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7 17:56:44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

作者简介:邬丹(1980-),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财务管理;唐蓉(1981-),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企业管理。(江西南昌 330038)

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专项课题(编号:JxJG-12-13-25)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高等院校是教书育人,培养未来人才的地方,所以从事教学的人都知道,对教学内容的科学选择,事实上是教学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内容能否有效革新,能否跟上时展的脚步,做到与时俱进,会影响到教师的教,更加会影响到学生的学。因此本课题组拟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方面进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能更有效的重新确定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内涵、作用及其相关的核算方法。不论从理论的教学研究还是公司的实务操作都能清晰地将两者界定开来。让学的人更好学,用的人更好用。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学科建设,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更能体现因材施教。

二、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交叉的原因是相同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并非同时产生,成本会计的产生先于管理会计。十九世纪中叶后期至二十世纪年代,随着英国产业革命的完成,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用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要,起初是在会计账薄之外,用统计的方法来计算成本。此时,成本会计出现了萌芽。从成本会计的方式来看,在早期成本会计阶段,主要是采用分批法或分步法,成本会计制度从成本会计的目的来看,计算产品成本以确定存货成本及销售成本。所以,初创阶段的成本会计也称为记录型成本会计。二十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机械化的大生产取代了作坊式的小生产,竞争日趋激烈,以经验和直觉为核心的传统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生产发展。于是,体现科学管理方式的“泰罗制”取代了旧的落后的“传统管理”,为了泰罗制的实施,“标准成本”、“差异分析”、“预算控制”等这些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相联系的计划、控制方法引进到会计中来,而这也被公认为是管理会计的雏形。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地应用于生产,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资本集中加强,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企业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日趋复杂,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此时,管理会计增加了预测、决策方面的内容而成本会计则提出了目标成本、质成本、作业成本等概念。显而易见,早期的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具有相同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全面管理就是从成本管理开始的,随后又扩展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而成本会计一直面向的是对企业成本的核算和管理,成本管理是它们研究内容的交叉点,而反映到教材上则是内容的重复。所以就课程教材的编排方面,对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交叉重叠内容的界定与区分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对高校课程计划的设计提出了挑战。就课程教材的编排方面,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显得尤为重要。

三、课题研究结果实施方案效果展示

成本管理会计是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结合现代管理会计而形成的一个新领域。现代管理会计脱胎于成本核算,臻于成熟后再回归母体,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界限,使二者更加完善统一。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合并的必然性:管理会计以成本会计为基础。虽然发展中的管理会计拓宽了原有成本会计的预测、决策等职能范畴,具有更广阔的研究领域,但它研究的基础没有改变。管理会计必须利用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决策和规划,如果缺乏成本会计作基础,管理会计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变为空中楼阁而无法存在。无论从我国还是从西方来看,理论界对于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界限是模糊的,尤其在西方人的观念中,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同质。如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商学院会计界权威教授查尔斯·T.亨格瑞认为:“现代成本会计也常被称为管理会计”,本项目组将围绕着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由独立课程形成一门相融合的课程,从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设计教学方案,以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其对本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创新能力。

(2)组织并精选教学内容,使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完美结合起来,完善学生的财务知识层次和知识结构。

(3)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信息量,特别是引入成本与管理会计发展的前沿问题。

(4)转换传统授课模式,用启发式代替注入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加强学生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动手能力的培养,除了完善理论授课之外还要加大上机操作的课时量,侧重其核算方法的掌握。

四、课题研究目的及解决方案

本课题旨在通过追朔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发展现状,预测其发展趋势。评析其对现在财务教学活动的影响。通过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经验与总结,针对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这样既促进了教学的发展,也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知识技能。

在后续课题组的调查与研究中我们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1)追朔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发展起源;

(2)确定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两门学科的交叉部分;

(3)界定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两门学科的差异部分问题;

(4)设计新的教学模式将两门学科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完美地结合起来;

(5)成本与管理会计教材的选择以及合并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问题

五、结语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行动导向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历史不长,但发展很快,工学结合、产教结合,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构成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都明确了高职教育目标应是: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岗位所需知识为目标,培养学生完成目标岗位工作的能力。成本会计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如何适应这一需要?成本会计教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就业市场的对接,这是每一位高职院校会计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长期以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基本的会计理论知,使学生综合素质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不断提高。2006年成为重庆市教改试点专业,自2008年以来平均每年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创业大赛等获奖十多项,这些均与我们一直重视和坚持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不可分的。

一、成本会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通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逐渐开发形成了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1)围绕成本会计岗位职责展开课程设计(2)根据企业需求并结合学生后续发展的需求去确定课程内容;(3)按照工作项目的先后,秉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原则来组织课程内容(4)构建“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从旁引导”的课程教学模式(5)建立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机制(6)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1.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课题组在与企业专家共同探讨,明确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基本职责,发现成本会计的工作重点是核算和分析。而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确定本门课程的核心是正确进行成本核算,并根据工作过程分解成若干项目,进一步细分为模块。模块的编排大致采用“导入案例-理论知识的讲解-XX的核算实例”三个部分。

2.课程内容的选取。(1)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来确定课程内容。由于成本核算差错会直接导致企业的损失,因此,成本会计岗位人员的基本职能首先就要求掌握基本的核算程序。从企业成本控制的角度看,准确的成本核算是进行成本控制的基础。而在成本核算过程中,难点之一即是会计数据之间的对应、稽核关系。本课程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对数据的计算,而是以各项会计数据以报表为载体进行传递,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定重点考虑了原始凭证的编制以及其与记账凭证的衔接。(2)根据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确定课程内容。本专业学生毕业条件之一即是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并鼓励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助理会计师考试。助理会计师对会计科考试的内容,由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三门课程所对应。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涵盖了助理会计师考试初级会计实务课程考试大纲成本核算部分的内容,此外,会计实务界顶尖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注册税务师考试科目均涉及成本课程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顺利通过助理会计师考试奠定基础,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课程内容的组织。(1)按照工作项目的流程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工作项目之间存在着顺序的要求。比如说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得到本月完工产品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之前,必须完成生产要素的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因此,在,在教学过程中,组成产品成本的费用分配就应放在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之前进行。(2)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讲解的方式来组织。以往的做法是先讲理论后讲案例。这种情况下,学生由于欠缺感性认识,很难理解这些理论。然而如果是先直接讲案例,再总结引出理论,则学生在做实践项目时由于不知整个操作流程,而只能被动地跟着老师的引导去学习,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本项目的做法是将各个项目相应模块的编排大致按照“导入案例-理论知识的讲解-XX的核算实例”的讲解过程,将理论穿插到企业成本核算的操作过程中去进行讲解。

4.课程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方法知识容量大,但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学习主动性的唤起。本项目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师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成本会计主动性。例如在讲解项目“销售成本的确定”时,可以用“角色扮演法”来进行阶段性总结。设定角色销售人员、产成品仓管员、会计人员等角色,要求学生分组分角色扮演,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生产流程和成本核算。

5.课程考核。教学考核中,建立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机制。平时成绩由上课考勤、回答问题、课堂作业、学生自主测评得分(即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撰写实训报告、实训日记)组成,占期末总评成绩的4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

6.师资队伍。通过组织专业教师考取各种资格证书、参加培训班,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培训了“双师型”专业教师。现在,执教成本会计课程的专业教师,除开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之外,均已取得了注册会计师、会计师等各种职业资格证书。

成本会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从2010年在2009级学生开始实行,目前正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逐步运用于本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这三年来的实施和不同改进,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很快,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二、教改实施效果

通过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学生专业素质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得到了周边会计师事务所、公司的一致好评。比如重庆方舟事务所负责人就明确表示非常欢迎我院毕业生。而且用人单位明确反映施行教改后毕业生的质量较施行教改前的毕业生专业能力有所提高,岗位适应周期变短。

成本会计课程是助理会计师考试内容“初级会计实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改革有效地促进了专业证书考试。教改前我校学生助理会计师通过率一般在15%左右,而教改实施后这几年来本专业学生考试通过率均在45%以上。而助理会计师考试通过率一般为11%左右。同时,本专业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竞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各项部级、市级竞赛中共取得奖项合计15次。

教改的实施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本项目教师在市级、校级各类教师技能竞赛中,共9人次获奖,并多人次受邀担任市级技能竞赛评委。

三、问题和思考

在教改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企业的需求逐渐变化,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在校的学生,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修改教学计划去适应企业的需求。但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他们又怎样去应对企业的需求?这个问题的实质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我国目前对于高职教育的要求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各级各类教改也围绕着这项目标展开。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对于高校的考核中权重最重的指标就是毕业生就业率。企业只需要满足自己需求的人才,因此,就业率是能反映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认可度。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更新换代的速度在加快,这种情况下,毕业学生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强烈、掌握速度快慢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对于高职教育的要求,应当综合考虑毕业生就业率以及后续发展能力。当前各高职院校开展的各级教改,大都是以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今后的教改工作,应当是在此基础上,还要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则文.高职会计专业税收课程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会计之友,2009(3).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实践性教学方法;理论创新

成本会计学“矛盾观”与“时空观”理论体系,特别强调成本会计学是正确处理所费总成本与所得产量矛盾的科学,所费总成本少,所得产量高,单位成本就低。而要正确处理这对矛盾,一要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二要有效地控制产品成本,才能算好科技进步帐,当好军师,引导企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降低产品单位成本,“用尽量少的价值创造出尽量多的使用价值”。

这一理论自提出以来,得到了较大反响,并在一些地方经过了实践检验。下面试从对比分析的角度,从六个层面对这一新理论体系作一简要阐释:传统成本会计学没有明确的成本计算对象“时空观”;新体系则明确指出产品是在一定时空中生产出来的,因此计算产品成本一定要有“时空观”,即根据各企业生产特点,以不同时空生产的不同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单汇集其总成本与产量,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简单生产同时又是大量生产的企业采用“简单法”,是以“全厂某月份生产的产成品”为对象;分步生产同时又是大量生产的企业采用“分步法”,是以“各步骤某月份生产的半成品及最后步骤的产成品”为对象;分批生产的企业采用“分批法”,是以“全厂生产的某一批产成品”为对象。这三种成本计算方法都要算出各品种的单位成本,其区别主要不在什么品种,而在什么时空,有的教材将“简单法”改称“品种法”是错误的,完全丢弃了简单大量生产的时空特点。要强调指出,按不同时空生产的不同产品开设成本单,实质就是设置“生产成本”帐户一级明细帐。这是新体系宝塔结构的第一层,也可说是“奠基工程”。

一、传统成本会计学没有说明制造成本法或变动成本法的实质性

新体系则明确指出,制造成本法或变动成本法是在三种成本计算对象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在成本单中按经济用途设置成本要素的问题,制造成本法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变动成本法则将固定制造费用分离出来,也作期间成本处理。须强调指出,设置成本项目,实质上就是如何按经济用途设置“生产成本”帐户二级明细帐的问题,这是宝塔的第二层,千万不要和直接费间接费的划分问题混为一谈。传统成本会计学没有阐明费用汇集与分配规律,新体系则明确指出,为了把各项费用有条不紊地按经济用途汇集于各成本计算对象,要划清九个费用界限,亦称过九关,才能准确地计算出产品单位成本,而不致出现化、挤、冲、摊的错误作法。过九关时,都可能遇到间接费用分配问题,对此可采用实耗材料数量比例法、实际工时比例法、定额比例法、约当产量法等。

二、陈本会计学课程系统性强,内容复杂

成本会计课程是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后续课程,需要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多,如需掌握生产费用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方法,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及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理论教学环节,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在知识系统的把握上有很大的难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有较大的难度。企业成本核算要求料费、工费全部入账,汇总成本,往往还要对很多账目进行结转,过程较复杂,学生可能对数据的生成途径和来源理解不透,经常混淆成本数据之间的关系,有时很难区分不同生产组织特点和类型,从而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因此,要求这门课程要有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作为保证。它要求学生对制造业生产工艺流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在正确计算制造成本的基础上,能熟练地对有关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编制成本报表,并能对成本资料进行分析,参与企业经营决策,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既具备一定的成本核算能力,又具备参与企业成本管理和决策的能力。

三“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

1、根据成本会计岗位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以成本核算和管理业务最复杂、最综合的制造企业为主,参照成本会计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按照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将成本会计职业岗位进一步细分为一般会计、成本会计和会计主管等三个层次,确定三个层次的岗位基本职业能力分别为要素费用核算能力、综合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成本分析与控制能力,拓展职业能力分别为协助参与成本分析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成本计划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三个岗位的具体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构建相应的课程能力标准,进而提炼、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对成本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2、改革教学内容,体现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应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一线、面向生产岗位或岗位群,根据“岗位适应、行业载体、核算为主和兼顾管理”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以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从社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入手,分解和提炼从事具体职业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然后根据这些职业能力需求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设计人才培养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根据成本会计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课程能力标准,《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通常应由成本会计基本理论、要素费用的核算、生产费用的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成本计划与控制等内容构成。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出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的会计专业人才。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实践性教学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模拟企业真实的成本核算岗位具体工作设置工作任务,采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熟悉企业成本核算岗位主要工作流程。将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岗位一个月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使学生在逐步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在每项任务完成前,教师应对任务或训练的完成所必需的理论知识,作出必要的说明,课程组织既要体现学习性,也应体现成本会计岗位工作任务要求,使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合理,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整个成本会计学中仍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这是宝塔的第五层,千万不可把它和第一层的三种成本计算对象方法并列。事后总结事前与事中成本控制的得失,以便更有效地控制未来的成本,这是新体系宝塔结构的第六层。相对传统成本会计学来说,它站得更高,可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指引企业走向更加美好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檀忠富;《成本会计》学习辅导(1)[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5年04期

[2]周蜜;曹剑光;;成本会计导入政府会计研究[J];消费导刊;2007年13期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成本会计;课堂设计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学科,但传统的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着突出“知识性、专业性”的片面性,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实际运用的培养,很少考虑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潜能,不重视教育学生认清对社会环境主动适应和能动改造的重要意义,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内容的选择上,带有“单一性、继承性和过分偏重理论性”。要实现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除了从课程设计整体规划外,课堂设计及实施就成了最关键的一环。

1课堂设计的理论思考

对“成本会计”进行课堂设计时,在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的框架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对理论的把握要体现必要、充分和实用的设置原则。“必要”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安排应兼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专业技能的要求,以必要为限。“充分”是指专业技能课的安排,必须充分满足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不打折扣。“实用”是指教学内容、课时安排以及教学方法必须切实可行,充分考虑学生状况,不搞花架子。在教学实践设计方面,应注重成本会计理论与成本会计实践相结合,在立足于成本会计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利用教材例题、习题和企业相关成本资料作为案例,进行必要讲解和演示,在熟悉把握成本核算基本原理和步骤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一些企业中的现实问题。要充分吸收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如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利用目前学校所能提供的教学设备,尽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成本会计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其能够融会贯通,基本具备进行企业实际成本核算的能力。

2课堂设计的实施要点

课堂设计是对具体章节教学任务实施的设计,其具体采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应依据教学要求和内容有所不同。但大的设计思路可包括以下这几个方面。授课方式:根据所教章节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确定本次课堂主要授课方式,如课堂讲授、翻转课堂、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也可以是几种方式的结合。教学目标:根据所教章节,确定本次课堂应实现的目标,如应了解、掌握、运用哪些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对完成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强化和落实,这一步设计应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对现有学生的分析来完成。教学内容:这一步是课堂设计的主要部分,可分为三个方面来设计。(1)教学流程设计:也可看作是教学步骤的设计,是根据前面三步的要求,如何实施和完成的具体操作,可按每次课的安排来考虑,流程不能太烦琐,应清晰地标出本次课堂要做的事,落实到具体角色(哪些由老师、哪些由学生甚至到小组、个人)。(2)具体教学内容:应涵盖本章节知识点,包括本章节重点难点如何分析和突破,说明应简洁、扼要。(3)课堂互动或检查:主要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讨论和学生对课中学习效果的检验,这部分设计要因授课方式、教学内容、学生人数而异,如学生小组讲解、个别学生抽答、课堂测验、分组竞赛等。作业或推荐读物:根据本次课堂所完成的任务及下一课堂要求,学生应做的习题、思考及学生应查看的相关读物或视频资料。

3课堂设计教案展示

文章选取成本会计“原材料费用核算”一节作为课堂设计的探讨,该节教学课时为3课时,教学对象为普通高校会计专业本科大二下学期学生。根据上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要点,结合本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案展示如下。(1)授课方式:任务驱动+翻转课堂。(2)教学目标:根据本节教学目的和要求,将原材料费用的核算分解为四个知识点,即四个教学目标。了解成本核算要素费用的性质和内容,熟悉原材料费用的特点和归集,掌握原材料费用的核算方法,能正确填制原材料费用核算的相关凭证和账务处理。(3)教学重点和难点:原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核算凭证的填制及账务处理。

4教学内容

4.1教学流程设计(1)课前准备(课下时间2~3小时):全班同学预习并观看“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和视频,重点关注原材料费用的归集和核算部分;第二小组由组长安排组织本组同学讨论并准备介绍原材料费用的核算(形式不限,时间在15分钟内);(2)前节知识点回顾(10分钟):根据上一次课后布置的思考题,抽问学生;(3)本节知识引导(5分钟):播放事先准备的视频;(4)由第二小组同学介绍原材料费用的核算,其他同学补充(30分钟);(5)教师评讲及总结(45分钟);(6)相关案例分析及知识检查(45分钟)。4.2具体教学内容(1)要素费用核算的内容:原材料(含燃料动力、低值易耗品)、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定义的解释和举例)。(2)材料费用的核算:原材料费用的归集(核算范围、凭证填制、计价方法,重点在原材料凭证的格式及填制内容);原材料费用的分配(分配对象、分配方法,重点和难点在分配方法的选用和计算);原材料费用核算的账务处理(账户确定、借贷科目的表示,重点在分配对象与账户的对应)。(3)原材料费用核算的案例(略):选用的案例应包含本节重点难点的运用。4.3课堂互动和本节知识点检查(1)抽问前一章节思考题,或由学生提问教师前一章节不清楚的地方;(2)由第二小组介绍原材料费用核算的内容,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讲评;(3)准备原材料核算有关的判断题、选择题各3个、临场检查学生理解情况;(4)由教师介绍案例背景及注意点,学生分组思考提出核算过程,再由学生自评、教师总结(也可采用竞赛方式,比较哪组做得更好)。

5作业及本节思考题

(1)作业可根据教材附加或教师自编习题酌情布置。(2)思考题:要素费用划分的依据和类别,原材料费用核算的特点及归集,原材料费用分配方法如何确定、关键是什么,原材料费用应记哪些账、如何确定借贷科目;也可根据教材附加题结合课堂互动和检查结果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彭宏超.应用型本科高校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J].现代企业,2014(3):60-61.

[2]刘雨婷.高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探析[J].亚太教育,2015(25):128.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 高职 成本会计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084-02

成本会计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会计专业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要培养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高职生源底子薄弱、成本会计这门专业核心课又比较难学、成本会计教学方法严重落后于行业需求,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高速变化的时展要求,改革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成为会计教学的重要任务。

1 教学做合一的具体内涵

1.1 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的来源

“教学做合一”这一教学方法是由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首次提出的。陶行知曾赴美留学,师从美国的教育家与哲学家约翰・杜威,深受杜威“做中学”等教育理念的影响。陶行知回国后在高校从事教育工作,深感中国传统教育理念落后于发达国家,一直关注和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理论。历时多年,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教育实际,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了“生活教育理论”。

其理论的教学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是充分结合了中国的教育实际之后提出的科学的教育理论。

1.2 教学做合一的内容

2006年12月14日,教育部专门针对高职教育印发了一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文中明确指出各大高职院校“改革教W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教学做一体化就是要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将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教材和实践课程作为教学工作的载体,教师要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专业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能掌握好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发挥创造力,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学好专业技能。

2 成本会计教学中实施教学做合一的必要性

2.1 高职学生现状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中可以了解到,我国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而随着各大高等院校的扩招,使高职院校生源减少,并普遍存在底子薄、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等问题,他们本身就不适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如果大学课堂仍然延续原来的方法,将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浪费了他们宝贵的课堂时间,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2.2 理实一体化的趋势

教学方法改革是服务专业与课程、提升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隔开,导致“教学做”的严重脱节。这类教学方法也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现状,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逐渐被引入教学中,该教学方式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实现“教学练用”的良性循环。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将会极大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有效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2.3 双师型教师的呼唤

为了便于教师快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好教学计划和调整教学进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要求专业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课程由同一位老师负责。理论和实践课程任务由同一位教师完成,不仅能增加教师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了解,而且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水平要求,能督促教师加强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

3 成本会计教学的底色分析

3.1 成本会计涉及的内容多而广

成本会计本身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多而广,包括各类公式、表格及各类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学习难度远高于会计专业的其他课程。例如,一类产品就有多种成本核算方法,包括分步法、分类法、定额法等,而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方法甚至有五六种。确定成本计算对象,不仅要认定计算哪种产品的成本,而且要认定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生产出来的产品,因此,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必须要有“时空概念”,这一方法对于没有接触过实际工作的学生而言不易理解,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3.2 成本会计教学工作的连贯性

由于成本会计核算的对象是现实中生产的产品,涉及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及其相关的一系列工作记录,使成本会计教学工作具有连贯性。在产品生产之前,首先要详细记录生产产品的原材料购买情况,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准确计算生产过程中材料消耗的成本,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福利,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其他相关的影响因素。所以,在成本会计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和计算,及相关资料的整理,以保证成本核算工作能平稳和有效地进行。

3.3 成本会计教学工作的实践性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实践,使他们步入社会后能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工作。成本会计的理论教学都是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服务,来满足会计核算工作的目标。由于成本会计中涉及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的取得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有较强的实效性,不能简单地通过总结的方式获取,这些都决定了其具有实践性。每个企业地成本核心信息都属于商业秘密,不会向社会公布,增加了实际教学的难度。

4 成本会计教学中驾驭教学做合一的路径依赖

4.1 创新课程设计

根据“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遵循下列原则进行课程设计:(1)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成本会计的理论课程教学不应当只是让学生去死读死记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2)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教师教知识的快、慢、多、少,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要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学习。(3)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把传统教育以课本为教学中心,转化为以实际生活为中心,以“做”为中心,让学生接触真正的会计核算工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获得实践经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4.2 建构考试方法

“教学做合一”方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用,不仅注重向学生教授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还应该重视学习成果的考核,在考核中查漏补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考核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全面掌握学生的各项能力。例如,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小组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课程成果考核学生的沟通、语言表达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3 糅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技术

近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成本计教学过程中,跟上时展的步伐,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率。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收集各类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更新调整课程内容,建立教学信息数据库,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为“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的推广应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4.4 实现会计实践与市场需求相互统一

高职院校确立培养学生的方式,应充分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各类实践课程任务的设置应直接与社会需求相关,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职业理念,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如何规划职业方向,提升职业能力,使得他们毕业后能尽快融入市场,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

4.5 开发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材

学生的教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若使 “教学做合一”这一教学方法更加有效地使用,应做好教材的开发,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根据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设计符合“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的系列教材。

5 结语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如果能应用到成本会计教学中,将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成本核算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锻炼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综合职业素养,还能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做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进一步提高成本会计教学质量。

该文试图剖析“教学做合一”这一理论的来源,进而针对高职成本会计这一课程的特征,提出在成本会计这门课程中实施“教学做合一”,其实施路径理论的分析上可行性比较高,但是“教学做合一”理念灌输及措施的实践在政策上、硬软件要求上等多维度、多方工作协同作用,方可见其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浩.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材开发[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1):21-27.

[2]辛艳萍,梁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2(29):165.

[3]李玲.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改进与教学思路探析[J].商业文化月刊,2012(10):203.

[4]沈莉,陈勇华.浅谈“做教合一”教学模式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知识经济,2015(1):145.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工作岗位;教材;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在五年制高职会计类专业中,首先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成本会计》课程是之后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内容主要是以制造业企业为主,与成本核算岗位相关联的课程,学习完本课程后应该做到“就业能上岗,上岗能顶岗”。涉及到较多的会计知识,并且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较为紧密。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养成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但是现阶段各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中,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课程改革已基本到位,但绝大部分学校的成本会计课程仍采用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课程模式,并且授课中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成本会计》教材设置现状

现阶段五年制高职的教学改革下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会计专业的教学也不断调整,以前的会计课程基本上是学科型课程模式,现阶段绝大部分课程都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道路,但在教学改革中,《成本会计》课程设计仍没有完全突破学科型。在本课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材设置与工作岗位流程不一致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未开展有效的企业调研,未到生产一线开展有效的岗位分析,未邀请企业人员参与教材的编写,纯粹是由部分任课教师根据几本教材,结合新的企业准则,然后进行了简单的复制粘贴,或者仅仅是换汤不换药的把章节改成了项目、任务,从而无法有效的与企业实际岗位相对接,学生在毕业后也无法立即融入到成本核算的相关岗位中去。

(二)教材设置与前后课程衔接不足

绝大部分教材在中只注重各项生产费用的数据演算,而忽略了成本会计课程与以前学习的诸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相关知识的衔接,让学生产生一个误解:成本会计就是数学课,它与会计核算关联较少。比如,在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这一章节时,教师一般都在授课中讲解如何采取各种分配方法进行计算,反而忽略了数据的来龙去脉―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学生不能理解在账务核算中各种算法的不同作用。

(三)教材设置实践操作不足

绝大部分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操作,课后设置了大量的计算习题,但未将习题与实践动手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各类费用归集分配时,如何进行诸如发料单、领料单、材料汇总表等原始凭证的填制,如何填制记账凭证,如何进行生产成本明细账的填列等。虽然有很多内容在基础会计中已经学习,但当时在实践操作时,基础会计注重的是整体的规范,而不一定注重到细节。

另外,在教学中,仍有许多教师未开展各种信息化手段,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将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进行完整的展示,或者有一些案例无法展现出来。例如,在学习分步法这一章节中,仅简单介绍基本核算流程,无法带领学生进行系统的实务操作,又没有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展示,导致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工作实际岗位时无法进行应用。

二、基于工作岗位的《成本会计》教材构建设计

要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成本会计教材,首先要对成本会计课程乃至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职业背景及就业前景开展调研论证工作,并且进行有效的人才需求分析,针对成本会计课程所对应的就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进行调研,并且要基于工作过程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对于常见就业岗位群对应的职业能力标准开展总结,围绕职业能力标准重新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成本会计的职业能力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本教材的设计思路。

(一)调研与分析岗位职责

针对成本会计职业岗位开展分析,确定成本会计职业能力方向。我们首先要了解分析在各个企业中成本核算人员所涉及的岗位,并对每个岗位进行分析,将各个岗位应该了解或掌握的专业技能及岗位职责进行有效的梳理,从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出发,根据筹资、生产、销售、利润分配等各个环节来完成成本会计人员的各项工作,为教材的编写打下坚实的基础:(见表1)

(二)审视与明确教学目标

在完成了成本会计岗位分析后,就要明确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尽管是以制造成本法以及相关理论为基础,但从本质上而言依然是对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中所学的会计原则、记账方法等内容的进一步诠释与应用,并且对于后续会计等课程开展了铺垫。因此,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帮助初学者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原理、概念、技能实际进行会计核算,处理一些基本的经济业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与划分学习任务(见表2)

在新教材中,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有:课程认知、成本核算、成本报告、成本管理、模拟实训等五大学习任务。

将生产认知放在基础准备部分以帮助学生熟悉生产常用术语,并且带领学生到企业实地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情况。

成本核算与成本报表模块作为五年制高职学生以后从事成本会计必须的掌握的内容,也是学习成本会计的重点内容。

在成本管理模块中,必须把握住与上述的成本核算内容紧密联系,但与后续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不重复的原则,考虑针对成本报表进行的分析。由于成本管理模块内容比较难,一般学生毕业时从事的成本核算岗位比较多,不会涉及到太多的本模块内容,可以略讲。

(四)丰富与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在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主导作用,还要激发学生在接受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会计教师应积极利用现化信息教学手段,利用各种多媒体应用软件开展教学,如进行进行课件制作、动画的设计、微课的录制等。这些现代化信息化手段的引入能有效辅助教师,不仅可以让会计理论知识的解释更形象,计算流程总结更清晰,数据来源去向更明朗,账务处理更直观等,而且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复习,甚至走上工作岗位后还可以进行学习。此外,也可以利用课程网站、学习空间、教师空间,将大大有助于教学双方的直接交流,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三、教材按照工作岗位设计教学的特点

在本教材中按照工作岗位实施教学设计,会使学生了解到在企业中无论是成本会计岗位还是财务总监岗位都必须掌握必要账务处理技能,具备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在发生了新的经济业务后可以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这样才能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进行成本核算。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首先必须具备会计基础理论和实务知识,然后才能具备这些能力,进而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改变以前被动学习的情况。

另外在教材中按照工作岗位实施教学,不仅使本课程的讲授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使教学更具有真实感,学生们更能清楚了解在企业的成本会计岗位下各级人员的职责,有利于毕业后对就业环境的适应。并且学习内容由于直接针对各个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就基本具备岗位技能实现了理论和岗位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冀玉玲.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按工作岗位设计教学实践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

[2]曾馨,等.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会计之友,2009(5).

[3]朱海燕.浅谈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商业会计,2013(7).

[4]傅贵勤.改进成本会计教学的思考.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

[5]李泽红,比较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运用.金融教学与研究,2000(2).

[6]庞碧霞.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报,2007(8).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7篇

一、《成本会计》课程改革历程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在我院已有近30年历史。该课程是会计学及相关专业中最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学好会计学及相关专业的一把钥匙;该课程任务主要是学习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工业企业成本、费用核算、成本报表编制和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该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成本会计的本质特征,把握成本会计活动的基本构建与框架;使学生熟练掌握成本的归集、分配、计算和核算的基本方法,并能结合企业的实际业务要求加以运用;使学生全面理解不同成本会计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总体上把握成本会计方法体系及结构。目前我院开设《成本会计》课程的专业有会计电算化、金融与保险等专业。随着学院的发展、多层次办学的需要,《成本会计》课程的发展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传统的一支笔教学到多样化教学,经历了不断改革、创新和完善的过程。

(一)1984年-1995年为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成本会计》作为成人教育财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曾多次参加过自治区教委组织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抽查,获得较好成绩,同时,学校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注重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成本会计学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改革。

(二)1995年-2005年为第二阶段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扩大招生,生源激增,专业设置增加,其中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经济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均开设《成本会计》课程,每年接受该课程教学的生源达近千人,《成本会计》课程的建设得到了充分发展,学校重视课程建设,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了师资力量,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改革了教学内容,完善了实习、实训资料, 使该课程形成一套科学、合理、适用的课程体系。

(三)2005年9月至今为第三阶段 即课程改革与实践阶段。2005年9月,学院开始招收高职学生,对推动会计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成本会计课程的改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008年,该课程开始尝试教学改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市场进行调研,分析会计岗位,提炼出典型工作流程及任务,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能动作用之间,着重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经过几年的建设与改革,《成本会计》课程内容也进行了多次调整,课时由原来的72学时增加到目前的108学时;并单独开设《成本会计》实训课,课时由36学时增加到目前58学时。

二、《成本会计》课程改革内容

我校教师针对《成本会计》课程特点,深入进行教学方法的系统研究,将教学重点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逐步转移到实践教学方面,以增加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行业企业,采用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岗位能力本位的方法,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立成本会计课程能力标准,针对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流程开展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使真实的成本会计工作任务及其过程在整个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中得到体现。

(一)修订课程标准,材 考虑到市场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课程组和企业专家重新制定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是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并对《成本会计》课程标准进行了完善,按修订的课程标准组织的教学,从教学内容上看,更加注重学生基本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将基本知识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较好地克服了以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按修订的课程标准,统一了教材,应用课程负责人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规划教材《成本会计》,并编制配套《成本会计实训》教材,每位教师都形成教学文件(电子稿),统一了教学进度。

(二)改革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知识结构体系 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将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基本理论知识,二是实践操作,在熟练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加强成本会计技能训练,针对不同的知识模块配合完成相应的实训内容,依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针对企业对一般会计人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尤其是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开发网络课程;使用电算化教学;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习题、实验指导教材及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多媒体课件、讲课录像等均已上网,并进行网上适时交互式教学。

(四)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教师十分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相互讨论,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了良性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强化技能训练,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案例讨论,主题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总结改革经验。课程组每月至少召开两次教学研讨会,一方面及时学习、掌握最新会计规范,包括国家新出台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同时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应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研讨。通过开展教研活动,不仅使教师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教学改革。二是实施 “多证”教育,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教师的引导,取得计算机职业技能考核证、珠算等级证、会计电算化证合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过该项改革,贯彻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门路。三是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培养学生。教师十分重视实践教学活动,加大了实验课时,为学生提供了必需的教学设施,在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实训室进行模拟操作,并要求学生在假期进行会计实务的见习与实习。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实践能力,学院与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两到三年的学习期间,学生的实习、实践时间占总学时的50%以上,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五)改革课程考核办法,采用多方评价体系 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取消一次性期末书面考试方法,建立了多元评价体系,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采用学分制,考核分为理论成绩和实训成绩;考试题型方面,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减少记忆题型,增加分析与应用题型;在考核形式方面,根据课程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特点采用相应的考核方法,编制了能综合测试学生能力的题库,包括笔试(闭卷)、实践操作等方式;成绩评定分别由任课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老师共同评价。

三、《成本会计》课程改革创新点

我院《成本会计》课程改革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创新,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理论与实际、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一)课程设计新颖 (1)教学理念:《成本会计》课程以培养学生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职业能力为重点,基于成本会计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完成职业培养目标。本课程充分利用行业企业,采用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岗位能力本位的方法,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立成本会计课程能力标准,针对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流程开展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使真实的成本会计工作任务及其过程在整个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中得到体现。本课程教学中充分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力求科学、合理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以及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2)课程设计思路:细分成本会计职业岗位,分解职业岗位工作过程, 确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课程能力标准,整合、序化教学模块。(3)课程目标实现思路:整合、序化教学模块。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课程能力标准,达到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二)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实用性强,重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通过适用性强的特色教材、课件、案例库、习题库、学习指南等相关资料得以表现。课程组全面使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手段,开发了电子课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和自学,课程组还编写了学习指导书,规范了应记、应知和应会的内容,规范了作业练习、案例分析的内容,并组织编写了相关题库。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规律的要求,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通过课内外、校内外教学的有机结合,完成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进程。本课程教学由理论课和实践课构成,理论课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由老师以案例的形式先给出任务,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任务听课;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在模块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设计以真实的成本核算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先单项实训、后综合实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和ERP沙盘教学作为该课程的后续环节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要求,先初级岗位、后高级岗位。通过完成渐进复杂的工作任务,不仅能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团队合作与交流沟通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本课程还设有课外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到工厂、到车间等真实的工艺过程环境和会计工作环境中,在会计实务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实训,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三)教学模式得到创新为体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要求,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课前先把任务资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认真思考,让学生带着任务、问题进课堂,教师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开展教学。实践教学既采用仿真案例和实训项目,展现仿真任务,也布置具体的实习任务,到工厂去真实操作,实现课堂和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为提高各类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每次实践都任务明确、计划周详,由专任老师与实习单位老师共同指导,实践成绩由学校和实践单位指导教师共同考核决定。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得到创新 课程组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有益和大胆的尝试,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财务电算化与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并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经常更新网络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我院设有财务模拟实验室和财务管理电算化实验室,在实践教学中完全模拟实际工作对学生进行训练,实训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同内容进行训练,还可运用计算机操作完成实训学习。同时,本课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除在课堂理论教学外,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积极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实训教学、情景教学。主讲教师在讲授成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与会计报表等涉及基本技能的章节时,一般均辅以实物展示及其他实验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认读通用的成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与成本会计报表,旨在增强其感性认识。主讲教师以理论知识点为背景,提出企业中存在的有关成本核算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营造一种学生置身于实际工作岗位的氛围,启发诱导学生去分析、判断,进而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课程组成员注重校外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把实践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对实际工作过程的参观,接受会计实务人员指导,切身感受制造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四、《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技能,成效显著;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理念,建成了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带动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及相关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发展,更为兵团、石河子垦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培养了一批高质量、高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近年来,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每年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合格率稳步增长,毕业前80%以上的学生能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为今后就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连续几年,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呈递增态势,截止2013年,该专业学生一次签订就业协议率达87%。在完成和保证基本操作训练的基础上,开设分项实训、综合性实训等项目,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自行完成实训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大部分学生在定岗时期很快能胜任岗位,得到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近年来,成本会计课程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职业教育理论,将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有机结合起来,每年利用假期安排教师参加培训、社会调研实践,人均达2个月以上,5年来共4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6部。教学团队除了进行会计教学外,还为社会提供会计职业方面的相关培训业务。学院组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前培训、助理会计师技术资格考前培训,各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等,一方面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本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课程建设成果显著 由课程小组完成的《成本会计》课程被评为2009年省级精品课程,使教学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得到较快的成长,专业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和2012年,我校会计专业师生在新疆高职高专会计技能大赛上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一等奖;2012年代表兵团参加了全国高职会计技能大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2年、2013年分别获得第八届、第九届职业院校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参考文献:

[1]庞碧霞:《〈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4期。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8篇

1.1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核心理念在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中,首先根据成本会计核算的资料,对企业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分类、分配和归集,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产品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内容体系相互割裂,知识掌握条块分割,与企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过程相脱节。基于工作过程的“成本会计岗位实务”课程设计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重新按照工作项目与任务整合教学内容。以解决工作任务为主线,把知识点演变成解决每一个项目的工具。将整个的教学过程融入一个连贯的实际操作流程。根据本课程的内容和任务,以会计职业岗位职责、任务、工作流程分析为依据,确立成本会计基础准备、成本核算、成本报告、成本分析四大项目模块,在每一具体项目下又有若干具体的学习任务,每一任务都和具体的成本会计工作相联系。其中,成本会计基础准备包括了解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成本核算模块包括要素费用核算、综合费用核算以及生产成本期末分配;成本报告包括主要报表和明细报表的编制;成本管理是指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在对会计职业岗位和现实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企业对会计岗位的职业要求,分析每个主要岗位需要如何完成特定任务,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确定本课程各个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1.2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教学具体实施过程

基于上述教学核心理念,成本会计岗位实务的教学将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过程分解成十个工作任务,并将每一个任务分别对应一个具体的操作流程。具体实现如图1所示。下面以辅助生产费用为例,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怎样展开教学的。

(一)教学任务设计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把知识和技能都融入教学任务之中。1)设计知识学习目标:了解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特点,掌握辅助生产费用的内容及其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2)设计技能学习目标:掌握辅助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的账务处理方法;掌握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3)设计教学重点:辅助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及应用。4)设计教学难点:辅助生产费用的一次交互分配法。

(二)案例导入把抽象复杂的理论融入实际的生产环境。带学生进入工厂车间,实地参观考察供电车间、修理修配等辅助服务部门,了解其工作流程,并收集费用数据。

(三)学习情景设计

1)辅助生产费用学习情景设计设计辅助生产费用的学习情景时,把辅助生产费用的教学任务划分为理论教学任务和专项技能训练两部分;理论教学任务又划分为辅助生产费用归集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两部分;在每项任务下面通过设计不同的学习情景来完成,最终完成理论教学任务;专项技能训练又分为岗位训练和技能训练,通过专项训练实现知识到技能的转化[5]。2)辅助生产费用学习情景的具体内容任务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学习情景一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账户设置及核算程序ⅰ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账户设置为了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需要设置“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和“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ⅱ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程序①生产需要验收入库产品的辅助生产单位,辅助生产费用归集和完工产品成本结转程序)②提供水、电、汽等不需入库产品和提供修理修配、运输等劳务的辅助生产单位,辅助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的一般程序)学习情景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1)直接分配法(2)交互分配法(3)计划成本分配法(4)代数分配法任务二岗位技能训练岗位技能训练包括岗位训练和技能训练。通过岗位技能训练,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知识到技能的转化。通过上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辅助生产费用中的应用可以看出,在辅助生产费用讲授过程中,按照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的原理,通过上述由案例导入(实践)、基础知识(理论)、基本方法(实践)、专项技能训练(技能)这样一个上升提高的过程,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不仅掌握了实际操作过程,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良好地实现了成本会计教学目标。

1.3教学方法

在“成本会计岗位实务”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个教学力法,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提问引导法、练习法等。主线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现具体说明其实施流程。“成本会计岗位实务”课程教学的基本流程是通过明确任务、学生自主探索和完成任务、展示成果、学生反思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具体如下:(1)设置学习情景、提出学习任务。首先,根据成本会计教学内容设置学习情景,比如月末成本资料处理学习情境,其中的学习任务有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费用和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学习任务下再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其次,提示课堂教学目标。教师课前做好PPT演示文稿,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次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2)分析任务、引发思考。学生看幻灯片,明确了学习目的,在这个基础上准备课前预习,知道自学内容及重点。在教学过程,首先由学生针对任务提出自己的理解以及困惑,然后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相对集中的问题,教师予以提示或解答,并具体讲解教学内容,提示完成任务的操作方法。(3)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按照教师的讲解以及实训操作提示,学生提出手工实训操作方案,根据所给学习情境下的学习任务,统一组织学生走进工厂车间,根据提出的任务以及自己制定的手工操作方案,自主地收集所需数据及资料,完成手工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各小组可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完成手工操作环节。(4)展示学生成果、评价反馈。各组介绍自己的实训操作过程,展示自己的实训成果,可以使用PPT的形式展示。展示过程中,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最后总结,综合计算出实训成绩,当场反馈给学生。(5)学生自我反思。根据自己的操作结果和成绩反馈,学生课下反思,进一步完善成本会计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适合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的教学法。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任务,进而思考。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2总结

结合“成本会计岗位实务”课程的教学尝试,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这一课程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点,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重新按照工作项目与任务整合教学内容。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融合性,将整个教学过程融入一个连贯的实际操作流程,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倡导以解决工作任务为主线,把知识点演变成解决每一个项目的工具,使教学切实地符合企业生产实际,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直观的产品生产过程,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理解与掌握,以及成本核算技能的掌握,反过来也有利于“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9篇

一、高职会计专业《成本会计》课程设置现状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也不断调整,试图突破“压缩型本科”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道路,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成本会计课程设计仍没有完全突破学科型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会计教改的深入程度不够,课程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

成本会计课程特点是以培养学生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职业能力为重点,基于成本会计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完成职业培养目标。这样的特点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操作,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而现阶段成本会计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然停留在课程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以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为主,虽然课堂上也应用了案例导入、项目实训、课堂练习等手段,但是效果不理想,学生参与度与兴趣值不高,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在实训教学中,分知识点、分章节进行实训,与财务会计实训无本质区别,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实际成本管理,对成本岗位认知程度模糊缺乏感性认识,实训中只能生搬硬套,为完成实训而实训,将成本核算当做数学计算,不能领会数据来源,达不到成本核算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缺乏成本会计课程特色,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在高职大部分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实践中,学生根据教师的授课计划和教材的理论叙述为主线进行学习,缺乏成本会计课程特色,本课程教学中应充分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力求科学、合理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以及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三)缺乏真正可操作性的成本会计教材与配套实训

目前,成本会计理论教学教材非常多,但是具备真正可操作性的成本会计教材与配套实训极度缺乏。教材内容有的还按照章节设置,或者换成所谓的任务驱动式,但仍然是原来的教材换了标题,通常按照材料费用核算、工资费用核算、其他费用核算、辅助成本核算、完工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方法以及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核算。这样的教材现阶段已经难以吸引学生的眼球,难以激发他们的阅读与学习热情。

(四)成本会计师资实践教学水平亟需提高

高职会计教师队伍,基本来源是从毕业学校到所在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的客观渠道,缺少相关专业实践经验,没有经过企业成本核算实践,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的知识进行再传递,当学生深究一个问题时,往往由于实践知识不足而无法应对。

二、提高成本会计教学对策

(一)深入进行课改,将学科模式转为为任务为中心

在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打破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学科模式,转变成以任务驱动为主导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每一个具体的成本核算项目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式学习,融入到成本核算工作情景中,从而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重点发展成本核算能力。项目设计可以以制造业成本费用归集、分配、成本计算、报表编制、成本分析为课程主线,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以任务为驱动,按照“设置与登记账簿—费用分配—成本计算—成本分析”进行营造成本会计岗位职业氛围,将理论训练与职业训练及实践操作为一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增强岗位就业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具体可以将每一个知识点设置成“工作任务—对应知识点—训练项目—课程要求—情景设计”,以工作任务驱动带动理论学习,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对难点疑点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随堂进行答疑解惑。

(二)搬迁课堂,注重成本会计实训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论教学可以采用导学案训练,穿插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理论知识重难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成本实践教学应采用校内实训结合校外实训基地双重实训模式,先校内后校外,最后再回到校内进行实训总结,谈认知,谈收获。在校内实训时,地点放在专门的成本核算实训室,实训配备电脑、网络、投影、企业生产流程模型展示台、成本会计实训操作软件,成本核算需要的原始凭证、多栏式成本明细账、制造费用明细账等,让学生先完成手工实训再完成软件操作。在校外实训时,地点选择在已构建较好合作关系的校外实训基地,行业要选择制造业,因为会计行业职业特点和商业机密保密性的需求,校外实训模式更多的是采用参观、观察等手段进行浅层次的实训,尽管就是这样的实训也会不断提升学生会计职业能力、成本岗位的认知度。

(三)构建设计基于工作流程的成本会计教材

要进行教材的构建,首先要做好本门课程乃至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背景及就业前景的调研、论证和人才需求分析,对本门课程对应的就业岗位与专业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进行调研,基于工作过程分解典型工作任务,总结常见就业岗位群对应的职业能力标准,围绕职业能力标准重新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对职业能力进行深入分析,按照工作过程和行业特点选取、重构教学内容,提出课程的设计思路。教材编写可以分成项目一计算单一产品的成本、项目二计算跨月完工产品成本、项目三计算多品种生产成本、项目四成本计算方法—品种法、项目五成本计算方法—分批法、项目六成本计算方法—分步法、项目七编制与分析成本报表,在每一个项目下再设置相应的工作任务。

(四)引入“慕课”教学,吸引学生学习参与度

慕课教学起源于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将学科知识点制作成微视频,以微课程的形式授课,进行碎片化学习,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具体可以将成本会计理论制作成若干个知识微视频,课前以网络形式发送给学生,每一个视频对应成本会计一个主要知识点,时间不超过10分钟,并在视频中嵌入过关大比拼,设置成游戏过关模式,答对上一个视频知识点才能够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闯关多者进行奖励。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他们学习的参与度,激发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对视频不理解的部分进行提问,教师随堂进行答疑解惑。

(五)重视成本会计师资建设

高素质的双师型专业队伍为高职教学提供可靠的保障,专业师资下企业挂职锻炼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重要手段。学校以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推行教师挂职下企业的政策,从政策上帮助教师提升会计职业能力,提高教师实践操作经验,作为高职教师也应该积极响应,努力钻研业务,将理论知识进一步转化操作实践能力,并积极为所在企业出谋划策,利用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帮助企业构建规范的会计核算流程,达到校企双赢。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10篇

由于《成本会计》课程的实践性较强,结合面向岗位、学做一体的职业教育原则,《成本会计》教学应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以企业产品制造成本的核算过程为载体,结合“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将实训与理论讲授相结合,实现“教、学、做”三者的融合,其基本思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为进一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应建立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新机制。以笔者所在职业中专院校为例,曾聘请教育界专家和财税事务有限公司顾问、集团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以及若干一线教师成立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指导。

(二)以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流程为主线,重组课程内容《成本会计》课程应以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流程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增补与整合,并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成本会计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行。例如,成本会计的品种法核算,应将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以及在产品与完工产品的分配串联起来,创设一套从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到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完整的制造业品种法综合实训项目。这样既能令学生充分体会到成本会计岗位的职责与所需的能力,了解会计信息传递流程和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和技能以及产生知识需求,又能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成本会计并非单纯的计算题,而是企业财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企业的财务工作。

(三)以“项目教学法”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课程结构在相关专家对课程建设意见的基础上,笔者对成本会计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以真实的制造业企业会计业务为情境,按照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整合,将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再将每一个工作任务进行细分,形成了递进式和分解式课程设计结构,让学生真正体验成本会计岗位的核算内容。

二、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从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例作为教学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问题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努力研究,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项目教学法一般按照确定项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五个教学步骤进行。

中职教育教学要求突出技能型教学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各项专业技能及实际操作能力。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尝试运用项目教学法,将真实企业的成本核算业务纳入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的综合技能。例如,采取以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围绕成本会计岗位职能,将晋江市权威服饰有限公司、晋江太岳服装有限公司、晋江市新禾服装制造有限公司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伊黛藤服装有限公司的账务资料,并将其划分为若干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体验成本会计岗位的核算内容。各项目的具体设置如下:项目一为成本会计入门,共计4课时。下设成本会计岗位认知、产品成本构成、成本核算流程三个子项目。能力目标主要为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了解成本会计岗位职责以及课程的整体设计,并且能够熟悉晋江市伊黛藤服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过程和成本核算流程。

项目二为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共计24课时。下设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动力折旧、辅助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归集与分配六个子项目。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认知伊黛藤公司的相关费用单据,能够对各要素费用进行归集,并采用适当方法进行分配。项目三为在产品与完工产品的核算,共计20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生产特征选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并且能够正确填制产品入库单、完工产品成本计算表及汇总表,进行产品验收入库的账务处理。项目四为品种法综合实训,共计8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能够运用伊黛藤服装公司产品的成本核算资料,采用品种法完成服装成本的计算以及完整的账务处理,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品种法核算方法的程序、步骤以及特点。

项目五为分批法,共计4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熟悉分批法的生产过程、核算流程和特点,并且能运用一般分批法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项目六为分步法,共计8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生产管理特征,分别运用综合结转、分项结转、平等结转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项目七为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共计4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了解分类法、定额法的基本原理,能够依据企业的不同环境选择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项目八为成本报表,共计4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能够编制主要产品成本报表和单位成本报表,简要分析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工情况。

三、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下面以职工薪酬的归集与分配项目为例,说明“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明确任务《成本会计》课程中关于职工薪酬核算的问题由于已在《财务会计》课程中进行了讲授,就知识点本身而言有所重叠。又由于晋江处于品牌之都,服装、鞋、伞、食品等制造行业较多,而从这些企业的实际操作来看,校内课程所介绍的职工薪酬核算方法与现行企业的核算方法有所不同。因此,通过收集服装公司的工资核算流程、工价表、考勤记录、产量记录、绩效考核表等资料并进行整合,可将其作为项目任务之一,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伊黛藤服装公司职工薪酬的核算。

(二)制订计划在学生明确项目任务后,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参考资料,组内成员查阅相关的资料,获取有关的信息,以制定工作计划,并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组内各个成员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所选项目岗位设置要求,按照实际岗位对工作职责进行划分,同时明确每个人的分工和责任。

(三)实施过程根据项目任务的需求,需由学生自由组合为4人一组,每人一岗,岗位分工及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全过程通过演示的方式教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各组学生按照计划完成各自所承担的项目岗位工作任务,同时还应及时记录项目的进展情况。教师在项目任务实施阶段应密切关注实施中的难点及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时的进行解惑答疑。同时,应分阶段组织学生展示项目成果,及时总结和交流心得,增进各小组及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了解,共同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此外,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各项技能,学生岗位应进行适时的轮换,使每个学生能够体验并完成各个岗位的操作内容。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可以共同讨论所遇到问题,进而互相帮助以解决问题。

(四)检查评估采用具有发展性的评价机制,既关注执行任务的结果,又关注执行任务的过程及能力表现。因此,在学生完成项目后,由教师发放“各小组综合表现评价表”和“成果质量评价表”供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每组推选一位学生介绍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情况,汇报项目成果并对成果进行展示与自我评价。由教师对各组展示的成果、团结合作、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学生和教师自评、互评和总评的方式进行检查评估,使学生通过一次项目任务工作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有所认识、有所提高。

(五)归档在课程结束后,需将本项目活动中与过程、时间安排、人员分工、工作任务、工作成果等有关的资料进行归档整理,既作为完善成本会计教学工作的参考,又可作为教师进行科研和教材修订的素材。

四、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成本会计》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重视项目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以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与实验手段等问题。

(一)细分项目,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在实施项目教学的初期,由学生自主制订项目的计划比较困难。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应尽量将项目细分,便于学生理解、归纳,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通过解决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能够有助于了解完成工作的总体过程,清楚完成任务应该掌握的知识以及具备的技能,有利于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并展开实施。

(二)考核评价应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教师应根据项目的特点预先制作评价表,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制订评价内容。除了知识、能力等目标外,还应重视对学生情感目标的评价和项目实施中的协作、探索、思考等方面的评价。同时,还应注意评价的质量,即评价本身并非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只有将教学评价当作激励师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工具,才能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成效。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课堂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所涉及的知识量。例如运用视频的方式展示《成本会计》课程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制造业的工艺流程以及组织的管理特点等,为学生增加感性认识。

综上所述,《成本会计》课程以真实制造业的工作过程贯穿于项目教学中,以实际的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教学计划中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独立组织、安排其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激发了求知欲,充分锻炼了实际动手及项目管理的能力,有助于掌握真实技能、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上一篇: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总结范文 下一篇:机械制图课程设计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