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资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02 15:20:10

城市资产管理

城市资产管理范文第1篇

一、济南路灯资产管理难题及对策

济南市路灯管理处隶属于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属县级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干部职工126人,下设办公室、政工科、财务科、生产技术科、材料设备科、安全监察科、客户服务中心、工程部8个职能科室。其中生产技术科下设路灯监控调度中心,客户服务中心下设9个维修工区(含长清大学城维护工区),工程部下设三个分公司。

主要职责为:负责城市道路照明和桥梁景观照明设施的管理和养护维修;负责城市道路照明设施新建和改进工作,参与制定本市城市道路照明建设、维修养护考核标准,并监督执行;参与城市道路照明设施新(改、扩)建工程、方案论证、设计审核、项目招投标、行业监管、竣工验收和移交接收等管理工作;负责查处路灯杆上违章宣传、标志牌、拉线和用电工作。截止2012年10月底,济南市共有9.2万盏功能性照明和11万盏高架立交桥路灯,基本实现了二环路以内照明全覆盖和绕城高速以内主干道亮灯目标。

济南市路灯管理处在路灯资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路灯资产维护改善资金不足;由于路灯覆盖面广,偷盗现象不可避免;电费补贴因发放对象不同给监管部门带来难度。

针对上问题,济南市路灯管理处分别采取了以下策略:一是与市政府签订改良能源管理合同,政府允许路灯管理处从路灯节能减排中结余下来的电费用于路灯设施的维护改善,对节能减排结余电费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每年接受市审计局审计监督。为保证此项政策的顺利实施,济南市路灯管理处对全市路灯进行了单灯三遥控制系统改造,引入智能化信息管理,在特定时间段实行“隔灯亮”措施,部分路灯灭了后,照度依然能够满足行人和车辆通行的要求,起到了有效节约电能的效果。二是根据单灯三遥控制系统建立编码管理体系,并与公安联网,使路灯设施在被盗时能根据编码及时发现,提高了破案率。三是对电费资产进行分类分层管理。公共设施、景观照明和居民楼等进行政府全额电费补贴,办公楼、商务楼政府给予40%-60%的电费补贴,酒店、商场、公园等场所不给补贴。

二、苏州城市照明资产管理难题及对策

苏州市城市照明管理分两个区块管理,即老城区和工业园区。苏州市城市照明管理处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市区道路照明和公共景观照明设施的管理、养护维修;完成市区道路、新村住宅小区公共照明工程的设计施工;完成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景观照明工程的设计施工,路灯和公共景观灯光的养护维修,经费由市财政每年安排,照明工程建设经费由建设方出资。另外,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可对外承揽照明工程设计施工及照明设施的养护维修。为参与市场竞争,管理处全额投资成立了苏州市城市照明工程公司(国有企业)。至2012年10月底,老城区(包含小区)路灯共8万多盏,工业园区(不包含住宅小区)路灯共11万多盏。

目前苏州市城市照明资产管理主要遇到的难题是:照明设施资产维护经费不足;照明设施偷盗时有发生。根据这两大问题,苏州主要有以下经验:一是得到市政府批准给予的每个亮化项目工程造价7%的维护资金,用以弥补照明资产维护经费的不足,并对具体管理的业主单位进行类别划分,主要分为四类,即:有钱有人的,不需要补贴;有钱没有人的,介绍专业队伍进行维护;有人没钱的,主要按7%的维护资金给以适当补贴;没人没钱的,由区灯光办托管,主要按7%的维护资金给以适当补贴。同时制定政策,允许将市区项目考核扣分扣下的经费用于补偿后两者的维护经费不足,以保障城市总体亮灯效果。二是为了杜绝偷盗现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市照明管理处与当地派出所签约,提供办案便利,查处销赃窝点,切断偷盗的销赃渠道。

三、两地经验对杭州的启示

杭州市的亮化工程主要分为城市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杭州市的亮灯工程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市亮化工程已从单纯追求“亮度”转向追求艺术性、美观性、文化性、科学性,城市照明资产管理已从单纯的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截止2012年10月底,杭州市市管路灯共有14万余盏,景观灯52.8万余盏。

尽管杭州城市照明资产管理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一是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主要靠人工记台帐的形式掌握照明设施资产的运行情况,无法第一时间知道照明资产的使用状态和使用效果,不利于资产维护、更新、评价的循环管理。二是虽然采用了人防、机防和物防结合的方式,照明设施被盗率降低效果不明显。三是城市照明设施产权不清晰。比如建在住宅上的楼顶灯光,私自拆除或是毁损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路灯更新频率过快,导致资产损失增加。杭州目前在部分路段上实行一路一灯,不仅不利于城市照明风格基调的统一,而且增加了路灯的养护成本,增加了城市的财政负担。五是照明设施废旧物资管理缺乏系统性,照明设施废旧物资的拍卖单纯依靠流程是否合法,没有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制度保证体系,容易产生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济南、苏州两地城市照明资产管理的经验,结合杭州自身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不足:

(一)以科技化促进资产管理,以信息化提高资产效率

将城市照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单灯控制系统结合走来,建设一个完备的、新型的城市照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用来对杭州市路灯和景观灯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这样,照明设施信息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和数据,还有一幅幅空间图形和图像,给人以直观完整而深刻的印象,便于工作人员现场查找、定位。同时,对照明资产进行模块化、精细化管理,及时了解哪些照明设施运行正常,哪些即将出现问题,哪些已经出现问题,并根据模块中设施的品种、规格、型号和厂家情况,分析照明设施的质量、效果及更适用的范围,从而为今后的建设和维护提供一套完整的动态材料信息。

(二)多方面多渠道强化防盗监管力度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以防为主。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切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公德意识,要让市民们认识到:城市照明公用设施不只是政府的,而是属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市民,是市民们的共有财产,损坏它们就是破坏自身利益。从而形成人民照明为人民,人民照明人民管,人人爱护城市照明设施的良好氛围。

二要设立举报重奖制度,对违法行为进行重罚。对及时举报盗窃及损坏城市照明设施的市民给予奖励,以提高市民的积极性,增强爱护城市照明设施的责任心。同时完善相应的城市照明设施管理的法规、条例,加大对盗窃行为的处罚度。

三是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协作,“齐抓共管”,规范废品收购行业。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废品收购管理,从源头上杜绝盗窃,对废品收购站收购城市照明设施类物资追究其刑事连带责任,切断盗窃公共设施的买卖链,斩断“盗销一条龙”,严厉打击非法收购公用设施的窝点,定期检查整顿废品收购站,严管重罚。

四是建立和完善城市照明地理信息系统,并将此信息系统与公安的防盗报警系统连接起来,提高报警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效率性。

(三)明确城市照明产权

谁出资建设,产权就是谁的,谁就是主要管理者。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随意处置城市照明公共资产。进一步完善城市照明管理制度和条例,严惩违法处置城市照明公共资产的单位和个人,情节严重的应送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对城市照明的电费补贴也应遵循产权原理,以产权来落实责任,分层梯度分配电费补贴,对公共设施和住宅楼顶的亮灯电费给以全额财政补贴,对办公楼、商务楼给予40%到60%不等的电费补贴,对商场、酒店和有门票收入的公园降低现有的电费补贴额,给以30%的电费补贴。同时鼓励有能力的单位在保证亮灯率和效果的情况下节能减排,并给一定的物资和精神奖励。

在弥补维护经费不足方面,在遵循产权原理的前提下,赋予一定的灵活性,扩宽维护经费来源的渠道。首先,可以在不违反市容管理规定和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允许部分单位报批设立广告照明,借助市场力量来弥补照明设施维护成本的不足;其次,改良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将合同能源管理与照明维护结合起来投标,标段时间延长到合理的时间段,不仅能避免单纯的节约能源可能产生的唯经济性而忽视社会性的现象产生,也能避免施工单位的短期性经营目标造成的亮化效果无法固化;再次,政府应允许路灯管理处从路灯节能减排中结余下来的电费用于路灯设施的维护改善,对节能减排结余电费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每年接受市审计局审计监督;最后,市政府应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允许将市区维护项目考核评分扣下的经费用于补偿部分特殊项目维护经费不足,以保障城市总体亮灯效果。

(四)完善路灯更新报批制度

形成专家论证、市民意见、市监管中心调查研究、可行性综合分析、设计方案严格审查及预算精细审核为一体的路灯更新报批制度,从源头上把好路灯更新的关口,防止出现随意建设,以建设替代维护的浪费现象发生。

(五)强化对城市照明废旧资产参拍单位资格和拍卖评估价的事先监督和控制

城市资产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商业行,信贷资产管理

信贷资产在商业银行资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和收入来源,确保信贷资产的质量是保证城市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性、流动性与效益性的关键。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总体经营状况。而且,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负债业务。从这一角度分析,商业银行从事信贷业务是一种吸收社会资金后的一种再投资行为,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信贷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主动的风险管理工作降低信贷资产风险。信贷资产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受历史等相关原因的影响,起步晚,信贷资产管理水平总体不高,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四点:

一、银行风险意识淡薄。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银行实际是国家的出纳,是国家财政的办事机构,负责存储国家和企业资金,办理结算业务,并按国家计划拨付资金,银行收支由国家统管,银行没有经营功能,当然也就没有风险这一概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银行才开始成为名副其实的银行,才有了面向市场经营货币的地位和功能,才有了风险的概念。然而有了风险的概念并不等于银行所有职员特别是银行高级管理人员都对风险有了足够的、深刻的认识,毕竟我国的银行是从过去国家专业银行演变过来的,真正商业化进程的启动时间还不长,并且速度还比较缓慢,加之有国家作后盾,自身的危机感并不强烈,因此银行的风险意识还比较淡薄。银行风险意识淡薄,就不可能在发放贷款时,加强风险分析与防范,也不可能切实加强贷中和贷后管理,只管放钱不管回收的现象过去在各银行中普遍存在,近几年虽然有了较大的改变,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新产生的不良资产与银行风险意识不强有直接关系。

二、银行自身制度性缺陷。如前所述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进入市场化经营轨道比较晚,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银行自身的各项规章制度尚未全面形成,贷款评估、决策机制不健全,审贷不分,评估没有严格的标准,决策受个人主观意愿左右:“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跟踪检查”没有形成制度,责任制、激励和约束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银行内部各部门协调配合与监督机制不健全,不能形成各负其责又互相制衡的运行机制;银行缺乏核销呆坏帐贷款的自利,不能真正建立起符合审慎会计原则的准备金计提和贷款呆坏帐冲销制度。总之,银行信贷风险约束和风险防范机制没有真正形成。正是银行自身制度性缺陷,导致管理不严,工作不深入,风险防范与控制不力,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有的还出现人情贷款、以贷谋私、的现象,以致形成不良资产。

三、风险监控不得力。其表现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贷前风险的监控不力,没有对借款人,贷款方式以及企业经营环境等进行全面地调查,识别风险所在并分析风险产生的因素,评价风险程度,进而采取防范措施;二是贷中,贷后跟踪监控不力,不能及时掌握借款人贷款使用情况,收集企业生产经营与资金运作信息,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尤其是财务状况,发现企业潜在风险,并敦促企业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有的对借款人挪用贷款一无所知,不能及时发现企业借改制之机悬空,逃废银行债务,企业已面临重大经营问题而银行还毫不知情;三是出现风险后化解措施不力,银行缺乏化解风险的有效手段,银行以前没有不良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和人员,对己经形成的不良资产除了等待核销,没有采取积极的化解措施来分散,转移或补偿风险,以致不良资产越积越多。

四、银行间无序竞争严重。由于现在各银行之间市场竞争相对激烈,为了抢占发展的先机,各城市商业银行多采取外延发展规模,全面抢滩设点,争客户、挖存款、抢份额、比贷款,各种手段竞相使用。由于竞争的不规范、不公平,为不良贷款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社会空间,借钱不还、欠债有理、多头开户、多头贷款、重复抵押、虚假担保等不正当行为在企业之间蔓延,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利益。

城市资产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对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的自动化办公条件和电算化教学条件得到了较大地改善。但由于学校固定资产核算不同于企业,存在不提折旧的特殊性,一些学校只顾设备的购建,不重视管理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习惯于收收支支,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加之各级教育 部门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制约机制和监管措施没能真正建立起来,致使数量巨大的学校固定资产处于无人监管、无人过问的尴尬境地。因此,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已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通过对学校资产的现状分析,提出一些管理建议。

1 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不能如实体现资产价值。

1.1.1不计提折旧。《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试行)》规定:中小学校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入账且不计提折旧。除了固定资产的清理或报废以外,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后一直保持不变。众所周知:一项固定资产购入后,它的价值会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磨损以及市场竞争、技术进步等因素逐渐磨损、减少,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早已不是购入时的历史成本。固定资产账上无法反映其新旧程度及现值。

1.1.2计量原则不同。由于中小学校采用的会计财务制度均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计量原则。是以现金的收付作为记账基础,侧重于财政资金的收支核算,以检查国家预算有关经费执行情况。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仅要求一次性全部记入当年经费支出,并强调“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账户的对应,主要是反映固定资产原值的增减变动情况。这不利于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有时候一项资产可能已经使用并取得占有权、使用权,但是款项不需要支付,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对该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入账。

1.1.3固定资产清查不实。

按财务制度规定,至少学期末或年末都要进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学校以教学为主,管理人员相当有限,管理事务工作除了大量压在有限的管理人员身上外,部分管理工作只能由老师兼职(包括资产的管理),资产管理工作在学校不属于老师的主要工作,与其考核和晋升职称等不相关,财务意识淡薄。二是专业技术不相通,实际工作难度大。三是教学任务重,不能投入更多的时间来管理和清查资产,年末清查工作时逢学期结束考试来临,无暇顾及年末资产清查,多数情况下是从账本上增加和减少的算术式,没有实际盘查资产。再者是报废资产的追溯问题得不到落实,只要发现实物资产不见了,就以报废的理由提出申请,财务人员核实报废资产时,又以各种理由说明资产如何的报损。虽然学校出台了“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办法”,但由于没有建立绩效机制,加之其它种种原因不了了知,使固定资产清查不实。

1.2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学校的重点放在抓教学改革上,领导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可以代管,在安排人员上不予重视,一般安排年龄较大、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综合能力不太强、其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有限,工作效率低,责任心不强,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时代的工具,管理起来难度较大;其次安排“一线”年富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兼职管理,这些人员平时忙于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放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再者是对兼职工作没有责任心,没有约束力,激励机制与兼职工作不挂沟,激发不起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样达不到管理的规范。

还有一个事实是,部分财会人员业务水平低,素质差。随着学校后勤的社会化、企业化管理和各类经济实体的兴起,一些年轻的财会人员走上了会计岗位,这些人员中,大部分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从而影响了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

1.3固定资产管理技术手段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城市很多中小学校都采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在现实工作中固定资产软件不能有效运用,首先是固定资产管理员对软件运用不研究学习,原因是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综合能力问题;其次是固定资产的管理员责任心不强。有时连一般的算术加减式都懒得做;再之软件出现问题需要请经销商上门帮助需要资金支撑,因此部分学校不愿意在此管理工作上给予支持和重视。

1.4部分财产未纳入财务管理范围。

有相当数量的公共财产至今仍未纳入财务管理范围,而由学校的处室代管。购置一批财产,造册登记一次,管理人员调动时,只交册不点交实物。对于财产的损失、报废,册中也不注明,使得公共财产损失严重。部分纳入财务管理范围的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只是记载一笔帐目了事,缺乏对公共财产实物形态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1.5内控制度不健全。

公共财产随意购置、出租、出售、报废,有些学校甚至连最起码的物品领取和归还制度都没有。一些贵重财产被私人长期无偿占用,有的人调走或离退休也不清退,公共财产成了一些人的福利家产。拆迁、报废、调出的资产不核销,上级部门匹配、无偿调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不入账的情况也较为普遍。

1.6产权模糊不清。

过去一向都是通过上级划拨分配方式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有的已经被学校用于商业开发,或将沿街底层楼房买给私人作门市,也有的以福利形式分配给学校教职工建个人住宅或贷款抵押,使固定资产的产权模糊不清,造成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存在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固定资产的监管职责不到位,该管的没有真正管起来。学校购置、报废、报损、出售财产时,习惯于和教育行政部门口头上打招呼,究竟固定资产的存量多少,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底数都不清楚。

其次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财务监管和实物监管已形成事实上的分离。

再次是学校的资产大多数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不计成本,不核算盈亏,由国家教育 拨款或用固定资产创收收益购置,以及部门之间相互调剂,无偿使用。这就客观上滋长了学校重钱轻物的思想,削弱了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

2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2.1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责。

学校的固定资产、是为学校履行教育职能、完成事业发展目标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是各级教育拨款和政府无偿划拨土地、房产所形成。可见,固定资产是学校赖以日常运转的物质基础,如果放任自流,无疑加大教育财政的负担,把本该用于更为急需的公共支出资金,为学校国资填补窟窿。这就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加大对学校固定资产监管力度。

2.1.1尽快开展学校的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家底。在些基础上,建立一整套基本的数据库,完整反映学校固定资产存量和增量动态,以加强对资产使用效率的监督管理。

2.1.2加强资产的源头管理。充分发挥内设机构如预算、控办、采购办、集中核算中心的职能作用,主动与资产管理机构加强联系,相互协调,形成一套规范运作程序以加强源头管理。

2.1.3适时与学校签订固定资产保管、养护责任状。学校可根据各类资产实物磨损和自然损耗的价值大小,确定使用年限分别落实到各科,并由他们负责将资产管理的各项指标逐一分解到班组,量化到人。对因非自然因素,造成财产提前报废损坏或丢失者,视情节轻重,分别对有关人员给予批评教育,限期修延长或负责赔偿。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逐步形成由教育 部门统一管,学校具体管,基层处室人人管的管理网络。

2.1.4采取干预手段,大胆引入奖惩机制,强化固定资产使用者的管理意识。为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拟定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奖惩办法,量化固定资产 管理目标,并组织业务人员定期跟踪检查,严格考评,对达到规定标准的确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单位”颁发证书,发文公布并给予表彰。对违反规定,造成固定资产损失浪费的直接责任人,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经济的或的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增强教育部门管理固定资产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2实行固定资产补偿基金制度。

实行固定资产补偿基金制度,变单纯的统计管理制为有偿占有制。即按每年学校占有固定资产数额的1-3%的比例,由教育部门从学校包干经费中提取,留用一部分作为固定资产的补偿基金由县统筹使用,大部分返还学校建立固定资产补偿基金,实行该制度,有利于把固定资产管理与单位的经济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促进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资产利用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3加强非经营性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依照《固定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定,对非经营性资产进行一次深入细致地调查摸底,在些基础上,组织有评估资格的机构和人员,集中对学校的非经营性资产进行评估,核定其价值量,作为国家投入的资本金,并以此作为占有、使用该部分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考核的基础。同时,教育部门要正确引导他们,在提足资产折旧维修费和固定资产保值基金的前提下,其剩余部分再按有关规定进行其他支出。并帮其利用现有人力、财力、物力,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确保固定资产在保值的基础上实现增值。

2.4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4.1健全购置制度,实行源头控制。学校需要购置财产时,要事先写出申请,作出预算,连同购置财产的详细目录表一并报送教育部门,凭教育 部门的批准文件进行购置。教育 部门应在接到单位申请的3日内作出答复。对社控商品,须到控购部门办理社控审批手续。2.4.2改进领用、交接、交还制度。领用公共财产时,经办人需填制领用单,并注明存放地点。交还时,要冲销领用单,填制进库单。管理人员因调动办理交接手续时,应先清查核实财产,无误后,由移交人,接管人和监交人分别在交接单上签名盖章。对价值较高的固定财产,应实行押金领用制,交还固定财产时,退回押金。非因公损坏或丢失,由领用人负责修理或赔偿。非因公使用或外单位借用,一律收取租金。

2.4.3完善报废、报损、出售申报制度。固定资产需要报损、报废、出售时,由使用单位负责填制资产报损、报废、出售报告单。报教育部门同意并签署意见。退回申报单位一份。申报单位凭批准的数量和金额调整或冲销有关科目。对固定资产的出售,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出售资产进行评估,以评估价格作为资产出售的底价,向社会公开拍卖,其拍卖收入收缴国库,用作固定资产补偿基金。

2.5改进现有固定资产财务会计制度。

2.5.1对大批同类物资实行参考标准制度。现行《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和《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由于制定时并未规定什么样的数量才算是大批同类物资,没有一个参考标准。学校也可以把中小学校划分为农村小学、城市小学、初高中学校、完全中学等,分别实行各自的参考标准制度。

2.5.2 对资产实行分类概定管理。 针对不同类型学校对专用设备和一般设备作出界定,可以参照政府采购目录详细列出一般设备和专用设备的大类:如一般设备可以分为交通设备、生活设备、家具设备、保卫设备;专用设备可以分为教学仪器、艺术设备、体育设备、电教设备;教学仪器可以分为:仪器仪表、量具衡器、模型标本、挂图学具等。便于会计人员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区分入账管理。建议在国家政策还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学校在资产管理上可以分类概定管理。

2.5.3改进会计核算方法,采用权责发生制处理。在权责发生制下,中小学校购置固定资产时,不再列入当期“事业支出”科目,而是借记“固定资产――成本”,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提取折旧额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贷记“累计折旧”,“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之间差额为固定资产净值。随着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列入“事业支出――折旧费”数额相应增加,其“事业结余”相应减少,与购置固定资产时直接列入“事业支出――设备购置费”引起的“事业结余”相应减少的道理相同,同时还避免由于购建大型固定资产如房屋、建筑物等转入时由于资金未支付完毕而未能入账所产生时间差的问题。

2.5.4 严格区分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增设“低值易耗品”和“教学用品”科目。“低值易耗品”科目用以核算中小学校的各种材料物资,包括燃料、大宗办公用品等各种低值易耗品。“教学用品”科目用以专门核算教学用品等消耗物资。原有的“材料”科目则可以取消。将低值易耗品定义为:使用时间不到一年或容易损耗(如玻璃器皿)的物品。固定资产的范围调整为:凡是以学校名义购置的(不论资金来源)、自制的、接受捐赠的、接受调拨的财物,符合固定资产计价要求的,都应列为固定资产。具体内容可以规定如下:(1)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含800元);(2)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含500元),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3)单位价值低于500元,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非批量物品。

2.6建立绩效管理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帮助员工提升绩效,进而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目的。“把薪酬与绩效结合”只应该是绩效管理的副产品,它是保证绩效管理能起到作用的重要手段,而不应该是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把“薪酬与绩效结合起来”当作是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这样就会导致企业最终为了“薪酬”而不是“绩效”进行绩效管理,从而使绩效管理误入歧途,因此,提升学校绩效的重要因素是提升学校员工的整体素质。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深入实行,学校固定资产增长速度非常快。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更好地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学校应严格按照编制数,根据财务制度要求,重点考虑配备专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从源头上区分申请、审批、采购、入库、领用、清查、报废、回收的环节。选用廉洁奉公、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担任总务室主任,增设总保管及分保管工作岗位,对固定资产实行健全的制度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的登记、保管、赔偿、核查、报告制度,建立资产账目,及时准确记录资产的增减、结存、分布等情况,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的重要保证作用。学校对固定资产要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以班级、教研组、室、处、宿舍为单位,登记造册。其资产管理负责人的地位应与财务人员地位等同。可以参加会计系列职称考聘。建立绩效管理机制,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人员给予经济或精神上的处分,在专业技术职务聘用时给予一票否决等;对于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成绩的予以一定的奖励。平时应给予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一定的外出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不断更新知识,从而提高看家理财的本领以及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而不受侵犯。

2.7充分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在资金允许和设专人管理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未使用计算机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学校,可利用现有的清查结果,对学校资产进行编号,做到一物一卡,实行固定资产“身份证”管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小学校财务制度》[M] 1997.

[2]财政部、教育部《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试行)》[M] 1998 .

[3]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M]1997.

[4]康伟强,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M].

[5]邴金兰:浅谈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J];长春医学;2010年02期.

[6]石容新: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年03期.

[7]孟艳艳:完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1年08期.

[8]沈华宁:试论如何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2005年05期.

[9]苗凤:学校的全面资产管理[J];经营与管理;2006年08期.

[10]高红梅: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12期.

城市资产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企业 资产管理 一体化信息平台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是以地铁、轻轨、磁悬浮等城市轨道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筑安装、运营服务为主业,兼顾轨道沿线及周边的通信、广告、房地产等多元化业务开发的大型企业集团组织。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集团,不仅资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而且资产变动频繁,资金比重大,因而,围绕资产管理,以现代企业EAM为核心,构建包括资产前期管理、运营管理、维护维修、更新改造、报废清理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一体化信息平台,不仅能够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运作的整体协同,而且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资金、实物、技术的规范管理和高效运作,实现资产管理的高效决策、管理和执行,成为引领及支撑企业发展的持久驱动力。

一、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资产管理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资产,是指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以及多元化事业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实物资产,包括企业集团所有的或占用的全部基础设施和设备物资,如企业经营管理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设备、办公设备等一般资产,轨道线路、站、场、车辆、机电设备、备品备件、维修、检测设备等轨道交通专用资产,企业集团进行多元化开发业务形成的资产。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不仅资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而且变动频繁,资金比重大,呈现出与一般工业企业不同的特点。

(一)资产种类繁多

除了一般企业都具备的生产办公、交通运输设备及房屋建筑物以外,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还拥有许多专用的固定资产和物资。尤其是“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仅仅轨道交通运营项目,就经营管理着13个大类的固定资产和29个大类的物资,固定资产管理涉及轨道线路、机车车辆、车站设备、供电系统、通信设备、信号设备、自动售检票系统、给排水系统、环境监测及预警系统、消防系统等多个门类,此外,还拥有多元化开发的经营性房产、商铺、广告等资源性资产,可以说资产的种类多种多样,数量繁多。

(二)资产分布广泛

与一般企业不同,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具有典型的公众服务特征,轨道交通线路延伸到哪里,固定资产就分布到哪里,因此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大部分资产如线路、机车车辆、站场等,分布在城市的不同地点,分布区域十分广泛。

(三)资产变动频繁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畅通出行的要求愈加迫切,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保持快速增长的规模,不仅每年都有大量基建项目开工或竣工投产,新增资产的管理增加了相当大的工作量,而且,由于安全生产和技术升级等方面原因,原有的一些固定资产需要大规模的更新改造,因而,企业实物资产新增、变动频繁,特别是固定资产的附属附件,因日常维修维护业务而变动更新更加频繁,增加了资产管理困难。

(四)资产资金比重大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固定资产的购建支出和运行支出所需的资金数额巨大。即使在项目耗巨资建成投入运营之后,一方面,按照一定的规程对轨道交通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和维护,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重要的日常任务,为了达到安全运营的要求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发展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固定资产常常需要更新改造,也要求投入大量的资金。因而,资产管理水平的好坏,实质上反映着城市轨道交通资金运营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投入产出效益大小。

二、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现代资产密集型企业,愈来愈多地应用EAM系统,并由此开始了企业的资产管理信息化进程。EAM(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是现代企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资产从设计、采购、建造、安装调试、运营管理、维修维护、大修、更新改造、折旧及价值补偿直到转让报废的全生命周期,其核心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IT)提高资产的运行可靠性与使用价值,降低维护与维修成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人员职业素养,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EAM在电力、电信、石油、石化、交通运输等资产密集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伦敦、巴黎、新加波等世界著名地铁公司普遍应用EAM,我国北京、香港、上海、广州等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正在实施或深化EAM应用。

国内已经实施资产管理系统软件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基本采用国外的软件,主要有美国Infor公司的企业资产管理D7I、美国IBM公司的Maximo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瑞典IFS公司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德国西门子的BFS++等。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发展和积累,多数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资产管理跨过了“部门级”的系统应用,形成了多条纵向应用的体系。由于以往网络信息技术的限制,他们大多没有进行信息平台的整体规划,而是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进行系统集成,呈现出多种异构系统,形成众多的“信息孤岛”,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没有统一的资产管理平台,缺乏轨道交通项目规划设计、工程施工项目等资产前期管理系统集成,缺乏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管理系统,呈现资产多头数据源,存在信息孤岛,规划设计的技术知识不能有效传递与继承,资产构建与资产维护维修技能相互分离,再加上数据统计口径不同,形成企业财务账面资产和业务占用实物资产对账困难;

(二)资产管理相关子系统之间没有集成,形成众多“信息孤岛”,资产的规划设计、工程项目、资产运营等相互分离,采购单位无法获取完整准确的设备物资技术指标,常常导致采购的设备物资(备品备件)无法使用,既造成资金占用,又造成设备维护延期,甚至造成设备损坏,影响生产运营。

(三)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经营城市的理念逐步确立,客观上要求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上,不仅跨行业――轨道交通、通信、广告、房地产、商业经营等等,而且跨单位、跨部门――轨道企业、财政、金融、建设、安全等企业单位与政府主管业务部门,并且,伴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资产管理的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集成应用逐渐成为大势所趋。

三、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技术与实践

资产管理系统(EAM),是资产管理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相结合的成果,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管理理论创新与实践层出不穷,至今,EAM已经发展到了企业级的整体协同、一体化应用阶段,并逐步向企业、政府、社会整体协同应用方向发展,从理论到技术,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资产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打下了重要基础。

(一)《与时俱进的设备管理与维修》一文中分析了CMMS(Computerize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计算机维修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说明了设备维修管理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从CMS(Condition Monitoring System,状态监测系统)到CBM(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基于状态的维修管理),从数据库、电子表格到CMMS的发展过程,指出CMMS将从数据记录发展为网络化、分析化和智能化管理,并逐渐将来自不同领域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汇总、综合,将计算机技术潜力发挥出来,提供更高的管理效率。

(二)香港地铁资产管理应用情况

陈建伟《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在地铁运营管理中的应用》介绍了轨道交通行业维修管理系统的构成,点明了维修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以设备台帐为基础,通过设备预先定义的预防性维修策略自动生成维修计划,并对维修计划及所需资源进行合理安排,生成预防性维修工单;对发生故障设备创建故障工单;根据工单进行检修/维修作业;作业完成后,获取工单的故障、成本等相关信息,并对维修活动及维修成本进行分析。文章最后指出:希望未来有一个符合国情、专门针对轨道交通行业特点的设备维修管理解决方案。

(三)基于SOA架构的EAM系统集成的应用

在《基于SOA架构的EAM系统集成的应用》一文中作者提到,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对EAM系统和相关专业系统进行无缝集成的要求愈来愈高。企业需要构建自己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便进行信息共享与集成,不仅同现有的系统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还要同许多异构系统进行数据互访。文章提出通过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技术来构建EAM系统平台,提高企业资源系统信息共享的敏捷性和动态性,为大型企业集团构造信息化平台提供信息资源整合解决之道。通过引入SOA技术,使得EAM平台构建更有效地配置设备、人力、工具及其他资源;更容易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有效控制设备维护及维修费用;并且建立企业自有知识库,提供企业决策及分析所需的信息资源;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建立统一框架,兼容未来的应用。

(四)广州地铁一体化资产管理实践

广州地铁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将实现从“设备运营为核心”向“资产运营为核心”的管理战略转变,有效地实现生产运营过程中各个环节信息的透明度和一致性,避免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信息和系统的脱节,形成统一的资产数据标准,在部门之间搭建信息化桥梁,使其信息实现智能化的双向互联互通,从根本上规避信息孤岛和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的企业发展瓶颈。

四、郑州轨道交通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概述

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于2008年3月注册成立,根据国务院批复同意的《郑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8-2020),郑州市远期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由6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将形成“三横两纵一环”的线网结构,全长202.53公里,概算静态投资逾1000亿元人民币。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市场化运作,努力形成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等方面的良性循环,降低财政风险和负担。因而,从公司成立伊始,就决定高起点创建企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广泛调研,确定了郑州轨道交通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

郑州轨道交通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以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为核心,融合“集中管理,协同商务” 的信息化理念,目标是:利用一个平台,融合多个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将围绕企业资产的规划设计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存货核算、成本管理、应收应付、固定资产、人力资源、合同管理、资产设备管理、物资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管理模块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一体化处理,实现资产管理的业务运作与财务管理的整体协调,实现动态的资产管理一体化应用,实现资金、实物、技术的规范管理和高效运作,实现资产管理的高效决策、卓越管理和强力执行。

郑州轨道交通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作为基于多组织架构的企业应用运行平台、基于模式化的开发平台、开放的系统集成平台及统一的系统管理平台,是建立在 Java 语言所提供的强大功能的基础上开发的,采用基于 B/S(浏览器/服务器)多层结构的方式来运行,不仅最大限度地方便部署和维护资产管理各相关软件系统,而且,能够有效降低目标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

郑州轨道交通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将着眼于企业资产管理战略,立足于企业资产管理现实,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来设计应用模式、系统架构、IT管控体系、总体解决方案,使资产管理信息平台成为建立在确保轨道公司集中管理基础上的统一、规范,成为引领及支撑企业发展的持久驱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葆文,与时俱进的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2,ISSN:1001-0599

[2] 陈建伟,信息系统在香港地铁运营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10(9).

城市资产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钢纤维;劈拉强度;抗折强度;抗压强度

1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管理体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从宏观上讲,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建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大力推进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内的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但与日益深入的农村和企业改革相比,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积淀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基础制约因素。

(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新型政府的需要。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适应这一形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凡是市场能够自行解决的问题和领域,要尽快退出。必须对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同时也能从制度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3)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的需要。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重购轻管现象,加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目前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混乱、底子不清问题比较突出,国有资产分散在各个部门和单位,虽然名义上是政府所有,但实际上很多同志的意识里,就是部门“自己的”财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配置效率不高。

(4)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的需要。相对滞后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政府能够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合理配置国有资产,对城市规划、建设、改造和经营上将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政府在利用好财政资金的同时,可以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统一授权给市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经营管理,既能够构筑一个城市建设对外融资的平台,直接扩大融资规模,又能够把统一运营产生的国有资产收益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一举多得。

2 诸城市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诸城市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中,结合部门实际,分类实施,区别对待,对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采取了不同的改革方式。

(1)对市级党和国家机关、派、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包括市属城区内学校)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包括土地、房屋等)管理体制的改革。按照“政府统一所有、授权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运营、单位有偿使用、财政部门依法监督”的原则,由市政府授权市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代表市政府行使所有权,将原来登记在各部门、单位名下的国有资产变更到市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名下,由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统一拥有产权、统一经营,统一对其实行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真正突出政府的产权主体地位,体现了政府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集约化管理。改革后,原行政事业单位与市国有资产管理总公司形成一种租赁关系,经营总公司根据有关部门规定的租金标准向各租用单位收取租金。

(2)对有一定财政拨款,同时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在保证政府所有权的前提下和合理划分事权的基础上,由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表市政府将国有资产管理职能部分地委托上述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并同主管部门签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书,再由主管部门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进一步分解到各具体单位,形成“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主管部门、单位”三个层次的监管体系。

(3)对既不行使行政职能,又不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用投资方式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所办的各种实体的改革。要按照“政企分开、剥离职能、推向市场”的原则,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其改革改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组织形式、管理形式、经营方式多样化,使其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4)对土地储备、矿产资源拍卖和经营城市收益等管理方式的改革。就是由市政府授权,把有关部门的相关职能交由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行使。原土地储备中心划归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管理,矿产资源拍卖收益、经营城市收益、国有股权收益,土地租赁收益等全部纳人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经营管理。

3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初见成效

城市资产管理范文第6篇

新思路 新举措 新效益

____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自20__年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肇庆市国资委的指导下,以中心为依托,强化管理,规范运作,不断研究、探索公共资产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使之产生新的经济效益,实现公共事业建设的良性循环。到目前为止,全市实施国有资产统管的单位共有136个,账面资产总量达 15.8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账面存值12.24亿元。几年来,全市实现国有资营运收益达10.24亿元。

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理清管理工作思路,深化资产制度改革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规范非税收入,整合政府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城市经营发展,这是____市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依法行政、廉洁行政的一项重要新举措。由于历史、制度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过去,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经营性资产收益出现坐收坐支等问题。由于管理不严,部分单位造成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和低效使用,甚至形成国有资产流失和滋生腐败的隐患。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成立之后,特别是20__年以来在新一届市委领导下,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根据市政府赋予的职责,实施了对全市国有资产统一监督管理,结合实际,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并对如何深化我市国有资产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主要是坚持“改革、规范、盘活”,注重“建机制、强管理、打基础”,做到“一个坚持、两个目标”。即:坚持“资产所有权国家所有,单位占有、使用 ”的原则,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代表政府行使监督管理权的管理模式。以实现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使用,防止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科学、合理、节约、高效配置使用,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二)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充实管理监督职能

1、明确公共资产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责,全面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资产管理工作,印发了《关于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职能的通知》,市编委会印发了《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机构编制方案》,赋予了公共资产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责:一是贯彻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一管理、运营、调配全市国有资产、资源。二是制定全市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明晰产权并组织实施产权管理和监督检查。三是负责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及所属企业资产的产权变动和资产处置的审批和监督,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节约和有效使用;四是收缴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经营性资产收益,对经营性资产收益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并监督其实现保值增值。

2、成立城市经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市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财政、国土、工商、市政、计划、建设、房管、监察、审计、规划、人行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印发了《关于城市经营和公共资产管理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及各部门所履行的职责,确保城市经营、规划、建设的目标、方案、项目及可行性经营方式、方法、办法等得以研究论证、贯彻落实,使城市经营工作积极、稳妥、有序进行。

3、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稳妥推动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组长由主管城市经营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及成员单位由纪委、监察、财政、审计等组成,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三)创新资产管理机制,出台一系列强化、细化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根据财政部〔20__〕35、36号令,结合____市实际,研究制订了《____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试行办法》、《____市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资产管理的若干规定》和《____市国有资产处置委托拍卖的若干规定》,市政府还批转了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意见》等,进一步规范了国有资产管理和资产收益管理工作,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将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对国有资产的处置、产权交易的原则、内容、方式、程序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初步搭建起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一系列制度框架。

一是产权交易审批制度:明确了资产处置,必须先向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并上报市政府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凡未经批准的,任何单位都不得随意处置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同时规定了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由分管的市领导签署意见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批。

二是产权交易评估制度:规定了任何国有资产产权交易都必须委托能保持中立、依法依规操作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以进一步规范和约束评估行为,并为产权交易提供准确可信的参考数据。

三是产权交易入场制度:规定了土地产权交易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则。要遵循自愿、诚信、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严格按照申请登记、挂牌公示、咨询洽谈、公开竞价、签约成交、结算交割、交易鉴证和变更登记等程序进行,确保交易行为依法规范运作,防止国有、集体产权权益受到侵害。

四是产权交易资金管理制度:明确了凡国有产权交易收益均属政府性收入,其资金必须全额纳入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截留、挪用、侵占等违法违纪行为。

五是产 权交易备案审查制度:明确了所有国有资产转让处置的呈批资料、审批文件等必须报市监察局备案审查,并在审查批准后方予公布,使国有资产转让处置的整个过程都在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充分利用电子审批监察系统实现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情况的动态监管。

(四)组织清产核资,全面摸清家底,为实施国有资产统管夯实基础。

首先是成立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城市经营的副市长担任,成员单位由纪委、监察、财政、审计等组成,积极稳妥推动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其次是制定《____市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方案》,印发《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全市政府性资源经营权、使用权清查工作的通知》,全面开展资产清查。按照“单位自查、主管部门核实、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接收或登记”三个步骤,对全市国有资产实施全面的清查,通过清查核定资产,明晰产权,与资产评估工作结合起来,对没有入账的或账面不能反映其实际价值的土地、房屋、建筑物重新评估,核实价值。并要求资产使用单位将全部土地证、房产证移交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统一接收管理。真正摸清了国有资产“家底”,为科学、规范管理国有资产打下坚实基础。

二、 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成效

一是规范了资产管理行为,强化了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人的地位,避免了政府所属职能部门、单位随意、擅自处置国有资产。

二是利用资产统管平台,对资产实行统一管理、配置、调剂使用,降低了行政成本,盘活了闲置资产。

三是规范了国有资产经营性收益的管理,杜绝了国有资产流失,从源头上防止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四是通过资产统管,提高了国有资产产权观念的认识,促进了廉政建设的有效发展。

五是实施了城市经营理念,吸引了众多外商和民营企业在____投资置业。

近年来,____市“三个五”城市建设品位显著提升,工业园区建设日趋完善,20__年至____年,____市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____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____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1.38亿元,财政综合增长率居全省第六;在全省67个县(市)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排名中跃居第三名,实现了历史新突破。

三、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经验体会

(一)加强资产营运,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近年来,____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紧紧围绕“资产统管、融资运作、经营生财、滚动发展” 的经营理念,抢抓机遇,突出重点,通过运用存量固定资产投资,加大资产营运力度,积极盘活闲置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例如在20__年底,____市通过招商引资,将本市闲置多年的140亩土地,以高出底价2.7倍的3.54亿元成功转让,盘活了该地块并实现了保值增值。

(二)加强经营性资产监管,按市场化运作规范资产交易行为,提高了资产经营效益。重点加强和规范经营性资产公开招租行为,通过推行公开招租,最大限度地实现资产经营(出租)增收创收。其中招租创收比较突出的有市工商联辖下位于城区中心仅40平方米的商铺,原来年租金仅1.8万元,通过向社会公开竞投招租,年租金额达到6.05万元,增收4.25万元,增幅达到3.36倍。市金叶公司辖下位于龙江路约120平方米的3卡商铺,原年租为13万元,通过向社会公开竞投招租,年租金额达到近76万元,增收63万元,增幅达到4.3倍。

(三)着力整合资产资源,挖掘资产融资潜力,推动文化优雅之城建设进程。以资产统管为平台,充分利用资产的融资能力,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为加快城区街道建设、旧城区升级改造,扩大新城区规划、改善投资环境,完善路网、电网、管道、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四、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____市通过全面实施国有资产统管,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资产管理工作已经初步走上了一条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实现了国有资产管理与城市经营的有机结合,为该市国有资产营运,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国有资产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足, 对资产的登记、入账、清点、保存等管理不严,手续不全。二是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等。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如下解决对策:

(一)加强公共资产管理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教育与宣传,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对实施国有资产统管的认识水平和政策理解能力,消除思想误区,自觉配合做好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

(二)加强部门协作,通过资产统管平台,提升与财政预算、政府采购等部门的协调能力,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操作程序。

(三)继续加大对国有资产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严肃产权交易纪律,严格把好政策法规关、资产交易评估关、资产处置审批关、公开拍卖制度关,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发生。

城市资产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供水企业 供水管道 资产管理

城市供水管道系统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城市各项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保障。而加强供水管道资产管理,能够保证供水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管道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有利于企业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作为供水企业固定资产的管道,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对策。

一、供水管道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负责全市3300多公里供水管线,近30000只闸门和7000只消防栓的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这些固定资产管理是供水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新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应包含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且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所有有形资产。而供水管道和沟槽作为供水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占供水企业全部固定资产比重的30%以上,其管理也是供水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供水管道固定资产的管理目标是使供水管道相关资产长期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从而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为此,供水企业应制定供水管道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控制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将供水管道的购置、使用和处置等过程和相关财务环节紧密联系起来。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供水管线、闸门、消防栓等被损坏漏水的情况经常发生,如遇到外单位野蛮施工,年久管线被重压或气温突变等原因造成的突发性爆管等,加之供水管道必然埋设在主要街道下,道路下面设施繁多,从而造成了供水管道的使用、管理与维修等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供水管道产生的各种问题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而且危害到城市建筑设施、影响交通、破坏城市的正常秩序。因此,供水企业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加强供水管道资产管理,保证管道质量,尽可能减少管道损坏带来的各种难题。另外,供水管道具有投资大、价值高、使用年限长等特点,科学有效的做好供水管道资产管理能够保证其具有良好、安全的使用状态,减少资产的闲置或报废,提高供水管道的使用效率,这也是供水企业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供水管道资产管理现存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加快,自来水普及率迅速提高,供水管道网络覆盖率及扩建速度也空前提高,而目前城市供水管道普遍存在较多问题,如管道前期建设使用的材料韧性差、缺陷多,施工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防腐涂层随时间老化,管道质量参差不齐,缺少管道维护检修的全面历史记录,因管道年代久远造成的产权不清晰、登记不完备等。因此,认真分析城市供水管道资产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对于强化供水管道资产管理,提高管道使用率,延长使用期限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供水管道资产管理现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完善的管道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权责不明确

由于管道资产属于不常见设备,即长期埋于地下不太容易保养与管理,因此可能导致相关人员对供水管道资产的管理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对管道资产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的全过程管理,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不健全。同时,虽然管道资产会反映在会计账面上,但由于管道资产数量的庞大性及多样性,经常会发生资产交付使用记录不健全,手续不完备,这些都会造成供水管道资产管理的入帐信息不准确及权责不明确等问题。

2.供水管道资产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管措施

供水管道资产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在管道资产的购置环节,可能由于相关单位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缺少严格的审批流程,或审批存在漏洞,从而使得对管道资产的采购时常超过预订的计划和标准,导致资产浪费和资产闲置等问题。同时,在购置环节可能由于监管不到位,验收不严谨,或出于个人私利等原因,采购质量往往不符合规定标准,容易导致后续的管道管理问题;二是在管道资产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供水管道数量大、种类繁多,容易导致在管道资产交付使用时,登记手续不完整,记录缺失,或是相关信息不匹配等现象,相关部门和人员又不能及时进行清理盘点、账实核对,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造成有关人员责任的推诿和相关问题的弱化,使得对管道资产的管理更是难上加难;三是在管道资产处置上,对于管道资产的报废、变卖等处置时,缺少合理的报批程序,报废程序具有随意性,这也会导致供水企业的资产大量流失。

3.管道资产财务管理不到位,会计核算滞后

由于供水企业大多历史悠久,往往出现相关财务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对财务处理的方法不尽相同,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文件,容易出现处理方法不一致现象,产生财务差异。同时,由于城市供水管道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项目,会计核算往往会出现滞后现象,有些管道资产核算不准确,确认固定资产价值的监管不严格,无法及时反映管道资产的相关变化,例如对于某些已投入工程项目但未竣工的管道资产只使用、不入账,造成账实的严重不符。

4.相关责任人管理意识不到位,监管部门不完善

从目前供水企业管道资产管理的现状来看,虽然管道资产占供水企业全部固定资产的较大份额,但对设置管道资产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识比较薄弱,往往只关注管道资产的购置而忽略其管理,对供水管道资产的管理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同时相关部门往往会忽视对管道资产过程管理的监督,如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规范问题,以及管道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管道破损,闸门井盖被盗等现象,这就不能保证管道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供水管道资产管理相关对策

供水管道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供水管网资料的齐备性,同时也取决于供水管道管理制度的完善性,更取决于相关管理人员的知识性、经验性、积极性和严谨性。本文针对供水管道资产管理现存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完善供水管道资产管理相关管理制度

就目前供水企业管道的资产管理现状来看,对管道固定资产疏于管理和监控,缺乏长期、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因此,供水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据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相关管道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使管道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还应设立相应的供水管道资产管理部门和人员,使其对管道管理负有直接责任,并将管理的效益和部门的绩效考核联系起来,促使其全面做好管道的管理工作,实现供水管道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2.全面强化供水管道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在供水管道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对于管道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处置等环节,应按照各项规章制度、业务流程,严格准确开展,落实到位,确保手续齐备,信息录入及时准确。鉴于供水管道资产数量庞大、种类多样的特点,有关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清查账实是否相符,对清查过程中所发现的差异和漏洞应及时提出相应的措施或解决方案。在管道资产的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应注重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企业成本,对于因私人目的谋取企业利益的相关人员或部门要严格追究其责任,建立相关的惩处制度,防止此类事件发生。

3.强化管道采购监督,提高管道使用效率

管材质量是影响管道资产使用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供水企业购置的管材主要有铸铁管、钢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球墨铸铁管、塑料管等。为了尽量提高管道使用率、延长使用时限,避免爆管事件发生,领导者在管道建设的选材方面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尽可能使用抗腐蚀能力强、使用年限长、耐冲击和震动、韧性好的管材,如球墨管、PE管等。在物资供应方面,需要建立健全招投标程序,对金额数量大的管材的采购应由总公司领导层办公大会进行决策,由预算部门进行采购预算,招投标大会上进行投标后确认供应厂家及采购范围。对厂家供应的材料还应派专人进行不定期的质量监督及抽查,杜绝因管材质量问题导致的使用寿命的降低。对管道管道的购置及安装过程实行全方位监控审核,有助于提高管道使用效率。

4.强化预算管理,健全管道资产财务管理工作

供水企业管道的购置及安装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费用,因此应强化相关预算管理约束机制,将购置安装计划费用和预算编制结合起来,强化预算管理,使管道资产配置通过有关部门预算逐渐趋于合理化,尽量降低购置成本,减少资产闲置和资源浪费。另外,还应制订一套相关的固定资产管道管理的财务程序及财务规定,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入账时要求手续、附件齐全,账务处理清晰准确、及时完整,避免账实不符现象,对管道列入固定资产的金额也应有人审核监督,以免造成入帐金额的随意性和差异性。

5.实行岗位责任制,增强相关监督部门的监管作用

对于供水管道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将管理的效益和个人年度考核相结合,强化其管理意识。在管道资产管理中,制订相应岗位职责,并根据工作职责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对于未履行职责导致管道资产管理混乱或造成损失的人员应追求其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罚,而对管道资产管理贡献度大的人员则给予相应的奖励。只有将管道资产管理工作与相关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挂钩,才能强化管理人员的资产管理意识,督促其履行相应的职责,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供水企业还应对管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控制,促使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管道工程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做好管材方面的用料管理、施工质量及验收管理等。另外成立以保护供水管道正常运行的巡检部门等,由专人负责管辖范围内供水管道的巡查,对可能影响管道运行的隐患及时上报和处置。这些方法措施都可以提高管道的使用效率,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四、结束语

供水管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从多方面,多角度加强供水企业供水管道资产管理,提高管道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能够有效降低供水企业成本费用,提高供水企业的行业竞争能力,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有霞.浅谈如何做好水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财经界,2010年第4期:214

[2]王萍.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务与管理,2011年5月:57-58

[3]蒋丽萍.浅谈城市供水管道损坏原因及修复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年4月:30-31

城市资产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资产;管理

随着国家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城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车辆不断增多,交通拥挤、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相比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轨道交通具有占用地面空间少、运量大、无污染、高效准时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势在必行。轨道交通企业是“重资产”类型的企业,如何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在保值、增值的前提下,为企业提供造血功能,这个难题成为所有同行关注的焦点。

许多城市的轨道交通企业在建设初期普遍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的现象,企业一味抢建设进度,忽视了后续的运营管理和资产管理。具体表现为:规划设计的调整导致后续工作变动与协调增加;运营方介入规划、设计、建设阶段力度、深度不够;建设方移交运营方的资产清单编制考虑不够细化,质量欠缺;实物交付使用时间与资产入账时间脱节;建设方未以资产管理为导向,在建工程核算不够清晰,各项在建工程费用与实物资产相脱离;线路工程决算不及时,难以进行准确的资产价值管理;资产的分类标准不明确,管理流程不清晰,各类资产的管理各自为阵,缺乏整体化、系统化管理体系;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管理层级不清晰;资产目录、编码不统一,缺少统一的“身份证”;资产管理系统未整合,各系统数据无交互;清查盘点量大,缺少规范高效的方法;资产使用过程变动信息更新不及时,资产台账管理不规范,实物与台账不能一一对应。

鉴于上述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国内成熟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资产的管理状况,总结国内成熟轨道交通企业资产管理经验,结合“购置、组固、使用、维护、处置”五个资产管理环节,提出搭建资产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解决对策。

一、资产管理理论体系

(一)建立资产管理制度。

所有的管理流程都需要制度文本支撑,资产管理亦是如此,建立资产管理制度是资产管理的关键一步。在资产管理制度中,需明确资产分类及各类资产标准、各资产管理部门职责、资产管理流程。

(二)制定合理资产编码规则、划分最小单元标准,建立统一的资产目录。

二、资产购置阶段

(一)对于建设移交形成的资产购置,运营方提前介入规划、设计、建设阶段。完善《新线实物移交管理办法》,有效指导建设部门和接管部门的接管。

(二)对于自行采购形成的资产购置,采用统一的资产编码及资产目录提报资产采购需求。

三、资产组固阶段

(一)根据资产分类标准,明确各类资产的管理流程。

(二)加快线路工程决算进度,保证顺利组固转资。

四、资产使用、维护阶段

(一)资产使用、维护阶段主要会涉及到资产实物管理、日常维护及更新改造环节。①资产实物管理最重要的是实施一物一码管理及规范资产台账管理。根据资产目录清单、资产分类、最小包装单元,每个资产出库时需进行一物一码的贴码工作。资产出库后需建立资产台账,跟踪后续使用状态,如有相关信息变动,应及时更新资产台账,保证账、卡、物一致。规范资产台账管理,也是保障资产的安全、保值。②资产日常维护是最重要的是建立定额成本管理机制,将所有维修作业标准化。每个资产进行维护时,启用工单管理,对该工单中所消耗的人工时、材料、维修费用、使用工器具进行记录,使资产故障率与各类成本建议密切联系。线路运营初期,累计每个一线员工的有效工时作为定岗定编、人工成本定额的依据,累计材料耗用、维修费用、使用工器具可作为下年预算编制、材料、维修费消耗定额的依据;线路运营有一定经验后,将实际发生员工有效工时、材料、维修费消耗与年初制定的各项成本定额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原因,修正下一年的成本定额指标,提升管理效率,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③资产更新改造最重要的是建立更新改造计划机制及及时进行更新改造结算更新固定资产价值。资产维修可分为预防性检修、故障修、大架修,预防性检修又可分为日检、周检、月检、季检、半年检、年检。一般来说,预防性检修、故障修发生的成本、费用都归属于维修费;大架修等改变固定资产性能或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其发生的支出归属于资产更新改造成本,新增资产账面价值。建立更新改造计划,并与企业预算管理、经营管理目标相结合能有效的提升管理效率。及时更新固定资产价值能确保实物管理和台账的一一对应及资产后续核算的准确性。

(二)对非常规的资产损坏、遗失,引入责任人机制和风险转嫁保险理赔机制,确保企业损失降到最低。

五、资产报废、处置阶段

明确资产报废情况,规范报废处置流程,合理确认报废时点,使报废效益最大化。建立报废资产再利用平台,充分利用可再利用资源。

六、资产效能评估考核

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评估考核体系,从资产使用的安全性、利用效率、使用寿命、全生命周期成本着手,建立内部管控能力、资产增加控制、资产结果控制、资产报废控制、资产运营及效率等考核指标。

未来来随着资产全生命周期理念的践行及一体化资产管理系统的运用,将会大大提升资产管理与经营效益。不管是处于建设阶段、还是运营阶段,都应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资产管理机制,从价值目标、价值管控、价值分析、价值评价四个方面去建立资产管理效能评估体系,其终极目标去实现资产管理的最高目标-引导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陈山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

[2]王耀.伦敦城市轨道交通资产管理经验启示[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4,14(6).

[3]林松岩.地铁设备资产的管理及实施办法[J].现代审计与会计,2014.

城市资产管理范文第9篇

为切实加强公共资产管理,提高公共资产使用效益,现就进一步加强公共资产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对公共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公共资产是各级政府长期积累形成的宝贵财富。管好用好公共资产,对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优化政府资源配置,提高公共资产使用效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公共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和方法,不断提高公共资产效益,取得了良好效果,被财政部称为“模式”。但是,少数地方、部门和单位对公共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存在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重购建轻管理、权属不清、职责不明、资产价值和效能观念淡薄以及随意购建、处置资产等问题,还存在短缺和闲置浪费并存的现象;一些山地、林地、水面以及矿产资源、城市公共资源等公共资产还没有纳入统一管理范围。这些问题影响了公共资产效益的充分发挥和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公共资产管理工作抓紧抓好。

二、全面推行产权集中统一管理

全市公共资产管理实行“政府统一所有,公共资产管理部门集中管理,部门单位依规使用”的管理体制。各级公共资产管理部门按照政府授权,代表政府统一行使对公共资产的所有权,将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地产产权证集中统一管理。资产使用单位、归口管理部门只有使用权和管理权,没有资产处置权。公共资产的产权登记由公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申报办理,已办理产权登记至今尚未将产权证明及相关资料移交的,要尽快移交公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尚未办理产权证的,资产使用单位应尽快将公共资产的立项、规划、用地和建设等批准文件和资料移交公共资产管理部门,并协助公共资产管理部门办理有关产权登记手续;今后新购建的公共资产,资产购建单位应在资产购建完成后三个月内,向公共资产管理部门移交有关产权资料,并协助公共资产管理部门办理有关产权登记手续。公共资产管理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建立政府性投资项目竣工验收的资产移交工作机制,落实投资项目后期的资产管理工作。同时,对于资源性资产、市政设施类资产、交通设施类资产、农林水设施类资产及无形资产要建立以产权、使用权变动审批为核心的产权集中管理机制。

三、积极盘活公共资产

公共资产不仅具有保障的职能,也具有资本的功能。各县区和公共资产管理部门要树立经营的理念,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积极盘活公共资产,不断提高规模和效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通过市场运作,将城市中部分地处黄金地段的国有房地产转化为可用于经营的资本,以开发、转让、出租等方式开展经营,提高资产效益,增加财政收入;要通过BOT、BT、发行债券等方式盘活资产,为重大项目、主导产业提供多渠道融资服务,破解发展中的资金瓶颈。要按照城市建设规划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有计划的对公共资产进行整合置换,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建设和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发展。要探索资源性资产和无形资产经营方式,对政府所有的山地、林场以及农林水设施,要策划包装,推介招商,实行股权合作,发展产业项目。对广告、设施冠名、特许经营以及河道砂石等矿产资源,要按照公开透明、竞价转让、有效使用的要求,实现有偿转让。

四、规范公共资产日常管理

(一)加强公共资产购建管理。实行资产购建预算管理制度。财政和公共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以资产配置标准为核心,分工明确、流程规范、协调有序的购建预算管理体系。凡使用财政资金、单位自筹资金以及其他政府财政性资金等购置、维修和建造公共资产的,实行资产购建预算管理。需要进行资产购建的单位应将年度资产购建项目列入年度预算,并上报财政部门和公共资产管理部门,经公共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预算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并将其编入部门预算后方可实施。未纳入部门预算的资产购建项目,财政部门不予安排购建资金,不予安排政府采购,不予办理资金支付。鼓励各单位向上争取资金或自筹资金购建资产。资产使用单位运用上级补助资金、自筹资金购建资产,购建资金不足的,财政、公共资产管理部门可以从公共资产收益中给予适当补助。公共资产管理部门经政府批准,对市场前景好、开发增值潜力大、有利于资产整合利用的资产开展收储。财政部门可按当年公共资产收益的10%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资产收储、购建和维护。

(二)加强公共资产处置和使用权转让管理。公共资产的处置是指公共资产产权发生转移的一种资产管理行为,包括资产报损、报废、产权转让、跨级调拨等。公共资产使用权的转让是指公共资产产权不发生转移,仅对其使用权进行有偿转让的一种资产管理行为,包括资产的对外出租、承包经营以及无形资产、资源性资产的有偿使用等。公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公共资产的处置和使用权转让。公共资产的处置和使用权转让按照公共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政府审定、公开处置的程序进行,所有资产处置和使用权转让事项都必须报公共资产管理部门审核,规定限额以下的由公共资产管理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上的由公共资产管理部门报政府审批。经批准后,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公开拍卖、公开竞价的方式组织实施。未经批准,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权擅自处置或转让公共资产。

(三)加强公共资产收益管理。公共资产收益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处置公共资产取得的收益,包括出租、出借公共资产取得的收入以及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对外投资收益,都必须足额解缴同级财政部门统一管理。任何单位不得截留、坐支、隐匿资产收益,更不允许用资产收入设立“小金库”。公共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公共资产收益征管,健全征管工作机制,强化收入稽查和检查。

五、加强对公共资产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城市资产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模式 构建 发展

在现代化社会中,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相对较弱,这直接影响了单位日常工作的有效运行,虽然近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和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建立和创新资产管理上的有效管理模式,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发展课题。

一、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规范化的管理

1.进行资产管理的调研工作。为了开拓视野,切实履行自身职责,管理好行政事业单位行的资产,一定要开展好对资产管理的调研工作。对省重点城市以及临近城市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它们在资产配置中的有效做法,把握好自身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的配置情况,从而为资产标准化配置的制定做好充足的准备;了解其他城市在资产管理中的实际做法,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的规范化。与此同时,还要有效借鉴相邻城市的管理经验,进行资产管理创新,不断研究资产管理的研究水平。

2.对资产进行标准化配置。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借鉴其他地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行标准化配置,其中包括对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设备、公务用车等的使用年限、配置价格、规格品种以及配置数量等要素,提出标准化的建议。与此同时,还要认真听取社会上的不同声音,不断在实际运行中完善,实现动态化管理。

3.实行有效的清理工作。有组织性地对城市中的所有经过改制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股权的保留方面进行有效的梳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基本情况,这有利于管理措施的有效提出。另外,还需要对行政机关加以组织,进而梳理其对外的投资情况,确定好城市中行政机关在对外投资方面的投资额度与投资数量,从而为其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不断拓展中获得发展

1.高效配合,搭建有效的平台。搭建有效的融资平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自用办公楼实行统一化的管理,从资产整合的角度出发,实现资产存量的整合。真正落实政府部门管理与使用相分离的政策,对训练和体育、文化艺术、医院以及学校四个管理中心,给予一定的收益支配、对外投资、资产处置和资产管理等权限,并且还要给它们充足的融资空间,更好地实现存量盘活,增量的有效使用。

2.扩大范围,实现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注重并加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闲置资产以及执法单位没收物资的有效管理。始终坚持深入到单位内部,进行有效的核实,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做好办结、受理单位中处置资产的有关申请。进一步组织行政机关进行编制资产购置预算,了解和掌握资产购置的实际执行情况,不断完善行政机关在资产上的标准化购置。另一方面,要切实做好下一年在资产购置上的预算编制工作,为行政机关在资产预算购置方面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的有效经验

(一)创新管理理念,实现资产管理的规范化

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与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相比,其基础性工作比较薄弱,因此在资产运作上不够规范化。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在履行财政管理这一重要职能时,首先需要注重并加强自身的资产管理,构建并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实现观念上的创新,这样才能逐渐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的基础性工作的规范化,最终保证资产运作的规范化。要建立相应的基础台账、资产登记和变动报告这三项制度;针对其在房地产的管理方面管理不到位的特点,要实施非自用房进行统一性招租、拍卖等,以更好地盘活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由此可见,这些具体措施的推行都有效地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观念,坚持用开拓创新来实现对实践工作的指导,并取得了行之有效的成果。

(二)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资产管理的发展

众所周知,资产是由大量资金转化而来的,因此资产管理可以说是对资金管理的延续。近年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对资产管理进行转轨变型的创新性理念,从而将自身财政支出管理工作的重点从资金管理的实施上拓展到资产管理上,这样就可以在财政管理范畴的拓展以及财政管理在职能履行上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三)创新管理机制,实现资产管理的突破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逐渐使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上形成了资产、政策和资金三大主要的管理链条。其中,财政资金与财政政策在财政收支基础上的有效运作,在多年的发展过程做好逐渐获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认可。然而,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其资产管理较为落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资产使用效益的发挥。所以,资产管理是当前财政部门所关注的重要发展性问题,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成为了财政工作的重点。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更好地符合规范化政策以及资金管理中的发展性要求,尽快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的有效突破,不能仅仅依靠常规化的管理模式和手段,需要对管理机制进行创新性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中三大管理链条的同步发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模式上的发展

针对当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的发展现状,再结合其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发展趋势,采取以下有效方法,对资产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从而获得更加好的成效,有新的突破。

(一)不断健全资产管理办法

依照财政部门相关的资产管理办法,以及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适时进行资产清查,对于单位在资产清查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办法,更好地适应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及发展实际,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在处置要求、使用以及配置上面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从而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行为的规范化。

(二)健全资产的标准化配置

从大量资产清查信息资料中,可以有效测算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办公设备上占有的数量。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有效借鉴相关城市管理经验,对不同级别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设备的标准化配置,逐步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缩小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差距。另一方面,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小不必要的资产浪费,这样才能为资产的合理化配置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有效探索资产预算购置

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效结合,是现代化社会中资产管理的最终发展趋势。其中,对资产配置的标准化制定,为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预算购置的编制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并且,资产管理中对三级台账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为资产预算购置的编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部门对预算的合理化编制,进一步拓展了资产预算购置的范围,进一步创新了部门预算的编制形式,从而实现了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系的有效完善。

(四)不断健全资产管理的手段

行政事业单位对现代化全新管理手段的运用,能够有效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性资产的科学化管理,从而做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运行状态从静态到动态在转变上的把握,最终有效完成动态化的资产管理。最近几年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以及相关的管理软件对行政事业单位性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建档立案,最终真正实现了动态网络化的资产管理。

四、总结

综上所述,资产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具有重要的发展性意义,要想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在现代化社会中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就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性资产管理进行有效的模式创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健全资产管理办法和标准化配置,有效探索资产预算购置,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淑珍. 把握重点全面提升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水平[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13)

[2]蔡梅超. 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思考[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 (01)

[3]包志毅. 推进行资管理”精细化”提高财政管理水平[J]. 宜都市行政事业资产,2009.(06)

[4]陆龚曙. 管理改革情况调查与思考[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08)

[5]叶利青. 浅谈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07)

上一篇:生物工程专业导论范文 下一篇:创新教育培训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