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团队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5 00:08:44

创业团队论文

创业团队论文范文第1篇

无论是针对一个人的创业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学生自身成长活动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树立科学有效的团队文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有句古话“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可见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注重团队文化的国家。因此,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要想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就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并针对每个小组成员的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任务,以使每个小组通过团队分工与协作完成任务,并根据每个小组任务完成情况来进行最终的评比与奖励。例如:在学习议论性比较强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针对文章开展辩论赛式的教学活动,进而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的资料收集、人员分工、辩论、反驳等方式,进行辩论大赛。在这样的小组分配学习方式下,学生的团队意识便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进而树立良好的团队文化。

2.在语文教材中寻找专业契合点,渗透创业观念教育

要想在中职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渗入对学生创业观念的培养,首先,教师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遇到与其专业有关的创业型文章时,尤其是一些语文课本上所出现的文章进行精心的设计,把其作为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地研究与思考,进而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延伸出更多的创业性思维;其次,还可以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尽量把一些实际社会工作中的场景设立在课堂上,由学生进行分类的模拟与接触,进而在模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职业道德、遇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等创业能力;最后,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听、说、读、写”全方面地贴近于学生所学的专业,挖掘语文教学在不同专业的广泛应用。因此要想有效实现中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观念教育,离不开语文教育,应该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尽量地贴近于学生的专业进行教学。

3.通过语文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基本素养

对于创业来说,最为重要的不是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与专业能力,最为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职业道德品质和个人的品德修养,任何一个没有创业基本素养的人是无法在创业活动中取得最后的成功的。因此,教师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谨慎地挑选学生的阅读材料,并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进而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意义层面上,可自由地发挥想象力,进行更多层面的剖析。教师也可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育的过程中把学生进行分组式的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大胆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发表独特见解能力、相互学习能力。同时教师精选的阅读材料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学生的视野,积淀学生的阅历,培养学生的诚信原则和基本的职业道德。而这些都是学生在将来就业时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和基本的就业素养。因此,语文阅读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基本素养的必经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4.总结

加强中职院校创业教育与团队协作能力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顺应了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适应了我国人才市场的基本需求,因此本文从中职院校加强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出发,就如何在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和基本的创业素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给予相关的中职院校语文教育工作人员以小小的帮助与启发,进而促进我国中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有效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缓解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态。

创业团队论文范文第2篇

1.1创业团队缺少实践经验,面对社会实际问题总是显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仅靠大学期间的基本理论知识储备和部分课程的实训锻炼等来处理瞬息万变社会和经济的问题,导致创业团队内部冲突不断,感性因素占据主导地位,进而导致决策失误和错失商机现象频发。

1.2创业团队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由于受到高校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养成了“按书本”办事的习惯,不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发散思维和创新,使得创业团队的管理和发展缺乏生机和活力。

2基于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

根据目前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借助我校管理学院的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模拟现实经济环境和社会最新需求与动态,让学生进行实战模拟演练,本文以公共事业管理和信息管理两个专业为例进行了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问题的探讨,由于两个专业从专业特色和就业方向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样既可以提高研究成果的普遍性,也可以充分验证所提方案的合理性。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2.1创业团队的组建。团队组建是整个实战演练的基础,要求参与者自行选择角色,角色确定后,由团队负责人在两个专业内自由选择团队成员。成员确定后,各团队需要马上确定自己的企业文化,并建立起相应的知识共享与奖励机制,进而促进每个成员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

2.2确定各创业团队的管理制度,并进行规范化表示。企业制度设计关系到整个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要求各创业团队凝练出自己的管理制度,并由指导教师或聘请的专家进行指导和完善。团队运行过程中,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对自己的制度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和完善。

2.3让多支创业团队进行联合实战演练,设计相应的竞争机制,目的在于引导团队间模拟市场环境选择竞争或合作方式。通过团队间的竞争演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市场的环境,又可以让学生积极进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4建立明确的创业团队成员表现评价体系,构建量化的评价模型,动态显示和更新每个团队,既每个成员的表现情况。同时在团队内部和团队间进行及时的讨论与交流,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及时改正存在的不足。通过在公共事业管理和信息管理两个专业的创业团队建设演练,所提方法得到了充分验证,收到了较好效果。实战演练中,各团队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充分看出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各团队的成员通过相互合作、讨论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为了实现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业团队模拟演练中的机制设计尤为关键,它会直接决定实战演练的效果,本研究由于时间关系在机制设计中没有进行过多关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战演练的效果。因此,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将围绕着大学生创业团队实践演练的机制设计而展开,将不同团队间的个体行为分析和团队内部成员的行为分析纳入实战演练的考核体系当中。同时下一步还将引入更加真实的市场案例作为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实战演练的背景,充分发挥我校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的作用。

创业团队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挑战杯”创业大赛;“挑战杯”论文大赛;中药学;“阶梯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9.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7(a)-0157-03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药材饮片、中成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对该学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通过实践培养更深理解本学科的内涵也是掌握该学科的主要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一直是大学教育中不变的主题,目前本科教学中,实践的环节集中在中药学各门课程的实验环节,并且这些实验针对本门课程中具有典型性和共性代表的内容进行统一规范教学,学生掌握的是本门课程中的基础或者共性知识的实践。相对于学科内其他特性的知识或实践内容涉及极少。针对中药学学科的特点,基于笔者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改中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提出中药学“阶梯式”实践与创新培养模式,与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和大学生“挑战杯”论文大赛的培养模式相结合,对中药学学科在校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进行培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在毕业后的工作或科研探索中能突显出自己的综合能力。

1 具体实施方案及取得的成绩

1.1 实施方案

1.1.1 第一阶段 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进行讲座,介绍和宣传“挑战杯”大赛目的、意义和实施内容,并组织有兴趣的同学观摩以往参赛录像和发表的论文,对同学的疑问和意见进行一对一的解答,让同学们了解、清楚和明确自己会在该项目的实施中需要掌握、了解和补充的知识和能力。

由于该阶段的学生尚未全面进行中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同学们的兴趣带动下,引导其在课余时间进入到学科平台、科研实验室以及相关生产企业进行观摩,对科学研究或中药企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使他们能够在组建团队和项目设计过程中独立的进行创业大赛的思考或者论文的设计。

此阶段需要按照以往的经验进行科学仪器规范使用训练、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实验室安全教育、规章制度的适应以及基本的科学研究思路启蒙[3-4]。这些适度的培训和教育主要为“挑战杯”论文大赛做准备;同时,也会通过长期的项目与企业合作,带领学生熟悉企业的生产、销售和收益等现场实地进行学习,完善和熟悉“挑战杯”创业大赛中各个环节和常识性内容。

1.1.2 第二阶段 通过初期阶段对“挑战杯”创业大赛和论文大赛的基本内容与环节的熟悉和了解后,即进入到了中期阶段。该阶段主要在确定了小组成员后,选拔出团队的组长。将组织权利和实施方案由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小组各成员之间的讨论、协商和综合评价后提交给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再进行修订和评价实施的可能性,完善研究方案。论文大赛在此阶段后就进入了实施。

对于创业大赛,团队成员组成后还需要在此阶段进行项目背景和知识产权进行了解,以总结归纳出该团队的特色与优势。同时,创业大赛的性质决定了团队的组成来自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成员分担着不同领域的机构组成、制度的制定和与项目配套的设置及规划,这就要求创业大赛的团队凝聚力与分工的合理性。这些体现了团队组织者的能力与合作技巧。具备了以上能力,创业大赛在此阶段进入了实施。

“挑战杯”创业大赛旨在引导大学生适应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了解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竞赛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挑战杯”论文大赛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开展“挑战杯”论文大赛是为了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和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1.2 取得的成绩

1.2.1 “挑战杯”创业大赛取得的成绩 通过对本学科在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在“挑战杯”大赛中分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2006年度,2003级本科生李黎等康柏可创新团队,以抗菌药物为基础以《康佰克药业有限公司创业计划》,获得河南大学第三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银奖,授权专利为一种天然化合物熊果酸在抗菌方面的应用同时发表了相关论文[5];2008年度,指导《康脂素责任有限公司创业计划》分别获得河南大学第四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和银奖,同时提交了专利为一种连翘降血脂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的应用和卷柏降血脂有效部位及其提取方法的应用以及穗花衫双黄酮的提取方法;2011年邢晗等同学《南瓜降血糖作用研究》5篇[6-10]。邢晗等同学以创新计划为基础,在2012年“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获得了河南大学银奖。

1.2.2 “挑战杯”论文大赛取得的成绩 2007年度,2004级本科生王二辉以《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小叶女贞挥发性化学成分》,分别获得河南大学第五届和第六届挑战杯论文大赛三等奖和一等奖;2010年赵辉等[11]同学参加河南省“挑战杯”论文大赛,完成的论文获得了一等奖。

“挑战杯”大赛展示了我国高校的育人成果,推动了大学生与社会间的交流与合作,在锻炼和提高大学生创新水平和创业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高校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主导性活动[12]。“挑战杯”创业大赛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培养了对中药学学习的思维模式,直观地认识了实验室内的仪器、操作和管理,提高了参与同学的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对参赛者的综合素质和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创业大赛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大学生的动手实践应用水平;“挑战杯”论文大赛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提高了参赛学生的学术科技水平,增强了学生科研的严谨态度,强化了当代大学生的的科学创造观念,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 存在的问题

随着“挑战杯”活动的不断深入,提高了部分中药学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所暴露出的问题也逐渐增多。

2.1 应试性教育使竞赛功利化

当前,应试教育在高校中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对包括竞赛在内的各类赛事的渗透就是功利化倾向。此项竞赛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与水平,这更像是一项事关学校科研能力高低的竞赛。而主管部门对大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中也包含有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及其获奖情况。为了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学校对参赛学生都予以“保研”、奖金等刺激,这是变相的应试教育。

2.2 学生自主创新程度不高

根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可以将参赛作品分为三类:①大学生自己发明的项目,占10%左右;②导师带参赛学生做的项目,占20%左右;③剩下的一半以上是在别人的科研成果或创意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商业包装和设计产生的[13]。

2.3 团队的合作意识欠佳

“挑战杯”大赛在中药学研究涉及到的领域多,内容丰富,在短短的假期中很难达到全面训练和培养的目的,所以团队的合作与集体意识特别重要。在竞赛准备前期中分工协作、讨论和总结是参与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3 结论

“挑战杯”大赛科研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教学工作中师生的热情,一方面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改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抵制,教科书之外的知识更受欢迎;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各种实践知识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的训练,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评估有了更新的标准。“挑战杯”大赛的开展对在校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独立思维的思考、团队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中药学“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与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环节相结合,突出了在校学生的实践动手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为以后的继续深造或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康文艺,王金梅,冯文平,等.自主设计法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1,27(3):55-57.

[2] 康文艺.研究性学习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科技资讯,2010,22:182-183.

[3] 王培卿,王金梅,李昌勤.等.大学生创新性计划在中药学“阶梯式”实践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3(3):144-145.

[4] 魏金凤,王金梅,李昌勤,等.中药学“阶梯式”实践与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2,9:49.

[5] 康文艺,王二辉.三种中草药挥发油抗菌活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2007,26(3):7-8.

[6] 王佳佳,邢晗,康文艺,等.HS-SPME/GC-MS法分析红树莓哈瑞特斯果实中挥发性成分[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3):227-228,232.

[7] 邢晗,李昌勤,康文艺,等. 6种南瓜栽培品种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5):90-92.

[8] 王佳佳,邢晗,康文艺,等.HS-SPME-GC-MS法分析树莓饮品中挥发性成分[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3):223-224.

[9] 李昌勤,邢晗,康文艺,等.HS-SPME-GC-MS分析甜面大南瓜花挥发性成分[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6):151-152,156.

[10] 王佳佳,邢晗,康文艺,等.树莓哈瑞特斯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3):225-226.

[11] 赵辉,王巍,赵双双,等.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贵州产杏香兔耳风挥发性成分[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8):135-136.

[12] 丁三青.中国需要真正的创业教育-基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3):87-94.

[13] 赵笛.从创业大赛中得到了什么-“挑战杯”创业竞赛与大学生创业[N].青岛日报,2004-12-24.

创业团队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胜任力 应用研究 回顾与展望

为实证研究中国企业高管团队胜任力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主体胜任力问题,有必要全方位审视中国胜任力应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笔者已撰文对中国胜任力研究概况、胜任力研究人物与代表作品、胜任力研究的渊源与演化、胜任力概念与含义辨析、胜任力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等内容进行了探讨,①本文着重梳理和探讨胜任力应用研究②,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发现,中国学者在2001-2012年的12年间,关于胜任力的应用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200多篇。通过对主要文献的比较与分析,掌握了中国胜任力应用研究近12年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并对应用研究的未来趋势作出了预测。

一、胜任力应用研究概况

选择胜任力题名在中国知网检索中文学术期刊,选择党政人才、公务员、管理人员、经理人、企业家、教师、辅导员、大学生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按时间顺序结果如表1“中国胜任力应用研究文献检索统计”所示。

文献检索发现,中国学者和专家较早发表胜任力应用问题研究的学术文章始于2001年。2001年发表学术论文3篇。最早的一篇文章是《转型期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的研究》,刊登于《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5期,作者为顾琴轩、李剑和朱牧。2001年还有两篇胜任力应用研究的文章,一是顾琴轩、朱牧撰写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胜任力研究》,刊登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二是王重鸣撰写的博士论文《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式研究》。

表1 中国胜任力应用研究文献检索统计

根据表1所示结果,中国学者对胜任力问题的研究成果,从2005年开始大幅度增加,2005年64篇,超过2001年-2004年总和。2006年128篇,是2005年的2倍;2007年210篇,是2006年的1.6倍;2007年-2009年平均每年244篇,2010年-2012年平均每年390篇。

研究个体胜任力的学术论文最多,共计近2000篇,对象涉及到党政干部、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教师、辅导员、大学生、医护人员、研发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导游、服务员等,内容涉及胜任力模型构建、胜任特征、胜任力开发以及招聘、选拔、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领域涉及公共管理、企业经营、金融、教育、卫生、旅游、文化等方面。研究创业胜任力的学术论文较少,共计20篇,主要研究创业者的素质以及其与绩效的关系。研究团队胜任力的学术论文17篇,研究组织胜任力的学术论文共计17篇,胜任力应用研究综述83篇。

二、个体胜任力应用研究

个体胜任力应用研究成果最多,共有学术论文近2000篇。从研究对象上看,个体胜任特征研究越来越丰富,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范围涵盖了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

1.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胜任力应用研究

胜任力管理的思想和应用最早出现在企业,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逐步被引入到英美等国的政府部门。但目前各国政府在人员招聘、职务晋升、考核、培训等方面应用胜任特征模型的规模和范围都已经明显缩小。我国较早研究党政领导干部胜任力的学术于2004年,分别是肖余春、孙兰的《基于胜任力的党政领导干部情景判断测验维度的理论探讨》和郑学宝、孙健敏的《建立县处级领导人才胜任力模型》。从2007年往后研究越来越多,陆续发表了50多篇学术论文,以王登峰、胡月星等人的研究成果最具代表性。王登峰等通过对近6000名党政领导干部的访谈、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构建并确认了中国党政领导干部的胜任特征模型,并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胜任力做了跨文化比较研究。胡月星在对江苏无锡、宁夏石嘴山以及山西灵石县416名基层党政干部的问卷调查基础上,提出基层党政干部的核心胜任能力。赵辉、乌晓礼对我国地方政府领导胜任力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地(市)党政正职领导胜任力模型。赵辉等论述了如何根据党政机关的特点建立党政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模型, 并对胜任力模型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除研究党政领导干部胜任力外,我国学者和专家还对公务员胜任力进行了研究③。我国较早开展公务员胜任力研究开始于2005年,当年有两篇硕士学位论文,分别是王刚的《组织气氛对公务员胜任力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和刘辉的《中层领导职务公务员胜任力培训有效性模型研究》。2006年李明斐发表了博士论文《公务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检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领导职务公务员的胜任力模型是一个多维的、可以通过行为来反映的构念,而且对工作绩效也有很强的预测作用。随后总共发表了近70篇学术论文,对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县级政府和乡政府的中低级公务员胜任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2.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胜任力应用研究

胜任力应用研究在企业管理领域最多,也相对较为成熟。我国从2001年开始陆续发表了300多篇研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学术论文,其中研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胜任力的学术论文130篇,研究职业经理人胜任力的学术论文93篇,销售人员胜任力的学术论文56篇,企业家15篇,银行行长9篇。顾琴轩较早研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胜任力,2001年顾琴轩、李剑、朱牧发表了《转型期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的研究》一文,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得出转型期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我国研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的代表人物有时勘、王重鸣、赵曙明等。2002年时勘、王继承、李超平采用BEI行为事件访谈技术探讨我国通信业高层管理者的胜任特征模型。④2004年仲理峰、时勘对18名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关键行为事件访谈,建立了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⑤2002年王重鸣、陈民科从全国5个城市的51家企业选取了22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调查,研究表明管理胜任力由管理素质和管理技能组成,正职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包括价值倾向、诚信正直、责任意识、权力取向,管理技能维度包括协调监控能力、战略决策能力、激励指挥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副职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包括价值倾向、责任意识、权力取向,管理技能维度包括经营监控能力、战略决策能力、激励指挥能力。正副职层次职位在管理胜任力特征上形成差异结构。⑥赵曙明等对一般企业经营管理者胜任力测评理论及实践应用进行了研究,对不同层级管理者胜任力与管理者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比较了不同维度下管理者胜任力之间的差异性,构建了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内部管理者的甄选、培训、评价以及激励的有效性。

3.教师、辅导员和大学生胜任力应用研究

近年来,我国学者也非常关注教育领域胜任力( 或特征) 模型的研究,研究对象范围涉及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心理教育工作者等,有的研究涉及多个层级的教师,有的研究仅针对某一层级教师。其中,研究教师胜任力学术论文228篇,大学校长19篇,辅导员90篇,班主任19篇,大学生102篇。牛端、杨继平等是研究教师胜任力的代表人物,牛端还出版了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研究专著。牛端等对405位被试教师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校教师重要的工作技能是基本(认知)技能、复杂问题解决技能和社会技能;重要的工作风格是实践智力(创新导向)、独立性、成就导向和责任心;重要的工作价值观是关系、独立性和工作条件。认知技能、创新导向、独立性、成就导向和责任心与高校教师的工作绩效有密切联系,可能是高校教师重要的胜任特征。山西大学的杨继平、顾倩于2004年把胜任力理论扩展到高校辅导员岗位上,推进了胜任力模型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他们在对胜任力概念及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辅导员胜任力问卷,量化了大学辅导员的工作,为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制度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张红娜、张丽霞对大学生就业简历筛选阶段、复试筛选阶段和培训、实习定岗阶段分析,建立了求职力、适应力、工作力、个人素质“三力一素质”指标体系。焦静、冯明研究表明,大学生就业胜任力包括个人特质、岗位适应能力、基础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关系建立能力、持续进步能力,此外,通过对收集的样本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大学生就业胜任力在专业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4.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胜任力应用研究

除了上述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师等群体外,还有不少学术论文对其他行业的胜任力进行了研究,例如以护士、护士长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有60余篇,以研发人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有20余篇,其他以技术人员、工程师、煤矿爆破工、编辑、船长、导游、调度员、广告创意人、会计师、教练员等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有近100篇。

三、创业、团队和组织胜任力应用研究

除了研究个体胜任力以为,我国学者和专家对创业胜任力、团队胜任力、组织胜任力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总体上,无论从发表学术论文数量,还是从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来看,理论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应用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1.创业胜任力应用研究

创业胜任力是指创业主体所具备的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综合能力。创业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因此,创业胜任力应用研究既可以指向个体,也可以指向组织。从个体层面看,Thomas在回顾以往有关创业胜任力特征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香港服务业的老板和管理者进行了198次访谈,结合创业胜任力过程的观点,提出了创业者胜任力特征的六维结构模型,即机会胜任力、关系胜任力、概念胜任力、组织胜任力、战略胜任力和承诺胜任力。张炜、王重鸣结合以往文献研究和实际访谈研究发现,创业胜任力模型具有机会要素、关系要素、概念要素、组织要素、战略要素、承诺要素、情绪要素和学习要素等八个不同的维度,模型的完备性与创业绩效、创业公司竞争潜力息息相关。冯华、杜红从创业绩效出发,对创业过程中创业者所具备的竞争力、执行力和持续改进的能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创业胜任力的八个维度,其中战略能力、机遇能力和关系能力属竞争力范畴,概念能力、组织能力和承诺能力属执行力范畴,而情绪控制和学习能力属于创业者基础能力,这三种能力共同作用,从而影响创业绩效。

从组织层面看,Miller认为创业精神不仅可指创业者的个性特征,也可指企业的行为特征,并且企业行为特征奠定了公司创业精神概念的基础。在Miller研究的基础上,Antoncic等提出了组织层面上创业精神的四个维度:新风险事业、创新、自我革新、领先行动。而中国学者结合本土创业企业实践,对组织创业胜任力进行的研究非常少。张振华等基于文献资料的回顾和半结构化访谈分析,得出创业团队胜任力的维度具体可以划分为八类:创业导向、机会能力、关系协作、组织能力、承诺能力、学习能力、知识共享和创新能力。

2.团队胜任力应用研究

团队胜任力是指团队作为一个整体条件下,是以成员的胜任力为核心,是成员相互影响下的相互弥补的一系列知识、技能等特征的组合。团队胜任力与团队成员的个体胜任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团队胜任力注重团队成员间的差异性与互补性、灵活性与整体性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协调统一性,强调的是团队作为整体考虑。徐芳提出团队成员的胜任力模型一般由团队的核心价值观、领导力胜任力以及专业技能胜任力三个方面所构成。倪楠以成功高科技产业核心团队(中高层管理团队及其他关键职位任职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胜任特征模型,提出由领导力模型、专业胜任力模型、全员核心胜任力模型三部分组成的高科技企业核心团队胜任力模型。王是平以并购企业的高管团队为研究对象,融合理论分析、质化研究与实证检验三种方法,得到并购企业高管团队的胜任特征模型。吴振东以房地产企业为例进行案例研究,构建了房地产企业项目管理团队胜任力模型,该胜任力模型包含成就与行动能力、服务与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影响力、认知能力等要素。⑦

3.组织胜任力应用研究

组织的胜任特征更多地称为核心胜任特征( core competencies),它是组织中独特的、具有竞争优势的各种资源的综合,包括组织的战略、知识、技术、技能、价值观、文化等成分,是组织中个人和组织胜任特征的一种整合, 组织的核心胜任特征随时间和组织的发展而积累, 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因此核心胜任特征是构成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从总体上讲,国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注重从组织战略理论的角度,对组织的核心胜任特征进行研究,试图从更广范围、更高程度来审视胜任特征对组织管理的意义,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稀少。梁建春、时勘对核心胜任特征理论的研究进行了述评,对该理论在组织发展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⑧⑨梁建春、时勘、何群对组织核心胜任特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国内外组织核心胜任特征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对公共组织的核心胜任特征进行研究,对研究公共组织核心胜任特征所可能采取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我国专家和学者对组织胜任力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着重于介绍国外组织胜任力研究状况、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研究方法,尚未有针对具体组织的实证研究。

四、胜任力应用研究的不足与趋势

胜任力应用研究经过近12年时间发展,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从研究对象来看,个体胜任力研究学术论文占绝大多数,其中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研究最为成熟,实践运用也最多,许多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在企业领域纷纷建立胜任力模型;从研究方法来看,实证研究运用最多,纯理论行的研究探讨很少,具体采用的方法有行为事件访谈法(BEI)、问卷调查法等;从研究结论看,共性与差异并存,差异体现在胜任力特征维度的数量从数个到二十多个不等,共性则指很多具体的维度具有相似或相近之处。

1.胜任力应用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研究对象局限于个体和行业,研究组织或团队较少。从国内外研究情况来看,主要从两个方面研究胜任力特征,一方面是行业性的管理胜任特征研究,另一方面是对组织的核心胜任特征研究。国内目前更多地是从行业性角度出发对个体胜任力进行研究,通过建立行业性的管理胜任特征模型, 为组织的人才选拔、绩效评估、员工培训、薪酬设计以及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依据。在个体胜任力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的范围领域十分广泛,但很多研究对象集中在管理层,对中、低层级研究相对较少,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还不够。从组织或团体角度出发,对组织层面进行组织核心胜任特征的研究还比较少,实证应用研究更少。

(2)研究方法以行为事件访谈和问卷调查居多,其他研究方法使用较少。目前,胜任力应用研究多数运用行为事件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这两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行为事件访谈法的方式比较单一,多采用的是STAR法;行为事件访谈法缺乏更加深入的理论研究,直接将行为事件访谈法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理论深度还不够充实;行为事件访谈法对访谈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 而且关系到获取胜任素质的可信度,这对行为事件访谈法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比如问卷调查法,研究者对题项生成方法的研究不充分,题项编制的随意性较大;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或者直接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或者追加了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结论,大多数只有结果,没有提供原始数据,很难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调查问卷对象选择不够科学,以研究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模型为例,很多研究仅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有失偏颇,更多应该以用人单位为调查对象。

(3)研究结果不够简洁,与实践运用直接结合少。许多核心胜任特征维度太多,有的甚至多达二十多个,既啰嗦复杂,又很难让人区别出哪些是核心胜任特征,更难以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许多核心胜任特征的列举和描述,侧重于研究隐性素质的多,而研究以岗位和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少,导致研究结果的实践运用效果较差。

2.未来我国胜任力应用研究,主要应把握以下趋势

(1)从重视个体层面特征的研究转向重视组织层面的胜任力特征研究。虽然从组织层面对组织核心胜任力特征的研究不多,但研究者们已逐渐开始从更高水平、更广阔的范围审视胜任力特征对组织管理实践的意义。从管理学的角度上讲,组织的战略和目标需通过层层分解才能得以实施,“战略——组织——个人”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有必要把个体胜任力特征研究与组织的管理战略和组织核心胜任力特征的研究结合起来,从更高的层次研究胜任力特征实践运用过程中的问题。在研究个体胜任力时,应充分考虑组织情境、组织文化、市场环境和企业环境的影响,避免因只注重对组织中个人胜任力特征的研究而忽视对组织整体的核心胜任力特征的认识。

(2)从关注当前胜任力特征转向关注未来的胜任力特征。以往的创业胜任力特征研究,常关注过去的行为,而不是未来会出现的绩效要求,这是因为它主要是以当前标准区分高绩效者和一般绩效者,并对他们的行为差异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在一些应用中可以接受,但未来的研究更应该着眼于发展变化过程,不能仅停留在对过去绩效的评判标准上,还应对未来发展进行预期,建立面向未来发展的胜任力应用模型。

(3)从注重一般情景下的胜任力特征研究转向对特定情景下的胜任力的特征研究。胜任力特征的研究方法起源于西方,虽然国内部分学者已做了一定研究,但我们必须看到,因社会环境背景、经济发展阶段、企业管理要求的不同,我们须在吸收、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特殊背景展开深入研究,以建立符合我国特定背景的研究方法。今后的研究应当注意测评对象与测评方法的统一, 以及多种测评方法的综合应用。

注释:

①参见王建民、杨木春《胜任力研究的历史演进与总体走向》,《改革》2012年第12期,第138-144页。

②本文所指胜任力应用研究,既包括将胜任力模型应用于招聘、培训、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也包括针对某一特定群体的具体胜任力研究。

③在我国,除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外,省部级、地厅级、县处级、乡镇和科级以上在领导岗位上的干部,统称为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也属于公务员范畴。党政领导干部与公务员胜任力的区别在于,前者属领导职务,后者包括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④本文系时勘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项目资助号:70072031)的研究成果。

⑤本文系仲理峰,时勘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2002年重大项目(项目资助号:02JAZJD630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号:70072031)的研究成果。

⑥本文系王重鸣,陈民科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 No. 39870247和No. 70071050)研究成果。

⑦本文系吴振东主持的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新教师基金资助项目(20070497032)。

⑧本文系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0472018) , 中国博士后基金( 2005037456) 。

⑨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03720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0472018 )资助项目理论综述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登峰,崔红.中国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胜任特征与跨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月第6期,p138-146.

[2]胡月星等.基层党政干部胜任能力研究报告.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 年1 月第3 卷第1期,p71-78.

[3]赵辉,乌晓礼.中国地方政府领导胜任力模型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p34-36.

[4]顾琴轩,李剑,朱牧.转型期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的研究.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0月第5期,P4-9.

[5]时勘,王继承,李超平.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评价的研究.心理学报,2002年第34卷第3期,p306-311.

[6]仲理峰,时勘.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心理学报,2004年第36卷第1期,p110-115.

[7]王重鸣,陈民科.管理胜任力特征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心理科学,2002年第25卷第5期,p513-516.

[8]赵曙明,杜鹃.企业经营者胜任力及测评理论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年第1期,P33-40.

[9]牛端.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10]杨继平,顾倩.大学辅导员胜任力的初步研究.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p56-58.

[11]郝英杰.高校辅导员胜任力建模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6期,p22-25.

[12]焦静,冯明.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决策科学,2010年第10期,p59-67.

[13]Thomas, W.Y.M., Theresa, L. & Chan., K.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a conceptualization with focus on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2,(17): 123-142.

[14]张炜,王重鸣,中小高技术企业创业者组合模式与胜任特征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3),P90-93

[15]冯华,杜红.创业胜任力特征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 年第6 期,p17-18.

[16]Miller D.The correlate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ree types of firms. Management Science, 1983,(29): 770-791.

[17]张振华.创业团队胜任力结构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第12期,P22-25.

[18]王是平.并购企业高层管理团队胜任特征模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09年.

创业团队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我表露;创业精神;情绪传染;创业认同

0引言

随着创新创业的难度、复杂性和负荷己经超出了个体创业者能胜任的程度,团队创业早已成为主流[1]。创业团队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将拥有不同资源的单个创业者聚集在一起,汇聚力量,共同推进创业进程。对于创业团队而言,团队绩效的水平往往是创业企业能否有效运转的重要体现。因此,如何促进创业团队绩效是一个重要的探究主题。很多研究表明,创业认同是一个成功创业团队的灵魂[2]。高水平的创业认同对创业团队的协调和合作至关重要。企业家作为创业团队的领导者,对于提升团队成员的创业认同是至关重要的[3]。心理学认为,自我表露是人际交往和维持人际关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社会渗透理论中也曾提出自我表露是关系发展的核心。自我表露的深度和广度会直接影响个体关系间的强度和质量。但是也有学者指出,企业家的自我表露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积极的自我表露在增强团队成员凝聚力的同时也会弱化组织中上下级的距离感,给团队的管理带来不便[4]。鉴于此,本文将探讨企业家如何去控制自我表露的内容和程度以实现企业家身份价值最大化这一问题。

1文献综述

1.1自我表露

1958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Jourard最早提出了自我表露的概念,他认为自我表露就是(个体)让交流对象了解有关自己的信息。同时Archer认为,自我表露是指个体自愿将自己的情感、需要、思想、背景、态度、情绪和精力等信息分享给他人。我国李林英教授也对自我表露做了定义,他认为自我表露是在个体与他人进行交往时自愿将自己内心的感受以及自己掌握的信息真实表现出来的一种过程。现有研究根据自我披露的内容将其分为描述性披露和评价性披露。其中描述性自我披露是指为了与他人分享客观存在的信息。而评价行自我披露主要值得是情感表露,创业者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对自己情感的一种表露。

1.2创业认同

创业认同指的是创业团队成员对创业者在其团队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创业者生平的认同。具体来说创业认同一般表现为新人创业者的人格魅力以及其领导能力,认同其创业事业的价值,从而持续忠诚的追随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5]。具有高企业家身份的创业团队更有可能团结在一起,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讲,创业者在信息沟通的过程中通过自我表露中的语言、情感、姿势、手势以及面部表情等表达来加强信息沟通、消除团队成员的疑虑,进而促进团队成员对创业者的认可[6]。

2自我表露和创业激情

命题1:创业者自我表露有利于增强团队成员对创业者激情的感知创业激情是指个体在创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7]。换句话说,创业激情反映了个人对创业活动的一种热爱精神以及奉献精神。本文中所涉及到创业激情指的是团队成员对创业者的创业热情的感知,即从员工的角度来评价创业者的创业激情[8]。一般来说,团队的管理目标以及价值观等信息的共享都是通过自我表露来实现的。一方面,创业者通过描述性披露使团队成员对客观的创业环境有更全面的一个了解,这一过程会影响团队成员对创业者的整体感知及综合评价;另一方面,评价性表露也是一种情感上的表达。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会向下属表现自己的情绪,如兴奋、恐惧、焦虑等。有学者研究发现,创业团队成员能够通过创业者的情绪和行为来感受到创业激情[9]。这种激情代表了创业者对公司的信心和承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业者自身的现状和企业管理的现状。因此,创业者自我表露有利于增强团队成员对创业者激情的感知。命题2:创业者自我表露会促进团队成员对创业的认同已有研究发现,创业者自我披露可以刺激团队成员的激情感知进而促进团队成员的创业认同。企业家自我表露是促进团队成员对创业者创业认同发的重要途经之一。企业家自我表露促进了企业家对创业团队成员的认同,而创业激情在这一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描述性披露,创业者很有可能提高团队成员对创业者的评价,进而增强团队成员对创业成功的信心,增强团队成员对创业激情的感知,从而获得团队成员对创业的认同。另一方面,评价行描述大多数是创业者情感的表达。情绪传染理论认为情绪是会传染的。企业家评价性自我披露能更好的促进团队成员对创业激情的感知。研究发现创业激情对提升创业认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客观信息或者情绪的展示,团队成员可以直接的感知到创业者的创业激情,从而增强团队成员对创业者和创业活动的认同感。

3总结与启示

基于社会渗透理论和情感感染理论,本论文从企业家自我表露的角度来看不同类型的自我表露影响机制对创业激情感知和创业认同的影响。本论文认为:首先,企业家自我表露对提升企业家认同具有重要作用。创业者应该多关注团队中的情感元素的真正价值。企业家身份的本质是一种积极而强烈的情感感知。评价性披露作为企业家的一种情感因素已经深深的切入到企业家的自我披露之中。其次,团队成员对创业激情的感知在自我表露和创业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其目的是为了加强自我表露在促进团队成员对创业者创业身份的认同,创业者必须更加注重自我表露的方式和内容。创业激情作为一种有效的转化剂能充分将自我表露的内容和情感转化为对创业活动的信任和期望。本研究对创业管理的启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创业者应该进行更多的情感自我表露评价从而促进团队成员的情感创业。企业家不应该仅仅增加知识披露、技能披露和资金披露,更为重要的是创业者要表达自己在不同情况下的感受和自己的评价等情感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更容易获得创业团队成员的认可、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其次,对于创业者来说,建立高效的企业管理体系中情绪传染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情绪传染机制可以使企业家的激情能够有效的传递给公司内的其他成员。

参考文献

[1]胡望斌,张玉利,杨俊.同质性还是异质性:创业导向对技术创业团队与新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J].管理世界,2014,(06):92-109.

[2]郑超.创业者身份与创业行为的关系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

创业团队论文范文第6篇

一、基于微信公众号创业的优点

高达6亿用户群体的微信平台,对传统营销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相比其他宣传渠道,微信公众号创业具有以下优势。(1)传播有效性高。不同于博客、微博等社交平台,微信是从熟人朋友中发展起来的社交平台,其最初的传播模式是一种熟人传播。这样一种基于信任的小众传播发展起来的用户群,具有极高的信赖度和有效性,是传统媒介无法做到的。2016年,微信进入2􀆰0时代,微信社交关系从熟人社交逐渐演变为半熟人社交,通过微信这一平成“六度人脉”销售网络的建设不再是天方夜谭,而是实实在在每天都在发生的事实。[1]一对多的公众号传播模式,直接将消息推送到手机,达到率和被观看率几乎是100%。(2)便捷的商家用户沟通渠道。微信公众号的推送与用户留言这一功能,让商家可以随时随地提供信息和服务,根据用户需求调整销售模式。微信公众号的推出开放了微信对外接口,实现了第三方平台的接入,让微信公众号营运者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实现了微信会员卡、微信商城、微信团购等营销功能。同时商家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用户活跃度、用户消费特点,调整销售策略,贴近用户需求。[2](3)成本低门槛容错率高。微信创业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草根性”。申请微信公众号手续非常简单———有效身份证件与一个未绑定微信的电子邮箱,任何怀揣创业梦想的人都能在这一平台上开设自己的公众号。早期公众号的运营,几乎不需要创业者的资金成本,这样几乎“无门槛”的准入形式和低成本的运营模式,容错率极高,非常适合早期创业的大学生团队。

二、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探索

(1)做好公众平台的精准定位。大学生微信公众号创业,首先做好平台的精准定位。公众号是准备面向本校“精耕细”做好推广工作,还是面向整个大学生群体实施“广撒网”策略,都值得创业者认真思量。公众号的名称和头像要符合自己的微信定位,能够直接体现定位,简介一定要清晰明了,同时能够吸引粉丝关注。公众号的推送内容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优势,才能在众多的公众号推送中脱颖而出。(2)公众号服务内容贴近大学生生活。丰富多彩的咨询、实用便捷的服务是吸引大学生关注的最好方法。大学生创业公众号若能抓住学生的需求提供服务,将极大提高创业成功率。大学生创业者可以立足在校生群体需求,通过便捷的网络服务,提供订餐、购物、查询等功能,满足用户群体需求。最常见的大学生微信平台服务功能有:校内便捷服务(校内失物招领、课表查询、校内通知等)、公交线路查询等服务。[3]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五个大三学生敏锐抓住学校毕业生论文修改苦不堪言,毕业生论文打印供不应求的市场需求,创建毕业生论文服务公众号,面向本校毕业生提供论文格式修改工作和论文打印工作,因其紧贴学生需求、价格低廉、送货上门等服务,通过微信裂变式传播,让这小小的创业团队在2017年毕业季挣到创业的第一桶金。(3)做好线上线下推广工作。首先做好线上推广工作。除了利用朋友圈熟人链接推广外,还可以通过学校相关网站、贴吧、论坛等发帖推广,班级QQ群也是一个很好的推广方式。除了线上推广工作外,线下活动推广的效果也不可小觑。例如与校园社团合作,帮忙校内社团招募通知、社团勤工助学宣传、社团活动推广等,做到社团推广与公众号推广双赢。线下推广活动还可以考虑通过有奖活动的方式,例如扫码抽水果,关注就送棒棒糖等方式,促使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公众号的粉丝数。(4)微信平台与等级培训挂钩。大学生对各类技术等级证书培训的需求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大学生创业团队若能与校外优质培训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用的培训考试攻略,为培训机构提供广告推广业务,将是一条营销新途径。

三、结语

大学生对微信的使用度与依赖度极大,大学生微信公众号创业具有天然的受众优势,加之微信公众号创业起点低,商家用户互动较好,利用熟人和半熟人社交圈传播的有效度较高等特点,做好大学生微信公众号创业,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缪经纬 张永 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石明翰.基于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创业实践[J].科教导刊,2015(10):170-171.

[2]侯智勇.大学生微信公众平台创业模式[J].职业教育,2016(36):58.

创业团队论文范文第7篇

一、 文献回顾

创业团队的概念是脱胎于团队概念得来的。Shonk比较早给团队下过定义,他认为团队是两个及其以上的个体为完成同一任务而相互协商组成的群体。然而,对于创业团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界关于创业团队的定义也还没有被普遍接受的观点,甚至创业团队成员应当包括的组织成员究竟有哪些也比较模糊。这是因为,创业团队具有不稳定性,尤其是创业团队成员的高流动率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Chandler和Hanks考察了12个创业团队的案例,结果发现只有2个创业团队在企业创建5年以后仍然存活。

Hambrick等通过研究发现由于环境动态性的改变将会间接地减少创业团队成员的职位任期,并且部分改变了整个团队的人口学特征变量。这就是说,创业团队内部成员职位的变动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加剧,而频繁的职位变动显然会引起一些成员的不满,这就会导致创业团队的不稳定,甚至会导致离职现象的发生。Hambrick和Mason还指出高层管理团队的异质性会影响团队成员的社会动力,进而影响团队绩效。Hashimoto对创业团队进行的文献回顾显示学者们普遍认为创业团队较之个人创业具有一定的优势,他认为学术界对创业团队的研究较多的集中在创业团队所有权、人员以及时间界定之上。Discua, Hamilton和Jack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创业团队形成的创业文化对企业绩效会产生深刻影响。梅强和徐胜男通过实证发现高层管理团队的异质性会对团队冲突和创业绩效造成影响。梳理现有文献后,可以发现关于创业团队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模糊了创业团队与高管团队的界限;二是创业团队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比较滞后;三是缺乏从创业团队组织特征角度出发的深度研究。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新创企业,它是指新近创立的、正处在创业初期的企业。此时的创业团队最具不稳定性。我们所关注的是:在深入到新创企业创业团队组织“内核”特征的前提下,探讨这种特征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

二、 创业团队与普通团队的差异性

我们采用国内学者宋源的团队研究视角,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创业团队与普通团队的差异性作如下比较(如表1):

(1)目标明确性。创业团队将具有各方面专长的人员组合起来就是为了实现共同的创业目标。创业团队的目标来源是团队成员经过详细讨论最终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目标,团队成员参与共同制定目标使得他们清晰的感觉到团队的工作就是自己的工作,会集中精力的对待工作,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搭便车”的现象,也可以促进团队信任。创业团队的目标定位首要是创建新企业,推动企业的发展;针对普通团队,其目标来源是组织安排或第三方委托,团队成员只是被动的接受目标,最终完成团队任务即可。这使得普通团队的成员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降低了他们的积极性。

(2)角色合理性。创业团队成员在团队中实际上充当着不同的角色。所谓团队角色,就是指团队成员为了推动整个团队的发展而与其他团队成员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以及态度。团队角色理论最早是由英国管理学家Belbin博士提出,经由Margerison和McCann的进一步发展。所谓角色合理性,是指在创业团队中各成员在团队同一创业目标的指引下,合理分配各成员的任务,这些任务既符合完成整体目标的要求,又分别针对各成员具有的不同能力。创业团队的角色类型一般包括风险投资者、资本运营者以及经营开发者等,各个角色之间的角色界限十分清晰;在普通团队中,其角色类型一般包括跨职能部门成员、财务人员以及营销人员等,角色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

(3)任务依赖性。Van de Ven等指出创业团队的任务依赖性指的是团队成员必须彼此依赖,才足以完成任务。Katz-Navon和Erez认为团队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一般来说都比较复杂和高度专业化,同时又很难明确地区分每个成员的具体任务,因此团队成员的任务往往相互依赖才能完成。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是团队合作的基础,只有相互依赖才会产生团队信任,任务依赖性对团队协作和信任十分重要。在创业团队中,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密切相关,生死依存。每个创业者之间同样关系密切,每个人的任务都会深刻的影响到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在普通团队中,团队成员与团队关系并不密切,团队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团队成员的失业。同时各成员之间的关系由于跨职能等原因并不密切,每个人的任务对别人的影响较小。

三、 新创企业创业团队特征与离职倾向关系

离职倾向作为预测员工离职的最佳预测变量,是指员工希望离开现有的组织去到其他地方工作的一种心理倾向。而我们所关心的是在新创企业创业团队中,究竟什么类型的创业团队更加具有高离职倾向。

(1)创业团队目标明确性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目标明确性使得创业团队各成员高度认同团队发展目标,各成员共同参与目标的制定和工作步骤的安排,因此也可以说团队的成功与每一个成员都息息相关。Albanese和Van Fleet发现当每个成员都体会到自己是团队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他们就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集中精力的积极工作。同时在团队目标的指引下各个成员都会清晰的了解各自的任务安排,从而也会进一步避免“搭便车”现象。目标明确性促进了创业团队内部信任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创企业内不良的人际活动。创业团队本来就是为了新创企业发展而成立的,成立之初,团队成员就必须明确要完成的目标以及为完成这一目标需要付出的努力。团队成员为了已经明确的整体目标而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这样做有利于各成员之间的信任,进而可以提高整体团队的信任。整体团队信任的提高会激励团队成员的工作,团队成员就会愿意继续留在创业团队中工作。例如现在十分流行的小米手机,就是由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研发的,作为小米的领头人,雷军曾经说过一句话“小米手机就是要提升中国用户的移动互联网体验”。基于这个明确的目标,小米手机在小米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仍然在书写着辉煌,同时其团队成员也在创造着移动行业内的低离职率。据此,我们提出如下命题:

P1:创业团队的目标明确性对离职倾向有负向影响。

(2)创业团队角色合理性与离职倾向的关系。角色合理性主要是分析创业团队成员为了推动整个团队的发展而与其他团队成员进行交流时是否表现出来合适的、合理的行为方式以及态度。Margerison和McCann提出了“团队管理”思想,他们认为团队中需要有最少四种类型的角色,分别是探寻者、建议者、控制者与组织者。创业团队成员的各种角色各司其职,保持着一定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这样做既体现了创业团队内部角色的合理分配,也对各成员之间形成的团队信任产生了重要影响。合理的角色分配会提高创业团队内部的团队信任,使得各成员在一种相互信任的情境下工作,有利于团队目标的完成。这样的创业团队给予员工一种舒适的环境,有利于挽留住新创企业所需的优秀员工。苹果公司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功,和其在创业时期合理的角色分工是分不开的。作为苹果的合伙创始人,乔布斯在创业初期负责营销和募集资金,沃兹尼亚克负责研发,这样合理的角色分配促进了苹果的成功。不过后来,由于乔布斯的独断专行导致企业内部角色分配混乱,使得沃兹尼亚克离职,苹果公司也经历了一段低谷。据此,我们提出如下命题:

P2:创业团队的角色合理性对离职倾向有负向影响。

(3)创业团队任务依赖性与离职倾向的关系。任务依赖性指的是团队成员必须彼此依赖,才足以完成任务。任务依赖性强调了创业团队的整体性,强调了每一个团队成员的作用。Kramer指出团队中的成员只有工作相互依赖,才有可能产生信任。也就是说,团队中任务相互依赖的根源、程度等是团队信任产生的原因。张喜征指出,团队的任务往往较为复杂、高度专业分工,其他人很难替代,很难去明确地界定某一个成员的特定任务,因而在实现团队目标的过程中,各个成员必须相互依赖。田莉、张玉利从先前经验的角度阐释了新创企业创业团队任务依赖性对企业战略的巨大影响。所以针对需要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中做出迅速反应的创业团队来说,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尤为可贵。当创业团队中的成员相互之间高度依赖时,他们所面对的困难也较为一致,这样有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在创业团队中各成员之间持续的相互联系对团队信任的生成也很重要,团队成员之间由相互依赖产生的信任对于维持团队高的凝聚力、减少离职率有显著作用。海尔集团能够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为世界知名品牌,与其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密不可分。仅针对海尔创业初期而言,由于要以用户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进行创新,海尔集团研发团队成员之间具有强烈的任务依赖性,研发新产品速度在世界家电行业名列前茅。好的业绩更加提高了员工的信心,对于海尔挽留优秀员工也有重要作用。据此,我们提出如下命题:

P3:创业团队的任务依赖性对离职倾向有负向影响。

四、 结论与启示

新创企业创业团队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与普通团队的显著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目标明确性、角色合理性以及任务依赖性。创业团队具有的不同特征也对团队成员的离职倾向造成了不同的影响。具体的说:创业团队的目标明确性对成员的离职倾向有负向影响,角色合理性对成员的离职倾向有负向影响,任务依赖性对成员的离职倾向有负向影响。

本文的结论有助于我们把握两种不同类型团队的本质区别,关注创业团队特征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复杂影响。虽然大公司高管团队有别于初创时期的创业团队,但本文所获得的结论对于指导大型企业接班人更替的问题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未来可以在获得大规模样本数据的基础上,就上述三大命题进一步做出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Shonk, J.H.Working in teams:A practical manual for improving work groups.New York: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1982.

2. Chandler, G.N., Hanks, S.H.An investi- gation of new ventu re teams in emerging businesses.In P D Reynolds et al.(eds.).Fron- 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Welles ley, MA:Babson College Press,1998:318-330.

3. Hambrick, D. C., Cho, T. S., Chen, M. J.The influence of top management team hete- rogeneity on firms' competitive moves. Admini- 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6,41(4):659-684.

4. Hambrick, D.C., Mason, P. A.Upper ech- elons: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4,9(2):193-206.

5. Tan, H. H. Technology for education and learning// Hashimoto, K. A Literature review of entrepreneurial team.Berlin:Springer Berlin Heid- elberg,2012:221-226.

6. Discua, C.A., Hamilton, E., Jack, S. L.Understanding entrepreneurial cultures in fa- mily businesses:a study of family entrepreneurial teams in Honduras.Journal of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2012,3(3):147-161.

7. 梅强,徐胜男.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团队冲突和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以冲突管理为调节变量.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6):94-103.

8. 朱仁宏,曾楚宏,代吉林.创业团队研究述评与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34(11):11-18.

9. 宋源.团队信任、团队互动行为与团队创新――传统面对面团队与虚拟团队的比较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10. Margerison, C.J., McCann, D.Team mana- gement:Understanding how people work together. Melbourne:Business library,1991.

11. Van de Ven, A. H., Delbecq, A.L., Ko- ening, Jr.R.Determinants of coordination modes within organizations.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 ew,1976,41(2):322-338.

12. Katz-Navon, T.Y., Erez, M.When colle- ctive-and self-efficacy affect team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task interdependence.Small Group Research,2005,36(4):437-465.

13. 张喜征.虚拟项目团队中的信任依赖和信任机制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4,22(2):85-87.

14. 田莉,张玉利.基于创业团队先前经验的新技术企业市场进入战略选择研究.管理科学,2012,25(1):1-14.

15. 朱廷柏,李宁.企业联盟的信任协调机制研究.开发研究,2005,(3).

16. 吉峰,周敏.区域创新网络行为主体间信任机制研究――以江苏省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区为实证.科技导报,2006,(9).

17. 代春艳.虚拟项目团队中信任保障机制框架模型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8).

18. 欧立雄,刘林奇,肖勇,邵婧婷.基于项目的虚拟研发联盟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6,(1).

19. 贺盛瑜.物流联盟企业间的信任博弈分析.中国流通经济,2004,(10).

20. 赵艳萍.虚拟企业的协调机制研究.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7.

21. 臧振春.人才资源管理若干问题的分析与评价研究.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07.

22. 李宁.企业集群内部协调机制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学位论文,20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号:12BGL05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规划课题(项目号:10YJA630017)。

作者简介:卫,南京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安徽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广琦,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生;胡登峰,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后,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创业团队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等学校毕业的本科生是创新和创业的主力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从中国知网数据库系统中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搜索关键词,查询到的搜索结果一共是42913篇相关研究论文,主要分布在2009年~2015年,2009年以前每年1000篇左右,从2009年的2478篇到2015年8592篇。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十分热门的研究方向。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以下四大方向:一是如何结合各院校自身的特色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二是如何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平台;三是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的具体专业大类相结合;四是如何设计和采取多种教学改革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从中国知网数据库系统中以“创新创业教育”和“师资”为关键字进行精确查询,可以搜索到1419篇相关研究论文,主要分布在2010年~2015年,从2010年发表101篇到2015年发表352篇,每年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成倍数增长,说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些文献有些介绍了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案例,有些重点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基础理论和实战能力的协同重要性,还有部分文献聚焦于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人才队伍存在的体量不足、能力欠佳等问题。

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发现,学界对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但大部分集中在创新创业教育宏观体系中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等层面,鲜有专门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素质状况及其相应管理运行机制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的研究。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的构建、师资团队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需求的适应等问题都会出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操作性强的工作,其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适宜的教学方法、优质的课程体系、卓有成效的考核方式,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要想实施好这项工作,教育师资队伍是核心,是根本所在。

1.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选择标准

教育部虽然已对加强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培养提出了一些指导意见,但对高校内部如何选择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是核心和根本所在。因此,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选择标准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问题。

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选择范畴

有些高校虽然在试点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课程,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没有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尤其是此前该类课程大多由经济管理等相关学院的老师讲授,甚至由辅导员和学校的就业部门工作人员讲授,与具体专业的结合几乎没有,容易出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结合新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合理划定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选择范畴,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来说非常重要。

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

通过对高校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如何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提升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使教师能够加强与创业学生专业实际的联系,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邹晓红,庄丽娜.高校创业师资的选择标准及范畴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2(1).

[2]宋华明,朱立芳.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15(3):74-77.

创业团队论文范文第9篇

>> 婚姻的生理周期 生理周期保鲜秘笈 另类潮男柴可:在女性生理周期里淘商机 如何利用“生理周期”瘦身 女人生理周期报告 一个强国的生理周期 顺应生理周期护肤效果加倍 女性结合生理周期减肥可事半功倍 敷面膜生理周期表 生理周期前后不同美容保养法 女人牙疼,或是生理周期作乱 健身也有生理周期 掌握人生理财投资周期 文明就在生活里 新闻就在生活里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生理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医德教育在生理教学中的渗透 CAI在生理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 女性在生理期易坠入情网等 在生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几点尝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在生理周期里创业 在生理周期里创业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王静静")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借助微博等社会化媒体,柴可成功让大姨吗积累了1000万用户。

柴可的生日很顺:1986年6月6日6点。从加拿大卡尔加里公立大学毕业后,柴可回国创业,但过程并不顺利。他做的记录身体状况的网站“友乐活”,以及后来的一个企业舆情监测网站都无疾而终。

做B端遭遇挫折后,柴可开始考虑从C端入手――做量化健康和可视化健康。而大姨吗诞生的直接诱因,则是始于他的女朋友。他发现女友在每次月经期前都会头痛,而医生的诊断是她摄入了大量的咖啡因。之后,他发现几乎每个女孩在月经前都有类似的症状,而这正好符合他所理解的健康慢反馈的事业,于是开发一款女性生理周期管理工具的想法应运而生。

2012年1月,大姨吗正式上线,包括了经期记录、经期预测、月经病自测与建议、易孕期/安全期预测、日常美容保健贴士等功能。上线后,推广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柴可声称,大姨吗的用户数从零发展到1000万,每个成本不到一毛钱,原因来自正确运营策略和口碑传播的思路。

大姨吗会画一些“隐性”的漫画,比如对比蛋疼和月经哪个更疼,这个漫画在微博上被转发了12万次。此外,公司的运营也较为精细,可以在团队只有10多个人的情况下做到24小时在线咨询,解答女孩子们的问题。在iOS版本上线后,大姨吗用户数获得了大规模增长,据称在没有刷榜的情况下可以排在总榜的前几位。

在用户数持续增长、投资机构主动找上门来的时候,大姨吗却遭遇到了挫折――9人创业团队中的4个人先后离去,这给了柴可沉重打击。“我很固执地希望估值更高,导致团队觉得是我这个人的问题。”此后,柴可重建了团队,并组织了一次为期30天的“军训”,以培养团队的感情和默契。他还引进融资,并且考虑了团队的股权问题。

很多App应用都面对无法盈利的问题,柴可对此想得很透彻。他判断,手机是一个快反馈的媒体,而健康是一个不断投入、信息回流较慢的业务,所以二者实际上是很矛盾的。“除了低门槛的广告收入之外,我们还可以解决女孩其他健康问题,比如月经前皮肤不好怎么办等,我们可以提供增值服务。”

点评

泰山兄弟基金投资总监翟佳

创业团队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创业团队设计理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055X(2013)06-0119-03

2008年的金融海啸,已然过去4年之久,虽然当时的中国受到损伤在世界范围内并不算最严重,但金融海啸对我国就业岗位造成的问题依然严峻。在国家不断出台就业政策的情况下,大学生也自寻出路,不少人投身另一种解决自身前途的方式――创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党提出的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在此号召下,全国各地高校纷纷设立创业教育学院,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但目前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创业并不看好,常见报端的多数是一些创业失败的案例。本次研究为了了解大学生创业的真实情况,针对大学生创业团队设计了问题,并进行了调研。

本研究自行编制问卷,内容涉及已创业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已创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已创业大学生对大学生团队设计考虑的因素;以及高校教师对大学生创业团队所持的态度(包括教师认为的团队所有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教师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情况)。

本调查面向全国各大高校大学生,以已经进行实际创业的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共回收已创业大学生问卷1771份,有效问卷1673份,有效率9447%;对问卷的178个变量做信度分析得到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α=0822,在005的置信水平下α下界为0807,上界为0837,该信度系数满足社会研究对信度的要求。针对创业团队设计方面量表的信度分析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α=0871。说明报告中得出的相关结论具有较强的可信度。问卷回收后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分析数据。

一、团队设计理论概述

目前,学术界就本文中所提到的“团队设计”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团队效能评价模型研究》[1] 的作者在该篇论文中给出团队设计理论的定义为“团队设计主要是指团队为了明确自身在商业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定位(生态位)而规划的一些团队静态的可设计的特质。”并运用严谨的数学方法对“团队设计”这一概念进行了理论模型构建。该论文中所提到的团队设计变量是一些能够显著影响团队效能的因子,分别是目标、规模、成员的技能组合、成员的异质性、成员间的熟悉度、工作规范和权力结构。该论文中所用的量表信度系数α=0914,具备很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基于创业团队设计视角的创业团队建设

一个新创业企业战略的选择和执行,与其说依赖于其创办者个人的特质、背景和行为,倒不如说更决定于整个高管团队的特质、行为和经验以及团队成员一起合作的程度和质量。[2] 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创业活动越来越多的是基于一个创业团队而非单个创业者,并且创业团队的绩效明显要优于单个创业者。[3 ]但创业企业发展的阶段性是存在的,如何在创业的各个阶段,保证创业团队的高绩效,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对创业团队构成多元化或多样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主要运用团队设计理论对创业团队建设进行探讨。

(一)创业团队设计的七大指标

1目标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管理大师德鲁克如是说。为团队设立一个目标,不难理解,这是团队设计时首要的任务。笔者的调研结果也显示,在团队不稳定原因中,“创业成员之间因为性格、理念不合,导致目标和策略价值观有冲突”占了224%,为最大的问题。

2规模

规模是指团队成员个数,团队成员的个数直接影响到了信息的交流。假设一个成员数为N的团队,团队内部就包含了N* (N-1)/2种沟通关系,不难发现,N的数值越大,沟通关系就越复杂,沟通就越难以达到有效。

3技能组合

一个人绝对不可能拥有创业所需要的所有技能,因此团队成员中一些基本技能的互补是创业企业能够发展的重要条件。分析调研结果可以知道,创业团队对成员选择考虑的方面对于“拥有的技术具有互补性”(667%)相对于其他方面考虑的为最少。

4异质性

本文说的异质性指的是团队成员的性别、个性、背景、态度或经验因素的总体差异,着重强调的是不同性格的差异。同样,在导致团队不稳定的因素中,“创业成员之间性格、理念的不合”(224%)也可以看出,成员之间的性格会直接影响到团队稳定。

5熟悉度

熟悉度是指团队成员之间的了解程度,调研结果显示在选择团队成员时有382%的人倾向于选择同学,327%的人倾向于选择社会朋友,可以看出,多数创业大学生希望和熟悉的人一起创业。

6工作规范

工作规范是指具体工作中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比如说“没有不可抗拒原因,上班不准迟到早退”等等。

7权力结构

这里的权力结构说的是汇报流程和决策流程,是对团队组织结构的一种描述。该因素和团队规模有关,在创业团队多采用扁平结构的情况下,规模越大权力结构就越复杂。

(二)高绩效团队建设的主要关注点

1设计创业团队时应力求成员目标一致

为团队设计一个目标,上文已经说过,这是必要的也是理所当然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第五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求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符的工作,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自我所期望成为的人物。有自我实现需求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而团队的目标是团队成员共同的自我实现的目标,应该是最能团结团队成员的因素。但是就实际调研结果来看,已创业的大学生表示因为“目标和策略价值观有冲突”(224%)导致团队不稳定,是创业团队最大的问题。

针对实际出现的问题,设计创业团队的目标时,一方面,在选择成员时应考察影响成员目标的性别、个性、背景、态度或经验等因素,评估成员目前目标以及未来可能变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在创业过程中考察团队成员目标变化,及时提出激励或者退出策略。

2设计创业团队时应尽量保证团队成员技能的互补性

创业团队建立之初,在选择成员时往往看重的是“经验”(249%)以及“资金”(153%),对于“不同专业的人”(116%)考虑较少,这就导致了技能组合不完整,会存在重叠和缺失的现象。技能重叠,一方面,会导致人才的浪费,增加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技能重叠会产生一个严重的问题――多头领导,多头领导是因为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导致一个下属同时接受多个上级领导的现象。这时候整个组织的信息传导机制就会打乱,下属在执行命令或者再往下一级传递信息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命令。技能缺失,可想而知,必然将会导致企业平稳运营出现极大的缺陷。

在创业团队建立之初也许不能够找到最合适的技能组合互补性的人选,这时候与其苦苦寻找,不如选择具有可塑性的人才进行培养,这种情况也能以较小的成本得到较高的利益。

3设计创业团队时应建立相应的工作规范和准则

创业的具体事务还是要人去做的,那么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出于各种原因的值得鼓励的行为和不值得鼓励的行为。其中有一些是经常性的,有一些是偶然性的,那么对于经常出现的行为应该规定明确的准则,也就是所说的行为规范,以达到提高团队运作效率的目的。

除了一些基本的工作规范例如每个人都要各尽所能,承担实质性工作以外,成功与不成功的团队对于类似以下问题通常会采用不同的回答,并采取相应不同的行为方式。[4] 各个职位的绩效如何评估?使用什么方式的激励措施才能保证公平?招聘与提拔的手段有哪些?还包括公司其他事务,如会议制度,与外部沟通的渠道,物资的管理等如何确定?

另外,根据调研数据,有173%的人认为“创业期初无明确利润分配方案”是导致团队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仅次于“创业成员之间因为性格、理念不合,导致目标和策略价值观有冲突”(224%)居于第二的位置,因此,笔者认为在创业初期应该确定的规范和准则还应包括详细的利润分配方案,这可以有效的解决创业中可能发生的利润分配矛盾。

三、总结

符合团队设计理论的技能互补性的企业,基本职能要包括营销、研发、生产、财务、人力五大部分。需要设置的岗位要有总经理、营销主管、研发主管、生产主管、人力资源主管和财务主管。因此,在设计团队时则应考虑五大职能的人员配置,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但是在实际的创业过程中,因为团队设计理论中其他的条件不符合,或者是行业的特点不同,或者在创业初期并没有明确的人员职位安排,或者是企业所处于的发展阶段的限制,并不能保证每个职位都会有专职人员,但是,其职能的互补性在目前或者在未来可以确定的时间点是完整的,本质上技能是互补的或者正朝着互补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枫 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团队效能评价模型研究[D] 上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

[2]刘燕,吴道友 创业团队研究的理论视角及其进展[J] 人类工效学,2008(01):66

[3]李梦寅,王建中创业团队研究综述[J] 学理论,2011(17):154

上一篇:创业案例范文 下一篇:教育基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