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制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7 21:56:06

成本核算制度论文

成本核算制度论文范文第1篇

(一)成本的多维性态

成本本身是一个多维的概念,不同学科基于自身视野有不同的理解。如西方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萨谬尔森将成本概念等同于机会成本,认为“生产产品X所费成本,就是为了生产出该产品而放弃(或牺牲)了另一种最佳替代物Y产品的生产。简言之,生产出X产品所费成本即是它的机会成本”;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科斯将成本视为交易费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则认为成本的经济内涵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耗费的个别物化劳动和必要劳动的价值补偿。即便从会计计量的角度看,以对外公开为目的的财务会计和以对内分析为目的的管理会计,其成本界定与内涵亦存在差别。为此,著名会计学者杨纪琬指出,“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成本”。

(二)教育成本概念的分歧

与成本概念的多样性相比,教育成本的概念界定争议更大。约翰•维泽1958年首次提出了教育成本这一概念,他将教育成本等同于教育经费。此后,学术界对教育成本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但是仍难以形成共识。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提出者布鲁斯•约翰斯通将教育成本分为“教学成本、学生生活成本、学生机会成本”等三项。以色列的艾德里安•齐得曼对此并不认同,他在约翰斯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管理成本。萨卡罗普洛斯和伍德豪指出,“各种划分教育成本的方法存在很大差异,世界银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试图将教育成本的定义和方法规范化,但还是未能成功”。

(三)相关领域专业准则的构建

在纷繁芜杂的现实经济活动中,各类经济主体成本构成的巨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承认甚至试图抹平这种差异是不理性也不现实的。如何在认可差异的前提下形成广为接受的成本计量属性呢?这有赖于“公认会计准则”的构建。也就是说,尽管各类市场主体所处行业、自身规模、产权结构千差万别,但是通过公认会计准则的规范,可以消弭不同经济主体间的巨大差异,使其选用广为认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并基于统一的会计假设和信息公开框架,对外充分公开其成本费用方面的信息。这一信息公开制度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石。就教育领域而言,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倾向的加深,政府、产业界、受教育者、投资方等利益相关者充分知悉高校成本效益方面信息的意愿日渐迫切,对教育成本进行确认、计量与公开的必要性亦随之凸显。从方法论上看,借用经济领域市场主体一贯的思路来构建统一的公认准则与信息公开框架存在很大困难,其缘由在于理论预设的不足以及高校特殊的组织属性。从理论预设看,迁移自市场领域的方法论不够适切:作为市场主体的各类企业,其投入、产出均可以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确认并进行配比,进而生成一系列成本利润指标来评价组织绩效,并使其具备相关、可比的质量属性;高校是从事人才培养及学术研究的非营利组织,其产出相对模糊,所培养的人才不是物化的产品,基于文化传承所塑造的学术声誉也很难用经济价值予以估计,这与依据货币计量这一会计基本假设来确认教育成本并进行投入产出配比,存在很大冲突,背离了高校的文化属性。为此,构建符合高校组织属性的公认准则及信息公开框架,关键在于方法论的修正与创新。

二、理论进展与实务推进

(一)理论进展

我国学术界对教育成本具体应由哪些项目构成分歧极大,可谓众说纷纭。如:王耕认为教育成本应涵盖11个项目,分别是: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助学金、公务费、修膳费、业务费、差额补助费、折旧费、其他费用;肖玉秀认为教育成本应涵盖3个项目,分别是:直接费用、辅助费用、管理费用;王善迈亦认为教育成本应涵盖3个项目,分别是:人员成本、公用成本、固定资产成本;袁连生认为教育成本应涵盖5个项目,分别是:工资、公务费、业务费、修膳费、折旧费;柴效武认为教育成本应涵盖9个项目,分别是: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学生奖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折旧费、修膳费、其他费用;范先佐认为教育成本应涵盖6个项目,分别是:工资、行政事业费、教学业务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于人才教育培养的科研费、与学生有关的费用;郭化林亦认为教育成本应涵盖6个项目,分别是:工资、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折旧费、其他费用。再从计量的方法论上看,袁连生提出了统计调查法和会计调整法,范先佐则归纳了匡算法与实算法,郭化林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由于理论层面远未形成被广为接受的共识,所以实践层面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时亦缺乏公认准则的规范指导。

(二)实务推进

从实践层面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以及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要求对教育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并对外公开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此,近年来中央相关部委围绕这一主题颁布了数个文件,但是这些文件在核算原则及具体方法方面差异极大。

1.《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监审办法》)《监审办法》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于2005年颁布,该办法界定了“生均培养成本”这一概念,规定培养成本由“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固定资产折旧”等四部分构成。按《监审办法》所核定的培养成本,是对省区内选定高校依据专业大类进行的,这不是对各高校自身实际成本的核算,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各界公布一个基准成本以确定学费收取标准,从而为受教育者按一定比例分担教育成本提供依据。这种核算方法口径非常粗糙,没有体现区域内不同高校及具体专业之间培养成本的实际差异,因而这一成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实际成本,而是物价管理部门为确定学费标准向社会公开的基准定价依据。

2.《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标准培养成本计算办法(初稿)》(以下简称《计算办法》)《计算办法》由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该办法界定了“学生标准培养成本”这一概念,规定培养成本由“标准教职工人员成本、标准学生资助成本、标准日常教学维持成本、标准土地和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等四部分构成,与《监审办法》的界定相比,虽然两者对成本概念的表述基本相近,且成本构成项目均规定为四项,但是各项目的具体内容则完全不同。该成本虽然带有具体高校的实际成本属性,但是一定程度上存在高估自身培养成本、凸显财政困难的倾向。如上例对安徽师范大学的成本核算中,“标准教职工人员成本”中并没有剔除离退休人员费用等与学生培养没有直接关系的开支。另外,其“标准土地和固定资产使用成本”项目下的“土地成本”、“仪器设备成本”等明细,是经一次性购置后逐年计提折旧予以确认的,正常使用后并不需要每年再支付现金成本,所以其研究结论得出的年度资金缺口为1.2亿元并不是真实的现金流量缺口。概言之,其标准培养成本并不“标准”,一定程度上有失客观公允。

3.《关于报送有关调查数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由教育部于2008年印发,与前述《监审办法》和《计算办法》的成本核算均采用四个成本项目正向相加的方法不同,《通知》没有具体规定成本的构成项目,而是采用倒算法进行匡算。即依据学校上报的财务报表决算数据,分学科大类在支出总额扣除科研、创收等无关费用后,得出学生培养成本总额。问题在于《通知》仅是针对教育部直属高校,这类高校财政基础远比一般地方院校要好,依据财务决算支出数据扣除科研、创收等项目费用倒推得出的培养成本与地方院校相比会高出不少,所以这一成本核算方法不具备普遍性。此外,由于不是依据成本项目正向相加而进行的准确计量,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大致的匡算,所以其成本信息在客观性、公允性及可比性方面存在一定欠缺。

三、制度建设现状与不足

在制度建设方面,目前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逐步细化成本核算,开展学校、院系和专业的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成本等核算工作。高等学校成本核算实施细则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的高等学校,应当建立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的核对机制,以及成本费用分析报告制度”。但是,这一原则性规定,并未在稍后颁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2013)》中得到切实体现。

(一)会计要素的划分不适应成本核算的需要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2013)》在其第5条规定,“高等学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等5项。与企业相比较,《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利润”等6项。成本核算的过程,其实就是对费用进行归集与分配,并和收入进行配比的对象化过程。《高等学校会计制度(2013)》5项会计要素的划分,仅是笼统地规定了“支出”这一要素,并没有清楚厘定支出与成本、费用的概念边界,更无法与产出进行相应配比,因而无法适应成本核算的需要。

(二)没有设置具体的成本费用类会计科目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2013)》虽然设置了“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等5个一级会计科目,从而更清晰地反映了支出类别,但由于没有设置具体的成本费用类会计科目,亦没有就教育成本的具体构成项目予以明确,所以无法真正开展教育成本的确认与计量。如新引入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科目,由于未就折旧与摊销设置对应的成本费用类科目,这样计提的折旧与摊销,实际上是“虚提”,其作用只是更公允地反映长期资产的净值,但未能充分考虑核算教育成本与费用的现实需要。

(三)未能对我国重大现实问题作出积极回应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迅速推进的背景下,一些重大现实问题亟待得到回应并形成共识。如:同一地区斥巨资购买土地建设新校区的高校与仅仅依托原有校区办学的高校,前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及基建的支出在资本化以后,后续逐年计提累计折旧的过程会对教育成本的确认与计量产生重大影响,这必然导致同一地区不同高校成本信息可比性方面的巨大偏差,且对学费议价产生极大影响,如何调整至可比?某一年度为应对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或申报博士点的巨额专项支出,扭曲了当年的成本信息,如何遵循一贯性原则?较长时期就业压力很大的背景下,就业率明显偏离均值的高校,表明产出了大量不被社会认可的“次品”,能否比照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作类似处理,以体现谨慎性原则?高校为广大贫困生群体获取国家助学贷款所提供的风险补偿金是一项或有支出,如有学生还贷违约会面临风险补偿金被罚没的情形,这样的或有支出如何按概率及比例确认并计入成本?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基于中国的现实国情,构建公认的专业准则并在统一的公开框架下公允公开,以避免各行其是。

四、结语

对高校教育成本进行确认、计量并公开,于政府、社会及受教育者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认识的分歧以及方法论的欠缺,目前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不仅理论层面的研究缺乏解释力及说服力,而且实务层面的推进离社会公众的期许亦存在很大距离。今后的方向,应是通过方法论的创新与完善,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专业准则及信息公开框架,以有效规范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与公开,从而使各利益相关方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上,实现改进教育公共政策、合理分担教育成本、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等目的。

成本核算制度论文范文第2篇

(一)成本核算体系的搭建

1、合理细分成本核算单元(责任中心)。

根据实际考核要求,在医院组织架构基础上对全院科室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整合,确立了本部为100个成本责任中心,综合部为107个成本责任中心。

2、合理确定人力资源角色,盘点责任个人。

以2011年5月为基点,通过与人事科、信息科、财务科等管理部门沟通核对,对全院职工进行全面的盘点,最后确定全院成本核算人员清单。系统运行至2014年12月 ,全院成本责任个人共设定725个角色,净人数565人。医院本部总人数345人,综合部总人数380人。

3、重新归类收费项目。

对医院本部和综合部的医疗性收费明细项目进行归集,其中本部医疗服务项目3453个、药品8655个、收费材料561个;综合部医疗服务项目6352个、药品项目2160个、收费材料561个。根据核算需要将医疗性收入项目组合划分为67个收入项目,其中门诊34个,住院33个。根据各收入项目的属性设计了12类收入数据采集表格。

4、细分成本核算支出项目。

全院成本核算支出项目细分为130个,其中个人级支出60个,科室公用支出70个。

(二)资产清查

组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全院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房屋及建筑物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普查和盘存,确定各科室占用的固定资产情况,测量全院各科室的使用面积及公用面积,此项固定资产盘点为医院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组织数据接口开发

为实现全院成本核算数据的统一规范采集,开发了一系列的接口程序:第一,财务软件由AC990升级至会稽山软件,提供日记账、记账凭证的自动转账接口功能;第二,工资系统数据导入接口(目前采用表格导入方式);第三,本部与分部的医院信息系统(以下简称HIS系统)收入数据采集接口;第四,固定资产管理及折旧数据导入接口(因统计口径问题暂时采用表格导入方式);第五,内部服务(作业)计量信息导入接口。

(四)整理归集原始收支数据

系统运行数据从2011年1月迄今为止已有近4年的真实数据。此项工作中,财务科、信息科、人事科等相关人员以及软件公司项目实施人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五)完善医院信息系统

根据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新要求,对HIS系统做了大量的数据校对,实现了收入项目体系的标准化,科室划分的一体化,收入接口方式的优化,流量数据的归集、加工与传递。

(六)系统应用与操作培训

医院财务科、信息科相关工作人员倾心投入成本核算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通过项目实施,改进会计基础工作、优化业务流程与强化物资管理,有力促进了医院管理工作的提升。项目实施过程中凯唱公司对我院按岗位分工进行操作培训,对成本会计岗位进行全程动态培训。目前,成本核算、后台控制以及系统维护等各岗位已能熟练掌握成本核算系统的日常业务操作,熟悉后台系统管理、前台核算参数设置等基础模块的操作要领。

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1、全成本核算的基础数据不够规范。如人员信息,在缺少医院考勤系统的情况下,人员考勤得不到及时更新维护。

2、医院部分工作量数据采集工作未细化,不能统计出明细数字供成本核算使用。

3、人员经费成本的分摊目前采用约当系数法,多重角色系数的确定缺少科学的依据,存在主观性因素。

4、在一些辅助部门的费用分摊上,有些过于粗糙,比如对于维修班的辅助费用,还没做到根据维修工时和材料消耗成本分摊;对于水电费的分摊计量上还不够全面,大多数科室的水表、电表没有安装,给分配带来难度;电话费等支出也没有细分到科室。

5、当核算体系有变更时,在一些基础设置的规范上,有时会出现疏忽和遗漏,造成成本分摊的不够准确和不能完全分配的现象。个别报表部分指标的计算不准确,尚不能与会计核算报表数据一致。

6、技术人员的信息支持上还需加强,要能对HIS系统基础信息进行维护,特别是要有对接口库进行维护的能力,对于成本核算中发现的问题,能协助查找原因,要定期对数据库进行维护。

7、医院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规定未能细化。新《医院会计制度》对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的讲解不够明确,以致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医院各行其是,影响了执行效果。

三、对策

1、进一步加强医院全成本核算的业务学习,规范操作流程、规范服务计量数据采集,优化采集方式及计算过程,主要以表格整理导入的方式取得,统一口径。

2、建议各科室水电表分装到位,每月消耗与各科室绩效工资挂钩,切实加强水电费的控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合理设置分摊依据,完善分配政策,严格遵循省规范成本分摊原则。

4、根据市卫生局的“四个统一”要求,扎实做好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医院各项支出需明确到各科室、个人,从而提高全成本核算的精准性。

5、人员角色系数的维护,人事调动导致人员角色频频改动,相应的角色系数也应重新定义,应引入先进的人员考勤模式,确保数据的及时性。

6、医院绩效考核系统框架搭建迫在眉睫,增加全成本核算的有用性。

7、落实三期项目成本、药品成本、病种成本的计算。新《医院会计制度》明确提出:“成本核算一般应以科室、诊次和床日为核算对象,三级医院还应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

8、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推动全成本核算,完善连接财务部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综合处理系统,确保工作科学的开展。

9、增加经营分析系统的使用,为使管理层更好的了解医院运营状况、收支情况,及时的控制成本加强科室管理力度。

成本核算制度论文范文第3篇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针对传统收付实现了相应改变,以权责发生制为主要基础,在会计要素中,用费用科目取代了支出科目,这一变化以为者所产生的费用不仅可实现一一对应的关系,而且还满足于当前的市场规则,使新制度下的成本核算朝着严谨、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给予了相应调整,包括分割和合并一些条目,而这些条目的调整对于医院成本核算均可产生一定影响。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框架

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中将科室区分为四类科室,三级分区,包括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以及后勤四大类,因此在新的财会制度下应对进行重新的梳理,对会计科目进行明确定义,对入账计量给予更精确化的改革。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下,将医院的应收款项和坏账准备金率在原来的基础上给予下调,这是对医院应收款项变现能力的重视,可提高医院应收款项的变现能力。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将药品加成进行核算这一旧的体质取缔,将药品收入隔离在医疗收支系统之外,且将医院承担科研和教学任务的明确支出在财务计算中反映出来,实现了药品实际成本的真实反映,并以此确保医院会计信息的更加证实可靠,因此对医院新入账标准的熟练运用是当前会计人员必备的素质。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下,对原有项目进行修订和规范的前提下新增了11个项目,并以补偿机制作为主要方式,对医院内部长期资产进行合理摊销,对固定资产以折旧的方式进行计提,将成本补偿作为主要形式,这样不仅与企业和单位在处理固定资产上进行接轨,还突出了无形资产存在的价值,以及其价值的具体流失程度,以彰显其价值。

三、完善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框架

随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医院成本核算的方式也随之改变,如何做好过度其医院财务工作,完善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的核算工作,以更好的适应现代医院管理模式的发展,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健全内部资金监管制度

加强医院内部监管,首先应加强内部财务监督工作,在新的财务制度下对医院财务部门职责给予了明确规定,同时也对财务部门的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预算、收支、资金控制等方面的监管等,在新会计制度下应对医院资金的流向有严格的控制,对投资范围也应作出明确规定,如不能将医院资金用于风险投资等,而其对外投资也应仅限于医疗卫生服务部门等。

(二)加强医院的财务分析和评价分析

医院的财务分析关系的在医院工作的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定期培训,确保医院财务管理方面工作人员可熟练掌握其本职工作,并严格按照正确的专业和方法进行操作;对财务管理的预算体质进行改革,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对预算内容进行量化、细化,增加财务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在锌的财务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不再仅仅是医院内部资金调节问题,而其更大的意义是通过绩效考核增加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以真正提高绩效考核的意义;在医院各个部位和科室中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目标的制定,因每个部门的性质差别很大,因此其绩效评价指标也不尽相同,在确定医院绩效评价考核指标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和需要和特点,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

(三)完成绩效成本核算监督评价体系

绩效成本核算监督评价体系是对绩效成本核算情况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可采用责任单元划分的方法,对绩效成本核算实施监督评价,责任单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但又与主体密不可分,在反馈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对原有的整体运营进行把握,以实施有效监督。

四、结束语

作为医院内部成本管理工作一个重要环节,成本核算不仅对以医院的正常经营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在提升各个医院甚至我国整个医院环境的竞争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医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是否实施后医院成本核算,是医院是否可能行高效、优质、低能运营的关键因素,因此这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医院成本核算效用,在进行医院成本核算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断借鉴问题,对医院的合理、最优运营提供数据信息支持。

成本核算制度论文范文第4篇

(一)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是适应社会对公立医院医疗成本核算的需要2009年,国家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作为新医改确定的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新医改提出了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或形成的亏损,主要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但是怎样补,补多少,既是地方政府也是公立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进行详细的成本核算和分析,为政府的决策方案提供依据。

(二)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是公立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公立医院作为特殊的事业单位,一方面具有公益性质,应该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又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仅靠现有的财政补助远不能满足医院庞大的支出需求。为了生存,医院要有自己的创收途径,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但是,如果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医疗服务费和药品加成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又会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问题的出现。所以,医院的增收节支应以社会效益第一作为重要前提,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同时,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靠收取高额药费维持现状的情况将被改变,为保证其正常运转,公立医院在稳定收入的同时加强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控制成为医院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三)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是改革医保对公立医院支付方式的需要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偿付、结算)是指医疗保险机构按照保险合同的规定,在被保险人接受医疗服务后,对其所花费的医疗费用进行部分或者全部补偿。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就是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医院承担着提供医疗服务和控制医疗费用的双重任务。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就成为调节医疗资源流量的主要手段,对医疗资源和医疗保险资源配置起着导向作用。激励定点医疗机构提高服务效率必须有一个好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既能把医疗费用的增长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又能促使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健康协调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已经历了几次调整,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支付方式需要公立医院在开展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计算得出,全成本核算不但可以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同时也增加了卫生主管部门在制定病种价格时的话语权。

二、公立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的现状分析

(一)公立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的认识不足医院领导对对全成本核算不重视,职工对全成本核算认识不足。多年来,公立医院采用差额预算的管理模式,除每年正常的国家财政补助外,还可以争取一部分基建拨款、设备购置等专项经费,造成一些医院经营上没有压力,“重医疗、轻理财”、“重收入、轻支出”、“重投资、轻效益”等情况,医疗资源浪费严重。

(二)公立医院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三级公立医院的财务人员素质一般较高,对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能熟练掌握,基本能够满足医院全成本核算。但大多数二级公立医院财会人员素质较低,财务岗位由非专业人员担任这种现象比较普遍,财务会计基本技能比较欠缺,对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认识和掌握不够,难以满足医院全成本核算要求。

(三)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HIS系统等)难以满足全成本核算的需要目前,各公立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比较落后,功能不完善。大多数医院的计算机网络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缺乏反馈式控制,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独立于其他系统,与成本核算系统、HIS系统等数据没有良好的接口,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信息资源存在很大浪费,甚至出现需要手工处理电脑数据的现象,而手工操作严重影响了成本数据的收集、传输、汇总和分析,往往又会导致成本核算工作效率降低,医院成本核算的数据准确性不高,制约了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作为一项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活动,不同于以往医院自行开展的科室成本核算,其成本概念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它能准确地反映成本状况,为医院的价值补偿、医疗付费标准的制订以及医院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以满足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的需要,有助于逐步形成社会标准,更好地指导行业管理。全成本核算过程对各级各类科室成本都要核算和反映,但它不是终点,要归集分配到门诊和临床各相关科室,全成本应体现各类科室成本、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的全成本。但是,医院全成本核算机构不够健全,医院的科室设置不一致,人员管理与财务的工资管理不协调,后勤管理不够精细等问题限制了全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

三、开展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方法

(一)做好基础工作,做好数据的收集准备

1.在新制度实施前,对医院成本核算所需软件和硬件进行升级和配置,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选择配置不同的成本核算系统。必须严格按照五大类定义对科室核算单元进行划分,要使HIS系统、财务软件系统、人事工资等系统与成本核算单元相一致或建立准确的对应关系。

2.对医院财产物资进行全面清查,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会计和各财产管理部门、会计和成本核算的数据都要进行定期核对,保证数据一致无误。

3.设置财务核算和成本核算账套要注意的问题。“医疗业务成本”下设的科室和往来账科室必须和工资系统管理科室设置一致。“待冲基金”也应设置科室明细(为开展医院全成本核算打基础),“医疗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的明细科目设置要保持一致,“医疗业务成本”明细科目可以大于等于“管理费用”明细科目,以确保分摊后的科目对应。

4.对收入和成本数据进行归集。在医院HIS系统的支持下,每一项具体的收费项目都可以与具体的开单科室、执行科室相对应。在进行成本数据的归集方面,主要依据会计凭证,确保每一项支出都能对应到相关科室。对于无法归集到相关科室的支出可设置综合归集部门,再分摊到其他科室。内部服务工作量的数据采集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将医疗辅助类科室的成本分摊到接受服务的科室,例如,可按各门诊、急诊的人次对挂号室进行统计;可按为各科室消毒的消毒包对供应室进行统计;可按为各科室洗衣的件数对洗浆房进行统计;可按为各科室出车的公里数对汽车班进行统计等等。有条件的医院配置计量设施,如:水表、电表、氧气表等,尤其是用量大的科室应该配置计量表。无法归集工作量的,可以按收入、人员等进行分配、归集。

(二)明确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种类根据医院成本核算目的,分为医疗业务成本、医疗成本、医疗全成本和医院全成本。

1.医疗业务成本是指医院业务科室开展医疗服务活动自身发生的各种耗费。不含医院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的耗费、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和科教项目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医疗业务成本=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其他费用。

2.医疗成本是指医院为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各业务科室和行政及后勤各部门自身发生的各种耗费。不含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和科教项目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医疗成本=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

3.医疗全成本是指医院为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医院各部门自身发生的各种耗费,以及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耗费。医疗全成本=医疗成本+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

4.医院全成本是指医院为开展医疗服务、科研、教学等活动,医院各部门发生的所有耗费。医院全成本=医疗全成本+科教项目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上述各科目含义与会计核算口径一致。

(三)公立医院应该建立、健全一套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成本分析、成本管理体系成本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投入分析和产出分析。在投入指标下设计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3个指标,这3个指标主要是医院在各项经济活动中所需要耗费的成本;产出指标可以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即医院的经营目标是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健全医院成本管理系统应该从医院自身情况出发,不能盲目地去制定和执行,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质量化,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和稳定。成本管理系统包括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通过对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充分利用成本核算数据实现目标成本管理,调动医院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把成本核算理念切实贯彻到每一位员工的行为当中。这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对员工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医院要结合单位运行等相关信息,定期开展对成本核算结果的分析,把握成本变动规律,寻找成本控制的途径和潜力,提出有效管理和控制成本的合理化建议,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公立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形成“自上而下”自主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完整体系加强对医院领导全成本核算认识的培训,从医院自身情况出发,建立健全医院成本管理系统,树立全成本经营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自上而下”自主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完整体系。通过对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充分利用成本核算数据实现目标成本管理。树立职工成本意识和投入产出意识,是积极控制成本的有效途径,使成本核算逐级扩大和深入,实现从不完全成本核算到完全成本核算的转变。

(二)加强公立医院财务人员培训和引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全成本核算也给财务人员带来了挑战。新形势下,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学识水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财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位出色的财会人员除了必须拥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娴熟的会计实务技能、广博的财经知识外,还必须熟悉和掌握新会计制度及其相关配套操作规程。这样,才能从较高的角度把握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的运行规律,才能从繁杂的客观环境中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和合理的会计估计,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新制度的推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财会人员与时俱进,顾全大局,恪守会计职业道德,以良好的心态、高尚的情操和宽广的胸怀面对新挑战、新问题,积极探讨和创造性地解决难点问题,协助领导决策,当好家,理好财。

(三)推动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给医院全成本核算创造条件医疗服务涉及面广,其专业分工精细、业务流程和经济的运行比较复杂,而且成本核算的层次多,数据量非常大,加上医疗服务是按项目计费,成本核算数据庞杂,若用手工统计核算,工作量大而且不准确。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可以运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整合医院HIS系统、财务核算软件系统、成本核算系统和其他管理等系统提供的信息,实现成本核算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和科学化,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成本核算数据收集、存储、传输、汇总,从而实现分析及时、准确、便捷,数据共享和可靠,全面提高全成本核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四)加强医院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提高医院经济运行效益建立和完善全成本核算手册或工作制度,规定全成本核算的原则、方法,明确全成本核算的具体实施流程,制定全成本核算数据的上报、分析流程,为全成本核算的实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为确保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实施,财务科应当设置专职人员负责全成本核算工作,明确全成本核算管理职能。同时在医务、总务、人事、信息、器械等有关科室明确全成本核算责任人,为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做好充分的组织准备。总之,公立医院领导要提高全成本核算的认识,加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把全成本核算与医院管理结合起来,要逐步走向内涵效益型的发展道路,通过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法,构建医疗机构成本评价、考核体系,降低医药成本,减轻患者负担,最终达到以较低廉的耗费向社会提供较好的卫生服务的改革目标。

成本核算制度论文范文第5篇

新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对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不仅扩展了成本核算和分析的范围,而且对具体的事项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与规定,对原有的成本核算调理进行了必要的增补,从而建立了比较完善化的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财务会计制度,特别是有效改进了成本核算的具体科目,优化了核算的方法。

2.当前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选取的核算对象缺乏科学性。

一些企业因为选取的核算对象出现偏差,使得企业的成本核算出现问题。以当前对外出口型的制造业为例,有相当多的企业将因政府财政补贴、政府政策指导以及人道主义救援等而产生的部分都作为一项成本支出,这样一来就容易导致企业成本在整体上的提升,从而导致了数据出现了失真现象;除此之外,对于部分出口费用政策性的减免以及商业违约的赔偿,企业也缺乏必要的会计科目核算。很多企业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企业成本,降低利润,以达到偷税漏税和骗取财政补贴的目的。

2.2缺乏对于成本的控制意识。

通过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从现在企业的管理者构成来看,大多数都是某一专业技术方面的专家,但是在企业整体的管理上,比如成本管理以及运营等等方面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常常忽略了成本核算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为这种成本控制意识的欠缺,所以成本的发生和成本责任之间并没有建立起相互的联系,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受到阻碍,这严重地影响了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

2.3在费用分摊领域的种种弊端。

从过去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我们可以知道,成本费用被分为了直接与间接两种主要类别。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处理间接费用的分摊上相当的混乱:首先,很多企业都对间接成本管理费用进行统一的计算,并没有分配管理,这就导致企业的管理费用一直呈现不受控制的恶性膨胀。其次,在管理费用的分摊上,一些企业按照部门、产品以及人员的实际比例来进行分配,这样也容易导致收支结余不准的情况发生。再者,一些企业部门还存在多次迂回的成本分配。这些问题也容易出现成本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2.4在成本核算方面没有进行控制分析。

根据对当前我国企业的成本核算方式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当中的大多数仅仅是整理和归纳各项成本数据,是为了核算才进行核算。不仅如此,它们还将计算作为重点,而忽视了核算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的有效性,并且没有对企业内部的各项成本的变化进行深入的分析比对,也不去查找会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和相应的负责人,最终导致企业的成本控制流于形式,没能达到控制的目的。

3.应对措施

3.1.建立健全责任成本制度。

根据实际情况,企业可以建立相应的责任成本制度,严格划分权利和责任,将责任对象具体指定到每一个企业部门,再锁定到每一个人头之上。这样不仅有利于对于成本进行事前预测、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详细分析,也能够增强企业员工的危机感以及成本责任意识。

3.2.固定资产的强化管理。

通过当前实行的新财务会计制度,企业必须全面的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明确固定资产的分类、范围以及资金来源,确定其相应的价值,强化企业资产的处理管理。第一点,合理的估计坏账准备,做好定期的分析以及坏账的及时清理。第二点,优化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做好定期的使用、处置、保管和清理检查,确保会计信息的完备性与准确性。

3.3.完善成本分析方法。

在企业新财务会计制度下,我们需要基于准确的核算成本,有效地分析成本,挖掘出成本变动的内在原因,从而在根本上找寻成本降低的方式。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中,在成本分析过程中需要运用对比、趋势等等分析的方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出成本分析的指标体系,再根据实际情况的差异从而通过横向以及纵向对比等方式,发现成本核算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探索出合适的成本费用的控制方法。

4.总结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新的财务和会计制度下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总体而言它还是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并取得了良好的运营效果。从中,我们得出一个重要认识,那就是不能全部都依赖于制度中的规定来进行核算,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具体运营状况来安排相关的调整工作,并以此为基础,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降低成本。

成本核算制度论文范文第6篇

(一)核算目标的对象不清晰

机械制造加工业进行成本核算,主要针对的是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固定费用,而企业所需的成本核算要为未来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管理层需要借助对市场变化情况的具体分析对机械制造加工成本进行决策,所以,必须对成本核算的目标及对象进行明确。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机械制造加工业并未严格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进行核算管理。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多元化经营和生产,但通过对成本核算的简化,对不同产品进行统一的成本核算,导致其核算目标不够清晰,没有突出重点问题。细节上看,企业的成本差异暴露无遗,如不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和控制,就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对此,机械制造加工行业应重视核算目标不清晰这一重要漏洞,否则加工成本的准确性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二)成本核算管理标准不科学

核算标准的科学合理是促使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经济效益有效提升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必须对成本预算标准及执行标准进行明确划分与合理分配,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管理标准,才能促使机械制造加工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我国尚且缺乏统一的成本核算标准,多数企业笼统分类核算对象并进行成本核算,未形成统一的核算标准,且无法分出制造费用中的明晰项,最终导致成本核算出现差异。另外,机械制造加工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严谨性与程序性很强,但部分工作人员为了谋取私利使成本核算职能逐渐弱化,造成了核算管理的漏洞与误差,最终的成本核算也缺乏准确性,对企业发展规划及策略决定产生严重影响。

(三)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

成本核算方法直接决定了成本核算的最终结果,大多数机械制造加工企业所运用的核算方法本身就存在问题,影响成本核算结果出现偏差。例如对产品的生产费用进行计算时,将其分配到直接与间接费用当中,而成本分工的明细化及专业化日益突出,在生产组织管理过程中,多数企业需要与其他企业共同对零件进行购买,受生产模式的影响,简单的对生产成本费用进行计算是不可行的,同时产品成本分摊也不能简单化。所以,计算分摊核算时,需要依据原始票据进行成本核算。而企业生产过程中,与其他企业合作购买的原材料所需的原始依据并不完备,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产品完工前的真空期。在没有完整发票的情况下,企业对材料的采购及加工费用进行成本核算就变得十分困难。同时虚高利润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直接影响着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二、机械制造加工业成本核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信息管理平台

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ERP系进行建立,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提供管理平台,便于企业决策层及员工对决策运行手段的运用。对ERP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建立,进一步整合企业采购、经营、生产、物流等系统数据,对信息交流进行加强,以促使决策力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如变更合同时,采购部门获知变更信息及时,对采购计划进行更改,使库存积压物资的利用更为合理;生产部门对生产工艺进行变更,使排产工序得以进一步优化;财务部门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避免了资金占用等严重问题的发生。此外,及时进行成本管控,对实际成本与预算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措施解决不合理现象与管理漏洞。如下发排产工序后,车间对生产人员的工作量进行安排,一些简单产品安排在大设备上进行生产,就会出现工时成本偏离预算的漏洞和问题。此时管理人员依据ERP系统及时发现这一问题,并积极作出制止行为可有效促使生产及管理成本的降低。

(二)进一步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

机械制造加工业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比较复杂,由于核算方法的不合理,机械制造加工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往往以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工作管理,忽略了不同核算对象的固有差异,这就影响了成本核算的精确行,机械制造加工业的成本水平也就得不到准确衡量,容易出现成本核算偏低、偏高的问题,严重影响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必须对不同核算对象之间的固有差异进行明确,如明确制造成本与人工成本产生的不同差异,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对具体的对象进行成本核算,以符合对象的原则对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制定,并进一步促使核算管理的加强,针对不同的核算对象运用不同的核算方法进行成本核算管理。这样一来,特定核算对象都匹配有对应的成本核算方法,且每一种核算方法都能对特定的核算对象进行准确衡量。从而有利于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使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的发展更为稳定。

(三)成本核算标准的建立与完善

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在生产和运用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成本的性质各异、种类繁多,针对不同性质和类别的成本核算项目,必须确保运用统一的核算标准或依据进行成本核算,这样各项成本的核算依据标准才能准确衡量不同项目的成本费用。对此,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对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及标准进行建立,同时确保核算标准的简便性与合理性。其中,核算标准的合理性是指每项成本核算的标准能够充当核算标尺成为相应成本对象的核算依据,其标准对相应成本对象的度量必须科学及合理;如每小时支付的平均工资可以被当作为人工成本的核算标准。核算标准的简便性是指所制定及运用的成本核算标准必须简单易懂;如成本核算标准比较繁杂,就会给成本核算工作带来许多麻烦,不利于核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进行成本核算标准的建立过程中,必须确保标准的简便与合理,这样核算人员在才容易理解和执行。

(四)合理运用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核算通过成本计算进行工作处理,其计算方法的正确与否决定着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与科学。所以,企业应当对科学合理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选择,实事求是的开展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如将企业外包成本分摊成产品的人工费用是不合理的,运用这种计算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容易影响机械制造加工行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要科学合理的进行成本核算,就必须将外包成本归于生产所产生的成本费用,而不能作为人工费用进行核算。又如以支出原始凭证作为成本计算的重要依据,而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又无法及时获得已支出的原始凭证,已支出却未获得原始凭证的情况下,这些支出往往不会被纳入成本进行计算,这就违背了成本核算的客观与严谨,致使成本计算出现错误和遗漏,导致账面成本偏低,影响企业高估利润。对此,企业在成本核算工作中,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将已经产生的支出纳入到成本中进行计算,从而不断提升成本核算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规范成本核算制度与标准,运用合理的成本计算方法,针对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成本核算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理,进一步强化企业成本核算准确性和科学性,从而为机械制造加工业的生产及经营提供良好保障。企业管理者应当重视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借助企业内部群策群力,对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进行改善,并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方法,进一步推动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使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成本核算制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 成本核算 会计核算

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制度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才逐步形成的。它通过事业单位为经营活动而消耗的资金为主体,进行统一的分配和归集,以计算单位总成本。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作为事业单位成本预测的重要信息,却存在资料单一片面、信息不全的缺陷。分析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制度,剖析其中不足,以及试图找出解决方法,是本论文研究的方向。

一、如何进行事业单位的会计成本核算

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是对以下五大类进行核算:工资支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费用支出、员工福利待遇、固定资产构建、税费。它以权责发生制核算每项可能的财产支出,归集于成本核算中,详细全面的记录了资金将有的成本变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完善规范了事业单位会计的行为方法,推进了会计的发展。一般来说,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是由以下几个步骤完成的:对事业单位各项开支进行审核,将确定发生的费用归于相应的科目下;根据权责发生制,将本月的发生费用计入本月,本月之后的费用下个会计周期再做计算。同时将本月需分摊的费用也核算完全,悉数分摊。分配、归集核算出的成本费用。将成本费用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会计核算后的产品成本信息。

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是价值规律的要求,事业单位只有依据价值规律发展,才能使事业单位处于持续经济增长之中,作出顺应市场的反应,抢占先机。

二、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是直观表现事业单位当期资金预期支出的数据,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在保留预算会计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更加完善了企业会计制度。但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制度的改革,如今的会计制度已经不适应新的需要,当前会计核算制度的不足也从各方面体现出来。

(一)在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中,由于会计科目不同导致的损益问题

在企业会计制度核算中,企业购买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支平衡,在损益上是平衡的。而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中,购买固定资产借记“事业支出”“专用基金”等科目,贷记“固定基金”,这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调控当期固定资产开支来达到操控损益的目的。

(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目标无法反映政府公共受托责任

现如今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必须符合财政管理和预算法的需求。因此,中国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主要存在下面的问题:第一,使用成本核算的范围太小。第二,成本核算只对表面上的信息进行核算,对于一些外部信息没有过多涉及,不能完成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利用国家宏观调控和公共受托的责任。

(三)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不够完善

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成本核算在会计体系中缺乏前瞻性,无法根据成本核算来预测事业单位经济变化和前景。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相混淆。对资本性支出而言,收付实现制是记录当天的资金变化,因此无法根据此作出成本预算。这种方法导致会计监管制度无法很好的进行和检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挪用预算经费打开了方便之门。

(四)部分会计科目的定义和划分尚不成熟

例如在如今的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中,会计科目“计提折旧”是不要核算的;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的实际权益与成本核算的权益不符。而会计科目“应缴财政专户款”中规定,“本科目核算”记录的专业业务活动,和未上缴的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都计入“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下。但事实上,有的事业单位将代收的应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直接作为自有资金记入事业收入科目的货方,在上缴财政专户时另作其他应收财政专户款处理。会计科目“其他应收款”也因自身定义不足,被部分事业单位人员钻漏洞,在次科目下挂账私自敛财。

三、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制度如何进行改善

会计核算工作依据一套科学规范规章制度运行,会计人员严格按照规章进行会计工作。以此为根本,事业单位可以参考有关经验和相关法规制定出一个可行的固定资产成本核算方法。对于事业单位原材料在产品出现的,更应建立有效的补偿机制和运行模式,来保证事业单位能够不进入财务的恶性循环。

权责发生制与能够在收支发生时就记录事业单位的财务变更信息;且曾了受托责任、能够优化政府的中长期决策。但是,权责发生制在会计记录和后续安排上比收付实现制要复杂很多,比如体现在研究开发、人员培训、制度设计和电算化系统建设及维护方面上;引入权责发生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如若将来以权责发生制代替收付实现制,则需要整个系统的变更,同时制度也需要系统的修订。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90年代的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以及无法支撑如今快速发展的会计体系,它暴露的问题不仅仅是制度和系统上的不足,甚至为一些事业单位所利用,来牟取不利之财。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问题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它带来的是中国整个会计体系的变革,牵动着未来经济的发展,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必经之路。这需要财政事业单位之间互相合作,财政部门引导事业单位提供信息,事业单位开展多向财政取得信息事业单位就会更迅速和效率发展的观念,那么改革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就算向完善的道路发展,财政部门与事业单位共同进步。

做好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可以从完善核算管理制度入手,采用降低成本核算的方法,正确划分会计期间及成本费用的界定,确保事业单位成本核算质量不断提升,为我国经济发展道路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肖玉英.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财经界,2015,23

成本核算制度论文范文第8篇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所以,在国家教育部提倡素质教育之际,高职院校各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探讨的热点。在我院成本会计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提出逐论文联盟步采用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教学方法,并利用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等项目,开始试点推行该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院07级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小组练习成果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不仅能够对大型公司的成本进行完整核算,而且能够运用西方国家广泛采用的先进成本核算方法对现有国内通用的完全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改进,能够独立进行项目分析,形成学术论文,对企业成本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大大提高了经管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教学方法的设计如下:

1.确定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且的

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以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学习成本会计课程,以制定的教学计划为限按时掌握成本会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项目组全体成员将与企业成本核算进行实际的接触,通过对企业成本会计资料的收集,了解当前周边企业产品或业务成本的主要构成和核算方式,并且通过模拟企业成本项目核算流程,分析成本管理的运用情况;在踏上工作岗位前树立节约理念,用先进成本的管理方法来实现企业成本领先,一方面,打下坚实理论基础,获得丰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能够运用自身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创新。

2.分组收集相关的理论知识资料

学生在与企业进行实际接触之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数据的收集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对本项目涉及的知识和概要予以简介,对相关知识点涉及的网站、图书等进行介绍:另一方面,学生分组自学,通过课本、网络、图书馆收集相关资料。以产品成本核算方法项目为例,学生应当在前了解当前一般的企业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每一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具体步骤、适用性、优缺点是什么?小组成员能够根据书本案例做一些比较简单、完整的数成本数据计算。在该步骤进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对知识点相当于是进行预习,在了解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才能具体带着问题下企业进行学习。

3.分组设计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调查问卷

每组学生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关于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问卷设计时,应当保持完整性和针对性,一方面,问卷的设计应当包含项目涉及的企业产品成本计算的各个知识点,此处可以参照指导教师制定的教学大纲;另一方面,学生根据分组了解的企业行业特征和产品特点,对调查问卷给予适当的修正。教师在学生具体制定调查问卷之前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对问卷涉及的问题的个数、题型的选择予以指导;对问卷涉及的格式应当督促学生规范化;对问卷涉及知识点的完整性进行审核,避免重复

转贴于论文联盟

和遗漏。学生设计的调查问卷应当进行讨论和修改,每组学生对问卷问题的设置、修改、讨论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位学生都能分配到各自的工作任务。

4.下企业进行调研并获得相关的成论文联盟本核算与管理资料

学生应当在企业中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或运作流程,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艺流程对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和实施有着巨大影响,学生进行调研的重点是熟悉企业的具体运作过程。当然,该过程的实施具有时间和生产技术保密性的制约,学生可以针对不同企业采取不同的了解方式,普通的制造业可以到生产一线参观;对于技术保密性较高的企业,可以请企业生产负责人对主要公开的生产环节予以讲解。除了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与运作流程,该步骤的重点是学生请企业财务负责人完成调查问卷中的题项,并请他们对企业成本核算概要和成本管理的现状予以介绍。

5.整理资料,汇总分析

该步骤是整个项目教学的重点,学生对收集的资料和反馈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资料主要包括企业公开的财务会计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年度成本核算资料、企业生产流程图(可白编)、企业人事制度等。资料分析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小组内资料分析,主要分析企业生产或业务特点及其与使用的成本核算方法的匹配性;数据计算的准确性;成本管理对企业管理的贡献度等;另一方面进行班级总体资料分析,主要针对每个小组获得的调查问卷,每组同学针对全班获得的调查问卷汇总分析,了解调查区域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总体特点和不足,并得出定性的结论。

6.提出改进意见,重新设计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案

该步骤是整个项目教学的核心,学生对上述资料分析并得出定性结论后,对调研单位的成本核算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方面的创新设计。创新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企业核算过程中使用的主辅方法不当之处改进,提出建设性意见,主要体现在对费用及产品成本计算的发生、归集、分配等的数据重算,将重新计算后的成本数据与原有成本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书面总结改进方法或改进点的优越性及其对企业成本核算准确性的影响;另一种是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企业成本管理提出改进意见。该步骤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涉及范畴广泛,从产品或业务的某个环节到企业整体管理思路都有影响。

成本核算制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医院成本管理;不足;策略

伴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我国在2012年制定了新医院会计制度,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实施,对医院成本管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医院是否能够真正的利用科学管理的手段,做好精细化成本核算,成为了医院管理的重点。就此,本论文结合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对医院成本管理的要求,针对医院成本管理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对成本管理的要求

首先,确定适用范围。新医院会计制度适用于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等,但不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是因为各类医疗机构在社会职能定位、资金支持等方面条件有很大的差异性。

其次,完善收支科目。新医院会计制度中所体现的成本核算更加合理,能够适应药品零差价的发展方向,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的会计科目。并且规定了不再将药品支出和药品收入等项目单独性的列出,将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合并在一起,统称为医疗收入。规定了各项支出的范围和名称,加强了对固定资产折旧制度,能够全方位的反映出医疗服务成本的状况。更适用于我国医院医疗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效的实现了我国医院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工作。

最后,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在新的会计制度中指出了要求医院进行全面性的成本管理,要针对各项成本进行全面性的考察、针对其过程进行全面性的监督和控制。在核算范围上将医疗过程的各项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费用融入到核算内容中,针对各个核算对象实施责任分摊制度。与此同时,保障医院材料报表的真实性,将药品收入和医疗收入结合在一起,将其合并成医疗收入,将药品支出合并成医疗支出,从而完善新医院会计改革。

二、完善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策略

(一)完善成本管理组织机构

从医院本身的经营特点和医疗状况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组织机构。实行部门负责人机制,完善医务、药剂、后勤、人力资源等多部门的协同配合体系,以成本控制和管理和核心,对各个部门实施分工合作,实现相互协作,实现全员覆盖各级科室的成本核算组织结构。不断的提升和完善成本管理的工作流程,使成本管理的工作流程更加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以提升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目标。

在全院进行成本绩效管理。在实施这项策略的过程中,需要广大同事的积极配合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将医院成本管理的思想深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坚持医疗服务的成本效益原则,从而发挥出医院成本管理的优势,完善成本管理的相关规定,促进人员增加成本管理的控制意识。在健全组织结构的同时,充分调动员工的创作性和工作积极意识。

(二)将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

将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结合在一起,是完善成本管理制度的根本,能够有效的加强成本管理的效果和力度。成本核算管理工作能够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控制和监督,发现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其不足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改进,达到有效控制经营成本的目的。因此,在对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成本管理之后所存在的问题和控制手段,还应该在事前和事中进行合理的控制。就此,将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在一起,进行定期的检查,根据实际的支出情况进行预算调整。

(三)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评价体系

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评价体系能够提高医院绩效管理工作效率,提升医院成本管理力度。在进行构建成本核算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集合医院自身的请款,保障成本核算评价体系的实用性、有效性、合理性。这一项措施的实施,必然会将医院的业务通过规范化工作流程纳入到成本核算中,实现对医院全部经营业务活动成本的全方位控制盒管理,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四)加强成本控制

医院在采购医疗设备、定价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成本核算进行分析,发挥成本管理在决策中的指导作用,减少决策人员的主观性。通过成本核算的分析结构,准备把握和成本管理制度相关联的业务流程、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合理性以及可行性。将成本控制到最低,实现成本最低化,服务最优化,质量最高化的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医院会计制度的下加强医院成本管理制度,监理健全的成本核算组织机构,完善成本核算评价体系,将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相结合,通过分析成本核算结果,强化成本控制。这一系类措施的提出,必然会提高医院成本管理的力度。从总体上改变医院成本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为医院实现低成本,优服务,高质量的目的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玉霞.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J].现代医院,2010.(02).

成本核算制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作业成本法;物流成本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一、第三方物流成本核算现状以及研究的必要性

从我国的物流企业的业务现状来看,第三方物流仍然处于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转变的过程中。根据有关统计数据,第三方物流企业85%的收益来自运输、仓储等传统基础性业务,物流增值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等现代物流服务只占15%。随着精益生产、零库存等经营管理模式的推广,小订单物流比重大幅度上升等,都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国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是以在制造企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已经不适合建立在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第三方物流的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而成本管理的关键是成本的计算。所以为了正确计算物流服务成本,加强物流成本控制,减少物流作业支出,提高其自身竞争力,探索一种新的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己经刻不容缓。

二、我国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及费用归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的成本计算法的缺陷

(1)传统的成本计算法没有区分出各项物流费用。企业会计科目中,只把支付给外部运输、仓库企业的费用列入成本,而没有将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利用自己的库房保管货物和由自己的工人进行包装、装卸等费用都没列入物流费用科目内。并且在确认、分类、分析和控制物成本上都存在许多缺陷。

(2)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物流企业参照制造业细分成本项目或是沿用交通运输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其缺陷是没有从企业整体业务角度来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无法提供不同业务或者不同客户的成本,也无法计算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成本。

(3)传统的成本计算法通常并不能提供足够的物流量度.物流活动及其发生的许多费用常常是跨部门发生的,而传统的成本计算是将各种物流活动费用与其他活动费用混在一起归集为诸如工资、租金、折旧等形态,这种归集方法不能确认运作的责任。

2.物流行业的物流成本统计信息混乱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的物流成本概念、构成要素及核算方法,不同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统计出来的物流行业物流成本数据往往出现较大差异,影响了政府相关部门的物流行业政策决策,也影响了民间的物流专业组织及物流专家的研究,经常造成理论研究与政府政策出现冲突。

三、第三方物流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的优越性

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即基于作业成本的成本计算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

2.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

(1)传统产品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作业成本的核算对象是作业。作业是企业使投入变成产出的一系列活动。

(2)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所有成本都分配到产品中去,成本计算程序,与传统成本制度相比,作业成本制度要求首先要确认费用单位从事了什么作业,计算每种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然后,以这种产品对作业的需求为基础,将成本追踪给产品。作业成本采用的分配基础是作业的数量化,是成本动因。

(3)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是机器或人工小时;在作业成本核算制度下,首先要确认费用单位从事了什么作业,计算每种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然后,以产品对这种作业的需求为基础,经过原材料、燃料和人力资源转换成产成品的过程,将成本追踪到产品,因而作业成本采用的分配基础是作业的数量化,是成本动因。

3.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使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成为必要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它在对外提供物流服务时是以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为基础进行的,而实际上几乎没有两份完全一样要求的合同,这就是说物流服务产品生产的个性化极高。传统方法只采用单一的标准成本费用的分配,无法正确反映不同产品生产中不同费用的发生对产品的影响;作业成本法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都视为产品消耗作业所付出的代价同等对待,对成本费用的分配依据成本动因的不同,采用多样化的分配标准,从而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并且能够正确反映不同产品生产中不同费用的发生对产品产生的影响。

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管理上实现作业成本法,能够适应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能够更加精确的计算物流成本,为物流企业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和支持;将重点放在每一作业的完成及其资源消耗上,可以极大的增强成本意识,有利于了解成本何时何地如何产生,进而进行有效的物流成本控制.

四、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

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物流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进而进行管理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1.界定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各个作业。定义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中生产和服务的作业。

2.确认企业物流系统中的作业中心。一般先考虑先确定一些主要作业,然后将其上下工序的一些不太重要的作业与之归集成作业中心。然后将同质性作业归集到作业中心。

3.确认动因。成本动因选择存在于作业成本法中的两个环节中,一是在作业环节选择资源动因,这一步侧重于纯粹性的考虑,兼顾实行成本;二是在成本标的环节选择作业动因,这一步是在第一步基础上通过科学地合并作业,成立作业中心,建立作业成本库之后的选择,侧重于实行成本兼顾精确度要求。

4.成本动因分配率的计算为作业成本库选择合适的成本动因,确定成本库成本动因消耗量,计算成本动因率。成本动因率等于作业中心成本库的成本除以成本动因量。

作者单位:大连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Hauser.PannekandThomPson.”APPlyingAetivityBasedManagementtoLogistics”,.GMA/KPMGBenellnlarkingStUdy,1998.

[2]张绪.作业成本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暨南:暨南大学,2005.

[3]郭晓顺.作业成本法再物流企业中的适用性研究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0:45-47.

上一篇:成本管理系统范文 下一篇:生产成本核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