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场范文

时间:2023-03-09 16:19:14

创新工场

创新工场范文第1篇

从4月14日开始,网名叫“季开复”的网友,在新浪微博发起了“人人都是季开复”的活动,号召大家把网名改成类似“李开复”的“季开复、李升复、李开夏、季开夏”等,并宣称“我们来自抄袭工场,我们创新工场什么的我们从来没听说过”。与此同时,一个名为“抄袭工场”的网站上线,其页面布局及风格均类似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场网站。

从两年前李开复开设创新工场起,其公示的创新模式―直被互联网界寄予希望。但未满两年,创新工场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4月15日,乐库科技创始人徐乐乐(Rakuraku Jyo)在轻博客网站Tumblr上发表博文,指斥李开复及其创新工场的抄袭行为,并转载Twitte止的说法,调侃其名为“李开(始)复(制)”。4月16日,国外著名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刊出文章,言辞犀利地批评创新工场的抄袭行为。

“对于创新工场,我们期待很大,但是它的低级抄袭行为,有违商业道德,我们的失望也很大。”徐乐乐在接受《凤凰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创新下的蛋

挑起网民与行业人士不满的导火索,是创新工场近期传出的消息。

今年2月24日,点点网创始人、原校内网负责人许朝军对外宣布,该网站已获得创新工场2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同时许朝军加入创新工场“明星创业家计划”,将网站安置在创新工场办公。

点点网号称国内第一家“轻博客”网站,借用许朝军的话说,轻博客介于博客与微博之间,“博客好比是一本书,微博是报纸,轻博客则是杂志。”

然而,有人指责,许朝军手上这本“杂志”,并非“原创刊物”。从上线伊始,点点网便遭受了来自业内的质疑,原因是不仅创意,甚至页面布局风格,皆与“轻博客”鼻祖,国外著名网站Tumblr一模一样。

“点点网内测的时候,我们公司的员工回复过李开复的微博:‘开复老师,你的创新工场就是这样创新的吗?’”国内某互联网企业CEO向《凤凰周刊》记者透露,其公司员工曾把点点内测网页的html代码扒下来比照,发现几乎跟Tumblr一模一样,所不同者,一个是英文,一个是中文。

“这是像素代码级的抄袭,实在不道德。”徐乐乐对本刊记者坦言,他能够接受“仿制后创新”,但是点点网的行为超出了这个底线。

这样的指责,让刚刚获得多轮投资的许朝军有些难受。他一方面下令全面改版,另一方面对媒体表示,点点网并非“抄袭”,而是“学习”,并“马上将开始本土化的进程”。

“点点也是‘受害者’。”面对《凤凰周刊》记者的提问,许朝军欲说还休。

业内人士发现,创新工场还有更多的产品涉嫌“抄袭”。

“李开复说创新工场投过28个项目,其中15个获得专利,但是从公开的项目看,很多更像是复制品,点点网和知乎网就不用说了,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创新工场推出的‘点心(Tapas)操作系统’,不过是在谷歌‘Android系统’上增添了几个应用,怎么能就此命名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呢?”前述互联网企业CEO表达了质疑。

徐乐乐亦透露:“有一个叫做同步网络的网站应该也是李开复创新工场投资的产品,其开发的同步助手就是一个app盗版平台。”

据公开资料,同步网络确是创新工场家族成员,其创始人熊俊亦是“91手机助手”的开发者。在内容方面,“同步助手”与“91手机助手”颇类似,亦与另一款模仿“91手机助手”的创新工场产品“豌豆荚”相仿。

耐人寻味的是,面对质疑,“微博达人”李开复并未作正面回复,而是在微博上贴出了Business Insider老板发来的“道歉”邮件截图,并称:“昨天美国媒体Business Insider刊出一篇错误的文章。我email他们的CEO,半小时之内就道歉、改稿,美国媒体的敬业,值得学习。”

但不少网友发现,该“道歉”邮件中,对方的意思是“Please tell us what is wrong in the article?(请告诉我们错误在哪里?)”后来,李开复删除了该条微博。

李开复也未对《凤凰周刊》记者作出回应。代表李开复思维的王肇辉对《凤凰周刊》记者表态:“我们不想多说,几个月后,人们会看到创新工场的成绩。”

葫芦里的药

创新工场想要做什么?

据李开复以前示人的创新模型,创新工场的第一步是先筛选创业方案,招募优秀工程师和创业者,让其自由组合完成各自的商业策划案,选择感兴趣的项目进行操作。然后,孵化成熟的创业计划进入由第三方主投、创新工场发展基金跟投的A轮融资,并正式从创新工场母体剥离,成立独立公司,而未获通过的项目则解散。“出壳”的独立公司经营一段时间后,将进入B轮融资。此时,创新工场亦将获得一定的股份――这正是创新工场的盈利来源。

作为李开复的朋友和前助手,立方网CTO李曦坦言:“开复可能更多是要做一个角色转变,从职业经理人转向投资人。”

然而这样的说法,并不能让李开复满意。2009年创新工场创立之际,李开复发文《我的新公司:创新工场》称:创新工场是一种新的天使投资和创新产品的整合,是一个崭新的模式。

一年多之后,李开复再次在媒体上强调:创新工场与众不同之处就是,我们的模式是孵化器加基金。

对此,内地孵化器事业创始人之一、武汉东湖创业中心主任龚伟对《凤凰周刊》记者表达了他的看法:“创新工场基于李开复很熟悉的Google GIS信息平台,这样一个平台加上技术与风险投资,并非独创。”

另外,针对李开复“75%的项目能够获得A轮投资”的投资成功标准,龚伟质疑道,“孵化成功的指标,还包括就业岗位和税收的规模这两项,而不是把风投拉来就成。有些情况下,拉来钱可能是更大烧钱的开始。”

立方网创始人熊万里亦赞同此点。同时,他告诉记者,“一年以前,立方网初创之时,创新工场来找过我们,要投我们,但我们拒绝了。”

至于拒绝的原因,熊万里说:“天使投资一般来说占到企业份额的20%。但是创新工场不一样,它要打着‘创新’的旗号来收编你,那么你被它孵化的话,可能要给它四五成的份额。”

熊万里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李开复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坦言,对所孵化的企业,创新工场将会拥有这些独立公司30-40%的股份。

“开复这样做,是想既做投资人,又做创始人,这条路是很容易出问题的。”熊万里不无担忧地说道。

网易科技专栏作家郭建龙也在《前李开复时代的“创新工场”》一文中揭露,创新工场并非是李开复所独创的“未选之路”,早在2006年,一家美资企业泰乐琪(Trilogy)便已经打造过类似如今创新工场模式的团队,并轰动一时,但是由于跨国架构上的短板与项目评估上的死板,最终导致泰乐琪越走越窄,终至衰败。

廉价创业者

李开复在意别人怎么看他,以及他如何影响别人。他曾三番五次、热情洋溢地给学生写信,教他们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创办帮助学生成长的我学网(又称开复学生网),并宣称“一生最得意的事情是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据悉,李开复亦曾在老部下郭去疾的生日party上透露,在开通微博之前,他要先去打探对方能够给予多少粉丝。

如此这般努力,使得李开复在学生中口碑甚响。这些簇拥的学生后来也直接成为了创新工场的人力资源。在创新工场开创第一天,就收到了7000份简历。

对此,李开复似乎甚为满意,很愿意对人谈起他的“学生军”。他甚至曾亲自写信给学生父母,说服毕业生放弃大公司,加入创新工场。

李开复曾表示,这些人并不是也不被允许是他的员工,而是创新工场的工友,大家彼此都是朋友,皆为了创新的使命和目的而努力。

去年毕业加入创新工场的小梨(化名)谈到:“我之所以加入创新工场,就是感觉这里有学东西的好时光。”

不过,小梨如今坦言,创新工场的工资待遇低于行业标准。

“创新工场的待遇跟行业水平对比,确实相当低。”熊万里对《凤凰周刊》记者表示,李开复若非有意为之,便是对创业的理解走入了歧途。

“开复在学生中间很有影响力,他是不是就可以让学生到他的创新工场中拿更低的股权,干更多的事情,就像国内高校中的教授们廉价使唤学生一样?”熊万里谈到他在硅谷观察到的经验,“为什么美国的年轻人毕业之后愿意选择去创业公司,而不是大公司?这是因为创业公司往往待遇更好,给的期权更多,诸如Google初期的情况。”

徐乐乐如今正在异国的土地上带着一帮兄弟进行着创业,主要方向致力于开发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程序。之所以离开内地,东渡日本创业,徐乐乐的说法是想“站着把钱赚了”。

创新工场范文第2篇

日前,由创新工场研发出的第一个项目――“豌豆荚”手机管理软件面世。此举一出,便遭到业内人士毫不留情的“解剖”――豌豆荚手机精灵虽然有诸多功能,但很多与其他软件如出一辙,这让李开复情何以堪。与之相随的是,业界对创新工场的质疑声不断:创新工场是不是一个空壳公司?一没资金,二没团队,三没项目。对于这样的质疑,李开复在微博作了一一回应。

李开复曾在微博中表示:“我们基金足够用五年,我们的团队已经把场地挤爆即将搬家,我们的项目有超过10个,每周有顶尖vc想来和我们跟授。”以此来回应外界的猜测。然而,细心人士就不难发现,“创新工场”的工作进程难度颇大,在人才的运用和团队的管理上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近一年来,“创新工场”的发展,很多与最初的设想大相径庭。从团队来讲,没有预想的那么多跨国公司的高级人才加盟,互联网大公司的中高层加盟也不多,体内孵化也并未成为“创新工场”的主流,主流是带项目加盟,创新工场负责配置人员、资源,优化商业模式。

毋庸置疑,“创新工场”是非常注重团队概念的,但如今能与李开复共同创造团队,精诚协作的左膀右臂在哪里?是刚刚步入社会的高学历人群。还是正在象牙塔里深造的大学生?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表达他的质疑:李开复博士要指望从中国青年学生或者大学中发现多少创新项目,将注定会失败。试问在中国有哪家vc从学校发现了可投资培养的项目?再看看现在中国成功的公司,有几个是从学校实验室走出来的?如何形成紧密持续的创业项目的跟踪和价值实现?

“创新工场”是一个全新创投模式。目前在中国,创业者通常要面临很多挑战,比如,缺少创业和管理经验、欠缺初期启动资金、难以吸引卓越技术人才加盟等,诸多因素使得创业成功率并不高。

凭李开复的个人江湖地位,拉来一些人入伙难度不大。但是,时于他这个模式能否成为样板,业界普遍信心不足。商业诚信的土壤,政府的土壤,人才的土壤,这些都是阻碍创新的绊脚石。

创新工场范文第3篇

模式转向投资领跑

2012年8月7日,李开复发微博公开表态:“欢迎已经有天使投资的团队接洽我们,由我们提供下轮投资和服务。”这条微博也间接承认了创新工场第二支美元基金已募集近1.5亿美元的传闻。此外,来自SEC最新披露的文件也显示,一支名为“Innovation Works Development Fund II,L.P。”的基金,截至7月20日已完成募资1.48亿美元,而这支基金与创新工场的第一支美元基金系列名称如出一辙。

在微博中,李开复再次表示,作为“创始投资机构”,创新工场主营业务是从创业的第一天帮助创业者。“我们占小股(平均17.6%),提供含金量高的服务(如巨大的简历库,产品技术体验专家),降低创业者初期的失败率。”这是李开复自8月3日发出微博“创新工场对占大股辟谣”后再次表明投资态度。在该微博中李开复说:“中国创业者面临的一大陷阱就是天使投资在很早就占去大股份,让创业者失去控制权和动力,也让优质风投们不敢接手。多次媒体或微博曾报道创新工场占股太大,导致创业者对我们产生了误会。现在对这个谣言予以澄清:创新工场共投50个项目,平均占股17.6%,有些已投2至3轮,所以每轮平均占股更低。”

2009年从谷歌离职的李开复创办了创新工场,旨在帮助中国年轻人成功创业。由于李开复本身无疑就是个响亮的品牌,因此创新工场自出生伊始就受到了非常大的关注,当然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对其模式的争议。在创业的第一年,坊间对李开复充满了种种怀疑和猜测,原因只有一个,即“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不过,经过两年时间的积累,李开复和创新工场的步伐已明显加快。2011年,创新工场迎来了首场“毕业季”,已审阅了超过2500个项目,投资孵化了39个项目和公司,总投资额超过2.5亿元人民币,其中9家企业已获得外部风险投资A轮融资。

在扩张的同时,李开复也在调整他“带学生”的方式。在2011年10月31日举办的“Tech Crunch Disrupt”大会上,李开复谈到了创新工场的新变化,即“由以前大孵化、小投资的模式,转变为投资领跑的发展方向”。2011年9月,创新工场宣布首支美元基金已募集完成,筹资金额高达1.8亿美元。李开复在“Tech Crunch Disrupt”大会上表示,“大孵化小投资”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孵化器必须有可预见的时间,以免由于缺乏后续资金的注入而无力维持。不过,如果孵化做得好就会吸引更多的投资人愿意出钱,而更多的运营资本和管理费,反过来也能对孵化器进行扩张和增强,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良性循环。创新工场将逐渐成为一家具备较好孵化功能的风险投资公司,以满足孵化创业型小公司以及投资有经验的优秀企业家创业项目的双重要求。

安心做好“裁判”

“孵化器”模式起家的创新工场要转型做风投,无疑惊起了业界的一片质疑。对此,李开复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进行辟谣,他表示创新工场不是降低孵化器的成分,而是增强投资并将继续帮助创业者并提供“投资+招聘+法务+财务+教练”的全方位平台功能。

对于为何会去经营风险投资性质的基金的疑问,李开复坚信“孵化+投资”的商业模式是成立的,只不过需要在操作中平衡两者间的比例。当理顺了孵化业务的思路后,孵化大量外部进入的“种子”,就需要更多的风险投资在天使投资之后跟进。“这就像自行车的两个轮子,需要协调前进,以达到既能将孵化业务正常运转,挖掘培育出优秀的早期创业项目,又能通过风险投资优先进入这些工场孵化的项目,获得最大的回报。”李开复表示。

李开复强调“孵化+投资”模式与其他风投的不同,即创新工场的专长和差异化是在早期对技术和趋势的判断,投资基金的对象主要还是投资自己孵化的项目。在天使投资之后再投下一轮或两轮,然后也同时邀请业界的风投一起参与。李开复将其倡导的“天使投资+全方位孵化”的独特模式比作“只做裁判,而不会成为项目的运动员”。在该模式引领下,创新工场通常由管理层在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确定创意和项目,随后建立多个孵化器引导小团队来实施项目并进一步成长为独立运作的公司,“点心”和“豌豆荚”等项目均是这样的典型案例。实际上,在创新工场的第一支基金里也有投资非内部孵化的项目,但李开复曾表示,当时外部项目的比例比较小,大约只占总数的10%,而客观的原因在于当时资金有限。

李开复认为,一个成熟的孵化器模式,不是简单的场地提供,还需要同时配备很多要素,包括有经验的人、专业培训、招募优秀人才、对孵化企业进行前期文化和架构建设,对趋势前沿有好的把控等要素,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降低创业失败概率。“很多孵化器仅仅是当房地产来运行,价值有限。我们现在都避免用孵化器这个词。所做的是创始投资机构的概念,和风险投资也不同。创新工场在创业者创业第一天,就投资企业,并且赋予其巨大的附加值,让创业者能用更短时间做出产品,降低失败概率。”李开复说。

增值服务是核心

在李开复看来,创新工场能够成功吸引并孵化众多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增值服务。李开复表示,创业者为什么要拿创新工场的钱,第一个原因是招聘,创新工场是一个超级猎头的角色,可以帮创业者打造刚开始时5到10人的创业团队,而这决定了创业的成功概率。第二个原因是优化商业计划。无论是运行、产品可行性还是市场开拓,创新工场都有适合且有经验的人。第三个原因是利用品牌、人脉和名声增加项目成功率以及文化和环境打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创新工场还有很多创业教练,俞敏洪、杨致远等‘大腕’都会来和团队交流,加上一些专业领域的教练也会给团队很多针对性的建议,这是一般风投做不到的。”李开复表示。

“常听到‘我10年前就看好平板电脑’、‘我15年前就看到社交网络’、‘我20年前就在研究搜索引擎’的‘扼腕叹息’,其实在高科技领域,赢家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的高效执行者,不是那些死在沙滩上的‘先驱’,更不是那些纸上谈兵的‘预言家’。”李开复认为,如果没有创新工场,很多创业者可能无法及时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而是将一半的时间消耗在非产品事务上,创新工场的价值就在于帮助创业者省却那一半的时间。“我们帮创业者少走很多弯路,更快把产品做出来,同时帮创业者做更好的领导者,而不是成为温室花朵,出去以后无法自然生长。”

创新工场范文第4篇

他们走到了一起。

创新工场一向高调,可它这一笔投资并未像之前的27笔一样轰轰烈烈。4月18日, “珠海心游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心游”)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金山旗下西山居与创新工场共同投资湛振阳创业成立的网游公司。这个公司全是老金山人。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没忘在微博上宣布这一消息:“创新工场携手金山西山居,投资精品网游团队,由金山游戏副总裁湛振阳领军。”并贴上了一张湛振阳的单人照。

当资金蜂拥涌向电子商务、社交网站等互联网新业态的时候,网络游戏何以获得创新工场的青睐?创新工场另辟蹊径,是想在老瓶里装新酒,还是已经把钱摆在了比创新更重要的位置?

金山求变

在中国,网络游戏始于1999年。在这11年中,金山旗下的金山游戏起起落落。

根据金山3月下旬的截至2010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游戏业务营收占金山第四季度总营收的66%。

可以说,西山居是金山游戏工作室体系中最重要的一员。金山游戏的代表作《剑侠情缘》就是由西山居开发的。《剑侠情缘》系列基本确立了金山游戏的武侠风格和业内地位。

虽然网络游戏行业的平均薪资水平比较高,但开发人员架不住几大网游公司在挖角的时候开出的直接加薪至少30%、期权甚至原始股的诱惑。多年来,人才流失是各个网游公司的痛。

张朝阳的搜狐并不算网游界的主要公司,但他仍忍不住感叹,大家挖来挖去最后一片狼藉,留下一地鸡毛。对行业发展来说,互相挖人,会扼杀网游公司的创新冲动,因为只要你一创新,你的团队就有人盯上了。挖来挖去,人心浮躁,谁也难得静下心来开发新产品。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最后的结果是数败俱伤:网游产品内容同质化严重,产品推出后的维护和更新无法尽如人意。

金山受挖角之害尤甚。2010年4月,金山旗下第二大工作室烈火工作室解散并传遭遇腾讯、完美等公司的“地毯式”挖人。同年7月,金山旧将王峰创办的蓝港在线推出与金山游戏安身立命的剑侠系列针锋相对的《东邪西毒》。《东邪西毒》的开发团队中有30人来自于金山珠海团队,包括西山居主美术杨影峰等业务骨干。

私人恩怨暂且抛开不说,是公司机制导致这样的金山之痛还是行业风气使然?金山到了必须直面问题的时候。2010年5月,金山对外的口径就是要加强运营。这是金山对其上市以来最惨财报的一个激烈反应,财报中可以看出金山主营游戏业务营收大幅下滑。

痛定思痛,金山开始了改革创新。2010年11月,金山游戏CEO邹涛提出了针对研发人员的股权激励方案。2011年1月24日,金山对外公告,宣布西山居MBO(管理层收购)完成,新西山居将掌控成都西山居、珠海金山等部门。26位西山居的创办员工出资1.89亿港元,换取新西山居20%的股权,金山享有80%的股权。

金山觉得这样还不够。金山董事长兼CEO求伯君表示,自负盈亏的模式更能激发员工的能力和工作积极性。编外创业似乎能把这种思想体现得更彻底。于是,采取这种方式与以创新为主题的创新工场合作,更加彰显了金山的求变决心。

创新工场“食言”

2007年11月18日,李开复在南开大学回首自己的大学时光,坦言也曾沉迷于游戏。微博上,数人指出李开复曾表态过,创新工场不会涉足网游领域。“创新工场食言”的说法随着这次投资的落地渐起。

其实一切皆有伏笔。今年3月29日,李开复在深圳参加IT领袖峰会时所说的话,就透露了创新工场投资方向的变化。在他看来,移动互联网的第二阶段已经来到,创新工场该及时行动。李开复透露,过去6到9个月的时间里,创新工场投资得更多的是娱乐领域,例如游戏和社交。

湛振阳向《中国计算机报》记者介绍,心游获得创新工场投资的过程很顺利。他直接与创新工场联系,讨论合作事宜。从开始接触到合同签署,整个过程才耗时3个月。

而根据创新工场与心游的合约,创新工场没有对心游提出具体的业绩要求,即不存在业绩对赌和明确的盈利时间表。湛振阳把此举归因为合作方的互相信任,在运作模式、产品方向、发展节奏方面,三方存在共识。因此,创新工场没有提出过多的附加条件――它当然知道,七七八八的附加条件或多或少会引发被投资者的抵触情绪。

心游也接触过其他的风险投资公司,但讨论过程比不得跟创新工场“愉快”。而根据创新工场投资部副总裁郎春晖在接受新浪科技记者采访时(这是目前为止,创新工场关于合作事宜接受的唯一一次采访)透露的投资规模,千万级别的金额算得上创新工场的大手笔。规模不小的钱首次投向MMO项目,湛振阳直言他没有过多考虑创新工场在网游领域的布局。

4月16日,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撰文称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投资100万美元的轻博网站点点网涉嫌抄袭国外网站Tumblr。两天后,心游获得投资一事几乎悄无声息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以创新工场的知名度,处在风口浪尖的它这时候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低调行事。

创新工场这次快速和金山达成合作,有业内人士表示,创新工场是急着赚钱了,网游上线了就能带来收益,回报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网游领域也是很有创新潜力的。如果能既创新又快速地获得收益,创新工场作为一个投资者就是成功的。

心游淡定

在游戏玩家发出“开发网游就像做科研,你可以踏踏实实地闷头做出个魔兽拿个诺贝尔奖,也可以草草发表几篇论文混个教授职称”的调侃时,他们希望的其实是网游开发者不要弃玩家感受于不顾,试图一劳永逸,等着数钱。

其实,网络游戏厂家去年就开始为网游“人口红利”发愁了。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网民增速在2007年达到顶峰――53%,随后一路下滑,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变为25%。艾瑞还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网民增速将继续放缓至8.5%。网游公司在“后人口红利”时代需要居安思危。

湛振阳之前的举动已让外界对他后面要做的有了心理准备。作为“金山五虎”之一且一直负责金山游戏,他没参与西山居MBO,其实是另有打算。他的身份在这次合作过程中得到确认――心游公司董事长。

湛振阳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重回金山后,他仍然投身于金山游戏事业。他表示,不参加西山居的MBO,是因为心中还有创业的梦想。

虽然起点比许多创业公司要高,也没有过大的业绩压力,但心游的首要任务仍然是活下去。

财不入急门。大型MMO游戏的设计开发更是急不得。根据湛振阳的计划,心游的首款产品会继承开发团队已有的经验,深耕于武侠主题,并主要基于PC平台。

至于创新工场之前表示出强烈兴趣的移动互联终端游戏,湛振阳表示会考虑推出模块化的产品,也会引入开放平台的概念。网游构建的是一个虚拟社会,而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心游在产品的维护和升级上要把握“与时俱进”,保持微创新。

湛振阳还透露,心游的第一款产品推出后,会尝试不同主题的游戏。目前来看,心游把第一炮打响至关重要,要打响需要集中力量发挥自己的优势。以他已有的创业经验来看,先不要急于把摊子铺得太大,因为这样往往事与愿违。心游要做的就是把产品做好。

创新工场范文第5篇

李开复:这确实是我的第一次创业。我觉得,创新工场的目标不仅仅是成立公司、投资,然后得到回报,而是通过它打造出一种非常好的创业文化。我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些能够代表中国的创业人才,同时用这种创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作为创新工场的负责人,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很重要。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身作则。我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领导,我就应该做什么样的领导。如果我一直以大老板的身份自居,出差的时候我住五星宾馆,他们住二星宾馆,那我就向他们传达了一个错误信息。

如果你去过创新工场,你就会发现,里面是一大片的工作区域,大家都很有激情地工作,非常有感染力。每个人的创业梦想都会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折成纸飞机挂在墙上。

在创新工场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工作的时候,我的办公室是敞开的,随时欢迎大家进来。办公室没有锁、没有门甚至没有墙,只有一面玻璃,大家随时都可以看到我在做什么。公司有时候会议室不够用,他们会把我的办公室当会议室用,我非常认可、赞赏并支持他们这么做。

平等、公平、透明,这就是我想打造并推广的创业文化,我希望将这些文化带给我的每一个员工。

《华人世界》:您曾经说过,留学归国的这批年轻人在中国创业已经没有特别的优势。而最近有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在海外留学的这批人,学成归国的只有三成,您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的?

李开复:的确,如今中国本土的创业者学习能力很强,同时又了解本土的实际状况、拥有广泛的人脉资源。虽然那些留学归来的创业者学到了国外高深的企业管理知识,但他们与本土的创业者相比已经不再拥有像过去那样巨大的优势,最多只能算是旗鼓相当。真正在国外创业成功的人屈指可数,所以他们还是应该回来,毕竟国内创业的机会比国外大。当然,我讲的只是互联网领域,你要是在国外学的新能源、生物等方面的知识,那学成归国后的优势还是很大的。

总之,我还是十分建议出国学习的。出国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但对于那些想学习更深的技术、更深的管理经验、想去了解不同思维方式的人来说,出国还是一个很好的开拓视野的途径。

《华人世界》:出国可以让我们去感受另一种思维模式,但对于我们这种不能出国、土生土长的年轻人,也想去突破既有的思维模式,您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李开复首先,我们对于任何事都要先问为什么。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就算它是真理,也要问为什么,只有你理解了为什么,才能真正理解这个真理。

其次是要常常问不!别人要你去做一件事,你不仅要问为什么,还要问为什么不那样做,不然你就纯粹变成了一个跟随的机器。

第三是要去容忍、接受甚至自己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个问题。由于每个人的背景、角度、思维方式、主客观因素的不同,每个问题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我女儿去参加学校辩论的时候,我都建议她参加论点中自己不认可的那一方。因为这样可以锻炼逆向思维,让她从另一方面去思考问题。

《华人世界》:创新工场成立了一年多,也孵化了很多的项目,包括之前的点心、豌豆荚,对未来的话,您会着重哪些领域,或者说会对哪些创业者或者项目有比较大的兴趣?

李开复:我觉得移动互联网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移动互联网的项目都值得做,都可以做。我们在一年多前开始启动创新工场的时候,选择投资的是基础软件,当时我们认为智能手机行业即将出现爆发式增长。手机这样的软硬件结合的事物的成长,必须要有一系列基础软件才能够有机会得到最好的成长,所以当时我们就选择投资了操作系统、和PC的同步的软件,同时也包括应用商店、开发者工具、广告平台等。今天我们可以说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这几个领域确实得到了很好的成长,而且在大多数的领域里,我们都已经是领跑者了。

智能手机发展起来之后主要的用户群体是谁?我们认为最大的用户群将是18到28岁的年轻用户,而这些年轻用户更多属于游戏型用户,他们在意的是游戏应用、社交应用、音乐和视频。在这些方面,业界已经有很多公司在做,可以说趋于饱和了,所以我们不适合介入。当前我们考虑的是怎样让这群18到28岁的用户们有更好的娱乐体验,这也是下一阶段我们比较看重的。

《华人世界》:您觉得现有的创业者怎么才能创造新的高峰,超越一些现有的巨头?您又有哪些好的建议呢?

李开复:所谓超越现有的,就是超越百度、腾讯的意思吗?我觉得这是件很长远的事情。如果你为这种事情而焦虑,那你就不该创业,现在去想怎么超越百度和腾讯是非常不务实的做法。创业的目标是创造价值,给用户创造价值、给你的股东创造价值。如果你能够创造百度或者腾讯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价值,都应该很高兴了。

你的问题换一个角度,可能是想问百度、腾讯或者其它的一些公司现在已经非常强大了,对于创业者们应该如何面对。其实我并不会特别担心这个问题,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强大的互联网公司了,但是任何一个大公司它都会有很多的历史包袱,也需要同时关注很多不同的事务。尽管它有很强大的品牌和丰富的资源,但当它准备做一个新业务,尤其不是它特别聚焦的业务,其实很少能够取得非常大的成功。所以我的看法是,如果你要做一个新的领域,首先要睁大眼睛,不要进入别的大公司可以一脚把你很容易踩死的雷区。在找到了一个还是相对新的领域后,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地去做你的项目,专注你的用户,而不是整天去想如何超越那些大公司。

《华人世界》:其实中国互联网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就是模仿,还有最近比较流行的微创新,那您觉得微创新能创出伟大的公司吗?或者创出一个巨大的公司吗?

李开复:我觉得一个公司如果只会模仿,而不会微创新的话,那它是不会伟大的。一个“模仿”的公司在模仿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良好的企业文化,非常关注它的用户并在用户成长的基础上虚心地学习和理解,从而越来越满足用户的需求,我觉得这个就叫做“微创新”。其实“微创新”是非常符合互联网精神的。

在10年、20年前,一个软件的研发周期可能是两年、三年,或者更长,然后一推出它可能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软件。但是今天在互联网时代,一个产品做两、三年才推出,那这个产品一定不是最合适的。如今你的做法应该是先推出一个最低标准、可以被用户接受的产品,让你的第一批用户成为你的“小白鼠”,它们会给你使用后的反馈,也许是直接的反馈,也许是一些用户使用满意度的数据。根据这些回馈和数据,你再来优化自己的产品。比如说你不知道你该用红色还是蓝色的字体,你就给一半用户用红的、一半用户用蓝的,看谁更忠诚,你就知道哪个颜色更好。过去做这种用户调研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和金钱,现在都不需要了,因为互联网是你最好的实验室,你就应该用这种微创新的模式来一步步地了解并满足你的用户。

创新工场范文第6篇

2009年李开复创立创新工场,这在某种程度上拉开了民间力量、纯市场化机构加入到创业孵化队伍的序幕。创新工场的诞生,普及了孵化器、天使投资的概念,也唤起了大家对天使投资的热情。

不过,变化也在慢慢发生。2011年,创新工场宣布募集新的美元和人民币基金,除了做早期项目孵化,也开始做VC。

在外界看来,起初的创新工场意在成为中国的YC(Y Combinator,Paul Graham于2005年创立的硅谷最受关注的科技公司孵化器)。但是,孵化器在中国走了一轮,事实却是至今没有找到比较合适的增长点或者商业模式,换句话说,想做中国的YC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看到,像创新工场这样的早期的市场化的孵化器,现在越来越像VC,表现之一是基金的募资金额变大。

当创新工场转向VC时,这期间诞生的其他链接“创”与“投”的中介平台型机构,都选择了怎样的出路?

数字化创投的“慢活”

三年前刚开始做创投圈的时候,没有多少人相信有投资价值的创业项目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上找到。三年后,李晓宁自信地说,创投圈这个平台已经不只是简单收集创业与投资的相关数据,而是对创业投资、早期投资会“有自己观点”的推荐。“早期项目好比是很多豆子,像创投圈这样的链接创业与投资的互联网平台,就像收集了一大堆豆子,创投圈与其他平台的显著区别是,我们有挑选好豆子的能力。”

这对于曾经历创业起伏、转折的创投圈来说,有运气的成分,更是坚持的结果,三年来不忘创业的初心,为投资人挖掘好项目,提供更多投资机会,帮助投资人获益。李晓宁告诉《IT经理世界》的记者,创投圈要做的是,帮助中国相对有钱有资源、而且有风险承受能力的人,把他们的钱从房地产和传统的项目上拿出来一小部分,投资到早期创业中,让创业者有更多试错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这些人反复去投资的话,他们也可以成为非常成功的天使。

创投圈让这个梦想落地的过程,也是年轻气盛的李晓宁辞去美国投行美林高大上的高管工作,归国创业逐渐“接地气”的过程。现在平均每天有60到100个项目到创投圈的平台上,而且有很多好项目是在这里“首发”。这三年里,投资人尤其是机构投资人,对创投圈这个平台推荐创业项目的认可度也有了“质”的变化,借用李晓宁的话,从早期投资人经常给他们提意见,到现在“机构投资人基本上就泡在创投圈平台上找靠谱的项目”。

对项目的挑选能力是创投圈核心的竞争能力之一。有类似于投资人的标准和眼光,且得证明自己有这样的能力,李晓宁和创投圈团队用了三年的时间,首先让自己变成了“不错的天使投资人”。

“挑选好豆子的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

创投圈早期的业务逻辑,可以简单理解为“中国的AngelList”,专注于做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快速对接平台,即让创业者在线提交BP(Business Plan,商业计划书),创投圈有专业团队筛选创业项目,将有投资潜力的项目发给投资人,促成创业项目投融资。AngelList创建于 2010 年,是一个连接早期创业公司和投资者的创投交流社区和融资平台。

但是在中国简单复制AngelList的模式,困难重重。首先,在天使投资人很少的情况下,做社区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创投圈迅速调整路径,减少社区属性,突出工具类属性。

数字化创投,就是李晓宁所说的突出创投圈“工具属性”的重要战略。创业谱是创投圈“数字化创投”的产品表现之一。2013年1月创投圈“创业谱”,该网站定位于早期创投行业数据库。用李晓宁当时的话说,“创业谱”是“创业人的谱、投资人的谱、创业公司的谱”,创业者可以依靠这个“图谱”来决策创业,投资人可以靠这个“图谱”来判断投资,这一套关系图谱可以降低创投行业的成本。

同时,“数字化创投”无疑是要耐得住寂寞的苦活累活。创业谱按照380个细分行业,收集整理最新最全的创业项目、投资机构、投资人信息,以及相关的媒体报道、融资信息和行业分析。李晓宁解释,有关早期投资的数据是相对零散的、非结构化的,是需要时间沉淀的DATABASE(数据库)工程。到目前为止,创业谱仍未盈利,创投圈也尚未将其作为一个盈利点,而主要是面向天使投资人的免费工具。但是李晓宁他们坚信,这是着眼于未来的、长期投入会产生价值、有相当大发展前景的业务。

在这一点上,创投圈与AngelList有同样的战略眼光。坐拥超过 10 万家创业公司的资料,AngelList 在早期投资的数据挖掘上已经做出了一些尝试,比如它曾推过一个小巧实用的工具,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类浏览AngelList上初创公司的估值情况,比如毕业于不同学校的创始人创立的公司的数量和估值,比如哪家孵化器毕业的创业公司估值更高等等。

我们也注意到,在创投圈“创业谱”之后,国内陆续出现了很多基于媒体属性的创投数据库产品,像IT桔子、36氪等,纷纷从媒体视角出发收集整理有关创业投资的数据资料、并推出一些数据分析的产品;而在创投圈之前,像清科创投依托清科集团强大的投资网络,也早就想做类似“数字化创投”的事情。

不过,李晓宁认为,彼此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所以看项目的角度也不同。相较于媒体型的创投数据库,后者希望所有报道的东西都是热点,但在创投圈看来,他们挑选项目应该更有前瞻性,要早于行业热点3到6个月;相较于清科创投等创业投资基金的数据库产品,用李晓宁的话说,“我们的项目,它很难看得上,同时它也很难能挑出来”。

“免费”模式革命

2014年7月,创投圈在成立三周年之际来了个大手笔:采取FA(Financial Advisor,深度财务管理服务)免费模式。这在国内创投行业是第一次。

创投行业常规的盈利模式是帮助项目成功融资,然后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作为服务费。这一次,创投圈要打破惯例,即未来凡是入驻创投圈平台的早期项目,在通过筛选后,都可以获得创投圈专业投资团队的商务梳理、投资人推荐等全程的融资对接服务,直到融资成功,创投圈不收取任何费用。同时,创投圈还承诺,深度投融资对接服务的专业质量不会因为“免费”而降低。

在外界看来,这无疑是砍掉了创投圈最“赚钱”的核心业务。对此,李晓宁他们的解释是,采取免费举措,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长远的发展。事实上,此举对于创业者和投资人两方“用户”来说都将大有裨益:创业者可以免费地得到他们迫切需求的专业服务,创投圈将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平台作用,吸引更多早期项目入驻;同时,通过免费模式积聚到的海量项目资源,也能让投资人接触到和发现更多优质的投资机会,继而激发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流入早期项目领域。如此一来,在这个平台上有望形成创业与投资的正向循环,同时“数字化创投”数据库的数据也才可能源源不断地产生。

作为创投圈的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认为,创投圈推出FA免费模式投融资服务,有可能是成为压倒骆驼的一根稻草。他所说的“骆驼”是指那些通过为投资人推荐创业项目、中间收取中介费的互联网平台。

把FA变成免费之后,创投圈怎么赚钱?李晓宁介绍,创投圈已经设立了一个规模3000万元人民币的创业基金,会对平台上比较好的项目进行领投或者跟投。他强调,创投圈自身基金的投资,只占到创业项目整体投资的20%,换句话说,创投圈“永远会留一部分机会给合作的投资人”。

在李晓宁看来,创投圈自身基金的投资也是对团队自身挑选项目眼光的自信,某种程度上是用“创投圈”为平台上的项目背书。“很少有类似的平台,敢这么去做。因为这么做的话,能不能赚钱,完全是依靠你挑选项目的能力。你要是能力不好的话,反而会赔钱。”

泽厚资本投资副总裁许民自称是创投圈的“深度用户”,在平台上看了几百个项目。他认为,创投圈的做法,是“用互联网方式来重组创投资源”,将对整个创投行业的生态发展产生影响。

李晓宁甚至希望,“FA免费”是一颗扔向创投行业的“炸弹”。在他看来,针对早期项目的FA并没有对项目产生太多的增值,更多是介绍作用,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相对透明的情况下,这样的服务模式“都是应该被革命的”。另一方面,他认为,在创投的后期环节,提供诸如项目分析等增值型服务,将是创投圈未来可能的商业模式。

孵化器做直投了

与创新工场是上下楼的“邻居”,厚德创新谷(简称“创新谷”)在鼎好大厦A座8层,面积3000多平米,现在是北京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的二十几分之一。

李竹既是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也是厚德创新谷主要的发起人。厚德创新谷的创立跟李竹的清华校友身份有关。在2011年清华百年校庆上,清华校友TMT协会成立,旨在帮助校友创业。随后,协会与清控科创控股股份公司联合发起创立了厚德创新谷。

2012年4月,创新工场、清华科技园、天使会等高新技术孵化机构相继正式入驻鼎好大厦。

“创新工场转向VC ,那是他们的选择,毕竟他们基金的规模已经越来越大,如果还做孵化器或者天使太辛苦。我们喜欢做天使投资、种子期投资,而且愿意坚守在这个战线上,虽然辛苦,虽然每个项目的投资额度不大,但是我们一直在创新的最前沿。”李竹和《IT经理世界》的记者聊起这个话题,就是在创新谷大开间办公室一角的会议室里。

今年年初,创新谷用众筹的方式做了成立后第一次融资,引入了80多个股东,吸纳行业精英和投资人,融资1000万元,旨在做针对孵化企业的Pre-Angel投资。李竹说,创新谷这次的股权结构调整、引入新股东就是为直投业务做资本储备。

在李竹等创新谷的发起人看来,孵化器不应该是做“向创业者收钱”的事,而应该“成人达己”:以创业者为核心,不仅不向创业者收钱,还要给他们补贴、给他们专家导师、给他们种子期项目的投资,帮助创业者成功,孵化器应该靠投资赚钱。他们将此种模式称之为“孵化器3.0”。

在李竹他们看来,清华科技园孵化器是孵化器1.0的代表,早期的创新工场代表2.0版,而目前正在演化的孵化器3.0随着业务多样化,开始出现分化现象。

孵化器1.0实质上就是办公场地的出租分租,低价租房、高价出租,孵化器以房租等日常运营服务为主要收入;2.0时,孵化器提供诸如法务、公司注册、政府政策申请等非专业化的增值服务,也帮助创业团队对接投资人,但是不会太强调聚拢某个垂直行业的创业者,也提供不了相对专业的专家导师服务,这个阶段的孵化器也是通过增值服务向创业者收费;到3.0,以创新谷为例,孵化器专注在某个领域,有创业导师等专业化的增值服务,具有投资功能,创业导师大多是互联网公司高管、VC,给创业者以建议指导,如果他们相互认可,创业导师会得到1%~1.5%的股份,这也是对导师的认可和激励。

“这是硅谷模式,YC、500 Startups等若干硅谷孵化器,都是从投资创业项目上赚钱。”李竹甚至认为,做不到这些的,都只能算是创业服务企业,而不是孵化器。根据李竹他们的设想,孵化器对孵化企业进行Pre-Angel投资,单笔数额在几十万元,资本滚动运作,2年~3年一个循环,孵化器的投资在A轮退出。李竹把孵化器3.0比作“育苗工厂”,孵化的创业企业好比是工厂的“产品”,工厂以创业企业成功为导向。

有了有盈利诉求的孵化器,会揠苗助长吗?李竹的解释是,创新谷的做法在创业项目的种子期,批量地找项目,批量地辅导,批量地帮助企业获得天使投资,从种子期到天使投资,告诉企业创业的方法论,而不是揠苗助长。

创新工场范文第7篇

9月7日上午,Google中国在北京宣布启动一项投资额5000万元的激励计划,Google中国总裁李开复缺席。而他的继任者Google全球副总裁刘允、Google上海工程研究院院长杨文洛分拆了原由李负责的事务,Google大中华区总裁一职从此不复存在。

与此同时,也在清华科技园内,散发着新名片“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李开复,正式对外宣布:自己将下海创业,创办一个旨在帮助中国青年创业的风投新模式“创新工场”,培育并投资国内高科技领域的创业项目,成熟后,剥离成立子公司,或上市,或卖掉! 李开复

“它有教育的种子在里面,但是它不是教育的事。”会后,李开复接受《凤凰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

选址原谷歌办公地

目前的“创新工场”,仅有李开复和王肇辉两名正式员工。李透露,其在Google的秘书可能会辞职加入。此前,他一再发表声明,不会挖Google的墙角,除非本人自愿。

对于离开Google决定自己创业的选择,已经做了19年“打工皇帝”的李开复说,今年6月,自己生病时,一边因为“Google涉黄案”,在想如何与政府沟通解决的事儿,一边在空闲的时候,躺在床上,萌生了创业的念头:自己已经48岁,留给自己的时间、机会已经不多。

“8月5日正式辞职,然后一两天之内得到同意,8月8日才开始真正着手打造创新工场。”李开复很自豪,自己仅用了短短的29天,就完成了整个创新工场的筹备工作。

域名购买、办公室租赁、律师费用,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均由李亲自包办。“网上还有一个帖子说什么,李开复真抠门,做一个网站,才给人7500元。”

李开复透露,创新工场目前还在申请营业执照中,而办公场所仍选定在自己熟悉的清华科技园C座,9月7日刚得到中关村的批复和支持。

王肇辉对《凤凰周刊》记者透露,新公司的办公场地正在简单装修中,下周即将启用。位于C座16层,工场正是在以前Google中国的办公场所,面积500多平方米,“如果将来不够用,再租个更大的”。

豪华投资团队

“这些投资人,最先联系的是郭台铭”,李开复透露,其实很早之前,自己就曾跟郭联系过,“他确实是这么说的,5亿,还是50亿,还是500亿,我都可以出”。而郭台铭本人也在会上表示,富士康集团会全力支持创新工场的实现、成功与壮大。

促使李开复决定进入风投行业的另一朋友则是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长刘宇环。两人相识于10年前在北京的“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刘宇环在风险投资界经验、人脉都十分丰富。

李开复说,8月8日,正式决定离开谷歌、自主创业当天,他就告诉了刘宇环。刘宇环迅速开始帮李物色合适的投资人,两人一起完成了整个计划、融资和传略合作等事宜。刘字环本人则爽快地投了500万美元。

短短的一个月之内,李开复约见了12个投资者,其中9个投资者快速决定投资“创新工场”,另外3人则表示需要“再考虑”。目前李开复已募集到近8亿元人民币。

这9名投资人除了YouTube创始人陈世骏是个人投资外,其他8个都是公司投资,包括刘环宇创立的中经合集团、郭台铭的富士康科技集团、柳传志领导的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俞敏洪领导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另外4人,李开复则表示,当事人未授权他透露姓名。

对于每位投资人具体的投资数额,李开复称“都有默契共识,都不说”。不过他透露,最低的投资人出资是50万美元。

而对这近8个亿的投资,李开复表示,并非一次到位,具体何时投入多少,分几次,这些细节尚未探讨。新公司尚未完成注册,目前大家尚只签订投资意向书。“投资人相信我就投,如果相信的话,就不用讲太多细节了。”李开复对自己充满着自信。

他表示,其实第一年也花不了什么钱,主要是雇人、租场地这些开支,实际需要投入的资金可能(8亿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等到项目初步成熟,才会大量注资成立新公司,“可能一次需要投几百万美元”。

李开复对自己的能有一个奢侈的空间寻找这样一个豪华团队作为投资者感到“非常幸运”,他希望每一个投资者都能切实在战略或其他方面对“创新工场”提供帮助。李开复透露,只要符合其预期,工场还会引入一两位投资人。

侧重IT领域

“欢迎加入创新工场――青年创业的黄埔军校。”李开复将自己的创业梦想高挂在新公司网站首页。

“我们的产品就是企业。”李开复在回答关于“公司是做什么的”询问时如此回答。他脑中的“工场”,就是说它有高效克隆的能力,能规模化、产业化地将最佳创意最有效地市场化。

“创新工场”的运营模式在某些方面有点类似于大陆多所高校、高新企业园创办的企业孵化器,都是引导科技创新,扶持、培育有市场价值和商业潜力的高科技项目。不过李开复设想的“创新工场”模式,其本人对每个项目都会参与,即在选定项目后,李开复会以亲自出任CEO的方式协助创业团队,直到成熟后再独立出母公司。

李开复设想的“创新工场”虽然也是一种风投,却与单纯扶助项目的天使投资有区别,“我们只接受带项目来的人加入,在‘创新工厂’孵化,然后让他们独立”。李开复自己则充当整个“董埔军校”的“总教官”。“创新工场”将主要精力放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领域。李表示,自己不差钱,不会为了生存而接受其他企业的订单,除非价值非常大。

李开复表示,子公司分出去后,自己最多会拥有20%左右的股份,保持在董事会里有足够的话语权即可。不过,在股份分配上,需要根据每一个具体投资案例来定。

至于为何会去创办“创新工场”这种新模式,王肇辉称,这主要是由于大陆的创业环境困难引发了李开复的这个创意。王解释,一个青年创业者通常都会面临资金匮乏、管理经验不足、缺乏有效团队等问题。此外,创业者也不一定能准确捕捉到最具有市场价值、商业价值的项目和想法。就算这一切都得到解决,创业者在二次融资或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可能还会面临新的问题。“而在创新工场,会对每个环节进行一个非常好的优化资源整合。”

“中国经济的复苏、中国创业板的设立、中国优秀人才的云集、3G和云计算时代的来临,这些都让我们确信今天是做创新工场的完美时机。”在苹果、微软、Google这三所全球顶级的IT企业积累了19年研发、管理经验的李开复自信满满,“那些人愿意出资,主要是投我,而不是投‘创新工场’模式”。李说,模式可以复制,而“创新工场最大的优势就是我自己”。

除了提供资金支持外,“创新工场”将提供完善的运营支持,包括法律、财务、服务器、搜索引擎优化和团购广告等。李希望,通过创新工场这一新模式,帮助在中国建立“财+才”的全新风险投资模式。

根据李开复的设想,创新工场将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通过招聘软件工程师、产品经理、用户体验设计师等,迅速打造110人的团队。团队成员进行头脑风暴,每年产生几百个创意,从中筛选出20个构思,经过3到5个月时间,然后再从中优化选出10个变成项目,在历经7到9个月,10个项目中的5个可以独立成立子公司。前后大约需要一年时间。

“这会有一个评估、筛选、注资的过程,然后一步一步放权给团队,翅膀硬了可以走出去,”李说,“相信5个里面,平均能有1个上市,能有2个被收购,剩下的2个死掉。”

而对于创新工场如伺盈利,李开复设想,一年创造5个公司,接下来的10年内,创造50个公司,当创新工场每一次退出时,即子公司上市或被收购,钱就来了,“然后我就可以回报投资人”。

三个“担心”

李开复用创新工场这种新的模式开展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创新。

在创意工场新闻会现场,除了IT界、产业界多位巨头外,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的莅临,也表达着中国政府对李开复的支持。

“希望创新工场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依托,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资金来进行投资,”苟伸文称,“我相信(创新工场)一定能够成功,也一定能够在中关村整个科技创新方面起一个非常好的带头示范作用。预祝创新工场早日产生世界级的影响,为中国、为世界批量产生出创新企业领军人才。”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表示,创新工场没有选择在中国台湾、日本、印度、美国落户,而是选择在北京中关村的核心地带,中关村管委会会给予全力支持。

“我注册的是一家完完全全的中国公司。”李开复介绍,政府方面将在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创新工场退税、减免房租、跟投等方面的与其他高新企业同等的支持。

除了“创新”、“中国”、“青年”将是创新工场的第三大特点。李开复透露,创新工场除了招收2/3有丰富经验的员工之外,另1/3将提供给应届毕业生。“不过他们来我这里不是创业,是来接受培训,做工程师的。”李解释说,除非一年以后,项目独立出去,最后出售或者上市了,再过3年,“他可以再回头来找我,这个日寸候他才是创业者”。

李开复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在创新工场的帮助下,实现梦想,创造奇迹。

创新工场范文第8篇

李开复从来不以老板自居,在创新工场,大家互称“工友”,并且享受这个称谓。

“镜头可以拍到电脑屏幕吗?”李开复侧了侧身,以便让员工电脑屏幕上创新工场最新项目“点心”的Logo显露出来。

2010年12月22日,北京中关村第三极大厦18楼,在创新工场的办公楼里,李开复穿梭在员工格子间以配合《IT时代周刊》摄影师的拍照。而员工们对于老板的到来并没有特别反应,只是抬头看一眼或微笑示意,就像一位普通同事路过。“来,我在这里拍一张,帮你出一次名”,站到一位同事的办公桌前,李开复不忘和对方开玩笑。

李开复曾经在做客电视访谈节目时说,“做事情,亲和很重要”,现在看来,创新工场的员工都秉承了“和”的优点――当本刊记者徘徊在创新工场办公区拍摄照片时,一位年轻小伙子走上前来微笑着说希望不要把电脑桌面的内容拍进去,“因为有一些项目内容还处于保密阶段,不能公开”。他的语气礼貌而诚恳,但态度坚决。

正是在一团和气的工作氛围中,李开复仅有的十平方米的办公室还经常被同事霸占用来开会,但在他办公室墙壁上贴着小女儿德亭手写的标语“Innovation works,rock on!”(创新工场,加油!),则在严肃地提醒着每一个人:这里是创业梦想的起点。

创新工场真面目

“是的,我曾经的确认真思考过自己的选择,是开一家新公司?或者继续做大学演讲?”

有着20年先后在苹果、SGI电脑公司、微软、谷歌任职的职业生涯,李开复的选择有很多,但开新公司绝非顺理成章之事。至于开一家有投资性质的新公司,更是难上难。李开复不无自嘲地说,“我太太对我说,‘你连理财都理不好,还要去做投资?’。”

2009年4月,时任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的李开复跟谷歌签订的四年合约即将到期,面对这份在外界看来无比抢手的职位,他也有过短暂迟疑,但最终还是决定“追随内心的选择”。同年9月4日,李开复宣布辞职。三天后,他宣布创办“创新工场”。

李开复很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他就像一个“疯狂的追梦人”,只为追求自己的理想,去做想做的事情。建立创新工场,他希望创办一个帮助中国青年创业的组织,和中国青年人一起打造新奇的技术奇迹。“我想,我已经到了这个人生阶段,再不去做,我真的很怕来不及了。”李开复向本刊记者回忆说。

挟着近乎神话般的人气,以及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富士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和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等人的鼎力捧场,创新工场开局声势浩大。然而,这只被寄予厚望的金鸡却迟迟下不出蛋,甚至在几乎半年多的时间里,除了互联网上间或提到的李开复和有关他的新名词外,创新工场留给人们的印象日渐淡薄。在那段时间里,业界对创新工场的信任度开始减少,而彼时的李开复也在突然之间被认为“言过其实”。

“不在江湖,但江湖一直有我的传说”。在创新工场宣布创立的一年内,业界对其的质疑声不断,更有甚者认为创新工场不过是“空壳公司”,不过是李开复凭空想象出的“浮云”!

这个轻浮,不了解实情的猜测直到2010年8月9日才被真正打破。这一天,创新工场公开了成立近一年来的第一个成熟项目――“豌豆荚手机精灵”,一款针对Android系统手机的桌面端手机套件。

其实,在隐身的日子里,李开复和他的创新工场一刻不得闲,招兵买马、精选创新项目、吸引投资商。在随后的9月8日,创新工场的另一个发开产品――基于Android 2.1的手机操作系统“点心”(Tapas)问世。

这一天,李开复早早地来到创新工场做准备,并率领核心团队及12个投资项目负责人在公司举办了创新工场一周年庆典。至此,受邀的媒体和业界人士才首次一睹创新工场的真面目。当时,创新工场的人员数目已经从最初的4人发展到200多人。

当本刊记者最新一次到访创新工场的时候,他的办公地点已经从原来的清华科技园搬到了3.5公里外的第三极大厦,这是因为队伍的扩张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而创新工场的新办公室,与其说是一家公司,不如说是一个住着200多人的loft(大堂),舒适、简约、富有朝气。

现在,如果仍然有人对“创新工场”有所疑问,李开复会用最简短的话给出解释:“创新工场是一种新的天使投资和创新产品的整合。”通过针对早期创业者需要的资金、技术等各项服务, 帮助创业公司顺利启动和快速成长。

“创新工场在未来五年将投入8亿元人民币,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帮助年轻人创业”。截至目前,创新工场已投资了20个项目,主要集中在移动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电子商务领域和云计算领域。

团队规模扩大了,待孵化的项目多了,现在的李开复自然比以往更忙,也更节约了。据创新工场的员工介绍,老板和所有员工每天一起吃不超过15元一份的快餐;外地出差坐经济舱,住如家快捷酒店――这和过去在微软、谷歌任职时的待遇可谓“天壤之别”。

“但千万别以为创新工场的资金状况很拮据,李开复在公司尚未开张时便筹资8亿元。截至2010年年底,创新工场已经获得融资金额达到15亿元人民币。”创新工场员工的提醒声中不乏一种自信。

能在赤手空拳的情形下募到这么多资金,除了得益于李开复对互联网技术发展方向的精准把握,也要归功于他在圈内的好人缘。

创新工场最初的投资方之一富士康,早在20年前其董事长郭台铭还在硅谷卖力推销插座的时候,就已经和当时任职于苹果公司的李开复相识。创新工场从2009年8月份开始筹备,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融资上亿元,柳传志、郭台铭、俞敏洪、陈士骏和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长刘宇环等人均是创新工场的原始股东,这是李开复最得意的地方。

除了来自资本市场的支持,创新工场的模式还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在创新工场的一周年庆典上,北京市委常委、海淀区区委书记赵凤桐,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均表示了祝贺和肯定。郭洪表示,“非常支持创新工场这种投资和培养青年创业者的新模式,期待创新工场未来能为中国自主创新之路探索一个新的成功模式。”

据了解,为了鼓励创新工场持续不断地创新,海淀园区甚至在租金方面破例给予了非常大的减免幅度。

孵化创业者

理性做事是对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做事的过程会很轻松。

从创新工场概念正式被李开复提出,“孵化”新的创业团队便成为他的目标。按照李开复的理想模式,用3到4个月的时间在初期阶段把一个构思变成一个项目,9到10个月的过程把项目变成一个子公司。“在整整一年后,我们将推出这家公司,再帮助这些创新项目寻找中经合、红杉等风险投资商进行再投资”。

这种流水线工厂一般的假设太过完美,当它一经推出,便遭到来自业界各个领域的质疑,有人认为这只是“思想上的优势”。李开复的职业背景和技术能力毋庸置疑,罗马毕竟不是一天建成,更不是一个人建成。

在发展过程中,那些在创新工场中慢慢长大的新项目,在公司内部经受过“成人礼”后,走向社会,尤其是在面对VC(风险投资)的时候,仍然显得非常稚嫩。“当6到9个月后我们拿着我们所认可的产品去找VC时,VC们的态度是‘欣赏但少有支持’。因为这些产品没有用户,没有规模,更未盈利”。面对VC们的冷漠,李开复不得不承认自己产品存在严重不足的事实。

经过研究和讨论,李开复和他的创业团队最终决定创建自己的内部VC――创新工场开发投资基金(IWDF),专门用来帮助孵化出来的创业团队以及他们的好项目得到更有力的支持,使之走向成熟。期间,创新工场开发投资基金将持续为创新团队提供1到3轮的融资,直到外部VC可以完全接受他们。李开复希望投资人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就像跑接力一样,在不同阶段通过助力和培养,使一个创意从萌芽到生长直至走向市场。

但新的问题随之产生。

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风险投资快速发展,其中绝大多数投资公司喜欢选择比较成熟的大型项目或即将上市的公司,风险系数相对高、更需要全方位的扶持的创业型企业较难获得支持。作为孵化器和天使投资,其本身投资周期就会非常长,5到8年,甚至10年的时间才能获得现实的回报。

为此,李开复经常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不厌其烦地说服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因为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等待10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意思的是,有些投资者来访并不是真正想要投资,而是要见我一面”,李开复谈到这里时有些无奈地耸了一下肩。不过到目前为止,创新工场的美元基金已经超额并停止募款,人民币基金也已开始募集,但也即将超额,总规模至少15亿元人民币。

在创新工场发展的15个月里,总共投了20个项目,其中已经有4个项目出线得到外部基金的投资。这样的发展速度是值得欣慰的,但这并未到说胜利的时候,因为这些产品离盈利的距离还很遥远。李开复曾坦承做150个项目,可能有130个项目会死。甚至在“点心”和“豌豆荚”推出之初,业界有指“创新不够”,因为“大多是在原有技术产品上加以改进而已”,而并非人们所期待的颠覆性创举。

本刊记者在创新工场碰到了“点心”项目的首席执行官张磊。张磊此前就职于华为、百度,其目光笃定,语言逻辑性极强,拥有电信和互联网的多方面本领。

作为创新工场第一个孵化出来的独立运作公司,张磊认为“点心”项目立足于互联网+智能+手机。除了具有手机的基本功能,“点心”将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应用在手机上的无缝体验,同时也将为电信运营商的转型提供服务上的支撑。

面对外界的质疑,张磊的回答简单扼要,“我们最关注的是用户体验,在细节上做到完美,一款简单好用的Android手机助手软件,一个针对中国用户使用习惯打造的手机操作系统,可能重新改写中国市场的整体手机软件格局。”目前,“点心”操作系统已经在夏普、海尔、华为等手机中预装并上市。

李开复的下一站

不做“空中飞人”的时候,李开复每天早上8点钟准时来到公司,他的时间不由自己支配,面试、开会、接受访客……每个钟头都被秘书塞得满满当当。他一边厢忙于筛选琳琅满目的创新项目,另一边厢李开复也在大力网罗人才。创新工场曾声称要打造一个中国市场上“财+才”的全新风险投资模式,作为创始人,李开复对每一个部分都亲力亲为。

“李开复老师,谢谢你给我的offer,但同时我也拿到了某大公司给我的offer,我很迷茫”,这是李开复在吸纳高校毕业生时最常遇到的对话。

创新工场凝聚的创业者一类是从各大跨国企业中走出来的中坚力量,还有一类,就是怀揣梦想的高校毕业生。因此,在创新工场的成长和扩张期,比创意更为重要的就是人才。

美商中经合集团董事长,被称为“亚裔创投教父”的刘宇环发表观点,“我一直认为风险投资公司应该扮演教练、导师的角色,摆脱单纯财务投资人的角色,成为一个更积极的技术推进者。”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的风险投资,更多只是扮演财务投资人的角色,并不太多参与投资项目运营,而创新工场的特点恰恰是,在帮助创业人和投资人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整个行业发现、聚集、培养一大批技术、管理人才。

在李开复看来,前来应聘的大学生有一部分目的是为了创业,或者更直接的“就是为了赚钱”;还有一种是求稳定,希望进好企业拿高薪。“这两种情况都是我喜欢的,因为他们目标很明确”,创新工场在宣布招聘的第一天收到简历7000多份。当然,前一类人群是李开复最喜欢的,而他担心的是对自己人生和职业没有规划的大学生。“很不幸,这种情况占了超过半数求职者”。李开复需要做的,就是在众多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中筛选出真正对创业有激情和能力的人。

有人说创新工场里的团队处于“养尊处优”的环境,因为坐拥15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并且被提供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商业、技术、市场、人力、法律、培训等几乎任何方面的服务,“其员工难有真正创业者的激情和对于成功的迫切感”。但事实上,创新工场各个项目的工友们已经全力投身为自己的梦想开始奋斗。

前不久,创新工场一位员工在微博里上传了公司加班的照片,那是元旦假期的第二天。创新工场新闻发言人、创始人之一的王肇辉对《IT时代周刊》说,现在项目团队已经开始自己看财务报表,学习规划开支了,为12个月后的独立运营做准备。

据悉,“豌豆荚”在问世前,研发团队曾一致赞同取名为“豌豆”并买下“豌豆”的域名,但豌豆的域名费用高达十万元。这笔钱对于一家跨国企业而言微乎其微,但对未来将独立运营的创业团队来说,花十万买一个域名过于“奢侈”。最终他们决定买下“豌豆荚”的域名,仅花费4.9美元(约合人民币32元)。

创新工场的部分成功打消了外界的质疑,而李开复在中国大学生和创业者中,仍然保持着数量庞大的追随者。在去年12月16日“《IT时代周刊》杂志创刊十周年庆典暨第六届CEO年会”上,李开复被特意安排作全场压轴演讲。果然,众多参会者耐心等待李开复的演讲直至活动结束。

创新工场范文第9篇

“‘离开富’?”李开复对自己的这个绰号很是有些玩味,他摆弄着手机对记者调侃,“还是别这样叫,感觉像是今后会很穷啊。”

在经历了自苹果、微软、谷歌等一系列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但又继续创造辉煌的离职后,李开复为自己赢得了“离开富”的绰号。

“真的很烦啊。”李开复对记者坦言,在离开谷歌之后,几乎所有的媒体都会锲而不舍地问他“为什么离开谷歌”,而他也只能周而复始地把已经重复了多次的答案再耐心地解释一遍;当他在2009年9月7日创办创新工场后,所有的问题又都回到了“什么是创新工场”的话题上。

不过李开复很有耐心。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他说“你随便问吧,创新工场也可以问,这叫客随主便。”

于是我们的话题又回到了他9月7日刚刚开业的创新工场,回到了他熟悉的互联网。

创新工场开业了,据说已经有四万多人去应聘,李开复的个人魅力可见一斑。但他告诉记者,未来的创新工场将只有“一百单八将”。

创新工场的一百单八将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知道有很多人试图到您手下打工,那么现在创新工场有多少人?公司发展成型后,您希望企业的规模如何?

李开复(以下简称“李”):我们现在应该是20人左右,现在发出了大概30封的面试邀请函。稳定下来的创新工场会有108位好汉(笑)。

记:这个数字是刻意向《水浒》的一百单八将靠拢?

李:(笑)开玩笑的。我们的计划是不超过110位。我们希望做一个非常松散、非常平等的公司,而不是非常官僚、有阶级化的公司。心理学上认为超过110人的公司就会产生很多阶级,企业氛围就不会很好。

另外,今后每年我们都会分六七十个人出去,然后再招六七十个人来,永远保持一个充满活力的适合初期创业的平台。

记:从开业到2009年年底,创新工场能够实现多少产值和利润?

李:零!哇,你们对我的期望值也太高了吧,我可不会变魔术啊。你想我从9月7日宣布开业,10月份搬进我们的办公场所,我从自己一个人开始做起,现在还处于招聘的过程中,产品都还没有怎么会有产值和利润呢。

我现在还处于招聘和开始项目的过程,产品至少需要一年之后才能出来。也麻烦你宣传宣传,帮我散(稀释)一下大家对我的期望值。

记:那五年之后您希望创新工场在产值方面具备一个怎样的规模?

李:那些剥离出去的公司希望都可以证明他们的价值,五年内也许会有一家公司上市,7年也许有好几家公司上市,若干公司可以获得盈利,另外有一些可以通过收购体现他们的价值。最终我们给投资者的肯定是超过他们通过其它投资渠道所能获得的回报。  招聘的不是员工,而是未来的老板

记:按照您此前的计划,您打算让创新工场未来五年内至少投资8亿人民币,据说投资者包括像柳传志、郭台铭、俞敏洪等人,目前融资进展如何?是否会如期到位?

李:再过几个月就会到位,现在已经陆续有资金到位了。我们一年之内肯定会募集到这8亿,然后在五年内花完。

记:您打算怎么花这笔钱?

李:我们这8亿资金会投四、五十个公司。当然我们做一年就会跟它(创业者)拜拜。每个公司在创新工场有了很好的基础后,我们就会送它走,我们会和别的风投共同对它进行投资,实际上就是将其剥离出创新工场让它独立运营,我们这一年的工作就是让它的翅膀更硬。

记:您的创新工场和传统投资模式的区别在哪里?

李:创新工场是在发现并培养老板。传统的投资模式应该是一个创业者拿着一个点子去寻找天使(天使投资),拿了钱之后去组建自己的团队,然后再组建自己的公司。我们的模式是创业者找到我,我认可后他就进入创新工场,进来之后一切都不用他担心,我提供资金、我帮他打造团队、我帮他优化商业计划,但是他要分我比天使更多的股份,这就是我和传统投资的差别。

这种投资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让一个创业者专注地做他最爱做的事情,而不是为融资、招聘等琐碎事情花太多心思。

记:万一您发现的老板没培养成功呢?

李:(笑)所以希望我在创业初期可以找到更好的潜在老板。

另外我们也需要向创业者传递一个消息,也许在某一个阶段,你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去管理你的团队,那可能你也需要让贤。

记:那您的身份相当于是老板身后的老板?

李:刚开始一年我觉得有这个必要,因为很多创业者的经验真的是不够。而且坦率地说,很有经验的创业者也不会到我这里来,来创新工场的创业者都是在寻求帮助的,那他既然过来寻求帮助,在一年之内就需要让我做他的教练,并让出一定的权限。

互联网革命刚开始

记:您的创新工场已经正式开张,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您的工场还很陌生,毕竟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类似的企业运作,那么创新工场现在主要从事哪些领域的工作?

李:我们最主要还是在做移动互联网,也准备做一些电子商务,长期来说我们对云计算也很有兴趣。

记:很多人都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饱和,像前几年那种火热的情景已经不可能复制,您为何还考虑介入?

李:他们错了!我觉得互联网的革命才刚刚开始。

我们看一下,短短的10年之内,互联网已经经历了多少次巨大变革?从一开始的个人网站到门户新闻,从搜索引擎到多媒体视频再到现在的电子商务,这其实都是互联网的革命,都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未来还有继续产生更多的改变。

记:您觉得互联网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在哪里?

李:我觉得两年之内最有可能看到的巨大改变有两个:一个是移动互联网,手机上网会提供一个处处可用的价值平台;另一个是电子商务,我们现在可能认为阿里巴巴、淘宝很厉害,但是我认为B2C在中国还根本没有开始,你看在美国有多少个B2C品牌,在中国有多少个?

如果把电子商务再加上手机(移动互联网),你就会发现这更是一个革命。在日本,他们根本就不用信用卡了,直接用手机支付,这个商机是无限的。

记:很多人都说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了,今年将迎来危机之后的春天,您认同这一说法吗?

创新工场范文第10篇

9月7日,刚刚辞去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职务的李开复在北京宣布,其创办帮助中国青年创业的天使投资“创新工场”正式成立。李开复称,为此将在未来5年内投入8亿元,并获得来自郭台铭、柳传志等多个业界精英的投资。一方面,我们在羡慕明星型企业家李开复的最好归宿,终于可以将“做最好的自己”在自己身上实践;另一方面,“创新工场”所引发的思考:对于中国创业者会带来哪些影响,对民营企业今后的发展有何借鉴?这应是我们所真正关注的。

导师李开复

此前人们的评判是:李开复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但是如今李开复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了。在相继离开苹果、微软和谷歌这三家顶级IT公司后,李开复一个人上路,对他来说,这一切都是新的,他必须要迎接自己成为青年创业平台主导的各种挑战。

李开复曾著书《做最好的自己》,并与中国大学生有千丝万缕、割不断的情感,曾以“从诚信谈起”、“从优秀到卓越”、“成功、自信、快乐”、“大学四年应这样过”、“致学生的父母”、“选择的智慧”为题写过6封信,并由此被尊为导师。

已到知天命的年龄,李开复毅然选择了创业,勇气可嘉。对于投资创建“创新工场”,李开复认为,抉择前“重重”思考,抉择后“轻轻”放下。那么现在该是他轻轻放下、全力以赴的时候了。

好的个人品牌、深厚的高科技功底、广泛的人脉关系和相对较强的资本实力,这将有利于李开复在今后创业过程中取得成功。但李开复缺少创业经历,同时其过于儒雅的个性,也可能使他在创业中遭遇新的挫折。

集创业经历和职业经理人生涯于一身的唐骏这样总结自己,经理人拥有良好的资源,通常着重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和部署、商业模式的探索,高举高打。而创业者则需要精打细算,要时刻想到如何节约成本,执行难度比想象中要大得多,也充分考验人的耐力和受挫力。固然,创业导师的定位是最适合李开复的选择。那么,创业导师真正是李开复的定位吗?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下,李开复果真能如愿以偿吗?好像不是如此简单。

创新工场定位“黄埔军校”

“创新工场”将在未来五年投入8亿元人民币,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帮助年轻人创业。投资人包括有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长刘宇环、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和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等。据称,“创新工场”此前已经到账的资金为1400万美元。

“创新”、“中国”、“青年”是深深打动李李开复的主旋律,未来目标是要把“创新工场”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创业者的黄埔军校。李开复的雄心壮志始于此。李开复认为,“创新工场”会招聘最有能力最有潜力的创业者和工程师,和中国青年人一起打造新奇的技术奇迹……“创新工场”的核心是一个“天使投资”+“创新产品”的高度规模化的平台,通过孵化公司上市、出售获得合理的股份利益。

我们知道,“天使投资”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是自由投资者或非正式风险投资机构对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企业进行的一次性的前期投资,“天使机构”和机构风险投资一起构成了美国的风险投资产业。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场”的投资模式是这样的:由母公司投资团队搜集项目、招兵买马,打点一切,再招聘创业者,分给其项目、人马和资金,一年后再劝其脱离母体独自发展。李开复计划一年分离出5个公司,10年培养出500至1000位会创业的“精英”。

李开复首次创业的确让人眼前一亮,让外界感受到了新思想和概念,同时也让我们产生担忧一个没有创过业的人能否帮助年轻人创办优秀的公司、实现创业梦想?

担忧之一:没有成功创业经验,如何教授创业者创办成功的公司?创业是社会实践的课程,而不是理论或理想中的课程。当然,不可否认创业是有章可循的,有一些方法可以借鉴,但这并非说没有创业经验的人通过理论教授就能让其获得创业成功。潜在的客户――想创业和正在进行的创业者会产生怀疑,毕竟商业来自实践。

担忧之二:投资人对“创新工场”的持续价值有多大?作为投资人的柳传志、郭台铭、俞敏洪等知名创业英雄和商业领袖,或许宣传的成分更多,不可想象他们能参与到指导“创新工场”项目中去,或许只能成为不错项目的推荐人,但中国庞大的VC可能早已蜂拥而至,竞相投资。“创新工场”如何争得一席之地,然后稳扎稳打、树立品牌,是创业伊始的关键。

担忧之三:创业团队的不可或缺。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马化腾、马云、俞敏洪、李彦宏、丁磊、张朝阳,包括柳传志都不敢说是自己一个人做起了自己的公司,他们创业当初都有“左膀右臂”,创业是一个团队工作,特别对建立一个黄埔军校式的“创新工场”,不知李开复组建的创业团队怎么样?有多少人能全力以赴共同打造“商界的黄埔军校”?如何形成紧密持续的创业项目的跟踪和价值实现?

担忧之四:是否也会水土不服?李开复一直在美国公司打工,从做跨国公司的高管到自己创业、教授创业,李开复可能会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比如,他要想教授创业者如何应对中国复杂的中国市场,似乎并不是他的特长。但在这点上,李开复自己好像很有信心,他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曾提到:“青年+自由+透明+新创新模式+大众利益+诚信=Google”的奇迹。中国有优秀的青年,如果我能把Google的文化带人中国,是不是可以帮助中国青年创造未来更多“中国的Google”的奇迹?更何况,Google在中国市场遭遇的围剿也是风声鹤唳、处处受阻?笔者认为,这可能就是李开复创建“创新工场”的主要思想,也是他激情澎湃、敢于放弃作为职业经理人的成功光环而依然选择自己创业的梦想。

创业的三种路径

我一直坚持,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用合适的人和方法把合适的事情做适合,而不是强调正确与错误。对于创业,我倒觉得有三点值得与李开复、创业者们来分享。

一是,自己努力成功。这个过程非常艰辛,有时候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无数的痛苦与伤感,矛盾过,放弃过,哭泣过。但很多早期创业的企业家在这条路上为我们探索了黑暗中的光明、大道中的羊肠小路。李嘉诚、张瑞敏、柳传志、鲁冠球、王永庆等,都为我们留下了痛苦而艰辛的背影,他们的智慧凝结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升华。研究他们成长的路径对于每一个创业者而言,都是一生的财富。尊重和欣

赏他们,理解与包容他们,对于我们而言,不是仰望,而是俯首。

二是,与成功的人合作。这是个资源优化的过程。成功的人,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基因,与他们合作,你会心平气和,也会深感卑微与浅薄;与他们握手,你等于踩到了他们的肩膀上,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与他们合作,你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耐心。这是创业者借力、集成资源继而助力自己成功的关键。要想成为伟大的人,要选择伟大的时机,伟大的伙伴,但是具体事情要非常“庸俗”(务实)地按规矩操作。所谓创造历史,就是在伟大的时刻、伟大的地点和一群伟大的人做一件非常“庸俗”的事。

三是成功的人支持你。这与上条相比,是你被他们欣赏而且信任。成功的人主动帮助你,他们是你生命中的贵人。一个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贵人,他们是你生命的支柱,是你事业的航标灯,是你永不言败的发动机。懂得理解并借力于成功的人,需要创业者很高的悟性与执行能力。创业者不能总埋怨失败,埋怨社会的不公,要学会思考自己成长的路径,是低头拉车,还是站到伟人的肩膀上,还是你的创新思维与商道人格得到他们的信任――想明白了,你会发现商业真相。

创业项目的希望

笔者认为,所有的创业之路都是艰辛的,有梦想、付诸行动并坚持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李开复和他要投资的创业者都不能回避。尽管他们的起点不同,但却是目标一致、唇齿相依的关系。“创新工场”无疑对创业者和中小民营企业开创了一片新天地,相信会有很多想进入的。

李开复正在做的是一件开创性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中国的确有很多早期项目、种子期项目找不到播种资金。前灵通网CEO杨镭也看到了这个市场,因此做了泰山天使投资基金,还有薛蛮子、雷军、邓锋等一批人都在做天使投资,这些成功的创业家再去做天使投资可能会有更好的收获,但愿包括李开复在内的他们一起能推动中国天使投资事业的发展,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成功企业家能回头做天使投资,帮助中国那些需要种子基金的项目创业者。

上一篇:科技创新范文 下一篇:技术创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