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法实施细则范文

时间:2023-03-03 03:14:41

产品质量法实施细则

产品质量法实施细则范文第1篇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本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规定;但是,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属于前款规定的产品范围的,适用本法规定。

第三条

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以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第四条生产者、销售者依照本法规定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第五条

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第六条

国家鼓励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鼓励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并且超过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对产品质量管理先进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提高产品质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对产品质量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引导、督促生产者、销售者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组织各有关部门依法采取措施,制止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保障本法的施行。

第八条

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主管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工作。

法律对产品质量的监督部门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或者,包庇、放纵本地区、本系统发生的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或者阻挠、干预依法对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其他国家机关有包庇、放纵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的,依法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向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检举。

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为检举人保密,并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给予奖励。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排斥非本地区或者非本系统企业生产的质量合格产品进入本地区、本系统。

第二章产品质量的监督

第十二条

产品质量应当检验合格,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第十三条

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工业产品,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要求的工业产品。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四条

国家根据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推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企业根据自愿原则可以向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认可的或者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授权的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申请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经认证合格的,由认证机构颁发企业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国家参照国际先进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要求,推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企业根据自愿原则可以向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认可的或者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授权的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申请产品质量认证。经认证合格的,由认证机构颁发产品质量认证证书,准许企业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使用产品质量认证标志。

第十五条

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对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以及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抽查。抽查的样品应当在市场上或者企业成品仓库内的待销产品中随机抽取。监督抽查工作由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规划和组织。县级以上地方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也可以组织监督抽查。法律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执行。

国家监督抽查的产品,地方不得另行重复抽查;上级监督抽查的产品,下级不得另行重复抽查。

根据监督抽查的需要,可以对产品进行检验。检验抽取样品的数量不得超过检验的合理需要,并不得向被检查人收取检验费用。监督抽查所需检验费用按照国务院规定列支。

生产者、销售者对抽查检验的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验结果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实施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上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申请复检,由受理复检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作出复检结论。(未完待续)

第十六条

对依法进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生产者、销售者不得拒绝。

第十七条

依照本法规定进行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由实施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其生产者、销售者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予以公告;公告后经复查仍不合格的,责令停业,限期整顿;整顿期满后经复查产品质量仍不合格的,吊销营业执照。

监督抽查的产品有严重质量问题的,依照本法第五章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对当事人涉嫌从事违反本法的生产、销售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向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与涉嫌从事违反本法的生产、销售活动有关的情况;

(三)查阅、复制当事人有关的合同、发票、帐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有其他严重质量问题的产品,以及直接用于生产、销售该项产品的原辅材料、包装物、生产工具,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对涉嫌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前款规定的职权。

第十九条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产品质量检验工作。法律、行政法规对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从事产品质量检验、认证的社会中介机构必须依法设立,不得与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

第二十一条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必须依法按照有关标准,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结果或者认证证明。

产品质量认证机构应当依照国家规定对准许使用认证标志的产品进行认证后的跟踪检查;对不符合认证标准而使用认证标志的,要求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使用认证标志的资格。

第二十二条

消费者有权就产品质量问题,向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查询;向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申诉,接受申诉的部门应当负责处理。

第二十三条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组织可以就消费者反映的产品质量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负责处理,支持消费者对因产品质量造成的损害向人民法院。

第二十四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定期其监督抽查的产品的质量状况公告。

第二十五条

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他国家机关以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不得向社会推荐生产者的产品;不得以对产品进行监制、监销等方式参与产品经营活动。

第三章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一节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二十六条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

(二)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但是,对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说明的除外;

(三)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第二十七条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二)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三)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

(四)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五)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裸装的食品和其他根据产品的特点难以附加标识的裸装产品,可以不附加产品标识。

第二十八条

易碎、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有放射性等危险物品以及储运中不能倒置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其包装质量必须符合相应要求,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作出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标明储运注意事项。

第二十九条生产者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

第三十条

生产者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

第三十一条生产者不得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

第三十二条

生产者生产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第二节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三十三条

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

第三十四条销售者应当采取措施,保持销售产品的质量。

第三十五条

销售者不得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和失效、变质的产品。

第三十六条

销售者销售的产品的标识应当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

第三十七条

销售者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

第三十八条销售者不得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

第三十九条

销售者销售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第四章损害赔偿

第四十条

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

(一)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

(二)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

(三)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销售者依照前款规定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品的其他销售者(以下简称供货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

销售者未按照第一款规定给予修理、更换、退货或者赔偿损失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生产者之间,销售者之间,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承揽合同有不同约定的,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第四十二条

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三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产品的生产者赔偿的,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

第四十四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伤害的,侵害人应当赔偿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赔偿损失。

第四十五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十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

本法所称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

第四十七条

因产品质量发生民事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当事人各方的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各方没有达成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

第四十八条

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可以委托本法第十九条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对有关产品质量进行检验。

第五章罚则

第四十九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的,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五十二条

销售失效、变质的产品的,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

伪造产品产地的,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五十四条

产品标识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责令改正;有包装的产品标识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五十五条

销售者销售本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三条规定禁止销售的产品,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该产品为禁止销售的产品并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五十六条

拒绝接受依法进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特别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五十七条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检验资格、认证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或者证明不实,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撤销其检验资格、认证资格。

产品质量认证机构违反本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不符合认证标准而使用认证标志的产品,未依法要求其改正或者取消其使用认证标志资格的,对因产品不符合认证标准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与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情节严重的,撤销其认证资格。

第五十八条

社会团体、社会中介机构对产品质量作出承诺、保证,而该产品又不符合其承诺、保证的质量要求,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与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

第五十九条

在广告中对产品质量作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十条

对生产者专门用于生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所列的产品或者以假充真的产品的原辅材料、包装物、生产工具,应当予以没收。

第六十一条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本法规定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而为其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的,或者为以假充真的产品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没收全部运输、保管、仓储或者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收入,并处违法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

服务业的经营者将本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二条规定禁止销售的产品用于经营的,责令停止使用;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使用的产品属于本法规定禁止销售的产品的,按照违法使用的产品(包括已使用和尚未使用的产品)的货值金额,依照本法对销售者的处罚规定处罚。

第六十三条

隐匿、转移、变卖、损毁被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封、扣押的物品的,处被隐匿、转移、变卖、损毁物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六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包庇、放纵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

(二)向从事违反本法规定的生产、销售活动的当事人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查处的;

(三)阻挠、干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六十六条

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超过规定的数量索取样品或者向被检查人收取检验费用的,由上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退还;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七条

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他国家机关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向社会推荐生产者的产品或者以监制、监销等方式参与产品经营活动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消除影响,有违法收入的予以没收;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有前款所列违法行为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改正,消除影响,有违法收入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收入一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其质量检验资格。

第六十八条

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九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拒绝、阻碍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七十条

本法规定的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本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七条、第六十条至第六十三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权范围决定。法律、行政法规对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机关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七十一条

对依照本法规定没收的产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销毁或者采取其他方式处理。

第七十二条

本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四条、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三条所规定的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计算。

第六章附则

第七十三条

军工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另行制定。

因核设施、核产品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产品质量法实施细则范文第2篇

第二条国家对保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健康或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等重要工业产品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

国家统一制定并公布《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并销售列入《目录》的产品,其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审查、发(换)证以及标记的使用,应当遵守本办法。

任何企业、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企业),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不得生产《目录》中的产品。未取得生产许可证,而擅自生产该产品的,视为无证生产。

第三条国家质检总局在充分发挥国务院各部门和行业作用的基础上,对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实施统一管理。根据工作需要,国家质检总局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类发证产品审查部及各类发证产品检验机构,共同完成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受理、企业生产条件审查、产品质量检验以及材料汇总上报工作。

第四条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应当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公开、高效的原则,不搞重复检查。

第二章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管理

第五条国家质检总局管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其主要工作职责为:

(一)负责本《办法》的贯彻实施;

(二)制定生产许可证有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三)制定并公布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管理的产品目录;

(四)根据需要设立各产品审查部,并进行监督管理;

(五)制定并各类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六)审定承担生产许可证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

(七)颁发生产许可证证书;

(八)公告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名录;

(九)组织生产许可证审查员的培训、考核和聘任;

(十)监督生产许可证审查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

(十一)组织生产许可证发证后的管理和监督;

(十二)组织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的年度审查;

(十三)组织对无证生产和销售无证产品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十四)建立生产许可证信息管理体系;

(十五)受理生产许可证工作的有关投诉,处理生产许可证争议事宜。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许可证办公室)承担生产许可证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国家质检总局做好相关领域的生产许可证工作。其主要职责为:

(一)依据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和相关法规,提出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项目建议;

(二)组织起草和审定适用于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

(三)根据要求,组织起草相关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四)推荐承担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部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

(五)确认符合取证条件的企业名单。

第七条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下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许可证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和管理。其主要工作职责为:

(一)负责受理企业生产许可证申请;

(二)组织或者配合组织对申请取证企业的生产条件审查;

(三)推荐承担生产许可证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

(四)组织或者配合组织对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宣贯;

(五)负责对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的监督管理;

(六)组织实施对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的年度审查;

(七)负责对无证生产和销售无证产品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级许可证办公室),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生产许可证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八条生产许可证产品审查部受全国许可证办公室的委托,承担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技术审查工作。其主要工作职责为:

(一)配合全国许可证办公室起草相关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二)组织对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宣贯;

(三)组织或者配合组织对申请取证企业的生产条件审查;

(四)推荐承担生产许可证检验工作的检验机构;

(五)审查、汇总申请取证企业的有关材料;

(六)配合实施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的年度审查。

第九条依法设置和依法授权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须经批准方能承担生产许可证相关产品的质量检验任务。其主要职责为:

(一)承担生产许可证相关产品的检验测试任务,科学、公正、准确地提供检验报告;

(二)配合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生产许可证获证产品的监督检验工作;

(三)及时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供发证产品的质量状况。

第十条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受聘承担相应的审查工作。审查人员必须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实施细则》和有关规定,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展工作。

第十一条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收费包括审查费、产品检验费和公告费,具体的收取和使用方式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取证程序

第十二条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企业经营范围应当覆盖申请取证产品;

(二)产品质量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以及企业明示的标准;

(三)具有正确、完整的技术文件和工艺要求;

(四)具有保证该产品质量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计量和检验手段;

(五)具有保证正常生产和保证产品质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以及计量、检测人员;

(六)具有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

(七)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相关要求。

第十三条生产《目录》所列产品的企业,应当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申请。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受理企业的申请材料后,应在7个工作日内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发放《生产许可证受理通知书》。

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限制条件外,任何单位不得另行附加条件,限制企业申请生产许可证。

新建和新转产企业,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生产许可证。

第十四条对企业的生产条件必须按照下列程序进行现场审查:

(一)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规定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组织企业生产条件审查和封样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在受理企业申请后2个月内组织对申请取证企业的生产条件进行审查并现场抽封样品。省许可证办公室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材料汇总,并将合格企业名单和相关材料报审查部。审查部自收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报送材料之日起45日内完成企业生产条件抽查和材料汇总,并将合格企业名单和相关材料报送全国许可证办公室;

(二)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规定由审查部负责组织企业生产条件审查和封样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在受理企业申请后15日内将相关材料转交审查部。审查部自接到省许可证办公室报送的材料之日起2个月内组织对申请取证企业的生产条件进行审查,并现场抽封样品。审查部自收到省许可证办公室报送的材料之日起3个月内将合格企业名单和相关材料报送全国生产许可证办公室;

(三)申请取证企业的生产条件审查工作由审查组承担,审查组实行组长责任制,审查组对审查报告负责。

第十五条申请取证企业应当在封样后15日内将样品送达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机构收到样品后,应当按照实施细则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检验,并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检验工作。标准中对产品检验有特殊要求的,按标准规定进行。产品检验周期超过第十四条规定的材料报送时限时,材料报送时间以检验完成时间为准。

第十六条全国许可证办公室自接到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部汇总的符合发证条件的企业名单和有关材料之日起1个月内完成审定。经审定,符合发证条件的,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生产许可证,不符合发证条件的,将上报材料退回有关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或者审查部并告知企业。

第十七条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对不符合发证条件的企业发出《生产许可证审查不合格通知书》,同时收回《生产许可证受理通知书》。

企业自接到《生产许可证审查不合格通知书》之日起,应当进行认真整改,2个月后方可再次提出取证申请。

第四章证书和标记的管理

第十八条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标记和编号采用大写汉语拼音XK加十位阿拉伯数字编码组成:XK××-×××-×××××。

其中XK代表许可,前两位数(××)代表行业编号,中间三位(×××)代表产品编号,后五位(×××××)代表企业生产许可证编号。

第十九条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一般不超过5年,有效期自证书签发之日算起。

企业应当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前6个月内,向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换证申请。因未按时提出申请,而延误换证时间的,由企业自行承担责任。

申请取证企业持《生产许可证受理通知书》,其产品在自受理通知书签发之日起6个月内仍视为有证产品。

第二十条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产品标准发生改变的,由审查部提出重新检验和评审方案,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进行补充审查;企业生产条件发生变化的(包括改建、改制、扩建、迁移获证产品的生产地点等),应当在变化后3个月内向所在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申请,并按规定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企业名称发生变化的,应当在变更名称后3个月内向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生产许可证证书更名申请。

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当妥善保管生产许可证证书,因毁坏或者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生产许可证证书遗失或者无法辨认的,应当及时在省级以上主要报纸上登报声明,同时报当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及时受理企业补领生产许可证申请,并按规定办理补领证书手续。

第二十二条凡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产品,企业必须在产品、包装或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记和编号。

第二十三条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将生产许可证标记和编号转让他人使用。

第二十四条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应当保证持续生产合格的产品。

销售《目录》中产品的企业,应当保证所出售的产品已获取有效的生产许可证。

生产和销售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的企业必须接受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第五章罚则

第二十五条企业生产《目录》中的产品,未按本办法取得生产许可证而擅自生产销售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限期取得生产许可证;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15%至20%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生产销售不符合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中相关产品标准要求的产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

第二十七条伪造或者冒用生产许可证的,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转让或者涂改生产许可证标记或者编号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其改正,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

违法接受并使用他人提供的生产许可证标记和编号的,按无证论处,并按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十八条不符合取证条件,但用不正当手段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已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未按照本办法要求在产品、包装或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记和编号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条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产品经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或者省级监督抽查不合格的,责令企业限期整改;整改到期复查仍不合格的,吊销生产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承担发证产品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伪造检验数据或者伪造检验结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处罚,并取消其承担检验任务的资格。

第三十二条从事生产许可证工作的有关工作人员、、营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从事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产品审查部有上述违法违规行为的,给予警告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从事生产许可证工作的资格。

第三十三条企业对生产许可证颁发和吊销有异议时,可以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复审;对复审结果仍有异议,可以向全国许可证办公室申请终局复审。

产品质量法实施细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景德镇瓷器,原产地保护制度

1引 言

“景德镇瓷器”于1999年注册原产地证明商标,2005年获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经过几年努力,虽然扭转了“景德镇瓷器”被其它产地陶瓷肆意仿造、假冒的局面,但景德镇陶瓷行业内部仍然处于一种低端仿制、低价倾销的无序竞争状态。由于我国原产地保护制度不够健全,对内部不当竞争行为不能起到制约作用,导致“景德镇瓷器”无形价值不断下降。

2 “景德镇瓷器”原产地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批准对景德镇瓷器实施原产地域保护,于2005年4月15日颁布了《景德镇瓷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公告》。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景德镇瓷器原产地域范围

景德镇瓷器原产地域范围为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昌江区、乐平市、浮梁县现辖行政区域。

第二,质量技术要求

(1) 品种:青花瓷、玲珑瓷、高温颜色釉瓷、粉彩瓷、新彩瓷。

(2) 制作工艺

选用保护范围内所产的原料:高岭土、瓷石、釉果、釉灰。高岭土含铁量在0.7%至1%,瓷石含铁量0.4%至0.7%。要求原料精选,漂洗干净。使用传统工艺,原料经破碎、研磨、过筛、除铁、陈腐制成坯泥、釉料。根据不同产品器型,分别选用可塑法、浇注法、手工技艺法成形。根据产品不同器型,分别选用汤釉、浸釉、沾釉、喷釉、涂釉等方法。釉层厚薄得当,均无缺损。采用高温一次氧化-还原焰烧成。

(3) 外观特色及理化指标

1) 外观特征:青花瓷色调青翠欲滴;纹样清新明丽、幽静雅致;釉面晶莹柔润、白里泛青。玲珑瓷显现透亮釉纹图案,玲珑剔透,碧绿透亮。高温颜色釉瓷釉面如镜,五彩缤纷。粉彩瓷画底有层玻璃白,画浮玻璃上,“脂粉”柔和,纹样凸起。新彩瓷彩料直接附着瓷面,料薄而鲜艳明快,画面明亮逼真。

2) 理化指标:①瓷体吸水率不大于0.5%。②热稳定性:(指餐饮器皿)从160℃至20℃热交换一次不裂。③铅、镉溶出量:铅溶出量不大于1.0mg/L,镉溶出量不大于0.2mg/L。显微结构游离石英含量8%至22%,莫来石含量20%至30%,玻璃相含量为50%至60%。

第三,专用标志使用

在景德镇瓷器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须向设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机构提出申请,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景德镇瓷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3 “景德镇瓷器”原产地保护制度的缺陷分析

3.1 我国原产地保护存在的制度缺陷

我国尚无原产地名称保护的专门立法,现阶段主要通过《对外贸易法》及《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商标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实现对原产地名称的法律保护。

3.1.1 《对外贸易法》及《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

《对外贸易法》第27条“对外贸易经营者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不得有“伪造、变造或者买卖进出口原产地证明”,《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第23条规定“骗取、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作为海关放行凭证的出口货物原产地证书的,处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海关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条例》第3条还规定“完全在一个国家(地区)获得的货物,以该国(地区)为原产地;两个以上国家(地区)参与生产的货物,以最后完成实质性改变的国家(地区)为原产地”。这些规定中的“原产地”,也与原产地名称根本不同,其主要宗旨是进行外贸统计、实施对外贸易保护需要,而并不涉及产品独特质量。

例如长期以来,我国大量输往美国的服装产品均是由在香港裁剪的布料在中国大陆缝制而成的。根据美国原来的“裁剪地”标准,服装产品的原产地为香港;为达到占用中国大陆原本就十分有限的纺织品及服装配额的目的,美国又采用“缝制地”标准,则原产地变为中国。可见,《对外贸易法》及《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中的“原产地”并非根据产品的独特品质与特定地理环境相联系的事实来确定,而是依据国家对外贸易保护政策的需要确定,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3.1.2 《商标法》

《商标法》第3条规定证明商标“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因此可将原产地名称通过注册为证明商标的形式得到保护。商标与原产地名称都是与商品有关的识别性标志,但二者有明显区别:(1)原产地名称的主要功能是表示产品的地理来源;商标的功能主要是用以识别不同的具体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者或提供者;(2)原产地名称权具有局域共有性,商标权则具有绝对独占性。

根据商标权之效力,只能禁止相同或近似商标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的使用。而WTO-Trips在第22条第2款中禁止的是“不论以任何方式,在商品的名称或表达方面, 明示或暗示有关商品来源于并非其真正来源地”。如法国的伊夫・圣・洛朗公司为其生产的香水注册了“Champagne”(香槟)商标, 若依据商标法对此不能加以禁止。所以商标法保护水平达不到WTO-Trips协议要求。依据商标处分权,商标专用权人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其商标专用权,可依法转让,也可依法许可他人使用。但原产地名称不可转让,也不能许可他人使用。

3.1.3 《产品质量法》

《产品质量法》中规定的“产地名称” 不能理解为“原产地名称”。因为“产地名称”只能表示商品从何而来;而原产地名称除表示商品的产地以外,同时具有标示产品质量、信誉的功能,标明商品具有与产地的人文地理条件所确定的特定质量和特色。《产品质量法》从立法宗旨来看,之所以“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是因为便于识别判断经过多次市场销售渠道以后的产品的生产者是谁,从而使其承担产品质量责任。而“原产地名称”的质量,与特定地理环境相联系的产品的独特质量无关,而是指符合行业、国家、国际标准或合同约定标准的产品质量。原产地名称所有人如果依据《产品质量法》第5条向法院侵权人,则侵权人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或“行政处罚”,这些制裁后果属行政责任范畴,而原产地名称所有人希冀的乃是通过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方式,以弥补自己的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用于原产地名称的法律保护的《对外贸易法》及《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商标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都达不到WTO-Trips协议要求的高度,在法律制度建设中尚存在一定的缺陷。

3.2 “景德镇瓷器”原产地保护制度的缺陷

3.2.1缺乏对“景德镇瓷器”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

盗用“景德镇瓷器”外观设计、名人名作的案件屡见不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叔水力作“国色香远”版权被侵案,侵权者以贴花作赝的方式非法获利50万元;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创作的雕塑瓷名作“哈哈罗汉”的仿制品更是随处可见,价格低至每件二三十元。大多数仿制者清楚自己侵犯了别人的著作权,依然仿制成风,主要是由于“景德镇瓷器”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预防及惩治的措施,仅凭企业或作坊自律,无法有效保护“景德镇瓷器”的知识产权。

3.2.2 缺乏经国家认可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

日用陶瓷现有国家标准44项,其中产品标准16项、方法标准22项、基础标准3项,目前有9项标准已列入国家标准修订计划项目。但由于近年来我国日用陶瓷产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很多新品种,却缺乏与之配套的产品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如高强度陶瓷、高石英质瓷、钠长石质瓷,合成骨粉制成的新骨质瓷、白云陶、抗菌陶瓷、纳米陶瓷、低温无铅釉陶瓷、微晶陶瓷等,因此新产品的标准制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大力加强这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除此之外,那些已不适应陶瓷行业发展现状的现行标准也需要进行修订,尤其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陶瓷,以中国为主制定的标准还没有得到国际组织的承认,在安全、卫生方面也达不到国际标准。因此,不同企业生产的日用陶瓷品质差异较大,而非专业的消费者很难识别。

3.2.3 不能有效约束产地内陶瓷企业及作坊的不正当竞争

“景德镇瓷器”产地内同质企业虽然在原产地名称上的利益具有一致性的一面,但由于市场容量的有限性,同质企业之间竞争的客观存在和利益冲突必然不可避免。由于“景德镇瓷器”产权的不明晰,使其在产地内具有局域共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①“景德镇瓷器”的非竞争性,即当一个企业在使用“景德镇瓷器”这项无形资产时,无法排斥产地内其他企业使用它;②“景德镇瓷器”的非排他性,即产地内企业不会因为某种原因而被拒绝使用这项无形资产。区域品牌的这种性质给企业提供了一种“免费搭车”的激励:企业可以尽情地享用区域品牌带来的好处,而不必承担维护和提升区域品牌的成本。集体理性和个人理性的冲突会导致企业对区域品牌的滥用,损害区域品牌的声誉和形象,“公地悲剧”便会由此而生。

4逐步完善“景德镇瓷器”原产地保护制度的对策

4.1 建议制定专门的《原产地名称法》

对原产地名称的保护,除了事后救济保护,还应包括积极主动式事前调整的层面,如公布生产厂家,增强消费者的辨认能力,从而减少被侵权的可能性;严格规定生产条件,从而始终保持独特质量,维护在消费者中的信誉。制定原产地名称保护的专门法,积极全面地维护原产地名称所有人的权利,也是构建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惯例相适应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步骤。

参照WTO-Trips协议第45条,应以过错原则为主,适当条件下适用无过错原则。法律责任以民事责任为主,同时辅以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吊销营业执照、罚款等。根据WTO-Trips协议第61条规定“全体成员均应提供刑事程序及刑事惩罚,至少对于有意以商业规模假冒商标或对版权盗版的情况是如此”,“成员可规定将刑事程序及刑事惩罚适用于侵犯知识产权的其他情况”等条文,刑事责任可借鉴并规定“处以足够起威慑作用的监禁,或处以罚金,或二者并处”,适用于原产地名称权受到“有意侵权并且以商业规模侵权”的情形。

4.2 制定与完善经国家认可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

为防止“公地悲剧”的产生,必须由政府授权的行业协会进行修订,颁布经国家认可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以确保原产地域产品的品质。“景德镇陶瓷”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包含产品分类、原料要求、加工方法、外观要求、水份要求、颗粒度要求、色差、体膨胀系数、软化点的要求、杂质、设备和仪器、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等。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是强制性的,必须实行。使用原产地标签,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登记备案、编号、注明厂名厂址、产地、日期、产量、销往地等,并设密码防伪。产品如果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则不允许使用“景德镇陶瓷”原产地标识;如果消费者购买了不符合规格的“景德镇陶瓷”时,购买者可以退货,这时制造者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4.3 地方政府应切实履行维护公平竞争的职责

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降低企业的交易费用,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维护“景德镇瓷器”的品牌形象。对侵权行为进行认定,通过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方式,以弥补被侵权人的经济损失。需要强调的是,不能只是一罚了事,更重要的是停止侵害、消除影响,维护“景德镇瓷器”的品牌价值。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对“景德镇瓷器”品牌价值伤害最大的因素是仿制品的泛滥,政府应重点加强对仿制品的规范。

仿制品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类是仿古代名家作品,一类是对现代名家作品的仿制。不同的仿制品,由于其著作权的属性不同,因此要区别对待。由于现代名家作品的著作权属性为私有,仿制首先要获得著作权所有者的授权,仿制者要向著作权所有者支付转让费(由双方协商决定),著作权所有者获得转让费收入要向国家缴纳版税。而古代名家作品的著作权属性为公有,为了维护仿制品市场的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因而也不能无限制仿制,政府应对此实施限额管理,对申请仿制的企业每年发放一定的配额。政府对仿制品的合理管制,其结局必定是多赢。

参考文献

1 古小东,刘明伟.WTO-Trips协议中地理标志在我国的法律保护研究[J]. 企业经济, 2006,(7):172~175

2 李凯年.国内外原产地保护综述[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5,(5):48~51

3 金晓虹.“瓷都”之争与原产地域产品法律保护[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9):109~102

产品质量法实施细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品质量 监管 法律法规

孩子们喜欢五颜六色,于是有人往糖果里加色素;女性有“恋香之情”,就有人给酸奶加香精;薯片越爽脆越好吃,当然要用足膨化剂。我们身边还有什么?――淋巴火腿、人造鸡蛋、明矾瓜子、止泻药鸭脖、香精大米……无意中发现,我们已经被有毒食品包围了。怎样鉴别易掺毒的食品?如何在充满变相投毒事件的时代捍卫我们的健康?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导致了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

一、我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1.法律体系

我国有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相关法律构成分两部分。一是宪法。我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产品质量立法属于经济立法的一部分,本条规定体现了宪法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所做的原则性要求。二是一般法律。在宪法的原则指导下,有关产品质量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这些相关的法律规定了生产者、销售者从事经营活动必须具备的条件、必须保证的质量性能以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责。上述法律为产品质量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2.行政法规体系

行政法规主要分三部分。一是行政规章。既包括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如条例、办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条例》等,也包括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法规在本部门权限内制定和颁布的实施细则、命令,如国家质检总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条例实施办法》等。二是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如由各省出台的《实施办法》。三是监管机关所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以及行政措施。例如地方质监局出台的《产品质量抽查不合格后处理办法》。根据上述法律法规,质量由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构成,而产品质量是其它三大质量的基础,质量水平的高低是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影响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健全的法律体系是开展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产品质量法律法规、标准的建设,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品质量法律法规体系。主要以《产品质量法》、《药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建筑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计量法》、《标准化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种子法》、《烟草专卖法》、《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为基础,以涉及产品质量要求的大量技术标准为主体,以地方政府规章为补充的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体系,从产品性能、包装标识、安全标准、责任追究等各个环节做出详细规定,为提高中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我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概况

1.政府监管情况。

我国产品质量监管实行的是分级管理体制,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主管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为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称质检总局)

是国务院直属部门,负责全国产品质量工作。地方产品质量监管部门实行的是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省质监局是省政府组成部门,负责全省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受省政府领导和国家质检总局的业务指导。市州及县质监部门则接受上一级质监部门的领导。

我国产品质量管理权限分属质检、工商、商务、卫生、林业、药监、农业、畜牧、农机、城建、烟草、盐政、水利等部门,形成了多部门监管格局,在产品质量监管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质检部门于 2002 年 8 月启动了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2005 年 9 月,全面开展对关系金融安全和通信质量安全的产品,影响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的产品,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保障劳动安全的产品,法律、行政法规要求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其他产品,实行生产许可证的市场准入制度;2007 年牵头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2008 年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整治;2009 年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2010 年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农业部门从 2000 年开始在全国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定点跟踪监测制度,启动了农药残留跟踪监测工作。在 2001 年启动省质监局直属检验检疫局各分支检验检疫局“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开始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2003 年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专门从事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工商部门还实行了商品市场主体准入制度、市场巡查制度,开展“红盾执法行动”、商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等,有效净化了市场的消费环境。这种多部门监管格局使得部门间职能既有交叉,也有重复。即使在食品质量分段监管的新体制下,各部门虽然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但仍然存在职能交叉和重复情况。如:质检部门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中发现作为原料使用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工商部门也可管辖;工商部门在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属于生产许可管理和强制性认证的,质监部门也有权管辖;同样,卫生和药监在消费环节的监管中,在职能上与工商、质检也有交叉。

2. 消费者监管情况

我国的产品质量监管一直是沿用传统的产品质量监管理论及其工作模式,群众参与机会小,实践证明这种做法确实存在现实问题,单一监管系统并不能完全保证产品质量。因此,必须学习国外先进做法,建立以消费者为主体的社会质量监管体系,让消费者在产品质量监管中发挥重大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保护消费者的措施,有力促进了消费者在监管产品质量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产品质量监管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虽然政府部门、生产和经营者在这一监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要使这个系统有效运转,还需要增加消费者监督这一环节。这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本身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受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要完全、及时地发现和查处所有的不法行为,仅靠政府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借助消费者群体这一更广泛的监督力量。消费者是产品质量安全最敏锐的察觉者和最切身的体验者,市场秩序混乱受害最直接的是消费者群体。因此,在监管产品质量中,最坚定的力量也是消费者群体。从这一角度看,要保障产品质量,不仅要靠企业的诚信自律和政府的监管,消费者的作用尤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 陈富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政府规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年。

[2] 张严芳:消费者保护法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3 年。

产品质量法实施细则范文第5篇

一、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意义

产品召回作为一个新的名词,在我国尚未被人们所熟知。近年来,由于国外产品在中国屡次出现问题而被媒体炒作后,“产品召回”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指产品的生产商、销售商、进口商在得知其生产、进口或销售的产品存在可能引发消费者健康、安全问题的缺陷时,依法向职能部门报告,及时通知消费者,设法从市场上、消费者手中收回缺陷产品,并进行免费修理、更换的制度。我国与产品召回制度相类似的有售后服务制度。与其相比,产品召回的内涵及社会效果具有鲜明的公法色彩,而售后服务是商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名誉,以合同条款,销售声明等形式向广大消费者作出的承诺,是对正常使用其产品提供的一种保证。

二、我国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价值分析

制度的建立都要有价值需要作为支撑,产品召回制度也不例外。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由于各市场主体利益不一致,受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使,就会出现产品质量低劣、不正当竞争、不公平交易行为等现象。同时,缺陷产品也就会出现。这些存在缺陷但还没有造成实际损害的产品,如果不加以规范,Industrial&ScienceTribune臣圆圆将会使绝大多数诚实经营者、生产者、消费者的利益受损,而且这种损害一旦发生,影响会是大范围的,甚至对公共安全造成损害。这一性质,使得产品缺陷中的风险分担问题不可能由交易双方按照市场经济一般规则的要求加以约束,必须出现一种新的制度加以补救,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应运而生。具体而言,该制度主要有以下价值需要:

(一)保护消费者权益。在我国现实条件下,由于没有完善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在一些缺陷产品安全事件发生时,没有很好的消除或减轻危害的机制。消费者通常只能通过诉讼来解决,但是由于我国司法效率不高,维权渠道不畅等原因,使消费者的维权成本过高。法律是正义的表现形式,如果社会不公不能得到法律的解决,法律的正义将难以实现。正如罗尔斯所说“所有的社会基本善、自由和机会,收人、财富及自尊的基础都应平等地分配,除非对一些或所有社会基本善的一种不平等分配有利于最不利者”。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把潜在的危险解决在未发生之时,避免了损害扩大化,使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保护。

(二)提升我国企业技术水平及产品竞争力。现在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迫使许多企业不断开发出新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企业急功近利,生产出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但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在条件不成熟时就提前将产品推人市场。在产品召回制度实行后,这种情况将会得到改善。由于企业生产出缺陷产品要召回,他们就会改进技术,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将隐患问题扼杀在生产过程中,等产品进入市场后已经成为没有任何安全问题的放心产品。在此期间,企业的技术水平必然得到提高。同时,在产品责任制愈益统一的国际化趋势下,特别是我国加人WTO后,产品售后的维修、服务、缺陷产品制度等都将构成产品市场的重要竞争因素。建立这样的产品责任机制符合国际趋势,有利于树立我国产品的国际形象,有利于增强我国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我国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建议

(一)对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完善。

第一,在法律规定上,中国目前与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关系最密切的法规有《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但是这些法规在各自的实践过程中却都有各自的缺陷。现阶段,制定一部统一的缺陷产品召回法并不合适,我认为应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纳入产品质量法体系当中,在《产品质量法》中新加入一章“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主要由执法主体、召回标准、召回程序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组成。当然,该章节的规定不宜过细,相关规定应由实施细则或司法解释加以完善。第二,在检测制度上,目前,大多数的检测机构都是由企业建立运营的,这难免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公正。所以在完善召回程序的基础上,应建立一个公正中立的检测机构。在这方面,政府应当作为主导。《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第11条规定:“主管部门应当聘请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并由专家委员会实施对汽车产品缺陷的调查和认定。根据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国家认可的汽车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实施有关汽车产品缺陷的技术检测。专家委员会对主管部门负责。”借鉴汽车召回的规定,我国缺陷检测机构应建立类似于仲裁机构的设置。对缺陷进行检测的专家委员会应中立于政府机关,其成员实行动态会员制。评定个案的专家委员会组成是从专家库中针对不同类型产品随机抽取组合的。

在避免企业利益的同时也最大可能的避免了政府部门的利益,以达到公正效果。第三,在对违反产品召回规定的处罚力度上,通过对《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考察我们可以知道,对违反规定的企业处罚过轻。对于违反产品召回责任的处罚,美国法律规定:如果缺陷是厂商恶意行为、放任行为致害的,还可以加罚惩罚性赔偿金。在赔偿数额方面,美国一般不封顶。而德国《产品责任法》则明确规定最高限额,人身伤害赔偿为1.6亿马克。韩国规定,汽车企业隐瞒缺陷或缩小范围,经查实可处以2,700万美元罚款。一项好的法律制度要得到好的实施就必须辅以有效的法律制裁手段。我国对违反产品召·134·回规定行为的处罚过低必定会影响该制度有效发挥作用。所以应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利用巨额的罚款或其他处罚机制对其产生威慑,使其自觉遵守法律规定,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明确政府的地位和作用。

消费者在经济交往中处于弱势地位,为了维护市场交易的公平,必须由政府介入交易活动,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在产品召回中,政府部门应作为消费者的利益维护者,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规制企业的产品召回。在召回程序中,政府应尊重消费者的意见,积极组织有关机构对缺陷产品进行检测,对符合召回条件的产品强制要求企业召回。对配合政府工作的企业给予奖励,将其记人企业诚信档案。反之则给予严厉处罚,必要时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另外,根据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召回程序中主动召回应作为一个例外,应以政府主动要求召回为主。因为当前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心不是很强,产品召回有可能对产品销量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企业一般不愿意主动召回。这就需要政府主动出击,利用政府的优势,完成召回程序。

产品质量法实施细则范文第6篇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质量振兴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执行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各项质量法律、法规,促进全民质量意识总体水平提高,打造诚信和谐**,振兴**经济,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促进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等各方面质量的全面提高。力争“当年初见成效、两年效果显著”,即从**年至2008年,通过两年时间的努力,使我县产品质量逐步赶上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第三条以国家《质量振兴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指导,强化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坚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积极推广IS09000族国际标准,与国际质量管理接轨,加强质量认证步伐,提高产品质量,综合治理经济环境,按国内国际质量规则运行县域经济,建立健全法治经济格局,增强我县综合竞争能力,使我县质量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全县质量总体水平进入全省前列。

第四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销售活动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遵守和执行本办法。

第二章目标和任务

第五条经过努力,在规划期限内将我县的总体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提高我县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建立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遏制假冒伪劣行为;同时,增强全民的质量意识,形成“质量振兴,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推动我县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树立我县的良好形象。

第六条**年工作目标:

(一)贯彻IS09000族标准力度进一步加大,规模以上的企业通过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数力争达到30%以上。

(二)产品的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全县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0%以上。

(三)全县生产企业持标生产达100%,80%以上的企业有保证产品质量的必要措施和检测手段。

(四)巩固消灭无标生产成果,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落后产品基本上被杜绝。

(五)“南安”板鸭、金边瑞香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培育江西省名牌产品2个,即新良纯生啤酒、逸泉纯净水;培育申报国家免检产品2个,即伟良钨业的钨制品、榄菊蚊香。

(六)全面推广旅游服务质量标准。

第七条2008年工作目标:

(一)规模以上企业和实行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力争50%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二)企业计量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县域内大型企业按IS010012建立并完善计量检测体系,中小型企业计量保证确认或计量合格确认。

(三)全县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0%以上,全县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5%以上。

(四)创国家名牌或国家免检产品1个。

(五)市场环境进一步净化,杜绝重大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发生。

(六)以农业标准化为突破口,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监测体系,创农产品名优产品一个。

(七)工程质量得到提高,实行建筑用产品合格进场制度。在建工程全面实行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竣工交付使用的各项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综合试车、投产、验收确保一次合格及连续生产能正常使用。工程验收合格率达95%以上,其中优良率25%以上。

(八)服务行业推行服务质量国家标准,用户满意度明显提高,个别服务企业服务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八条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扶持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绿色环保产品。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优化产品质量结构。充分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逐步把钨制品、铜材、食品药品、轻工日化等工业产品,以及脐橙、金边瑞香、麻鸭、水产养殖业等农业产品做强、做大、做优,并使这些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

第九条通过招商引资使全县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至200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品销售额、出口创汇额、企业实现利税额增收幅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部分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

第三章责任和义务

第十条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一)加强宏观调控。依*政策导向,优化产品结构,发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大力推进技术开发、技术改造;组织财税、金融、国土、规划等部门扶持一批重点企业,促其生产上规模、管理上水平、产品上档次。

(二)制定质量振兴计划,明确目标要求,激励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

(三)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地方性质量规范性文件,促进质量法制化管理,建立质量监督制度,强化监测手段,加快建设现代化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创造平等竞争的外部环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止地方保护主义。

(四)强化对“打假治劣”工作的领导,把“打假治劣”纳入行政工作的目标责任管理,努力使本行政区域不出现量大面广的质量问题。

(五)积极宣传,增强全民质量意识,营造质量兴县的良好氛围。

(六)建立质量基金。质量基金由县财政预算安排和社会赞助两部分组成,由质量兴县领导小组专项用于实施质量管理和奖励等必要开支。

第十一条质量兴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质量兴县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责任是:

(一)负责本辖区质量工作的统筹规划;

(二)组织、协调“打假治劣”活动;

(三)检查、督促、指导各部门的质量工作;

(四)对质量兴县工作进行宣传教育;

(五)具体负责本办法的实施检查和综合考核。

第十二条质量兴县各项具体工作由下设的产品质量工作部、工程质量工作部、服务质量工作部、农业产品质量工作部共四个工作部门承担。各牵头单位要负责好本部工作的统筹和协调,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各成员单位应按本方案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大力支持配合好工作部的工作。各工作部门设立情况如下:

(一)产品质量工作部:

①牵头单位:县质监局

②成员单位:县经贸委、县工商局、县科技局、县环保局、县食药监局。

(二)工程质量工作部:

①牵头单位:县规划建设局

②成员单位:县水务局、县交通局、县房产局。

(三)服务质量工作部:

①牵头单位:县文明办

②成员单位:县旅游局、县教文局、县卫生局、县人民银行、县城管局。

(四)农业产品质量工作部:

①牵头单位:县委农工部

②成员单位:县农业局、县果业局。

第十三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开展工作,认真履行如下职责:

(一)为企业提供、推荐和选择质量保证体系,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对体系的实施进行监督与评价。

(二)加强对企业厂长(经理)及质量管理人员和质量保证体系内审员的培训。

(三)建立**县标准信息库,搜集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资料,为企业提供和推荐符合**经济发展的最新标准信息。

(四)鼓励企业采用科技含量高、符合环保要求的先进标准,帮助企业制订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指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内、国外先进标准。

(五)协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和质量检验体系。

(六)加强锅容管特等特种设备的管理,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七)制订**县名牌战略规划,培育和申报省级名牌企业、名牌产品。

(八)帮助企业办理有关产品认证和生产许可证工作,并对其实施进行监督。

(九)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强化质量监督,建立打假治劣专门队伍、加大打假治劣力度、积极开展打假治劣工作,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制止和打击各种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同时加强扶优扶强力度。

第十四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标法》和《合同法》等法律、法规。

(二)依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要求,把好工商企业开办审查登记关,依法登记注册,加强日常管理和年检监督力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积极为明星企业和名、特、优、新产品在异地开设窗口、占领市场提供有关手续。

(三)根据广告法规规定,加强对广告及其他各类广告活动的监督管理,严格审查广告内容,避免虚假广告的出现,加强户外广告管理。

(四)加强注册商标和商标标识管理,保护商标专用权,制止假冒商标和任意使用他人商标标识的违法行为。

(五)定期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实行企业信用分类等级监管,开展绿牌(守信)企业、蓝牌(警示)企业、黄牌(失信)企业、黑牌(严重失信)企业的评定活动,并建立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

(六)强化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监管,严格落实商品准入制度和商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的监管机制,制止商品市场假冒违法活动;完善信息系统,每月定期汇集同级政府管理区域内“打假治劣”情况。

第十五条县经贸委的主要职责:

(一)提业政策,当好政府参谋;

(二)负责全社会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抓好重点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工作;

(三)有计划、分阶段地组织企业进行质量赶超国内一流和国际先进水平活动。

第十六条卫生、食药监部门根据(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在规定职责范围内查处生产、经销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产(商)品的违法行为。

第十七条计划管理部门要把提高产品质量的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采取实际措施,确保实现。

第十八条科技管理部门应着重为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提供支持;着重为中小企业的产品上水平、上档次、上规模服务;着重针对提高产品质量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着重为企业开发部级、省级新产品提供支持。

第十九条规划建设部门应根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对建筑工程(勘测、设计、施工)质量的监督工作,确保完成好预定的目标和任务。

第二十条农业、果业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起农业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积极施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建立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

第二十一条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检查、督促企业保证储运质量,反对野蛮装卸,不为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活动者提供运输工具,积极配合质量监督、执法部门的“打假治劣”活动。

第二十二条统计部门将产品质量等品率、质量损失率、工业产品销售率、新产品产值率等质量指标纳入正常的统计渠道。

第二十三条物价部门要实行优质政策,对国家管理价格的产品,按照价格分工管理权限和“按质论价、分等定价、优质优价”的原则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四条银行、税务部门应根据有关法律政策,对企业为提高质量所采取措施的项目,在信贷、税收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和优惠。

第二十五条土地、规划建设部门对企业为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提高质量所采取的技术改造项目,在土地安排使用上应予以优先保证。

第二十六条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在评价质量、提高全民质量意识等方面,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

(一)开辟质量宣传专题栏目,广泛进行质量知识、质量法规的宣传;

(二)建立热线电话,对社会反响强烈的质量问题进行跟踪报导,及时曝光;

(三)承担产品广告单位要严格按《广告法》开展广告业务,对涉及产品质量内容的广告应进行审查核准,并保存有资格检测机构(已取得省级以上计量认证的技术机构)的可供广告用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书或报告单。

第二十七条公安、司法部门要密切配合和协助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卫生、食药监等部门查处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商)品的违法行为。特别是对那些生产、销售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和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情节严重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案件,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

第二十八条旅游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旅游行业的规范,制定全县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加强宾馆和旅游景点(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实行旅游质量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等到各类中介组织应加强对消费者、厂家和商家合法权益的保护,并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第三十条其他部门要认真做好与本部门工作性质有关的质量工作,为质量兴县作贡献。

第三十一条生产者、经销者的责任和义务:

(一)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劳动者技术素质,制定质量目标计划,保证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质量标准规定的要求;建立严密、协调、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厂长(经理)对质量负全责,并明确产品的质量责任,保证企业质量检验机构的独立监督、检测职权,严禁对质量检验人员进行打击报复。

(二)严格按下列规定生产和销售产品:

①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和销售;

②不合格原材料、零部件不准投料、组装;

③国家已明令淘汰的产品不准生产和销售;

④无产品质量标准,未经检验机构检验的产品不准生产和销售;

⑤不准弄虚作假、以次充好、仿造商标、假冒名牌及用搭配手段推销产品。

(三)产品出厂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①达到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质量标准以及合同规定的对产品适用、安全和其他特性的质量要求,具有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签证的产品检验合格证;

②有用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成份、含量、重量、用法、生产批号、出厂日期、生产厂家、厂址、产品技术标准编号等文字说明,限时使用的产品注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③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和强制性认证制度的产品,注明证书编号、批准日期和有效期限;

④机器、设备、装置、仪表以及耐用消费品,除符合以上三项要求外,还需详细的产品说明书,内容包括:产品的技术经济参数、使用寿命、使用范围、保证期限、安装方法、维修方法和保存条件、技术保养检修期以及其他有关产品设计参数的有效数据,电子电器产品附有线路图和原理图;

⑤包装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剧毒、危险、易碎、怕压、易潮、忌倒置的产品,在内外包装上有显著的指示标志和储运事项,产品包装上标注净含量;

⑥使用商标和分等分级标记;

⑦符合国家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计量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四)达不到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等级,仍有使用价值的“处理品”,在产品和包装上必须标出显著的“处理品”字样。违反国家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计量等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必须及时销毁或作必要的技术处理,不得以“处理品”流入市场,不得用“处理品”生产和组装用以销售的产品。

(五)在产品保证期限内,用户发现质量不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质量标准以及保证期限内的质量要求时,由产品生产者对用户和经销者承担质量责任,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修复或更换退赔。

①产品的一般零部件、元器件失效,更换后即能恢复使用要求的,负责按期修复;

②产品的一般零部件,元器件失效,不能按期修复的,负责更换合格品;

③产品因设计、制造等原因造成主要功能不符合本产品出厂的规定,用户要求退货的,负责退还货款;

④造成经济损失的,负责赔偿实际经济损失;

⑤由维修服务或经销者负责产品售后技术服务的,生产者必须按售后技术服务合同,提供足够的备品、备件和必要的技术支援。

(六)经销者进货时,应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明确产品的质量责任,经销者出售的产品,必须符合本办法对销售产品所规定的要求。

(七)售出的产品在保证期限内发现质量不符合国家法规、质量标准以及保证期内质量要求的,由该产品售出的经销者负责对用户实行包修、包换、包退,承担赔偿经济损失的责任。

第三十二条储运者的责任和义务:

(一)必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产品包装上标明的储运要求进行储存、运输和装卸。

(二)在产品入库储存或出库、产品承运或交货时,承储、承运者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交接验收制度,明确产品责任。因储存、运输、装卸造成产品损伤的,由承储、承运、装卸者分别承担责任,按国家有关规定赔偿经济损失。

第三十三条质量兴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本办法落实过程中的检查、指导、考核,各部门要依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章奖励和惩罚

第三十四条奖励办法:

(一)县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表彰和奖励在实施“质量兴县”工程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共设立7种质量奖。

①质量兴县贡献奖;

②取得质量体系和产品质量认证奖;

③创名牌或驰名商标奖;

④质量兴县宣传教育优秀奖;

⑤质量诚信奖(含创建建筑优质工程奖和创文明服务窗口奖);

⑥质量进步奖;

⑦其他类型的质量贡献奖。

(二)奖励采用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办法,重奖创名牌的企业,同时对指导企业创名牌作出重要贡献的质监部门给予奖励,具体由“质量兴县”领导小组组织颁发。

(三)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应制定切合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的表彰和奖励办法。

第三十五条惩罚措施:

(一)依照《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对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及无证产(商)品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二)对各级政府所辖行政区域内出现量大面广的质量问题,追究包括有关部门和企业在内的主要领导责任,实行一票否决。

(三)对质量问题严重的生产者采取以下措施:

①产品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抽查一次不合格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通报批评;问题严重的,由质量兴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黄牌”警告。

②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各有关部门要会同主管部门,对抽查结果区别不同情况采取边生产边整改、限期整改或停产整改等方式,限期完成整改任务。

③生产者进行整改后,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突击性复查,经复查产品质量仍不合格的,企业主管部门要对其领导班子进行调整;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生产,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卫生部门吊销其卫生许可证;外资企业,按县政府有关规定处理。

(四)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视其情节,依法实行经济处罚和停止生产、销售、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对制造、销售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坑害农业生产,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对支持、纵容、包庇制售伪劣商品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予以严肃惩处。

(六)国家工作人员和监督、执法人员在执行任务中、、的,由有关部门按规定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由县质量兴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产品质量法实施细则范文第7篇

在一周的理论培训中,老师交会我们要想不断的取得进步,取得成绩,就需要不断的支学习。我做为一名化验人员,深知这个在容易不过的道理了,为了使自身化验专业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有一个质的变化,我需要加强了以下两点:一是加强岗位练兵,增加自已对实验各个环节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加强内部各人员间的团结合作,互相紧密配合,充分挖掘集体的潜力。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不仅仅能够在工作时埋下头去忘我地工作,还要能在回过头的时候,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检查核对,对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从怎样节约时间,如何提高效率,尽量使工作程序化,系统化,条理化,流水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机遇永远属于那些有所准备的人。正是因为这半年如一日辛勤的工作,才使我获得一些成绩。但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公司和化验室的领导、老师及同志们的培养、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在此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我所学专业与所从事行业的不同,在产品性能指标各方面我不能说我是百分百的认识到了,不过我有信心,并相信勤能补拙,凭着我的年轻,凭着我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敏捷的思维,在今后工作中在同志们的帮助和关怀下我会克服不足,把工作做得更好。

期间还培训了,员工安全教育。在我们化验室常言道:安全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化验室的大型分析仪器,有一部分需要用到高压钢瓶,要作好高压钢瓶的管理,氧气、氮气、氢气等高压钢瓶的存放要达到实验环境条件的规定。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的保管发放设立一定的程序制度,熟悉事故处理方法。通过培训,我了解了更多的安全知识。

一周的理论培训结束后,分公司领导带大家到长沙石燕湖培训基地有开始了为期3天的拓展训练,三天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却让大家收获了友谊,结交了朋友,提高了大家的团队协作和互相帮助的精神。

在最后一天的拓展中,我们玩了最开心,也是最最考验团队协作的项目,野战射击。大家分成2组,一组黑,一组彩。两个队都有各自的阵地,第一局是一边攻,一边守,当大家向前冲的时候,子弹象雨水一样的象我们打来,全都亮起了红灯,但大家依然没有后退,这让我想起了各自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面对困境,是选择勇往直前还是临阵退缩,今天大家都交了一份满意的答案。希望大家都把在拓展时这种好的精神面貌带到新的工作中去,更好的为大长岭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很快,3天的拓展就结束了,坐在回家的大巴上,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基地和教官们,思绪一下字冻结了,10天的培训我们收获了什么,也许是时间让我们已经过了年少轻狂,在一点也不心疼地,豪爽地挥霍大把时间与青春之后,疯狂过了,固执过了,尝试过了,体验过了,也就满足了,无憾了。但现在,我们的梦想要重新放飞了,回去后要想,怎样去好好的工作,好好的生活,为了我们,为了亲人,是时候换个方向,向新的目标和理想前进了。

最后想起海子的一段诗,送给大家,望能共勉,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个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也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本次检验员换发证考试突破了以往仅注重法律法规考试的局限,强化了基本专业知识的考核,重点考核检验员适应检验岗位的基本能力,更加贴切新时期检验机构建设的需要。

考核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名共和国计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管理办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时实施规范》,《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以及相关标准,等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的应用、抽样理论、数据修约理论、标准的理解和应用,检验机构的管理,基本实验方法等。考核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一、基本法律法规、抽样理论、数据修约

(一) 质量法规

1 教材

《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管理办法》、《产品质量仲裁检验和产品质量鉴定管理办法》、《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计量法实施细则》、《TBT协定》

2 内容

产品定义及质量监督范围 《产品质量法》(以下未注法律名称的均为本法条款)第2条,第15条

产品质量监督规范要求与管理第15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管理办法》、《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复检(复验)、复查及两者的区别第15,17条

产品质量应当符合要求 第26条

产品标识标注要求 第27条

企业标准的制定与复审《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17条,《江苏省标准监督管理办法》第18条

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计量法》第9条及其条文解释、

仲裁检验与质量鉴定的受理、程序,两者之间区别与联系 《产品质量仲裁检验和产品质量质量鉴定管理办法》。

两者之间区别与联系:

①仲裁检验申请的受理部门可以是质检机构,也可通过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向质检机构提出;质量鉴定需向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申请。

②承担仲裁检验的必须是法定检验机构,质量鉴定组织单位由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指定,可以是质检机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或者社会团体。

③仲裁检验必须经过检验出具仲裁检验报告;质量鉴定需经过调查、分析、判定,出具质量鉴定报告;需要做检验或者试验的,专家组应选择法定技术机构出具检验或试验报告。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三种形式 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

(二)抽样理论

2.内容

接收质量限AQL概念 GB/T2828.1

抽样特性曲线(OC曲线)

弃真概率、存伪概率、检验功效概念及计算小概率事件原理在抽样检验中的应用

(1)在抽样检验中,将合格批误判为不合格所犯的错误称为弃真错误,犯弃真错误的概率称为弃真概率,记为a,它也称为生产方风险。

(2)在抽样检验中,将不合格批误判为合格所犯的错误称为存伪错误,犯存伪错误的概率称为存伪概率,记为β,它也称为使用方风险。

(3)将不合格的监督总体(实际不合格品率p高于p0 )判为不通过的概率(即正确判定的概率)称为检验的功效。存伪概率越小,检验功效越高。

(4)小概率事件原理

设H0 为一原假设,H1 为一与其对立的备择假设(也称对立假设)。构造一个随机事件A,当原假设H0成立时,随机事件A以很小的概率发生,该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一般来说,在一次试验中,小概率事件不应该发生;若发生了,否定原假设H0 ,接受与其对立的备择假设H1 。

将小概率事件原理应用于质量监督

原假设H0 :监督总体的实际不合格品率p不高于 p0 (p ≤ p0)

备择假设H1 :监督总体的实际不合格品率p高于 p0 (p > p0)

随机事件A:“从监督总体中抽取n件产品,这n件产品中含有d件不合格品,d不小于不通过判定数”( d ≥ Re ,相对于原假设H0 此为小概率事件)。

在一次抽样检验中,若小概率随机事件A发生了,则否定原假设H0 ,接受与其对立的备择假设H1 (监督总体的实际不合格品率p高于 p0 )。

监督检验抽样方案的检索 GB/T14437

(三) 数值修约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与判定方法

2.内容

掌握数值修约方法

数值修约计算

掌握全数值比较法与修约值比较法的使用时机和使用方法

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有关规定

(一)考试知识点:

1、统一文书中与检验机构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抽样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

3、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检验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

4、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样品的处理相关知识规定

(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

1、产品质量法

2、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管理办法

4、关于加强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监督管理的若干意见

5、关于质检机构统一使用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文书的通知

6、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规范

7、《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第一批)》及编制说明

(三)主要内容

1、抽样

抽样地点:市场上或者企业成品仓库内的待销产品。

抽样条件:

抽样人员要求,至少有2名以上(含2名)。

出示相关证件:应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即检验员证。

出示相关抽查文书:《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委托书》、《产品质量监督检查通知书》。

抽样方法:

随机抽取,确保样品的代表性,注意随机不是随意,而是遵循一定的抽样方法。

样品数量:不得超过检验的合理要求,注意,既不能多,也不能少,注意抽取备份样品。抽样的方法和数量,应当根据监督检验抽样方法标准或者产品标准的规定执行,或者由省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即标准中规定了抽样基数的,原则上执行标准的规定,标准中未规定抽样基数的,要根据行业情况、生产情况及一般的库存情况确定抽样基数。

样品的生产时间:一定要是近期生产的,抽样人员必须仔细看清楚产品的生产日期,一是防止产品不在保质期内,主要是针对食品等不宜长期存放的产品,切不能将企业过期变质的产品抽回来,以前出现过这种情况。另一方面,在产品执行标准出现更替时,抽过去的产品很可能就不能满足新标准的要求。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新旧标准变更时期抽样工作,尽量抽执行新标准的产品,但如果企业只有按旧标准生产的产品,则应按旧标准检验,当然过了过渡期除外。

样品的保存:主要包括一是样品必须有防拆封措施,二是必须满足样品的贮存条件,该冷藏的要冷藏,该通风的要通风,还有的要密封,主要是指易挥发的一些产品,当然还有做好防潮防火,主要目的是尽可能保持样品本来的状况,确保检验数据的真实可信。

样品的携带,除大的机电产品等却因无法运输在现场检以及体积较大确实需要企业送样的外,一律由抽样人员带回样品,不得以任何借口要求企业送样或者干脆不带回,或者少带,这里的样品,包括备份样品。需要送样的须事先取得任务下达部门的同意。

其他有关要求

抽样单的填写,抽样工作结束后,抽样人员应当填写抽样单。抽样单必须有抽样人员的签名。

样品的确认,所抽样品必须经企业签字、盖章确认。

抽不到样的证明,对于部分关停并转企业确实抽不到样的必须有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证明。

抽查文书的处理,抽样工作完成后,检验机构应当将抽查通知书、抽样单三日内上交任务下达部门,同时将抽查通知书寄送相关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备份样品的处理:一是抽查结果后继续保留三个月,二是到期后应退还企业,因检验造成破坏或者损耗而无法退还的可以不退还,但应当向企业说明情况。严格强调,除此以外不得以任何理由不退还企业样品。

在抽查工作中一旦出现企业名称改变的一律停止抽样,待下达任务部门核对不重复后再行抽样。

产品质量法实施细则范文第8篇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法制监督观念不断加强,认识不断提高,并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采取一系列政治、法律措施加强计量法制监督工作,有针对性地完善计量法制监督,必须建立在对过去回顾和反思的基础之上。

1.监督者和被监督者观念更新不到位,监督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我国计量法制监督需要进一步转变相应的思想观念。必须法制监督者积极参与监督和被监督者自觉地接受监督的意识。在我国现阶段,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监督意识都不甚浓厚,因此,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计量法制监督的现实性、必要性、紧迫性,充分调动全民主动监督意识,监督者要增强计量法制监督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自觉树立对公共权力进行民主监督的责任、义务意识,从而自觉提高监督的信心和积极性。邓小平一贯强调:“有监督比没监督好。”同时,被监督者要树立接受监督的自觉意识,实行政务公开。

2.计量法治监督主体的法律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计量法制监督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量法制监督主体法律素质的高低。在现阶段,部分立法者及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当多的公民还不懂法,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不强,特别是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观念淡薄,不少公民还不善于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前段时间曾报道:一些电子衡器产品的售价奇低,有的只有国际市场价格的十分之一,这项因素决定了称重传感器在定价上没有伸缩余地,逼迫生产企业降价求售,并提供许多免费服务或逼迫生产企业维持存货量,承担存货和成本的风险,使生产企业的获利因此而降低,这种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疯狂降低成本,使用各种手段抢占市场,例如用每吨三千多元的40Cr钢代替一万余元的40CrNiMoA合金钢做弹性体,用5元左右一枚的普通应变计代替精密级应变计做敏感元件,形成低质而不低价,从中获利。由此可见,法制计量管理监督不严,使得一些生产装备很差或欠缺的个人和企业,比较容易进入此行业,导致增加产能和压低价格,使正规企业获利大幅度下降,甚至无利停产,困难重重。

二、对现阶段计量法制监督的展望

根据我国计量法制监督具体实践要求,加强计量法制监督应该做好以下工作: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着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进一步促进法治文化建设,形成“有为必有据、有为必有序、有为必有责、有为必有果”的法治计量新局面;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管理与决策的能力;检测人员依法施检的能力;促进计量工作更加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全面推进法治计量建设。

第一,进一步增强计量法制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监督意识。监督意识为监督者和被监督者认识监督规律、选择行为方式提供一定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和基本道德准则。加强计量法制监督,必须提高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监督意识。为此,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计量法制监督的意义和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组织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学习有关计量法制监督的知识,使人们在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基础上真正认识到加强计量法制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实现依法计量的基本途径是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计量法制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构建计量法制监督制度的根本出发点,而各种计量法制监督制度的不完善,无不与偏离计量法制监督机制有关。为此,必须健全“以权力监督制约权力”和“以权利监督制约权力”两种制约形式并用的计量法制监督机制。

第三,完善和创新计量法制监督运行的内部和外部条件。计量法制监督是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过程,而要保证这个动态监督过程呈现出比较理想的运行状态,主要取决于这个动态监督过程所依赖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完善和创新计量法制监督的内部条件,确保监督的合法性、经常性、全面性和实效性。这方面的主要措施有:一是按照标准科学、责任明确、奖罚分明的原则,强化和创新内部法制监督责任制,用制度约束监督主体;二是强化各级计量机构的行为以及具体行为的监督,创新新的监督制度;三是进一步强化计量领域法律法规和产品质量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加强对以职业道德、计量业务相关法律法规和产品质量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尤其是针对《中国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计量法实施细则》、《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条例》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完善和创新计量法制监督的外部条件,明确监督主体的责权,不断提高计量法制外部监督的权威和效能。任何监督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任何监督环境都会对监督过程产生影响。

第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措施有:其一,深入开展计量法治理念教育。组织认真学习计量法治理念,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法治意识,促进计量法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其二,做好行政许可考评员法制培训工作,建立一支懂法律、守规矩、高素质、高水平的队伍。其三,根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做好一切有接受能力的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扎实开展民生计量惠百姓活动,组织检测人员进入社区、学校等开展计量法律法规宣传、举办专题讲座及免费检测等活动。其四,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要注意将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精神文明建设、职业道德教育、党的宗旨教育、纪律作风教育等相结合。

综上所述,计量法制监督不但是实施计量法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保证公共利益最终合法合理实现的有效手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完善计量法制监督,必须明晰计量法制监督主体,增强计量法制监督能力,完善计量法制监督机制,防范由于监督失效导致的寻租行为所带来的腐败现象、资源浪费和管理低效的状况。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促使我国计量法制监督得到进一步完善,取得高效能的监督效果,发挥计量法制监督的威慑力。

产品质量法实施细则范文第9篇

一、对法治计量监督的回顾与反思

1.监督者和被监督者观念更新不到位,监督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我国计量法制监督需要进一步转变相应的思想观念。必须法制监督者积极参与监督和被监督者自觉地接受监督的意识。在我国现阶段,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监督意识都不甚浓厚,因此,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计量法制监督的现实性、必要性、紧迫性,充分调动全民主动监督意识,监督者要增强计量法制监督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自觉树立对公共权力进行民主监督的责任、义务意识,从而自觉提高监督的信心和积极性。邓小平一贯强调:“有监督比没监督好。”同时,被监督者要树立接受监督的自觉意识,实行政务公开。

2.计量法治监督主体的法律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计量法制监督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量法制监督主体法律素质的高低。在现阶段,部分立法者及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当多的公民还不懂法,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不强,特别是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观念淡薄,不少公民还不善于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前段时间曾报道:一些电子衡器产品的售价奇低,有的只有国际市场价格的十分之一,这项因素决定了称重传感器在定价上没有伸缩余地,逼迫生产企业降价求售,并提供许多免费服务或逼迫生产企业维持存货量,承担存货和成本的风险,使生产企业的获利因此而降低,这种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疯狂降低成本,使用各种手段抢占市场,例如用每吨三千多元的40Cr钢代替一万余元的40CrNiMoA合金钢做弹性体,用5元左右一枚的普通应变计代替精密级应变计做敏感元件,形成低质而不低价,从中获利。由此可见,法制计量管理监督不严,使得一些生产装备很差或欠缺的个人和企业,比较容易进入此行业,导致增加产能和压低价格,使正规企业获利大幅度下降,甚至无利停产,困难重重。

二、对现阶段计量法制监督的展望

根据我国计量法制监督具体实践要求,加强计量法制监督应该做好以下工作: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着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进一步促进法治文化建设,形成“有为必有据、有为必有序、有为必有责、有为必有果”的法治计量新局面;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管理与决策的能力;检测人员依法施检的能力;促进计量工作更加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全面推进法治计量建设。第一,进一步增强计量法制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监督意识。监督意识为监督者和被监督者认识监督规律、选择行为方式提供一定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和基本道德准则。加强计量法制监督,必须提高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监督意识。为此,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计量法制监督的意义和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组织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学习有关计量法制监督的知识,使人们在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基础上真正认识到加强计量法制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实现依法计量的基本途径是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计量法制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构建计量法制监督制度的根本出发点,而各种计量法制监督制度的不完善,无不与偏离计量法制监督机制有关。为此,必须健全“以权力监督制约权力”和“以权利监督制约权力”两种制约形式并用的计量法制监督机制。第三,完善和创新计量法制监督运行的内部和外部条件。计量法制监督是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过程,而要保证这个动态监督过程呈现出比较理想的运行状态,主要取决于这个动态监督过程所依赖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完善和创新计量法制监督的内部条件,确保监督的合法性、经常性、全面性和实效性。这方面的主要措施有:一是按照标准科学、责任明确、奖罚分明的原则,强化和创新内部法制监督责任制,用制度约束监督主体;二是强化各级计量机构的行为以及具体行为的监督,创新新的监督制度;三是进一步强化计量领域法律法规和产品质量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加强对以职业道德、计量业务相关法律法规和产品质量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尤其是针对《中国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计量法实施细则》、《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条例》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完善和创新计量法制监督的外部条件,明确监督主体的责权,不断提高计量法制外部监督的权威和效能。任何监督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任何监督环境都会对监督过程产生影响。第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措施有:其一,深入开展计量法治理念教育。组织认真学习计量法治理念,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法治意识,促进计量法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其二,做好行政许可考评员法制培训工作,建立一支懂法律、守规矩、高素质、高水平的队伍。其三,根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做好一切有接受能力的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扎实开展民生计量惠百姓活动,组织检测人员进入社区、学校等开展计量法律法规宣传、举办专题讲座及免费检测等活动。其四,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要注意将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精神文明建设、职业道德教育、党的宗旨教育、纪律作风教育等相结合。综上所述,计量法制监督不但是实施计量法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保证公共利益最终合法合理实现的有效手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完善计量法制监督,必须明晰计量法制监督主体,增强计量法制监督能力,完善计量法制监督机制,防范由于监督失效导致的寻租行为所带来的腐败现象、资源浪费和管理低效的状况。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促使我国计量法制监督得到进一步完善,取得高效能的监督效果,发挥计量法制监督的威慑力。

产品质量法实施细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抽样取证 检测 规范化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一般地认为,抽样取证是行政执法调查中,为取得执法证据采取的一种具有保全证据性质的行政强制措施。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执法实践中,经常性地需要采取抽样取证的方式,以取得案件调查所需要的证据。对抽样取证的分析往往是从程序的合法性以及操作的步骤等方面展开的。考虑到抽样取证后,抽取的样品通常需要送检,最后取得鉴定结论。本文试从检测的角度来分析抽样取证,以期进一步揭示规范抽样取证需正视的问题及可能需要采用的解决方法。

一、“抽样取证”的样品应符合一般要求

为满足检测的需要,抽样取证取得的样品,应符合一般要求,比如抽取的产品应经企业检验合格或以其他方式表明合格,抽取的样品应满足一定的抽样基数,具有代表性。一般地,抽样取证是执法人员而不是专业的抽样人员实施抽样,为了保证后期的检测能够顺利完成,应注意抽取样品的地点应合理,不能在返修区、处理区等不能证明产品原为合格品的区域抽样。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抽取样品应符合《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或《监督抽查实施细则》规定抽样的方法和数量。虽然说,“抽样取证”不能完全比照监督抽查的抽样要求,有一定的抽样基数,但是在样品的数量上,至少应满足产品标准、检测方法规定的检测需要。而且,应当抽取备用样品,为异议处理做好准备。抽样方式上,一般情况下应坚持随机抽样,力求做到样本能充分代表母体。随机抽样是最普遍采用的科学抽样方法。要首先确定样本量或抽样量,然后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等方法抽样,防止随意抽样、随意点取样品、随意调换样品。指导随机抽样的国家标准有:GB/T 10111-2008《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笔者认为,虽然说执法中的抽样取证可以通过后期调查取证,将此批次检验结果延伸到采取同样原料、工艺的产品,但是被抽样批次的检验需要严格按照抽样的要求实施,为案件的办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抽样取证检验依据和项目的确定应合理

关于抽样取证的样品检测,从检测机构的角度讲,一般认为应当依据执法单位的委托要求进行。检测的依据应检测的项目,按照执法单位的委托书所列项目进行。2011年7月1日起施行《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与原程序规定一样,规定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但是未规定抽样检测的依据以及检测项目。因而,执法部门在开展抽样取证时,在填写《检验(检定)(鉴定)委托书》时,应合理地确定检测的依据和检测项目。检测依据方面,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所采用的标准,甚至也可以将企业的明示担保作为检测的依据。检测项目方面,可以将产品的安全性指标、产品标识或者是特定的项目作为检验的项目。相比较而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依据以及检测项目的确定比较明确。2011年2月1日起施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规定了两个层次的依据,包括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和实施细则。制定监督抽查方案时应确定适用的实施规范或者制定的实施细则,明确抽查产品范围和检验项目,列明拟抽查企业名单或者范围。可以说,确定好抽样取证的检测依据和检测项目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又是严谨的,对于检测结果的证明力有直接影响。执法部门可以参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来明确检测依据和项目。例如《电磁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CCGF 206.10-2010)就规定了“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缺少本规范中的检验项目(主要是产品通用重要特征值)时,应按本规范中检验项目依据的标准要求进行检验并判定。”这就解决了企业无明示标准情况下,如何寻求依据对电磁灶产品进行检验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产品在企业未明示质量要求时,还有不同的处置情况,例如《电钻、电锤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CCGF 513.1—2010)规定,“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缺少本规范中检验项目依据的强制性标准要求时,应按照强制性标准要求判定。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缺少本规范中检验项目依据的推荐性标准要求时,该项目不参与判定,但应在检验报告备注中进行说明。”执法部门确定好检测依据后,检验机构将按委托,对样品进行检验,出具检验报告。

三、抽样取证的检验结论应客观

对于产品是否合格、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通常由检验机构在检验结论中做出判定。由于抽样取证和常规监督抽查不同,没有明确的综合判定原则,特别是产品标签项目的判断原则不明确,因此不同的检测机构可能在检验结论的判定上会有不同的描述,这也是案件办理中需要注意的。例如,由于从检验的角度讲,产品所检项目有限,报告本身仅对所检项目作判断,所以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中的检验结论为“所检项目不合格”。而《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规定的“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严格来说应该适用于产品综合判定不合格的情形,即声称合格的产品经检验被判定为不合格。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下,应参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作判定,是否该项目(如标签项目)的不合格能够得出产品不合格的综合判定结论。试举例说明,《电钻、电锤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规定,所检样品标签存在产品铭牌上缺失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或电流标志的,判定该批产品标签项目不合格。反之,判定该批产品标签项目合格。除上述情况外,标签其他项目按相关标准规定进行检查,不作判定。由此可见,某种产品的综合判定原则不是简单认为只要存在不符合标准项就不合格,应具有合理性。执法部门需要客观地看待所检项目的检验结论,在难以明确综合判定原则,判定是否产品整体不合格的情形下,可以参照该产品的监督抽查实施规范判断。或是可以分析是否能够适用《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即认定产品为“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这样间接解决判断产品整体是否合格的困惑。

四、抽样取证的异议处理应谨慎

上一篇: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范文 下一篇:土地承包法实施细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