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成本核算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08:31:18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1篇

期初生产成本和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应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这是成本计算工作中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特点、组织特点及管理要求,选择既合理又简便的分配方法,对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进行分配。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六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2)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3)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

(4)约当产量法。

所谓“约当产量法”,是指将在产品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完工产品产量,生产成本按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方法。

约当产量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产成品成本一单位成本×产成品数量

月末在产品成本=单位成本×产成品成本

在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时,原材料成本项目和其他成本项目是有区别的。在计算原材料成本项目的约当产量时,应注意原材料的投料方式。如果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则不论产品完工与否,每一在产品数量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与完工产品完全相同,因此,不需要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如果原材料是随着生产过程陆续投入的,则需要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换言之,如果原材料是随着生产过程逐步投料的,那么,各成本项目都按完工程度计算出相同的约当产量;如果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则原材料项目不需要计算约当产量(或约当产量就等于在产品数量),其他成本项目要按完工程度计算约当产量。

采用约当产量法,要求科学地确定在产品的完工程度,而这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企业可以根据月末在产品数量,采用技术或其他方法测算出完工程度。产品工时定额工作做得好的企业,可按每道工序累计单位工时定额除以单位产品工时定额计算得出。其中,每道工序中的在产品,其完工程度一般等于所在工序的50%(如果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则原材料项目视为全部完工)。

[例]甲产品的单位工时定额为100工时,经过两道工序制成。各工序的单位工时定额是:第一道工序30工时,第二道工序70工时。则每道工序的完工程度可计算如下:

第一道工序=(30×50%)/100=15%

第二道工序=(3070×50%)/100=65%

(5)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

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是指先对在产品确定一个定额单位成本,月末根据在产品数量乘以各项定额单位成本,计算出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并进而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月初在产品成本加上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减去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即为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定额单位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定额成本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实际成本脱离定额成本的差异可以相互抵销的企业。

(6)定额比例法。

定额比例法是指按定额(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或定额工时)比例分配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与定额成本法相比,定额比例法要求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制定比较准确的消耗定额,因此,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可以根据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或定额工时作比例分配。通常情况下,材料项目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而其他成本项目则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在定额比例法下,相关的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材料成本+本月投入的实际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100%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材料分配率

工资(或其他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工资(或其他费用)+本月投入的实际工资(或其他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材料分配率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工资(其他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工资(其他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工资(其他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工资(其他费用)分配率

2.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2篇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银行决策者掌握产品成本信息

在我国现行金融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调整主要金融产品价格,如存贷款利率、金融服务收费标准等,各商业银行作为产品既定价格的接受者,缺乏产品定价自。因此,根据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在价格既定的情况下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目标,银行需要在产品数量、产品成本和产品结构方面做出努力。只有了解和掌握产品成本的详细资料,银行才能有的放矢地控制和降低成本,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准确进行产品定位。

(二)金融体制改革的趋势要求银行决策者掌握产品成本信息

虽然我国目前金融产品价格仍由央行制定,但近年来有所放松,如浮动利率贷款的范围和利率浮动的区间都有所扩大。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市场的成熟,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各商业银行将面临自行确定存贷款利率的问题——即产品定价。虽然银行经营管理理论提供了完备的产品定价模型,但在实践操作中,及时、准确、完整的产品成本信息是合理定价产品的重要保证。从改革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各银行应从现在着手开展产品成本核算,为迎接未来挑战做好基础工作。

(三)现行会计核算体系无法提品成本信息资料《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在第八章《成本》中规定银行成本是指“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业务经营有关的支出”,具体包括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支出、固定资产折旧费、手续费支出、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外汇、金银和证券买卖损失、各种准备金和业务管理费等。从理论上讲,成本和费用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费用是企业在生产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成本则是对象化的费用。因此,财务制度中对成本的定义更适合于费用概念。鉴于银行依据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组织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目前所实施的成本管理实质是费用管理,尚未建立以产品为对象的成本核算系统,无法提供成本信息。

二、产品成本核算的理论和实践

根据成本会计理论,产品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制造费用组成。在传统工业企业中,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占产品成本较大比例,制造费用比重较小,制造费用分配的准确程度对产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影响不大。但是银行业不同于传统工业企业,具有产品种类多、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在成本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制造费用所占比重相对较高的特点,制造费用分配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产品成本的准确程度。若采用传统方法分配制造费用,会导致产品成本信息扭曲和产品决策失误。因此,银行业在建立产品成本核算系统时,不应沿袭传统会计政策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应引入工序成本法。

(一)工序成本法

1987年哈佛大学RobinCooper教授和RobertS.Kaplan教授提出工序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

他们认为,在销售多种产品的公司里,决策层进行产品定价、产品组合决策时所依据的成本信息已经严重失真,根本原因是适应十几年前业务核算的会计政策一直沿用至今,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更为糟糕的是,没有可以替换的信息警告决策层他们使用的产品成本信息是扭曲的。十几年前,大多数公司产品种类少,产品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构成,能够轻易地追溯到各个产品,按直接人工分配制造费用不会使成本信息发生较大的扭曲。目前产品种类和市场渠道大量增加,直接人工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以市场营销、推销、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大量增加。但是大多数公司还是按照传统会计政策的方法,以不断减少的直接人工成本为标准分配不断增长的制造和管理费用,导致产品成本信息扭曲。他们认为,工序成本法能够成功替代传统成本会计系统。主要理由是,任何公司在生产产品时都有工序,在各个工序上所有的制造和管理费用都是可分的和独立的,容易追溯到单一的产品或产品组合中,所以应按工序确定产品成本。他们以一个水利阀门制造商的例子证明了工序成本法的作用。水利阀门制造厂是一个多产品公司,大约门销售产生了80%的收入。更有趣的是,60%的产品产生了99%的收入,而花费管理者大量精力的另外40%的产品却只产生了1%的收入。显然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对于该制造商的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提出,设计产品成本系统一是要准确收集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的精确资料;二是分析各个产品使用非直接资源的原因。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三条重要原则:1.应向昂贵的资源集中;2.重点放在不同产品或产品类型中存在重大差异的资源;3.应特别重视需求类型与传统分配标准完全不相关的资源。原则1要求进行资源分类,保证新的成本系统可能使产品成本存在重大差异;原则2和原则3则最大可能地辨别被传统系统扭曲的资源。对于工序成本法而言,以劳动工时、材料数量或机器工时作为分配标准己不能满足需要,追溯产品成本应遵循从资源到工序、再从工序到产品的过程。

(二)国外银行业的实践

就目前国外银行业的实践来看,一些国外银行已经开始利用工序成本法进行产品成本核算,如汇丰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新加坡华侨银行等。据了解,新加坡华侨银行从1997年开始推行工序成本法,其做法是先从电脑部门做起,成功一个部门再向下一个部门推进,逐步推广到全行,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三、我国银行业实施产品成本核算的设想

国内部分银行也着手开展产品成本核算工作,其产品成本分配基本沿袭了传统会计政策分配方案,核算较为粗糙,处于起步阶段。为得出正确的产品成本资料,笔者认为,银行业应采取“拿来主义”,充分借鉴国际同业的做法,采用工序成本法作为成本核算的理论依据。鉴于各银行己按照财政部以及央行的有关规定建立了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能够准确核算和提供各类费用支出资料,为开展产品成本核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设计产品成本核算系统时,应充分利用现有会计核算体系,没有必要脱离现有核算体系开发设计一套全新的:工序成本法核算系统。

开发设计成本核算系统应包括以下工作:首先,制定符合本行实际的产品分类标准。目前对银行产品定义较多,如将产品定义为“银行向金融市场提供的、可以为客户带来收益或客户可以用于消费的一切产品和服务”,“银行直接提供给客户的赚取实际的、名义的、潜在收入的服务”等。对银行产品的分类也存在较大差异,如美国的银行管理学院和生产力中心确认了31种产品,而《银行世界》杂志认为有250种产品。因此各行应根据决策层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定义产品并进行分类。各业务部门负责直接经办各类产品,应承担提供本部门产品类别和细分的工作。开发小组在汇总业务部门提供的产品类别后,确定产品分类表,如可以将产品粗略地分为存款、贷款和中间业务三大类,每一大类再根据要求进一步细分,如存款可以按照期限、款对象等进行细分。银行产品分类越细,产品信息就越详尽,但会相应加大工作量和投入,因此产品分类并非越细越好,应以满足决策层对信息的需要设定划分标准。

其次,明确产品业务流程和定义工序。业务部门应按照规范化、统一化和标准化的原则,制定各项产品业务流程。组成业务流程各个工作环节可以被视为工序。将某产品的业务流程划分为多少道工序取决于决策层对产品成本准确度的要求。产品成本准确度要求越高,业务流程就划分得越细,工序就越多。相应地,分配标准就越多,工作量和投入也会增加。因此根据决策层的要求合理划分工序时,应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需要说明的是,构成某一产品的工序并不局限于一个部门,往往会涉及到若干个不同部门,如发放贷款就会涉及到信贷、风险管理、财会、电脑等部门。

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多、人员多的现实情况,建议由总行建立统一的产品分类、业务流程和工序构成标准,避免各分支行自行投入导致资源浪费和成本资料缺乏可比性,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第三,设计产品成本归集标准。这是实施产品成本核算的难点和重点。银行产品成本分为能够直接追溯到产品的直接成本和不能直接追溯到产品的间接成本,需要建立统一的分配标准分配产品间接成本。由于不同的分配标准会对产品成本产生不同的影响,建议以各产品使用资源的程度作为标准。例如,电脑部门向各个部门提供电脑维修服务,服务费用支出追溯到各工序时应以提供服务的时间或日常维修的次数作为标准。由于不同的分摊标准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各部门利益,建议由各部门充分讨论达成一致后确定。

第四,按照工序归集产品成本。将各道工序上的成本汇总归集,得出产品成本资料。由于产品成本核算涉及到大量数据和不同分配标准,仅靠手工进行数据处理无法满足核算需求,需要良好的信息系统支持。该系统不仅要拥有处理现有产品成本信息的能力,而且应能应付不断出现的新产品成本核算问题。一般来说,开发、设计一套工序成本核算系统需要9到36个月的时间。

工序成本法的应用可能会带来全新的概念。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从直观概念分析,活期存款利率要明显低于定期存款,往往认为活期存款成本比较低,如当前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比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低1.26个百分点。但利用工序成本法归集成本后,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原因是:虽然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业务流程基本一致,即工序构成是一致的,但是营业部门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应付经常发生的活期存款存取款业务。若以营业人员花费在两种产品上的时间为分配标准,活期存款的非利息成本明显要高于定期存款的非利息成本。例如,营业人员一天工作7小时,可能有5小时花费在活期存款业务上,而只有2小时花费在定期存款业务上,那么,活期存款的非利息成本将是定期存款的2.5倍。

四、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产品成本核算涉及到银行内部所有部门,大量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参与和支持,如业务部门制定产品分类和业务流程、各部门参与讨论成本分摊标准、电脑部门开发系统等。因此,决策者的支持和协调、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实施产品成本核算的保证。

第二,产品成本核算系统的开发、应用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在应用中要根据实践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因此取得有效成本数据需要相当长时间,不能急于求成。笔者建议,在遵循工序成本法的前提下,可以采取由粗到细的方法确定产品分类和划分工序,即先由产品大类入手,随着经验的积累,逐渐细化产品分类,循序渐进地取得产品成本的详细资料。

第三,产品成本核算系统应具有超前性。新产品的出现日新月异,因此核算系统不能只满足现有产品核算,应在系统中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供新产品出现和替代使用。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的企业仍旧使用着那些传统的成本核算制度,而这一制度是针对几十年前计划经济体制下非竞争环境的条件而开发的,那时的企业状况与现在的及不久的将来的迥然不同。因此,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能较为客观、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它在我国的运用将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作业成本法理论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际意义。文章就是在论述作业成本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作业成本法应用于实践中所必需的成本核算体系展开研究。

一、作业成本法的内涵

(一) 作业成本法的内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缩写 abc),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

(二)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

1. 成本核算方法的变革。作业成本核算依据成本发生的动因来分配成本,实际上把传统成本核算的单一要素分配,根据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变成多要素分配,避免了成本扭曲。

2. 成本控制方法的变化。传统成本管理主要根据标准成本来控制产品成本。作业成本管理控制的重点在于作业,通过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发现改善的机会。这种改善是持续的,并无一个确定的终点。

3. 成本管理的范围。传统成本管理只注重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既可以控制生产阶段的成本,也可以对一销售、售后阶段进行成本管理,还可以对产品设计阶段进行管理,是全面、全方位的成本管理。

二、现行成本核算的问题

(一) 成本核算范围狭窄

知识资源已成为生产要素的主要因素,因而知识资源的消耗理所当然地应成为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而现行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都将无形资产的价值摊入管理费用,没有记入产品成本。这显然已不符合知识经济下成本的内涵,因此,如何完整地核算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并将其价值记入产品成本将是成本会计的紧迫课题;同时,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创造发明知识、掌握和使用知识的人力资源的价值也应是成本核算涉及的对象;知识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劳动主体是智力劳动,智力劳动的知识价值如何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是该时代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

(二) 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

成本信息是指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出、传递或取得的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产供销耗费情况的成本数据和成本资料。成本信息是成本核算的依据,它可以控制和考核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可以用来制订计划、预算和长短期的经营决策,对于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成本信息在现代化国有企业管理中已经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是建立在"业务量是影响成本的唯一因素"的假定基础之上的,这就将成本核算过程过分简单化了。

(三) 成本核算方法简单

1. 国有企业的技术水平制约了成本的降低

技术水平的高低对降低成本有着直接影响。技术开发往往减少本期利润,但不一定能增加经理任期内的利润,指望经理接受一种减少其任期内的利润但增加其继任者业绩的技术创新方案是不现实的。

2. 选用的材料分配方法不恰当

在实际成本法下计算发出材料成本,48% 的国有企业用加权平均法,只有5.3% 的国有企业用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实际成本法核算材料,适用于规模较小、材料品种简单、未采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日常核算的国有企业。计划成本法核算材料的适用条件则与之相反,而且计划成本法核算与市场调控的要求相适应。物价上涨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出的发出和结存材料成本符合谨慎原则,移动加权平均法较之加权平均法更利于材料的日常控制。

三、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构建

(一) 作业成本法核算要素

确定作业成本法的范围要素。从时间范围来看,首先要根据国有企业的实际能力来确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产品的所属会计期间。如果能力允许国有企业可以每个月都对当月产品的作业成本进行核算,国有企业可以每个季度进行一次作业成本的计算在实施的初期,甚至可以半年末或年末进行一次作业成本计算,分析产品作业成本与现有成本核算方法下的成本差异。

从作业内容要素上看,应确定作业成本所含的核算内容。在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初期,考虑到国有企业实际操作的困难问题以及与现有财务会计制度的统一问题,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可以先以传统成本法下的制造成本作为作业成本的计算内容。而对于一些比较难以量化的费用比如设计费用、实验费用、可追溯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可以在作业成本法的进一步推广过程中再考虑。

从成本核算的空间要素来看,在作业成本实施初期,为了使得国有企业员工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国有企业可以先选取一个比较典型的车间或产品生产线进行产品作业成本的核算。可以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对生产工艺比较稳定的车间或者部门采用作业成本核算,逐步推广到国有企业其他部门。也可以采用先主后次的策略,先对占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比较最重要的部门开始,对其实施作业成本核算,稳定后再推广到其他次要部门。

(二) 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构建的原则

1. 成本效益的原则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成本和成本所能带来的效益,在作业成本核算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就始终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在选择作业中心的时候要时刻注意成本效益的原则,避免为了片面的追求核算结果的精确性而不考虑经济性。

2. 简单易行的原则

作业成本核算的原理并不复杂,思路也很明确,但是相对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其所需要的数据量和核算步骤要复杂的多。这样作业成本核算系统的设计必须简单易行,对于而要作业判断选择的地方,定要给出简洁明晰的标准,避免因操作人员的判断失误导致最终计算结果的偏差。

3. 系统柔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国有企业为了适应其所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必将会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的经营情况适时的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和经营方式。这样,国有企业的产品线和组织结构就会发生一些变化。这就需要我们的作业成本核算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国有企业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并且说明在各种可能的情况发生时作业成本核算系统需要做出何种相应的变化。

四、作业成本核算处理程序的构建

(一) 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下的成本计算对象是指需要对其资源消耗价值进行成本计量和分配的项目。根据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以最终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体现了国有企业成本核算的最终目标,对产品成本的核算应按照作业的划分开立产品作业成本计算单,将各项作业消耗的资源价值转入所服务的作业中,进而转入到产品,形成产品成本。

(二) 成本项目的确定

根据作业消耗资源的情况,将国有企业生产产品所发生的资源费用以作业为基本单位进行归集和计量,所得作业消耗资源的成本就是作业成本。根据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对产品进行成本核算,应首先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作业的划分,为了反映产品生产对其生产过程的消耗情况,应以所划分的作业为对象,确定产品的作业成本项目。通过作业成本项目,可以反映产品生产所经过的作业及对作业的消耗情况,有利于国有企业对作业的消耗情况进行分析,为降低产品成本,优化作业链提供依据。作业成本项目是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中反映产品成本的主要成本项目,因此在对内提品成本报表时,以作业成本项目作为产品成本的主要反映项目。

(三) 成本流程的构建

根据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产品,产品的成本来源于产品形成所消耗的作业,而作业的发生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资源。由于作业的发生要消耗一定的资源,所以资源成本的产生与作业的发生是紧密联系的,当把作业消耗的资源费用以作业为单位归集起来,就是将资源成本转移给作业,形成作业成本;产品消耗作业,也就是消耗作业发生而耗费的资源,就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形成产品成本。总之,作业消耗资源,资源成本转移到作业中形成作业成本;产品消耗作业,则作业成本转移到产品中形成产品成本。

(四) 作业成本归集和分配方式的构建

产品的成本流程将产品成本计算过程分为两个步骤,它们是作业成本的归集和作业成本到产品中的分配,因此,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下的产品成本计算过程实际上就是作业成本归集和分配的过程。作业成本的归集是指以所划分的作业为基本单位,负责收集相关资源费用的成本数据。在这一过程中,若某项资源费用根据资源耗费的特点可以从发生区域上划分为各作业所耗,则可直接计入各作业,形成各作业的成本元素。作业成本的分配是指将作业归集的资源费用(间接资源成本)分配给最终成本计算对象(产品)的过程,这一分配过程需要以适当的作业动因作为成本分配基础。

(五) 作业成本核算程序的构建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下作业成本归集和分配是以作业为基础进行的,换句话说,就是以作业为核算范围,进行资源成本、作业成本和产品成本的核算。根据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以作业为基础进行作业成本归集和分配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作业消耗资源的核算,二是产品消耗作业的核算。

五、结论

国有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包括成本在内信息的完备与准确与否。因此,成本的正确性、及时性、相关性是决定国有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由于作业成本法突破了传统成本法的局限性,是一种建立在全新理论上的更为客观准确的成本计算方法,那么,一种新的成本计算方法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成本核算体系。建立国有企业的abc成本核算体系,是国有企业实践作业成本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万祥. 成本论,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24.

[2] 赵晓巍. 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分析, 中国集体经济, 2007(2):45~46.

[3] 栾庆伟. 成本管理新模式,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67.

[4] 王宁. 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探讨, 会计之友, 2007(5):37~38.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成本核算体系;物料流量成本;负产品成本;整合

一、现行成本核算体系在反映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缺陷

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体系将所有与产品生产相关的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中,不能区分正产品和负产品进行成本核算,无法提供废弃物损失成本的信息。此外,对生产过程中能源和材料的流转未进行有效追踪,也没有量化产品生产过程中每个阶段的资源消耗和损失,使得企业无法寻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路径。因此,现行成本核算体系在反映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缺陷,不仅导致产品成本不能真实客观地被计量与反映,还会掩盖负产品成本数据。一方面不利于环境管理和政策的改善,另一方面也不能满足绿色发展对企业资源消耗与损失成本的计量和信息提供要求。

二、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整合的现实意义

物料流量成本会计起源于德国,是一种“从实物和金额的角度说明物料流动在每个工序产生何种程度的排放和浪费的物料金额情况的成本会计方法”[1],将企业生产过程划分为几个工序,对每一工序运用物质流平衡原理,把原材料、能源以及人工的投入作为输入量,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细分为物料成本(MC)、能源成本(EC)、系统成本(SC)以及废弃物处置成本(TC),最终输出正产品和负产品,其中正产品是每个工序产生的能进入下一工序进行利用和最终环节产生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负产品是指退出本环节的不能再进行回收利用的产品。将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整合在成本制度完善、指导企业决策和降低企业成本等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创新成本核算体系,促进产品成本制度的完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2](以下简称《制度》)对产品成本没有进行正负产品的划分和分开核算,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整合可以弥补《制度》的不足。提倡区分正产品和负产品并提供成本信息,客观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有利于创新成本核算体系,促进产品成本制度的完善。

(二)有利于单独提供资源消耗成本信息,指导企业资源管理的决策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整合能够提供正负产品成本信息以及成本构成,反映正负产品对物料和能源的消耗,有利于企业进行资源管理。企业应重视负产品成本中物料和能源消耗多的生产环节,针对此环节进行设备和工艺的改善,降低负产品成本。

(三)有利于促进企业降低成本,寻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路径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大举措来应对经济困局,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以及补短板。对于降成本,宏观上体现企业交易成本的降低,从微观角度则表现在企业产品成本的降低。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整合能提供负产品成本信息,企业根据负产品成本以及构成制定相应措施改善生产流程,从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从物料和能源角度减少资源消耗,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整合思路

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将生产流程中的成本分为物料成本、能源成本、系统成本和废弃物处置成本,按照产品的流向将产品划分为正产品和负产品,因此本文在现行成本核算体系基础之上改进成本核算流程,通过设置成本归集分配表、正负产品成本计算单以及正负产品明细账,将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整合。首先归集每一工序的物料成本、能源成本、系统成本和废弃物处置成本,并在正负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其次将每一工序的正负产品成本计入成本计算单中;最后汇总计入正负产品成本明细账。为减少文章篇幅,以两个工序为例,整合思路流程如图1所示。

四、利用整合体系对某硝酸生产项目的资源损失成本模拟核算

(一)硝酸生产项目的流程介绍某化工企业以硝酸为主要产品,计划年产硝酸20万吨,而双压法单机组生产能力较大,适用于较大型硝酸装置,所以采用双压法来生产硝酸[3]。便于成本的核算,将硝酸生产流程划分为五个工序,即氨空混合气的制备、氨的氧化、一氧化氮的氧化、氮氧化物的吸收以及尾气处理[4]。其简化的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二)硝酸生产项目的正产品和负产品损失成本的核算1.数据收集与整理该硝酸生产项目全年生产时间为300天,投入液氨110kmol,要求氨气的进口浓度为10.5%~11.8%,生产的硝酸浓度为58%~62%。在部分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加工处理,各工序的新投入成本数据如表1所示。物料流量成本会计运用的基本原理是物质流平衡原理,为此,收集和整理了各工序的物料流动平衡,如表2所示。2.正产品和负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每个工序分别根据上一工序结转的正产品中各项成本数据和本工序新投入的成本在正负产品之间按照正负产品质量进行成本分配,废弃物处置成本不参与分配,直接计入负产品成本中,分配过的正产品进入下一工序,负产品则退出该工序。以氨空混合气制备工序为例,成本分配如表3所示。为了详细说明具体的分配方法,以氨空混合气制备工序为例进行说明。在氨空混合气制备工序中,正负产品质量分别为27916kg和780kg。本期投入的物料成本为704357元,能源成本为511654元,系统成本为124300元,废弃物处置成本为15136元(不参与分配,直接计入负产品废弃物处置成本),合计1355447元。由于没有上一工序结转的成本,因此只对本工序投入的成本进行分配。分配标准按正负产品质量,正产品分配率=27916/28696=0.97,负产品分配率=780/28696=0.03,本工序投入的物料成本在本工序分配的正产品物料成本=704357×0.97=685211.53元,在本工序分配的负产品物料成本=704357×0.03=19145.47元,能源成本和系统成本分别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分配。氨的氧化工序、一氧化氮的氧化工序、氮氧化物的吸收工序和尾气处理工序参照氨空混合气制备工序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在此不再列示。3.会计处理根据表1和表3,以氨空混合气制备工序为例,进行4.填制成本计算单根据各工序的成本分配表,将各工序产生的正产品成本和负产品成本计入成本计算单中。为了缩减文章篇幅,只对氨空混合气的制备以表格列示,其余四个工序参照氨空混合气制备工序,在此不做赘述。氨空混合气的制备工序正负产品成本计算单如表4、表5所示。5.登记正负产品成本明细账根据各工序的成本分配表以及正负产品成本计算单,汇总正负产品成本,并登记在正负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如表6、表7所示。

五、政策建议本文针对现行成本核算体系缺乏

负产品成本信息的缺陷,将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整合,并模拟应用于某硝酸制造项目,为该整合体系的应用提供借鉴。笔者设计了成本分配表、成本计算单以及成本明细账,对正负产品进行分开核算,可细致反映负产品成本的构成情况,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对资源消耗水平成本信息提供的要求。为降低废弃物产品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促进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在企业的推广和应用,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正负产品分开核算有利于反映产品对资源的真实消耗水平,可以提供真实的成本信息,因此,相关部门应完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提倡将产品划分为正负产品并进行分开核算成本,从而有利于企业降低废弃物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发展。

(二)重视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实践应用国际上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是一种有效的环境管理工具,在企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国内企业应用较少,缺乏一定的成本核算规范。对物料流量成本会计采用产品成本核算的流程,将正负产品核算的流程反映在成本计算单和明细账中,是一种可借鉴的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在企业中推广和应用的方式。

参考文献:

[1]赵丽萍,刘媛媛.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及核算模型研究[J].会计之友,2011(1):34-36.

[2]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通知[A].2013.

[3]徐德安.我国双加压法稀硝酸生产工艺技术浅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1(4):34-37.

[4]丹.物料流量成本核算及其控制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5篇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所以,在国家教育部提倡素质教育之际,高职院校各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探讨的热点。在我院成本会计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提出逐论文联盟步采用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教学方法,并利用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等项目,开始试点推行该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院07级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小组练习成果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不仅能够对大型公司的成本进行完整核算,而且能够运用西方国家广泛采用的先进成本核算方法对现有国内通用的完全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改进,能够独立进行项目分析,形成学术论文,对企业成本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大大提高了经管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教学方法的设计如下:

1.确定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且的

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以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学习成本会计课程,以制定的教学计划为限按时掌握成本会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项目组全体成员将与企业成本核算进行实际的接触,通过对企业成本会计资料的收集,了解当前周边企业产品或业务成本的主要构成和核算方式,并且通过模拟企业成本项目核算流程,分析成本管理的运用情况;在踏上工作岗位前树立节约理念,用先进成本的管理方法来实现企业成本领先,一方面,打下坚实理论基础,获得丰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能够运用自身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创新。

2.分组收集相关的理论知识资料

学生在与企业进行实际接触之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数据的收集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对本项目涉及的知识和概要予以简介,对相关知识点涉及的网站、图书等进行介绍:另一方面,学生分组自学,通过课本、网络、图书馆收集相关资料。以产品成本核算方法项目为例,学生应当在前了解当前一般的企业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每一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具体步骤、适用性、优缺点是什么?小组成员能够根据书本案例做一些比较简单、完整的数成本数据计算。在该步骤进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对知识点相当于是进行预习,在了解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才能具体带着问题下企业进行学习。

3.分组设计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调查问卷

每组学生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关于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问卷设计时,应当保持完整性和针对性,一方面,问卷的设计应当包含项目涉及的企业产品成本计算的各个知识点,此处可以参照指导教师制定的教学大纲;另一方面,学生根据分组了解的企业行业特征和产品特点,对调查问卷给予适当的修正。教师在学生具体制定调查问卷之前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对问卷涉及的问题的个数、题型的选择予以指导;对问卷涉及的格式应当督促学生规范化;对问卷涉及知识点的完整性进行审核,避免重复

转贴于论文联盟

和遗漏。学生设计的调查问卷应当进行讨论和修改,每组学生对问卷问题的设置、修改、讨论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位学生都能分配到各自的工作任务。

4.下企业进行调研并获得相关的成论文联盟本核算与管理资料

学生应当在企业中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或运作流程,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艺流程对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和实施有着巨大影响,学生进行调研的重点是熟悉企业的具体运作过程。当然,该过程的实施具有时间和生产技术保密性的制约,学生可以针对不同企业采取不同的了解方式,普通的制造业可以到生产一线参观;对于技术保密性较高的企业,可以请企业生产负责人对主要公开的生产环节予以讲解。除了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与运作流程,该步骤的重点是学生请企业财务负责人完成调查问卷中的题项,并请他们对企业成本核算概要和成本管理的现状予以介绍。

5.整理资料,汇总分析

该步骤是整个项目教学的重点,学生对收集的资料和反馈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资料主要包括企业公开的财务会计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年度成本核算资料、企业生产流程图(可白编)、企业人事制度等。资料分析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小组内资料分析,主要分析企业生产或业务特点及其与使用的成本核算方法的匹配性;数据计算的准确性;成本管理对企业管理的贡献度等;另一方面进行班级总体资料分析,主要针对每个小组获得的调查问卷,每组同学针对全班获得的调查问卷汇总分析,了解调查区域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总体特点和不足,并得出定性的结论。

6.提出改进意见,重新设计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案

该步骤是整个项目教学的核心,学生对上述资料分析并得出定性结论后,对调研单位的成本核算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方面的创新设计。创新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企业核算过程中使用的主辅方法不当之处改进,提出建设性意见,主要体现在对费用及产品成本计算的发生、归集、分配等的数据重算,将重新计算后的成本数据与原有成本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书面总结改进方法或改进点的优越性及其对企业成本核算准确性的影响;另一种是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企业成本管理提出改进意见。该步骤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涉及范畴广泛,从产品或业务的某个环节到企业整体管理思路都有影响。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成本核算 会计 准则

目前,我国在企业成本会计的领域内未设立专门的制度和准则,只是在会计准则以及其他相关制度中体现了成本核算的信息。2010年召开的会计管理工作计划,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调研报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有关情况的通知》,从而制定出全国范围内适行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这项举动意味着我国将出立的成本会计准则,以此规范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

一、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概念界定

因为我国目前并未制定企业的成本会计准则,因此在开始研究这个议题前应当对成本会计准则这个概念进行清晰和准确的界定。在会计准则、会计标准、会计制度等概念的基础上,可将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界定为:以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工作为对象,以准则作为基础,规范并标准化企业成本要素以及其他相关事项的计量、分派和确认等工作,其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成本核算信息、指导企业的会计实务工作开展。

二、构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必要性

1、规范企业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制度的需要

一直以来,没有直接准则制度的企业成本核算仅仅靠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和税法等相关制度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成本核算工作。因为没有系统而独立的成本会计准则,不同的企业会计人员在成本核算工作上使用着各异的处理方式,并且缺乏系统的成本管理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企业面临着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环节提出的高要求挑战。我国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已基本做到了与国际相关规定的统一,特别是在产品的成本构成方面,但关于成本核算的规定仍然过于模糊和分散。因此,构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有利于企业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工作的更加科学、严谨开展。

2、国家进行成本管理和监控的需要

因为我国的行业类型比较繁多,跨度较广,难免存在部分需要国家进行成本管理和监控的特殊行业以及领域。例如,国有企业、政府采购、公共事业、BOT项目和军事采购这些行业均采用成本加成的方法进行定价,因此国家必须对这些领域的成本进行合理的监控。另外,对于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而言,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显得更为重要。

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构建框架

因此,在目前我国已有成本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现阶段在构建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框架时,可以将以下内容纳入其中:

1、成本核算的目标与一般原则

这一项内容应当包含成本会计目标、成本核算的目标、在成本会计准则中常用的基本概念以及使用成本会计准则的条件和范围规定等。

2、成本会计制度

一项制度的制定应当考虑到最大程度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因此在构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企业在管理水平和生产特点上的差异性。制定出可供不同企业进行选择的成本会计制度,并且为企业的不同成本会计制度操作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标准成本的制定、定额成本在各项差异上的分配、定额成本的制定、责任成本的界定等

3、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和辅助方法

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现实的生产组织类型、产品种类以及生产特点等因素,对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进行选择。因此在构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时,需要对成本的技术方法进行多样化,采取主要方法和辅助方法相组合的方式。主要方法包括分步法、作业成本法分批法和品种法等;辅助方法主要有标准成本、分类法和法定额成本法等。

4、成本管理

这项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在可行的范围下进行成本的预测、控制、分析、考核和决策等工作,并将成本管理工作与成本会计制度相衔接。

5、成本报表的编制、呈递和披露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报表和全部产品的生产成本报表是两大主要的成本报表,企业应当仔细对其进行编制。详细周全的成本报表有利于企业进行各项内部管理工作,企业要积极响应相关部门要求呈报其产品成本报表的规定,同时也要主动向相关的监管部门披露相关的成本核算信息。这种信息披露公开化的做法有利于信息的需求者作出更为科学准确的决策,更有利于杜绝腐败现象的产生。

6、成本资料的保存

对于企业经营和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各项费用,应当设立相关的费用账册和明晰账户。经过原始凭证的齐全手续和无误审查为前提,对费用项目、成本项目、车间部门等成本核算队形进行准确、及时和完整的核算工作。建立健全不同产品环节的各项财物的收发、报废、转移和领退等盘点制度,完善明晰与成本核算相关的原始记录。使得能够对成本资料进行审计审查。

总而言之,构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构建作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构建基础的理论体系。在制定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过程当中,应当在我国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基础上,以政府的主导力量为主,充分进行实践调研,并在采取各方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尊重我国国情的科学、合理的成本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文孟婵.制定我国成本会计准则的必要性和框架探讨.[J].商业会计,2010,(20)

[2]夏鑫.如何有效实施企业成本会计工作[J].今日科苑,2010,(24)

[3]周元.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构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06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ERP;作业成本;核算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0月18日

一、导论

当今世界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方式由传统的大批量、少品种向小规模多品种生产方式转变,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总成本中的间接费用比例越来越大,传统成本核算以产量为基础的计算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产品成本信息的需求,扭曲成本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客户、盈利分析、产品定价及战略决策。此时,以作业为成本核算基础的作业成本计算方法便应运而生。而ERP是当今世界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应用程度的不断提升,ERP系统已经逐渐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准时制生产、柔性制造等技术集成并向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方向发展,而在企业外部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ERP逐步与电子商务技术相结合。

很多企业期望通过ERP系统在本企业的实施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特别是在当今企业产品成本不断扭曲的背景下,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更是借此提高产品的产品管理水平。但是,现有的ERP系统在成本核算模块采用的仍然是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或者即使设置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也仅仅是以订单作为成本核算对象,没能设立作业中心和作业成本库,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业成本法;另一方面,ERP系统在企业的实施,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使得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缺陷表现得更加突出。因此,如何实现ERP环境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实现ERP与作业成本核算的有效整合便成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ERP环境下企业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基础

(一)ERP环境下企业作业成本核算方式。作业成本法设立的初衷便是为提高制造费用分配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提出的,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路就是产品耗费作业,作业耗费资源,首先将制造费用按照一定的成本动因分配到作业当中去,形成作业成本,然后再把作业成本向成本对象进行分配,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计入产品成本对象。我们按照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是否归集到产品作业成本当中去,将作业成本的核算方法划分为三种:第一种将所有成本都分配到作业成本中心或作业成本库,然后按照恰当的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对应的产品成本对象当中去;第二种将直接材料直接计入产品的成本,而除此以外的所有成本都按照相应的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成本库当中去,然后分配到产品成本对象当中去;第三种方法是将直接人工、材料直接计入产品的成本,而其他所有的成本都按照相应的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成本中心或作业成本库当中去。

(二)ERP环境下企业作业成本核算程序。ERP是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相结合的产物,ERP系统的信息技术可以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提供数据搜集、整理和处理的功能,下面将ERP环境下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大致划分为八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收集资源、作业、产品或服务成本对象的信息,构建作业成本模型。资源是企业产品成本费用的来源,是企业提品或服务必须付出的代价,因此首先要分析、确定企业的资源。然后,从作业的层次上将作业分为四个层次:单位水平作业、批别水平作业、产品层次的作业和维持性水平作业。最后,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分析、确定企业的成本对象;第二个步骤是建立作业同质组和同质成本库。一般来说,纳入同质组或同质成本库的作业应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属于同一类作业,二是有着大致相同的消耗率;第三个步骤是分析、确定企业的成本动因,成本动因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第四个步骤建立企业成本分配路径,也就是指定资源与作业之间,作业与成本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可以把资源成本向作业成本、作业成本向成本对象进行分配;第五个步骤定义并添加属性和工作指标量到相应的账户,属性绑定到中心、账户、成本对象等对象后,属性的任何变化便会反映到对象当中去;第六个步骤定义并添加成本清单,作业成本法下分配的成本不仅仅来自于企业总分类账,实施作业成本法时我们可以直接将成本清单中的物料成本和单位成本添加到账户当中去;第七个步骤是输入数据,企业可以通过数据模型提高获取的成本动因数据的准确程度;第八个步骤计算并显示计算结果。按照前面的步骤定义成本动因和成本分配路径,设置属性后,便可以由计算机完成由资源到作业成本再到成本对象的成本分配过程。

三、现有ERP系统的改进

ERP系统当中,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与作业成本法的主要区别就是成本费用归集和分配方式不同。要建立作业成本体系,就要对现有的ERP系统进行改进,以使其适应作业成本法成本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流程。本文以用友ERP-U8.72为基础,对该系统进行改进,建立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

(一)ERP环境下设立恰当成本账户。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账户的设置就应当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作业消耗资源,涉及到作业成本账户和资源成本账户;二是产品耗费作业,涉及到产品成本账户。设置资源成本账户。从一级会计科目来看,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制造费用可以改名为作业成本,生产成本等科目也应设置。生产成本和作业成本下的二级明细科目作业成本法下有较大的差别,不应再划分为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可以划分为几个作业成本库进行核算,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可以按照一项作业向其他作业的成本分配。设置作业成本账户,为建立账户与作业成本库之间的联系,可以将作业成本库作为生产成本、作业成本、工资费用等账户的明细科目。设置产品成本账户,企业产品成本可以按照与ERP物料管理模块相一致的产品品种设置单独的项目管理账户进行核算,根据实际情况在生产成本下设立三级明细科目。

(二)ERP环境下成本费用归集。原材料费用的归集,在作业成本法下,消耗的原材料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另一部分需要在作业成本库估计以后按照相应的作业动因再分配给成本对象。所以,应当在原来的材料出库单名称、型号、编码、耗费数量等一般内容的基础上,加上作业名称项目,以使耗费的材料能够按照作业名称归入相应的作业成本库,然后按照相应的成本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当中去。人工费用的归集,现有ERP系统当中,人员的档案是在部门分类设置和人员分类设置的基础上进行设置的,一般包括姓名、性别、人员编码、出生日期、人员类别、业务及费用部门编码,等等。此外,要根据人员类型对工资费用进行财务核算,对成本费用进行分配分摊时也要根据不同人员的类型进行。折旧费用的归集,作业成本法下我们按照作业来归集折旧费用,首先我们要设置固定资产类别,然后将固定资产设置一项中的部门对应折旧项目改为资产对应作业项目。

(三)ERP环境下成本费用分配。改进ERP环境下成本费用分配的初始设置,我们在系统中增加作业成本核算方法,在费用来源项目中增加作业成本费用来源项目,并且定义成本费用来源于ERP中的其他模块或者是手工录入的。改进分配率的定义相关设置,现有的ERP系统可以定义共同耗用的原材料、人工费用、制造费用以及各种辅助费用的分配率。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取消了制造费用项目,增加作业成本项目,因此可以将制造费用分配率改为作业成本分配率。此外,若ERP系统中没有提供作业成本分配标准,可以自行定义分配率公式。

(四)ERP环境下设置全面合理的成本报表。在ERP环境下的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中,企业的成本管理报表划分为两个层次,三个大类。两个层次是作业和产品,三个大类是作业中心成本表、作业中心成本汇总表和产品成本表。其中,作业成本中心汇总表是对作业中心成本表进行汇总后的报表,这两个报表反映的都是作业消耗资源的综合情况,而产品成本表反映的是产品对作业的消耗。作业成本报表按照产品耗用的资源项目进行反映,体现一定时期内作业对资源耗费的综合状况,以此反映产品成本的成本构成,它由填制的各种凭证、账簿等数据由ERP系统自动生成。产品成本表是对产品耗费作业、耗费资源的综合反映,既是对产品总成本信息的反映,也是对单位成本信息的反映。

主要参考文献:

[1]欧佩玉,王平心.作业分析法及其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的应用.会计研究,2000.2.

[2]王福胜.基于ABC生产经营决策理论与应用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论文,2003.3.

[3]罗扬.关于我国企业选择ERP系统的思考.商业研究,2001.6.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题目:论述重要性原则其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提纲)

论文摘要:正确理解和运用重要性原则对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要求。

论文关键词:重要性原则,成本会计,运用

一、引言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 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一) 重要性的判定

(二) 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 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 的要求。

2. 运用重要性原则, 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 抓住关键点。

3. 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三、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及效益构成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

1、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2、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3、诉讼成本。

4、竞争和谈判劣势。

5、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6、其他成本。

(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

(1)降低成本。

(2)增加企业的利润。

(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

以上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

第三、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账户设置

(二)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 直接分配法符合重要性原则。

2. 计划成本分配法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

3. 顺序分配法,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 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3. 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

4. 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

5. 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

(四) 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五) 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六)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四、结束语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 重要性标准离不开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 离不开每个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 重要性原则在实务中的适度运用依赖于会计人员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与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 可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紧迫任务。另外, 在成本核算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毕竟会使得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加强信息披露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费伦苏.对重要性原则内涵的思考〔j〕.财会月刊(综合),2006(9).

〔2〕金未.重要性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运用〔j〕.发展研究,2006(4).

〔3〕欧阳清,万寿义.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谢词:

相关推荐:

计算机毕业论文提纲

电大行政管理论文提纲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9篇

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及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结合海岛地区水产养殖(以下简称“海水养殖业”)业务实际情况,提出几点看法。

论文关键词:海水养殖业会计核算;核算特点;核算对象或品种

1 海水养殖业会计核算特点

海水养殖业是通过苗种的繁育和培养或外购苗种而生产出各种水产品,海岛水产养殖业经营模式一般以育苗、浮筏吊养、底播增殖、活鱼养殖为主,其成本核算具有以下特点。

1.1 成本具有不确定性

作为海水养殖的主要产品——水产品,主要是以繁育和养殖为主。由于受自然条件变化制约,变化无常的自然环境影响着水产品的产量和养殖成本。海域状况好、水温等自然条件适宜,水产品的产量就高,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就低;反之,水产品的产量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就高。

1.2 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

海水养殖业从育苗、中间育成、海上暂养、投入放养、收获或外购苗种、投入放养、收获的生产过程,生产周期少则几个月,多则4-5年,一般在1-3年或以上。由于常年性投入,使得占用在某项产品的生产资金时间相对较长,资金周转速度缓慢。

1.3 生产具有季节性,占用的资金量大

海水养殖业产品生产季节性较强,苗种投入时间相对集中,一般在每年的4~6月份或10~12月份,并且占用大量的经营资金;有的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收获,比如:海湾扇贝规模养殖从当年苗种购入到浮筏吊养、直至秋季收获仅需5个多月的时间;而有的需要较长的生产时间才能回收,比如:某企业为了扩大虾夷扇贝底播养殖规模,大量购入苗种实施三龄贝底播养殖计划,从苗种购置、投入放养、海上看护到采捕收获大约需要36个月,资金占用量较大,资金需三年多才得以回收;活鱼养殖从幼鱼的投放、看护、饵料喂养、到成鱼收获,少则1年、多则3年以上,受海域状况、水温等自然条件制约,经历越冬过程,需要北鱼南养再回运过程,到回收季节还需关注市场的行情,若出口还需不断关注汇率变化,以确报该品种实现很好的效益。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占用企业经营资金较多,一般都需要较长时间。

2 海水养殖业成本核算应考虑的问题

2.1 合理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或品种

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是海水养殖成本进行归集和核算的前提。海水养殖的任务是生产出各种水产品,因此,水产品品种是水产养殖业成本核算的对象,也就是对养殖期间所发生的各项品种费用进行分类、归集、核算。由于海水养殖养殖品种不同,因而在养殖过程中,各品种育苗、投入放养、收获的成本也不尽相同。海水养殖业按虾夷扇贝、鲍鱼、海参、海螺、海胆以及放养的鱼等来计算主要产品成本。这样能比较科学地归集和核算不同养殖品种的生产成本,有利于对海水养殖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2.2 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2.2.1 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帐户体系

为了归集养殖业各项费用,划分有关成本费用界限,正确计算和结转产品成本,应建立规范的成本核算帐户体系。根据需要应设置:消耗性生物资产、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原材料、应交税金、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现金、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等帐户。

2.2.2 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

各种原始记录是计算产品成本的依据。各种材料物资、燃料动力的消耗、各种生产工具的耗用、产品质量验收以及暂养台筏和养成台筏、当年(或以后年度)收获台筏、空筏各是多少,每月都必须有原始记录,以利于成本核算工作更好的进行。

2.2.3 建立健全养殖物资计量、验收、保管发放工作和盘点工作

各种养殖物资采购都必须有计划、按计划购买,然后办理入库验收手续,领用要办理出库手续。年终必须清点,并处理盈亏额。

2.2.4 了解生产工艺或流程

海水养殖业核算基础是要掌握第一手资料,因此说,作为财务人员或成本核算人员必须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全面生产工艺或生产过程,取得核算数据,为成本核算作准备。

2.3 正确核算成本项目

为了正确反映海水养殖成本项目的构成和范围,必须合理归集养殖成本项目,成本项目设置和划分的是否合理,对养殖成本核算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海水养殖过程中,将养殖相关的费用支出作为养殖成本进行核算,与养殖生产无关的费用支出均不应计入养殖成本,关键看其是否直接或间接用于养殖生产方面。因此,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正确划分和确定养殖成本核算项目。

根据海水养殖业的实际情况,应设立苗种费用、台筏物资摊销、燃料费、维修费、折旧费、工资及补贴、饵料费用、水电费、生活费、差旅费、养殖物资盘点损失额、海域使用金等成本费用项目。

2.4 成本核算应遵循的原则

2.4.1 收入与支出配比原则

海水养殖业进行养殖成本核算时,应将一定会计期间费用成本,与有关的收益相结合,即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如燃料费、维修费、折旧费、工资及补贴、生活费、差旅费等不能明确直接进行品种归集的费用,可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按一定的分配方法和标准,分配到不同的养殖品种中。采用配比性原则进行成本核算,能准确地计算出一个时期的养殖成本和每个品种的成本。

2.4.2 权责发生制

为了真实反映海水养殖业经营状况,各养殖企业应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因为权责发生制是依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两个基本前提来正确划分不同会计期间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归属。并运用一些诸如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项目来记录由此形 成的资产和负债等会计要素。企业会计报表是按照持续经营原则编制的,其损益的记录又要分期进行,每期的损益计算理应反映所有属于本期的真实经营业绩,收付实现制显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因此,权责发生制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2.4.3 划分收益性与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是指发生的与海水养殖生产有关(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费用支出等等)的支出。资本性支出是指那些一次购置并长时间使用的耐用资产消耗(如房屋建筑物、各种设备购置、养殖台筏等)。划分收益性与资本性支出的意义在于确定哪些费用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成本,哪些支出不应当计入当期成本,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计算出各品种的养殖成本。

2.4.4 核算周期的确定

由于海水养殖专业性较强,养殖生产要经过育苗、中间育成、海上暂养、投入放养或外购、放养等过程,其生产周期一般在1-3年或以上,具有培育周期长的特点,因此,海水养殖的成本计算期从购入商品苗或育苗开始,计算到销售为止,其成本计算期一般应与生产周期相一致。例如:虾夷扇贝生长周期分三种情形,(1)自当年6月份购入幼贝,经过浮筏暂养、挂养到11月份底播,到第三年4月末收获期结束,生长周期需要22个月;(2)如果养殖单位当年11月份购入商品苗直接底播,到第三年4月末收获期结束,生长周期需要18个月;(3)从育苗开始计算,经过中间育成、海上暂养、投入放养,到第三年4月末收获期结束,生长周期需要18个月;鲍鱼自底播到收获生长周期36个月,海参自底播到收获生长周期为36个月。

2.4.5 严格区分成本费用界限

严格划分各时期产品费用的界限,严格划分不同养殖品种产品成本费用的界限,严格划分收获产品和未收获产品的费用界限,凡能直接分清的成本费用,直接计入该种产品中,不好分清的成本费用,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法计入各个产品成本。

3 养殖核算程序

现以某养殖企业外购虾夷扇贝商品苗投入底播生产,到产品收获为例,谈其成本核算程序。

3.1 成本核算

(1)某养殖企业购入虾夷扇贝商品苗直接底播,发生时,记借:消耗性生物资产-底播-××年收获虾夷扇贝-××场队-苗种费,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2)在底播增殖期内,发生的直接费用,应记借:消耗性生物资产-底播-××年收获虾夷扇贝-××场队-××(成本项目),贷:现金(或银行存款)等;若发生的费用为看护底播产品共同费用,借:制造费用,贷:现金(或银行存款)等,月末,按照配比原则将费用分摊结转到“消耗性生物资产”,记借:消耗性生物资产-底播-××年收获虾夷扇贝-××场队-××(成本项目),贷:制造费用。

(3)收获底播虾夷扇贝产品时,发生的采捕费应记入收获的产品生产成本中,记借:消耗性生物资产-底播-××年收获虾夷扇贝-××场队-采捕费,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4)虾夷扇贝收获时,苗种费按收获的程度(实收面积与应收面积的比例)逐月摊销。

(5)收获期结束后,应将该年度收获的虾夷扇贝所应承担的各种费用全部体现在当期收益中,“消耗性生物资产-底播-××年收获虾夷扇贝-××场队”帐户余额为零。

3.2 销售核算

3.2.1 主营业务收入核算

该企业收到对外销售的虾夷扇贝产品款时,记借:现金或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底播-虾夷扇贝-××场队,月末结到本年利润户,记借:主营业务收入-底播-虾夷扇贝-××场队,贷:本年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底播-虾夷扇贝-××场队。

3.2.2 主营业务成本核算

  本科目核算当期已销售虾夷扇贝产品应承担的成本,月末结转时,记借:主营业务成本-底播-虾夷扇贝-××场队,贷:消耗性生物资产-底播-××年收获虾夷扇贝-××场队,月末结到本年利润户,记借:本年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底播-虾夷扇贝-××场队,贷:主营业务成本-底播-虾夷扇贝-××场队。

3.2.3 主营业务利润核算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10篇

摘 要 血站成本核算是不完全成本核算,因为本身体制决定。全国大部分血站是事业差额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完全成本核算是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科目设定核算内容,人员支出、公务支出都不能进入成本核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也不进入核算。血站的不完全成本核算只能用来掌握单位产成品的生产、销售、库存情况,不能完全真实反应血站经济运行状况。只有加强采供血全成本的核算才能有效做到降低耗材、控制成本,使无偿献血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 血站 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

血站健康发展,增收节支、降低耗材、控制成本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血站的成本核算是不完全成本核算,由本身体制决定,濮阳血站是事业差额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完全成本核算是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科目设定核算内容,人员支出、公务支出都不能进入成本核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也不进入核算。我们现在的成本核算只包括业务科室领用的耗材、献血员食品做为直接生产费用进行核算,通过每月成本核算来掌握单位产成品的生产、销售、库存情况。不能有效反映当月费用支出情况。不能完全真实反映血站的经济运行状况。只有加强采供血全成本核算才能有效做到降低耗材、控制成本,使无偿献血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一、成本核算的方法与日常处理

成本核算、产品成本是综合反映单位业绩的重要指标,它可以为单位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正确计算单位的损益提供基础信息。成本核算是一个从费用归集到费用分配,最后计算产品成本的核算过程。(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的归集,期间费用的分配,产品单位成本、部门成本的核算)。

1、1血站成本核算的任务;

1、1、1精确地计算各个单位产成品的成本,为合理地控制产品的销售价格打下基础。

1、1、2、促使各生产、服务部门不断提高操作技术和服务水平,加强生产管理,严格按照所核实的成本费用,保证血液产品质量。

1、1、3、揭示单位成本提高或降低的原因,指出降低成本的途径,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单位经济效益。

1、2成本数据信息的基础设置:

首先进行基础设置,为成本核算开展提供最基本的信息。以科室为单位,将每月耗材按材料、试剂、其它费用进行分类、归集和分配产品总成本。通过分类、核算、分析、比较核算过程,计算各类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总成本:是指某种、某类成品在某核算期间的成本之和。单位成本:是指某个产品单位所具有的成本,如元/每袋、元/每单位、元/每治疗量)。

1、3成本核算方法:

在成本核算系统中,选择成本核算方法进行设置:血站成本核算方法为“品种法”。

1、4、成本核算的日常处理:

经过对材料、试剂、其他费用的来源进行设置,已基本完成了成本费用的初次分配和归集设置,计算最终产成品的成本,按科室归集的成本总和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经日常处理,即将试剂、材料费用总额按分类产品的总数平均分摊,将其他费用的总额按分类产品所占的比重进行分配。期末录入相关具体数据,系统自动计算各产品成本。

二、不完全成本核算与全成本核算比较

2、1成本材料的组成 不完全成本核算的直接成本费用为业务科室领用的耗材,耗材由材料、试剂、其他费用组成,材料包括:血袋、血小板机采管路、一次性穿刺针、纪念品、标签纸、抗凝剂、纱布、注射器、棉签、酒精、手套、创可贴等;试剂包括:梅毒、艾滋、丙肝、乙肝、ABO血清、ABO红细胞等;其他费用包括:84消毒液、肥皂、电池、稿纸、献血员食品等构成。

成本核算数据为当月生产总数,生产费用为当月业务科室领用的耗材,将全血、血浆、成份血分为三部分进行核算。全血、血浆按规格分类,成份血按名称分类、单采血小板、单采冰冻血小板、汇集血小板、手工血小板、洗涤去白红细胞、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冷沉淀凝血因子等产品。

血浆为例说明。

表1是按照《事业会计制度》,表2是按照《医院财务制度》或《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有关成本费用开支范围规定的成品成本核算。通过不完全成本核算与全成本核算比较,不完全成本核算存在着弊端,是不能有效控制和反映成品成本的,本人认为血站成品成本核算应从以下几个反方面进行改进。

2、2计算步骤:

试剂的分配:用试剂金额总合计除以全部产品的总毫升数;

材料的分配:用材料总金额除以全部产品的总毫升数

其他费用的分配:根据全血、血浆、成份血的销售价格不同,将全血、血浆、成份血按比例分摊成本,全血占其他费用总额的10%,血浆占其他费用总额的15%,成分血占其他费用总额的75%,根据公式自定义,自动计算各产品应分摊的产品成本

表1反映血站2013年1月份成品成本核算的部分经济业务,也是事业单位509会计科目中的全部业务。材料、试剂、其他费用总合计为元月份总费用。是不能完全真实反映血站的经济运行状况的。

表2是按照《医院财务制度》或《企业会计制度》有关成本费用开支范围规定进行的成品成本核算。将元月份事业支出137万元分摊到所有生产的产品中。

通过表1、表2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不完全成本核算血浆:51.29元/200ML;38.47元/150ML,不完全成本核算存在着弊端,是不能有效控制和反映成品成本的;全成本核算血浆:75.99元/200ML;56.99元/150ML,全成本核算产品成本价格接近物价部门所核定的产品销售价格,更加符合血站成本核算的实际。本人认为血站成品成本核算应从以下几个反方面进行改进。

(1)按照《医院财务制度》或《企业会计制度》有关成本费用开支范围规定,开展血站成本核算。血站的成本核算应有健全的内部成本管理组织机构,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的内审机制,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促进作用。

(2)成本核算本身没有固定的核算模式,同一企业,不同车间,不同发展阶段,核算要求都不同。血站的成本核算应通过对核算方式、生产成本、核算对象的自定义来灵活满足血站的实际核算需求。

(3)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善于总结、广泛交流、开拓创新、探索出一条血站内部成本核算的新路子,以期建立优质、高效低耗的新的运行机制,让成本管理工作成为血站管理工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4)血站推广实行全成本核算将有利于控制成本、降低消耗,节约资金,为血站的发展提供保障。

三、不完全成本核算与全成本核算的优缺点

不完全成本核算存在着弊端,只能用来掌握单位产成品的生产、销售、库存情况,不能完全真实反应血站经济运行状况。不能有效控制和反映成品成本的实际支出,不能及时有效降低各项费用消耗。

全成本核算能真实反映成品成本的实际支出,能及时发现成品成本增加的原因,能有效控制各项费用消耗,堵塞管理漏洞。全成本核算将对血站的财务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讨论:1、血站采用的各种材料价格在不断上涨,血液成本价格将会逐渐增加,强化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建立有效的管控机制,堵塞管理漏洞,降低各项费用消耗显得尤为重要。

2、血液价格被社会部分人误解,认为血站一本万利这一局面也将会随着血站加强成本核算的进一步规范和实施,并定期向社会公有所改善,血站将会在保证血液质量的同时控制成本、降低消耗。确保采供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血站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事业,是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文明窗口。血站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国家加大投入,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来保证无偿献血事业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潘修银,姚远.血站成本核算方法的探讨.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

上一篇:隧道施工论文范文 下一篇:财务成本控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