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04:40:00

城乡规划论文

城乡规划论文范文第1篇

新市镇土地利用与发展空间保障关系初探——暨南京市涉农镇街城乡统筹规划实践探索

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规划管理的创新与实践——以常熟市为例

关于加强中小城市用地规划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城市户外广告规划控制要点及管理策略研究——以《如东县城区户外广告设置规划》为例

城市户外广告的设置规划与价值取向

规范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城市风貌特色——以《常州市历史建筑修缮技术导则》的编制为例

基于公众参与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以泰兴市黄桥镇东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地价空间分异模型研究

江苏省城市规划协会、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纪要

铁路客运枢纽综合开发热的冷思考

轨道交通与区域转型发展——以江苏为例

苏南城市群综合客运枢纽整体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

关于以“片区”理念落实城乡统筹发展观的探讨——以《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为例

城乡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探析——以张家港市为例

碧湖金林汇灵境丰城绿秀展新颜——浅析大丰市银杏湖公园规划设计

主题造园手法在公园总体设计中的应用探索——以成都“中华情”商务公园总体设计为例

日本的防灾计划评述

“公共自行车热”带来的思考

出版物简讯

首届长三角城乡规划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关于公布2010江苏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竞赛评选结果的通知

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修订工作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会议暨第二届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评选组织委员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连云港市郊区规划》启动编制

东海县加强城乡规划条例宣传工作

改革开放30年来的江苏省城市化进程

转型期城市公共绿地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无锡市中心城区为例

理性与非理性下的城市规划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探析

城市蔓延中的村庄演变探讨——以玉溪市为例

四川绵竹村镇震后调研与重建工作纪实分析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趋向——桃林镇七埝村特色村庄建设规划的启发

突出实践特色主动服务“三保”推进城乡规划工作跨越发展

浅谈规划许可矛盾的成因及化解

西津渡历史街区园林景观空间情态的感悟

江苏省城市规划学会、协会规划编制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在常州召开

江苏省城市规划协会、学会城市交通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在常州召开

不同发展阶段区域交通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

2008年江苏省城市规划学会年会暨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研讨会纪要

江苏省城市规划学会2008年工作报告

江苏省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协会规划编制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在南京召开

江苏省城市规划协会城市测绘专业委员会2008年综合性经验交流会在淮安市举行

景观生态布局:风景旅游城市游憩空间规划的有效模式——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

中心城区土地开发强度研究

常州市中心城区地价空间规律探讨

抢抓农村发展新机遇彰显农业旅游新亮点——对溧阳市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利害关系人提起规划行政诉讼问题浅析

浅析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制度的创建

昨天的辉煌,今日之起点——献给战斗在建设系统由陆海空武警等部队转业的全体战友

积极做好行政应诉工作构建城乡规划和谐环境——淮安市规划局自行应诉的做法与体会

城乡规划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气候条件城市规划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当今世界,随着城市数量的增多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对城市整体带来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它不仅对城市的环境质量及市民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亦给城市生活带来相当的经济负担。如何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量的科学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城市气象条件和城市大气污染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气候条件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正确了解城市气候的特点,阐明城市气候对城市环境影响及其城市气候和城市规划的关系对于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河南省汤阴县为例,结合该县气候条件及城市规划方案进行论述。

1 城市规划与城市气候的关系

1.1 城市环境与城市气候。城市规划与气象这两个词语,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气象条件与城市的选址、城市功能区布局、建筑设计和建筑形式等密切相关。合理地利用气象条件,可以减轻或者减缓城市发展本身带来的不利因素影响。在城市化地区,由于街道纵横,建筑密集,形成了特殊的下垫面;同时众多人口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消耗大量能源,排放较多的人为热与水气及污染物;因而使城市地区的气象要素产生显著的变化,与城市郊区相比,具有太阳辐射减弱、大气透明度变差、气温较高、风速减小、风向随地而异、蒸发减弱、湿度变小、能见度变差、雨量增多等特征。正是由于这些气象因素的变化,加速了城市热污染和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产生,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热污染和大气污染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越严重。

1.2 城市气候与城市规划。气候条件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在城市总体布局,城市功能分区和工业区的总平面布置及为居民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防止环境污染与噪声干扰等方面,关系十分密切。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人类为了在城市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图。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城市空间布局的技术,对一座城市进行规划,还要了解当地的温度、降水量及风等气象状况,规划部门常常通过了解城市的风向、风速等情况,并据此把一些产生污染的工业建设项目安排在城市的下风向,以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或使其被环境承载能力更大的空间所吸收。

1.3城市规划与气候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热岛效应”和温室气体排放对于气候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构建低碳城市,与城市的结构密切相关,布局紧凑的城市有利于采取地面公共交通或大容量的轨道交通方式,能有效地减少城市交通的温室气体排放。

2气候条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2.1太阳辐射对城市居住环境的影响。分析城市所在地区太阳运行规律和辐射强度,对于建筑的日照标准、建筑朝向、建筑间距的确定,以及建筑的遮阳设施与各项工程的采暖设施的设置,提供规划设计的依据。

2.2风向对城市居住环境的影响。在进行城市用地规划布局时,为了减轻工业排放的有害气体对生活居住区的危害,通常把工业区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位;应同时考虑最小风频风向、静风频率、各盛行风向的季节变换及风速关系。风速与污染的危害关系一般是反比关系,即风速越大,污染物越容易扩散,从而降低了污染物浓度。城市用地规划布局时,不但要考虑城市盛行风向的影响,还要注意当地静风的频率。

2.3气温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在日温差较大的地区(尤其在冬天),容易出现逆温层现象,在静风和谷地地区,由于山坡气流的下沉,更加剧这一现象,这时城市上空大气比较稳定,有害的烟气滞留或扩散缓慢,加剧污染。城市中由于建筑密集,硬地过多,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大量热量,往往出现市区气温高于郊外的现象——热岛效应。

2.4降水与湿度对城市居住环境的影响。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强度对城市排水设施有较为突出的影响。此外,山洪的形成、江河汛期的威胁等也给城市用地的选择及城市防汛工程带来直接的影响。湿度高低与降水的多少有密切关系,相对湿度又随地区或季节的不同而不同。

3 城乡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探讨

3.1汤阴县地处平原,县城区域较为平坦,年平均风速不超过3.0 m/s,风向多以南风为主,静风频率年平均为18 %左右。根据汤阴县的情况,城市规划宜在城市中增加水景与绿地面积以缓解热岛效应;加强城市的功能区规划与环境适宜性的分析,如有污染的产业不应放在上风向,而更适宜规划建设在风速较大的区域的下风方。城市用地布局在绿地安排和道路系统规划中应考虑自然通风的要求,大面积绿地安排成楔状插入城市,可以引导风向;道路系统的走向可与冬季盛行风向成一定角度,以减轻寒风对城市的侵袭。另外对城市局部地段在温差热力作用下产生的小范围空气环流也应考虑,处理得当有利于该地段的自然通风。

3.2掌握城市地区的太阳运行规律和辐射强度,对建筑的日照标准、间距、朝向的确定和建筑的遮阳设施以及各项工程的热工设计等很重要。汤阴县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平面太阳辐射强度大,从防辐射的角度来讲,屋朝向以正南为佳,但通风则以偏东南向较好。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生理和环境卫生的需求,在城镇建设时必须根据地方纬度和街道走向合理设计街道和建筑物的日照间距。在建筑设计时,我们必须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同时兼顾建筑间距。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仅是满足日照时间的要求,而且与自然通风相关,欲使建筑物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日照间距还要根据风向投射角对室内风环境的影响程度来选择。

3.3气温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热岛”和“逆温”及气温时间变化等特征,造成的城市热污染和大气污染给城市居民健康及各项设施的布置和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等带来影响,汤阴县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全年无霜期206天以上,具有太阳辐射强度较强、静风频率高、逆温频率高等有利于大气污染形成和发展的气候特征。为应对城市发展对局地气象条件方面产生的效应,可以考虑“局地气象条件调节策略”,如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生态隔离廊道、城市生态湿地、城区绿地布局、城市建筑物布局设计等均应作出有效的调整。

3.4汤阴县年降水量平均582毫米,但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年最大降水量出现在2000年,降水量为1020.1毫米,年降水量最小为1997年的299.3毫米,日最大降水量出现在1994年的7月12日,降水量为235.1毫米。因为汤阴县城区地势平坦,是历史老城,城市排水能力较差,不利于雨水排放。特别是夏季暴雨出现时的排泄能力不足,经常造成路面积水,所以在城市建设中必须强化防洪排涝意识,完善防灾规划内容,提高防洪排涝标准,增加蓄水、调蓄等水利设施建设,应对极度干旱和洪涝灾害,同时考虑高温、雪灾等气象灾害防治规划内容,完善防灾减灾体系,以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

4 结束语

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生态发展要求,传统城乡规划以物质空间功能为载体、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规划思路方法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特别是近年来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城市理论的普及,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已越来越得到重视,城市规划的气候条件分析就是要强调城市气候学和城市生态学原理对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指导,强调生活空间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从而为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出切合客观规律的对策,以便有效地防止城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系列生态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蔚文, 何良将. 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前沿及对中国的启示[J]. 城市规划, 2009, 33(9): 38-43.

[2]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2- 43.

[3 ]傅抱璞. 窗户朝向与街道间距、走向和太阳辐射的关系[A] . 见:城市气候与城市规划论文集[ C] .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84 -91.

[4 ] 叶祖达.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J]. 城市规划, 2009, 33(9):31-37.

城乡规划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随着国家权力的扩张,行政计划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对于行政计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的广泛的裁量权,需要相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规制体系。在行政规制方面,可以采取公道分权、制定裁量基准、加强公众参与、引进决策咨询、建立评估体系等方式。在司法规制方面,可以考虑将某些计划裁量过程中违反法定程序要求的,纳进司法审查范围。

一、题目的提出

行政计划,通常也称为规划,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特定的行政目的,针对履行行政职能所需解决的题目,对有关方法、步骤或措施等所做的设计与规划。相比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典型的行政活动方式,行政计划直到晚近才进进行政法学研究的视野。但是,事实上,行政计划“并非现代现象,以前也有,只不过是其重要性在现代明显增加”。二战以后,各国的国家职能从过往消极的秩序行政,扩张至向公民提供“生存照顾”。面对可供使用的资源和资金的稀缺,社会中各种利益的分化,各级行政机关开始更多地通过制定行政计划,这一现象已经成为现代行政的突出特点。

当然,行政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涉及对多元利益的调整,而在具体内容上又富有专门的技术性和政策性因素的判定。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行政计划具有区别于其他行政活动方式的突出特点,即计划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存在广泛的创造空间,即“计划裁量”。假如不进行有效规制,计划裁量权就有被滥用或误用的可能。行政计划实践中出现的利益调整不公道侵害行政相对人利益,缺乏对行政相对人完备、有效的救济机制等诸多题目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如何坚持行政法治的原则,研究建立计划裁量权的规制体系,在当下显得尤为迫切。

二、计划裁量权的行政规制

诚如国外学者所说的“行政法被裁量术语统治着”、“行政法即是裁量法”。在实际行政法实践中,特别是面对日益复杂且多元的现代社会,行政机关具有更多裁量的权力。如何确保‘裁量正义’是行政法所需要面对的一个普遍性题目。实践中,各国对计划裁量通常采取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并用的手段。

(一)事前控制

1、完善计划治理分权

所谓事前控制,即为授权控制,是指法律赋予某一行政机关某一项自由裁量权时,应有一定的范围的限制,不能授予其漫无边际的自由裁量权。“根据传统的法律保存论,难以要求非拘束性行政计划必须有法律根据,但是,从行政计划在现实中的重大性能来看,是不应该使其完全脱离法律统制的,一般以为,为防止行政厅任意制定行政计划,制约行政厅的计划裁量权,行政计划最最少要求有组织法上的根据。”

英国政府不仅制定国家的法规政策,而且有权干预地方政府的规划编制和规划治理,并可指派督察员直接受理各地的规划上诉,在当地主持规划听证会并进行相应的协调。法国为了加强对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管工作,设立了国家建筑师驻省代表处制度。代表处直接参与市镇按程序编制、修订、审核地方规划的各项工作。全国100个国家建筑师驻省代表处每年要60万条意见,包括对建设工程申请提出“强制性意见”或“非强制性意见”。这些意见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颁发许可证的权力机构(主要是市长)。

在完善治理分权体制方面,纵向上,我国已经建立了三级三类规划治理体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行政层级分为部级规划、省(区、市)级规划、市县级规划;按对象和功能种别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而在横向的分权上,目前的做法是:编制规划前,必须认真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以及纳进规划重大项目的论证等前期工作,及时与有关方面进行沟通协调。编制部级专项规划,编制部分要拟订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规划编制的必要性、衔接单位、论证方式、进度安排和批准机关等,并送有关部分进行协调。

2、确立利益衡量原则

各国在规划编制之前,往往会在立法上规定相关利益衡量的要求。例如德国《建想法典》(Bauge-setzbuch,简作BauGB)第1条第6款就规定:“在制定建设治理计划时,应当适当权衡各种彼此相反和相容的公共和私人利益。”在德国的《规划法》中更夸大保护、维持和发展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包括水域和林木等,其别是要符合高标准的生态要求,承担对于子孙后代的社会责任。为了保证规划内容的真正实施,尤其是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土地所有者在自由支配土地的同时承担维护公共利益的约束性义务,并通过有力的法律措施予以保障。英国2004年的《规划和强制性收购法》,夸大区域空间战略和地方规划中都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该法通过对公众参与的制度设计来保证公众利益能够在规划过程中得到反映,并废止了皇室在土地使用规划上的特权和有利于开发商的土地购买和建造方式,要求用新的补偿机制来加快处理土地的强制性获取。台湾地区出台的《“行政院”所属各机关中长程计划编审办法》第13条也对计划编制中需要审查和衡量的事项所作明确的列举行规定。

而在我国,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了规划编制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科学化、***化,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坚持统筹兼顾,加强各级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3、制定规划裁量基准

通常,行政执法者在行政法律规范没有提供要件一效果规定,或者固然提供了要件一效果规定但据此不足以获得处理具体行政案件所需之完整的判定标准时,按照立法者意图、在行政法律规范所预定的范围内、以要件一效果规定的形式设定的判定标准。这种形式就被叫做裁量基准。同样,行政计划制定者为了实现立法所要求的政策目的,在立法者没有提供明确的价值判定标准时,负有责无旁贷的判定义务。因此,颁布裁量基准,也是控制行政计划裁量权的一种重要形式。例如,福建省泉州市自2002年7月1日开始试行《泉州市城市规划治理技术规定》,对城市用地的分类与适建范围、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建筑间距与建筑退让红线控制等方面作了规定,“这标志着泉州市城市建设审批和建筑工程的规划裁量将更加严格。”此后,陕西、上海、江苏和成都、温州、合肥、济南等省市也都相继出台了类似的城市规划治理技术规定,作为规划裁量的基准。

(二)事中控制

所谓事中控制,即主要为行政计划的程序控制,这一方式正逐渐成为各国控制行政计划的主要发展趋势。在我国过往的立法中,由于重实体轻程序以及条文宜粗不宜细的传统,有关行政计划的法律规范往往对程序要求着墨甚少,近年来才这一题目才有所改善。例如,《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

5]33号)和《部级专项规划治理暂行办法》(发改规划794号)等开始对规划编制的具体程序作了明确规定。综合来讲,我国未来在立法上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规划程序规定,完善对规划裁量权的事中控制。

1、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

加强规划编制中的公众参与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趋势。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规划法中都夸大要不断完善公众参与规划的法律制度。英国1947年的《城乡规划法》就有答应公众对城市规划发表意见和建议的规定;1990年的《城乡规划法》则对结构规划和地方规划这两种主要的规划形式,分别制定了公众参与的法定程序。2004年的《规划和强制性收购法》明确规定,在主要的地方规划政策文件中,必须包括一份“社区参与申明”,表明公众参与了从规划制定开始的一系列活动。我国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第164条规定,行政计划有关一定地区土地之特定利用或重至公共设施之设置,涉及多数不同利益之人及多数不同行政机关权限者,确定其计划的裁决,应经公然及听证程序。

具体的公众参与内容可以包括征求部分意见、公众意见和人大、政协的意见或者召开听证会(公听会)。如国务院的文件中就明确要求,各级各类规划应视不同情况,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分和下一级人民政府以及其他有关单位、个人的意见。除涉及国家秘密的外,规划编制部分应当公布规划草案或者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国务院发展改革部分、省(区、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分在将国家总体规划、省(区、市)级总体规划草案送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前,要认真听取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有关专门委员会的意见,自觉接受指导。当然,规划编制机关首先应将规划草案公布令公众知悉。这也是确保民众监视和有效参与行政计划制定的条件。

3、规划编制的决策咨询

与其他的行政行为相比,规划行为往往涉及更多、更复杂的专业领域,需要调和各种公私利益冲突,甚至包括政策上的不同考量,规划决策咨询也正是为了抑制计划裁量权,确保规划行政的科学性和***性,而出现的作为装置的程序。由于对行政机构进行政治和司法监视的人可以获得包含咨询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的行政记录。假如行政官员采取的行为与咨询委员会的建议不一致,并且不能对此改变给出充分的解释,监视者就更可能来修正或此决定。例如,假如行政官员依靠的是咨询委员会以为不可靠的数据,那么那些行政决定的审查者就更可能对该决定作出严格缜密的审查。

近年来,决策***化、科学化的呼声日渐升高,规划决策咨询制度的实践也越加广泛,如《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实行编制规划的专家论证制度。为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进步规划的科学性,国务院发展改革部分和省(区、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分要组建由不同领域专家组成的规划专家委员会,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认真听取专家委员会的意见。规划草案形成后,要组织专家进行深进论证。对部级、省(区、市)级专项规划组织专家论证时,专项规划领域以外的相关领域专家应当不少于1/3。规划经专家论证后,应当由专家出具论证报告。国家发改委制定的《部级专项规划治理暂行办法》第13条也对规划论证过程中的专家参与做了具体规定。

3、规划编制的协调衔接

规划编制过程中,还需要留意明确规划与法律、规划与规划之间的衔接与协调。

首先,法律的位阶要高于规划,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留意是否遵守立法者的要求从事利益衡量。立法者可能会在计划授权规范中,对计划所涉及的利益关系,预先确定的优先顺序,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要求特定利益应予保障或实现。此外,立法者还可能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留意的事项,即学理上所称的“具指示功能的计划方针”。规划编制过程需要符合上述的要求。其次,规划之间在位阶上也有不同。总体计划和上位规划,基于法规范的位阶性以及行政内部的治理监视关系,对专项计划和下位计划的内容具有尽对的拘束力。因此,规划衔接要遵循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服从本级和上级总体规划,下级政府规划服从上级政府规划,专项规划之间不得相互矛盾的原则。编制跨省(区、市)区域规划,还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规划的要求。

(三)事后控制

1、加强规划的审批治理

首先,规范审批内容。规划编制部分向规划批准机关提交规划草案时应当报送规划编制说明、论证报告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报送的其他有关材料。其中,规划编制说明要载明规划编制过程,征求意见和规划衔接、专家论证的情况以及未采纳的重要意见和理由。

其次,明确审批权限。总体规划草案由各级人民政府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需要国务院审批或者核准重大项目以及安排国家投资数额较大的部级专项规划,由国务院审批;其他部级专项规划由国务院有关部分批准,报国务院备案。跨省(区、市)的区域规划由国务院批准。

2、对规划的评估与调整

行政计划的特点在于,它不仅是根据当时社会条件来拟订,更必须针对未来发展预作规划,因此假使社会条件变化,或者发现原来猜测的错误,自应答应修正计划内容,以贯彻计划目的的实现。因此,首先必须建立规划评估制度。规划编制部分要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适时组织开展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及时发现题目,认真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评估工作可以由编制部分自行承担,也可以委托其他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要形成报告,作为修订规划的重要依据。有关地区和部分也要密切跟踪分析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向规划编制部分反馈意见。其次,应当适时对规划进行调整和修订。经评估或者因其他原因需要对规划进行修订的,规划编制部分应当提出规划修订方案。总体规划涉及的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方向等内容有重大变化的,专项规划或区域规划也要相应调整和修订。值得鉴戒的是,《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办法》中规定,发展规划的实施环境和条件已发生重大变化,或者规划的主要目标已明显无法实现的,规划编制单位应当组织对规划进行评估,提出继续实施、调整规划内容和实施步骤或者终止实施的意见,并按照相应规划的编制程序批准。

三、计划裁量权的司法规制

对行政计划裁量权的全程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裁量权被滥用的几率,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无法担保完全避免裁量权出现错用或滥用的可能。这时,法律还可以设置司法救济程序这一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以保障人民的权利。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对计划裁量权的一种司法规制。

(一)行政计划纠纷与司法救济

行政计划的出现和广泛运用难免会在现实当中引发各种纠纷,通常解决纠纷的渠道有行政机关自我解决,或由权力机关进行处理和由司法机关进行裁决等形式。由于诉讼解决是目*前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方式。这里主要就行政计划的诉讼救济进行先容。大致说来有关行政计划的纠纷对象可以区分为对行政计划裁量结果和行政计划裁量过程这两种类型,两者的解决方法有所不同:

1、对行政计划裁量结果不服的诉讼救济

对于行政计划裁量结果,即行政计划具体内容的不服,是否可以提讼?从各国的司法实践看,目前大多以为只有针对行政处分(相当于国内的具体行政行为)才能提讼。事实上,它也是各国司法制度的共同做法,而对认定行政处分的要件规定一般有三:其一,具有公权力性。其二,发生具体的法效果。其三,所发生的纷争具备的成熟性。对照上述三项要件,后两项要件轻易成为对行政计划提讼的障碍。由于行政计划在时间上具有动态展开的要素,内容上具有非完结性和留有一定的余地,所以通常预定要由后续行为来将权利义务关系具体化。基于上述的特点,一般不以为抽象的基本计划是对特定个人的具体处分,因而欠缺诉讼的成熟性。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目前还没有制定行政程序法或计划法对行政计划内容本身能否提讼,其原因也在于我国的《行政诉讼法》第12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即抽象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而行政计划内容上多数情况下都不是针对特定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的,所以我国目前还不能针对行政计划行为直接提起撤销之诉。司法实践中针对某项规划不服的,相对人往往是针对行政机关根据该规划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讼的。如温州曾经发生的“村民状告规划局讨要通行权”案,就是针对规划建设局向镇政府颁发建设工程许可证的行为提讼的。

2、对行政计划裁量过程不服的诉讼救济

对于行政计划裁量过程本身,即行政计划制定行为本身的不服,不少国家在司法实践中已承认其可诉性。一般以为,计划的制定属于行政行为,利害关系人对计划制定行为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在德国,利害关系人对行政计划的确定行为不服,根据《联邦行政程序法》第74条第一项的规定,适用有关正式行政程序中之决定和撤销的规定,所以相对人行政计划确定行为不服的,可以对其提起撤销之诉。但是计划确定裁决行为以《联邦行政程序法》第73条所规定的正式(听证)程序所作出的,由于该程序的要式形式和因此导致的缜密,对预备程序所提讼是不予受理的。当然,德国能够在立法上答应对行政计划制定行为提起行政诉讼,与它们在立法上所设计的计划裁决的“集中事权”效力分不开的。集中事权就是由单一机关统筹依单一程序收件审查,其他机关会同审查,最后由统筹办理之机关核发一张执照,即确定计划之裁决书,其中涉及各种许可与相应措施。简单地说,集中事权效力就是以程序集中的方式处理达到决定集中的效果。

在我国现有的涉及行政计划的法律如《土地治理法》中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调整、实施及应遵循的原则等作了规定,但这些都是封闭式的内部程序性规定,基本上是将行政计划视为内部行政行为,对行政计划制定行为本身提讼的法律依据则尚付阙如。如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来看,行政计划的确定行为是通过上级行政机关的审批程序作出的,而与计划有关的许可程序则是另外进行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也是规划建设局以计划审批程序已经确定的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并对相对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后才决定是否颁发许可证的。对照德国的立法例,具有“集中事权效力”的计划确定裁决实质上就相当于我国计划制定行为和许可行为的集合体。可见,我国还需要等待将来法律对计划制定过程作出如公然、听证、咨询等具体规定,对计划行为进行程序审查才具备条件。例如,未来制定《行政程序法》时,除了应当同样适用如信息公然制度、回避制度、说明理由制度、听证制度以及时效制度等一般性的行政程序制度之外,还可以结合行政计划的特点,确立计划编制审批程序、重大调整程序、违反计划的查处程序、计划实施程序等。这样,假如政府在行政计划制定行为中没有遵守上述要求,相对人就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寻求法院的救济。

(二)行政计划裁量与审查强度

与其他的行政行为相比,计划行为往往涉及更多、更复杂的专业领域,需要调和各种公私利益冲突,甚至包括政策上的不同考量。相形之下,法院对计划行为的审查的能力往往比较有限,不能与一般的行政行为作相同的处理,需要更多地给予尊重。

首先,由于计划行为的广泛裁量等特性决定了法院对其只能采取低度的审查,其主要关注重心就需要转向偏重程序的统制。其次,在对某些计划制定引进决策咨询制度之后,司法机关对其计划裁量的低度审查方法上也可以有一些特殊的安排。假如法律对特定事项明确要求须经咨询。例如,《城乡规划法》第27条就规定,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批准前,审批机关应当组织专家和有关部分进行审查。假如行政机关未经咨询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法院当然可以以为构成程序违法而由判决撤销。其次,假如是在经过咨询委员会程序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则可以主要审查:(1)咨询委员会的构成违法;(2)提供给咨询委员会的资料是否公正;(3)应考虑的因素是否有遗漏;(4)不应考虑的因素是否被过分评价;(5)反对意见是否加以研究;(6)是否研究过本方案外其他方案。

四、结语

城乡规划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随着国家权力的扩张,行政计划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对于行政计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的广泛的裁量权,需要相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规制体系。在行政规制方面,可以采取合理分权、制定裁量基准、加强公众参与、引入决策咨询、建立评估体系等方式。在司法规制方面,可以考虑将某些计划裁量过程中违反法定程序要求的,纳入司法审查范围。

一、问题的提出

行政计划,通常也称为规划,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特定的行政目的,针对履行行政职能所需解决的问题,对有关方法、步骤或措施等所做的设计与规划。相比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典型的行政活动方式,行政计划直到晚近才进入行政法学研究的视野。但是,事实上,行政计划“并非现代现象,以前也有,只不过是其重要性在现代明显增加”。二战以后,各国的国家职能从过去消极的秩序行政,扩张至向公民提供“生存照顾”。面对可供使用的资源和资金的稀缺,社会中各种利益的分化,各级行政机关开始更多地通过制定行政计划,这一现象已经成为现代行政的突出特点。

当然,行政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涉及对多元利益的调整,而在具体内容上又富有专门的技术性和政策性因素的判断。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行政计划具有区别于其他行政活动方式的突出特点,即计划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存在广泛的创造空间,即“计划裁量”。如果不进行有效规制,计划裁量权就有被滥用或误用的可能。行政计划实践中出现的利益调整不合理侵害行政相对人利益,缺乏对行政相对人完备、有效的救济机制等诸多问题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如何坚持行政法治的原则,研究建立计划裁量权的规制体系,在当下显得尤为迫切。

二、计划裁量权的行政规制

诚如国外学者所说的“行政法被裁量术语统治着”、“行政法即是裁量法”。在实际行政法实践中,特别是面对日益复杂且多元的现代社会,行政机关具有更多裁量的权力。如何确保‘裁量正义’是行政法所需要面对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实践中,各国对计划裁量通常采取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并用的手段。

(一)事前控制

1、完善计划管理分权

所谓事前控制,即为授权控制,是指法律赋予某一行政机关某一项自由裁量权时,应有一定的范围的限制,不能授予其漫无边际的自由裁量权。“根据传统的法律保留论,难以要求非拘束性行政计划必须有法律根据,但是,从行政计划在现实中的重大机能来看,是不应该使其完全脱离法律统制的,一般认为,为防止行政厅任意制定行政计划,制约行政厅的计划裁量权,行政计划最起码要求有组织法上的根据。”

英国政府不仅制定国家的法规政策,而且有权干预地方政府的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并可指派督察员直接受理各地的规划上诉,在当地主持规划听证会并进行相应的协调。法国为了加强对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管工作,设立了国家建筑师驻省代表处制度。代表处直接参与市镇按程序编制、修订、审核地方规划的各项工作。全国100个国家建筑师驻省代表处每年要60万条意见,包括对建设工程申请提出“强制性意见”或“非强制性意见”。这些意见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颁发许可证的权力机构(主要是市长)。

在完善管理分权体制方面,纵向上,我国已经建立了三级三类规划管理体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行政层级分为部级规划、省(区、市)级规划、市县级规划;按对象和功能类别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而在横向的分权上,目前的做法是:编制规划前,必须认真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以及纳入规划重大项目的论证等前期工作,及时与有关方面进行沟通协调。编制部级专项规划,编制部门要拟订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规划编制的必要性、衔接单位、论证方式、进度安排和批准机关等,并送有关部门进行协调。

2、确立利益衡量原则

各国在规划编制之前,往往会在立法上规定相关利益衡量的要求。例如德国《建设法典》(Bauge-setzbuch,简作BauGB)第1条第6款就规定:“在制定建设管理计划时,应当适当权衡各种彼此相反和相容的公共和私人利益。”在德国的《规划法》中更强调保护、维持和发展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包括水域和林木等,其别是要符合高标准的生态要求,承担对于子孙后代的社会责任。为了保证规划内容的真正实施,尤其是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土地所有者在自由支配土地的同时承担维护公共利益的约束性义务,并通过有力的法律措施予以保障。英国2004年的《规划和强制性收购法》,强调区域空间战略和地方规划中都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该法通过对公众参与的制度设计来保证公众利益能够在规划过程中得到反映,并废止了皇室在土地使用规划上的特权和有利于开发商的土地购买和建造方式,要求用新的补偿机制来加快处理土地的强制性获取。台湾地区出台的《“行政院”所属各机关中长程计划编审办法》第13条也对计划编制中需要审查和衡量的事项所作明确的列举行规定。

而在我国,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了规划编制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坚持统筹兼顾,加强各级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3、制定规划裁量基准

通常,行政执法者在行政法律规范没有提供要件一效果规定,或者虽然提供了要件一效果规定但据此不足以获得处理具体行政案件所需之完整的判断标准时,按照立法者意图、在行政法律规范所预定的范围内、以要件一效果规定的形式设定的判断标准。这种形式就被叫做裁量基准。同样,行政计划制定者为了实现立法所要求的政策目的,在立法者没有提供明确的价值判断标准时,负有责无旁贷的判断义务。因此,颁布裁量基准,也是控制行政计划裁量权的一种重要形式。例如,福建省泉州市自2002年7月1日开始试行《泉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对城市用地的分类与适建范围、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建筑间距与建筑退让红线控制等方面作了规定,“这标志着泉州市城市建设审批和建筑工程的规划裁量将更加严格。”此后,陕西、上海、江苏和成都、温州、合肥、济南等省市也都相继出台了类似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作为规划裁量的基准。

(二)事中控制

所谓事中控制,即主要为行政计划的程序控制,这一方式正逐渐成为各国控制行政计划的主要发展趋势。在我国过去的立法中,由于重实体轻程序以及条文宜粗不宜细的传统,有关行政计划的法律规范往往对程序要求着墨甚少,近年来才这一问题才有所改善。例如,《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和《部级专项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发改规划[2007]794号)等开始对规划编制的具体程序作了明确规定。综合来讲,我国未来在立法上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规划程序规定,完善对规划裁量权的事中控制。

1、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

加强规划编制中的公众参与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趋势。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规划法中都强调要不断完善公众参与规划的法律制度。英国1947年的《城乡规划法》就有允许公众对城市规划发表意见和建议的规定;1990年的《城乡规划法》则对结构规划和地方规划这两种主要的规划形式,分别制定了公众参与的法定程序。2004年的《规划和强制性收购法》明确规定,在主要的地方规划政策文件中,必须包括一份“社区参与申明”,表明公众参与了从规划制定开始的一系列活动。我国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第164条规定,行政计划有关一定地区土地之特定利用或重大公共设施之设置,涉及多数不同利益之人及多数不同行政机关权限者,确定其计划的裁决,应经公开及听证程序。

具体的公众参与内容可以包括征求部门意见、公众意见和人大、政协的意见或者召开听证会(公听会)。如国务院的文件中就明确要求,各级各类规划应视不同情况,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以及其他有关单位、个人的意见。除涉及国家秘密的外,规划编制部门应当公布规划草案或者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省(区、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在将国家总体规划、省(区、市)级总体规划草案送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前,要认真听取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有关专门委员会的意见,自觉接受指导。当然,规划编制机关首先应将规划草案公布令公众知悉。这也是确保民众监督和有效参与行政计划制定的前提。

3、规划编制的决策咨询

与其他的行政行为相比,规划行为往往涉及更多、更复杂的专业领域,需要调和各种公私利益冲突,甚至包括政策上的不同考量,规划决策咨询也正是为了抑制计划裁量权,确保规划行政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而出现的作为装置的程序。因为对行政机构进行政治和司法监督的人可以获得包含咨询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的行政记录。如果行政官员采取的行为与咨询委员会的建议不一致,并且不能对此改变给出充分的解释,监督者就更可能来修正或此决定。例如,如果行政官员依赖的是咨询委员会认为不可靠的数据,那么那些行政决定的审查者就更可能对该决定作出严格缜密的审查。

近年来,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呼声日渐升高,规划决策咨询制度的实践也越加广泛,如《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实行编制规划的专家论证制度。为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和省(区、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要组建由不同领域专家组成的规划专家委员会,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认真听取专家委员会的意见。规划草案形成后,要组织专家进行深入论证。对部级、省(区、市)级专项规划组织专家论证时,专项规划领域以外的相关领域专家应当不少于1/3。规划经专家论证后,应当由专家出具论证报告。国家发改委制定的《部级专项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第13条也对规划论证过程中的专家参与做了详细规定。

3、规划编制的协调衔接

规划编制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明确规划与法律、规划与规划之间的衔接与协调。

首先,法律的位阶要高于规划,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注意是否遵守立法者的要求从事利益衡量。立法者可能会在计划授权规范中,对计划所涉及的利益关系,预先确定的优先顺序,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要求特定利益应予保障或实现。此外,立法者还可能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即学理上所称的“具指示功能的计划方针”。规划编制过程需要符合上述的要求。其次,规划之间在位阶上也有不同。总体计划和上位规划,基于法规范的位阶性以及行政内部的管理监督关系,对专项计划和下位计划的内容具有绝对的拘束力。因此,规划衔接要遵循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服从本级和上级总体规划,下级政府规划服从上级政府规划,专项规划之间不得相互矛盾的原则。编制跨省(区、市)区域规划,还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规划的要求。

(三)事后控制

1、加强规划的审批管理

首先,规范审批内容。规划编制部门向规划批准机关提交规划草案时应当报送规划编制说明、论证报告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报送的其他有关材料。其中,规划编制说明要载明规划编制过程,征求意见和规划衔接、专家论证的情况以及未采纳的重要意见和理由。其次,明确审批权限。总体规划草案由各级人民政府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需要国务院审批或者核准重大项目以及安排国家投资数额较大的部级专项规划,由国务院审批;其他部级专项规划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报国务院备案。跨省(区、市)的区域规划由国务院批准。

2、对规划的评估与调整

行政计划的特点在于,它不仅是根据当时社会条件来拟订,更必须针对未来发展预作规划,因此假使社会条件变化,或者发现原来预测的错误,自应允许修正计划内容,以贯彻计划目的的实现。因此,首先必须建立规划评估制度。规划编制部门要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适时组织开展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评估工作可以由编制部门自行承担,也可以委托其他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要形成报告,作为修订规划的重要依据。有关地区和部门也要密切跟踪分析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向规划编制部门反馈意见。其次,应当适时对规划进行调整和修订。经评估或者因其他原因需要对规划进行修订的,规划编制部门应当提出规划修订方案。总体规划涉及的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方向等内容有重大变化的,专项规划或区域规划也要相应调整和修订。值得借鉴的是,《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办法》中规定,发展规划的实施环境和条件已发生重大变化,或者规划的主要目标已明显无法实现的,规划编制单位应当组织对规划进行评估,提出继续实施、调整规划内容和实施步骤或者终止实施的意见,并按照相应规划的编制程序批准。

三、计划裁量权的司法规制

对行政计划裁量权的全程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裁量权被滥用的几率,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无法担保完全避免裁量权出现错用或滥用的可能。这时,法律还可以设置司法救济程序这一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以保障人民的权利。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对计划裁量权的一种司法规制。

(一)行政计划纠纷与司法救济

行政计划的出现和广泛运用难免会在现实当中引发各种纠纷,通常解决纠纷的渠道有行政机关自我解决,或由权力机关进行处理和由司法机关进行裁决等形式。由于诉讼解决是目前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方式。这里主要就行政计划的诉讼救济进行介绍。大致说来有关行政计划的纠纷对象可以区分为对行政计划裁量结果和行政计划裁量过程这两种类型,两者的解决方法有所不同:

1、对行政计划裁量结果不服的诉讼救济

对于行政计划裁量结果,即行政计划具体内容的不服,是否可以提讼?从各国的司法实践看,目前大多认为只有针对行政处分(相当于国内的具体行政行为)才能提讼。事实上,它也是各国司法制度的共同做法,而对认定行政处分的要件规定一般有三:其一,具有公权力性。其二,发生具体的法效果。其三,所发生的纷争具备的成熟性。对照上述三项要件,后两项要件容易成为对行政计划提讼的障碍。因为行政计划在时间上具有动态展开的要素,内容上具有非完结性和留有一定的余地,所以通常预定要由后续行为来将权利义务关系具体化。基于上述的特点,一般不认为抽象的基本计划是对特定个人的具体处分,因而欠缺诉讼的成熟性。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目前还没有制定行政程序法或计划法对行政计划内容本身能否提讼,其原因也在于我国的《行政诉讼法》第12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即抽象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而行政计划内容上多数情况下都不是针对特定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的,所以我国目前还不能针对行政计划行为直接提起撤销之诉。司法实践中针对某项规划不服的,相对人往往是针对行政机关根据该规划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讼的。如温州曾经发生的“村民状告规划局讨要通行权”案,就是针对规划建设局向镇政府颁发建设工程许可证的行为提讼的。

2、对行政计划裁量过程不服的诉讼救济

对于行政计划裁量过程本身,即行政计划制定行为本身的不服,不少国家在司法实践中已承认其可诉性。一般认为,计划的制定属于行政行为,利害关系人对计划制定行为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在德国,利害关系人对行政计划的确定行为不服,根据《联邦行政程序法》第74条第一项的规定,适用有关正式行政程序中之决定和撤销的规定,所以相对人行政计划确定行为不服的,可以对其提起撤销之诉。但是计划确定裁决行为以《联邦行政程序法》第73条所规定的正式(听证)程序所作出的,由于该程序的要式形式和因此导致的缜密,对准备程序所提讼是不予受理的。当然,德国能够在立法上允许对行政计划制定行为提起行政诉讼,与它们在立法上所设计的计划裁决的“集中事权”效力分不开的。集中事权就是由单一机关统筹依单一程序收件审查,其他机关会同审查,最后由统筹办理之机关核发一张执照,即确定计划之裁决书,其中涉及各种许可与相应措施。简单地说,集中事权效力就是以程序集中的方式处理达到决定集中的效果。

在我国现有的涉及行政计划的法律如《土地管理法》中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调整、实施及应遵循的原则等作了规定,但这些都是封闭式的内部程序性规定,基本上是将行政计划视为内部行政行为,对行政计划制定行为本身提讼的法律依据则尚付阙如。如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来看,行政计划的确定行为是通过上级行政机关的审批程序作出的,而与计划有关的许可程序则是另外进行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也是规划建设局以计划审批程序已经确定的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并对相对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后才决定是否颁发许可证的。对照德国的立法例,具有“集中事权效力”的计划确定裁决实质上就相当于我国计划制定行为和许可行为的集合体。可见,我国还需要等待将来法律对计划制定过程作出如公开、听证、咨询等具体规定,对计划行为进行程序审查才具备条件。例如,未来制定《行政程序法》时,除了应当同样适用如信息公开制度、回避制度、说明理由制度、听证制度以及时效制度等一般性的行政程序制度之外,还可以结合行政计划的特点,确立计划编制审批程序、重大调整程序、违反计划的查处程序、计划实施程序等。这样,如果政府在行政计划制定行为中没有遵守上述要求,相对人就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寻求法院的救济。

(二)行政计划裁量与审查强度

与其他的行政行为相比,计划行为往往涉及更多、更复杂的专业领域,需要调和各种公私利益冲突,甚至包括政策上的不同考量。相形之下,法院对计划行为的审查的能力往往比较有限,不能与一般的行政行为作相同的处理,需要更多地给予尊重。

首先,由于计划行为的广泛裁量等特性决定了法院对其只能采取低度的审查,其主要关注重心就需要转向偏重程序的统制。其次,在对某些计划制定引入决策咨询制度之后,司法机关对其计划裁量的低度审查方法上也可以有一些特殊的安排。如果法律对特定事项明确要求须经咨询。例如,《城乡规划法》第27条就规定,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批准前,审批机关应当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进行审查。如果行政机关未经咨询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法院当然可以认为构成程序违法而由判决撤销。其次,如果是在经过咨询委员会程序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则可以主要审查:(1)咨询委员会的构成违法;(2)提供给咨询委员会的资料是否公正;(3)应考虑的因素是否有遗漏;(4)不应考虑的因素是否被过分评价;(5)反对意见是否加以研究;(6)是否研究过本方案外其他方案。

四、结语

城乡规划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随着国家权力的扩张,行政计划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对于行政计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的广泛的裁量权,需要相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规制体系。在行政规制方面,可以采取合理分权、制定裁量基准、加强公众参与、引入决策咨询、建立评估体系等方式。在司法规制方面,可以考虑将某些计划裁量过程中违反法定程序要求的,纳入司法审查范围。

一、问题的提出

行政计划,通常也称为规划,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特定的行政目的,针对履行行政职能所需解决的问题,对有关方法、步骤或措施等所做的设计与规划。相比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典型的行政活动方式,行政计划直到晚近才进入行政法学研究的视野。但是,事实上,行政计划“并非现代现象,以前也有,只不过是其重要性在现代明显增加”。二战以后,各国的国家职能从过去消极的秩序行政,扩张至向公民提供“生存照顾”。面对可供使用的资源和资金的稀缺,社会中各种利益的分化,各级行政机关开始更多地通过制定行政计划,这一现象已经成为现代行政的突出特点。

当然,行政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涉及对多元利益的调整,而在具体内容上又富有专门的技术性和政策性因素的判断。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行政计划具有区别于其他行政活动方式的突出特点,即计划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存在广泛的创造空间,即“计划裁量”。如果不进行有效规制,计划裁量权就有被滥用或误用的可能。行政计划实践中出现的利益调整不合理侵害行政相对人利益,缺乏对行政相对人完备、有效的救济机制等诸多问题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如何坚持行政法治的原则,研究建立计划裁量权的规制体系,在当下显得尤为迫切。

二、计划裁量权的行政规制

诚如国外学者所说的“行政法被裁量术语统治着”、“行政法即是裁量法”。在实际行政法实践中,特别是面对日益复杂且多元的现代社会,行政机关具有更多裁量的权力。如何确保‘裁量正义’是行政法所需要面对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实践中,各国对计划裁量通常采取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并用的手段。

(一)事前控制

1、完善计划管理分权

所谓事前控制,即为授权控制,是指法律赋予某一行政机关某一项自由裁量权时,应有一定的范围的限制,不能授予其漫无边际的自由裁量权。“根据传统的法律保留论,难以要求非拘束性行政计划必须有法律根据,但是,从行政计划在现实中的重大机能来看,是不应该使其完全脱离法律统制的,一般认为,为防止行政厅任意制定行政计划,制约行政厅的计划裁量权,行政计划最起码要求有组织法上的根据。”

英国政府不仅制定国家的法规政策,而且有权干预地方政府的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并可指派督察员直接受理各地的规划上诉,在当地主持规划听证会并进行相应的协调。法国为了加强对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管工作,设立了国家建筑师驻省代表处制度。代表处直接参与市镇按程序编制、修订、审核地方规划的各项工作。全国100个国家建筑师驻省代表处每年要60万条意见,包括对建设工程申请提出“强制性意见”或“非强制性意见”。这些意见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颁发许可证的权力机构(主要是市长)。

在完善管理分权体制方面,纵向上,我国已经建立了三级三类规划管理体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行政层级分为部级规划、省(区、市)级规划、市县级规划;按对象和功能类别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而在横向的分权上,目前的做法是:编制规划前,必须认真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以及纳入规划重大项目的论证等前期工作,及时与有关方面进行沟通协调。编制部级专项规划,编制部门要拟订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规划编制的必要性、衔接单位、论证方式、进度安排和批准机关等,并送有关部门进行协调。

2、确立利益衡量原则

各国在规划编制之前,往往会在立法上规定相关利益衡量的要求。例如德国《建设法典》(Bauge-setzbuch,简作BauGB)第1条第6款就规定:“在制定建设管理计划时,应当适当权衡各种彼此相反和相容的公共和私人利益。”在德国的《规划法》中更强调保护、维持和发展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包括水域和林木等,其别是要符合高标准的生态要求,承担对于子孙后代的社会责任。为了保证规划内容的真正实施,尤其是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土地所有者在自由支配土地的同时承担维护公共利益的约束性义务,并通过有力的法律措施予以保障。英国2004年的《规划和强制性收购法》,强调区域空间战略和地方规划中都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该法通过对公众参与的制度设计来保证公众利益能够在规划过程中得到反映,并废止了皇室在土地使用规划上的特权和有利于开发商的土地购买和建造方式,要求用新的补偿机制来加快处理土地的强制性获取。台湾地区出台的《“行政院”所属各机关中长程计划编审办法》第13条也对计划编制中需要审查和衡量的事项所作明确的列举行规定。

而在我国,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了规划编制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坚持统筹兼顾,加强各级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3、制定规划裁量基准

通常,行政执法者在行政法律规范没有提供要件一效果规定,或者虽然提供了要件一效果规定但据此不足以获得处理具体行政案件所需之完整的判断标准时,按照立法者意图、在行政法律规范所预定的范围内、以要件一效果规定的形式设定的判断标准。这种形式就被叫做裁量基准。同样,行政计划制定者为了实现立法所要求的政策目的,在立法者没有提供明确的价值判断标准时,负有责无旁贷的判断义务。因此,颁布裁量基准,也是控制行政计划裁量权的一种重要形式。例如,福建省泉州市自2002年7月1日开始试行《泉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对城市用地的分类与适建范围、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建筑间距与建筑退让红线控制等方面作了规定,“这标志着泉州市城市建设审批和建筑工程的规划裁量将更加严格。”此后,陕西、上海、江苏和成都、温州、合肥、济南等省市也都相继出台了类似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作为规划裁量的基准。

(二)事中控制

所谓事中控制,即主要为行政计划的程序控制,这一方式正逐渐成为各国控制行政计划的主要发展趋势。在我国过去的立法中,由于重实体轻程序以及条文宜粗不宜细的传统,有关行政计划的法律规范往往对程序要求着墨甚少,近年来才这一问题才有所改善。例如,《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和《部级专项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发改规划[2007]794号)等开始对规划编制的具体程序作了明确规定。综合来讲,我国未来在立法上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规划程序规定,完善对规划裁量权的事中控制。

1、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

加强规划编制中的公众参与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趋势。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规划法中都强调要不断完善公众参与规划的法律制度。英国1947年的《城乡规划法》就有允许公众对城市规划发表意见和建议的规定;1990年的《城乡规划法》则对结构规划和地方规划这两种主要的规划形式,分别制定了公众参与的法定程序。2004年的《规划和强制性收购法》明确规定,在主要的地方规划政策文件中,必须包括一份“社区参与申明”,表明公众参与了从规划制定开始的一系列活动。我国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第164条规定,行政计划有关一定地区土地之特定利用或重大公共设施之设置,涉及多数不同利益之人及多数不同行政机关权限者,确定其计划的裁决,应经公开及听证程序。

具体的公众参与内容可以包括征求部门意见、公众意见和人大、政协的意见或者召开听证会(公听会)。如国务院的文件中就明确要求,各级各类规划应视不同情况,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以及其他有关单位、个人的意见。除涉及国家秘密的外,规划编制部门应当公布规划草案或者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省(区、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在将国家总体规划、省(区、市)级总体规划草案送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前,要认真听取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有关专门委员会的意见,自觉接受指导。当然,规划编制机关首先应将规划草案公布令公众知悉。这也是确保民众监督和有效参与行政计划制定的前提。

3、规划编制的决策咨询

与其他的行政行为相比,规划行为往往涉及更多、更复杂的专业领域,需要调和各种公私利益冲突,甚至包括政策上的不同考量,规划决策咨询也正是为了抑制计划裁量权,确保规划行政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而出现的作为装置的程序。因为对行政机构进行政治和司法监督的人可以获得包含咨询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的行政记录。如果行政官员采取的行为与咨询委员会的建议不一致,并且不能对此改变给出充分的解释,监督者就更可能来修正或此决定。例如,如果行政官员依赖的是咨询委员会认为不可靠的数据,那么那些行政决定的审查者就更可能对该决定作出严格缜密的审查。

近年来,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呼声日渐升高,规划决策咨询制度的实践也越加广泛,如《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实行编制规划的专家论证制度。为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和省(区、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要组建由不同领域专家组成的规划专家委员会,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认真听取专家委员会的意见。规划草案形成后,要组织专家进行深入论证。对部级、省(区、市)级专项规划组织专家论证时,专项规划领域以外的相关领域专家应当不少于1/3。规划经专家论证后,应当由专家出具论证报告。国家发改委制定的《部级专项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第13条也对规划论证过程中的专家参与做了详细规定。

3、规划编制的协调衔接

规划编制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明确规划与法律、规划与规划之间的衔接与协调。

首先,法律的位阶要高于规划,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注意是否遵守立法者的要求从事利益衡量。立法者可能会在计划授权规范中,对计划所涉及的利益关系,预先确定的优先顺序,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要求特定利益应予保障或实现。此外,立法者还可能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即学理上所称的“具指示功能的计划方针”。规划编制过程需要符合上述的要求。其次,规划之间在位阶上也有不同。总体计划和上位规划,基于法规范的位阶性以及行政内部的管理监督关系,对专项计划和下位计划的内容具有绝对的拘束力。因此,规划衔接要遵循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服从本级和上级总体规划,下级政府规划服从上级政府规划,专项规划之间不得相互矛盾的原则。编制跨省(区、市)区域规划,还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规划的要求。

(三)事后控制

1、加强规划的审批管理

首先,规范审批内容。规划编制部门向规划批准机关提交规划草案时应当报送规划编制说明、论证报告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报送的其他有关材料。其中,规划编制说明要载明规划编制过程,征求意见和规划衔接、专家论证的情况以及未采纳的重要意见和理由。

其次,明确审批权限。总体规划草案由各级人民政府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需要国务院审批或者核准重大项目以及安排国家投资数额较大的部级专项规划,由国务院审批;其他部级专项规划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报国务院备案。跨省(区、市)的区域规划由国务院批准。

2、对规划的评估与调整

行政计划的特点在于,它不仅是根据当时社会条件来拟订,更必须针对未来发展预作规划,因此假使社会条件变化,或者发现原来预测的错误,自应允许修正计划内容,以贯彻计划目的的实现。因此,首先必须建立规划评估制度。规划编制部门要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适时组织开展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评估工作可以由编制部门自行承担,也可以委托其他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要形成报告,作为修订规划的重要依据。有关地区和部门也要密切跟踪分析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向规划编制部门反馈意见。其次,应当适时对规划进行调整和修订。经评估或者因其他原因需要对规划进行修订的,规划编制部门应当提出规划修订方案。总体规划涉及的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方向等内容有重大变化的,专项规划或区域规划也要相应调整和修订。值得借鉴的是,《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办法》中规定,发展规划的实施环境和条件已发生重大变化,或者规划的主要目标已明显无法实现的,规划编制单位应当组织对规划进行评估,提出继续实施、调整规划内容和实施步骤或者终止实施的意见,并按照相应规划的编制程序批准。

三、计划裁量权的司法规制

对行政计划裁量权的全程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裁量权被滥用的几率,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无法担保完全避免裁量权出现错用或滥用的可能。这时,法律还可以设置司法救济程序这一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以保障人民的权利。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对计划裁量权的一种司法规制。

(一)行政计划纠纷与司法救济

行政计划的出现和广泛运用难免会在现实当中引发各种纠纷,通常解决纠纷的渠道有行政机关自我解决,或由权力机关进行处理和由司法机关进行裁决等形式。由于诉讼解决是目前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方式。这里主要就行政计划的诉讼救济进行介绍。大致说来有关行政计划的纠纷对象可以区分为对行政计划裁量结果和行政计划裁量过程这两种类型,两者的解决方法有所不同:

1、对行政计划裁量结果不服的诉讼救济

对于行政计划裁量结果,即行政计划具体内容的不服,是否可以提讼?从各国的司法实践看,目前大多认为只有针对行政处分(相当于国内的具体行政行为)才能提讼。事实上,它也是各国司法制度的共同做法,而对认定行政处分的要件规定一般有三:其一,具有公权力性。其二,发生具体的法效果。其三,所发生的纷争具备的成熟性。对照上述三项要件,后两项要件容易成为对行政计划提讼的障碍。因为行政计划在时间上具有动态展开的要素,内容上具有非完结性和留有一定的余地,所以通常预定要由后续行为来将权利义务关系具体化。基于上述的特点,一般不认为抽象的基本计划是对特定个人的具体处分,因而欠缺诉讼的成熟性。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目前还没有制定行政程序法或计划法对行政计划内容本身能否提讼,其原因也在于我国的《行政诉讼法》第12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即抽象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而行政计划内容上多数情况下都不是针对特定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的,所以我国目前还不能针对行政计划行为直接提起撤销之诉。司法实践中针对某项规划不服的,相对人往往是针对行政机关根据该规划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讼的。如温州曾经发生的“村民状告规划局讨要通行权”案,就是针对规划建设局向镇政府颁发建设工程许可证的行为提讼的。

2、对行政计划裁量过程不服的诉讼救济

对于行政计划裁量过程本身,即行政计划制定行为本身的不服,不少国家在司法实践中已承认其可诉性。一般认为,计划的制定属于行政行为,利害关系人对计划制定行为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在德国,利害关系人对行政计划的确定行为不服,根据《联邦行政程序法》第74条第一项的规定,适用有关正式行政程序中之决定和撤销的规定,所以相对人行政计划确定行为不服的,可以对其提起撤销之诉。但是计划确定裁决行为以《联邦行政程序法》第73条所规定的正式(听证)程序所作出的,由于该程序的要式形式和因此导致的缜密,对准备程序所提讼是不予受理的。当然,德国能够在立法上允许对行政计划制定行为提起行政诉讼,与它们在立法上所设计的计划裁决的“集中事权”效力分不开的。集中事权就是由单一机关统筹依单一程序收件审查,其他机关会同审查,最后由统筹办理之机关核发一张执照,即确定计划之裁决书,其中涉及各种许可与相应措施。简单地说,集中事权效力就是以程序集中的方式处理达到决定集中的效果。

在我国现有的涉及行政计划的法律如《土地管理法》中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调整、实施及应遵循的原则等作了规定,但这些都是封闭式的内部程序性规定,基本上是将行政计划视为内部行政行为,对行政计划制定行为本身提讼的法律依据则尚付阙如。如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来看,行政计划的确定行为是通过上级行政机关的审批程序作出的,而与计划有关的许可程序则是另外进行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也是规划建设局以计划审批程序已经确定的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并对相对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后才决定是否颁发许可证的。对照德国的立法例,具有“集中事权效力”的计划确定裁决实质上就相当于我国计划制定行为和许可行为的集合体。可见,我国还需要等待将来法律对计划制定过程作出如公开、听证、咨询等具体规定,对计划行为进行程序审查才具备条件。例如,未来制定《行政程序法》时,除了应当同样适用如信息公开制度、回避制度、说明理由制度、听证制度以及时效制度等一般性的行政程序制度之外,还可以结合行政计划的特点,确立计划编制审批程序、重大调整程序、违反计划的查处程序、计划实施程序等。这样,如果政府在行政计划制定行为中没有遵守上述要求,相对人就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寻求法院的救济。

(二)行政计划裁量与审查强度

与其他的行政行为相比,计划行为往往涉及更多、更复杂的专业领域,需要调和各种公私利益冲突,甚至包括政策上的不同考量。相形之下,法院对计划行为的审查的能力往往比较有限,不能与一般的行政行为作相同的处理,需要更多地给予尊重。

首先,由于计划行为的广泛裁量等特性决定了法院对其只能采取低度的审查,其主要关注重心就需要转向偏重程序的统制。其次,在对某些计划制定引入决策咨询制度之后,司法机关对其计划裁量的低度审查方法上也可以有一些特殊的安排。如果法律对特定事项明确要求须经咨询。例如,《城乡规划法》第27条就规定,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批准前,审批机关应当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进行审查。如果行政机关未经咨询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法院当然可以认为构成程序违法而由判决撤销。其次,如果是在经过咨询委员会程序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则可以主要审查:(1)咨询委员会的构成违法;(2)提供给咨询委员会的资料是否公正;(3)应考虑的因素是否有遗漏;(4)不应考虑的因素是否被过分评价;(5)反对意见是否加以研究;(6)是否研究过本方案外其他方案。

四、结语

城乡规划论文范文第6篇

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大会,全面总结我局二三年度工作,分析我们面临的形势,并对二四年的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首先,我代表局党组向战斗在规划战线上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深切的慰问!你们在过去的一年里,务实求精,扎实工作,为推动规划事业的健康发展,付出了辛劳和汗水,做出了成绩和贡献。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一年;也是我市总体规划批准实施后的第一年;更是我局团结奋战,推动城乡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优异成绩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建设厅的具体指导下,在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在广大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下,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积极倡导“团结、务实、创新、奉献”的行业精神,紧紧围绕“增强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服务经济建设,维护稳定大局”这个中心,克服“非典”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保持了规划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我市文明城市的创建和全市国民经济取得近年来的最好成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二三年规划工作进展情况

(一)以创优环境为目标,规划先行,城镇化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在实施城镇化进程中,从塑造城市整体形象着眼,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力、激发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个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入手,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用地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品位逐年提高,城镇规划迈出了新的步伐。

——不断加大基础设施规划实施力度,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广大规划工作者群策群力,锐意进取,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保证了全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设计的全过程均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工程设计的有关程序进行。提前近个月提交了绿化美化景观设计全部施工图纸,并针对绿化景观工程中所设计的构筑物可能对行洪造成影响,截取了个较不利的河道断面重新进行分析验算,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按期完工。规划局、规划设计院被评为*治理奉献单位,有名同志被评为治桃功臣,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付的*综合治理规划设计工作。在《*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规划》的指导下,我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二期工程已全部完成。整个工程新建、改造热力站座,铺设一级管网近公里,新增供热能力万平方米。在整个工程建设中,规划设计技术人员深入施工现场服务,高标准、严要求,认真把好技术质量关,做到了从始至终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规范进行施工。在重点工程稳步推进的同时,利用亚行贷款建设城镇燃气工程、娘子关供水二期工程、桃南路和大阳坡路道路大修等基础设施工程也按照规划顺利实施。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的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不断强化宏观调控,城市用地进一步优化。一年来,我们坚持运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与*的山城特色、北方文化、经济结构调整等特点紧密结合,高起点、大手笔谋划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资源布局。一是在学校用地调整方面,结合《大*旧村保护规划》和居住区规划,将原电器设备厂的工业用地调整为学校用地,先后编制完成了《*学校规划》、《*校园规划》等校园规划,增加了学校用地面积,完善了配套设施;二是结合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了工业用地布局调整工作,完善了《*工业区规划》,想方设法创造一切条件,推动耐火材料生产企业在*工业区的集中。按照《*工业区规划》,郊区政府*工业园窑沟耐火工业区指挥部已开始了工业区前期的三通建设工程,积极为入园企业创造环境、优化环境、提供优良服务,目前已有家民营耐火企业搬迁入园,共吸纳民营资本投资万元。经过十多年发展,开发区已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我们通过全面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投资商和企业的建议,从用地、配套和产业集聚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开发东区工业用地平台规划,为全市工业区下一步的聚集发展创造了条件,对扩大招商引资成果、扩大全区规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是为逐步降低城市中心区密度,搞好旧城改造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成了下站旧区改造规划、*旧区改造规划和拆迁户异地安置选址等前期准备工作。这些工作的完成,促进了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处理了我市的城市空间,增长了城市综合效益,为*市合理、健康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深化城市绿化规划,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某年是我市开展“城市绿化年”活动的第三年,也是城市绿化工作大见成效的关键之年。我们对此高度重视,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规划,积极协调,城市绿化水平明显提高。一是积极组织完成了《*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评审工作,为全市绿化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了依据。二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得人们的环境意识越来越强,对绿化工作给予了高度的理解和积极的支持。我们抓住这一时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想方设法组织和协调受益单位参与到绿化规划的实施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如早在年,在经省政府批准的上一轮总体规划中就将北深沟北街南端确定为小游园,但由于财政资金困难,多年想建而一直没有建成。某年,我们按照政府组织、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群众参与、社会筹资和单位赞助为主、政府适当补贴和提供优惠政策的方式,成功启动和协调周边受益单位及群众共同完成了阳光广场改造建设项目。共完成硬化区面积公顷,绿化区面积公顷,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活动的理想场所。可以说,这项工程是我市调动社会力量实施绿化规划的成功之举,成为全民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典范。三是严格执行绿线管制制度,特别加强了对住宅区的绿化规划工作。某年月日,省建筑师学会年会在我市召开,对“居住与环境”这一历史命题进行了探讨。我们以此为契机,在具体项目审批过程中强调了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在停车场设置、增加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等方面严格把关,对小区建设严格按照绿化标准验收,*小区、*住宅小区等成片的住宅绿化率均在以上,实现了项目建设利益、城市全局利益和百姓居住环境利益的协调一致。四是在城市绿化的设计方面,做到了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在充分考虑经济、适宜、美观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自然、简洁、朴素的风格,做到了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有效地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

——认真实施环境整治规划,城市品位不断提高。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并借鉴外省、市的经验教训,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巩固延伸”的原则,积极配合第二阶段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了整治项目的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先后完成了德胜街等条主要大街的综合整治规划设计和方案审批工作,组织编制完成了化工厂南门和矿区恒康个市场,旧火车站、南煤广场、郊区崇文广场等块街头绿地广场和小游园的规划设计方案,完成了《下站东货场商业中心规划》和《兴隆步行街规划》,做到了超前规划、精心设计,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为保证各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创造了条件。按照第二阶段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方案,从大面积整顿临时建筑、美化市容环境、净化马路市场着手,对全市的违法建设实施了分片、分段大规模地综合治理,对万余平方米的各类违法、临时建筑和严重影响市容的永久性建筑进行了拆除,主要大街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形象大为改观。

——小城镇、大战略,城镇规划迈出了新步伐。在加强市区规划管理的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加大了城乡规划管理的力度,突出对县(区)城镇规划的编制、审批等的宏观指导。某年月份,我们将《山西省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审批办法》(晋建村字号)转发给了各县(区),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工作的通知》(晋政办发号)文件精神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并先后多次到平定、盂县、郊区城建局进行检查和督促。要求平定城建局要按照《*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组团式布局抓紧对平定县的总体规划进行调整;郊区的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初稿)已由省小城镇发展中心编制完成,现正进入审批程序;盂县城建局已委托山西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该项工作,现正在进行现状资料调查;与此同时,按照《*市某年小城镇建设目标责任书》的要求,由市规划设计院先后完成了郊区荫营镇、河底镇个省级示范小城镇的详细规划,并通过了省建设厅专家评审组的评审;盂县路家村镇也完成了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并已上报省建设厅,待专家评审。与此同时,随着平定《东大街改造规划》、《*旧城改造规划》,盂县《*路改造规划》和郊区《*小区规划》等规划的相继实施,城镇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为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奠定了基础。

(二)以转换职能为重点,强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一年来,我们积极转换政府职能,强化规划宏观管理,规划编制、审批、科技进步、经营城市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城市规划编制上坚持“三个结合”,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一是依靠地方专家和依靠国内著名规划专家相结合,提高了规划的科技含量、美学含量、文化含量和绿色含量。如近期建设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编制、评审过程中,召开专业技术论证会议余次,分别在月日和月日共邀请了位国内著名规划专家召开了*市近期建设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论证评审会,进行高层次论证把关;*绿化美化、下站地区改造、阳钢地段改造、热电联供等重大城市规划设计项目邀请了同济大学等国内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和城市规划专家进行咨询论证完善,大大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二是领导重视、规划部门搭台和公众参与相结合。某年月日,市政协十余人组成联合调研组到规划局调研。月日,市人大十余位代表就**城区段综合治理前期准备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视察。月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谢海专门听取了城市规划工作汇报。一年来,省、市各级领导对规划工作给予了积极的关注,给规划工作提出了高要求,也给规划工作者以巨大的支持和鼓舞。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质量,我们特别注意了积极引导群众的参与,对于关系全市大局的规划,都通过新闻媒体、规划网站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和吸纳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力使每一个规划方案都得到补充和完善。月日至日,分别在政府广场、城市广场、新建路人民银行门前举办了“现代化新*——下站商业中心天桥以东旧区改造规划方案公示”,向全市人民征求意见和建议。月上旬,在政府广场、*公园深圳街入口、华盛桥南和邮电大楼前举行了“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征求意见活动,征求意见、建议余条,近万名市民参与了活动,共解答群众咨询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坚持按系统组织规划设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今年在规划编制市场化运作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各项规划编制任务除了一部分由市规划设计院承担外,还组织了次招标、邀标,通过引进竞争机制,促进了规划设计方案水平的提高。

——在城市规划审批上实行“三个强化”,进一步提高了城市规划管理和服务水平。为确保建设项目报件审批快捷高效,某年,我们进一步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出”,提高了规划管理和服务水平。一是在项目审批中突出以人为本,更加注重考虑每个项目与周边建筑风格特点的协调,考虑工作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方便程度、感受和发展的要求,在满足项目建设需要的同时,充分满足人的需要。二是突出了规划审批的公开、透明,进一步完善了规划审批例会制度。对外打破部门界限,研究审批项目邀请城区、矿区、郊区、开发区和土地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参加。对内简化审批环节和审批程序,缩短了审批时间。重大规划设计方案,提交局专业技术委员会论证把关,初步实现了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三是强化了主动服务意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规划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是被动服务,建设单位报什么审什么。今年以来,我们加大了主动服务力度,由局领导带头,轻车简从,先后余次深入机关、企业、学校,进行建设规划的指导和服务,力使建设单位的发展需要与城市空间布局意图紧密结合,促进了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发展,改善了生活环境。

通过实施“三个强化”,规划审批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轨道。全年共受理项目件,其中承诺件项,即办件项。共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个,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个,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个,并对个经审批会研究不符合规划的项目及时下达了否定通知书,对个明显不符合政策规定和申报要求的项目及时退件,赢得了政府满意、社会各界满意和市民群众满意。

——在城市规划科技进步上实现了“三个突破”,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一是采用先进技术为城市规划服务。进一步加快了地理信息系统尤其是城市规划管理子系统建设,购买和使用了国内先进的航测成图设备—测量仪,完成了:航测外业平方公里和:航测内业成图平方公里,完成了*市四等网测点个。在某年全国测绘质量大检查中,基础测量成果《*市三等控制网》受到了一致的好评。与此同时,采用国际上较先进的主流系列产品,以数字地图为基础空间数据,利用数据库管理,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技术支持,配合电子政务的推行和办公设备的提档升级,实现了办公流程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促进了规划工作效率的提高。二是在规划网站建设吸引公众参与上实现了突破。设计完成了规划信息网站。利用网站宣传规划职能,介绍执法依据,进行办事指南,受理的各项建设项目审批结果的最新公告,展示规划的历史成果、现阶段的规划成果和正在编制的阶段性成果和城市规划设计招标信息,每次对违法建设的处罚、每一项提案议案答复都要上网公示。通过网站的信息,将城市规划的活动延伸到了互联网空间,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小时不间断的发表意见、积极参与,监督规划工作的平台。这既是体制创新,更是管理创新。三是在增强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实现了突破。一方面,抓大思路调研。如为了借鉴先进地市在批后管理、城乡结合部的规划管理、经营城市、规划网站建设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分期分批组织力量带着课题到北京、深圳、上海、哈尔滨等城市进行深入考察,在认真分析*实际的基础上,确定工作改进思路。另一方面,抓专项决策调研,把调查研究贯穿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过程之中,先后开展了小区公厕、污水明排、垃圾清运等配套设施等课题的调研。针对城中村在规划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多次前往城乡结合部进行调研,就城乡结合部整体规划改造的思路和实施与新一届镇、村领导交换了意见。随后通过送法下乡、法律法规宣传咨询、代培村镇管理人员等多种方式,使村镇基层管理人员学习了更多的法规知识,了解了城市规划,掌握了工作程序,提高了依法办事水平,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夯实了基础。在抓好决策性调研的同时,将着力点放在对现有工作进行总结,通过反思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先后组织了多次针对规划区范围和城市路网的调研,反思造成规划成果与实际脱节的原因,总结工作推进中的好做法,均收到良好的效果,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在经营城市上积极探索,努力打造城市品牌。主要是不断拓宽思路,深入推进城市空间资源的配置逐步向市场化过渡。一是继续推行广告阵地公开拍卖,按照公开竞标拍卖的方式进行审批管理,既为政府积累了建设资金,又体现了市场的公平公正,增加了广告阵地管理的透明度。二是进一步理顺了城市规划管理与土地储备实施程序,先后向土地市场提供可供拍卖和挂牌出让的土地宗,推进了对经营性用地公开拍卖、统一招标的工作进程,有力地保证了城市的健康发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加强行业管理,勘察设计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某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建设厅的工作要求,结合行业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勘察设计企业资质就位、整顿和规范勘察设计市场秩序、提高设计水平、强化新技术新材料新标准的推广实施为重点,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严格执行建设部重新修订的勘察设计单位资质管理规定,按照新的资质等级标准,加强了对勘察设计单位资质的动态管理,积极推进勘察设计企业资质就位工作。同时对勘察设计从业人员严格实行注册制度,先后组织了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师、岩土工程师、注册规划师的考前培训和注册建筑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有人参加了注册师考试。

二是深入开展了整顿和规范勘察设计市场活动。狠抓了各勘察设计单位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工程勘察设计资质分级标准》、《建设工程勘察和设计单位资质管理规定》特别是国家强制性规范条文的学习,增强了各勘察设计单位的法制意识。同时加强了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全过程的监察工作,有效遏止了越级承包、业务挂靠、私人设计、卖图签、擅自变更规划等现象,提高了勘察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

三是为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标准的推广力度,制定了《*市勘察设计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标准推广实施意见》,积极鼓励勘察设计单位优先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新型材料和现代管理方法,逐步形成了勘察设计技术进步机制、质量监督机制、设计风险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勘测设计质量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工程勘测设计质量全部合格,优良率达到以上。在省建设厅组织召开的全省勘察设计工作会上,施丽娜等名同志获优秀勘察设计个人奖,新宇岩土公司等个单位获优秀勘察设计集体奖。

(三)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转变作风,千方百计为人民办实事

城市规划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事业。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一切工作都从公众的利益出发,在积极和群众沟通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是强化工作,出台了《接待制度》、《首问责任制》,并将每个月的日、日作为领导接待日,主动约见群众,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今年以来,共接待群众上访及咨询余人次,阅批群众来信余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件,均做到了%地予以及时回复、落实。

二是参加行风热线直播活动,现场为群众排忧解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一抓到底,对市长值班电话反映的问题件件有落实。

三是多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座谈,直接交流、沟通,获得良好效果。对涉及城市规划执法的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及时予以调查,并依法进行处理,认真加以落实、解决,并积极地将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吸收入规划设计方案的编制和规划实施管理之中。

四是加强协调,化解矛盾。如听到群众反映开发区口的道路经常发生交通堵塞、出行不便的抱怨时,立即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调研,连续一星期对该地段的车流量进行观察和统计,掌握情况,分析原因,研究解决办法;白草堰的一位居民反映可能今年供不上暖,虽然不属于我们职责范围,但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我们当即派工作人员去现场实地踏勘,积极和有关单位接触,主动协调,做了大量工作,使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新华西街居委会反映小区办公场所不够,我们立即着手对同类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的方案,积极进行落实;*日报上刊发了某小街无路灯的报道后,我们及时安排对全市的小区配套服务设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将对小区照明、公厕、绿化、硬化、污水排放、垃圾清运等配套设施的调查摸底作为重点调研课题之一进行了部署,调查了解情况,征询听取各方意见。这些工作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五是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直接面对老百姓,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各种矛盾的焦点,容易产生纠纷,引发事端,今年全省各地就相继出现了因拆迁赴省赴京上访事件增多的趋势。我市拆迁办正确把握政策,严格执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遵循保护拆迁户利益的原则,设身处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力求从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做好房屋拆迁工作,全年共批准拆迁总面积平方米(住宅面积平方米,非住宅面积平方米),未发生一起集体上访事件,做到了群众满意、开发商满意、政府满意,保证了各项动迁安置工作的顺利完成。

真诚听建议、虚心挨批评的沟通和对话,一方面广泛吸纳良言,集中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得规划更加科学,决策更加合理、有效,另一方面,也使群众看到了规划工作者“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轨迹,领略到的是规划工作者“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公仆情怀,体会到规划工作者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是在真心为群众着想,真诚为群众办事,极大地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全面发展为基础,规范行为,支撑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城市规划法制建设上实现了“三个突出”,法制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突出完善内部规章,规范执法行为。在原有规章的基础上,今年又起草了《*市建设工程批后管理办法》、《*市建设项目批后公示制度》、《案件质量管理制度》、《工作连带责任制度》、《行政执法错案(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市城市房屋拆迁单位资质管理规定》、《城市规划管理与土地储备实施程序》、《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划管理制度》等个规章,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制度日臻完善。与此同时,针对我市城乡结合部建设秩序比较混乱的问题,积极研究城乡结合部规划管理办法,明确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其规划编制、审批和监督都比照建成区的办法做出了试行规定,为城市未来发展空间的维护提供了保证,为规划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二是突出了规划法制宣传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首次组成法制宣传队深入义井、大*、李家庄、上下五渡等七个村镇送法下乡,将群众关心的《规划法》、《拆迁管理办法》、《临时建筑管理办法》、《村庄集镇管理条例》、《办事须知》等送到了群众的手中,天时间共发放宣传单上万份,解答群众咨询余人次。通过面对面的咨询、解答,使人民群众更加了解*的规划建设状况,增强了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现代化*的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通过城市总体规划新闻、月日规划法宣传等措施,积极拓宽宣传渠道,促进了规划法律法规和实践、实施的有机结合,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突出了依法行政的执法原则。从党政机关、群众社团、新闻单位、建设企业、居民社区等部门和单位聘请了名义务行风监督员,强化社会监督力量。在规划执法工作中,坚持“以拆为主”、“严管严罚”,同时注重树立正面典型,对守法建设单位给予表扬。办案人员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认真负责,对不同性质的违法建设下达了各种法律文书,其中下达《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份,《责令改正通知书》份,《行政处罚决定书》份、《意见告知书》份。对宏基苑房地产开发公司超规划建设等起重大违法建设案进行了查处,结案率达到了。其中有起执行了行政处罚,有起经执法人员的说服教育自行改正了违法建设行为。

——在城市规划队伍建设上实现了“四个变化”,干部职工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一是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明显提高。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开展了对城市规划、勘察设计行业的行政执法人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法律培训工作,并进行了法律考试,培训人员人次。共组织人次到国内外个城市考察学习,借鉴了国际先进的规划理念和设计风格。邀请市委党校教授对知识进行专题讲座和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辅导报告,邀请纪检部门领导进行党风廉政教育。加强了对规划监察执法人员和拆迁执法人员的城市规划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同时将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全年的学习重点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制定了学习方案并进行了系统培训,培训率。

二是进取氛围日益浓厚。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共撰写论文和调研文章余篇,其中李国元的《*市城市防洪标准的研究与分析》、刘艳红的《**城区段滩槽绿化喷灌系统水锤分析》、郭靖华的《地下工程排水设计》等篇专业学术论文在《山西建筑》、《山西水利》等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规划战线今年共有名同志通过深造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比、学、赶、帮、超,形成了学习理论、研究问题、锐意进取的良好氛围。

三是工作作风更加务实。一年来,我们以“双评”活动为契机,始终坚持日常工作与作风转变同抓共管的原则,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履行优质服务社会承诺制,广大规划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更加严谨和扎实,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首先是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基层搞好服务。在确定我市道路骨架、编制城市道路规划时,党政领导身体力行,深入一线,带领技术人员亲临现场、步行全程进行实地调研,掌握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双评”期间,结合查找出的“窗口不能就地提供地形图”的问题,党政领导多次过问,亲自协调,督促测绘部门进行改进,现已基本实现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规划窗口就地提供地形图并做到了先服务后收费,项目报建单位可先在窗口直接打印相关地形图,如果审批会通过报建项目再收取地形图费用,若项目未通过则交回地形图即可,不再另行收费,受到了建设单位的好评。其次是超前服务,特事特办,主动热情地为建设单位和广大市民服务。在各项重点工程建设中,我们不等、不靠、不推、不拖,积极协调,主动参与,敢打硬仗,敢于顶着困难上。如在第二阶段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我们组织和配合城区、矿区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了城矿两区的好评,同时也调动了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某年,*治理、热电联供等重点工程都到了攻坚阶段,广大规划工作者尽职尽责,不仅随叫随到,而且主动上门服务,现场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难点问题,保障了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月日至日,热电联产二期工程跨铁路顶管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滑坡、塌方等险情,直接影响了工程进度,严重威胁到石太铁路的安全。为保证铁路线的畅通和二期工程的按时完成,我们深入施工现场,主动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各方协调,研究解决滑坡、塌方等问题的办法,并针对施工方属外地企业,对一些方面不熟悉等情况,加大协调力度,克服连续阴雨等不利条件,与建设单位一道,争时间,抢进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解决了工程难题,于日全线贯通,保证了铁路安全和整个工程如期完工,确保了在供热期实现供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非典”防治中,在第一时间建立了规划审批绿色通道,将有关防“非典”的工程放在首位,实行了先建设再审批或边建设边审批的非常措施,技术人员走进病区现场堪察,对污水排放进行改管设计,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三是大家在岗位上礼貌待人、真诚服务。对每一位服务对象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解决了过去某些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被人求的状态,失去了平常心”的问题和“冷、硬、推、拖、顶”的衙门作风,树立了规划行业新风,严谨扎实、求精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肯定和好评。

四是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按照建设高标准基层党组织和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的“两高”目标,以加强作风建设,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学习十六大、宣传十六大、贯彻十六大为重点,狠抓了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同时,全面加强了综合治理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全局无一人违纪违法和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确保了各项工作的健康推进。通过抓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的创建工作,使我局的精神文明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经过大家的努力,我市的城市用地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品位逐年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变化很大,群众是比较满意的,对城乡规划建设的关注程度也是历年来最大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几年也是外界发生变化最大的时期。同志们,某年*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近年来的最好成绩,必将带来新一轮的城乡建设高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市民的规划意识逐年增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蓝天、碧水、青山、大道”的呼声和愿望越来越强;各级领导对城乡规划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认识逐渐趋于一致,要求更高水平的城乡规划来指导和统筹城乡建设。对于规划事业来说,这既是一个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又是一个不断调整职能、加快自身转型的关键时期,可以说机遇和挑战同在。但是反思我们的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工作中也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滞后;与国土资源局、行政执法局等职能部门的衔接不够;基础性工作比较薄弱,规划管理信息化程度还不高,规划的技术手段还比较落后,制度尚不健全,规划人才还比较缺乏,规划工作人员素质仍须进一步提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成为全局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制约因素,我们要予以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同志们,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我们必须审时度势,适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切实增强抓好规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和推进城镇化建设,与时俱进,振奋精神,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二四年工作打算

去年城市规划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龙头作用,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带动整体,努力打造一流的现代化城市形象,为建设“富裕*、文明*、生态*、诚信*”,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按照以上指导思想,去年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任务是: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显山露水、依山借势、错落有序、城在林中”的思路,把城市规划有机地融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之中,搞好市区“扩容提质”的详细规划,把突出城市景观设计、打造城市整体形象作为工作重点,切实解决规划质量低和水平不高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城镇综合功能和品位,为扩大城市空间、提高城市对现代文明的承载能力打好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主要任务如下:

(一)调整总体规划,开展“十一五”近期建设规划前期调研

继承《*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精髓,立足宏观战略思考和区域发展思路,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协同理念,体现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宗旨,对总体规划进行调整,进一步理顺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关系、总体规划与县区规划的关系、总体规划与省级规划的关系,力求反映刚柔并举的规划内容,处理好远近期、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与此同时,在规划编制程序上建立规范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评估制度,把兼顾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作为重点,开展“十一五”时期(—年)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前期调研和编制工作,为近期城乡各项开发、建设提供直接的规划指导,用大气魄、大手笔,抓好大规划、大整合、大建设,实现大发展,为市委、市政府实施“大开放、大企业、大项目、大民营”的“四大战略”创造环境。

(二)搞好城镇规划,统筹城乡发展

进一步加大对城镇规划管理的力度,突出对县(区)城镇规划编制、审批等的宏观指导。按照晋建村字号文件要求,重点抓好平定、盂县、郊区三个县区的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评审和报批工作。配合全市“十强镇、百强村”建设,在完善原有的个示范小城镇详细规划的基础上,扩大小城镇试点范围,编制乡镇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推进农村城镇化,基本形成城市、乡(镇)、村级规划体系框架。实施工业园区战略,重点抓好平定巨城工业园区、盂县南娄工业园区和郊区荫营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促进资源要素相对聚集和优化组合,推进农村工业化。

(三)编制控制性规划,统筹建设时序

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力、激发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和对整个城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入手,强化控制性规划的编制工作。对现有分散的、生活居住用地所包围的、布局不合理的工业用地作出调整,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档次建设的要求,重点编制国道以东化工工业园区规划、白羊墅铝业园区规划、辛兴高科技工业园区等规划,对城乡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布局进行合理、科学布局,力求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完成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协调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关系,经济、高效、合理地解决交通问题;完成古城、义东沟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现有市场布局进行整合,规划各类专业市场。

完成*西部坡头至赛鱼桥段的河道整治规划;从突出景观建设、塑造城市整体形象着眼,围绕阳钢破产后该地段的改造及*市新的商业中心的规划建设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完成*市中心城两大中轴线(*两岸)的景观规划设计和景观综合整治及部分地段的控制性详规。规划项目编制要增加对经济效益分析和规划实施时序等内容,实行以课题带经费,进一步放开规划设计市场,引进竞争机制,重大规划项目实行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或与有关院校合作共同完成,全方位地提高规划设计的水平。强化建筑风格、建筑色彩等景观要素的规划,大力推广突出体现山城特色的典范,规划建设具有现代气息、品位较高的标志性建筑。

(四)抓好去年路桥项目的规划实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加快完善我市“七纵八横”的主要交通骨架系统,结合⒎国道改扩建工程,将城市北外环路与之相连,使城市向北拓展约平方公里、向东拓展约平方公里;规划中的新南外环路将使白南铁路以南拓展约平方公里,在环线内形成东西长约公里,南北宽约公里的较丰满的市区外轮廓。继续完善各片区路网和各环路的道路连接。抓紧实施*交东引桥等路桥规划,在改造交通瓶颈的同时,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五)优化市容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位

继续把市容环境整治向贴近群众生活的领域延伸,力使每个居民区的环境都要有所改变。从去年开始拆迁改造下站地区余户危旧房屋和*余户棚户区,今年全部拆完。对体现*历史发展文脉的典型建筑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实施天成巷、赛鱼街、沙坪街等条小街小巷市容环境整治改造,改造居民小区个,重点解决污水明排、垃圾清运、路灯照明等问题,规划新增公厕个,达到每平方公里个的目标,规划新增垃圾中转站点个,建成一批环境优美的景观街道,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实施兴隆步行街建设规划和天桥以东商贸中心规划,使下站商业中心提档升级;规划实施高标准亮化建设,北大街、德胜街、泉中路的户外广告一律按霓虹灯要求设置,构筑城市亮丽的夜晚景观。

继续完善热电联供一、二期工程,新增供热面积万平方米,实施三期工程规划,拆除北大街、平坦街、日潭小区、青年路等范围的区域供热锅炉,解决约万平方米居住生活建筑区的热电联供问题,改善居住环境;编制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和城市污水管网支管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按照住户全部外迁、异地安置的拆迁改造原则,配合下站旧区改造,实施城南居住区等小区规划,为拆除创造条件,逐步降低中心区密度,提高市民居住环境质量。原则上停止见缝插针项目的规划审批,因城市改造确需建设的必须满足高出日照最低标准二分之一的条件。

(六)加大绿化规划的实施力度,推进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通过连续三年的“城市绿化年”活动,“三拆三绿”(即拆临还绿、拆违插绿、拆围透绿)、见缝插绿工作初见成效,城市中心区绿化用地和居住区绿地面积不断扩大,街头绿地逐年增加,市民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今后要进一步加大绿化规划的实施力度,重点搞好成片公共绿地的规划建设,实现街道小游园米的服务半径,不断拓展城市绿量和提高城市绿化环境水平。去年拟规划新增街道小游园万平方米,主要完成官坊街东口绿地、旧火车站绿地广场、兴隆绿地广场等小游园,为群众创造高质量的休闲活动空间。实施北山公园建设规划(公顷,约亩),优化园林景观,力求形成“城在林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环境,推动我市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开展。

抓紧绿地系统规划的报批工作。在日常建设项目审批中,要对绿化指标严格把关,因客观条件所限确实达不到绿化指标的项目,采取等面积异地绿化或交纳异地绿化建设费的办法保障绿化指标的完成。特别要加强对渣山渣坡的绿化治理监管力度,采取绿化包干责任制,限期恢复植被。

(七)深入调查研究,把好城乡统筹建设“难关”

去年计划调研的课题主要有:

一是结合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大战略,探讨环境和经济、社会双赢的新路子,研究适合我市实际的生态规划和园林规划。二是按照国家投资由原先的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向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的趋向,依据总体规划,结合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赶超发展战略,对重新规划各类工业用地布局进行深入探讨,为调产项目和引进项目做好前期调研;三是调研和国道改扩建背景,分析两条国道改扩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提出国道改扩建后的城市用地布局和发展方向对策;四是结合下站旧区改造,提出下站商业中心总体布局和品位提升的设想;五是研究土地储备与规划管理的协调运作程序,理顺开发商与土地储备、规划管理的关系,提出适应市场经济形势下的管理模式;六是针对我市“城中村”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吸取外地经验,联系*实际,探讨我市城乡结合部的规划管理办法。

(八)强化规划管理职能,为总体规划严格实施提供保障

一是加快规划法制建设步伐,完善内部规章和技术管理规定;二是进一步明确规划审批权限,规范审批程序,重大项目报规划委员会论证,全面推行公示制度,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三是强化批后管理,重点加强项目审批与监察环节的联系,实行规划项目监察责任制,实现由分片监察向项目跟踪监察的转变,严格执法程序,严肃查处违法建设工程,严厉打击破坏规划的违法行为,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四是继续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加大对《山西省城市房屋拆迁条例》的宣传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懂法、守法,使执法人员熟练掌握拆迁法律法规,依法规范拆迁行为。同时加强对新形势下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研究和探索,广开思路,积极借鉴,努力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拆迁管理工作,杜绝因拆迁赴京、赴省上访事件的发生;五是加强勘察设计行业管理。今年是我市确定的“企业改革年”,要在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勘察设计市场秩序工作的同时,以明晰产权为重点,推动勘察设计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有实质性的进展。

为保证上述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打算采取“四结合”十四条措施:

(一)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搞好规划工作的部署动员,确保城乡规划工作整体推进

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规划工作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我市二三年度规划工作情况,全面部署我市今年规划工作主要目标和具体任务,认真探讨我国加入世贸和跨入新世纪后城乡规划的主要对策和思路。

(二)明确责任与奖优罚劣相结合,搞好落实,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会同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把总体规划的任务和目标进行分解,层层建立责任制;二是搞好跟踪服务,抓好任务落实;三是强化监督,解决好热点难点问题;四是开展规划执法大检查,对随意改变规划和违反规划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五是推行最优最差规划设计项目和建设项目评比活动,奖优罚劣,提高工作质量。

(三)健全硬件和优化软件相结合,搞好规划手段的现代化建设

一是解决好政务公开的载体问题,做好规划网站的提档升级工作;二是开发完善我市的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全市地下、地上、空间跨行业的综合立体数据信息库,结合整理现有规划成果,实现社会共享,逐步向规划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迈进;三是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要正确把握规划的刚性与弹性关系,努力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四是规划设计和规划实施进一步实行市场化运作;五是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一流的规划专业队伍。

(四)阶段活动和常规宣传相结合,搞好规划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市民规划意识

一是搞好阶段活动,创造轰动效应。重点搞好月日《规划法》颁布实施周年宣传纪念活动,增强全社会规划意识;二是抓好常规宣传,创造渗透效应。尝试以案说法、送法下乡等形式,坚持经常面向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规划宣传活动,形成全市各单位和市民群众共同参与,人人关心城市规划,共同献计献策的良好局面;三是抓好专业培训,创造自觉效应。定期举办区、县规划管理人员培训班和建设单位法人代表规划培训班,促进各级各部门熟悉规划知识和法律、法规,为总体规划实施提供保障。同时要做好从业人员的培训文章。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局和乡镇工作人员的相互交流,不断提高本局及乡镇相关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城乡规划论文范文第7篇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2年2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成为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之一,另一位获奖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国家领导人、、李长春/等出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为两位获奖科学家颁奖。国务院总理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讲话。国务院副总理主持大会。国务委员刘延东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吴良镛,1922年5月7日,生于南京。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48~1950年在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学习,师从沙里宁读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历任副系主任、系主任、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其间先后受聘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理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联邦德国卡塞尔大学等机构的客座教授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5年当选为国际建筑师协会理事;1990年被美国建筑师学会授予荣誉资深会员;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专业研究领域主要为:人居环境科学、建筑、城市设计、城市研究、区域研究等。

吴良镛在长期的建筑、城市规划教育工作中,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参与创建中国建筑学会等多个全国性专业学术团体,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副理事长、顾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顾问,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顾问,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并担任国内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刊物的主编。此外,他还曾任职于多个国际性学术组织,如担任世界人类聚居学会主席、副主席、理事;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理事: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家学会理事等。

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每人奖金500万元人民币,此前已有18位著名科技专家先后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袁隆平、吴文俊、黄昆、王选、刘东生、金怡濂、吴孟超、王永志、李振声、叶笃正、闵恩泽、吴征镒、王忠诚、徐光宪、谷超豪、孙家栋,师昌绪、王振义。

附录(吴良镛主要成就及获奖情况)主持参与的重大工程项目:

北京图书馆新馆设计、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广西桂林中心区规划、中央美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孔子研究院规划设计等。

主要著作:

《中国古代城市史纲》(英文版)、《城市规划论文集》、《广义建筑学》、《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迎接新世纪的来临》、《建筑学的未来:世纪之交的凝思》、《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等。

主持参与的重大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研究项目: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江苏省南通市城市历史与发展研究、天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江苏省徐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江苏省常武地区空间发展规划、江苏省无锡县县域规划、江苏省无锡市空间发展规划,江苏省苏州市及苏州地区空间发展规划、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等。

主持参与的主要城市设计、建筑设计项目: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博物馆、江苏省南京市金陵红楼梦博物馆、江苏省南通博物馆,山东省济南市城市设计、北京白塔寺地区旧城改造规划设计、曲阜孔子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及美院附中校园规划、中国历史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前期方案,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新四合院工程,海南省三亚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广西省桂林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京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北京长安街规划设计、北京汇通祠修复工程、北京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为中选方案的五位建筑师之一)等。

主持参与的重大科研课题:

中长期规划(科技部研究课题),中国城市化与文化发展(子课题: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研究,中国工程院科研项目)、京津冀北(大北京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建设部重点项目)、中国住宅2000研究、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基本理论与典型案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项目),滇西北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东北亚地区城市化发展新途径研究、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合作),亚洲城市研究网(加拿大国际开发署项目: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人居研究中心合作)等。获奖情况:

2012年,获2011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3年,中央美术学院及附属中学新校园规划设计获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奖;

2003年,著作《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2002年,被荷兰克劳斯亲王基金会授予2002年度克劳斯亲王奖;

2001年,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研究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0年,被国家建设部授予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1999年,被法国政府授予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1996年,被国际建筑师协会授予国际建协教育/评论奖;

1995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1992年,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试点工程获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在联合国总部获世界人居奖(英国住房和社会住宅基金会);

1990年,著作《广义建筑学》被国家教委授予科学进步一等奖;

1990年,北京奥林匹克建设规划研究被国家教委授予科学进步一等奖。

(本刊)

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2012年2月28日,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在北京正式宣布,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一代表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的颁奖典礼将于2012年5月25日在北京举行。

普利兹克先生表示:“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这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将要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此外,未来几十年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成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将非常重要。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如同世界各国的城市化一样,要能与当地的需求和文化相融合。中国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要与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传统保持和谐,另一方面也要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一致。”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

勋爵,在英国引用今年获奖评审辞来说明获奖原因:“讨论过去与现在之间的适当关系是一个当今关键的问题,因为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讨论。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王澍1985年获得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学位,三年后从该校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他到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从事旧楼改造,及环境与建筑关系的研究。他的第一个独立设计的建筑项目是在大约一年后开始的――为杭州附近的一个小城海宁设计一个3600m2的青少年中心。这个作品于1990年完成。在接下来的将近10年里,他没有做建筑设计工作,而是一直与工匠们在一起工作,在真实的建造中获取经验。1997年王澍和他的妻子陆文宇在杭州创办了“业余建筑工作室”。2000年完成了他第一个主要作品――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并于2004年凭这个作品荣获中国建筑艺术奖。

他的其它主要作品包括:2005年完成的宁波美术馆项目,同年完成的宁波五散房项目,并荣获2005年HOLCIM豪瑞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荣誉奖。2008年他完成了宁波博物馆、2004年完成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于2007年落成。2007年他在杭州还建造了由6个26层的高塔组成的大型高层集合公寓“钱江时代-垂直院宅”,并因此获得2008年德国全球高层建筑奖提名。此外还有2006建成的金华“瓷屋”茶室和2009年完成杭州南宋御街博物馆。

王澍2011年荣获法国建筑学院金奖,2010年与妻子陆文宇一起荣获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他从2000年开始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1998年毕业后,正是在那里开始了他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研究。2011年,王澍成为第一位担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客座教授”的中国本土建筑师。他经常在全球各地的大学开展讲座,在美国就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奥斯汀德克萨斯大学,宾夕法尼亚等大学讲学。他参加了威尼斯、香港、布鲁塞尔、柏林和巴黎等重要国际性展览。

当得知自己获奖后,王澍表示:“这真是个巨大的惊喜。获得这个奖对我来说实在是太荣幸了。我突然意识到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做了如此多的事情,看来真诚的工作和足够久的坚持一定会有某种结果”。

2011年评选委员会的成员包括来自英国的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他是世界知名的建筑资助人,现任蛇形画廊信托公司董事长,曾担任英国艺术委员会和泰特美术馆主席,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密斯?凡-德罗档案馆前任董事;亚历山大?阿拉维那,智利建筑师和埃勒门达建筑公司常务董事: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斯蒂芬?布雷耶:中国著名建筑师和教育家张永和:来自英国的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扎哈,哈迪德:来自澳大利亚的200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格伦?马库特;来自芬兰的尤哈尼,帕拉斯马是一名建筑师、教授和作家:凯伦,斯坦因是美国作家、编辑和建筑顾问:常务理事玛莎,索恩是西班牙马德里IE建筑学校负责对外事务的副院长。

普利兹克建筑奖由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迪?普利兹克于1979年创立,每年度授予一位做出杰出贡献的在世的建筑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等卓越品质,及其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类所做出的持久而杰出的贡献。获奖者将得到十万美元的奖金和一枚青铜奖章。

部分评委对王澍的评价:

帕伦博勋爵

当我们来中国深入考察王澍的整体作品时,我们所见证的是一个建筑大师的作品,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一致决定将2012年的奖项颁发给王澍,就如我们曾经将此殊荣颁发给华人建筑师贝聿铭。

斯蒂芬?布雷耶

当评委会将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发给年轻的中国建筑师王澍,我们不仅要称赞他的设计达到了奖项所要求的高水准

同时也想传递一种乐观的认可与鼓励,我们期待今后能够看到他更多如此卓越的作品。

扎哈?哈迪德

王澍的作品非常的杰出。他的设计综合了雕塑性的力量以及当地文化的底蕴。他创新的使用了原始的材料和古老的符号,展现了极致的原创性和感染力。

张永和

王澍的作品扎根本土并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他证明了中国的建筑不全是平庸的批量生产和张扬设计的复制。(本刊)

2012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香港展揭幕

2012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香港展于2月16日在香港九龙公园揭幕。本年度展览主题定为“三相城市:时间,空间,人间”,把城市的发展状态比拟为人的生理年龄。展览策展团队由香港及台湾的资深建筑师组成,包括总策展人、金石建筑师事务所创办人金光裕先生(台湾),总策展人、升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办人李亮聪先生(香港)、场地及节目策展人刘文君女士和社区及传媒策展人祈宜臻女士(香港)。

本届双年展有包括本刊在内的约50家参展单位。参展的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来自本港、亚洲及欧洲10多个国家及地区。展览展出了众多享负盛名的作品,形成国际与本地的文化对话。双年展筹备过程至正式展览期间,将会举办多项社区活动,包括表演节目、电影欣赏、论坛、工作坊等,以多元文化的方式诠释策展主题。

总策展人金光裕先生及李亮聪先生表示:“借展览世界各地不同生理年龄的城市不同的故事,我们希望带出经历时间的推移,市民的活力如何影响城市的发展及风格。我们希望描绘出一个梦想城市,不论是什么年纪,均有老年人的悲悯与智慧,中年人的成熟与实际,以及年轻人的纯真与活力。”策展人刘文君女士及祈宜臻女士表示:“双年展让不同年纪、不同背景的市民均可积极参与,我们期望双年展做到以公众为本并与社区紧密结合,让公众及社区可以互动。”

与香港双年展并列之“2011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以“城市创造”为主题,率先于2011年12月7日在深圳举行,期间港深两地双年展将筹备多项合作及交流活动。深圳双年展组委会秘书处执行主任黄伟文先生出席香港双年展新闻会时表示:“深圳策展团队将继续与香港团队并肩工作,并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及展览。我们期望推动双年展成为年度盛事。”创意香港总监廖永亮说:“建筑是香港创意产业的重要一环;创意香港作为支援本地创意产业发展的专责办公室,很乐意协助香港建筑界构建平台,以加强与各地同业的交流,并鼓励公众参与有关保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讨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连同下属的九龙公园和古物古迹办事处、香港艺术中心及香港演艺学院成为双年展策略伙伴;同时多个政府部门、建筑设计与文化艺术相关机构及大

专院校成为双年展的支持机构。

“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由香港建筑师学会、香港规划师学会及香港设计师协会共同举办,2011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旨在集合国际建筑师及专业人士,向公众点出深圳当今最重要的议题,反映香港面对的个别议题。2007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于历史悠久的旧香港中区警署举行,反应非常热烈,因而标志历史性合作展开。首个双城双年展不但是两城首度合作,亦是香港首个符合国际标准的建筑、规划及设计的展览会。2009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题为“城市动员:自备双年展”,目的为探讨以社会资本作为主要动力的大都会。这项香港及深圳分别举办的展览获得国际专才支持,并吸引区内各城市的访客,推动设计、建筑与城市方面的交流与讨论。

有关本次展览的详细内容请关注本刊的后续报道。(本刊/文 王祥东/图)

中国建筑学会在京召开学会及直属分会所属杂志和网刊座谈会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宣传工作,增强学会与各直属分会工作交流与信息共享,整合中国建筑学会系统媒体资源,中国建筑学会于2012年2月13日组织召开“中国建筑学会及直属分会所属杂志和网刊座谈会”。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徐宗威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分析了当前学会宣传工作的形式和要求:讨论了整合学会及分会媒体资源的机制办法以及如何加强统筹和工作配合;研究了建立学会及分会主要工作和重大事项的宣传制度。会上,还提出了“拟成立学会传媒中心草案”。“草案”指出成立学会传媒中心旨在及时准确地宣传报道党和国家建筑方针政策,跟踪报道中国建筑学会及各直属分会的行业动态,对外展示学会及学会各直属分会的活动成果和良好形象,促进学会及各直属分会的文化建设;同时还将统筹、整合学会及各直属分会的媒体资源,协调各媒体问的关系,加强各媒体间的互动交流与信息共享,增强凝聚力。

徐宗威秘书长在会上强调:中国建筑学会要发出正确的声音,要做正确的引导。学会的官方网站是一个平台,它首先要为学会机关服务,其次要为分会服务,第三要为地方分会服务。学会要为分会做好服务,各分会也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今后学会的官方网站需进一步加强建设,学会的重要信息应在官网和各学会媒体上得到及时,这离不开各家媒体的支持。分会的各媒体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共同利益,各媒体应将彼此关系转化为共赢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够齐心协力,把传播工作做好,今后的传媒联盟可以继续扩大。

徐宗威秘书长最后总结了此次会议的共识:一是不论以何种形成的传媒联盟组织,对于建筑行业内的信息交流都是一件好事;二是中国建筑学会及分会直属媒体机构之间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加强沟通;三是中国建筑学会承担着行业内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任务,在当前形势下,学会应高举弘扬中国建筑文化的大旗,切实贯彻中央六中全会的精神,大力推进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本刊)

暴乱减缓装置

世界范围内的抗议游行和暴乱时刻在发生着,类似这个装置的概念开始逐渐成为“流行”的设计主题。这是一个由三角形的单元组成的便携式的人群分散系统,单元之间的组合可以形成一系列蜂窝状的路径,这样使得原本聚集在一起的骚乱人群必须单个迂回通过,当穿越过彼岸的时候,执法人员已经可以从容掌控局面了。设计者的意图是希望示威者可以在穿过通道的时候自动平静下来,这是一个十分美好而理想的愿望。

设计者:Hsu Sean

人人都是蜘蛛侠

在艺术家Leandro Erlich的镜像建筑幕墙面前,人人都可以是飞檐走壁的蜘蛛侠。这是一个互动艺术装置:一个庞大的建筑立面模型被摆放在地板上,同时在模型前面耸立起巨大的镜子用以反映模型上的活动。于是当参与者在地板的建筑模型上做出各种动作时,就能看见镜子中的自己仿佛拥有超能力一般轻松地悬挂在阳台的栏杆上。这个装置可以整体移动,置于展览馆内或室外的公共场地。

瀑布餐厅

位于菲律宾吕宋岛南部San Pablo市的埃斯库德罗别墅(Vilia Escudero)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旅游度假村,其中有菲律宾传统象征的水牛、稻田、茅草屋、椰子树以及极富历史意义的种植园,保留着古老而优美的田园风光。不过最具特色的应该是位于庄园人工瀑布下搭建的餐厅,餐桌餐椅就地摆放于瀑布水流上,游客们一边踩着清澈、波光粼粼的流水,一边听着哗哗的瀑布水声,再品尝着美味的当地佳肴,一定会留下非常深刻的旅游经历,非常适合带小朋友来体验。

美丽的窗帘

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品牌Kinnasand是一家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公司,近两年推出了重新设定的精美现代窗帘。他们注重面料、编织工艺和精整加工,以此来体现布料最本真的味道。这一现代系列以其清新、简洁、通透的感觉,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带给使用者长久的回味。

世界文化奖得主――建筑师里卡多?李格瑞塔去世

墨西哥的代表建筑师、“2011年日本皇室世界文化奖”获奖者里卡多?李格瑞塔(Ricardo Legorreta),于2011年12月30日在墨西哥市去世,享年80岁。里卡多,李格瑞塔的设计以在现代建筑中巧妙融合具有墨西哥土著温和色彩感的建筑样式而得到业界的高度评价。

里卡多,李格瑞塔1931年出生于墨西哥市,在国立自治大学学习建筑。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时使用的“卡米诺,莱阿尔饭店”是其成名之作。在该设计中,粉红格子与黄色墙壁的入口及喷水池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协调。对墙体大胆使用色彩区分的表现及融合了大窗。中庭等墨西哥传统文化和样式的造型获得世人肯定。

里卡多,李格瑞塔的设计不仅局限在墨西哥,在中美洲和欧洲他所设计的建筑达到100多座。从2000年开始,他与同为建筑师的三儿子组成了名为“维克特尔”的合作伙伴事务所。

里卡多,李格瑞塔是获得世界文化奖的第一个墨西哥人。他在2011年10月到日本参加颁奖典礼时,深深地为东日本大地震感到痛心,并将部分奖金捐予日本儿童基金会,以帮助受灾地区的儿童。

1999年获得同一奖项的桢文彦建筑师对里卡多,李格瑞塔的离世感到悲痛,他说:“里卡多,李格瑞塔在追求建筑空间构成合理的同时,还努力在其中的各个部分通过色彩增强认同感。他为人温和,如同他的建筑具有一种独特的温暖色调”。(周有芒 编译)

东洋文库重建计划

东洋文库是东洋学的专业图书馆与研究所。其收藏的文献与资料涉及全亚洲地区的历史与文化,是亚洲最大的东洋学中心,具有约80年的历史。重建计划由主馆、设有博物馆、咖啡厅的附属楼及中庭组成。另外还设有在老设施中

没有的展示厅,以公开贵重资料。

该项目设计方为三菱地所设计,计划2011年竣工。(周有芒 编译)

长冈市市政厅广场

这是建在长冈车站前的由市政厅和能容纳500人的音乐厅及为提高雪国冬季室外活动的大屋面广场所组成的复合设施。设计以雪国民居中的“中土间(土地面房间)”的空间构成为主题布置3栋建筑,中心形成的空间覆盖以大屋面。通过将不同目的人们的活动集中于此,使街区充满活力。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35530m2,地下1层、地上4层。设计方为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计划2012年竣工。(周有芒 编译)

伦敦奥运水上运动中心

英国的奥林匹克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由建筑师Zaha Hadid设计的2012年伦敦奥林匹克水上运动中心,长160m,横宽90m,可容纳17500人,进行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项目的比赛。

该水上运动中心的设计渗透了绿色环保的理念,例如将运动中心用过的大量废水再利用为卫生间冲水。(周有芒 编译)

无棱角的建筑

在塞浦路斯利马索尔(LimassoI)市中心的附近,Armeffis&Associates事务所运用当代的建筑语言创造了一座优雅的、高质量和高标准的无棱角建筑――Paris商务中心,成为利马索尔(Limassol)市的一个新的亮点。其设计理念基于建筑无棱角的创意,即城市的运动和节奏对建筑体量的影响。

建筑外立面采用数字化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大楼略向南倾斜,在夏季起到了遮阳的作用。节能技术充分应用于这座生态建筑中,如隔热、Low-E玻璃及采用带有生态标签的产品等。大楼有7层为办公空间,总面积1550m2,底层设有2个商店(350m2),此外还设有地下两层停车场。建筑外墙用铝板和玻璃包覆,办公空间的天花板采用了吸音板。(许松华 编译)

法国芒通市Le Menton酒店

由Jean-Michel Wilmotte和Progereal集团联合设计的位于法国芒通市加纳文的Le Menton酒店。坐落于该市最著名的旅游景区,是一个极具雄心的项目,其建筑风格简洁又颇具时代感,诠释了建筑与周围自然景观的对话。

这座5星级的酒店,预计2014年动工,届时将提供96个问客房和8个套间客房,并设有一级的公共设施,包括140座席的会议中心、浴疗区、餐馆等,面向所有人开放。

项目所在地景观壮丽丰富,南沿伸至地中海,北邻阿尔卑斯山脉,根据地形变化设计的阶梯式露台,更可使来宾和游客尽享美丽壮观的景色。

上一篇:古代建筑文化论文范文 下一篇:生态建筑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