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技术设计范文

时间:2023-04-10 11:01:52

创新技术设计

创新技术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 EDA技术 电子工程 设计 应用 分析

中图分类号:TP29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目前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也在逐渐提高,然而呈现出来的智能化发展趋势也在进一步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电子产品设计人员的工作难度。由于EDA技术的生产和发展,为目前电子工程设计窘迫的局面带来一个全新局面,这种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自动化是合计技术,所涉及到的操作技术比较多,在应用的过程中对设计人员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但是对EDA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的解决传统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对电子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EDA技术的特征体现和电子技术设计中的应用作用分析

(1)EDA技术特征分析。EDA技术在电子技术设计过程中的应用作用发挥与其自身优势存在密切联系。并且这项技术是通过自上而下进行设计的,这样可以对传统设计弊端进行有效克服,提高设计中的效率。设计整体性特征较为突出,设计初期就要对各个部分结构规划进行全面考虑,在纠错以及仿真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在划分框图时就应该得到完善。EDA技术的运用,利于用户系统化的描述不同硬件功能,结合整个设计流程,要优越传统设计流程,大大提高设计的成功率。EDA技术在硬件描述语言上,存在全面性特征。语言结构功能强大,可以通过间接明确代码对负责控制逻辑设计描述,具有着比较广泛的覆盖面,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灵活化特点。

(2)EDA技术在电子技术设计中应用的作用。主要将EDA技术应用到电子技术设计中,使众多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该技术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电子设计中比较流行的编程方式是无线以及在线编程,在编程中保密性也比较高的。这项技术的可靠性特点也较为突出,能对电子设计中的复位障碍和跑飞弊端有效客服,集成以及压缩功能应用下,将电子产品系统集成在单个芯片中,在实际设计管理过中也方便,对电子设计风险控制更加有利,保证设计的可靠性。此外便是多层次的描述硬件功能,较强的可移植性等,这些特征和优势都是传统设计技术所达不到的。此外把EDA技术应用到电子设计中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实现多项任务并行的目标,应用中可以在多模K的功能下把电子设计的速度和效率水平进行提高,并且将电子设计工作信息化市场的目标体现出来。EDA技术具有比较强的适应性,在电子设计创新升级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将技术的高速度和大容量等特征良好呈现出来,对于这些优秀的特征体现对电子设计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 EDA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技术设计中的应用重要性分析

2.1 EDA技术的发展

在新时期背景下,电子技术设计中对新技术的应用要求也在逐渐提高,EDA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能更好的把电子技术设计作用进行充分的体现。EDA技术已经经历较多的发展阶段,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CAD技术方面具有重要发展,广泛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通过IC版图编辑以及PCB布局布线等,取代传统手工作业方式。

2.2 EDA技术在电子技术设计中的应用重要性分析

电子技术是一项较强的技术,目前应用到电子技术设计中的软件也是多样化的,通过对软件合理的选择应用,对设计效率水平得以有效的提高。并且EDA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也较为重要,这项技术的应用主要将计算机作为主要平台,之后把其他技术进行综合性应用。电子技术设计中的EDA技术应用是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存在很多优势。伴随着EDA技术每次发展,都会对电子技术设计带来全新变化,将整体的电子技术设计水平进行不断提高,这一技术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3 EDA技术在电子技术设计中的应用措施分析

3.1 EDA技术在电子技术设计中的应用流程分析

要想将EDA技术在电子技术设计中进行有效应用,要结合相应流程,这样才能更好的将作用发挥出来,通过采取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对其划分,之后通过VHDL代码输入,将设计输入编译成标准文件,然后通过仿真器得到应用对源代码采取综合优化处理,生成门级描述网表文件,在这过程完成后对文件实施时序仿真处理,并且通过配置器的应用将综合后的网表文件针对具体目标器件实施逻辑映射操作处理。根据适配后的仿真模型实施时序仿真,精确预测芯片性能。最后把适配器件生产的编辑文件载入到芯片中,保证实际应用。

3.2 EDA技术在电子技术设计中的应用措施分析

将EDA技术在电子技术设计中有效使用,同时也要根据有关政策对其实施,电子工程师对系统设计任务接受后,要在设计方案中有效确定,对合适方案使用的元器件进行科学化选择,此外结合实际电路设计原理图实施仿真。在仿真过程中包括数字电路逻辑模拟以及实际故障分析等,系统仿真工作在完成后,要通过元件模型库对其支持,在实施仿真后要结合原理图所产生的电气连接网络,采用PCB板的自动布线,将分析后的结果参数标回电路图实现二次仿真,通过对这些措施的有效应用,能对开发时间大大的缩短。

4总结

通过对上述内容分析研究可知,EDA技术的应用使我国电子行业发展出现巨大变革。通过对EDA技术的应用,可以对电子设计方案进行有效仿真分析,在这此基础上也有温度分析等方面功能,让设计人员准确判断电子设计结构是否合理。总而言之,EDA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加强电子产品性能,为我国电子行业发展提供出更多支持。

参考文献

[1] 亓淑敏,关可.VHDL在现代电子设计技术EDA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5,15(08):108-109.

[2] 胡立广.数字电子电路设计中EDA技术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9(07):51-52.

[3] 黄金侠.EDA技术及在电工电子教学中应用浅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2(04):122-123.

[4] 王刚.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EDA技术的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09(05):215-216.

创新技术设计范文第2篇

标杆管理在铁路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

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设计者多半为满足功能要求而追求采用新技术,不注重控制工程造价,有时为满足建设单位或运营单位的要求,采用多项新技术和新设备,造成工程造价偏高,而投资效益却不高。多年来也没有研究出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办法。随着技术的发展,笔者认为标杆管理法可以为控制工程造价提供有效地途径。因为标杆管理是将收集积累的已建工程资料和数据与拟建工程进行比较,通过分析确定标杆目标,为实现标杆目标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从而达到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标杆管理法在初步设计阶段的应用工程建设的初步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阶段,此阶段根据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现场调查和初步勘测,提出几种设计方案进行比选,根据推荐的设计方案编制概算。此阶段采用标杆管理法,是以选定的已建工程项目为标杆,结合拟建项目的特点,研究设计思路、设计路线、技术标准、工期、造价等内容,通过优化运用到拟建项目中去,这样可以保证设计方案、建设周期的合理性,也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但应注意的是,设置的标杆指标应与各项概算指标相结合,使标杆指标既能体现概算管理的要求,又能进一步完善概算管理。必要时可以把标杆指标管理的经济效益体现到财务账面上,以此加强设计人员的竞争观念、效率观念和效益观念。总之,应以先进指标为参照,紧紧抓住关键单耗指标,科学预测,合理确定目标,并保证实现目标的可操作性,从而起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标杆管理法在技术设计阶段的应用技术设计是根据初步设计鉴定意见,详细地技术经济指标和现场勘察资料对设计方案进一步论证、细化和完善,以满足建设规模和功能的要求,对设计方案中涉及到的重大技术难题提出解决方案,或进行相关试验等。技术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与建设规模,采用的建设与技术标准、材料设备价格等密切相关,所以技术设计阶段应以建立的标杆项目为参照。在其基础上对要实施的技术设计方案,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措施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另外,技术设计阶段除要体现出对初步设计的鉴定意见外,同时要保证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的可实施性,为施工图设计和开展施工打下基础。标杆管理法在施工设计阶段的应用施工图设计是将设计方案用图纸及相关文字说明的形式表示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具体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各专业的线路敷设图、设备和零部件安装图、结构件明细表、工程数量清单、说明、施工验收方法与标准等。深度应满足材料设备选型和订货,非标设备和零部件设计及加工制作,施工和安装的要求。同时与已建类似工程进行对比与分析,从中选择作为本工程设计标杆的工程项目,然后组织各专业人员结合标杆项目对本工程的施工图、工程量清单等资料进行认真会审,对技术上的合理性、施工技术上的可行性、造价的经济性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发现缺陷及时纠正,减少施工图设计不完善、深度不够、错漏内容等现象,减少开工后的设计变更或工程变更,使编制的施工图预算更为准确,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通过标杆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此种情况下制订的企业定额才能体现出企业具有较高的成本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作为工程投标报价和制定项目目标成本的主要依据。外部标杆管理经过内部标杆管理制定的企业定额不一定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这就要求企业要瞄准行业的先进管理水平,将优秀的竞争对手作为标杆,学习和掌握其采用的定额、经营、管理方式及运作过程,对本企业的市场定位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借助外部标杆管理的方法不需要进行大的调整就可以将其最佳实践经验直接应用于本企业的运作过程。在实施外部标杆管理时要能够辐射到本企业的基础运作,并进行对比分析、改进和提高,再映射到相关的施工工艺、操作流程、管理模式上。以此通过实践、改进和提高,提升本企业的定额水平。功能性标杆管理功能性标杆管理是指在不同行业中选择功能或流程上相似的企业作为标杆,如在物流、人力资源管理、营销手段等相似的企业,其间没有利益冲突,容易获得标杆信息和最佳实践经验,拓宽视野,进行创新,在竞争中获胜。其缺点是投入的精力较大,将获得的最佳实践过程调整到适合本企业的运作过程比较困难。但通过学习改进还是有借鉴作用的。通用性标杆管理通用性标杆管理是指在同行业或不同行业中选择功能和流程不同的企业作为标杆。尽管功能和流程不同,但企业文化和核心思想有相似或相同之处。如多米诺比萨饼公司通过考察、研究某医院的急救室来寻求提高送货人员的流动性和工作效率的途径,提高员工的应急能力。通用性标杆管理的优点是:从不同行业中寻找标杆企业作为参照,会启发和引导本企业开拓创新,使企业各项功能和流程得到改善,从而提高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缺点是获得的标杆信息相关性较差,需通过进一步研究与借鉴、调整和转换才能将最佳实践过程融合到本企业中去,有一定的难度。不过能跳出行业范围内的思维模式,拓展管理和经营方面的视野,突破原有的经营和管理方式,挖掘出广泛的市场空间。通过以上论述可知,在铁路工程设计阶段推行标杆管理法,通过调查了解和掌握已建工程的资料及相关数据,经对比分析后建立拟建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的标杆,然后开展各阶段设计,对提出的设计方案进行论证、优化与对比,确定设计方案后编制概预算,此标杆管理法可以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降低项目成本。

作者:郭明宇 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创新技术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 机械设计 技术

中图分类号:TD406

引言 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一直被交织在一起,而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更为密切。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的前提,而机械制造一般是以设计为基础,才能够进行流畅的制造。可以这样认为,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的第一步,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好的设计可以提高机械产品的性能,确保机器质量的可靠性。因此,从技术层面上进行分析,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互相依托,相辅相成。文中将主要以机械的制造与设计等两方面进行技术层面的分析。

一、机械制造的技术分析

1、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分析

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是面临当代技术发展需要的,因此,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更具有当代的特点。

首先,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机械产品的需求。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在不断更新,设备也在不断更换。在保存原有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新的技术,并能够吸取全球最为先进的技术,作为发展的基础。只有如此,机械制造才能满足竞争不断的市场经济。

其次,工业发展的新要求。工业发展迅速,并且在不断融入新的技术体系。如化工,计算机等先进的技术都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以提高生产效率为前提,进行机械制造的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满足客户需要,更大的扩展市场。

最后,系统性的技术综合。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不只是强调制造的本身,同时也扩大了制造的技术范围。从产品的调研,开发设计以及后续的生产加工等都需要先进的制造技术为依托。

2、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分析

第一,机械制造的管理。计算机管理制度对于机械制造业而言,是一种未来发展的方向。组织体制与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营造出最新的JIT、AM、LP以及CE等管理理念。在我国,这种管理机制还是比较匮乏的,只有很少的机械制造企业进行这样的管理。因此,我国应该加强机械制造的管理机制。

第二,机械制造的设计。工业发达国家都会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并且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应用,让更多企业开始了无图纸的机械制造。然而,在我国,则缺乏这种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或者是这样的技术应用并不广泛。因此,在这一技术层面上,我国需要努力与发展。

第三,机械制造的工艺分析。机械制造以高精度,高精细加工作为其发展的趋势。最新的技术,如纳米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等等。这些技术都属于高端的加工技术,在工业发达的国家,这些技术应用较为广泛。而在我国,以上技术应用不多,还处于一种未开发,甚至是未普及的状态。因此,这些高端的技术在我国有待加强。

综上所述,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很多技术都有待开发或者是普及。

二、机械设计的技术分析

1、机械设计的初期计划设计分析

机械设计的初期计划设计非常类似于计算机软件设计的需求分析,即在设计之前,对机器的设计要求进行调查与分析。从分析的要求与研究中了解机器应该具有的功能。以此,作为机械设计的初期基础,并规定机器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约束条件。

2、机械设计的设计方案分析

方案的设计是机械设计的关键部分,方案是设计中的灵魂,决定着设计的成功与失败。这一设计阶段,需要处理的问题较多。一般认为,要处理实际与理论之间的矛盾。方案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机器自身的性能以及功能要求,更要考虑到检验者对于机器的开发与认识以及创新。这一阶段的主要设计步骤可以简单认为:工作原理的定义+机器的基本结构+运动方式的设计+零部件的选取与设计+工程制图的设计+初步设计的检查。

3、机械设计的主要技术设计分析

机械设计的技术设计,这一工序中,对于技术层面的要求最为苛刻。这一阶段主要是对于设计图纸的核对与计算。总图与部件草图的对比核对分析等。此外,要对每个部分的设计都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核对,不允许出现疏漏,如果出现,则应该做好校对工作。对于待生产的产品,则可以根据产品进行定型设计。

4、机械设计的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4.1、现代的机械产品对于机械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机械设计而言,其技术层面也发生了转变。

首先是对于产品的设计要求更加倾向于智能化。智能化的特点是利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段,如CAD设计软件以及虚拟的设计技术对需要设计的产品进行模拟设计,并能够通过多媒体等对产品的性能,结构等进行模拟演示。

其次是更加系统化。系统化要求是要将产品的每个部件的有机内在联系进行整合设计,并要求有一定的层次性,通过系统整体来完成设计任务。然后是模块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较为简单,即将具有一定实现功能的模块进行组合,并实现产品的方案设计。

最后是产品的特性设计。依据产品的特性,利用计算机的技术对产品进行知识构建与逻辑推理,最终形成产品的方案设计。设计软件以及虚拟的设计技术对需要设计的产品进行模拟设计,并能够通过多媒体等对产品的性能,结构等进行模拟演示。

4.2、现代机械设计的未来发展与前景分析

第一,性能更加优良。现代的机械产品多要求性能的优良化。因此,在对机械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提高产品设计的性能优良性。其中,优良性能分为可靠性技术设计,动态设计,防腐设计,补偿设计以及控制设计技术等。

第二,更适合市场竞争的设计技术。产品的形成最终是要投放市场,在市场要有绝对的竞争力。面对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要开发新原理以及新技术,给予产品以新技术与新功能。竞争优势的技术设计包括产品的技术创新,成本的降低,仿真设计与智能设计等等。不断的创新技术以及竞争需要,让机械设计更加向市场竞争方向发展。

第三,节能环保的绿色设计理念。对于环境的保护,环保意识在当今社会更加深入人心,因此,对于机械设计而言,也应该以绿色设计为设计理念。对于机械设计的产品要以智能化和绿色化为基础。不仅如此,还要以资源的利用为前提,即通过先进的机械设计技术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此外,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则是更加先进的机械设计理念。

三、总结语

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均有其各自的技术要求与需要,而从两者的关系分析,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的前提,也是关键。因此,在机械设计的初期,把好技术的质量关,在制造的过程中从安全,质量等不同方面进行把握,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标准的机械产品。

参考文献:

1、刘斌 刘安心,先进制造技术与先进制造模式[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9年第1期

创新技术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内涵特征;创新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机械产品市场面临着严峻形势。机械制造业要想在发展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进行机械设计的改革与创新,不断研发运用新技术以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本文针对现代机械设计的内涵特征及创新原则进行全面分析,探究性地提出了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方法,是机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 现代机械设计的内涵特点

现代机械设计是根据机械产品的使用要求,通过对机械工作的各个方面、机械零件的材料和形状以及方法等诸多内容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分析的结果积极转化成具体的机械制造方法,作为机械制造的依据,从而生产出高质量创新产品的一项复杂的工作过程。现代机械设计与传统的机械设计相比,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

(1)计算机化。随着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逐渐不断介入与运用社会生产的各领域。现代机械设计中的优化设计、系统仿真等各个设计过程,都需要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

(2)系统性。在现代机械产品设计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相关问题,就需要应用现代机械设计系统性观点来解决这类问题。把机械看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并且这个整体中的各部分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这充分体现了现代机械设计具有系统性。

(3)动态性。现代机械设计不仅要考虑设计产品在静态状态下的功能作用,更注重产品在工作环境下的动态功能。机械设计产品的动态功能不仅体现在设计对象方面,也体现在合作协调设计组织这个层面。现代机械设计能够有效地连接各个设计系统,汇集不同的设计数据,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整体性能。

(4)创造性。科学先进的设计理论和设计工具是现代机械设计的重要基础,机械设计者通过对设计过程、产品材料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能够真正发挥出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并运用各种具有创造性的手段和方法,研究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机械产品。

2 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原则

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是一项复杂、耗时的脑力活动。在创新过程中,机械设计者要遵循机械设计系统化方法之外,还必须遵守设计创新准则,严格约束现代机械的设计过程。其具体原则如下:

(1)经济效益最优化原则。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产品必须保证既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要求,又能合理有效的控制生产成本,使生产成本最低廉。这就需要从机械的设计和制造两个方进行综合考虑,在设计方面,要保证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选用正确的材料;在制造方面,要时刻关注机械的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从而实现了经济最佳性。

(2)生态效益最好原则。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产品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都有极高的要求,要求产品本身无毒、无害,并且不能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属于绿色环保产品。这就要求在现代机械设计过程中,对于材料的选择要有极高的要求,原则上尽量选择低污染或无污染的环保材料,避免采用有毒、有害和有辐射性对人体有害的材料。

(3)安全可靠原则。安全可靠性是机械设计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现代机械设计过程中,必须保证机械设备在强度、刚度、耐磨性、稳定性及热平衡性上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从而使设计出来的产品安全可靠性。

3 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方法

社会经济和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现代机械设计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使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方法日趋成熟。当前,在现代机械设计中常用的创新方法具有以下几种:

(1)仿生类比设计法。这种设计方法是利用仿生学的原理,通过充分对自然界的动植物进行分析与类比,从中受到启发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方法。由于自然系统中的生物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结构和功能,这就给机械设计者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思路。机械设计者把机械运转和生物运动两者放在一起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对比,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激发了机械设计者的创作思维,产生了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灵感,从而完成了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方案。

(2)智力合成设计法。这种设计方法主要依靠发挥团体精神,注重集体智慧的力量。在现代机械设计过程中,要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位成员都要提出自己的设计构想,然后进行集体分析讨论,通过不同创新构想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抓住瞬间的灵感或潜意识的新想法,激活和发散创新设计的思维,进一步促进机械创新设计的全面性。

(3)移植技术设计法。这种技术设计方法具有十分明确的思维,主要是将某一领域内的先进技术、方法或者成果直接运用于现代机械设计中,或者是把机械制造业某一产品的先进技术、方法等应用于其他产品。从而设计出新的产品。移植技术设计的内容较多,既包括技术设计思想,也包括某产品的先进技术应用。移植技术法可以分为技术原理式、技术手段式和技术功能式移植。移植技术设计法能够推动现代机械设计的发展,对促进机械设计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武丽.机械产品的现代设计方法及其创新.科技创新导报,2008(33):184-185.

创新技术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节能技术;问题;对策;应用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如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电力能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消耗量和浪费量都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从而使我国面临能源紧缺的现状。尤其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过程中,电气能源浪费现象尤为明显,因此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给予高度的关注,并加大对节能技术的研究,在确保电气工程自动化安全、可靠运行的同时,达到节能的效果,以更好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一、电气工程自动化概述

现代科学领域中,对电气工程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有效的推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实际上,电气工程自动化与各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而且各学科的理论知识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有所渗透,因此具有非常明显的应用价值。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人性化、体系化、系统化的原则,以更好的满足广大用户的基本需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电气系统一般是凭借光纤设备来进行数据的传输,而光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降低了电缆设备的使用量,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电缆材料,减少能源损耗,而且还能降低材料费用,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目前,电气工程自动化可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在线监测,并逐渐朝着电力光互式方向发展。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中,智能化设备所包含的功能具有智能化的特点,而且与电子信息等技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在线监测一般是由采集站组成,而处理器一般由核心元件构成,从而实现对整个过程的有效控制。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中,对相关数据信息的控制与收集,往往需要借助不同的工艺环节来完成,同时还能够实现与控制中心的有效联网,并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有效监管。借助网络技术的优势,还可以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有效采集和管理,以更好的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效率。

二、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设计的基本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在进行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设计过程中,安全性是放在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除了要对节约能源给予关注之外,还需要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给予高度的关注,从而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先进性原则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节能技术的更新速度,而且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的节能设备与技术手段,为推动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时就要求设计人员根据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的基本要求,来进行相关设备和技术手段的选择,该过程中尽可能遵循先进性的原则,从而保证设计出的节能技术真正的实现最大化节能效果。

3.可持续性原则

在我国电力资源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设计要与我国的减排、节能要求相一致,并从根本上符合能源消耗、污染排放、节约能源等要求,以更好的推动我国电力工程、能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环保性原则

进行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设计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对电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以更好的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此时就要求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与之对应的电气材料,并满足安全、先进和经济等性能指标,从源头上避免电气材料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以更好的达到环保要求。

三、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节能技术介绍

1.变压器的选择

对于电气自动化而言,变压器是其中比较关键性的组成部分,其通常负责电流、电压和功率之间的相互转换,但是其同样也是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消耗能源做多的设备之一。即使在空载运行状态下,变压器也会损耗大量的电力能源。因此,在进行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设计阶段,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备一定节能效果的变压器,从而达到一定的节能效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变压器材料的合理选择。尽可能选择由优质材料制作而成的变压器,并遵循节约能源的理念,合理组合硅钢片、绝缘材料和铜片等,从而在确保变压器性能的基础上,达到节能的目的;

(2)选择节能效果好的变压器。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市场中的节能型变压器多种多样,从而为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设计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为了更好的达到节能效果,最好选择具备高效、节能的变压器。同时,还要按照要求选择科学、合理的接线方式,以确保变压器的安全、高效运行,避免磨损变压器诱发电能的浪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3)铜材料的选择。在电力系统中,铜材料是使用次数比较多的一种优质材料,并且其在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设计中可以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电线、电柜中,可以将硅材料用铜材料来取代,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空载状态下电力资源的损耗,而且还能达到预期的节能效率;

(4)变压器配置的选择。首先要对变压器的容量进行有效的确定,并根据实际用电需求来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当我们选择大容量的变压器时,会导致变压器处于轻载运行状态,使电能资源被大量的浪费,反之如果选择了小容量的压器,有可能导致变压器在过载的状态下运行,这样会对变压器的使用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变压器选择过程中,最好选择留出20%容量空间的变压器。其次确定变压器的台数。该过程中一般需要根据用电需求、设备可能出现的磨损、设备扩容等情况来进行变压器台数的选择,通常会选择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变压器。而且一般会通过并联的方式来确保变压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无功补偿

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无功功率是节能技术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因为其不仅会对电压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电能的正常输送,导致电能的大量消耗。无功功率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降低功率,从而增加了用户的开支。为了有效避免无功功率现象的发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与之对应的补偿设备来实现无功功率的补偿,在确保电压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达到节约电能的效果,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3.减少电能消耗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导线是进行电力资源输送的主要载体,但是导线内部存在或大或小的电阻,此时在进行电能输送的过程中,就会诱发一系列的电能损耗。因此,为了有效减少和避免该电能损耗,在进行节能技术设计过程中就需要考虑电阻的元素。在制定降低电阻的方案中,尽可能选择电阻小的材料来进行导线的制作,从而避免由于电阻原因而诱发的电能消耗。同时,还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导线的弯路,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的缩短导线的长度,缩短供电距离,当然也可以选择横截面大的导线,这些都可以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4.滤波器的应用

在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节能设计过程中,要对滤波器进行合理的使用,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节能效果。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配备有源型的滤波器,不仅能够有效的避免电气运行过程中指令的错误传输,而且还能够有效的避免谐波诱发的不良影响。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效的推动了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从而增加了谐波带来的影响,如果未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会对电压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将滤波器安装到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中,可以有效地解决谐波问题,从根本上降低出错的概率,确保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并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

5.电力电缆的合理选择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运行过程中,电力电缆是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电力工程投入成本较大的一个环节,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其进行维护。因此,在对电力电缆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最好根据电流密度、电强度等因素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明确电缆的截面大小,以有效地实现节能目的。实际上,在电气工程自动化节能设计中,铜制电缆和铝制电缆是应用比较多的电缆,虽然铝制电缆可以有效的降低资金投入量,但是其具有较差的安全性和节能性,所以经常选择铜制的电缆。

四、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运行现状

1.电气工程自动化集成性有待提高

在节能设计过程中,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集成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部分电气工程自动化还位于多岛自动化层次,其具有功能单一、互不连接、信息独享的劣势,无法更好的发挥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效果。

2.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网络构架有待统一

如今,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正在建立一个快捷、高效的电气自动化系统,但是由于受到网络构架不统一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同时,不同商家和企业在软、硬件产品生产方面,由于程序接口缺乏一致性,也会对信息和数据的传输交流产生影响,从而抑制了企业数据和信息的共享,无法更好的达到电气工程自动化节能设计要求。

3.电气工程自动化受主观支配较为严重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开发和应用过程中,由于不同企业的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所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和技术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在电气工程自动化过程中,受主观支配的现象较为严重,导致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设计、运行、实施和维护成本不断提升,在提高其电力企业运行成本的同时,还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

五、推动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的改进措施

1.从科技化方面

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来说,科技化通常是指一系列实用性的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因此在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节能技术设计过程中,要以节能降耗为切入点,本着自主创新的理念,加大对节能降耗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推动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并借助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与网络技术等推动新型产品的研发。

2.从信息化方面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信息技术所起到的作用十分关键。因为电力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等h节都需要借助计算机仿真与优化技术,并且在节能技术设计环节也经常会采用网络通信技术,这些都说明信息化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来说至关重要。

3.从开放化方面

加强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开放性,可以更好的与外界建立一个联系的接口,实现相关信息的有效连通。在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节能设计过程中,开放化的平台是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和交换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决策、管理、设计、和制造的关键环节,其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六、电气工程自动化节能设计技术的应用

1.优化配电系统的设计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节能设计过程中,配电系统的设计目的就是为用电设备提供所需要的动力。因此,在进行配电系统设计过程中,要采取措施尽可能考虑电力系统的适用性,实际上就是将各个环节的电气设备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并使用电设备满足负荷容量及供电设备等的最基本要求。在整个配电系统设计阶段,除了要满足用电设备及电气设备等基本要求外,还需要使电力系统具备高效性、稳定性、易控性、可靠性及灵活性等特点。同时在进行配电系统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对其安全性进行考虑,只有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才可以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在该过程中,要确保导线的绝缘性能,并对各导线的间距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确保导线的负荷能力、热稳定性及动态稳定性的要求,以实现在电气工程自动化节能设计中,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并达到电力能源的有效节约。

2.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运行效率

在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节能设计阶段,要求节能设计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运行效率,以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其一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在进行电气设备选择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尽可能选择节能效果好的电气设备,以确保其在后期的运行过程中发挥更好的节能效果;(2)对电气运行过程中的负荷进行均衡分布,并做好运行中无用功率的有效补偿,从而降低电能传输过程中的能源损耗;(3)对电气运行中的负荷值给予调整。一般需要根据节能技术要求对其相关参数进行有效的设计和调整,这样不仅可以确保设备的高效运行,而且还能更好的达到节能效果。

七、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有效的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而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能源消耗的问题。此时就需要做好电气工程自动化节能设计工作,从电力系统运行基本特点出发,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解决,对电能损耗量给予合理的控制,从而有效降低电力资源的损耗。

参考文献:

[1]林晓.对电气自动化工程中节能设计技术的相关探究[J].大科技,2016,9(6):29-30.

[2]韦玲徽.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中节能设计技术的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5,7(32):116-117.

[3]侯学韶.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中节能设计技术的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2015,4(8):47-48.

创新技术设计范文第6篇

与传统服装相比,智能定位服装不仅具备满足服装基本功能需求,更能实现穿着本体在特殊环境下的定位搜索功能。然而,在实际设计和市场应用过程中,智能定位服装均存在服用性能和定位信号等方面的缺陷。与传统服装区别,智能定位服装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步骤:①设计对象确立。智能定位服装设计在确定目标消费群时,因明确规定对象的年龄要求以及系统分析穿着者的活动轨迹,确保特殊消费群体的建立。②定位元件性能检测。在进行服装设计之前,将选定的定位元件进行功能性测试,明确信号传输的连续性、定位信号反馈的即时性以及内部定位模块间的协调性。③定位元件设计于服装里。在进行与服装结合设计时,在保证服装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定位元件与服装的融合是整个智能服装设计的关键点和难点。④智能定位服装原形测试。在整个智能服装设计的最后阶段,对定位服装在真实穿着环境下的基本功能测试。在智能定位服装设计中,其中步骤3中服装舒适性和保养性是整个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定位元件各组合模块体积过大,选择服装部位不明确,当模块设计在服装面料上,会造成服装舒适性降低,虽然智能模块能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但总体服用性能降低。此外在定位服装后整理过程中,由于定位模块内的电子元件和电路连接,在服装洗涤和熨烫中,难以完成服装整体保养的一致性,而需将定位模块与服装进行分离,长期以往,造成定位模块定位信号减弱,定位精准度下降,以此增加服装保养的难度和提高劳动成本。因此,对于智能定位服装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定位元件与服装的融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根据传统服装设计原理,并结合服装安全设计方法,绘制服装安全设计方法三角图。首先,将传统(Tradition)元素作为智能定位服装的理论基础,与传统服装一样,在满足服装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传统文化需求亦是消费者日益追求的内在精神;其次,时尚(Fashion)元素是智能服装设计的重点。流行是服装设计永恒的话题,当服装脱离时尚元素,就很难延长其使用周期性,只能成为一件纯粹以遮寒避体为目的的生活用品,而丧失其艺术价值,因此,难以被市场认可。最后,功能(Function)性是智能安全定位服装设计的核心。现代纺织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纺织材料应用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因此,将服装设计为具有特殊功能的目的是现代服装设计必须思考的问题,由此,改变传统服装设计理念,迎合消费者需要成为智能定位服装设计的关键。

2新型儿童智能定位服装设计

本文设计的新型智能定位服装能够弥补传统GPS定位服装的缺陷和不足,赋予智能定位服装新的综合性能。并在技术设计、服装结构造型设计、面料设计等方面进行系统化与理论化的应用。

2.1技术设计

柔性技术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例如,一个生物医疗智能服装项目VTAMN(Vetementdeteleassistancemedicalenomade)通过在面料中加入纤细钢丝作为电子系统线路,连接服装中主板各传输模块以及相应微型探头,实现医疗服装的智能化功能。因此。以无线低耗蓝牙技术为核心的iBeacon基站作为新型儿童智能定位服装元件并实现其定位功能。最终按照柔性技术指标,融合设计于服装中,实现时尚与功能的完美集合。因此,iBeacon基站技术设计成为整个新型儿童智能服装设计的关键技术核心点。iBeacon定位元件主要由加速计、闪存条、ARM架构处理器、蓝牙模块以及电路模块(直径2×2cm)组成,其中蓝牙模块与移动终端Lightblue软件连接,最终形成以无线传感器和低功耗蓝牙信号结合进行无线定位。在电池模块中,改变GPS定位模块大体积锂电池,优化电池供电原理结构,并将其通过固件模块间组合固定设计于PCB板上,在定位信息显示终端设备上以Lightblue为平台进行iBeacong固件传输信息参数设置。

2.2造型设计

基于上述iBeacon定位元件的硬件技术分析和软件参数设计,并结合低功耗蓝牙技术和无线传感技术,确定将其设计于儿童智能定位服装上,并根据定位信号传输距离,明确服装款式为幼儿园园服,最终按照其定位用途,确定为近场安全为目的的新型儿童智能定位服装。该幼儿园园服设计中,考虑iBeacon定位元件体积因素和具体设计部位,确定在服装左前胸以嵌入式工艺手法和叠加工艺固定于服装上。在部位尺寸设计时,因考虑胸围加放量,即松量加放2cm,前衣长在原凸肚量(2.5cm)的基础上加放0.5cm,以保证基站固件与皮肤间的空间容量。以此为基础,进行特定的结构设计,完成新型儿童智能定位服装的样板设计,使其新型儿童智能定位服装不仅具有活动的便捷性,更具有穿着的舒适性。

2.3面料设计

智能服装设计目前在面料上尚未发展到通过技术设计手段实现用户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对面料的设计与选择并未有统一的标准。但在新型儿童智能定位幼儿园园服设计中,采用涤/棉混纺平纹针织面料,是根据LiL等提出针织技术的经皮神经电刺激智能定位服装需采用弹性针织面料,通过不同的针法和面料设计技术,来解决服装压力分配问题,确保儿童在不同环境下穿着服装的健康安全性。

3结论

智能服装是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终端技术和纺织服装材料创新领域共同研究的热点,其产品设计的本身就是一大突破,但目前在柔性技术水平的限制下,给用户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智能定位服装在具体设计和制作方面碰到诸多困难和条件限制,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并没有统一的设计标准和参照指南。本文以典型案例研究为手段,对传统GPS智能定位服装的更新换代,采用新的iBeacon定位技术,其目的是说明对现代智能定位服装的设计需要突破传统设计理念,明确新的设计思维,同时对新技术领域的突破进展要有新的创新结合能力,以此进行多学科交叉,最终实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新型儿童智能服装。未来,要促使我国儿童智能定位服装的发展,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设计理论和转变设计思维,才能更好的结合应用新技术,从而设计出更新一代的智能定位服装。也只有这样,才能自主研发设计出更多、更实用、更先进和安全的智能服装。

创新技术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字: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管理;新技术;培养人才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architectural enterpris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of technical data management,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their results and construction technical management personnel training in three aspects. And we hope to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alysis, can help enterprise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 and management, mak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technology impetus.

Keywords: building decora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new technology; personne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品味的提高,建筑的装饰设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追捧。人们追求具有创意的和有艺术感的装修设计,需要通过相关的建筑装饰企业来实现。建筑装饰设计与实际施工是复杂而繁琐的,它既要起到完善建筑物的结构,增加实用功能的作用,又要美观,让观赏者感到赏心悦目。所以建筑装饰企业的技术管理也有两方面,那就是对设计和对施工的技术管理责任。

在施工周期短,却对设计的科学性、适应性、可行性要求更高的情况下,对施工技术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发挥技术管理人员的作用,不仅是提高技术资料管理的水平,也是保障施工工程顺利高效进行的推动力。在优化管理的过程中,对内是明确了技术水平,对外更是提升企业的形象,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可以说,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是企业发展和巩固技术的必要环节。

一、加强技术资料的管理

1、建立技术储备档案

对建筑装饰施工中运用到材料和相关数据建立档案。例如可以把资料分为化工、建材、纺织、五金等大类;然后在这些大类中进行小类的细分,如化工材料可以分为防火、防水、防腐材料,建材可以分为木材、钢材、块材等,以及其他各种涂层材料。将所有的技术资料分门别类地存如档案,可以方便日后进行查找,对技术的更新和完善也有帮助。

2、加强对重要技术设计资料的评审

企业应建立一个固定的技术设计审批小组,对图纸设计进行评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总体设计是否按照建设方的要求,并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范;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和可行性;设计中运用的材料是否合理、环保。技术设计审批小组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审批,以起到技术管理的作用。

3、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技术交底

施工设计和技术交底能够有效地控制施工质量、进度和成本。而施工设计和技术交底又与施工时的现场环境、条件、要求等因素密切相关,对其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很高。如果出现一点疏漏,就很有可能影响整个施工的进度,严重的可能导致施工不能顺利完成。所以如何使规范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交底环节,科学合理且没有疏漏地完成,是建筑装饰企业重点研究的对象。

4、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

任何一项工程都要经过质检部门的评定,其评定的主要依据就是施工中技术资料是否完整、工程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由于质检部门的评定结果对整个企业和以及其管理水平有重要的影响,所以企业内需要自行组织经常性的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分别对图纸设计的实际操作情况、施工材料、技术资料、工程质量等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二、及时推广与应用新技术及其成果

现代科技下的建筑装饰技术与传统的装饰技术大不相同,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兴的材料、技术、设备运用于实际生产,也使建筑装饰工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例如,纳米技术运用于工业材料的生产,创造出更具优势的材料,那么与之相应的建筑装饰技术也必须做出改变,以适应这种新材料,将材料的优点展现到最大化。又如,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提升和新的应用软件的开发,会帮助建筑装饰工程更有效率地进行设计与管理。自动化流水线的引进以及各种先进的加工设备的使用,建筑装饰工程中所用的材料、工件的质量产生影响。在当今社会下,所有的技术都在一刻不停地更新换代,对新技术的管理成了实践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三、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

1、培训施工技术管理人员

在所有企业中,相应人才的培养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在建筑装饰行业内,施工技术管理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们的专业素质越强,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更能得到保证,企业的实力也就更大。所以,培养专业的建筑装饰行业施工技术管理人才必须得到企业的重视,纳入企业的人才管理规划中去。企业应制定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培养适应于不同工作的管理人员。具体的培养包括:加强其自身的专业素质,既要懂技术又要懂管理;有计划地使用人才;合理分配人才资源等。目的是在施工技术管理人才的管理下,使装饰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整体有所提高,从而提升企业的实力。

2、提升管理人员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能力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被引进建筑装饰行业,管理人员要对这些新技术进行管理,只懂得管理方面的知识是不行的,也必须要掌握技术的应用能力。只有对每一个投入使用的新技术十分了解(可以借由技术员的指导和帮助),才能总结出试验和操作的相关数据,然后制定出施工指导书,将具体的工具、工艺和各项技术要点清晰规整地列入档案。以使其他的操作、检验人员能快地熟悉设备、投入工作。

3、增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权利和职责

建筑装饰企业应当不断建立完善其技术管理部门,并且强调每名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所具有的权利和职责。企业应当不定期地派遣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学习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范以及行业标准,特别是关于施工质量验收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学习,进而使施工中质量标准、施工方法、每个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相关技术要求得到明确,进而有效的进行装饰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鉴定和工程验收等。装饰企业内部应当提倡技术民主,激励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进行创新,定期开展与企业相关的质量管理活动,不断探索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鼓励技术人员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并且要积极的探究、探索和推广新兴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进而使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四、总结

建筑装饰工程中的技术管理是整个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建筑装饰企业只注重设计与实际施工环节,而不注重技术的管理,那么再好的设计、再新的技术也会因为管理的疏落,而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这对施工的质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都将会起到制约的作用。

所以,为了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让建筑装饰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在创造新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强技术的管理。其中包括:建立技术储备档案、加强对重要技术设计资料的评审、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技术交底、加强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及时推广与应用新技术及其成果;培养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提升管理人员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能力,以及增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权利和职责等方面。

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发挥技术管理人员的作用,不仅是提高技术资料管理的水平,也是保障施工工程顺利高效进行的推动力。在优化管理的过程中,施工的技术水平、工程质量同样归入档案,让每一个项目有案可查,有据可依。加强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对内明确了技术水平,对外更是提升企业的形象,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管理基于技术,而技术反受利于管理,这不仅是建筑装饰企业面对的问题,也是所有想要长久发展的企业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恒辉.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0(10)

[2]韩一彬 薛姗.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探讨[J].企业导报.2011(9)

[3]罗方亚.浅谈建筑装饰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J].魅力中国.2009(6)

创新技术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矿山地质;工程测量;技术

中图分类号:TD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矿山资源的不断开采,科学技术逐渐深人,矿山地质工程测量向工程型转变是必然的趋势,也就是矿山测量除了注重仪器在生产中的运用外,还要从服务型向决策型转变。因此,矿山测量人员的素质也将逐步提高,综合能力也不断增强,矿山测量人员也将在矿业的更多领域发挥决策作用。

一、概述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矿山测量一度被作为一个单独的专业。矿山地质工程测量技术的提高主要受三方面的制约:1.测量水平和相关仪器的先进程度;2.开采水平和工程量的制约;3.与矿山测量相关专业的发展。矿山测量人员承担着绘制地貌、地形图;开采监督;测量开采沉陷程度和对因开采导致的损害进行修护等任务。近年来,人口压力、资源使用过度、环境恶化以及灾害频出等状况,已逐渐成为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关文献显示:矿山地质工程测量人员对矿山地区的整体测评、保护环境、管理环境信息、以及整治因开采资源而导致的地面凹陷具有积极意义。

当前的矿山测量和矿山开采已逐步应用以3S为主导的信息技术,该技术在促使矿业开采走向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将继续为资源开采和矿山地质工程测量提供良好的服务。目前矿山测量的主要工作是:勘探资源、设计开采的方式;矿山地区的地面和地下测量;对当地的环境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利用以及处理。矿山地质工程测量在寻找资源、开采资源、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等方面,为人类提供着持续的服务。

二、矿山地质工程测量存在的问题

1.矿山地质工程测量人员的地位、待遇不高,拥有的权利小。矿山地质工程测量是资源开采可以维持的前提,同时也是资源开采后各项服务的提供者。矿山地质工程测量的数据不仅要为开采资源提供服务,也为相关领导对开采资源、保障安全等方面决策提供了参考,是资源开采和安全生产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市场经济的强烈影响,大多矿山企业都改变了经营理念,把达到经济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运行指南,大量开采低成本的矿石。受这种环境的影响,矿山测量技术的发展较缓慢,并且针对矿山测量的投资也很少,并且矿山测量人员的地位低,权利小,矿山测量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2.人才缺乏。由于煤矿行业的工作条件差、危险性高,尤其是地质工程测量部门工作人员的待遇不高。因此,很少有测量专业的优秀人才到煤矿行业工作,并且原有的优秀人才也流失到了交通、建筑等行业,煤矿行业的测量技术力量大大削弱。

二、地质工程测量技术设计的方法

1.技术设计的依据

1.1上级下达任务的文件或合同书。

1.2有关的矿山地质工程测量的法规和技术标准。

1.3有关矿上地质工程测量产品的生产定额、成本定额和装备标准等。

2.技术设计的基本原则

2.1矿山地质工程测量技术设计方案应先考虑整体而后局部,且顾及发展;要满足用户的要求,重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要从矿山地质工程测量作业区实际情况出发,考虑矿山地质工程测量作业单位的实力,挖掘潜力,选择最佳方案。

2.3广泛收集,认真分析和充分利用已有的矿山地质工程测量的相关资料和产品。

2.4积极采用适用的矿山地质工程测量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艺。

3.编写技术设计书的要求

3.1矿山地质工程测量技术技术书内容要明确,文字简练,标准已有明确规定的,一般不再重复,对矿山地质工程测量作业中容易混淆和忽视的问题应重点叙述。

3.2在矿山地质工程测量中采用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艺时,要说明矿山地质工程测量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或试生产的结果以及达到的精度,必要时可附鉴定证书或试验报告。

3.3名词、术语、公式、符号、代号和计量单位等应与矿山地质工程测量的有关法规和标准一致。

3.4以矿山地质工程测量的实际需要与工程特点为基础,以测量规范为准绳,以分级布网控制测量误差,确保校核条件控制测量质量,最大限度地保证矿山地质工程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实现矿山地质工程测量工作的多快好省。

4.对设计人员的要求

4.1矿山地质工程测量设计人员首先要明确任务的性质、工作量、要求和矿山地质工程测量设计的原则。

4.2矿山地质工程测量设计人员应认真做好作业区情况的踏勘和调查分析工作。

4.3矿山地质工程测量设计人员应对其设计书负责, 要深入第一线检查了解矿山地质工程测量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5.地质工程测量项目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

5.1任务概述

任务的名称、来源、项目内容、行政隶属、地理位置、作业区范围、产品种类及形式、任务量,要求达到的主要精度指标、质量要求、完成期限和产品接收单位。

5.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矿山地质工程测量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情况和矿山地质工程测量作业区困难类别。

5.3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

说明资料中矿山地质工程测量工作完成情况,主要矿山地质工程测量资料情况及评价,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设计方案。

5.4主要作业方法和技术规定

特殊的矿山地质工程测量技术要求,采用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的依据和技术要求,并进行矿山地质工程测量技术估算或说明。保证矿山地质工程测量质量的主要措施和要求。

三、矿山地质工程测量要运用GPS和RTK技术

在矿山坐标中利用GPS测量独立坐标的转换数据,并计算高速公路高程的差值。

1.测量地形

测量地形图的传统方法是建立控制点,并在控制点上安放经纬仪或者全站仪测量地形图。随后测量地形图的方法发展为:外部作业使用手簿和全站仪进行编码,用比例较大的软件测量地形图,该方法对四周地形地貌的测量要求较高,并且通过测量可以观察到测量站,这些工作至少需要2~3人操作完成,若在拼图时如发现错误,也需要到野外重新测量。在普通的地形地貌中,测量站运用RTK,一次就可以完成半径为10公里的测量工作,极大的减少了传统测量方法需要搬迁测量仪器的次数,并且只需要在地形地貌的碎部点上停留1~2s,便可得到该碎部点的三维坐标。此外,在测量的过程中键人地物编码,可以了解测量数据的精确程度,从而提高地质工程的测量效率。RTK的精确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同时误差不会累计,测量的数据也准确可靠,测量工作完成后,便可在成图软件中绘制出所测区域的地形图。

2.放样方法

传统的放样方法是,把已设定的点在实际地面上标出,并用常规的放样工具放样,通常要放一个已设定的点,还要反复的移动这个点。在放样工作不能继续时,通常需要使用别的方法来完成放样工作,但会导致测量误差的累计,从而影响放样点的精确度。而运用RTK放样时,只需要把已设定点的坐标值键人到手簿内,手簿便可呈现并提示放样的位置,这样不仅使放样工作变得容易,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放样效率。

结束语

随着矿山资源的不断开采,科学技术逐渐深人,矿山地质工程测量向工程型转变是必然的趋势,也就是矿山测量除了注重仪器在生产中的运用外,还要从服务型向决策型转变。因此,矿山测量人员的素质也将逐步提高,综合能力也不断增强,矿山测量人员也将在矿业的更多领域发挥决策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小明.地质工程测量中数字化测量技术的运用[J].科技风,2011,18:113.

[2]叶积龙,张维宽.关于GPSRTK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价值工程,2012,10:183.

[3]南亲江,丁莉东.GPS-RTK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8,06:7-9.

[4]陈广尧,孔士营,王利.基于矿山地质问题视角探讨测量技术应用方法[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11:137+143.

[5]李小珍,焦丽辉.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与应用浅析[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2.

创新技术设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 环境景观设计原则

1.生态设计理念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环境价值共享理念和高科技网络的支持下,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寻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考虑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将工业景观设计作为完善大自然的能量大循环的一个手段,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2.创新技术设计理念

(1)创新理念

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各种思想广泛传播、自由交流所激发的灵感也成为创新景观设计的源泉,相应的设计观强调变化、弹性。具体包括:将更多的景观要素纳入设计中,用多种语汇表达个性设计,强调工业景观的内涵与视觉效果;改变定式思维,注重探索性,发掘设计创意的潜在价值,通过厂区的景观设计传达企业内在文化价值。

(2)技术理念

技术是人类文明与实践经验的积累,在物质化的同时,也在被精神化和审美化。在当代景观设计不断进化的历程中,新技术不仅能使我们更加自如地再现自然美景,甚至能创造出超自然的人工奇景。它不仅极大地改善我们用于造景的方法与素材,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美学观念――技术美学。

当代景观设计受到新材料技术、环境科学技术、加工技术,以及现代艺术、当代美学和现代建筑理论的影响,许多新的观念介入进来,传统景观的服务对象及目的已经完全改变,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审美习惯等的改变对环境景观有了新的要求,需要新的功能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些因素都使得当代景观在各个方面都区别于传统的景观设计,使当代景观的设计和营造发生了转型和变化,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技术发展趋势。新技术成为景观设计师的灵感源泉和完成设计的手段,当代景观呈现出与传统景观迥然不同的面貌。当代景观设计在不断扩大的审美领域的过程中,继续追求技术的艺术表现力,结合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运用,不断探索和拓展自身的表达语汇和形式而追求新的发展,使设计创作更具有审美的意义。当代景观的新思维不仅仅是对前卫、流行设计理念的复制,对当代景观的一种合理化、科学化和理性化的新的追求和探索,还是景观的探索之路正逐渐向这样一个方向前进着。

3.人性化设计理念

现代工业厂区环境景观的设计的概念和内容已今非昔比,行为科学的介入为其充实了新的内涵。人在空间中的行为是环境景观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个环境中,使用者要求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要求思想交流,文化共享……一句话,要求这个环境能积极反映使用者潜在的各种行为意识,要求表达当代环境景观美学与社会共有的价值。在现代工业景观设计中,设计的成功与否,并不是按照业主的愿望来衡量,而是以能否满足环境中使用者的需求与日常生活兴趣为依据,是否为内在的生活者和体验者而设计。这就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发掘人性需要,创造人性空间。设计师要突出厂区环境景观的人性设计,就必须了解人,深刻地了解人性,每一处景观,都有其特定的使用主体,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是有所区别的,但其本性却有着相同之处。人既需要庇护和阴凉,又需要望,看别人而不被别人看到;人需要领地,需要适当的尺度空间;人需要被关注、同时喜欢关注他人……因此,在厂区环境景观的设计中应根据人性的需求,有效地利用各种景观要素创造不同的人性空间。

4.信息化设计理念

传统的景观设计主要集中于展示形态与空间,满足功能的要求。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要求景观承载更多的信息,相应的景观设计必然集中于信息,体现时间优于空间的概念。具体包括:

(1)设置信息的疏导、调节空间,留有弹性发展的场所;

(2)在设计理念和人的审美需求之中融入信息技术,与情感融为一体;

(3)创造互动性的景观。

5.艺术设计理念

异彩纷呈的现代艺术,为工业景观的设计提供了设计源泉,使得工业景观营造的设计思想和手法更加丰富。在国内外很多工业厂区的景观设计,不论是从构图上,还是从形式上,都可以看到艺术的影子,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艺术的影响。而在精神生活逐渐富足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更多休闲时间投入到文化艺术活动中,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正在消失,人类生存的一切环境都被赋予了艺术色彩。景观设计是人们对所期望生活空间的一种表达,艺术性贯穿景观设计的各个阶段。在概念规划层面,景观首先是人们在脑海中形成的一幅蓝图,这种平面视觉艺术中的景观是视觉艺术化了现实环境,它讲究构图、色彩,讲究平面效果表现。之后,设计进入空间环境营造的考虑,空间中的虚实、借景、框景、障景等手法的使用,也同样为环境景观带来了多层次的、丰富的艺术效果。

6.多元化设计理念

在景观设计中,通过强化地域性、多样性及保留下来的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来丰富景观资源,实现多元化的景观发展方向。具体包括:

(1)在地域文化的构成脉络和特征中寻找地域传统的景观元素、景观体现及发展机制;

(2)以发展的眼光看地域文化的传统,将其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与景观现实及未来发展相结合,从而获得持续的价值和生命力;

(3)结合全球文明的最新成果,打破封闭的地域概念,用最新的技术和信息手段诠释古老文化的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 吕海平,王鹤,城市景观建设中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开发模式[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19(2)

[2] 王紫雯,城镇化过程中的景观保护与规划[J],小城镇建设,2001,11

[3] 陈蔚,胡斌,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关系初探[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26(5):19-20

创新技术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现代机械产品的特点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背景下,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正在向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因而这也就决定了现代机械产品的特点。即智能化、系统化、模块化,并且能够实现基于产品特点的个性化设计。所谓智能化,是指现代的机械产品在设计中常常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科技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开发具功能更完善,性能更良好的机械产品。系统化是指机械产品的设计是一个由若干设计因素组合而成的系统,具有很强的层次性,且各层之间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模块化是现代机械设计的最大特点,即将机械产品的各个功能分别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来设计和生产,并将多种模块组合在一起形成整个机械产品。另外,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机械产品需求,现代机械产品还要求在设计和制造中要根据机械的功能特点和产品特征知识进行个性化设计,从而提升机械产品的整体性能。

二、机械设计的技术分析

1、机械设计的初期计划设计分析

机械设计的初期计划设计非常类似于计算机软件设计的需求分析,即在设计之前,对机器的设计要求进行调查与分析。从分析的要求与研究中了解机器应该具有的功能。以此,作为机械设计的初期基础,并规定机器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约束条件。

2、机械设计的设计方案分析

方案的设计是机械设计的关键部分,方案是设计中的灵魂,决定着设计的成功与失败。这一设计阶段,需要处理的问题较多。一般认为,要处理实际与理论之间的矛盾。方案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机器自身的性能以及功能要求,更要考虑到检验者对于机器的开发与认识以及创新。这一阶段的主要设计步骤可以简单认为:工作原理的定义-机器的基本结构-运动方式的设计-零部件的选取与设计-工程制图的设计-初步设计的检查。

3、机械设计的主要技术设计分析

机械设计的技术设计,这一工序中,对于技术层面的要求最为苛刻。这一阶段主要是对于设计图纸的核对与计算。总图与部件草图的对比核对分析等。此外,要对每个部分的设计都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核对,不允许出现疏漏,如果出现,则应该做好校对工作。对于待生产的产品,则可以根据产品进行定型设计。

4、机械设计的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4.1针对现代机械产品的机械设计

现代的机械产品对于机械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机械设计而言,其技术层面也发生了转变。首先,对于产品的设计要求更加倾向于智能化。智能化的特点是利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段,如CAD设计软件以及虚拟的设计技术对需要设计的产品进行模拟设计,并能够通过多媒体等对产品的性能、结构等进行模拟演示。其次是更加系统化。系统化要求是要将产品的每个部件的有机内在联系进行整合设计,并要求有一定的层次性,通过系统整体来完成设计任务。然后是模块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较为简单,即将具有一定实现功能的模块进行组合,并实现

产品的方案设计。最后是产品的特性设计。依据产品的特性,利用计算机的技术对产品进行知识构建与逻辑推理,最终形成产品的方案设计。

4.2现代机械设计的未来发展与前景分析

第一,性能更加优良。现代的机械产品多要求性能的优良化。因此,在对机械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提高产品设计的性能优良性。其中,优良性能分为可靠性技术设计、动态设计、防腐设计、补偿设计以及控制设计技术等。

第二,更适合市场竞争的设计技术。产品的形成最终是要投放市场,在市场要有绝对的竞争力。面对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要开发新原理以及新技术,给予产品以新技术与新功能。竞争优势的技术设计包括产品的技术创新、成本的降低、仿真设计与智能设计等等。不断的创新技术以及竞争需要,让机械设计更加向市场竞争方向发展。

第三,节能环保的绿色设计理念。对于环境的保护,环保意识在当今社会更加深入人心,因此,对于机械设计而言,也应该以绿色设计为设计理念。对于机械设计的产品要以智能化和绿色化为基础。不仅如此,还要以资源的利用为前提,即通过先进的机械设计技术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此外,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则是更加先进的机械设计理念。

二、机械制造的先进技术

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是20世纪制造领域最杰出的成就之一,也是计算机在制造业中应用最成功的范例之一,它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技术,也是当今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目前已经形成相关产业。CAD/CAM等新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对制造业的制造模式和市场形势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生产模式的转变和制造业市场形势的变化。

2、数控加工技术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要求机床不仅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灵活性,而且对加工过程中的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控加工技术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发展起来的,适用于精度高,零件形状复杂的单件和中小批量生产的高效、柔性的自动化加工技术。目前,数控技术发展迅速,应用领域已从航空航天普及到汽车、机床等制造业及其他中小批量生产的机械制造行业中。

3、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

随着航空航天、计算机、材料科学、激光和自动控制系统等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综合应用当今先进的加工技术,使机械加工精度已经提高到了0.01μm的亚纳米级,并向纳米级发展。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前沿和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它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中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技术,尤其是精密加工技术在尖端产品和现代武器制造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4、超高速切削、磨削技术

超高速加工技术是指采用超硬刀具和磨具,利用能可靠实现高速运动的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的制造设备,以提高切削速度来达到提高材料去除率、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的先进加工技术。具有切削力小、热变形小、加工精度高和降低加工成本等优越性。

5、新一代制造装备技术

5.1少无夹具制造技术

在常规制造系统中,产品生产所需大量夹具不仅耗费大量资金,更严重的是延长了产品的准备时间,形成制造过程中的“瓶颈”,这是造成柔性差、响应速度慢、生产成本高、企业竞争能力弱的主要因素之一。鉴于少无夹具制造技术所具有的重要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国内外多个单位均在这一领域开展了研究工作。

5.2虚拟轴机床

新型并联构型制造装备虚拟轴机床实质上是机器人与机床的混合物,其在结构上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数控机床,具有模块化程度高,结构简单,速度、动态响应快,造价低等优点,克服了传统的机床设备一些无法避免的固有缺陷。

6、微细制造与纳米技术

随着人们对许多工业产品的功能集成化和外观小型化的需求,使零部件的尺寸日趋微小化。这些需求导致了自20世纪70年代起出现了微细加工和纳米制造技术,他们促使了微型机器向系统化方向发展,并形成了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微机电系统(MEMS)。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机械制造业中,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之间关系密切,息息相关,共同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根据两者的性质作用来说,机械设计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机械制造技术的水平,而机械设计又要以机械制造技术为基础,这样才能为提高机械产品的性能提供基础,保障机械制造的质量。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制造业的发展前景,能够有效创造财富、促进科技进步。在当今市场发展的形式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很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在机械设计工程中,机械设计要以机械制造技术为基础,保障机械制造的质量,设计出高水平的机械产品。

参考文献

[1]汪雷.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3,Z3:7-8.

[2]张义臣.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相关技术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4,08:90.

上一篇:工程经济与管理范文 下一篇:中学生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