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范文

时间:2023-03-22 07:28:34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共服务设施;中等城市;规划布局;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需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尤其是中等城市的公共服务的建设和发展是当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其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参考因素。中等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规划布局要实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中等城市公共服务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为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我国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现状

我国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布局在建设中,要注意切实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力构建多元化、系统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要注意认真进行现场勘测、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真正了解明确群众对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需求情况和当前建设的满意度,围绕群众并以经济情况为基础的相应的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布局,而当前我国在此问题上主要采用的是“一主两副一轴”的空间结构的布局,以城市的建筑中心为核心,最大限度地实现现有公共服务设施的最优化,努力形成功能综合的公共服务设施结构。同时在中心广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文体服务中心、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公园、特色商业街等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发展。而对于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整合方面,主要是以部分区域进行有机的整合,例如对于某一集中兴建的开发区进行单一模式的有效整合,但这种建设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由于在布局和规划中缺乏必要的协调和统一,因此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主要表现为急功近利地针对某一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集中的建设,其力度和规模之大让群众得到了一定的好处,但是从中等城市的公共服务建设的总体规划来看,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和科学性,这是当前我国中等城市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布局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中等城市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统筹规划

中等城市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中往往定位于某个时期、某个地域的发展,而对于全局缺乏统筹规划,在规划布局方面的统筹力度不够。在规划部门也相关职能部门的公共设施配置指标上产生分歧时,没有明确的制度予以支撑,而规划部门对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力度不大,造成区域分散、各为一体,从而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规划方面缺乏必要的制度支撑,缺乏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在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中不能实现定点定向突破,不能有效发挥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聚焦效应,实现规划布局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

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建设要切实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认真调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内容和指标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精细化水平,要细化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内容,因地制宜地将教育、体育、养老、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协调起来。当前我国中等城市在对公共设施规划布局中的质量和科学发展方面的定位和规范性建设上,不能有效实现对公共设施自身的内部功能结构、建筑质量和建筑风格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无法保证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持续性发展。尤其在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层级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衔接上没有有机的融合机制,不能切实保障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布局中的公平公正。

(三)缺乏必要的经济支持

中等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在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资金问题,由于中等城市发展速度较慢,在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中主要依赖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而政府工作纷繁复杂,要切实保障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的资金的及时和有效地投入实非易事。尤其在城市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要充分满足群众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的实际需求,但靠政府的资金注入是远远不够的。从整体的布局上看,开发商的公共服务设施只是拘泥于开发区域的规划,而从城市整体的规划和人文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断层。从公共服务设施的长远发展来看,公共服务设施的所有权问题也留下了一定的隐患。

三、解决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问题的对策

切实有效解决当前我国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建设中的问题的,对于推动和促进我国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统筹规划

要实现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有效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调度能力,将公共服务资源规划建设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建设有机协调起来,平衡经济、社会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科学规划布局,通过公共服务设施的适度空间预留,给经济社会发展下的未来公共服务需求留足建设和发展的空间。要根据地域特色和风俗民情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在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不居中,要注意明确考察当地群众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在规模结构上的科学性,特别是在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的超前性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通过统筹规划实现对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中管理工作的加强,要侧重于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科学水平。

(二)提升精细化水平

有效提升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精细化水平,要完善配置原则,充分考虑到公共服务设施的开放性特点,探索基于生活圈理论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是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和建设融入人性化和科学化理念,认真考虑群众的工作、生活中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中,要以便利性为基础,充分考虑到群众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要求,切实提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精细化水平。

(三)创新融资和建设模式

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资金支持,要创新融资和建设模式,积极探索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中的融资渠道,引领各方面的公益资金或个人资金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扶持,通过进一步明确投资、建设和产权体系,实现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政府和企业资金的有效整合,有效完善规范高效的公共设施融资体制,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实现公共服务的均衡布局和统筹规划。

总之,在当前我国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建设和发展中,政府日益重视社会需求结构的发展变化,将提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水平和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构建以人为本的服务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中,充分考虑到地域和群众的需求,逐步实现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和规划布局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宋洁尘、刘洋.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思考[J].北京规划建设.2012(01):82-84.

[2]胡畔、张建召.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研究进展与理论框架初构——基于主体视角与复杂科学范式的递进审视[J].城市规划.2012(12):84-90.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多中心供给;优化路径

我国的社会体制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导致一些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1]。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十七大强调要“建立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以缓解社会矛盾激化的现状。提升社区的公共服务质量,才能使更好的满足社区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协调好各种关系,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3]。同时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是提升社区服务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同样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

1.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存在的问题

1.1供需失衡首先是需求量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需求也相应增加,而且由于个体的差异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其次是供给不足。很多社区内只有一些道路和警卫室等基础性设施,但是诸如小区学校以及其他文化娱乐设施很少,不利于小区居民的文化精神素质的提高,同样出现了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出现闲置的现象;再次是普遍覆盖率较低,种类不全,同时还有供给规模不足[4]。1.2空间分布不均我国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很多社区只是考虑了形象美观等因素,导致公共服务设施位置不合理,影响了居民的生活[5]。例如道路的布局出现很多弯曲、环状,将银行设置在社区内偏僻的场所,浪费居民时间。1.3损耗严重,存在安全隐患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人人都可以享用的资源,随着规模的扩大,使用的频次和频率都会增加,但是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却相对滞后,导致很多设施损坏较重,很多公共设施长期在室外,自然损耗也较为严重。某些小孩,特别是在没有监护人陪伴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一些道路和社区安保设施的损坏,容易导致居民生活的不便,造成隐患。

2.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政府包揽。在我国,由于政府垄断供给,带来政府自身职能不清,缺乏其它组织和个人对它的监督,供给效率低下、供应不足的问题。(2)缺乏整体规划。我国的公共服务基础实施供给缺乏统一的规划,常常临时零敲碎打,各机构之间缺乏协调和沟通,导致了公共资源的浪费,给人们生活也造成了诸多不便。(3)缺乏多元来源和长效机制。从目前来看我国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资金供给角度来看,表现出凑资渠道路径很窄,财政拨款较少,社区居委会在资金的使用上缺独立自。同时运转机制缺乏协调,回应更新机制欠缺也是主要的原因。

3.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优化模式分析

针对我国城市社区的公共服务实施供给存在的问题,结合前人的研究,我国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优化模式可采用多中心、一体化的供给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政府依然提供者,非营利性组织逐渐承担具体的生产职能;政府和非政府之间不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是彼此监督与合作。多中心、一体化的供给模式具有供给主体的多中心,供给内容的多样化,供给方式的网络化等特点。从其优势角度来看,多中心的供给主体能提供多样化、全面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使得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彼此之间相互制约与竞争,提高竞争力,公共服务来源于居民切身的实际需求,最终由居民享受服务,提供者与生产者可以分别属于不同主体,使得供给能在合理的规划之后实施,更具效率。同时从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模式供给模式可行性角度来看,城市化步伐加快,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强有力的推动,民间意识的觉醒,第三部门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管理体制的革新,促进了社区服务水平的提高。

4.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优化路径选择

首先要结合实际,合理规划空间布局。要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要进行统一的规划,设施的布置,要以便民为原则,布局应该考虑距市中心的距离;其次,要转变观念,树立质量为本。充分认识到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同时重视引进其它的供给中心,形成多中心供给,还要明白供给的最终目的是方便居民生活;再次,重视需求,合理配置设施种类。一方面要增加公共设施的供给总量和种类,同时结合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不同的布置,关注特殊群体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最后以政府为主导,明确主体分工定位。具体做到完善政府职能,强化社区第三部门职能,提高居民参与意识,以社区为依托,以网络连接为平台,促进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

5.结语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优化路径是一项相对复杂和系统的工程,前人通过基本理论分析、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等方法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对于社区公共设施供给优化需要建立可实施的、可视化的最终指标性评估标准,同时要选取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案列调查研究,提高论据充分性,丰富和完善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出的供给模式。

参考文献

[1]周春山,高军波.转型期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研究[J].地理科学,2011,31(3):272-278.

[2]陈伟东,张大维.中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与规划实施研究[J].人文地理,2007(5):29-33.

[3]丁元竹.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思路和基本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8,(48):11-12.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总体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为贯彻落实《库尔勒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的各项建设任务,以可实施及统筹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导向,以全面提高库尔勒市公共服务设施对人民群众的服务能力为目标,是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及配套能有库尔勒市的整体发展相协调。以《库尔勒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为前提,库尔勒市规划局决定编制《库尔勒市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以深化和细化库尔勒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更好的完成库尔勒市总体规划的建设。本次重点对行政办公设、商业、文体、社区等规划内容做论述。

1.公共服务设施简介

公共设施是指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

设施有基础设施和附属设施,其中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即俗称的基础建设(physical infrastructure),而且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social infrastructure)

公共服务设施是在城市中均匀分布的,为所有市民公平的提供日常公共活动的场所。他不是城市的地标,而是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场所,它反映着市民普遍的精神面貌。公共服务设施作为社会公共资源,是实现和谐社会、为城市注入活力的实体之一,也是衡量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规划是改善市民生活品质,展现城市涵养、体现社会公平的一个有效手段。

2.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背景

库尔勒市在南疆各市县的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已走到了前列,库尔勒市注重对城市建设规划先行的准则,从总体规划到各专项规划均走在各县市的前列,在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方面已有较好的研究基础。

随着库尔勒市区建设的成熟,老城区在不断的改造更新,南市区和开发区组团的开发和建设也在不断跟进,库尔勒市区以它强大的辐射能力聚集着越来越多的人口,然而库尔勒市区的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公益性质的公共服务设施随着城市的建设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如老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过度集中和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不足,这些暴露的问题都制约了库尔勒市区整体建设的品质的提升。

3.规划重点

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根据其公益性和经营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基本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非基本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两大类。组织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特别是基本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责和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政府为保障社会全体成员基本社会权利、基础性的福利水平,必须向全体社会成员均等地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在现阶段,基本社会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社会福利和宗教等领域。

本次规划涉及以上介绍的7个领域:非基本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2个领域以及基本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5个领域。其中基本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5个领域为本次规划的主要领域。

4.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总体发展目标与原则

1、发展目标

本次规划根据国家及有关城市公共设施设置的规范标准,结合库尔勒实际,分市级、片区级、居住区三级,拟订库尔勒市公共设施配置标准,作为规划新建的参考依据。其中,建筑、用地及服务规模为一般要求,在具体操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作出相应的调整。

2、发展原则

以人为本。公共设施是直接与人民的福利相关的社会服务体系,因此,公共设施的定性、定量、定位选择,均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素为第一基准。

强化城市职能。完善城市中心体系,尤其要强化城市主中心,以增强市区的凝聚力与辐射力,从而巩固和提高城市的区域地位。

区域布局均衡。从全局与区域的角度,处理好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的关系,在突出城市中心的同时,以就近服务的原则也注重次级中心及非中心地区公共设施的建设,兼顾城市与市民的双重利益。

内部结构协调。在缓和市民必需公共设施供需矛盾的基础上,逐步将重点放在加强现状更为薄弱的文化、体育、娱乐等公共设施的建设。

质量全面提高。一方面健全服务体系、扩大供给容量,另一方面提升服务档次、提高使用效率,使公共设施真正“物有所值”,避免沦为纯粹的“门面工程”,甚至挪作它用。

5.规划公共中心空间布局

总体规划在沿袭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一主、三次(1+2)、多点”的格局的基础上,重点提升与完善公共中心空间。

规划将形成:“三中心三片区”的格局,三个中心即老城区综合服务中心、南市区商务文化中心、开发区创业文化中心;三片区为城市的三个组团。

1、老城区综合服务中心

本次规划延续现状城市格局,将老城中心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即为城市的行政商业中心,规划以现有的巴州州委及州政府所在地、库尔勒市委等行政单位为主体,沿石化大道和梨香路等区域集中建设行政办公用地,并同时延续发展已形成的老城区的中心商业。

2、南市区商务文化中心

南市区商务文化中心位于南市区组团内以北。库尔勒市政府已搬迁至南市区,同时库尔勒市区作为市域内的中心,南疆的中心,要承担并满足周边城镇对大型文化、商务设施的需要,规划在南市区的商务文化中心将会建成复合型商务中心,主要包括文化、办公、商业、娱乐、体育等大型设施,即以演艺广场为中心,集中布置一定规模的复合型商务、文化中心,它能够承办一些大型的活动。同时,南市区组团是城市开发建设的新区之一,新增用地较多,大量的房产快速开发导致南市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匮乏,规划根据公共设施服务半径的要求在该区设置职能中心,就近服务居民。因此,该区级中心的建立将成为南市区组团的居民服务新中心。

3、开发区创业文化中心

位于开发区内,开发区以发展二三类工业为主,是城市开发建设的另一新区,沿石化大道两侧形成该区的中心。

4、三片区

三个片区为老城区组团、南市区组团、开发区组团。

6.行政办公设施规划分级及布局

市级:共形成两个市级行政中心,为老城行政中心和南市区行政中心。

区级:共形成一处区级行政中心,为开发区内的行政中心,老城组团、南市区组团不再单独设置片区中心。

居住区级:居住区级的行政办公设施为各辖区的街道办事处,对位于城市新区的新城辖区的基层设施用地做到规划先行,建设严格遵照规划实施。

7.商业设施规划分级及布局

商业设施由三部分组成:商业服务设施、市场、物流基地。

1、商业服务设施:分为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中心。

2、市场:农副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其它专业市场。

3、物流基地

8.文体设施规划分级及布局

规划建立健全市、居住区、社区三级,即市级、区级、社区级的群众文化设施,形成布点均衡、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网络。

公共文化设施人均(常住人口和暂住半年以上的人口)用地面积指标为0.7平方米。其中,市级文化设施用地面积指标按照人均0.2~0.25平方米,区级文化设施用地面积指标按照人均0.2~0.25平方米,居住区级(镇级)以下文化设施面积指标按照人均0.25平方米。

根据人口预测,2030年全市人口90万人,按以上指标计算文化娱乐设施用地应不小于63公顷,其中市级文化设施用地应控制在18公顷。

本次规划文化设施用地为163公顷,占总用地的1.2%。

9.社区建设分级及布局

城市社区的划分依托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结构,既要考虑内部功能配置、组织的完整性,又要合理地超前预测和避免重复建设,体现有效利用性。同时还要考虑各方面关系,体现区域整体效应。这就要求社区布局规划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上完成,按照一定的形态结构、人群规模和行政管理的特点,依照一定的原则,把城市划分为若干社区,从而在经济功能、社会心理和社区管理上有利于社区的结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社区布局规划按照街道和社区两级配置,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结合各街道办事处设置。

社区布局规划中社区名称除现有社区外,均以暂定编号为名称,正式名称以社区正式成立批准文件命名为准。规划至2030年规划社区81个,其中天山辖区9个,萨依巴格辖区21个,团结辖区8个,建设辖区8个,新城辖区27个。

10. 实施措施与建议

(1)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由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用地定额指标,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并依照法定程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文化设施的建设项目和功能,不得缩小其建设规模和降低其用地指标。

(2)建立规划信息交流反馈机制,定期征集并及时掌握可能对建设规划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及相关数据,以便及时依法调整规划,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

(3)保障体系:通过思想保障,大力宣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要意义,达到“全民共识、领导先行”的效果,使得公共服务的建设在思想认识上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立法保障,确立规划的法律地位,保证规划得到有效实施,促使设施建设的畅通无阻和井然有序;通过经济保障,增加资金投入,畅通融资渠道。

(4)实施体系:在管理经营方面,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实行政事分开,积极稳妥的推进各项公共设施建设;各部门应与城市规划部门、城市综合执法大队协调配合,切实保证规划落到实处。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中图分类号:TU984.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规划背景

本溪市中央文化区位于本溪老城北部的沈本新城内,北部与沈阳接壤,南邻石桥子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东邻张其寨健康居住片区,是沈本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

近年来,本溪市委市政府倾全市之力建设沈本新城,从而响应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召, 2011年决定将市委市政府及各大政府职能部门迁入新城,至此中央文化区的建设便拉开了战幕。

二、规划范围

本规划用地以张其寨河-北沙河为轴向两侧河谷地带逐渐展开,它东起张仲景大街,西至沈阳市界,南接沈丹铁路,北抵自然山体脚下,总规划用地面积10.28平方公里。

三、功能定位

集商务办公、商业服务、文化体验、行政服务、生态居住于一体的城市中心区。

1、商务功能

在三江汇合口北岸全力打造含318米超高层建筑在内的现代化CBD中心,它不仅是城市的视觉焦点,更是城市的活力中心和动力源泉。

2、行政服务功能

市民服务中心(市级政务中心)和居住区行政服务中心分别集中设置,提高城市职能部门的行政效率,做到便民服务的人性化。

3、文化功能

利用三江汇合口的资源环境优势集中布置美术馆、图书光、科技馆(含创意馆)和档案馆,形成市级文化中心;同时在各大居住区内合理配置公共文化活动设施,营造浓烈的城市文化氛围,形成沈本新城兼具多功能的文化特色片区。

4、商业功能

大型集中商业设施和小型居住商业配建并存,但比例适度,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

5、居住功能

居住功能是本区域的主要功能,其所覆盖的区域是市民居住和生活的主要空间,规划拟构建一个安全、宜居、生态、给人以强烈归属感的“和谐社区”。

四、规划结构

形成“一核、两带、三轴、八片区”的空间格局。

一核:中央商务核

位于市民服务中心南侧,被李时珍大街和北沙河围合,集商务办公、酒店洽谈、金融贸易、广告传媒等多功能为一体,是本区域的日常工作区,也是沈溪新城的CBD中心;

两带:滨水绿带和山地林带

沿北沙河—张其寨河水系为布置若干滨水带状公园,为市民提供理想的亲水休闲平台和生态体验空间;以本区域北侧自然山体为载体的形成几大生态公园,成为本区域北侧的天然生态屏障,同时是城市的最佳观景点和生态休闲区;

三轴:城市中心轴、城市动力轴和城市宜居轴

以自然山体为背景,形成以市民服务中心—市民广场—市民公园—滨河广场一线为城市空间景观轴线的城市景观中心轴;横贯中央文化区核心区域的李时珍大街,西侧直达沈丹客运专线日月岛火车站和沈丹铁路日月岛火车站,东侧与抚顺直接相连,形成城市动力发展轴;以木兰路为依托,两侧以居住用地为主并配套商业服务设施,形成城市宜居轴线。

八片区:两个行政办公片区,即市民服务中心办公区和歪头山居住区行政办公区;三个商业区,即站前商业区、歪头山居住组团商业区和花岭商业区;一个公共文化区,即北沙河三江汇合口滨水公共文化区;一个低密度居住与健康休闲片区,即位于规划区北侧自然山体处的高档居住休闲区;一个居住片区,即位于北沙河与自然山体之间的广大河谷地带的中高档居住片区,根据人口规模划分为歪头山居住区、日月岛居住区和西花岭居住区。

五、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规划概况

规划区内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水平是与实际用地规模、规划人口容量和居住人口分布情况相对应的。各地块内的公共配套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是必须提供的基本设施,不得随意减少,并应与土地开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步使用。本次规划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考虑城市级(含居住区级)和居住小区级(含居住组团级)两级配套。

规划布局

1、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

(1)文化设施

结合居住用地布局,规划设置文化活动中心三处,以满足各个居住区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每处占地1.2公顷,建筑面积不小于6000平方米;充分利用沈本新城特有山水资源条件,结合城市设计规划形态在三江交汇口的各个驳岸规划设置四大文化建筑,以满足城市居民文化生活需求,四大文化建筑分别为美术馆、图书馆、科技馆(含创意馆)和档案馆,占地依次为1.6公顷、1.46公顷、2.54公顷和2.19公顷。

(2)教育设施

综合考虑规划区及北部居住区人口容量、入学率、中小学建设标准以及规划区居住用地布局,规划在张仲景大街西侧自然山体脚下设置高级中学1所,设计班型66班,占地面积7.03公顷;考虑规划区中、西部人口稠密的特点,规划设置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设计班型分为45班和54班两种,将两个54班班型的学校布置于中、西部居住区内,将两个45班班型的学校布置于北部和东部居住区内。其中,45班班型的学校占地面积为2.0公顷,54班班型的学校占地面积为2.5公顷。

(3)体育设施

规划区西部人口密集,规划在其中心地段设置居民运动场、馆一处,占地1.5公顷,为居民提供日常健身、运动场所;规划区东部用地以行政办公、商务服务和分散居住用地为主,规划时不再考虑市级体育设施。

(4)卫生设施

结合居住用地布局,规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处,分别设置于日月岛居住区和西花岭居住区中心地段,每处占地0.5公顷,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为日月岛居住区和西花岭居住区提供日常医疗服务;歪头山居住区已经有中国医科大附属医院提供服务,不再另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广场

结合城市设计与用地功能布局,规划区设置广场三处,其中市级广场两处,居住区级广场一处。

市级广场包括位于核心区内的市民广场和滨河广场。其中,市民广场北邻市民服务中心,南侧为中央商务区所环抱,占地面积6.99公顷,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与活动场所;滨河广场占地3.25公顷,位于滨水文化体验区内,为市民提供滨水休闲和文化体验的最佳平台。居住区广场位于歪头山居住区中心地带,占地1.29公顷,为该片区居民日常休闲、娱乐提供室外公共空间。

2、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结合居住用地布局,规划区内设置托幼、卫生站、文化活动站各10处,按居住区级规模设置综合食品店、综合百货店、书店、中西药店和市场各4处,设置储蓄所和邮电所10处,设置社区公共用房21处,设置公共厕所22处,按居住区规模设置街道办事处和派出所各3处;物业管理用房在房产开发中应结合具体开发项目合理设置,换热站、燃气调压站、垃圾转运站、变电室、给水加压泵房、消防加压泵房及消防水池应结合专项规划及地块开发管理需要合理设置;此外,餐饮设施、便民店及其他第三产业设施、垃圾收集点、停车场、停车库以及居民存车处等应结合具体地块开发合理设置。

上述设施布局规模与建设标准可参照国家相关规范执行。

六、结语

一个城市重要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与该地区在城市中的地位有很大关系,作为新城的中心区其配套应充分对老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补充,同时重点考虑规划范围内各大居住区的便民服务设施。

参考文献

王新哲 黄建中 城市社会服务设施规划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吴志强 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纪大伟 本溪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工程师 注册城市规划师

关海玲 本溪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工程师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度假型;城市新区;公共服务设施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逐渐成为百姓提升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构建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旅游配套服务功能,更是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2 公共服务设施分类

公共服务设施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形成不同的门类。

2.1按照服务范围及服务等级划分

按照服务范围及服务等级划分,可以分为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2.2按照经营性质划分

按照经营性质划分,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分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和经营性公共服务设施。

2.3按照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及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划分

按照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及新版本的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分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A),商业服务业设施(B),道路与交通设施(S),公用设施(U)4大类。

2.4按照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要求划分

按照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要求,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分为“独立占地位置不可调”、“独立占地位置可调”、“非独立占地”三类。

3 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现状

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总体水平偏低,长期以来政府重视的是可以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作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各项公益性及准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由于政府在基础设施工程上的大量资金投入,造成了这些公共服务设施长期被放在次要的位置。我国现状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存在如下问题:

(1)供应主体呈现单一趋势

目前除了政府部门、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外,我国目前第三部门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存在严重的缺位现象。

(2)供给总量不足和社会需求旺盛

政府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重点仍然把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公共设施和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工程上,而关系提高人民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提供上只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多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没有达到城市平均标准,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3)资源共享程度不够

由于条块分割,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系统之间公共服务资源缺乏长期有效的共享机制,造成功能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均衡、资源配置效率低。

4 公共服务设施在城市规划层面上的分析

4.1总体规划层面

大目湾新城在总体规划层面,主要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来确定公共设施规划的对象,作为一个旅游新城,规划对旅游设施作了较多的分析和研究,规划主要确定公共设施的位置、规模和用地布局,对公共设施建设标准并没有制定。

4.2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

大目湾新城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主要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来确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并结合地方规范中的要关规定确定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分布、项目等级、规模、服务半径及相应的建设要求,但引导控制的重点还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5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大目湾新城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主要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来确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包括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道路与交通设施、公用设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5大类。

5.1设施分级

根据公共服务设施分类,规划以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为重点,经营性公共服务设施为补充,对各类设施按照服务范围及服务等级进行分级配置,最后,通过对设施的用地要求进行分类控制。

5. 2指标的确定

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确定主要参考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及技术规范,但基于大目湾新城为旅游度假型新城的定位,新城内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的确定不能机械套用相关标准,应从城市整体需求角度进行控制。例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中的行政办公设施、文化设施及教育科研设施指标的确定:

(1)行政办公设施

大目湾新城以旅游服务为主,主要安排一些片区级及社区级行政办公设施,其用地指标与《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比较,比例偏低。

(2)文化设施

大目湾新城文化设施以“不老文化”、“海洋文化”、“渔文化”为主题,与大目湾新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形成丰富的文化设施,其设置的展示性文化设施较多,用地指标上较一般中等城市要高。

(3)教育科研设施

鉴于大目湾新城为小城镇兼旅游度假区,在人口测算时,人均指标较大,考虑到大目湾新城定位的特殊性,学校的千人指标将在宁波市的指标的基础上适当偏低。

大目湾新城幼儿园千人指标为28‰;小学千人指标为52‰,初中千人指标为32‰,普高千人指标为24‰。

5. 3规划内容

5. 3.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1)行政办公设施为公益型必设项目,为政府行政管理办公及公共活动场所,主要由政府投资兴建;

(2)创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与海洋文博文化相适应的文化娱乐体系;

(3)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4)提升大目湾新城的体育文化氛围,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同时,增强城市品位,建设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全民化体育设施体系;

(5)建设全覆盖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体系。

5. 3.2商业服务业设施

基于海洋文博商务中心、养生休闲度假海湾的功能定位,大目湾新城布置大规模的高规格的商业、服务业、旅游度假、餐饮等设施。

片区级主要为生活配套设施,包括演艺中心、商务办公、综合商业、酒店、娱乐中心、百货公司、专卖店、餐饮、休闲街区等。

5. 3.3道路与交通设施

道路与交通设施主要包括城市道路、城市轨道交通、交通站场三大类。

合理地设置区域及内部公交线路以及公交站点,倡导“公交优先”的方式,将土地利用与公交系统紧密结合,最大程度地减少新城的交通压力。

5. 3.4公用设施

公用设施主要包括供应设施、环境设施和安全设施三大类。

结合区域资源特点,采用低碳理念及技术,以环境设施、综合交通、

水资源利用等为重点,构建便捷、高效、低碳的公用设施系统。

5.2.5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大目湾新城公共服务设施分为标准社区级和基层社区级两级。

标准社区对应居住区规模,配置社区服务中心,服务半径为800~1000m,服务人口规模约2~3万人。

基层社区对应居住小区规模,配置社区站点,为基层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各类配套设施,服务半径为300~500m,服务人口规模约0.8~1万人左右。

6 小结

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不仅是旅游产业基础性工程,也是向游客展示旅游品牌和形象重要窗口和载体。原有的基于城市分级体系下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已经在服务范围和设施配置数量和质量上暴露出了诸多问题,科学合理地确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与内容显得龙为重要。文章结合大目湾新城大目湾新城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针对旅游度假型城市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进行了初步探索,为同等发展水平的中小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有效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郝春艳.县域中心城市公益性公共设施研究[D].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6.15

[2] 张春阳.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4(13)

[3] 徐振明,荣玥芳.文化旅游区服务设施规划方法探讨[J].山西建筑,2009(9).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城市;控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控规就是上承总规、下启修规的一个规划层次。同时,城市规划、镇规划直接实施管理的依据就是控规。城市、镇政府的职责就是实施控规,是实行规划的部门一项重要的日常法定工作,任何地方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控规的实施。并且,由于城市等级和规模程度的不同,城市控规编制的理论和方式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同时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经济的逐日发展而与时俱进。

1、当今城市控规中公共服务设施存在问题

1公共服务设施在开发建设中主要矛盾

居民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制备开发是城市控规开发的一个主要部分,涉及到的要素主要包含了土地、供给、资金、城市规划、需求等这五个方面。但是,我国的城市控规中公共服务设施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从我们身边来看,公共设施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其中还存在资金投入的问题,人们既想建设好公共设施,资金投入又不够大。从建设的过程中来看,包括了社区的开发、城市规划、建设、审核、运营等这五个阶段。就涉及到的主体来说,包含了规划部门、行政部门、建造单位、开发商、运营商、社区居民等。在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与开发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合作成功与否,这决定了完成建设后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否能够到达一种合理的配置来满足广大社区群众的各类需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各类要素很长时间无法达到最大程度上地发挥其资源的优势,这使得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开发与建设中出现了各种矛盾。

1. 2城市规划够局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城市一贯的注重当地城市的经济增长、以至于忽略了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以及其质量的提高。政府将大部分的财力投入了工业用地,因为其比较与公共服务设施可获得较大的收益,公共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所占用的金额投入的比例相对比较低;政府过于注重城市的经济形象,过于追求场面如宽敞的马路、更具现代化时代广场,由总体结构上看来,主次干道与支路的协调与比例,路网结构安排不合理,十分容易造成城市的交通拥挤。此外,由于镇村和城市各自为政这一已持续很久,土地的利用毫无章序,土地开发呈现出无秩序的经营状态,土地的利用率较低,土地资源的浪费情况比较严重。

1. 3将规划落实到实处

控规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的监控一般都要落实到实处,就是根据指标的要求详尽的规划服务设施的类型、布局位置和规模大小等,并最后准确的在规划图则中表达出来,例如幼儿园、小学中学、卫生所、体育服务设施等。以土地为根本条件的决策在政府主导的有关于房地产的开发中对公共设施的控制非常有效。但是,伴随着被引入的房地产开发的制度和经济制度的转向,被开发的时间和开发的主体的不确定性影响,这个决策视角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很容易有各种问题,如控制灵活性不足,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在城市控规的阶段已经确认将极大限制下一步修建性详尽的规划总结。除此之外,所选择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往往不能够显示出太多的理性,城市控规不容易说清楚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在此处而不是规划区的其他任何位置的精准依据,对于服务设施位置的调整变动也少了必要的说明与补充或是限制的条件。城市控规中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需要把握两个基本原则,第一,应该满足其使用的需求,即应该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规模大小和数量是符台有关规范最低要求的,这也是服务设施配置的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在满足了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应该与开发建设结合在一起,思考投资让主体不同那么对服务设施的布局会带来的影响,给予建设与开发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其可以结合更加具体的修建性详尽规划设计的灵活布局。

2、传统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及问题缺陷

2. 1传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城市控规编制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便是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传统的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是在城市,其所依据的配置方法是按照等级配置和规模大小相对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就一般情况下来说,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可以分成市级区、居住区、居民住区这三类级别。其中居民居住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包括文化、教育、体育、管理、商业、医疗服务、社区服务、绿化和其他等多类服务项目。

2. 2传统公共服务设施的问题缺陷

传统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忽略了城乡是统一的这一概念,从而将城市与乡村作为两个不同的个体系统,将不同标准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开配置,虽然考虑到了城市和乡村不同的特征和经济情况,但是城市和乡村的配置标准差距较大,这就决定了城市与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的差距,也就与统一城乡发展的原则相违背。同时,传统公共服务配置根据等级作为依据,而不是根据居民的实际所需作为根据。按照等级作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方法认为到了一定的级别就应该配置与级别相对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以至于完全的忽略了居民真正的需求东西和需求数量,除此之外也忽略了不同设施的服务区域、服务质量的差别。除此之外,传统的服务设施配置方法极容易忽略居的真正需求,传统的设施配置方法在城市的居民及乡村的居民各自当作无区别的整体,然而实际上,无论是居住在城市的居民或是在乡村的居民,不同属性的差别导致了居民公共服务设备需求的根本差异性。

3、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解决问题的方案

经过对不同的公共服务设施主管部门的现行规范和对标准进行梳理、调研考察,确立出新的发展条件下不同级别、不同种类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要求,根据合理的服务范围脱离地块的管束,采取相对比较宏观的视角在更大的范围里进行决策控制,并且要给予—定范围的自由度调整,加大补充及说明,确认有条件调整、可以调整的范围及内容。

3. 1转换决策视角

由于转化决策的视角按控规编制思想化解中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不确定性方法,在以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范围的前提下,对于原本就有基于地块的确定性配件向相对较大的范围或者更高一层次的控制单元开始进行调控转换。这种变化不仅可以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的种类及数量的供给方面,同时延续了已有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指标的体系,而且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够更好地调动更多投资主体参与到城市开发当中来,在拥有弹性的规范内使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更经济更符台未来的城市开发趋势变化,考虑到不同的公共服务设施拥有不同的投资主体,服务范围及管理部门,所以应该根依据其自备需要区分不同规模的调控部分。以这样的考虑为基础,在如今新社会下的城市控规编制中,应加强作为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居住社区的配置功能和内容在更具有弹性的区域范围内提供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的综合全面服务,此外同时加以基层的社区服务基本功能设备。

3. 2重点确保公共利益

由于如今市场经济下的公共服务设施极易受到市场的侵蚀,可将公共服务设施分成两种:一种是极易受到市场力侵蚀的公共服务设施,此类包括文化教育、医疗服务、体育健身、社区服务,社会福利,行政管理等等;另一种是易被市场力推动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各类商贸。为了加强对公益类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的控制,更有效的保证具有公益性的服务设施落实,在视角转换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具有公益性的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和内容的强调控制。尤其是对于政府直接投资建设配置的设施种类,可以回到传统的控制方式上去,尽量的降低控制中不的确定因子造成的干扰,对这类设施进行数量上随意调整严格监控和位置上的严格控制。然而,对于具有经营性的公共服务设施,除了政府所需求的特别规定的农贸市场以外,在标准和内容上则以迎合市场经济需求在总量和公共配置的内容为重点,以至于留有一定的余地。

参考文献

[1]李南菲;罗问;;都市卫星城的困境与破解的公共设施导向战略——以上海市松江新城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1年01期

[2]扈万泰;;创新发展 追求特色 提高城市规划水平[J];城市地理;2012年S1期

[3]高中岗;张兵;;对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若干思考和建议[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2期

[4]周毅;;当前中国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居住区 ; 公共服务设施; 教育设施 ; 配套标准 ;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建设面积及人口不断增加,但与之相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往往增长速度不成正比,在各地新闻报道中也常见市民抱怨教育设施缺少、医疗设施缺少、文化娱乐设施缺少等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日益成为政府和市民高度关心的问题。

政府由于资金有限等原因,主要负责投资建设市级、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则大部分由市场来配套。而在实际工作中,《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对社区的建设指导面临着许多挑战,既不能有效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也不能指导市城乡规划局在核发规划条件时对配套设施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导致后期开发报建的居住区规划方案往往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较少。

因此各城市制定一个符合当地实际且有前瞻性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管理体制,作为地方标准去管理或指引社区建设,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通过对相关规定规范、各城市经验、规划管理部门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

2相关规定规范的分析与研究

2.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版

居住区按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10000-16000户)、居住小区(3000-5000户)、居住组团(300-1000户)。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采用千人指标和分类指标控制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其中居住区为建筑面积1668-3293 m2/千人,用地面积2172-5559 m2/千人;居住小区为建筑面积968~2397 m2/千人,用地面积1097~3835 m2/千人;居住组团为建筑面积362~856 m2/千人,用地面积488~1058 m2/千人。

“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分级配建表”及“公共服务设施各项目的设置规定”中确定了各级居住区需相应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居住小区要配套幼儿园、小学、卫生站、文化活动站(含青少年、老年活动站)、居民健身设施(含老年户外活动场地)、社区服务中心;居住区还要配套中学、医院、门诊所、文化活动中心(含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等。

该规范存在的欠缺之处:①千人指标数据较为繁杂,且指标跨度较大(既包括各级居住区本身的数据跨度大,也包括三级居住区之间的控制规模相差大),不便于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总量统筹计算及控制单元的公共服务设施量计算,也不具有很强的指导城乡规划局进行具体建设项目审批的意义。同时千人指标控制的公建用地面积与用地平衡控制指标中的公建用地比例(居住区15~25%,小区12~22%,组团6~12%)也不完全一致。

②公建分级配建表及设置规定的部分内容,已不符合实际发展需求。以教育设施为例,规范将其分为“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四类,与我国目前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体制不相符,高中并不在义务教育范畴内,其就读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建议教育设施配套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中学分“初中”和“高中”分别控制;托儿所负责保教3周岁以下的儿童,以看护照顾为主,不承担教育职能,在实际操作中一般不独立设置,而是在幼儿园设托儿班,所以规范中要求其独立占地,不符合市场实际。

2.2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分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R12/R22/R32)”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两类。R12/R22/R32类用地包括幼托、文化体育设施、商业金融、社区卫生服务站、公用设施等用地,不包括中小学用地;A类用地包括行政、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

按照该标准,属于R12/R22/R32类的公共服务设施由房地产开发单位在投资建设居住区时予以配套建设,属于A类的公共设施不在居住区中配套,由政府另外负责统筹安排建设,也可以引入市场机制提供或运营。

2.3 两者存在的冲突

前者要求按居住区人口规模配套中、小学;后者明确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不包括中、小学用地,两者存在矛盾。

3 关于居住区教育设施配套的建议

必要的规模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素之一, 中小学应具备一定规模,不鼓励分散布局。而规模的扩大必然伴随着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的同步提高,例如24班以上的小学,其占地面积较大,选址需权衡多方面因素,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超出将居住小区范畴。且中小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属于纯公共服务设施,其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均由国家公共财政提供。如果作为居住区配套设施由开发商实现,其规模和办学质量必将受到很大限制:①首先是用地规模难以保证,容易出现所谓的“麻雀小学”;②还有部分开发商采取化整为零分次报建的办法,逃避教育设施的配建;③其次是区位普遍偏差,中小学和幼儿园被置于小区中不利居住的地段,如交通噪声干扰区或高层日照阴影区;④此外,设施建设往往滞后于商品房的开发,难以保证“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同时这种建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将导致城市教育设施布局零散无序、各自为政。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将小学作为小区级必设设施,主要是考虑其服务半径要求。但是随着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校的选择不再局限于居住区范围内,教学质量的高低成为家长对学校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小学的布点和规模设置也不应只局限于小区的范畴之内,而应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统筹协调,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综上所述,建议政府作为教育设施的建设主体,以单独占地形式建设,其用地选址与规模在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统筹协调。对于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应配套小学的居住楼盘,可以采用向政府缴纳教育配套费的方式。但大型郊区楼盘因周边城市建设用地缺少,相应的公共设施配套也较少,需要开发单位按居住区人口规模配套初中、小学。

同时各地应根据当地的人口结构合理确立教育设施的千人控制指标(或采用标准户的概念)及建筑、用地面要求,以指导各级教育设施的分布数量及建设规模。如广州市采取80学位/千人控制小学服务规模,40学位/千人控制初中及幼儿园服务规模,考虑到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按照30学位/千人控制其服务规模。

4 关于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的建议

通过参考广州市、上海市、武汉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本文提出按照刚性与弹性相结合,必配和选配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标准。

4.1 刚性与弹性相结合,必配和选配相结合

为公平协调各楼盘的开发利益,建议统一标准,无论居住区、小区、组团,均需按住宅建筑面积的一定比例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这样既便于计算,也容易形成一个固定概念去推广。各城市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并结合居住区规范,合理确定比例,如以广州为例,则要求每100m2住宅建筑面积配置不少于6 m2的公共服务设施。

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可以按照该标准计算公共服务设施总量要求,并结合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在设定出让土地的规划条件时,宜要求按每100 m2住宅建筑面积不少于6 m2 的标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如控规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面积低于6 m2/每100 m2住宅建筑面积的标准,则以控规配套设施为必配,其余可由开发单位结合市场及自身需求选配;如控规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面积高于6 m2/每100 m2住宅建筑面积的标准,则以控规为准。

4.2 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里明确了各级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比例要求,市城乡规划局在核发规划条件时应将此纳入其中,并要求居住区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独立占地,形成既为小区居民服务、也对外开放的社区公共中心,这样既保证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高, 也减缓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

5 结语

本文重点对教育设施及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但同时还需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布局,避免各居住区配置设施重复单一,无法满足多元化需求,或空间分布不均衡、服务半径过大等问题。今后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会出现新的动向和特点,如何应对这种变化还需继续研究与思考。

参考文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2002年版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3.《广州市居住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2005年

4.《广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移交管理规定》(穗府办〔2010〕15号)

5.《北京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 2002年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范文第8篇

为进一步宣传贯彻新《规范》,使城市管理部门及公众更好地了解相关内容,有效促进《规范》的实施和执行,本刊特别邀请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市容景观管理处负责人进行解读。

Q1、修订实施《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管理规范》的意义是什么?

答:《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管理规范》是首都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管理的重要依据。为9类20 种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助于解决目前城市道路上各类设施存在的数量偏多、分布不均、占地偏大、影响通行、规格多样、缺乏美感等问题,有利于创造更加优美、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对进一步推进北京市的城市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Q2、目前我市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存在哪些问题?

答: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是依附于城市道路空间,为公众提供服务功能的设施,也常被称为“城市家具”。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是城市景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政府发挥城市功能、服务民生的水平,同时也是城市景观品味高低的体现。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市公共服务设施存在如下问题。

(1)分布不均,数量偏多。从调查情况看,我市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区多、郊区少;主要大街,繁华地区多、偏僻地区少。

(2)占地偏大,影响出行。有些公共服务设施占地偏大,且占据位置不合理,造成人行交通拥堵,甚至完全堵塞了行人通行、或者占据了盲道,既不符合《规范》的要求,也不符合人性化要求。

(3)设施损毁,影响使用。通过调查,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管理不善、疏于维护,污秽、损毁、破旧问题突出,有的已经完全失去了服务功能,失去了使用价值,却没有及时拆除或更换。

(4)规格多样,造型繁杂。在同一条大街或同一个地区,同一类公共服务设施往往形式多样、色彩不一、材质各异, 既缺乏统一性,也影响市容景观。

(5)缺乏美感,视觉污染。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在整个城市中是小品,但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不容忽视。北京目前就缺少高质量的让人们的审美情趣向上的“城市家具”, 缺少世界上先进城市“城市家具”应该具有的透明、单纯、实用、美观、广受欢迎的特性。

《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管理规范》的颁布实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技术支持。深入贯彻落实《规范》,可以进一步改善我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与管理,让首都的市容环境面貌再上一个新台阶。

Q3、《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管理规范》的内容有哪些?

答:《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管理规范》规定了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的一般要求和具体要求。一般要求包括设计要求、设置要求和管理要求三个方面的内容;具体要求中对每一种设施的尺寸、颜色、材质、设置进行了规范。

Q4、《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管理规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管理规范》适用于中心城及新城的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和管理。中心城区指城六区,新城指十个郊区的建成区。建成区,指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它包括市区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在近郊区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城市建设用地。

Q5、《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管理规范》是按照哪些规范性文件修订的?

答:《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管理规范》修订、颁布的法律依据包括以下9个文件:

国家标准:GB 5768.2 道路交通标志

国家标准: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国家标准:GB 17733.1 地名标牌 城乡

行业标准:YZ/T 0129 邮政普遍服务

行业标准:YZ/T 0067 信筒

地方标准:DB11/T 190 公共厕所建设标准

地方标准:DB11/T 493.1 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第1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地方标准:DB11/T 650 公共汽电车站台规范

地方标准:DB11/1116 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

Q6、什么是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

答:设置于城市道路路侧带范围内直接服务于行人的设施。

Q7、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哪些?

答:包括护围栏设施(含人行道护栏、公交站安全护栏、绿化设施带护栏等)、废物箱、行人导引类指示牌(含街牌、步行者导向牌、公厕指引牌、地铁指引牌、人行地道和人行天桥指引牌等)、公交车站设施(含站牌和候车亭)、邮政设施(含邮筒和邮政报刊亭)、公用电话亭、自行车存车设施(含自行车存车架、自行车存车围栏和公共自行车设施)、座椅、活动式公共厕所。

Q8、《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管理规范》中的一般要求包括什么内容?

答:包括设计要求、设置要求、管理要求。

Q9、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计要求有哪些?

答: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计要求包括六项内容。

(1)设施外观、体量、材质、色彩设计应与城市的历史文化和风貌相协调,同一区域、道路的同类设施的样式、材质、色彩应协调统一。

(2)设施体量设计应遵循小型化设计原则,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设施占地面积,减少占用公共空间资源,并符合相关政策和标准的要求。

(3)设施应方便行人安全使用,易于识别。

(4)设施材质应坚固耐久、环保防腐、易于维护。

(5)设施名称标识和图形符号应符国标 GB 5768.2、GB/T 10001.1 、DB11/T 493.1 的相关要求。

(6)除经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批准的设施,其他设施不应附着或显示商业广告、公益广告、海报,不应悬挂、张贴标语宣传品。

Q10、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要求有哪些?

答: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要求有以下十五个方面的要求。

(1)设施设置应符合城市规划和所在道路规划要求。

(2)应保证人行道连续、畅通,保障行人通行安全。人行道内不应设置妨碍行人通行的设施。

(3)各类设施应统筹考虑,综合协调,适当组合,减少占用路侧带公共空间。

(4)设施设置应满足道路交通的视距要求和通透性要求。

(5)设施设置后,人行道剩余宽度应不小于表 1 的要求。

(6)设施外廓距路缘石外沿距离不小于0.25m。

(7)盲道及盲道两侧各0.25m范围内不应设置设施。

(8)设施距绿化树池、市政管线检查井距离不小于1m。

(9)道路交叉口转弯半径及其两侧20m范围内不应设置除交通设施、行人导引类指示牌、废物箱外的其他设施。

(10)人行地道内及出入口周边20m范围内,不应设置除行人导引类指示牌、废物箱外的其他设施;人行天桥引桥周边20m范围内不应设置除行人导引类指示牌、废物箱、自行车存车设施、公交车站设施外的其他设施。

(11)设置在绿化设施带内的设施,外廓不应超出绿化设施带范围。

(12)行道树设施带内不应设置设施宽度大于行道树设施带宽度的设施。

(13)以下设施设置间距应符合表2的要求。

(14)交通枢纽、商业区、旅游景区、大型文化体育场馆场所周边,可适当缩小废物箱的设置间距,除公交车站和公共自行车外不应设置长度或宽度超过2m的设施。

(15)设施应安装牢固,安装后确保地面平整,铺装规范,铺装材质应与周边一致。

Q11、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有哪些要求?

答: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包括日常保洁、设施维护、应急维修三个方面的要求。

(1)设施日常保洁、维护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设施使用功能完好。对闲置或丧失功能的设施,应立即拆除或修复;

――设施外观无损坏、无脏污、无锈蚀、无喷涂、无小广告;

――设施颜色应色泽均匀,无明显褪色,无明显色差,无漆面脱落;

――设施标识或所载内容无缺失、无模糊、无涂改;

――设施周边无堆物堆料、无污渍、无垃圾。

(2)设施巡查和保洁、维护、清洗粉饰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设施巡查保洁频次应符合表3的要求;

――设施清洗粉饰频次应符合表5的要求。

(3)设施紧急维修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各类设施应有特殊气候及各种自然灾害时的维修预案;

――设施倾倒、歪斜或不稳固时,设施产权单位应立即设置围挡和安全警示标志,并在4小时内对设施进行维修或拆除;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范文第9篇

关键词:非营利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编制;实施管理;

Abstract: the non-profit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re the residents in the basic life demand protection, is to safeguard the public interes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ity of the important elements. In the current rapid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nonprofit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overall is lagging behind state. This paper guangxi's main city health medical facilities, education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condition for non-profit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re analyzed, and the attempt to from the planning establishment,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non-profit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China, put forward the idea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erfect.

Keywords: non-profit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公共设施是指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城市经济运行、产业发展所提供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非营利性公共服务设施在提供消费时各消费者间互不影响,在消费过程中并不把其他人排除在外,其具有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具有非营利性特点,主要有政府公共部门进行开发,包括由政府主导建设的医疗卫生设施、基础教育设施、文化体育设施、社会福利设施等。本文主要通过对广西几个主要城市居住社区级医疗设施和教育设施的建设情况为例,对调研情况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设思路。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及问题

非营利性公共设施与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和生产需求密切相关,其建设的完善与否与关系到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和公共利益对的保障。作者2010至2011年间多次对广西主要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教育设施建设情况开展专项调研,并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后发现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配套建设滞后,用地难以保障;

对于新建城市和城市新区而言,非营利性公共设施的建设较为容易实现,在政府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下从城市规划编制到项目实施具有较高操作性,各类设施的配建水平主要依赖于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和个职能部门间的协作机制完善程度。而对于大部分城市建成区而言情况相对困难,老城区内经多年开发已无闲置用地,用地权属复杂,改造成本高,而往往老城区人口密度大,各类原有设施配套不完善并且经多年使用现状运营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居民需求。因此在城市建成区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即迫切实施难度又较大。

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承担着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双重职责。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地不足、布局不合理、稳定性差等问题突出。2010年南宁市公立医院举办的53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租赁房屋用硬的为26个,占总数49.1%,用房总租赁面积17185平方米,年租金费用为507.74万元。

2010年南宁市社区卫生机构用房情况统计表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调研材料自制图

2009年底统计,广西311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8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面积不足1400平米,65.09%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举办医院共用业务用房,48.6%以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靠租房执业服务,30.19%的街道办事处没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已成为制约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深入开展的“瓶颈”问题。类似情况不同程度存在于教育、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行业,致使出现“就医难”、“入学难”等社会问题。

广西城市学校缺地现状表

数据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09/2010学年初普通中小学及其他学校综合统计报表》

城市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管理的非整合关系

规划编制模式的不足

现行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留存着计划经济烙印,强调理性的预测和全局的把握。总体规划编制强调对城市全方面各系统的全面指导使总体规划对于某一专项内容的针对性和动态适应性不足,造成实际指导作用不强。规划编制依据上位规划自上而下逐层分解,使得下一层次规划的组织编制部门难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各主管部门专项发展规划、变动的社会需要来开展有针对性的规划。同时,目前指导各类非营利性公共服务设施的法定规划编制周期较长,编制完成后针对已变化发展情况的动态编制维护不够,造成各职能部门所主管的各类非营利性公共服务设施赶不上规划的“末班车”,各职能部门难以将本部门主管的非营利性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建设计划纳入城市规划。

实施管理的衔接不畅

各类非营利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实施过程中项目立项、规划、选址、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过程中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间缺乏强有力的关联协作体制,同级各职能部门从各部门业务和利益出发,难以形成有效地配合协同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服务设施的公益性与土地资源有偿使用的矛盾

非营利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建成后由于其公益性质难以得到丰厚的回报。目前我国土地市场还不够成熟,市场力量对土地资源的分配具有自发、盲目、滞后等特点。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和使用价格的高涨的状况下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临巨大挑战。

城市规划决策及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较强的长官意志,规划决策往往具有随意性或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忽视公共服务设施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在城市用地向周边区域大规模推进的同时也产生对城市内部空间使用权的控制,使得不产生经济效益的各类非营利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用地被侵占。

完善非营利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契机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城郊结合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立体复合利用

前言

2008 年颁布的《城乡规划法》中强调了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近期建设应当以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建设为重点内容。2010年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相关会议中强调要通过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2011年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更加强调了尽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明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社会目标,逐步拉近我国城市和乡村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差距。2012年十报告提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年来国家针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已经由最初的重点建设、完善建设过渡到了强调均等化发展、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上来。

未来二十年将是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城市扩容势所必然,而城郊结合区域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向,城郊结合区域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发展、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不仅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塑造城市形象、促进和引导城市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国内基于城郊结合区域层面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柳州市旧机场片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改造规划》项目的编制对如何推动城郊结合区域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探索机会。

1、 公共服务设施的界定

公共服务是政府或企业为满足公共需求而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等的统称,分为基础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而其中社会性公共服务又可分为公益性公共服务和盈利性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设施是公共服务的物质载体,是保障城市生产、社会生活正常运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中,社会性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公益设施由于其自身的公益性特征,设施的投资收益率较低且资金周转期较长,是地方政府不太愿涉及的领域,但是其对于维护社会和谐、保持社会公正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规划提到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指与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与社会性公共服务设施。由于政府职能由“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政府将有限的财力集中在公益性设施领域,政府的事权和财权转向重点关注公益性设施。由此确定本次规划对象的重点是在政府事权和财权范围的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与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对商业设施等盈利性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规划引导。

由于国家标准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分类上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分类标准,本次规划在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区的发展特点,通过分类的合并调整有效衔接设施在城市和社区层面的关系,确定设施分类标准。本次研究的公共服务设施分为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体育设施、商业服务设施、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等七类。

2、 规划区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现状

2.1规划区概况

旧机场片位于柳州市西南部,片区西面为铁路用地,东面为大龙潭风景区,南面为机场净空控制用地,北面连接城市中心区,距市中心4公里,距机场7公里,规划用地8.3平方公里,现状人口9.5万人。

规划区属城乡结合区域,紧挨柳江县拉堡镇及基隆开发区,流动人口集中,人员复杂,人文环境欠佳,原有建设基础差,前期开发缺乏高起点的统一规划,导致片区建设水平低,城市功能散乱,景观环境不佳,公共服务设施严重匮乏,市民口碑不理想。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将旧机场片区定位为新兴的城市生活区,整治与扩展相结合。《柳州市旧机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修编完成,旧机场片区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生活片区,已初具规模,片区北面属于已建成区,人口密度大,可建设用地较少;片区南面在《柳州市旧机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导下,也如火如荼地开始展开建设。

2.2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现状

总的来说,规划区公共服务设施具有缺、少、小的特点,设施总体供给不足,布局不均,缺乏大型公共服务设施,主要表现为:医疗卫生用地规模太小,无一家具备规模的综合性医院;文体娱乐设施缺乏、陈旧,无法满足现有居民的需要,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缺少绿地与广场空间;商业用地布局散乱,大型商业设施缺乏,商业网点分布不均。

2.3 原有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中旧机场片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较为完善。但一方面未考虑到旧机场片区在今后发展过程中人口总量的迅速增长,在用地规模上没有体现出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

上一篇:城市公共设施范文 下一篇:消防设施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