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11 21:47:43

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范文第1篇

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和创造机会的能力,搜集信息、处理加工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适应变化、利用变化、驾驭变化的能力,交往、公关、社会活动的能力,技术创新、决策创新、管理创新的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组织能力等。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团队训练,有针对性地开发、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业者素质的高低是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有效提高创业的成功率。综合素质包括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爱岗敬业、自立自强、敢冲敢闯、豁达开朗、意志坚强、坚定执著、处变不惊、沉着冷静、百折不挠等。

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观念落后

创新创业教育进入高职院校的时间还不长,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缺乏认识,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无法得到保证。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引入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是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和课程体系,致使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施工作停滞不前。此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落后,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甚至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混为一谈,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方法有待改进

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种类少,多是理论方面的阐述,缺少可模仿的创业成功案例和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风险提示,缺少对创业失败案例的剖析,没有集创新理念、创新实践和创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教材。而且,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融合到学科教育体系中,与专业教育的开展缺乏有机联系,使学生失去专业优势的有力依靠。教学方法上,基本都是理论传授,缺少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的指导。

(三)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只有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缺乏,成为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高职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主要来自于专业课教师和就业工作指导教师,自身缺乏创新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在给学生讲授创新创业知识时,只重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观念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无法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调动他们的潜能。

(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匮乏,缺乏实践环节

要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局限于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对创业报告、创业大赛的指导,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主要原因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缺乏,实训设备相对不足,缺乏符合创新创业要求的物质和实践条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一)高职院校要转变观念,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高职院校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思想,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创新创业教育要转变学生传统的择业就业观,通过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等形式,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现状,以及相关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初步培养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树立自信心,启发学生的创业需要,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产生创业的愿望,并将想法升华为动机和动力。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多掌握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的能力和素质。

(二)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所需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

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除了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还可以将创新创业知识的教学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既提供宏观的法律法规知识、财政金融税收政策等,还要传授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形式,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模块化课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大量的案例启发学生,教会学生分析研究市场,设计创业方案,开展考核评估,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起学生对创业的渴求。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除了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外,还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的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以及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创业经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因此,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充分调动教师创新的积极性,增加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营造有利于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组织教师深入研究,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打造一支符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际,能够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3]

(四)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

创新创业品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高职院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扩展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生产、经营、社会服务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参观访问、建立兴趣小组和开展模拟性创业实践活动,增加市场调研、商业实践、管理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创业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创业意向,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责任意识,为学生将来的创业储备社会阅历、知识技能和人际关系等。

创新创业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001-02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创新史,是一部各民族通过不断占领创新优势引领世界潮流的历史。当前,我国正奔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创新创业不仅是实现我国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依托,也是稳就业、保增长的重要措施。在此背景下,以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再三强调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若要取得成功,必须有正确的思想予以指导。但当前对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着四大认识误区:(1)在教学对象上,认为必须对每一个学生均衡进行教育;(2)在课时安排上,认为必须减少基础课课时,增加创新创业教学课时数;(3)在教学方式上,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也应以课堂教学为主;(4)在课程设计上,认为必须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本文尝试对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四组重要关系进行辨析,以澄清认识上的误区,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一、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关系

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企业家和老板都只占少数、普通员工占绝大多数。也就是说,无论何时何地,成功创业者都只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还是需要以少数创新创业者为领导、为中心进行工作。少数人引领、多数人追随不是无奈的社会现实,而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良性人口结构。因为若只有引领者,没有追随者和实践者,引领者的良好创意将沦为空谈;若只有追随者,没有引领者,社会将缺少前进方向指引,停滞不前。少数人引领、多数人追随背后隐藏的基本逻辑是因人而异、各尽其才、社会分工。让真正有热情有能力的人去创新创业,大多数人为之服务,正是人尽其才、社会合理分工的表现。因此,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必须理清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关系。这里所指的大众,是指大多数无法进行自主创业,仍需在各行各业寻找工作机会的学生。这里所指的精英,是指少数能自行创业的学生。尽管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有交集,但其侧重点截然不同。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的交集,在于对每个学生都必须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因为大到引领一个国家和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小到提升每一个工作细节的效率,都必须以创新为基础。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差别在于,大众教育应以培养完美的执行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将创意转变为产品的动手能力为主;而精英教育除了需要继续保持其创业热情外,还必须培养其卓越的领导才能、敏锐的观察能力、过人的胆识和超强的抗压能力等。这些都是成功创业者必备的素质和能力。若不区分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贸然培训所有的学生都去创业,既是资源浪费,也是一种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区分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大教育和精英教育,并不与中央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相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体现了创新教育的普遍性,但并没有抹杀创业教育的特殊性。培养所有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万众创新的基础。若一个班级真能培养出一至两个成功创业者,全国定能实现“大众创业”之目标。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区分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是真正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科学选择。

二、创新创业与知识积累的关系

开个小店卖点东西,开个养猪场养几头猪、办个农场种点蔬菜,属不属于创新创业?当然属于。但这些都是低层次、重复率高的创新创业,并不代表创新创业的全部。低层次的创新创业,可以解决少数人的就业问题和个别家庭的生计问题,但它无法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能让一个国家和民族命运发生改变、世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的,必定是高层次的创新创业。比尔・盖茨的微软、乔布斯的苹果、马云的阿里巴巴、柳传志的联想都属于高层次的创新创业。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必须以雄厚的知识为基础。柳传志在创办联想集团之前,已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技术人员,其雄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使他在计算机领域驾轻就熟,并成就联想集团。马云在创办阿里巴巴之前,已是杭州工学院的英文及国际贸易教师,其娴熟的英语和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使他具有世界眼光和捕捉商机的能力。比尔・盖茨不仅曾在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就读,而且从13岁开始就学习计算机编程。乔布斯从里德大学辍学后,没有立即去创业,而是留在理德学院继续研习书法、哲学和外国文化,其漂亮的书法、抽象的思维是成就苹果集团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创新创业与知识积累是正相关的。那种不读书照样可以创新创业、不毕业早点出去创新创业、少学点基础知识多教点创新创业实用方法的想法都是荒谬的。以上理念引导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必定是短效的、肤浅的、低层次和低附加值的。只有拥有丰厚的知识积累,创业者的眼界才可能宽广,才可能找准创业的突破口。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与高学历不是相互排斥的,与海量知识传授和摄取更不是相互矛盾的。相反,雄厚的知识基础是成功创新创业的必要条件。任何假借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削弱或取消专业课程教学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危险的,不恰当的。

三、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的关系

众所周知,良好的教育环境需要学校、家庭和整个社会联合营造。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如此,必须把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校内教学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因为学校始终都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便捷的地方;是点燃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火种的摇篮;也是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可或缺的舞台。但创新创业教育并不能局限于校内教学,而是在学校之外的广博社会中绚丽呈现。如果说创新是根基,那么创业成功则是诱人的果实。如果学生从未亲眼目睹过创业成功的真实案例,其创新创业激情何以能真正点燃?如果学生从未亲身参与过创业,他们焉能积累创业相关经验,并切身懂得创业的艰辛从而更加努力学习?另外,让从未有过创业实战经验的学生仅仅凭借上了几节创业课就去创业,是不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创业者必备的领导能力、决断能力也只有在创业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学生是否适合创业,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故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创业、体验创业,他们才能对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做出正确的评价,进而减少创业失败率。因此,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同时进行。校内教育培养学生必备的创业知识、创新精神和能力,校外教育点燃学生的创业热情,增加学生的创业经验并提升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二者缺一不可。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将课堂内教学和课堂外实践紧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并非要在专门的创新创业课上才能进行,每一门功课都是很好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无论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还是改革开放理论、“中国梦”理论,都体现着创新精神,是非常好的教育素材。再如生物课教学。袁隆平培育的高产杂交水稻就是追求创新的经典案例,隆平高科有限公司就是很好的成功创业典型。因而,成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若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单项灌输教学法,即使是创新创业专业课,也无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唯有采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才能逐步得到培养。

总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正确处理好四组关系:(1)对所有学生都可进行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但只能对少数学生进行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2)不可因创新创业教育而忽视、减少其他课程的教学,创新创业是以雄厚的知识为基础的;(3)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同时在校内和校外进行;(4)只要教师严格遵循教师主导、W生主体的原则,创新创业教育就可以在任何课堂中进行了。

Four Basic Relation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GUO Guan-yu,FANG Xin-ying

(Marxism Institute,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Wuhan,Hubei 430074,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ecomes a major issue for every educator. In order to make sure the success of education,we must clarify some misconceptions and handle four sets of relations correctly. The first one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ss education and elite education,the second one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ship and knowledge accumulation,the third one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ool education and off campus education and the last one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contents.

创新创业教育范文第3篇

目前在高校独立设立创业中心,统一负责全校的创业教育是一种最为普遍的做法。例如:温州大学、东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随着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创业教育,可以预见这种模式将会成为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一种主要模式。这种模式的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可以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和基本标准,优化校内外资源的配置,统一协调和管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事务;同时可以保证权、责、利相统一,避免在工作中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也便于对学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

二、加大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

目前,在长江大学我们已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设有《大学生创业基础》公选课,但考虑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特殊性,单一的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因此,我们力争要在本科生阶段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创业管理》、《经济管理概论》、《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课程,同时,我们还可以深入开展专业对口的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例如,有些农业院校专门开设有《蔬菜养殖技术》、《果树学》等专业比较强的课程,我们也可以在这方面做出大胆的尝试。

三、进一步做好国家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的组织、申报和评审工作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见附件1)精神,在高等院校每年都会开展创业训练项目的组织、申报和评审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我们可以考虑由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来牵头,承担起我校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的组织、申报和评审工作。

1.指派专门的老师负责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的宣讲工作,力争通过多渠道的宣传,使申报的人数比以往有较大的幅度的增加。

2.在项目申报期间,安排专门的时间针对全校师生对项目申报的具体要求进行讲解,安排专业人员对申报团队进行辅导。

3.组织相关人员对创业训练计划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国家项目、省级项目和校级项目的立项。

4.对即将结题的项目进行结题评审,根据评审结果择优选择一些项目作为实践项目孵化的重点,力争有1-2项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积极做好“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工作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当前高校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的一项重要赛事,“挑战杯”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为了进一步做好创业计划竞赛工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根据竞赛具体要求,广泛宣传,确保有更多的教师、学生积极参与竞赛活动中。

2.为提高竞赛质量和水平,我们将组织2场专题讲座。一场由市场营销专职教师讲解如何选择项目、如何写好商业计划书等方面的知识。另外一场有财务管理专职教师讲解项目的绩效评价、财务预算和报表等方面的知识。

3.在项目收集申报上来后,我们将组织专家进行项目的公开评审。评审结果将对外公布。

4.对每一个晋级的优秀项目我们将安排专门的教师进行跟踪辅导,提高项目计划书的质量。

5.后期我们将安排专业辅导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统一的竞赛活动。6.在整个比赛结束之后,对整个竞赛活动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做好下年的工作打好基础。

五、组织做好第二届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为了进一步发掘我校学生的创业潜能,在学生中寻找一些好的创业创意思想,在2015年,我们要精心准备,策划好本次创新创业大赛,本次比赛从宣传到决赛,将历时近3个月,在第一届比赛的基础上,增设复赛环节。具体安排如下:

1.制订和比赛通知,通过QQ、微信、宣传板等多种形式让全校师生都来关注本次比赛,并踊跃参与。

2.开专题宣讲会,对整个比赛进行详细说明,布置具体的工作事项和要求。

3.收集参赛作品,组织好预赛评审,预赛评审结束后,公布进入复赛的名单。通知进入复赛的学生修改相关作品,准备进入复赛。

4.组织好复赛作品的评审,公布进入决赛的名单。进入决赛的学生修改相关作品,准备参加最后的决赛。

5.准备一个比较大的教室,对进入决赛的作品进行公开答辩,经过幻灯片讲解、评委提问、学生答辩、评委会总结等环节后,我们将立即公布比赛结果,比赛结果将在网上进行公示。

6.对比赛全过程进行总结,撰写总结报告并存档。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政府职能部门相互合作的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家群策群力,为进一步做好长江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做出贡献。

创新创业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发展战略在教育领域中的新确证、新响应。面对“创风”热潮,我国高校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积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并在夯实基础设施之时,更主动探索升级教育载体。作为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河北省新建本课院校,也应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河北省经济建设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1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截至2014年,河北省共有新建本科院校19所。其中,公立院校13所,民办院校6所。本文重点对河北省13所公办新建本科院校进行了调研分析。这13所学校基本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地市命名的师范专科升格为综合型院校,如石家庄学院、保定学院等7所院校;第二类是由师范专科升格仍延续原来的师范类院校,如沧州师范学院、唐山师范学院等4所院校;第三类是具有和延续原有行业背景的专业类院校,如河北金融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等2所院校。

1.1创新创业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课程开设方面,13所院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类课程,并将创业教育列入必修课。除1所院校没设学分外,12所院校设有学分,都设有专门的教研室。课程内容包括创业基础、创新训练、创新创业指导、KAB、SYB等,院校课程各具特色,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如金融学院将创新创业类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并逐步构建“双创”理论类和“双创”实务类课程;唐山师范学院、邯郸学院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学习《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邢台学院于2007年起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石家庄学院于2009年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创新与创业》课程,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于2016年起全校开设《创业基础》课程,保定学院于2016年开设了9门创新创业类公共课程;衡水学院开设了“创业教育实验班”,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有个“创新班”,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开设了“创业先锋班”,唐山师范学院开办了“创业精英锻造计划”培训班等。廊坊师范学院、沧州师范学院也将创业教育列入必修课。

1.2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建设逐步加强

河北省13所新建本科院校,纷纷独自筹建或与当地政府联合创建孵化基地、创客空间,各院校分别与当地政府的孵化基地、创客空间达成了合作协议。其中4所院校的孵化基地、创客空间在河北省所有院校中居于领先的地位。如:河北金融学院2015年被保定市认定为市级定点创业孵化基地,同年,河北金融学院的《金创空间》被认定为保定首批众创空间;唐山师范学院的创业孵化园,被确立为河北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园;2016年,沧州师范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和河北金融学院的创业孵化园被确立为河北省第二批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这为河北省其他新建本科院校提供了示范引领作用。

2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课程设置上,虽然院校响应上级文件精神,将创新创业教育列入必修课,但多数院校将其作为就业指导中的一部分,课时数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创业基础》32课时的要求,如:廊坊师范学院、邢台学院是12课时,保定学院8课时,远远达不到32课时的要求;课程内容虽然多样,但主要以选修形式存在,学生单纯依靠兴趣选择课程学习,部分学生中途退学,这样的学习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保定学院开设了9门创新创业类选修课,学生开始凭着感觉和兴趣选修,一段时间后,80%的选修学生只为了获取2个学分而已。还有的院校借鉴试点高校的成功经验在本校复制,由于缺乏可行性分析,结果并不符合本校实际。在教材选用上,一是选用的教材大都偏重传统的理论知识,其内容和体例形式不符合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际,无法很好地与使用者———院校学生相结合;二是缺乏立体化教材的构建思维,不能将创新创业理念与所学专业、技能训练和能力提升相结合。在师资上,除金融学院、石家庄学院师资队伍较充足外,其他11所院校创新创业教师薄弱、数量不足、专业性不强,大多教师没有创新创业的实战经验,缺乏系统的培训,教师本身也不注重对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材料的收集和研究,13所院校也没有将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界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到师资范畴,没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在创业创新基地建设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推动下,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纷纷建起了孵化园、创客空间等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但多数院校在基地、空间的管理和使用方面比较偏向保守与安全地运作,学生进入需要多方审核,导致学生进入基地、空间不易,使基地、空间实际内容的规划与执行效率较低,甚至造成闲置。

3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应依据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要求,结合其自身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使命,构建科学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3.1做好课程目标的顶层设计

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设置必修、选修、专题、在线课等多种多样的课程,如何通过这些课程载体,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这就需要在课程目标顶层设计上,应体现以教授知识为基础、锻炼能力为关键、培养精神为核心,从而实现普及性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性定位和教育价值本位回归。在课程目标上可从高到低分为“三个层次”的教育:第一层,面对全体学生,主要以唤醒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新创业潜能,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等为主导的基础教育;第二层,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行为之间具有“即时性”与“时滞性”并存的特点,面向有意向、有潜能的学生,提升其技能、技巧的教育;第三层,以项目为驱动,开展的项目模拟、项目过程指导、项目成果转化的实践教育。完成分层教育目标,在教学方式上应贯彻“三个结合”:一是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实践相结合。将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实践两种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形成课内外相联系的一体化课程,共同承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功能;二是线上课程与线下反转相结合。院校可利用线上的优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按计划学习,将学生在线学习统一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反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探讨、解决,从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系统化教学与碎片化资讯相结合。在当今瞬息万变、日益锐进的时代,信息技术、市场动态、经济热点、时事热点等与创新创业相关资讯每天大量涌现,教师应将这些碎片化信息资讯进行整合,揉进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学之中,真正达到创新创业教育内在规律静态化与发展生成动态化相结合。

3.2编写本土化的创新创业教材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呈现“百花齐放”姿态。但由于各地的创新创业环境不同,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状况也不尽相同,所以,现国家推出的一些创新创业教育教材真正适合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的并不多。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应发挥骨干教师的理论研究优势,借鉴现有教材的基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编写符合院校大学生的学习习惯,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本土化教材。教材内容设计上,应包括培育创新创业精神的理念模块、提升综合素质的能力模块、结合专业需求的专业特色模块、针对项目运作的实训模块以及互动延伸的跨界融通模块等五个模块的立体化教材,使教师对教材的模块能够自由组合、灵活取舍,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教材案例选择上,应以本地域的创业经验和创业案例为主,并与社会热点、百姓生活难题相结合,逐步建立来自河北省各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获奖项目及创业实例的案例库。

3.3建立多元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①盘活现有教师资源。加强现有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定期选派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②探索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成立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室,创新思维,从战略高度谋划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创新创业基础课教师、创新创业专业课教师、创新创业模块特色课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设立创新创业奖教基金,激发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③搭建创新创业教师平台。实施高校与高校间的教师互聘计划,积极将企业家、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纳入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将社会各界创新创业主体的活力激发出来,建立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开放人才资源共享机制。

3.4发挥孵化基地、创客空间的效能作用

院校应充分发挥孵化基地、创客空间的“实践、学习、分享”效能作用。一是将基地、空间的台位和手作工坊真正成为实践的平台,每天定时开放,给任何一个有兴趣的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二是将基地、空间作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物理空间和设备空间的一个开放式学习平台,通过可参照性和利用性强的在线课程及专题课程,尝试让不同科系的学生一起修课,使学生以跨领域多元学习整合行动实践。三是通过定期组织不同主题的创新创业活动、竞赛等,以此来培养、建构某一主题的创客社群,分享更多的创意和创新。

3.5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实践训练等多个环节,就其基本环节而言不是高校一方能够完成的,应当由政府、企事业单位、院校相互配合,打通“创新链”“金融链”和“产业链”三个链条,搭建“政府引领创新创业、学校实施创新创业、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的广阔平台,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体系。作为引领作用的政府,应从优化创新创业政务环境、商务环境、文化环境及舆论导向等方面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调动统筹各方面力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作为实施主体的高校,应深度认识创新创业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时代内涵。将创新创业教育列入必修环节之中,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作为服务主体的企业事业单位,应聚集社会资本,拓宽社会融资渠道,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利用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向大学生示范创新创业流程、阐释创新创业风险、介绍企业运转模式等相关培训,通过提供场所,检验、展现和锻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

[1]倪晶晶.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地方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6(3):118-121.

[2]吴奕湖,陈苡构.构建符合高职学生特色的立体化创业教材研究[J].才智,2014(9):10-11.

[3]沈健.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5(17):11-13.

创新创业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校;创新创业教育;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256-02

在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创新创业已成为时代主题和国家战略决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也吹到校园,创新创业教育近年来成为教育的研究热点,各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有益探索[1],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大量的研究多集中在高等教育[2],中职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甚少。中职校学生年龄虽然偏低,但学生大多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激情,不能忽视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据相关调查显示,学历并没有成为中职生创业的门槛,不同学历的人都有着创业的愿望,甚至出现了学历越高创业意愿反而越低的现象。据数据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有创业意愿的只占18.3%,中学及中专学历的受访者有创业意愿的达到41%,是创业愿望最强的群体。因此,中职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应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一、中职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调研目前中职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但仍有一部分教育者认为中职校学生年龄低、学业基础弱,没有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条件和必要。另外,由于中职生缺乏合适的引导和学习,主观上没有意识到要自己创业,也没有进行创业的能力。

2.缺乏创新创业机制和教育平台。大部分中职校没有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有的只是个别教师发现个别好的苗子指导参加一些相关竞赛,大部分学生仍然不知道创新创业的具体内容,学校也缺乏相应平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

3.缺乏针对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少数中职校也开始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鼓励部分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但创新创业教育主要还停留在一种意识或是感性的层面,缺乏系统化来筹划创新创业教育,更谈不上有相应的课程体系碇С拧

4.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严重匮乏。中职校创业教育教师是极度匮乏的,缺乏专业教师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校内创业指导教师缺少自身创业经验,难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中职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学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这是学校服务于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现实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关系密切的整体。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创业的成败取决于创新的程度。创新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侧重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开发,而创业教育注重的是学生未来自我价值实现途径的总体规划,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3]。

那么,中职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其本质应是一种“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素质教育,应是联合企业走产教融合的路径来实现的教育。相对高等教育,中职校自身科研实力、科研成果不多,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相对不足。但是,中职校一般和企业有紧密的校企合作,可以通过产教融合在企业发现问题,然后把来自企业的问题当成创新创业的课题来公关,使得中职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现其职业性和专业性。职业性是指创新创业的源泉来自于企业,来自于学生未来将要投身的职业,使中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落地”;专业性就是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与知识,让学生“做中学”、“研中学”。学生在参与攻克企业生产、研发难题的过程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与专业融合的中职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构建

构建机制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是决定创新创业运行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以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为例。学校首先响应上海市政府倡导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全校范围内宣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由教务处联合各专业群部建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完善工作机制,搭建活动平台(就业梦工厂、创业基地、创新创业大赛等),开设与专业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发挥制度激励保障作用(以企业项目为依托,配备项目经费,对于参赛的师生实施实行奖励等等),创设各种条件,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见图1)。

四、与专业融合的中职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

中职校由于本身的科研活动不多,靠自身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实例不多,因而中职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一定要和企业紧密结合,走产教融合之路契合企业的需求确定创新创业目标。问题来自企业的生产、研发过程,学生在教师和企业师傅指导下结合专业背景对问题进行攻关研究。借助“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职学生会自学许多专业知识和专业教材以外的知识,甚至自学大学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1.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建设。要在中职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团队是基础。目前大部分中职校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太熟悉,也不知从何着手,因此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如上海市近年来推出的创新创业培训师,各个专业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加这类再教育、再培训。其次,企业生产或研发骨干加入到学校创新创业团队中。另外,和校外创业公司联合,聘请创业公司CEO等骨干加入学校创新创业团队,形成“专业骨干教师+企业骨干+创业公司骨干”的团队来指导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2.产教融合构建中职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重要载体。依托校企产教融合平台,构建与专业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原有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融入创新创业意识、知识与技能模块,学生在整个求学期间,分阶段接受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遵循中职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知识模块和案例模块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专业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如表1显示,学生从第一学年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到第三学年的创新创业实践,最终为学生种下创新创业的种子,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中职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更多地是一种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少数素质高的学生重点挖掘培养,通过以点带面,实施“面向全体、关注个体”,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教育。评价标准不能以学生创造的公司如何,而应以学生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有创业激情,在创新创业领域有想法、有思路,这才是学生未来需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建,从文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5,(06).

[2]彭惠梅,张运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选择分析――基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04).

创新创业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教育;市场营销

1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1社会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由于高校每年不断扩招,进入社会的高职毕业生数量也年年递增,就业压力持续上升。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扩大劳动就业面,提高劳动就业层次。2015年教育部发文鼓励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

1.2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职学生普遍思想丰富,性格活跃,实践能力强,创新创业教育既能挖掘每个人的个性潜能,又能提高他们适应社会、认知市场的综合素养。当然,高职院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不局限于让学生开公司办企业、做小本生意、户口养家。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课堂内外,让学生在课堂上勤于提问、敢于提问、发散性提问,培养他们的求知学习的意识。

2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出现的问题

2.1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成熟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高职院校提出了案例教学、项目参与、校企合作等多种教育模式。然而,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完整的体系,没有整套教学计划,大多数院校仅仅是开设“创业基础”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创新创业教育没能结合专业特性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认知行业环境,捕捉创业计划。

2.2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欠缺

目前很多院校意识到要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培训教育,但是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始于20世纪末,还没有完善配套的创新创业课程,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学院老师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

3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对策

3.1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纳入课程培养方案中

3.1.1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刚刚进入校园的新生,首先,学生们需了解什么是创业,创业的特征和要素包括什么。此外,开展创业基础课程,邀请知名企业家来学院开设企业经营讲座、聘请校外实践家讲课、组织创业成功的校友回校与学生交流经验、分享心得。这些教学活动可以唤起他们的创业愿望,激发其创业激情。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多次邀请西安人人乐公司运营总监,陕西白象食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做企业运营讲座。

3.1.2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应讲求实用性和针对性。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综合实训室,采用模拟企业经营方式的新型教学方法,注重考评大学生的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在每学期期中、期末会安排学生到企业参与实训,譬如参加京东西北分公司举办的618大促实习活动,努力做到教学理论内容尽可能与社会实践相适应,实行弹性课程组合。

3.1.3引导学生认知创新创业环境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业时并不拥有技术或发明专利,然而创业形式和行业选择面较广,很难形成固定的创业基地或创业园,更难找到具体的项目资金支持。因此,在创业规划和实施期间要适时评估和防控一切可能的风险。另外,大部分的学生创业者均为白手起家或初次创业,创业资源匮乏,需要时时关注和了解国家政策和学校帮扶政策。

3.1.4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

无论是市场营销专业还是其他专业,教室内理论教学都是被动的学习过程。如何将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学科竞赛学习的形式无疑是最容易为师生接受和实施的。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市场营销专业根据学科特点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学科竞赛,小到一个班级竞赛,大到全省乃至全国的比赛。首先利用分组竞赛的形式开展市场营销实训等课程,激发同学参与的热情,在争先争优的竞赛环境下培养创新精神。其次,借全国职业院校竞赛的契机,举办市场营销类院级“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大赛和院级“创新、创意、创业”大赛,鼓励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潜能,汇集优秀创新创业项目。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市场营销技能竞赛和全国“挑战杯”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让学生在大赛中体验企业经营管理,撰写创业计划书,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除了竞赛以外,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还开办校园超市教学实训基地,市场营销学生可以竞聘上岗参与超市的管理,策划超市的促销活动方案,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3.2建立创新创业导师智囊团

对于高校初期转型期间,以引聘结合形式建立创新创业智囊团是必不可少。一是将具有一定授课技巧和基础的社会人士兼职性聘请为实践指导老师;二是让现有教师深入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创造继续教育的机会和条件,逐步培养为“双师型”教师;三是校企合作、产学互动,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营销全过程,亲临竞争复杂的市场环境,提高教学的可操作性;四是组织教师参加国家有关职业资格、专业技能等级的考试考核。总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不仅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更是社会发展的刚性需求。

作者:王玉玲 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礼祥.大学生创业导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创新创业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2.072

0 引言

我国职业院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情况,其突出培养的也是专业应用技术型的人才,职业院校在学生就业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但是,依据我国大学生毕业就业实际调查,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而为推动学生进一步就业,国家以及职业院校则从另一个方面入手,即以创新创业带动学生就业,因此职业院校开展了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活动。这一理念自2002年提出,在不断发展和实践中,更是将这一理念强化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众多职业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不断形成自己的模式。为此,本文以下则先对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的分析,再深入探讨其有效实践,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就业。

1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关于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刚开始主要是借鉴国外的相关教育手段和方法,后来则是结合自身办学情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与水平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

根据数据调查以及相关报道,我国许多职业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而在教育活动中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部分职业院校还获得了创新创业教育50强排名,其中包括了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6所院校。

此外,依据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数据调查,职业院校毕业生创业数量相对提升,并且也高于重点高校毕业生创业数量。在2015年的数据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占个体工商户的比例为58.89%,占私营企业的比例41.20%,而重点高校毕业生占个体工商户比例为3.70%,占私营企业的比例仅为8.98%。并且依据数据显示,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意愿度也得到极大的提升。

由以上提到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职业院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确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一点非常值得认可。但是,职业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和面临着一些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予以正视,并且要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方法。

2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面临的困境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开展了相应的活动,尤其是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根据对职业院校教师以及领导的采访和问卷调查,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实际当中是存在一些困境和问题的。而具体的困境和问题则主要有以下两点。

2.1 创新创业教育没有一个好的体系或模式

在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中,职业院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由于可借鉴的教育体系和模式极为有限,教师在课堂上没有适合的教材,有时课堂教育教学的目标并不是非常明确,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不高。并且由于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许多职业院校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就业教育”,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一定的限制,甚至对学生往后的职业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2.2 创新创业教育缺少实践的平台

职业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实际上是需要一定的资金予以支持的,但是学校关于这方面的资金极为有限,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最多的是以课堂教育为主。教师主要向学生灌输的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以及理论,缺乏一定的实践平台。致使目前存在创业创新人数增多,但是创业创新的成功率还比较低的现象。此外,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很少有职业院校建设符合创新创业实践要求的校内实践基地,使得学生缺少实践创业创新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也不明显。

在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实际上还面临着其他许多问题,本文结合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际认为以上两个方面目前是极为突出的两个问题。

3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建议

为提高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解决教师和学校在实际创新创业教育中面临和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职业院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3.1 构建符合学院情况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教师和学校给学生灌输相应的理论思想,但是具体该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正面的创新创业思想,教师和学校则要采取一系列的行动,从而形成一个符合自身学院情况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此本文认为可以大致以“学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训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安排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以及相关实训――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理论和实训进行评价”三步走的模式进行。在这三步走的具体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再依据学校情况,制定更为具体的方案,方案需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并且能够步步落实。

3.2 构建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网络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充分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具体该如何做,在创新创业中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有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等等。当然受办学条件限制,没有一所高校可以独立提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的全部实践和实训的条件,因此职业院校可以着力构建一个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网络,既加强校企合作,有积极开展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以外的活动。例如,在校内开展创意大赛、利用网络开展创业模拟比赛等相关的活动。此外,学校也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相应的信息平台,集中展示创意设计、创业信息、交流创业心得、开展模拟经营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可以以学校教师为带头人,也可以让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带头参与,帮助学生真正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除以上两点实践建议之外,还可以采取许多其他的方式的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始终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让学生参与进来,从而不断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目前是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的,但是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努力,未来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定也有更高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建伟,李九成.市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1-3,21.

[2]曲秀琴,吕秀丽.构建“多维度”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研究与实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新思维[J].科技创业家,2013,(19):180-181.

[3]吴永军.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惑与革新思路[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05):25-27.

[4]强伟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C].2012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无锡市教育局、无锡职业技术学院,2012:6.

[5]苏小冬,毕德全.农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创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03):47-50.

创新创业教育范文第8篇

1.创新与创新教育创新是经济学概念,创新理论的奠基人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是非常复杂的思维和实践过程,产生现实不存在的新事物、新思想的人类活动。创新教育国际上定义为,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作能力或创新性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泛指,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提高人的创新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在创新活动中表现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

2.创业与创业教育创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创办新企业,以谋求商业利益的活动。广义指创新的事业的活动。创业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的创造者。广义讲就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创业能力指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放心判断能力、捕捉商机的能力、合法综合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项目运作的能力、财务知识及应用能力、团队合作共同协调能力。

3.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实现形式。创业的成败依存创新的程度。二者目标一致,创新教育注重的是对人的发展的总体把握,创业教育着重的是实现人的自我评价。那么,创新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个性和原创能力。严格来说,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天然的内在联系,即便某个学校称是“创业教育”,内容上、实质上还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六个特点: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学生把“被动适应社会”转变为“主动适应甚至挑战社会”;二是开发系列课程。开设有创业家养成、新事业开发、新企业创立和创新;三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分类化,家族创业、新技术创新与创业、妇女创业、大型机构创新和创业;四是注重通过模仿使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的感性体例,除各种创新竞赛外,创业竞赛尤为凸显;五是创新创业教育以厚实的学术研究为支撑。

二、黑龙江民办高校动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不断探索,做创新尝试。目前,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民办高校的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初级状态,存在诸多问题,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尚不健全,创新创业科学体系尚未形成。只是单一的开设一两门简单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不够,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比较薄弱。但黑龙江民办高校也在不断地尝试探索多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从学校、社会到学生个个层面对创新创业都有迫切的愿望。学校从自身的发展需要,通过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的成绩,提升学生就业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学生希望通过创业实践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为民办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奠定基础。民办高校已经意识到教育从以知识记忆为主向以培养创造力为主转移,那就是说以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改的方向,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民办高校建立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必要性

民办高校毕业生在理论知识综合能力方便与重点国有高校毕业生有明显的差距,就业形势严峻,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这是严峻的问题。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改变学生的就业难问题。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业水平。因为,在代的呼唤下,学历、学位教育的时代在改变,而学位不等于工作,今天社会更需要新的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而不是职位求职者。因为创新创业教育尤其自身的特点。那么,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体系在四个主要方面。一是主动适应挑战社会而不是背动适应社会,二是开发创新创业系列课程,三是学生通过模仿使学生获得创新体验。例如各种创新创业赛事,四是创新创业教育以雄厚的学术研究为支持促进民办高校的动画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性思想和观念的正确引导之下快速的发展,高校应该充分结合当前动画设计专业的实际教学规律和地域特色等来找准发展的契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开展创业途径和课程体系,围绕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开设创业管理、创业理论、创业实践课程,创新教育与实践、创新设计、创造性思维。这也符合民办本科学生的生源特点。即,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又动脑,发挥创新长处,培养创业技能。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成为黑龙江民办高校建立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必要性。

四、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动画人才能力分析

当然,在动画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际的创新过程中,由于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和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难点和问题加强研究,进一步探讨学分制的实行问题、课程体系的进一步整合的问题、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问题等,进而促进龙江动画产业的发展。创新教育在采取导师的模式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人际沟通的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是创业能力的重要基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社团,社会实践以及第二课堂的活动,通过活动和工作可以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并能扩大学生的社交圈子。

2.经营管理的能力学生没有经历过企业实际经营的环境,而理论仅仅通过授课的形式获得。通过接触市场,鼓励学生深入一线,引导学生参与市场的活动,了解客户需求,掌握消费者的实际期望,了解市场需求,为其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奠定基础。

3.团队协作能力团队的合作能力通过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协作的优秀团队完成。创业唱歌的要素之一就是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是创业成功的要素之一。创业团队能力具有互补性及其共享性的特点。在社团活动拓展素质训练,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五、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实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创新创业研究对龙江民办高校动画教学现状、人才培养的调查分析,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定科学性的合理的研究方法,设计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平台,以更好地发挥民办高校机能。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的体系中,建立多层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特色,将改革与创新融入到课程体系中。通过多种方式通过讨论、游戏、活动、案例讨论、师生互动、角色模拟、创新创业教学项目、创业管理、创新管理、创业投资、基地见习等多种形式。通过模拟实践创业实践活动,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论坛。通过经营实战在实战中锻炼。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人们对动画片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特征,这也要求民办高校动画专业的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体现在专业课程设置做出正确定位。通过对民办高校动画专业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民办高校动画教育问题,培养动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构建民办高校动画专业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具有较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动画专业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一般特指精神财富。高等学校的精神文化是指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追求与文化氛围,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工程。在文化视野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对创新创业价值的认同和导向,是营造和发展创新创业文化的过程。创新创业的价值在于通过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为社会和个人创造生存财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高等学校应强化创新创业这一价值导向,并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卓有成效的行为方式,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全方位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环节,融入到学生培养整个过程,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引导广大学生把追求创新创业作为个人成长和人生发展的自觉意愿,通过为社会创造财富与利益,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一、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创新创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新内容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培养人才的优良环境,也是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活动适宜的人文土壤。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也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导向,它通过价值导向、行为导向、制度导向,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创业观。教育师生员工树立创业意识、理想和信念,引导学生培养创新创业兴趣,产生创新创业的动机,不仅培养青年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自我意识,更培养他们担当天下的社会意识,使青年形成社会责任感,树立起为整体利益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远大理想和宏伟志向。

2.创新创业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素质能力。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能形成积极向上、蓬勃健康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奋发进取的创业精神;促进学校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学生,使学生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保持坚定的信心与毅力,提高学生走入社会与市场的能力。

3.创新创业文化是社会文化建设的新导向

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主导着创新创业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创新思想、促进创新创业行动。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大公无私、奋斗奉献等已成为具有民族的优秀品质符号,但同时“中庸” “学而优则仕”等观念有时也成为创新与突破的障碍,所以把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提高到社会文化建设的高度,在创新创业教育大发展的今天尤为重要。

二、“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创新创业文化建设途径

“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代高等学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旨在将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精髓融入人才培养始终,即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思想融入人才培养计划,将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总学分,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融入专业实践教学,将潜在创业者培养融入就业教育与指导,将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融入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充分融合。

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宏观目标与总体要求是,体现“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使创新创业思维对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具体而言,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加深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系的理解,从而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化到教与学的过程中。二是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完善创业品格,从而具有开创性、创新性的勇气和胆识,做好创业的意识和思想准备。三是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使创新创业文化成为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热衷创业行为的滋养土壤。“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具体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1.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可度

通过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等形式,使师生理解“什么是创新创业、为什么创新创业、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为什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怎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问题。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培训,使广大教师明确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广大教师了解、宣传、践行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咨询讲座、资源共享、分享交流活动,提高全体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的认识。通过多种方式让师生明确,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要,是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实现广大师生从了解认识到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并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中来。

2.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浓郁学术环境

鼓励创新、不惧权威的学术环境,可使学生时刻感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和滋润。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因此要发扬学术民主,保证学术自由的权力和环境,允许不同的学术立场与学术观点存在,鼓励各种学派学术思想的自由讨论、师生之间不同观点的学术交流,倡导学生对各种学术思想提出疑问、发表个性看法。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科研活动和发明创新活动的引导,开展各种形式的创造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将第一课堂的理论学习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3.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优势

高等学校依托各类社会媒体,广泛宣传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措施、效果及典型案例,宣传结合专业教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做法和效果,宣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品牌,使广大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产生自我认同。高等学校依托校内外媒体和媒介平台,制作创业学子案例集、校友学子创业风采录,评选“创新之星”“创意之星”、“创业之星”“创业示范团队”,全面展现优秀创业学子的创业经历、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和心路历程,以典型和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

4.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主题宣传

高等学校在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日常动态宣传的同时,依托校内外各类宣传载体,开展创业改革、创业先锋、创业风向标、学生创业园、导师制、创新成果等主题宣传,设计主题突出、内容清晰、覆盖面广的主题宣传,全面展现学校和各教学单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做法与成效,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师生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与思考。高等学校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文化节、创业精英挑战赛、创业先锋推介等主题活动,企业家论坛、学子创新创业论坛、创业座谈会等交流活动,励志电影、歌曲、书籍放映和活动,创业征文、创业作品征集等文艺创作活动,企业参观、校企交流等实践活动,最终实现创新创业文化进学院、进班级、进宿舍、进头脑。

5.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协作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建立与不同国家特别是创新创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培训交流机制,在国际化、全球化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高等学校应积极搭建国内外创新创业实践与文化交流平台,实现思想碰撞与经验交流,组织大学生参加国际各种类型创新创业竞赛、创业交流互访,积极争取各种形式国际创业资金与技术支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为大学生创业与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管义锋,高晖.高等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2).

创新创业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会计学;创新创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8月30日

一、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导向

会计学专业在调整办学定位、明确服务面向的基础上,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着力点,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衔接。立足于学校优势与学科特色,重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并吸收融合本专业领域中外优秀成果,会计学专业将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并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深入探索。

在此阶段,通过调查、考察、研讨等方式,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改革方案,在专业教育中构建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内容,突出“应用性”特色,特别是突出其中应用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基于会计学专业的应用型特点,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教学体系。

二、将会计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密切结合

会计学专业需要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首先,为了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密切结合,采用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的三阶段教学培养模式,每一阶段穿插若干专业实训和创新创业实训,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其中,催化创新创业思路,为灵活创新创业的途径及方法奠定基础。

其次,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建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学分制度,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不断线,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学分要求,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基础类课程和实践类教学环节,并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从制度上保障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其不能代替理论教学和课堂教学,但是推动实践教学,却可以推动老师与学生的主客体转变,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为创新创业提供可能,因此应搭建开放式、多途径的实践化教学模式探索的平台。在加强与学生互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创新创业知识的培训,注意培养学生沟通交际能力,流利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精确的阅读和获取有效知识的能力,跨界寻求合作的能力,等等。

最后,全面整合优化现有教学资源,以专业岗位为准绳,筛选有效培养创业能力的课程,集中授课,模块授课,将创新创业纳入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注重创新创业人格教育,渗透创新创业理念,形成特定的教学模式。

三、建设会计学专业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群和实践课程群

按照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继续坚持打破原有分段式教学模式,实现课程计划内在的融通,增加交叉融合课程学时比例,体现文、管、经、商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实现知识整合。会计学专业要开设“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方法”、“创业基础”等基础类必修课程,并结合专业特点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以及专业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的其他实践类课程,建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群。

创新创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将实践教学贯穿大学教育始终。大一学生通过校内外认知实习,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对会计学专业的兴趣;大二开始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交叉学科知识、技术与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三开始校内实训的训练,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四开始到实习基地实际训练,提升学生实践创新和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和爱岗敬业精神,逐步强化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四、充实与完善教学资源

(一)充实教材资源

1、与知名出版社合作,优选教材。

2、推进自编教材建设。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发展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一级教师的授课经验,继续鼓励课程负责人在授课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要求、根据市场发展方向,编写适合本专业的教材。特别是实训教材,要形成一套适合本学院学生特色的、适应应用型本科学院的、创新创业化的 “会计学专业实训教程”系列教材,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兼职教师的经验、引入企业实际业务,力争达到高仿真化。

3、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是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有助于学生实现线上课后的自主学习。学习时间、地点均比较灵活。大连财经学院会计学专业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库的建设相对起步较晚,内容较少,且集中在创新创业教育教材以及某一门创业课程,因此还应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库。在开发过程中应本着开放、共享的指导思想,包括学校间共享、专业间的共享等。

(二)实践资源的完善

1、完善实验室实训条件,增强实验室功能。继续完善现有实验室、增强实验室功能,继续增加购买软件的经费。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

训练学生从CFO的角度去全面关注企业决策、财务管理、筹资投资、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和实务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体现了教改的精髓。借助平台软件的仿真实训,学生能够在“实战”演练中增强对审计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审计过程的了解,熟悉审计基本理论和实务技能的运用,为将来从事审计、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是训练学生实践创业的一项质量工程。会计学专业老师应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项目由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项目团队。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学生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可以通过成立教学公司或教学工厂,与校外会计事务所等公司的合作等方式,引进企业真实业务,包括注册登记、税务登记、记账、税务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企业委托项目,并自负盈亏,通过鼓励学生自主经营锻炼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

(三)充分利用平台基地

1、扩大实习实践基地的范围。在原有实习实践基地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实习基地的范围,使每一个毕业生都能进入相应的实习基地、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生生涯向职业生涯的转变,与企业长期合作,创建企业订单班,扩大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2、建立并利用好“创业孵化基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创业型城市成为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些城市或地区相继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或孵化园区。会计学专业将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与孵化基地(园区)开展专业创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合作,将创业孵化基地作为专业教育实践和创业教育实践的更高平台。创业孵化基地可以承担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学和创业实践活动:第一,整周实训。创业孵化基地尽管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但岗位设置相对比较齐全,利用创业企业中众多的工作岗位,真实的职业氛围,可承担会计、审计等单门课程的整周实训;第二,创业实战。基于学院和基地遴选的优秀创业项目可直接进入基地开展创业孵化与实战训练;第三,顶岗实习。基于基地企业的岗位需求情况,每年可集中安排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进入基地进行集中顶岗实习。

五、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优化创新创业教学团队

会计学专业教师不但具备较高的财会理论修养,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引进、培养、选拔等多种手段使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在年龄、知识、学历、职称等方面的结构逐步合理化。

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将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情况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提高教师投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积极性。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并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

打造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吸引财经类实务工作中的优秀人才,实行“实习实践校外导师制”,建立“创业导师专家库”、请企业专家和创业导师进课堂,承担实践实习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的授课任务,形成校内与校外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

(一)校企联合,优化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从企业吸收既有一定学术背景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到校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的眼界;还可以邀请政府人员、风险投资家、法律人士以及孵化管理者来校做兼职教师,让学生获得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些动态的、开放的做法,完善了会计学专业教师的结构,使教师队伍中既有专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专职教师队伍重点负责基础教学和实践管理工作,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进行统一规划和组织管理;兼职队伍重点解决实践教学的难题,同时帮助学生联系实践学习的基地。充分利用学院教师和企业技能人才的各自优势,共同开展多门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方案的制定,课程规划的设计和实施,实践课程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设计等。

(二)继续引进海外留学的优秀人员和双师双能型人才。引进海外留学的优秀人员,主要通过留学人员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并学习国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从而带动校内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引进“双师双能型”教师,特别是具有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职称或执业资格的校外人员,学习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利用他们在实践中对现在教育模式的反思,反馈于教学改革之中,并通过他们丰富的实务经验,带动青年教师完善实务经验,聘请单位实习实践基地的负责人,深入学生创新创业课堂,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过程。

(三)建立校内外交流机制,促进校内外教师交流。会计学专业建立定期邀请校外名师、专家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对教师进行理论素养的培训机制,并支持和鼓励教师利用各种平台和组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研讨会的机会组织教师学习,加强交流,获得最新的创新创业知识和内容;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获得创新创业与管理的真正体验,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说服力。

(四)青年教师的后续培养。继续实行“以老带新”的办法,分派具有讲师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培养人。分批指派青年教师到企业中,观摩学习,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大力提倡现有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进行博士后研修、出国学习,不断提高队伍的学历层次;重视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外出进行培训。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5.

上一篇:计算机工程范文 下一篇:医学伦理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