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3 00:03:10

城乡调查报告

城乡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一、贫困残疾人基本情况

1、残疾人数量11.3万人,占全市人口比例4.01%

2、农村人均纯收入在1200元以下的为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城镇以市民政局确定低保线以下为城镇贫困户和贫困人口。

3、低保标准人均农村25元/月、城镇人均65元/月。

4、贫困残疾人3.6万人,可扶持残疾人2.16万人。

5、贫困残疾人城乡未享受低保人数17624人。

6、贫困残疾人危房、险房和无房户5202户。

7、肢残贫困残疾人需要解决代步车的2670人,家中没有彩电的18970户。

8、贫困残疾人患病拖着看不起病比较普遍。

9、贫困残疾人子女上学费用主要靠政府减免和社会救助助学,衣服、用具、家电多数靠亲朋好友换代废弃不用的,大部分家庭的贫困残疾人都在初中以下学历。

10、近年贫困残疾人家庭绝对数在增加。

从近年低保中残疾人在年报表中的数量比例变化可看出,如西丰县2002年残疾人占低保总数的30%,*年末这个比例上升到40%多,3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经过多年的扶贫,残疾人家庭脱贫后又返贫的比例也较大,相对贫困数在扩大,有60%贫困残疾人家庭通过扶贫手段无法脱离困境,但享受低保又受指标限制。

二、贫困原因

1、孤寡和一户多残占低保户的约1/3;

2、因残疾而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子女也困难,无能力照顾高龄化的残疾老人;

3、家庭人口多,劳动力少,特别是残疾而且还有疾病占比例也较大;

4、企业转型下岗失业、及取缔残疾人机动三轮车营运,车主未有合适就业机会,福利企业残疾职工工资标准偏低等。

三、已采取措施和办法

1、已初步建立了城乡实施最低保障制度,在城镇几次提高低保标准,对重度残疾人提高10%标准享受,保障了困难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2、城里职工实行医疗保险,农村一些地区开展了初级养老保险;铁岭县、昌图县农村试行了合作医疗保险,贫困残疾人受益较大。

3、全市实施了5年的残疾人"十项爱心工程",以及开展的"光明行动"、"公益金资助贫困残疾人建房",在省里争取了百万元的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市里在棚户区改造,取暖费补贴都对残疾人给予了关怀和照顾。

4、开展了按比例残疾人就业;

5、省市县各级政府拨专款为特困残疾人口建房;

6、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扶贫帮困"一帮一"活动。

7、采取了定期救助和临时救济,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趋于完善。

8、市里今年4月份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对贫困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救助操作性强。

四、下一步解决残疾人贫困问题的想法

1、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真正做到"应保尽保"特别是扶贫救助在农村是核心,要加大资金力度开展农村养老保险。

2、省、市将享受低保的残疾人保障标准提高一定比例。市财政每年划出一定资金为残疾人建房。

3、全面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意见》关于残疾人的救助措施,尽快出台铁岭《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于1月24日转发省财政厅等13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意见》对残疾人在扶贫、就业再就业、税费减免、生活保障、养老保险、住房采暖、医疗救助、教育资助、法律维权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4、解决农村残疾人医疗保障问题,像城镇职工一样享受;〖第一┆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5、扩大就业,增加残疾人收入,落实好省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法规,每年从残保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经费定期培训残疾人就业,以重新安置为主。

6、动员社会力量,每年在全市开展资金和实物救助(经常性)。

城乡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一、沉睡后的蓄势待发

(一)历史悠久的长期发展缓慢

因是大竹、邻水、长寿等县通往的古老大路而得名。清康熙56年(公元1717年)在今场路边坪上建街房,故称坪。民国18年置镇,民国30年撤镇建乡。解放后仍置乡,1993年底兴隆区草坪乡并入乡,年12月撤乡建镇至今。

镇幅员面积47.5平方公里,现辖7个村1个街道社区,人口156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30人。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71万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5:34:31,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年,实现财政收入38万元,财政支出1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85元,比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低119元;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有62户103人,即十分之一的人领取城市低保金;经济发展在全区20个镇中居第15位,长期处于后列。据统计,年到年,镇财政累计收入570.6万元,财政支出累计达4998.6万元,同期上级财政补贴高达4428万元,是本级财政收入的8.8倍。

(二)企业发展在浴火中重生

上世纪80年代未至90年代初,镇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浪潮中,采取盲目让企业挂靠和无条件替企业贷款担保等形式,以建筑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到年发展到339个。此后,镇政府在清理“三金三乱”中,付出了多名领导班子成员被停职追欠、无辜背上1000多万元连带责任债务的惨痛代价。企业发展从此跌入低谷一蹶不振。

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痛定思痛之后,抓住渝邻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的历史机遇,大力招商引资,企业发展又见柳暗花明。目前,已引进工业企业14家,总投资8000余万元。先后引进年产砼添加剂上千吨,产值上千万元的华达砼添加剂厂;年产建筑石材150万吨,产值3500万元的8家石材企业;年酒厂在镇复建,年底投产,年产量可达1000吨以上,产值和利税分别在1亿元和万元以上。此外,元伟家具有限公司拟联合多家家具企业入驻,咯哒家禽养殖公司禽类食品加工厂等数家工业企业正在洽谈之中。规划到2010年,引进企业30家,总投资5亿元,实现年产值10亿元、利税1亿元以上。

(三)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长期以来,镇农业以粮猪二元结构主导。进入新世纪尤其是渝邻高速公路通车以来,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引进了渝酉农场、伟鑫肉兔养殖场等龙头企业,先后实施了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万亩退耕还林工程、渝邻高速公路生态农业工程等,建成了土门―兴盛椪柑基地、碑牌伏季水果园、王家黄花梨基地,发展渝邻路生态农业经济带1500亩,种植食用笋竹、药用栀子各3000亩。

(四)生态旅游业前景诱人

镇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较丰,已有好景生态旅游公司入驻。香港李嘉诚先生的长江实业集团通过实地踏勘和比较,拟投资20亿元以上在镇打造高档休闲住宅和高尔夫球场。镇抓住草统公路建设机遇,对吉星湖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综合开发、草统路沿线生态观光旅游业、草坪渝邻高速公路游客接待中心和旅游商品集散中心、风格别具的草坪特色商业新街等,正在抓紧进行规划和设计。草统路铜锣山隧道旁的国际休闲健康中心项目建设已启动。

(五)职业教育发展拟动大手笔

目前,镇党委政府已与多家职业教育院校对接。新加坡与华新外国语学院拟在投资3000万美元,建成占地800亩的国际培训学院。长安集团公司职工1、2校、中小企业管理学校、通信学院斌鑫高级职业学院、城建校等均有入驻意愿。

二、加快镇发展的条件分析

(一)利好条件

1、地处承南启北、东西传递地理中心和统筹城乡发展结合部。镇东邻统景镇石船镇,南接王家镇玉峰山镇,西连木耳镇,北靠兴隆镇高嘴镇。场镇至两路城区和市区仅20分钟和30分钟车程。地处绕城高速公路边缘,与区规划建设中的465平方公里的主城核心区紧紧相连,空港工业园区距镇境仅3公里。地理中心和城乡发展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使其占尽政策、规划、资源配置等发展先机。

2、公路交通枢纽镇。贯穿南北的渝邻高速公路和连接东西的主干道草统公路在交汇。随着沙草路、古石路、古广路、古永路、古骡路、古地路的相继硬化黑化,多条射状镇际公路与周边镇连为一体,唯一公路交通枢纽镇的地位正在奠定。根据生产要素沿交通干线枢纽区集聚和辐射的规律,镇将可能通过公路交通枢纽地位,发展成为城乡结合部的经济重镇,承南启北、辐射东西的经济发展重要节点。

3、特色资源相对富集。有耕地11183亩,其中田6417亩,土4766亩,地势北高南低,海拔最高560米,最低410米,平均455米,有着二、三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有利条件。镇域退耕还林面积10000亩,森林面积8500亩,森林覆盖率高达40%;拥有小型水库2座,山坪塘185口,溪河25公里,水域面积1000亩,且紧邻两岔湖水库,有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尤其是大规模发展都市休闲旅游业的资源条件。矿产资源储量喜人,有煤矿1座,探明煤炭储量1000万吨以上,毗邻玉峰山镇的希望村建筑石材可采量上亿吨。

4、政策优势突出。地处主城城郊结合部,不受绕城公路范围内限制性发展工业规划的制约。年,区委区政府批准设立镇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年4月市城镇化建设领导小组确定镇为市级中心镇。镇作为全区仅有的8个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3个市级中心镇之一,拥有比其他镇更多的强势推进发展的政策资源。

5、空港开发园区和统景风景区的辐射带动。空港工业园区是最重要的新型工业化载体。工业向北,空港工业园区发展在加速向多宝湖挺进过程中,镇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管理等诸多方面,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其辐射和带动,从而减少发展成本,增强开发建设实效。镇是统景风景区的西大门。位居十大温泉之首的统景温泉风景区正在上档提速,其旅游开发的集聚辐射效应,使镇生态旅游业等发展近水楼台先得月。

城乡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按照党的十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要求,为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省政府要求各县区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城乡居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和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这就要求各县区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居保费征缴机制,推进城乡居保经办管理服务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和标准化,按照便民、安全、高效的原则,通过开展城乡居保费代扣代缴,改变人工直接收缴现金方式,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卡功能,减轻基层工作强度,杜绝基金管理隐患,确保基金安全,既是该县现阶段规避工作风险的迫切需要,更是经办机构履行经办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

一、 **县城乡居保现阶段特征分析

㈠公益服务性强

城乡居保是民生工程之一,面对的参保群体以农村居民为主,该县依托乡村两级组织开展政策宣传、业务经办,主要以上门入户的方法引导居民参保。县级经办机构按照政策,经常下乡入村沟通协调、深入了解情况、强化业务培训,打好工作感情牌,目前,没有过硬的激励机制和工作措施支撑工作的开展,带着浓重的公益服务性质,致使城乡居保全覆盖的方针执行力度不够。

㈡经办过程繁杂

根据**省城乡居保经办规程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经办规程,从参保登记到参保终止整个经办过程所涉业务、财务表册20多张。2014年以前,该县采取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直接收缴现金方式开展保费征缴,耗费的表册、票据、人力多,核销票据、保费进账、做实个人账户工作量大且手续繁琐;2015年4月,该县启动社保卡代扣代缴保费工作,采取互联网+社保卡+pos机下村服务的方式,深入宣传、以点带面、积极引导参保人在农商银行网点或助农代办点缴费,由于大部分农村居民初次接触互联网+新形态,呈现出征缴保费宣传解释和引导耗时耗力、保费入专账更及时更安全、业务系统个人账户管理更准确更简便的格局。

㈢财政投入不足

**省城乡居保缴费标准有12个档次,选缴费档次100元参保的可享受政府基本补贴30元,但逐渐增高的缴费档次、政府补贴没有在基本补贴的标准上相应加倍提高,多缴多得的基本政策对参保人吸引力不大,该县大部分参保人选择低标准缴费档次(见下表,截至2015年9月数据);80元/月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偏低,该县丧葬补助金制度未建立,政府财政的投入与人民对养老的需求远远不足。

二、 **县城乡居保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1、激励工作经费严重缺乏。开展城乡居保工作政府和上级人社部门未拨付工作激励经费,乡村两级开展工作由乡镇政府自行设立奖惩措施,增加乡镇财政负担,县级经办机构尚未建立激励工作长效机制。聘用的村级协管员待遇在行政村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中按50元/月人落实,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性难以提高。

2、广覆盖长效性的宣传有难度。该县山区乡镇较多,征缴保费期间电视台播放的宣传内容很多农村居民收看不到,每年印制的宣传单部分村居没有全部发放到位,参保人主动细致阅读宣传资料的较少,参保缴费档次的提升和缴费方式的改变须深入宣传才能引起参保人的重视,参保人热心关注的宣传内容以养老金调待居多。

3、社会保障卡管理使用不足。从2013年起,该县陆续发放28.1万张社会保障卡,占参保人数的98%,发卡率高但管理使用存在不足。一是全方位专业化的宣传和培训不足。县区片面的发放使用指南、挂标语、出通告的宣传不足以让社保卡深入人心;社会保障卡记录的持卡人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及具有银联卡金融交易的功能,专业化的宣传缺乏;持卡人咨询事情,该卡业务经办部门难以解答涉及金融部门的问题,专题培训缺乏。二是目前老年居民使用已激活的社保卡领取养老金,中青年居民使用社保卡代扣代缴保费但大多未激活,社保卡以发挥社保功能为主,其金融功能发挥小,生活层面使用率低。三是持卡居民使用该卡银联功能进行金融交易,一旦卡遗失或损坏补(换)卡时间约一个月左右,势必影响持卡居民领取养老金和生产生活。

4、部门协调工作有待加强。无论采用手工直接征缴保费还是采用社保卡代扣代缴保费、发放养老金,与农商行的合作密不可分。目前,农商银行履行业务的硬件还不够硬,领取养老金和预存保费还没基本实现足不出村,县级经办机构须强化与农商行的沟通协调、提升服务。

三、 **县城乡居保推进中的对策

(一)对政府层面的建议

1、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民生工程是需要公共财政的大力支持,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大幅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一是针对不同的缴费档次,政府补贴金额应拉大距离,促进参保人自愿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使养老基金的积累额越积越多,条件成熟时,可将养老基金进行投资,实现保值增值[1]。二是基础养老金在十三五计划内实现连续调待,老年居民的收入增加,既改善人民生活,更吸引青年居民积极参保。三是铁公基项目的资本金要求降低了[2],可以合理降低投资门槛,提高投资能力,增加有效投资,加快补上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通过改革促进结构调整和民生改善,加大公共财政对城乡居保的投入,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温暖每家每户,有利于促进国内消费增长。

2、解决工作激励经费。根据参保人数给予至少2元/人的工作激励经费,提高基层工作积极性,保障城乡居保工作长效、有序开展。一是城乡居保保费征缴,无论是采用人工直接征缴保费还是社保卡代扣代缴保费方式,都离不开乡村两级的支持配合,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必定与经费紧密相连。二是待遇年审目前采取待遇人员与乡村经办人员见面审查的方式开展,随着城乡居保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年审方式将不能适应工作所需。据了解,赣州市余都县采取的待遇资格认证系统开展年审工作,很值得借鉴,该套系统中的脸谱识别仪能自动读取待遇人员身份信息和像貌,建立信息库,每年年审只需待遇人员脸朝识别仪视频头就能辩真假,实现科学年审。三是开展基金稽核提高基金的安全,目前存在死亡冒领、重复领取的现象,除了强化日常死亡快报、部门比对工作,还建立了举报制度,但举报奖励须通过激励经费来实现。

3、落实村级协管员待遇。城乡居保日常业务经办工作量大,必须依赖全县334名劳动保障村级协管员,业务工作的落实、完成的质量与协管员的待遇成正比,迫切需要政府财政的投入。

(二)对经办机构的建议

1、年度工作计划早谋划。根据该县今年社保卡代扣代缴保费取得的成效,结合县情,早日谋划下年度的工作计划。一是下年度保费征缴采取代扣代缴模式,今年的参保任务截至9月已完成240440人,占目标任务的96.56%,代扣代缴保费模式基本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再接再厉,为下年度的工作开展打下基础。二是强化宣传,在年底开始发送手机短信、宣传单、电视广告、张贴通告,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促进返乡人员利用春节回家主动到助农服务点预存保费,以便下年度代扣代缴。三是征缴时间建议在每年的1-5月,其中:1-3月参保人自主缴费、4-5月结合待遇年审工作对征缴保费进行扫尾(年审地点可定在金融助农服务点附近),既缩短征缴保费时间,又为新增退休人员及时办理待遇审批手续奠定基础。

2、强化部门协调工作。一是人社部门与金融部门强化沟通,将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协商解决,开展好新的业务培训,特别要强化村村通助农服务点责任人的业务学习,形成同步合力。二是政府其他部门补助的各类款项尽量发放在社保卡上,既能提高该卡的使用率,又能更好的代扣代缴保费,实现资源共享。

3、召开季度工作例会。现阶段城乡居保业务经办还不完善,特别是今年保费征缴方式的改变,出现了新的难题。一是在城乡居保制度还不够成熟、业务运行还不够稳定的情况下,召开季度工作例会。二是利用例会把业务经办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社会保障卡发卡及补换卡出现的问题、待遇人员管理新情况等,在例会中听取乡镇保障所的汇报,及时解决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城乡居保新政策、业务信息系统新增模块等,通过例会,以会代训的形式及时传达,提高工作效率。

4、查缺补漏总结经验。城乡居保工作开展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既要符合政策,更要适应农村工作的特点,各工作环节执行完毕一要及时回头看、查缺补漏,二要寻找对策、长效管理,三要树立典型、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第四条.2015年8月17日

[2]人民日报.《降低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促增长》2015年9月12日02版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推进调查报告(2)

XX区是198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市辖县级区,位于XX市城区中西部,版图面积657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万人,辖8个乡镇街办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XX区自去年7月被确定为第三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区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充分结合区情,积极探索,采取五法并举,狠抓落实,卓有成效的推进了全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深入。2016年3月,省人社厅授予区2016年度全省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截止目前,全区共有城乡居民参保22622人,其中参保缴费13880人,征收保费417.34万元,参保缴费率达99.86%;待遇领取8722人,发放养老金579.76万元,发放率达100%,发卡率100%,已超额完成省、市定2016年度目标任务。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部门合力。一是成立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财政、金融、公安、人社、审计、社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全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组织、协调、管理、监督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具体责任,相关单位、部门负直接责任的三级工作机制;二是制定实施办法。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XX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施办法》,办法在原则任务、参保范围、基金筹措、个人账户、待遇领取、基金管理、经办服务以及加强领导、部门责任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三是加强部门联动,针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覆盖面广、工作量大,先后组织人社、财政、金融等部门召开协调会20余次,进行工作对接,明确部门责任,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二)畅通宣传渠道,营造参保氛围。一是成立政策宣讲专班,进行有声宣传。区人社系统成立了分别由局长、分管局长、经办机构负责人带队的城乡居保政策宣讲专班,深入乡镇村组现场宣讲惠民政策,讲参保带来的好处,取得了较好效果。二是印发宣传资料,进行有形宣传。印制《致XX区城乡居民的一封信》50000份,《XX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文件汇编》5000余本,为群众免费发放;同时,要求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村居组悬挂横幅、张贴标语,营造氛围。三是利用手机平台,进行动态宣传。把中央、省市有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编辑成短小精湛的信息,每日向城乡居民群发一条,加强动态宣传,达到了预期目的。四是开展经办人员培训,进行日常宣传。成立9个工作专班,分片、分点对乡镇、村居经办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其入户宣传的骨干作用,促进参保缴费和基础养老金发放工作有序推进。

(三)落实层级责任,增强工作动力。一是落实目标责任。年初,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目标任务纳入了区政府十件实事及部门二三工作法,重点予以推进、重点督办检查、重点细化考核,同时将目标任务分解至各基层单位,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明确责任、明确目标,强化了抓落实的动力。二是落实包保责任。区人社系统成立了7个包帮领导专班,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深入各自包帮乡镇街道进行跟踪指导服务,帮助推进工作。三是落实帮建责任。区委、政府成立了百队千人进万家工作队,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纳入工作队重要内容,落实帮建责任,聚力帮助抓落实。

(四)规范经办重点,促进参保缴费。一是规范经办流程。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工作包括参保登记、保险费收缴、个人账户管理、待遇支付、基金管理、关系转移接续、信息统计、档案管理、稽核内控等环节,汇编成流程手册,免费下发基层经办人员,提高经办质量。二是规范缴费方式。对收缴的方式,采取上门征收、加班征收、典型带动、亲属代缴、政府促缴等多种方式,全力推进参保缴费;对申请参保对象的材料首先由乡镇街道、开发区劳动保障所审核把关,再集中送至区级社保经办机构审核存档;对参保所交费用统一由乡镇街道财政所征收,集中后转账到区级财政专户管理。三是规范待遇发放。根据工作进度和工作实际,采取信息核对一批、确定一批、发放一批的办法,发放待遇统一使用惠农卡,发卡时,由区人社局领导带队、财政部门、金融部门、经办机构派人参加,深入到乡镇街道按花名册现场签字发放,发放率达到100%;四是规范信息录入。按照省、市要求,在抓好参保缴费工作的同时,同步开展参保信息录入工作,目前基础信息录入率达100%,实现了省、市、区、乡四级信息专网联通,提高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五是规范服务行为。组织区、乡镇、村经办人员认真学习居保业务流程,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运作,提高经办服务效率和水平。六是规范基层平台建设。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要求,突出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重点,加大经费投入,扎实推进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目前,乡镇基层服务中心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已基本到位,办公场所实现了六统一,即统一制作标识、统一配备电脑、打印机,统一订购桌椅、档案柜、除湿机、灭火器,统一安装空调,统一职能、职责、制度上墙,统一工作资料建档。

(五)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扎实有效。一是建立定期反馈制度,每周召开工作例会,各基层单位对参保缴费进度进行反馈,做到及时掌握、及时跟进、相互促进、总结提高。二是建立大员督办机制。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包联乡镇街道制度,明确1名县级领导干部包联一个乡镇街道,加强工作督办,保证进度。三是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区政府督办室实行一周一督查,半月一通报制度,对措施得力、行动迅速、成效显著的乡镇街道和部门予以通报表扬;对行动迟缓,导致居民参保缴费延误,影响居民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四是建立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区、乡、村三级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纳入了年度工作目标,严格考核奖惩,实行一票否决,确保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扎实有效。

二、存在问题

XX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开展一年多来,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工作中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城乡居保参保扩面难度加大。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城乡居民认为城乡居保政策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相比,缴费虽然较低,但退休后待遇也偏低,致使其参保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影响,有的甚至参保后又要求退保;二是部分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家庭收入较低,生活有较大压力,虽然每年可最低交100元,但参保畏难情绪大;三是少数乡镇村组干部重视不够,政策宣传不够深入,方法措施还不够灵活,致使村(居)民被动参保较多;四是失地农民数量的增加,补偿安置不到位等问题的凸显,客观上增加了抵触情绪,影响了村民参保的积极性。

2、城乡居保经办队伍素能亟待提高。随着城乡居民参保人数的显著增加,居保经办工作业务量急剧攀升,这对于具体经办人员素能要求来说,也越来越高。但问题是,目前区级经办工作人员10人中,学历偏低(第一学历高中就有6人),年龄结构偏大(平均年龄46.8岁),能熟练运用电脑操作业务的偏少(仅有3人),身体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工作缺乏应有的活力;乡镇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不仅人少,还不够稳定,随意变动较大,影响了工作连续性、有效性;村级工作人员多数年龄偏大、业务水平低,且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于应付,导致全区城乡居保工作推进不平衡,城市街道、社区参保情况较好,偏远乡镇参保率相对较低。

3、城乡居保经办基础设施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办公场所不容乐观,基础条件与上级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区级经办机构不仅没有足够的场所创办综合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基、服务层群众受到限制,而且缺乏标准的档案室,影响了城乡居保档案的提档升级;乡级办公条件拥挤,大小不一,有的仅有一间办公室,既是档案室,也是办公室;村级多数还没有专门的办公室,这些都难以适应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工作需要。二是基础设备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随着城乡居保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的深刻变化,客观上对居保经办服务信息网络化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目前全区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刚刚实现省、市、区、乡四级接轨,基础设备、业务经办手段仍然与信息化建设有较大差距,直接制约了服务水平的提升。三是经办业务程序、基础台账不够规范,影响了工作深入。目前,全区城乡居保业务经办仍处在一种自上而下赶、压式操作模式,基层自觉、常态化的自下而上工作模式尚未形成,且经办手续不规范,初始档案资料不健全,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水平。

4、城乡居保工作专项经费不足。主要原因:一方面,中央、省、市没有下拨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专项经费。另一方面,由于财政体制等原因,区级财力匮乏,按照国家、省、市关于新农保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之规定,区政府在经费上虽给予了一定的投入,但结合经办机构日收业务办理和待遇报销所需要的帐、表、册等印刷费用,易耗材和电脑设备等维护费用,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宣传费用以及信息系统维护费用等开支的实际,还有较大差距,影响了经办工作质量和实际工作效果。

5、稽核任务面临更大挑战。主要问题是:一是部分参保城乡居民居住分散、情况复杂,偏远乡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门稽核难度大;二是稽核渠道单一,特别是与大型企业东风等公司离退休人员、公安派出所等部门信息比对渠道不够通畅,协调难度大,影响了稽核工作深入;三是稽核手段比较落后,信息化稽核程度不高,再加上区级经办人员少、缺乏必要的稽核专用车,稽核已难以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导致城乡居民养老待遇重领、冒领等问题难以及时发现,不仅给国家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对策及建议

党的十高屋建瓴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要求,这是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旗帜、方向、行动指南,我们必须以此来总领、以此来谋划思路和对策。

1、要更新观念明思路。新观念决定新思路,新思路就是新出路。推进并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以及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着眼于全域稳定、发展的大局,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充分把握城乡居民工作的内在规律,以争先创优为动力,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为主线,突出宣传、收缴、发放、稽核、管理五大重点,强化层级责任、业务督办、培训教育等措施,克难奋进,锐意创新,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2、要多法并举促参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参保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实现可持续,是做好城乡居保工作的重点。一是以宣传教育为根本促参保。要充分运用报纸、刊物、手机信息平台、网络、宣传单、宣传标语、广播、宣讲团、样板戏等多种方式方法,把专项宣传与常态化宣传、动态宣传有机结合起来,让城乡居民真正明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惠与好处,充分调动其参保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断扩大参保覆盖面;二是以灵活收缴为基础促参保。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按照参保缴费、养老金发放、信息录入目标要求,积极灵活的采取服务上门收缴、培植样板典型带动收缴、鼓励亲属代缴、政府落实养老待遇促缴等多方式,全力推进参保缴费工作。三是以奖惩激励为动力促参保。对参保缴费积极的乡镇、村户、居民,要在创先评优、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评比中优先考虑;要完善奖惩办法,实行以实物奖,或发一定数额奖金,或免交一年保费等方式,调动居民参保的积极性。

3、要强身健体抓经办。提升经办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城乡居保工作的核心。要紧紧围绕扩面、续保目标要求,一是调优配强经办人员队伍,提升经办能力。要本着年龄结构调轻、文化素质调高、业务能力调强、基层经验调丰的要求,采取竞选、交流、下派等多种手法逐步配强区乡村具体经办城乡居保工作人员队伍,务实工作基础。二是规范三级经办程序,推进工作的科学化。村级参保缴费,突出在参保登记、缴费档次、、基础信息采集,待遇领取、关系转移等环节完善程序,确保台账清晰、收缴、发放及时;乡级参保缴费,重点在基础信息录入、资格审查、政策咨询服务、档案资料等环节规范到位;区级参保缴费,重点在参保基础信息的核对入库、、待遇发放、基金的管理、个人账户的建立与管理、稽核与内控、统计报表等环节下功夫,健全机制,完善程序,促进全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信息化建设深入;规范城区居民参保缴费,配合地税部门,规范全区城区居民参保缴费程序,把好参保缴费的核定关,确保居民参保缴费率的上升。三是加大经费投入,提升服务平台建设水平。按照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场地、设施六有目标要求,区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重点在区乡村场所建设、信息化建设、宣传培训等方面增加经费预算,确保基层平台建设提档升级,促进工作上水平。

4、要严格稽控强管理。稽核和内控是防止养老退休人员冒领、重领、错领,加强基金安全管理,提高城乡居保工作的有效手段。一是配强稽核人员队伍,要建立人社、财政、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稽核工作专班,统筹部门合力,落实稽核专用交通工具、制定稽核计划,明确目标责任,确保稽核有计划深入开展;二是规范稽核制度和工作流程,要按照《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健全日常稽核、专案稽核、现场稽核、书面稽核等制度,规范参保人数、缴费凭证、养老金发放、生存认证等重点环节,保证稽核深入有效。三是畅通渠道,积极采取电话、深入乡村户、与东风公司、市养老局、公安部门、财政、民政部门、农行等比对信息等方式方法,防止养老退休人员冒领、重领、错领等问题发生。四是健全基金内控稽核机制,建立规范内设科室、业务运行、基金财务、信息系统等内控流程,强化动态监管,严把政策关口,确保基金专款专用,坚决防范和化解基金管理风险,积极建立基金收缴定期报告制度和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运行。

城乡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与城市;村民与市民;认同与差异;城乡差距

一、丹东市城乡差距的表现

城乡差距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教育差距,城乡医疗差距,城乡生活消费差距,就业差距。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 丹东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农村。从改革开放到2012年,丹东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增长到2100元人民币,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只有900元人民币。可见,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城市,非常缓慢。

2、丹东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成扩大趋势。丹东城乡收入比例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55:1,扩大到2012年的3.83:1,如果把城市居民收入中一些非货币因素,如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种社会福利考虑在内,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更高。。

(二)城乡教育差距

1、丹东城镇居民的总体受教育程度远远好于农村。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都比农村的高。尤其是大专以上的人口,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68.1倍。更重要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辍学、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

2、相对丹东市城来说,农村教育升学率明显偏低。城市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升入初中的比例已经达到98%以上,而农村还有10%左右的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或不愿升入初中。

(三)城乡医疗差距

目前,丹东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只有10%多,80%以上的农民属于自费医疗群体。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条件差,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农村医疗设施陈旧、设备老化,医疗卫生人才缺乏、流失严重,有得地方一个村还没一个医疗点。由于公共卫生供给短缺,医疗价格大幅度攀升,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四)城乡生活消费差距

1、丹东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差距较大,城镇消费的增长快于农村。从人均消费量上分析,2012年全市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1050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0045元,城镇居民消费高出农村水平10005元。同时从居民消费增速的角度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快于农村。

2、丹东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的消费是为了满足日常所需,而城市居民更多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水平。

(五)就业差距

1、丹东城乡就业结构存在明显差距。农村居民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务农及外出打工,而城市居民有多这样的就业渠道,就业前景良好。

2、农村失业人口高于城市。丹东市劳动人口的登记失业率为5%,农村劳动人口的失业率没有人计算得出,抛开进城务工的劳动力不算,留在农村劳动力的利用率也只有50%左右。由此可见,农村现在还有大量失业人口。

二、丹东市城乡差距的影响

(一)丹东市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及其变动已经成为影响丹东居民总体收入差别及其变动的主要因素。

有专家根据基尼系数分解法做了测算2002年至2012年,城乡差别对丹东居民总体收入差别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53%和57%,说明城乡差别已经成为影响居民总体收入差别的主要因素。城乡收入差别变动对居民总体收入差别变动的贡献率分别104.58%和83.54%。通过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城乡收入差别及其变动已经成为影响全国居民总体收入差别扩大的主要因素。

是城乡居民消费差别及其变动也已经成为影响丹东居民总体消费差别及其变动的主要因素。

据统计分析,2002年至2012年,农村居民消费占居民最终消费的比重已经由56.3%下降到45.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由48.5%下降到38.2%。这两组数据表明,农村市场的消费份额在逐年下降。农村市场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持续增长的因素之一。

三、丹东市城乡差距的原因

(一)丹东城乡差距在解放前就存在

在解放前,由于政府的统治,官僚资本的积聚,大地主大资本家的搜刮,造成了农村长期贫困的局面。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策上长期对城市的倾斜。

改革开放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党和政府以城市为中心,采取农村支持城市的策略,在农村征收农业税,支持城市建设,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

(三)丹东城乡之间的差距首先与它的城乡产业特性有关。

现在的农村虽然已经包含了多种产业,但农业在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是其与城市区别的一大特征。而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的特点,注定了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农业增长速度必然要慢于县城的经济增长速度。

三、缩小丹东市城乡差距的对策

(一)首先要改革丹东现行的城乡制度

1、改革城乡户籍制度。过去的户籍制度,将农民紧紧地束缚在土地,无法使其得到自由的流动。因此,必须对城乡户籍制度作出彻底改革,才能适应以后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一,要推进体制和制度方面的改革,一是城市的户籍管理制度要改革,消除农村劳动力进城的障碍;二是取消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开通城乡劳动力市场。

2、鼓励农村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经济发展策略,当地政府减少不必要的干预,给农村留有充足的发展空间。

(二)调整丹东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附加值,积极发展乡镇企业

1、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农业附加值,发展节水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改变原来粗放型的农业增长方式。

2、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应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不仅要增加用于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也要将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纳入公共财政领域,增加农村道路、农村教育投入。

(四)进一步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

规范农村就业中介组织。建立和健全覆盖面广的劳务输出网络,帮助农民有序流动。

(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坚持推行“两免一补”,减轻农民负担。对农村校舍进行修缮,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六)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1、继续推行减免农业税的政策,并且给予相应的补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

2、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及养老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解除后顾之忧。

城乡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垃圾处理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垃圾处理作为城乡一体化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缩小城乡差别、加速城乡一体化,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决策,实践性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城乡环境卫生状况也是反应一个地方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解决好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改善环境面貌、推进社会主义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紧迫任务。对于以上的情况,我于2017年对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菜园村以及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进行生活垃圾处理情况的调查,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做对比,为政府决策方针提供参考。

二、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及乡镇所属主要行政村的生活垃圾清运现状调研得出:现有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方式基本采用“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置”模式,并形成一定规模化,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其不足之处还是显而易见的:

1.农民本身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在处理成分复杂、数量较大的垃圾时,采取的方式往往是沤肥、焚烧和填埋等看上去科学的手段。但是这种方法本身便是不彻底的,会导致严重二次环境污染的出现。前端垃圾收集采用露天垃圾池,池内蚊蝇丛生,雨天污水横流,居民素质较低,垃圾随弃严重。

2.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民共同参与,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但现在农民的思想比较落后,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都比较差,思想上面认识不够,这也给垃圾处理更好的进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中转采用敞蓬车转运,垃圾及污水沿路抛洒,二次污染严重。

3.采用填埋、焚烧或直接露天堆放,对水及空气环境再次污染。

4.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村庄可支配的公共产品有限,村庄自身无法拿出大量的资金来处理村庄内部的垃圾。而上级部门也没有用来处理垃圾的专项资金,因此农村产生的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环卫工人人员不足,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积极性不高。

5.村里没有设置专门的垃圾分类设施,包括分发到每家每户的垃圾桶、村里的垃圾敞篷车,都是一体的,并没有具体是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部分,增加了处理垃圾的难度。政府没有建立垃圾分类的配套设施,缺乏垃圾分类回收、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后续手段。没有规范的垃圾回收点,目前的废品收购仍处于自发的废品市场化状态。

6.农村垃圾桶一律采用绿色的方形垃圾桶,并没有根据当地特色设计一款可分类回收垃圾的垃圾桶和垃圾中转敞篷车。

7.机械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农村全部采用环卫工人隔几天每家每户进行垃圾清理,清理效率低。

三、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几点对策

1.进行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网络的建立和健全。想要城乡环卫真正的实现一体化,需要进行工作网络的健全,需要加强领导,进行专门机构的成立,需要专门进行这项工作的负责。需要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纳入到平时的工作和考核中去。将城乡的管理体制真正理顺,实行县、镇、村三位一体的三级环卫管理体制,打破城乡环卫一体化结构,走村收集、镇中转、县集中处理的一体化之路,最终实现统一化管理。

2.积极做好线上线下宣传工作。重视各个方面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将各方面的优势真正的发挥出来,进行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从而给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将地方电台等媒体手段利用起来,宣传工作开展的意义,让人们认识到其重要性。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改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激发群众参与环卫一体化工作的自觉性。

3.加快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根据新编制的《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统筹考虑我县城乡环卫设施发展相对不平衡的实际情意,逐步完善县、镇、村环卫基础设施。要大力提高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收集设施上,逐步淘汰简易垃圾堆放点、露天垃圾桶点,实现垃圾收运的分类化、容器化、密闭化和机械化。

四、生活垃圾分类的具体解决方案

1.了解到农村日常生活垃圾比较多,农村自家种植蔬菜和厨余垃圾比较多,从颜色具体分类的垃圾桶,蓝色:厨余垃圾,包括剩饭剩菜、蔬菜叶等;绿色:可回收垃圾,包括纸张、金属、塑料凳;红色:不可回收垃圾,包括瓜果壳、灰土等。

2.了解到农村日常生活垃圾比较多,农村自家种植蔬菜植物比较多,我们可以从颜色具体进行分类:不同垃圾不同时间进行回收,每户发放统一的表格,写着每日可以扔的垃圾种类和时间。如可回收垃圾是每周一、三、五进行回收,每周二、四、六回收菜叶、植物等垃圾。

3.政府对可回收垃圾进行统一采购,使用户在生活垃圾分类也能收到益处。

五、调查结论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城l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一定要注意“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处理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难解之题,必解之题,各地环卫管理部门应该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当地的垃圾收运、处理方案。同时建议我们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共创美好的卫生环境。需要政付部门在日常运作过程中根据各自特点不断的进行实践和总结.找到合适于本地区的行之有效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吉崇矗张云,隋儒楠.沈阳市典型农村生活垃圾调查及污染防治对策[J].环境卫生工程,2006(2).

[2]单华伦,朱伟,张春雷,李磊.发达农村生活垃圾特性调查及治理技术探讨[J].江苏环境科技,2006(6).

[3]李颖,许少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对策[J].建设科技,2007(7).

城乡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医疗问题

问题一:城乡卫生发展不公平、不协调从卫生需求看:经对全市农民**年度年人均医药费用支出情况进行调查,农民平均每年医药费用297元;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年人均同期医药费用1976元。从基本医疗的保障水平看:20**年,**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政府、村集体经济、农民三方筹资总额1.5亿元,大病统筹覆盖191万农民;城市职工医疗保险筹资总额44亿元,大病统筹覆盖不足300万人。从卫生资源可及性看:城乡卫生资源分布(人、财、物)城乡差异大,目前,城市以街道为单位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居民步行5―10分钟、郊区乡镇居民步行15―20分钟可以到达医疗机构;偏远山区农民就医时间平均超过30分钟,最远地区平均超过60分钟。从卫生资源品质看:根据20**年的统计,**市有三级医院52所,其中分布在城区(指城八区)46所,郊区(指通州、顺义、昌平、大兴)6所,山区(指门头沟、房山、平谷、怀柔、密云、延庆)0所;二级医院107所,城区56所,郊区24所,山区27所;一级医院366所,城区220所,郊区55所,山区91所。从卫生技术人员的分布情况看: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90815人。其中三级医疗单位有卫生技术人员46402人,城区45736人,郊区1214人,山区1452人;二级医疗单位有卫生技术人员29686人,城区14787人,郊区7563人,山区7336人;一级医疗单位有卫生技术人员14727人,城区10144人,郊区1931人,山区2652人。从部分设施看:全市医疗单位实有床位数69381张,城区49354张,郊区10166张,山区9861张;全市医疗单位实有万元以上设备台数为68367台,城区50227台,郊区4733台,山区3407台。

问题二:卫生资源配置过于集中,城乡差距过大据20**年的数字,**市有52所三级大型医院,数量约为上海市(20余所)的2倍,一般省会城市的10倍。著名专家多(据估计约为全国专家总数的60%-70%),医疗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在某些方面居国际先进水平。由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过于集中在城市中心,城乡差距过大,大型医院主要位于城市中心区,如:从米市大街到崇文门短短数百米之内就有协和医院、同仁医院和**医院三所三级甲等医院。但新建居民区大部分位于城乡结合部,如:天通苑、回龙观、望京小区、西三旗、西红门等,但这些地区无一所三级医院。据调查,天通苑地区拥有30万人口,目前有14家医疗水平不等的医院和2家药店,但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看病难的问题长期困扰百姓。

问题三:医疗人才资源分配不合理**市的医疗卫生人才主要集中在三级大型医院。基层(一、二级)医院、尤其农村地区人才十分匮乏。近年来我市郊区和农村医院招收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绝大多数工作2-5年期间离开医院,流向其他行业(主要是医药公司和医疗设备公司作推销员)。调整医疗人才的配置和分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问题四:公共卫生建设存在严重缺陷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完善、卫生资源分割严重,属地化管理难以实现等;目前妇幼保健、婴幼儿的计划免疫、计划生育、传染病防治、家庭护理等项工作主要靠一级医院和社区(村)卫生站承担,这些医护人员都属于集体所有制、自负盈亏,由于经费不足,其工作效率和质量难以提高;康复治疗、健康教育、精神和心理卫生和疾病的防治、老年病的治疗和护理、慢性病治疗和监控、重大疾病(癌症、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糖尿病、慢性肺心病等)的普查等项工作均属于公共卫生范畴,但这些工作的实施基本为空白。

问题五:医疗体制改革滞后,医疗管理体制不顺**市公立医院存在产权虚化的问题,医院的领导主要对上负责,一线医生、护士和技术员相对不足,医院内部管理层和后勤人员庞大,医院管理没有进行成本核算等方面的问题,使医院运营效率不高,浪费较大。近年来,有少数民营、外资医院进入**市,但是其规模均较小,对**市医疗机构的整体影响很小。虽然伴随我国的发展,医疗卫生工作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与其他行业相比,改革滞后。此外,**市61所三级大型医院分属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大学、**市、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大学、及其他部委等八个系统,直接导致**市医院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不顺,医疗机构之间无直接关系,未形成网络,没有实现各负其责。

问题六:农村缺医少药据统计,目前仅40%的本市农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即使参加合作医疗者每人每年可支配经费也仅在60-90元之间,处于勉强维持状态。多数农村的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仅靠开药赚取批零差价维持开诊,乡镇卫生院房屋陈旧、设备简陋。农村缺医少药情况十分严重。

问题七:政府投入不足,资金使用不合理在政府财政分权政策的影响下,农村公共卫生的筹资责任转移到下级政府机构,从而使地区间的差异明显加大。政府卫生预算支出在城乡之间的分配极不合理。**年,我国政府卫生预算支出增加了506.71亿元,而用于农村的卫生支出仅增加了63.08亿元,在增加资金中仅占12.4%。中央明确要求今后中央及地方政府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但目前农村卫生投入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部分区(县)财政有困难,每年对农村卫生增加的投入十分有限。**市的卫生投入流向,大部分资金支持了三级医院,而承担公共卫生工作的一级医院所获资金甚少。

问题八:各项政策相互不衔接由于医院、医疗保险与药品的相关政策不协调,百姓即使常规取药,也得去大医院,而中小医院无人光顾。

设想和建议

立即着手编制区域医疗卫生规划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立即着手进行医疗卫生体系的中长期规划;换言之,在**规划整体修编工作中加入医疗卫生规划的内容。

出台公共卫生法,依法建立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卫生建设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据了解,**市政府的公共卫生建设行动方案中没有提到制订公共卫生法,建议尽快出台并依法建立公共卫生体系。

改革财政投入体制,确立公共财政对公共卫生建设的支撑作用一是建议重点对承担公共卫生体系基础作用的一级医院和社区、农村卫生医疗站给予保障,确保构建公共卫生体系的资金需求。另外,要发挥市、区(县)和乡镇三级政府的积极性,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不断、稳步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数额,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社会进步相协调。二是基层一级医院和社区(村)卫生站提高服务能力,使其在妇幼保健、婴幼儿的计划免疫、计划生育、传染病防治、家庭护理、康复治疗、健康教育、老年病的治疗和护理、精神和心理卫生和疾病的防治、慢性病治疗和监控、上报各种基本数据、配合上级医院实施重大疾病的普查等公共卫生方面发挥基础作用。据调查,大兴区突出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建立城乡统一标准的社区和村卫生服务站,在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复核中得到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专家的肯定,值得全市各区、县借鉴。三是建立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补偿机制。

根据城市化发展进程,调整**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布局一是按照本市城乡人口分布、居住区和交通等情况,调整本市医疗机构的地理布局,可考虑将医疗机构分为:A区(二环路之内)、B区(二环路以外、四环路之内)和C区(四环路以外、六环路之内)三类,在城乡结合部设立三级医院。二是**市可利用首都丰富的医疗卫生资源,在顺义、大兴、门头沟和昌平区(四环路以外、六环路之内),以城市中心区的三级甲等大型医院为依托,分别建立4个医疗机构,每个医疗机构可以满足大约50万人口的基本医疗需求。采取此种模式具有6大优势:(1)有效借助著名医院的品牌效应;(2)大医院可以从人力、物力全力支持,保证医疗质量;(3)大医院的专家可以出诊,方便群众;(4)与大医院集中采购医疗设备、材料,有助于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提高效率;(5)减少不同级别医院的转诊环节,避免重复检查和重复书写病历,对抢救病人十分有利;(6)可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实现资源共享。

更新本市医疗网我国现行医疗卫生机构是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因此一、二、三级医院网络未能发挥有效作用。**市应考虑重新建立层次清楚的三级(一、二、三级医院)或者二级(一级和三级医院)医疗网,实现群众小病去卫生点(村卫生所)或一级医院,大病到大医院,疑难重症到专科医院或大医院的重点学科诊治。为缩小**市的城乡差异,在医院布局上应该以群众看病就近、方便、经济和有效为原则,实现城乡卫生资源的统筹,以城市带动乡村,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加速转变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能建议政府的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切实转移到加强公共卫生的管理上来。实现吴仪副总理在20**年4月8日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转变职能的要求。即从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从行政管理到依法管理、从单位管理到行业管理的转变。

城乡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自从镇政府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

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政府带领村民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统计,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劳动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医疗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

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技能、文化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少数;二是科技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预防等技术,新种一种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时间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细耕种的田间管理以及精确的经济核算,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从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改革把农民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产品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来看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民信息不灵是农村的一大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加大。

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农民增收产困难加大;二是品种不合格,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大路”品种多,特色品种少;三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不能形成主导产业品牌做大做强。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中心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非凡。“农业兴,农村富;农业稳,农村稳。”可见“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紧迫而繁重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对于这样一个农业大乡来说,要实现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和新举措,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转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如是做。

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二是增强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就业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夯实农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农民组织农业协会,按市场化要求组建股份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社区服务,促进农产品的产供销市场一体化,拓展增收空间。二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着力选择和和使用有技术、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城乡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数字鸿沟,也叫知识鸿沟或知沟。数字鸿沟理论的中心内容是:大众传播的信息传播活动无论对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迁移,最终两者之间的“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数字鸿沟”问题是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困分化”问题。数字鸿沟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积累沟”,它是国家、地区、群体之间业已存在的社会发展差距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所以,研究数字鸿沟问题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研究动机

1.研究目的

正如总理所说,在中国,城市和农村简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所以,研究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数字鸿沟的存在,在大方向上与政府的方针是一致的。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信息传播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传播的基层骨干培养、基层群众的信息接受能力的训练各个方面都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大规模大众传播事业的国家之一。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财富总量的变化,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资源占有和利益分配状况发生了变化。同样,我国大众传播事业的布局与实际发展的结果在城乡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别。本研究从举国关注的奥运会着手,设计了一系列有关题目,然后在城市和农村分别投放,通过比较来揭示城市和农村之间数字鸿沟确实存在,且现状令人堪忧。其次就是为了观察受访者的年龄、学历、收入、性别等各方面和数字鸿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剖析数字鸿沟的存在形式。

2.研究对象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农村的对象为__市宾县常家屯、张家屯和__市香坊区旭光村,选择这三个地点一方面是因为三者经济水平有不同差距,调查的情况能够客观地反映农村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考虑到大众媒体覆盖情况的差异,这样实施的调查能够有效地评估大众传媒覆盖情况对农村知识水平的影响。调查小组利用“十一”假期,采取面访法、小组访谈等方式共先后向农村和城市地区分别投放问卷300份,农村地区回收有效问卷292份,城市地区为287份,有效率分别为97%和95.7%,均符合调查问卷的相关要求,数据有效。

__城乡之间数字鸿沟的调查结果分析报告

1.结果分析

(1)城乡之间数字鸿沟的存在

本次调查问卷的前六道题是分别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开始时间;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开幕式上第几个出场;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共获得多少枚金牌;本届奥运会是第几届夏季奥运会;下届奥运会的举办地是哪里;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口号是什么?我们对这6组数据进行了分析,城市平均正确率为83.57%,而农村的平均正确率只有56.45%,两者的正确率相差27.12%。这样就很明显地看出两者之间关于奥运知识的相关储备差别很大,反映出__城乡之间确实存在知识鸿沟,而且差别很大。

(2)城乡之间使用大众媒介的方式有很大区别

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居民的媒体接触方式明显多于农村。调查发现农村居民接触的媒体有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等,分别占调查总数的59.9%、11.1%、17.1%、6.9%、5.1%。相对于农村,城市的媒介接触分布比较平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接触分别为35.1%、12.6%、21.1%;对于网络这种新兴数字媒体,接触率高达24%,可见网络在城市中的普及已经相当广泛,人们更倾向于用这种新兴数字媒体来关注奥运赛事,手机短信等的接触率为7.2%,高出农村2.1%,差距比较小。在农村,292人的媒体接触累计数为451,而在城市,287人的媒体接触累计数为754,明显高于农村。

2.数字鸿沟原因的分析

(1)城乡之间教育水平有很大差距

由表2可见,城市的教育水平集中在大专及大学本科阶段,占调查总人数的73.1%,硕士占2.8%,高中文化占21%,初中文化占3.5%,没有小学及小学以下学历的。而农村的教育水平集中在初中文化,占调查总人数的50.2%,高中文化占22%,大专和大学文化的只占到5.2%,硕士则占0.3%。相对于农村,城市的教育水平偏高,而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字鸿沟的存在。因为要获得关于公共事务的知识,需要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而知识储备量越大的人,对新事物、新知识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就越强。

(2)城乡之间经济收入有很大差异

调查数据显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城市占35.3%,而农村占36.6%;收入在500~1000元之间的城市占29.7%,农村占34.5%;收入在1000~3000元之间的城市占24.1%,农村占25.9%,真正的大差距体现在收入在3000~5000元的这一部分人群城市占8.4%,而农村只有2.1%,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城市占2.4%,而农村只有1%。

经济收入的差别势必决定着媒介使用方面花费投入的差别。由表3可见,农村居民每月用在各种媒体的费用集中在50元以下,占总体的63%,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农村居民不愿为使用各个媒介而花费更多的费用,每月使用50~100元的占总数的24.3%,每月使用100~200元的仅占9.6%,每月使用200元以上的为3.1%。在城市,每月集中消费在50~100元占总体的42.2%,每月使用50元以下的仅占20.9%,每月使用100~200元的占32.1%,200元以上的为4.9%。

(3)使用媒介的情况

一般认为,传播有一定深度的关于公共事务和科学知识的媒介主要是印刷媒体。①而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农村接触奥运的主要方式是电视,占调查总数的59.9%,而城市的媒介接触方式则比较多样,所以城市受访者相对于农村受访者而言,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丰富,接受信息的方式呈现立体性、高频率等特征,接收到的信息也就较多。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电视图像每秒轰击收视者的光点约有300万之多。从那么多光点中,观众只能每一刹那接收几十个光点,只能靠这些光点去构成一个图像。②显然,农民无法靠电视这一种方式来获取全部他想获取的知识,而城市则不是这样。

(4)性别因素的作用

在农村地区,有关奥运的前6道问题,共调查了165名男性与126名女性,经过交叉分析,其中农村男性的正确率分别为57.6%、55.1%、56.9%、57.9%、58.9%、52.1%,而女性的正确率全部低于男性,分别为42.4%、44.9%、43.1%、42.1%、41.1%、47.9%。可见农村女性与男性之间存在差异,女性的数字鸿沟问题更严重,性别因素在数字鸿沟的表现方面也发挥着作用。

小 结

当前,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数字鸿沟的确存在,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如果数字鸿沟继续扩大,将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我们还发现,农村对公共事务信

息(如奥运会获得多少枚金牌)很漠视,对于他们而言,“那是国家的事”。他们甚至认为,财富与发展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毫无希望”。因此,消极冷漠的处事态度、相对封闭的传播渠道,③决定了农民对一些日常信息不关注,也不知道如何去关注。而在对自己的定位上,他们也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甚至“靠天吃饭”,普遍没有想到在生活中充分合理地使用大众媒介。这是大众媒介发展的一个盲区。

城乡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促进中央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发展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为了解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证制度(以下简称“城乡低保”建立和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市政协的工作计划,从月下旬起,市政协就我市城乡低保工作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赴各县(市、区召开了由当地民政部门和部分乡镇、街道分管民政工作领导、民政助理、村委会干部以及局部低保对象参加的座谈会10个。现将有关情况演讲如下:

一、市城乡低保工作基本情况

一低保工作有规可依。

自治区相继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条例〉方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方法》市人民政府于2月出台了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林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制度实施方法的通知》多年来,1999年国务院出台《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条例》后。各县(市、区民政部门下功夫抓低保规范化建设,低保的申请、审核和审批上认真依照中央、自治区和市的有关规定操持,总体取得较好成效。乡村低保工作比较规范,农村低保工作规范化水平也在不时提高。

二低保规范逐步提高。

从年启动,乡村低保工作方面。补助水平从开始时月人均25元逐步提高到目前150元,保证人数从开始时5千多人扩大到目前5万多人,月发放低保金7432.61万元,乡村低保基本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工作方面,从10月份开始实施,当时保证人数约6万人,补助水平为月人均15元左右。按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实行扩面后,月份,全市有农村低保对象22.72万人,占农村人口4.09%月发放低保金10309.2万元,月人均补助为45.6元。城乡低保的实施,为改善城乡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维护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市城乡低保工作存在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差距

认为低保和整个社会救助工作是花钱工程,有的领导对低保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到位。不出政绩,只求最低限度维持而不愿过多投入财政资金,没有像抓财税、稳定、计生工作那样予以重视,城乡低保政策宣传发动力度不够,社会影响面不大。有的地方把低保看作是吃国家“大锅饭”抱着“不吃白不吃”心理,对低保申请对象不认真审核把关,明知不符合条件,也出具虚假收入证明。有的人存在坐享其成的想法,采取隐瞒家庭收入、分户居住等手段钻低保政策的空子和管理上的漏洞,想方设法争吃低保。

二配套资金缺口大

县级财政按20%-30%配套乡村低保资金。全市乡村低保年发放低保金为8953万元,根据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桂政办发85号文件规定。按20%比例全市县级需配套近万元,但实际预算配套缺乏800万元。根据自治区政府2号文件规定,市、县财政需按33.3%配套农村低保资金。全市农村低保年发放低保金为12286万元,全市需配套4054万元,但实际列入预算只有2522万元。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市除市本级、低保资金配套较好外,其余均不能按比例足额配套,造成城乡低保资金缺口,一些应保对象不能及时纳入低保范围,也无法按规范及时足额发放低保金。有一个县,上级下拨该县乡村低保资金700多万元已全部发放完,月底,全县乡村低保资金缺口130多万元;农村低保资金需配套718.2万元,预算安排只有374万元。

三工作不够规范

1存在人情保”等违规现象。局部基层工作人员因人情关系等原因。轻率估算,随意填报,将个别不属于低保对象的家庭确定为低保对象。一些村没有组织人员评议低保户资格,而由支书或者主任直接指定,人情保”关系保”保人不保户”家庭共同成员分户申请”等现象不同水平地存在

2群众监督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实际操作中。特别是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及张榜公布等环节,没有严格依照规定的顺序执行,影响了低保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度。

3存在重入保轻退保现象。贫困户列入低保。退出低保的人,除个别死亡的和极少数由于群众举报退出的外,几乎没有其他退出人员。

四低保准入把关难度大

由于目前乡村居民就业的多样性和隐蔽性,目前我市民政部门采用“家庭人均收入”方法来确定低保对象。申报低保对象的收入情况很难掌握,如果他通过隐报、瞒报等掩盖自己的实际家庭收入,审核部门无法鉴定;农村低保对象的收入,由于粮食等实物收入难以货币化、外出务工人员收入不稳定、隐性收入难于统计等因素,核定难度很大,导致低保对象的界定不够准确。而很多专项救助,比如医疗救助、廉租房救助、法律援助、教育救助和有线电视费减免等,只有低保对象才有资格享受,因此有的人为了得到某项救助而想方设法进入低保行列,从而增加了低保工作的压力和难度。

五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紧缺

而办结审批手续的法定时限只有一是基层民政干部少、工作量大的矛盾十分突出。县级层面。目前县市、区民政局低保办的工作人员为1-3人。

一严格审阅把关。乡镇(街道层面。低保审批程序的大部分工作都落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但只配1至2名民政助理员,日。且大多数是兼职,管理的城乡低保对象少则二千多人,多则上万人。由于各镇民政力量十分单薄,入户调查、群众评议等关键环节工作不到位,仅仅依靠村“两委”干部的演讲来确定城乡居民低保对象,存在底子不清、掌握对象不准、救助不公、兑现不及时等问题,造成有的群众反复上访,甚至越级上访。村(居委会层面。低保协管员缺少专门业务培训,理解和执行低保政策的水平有限,低保对象的界定随意性较大。如有些村干部没有把低保管折及时发放到低保户手中,给低保工作的规范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是专项工作经费缺乏。城乡低保工作受理申请、入户调查、组织评议、张榜公布、审核审批、表册打印、资金发放等工作都需要工作经费。有的县(市、区县级财政没有安排低保工作经费。乡镇一级更没有安排任何低保工作经费。社区、村委低保协管员每季度要入户调查核实。但没有报酬,影响到工作的积极性和调查的准确性。

三、做好我市城乡低保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协调。

切实落实领导责任。要建立健全低保工作行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证制度是惠及困难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领导要重视抓、认真抓。督促民政、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物价、审计、工会、乡镇、社区等各职能部门和单位,立足自身职责,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共同做好城乡低保有关工作,形成“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基层落实”良好工作格局,及时、有效地保证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社会和谐。

二加强宣传培训力度。

采取张贴标语、橱窗展示、媒体报道等多种宣传形式,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正面引导作用。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深入耐久地开展低保政策宣传。既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使城乡低保的政策、法规、制度和审批顺序家喻户晓,切实提高全民对低保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低保观念,人人参与监督,为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又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社区、村委会基层领导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素质。各级党委要将低保业务培训列入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各级民政部门要积极发明条件,组织城乡低保工作人员特别是村级低保协管员进行培训,提高他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尽快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城乡低保工作队伍。

三加强财政支持力度。

一要确保低保配套资金到位。市、县两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做好城乡低保资金年度预算布置,确保我市城乡低保对象的补助规范不低于自治区确定的全区平均补助规范,确保低保金能及时、足额发放。市财政、民政部门要建立城乡低保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方法和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要确保低保工作经费落实。按低保对象每人每年县10元、乡镇5元、村委会3元的要求。并配备必要的工作工具,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

三要拓宽渠道。利用社会福利社团和慈善团体,广泛发动各类社会捐赠,建立救助基金作为低保制度的有益补充,建立稳定、多元的资金筹措机制。四要定期组织审计、财政等部门联合对低保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督查,防止和杜绝贪污、挤占、挪用低保资金等违纪问题发生。

四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

1.统一低保准入“门槛”完善低保对象评定机制。要进一步探讨、制订可行的便于实际操作的核实低保申请人家庭收入的规范。建议组织民政、财政、农业、统计、物价、审计、劳动保证等有关部门。量化、细化核定项目和内容,制定出台城乡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核定规范,统一全市家庭收入核定规范,统一低保准入门槛。凡是达到规范的列入低保,做到应保尽保。

2.严格顺序。政策规定的申请、入户调查、群众评议、公示、审核等顺序不能简化、走过场。尤其要加强评议、公示制度,统一会议登记格式及记录,村委会召开低保评议小组会议,乡镇包村干部必需参与。乡镇每季度要对三分之一的村的低保对象进行抽查,不符合条件的要坚决取消。建立“直达”发放模式,完善低保资金发放机制。财政、民政、金融等部门加强协调合作,将城乡低保资金准时足额输入低保对象的家庭帐户,全面实行低保资金的社会化发放。

3.充分发动群众。将城乡低保的申报条件、申报顺序等政策规定全部上墙,聘请有威望的社会知名人士为社会救助工作监督员,拓宽监督渠道。民政部门要加强指导,特别是评议阶段,要动员各阶层的群众代表参与,让他充分发表意见,增加透明度,准确界定低保对象。要建立城乡低保举报受理制,设立举报信箱和投诉电话,举报必查。对群众的举报投诉,及时派员入户调查,限期将调查处理结果反馈给举报投诉人。

4.开展专项检查和经常检查。对低保工作中存在人情保”关系保”分户保”等不规范现象进行一次集中检查,对不合低保条件的对象,坚决予以清退。民政部门要坚持做好定期审核工作,对低保对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真实全面地掌握低保对象家庭经济收入、生活状况,及时将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予以清退。严格执行分类施保的规定,对特困户、比较困难户、一般困难户分档发给低保金,防止“一刀切”

城乡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一、调查点的选择及调查方法

调查从区、村、农户三个层面展开,主要方式是问卷调查和访谈。采用的调查问卷是根据国研中心《农村土地政策改革研究村级调查访谈提纲》、《失地农户调查问卷》删节、整理的。在行政村的选择上,综合考虑了经济发展水平、距离城市的远近、征地用途以及被征地占全村土地的比例等多种因素。具体选择的村庄样本如下:

济宁市任城区:黄屯村、许厂村

济宁市高新区:村、苏西村、三郭村、王庄村

调查选择的村庄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多经历了国家城市建设、绿化建设、开发区建设,以及区、乡镇和村开发建设等不同类型的征占用农地。调查小组重点就征地对农民的补偿安置和收益分配情况,农民失地前后的收入、生活质量、就业和社保、思想观念变化等情况进行了入户访问。共调查了6个村60户,家庭人口共259人,其中劳动力154人。有2个村庄完全失去耕地,农民转为城市居民。完全失地的村庄主要分布在开发区主建设区和绿化隔离带绿化建设范围。其他村庄的失地主要是道路建设、开发区占地和村镇开发建设。

二、样本农户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60户农户家庭人口为259人,其中劳动力154人(见表1)。调查户家庭原有耕地共287.23亩,被征用119.58亩,人均征用约0.46亩;征用后人均剩余0.55亩。60户农户中,征地后收入增加的有37户,占61%;收入减少的有23户,占39%。在154个劳动力中,征地安置就业5人,外出务工62人,从事农业生产50人,从事第二、三产业23人,赋闲在家14人,分别约占3.25%、40.3%、32.5%、14.9%和9.4%。

三、主要调查结果

(一)征地补偿标准及土地补偿款的分配被调查农户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亩产值最高为5000元,最低为1300元,整体平均为1980元/亩。在征地过程中,执行的土地补偿费的计算标准,最高为66000元/亩,最低为30000元/亩,平均4900元/亩,约为被征地前三年平均产值的25倍。失地农民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因具体情况有很大不同,农民得到的该项补偿款从每亩几百元到几千元等,由于比较具体,产生的争议不多,该款项均能按补偿协议如期发放。

访问调查了解到失地农民对补偿费的期望值约在5万-20万之间,95%的农户认为现行补偿标准低(表2)。得失相比,失地农户“吃亏”的感觉强烈,几乎所有接受调查者都认为现行补偿根本不能弥补其失去土地的损失。

关于征地补偿款的发放,70%以上的农户选择了“按计划发放”,25%的农户选择了“计划发放时间不明确,根本不存在及时不及时的问题”,还有5%的农户选择了“未发放到位,不知道原因”。而对“村民和村集体是按什么比例分配征地补偿款的”这一问题的回答,有50%以上的农民选择了“具体比例不清楚”;对“您家是否知道村集体掌握的征地补偿款是多少”和“您家是否知道村集体掌握征地补偿款的用途”,回答“否”的农户均在90%以上。这表明被调查的村庄,征地补偿费的发放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侵害农民知情权和发放不及时的现象。

(二)土地征用过程

调查中发现,在农地征用过程中,基本没有真正向农民征求意见,乡镇或村委会在征用前宣传力度也不够,农户对征地的有关政策和补偿缺乏了解,对征地程序也不清楚。调查显示,有58.3%的农户不知道征地的有关标准和程序,仅1.7%的农户表示比较熟悉(表2-5),而这部分主要是村干部或者平时比较关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有一定学识者。

由于征地工作透明度不高,失地农民对政府信任度降低,造成干群关系的紧张。80%以上的被调查农户认为其参加的有关征地问题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会议存在问题。对本村参与征地工作的村干部或工作人员的不满意率高达50%(表2-6)。

在对“土地征用过程中是否发生过征地款被挪用、截留等现象”的认知上, 15%的农户认为“有可靠事实和证据表明存在”, 80%的农户选择了“了解不多,不知道”(表2-7)。由此也引发了失地农民为争取更多地征地补偿款所进行的各种努力,其中争取的方式主要是:找有关部门和领导(发生频率为86%);组织起来阻止开发施工(占23%)。没有人采取比较激进的其他暴力或破坏方式。

在对失地农民为争取更多的征地补偿款找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效果的调查中,得到有效回应,并很好地解决了问题或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未解决问题的仅占43.3%,其余的或是没有正面回应,或是根本示搭理。有45%的人表示,在表达反对意见或要求提高补偿标准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相关的压力;20%的人认为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存在粗暴或强制行为。

(三)失地农民就业在征地前后的变化调查资料显示,失地对农民就业总体水平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农民对失地后就业相关情况的评价和感受不容乐观。

60%以上的农户对家里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存在担忧,其中担忧的问题主要有工作待遇无法保证(33.3%)、文化水平不高或职业技能不够(36.7%)、年龄大了打不了工(26.7%)。在调查表所列诸多制约劳动就业的因素选项中, 30%的人认为是文化水平或职业技能不够, 25%的人认为最大的障碍是外来劳动力竞争多。

对于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就业培训的效果的评价,参加过培训的人当中超过60%的人认为效果一般或没用,认为效果较好的只占不到40%,表明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组织就业培训方面欠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失地农民收入和支出在征地前后的变化

上一篇:别墅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模具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