SDH具有较好的交换和传输功能,可以实现不同的拓扑结构和不同层级的网络,只需要相关设备对功能块来进行组合即可实现。

5.SDH具有高度的集成功能,对于某个物理设备可允许兼有多种不同的功能,比如终端复用设备(TM)就是集成了线路终端功能和复接功能。

6.网络稳定性强,调整和复用简单,误码率小。

7.从OSI模型的角度出发,对上层兼容比较好且对上层的技术没有过多的要求和限制,可采用不同的网络技术。

虽然SDH传输网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有时候为了凸显某些优势时,在其他方面会有一定的牺牲,从而出现了SDH的一些劣势。

带宽的利用率不高。从帧结构就可以看出,它与PDH传输机制相比,多出了开销区,就是为了实现操作、管理和维护(Operation Admini stration andMaintenance简称OAM)的功能。显然在传输过程中有5%的数据帧作为OAM信号,使得有限时间内用户真正传输的数据信号帧减少,对带宽的利用率不高。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于传输机制中后续的维护和性能监控是依靠软件来实现的。然而软件在开发过程中会存在漏洞,这就使得病毒和木马程序有机会侵入。所以在实现OAM的同时,也给传输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SDH传输网的现状

目前SDH传输网的应用比较广泛,无论是在专用网还是广用网领域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目前广电、联通、电信和移动等运营商都建立了大规模的SDH传输网,典型的ATM业务、IP业务都是利用了SDH环路的大容量特性。有时也利用该特性来租用线路给没有架设专用SDH环路的企事业单位,在租用电路方面,比以往的VPN方式要更具安全,对带宽有更好的保障性。同时对专用网络而言,可以承载其他各项业务,比如说电力系统就是采用SDH环路来实现语音、视频、远控、内部数据传输等业务。

sDH传输网的典型应用就是电力系统和城域网两方面。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以及“三化一流”的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信息网络发展体系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决定了传输系统中的关键技术SDH传输网的应用更具现实意义。考虑到电力的调度信息、管理信息以及生产信息都要利用SDH传输网进行传输,使得SDH传输网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前景且具有重要的地位。SDH技术在城域网中的应用也极其重要,目前城域网需要满足各种客户层的信号需求,所以建立城域网时必须具有IP传送最佳、透明性好、节点数量不受限制、链路容量可扩展、拓扑结构灵活、可快速扩展新业务和新协议等要求。这些都对SDH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平台,目前很多厂家己提供了TDMlOG的SDH系统。再加上SDH设备上支持IP和Ethernet业务,使得SDH传输系统在城域接入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sDH传输网在其他方面应用也比较多,比如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SDH本地网工程,采用公司的SCT600设备,包含一个155Mb/s SDH链路、一个155Mb/s SDH自愈环、一个622Mb/s SDH白愈环。两环一链的相连节点在设在临邑局,环问相连节点只使用一套SCT600ADM设备,充分体现SCT600容量大和交叉能力强等优点,其中三个子网由一个网管系统统一管理,详细网络图如图1所示。另外还有成都至攀枝花SDH传输系统采用大唐电信的SCT2500 SDH光传输设备,成都设网管系统主站,雅安、西昌、攀枝花分别设副站,全长755.1km。采用光功率放大器、光预置放大器和光线路放大器来实现超长距离传输,其中成都分插630个2M;雅安、西昌分别分插441个2M,传输系统如图2所示:四、SDH传输网发展趋势

对于SDH传输网的发展趋势也主要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业务的需要以及网络的变化而变化的。可以说它可以从低端市场、中端市场和高端市场三个方面来发展和渗透。具体地说可以从其SDH的技术角度来讲,分别向简化SDH技术、扩展城域网领域、高端的传输市场三大方向靠拢。城域网中的接入技术种类繁多,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就需要从改善和简化SDH技术开始,为城域网接入的实现提供最优最佳的方案,比如说优化节点,使拓扑结构简化、功能强大等。例如目前的SDH网络的电路配置是在网管系统的干预下实现的永久性连接,一旦配置好就不会轻易改变,而且效率不是很高。可以对SDH传输网进行改进,使其发展朝着从目前的永久性连接(Pc)向软永久性连接(SPC)甚至是交换式连接(sc)方向发展;对智能网元也可以采用E NNI或INNI信令协议处理,保证网络拓扑结构具有自动识别或发现机制从而快速建立业务层网络承载通道,并且能自适应调节,对于建立的通道可以自动拆除、释放或者转换为其他通道等。从城域网领域扩展方面来说,可考虑增加业务功能,比如说对以太网和ATM业务的集成或者业务的汇聚,目前比较有竞争力的是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而且关于这方面的产品和工程己陆续出现,作为一个比较有竞争力行业的领域,对业务功能增加和扩展必须加紧发展。从传输角度而言,就需要在数据线路的传输上追求更大容量和更高速率的传输,尽可能地克服现有传输网的一些缺陷。或许下一个传输网络就是依靠ASTN的体制以及未来OADM/0xc/OTN的传送平台来实现智能化的传输网,能够动态地配置SDH电路和光波长以及各种宽带的配置等,达到真正智能化的光网络。

五、结语

传输网范文第2篇

关键词:PDH SDH WDM 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2-0023-01

光传输网络,顾名思义是指传输光信号的网络。作为通信网的基础,他的规划与建设在整个网络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所以的通信网在建设之初,都要结合以后需要承载的数据量和适度超前的原则来规划光传输网络。光传输网络根据覆盖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长途传输网和本地传输网。

1 光传输网的发展历程

光传输网络由最初的单纯铺设专一光缆来进行裸光纤传输,逐步发展到使用PDH准同步数字系统、SDH同步数字系统,直到现在被广泛使用的波分复用(WDM)技术,伴随着它的发展带给我们的是越来越大的带宽,用来满足我们快速增长的数据业务。

2 光纤的种类

光传输网络既然是传输光信号的网络,自然离不开光纤。在光传输网中,首先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然后通过光发送单元将光信号通过光纤发送出去,到达目的地后由光接收单元把光信号通过光纤接收过来,再转换成电信号传递给用户。在这个过程中,光纤作为传输媒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光纤就是导光的玻璃纤维,它的直径只有0.1mm,和电话线、电缆一样,光纤是一种信息传输媒介,但它比以上两种方式传送的信息量要高出成百上千倍,并且衰耗极低非常适合远距离传送。我们常用的光纤可以分为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可以传输多种场型的信号。单模光纤只能传输一种场型的信号。单模光纤由于纤芯直径可以与光波相比拟,折射率呈阶跃式分布并且没有模色散,所以具有带宽宽、传输距离远的特点,单模光纤由于具有以上特点,所以应用非常广泛。多模光纤在实际应用中使用的比较少。

我们常见的光纤有G.652光纤,也就是普通单模光纤,在1310nm波长工作时理论色散值为零。G.653光纤,在1550nm波长工作时性能最佳。G.654光纤,能降低1550nm波长处的衰减,主要用于海底光纤通信。G.655光纤,又称为非零色散移位单模光纤,它的零点色散点移至1570nm附近,可以有效的减少波分复用系统的四波混频的影响。

3 光传输网的主要组网方式

3.1 PDH

PDH中文全称为准同步数字系统。所有使用准同步数字系统的传输网络,都是在数字通信网的每一个节点上分别设置高精度时钟,这些时钟的信号都具有统一的标准速率。尽管每个时钟的精度都很高,但还是会产生一些微小的差别,于是我们就规定了一定的范围,只要时钟差别在我们规定的范围内,我们就认为它是正常情况。因此这种同步方式严格来说不是真正的同步,所以称其为“准同步”。

3.2 SDH

SDH中文全称为同步数字系统。是一整套可进行同步数字传输、复用和交叉连接的标准化数字信号的等级结构。SDH的各个支路信号按字节顺序进行间插排列以形成更高速率的信号,各个支路信号在帧中的位置固定,可以直接提取。

如图1所示,PDH信号通过映射、定位校准和复用变为SDH信号并在SDH传输网络中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反向进行操作后再变为PDH信号。以2Mbit/s为例,首先将2Mbit/s通过映射装载到对应的标准容器C12中,同时将4个C12组成一个复帧。C12的帧频为8000帧/秒,这样有C12组成的复帧帧频就成了2000帧/秒。然后将C12加入对应的低阶通道开销,使其变为VC12。然后在VC12的复帧基础上添加4个字节的TU-PTR,这时的信息结构就变成了TU12,3个TU12再经过字节的间插复用变成了TUG-2,7个TUG-2信号经过间插复用变为TUG-3,3个TUG-3信号再次经过间插复用,复合成为C4信号。在C4信号中加上通道开销字节使其变为VC4结构,在VC4的基础上加入指针、管理单元组与SON,这样PDH的2Mbit/s信号就转换成SDH的STM-1信号了。

3.3 WDM

WDM为光波分复用系统。是在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从而使得光纤资料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节约了成本。每个光载波通过FDM或TDM的方式,各自承重自己的数字信号。其基本原理是在发送端由合波器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进行复用,通过光纤传输到目的地后,再有分波器将不同波长的信号分开,恢复出原信号后送入他们各自的目的地。

4 结语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大流量业务越来越依赖,这就给光传输网络提供了一个发展壮大的舞台。在现阶段我们所掌握的技术,光传输网是传输最远、数据承载量最大、最经济最环保的传输方式,相信随着4G网络的到来,光传输网一定会迎来新一轮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力军.通信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传输网范文第3篇

【关键词】OTN,ASON,PTN,T-MPLS,MPLS-TP分组传送网

一、传统的传输网技术

最早的传输网技术可追溯到PCM、PDH等技术,随着对高复用速率需求的不断追求,SDH(数字同步系列)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SDH具有高效的OAM特性,灵活的带宽复用技术,多种保护功能和快速的保护时间。但SDH是专门为语音设计的,其最小复用单元是容器,大小为固定值,用于固定速率的业务时,带宽利用率较高,但是对于不固定速率的数据业务,SDH的利用率较低。随着IP技术的发展,对动态的带宽提出了要求,于是SDH向前发展产生了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在SDH的用户侧增加了以太网接口或ATM接口,实现了IP over SDH。MSTP的核心仍然是SDH,是在SDH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二、新的传输网技术

1、OTN

随着IP承载网所需的电路带宽和颗粒度的不断增大,以VC调度为基础的SDH网络交叉颗粒偏小、调度较复杂,扩展性和效率方面表现出明显不足,在光层上直接承载IP/MPLS的扁平化架构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光层上直接承载IP/MPLS,对光层设备提出了新的需求,原本由SDH网络完成的组网、端到端电路监控管理和保护功能将逐渐由光层面的设备来承担,全光网成为了发展方向。由于目前的光逻辑器件的功能还较简单,不能完成控制部分复杂的逻辑处理功能,光层性能监控离实用还有相当距离,国际上现有的分组光交换单元是由电信号来控制,即所谓的电控光交换,于是OTN(光传送网)技术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OTN 包含了完整的电域和光域功能,对信号的处理也定义了完善的层次体系, 自上世纪末提出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等待,终于在大颗粒业务需求的推动下看到了大规模系统应用的可能。

2、ASON

受到 IP业务高速增长所产生的带宽需求以及波分复用技术所引入的新型带宽利用模式的双重驱动 , 传统光网络正发生着“量”(宽带化) 和“质”(智能化) 的深刻变革。从用户的角度来看 ,希望未来的光网络能够快速、便捷地实现对多粒度带宽服务的聚合与疏导 , 提供对各种业务类型的支持。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 ,则要求光网络能够自动地按需提供端到端的连接 , 具备快速重构和增强的网络保护/ 恢复能力 ,实现网络资源的最佳配置 , 克服传统光网络中资源调配时间长、协调性差的缺点。ASON (自动交换光网络)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ASON是在ASON信令网控制之下完成光传送网内光网络连接自动交换功能的新型网络。传统传送网只有网管和传输两个层面,ASON突破性地引入了控制层面,使光网络能够在分布式信令的控制下完成网络连接的自动建立过程,将网管层面的网络连接功能转移到控制层面进行分布式控制,从而在传送网中引入动态交换的概念,可以动态地交换光网络的拓扑信息、路由信息以及其他控制信息 , 实现了光通道的动态建立和拆除 ,以及网络资源的动态分配。控制平面的加载是实现传送技术向智能化发展的有效方案,可以在秒数量级提供端到端的电路,大大缩短了业务提供和拓展时间。ASON还提供多种网络保护方案,有效解决电路的保护恢复问题,提高电路利用率,使网络更可靠、更安全。

ASON的控制平面的关键技术是基于GMPLS中的相应协议。GMPLS是2001年IEFE提出开发的面向光网络的通用的MPLS协议。GMPLS拓展了传统的MPLS,可以支持多种类型的交换,包括TDM、波长和空间交换,网络节点所作出的转发决定是基于时隙、波长或者物理端口和光纤编号。

ASON的发展与全光网并没有关系,开始人们的理解是在基于OTN传送平面首先实现智能化控制管理,称之为ASON,后来又将ASON扩展到所有传输网特别是SDH网络,称之为ASTN(自动交换传送网),后来人们统一了称呼,将基于SDH或OTN传送平面的都称之为ASON,事实上,最先得到应用的ASON是基于SDH传送网平台。

ASON基于SDH、MSTP或是OTN等传送网技术,其交换平台的核心结构仍为交叉式电路方式的时隙交换或者是光层网络的波长交换或空间交换,ASON通过GMPLS的标签连接实现了动态的TDM、波长和空间交换,具备灵活的路由选择、快速提供端到端电路的特性,但仍是静态带宽分配,统计复用特性未能被有效利用,于是后来又推出了基于MPLS且能实现动态带宽分配的PTN(分组传送网)方案。

3、PTN

目前,PTN有两大主流技术:传输技术结合MPLS的代表T-MPLS/MPLS-TP和以太网增强技术的代表PBB-TE,T-MPLS/MPLS-TP在竞争中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在业界倍受关注。

2005年5月,ITU-T发起了T-MPLS标准的制定,旨在用MPLS技术实现面向连接的分组传送。T-MPLS与MPLS采用了相同的转发机制,但T-MPLS简化了原来MPLS技术中与传送无关的三层技术,增强了OAM和保护机制。T-MPLS的发展主要定位在城域传送网,采用与ASON相同的体系结构,即控制平面、管理平面和传送平面的分层结构,控制平面的主要提供业务接纳、信令控制、路由控制以及保护恢复等功能;管理平面提供对传送平面、控制平面和系统整体的管理功能,负责所有平面间的协调和配合;传送平面的主要功能包括客户数据、信令数据以及运维数据的适配和转发。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分离,为可选,支持静态配置,即使在没有控制平面的情况下也能正常运行;控制平面采用GMPLS技术。

2006年开始,路由器厂商开始加入T-MPLS架构的讨论中。随后,IETF专家开始介入T-MPLS相关标准的制定中。

2007年,IETF成立MEAD工作组,专门研究T-MPLS与现有MPLS技术的不同之处;ITU-T成立T-MPLS特别工作组,专门负责T-MPLS标准的制定。IETF出于MPLS利益之争以及兼容性问题,有意阻挠ITU-T通过T-MPLS相关标准,问题的焦点在于T-MPLS OAM机制。

IETF也定义了MPLS Ping、BFD和FRR等机制,这些OAM和保护机制具有很强的智能性和透明性,但这些机制或者与IP绑定,或者功能有限,与传送网络的需求尚有一定距离。

2008年2月,这两个隶属不同标准组织的工作组合在一起,形成联合工作组JWT,共同开发MPLS-TP标准共同讨论推动T-MPLS和MPLS标准的融合问题,共同开发新的标准MPLS-TP,但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关键技术 OAM 方面的分歧依然存在,MPLS-TP 标准进展缓慢,IETF专家倾向于从路由器升级的角度出发进行标准制定,极力推动基于路由器架构的实现方案BFD扩展,排斥ITU-T的 Y.1731思路的MPLS-TP OAM(即G.8113.1)。BFD(双向转发检测)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链路或系统转发传输流能力的简单方法,BFD能够在系统之间的任何类型通道上进行故障检测,这些通道包括直接的物理链路、虚电路、隧道、MPLS LSP、多跳路由通道,以及非直接的通道(如跨接二层以太网)。本质上,BFD仍然是一种高速的HELLO协议,但BFD的定位更多地绑定到转发平面,从而脱离具体的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标准化的介质无关和协议无关的故障检测机制,正是由于BFD实现故障检测的简单、单一性,致使BFD能够专注于转发故障的快速检测,实现电信级倒换成为可能;

2012年11月,MPLS-TP不同思路的两个标准都完成并获通过,即G.8113.1和G.8113.2。IETF制定的G.8113.2是默认支持,ITU-T制定的G.8113.1属于可选。

在现网中,OTN作为具有光电联合调度的大容量组网技术,渐渐成为骨干/核心层的主要传送技术,而PTN多应用于网络的汇聚/接入层,OTN+PTN联合组网模式凭借其强大的IP业务接入、汇聚及灵活调度能力,将有利于推动城域传输网向着统一的、融合的扁平化网络演进,是各个运营商组建下一代传输网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刘洁.电信级以太网技术PBT和T-MPLS的分析与比较[J].电信科学,2007,(02)

[2]张沛,赵正一等.城域网的业务需求及其与MSTP网络互联互通场景分析[J].信息通信技术,2012,27(2)

[3]武向军.承载技术的革命—PTN[J].通信世界, 2009,40 (5):11-15.

[4]何庭宗.分组传送网操作、管理和维护技.[J].中兴通讯技术, 2009,15(6)

[5]刘玉洁,肖峻,丁炽武等.OTN最新研究进展及关键技术[J].光通信技术,2009,33(6)

传输网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网络结构 通路组织 同步 MSTP

一、概述

随着通信网络的飞速发展,在网络安全性、可控性、高效性和扩展性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隐患。因此对传输网进行优化是非常必要的。传输网的优化内容其组成的三要素:网络结构、传输设备、光缆线路。本文主要结合这三个要素针对本地传输网的优化来展开浅显分析。

二、网络结构的优化

网络结构的优化包括结构拓朴的优化、通路组织的优化、同步方案的优化等。

1、结构拓扑的优化

一般传输网结构是采用分层、分区、分割的概念进行规划,例如本地传输网可分成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3层。(1)核心层网络的核心节点通常不会很多,特别是在中小城市,根据需求情况,大多尚未设这一层。在组网保护方式上基本都是复用段保护环。(2)汇聚层节点的数量不宜太多,以2.5G速率环而言,一般为4~6个比较合适; 汇聚层可以采用2纤或4纤的复用段保护环或通道保护环。如果是有汇聚型的业务,一般是要汇聚到中心局站。(3)接入层涉及站点数量多,结构也复杂,是网络优化中工作量最大的层面。

2、通路组织的优化

通路组织优化应在充分分析现网上通路组织情况及新增电路需求的基础上,对本区内业务电路的流量、流向进行归纳,做出通道安排的远期规划,而后按规划通路调整通路组织和运营电路。

3、同步方案的优化

主要指根据同步时钟的传送要求,对网络主、备用同步链路时钟信号的传送、倒换等进行优化,设定SSM字节,避免出现同步环路。另外应减小同步链路长度尤其是主用情况下的链路长度,保证同步定时传送的可靠、精准。同步链路节点应控制在20个以内,尽量不超过16个。

三、传输设备的优化

1、设备的选择

为降低工程造价,一个本地传输网上应用的设备可以选择不同厂家,但也不宜过多,一般限制在1~2个厂家。多厂家设备的应用环境通常有两种配置情况:一个是横向划分,即分区域应用多厂家设备;另一个是纵向划分,即分层面应用多厂家设备。

2、核心点落地的方式

一般核心节点传输设备有大量的电路需要落地,目前多数厂家已经可以提供对支路板件的1:N保护,但从负荷、风险分担的角度讲,在核心节点的传输设备一般采用光、电分离的方式配置,即主子架完成群路、支路等光接口接入和核心控制、交叉功能,E1支路等电接口采用专用的扩展子架来完成上下。

从安全运行角度来讲,设备本身的1+1、1:n保护已经比较完善,对设备的优化,主要是考虑网络可控性和资源利用率。

四、 光缆线路的优化

光缆线路是光传输网络的最基础的传输媒质,为传输系统提供物理上的光通路。所以光缆线路优化要求根据网络组织的优化,以通路规划的思路,以业务为导向,考虑经济、工程实施性等因素,进行光纤线路的优化。对不合理的纤芯配置进行调整,以提高光纤的利用率。

五、出入局单路由改造

1、所谓环网,不应当只是逻辑上的,还应该是物理上的,因此一定要尽量实现光缆出入局双路由。另外在不可能实现的时候,就尽量采用组网上的便利来可以达到最短时间内保障抢通恢复业务。

2、市区光缆的优化应考虑依托现有管道资源更换大芯数光缆,建议以96芯为主,另外选取适当的位置设置室外光缆交接箱。3、对于数据业务比较集中,又是有很多数据接入点汇聚的节点基站,应将原分期分批建设入局的4芯、8芯等小芯数光缆的使用情况进行整理,整合更换为大芯数光缆。一是节约入局管道管孔占用,二是美观、方便管理。

传输网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传输网;通道;时隙;逻辑环;微波;保护

中图分类号 TN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1-0092-02

1 本地传输网存在的问题

自2002年起,联通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较大规模本地传输系统建设,并逐步建设成一个分层组网结构、有一定规模的本地传输网络;但随着各项业务的高速发展,特别近年来大量的新增基站作为边缘接入层网络设备加入到本地传输网络中,并出现同一本地网有多厂家设备的现象,使得本地传输网呈现网络安全性差、灵活性差、扩展性差、调度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得本地传输网络的业务适应能力差,资源利用率整体不高,制约着中国联通各项业务的开展。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本地传输网进行统筹规划、优化,提高传输网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以及网络的业务适应能力。首先简要总结存在的问题:

1)光缆资源分布不均匀,光缆路由单一情况在某些区域很突出,不能形成完善的环路保护。

2)光缆纤芯未分层使用,在不同的网络层存在共用光缆的情况,对上层承载业务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3)光缆芯数种类多,分支多,接口多,造成线路损耗加大,很难实现光缆层面的纤芯自动调度,组网时光纤迂回节点繁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4)网络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不同层次网络互连结构,有单节点失效隐患,易出现整个接入环业务中断的问题。

5)电路承载路由单一,容灾能力差,没有路由、系统分担功能,易出现某传输节点故障而影响整体局向的业务承载;

6)在多厂家混合组网的情况下,层次或平面建设不合理,造成网络调度与管理难度增大,阻碍了业务的开通。

2 本地传输网网络模型与规划建设原则

2.1 本地传输系统分层模型

本地传输网建设牵涉的局房站点数量很多,各个局房站点的功能各异,业务的流向也不相同,因此,在本地网的建设可以采用ITU-T建议中所规范的分层分割方式进行。

本地传输网可以根据各种业务网的网络组织进行传输系统的分层规划。本地网既包括MSC、BSC、关口局、数据交换中心等中心局房,又包括各类基站和POP点,对于分散的区县还需要单独的传输系统相连。

2.1.1 核心层

城域传输层面组成的网络节点有:MSC、BSC、关口局、数据交换等,这些都是本地网的核心网络节点。这些核心节点相距一般在20-30公里以内,但其间的电路种类的需求比较多,电路需求也比较大。

2.1.2 汇聚层

作为运营商,各地的传输节点都很多,尤其是很多大中城市,高达上千个,这些节点不可能都直接接到局房核心网络节点,那样会造成组网复杂,也不便于管理。因此,根据业务需求情况,选择一些机房条件好、业务发展潜力大、连接其它节点组网便捷的节点,作为业务汇聚点,对其它传输节点进行围绕汇节点的分区域汇聚,称为汇聚层。

2.1.3 边缘层

POP点、一般基站等至核心网络节点或汇聚节点的传输系统称为边缘层。

2.1.4 用户接入层

从边缘层节POP点到用户端的接入部分,称作用户接入层。

综上所述,本地传输网在进行核心层、汇聚层、边缘层和用户接入层具体规划和建设时,可以根据城市规模、节点的数量确定分多少个层面。

2.2 本地传输网络建设原则

在目前的本地传输网中主要有环形结构、链形/星形结构、网状网结构这3种拓扑结构:环形结构分为复用段保护环、通道保护环两种,是通过基于SDH传输网的自愈功能从而实现网络安全保护。在复用段保护环中,又分为4纤复用保护环和2纤复用保护环。而链形和星形均采用点到点物理连接,属于同一物理连接。网状网包含智能光网络结构和DXC结构两种,在现实的组网中,经常是多种拓扑结构综合应用。

在考虑本地传输网络的规划建设时,需要综合全面考虑传输容量需求、安全需求、投资成本、管理方便、技术成熟等方面的因素,根据当前技术发展的趋势,本地传输网网络结构应以环形结构为主导,以链形或星形方式为辅助。具体规划建设原则可以按不同层次进行对照。

2.2.1 核心层

核心层作为多种业务的传输平台,虽然节点数比较少,但电路需求量大,因此对电路安全性要求极高,可采用网状网结构,但传输系统一般采用SDH自愈环技术,建议采用多环相交方式。

1)一类、二类城市核心层节点相对较多,在3-6个之间。多数核心网络节点都是多种业务的中心局房(如MSC、BSC、汇接局、ATM交换局、关口局、数据交换中心等),各个网络节点间业务流量较大,属于分布型业务,建议采用复用段共享保护环。

2)三类城市核心网络节点一般只有1-2个,建议核心层节点和汇聚层骨干节点可以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环网。如果有些地区由于骨干节点分布不便于组环,建议和相邻地区的节点共同组环。因为三类地区的骨干节点间业务量较小,节点也较少,共同组环可以用一个系统解决两个地区的问题。

2.2.2 汇聚层

汇聚层网络节点主要是分区域汇聚众多基站和POP点的电路,再将它们连接到核心层的节点。其承载的业务类型基本是汇聚型,因此,汇聚层适合采用2纤通道保护环。汇聚层节点应建设在机房条件好(包括机房面积、电源、布线、光缆进出局方便等因素)的局站、基站或POP点机房,而且需要考虑到日后发展的需求。汇聚层节点应分散布局,便于边缘层节点的接入,每个汇聚点所带基站应尽量属于同一个BSC或数据中心局点。每个汇聚点所汇聚的SDH环数量应控制在3-5个左右,汇聚的边缘层节点数量应控制在40个以下,以保证业务网的安全性。

根据汇聚层节点的数量可以组织一个或多个汇聚环,每个环网的节点数量应控制在4-6个。通常每个汇聚环都应该直接与相关的核心层节点相连,尽量避免发生过多跨环的业务,环间互连节点最好有2个。

如果个别三类地区的业务发展前景较大或业务接入的分散性较大,而且核心层网络节点相对集中,基站或POP点直接接入核心节点比较困难,建议考虑设立一些汇聚层节点首先进行分区汇聚后,再转接到核心节点。

为满足局站监控等数据传输的需要,边缘层采用的设备要具备外部告警信号接入的能力。

2.2.3 边缘层

边缘层网络是指除汇聚节点以外的所有基站、POP点,传输系统承载的业务基本上也属于汇聚型的,可采用通道保护环

结构。

按照距离尽量短、基站归属尽量相同的原则,接入层环网每个环的节点不应太多,在光纤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市区环上的节点数不要多于10个,郊区及野外环上的节点数也不应超过20个。可根据网络结构特点选择单节点或双节点进行边缘层环与汇聚层或核心层的衔接。

由于链型结构缺乏保护,但如果郊区及野外基站地形复杂、个别节点孤立,组建环网困难或投资较大时,也可以考虑采用链型结构作为补充,但每条链路上的节点数目一般不要超过3个。

由于155 Mb/s环路都采用通道保护的方式,在边缘层有些区域采用155 Mb/s组成完整环路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采用155 Mb/s设备配合汇聚层高速率设备的VC4时隙组环。

在具体的建设中,如果一次性建设整个网络实施困难,可以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进行建设。

2.2.4 用户接入层

从用户到数据POP点的接入是用户接入层。如果POP点和用户不在同一建筑物内或距离较远,建议采用安全可靠的光纤的方式。如果光缆建设成本太高,也可以考虑采用无线接入的方式。如果POP点和用户在同一建筑物,可以采用电缆进行直接连接。从POP点到用户的传输,接入层一般采用线性或星型接入方式。

3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在本地传输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主要从网络安全性、资源配置合理性两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通过对现网结果和隐患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为基础结合以后的业务趋势,提出切实可行的网络规划与方案。在保障网络安全的基础上,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韦乐平.光同步数字传送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传输网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传输;光纤;工程设计;同步数字

【中图分类号】G25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2-0220-01

同步数字体系的传输网络正式建成,是人们发展网络传输的一个里程碑,不仅可以帮助通讯传输的形式变得更加的灵活,更加可靠,同时,也可以使网络传输变得更加的适合全面管理,可以很好的适应时展的要求,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之处。同步数字体系,又称为SDH,早在1993年,欧洲以及美洲的许多国家已经开始正式的使用其相关的设备和协议,在通话以及网络的传输方面大力的发展这项新的技术,而随着各国的重视程度逐渐的增加,此项技术也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提升,技术不断的在变得更加的成熟。原有的准数字同步传输体系正在逐渐的被淘汰,现今,已有多家网络传输技术厂商开始大力的发展和运用这项技术,包括西门子、爱立信、阿尔卡特等著名的厂家,都正在逐步的像数字同步体系转型。现在,我国也正在大力的发展这项技术,由于我国已经全面的覆盖了光纤、光缆等线路,对网络的传输和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拓扑更加的灵活,而随着许多通信部门对市场提出相应的要求,就需要通过新技术的引进,来促进市场的发展。本文正是基于现今的前提之下,根据对同步数字体系的分析,对传输网络的工程设计进行详细的阐述,对有线传输的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得出其中的重点内容,然后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达到加强传输网络工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为这项技术在我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也为通信数字技术的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

一、同步数字体系和准同步数字体系的差别分析

分析传输网络的工程设计,先要对同步数字体系以及准同步数字体系的特点和优点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其中的数据对比以及实际的使用和操作的效果,逐步的得出各种方式优缺点,这样可以帮助更好的分析和阐述传输网络工程设计,理解其中的线路设计方面的问题。

首先一点区别就是,其复用的方式不同,同步数字体系是采用逐层复用的方式,而准同步数字体系,则采用的是一次到位的方式,这一点区别在使用中造成的差别是较大的,使用了逐层复用方式的同步数字体系,其实际的操作结果更加的准确,结构更加清晰明确,克服了原有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另外一点,上下话路的方式不同,也造成了其使用效果上的区别,在同步数字体系当中,是采用了光标准接口的方式进行上下路的连接,而在非同步数字体系当中,则是采用的非标准接口的连接方式。综上所述,在同步数字体系和准同步数字体系当中,结构和工作的原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差别,正是这些差别,造成了使用效果和效率上面的差异,在实际的使用和操作过程当中,需要对这些差别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帮助更好的使用新的数字体系,加强其在实际当中的应用情况。

二、传输网工程设计当中的线路传输问题分析

根据上文对同步数字体系的特点和优点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对网络传输的工程设计有着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实践中操作程度可以得到加强。我国现今传输网的工程设计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我国线路的覆盖范围较广有着分不开的联系,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光纤的覆盖也已经达到了较大的范围,这一点可以有效的促进传输网工程的迅猛发展。下文将对有线传输的特点及优缺点进行详细的阐述,对比无线网络的传输方式,帮助更好的了解有线网络传输的工作原理和操作使用结构,在实际当中更好的加以运用。

有线传输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就是价格比较的适中,有线传输线路的建设,需要架设电缆线,在有些地区,则需要挖掘电缆沟,尤其是光纤的建设,还需要更多的工程,需要的人力比较的大,但是其有着价格适中的特点,帮助更好的控制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其适应性和扩民性能比较的好,针对无线网络传输的特点,有线网络传输技术,尤其是光纤的技术,其适应性较强,在特殊的环境当中依然可以进行较好的数据传输,适用的地形没有受到太大的限制,在很多情况下依然可以发挥相应的作用和效果。但是,有线网络的建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这体现在设备的维护及修理难度较大这一方面。对比无线网络的传输技术,在其出现相应的故障急需要进行修理的时候,只需要对数据的模块进行相关的维护就可以了,可以快速的查找出故障发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方式,避免造成更大的影响。但是有线网络在出现相应的故障的时候,需要对线路沿线检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拖延了维修的时间,使故障造成的影响进一步的加大,不利于数据的传输。在现今的城市地区,—般是使用有线传输的方式,对有线网络进行大力的建设,这样可以帮助更好的解决建设的成本,保证了经济的效益,同时其扩展性以及适应性等优点,也可以在实际的使用和操作当中得到很好的利用,而无线网络的传输技术,则是主要的使用于野外地区。

三、传输网络工程设计的流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上文对同步数字体系以及有线网络建设的重点分析,可以帮助更好的设计传输网络的工程,下文将重点的对其设计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力求加强传输网络的工程设计。一般的来讲,其设计的过程分为两步,即光缆中的参数测试及选择、光纤的中继距设计,根据对这两个步骤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可以进一步的加强传输网络的过程设计,根据对实际使用当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其具体的使用效果。

首先来进行光缆参数的选择以及测试的分析。近些年光缆的参数已经作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改,原有的衰常数改成了1310nm,原有的零色散波长以及斜率也作了相应的更改,波长范围改成了1300-1325nm,斜率的最大值也进行了一定的改动。在实际的设计过程当中,需要对零色散的波长、斜率最大值等等进行详细的测试,通过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的核定中继距离。对于长途的光缆建设而言,为了使中继距里尽量的拉长,更好的传输数据,就需要减少其中的继站,而继站的减少,就需要对零色散波长的取值范围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计算,对比零色散斜率最大值,加强网络传输的设计,所以在具体的建设过程当中,需要对这两点都进行仔细的考虑。

第二点,光纤中继距里的设计。在其具体的设计当中,需要考虑的是衰减限制和色散的限制,根据实际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计算出其中继距离,比较数据当中的结果,将距离较小的作为设站的依据。根据对相关计算公式的应用,可以通过计算得出中继距离的具体数值,通过对色散进行相应的限制,可以很好的对光纤传输的中继距离进行较好的控制,根据某地区的实际建设情况对比数据分析,在使用了同步数字体系之后,具体的网络调度和自愈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加强,兼容性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组网、机架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优化,设备及系统的复杂程度有所降低,实际的使用和操作晴况较为良好,对相应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改善,进一步的加强了传输网络的设计,为数据的传输提升了效率和质量。

四、结束语

传输网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本地传输网、建设思路

1前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各电信运营商的本地传输网已形成了骨干层、汇聚层、接入层3层结构。本地传输网作为业务承载网,是重要的基础资源,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各项业务的开展。本文从骨干层、汇聚层、接入层三个方面分别探讨本地传输网建设思路。

2骨干层建设思路

骨干层节点一般包含交换局和一些县城中心节点,在选择节点时应结合交换局的地理位置、营业厅、重要商业楼宇和大客户的分布情况,并根据在建、可建的光缆、管线路由情况,选择位置适中、路由丰富、业务密集的节点作为骨干层的节点。目前各地传送网的骨干传输层可以等同为传统的本地传输网的局间中继系统,主要面向业务范围内的各交换局和业务中心节点。这些主要业务节点由各交换局、关口局、长途局、数据中心节点、内部业务网核心节点等组成。上述节点之间均需要采用高速传输系统负责连接骨干层各主要业务节点之间的传输通道,提供大容量的业务调度能力和多业务传输能力。就传送技术现状和近期发展趋势而言,在目前传送网的建设中,基本传送技术仍以SDH技术为主,所以随着业务的增加和网络的扩展,SDH 10G系统仍然是实用化程度较高的骨干传输层建设方向。而骨干层网络的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网络结构的选择

骨干层网络可选用环网或格状网结构。在节点间电路量比较均衡、电路需求比较大的城市,在光缆资源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逐步向格状网结构迈进。骨干层每个环的节点数尽量控制在6~8个,骨干层应首选复用段保护方式,以提高通道利用率。

(2)网络容量的发展需求

在传输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骨干层作为整个传送网的核心部分,其对业务的传输能力、安全性、可扩展性要求较高,当2.5G的传输容量显紧张时,就有必要考虑通过配置大容量的传输设备来满足各种业务增长的需求。目前ASON系统和城域波分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随着业务的发展可以考虑在骨干层的核心节点引入SDH 10G系统,利用其大容量的交叉连接能力形成一个电路调度层面,组建SDH 10G系统便于全网电路通道的调度、疏通和管理。

(3)光缆纤芯资源的合理利用

如果在现有骨干传输层上进行简单的SDH 2.5G系统的叠加,则无疑会按照新增环路数量快速消耗现有的骨干层纤芯资源,同时独立的骨干传输系统太多,在统一管理及电路调度上将会显得越来越不方便,而10G系统的适时启用能在满足网络需求的同时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同时,SDH 2.5G系统的叠加会加大维护的工作量。

3汇聚层网络建设思路

汇聚层节点是业务区内所有接入层网络的汇聚中心,要选择位置适中、维护及敷设管道容易、方便光缆进出的机房作为节点。在本层设备上进行VC-12收敛,以VC-4形式往骨干层传送,每个汇聚环要尽量做到与骨干层双节点对接。每个汇聚环上的节点数一般不宜超过8个。汇聚层可以选用通道保护或复用段保护方式。

在考虑数据业务及3G业务的情况下,尤其是3G业务的开展,会对汇聚层的容量产生较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提高汇聚层的网络容量,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提高汇聚层容量的方式有多种主要为以下几种方式:

(1)拆环的方式

对原有环路进行分拆,把一个环路拆成2个或者2个以上环路,减少环网的节点数,提高单节点设备利用率。该种方式只需在中心机房新增设备,投资较小,对于承载的业务量较大的环路,其电路割接工作量较大,对业务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2)升级的方式

把原来SDH 2.5G设备升级为SDH 10G设备,以期提高环网容量。但对于不具备平滑升级功能的设备,若是要升级,只能替换所有的SDH 2.5G设备。这样会带来巨大的电路割接的工作量,并会对通信业务的正常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由不具备升级功能的设备组成的网络,不建议采取升级的方式。

(3)叠加的方式

利用原有的物理环路,叠加SDH 2.5G自愈环或SDH 10G自愈环,同时在适当的条件下引入新的汇聚节点。这种方式割接工作量相对较小,对业务正常运行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但是对传输设备的投入相对较大。

总之,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进行。

所有同一环网的首尾光缆进入汇聚局节点时确保不存在同路由现象,保证光缆中断时不会导致整个环网瘫痪。同路由上的节点分纤跳纤,组成的155M环分别挂到汇接局节点中不同的 2.5G设备上,且分别下到中心局中不同的2.5G设备上。其组网示意图如下所示:

上述这种方式,即使某一接入环上的所有节点断开连接,也可以通过另外一个接入环上的相邻节点进行覆盖,实现业务层面的保护。

4 接入层传输网络建设思路

本地传输网接入层的城区部分业务需求相对较大,节点密集度高,楼宇阻挡严重,不适宜微波系统的应用,接入层传输应以光传输为主。接入光缆路由尽量考虑物理路由的安全可靠性。接入节点尽量成环以保证网络安全,对有条件的节点,采用SNCP的保护方式进行双节点接入汇聚层自愈环。对于部分光纤接入有困难的节点,可考虑采用PDH微波接入方式或其他无线接入方式进行过渡。

随着3G业务的开展以及集团专线用户接入数量增长,节点数较多的接入环上的容量将会趋于饱和,应利用光纤资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接入环的分拆,利用光缆开口点进行跳纤,将接入环一分为二以增加网络容量。可以根据以下原则进行调整:

(1)接入层环上节点的光缆接入尽量采用全进全出的方式。

(2)对现网中节点数较多的接入层环网进行调整,调整以满足3G业务需求为前提,兼顾网络调整工作的难度与数量。

(3)接入层自愈环节点数保持在6~8节点为佳。

(4)接入层自愈环采用分环型接入的方式与汇聚层相连。

(5)对部分单节点接入的接入环进行改造,使之形成双节点接入,提高网络安全性。

集团专线用户包括话音直联大客户和数据大客户两种类型,其中话音直联大客户的传输需求主要为2Mb/s TDM电路,对传输质量要求较高。而数据大客户的传输需求主要为2Mb/s和10/100Base-T,将来可能会出现视频点播、视频集中监控等数据流业务。对传输电路的QoS要求不一。集团专线用户节点的接入,可根据用户需求充分利用现有光缆线路等资源进行光纤就近接入。

对于光缆无法到达的集团用户节点可以考虑采用无线接入技术进行灵活接入,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MMDS及LMDS两种。LMDS平均造价偏高,覆盖范围偏小,同时具有较大雨衰,不大适合降雨量较大的地区。MMDS平均单节点接入接入成本较低,安装也较为方便,可以作为集团专线用户接入的技术选择之一。

集团专线用户的接入可根据业务重要程度进行分类,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接入方式:

(1)对于光缆容易到达的用户首选采用光纤接入。

(2)对于光缆敷设难度大,具有频率资源的情况下,对具有中低速率需求且每个中心节点接入的远端节点数量较多时,可考虑采用3.5GHz固定无线接入技术进行覆盖接入。

(3)PDH微波接入由于其投资高,传送业务单一,其在市区大客户接入中除非应急情况下考虑临时过渡使用,否则不推荐采用此种方式进行大客户接入。

5结束语

本地传输网业务调度频繁,网络结构复杂,设备节点多,是传输网网络中最复杂、最难管理的一个部分。所以对本地传输网的建设思路尤其重要。我们应本着着眼未来、适当超前的原则构建一个具有宽带接入与传送能力的,结构简约、层次清晰的传输网络,将其建设成为适合全业务需求、宽带化的接入网,使之成为一个可盈利的高效传输网络。

传输网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光传输网 安全性 SDH MSTP 智能光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187-01

一、光传输网现状

目前各运营商都在组建自己的网络,经过几年时间的组建,目前传输网络已经投入运行,大部分地区的网络已经初步形成。目前传输网络的结构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高速率、大容量的DWDM系统及10Gbit/s的SDH系统建成的同时,2.5Gbit/s系统、622Mbit/s系统甚至PDH系统依然在承担着主要业务。链状的SDH系统也在大规模地使用,大量的SDH环网由于初期规划建设时,光缆路由少,所经地、市、县几乎站站开口,增加了光纤的衰耗和人为的因素,同时环网中大量使用VC12为颗粒的终端业务接口,不能满足数据业务的需求,光纤阻断时也难以进行155Mbit/s以上速率口的调度。在同一系统的几个大容量传输局设置DXC如运用不合理,有时反而使得调度不方便。由于网络骨干节点上叠加了多个2.5Gbit/s的环网、点-点的干线系统,网络结构不清晰,跨系统的电路转接较多,大容量的DWDM系统新建光缆及设备的允余部分不能很好地为旧系统分担负担,网络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这种网络状况面临着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1、光缆路由及设备的合理配置;2、枢纽节点和用户需求带宽的矛盾;3、电路路由和DXC的合理化;4、网络能安全可靠地运行及迅速、方便地容纳各种业务;5、网络管理必须更加完善合理。

现有技术应用:目前SDH设备以大量替代PDH设备,相对于PDH来说,SDH网络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SDH概念的核心是从统一的国家电信网和国际互通的高度来组建数字通信网,是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特别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PDH体制不同,按SDH组建的网是一个高度统一的、标准化的、智能化的网络,它采用全球统一的接口以实现设备多厂家环境的兼容,在全程全网范围实现高效的协调一致的管理和操作,实现灵活的组网与业务调度,实现网络自愈功能,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由于维护功能的加强大大降低了设备的运行维护费用。

智能光网络的推出:智能光网络的控制平面是由提供特定功能的不同组件组成,这些功能包括路由确定、信令等。组件之间的交互、组件之间的通信信息流都是通过组件的接口获得。这个建议涉及控制平面的体系上的组件、在控制平面、管理平面、传送平面之间的交互。管理平面和传送平面的详细说明不在本建议的论述范围内。三个平面之间通过DCN提供通信通道,执行信令和管理信息的传输。

MSTP的应用:目前的传输网络已不仅仅局限于穿通业务的应用,各种新业务的已经通过传输平台直接传递,数据特性业务已经在传输平台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随着传输产品的进一步发展,新特性业务将会得到进一步应用。新型MSTP还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实现了带宽的公平使用、支持信号QoS的分级、动态调整带宽的LCAS三个方面,当然除了本文讨论的内嵌RPR环网功能外,也有厂商采用了MPLS来实现上述功能,并且可以保证与数据网络的互通。这些新技术的应用都是为了保证MSTP更好地完成对数据业务的处理和优化。

二、加强光传输网安全性研究的重要性

在市场和技术双重推动下,电信事业的发展突发猛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离不开电信,电信网成为信息时代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电信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而传输网又是整个电信网的基础设施,是“基础的基础”。传输网正如同人体的神经系统一样,其作用渗透到电信业的各个方面,对整个电信业的运行和发展影响巨大。传输网资源作为各种业务的基础物理平台,不仅能提供优质的物理传送平台,支撑着交换、数据、接入等业务网络的运行,还可为其他电信运营商提供出租服务。传输网正在由单一基础网向基础网兼业务网的角色演化。

从电信业务发展来看,电信业务从语音业务为主发展到以数据业务为主已是大势所趋。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电信网络必须要同时兼容静态的语音电路交换和日益增长的动态业务,这些动态业务通常是指分组、IP和数据业务等。数据业务如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相对于话音业务对网络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更高的速度,更大的带宽,灵活的接入,而且对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越来越重视,对故障较以前更加敏感,对网络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通信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对带宽的需求,传输网在近几年成为电信投资的热点,大量新的复杂的传输设备进入传输网,使得传输网规模急速膨胀。从PDH140M到SDH的2.5G、10G,甚至40G、1600G。DWDM技术还通过提供虚拟光纤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网络的容量,未来的骨干网络更是必须能支持高容量的IP网络,使得整个传输网容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在种样网络容量大规模增长的情况下,必然使得由于传输网故障所涉及到的影响面也更加广,造成的损失也将更大。

传输网的安全性状况影响到其承载的所有业务的传送安全,如果没有一个稳定、安全、健壮的传输网,则整个电信网以及其上承载业务的安全和可靠也就无从谈起。因而,如何满足承载在光传输网上各项业务的需求,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服务,传输网的安全性就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传输网的安全性及其管理已经开始受到各大电信网络运营商的重视,与此同时,传输网的安全性研究也就成为一个业界比较热门的课题。

三、良好的网络管理对于光传输网安全的重要性分析

当前,关于网络安全性研究的热点主要是围绕互联网的信息安全,而对于传送网特别是光传输网的安全性评估的方法研究还是比较少。互联网能够通遍全球的各个角落,其业务也是通过光传输网的长途传送才能到达。若是光传输网的安全性状况都没有很好的保障,则互联网业务的安全性研究也是不完善的。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讲,光传输网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组成网络的网元数量多,网络的地域分布广,影响网络的安全性因素成千上万。光传输网的安全性研究主要内容就是在当前条件下传输网完成对其承载业务进行传送的能力状况和不稳定患。对传输网的安全性研究涉及到传输网从规划引进一直到投入运行的所有阶段。如在规划设计和引进设备时,在满足设备入网要求的多种设备中如何选型,要求什么样的配置,采用什么样的组网方式,系统采用什么样的保护方式,设备本身又采用哪些保障安全性的措施,选用的光纤光缆的布放方式,选用光纤/光缆的路由情况,以及采取什么样的维护管理体制,相关局站的维护人员状况等,这些都是事关光传输网安全性状况并保证光传输网可靠运行的问题。可见,对光传输网进行安全性管理的主要问题分布在光传输网的规划设计、设备引进、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等的诸多个环节之中。

对光传输网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和评价,需要有大量的网络运行数据为依据,掌握网络运行中的故障规律,离不开网络运行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光传输网的安全性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状况会发生动态的变化;随着对光传输网安全性状况的分析,进行相应的网络整治和优化,则其安全性状况又会在一定程度上的到提升。面对诸多的情况,我们对光传输网的安全性分析和评估也需是一个变动的周期性的分析,才能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对光传输网安全性的研究和管理则是要有助于光传输网的安全性增长的实现。

只有充分了解了自己传输网的目前状况,才能及时发现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作为我们不断完善维护管理和维护工作的依据,以保证全网业务的畅通。做好网络的安全性管理工作,不仅可以用来指导传输网资源的优化调整,而且可作为制定网元经营策略的重要参考资料,还能为传输网的规划、建设提供合理化建议,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了对光传输网的管理,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保障了运营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解决思路

优化光缆路由使其合理化简单化优化光缆路由使其合理化简单化

对初期建设大多数是为了满足业务的急需,各地、市都开口下电路,导致开口过多。而目前对于大容量的骨干节点与节点间应尽量利用直达方式,可增加光放大器来减少中继站,增加光缆传输的距离。考虑到环网具有自愈能力,往往复用段保护能允许的节点都被纳入环网内,而实际上由于光缆中继段较长或节点设备的原因,环网有时会出现不止一段光缆或节点发生故障或者部分电路得不到保护的现象。因此对大容量、多节点的环网也应进行网络优化,增加骨干传输节点间的直达光缆,形成网中网或格状网。环网中半径不宜过大,节点不能过多。

全面提高电路质量和供需能力

优化网络节点中的设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设备老化、陈旧的PDH系统退网或降级使用,以解决维护备品备件紧缺的矛盾以及系统运行不能监控、没有保护手段的问题。二是要解决设备配置和需求之间的矛盾。由于SDH系统复用设备交叉连接功能的强大,大容量骨干终端节点大多数采用2.5Gbit/s交叉连接向下直达2Mbit/s线路,155Mbit/s的光电口很少,既使面对电话业务,楼内、楼间中继占有量也很大,需要不断扩容。因此应在业务量较大的终端节点,适当增配STM-1光口、电口,减少向下直达2Mbit/s的个数,提供STM-1光口与程控交换机的蓝光模块对接,三是要解决DXC平台的合理使用问题。DXC设备一般在大容量传输节点或地理位置特殊处引入,除方便地进行电路转接外,还能对一些指定电路进行保护,上下业务十分灵活方便。

优化网络的物理路由提高电路的可靠性

传输网络结构经过多次优化、调整,通达地点大多数已具备双路由,一个方向发生全阻的可能性很小。但是由于网络元素和电路的大量出租,对电路的畅通要求很高,因此有必要把一个方向没有建立环网保护的重要电路集中到一个155Mbit/s或2.5Gbit/s的电路群上,以便在出现干线阻断时能迅速恢复重要电路,对于需要两个不同物理路由的两条电路应尽量安排在不同的环网或同一环的两个方向,对于采用STM-1光路开放给交换光模块的电路,应避免一个方向的电路在一个155Mbit/s光口,PDH系统上的2Mbit/s电路应尽可能全部调整到SDH上开放,将在没有保护的SDH上开放的重要电路调至环网上,对一些业务量较小的电路群,可采用电路分别调整到不同的干线、路由的方式分散业务。

重要节点的保护

对重要节点实行断电保护,目前可以通过双节点、通道环等部分代替,单更完善的解决方案需要进一步研究。

网络管理需更加完善

除了提高传输系统的可靠性,还应对网管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将维护现场的工作站、网元级的网管管理职责和网管中心的网管管理职责从软、硬件上充分体现,真正做到网管的集中管理,使网络在结构、维护和管理等方面更完善,以满足业务的最大需求。

五、结束语

可喜的是,目前,运营商也意识到了网络安全性的重要性,对早期建设的网络进行优化,设备提供商也针对客户越来越高的要求加强了网管系统的开发。这将是光传输网建设、维护和运营的又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也必将将光传输网的运营手段和运营质量提高到一个更新的台阶,提高运营商自身的综合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同时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祁杰,谭志刚,陈宏标,宋珏,林立等 光传输网络安全评估方法研究及评估软件的开发

[2] 赵梓森 《光纤通信工程》人民邮电出版社

[3] 韦乐平 《光同步数字传输网》人民邮电出版社

传输网范文第9篇

1 传输网优化的必要性

1.1传输网发展的驱动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多样化、安全性的需求增长,传统的单纯将本地传输网作为交换网的配套来规划建设已经不适应网络发展的需求。在激烈的客户争夺战中,要求传输网能迅速接入新用户,按照客户的需求在短时间内调整电路,并针对业务的个性化需求,将传统TDM业务传输网,转向提供丰富接口和能动态分配带宽的综合业务传输网。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建设高效、可靠、大传输宽带、多种接口接入能力的综合传输平台,更好地满足全业务运营的需要,并在将来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已成为目前本地网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1.2传输网优化的必要性

(1)通过网络优化,解决存在问题,使现有网络结构更清晰、运营维护更方便,降低运营成本和提升网络竞争优势;

(2)充分挖掘现网的资源潜力,在网络结构的弹性上提供对远期的扩容支持;

(3)3G传输网建设初期,普遍采用E1电路透传的方式提供带宽,边缘接入层一般采用155Mb/s环网结构,带有十几个接入基站,传输容量无法满足3G网络建设的发展需求;

(4)优化后的本地传输网,将分为核心层、汇聚层、边缘层、用户接入层四个层面,各种业务基于SDH系统进行网络组织,具有较高的网络可靠性和灵活性。通过不同的网络结构和传输系统,可以实现对各种级别传输通道的保护。可以直接提供TDM、A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满足各种不同用户的需求。

2 本地传输网存在的问题

本地传输网具有汇接本地区内各种业务电路的功能,其完整和畅通是整个移动通信网和其他业务网生存的基础。

针对新的发展形势,本地传输网除了要满足移动业务迅猛发展所需要的传输带宽外,还要兼顾数据和互联网业务拓展对传输的需求。本地传输网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线路存在的问题

(1)光缆分布不均匀

目前,各业务区本地核心层、汇聚层光缆的建设已具规模,但部分业务区城区光缆芯数较少,郊县光缆的覆盖还不够。接入层光缆纤芯数量少,纤芯资源紧张。发展大客户接入困难;仍有部分节点是采用微波接入方式,电路的传输质量和容量均受到很大限制;采用光接入方式的大多数环路上节点较多,电路保护受到影响。

核心层、汇聚层和边缘层光缆未分层使用,导致骨干层光缆接头多、衰耗大;部分骨干光缆线路租用广电杆路,线路老化,故障率高;接入层光缆的频繁割接也对骨干层业务存在较大影响。

(2)管道资源在局部地区比较薄弱

目前部分业务区城区虽有管道资源,但还不很丰富。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和发展,城区内大量架空光缆的管道化改造已经迫在眉睫。郊县及郊区部分管道资源也较少。

2.2网络存在的问题

(1)部分地区尤其是本期新增基站较多的城区部分核心层、汇聚层带宽容量不足,大部分地市的核心/汇聚层均为2.5G环路,且设备类型单一、提供接口电路类型少,不能完全满足未来3G业务和数据业务发展需要。

(2)边缘层环支链较多,网络安全性需要进一步提升。

3 本地传输网优化建设原则

本地传输网优化建设总原则是,首先要在充分利用现有网络传输资源的同时,合理布局、优化本地传输网络结构,提升本地传输网络性能,根据业务需求适度超前建设传输网络。其次要重点加强基础网络建设,按照传输目标网规划发展方向,逐步建设形成自有的核心汇聚机房、核心汇聚层光缆、接入主干光缆,提高网络的健壮性和可持续性。再有就是要坚持网络优化和建设相结合,通过优化调整,对现有的传输网进行充分挖潜,提高现网资源的利用率。

3.1本地传输网目标网络模型

综合考虑业务、网络的现状及发展,提出图1所示目标网络模型:

边缘层以环形结构为主,根据传送业务的不同,分为移动业务接入网络和固定业务接入网络来分别组网。移动业务接入网络主要传送2G、3G移动业务,兼顾大客户接入等其他业务需求;固定业务接入网络主要传送PSTN业务、大客户接入,兼顾其他业务需求;数据业务发展较好的地区,还存在由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组织的lP城域网,承担分组数据业务(主要是互联网业务)的传送。在边缘层组网时,移动业务接入网络、固定业务接入网络、IP城域网应共享边缘层、接入层光缆资源。

汇聚层以环形结构或网状结构为主,综合传送各种业务。

核心层以网状结构为主,综合传送各种业务。

3.2边缘层优化建设原则

边缘层以环形结构为主,每个边缘层环路节点总数(含下挂支链节点)控制要求如下:

(1)密集城区,控制在8个以内;

(2)一般城区及郊区,控制在12个以内。

边缘层环路速率采用STM-4及以上速率,一般采用STM-4速率,原则上不采用STM-1速率。

环路保护方式选取:STM-4及以下速率环路采用子网连接保护或通道保护方式,STM-4以上速率环路可采用服用段共享保护或通道保护方式。一般站点支链不做保护,带边缘环路节点设备与汇聚节点设备可采取1+1或1:1线性复用段保护方式。

3.3核心层优化建设原则

核心层采用基于10G速率的设备进行组网,业务需求较少的分公司可采用2.5G配置(必须能平滑升级为10G)。在纤芯资源紧张、业务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考虑DWDM系统建设。

对于同一大楼不同楼层的传输需求,不考虑组建楼内环路,可通过电缆或扩展子架方式解决传输需求。

3.4汇聚层优化建设原则

根据各种业务接入点分布的情况,挑选部分机房条件好、业务发展潜力大、辐射其它节点组网方便的节点,作为其它节点的业务汇聚点。汇聚节点的数量根据基站的数量和将来的发展规划确定,一般一个汇聚点可以辐射到30~50个现有节点。每个汇聚环汇聚的节点为80~120个,所带基站应尽量属于同一个BSC/RNC或数据中心局;当一个汇聚环上汇聚的节点超过120个时,考虑增加汇聚环。对于汇聚环过长9大于400公里)、环上节点过多的汇聚环路,需进行优化建设。

汇聚层采用基于10G/2.5G速率的设备进行组网,在纤芯资源紧张、业务需求量巨大的业务区可考虑DWDM系统建设。

3.5本地光缆网络优化建设原则

(1)本地传输光缆网是所有业务的统一传输物理平台,应统一规划建设,结合主要局房、传输汇聚节点、数据汇聚节点、宽带接入OLT节点等的分布统一进行规划建设。应做好汇聚区域归属的划分,以区域覆盖为中心,以业务接入的目标进行建设。

(2)光缆网建设应侧重从网络的结构、路由选择、敷设方式、光缆选型等方面的安全性考虑。

(3)光缆网建设中应结合新技术的应用,关注设备网的规划建设发展策略以及管道网的现状,考虑与设备网、管道网之间的衔接,注重各个层面的协调统一。

(4)光缆网的建设应适当超前,网络拓扑结构应满足3年以上的需求,光缆容量满足3~5年需求,并随业务的发展逐步扩容和完善,支持向全光网络发展,且一个业务区内的光缆芯数类型不宜过多。

(5)宜对现有光缆网中各条光缆进行分层及功能定位,各层间的光缆或光缆束不得随意变更其使用定位,避免对光缆尤其是骨干汇聚层光缆进行跨层使用;对现网中使用不合理的光纤,应结合日常维护逐步进行优化调整,逐步建立层次清晰、使用规范、利用高效的光缆网络。

4 结束语

作为基础网络的传输网络的优化是一项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项目,但是只有经过网络优化才能使现有网络更好地适应未来业务网络的发展。

传输网范文第10篇

【关键词】SDH传输,汇聚环,同步,方案

SDH传输网是一切业务网的基础,如何去规划好一个安全、可靠、可持续发展的SDH传输网络尤为重要。

1、沧州市SDH传输网现状

(1.1)沧州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沧州联通本地传输网由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网络结构组成。(1)核心层。采用的是中兴传输系统,由联通大楼、鞠官屯、202局三个节点组成,负责三个局间中继电路传输及汇聚层上传电路的调度。(2)汇聚层。汇聚层采用中兴SDH传输系统,由10G下挂的市内环、西环和独立的南环、东环等四个2.5Gb/s环的17个节点组成。(3)接入层。接入传输系统以四个2.5G环。节点由基站及城域业务接入点组成,负责基站、数据业务、出租专线、环境监控、营业厅接入等业务电路至各汇聚节点的接入传送。

(1.2)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

通过对本地网网络结构、业务挂接、单板配置以及配套设备性能等多方面的研究分析,我们认为现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上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网络整体结构上存在隐患、中心局扩展子架挂接上存在隐患、重要汇聚及接入节点的重要单板单配等。

下面,我们详细分析每个方面存在的隐患问题:(1)核心层10G环网络不完整。核心层由联通大楼和鞠官屯两个节点组成,主要任务是负责东环、西环、市内环的业务调度和局间中继电路传输。对河西202局间中继电路无法通过10G环配置。(2)两端10G设备承担业务太多,网络结构过于集中。(3)任丘、黄骅接入层网络结构安全性不高。(4)中心局扩展子架挂接存在的隐患。(5)重要节点重要单板单配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网络中存在着一些影响网络稳定可靠运行的问题。

2、沧州市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根据网络安全整改计划和预定目标,我们制定了本地网安全整治总体方案,重点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整改建议和实施内容:重组本地网的整体网络结构、调整中心局的扩展子架挂接、双配重要汇聚、接入节点的重要单板等。

2.1网络拓扑结构。(1)对10G系统网络结构进行完善,提高核心层的调度能力和安全性。配合城域网工程建设,在202局新增了一端10G节点。完成了由202局、联通公司和鞠官屯等三个10G组成的核心层组网结构,使核心层、骨干层网络结构更加清晰,有利于业务的调度并提高核心层网络的安全性。复用段保护环的使用率也将大为提高,同时可以解决202局到联通公司之间局间中继不足的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把2.5G东环系统从10G系统中剥离,提高核心层的调度能力和安全性。实现核心层、汇聚层的分离,使网络结构清晰。减少单点故障的影响范围。

在2008年的城域网工程中,已经完成在联通大楼、鞠官屯2个机房各新增一端S380 2.5G设备,用于替换现有东环网络中的这两个站点的10G设备。本期工程完成了东环从10G系统的分离操作,组成一个独立的东环2.5G汇聚环系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3)任丘、黄骅接入系统的改造。1)2010年传输网工程,完成了对黄骅扩展子架挂接的3个接入环系统。2)完成了任丘城区接入系统交通局长链的组环改造。

(4)中心局扩展子架挂接调整方案。1)调整目的:从尾纤物理连接上,避免由于10G设备的单板故障,造成某个县局业务全阻。2)网络现状:详细分析存在故障隐患的2个10G节点与扩展子架的光连接,配置出能有效解决单节点故障的方案。

(5)重要汇聚、接入节点的重要单板双配。对中心机房的扩展子架挂接调整:通过对现网数据分析,利用本期工程网络改造后新大楼及鞠关屯10G业务汇聚节点的空余槽位和端口考虑与扩架空余槽位光板配置1+1保护,这样可以解决西环所有业务在新大楼、鞠关屯落地点单点故障,能避免了某一块光板故障后接入业务全阻的现象。

(二)设备选型。本工程中新建的SDH光传输网设备全部采用中兴生产的系列SDH光端机。使用的设备包括: S385基于SDH的多业务节点设备、S330基于SDH的多业务节点设备、S320基于SDH的多业务节点设备等。

(三)传输网容量分析计算。联通通信业务有其特有的性质,交换主设备全部集中建设在联通大楼、202局、鞠官屯三个局址,没有其他的交换局址。因此吴桥、东光、泊头三个县局之间没有业务或中继电路,这三个县的业务在2.5G设备处汇聚后,全部上传到上述三个交换局址,联通大楼、202局、鞠官屯三个局址间也配有一定数量的中继电路,用于对10G复用段保护环的中继电路进行双平面双节点负荷分担。

因此南环主要的业务为:一定数量的中继电路和县局上传的业务电路。

2.中继电路分析

南环作为沧州整个传输网络中是一个独立的2.5G复用段保护环网。因此它承载了一部分市内中继电路的双平面分担。但相对于10G复用段保护环网的大容量,南环2.5G既要承载县局的汇聚业务,又要承载市内中继电路。网络容量压力非常大,因此只有有一部分容量用于承载中继电路。

根据交换专业网络建设中继电路需求,同时考虑传输网络实际情况。我们在联通大楼、202局、鞠官屯三个局址配置用于中继电路的VC4情况如下:每两个局间为1个VC4。

(五)中继距离计算

光纤数字传输系统的最大中继距离是指在光发射机和光接收机之间不设中继器时能传输的最远距离,在设计一个光纤通信系统时,计算最大中继距离是十分重要的。光纤传输系统的最大中继距离由四个因素决定。(1)发送机输出耦合进光纤的平均光功率。(2)光纤的色散,若光纤的色散大,则经过一定距离传输后出现的波形失真就严重。(3)光纤的损耗。(4)满足一定误比特率要求的光接收机灵敏度。每个中继段的光衰减值都在光板的光接收灵敏度范围之内。

上一篇:蓝牙传输范文 下一篇:语言表达能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