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分配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19:27:23

成本分配论文

成本分配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在现代制造环境下,传统成本计算系统的局限以及作业基础成本会计对此的改善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业基础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为此,本文将对成本基础作业会计的理论、计算程序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0 引言

作业基础成本法是西方国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九十年代以来率先在先进制造企业应用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法以作业为间接费用的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在中国,作业成本法在理论上的研究比较深入,然而在具体应用上尚处于探索阶段。

1 作业成本的核算

1.1 划分作业中心 作业成本系统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不同的作业中心,在每个作业中心要汇集其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从而计算出该项作业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最后分配给每种产品负担。这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成本计算是将某一个生产部门作为一个成本中心,而作业成本法是将某一项作业作为一个成本中心。

1.2 成本费用汇集和分配的程序

1.2.1 设立作业中心 在进行作业成本核算时,首先应找出成本驱动因素,建立成本中心。由于企业的生产活动较多,发生的费用也较多,若将每一个作业活动的费用都作为作业成本进行分配,虽然比较准确,但却比较复杂。所以,可对作业活动进行分类,划分为若干个作业中心。

1.2.2 将间接费用按作业进行汇集,然后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各种产品成本上。应正确确定作业成本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以便将作业成本分配于各种产品的成本上去。在进行成本的分配时,应注意其相关性原则,以某项作业与产品成本的关系为基础进行分配。

2 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作业成本法可以比较好地解决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使成本计算所提供的资料更加准确可靠。不是所有间接费用都可以归属于不同的作业,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分配。在一般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只适用于由于生产作业所引起的成本费用,而与作业活动关系不大的间接费用则不能采用此方法。从成本的构成来看,在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不但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增大,而且它的构成也大大复杂化了。作业成本计算的优点是能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间接费用的来源,并且提出新的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并且通过该系统,找出不能产生价值增值的作业,借以降低成本。作业成本计算以作业为基础,其计算工作贯穿于作业管理的全过程。由此实现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地进行动态反映,从而充分发挥其在决策、计划和控制中的作用,促进作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业成本计算不仅是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同时它也实现了成本计算、成本管理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

3 作业基础成本会计的运行基础

尽管ABC的优越已是众所周知,但在实务中其成功运用率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大多不是方法本身,而是该方法的运行基础——环境和条件不到位或不合理所致。在未能成功实施ABC的原因调查中位居榜首的是:很多公司过分强调ABC系统的结构及软件设计,而未能对行为和组织因素给予足够的关注。根据调查显示,能否成功实施ABC,关键取决如下几方面:

3.1 明确而一致的系统目标:系统的目标决定着系统的设计及其运行结果,目标不同,系统的结构设计、实施方法及其运行结果均会不同。如果没有明确而一致的系统目标,必将导致不明确甚至混乱的设计和结果。

3.2 最高管理当局的支持:ABC系统的运行涉及面广,并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最高管理当局的支持与否,是ABC系统能否实施的前提。

3.3 与业绩评价和报酬计划对接:变革常常会遭遇抵制。通过提供必要的激励,引导员工支持并参与ABC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并保证依据他们的业绩进行恰当的评价和奖惩,将有助于系统的推进。

3.4 非会计所有:ABC系统是贯串公司的所有成员的实践运用,而不是仅仅针对并依赖于会计部门。

3.5 培训:对管理阶层及全员进行有关ABC设计、实施及系统有效性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明白其概念并正确评价其优势,有利于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

4 作业基础成本会计的运行程序

作业基础成本计算(以下简称ABC)是一种基于产品或服务对作业的消耗而导致资源消耗,从而将成本分配至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前提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由作业完成,而对作业的需求所耗用的资源导致了成本。资源被分配给作业,及其后作业被分配给成本对象均基于它们的耗用。一个ABC系统至少应包含三个主要步骤,即:①识别资源成本和作业;②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③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步骤一:识别资源成本和作业 设计ABC系统的第一步即识别资源成本并进行作业分析。资源成本为完成各种作业而发生,大多数资源成本都体现在总分类帐的一级明细帐户中,如材料、物料、采购、材料整理、仓库、办公场地、家具用具、建筑物、设备、公用事业设备、薪金和福利、工程等。作业分析是识别和描述一个组织中所作的工作(作业)。作业分析通常采用从已有的文件和报告中收集数据,并且采用问卷调查、观察、与核心人物直接交谈等形式。作业分解的详略程度则取决于系统的目标。为了便于成本分配和计算,通常将制造过程的作业区分为四类:①单位级作业(unit-level activity):是因每一产品单位而发生的作业。单位级作业发生于完成一个单位产品的每一时间,比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运用,部件的插入,每一项检验等均是单位级作业。②批别级作业(batch-level activity):是因每批或每组产品而非每一单位产品而发生的作业。批别作业发生于生产一批产品的每一时间,比如,机器调整、采购订单、生产计划、每一批的检验等都是批别级作业。③产品级作业(product-sustaining activity):是为支撑各不同产品的生产而发生的作业。它通常包括产品设计、部件管理、工程变更指令的发出、紧急事务处理等。④设备级作业(facility-sustaining activity):是在总体上为支撑所有产品生产而发生的作业。它通常包括保安、保险、维修、工厂管理、工厂折旧、支付财产税等。

步骤二:将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 作业驱动资源成本的耗用。资源动因被用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选择一个好的资源动因的重要标准之一即因果关系,典型的资源动因包括:①用于公用事业的仪表数:②用于薪酬相关作业的雇员人数;③用于机器调整作业的调整次数;④用于材料整理作业的材料移动次数;⑤用于机器运行作业的机器小时;⑥用于门卫、清洁作业的空间大小。资源成本应尽可能通过直接追溯去分配给作业。直接追溯要求计量作业对资源的实际耗用量。

成本分配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产生背景;发展;作业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8-0185-02

1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

(1)适时制生产系统的实施,为作业成本会计的产生创造了重要的应用条件。适时制使传统的“交易基础成本计算”或“数量基础成本计算”受到强烈冲击,并直接导致作业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作业成本会计因适时制的产生而产生,又因适时制的发展而发展。

(2)由于变动成本法在实践中运用地不理想,所以企业家目前更注重的是完全成本法。实务工作者认为短期变动成本是产品成本的一种不充分的计量尺度。他们倾向于把固定成本分配到各产品之中,以全部成本作为产品的长期制造成本,实务工作者对完全成本法的这种浓厚兴趣,就成了作业成本会计产生的现实土壤。

(3)在高新科技条件下,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许多制造企业的制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企业更加需要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进而更加关注成本计算方法。过去看起来是合理的计算方法,在新的环境下,却出现了扭曲成本信息,不能满足决策及管理需要的现象。而传统的成本计算法要求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全都追溯到产品中去,直接成本由于归属对象明确,可以做到准确分配,而间接成本的发生动因却比较多,笼统以单位水平动因来分配,在制造费用较多的情况下,将严重扭曲产品成本。

时代的变革导致经营环境的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努力改进和完善管理技术和方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随着企业对成本计算的准确度要求,作业成本法慢慢地走入了企业成本管理者的视野中。

2 作业成本法的发展

(1)国外作业成本法的发展。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期,杰出的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科勒当时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计算水力发电行业的成本。1952年其在他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系统的阐述了他的作业会计思想。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出版了《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作为研究成本会计的杰出理论家,他坚持: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业成本会计是一种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研究作业成本会计应首先明确三个概念,“作业”、“成本”、“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会计要揭示收益的本质,首先就必须解释报告的目标,这个目标表示托管责任或受托责任,主要是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信息,作业成本计算中的“成本”不是一种存量,而是一种流出量。会计若要较好的解决成本分配问题,成本计算的对象就应是作业,而不是完工产品,成本不应硬性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而是应该根据资源投入量,计算利用每种资源的完全成本。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库伯和卡普兰两位教授撰写了一系列案例、论文和著作才引起西方会计界的普遍重视。库伯相继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论文,这些论文基本上对ABC的现实需要、运行程序、成本动因的选择、成本库的建立等方面作了较全方位的分析。库伯还和卡普兰合作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计算成本的正确性:制定正确的决策》一文。这标志着作业成本法开始从理论走向应用。

20世纪末,以美、英等国家为代表的西方会计界开始对ABC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广泛的研究兴趣,许多会计学者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研究探讨作业成本法的论文和专著,作业成本法已成为人们广泛接受的一个概念和术语,ABC的理论亦日趋完善,并已在西方国家的一些企业中得到了推广应用,更促使了作业成本法的发展。

(2)我国作业成本法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最早的有关作业成本法的文章是易中胜、马贤明、陈良编译并发表于《会计研究》第六期的《管理会计:挑战、对策与设想》。随着生产方式的急剧变化,生产制造环境的变化使传统的成本会计提供的成本信息不能反映真实的产品成本,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受到越来越多地批判,而作业成本法则会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界人士和学者的关注。

3 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与运用

(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成本法的本质是:以“作业”作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间接成本与产品是通过作业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需要找出引起间接成本发生变动的作业,并把这些作业作为分配间接成本的基础。作业成本法计算要求首先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其次依据成本动因跟踪到产品成本,即资源―作业―产品。

作业成本会计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科学信息系统,它把成本计算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并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为成本分配依据,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跟踪反映和分析,大大拓展了成本核算范围,改进了成本分配方法,优化了业绩评价尺度,提供了较为准确的资源利用方面的成本信息,能更好的发挥其在决策、计划、控制中的作用,促使作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克服传统成本制度的诸多不足。

(2)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运用。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适应高新技术制造环境下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要求,它为改革间接费用的分配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拓宽了企业价值链的空间范围,亦要求现代成本管理扩展空间范围,为企业价值链优化提供有用信息,作业成本法正适应了这种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作业成本将成本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有利于我们树立顾客第一的经营思想。适时生产方式需要作业成本计算系统为其提供有效的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多年来,我国成本会计学家始终在探索我国成本管理的模式,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有着深厚的理论积累。另外,通过近20年的教育和培养,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加之多年来先进管理思想的导入,企业会计人员能很快理解并运用作业成本法,为作业成本管理的推广打下了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的生产组织和生产技术条件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这就为企业采用适时制生产方式和弹性制造系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了物质条件,从而也为作业成本的推行提供了现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范德海.作业成本法应用对策探讨[J].时代经贸,2008,(2).

成本分配论文范文第3篇

一、动因分析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管理按作业分析、成本动因分析、业绩计算三步骤循环进行。论文百事通abcm的设计与运行必须考虑作业分析、成本动因分析和业绩计算三方面的要求,并按次序组织衔接,循环进行。

成本动因是构成成本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成本动因通常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种。资源动因是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的标准,反映作业中心对资源的消耗情况;作业动因是将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最终商品的纽带。成本动因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各类不增值作业根源的探索,力求摆脱无效或低效的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成本动因理论,这种理论提出:成本的分配应着眼于成本的来源,把成本的分配与促使成本产生的原因联系起来,按成本产生的原因进行成本控制、汇集和分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分析和决策。传统成本法以单一的工时为分配基础,割裂了成本与其产生原因之间的关系,导致成本分析和控制的失效。作业成本法以成本动因为基础,使得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和成本可追溯性大大提高,是成本管理理论从工业化大生产以来最根本的变革。

作业成本法是两个阶段的分配过程,分别是资源向作业分配和作业向成本对象分配。与此对应,成本动因也被分为两类,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分别用于资源成本面向作业分配和作业成本面向成本对象分配。

随着作业成本应用的深入,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的划分已不能满足实际实施的需要。CAM-I(国际高级制造商协会)第三版ABC/ABM(作业成本法/作业管理)标准术语对成本动因进行了重新定义。该定义包含四个有关动因的概念:分别是成本动因、资源动因、作业动因、成本对象动因。

1、成本动因。导致资源消耗变化、影响质量和周期时间的任何事件和情形,一个作业可能具有多个动因。成本动因并不需要数量化,但它对于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的选择有重要影响。简言之,成本动因就是导致生产中成本发生变化的因素,只要能导致成本发生变化,就是成本动因。

2、资源动因。表示作业、成本对象或其他资源对于资源需求的强度和频率最恰当的单一数量度量标准。它用来把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成本对象或其他资源。

3、作业动因。表示成本对象或其他作业对于作业需求的强度和频率最恰当的单一数量度量标准。它用来把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或其他作业。

4、成本对象动因。表示其他成本对象对于成本对象需求的强度和频率的最恰当的单一数量度量标准,它用来把成本对象分配到其他成本对象。

成本动因是从本质上定义,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本身不具备任何可操作性。资源动因、作业动因和成本对象动因是从实务和操作角度定义动因。成本动因概念改进的意义在于:在原来的三种分配对象(资源、作业、成本对象)之间,成本分配方式大大增加。新的分配方式出现,使得作业成本法可以通过构建相对复杂的分配体系来反映企业真实的成本流动过程,尤其作业面向作业的分配,可以反映企业内各个经营过程的成本流动(经营过程由一系列前后关联的活动组成),使成本核算过程与经营过程一致,有利于提高作业成本信息的管理相关性,发挥作业成本法的决策支持功能。

二、选择成本动因考虑的因素

成本动因是分配的标准,对于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有重要影响,是进行成本分析的基础,通过成本动因建立成本分析的因果关系。因此,成本动因的确定是作业成本实施的重要内容。在选择成本动因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相关程度。在分配过程中假设分配源的成本与成本动因的数量线形相关。在实际中,存在多个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数量与分配源总成本线性相关最好的成本动因是最恰当的成本动因,这样能保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2、实行成本。一次分配需要针对每个分配目标采集成本动因数据,无法采集数据则无法分配。确定成本动因时,必须考虑成本动因数据采集成本,保证相关数据的易获取。如果数据采集成本太大,则可能使得作业成本法无法实施。

3、行为导向。不同的成本动因有不同的分配结果,不同的成本分配结果以及基于分配结果的管理决策(如奖金)会对组织和员工的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因此,必须仔细分析成本动因的行为导向作用。企业可以利用成本动因的行为导向功能,把员工的行为导向有利于降低成本的方向。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存在多种导致一项成本发生的因素,即一项成本的发生存在多种成本动因;有时一个成本动因会导致几项成本的发生;有时确定成本动因后,有的成本动因是定性的,有的又是定量的,这些情况均将导致成本计算和管理的难度。在存在多种成本动因的情况下:一是充分考虑成本与诱因的直接因果关系;二是选择作为成本分配标准的成本动因时应体现成本动因的主导性。比如,作业成本管理方法之所以对传统成本进行改革,就是因为该方法将间接费用按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等所谓的驱动因素予以分配。实际上随着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间接成本的发生不再依靠人工因素,所以产品成本的准确性体现在成本发生的直接驱动因素的把握上。另外,当成本由多种驱动因素引起时,应选择主导性的成本动因,如生产车间设备的检修就是一项作业,会发生检修成本。但这项成本的金额大小除与检修次数相关外,还可能会与每次检修的时间、检修人员的技术等级等因素相关。因此,在选择成本动因时,就得认真细致地分析。新晨

至于一项成本动因导致几项成本发生,或者有些作业的成本动因具有同质特点的情况下,为降低作业管理成本,可将同质的作业组合起来,形成一个集合体。这些具有同质成本动因的作业形成作业中心,作业中心发生的归集在一起的成本为成本库。这样,成本库的成本可以按同一成本动因予以分配,从而为作业管理减少计算方面的麻烦,提高作业管理效率。作业成本动因按其发生的诱因可以分为经济业务成本动因、期间成本动因和密度成本动因。

1、经济业务成本动因是指计量作业发生的频率。例如,设备调整次数、订单数目等。当所有的产出物对作业的要求基本一致时,可选择交易性成本动因。

2、期间成本动因是指反映完成某一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如果不同数量的产品所要求作业消耗的资源显著不同时,则应采用更为准确的计量标准。例如,工艺流程简单的产品每次所进行的设备调整时间较短,而工艺流程复杂的产品每次所需要的设备调整时间较长,如果以设备调整次数(经济业务成本动因)为成本动因,则可能导致作业成本计算的不实,此时以设备调整所需要的时间为成本动因更为合适。

成本分配论文范文第4篇

>> 煤炭企业生态环境成本分析 煤炭企业成本分析方法探讨 我国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初探 浅议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浅议降低煤炭企业成本的方法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分析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和计量方法研究 试析我国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办法的改进应用 浅谈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 我国煤炭企业职业经理人成长的必要环境 我国煤炭企业的环境会计核算研究 论在我国煤炭企业财务内控的方法 煤矿企业开拓掘进成本分配方法新议 土地成本分配方法 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本分配方式研究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煤炭企业成本控制评价指标研究 试论我国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新思路 我国煤炭企业成本升高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煤炭企业基本建设项目的成本核算 浅议我国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张首楠.产品生命周期理念下的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8).

[3]叶霞.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探析[J].财务通孔,2010(23).

[4]王含春,李孟刚.我国电力产业价格规制改革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12.

[5]谭忠富,等.我国电力产业价格链设计理论及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1.

作者简介:彭帅旗(1991-),男,河南省商丘人,从事环境会计方向的研究。

胡一洪(1991-),男,四川省宜宾人,从事环境会计方向的研究。

崔太峰(1990-),男,河北邢台人,从事环境会计方向的研究。

成本分配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软件企业;成本计划;成本控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兴起,我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增长,中小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做为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的软件产业其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但近年来,我国中小软件企业发展状况不佳,成本计划与控制水平不高,制约了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左右,新一代信息技术将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攻关,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这些都为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而目前中小型软件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双重的,既有来自发展先进的国外软件企业的大举进军国内市场,又有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内大型软件企业的市场扩张,而且软件产品的同质化和替代品也导致中小企业竞争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型软件企业只有削减成本、控制费用,规范管理,从降低产品成本,让渡价值于客户,才有可能争取更多的新客户,并取得在双重的压力下的突破。基于此,本文从中小型软件企业的成本计划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共同商榷。

一、成本计划与控制概述

(一)成本计划与控制概念。成本控制是指企业运用各种成本会计方法来事前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通过事中的监控制,防止成本过度偏离目标,以及事后通过成本限额与实际成本对比,来发现节约或超支数额以及程度,进而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加强企业的运营管理。一般来说成本控制是以完成企业预定成本限额为目标,而预定成本一般是企业通过计划或者是预算来进行的,所以说成本计划是为成本控制事前设定的目标,是企业成本管理努力的方向。企业需要对可以进行成本限额的项目进行各种目标计划的制定,进而在执行决策过程中努力实现成本限额。通过以上概念也可以看出,由于成本计划是按照一定金额设定的,所以,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对于软件企业来说,就是降低软件企业的开发制造成本,进而降低软件产品的销售价格,让渡价格给客户,以提高软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软件产品成本管理。对于软件企业,其不同于一般的制造企业,其物质成本构成占总成本比率较低,而知识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主体,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征。软件产品研究开发与生产过程是同步进行的,也就是设计、研究开发活动创造了产品的使用价值。软件产品费用大致可以分为开发设计费用、测试费用以及其他费用,而开发设计阶段金额大,成为软件企业成本计划与控制的关键。

二、中小型软件企业的成本计划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计划制定缺乏依据。成本计划是进行成本控制的前提,只有较为科学准确的成本计划,才能合理设定软件企业成本控制的依据,由于软件产品主要成本是开发设计费用,而开发设计费用受到开发环境,开发人员素质、以及软件产品的复杂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其计划制定难度大,目前,很多中小型软件企业成本计划中没有将以上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导致成本计划制定缺乏依据,往往靠人为的估算,或按照目标销售价格采用“倒逼”的方法来进行成本计划,往往使成本控制难以有效开展,成本控制效果反映不真实,影响了中小型软件企业成本管理的科学性。

(二)软件企业成本分配不科学。科学的进行成本分配,不但可以提高成本计划水平,更能为软件企业成本控制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中小型软件企业由于产品水平低,市场规模不大,其产品的批次产量水平不高,很多都是根据客户需要进行的软件定制,适合用项目进行产品成本的分配。但实际中,很多中小型软件企业并没有按照项目进行成本的归集和核算,而是采用通用的成本分配方法来计算产品成本,导致产品的市场效益无法量化考核,其成本分配的不均匀也导致产品核算不实,无法准确核算项目具体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导致管理层成本控制决策偏差。

(三)企业对项目成本控制能力不足。良好的计划是项目成功的基础,而对计划实施的跟踪与控制则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但目前中小型软件企业监督管理机制不全,极少对项目的过程进行控制。同时由于软件生产的特殊性,其研究开发过程集中都交由项目经理负责,虽然可以减少管理层的工作,提高管理的效率,但如果项目经理在经验或控制能力上稍有欠缺,很可能导致项目成本失控,结果甚至造成项目失败。而如果内部信息不畅,监督乏力,往往事中难以发现问题,等到事后解决,损失已经造成。

三、对完善中小型软件企业的成本计划与控制的对策思考

(一)建立科学的成本计划。首先,企业管理者和成本计划制定者要树立科学的成本计划观念,充分认识到软件产品成本的特殊性,开发设计费用、测试等费用进行合理分析,尽可能对影响成本构成的各个因素进行量化,进而为科学制定软件产品的成本提供准备。其次,要确定一位软件项目经理,然后由项目经理检查项目的工作描述,明确成本、资源和时间需求进行初步估计,收集初始的计划数据,并检查软件开发计划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再次,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开发人员提出的意见,找出成本计划和实际开支中的差距,找出造成差距的原因,进而最后确定成本控制数据,为重新制定软件开发计划和控制成本提供准确的根据,以提高成本控制的效果。

(二)合理进行成本分配。科学的进行成本分配是提高成本控制水平的关键,首先,要确定成本分配的方法,由于中小软件企业和一般的制造企业以及大型软件企业不同,其定制软件占其软件生产的主体,所以,应改变传统的分配方法,改按项目成本分配方法,以提高中小软件企业成本分配的科学性。其次,要制定资源计划,为了完成项目活动所需要的各类资源人员、硬件设备、软件进行合理安排和分摊,可采用净值法,根据进度衡量成本开支判断项目的状态,并根据报告书的情况来进行数据的计量,其计算简单但准确度不高。为提高准确度也可以采用预算的方法,整体成本分配到每一个工作任务,按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法的方法,项目总成本的一定比例分到各个工作包中,然后每个工作包的具体负责人进行预算估计,并进行平衡和调整。

(三)加强成本控制制度建设。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项目经理要能够及时了解项目实施过程的状态,有必要根据软件项目计划进行跟踪与监控项目计划的完成情况和成果。首先,对软件开发项目要进行适时监控,根据项目的最新成本信息,与项目原计划成本相比较,查处偏差以及原因所在,以便于及时纠正偏差或调整项目计划的全过程。其次,要跟踪项目的日程完成情况,进行进度成本控制。进度控制既能及时发生成本发生的情况又能及时判断项目的进展情况,如果掌握不好,会造成项目延期,可能会发展信誉危机,进而导致合同违约,导致延期成本增加,甚至有可能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进而使前期投入的全部成本无法收回,抬高了企业的成本。再次,要重视项目成本变更控制。软件项目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会因为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其发生变动,这样就应该相应的修正相关的成本计划,以提高成本控制的灵活性。在软件产品项目开发中,如果所依据的成本计划不符或相背,那么可以想像,其执行结果变得不可接受,其成本控制也就变的没有意义。变更控制的目的并不是成本控制变更的发生,而是对成本变更进行管理,确保成本变更有序进行。对软件项目而言,要细化变更项目,按照计划项目进行逐一变更,以提高变更的针对性和准确性,防止出现人为估算的成本发生,以提高成本控制的可行性和客观性。

成本分配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时间驱动作业成本 煤炭企业 成本管理

一、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与传统作业法的比较

(一)宏观方面

TDABC法与ABC法总体上较明显的区别表现在面对复杂运营情况处理上的不同。ABC法在分析问题时有一个重要假设:即将问题简单化,它假设某一类具有相似性质的所有事务在处理或作业时所需时间是一样的。当运营情况变得更为复杂,性质相异事务增多时,管理者就只能一一对应去处理相应问题,这需要将每一变化都作为某一特定作业来处理,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而在TDABC分析中,由于引入了时间计算等式,传统方法中用来解决复杂运营带来问题的假设即被抛开,因此通过这些等式就可以清晰反映出订单和企业活动的不同特点所导致的处理时间差异,大大简化数据估测过程,相对于ABC法的评估准确度就大大提高。

(二)微观方面

TDABC法与ABC法微观上较明显的区别表现在核算步骤的不同。首先依照成本动因将资源的成本费用分配到作业和作业成本库,然后按照作业成本动因把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和客户,进而算出产品、客户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这是ABC法的通常的成本核算步骤。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首先是根据单位时间产量和作业单位时间两个因素来估计成本动因分配率(Cost-driver rate),再利用计算等式和成本动因分配率将作业成本分配至产品或客户,最后计算产品或客户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事实上,TDABC法整合了传统作业成本法中的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成本分配的统一衡量标准是时间。按照TDABC法,管理者省去了事先就通过动因分析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的步骤,可以直接估计各事务、各产品或客户所使用的资源。

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的核算步骤

煤炭生产企业的产品成本主要有材料、电力、设备维修费、人工工资等固定支出项目。其中,直接材料包括:燃料、火工用品、大型配件、专用工具等;直接人工包括:生产工人工资、奖金、各种补贴和医疗保险费用。

(一)估算单位时间产能成本

单位时间产能成本=部门总成本/员工工作时间。若某煤炭公司一台机器的理想产能是每周工作70小时,实际产能为理想产能80% -85%,即每周56-59.5小时。假设该煤炭公司客户服务部门的月度总成本是24000元,理想产能为10000分钟,管理者依据经验估计出实际产能为理想产能的80%,那么计算出通过等式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产能成本为3元/分钟。

(二)确定每单位作业耗用的时间

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确定完成每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数(单位作业时间数)。仍以上例,假设该煤炭公司的客户服务部门需要执行处理订单、客户咨询和信用核对三项作业。每次处理订单所耗用的时间为10分钟,每次为客户咨询耗时30分钟,信用核对所耗用的时间为40分钟每次 。

(三)计算成本动因率

依照公式:成本动因分配率=单位时间产能成本×每单位作业耗用的时间。对于该煤炭公司客户服务部门,管理人员计算出的完成上述三个任务的成本动因率依次为:30元/次;90元/次;120元/次。

(四)分析与报告

管理人员能够通过各项作业的成本动因率随时报告部门各项作业的成本。管理层也可以利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数据,对各个责任中心进行考核、衡量工作效率、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 。

(五)更新模型

模型的更新主要是成本动因率的更新,引起成本动因率变化的原因包括资源的价格波动和作业效率的变动,当这些变化持续经常发生时,管理人员就需要重新估算单位作业消耗的时间。

三、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应用的优势

(一)作业成本系统构建和实施更加便捷

TDABC法将时间作为统一的衡量标准,在分摊成本时就可避免资源成本和作业成本的多标准分配。并且,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时间安排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管理者可以快速计算出完成所有作业所需的具体时间,这样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

(二)作业成本系统更新和维护更加全面

众所周知,更新和维护作业成本模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很多企业一旦建立了传统作业成本系统便较少更新。TDABC法更具灵活性,更易应对变化,在流程、产品或客户的成本估算上也会更精确。如果某部门新增加若干项作业活动,管理层不需要重新对企业作业做调查,而只需要估测出新增作业活动的单位时间,即可计算出该项作业的成本动因分配率,再确定相应的成本分配。

四、应用研究结论

在煤炭企业运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研究表明, 该方法有利于成本的全过程控制。系统能够对成本进行跟踪管理,可以基于TDABC方法对各项费用进行归类管理、统计和分摊;可以制定、管理和维护各种采煤作业标准定额和标准采煤定额率等,通过与其它成本会计系统实现信息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准备详尽的成本数据,该方法填补了国内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方面的空白,对提高我国煤炭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秦晓萌,孙翠丽.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商业银沂的应用浅探.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年7月刊

[2]刘娜.制造企业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3月

成本分配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酒店;酒店经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10-0071-05

作业成本法的思想是由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于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的罗宾・库珀(R0bin Cooper)、罗伯特・卡普兰(Roben s.Kaplan)和史蒂文・安德森(steven R.Anderson)等多位专家与教授撰写了一系列有关作业成本法的案例、论文、著作之后,得到会计界的普遍重视(Cooper R,Kaplan R,1996;KaDlanR,Anderson S,2007)。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已经日趋完善。

作业成本最早应用于工业制造业领域。20世纪90年代初,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敏锐地指出,以银行业为例的服务业由于其产品和客户在成本结构上具有高度的共享性,传统成本管理方法不再适用于类似银行这样的服务企业,服务业更好的选择应该是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姜婕,2007)。正是由于随着服务业规模的扩张和服务产品的多样化,服务业的间接费用比例不断上升,为了科学合理地计算和分配这些间接费用,客观上需要引入新的成本核算和经营决策方法。

酒店业作为以提供住宿服务为主的服务类行业,同样存在应用作业成本法以提高成本核算与经营管理水平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在酒店业的亲身实践,探讨如何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酒店业的成本核算与经营决策之中,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激发各界深入探讨如何将作业成本法用于酒店企业的成本计算和经营管理决策之中。

一、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假设和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通过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作业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安东尼・A・阿特金森,罗伯特・s・卡普兰,s・马克・杨,2006)。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假设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这样,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同时作为产品(包括服务)消耗的作业成本同等对待,都将其视同为资源投入,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丰富了成本的计算方式,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加准确真实。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在图1中,从左到右依次表示的是作业成本的计算和形成过程,从右到左依次表示资源的被消耗过程。从图1可以看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资源按资源动因把成本追踪到作业中去,从而得到作业成本,作业成本又按作业成本动因把成本追踪到产品中去,最终形成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最大的区别在于,不是以业务量、人数、工时等单一的标准分配费用,而是把费用的分配和产生这些费用的原因(即动因)联系起来,通过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以作业量作为分配费用的合理基础,进而最终得到各种产品的成本。由此,计算出的产品成本通常要比传统成本法更为客观和真实。

同时,作业成本法作为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发现其中的“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尽可能地能减少和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和提升“增值作业”,优化企业“作业链”,最终达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余绪缨,2001)。

二、作业成本法在酒店的应用流程

按照作业成本法的一般实施流程,结合酒店服务与经营的具体特点,酒店应用作业成本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作业调研和形成作业词典

作业是完成一种功能的若干活动的集合。作业调研的目的是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理清成本的流动次序和导致成本发生的主要因素,明确企业的生产作业流程。具体到酒店业,其常见的作业一般包括:前厅接待、客户人住、客房清洁、供暖(或制冷)、会议(主要为会议团队)等。在明确酒店的作业构成之后,将调研所取得的作业收集整理,形成作业词典,作为归集成本信息的重要依据。

2 确定作业所消耗的企业资源

作业所消耗的企业资源是指酒店在为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各种企业资源,如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物质资源等的消耗。在传统成本确认方法下,企业资源的消耗通常在营业成本(包括客房物品消耗、洗涤费等)、工资福利费、折旧费、能源费等账户中反映。

3 确认资源动因,分配企业资源

资源动因是企业资源被作业所消耗的原因和方式,它是把已消耗的企业资源分配到作业中的基本依据。作业消耗了人力、财务和物质等企业资源,因此,要依据作业消耗的企业资源的数量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去。企业的各种资源消耗分配到相应作业的原因和方式(即资源动因)并不相同:工资福利费可按人工工时(或者工人数),材料按材料消耗数量,电费按千瓦时,房屋建筑物折旧按使用面积等。这样,就把资源消耗分配到作业中去,形成作业成本库。

4 确认作业成本动因,分配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动因是指作业被消耗的直接原因和方式。是进一步将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分配到各项服务产品中去的标准。在确定作业成本动因之后,就可以根据作业成本库中的费用信息计算每一种作业的成本动因,即作业动因驱动率。最后,根据各项服务产品消耗的各作业成本库中的作业数量,乘以作业动因驱动率,就可以将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分配到各项服务产品中去,形成服务产品的成本。

5 进行成本信息分析,提出决策建议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计算出酒店各种服务产品较为真实的成本信息。但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目的“不在于算,而在于用”,重要之处在于要对成本信息进行分析与评价,服务于酒店的经营管理决策。例如,如果某个服务产品的成本偏高,就可以通过应用作业成本所得到的成本信息,了解到是哪些作业导致了成本偏高,提出相应的决策建议,给决策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作业成本法在酒店业的应用案例

成本分配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X项目 地热开采 成本控制

0 引言

地热集中供暖开发项目前期投资巨大,主要包括地热井的开采、换热站的建设、管网的敷设三个方面。其中地热井的开采是一项复杂且隐蔽的钻井工程,认真分析各个作业及其作业动因,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对这部分成本费用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对整个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在X廉租房地热井钻井项目(以下简称X项目)中采用作业成本法,并与传统成本法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从而为地热行业掌握和熟练运用该方法提供参考。

1 X项目简介

X项目规划总用地181.66亩,建筑面积217421.8平方米,预计供暖面积为15万平米。X项目采用间接式供暖,末端用户均采用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拟建2口地热井,金2井和金3井,金2井为一期项目的15万平方米提供热源,金3井为二期项目的11.7万平方米提供热源。

X项目的成本分为:决策成本和招标成本以及项目前期勘察设计成本和项目施工成本,前三项成本占总成本比重不大,所以本文的成本控制重点就是施工项目成本。

2 X项目作业成本法分析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出发点,将作业消耗的资源归集到作业成本中去,然后依据作业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施工项目成本中,由此计算出项目的成本,主要包括认定作业,建立成本库资;源分配到作业;选择成本动因,计算成本动因消耗量;计算成本分配率成本(动因分配率=成本库费用/成本库作业动因总量);计算作业成本和施工成本(作业成本=成本动因分配率*成本动因量;施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步骤。X廉租房地热井钻井项目作业成本法适用如下:

2.1 作业的认定 根据钻井工艺流程图,X项目作业认定:钻井平台拆卸:动因――人工工时、作业层次――项目级;钻井设备运输:动因――运输距离、作业层次――项目级;地质勘查:动因――勘查次数、作业层次――批量级;地热井井位设计:动因――人工工时、作业层次――项目级;测井位:动因――测量次数、作业层次――批量级;平整井场:动因――场地面积、作业层次――批量级;井架安装、调试、试运:动因――人工工时、作业层级――项目级;一开:动因――钻进深度、作业层级――单位级;固井:动因――下套管个数、作业层级――单位级;录井:动因――泥浆用量、作业层级――项目级;候凝:动因――水泥用量、作业层级――项目级;二开:动因――钻进深度、作业层级――单位级;测井:动因――次数、批量级;下套管固井:动因――套管个数、作业层级――单位级;洗井及试水:动因――井深、作业层级――单位级;照明:动因――照明时间、作业层级――项目级;排水:动因――排水量、作业层级――项目级;燃料:动因――机械工时、作业层级――项目级;项目管理:人工工时项目级。

2.2 建立作业成本库 X项目作业复杂繁多,在此情况下,根据作业成本法的要求,以主要作业为中心建立作业成本库为指导原则,以便对同质作业归类整合,将该项作业工序前后的相关作业也包括进来。

相关程度判断标准:检查用的指标及其计算公式①可决系数R2=■其中:V=■;②相关系数r=■。判断原则:接近1好,一方面要看该项作业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另一方面要看该项作业是否为管理者所重点关注。依据该原则,建立X项目同质作业成本库:

钻前准备:①准备作业库:动因――工时、次数;作业――钻井平台拆卸、地热井设计、设备安装调试、地质勘查、侧井位;②运输作业库:动因――运输距离、作业――钻井设备运输;③钻井保障作业库:动因――机械工时、作业――照明、排水、燃料。

钻井:①钻进作业库:动因――井深、作业――一开、二开、洗井;②固井作业库:动因――下套管数量、作业――固井、候凝。

完井监测作业库:动因――泥浆用量、次数;作业――录井、测井。

现场管理作业库:动因――作业成本;作业――工程管理。

2.3 作业的认定作业成本动因的确定 作业成本动因,就是将作业成本库分配到项目成本的标准,作业成本动因要可以量化,并且这些作业动因容易操作收集。

2.4 确定各作业成本库的分配率 在选择成本动因,而后确定成本动因消耗量的基础上,以成本库总费用除以成本库作业动因总量就可以得出作业成本分配率。计算公式: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当期实际发生的作业成本/当期实际作业产出。

2.5 咸阳廉租房项目资源消耗及成本 X项目资源消耗情况:材料170万元;人工成本80万元;动力费用40万元;折旧费用54万元;其他费用28万元,合计372万元。X项目间接费用分配:准备作业库、运输作业库、钻井保障作业库、钻进作业库、固井作业库、监测作业库、管理作业库的“人工成本、动力费用、折旧费用、其他费用”四个项目的费用(万元)分别为:8、2、2、7;2、5、4、2;10、2、3、4;32、24、25、5;17、5、10、3;5、1、5、5;6、1、5、2。合计人工成本80万元,动力费用40万元,折旧费用54万元,其他费用28万元。

3 作业成本法下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分析

X廉租房地热井钻井项目在作业成本法下核算的成本为524.88万元,传统成本法下核算的成本为550万元,两种成本核算方法核算出的成本相差25.12万元。究其原因是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的间接成本要低于传统成本法下间接成本的金额。

在传统成本法下,间接成本按各项工程占总工程项目的比例来分配,这样会造成一些本不该归为该项目的间接费用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到该工程中,最终会引起该工程成本比实际高。如果按作业成本法来核算,以作业为基础,把各项资源按照作业动因分配到作业成本中,作业消耗资源就必然承担成本的思路更合理、科学。简而言之,属于某项工程的作业消耗的直接成本直接计入该工程成本中去,如果某项间接费用同时为几项工程消耗,那么依据成本动因将该项间接成本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这几项工程中去,通过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汇总,最终计算出工程的成本。

4 对地热井开采成本控制的几点建议

4.1 重视钻前成本控制 在地热井布置井位之前,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地热井的设计工作。只有合理科学的进行地热井设计工作,才能保证钻井工程科学合理有序的进行。在设计阶段,重点确定井身结构、测井、取心、钻机配套、钻具、试水等工序。

4.2 加大钻井作业中技术创新 通过科学的论证新工艺、新技术在钻井工艺过程中的可行性,以便保证安全可靠的施工,提高钻进速度,虽短工期,提高企业经济效率。保证地热井开采工作有序、有时、有节的开展。

4.3 提高项目成本控制意识 公司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开展成本控制活动,定期为员工提供成本控制方面的培训,尤其是针对作业成本法进行培训,使成本控制观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王真奉.我国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2008.12.

[2]杨艳.中冰地热能源开发报告会在咸阳举行[J],地热能,2007.(6):34-35.

成本分配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 本文以作业成本管理为切入点,通过对传统ERP下的成本控制方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提出了作业成本法优于传统ERP下的成本控制方法,旨在推动和促进企业ERP的实施与健康发展。

20世纪90年代会计系统嵌入到企业资源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会计实现了和企业业务信息、其他管理信息的集成,给会计领域带来的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次飞跃,它对会计流程、会计职能、财权安排、财务组织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传统的ERP成本控制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这种控制方式在现在生产经营环境下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而陷入困境,由此可见,企业要想有效的实施成本控制,就要运用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和管理理念,建立起与之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系统,让企业的管理者清楚地掌握公司的成本构架、盈利情况和决策的正确方向,成为企业内部决策的关键支持,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成本状况,从而真正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是建立在“作业”这一基本概念上的,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二、ERP下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

中国现行工厂支持成本是用两种方法列销的:对于车间水、电、生产控制、设施运转、工装模具、作业之间的调整准备、质量控制、搬运等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由于它们一般难以追溯到具体产品上,因此采用按产品耗用工时或机时进行分配产品成本;对于销售、产品设计、出厂试验等费用,习惯上是作为期间费用直接从当期损益列销。大多数公司采用两步程序分配制造费用。首先将归集起来的辅助生产部门(如动力车间、维修车间等))费用分配到各生产部门,然后将归集的生产部门的费用分配到各产品上去。许多公司在第一步分配上做得很好,但是在把生产部门的费用追踪到单个产品上去做得很简单,多数公司是用直接人工作为分配基础一次分配到位。用直接人工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在几十年前是合理的,因为当时的大多数公司只生产少数几种产品,构成产品最重要的因素是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且这两种成本占产品成本的很大部分,而制造费用的比重很小。因此,少量的制造费用构成产品成本主体的直接人工去分配,所导致的扭曲是非常微小的,产品成本信息是比较准确的。现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性竞争的加剧,我国企业制造和管理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目前正逐步摆脱工业时代的企业色彩,大步迈进国际一体化和网络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环境,制造工艺以及管理方式应进行快速根本转变,比如计算机的应用广泛,企业生产程序设计,严密科学,自动化设备等等,这些变化使传统成本分摊方法遇到了两大挑战,一是固定制造费用比重增大,直接人工比重下降,从而制造费用分配率很大,很容易造成产品成本失真。二是随着与工时无关费用的快速增加,用不具因果关系的直接人工去分配这些费用,必定产生虚假的成本信息。

三、ABC法下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是利用单项成本改进基础上的作业成本核算信息,将“作业”作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然后将间接费用按作业量进行分配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计算过程有两个基本步骤:

1.择间接费用归集对象,确认作业成本库。归集在同一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费用应该是有相同成本动因引起的。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作业类型可以有购货订单,材料采购,设备维修,存货移动等。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也应本着重要性原则,选择主要的有影响作用的作业活动为作业成本库,这样不但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可操作性,而且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信息成本。

2.以成本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由于成本动因决定了作业的发生,也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消耗的方式和原因,所以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分配的最佳标准。当然,引起作业发生的成本动因中,必定存在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应选择那些主要的、直接的、容易获得的成本动因,作为分配标准。明确了成本动因,就可以将归集在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间接费用,按成本动因分配到各种产品中,从而计算出最终产品的成本。

3.ABC法的优点。通过比较作业成本法与现行成本计算方法可以发现,作业成本法有以下优点:

(1)作业成本法分配成本不是单纯根据生产产品数量,而是根据生产产品的作业来分配产品的成本。作业、作业中心、制造中心都可以是成本的计算对象,把成本向作业、作业中心归集可以使企业了解更全面的成本信息,更为突出的是,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归集对象还可以是顾客或市场。

(2)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时,遵循“资源——作业——产品”主线,即“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作业成为沟通企业资源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桥梁。正好同理论上“成本”概念相吻合。

(3)作业成本法与传统计算方法主要差别在制造费用的分摊,成本动因作为分配成本的标准。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业成本法在理论上有明显优越于传统成本的特点,作业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较精确,较现行方法有较高的相关决策性,另一方面作业成本法不但能提供一系列有意义的非财务信息,而且拓展了成本服务的范围,可以适用于各种相关领域。

参考文献:

[1]Matte Seaman, Petra Somalia, Jeri Parlance. Product Profitability: (Cause and Effects)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4:393~401

成本分配论文范文第10篇

很多酒店的成本管理方法依然停留在传统成本法上,而相比传统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原理刚好弥补了其在成本计算上的不足,作业成本法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串联起来,通过对企业各种活动之间因果关系的分析即分析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的过程设计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作业活动,建立作业成本库,之后针对各个作业成本库找出每个作业所消耗的资源,将其归集到资源库中。接下来要找出成本动因,这与传统成本计算法中产品消耗成本的思路是不同的,因为成本动因时对从成本累计到形成产品过程的一种追溯,它反映了成本形成的原因。最后,通过计算成本动因率将作业库中的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并加上直接成本,将产品总成本计算出来,作业成本的计算过程结束。这样的流程显示了企业的生产产品所需要的一切成本,它通过作业可以很清晰的反应出来,而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更加详细和具体,由于价值链理论视为企业的战略管理而服务的,因此将作业成本法与价值链理论相结合则更能为企业建立成本竞争优势提供切实可行的办法。

二、作业成本法在北京和平里宾馆的应用

(一)北京和平里宾馆成本核算机制目前宾馆的核算机制属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法,即物耗用品的计算以本期实际出库结合上期出库和本期结余计算得出。这种核算方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过分依赖预算等绝对数值限制成本消耗。宾馆每年会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其执行情况直接与各部门经理工资挂钩,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了必须要发生的预算外成本或者预算内成本无法控制在预算水平以下,那么各部门经理的收入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工资、物耗和能耗作为成本的主要构成被严格控制,主要原因是宾馆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实施功效挂钩的工资政策,员工数量超过100人,工资保险的支出必然很高,为使其不超过工资预算标准,年初制定的一些福利政策往往延后实施。这样做的结果是短期内虽然降低了成本指出,但是严重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带着消极的工作态度去工作时,往往会导致工作质量的下降,宾馆作为服务业行业直接面对顾客,工作质量的下降直接引起的是投诉率的上升和顾客的流失,反而降低了企业的利润。

(2)成本管理与宾馆发展策略相脱节。北京和平里宾馆的成本管理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执行,作为一家经济型酒店,其发展策略是打开市场知名度,提高客房出租率,进而提高市场份额,争取自己在整个市场的竞争力,赢得生存空间。这就要求宾馆在销售和市场开拓方面投入资金,将成本重心转移到营销方面而不仅仅是客房物品的消耗,但是在预算编制时并没有考虑宾馆的发展策略而是严格按照多年来成本格局进行,营销方面的投入几乎没有增长。以2009年为例,宾馆全年的物耗标准为80万元,而营销方面的投入只有3万元,由此可见宾馆的成本管理仅仅局限于直接成本的控制上,却与宾馆的经营策略相脱节。

(3)成本管理单纯追求报表结果。宾馆每年年初都会制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主要包括收入和利润两大部分,利润指标的达成取决于收入和成本两个方面,近年来宾馆收入水平逐年上升,加之考核指标设置合理,每年完成难度并不大,但是要完成利润指标就需要成本管理进行辅助,而成本作为损益表中利润的直接影响因素,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成本和利润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为了能够完成利润指标,单纯地压低成本耗用量成为了最有效的办法,而不是考虑成本来源,使得成本控制仅仅为了追求报表效果而服务。实际上,很多隐形成本在这种核算机制下被掩盖掉了,如:在旅游淡季,客房出租率下降,尤其是春节期间,客房的出租率甚至可以低到 10%左右,这样的客房空置期所需要消耗的成本随着总体成本得到控制而并没有被揭示出来,使得成本的计算并不能真实反应宾馆的成本随季节而改变的情况。

(二)北京和平里宾馆作业成本法的核算

(1)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在酒店业中,由于酒店业不是制造业所生产的产品而是无形的服务,因此通常以最终的服务为成本核算对象,以北京和平里宾馆为例,服务体现在客房中,客房按照1、2、3、4号楼进行区分,每一栋楼的房型和房价均有所不同,所面向的顾客也不同,因此本文采用以4栋楼为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分析。

(2)作业系统设计。首先,应对宾馆的主要业务结构进行分析,并确定作业成本库。作业的设计要符合酒店的实际情况并且详略适中,既要反映酒店的实际经营活动与价值创造的联系也要便于计算,否则就没有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必要。图1揭示了宾馆的业务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面向客户的管理层主要从事的是营销活动,各个部门之间均有联系可以将它们的工作看成一个整体。后勤管理层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较少,只有采购和财务部门的联系比较紧密, 采购作为后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与营销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又与财务部门的活动紧密相关,因此可以将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联合在一起看作是采购活动,这样营销活动和采购活动就成为了两个作业成本库。相对工作比较具有独立性的是人事管理,之所以说人事管理具有独立性是因为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酒店业,员工的流动性很大,以北京和平里宾馆为例,2009年1-12月每月的人员都有变动,从120-134人不等,而且大部分都是在京打工的外地员工,对员工的管理和培训与其他部门之间工作的相关度高相比就比较具有专业性和独立性,通常只有培训合格、通过专业部门体检的员工才可以上岗。人力资源管理与以往人事管理不同的是运用现代化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与各部门员工质量直接相关的部门,其工作的内容和重要性往往被忽视,从企业创造价值的角度来考察人事管理的重要性可以看出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宾馆对外服务的质量,而对外服务的质量又直接影响到宾馆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进而直接影响营业收入的高低,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对经济型酒店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其功能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将人力资源管理看作是一个作业活动定义为作业成本库。出于以上几点的考虑,本文将北京和平里宾馆的经营活动分为:营销管理作业、采购管理作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业、其他作业。

表1列示了四大作业成本库,分别为营销管理作业、采购管理作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业、其他作业,根据对这四大作业的进一步细分可以得出细分的作业所消耗的资源都有哪些种类,并针对不同作业消耗的资源设计资源库以计算各资源库的资源数量。在计算各资源库的资源数量之前首先要计算直接成本的金额。

(3)作业成本的计算。

一是直接成本的计算。直接成本,顾名思义就是指生产费用发生时,能直接计入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也就是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直接消耗该部分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工工资等。与生产企业不同的是,酒店业的客房可以利用软件计算每间客房所耗用的水、电、燃气等能源费用,而不需要像制造企业那样需要在各条生产线上进行分配,因此能源费用可以看作是直接成本而非间接费用。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直接成本同样要按照成本动因来归集,在酒店业中,直接成本动因就是每间客房的日常直接消耗,这部分成本与收入的相关度最高,因此将工资、物耗、能耗作为直接成本分别对四个成本对象范围内归集。作业成本法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看成是几个作业的集合,而作业对资源的消耗则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费用两种,由于直接成本与成本对象直接相关,因此可以利用财务数据直观地得出。酒店业直接成本主要包括物耗用品、员工工资、能源三大部分。

表2中的数据来源于北京和平里宾馆2009年的财务数据,根据每栋楼的实际出库金额+上月结存未使用的物品金额-本月结存未使用的金额作为计算公式将12个月的成本金额相加得出上表中物耗用品的实际支出。工资费用中包括了基本工资、各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由于宾馆的福利费、奖金和提成全部计入工资中一起发放,因此工资项目中福利费没有单独列示,工资中也包括了年终一次性奖金,2009年年终一次性奖金的数额为94万元。另外,能耗的计算以本期实际耗用量为准即查表所得数额填列,这些数据均为直接消耗,除物耗用品外其他各项目都与现金的流出保持同步。

二是间接成本的计算。基于作业链设计出了四个作业分别为营销管理作业、采购管理作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业和其他作业。在这里首先要明确四个作业分别消耗哪些资源,建立资源库。所谓的间接费用的分配在这里并不是指无法直接计算出的费用,而是无法直接分配到成本分配对象上的费用。设计作业成本库和建立资源库的目的就是将这些间接费用归集到作业成本库中再进一步分配到成本对象当中。北京和平里宾馆的作业成本库及资源库的情况如表3:

表3中的所有数据来源于2009年全年财务数据,折旧费用的分配则是按照每个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者而不是部门所有者来分配的,由于酒店的固定资产中有些资产的使用并不是在其所属的本部门中使用,而是在其他部门,如:客房中的部分家具、已淘汰的地毯清洁机等资产一般会在后勤部门中使用,因此在本表中将固定资产的划分按照实际使用者来分配以更为准确的反映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状况。

三是作业动因率的计算。直接成本和间接费用已归集完毕,已经可以清楚各作业成本库所实施的作业成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作业成本在各个成本对象中进行分配,这个分配的依据就是作业动因率。因此综合各种因素,以及本文将各作业成本库的作业动因及其作业动因率计算如下:

作业动因率的计算公式=作业成本/作业动因总数=作业动因率(单位作业成本)

四是作业成本在成本对象中的分配。计算出作业动因率后需要根据四个成本分配对象在四个作业中所消耗的作业动因数量,两者的乘积就是每个成本分配对象对应的作业成本,具体的分

表5列示了通过分析各成本分配对象所需要的作业动因数量所计算得出的结果:营销作业中四个成本分配对象所需要的作业成本来自各楼2009年的全年营业收入,与之前计算的作业动因率相乘得出对应的营销管理作业的作业成本;采购作业则是通过财务软件的数据汇总得出各楼2009年的采购次数与其所对应的作业动因率相乘计算得出相应的采购作业成本;人力资源管理作业成本的计算则是根据各楼所需要员工的数量对应作业动因率进行计算;由于其他作业与人力资源管理作业所依据的作业驱动因素相同,因此也是各楼所需要员工的数量对应其作业动因率进行计算。

五是产品总成本的计算。通过以上的分步计算,可以得知如下的产品总成本,基本公式为:

各产品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在这里的产品总成本即为各楼的总成本。

表6中每个成本分配对象的总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成,直接成本来自于表2中各楼的直接成本合计数,间接成本数据则来自于表5中各楼对应的间接成本合计数,二者相加即为各楼的总成本。

三、结论

本文以作业成本法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为目标,将作业成本法的工作原理与酒店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分别对酒店业的价值链、作业成本动因、作业成本的计算和作业成本管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尝试利用作业成本法将酒店的成本控制与经营策略相结合,立足于具体案例,使酒店在进行成本管理时能够结合整个酒店的经营情况和发展需要设计出一套较为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对于其他酒店,甚至是其他行业都有一定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超:《加强酒店财务管理之成本控制》,《商业经济》2010

年第9期。

[2]陈世科:《作业成本法核算应用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3]范恒君:《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广西大学2008年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4]郭美芸:《浅谈作业成本法在酒店成本管理中的应用》,《财会通讯》2010年第2期。

[5]胥晨慧:《作业成本法在酒店服务业中的应用分析》,《中国商贸》2011年第30期。

[6]李然《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业的应用现状分析》,财会研究》2010年第4期

上一篇:会计体系论文范文 下一篇:脱硝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