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07 04:33:48

操作教学

操作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操作主体能力

操作是一种活动,是有利于知识的获得和素质提高的一种重要的活动。而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重要方法。学生在操作中,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从而形成鲜明的表象、感受、知觉、印象等思维的源泉,学生在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理解和记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具体可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在操作中,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非常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应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而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将学生从繁重、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操作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如:在“有

趣的算式”一课,我让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计算器,通过探索活动,分别逐步闯过“奇妙的宝塔”、“奇怪的142857”、“神奇的9”及“寻找神秘的数”这四关。学生在利用计算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发现、归纳出算式的特点,并找到了相应的规律。因此学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感。又如:在“观察与测量”中,对于长度单位的学习,我让学生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去测量课桌的长度。有的学生用铅笔测量,得到6支笔长;有的学生用文具盒测量,得到3个文具盒长;有的学生用手柞测量,得到4柞长……然后,鼓励学生交流各自的测量结果。在比较中体会到建统一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最终,达到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空间与图形课程的核心目标。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活动经验的积累、图形性质的体验等,都是在数学实践中进行的。为了促进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和把握,仅仅靠平面图形是不够的,应该设置与学生经验密切相关的空间的内容。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中的“搭一搭”的活动,我让每位学生自带橡皮泥,动手捏成若干个小方体,并搭成课本中几种立体图形。最后,根据相应的摆设从正面、上面、侧面分别观察是几个正方形,并准确地画出平面图形。又如,在学习“图形的变换”活动中,教材要求学生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并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上的某个顶点旋转90度后的图形。所以在练习时,我让学生先把原图描出剪下来,然后一边以这个图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90度,一边把旋转后所得的图形描画下来,这样每个学生就都能得到相应题目所要的要求,同时也建立起了图形变换的表象,从而提高空间想象力。

三、在操作中,丰富感性认识

对学生来说,有很多的发现是凭自已的感觉的,有的是直观的。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数学的学习不仅需要直观,同时也应有推理,即说话要有依据。例如,在平行线的认识中,我让学生在方格子上平移铅笔的活动,通过对平移前后的比较,从而引出了平行线。在练习中,我还要安排“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折出两条折痕,然后打开看一看,是否平行。最后,让学生自选一种方法来验证是否平行,并在小组内讨论后交流结果。例如,学生1:可以用铅笔一点一点移动来检验是否平行;学生2:在纸上画小方格,然后再数一数小方格,就会发现它们是否相互平行;学生3:只要量一量两条折痕的长度,如果一样长,那它们也是相互平行的;对学生来说,他们发现问题并不是直接的,而是在逐步的操作体验中,经过各种比较才能发现的。又如,在“可能性”的学习中,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转盘游戏“分别将转出的两个数字填在方格中,看谁转出的两位数大”。若转出9时,大家都会将它放在十位。若转出是7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冒险不将它放在最高位,而希望下次转出比7更大的数。但多次游戏后,学生体会到下次转出8、9的可能性比转出6、5、4、3、2、l、0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并从中感受到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除此之外,我在教学当中又安排了“抛硬币”、“摸球”等有趣的活动,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操作,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又如,在“周长的认识”这一课,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线”、“直尺”、“皮尺”学具,并让学生用笔画出一片自己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然后用所带的学具量出树叶边线的长度并交流。学生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学生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来量线的长度;学生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通过交流,不仅丰富了学生对测量方法多样性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提供了感性材料,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而对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一种以“动”促“思”,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学习平均数问题时,我让学生把3颗、4颗、6颗、7颗这四堆纽扣分成一样多,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移多补少”的平均思想。然后,让学生再将四堆纽扣合在一起,要求学生荐将它们平均分成四堆,最后,看一看每堆多少颗。这样学生很快就理解这就是求平均数问题。可见动手操作与思维的活跃、敏锐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就必须重视学生的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知识。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操作中不断得到开发。

操作教学范文第2篇

一、充分进行操作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空间概念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第一阶梯,实践是掌握知识的桥梁,又是检验理论知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实践,不应该是盲目的,而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落脚点在于使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

例如在教圆面积的计算,推导圆周率“丌”的值时,让学生每人都用硬纸板剪三个直径大小不等的圆,各自在直尺上滚动测量,然后计算出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学过反复地操作实验,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务,并对圆获得了较深刻的印象,一提到“π”的有关问题,学生都能对答如流,记忆犹新。

又如在教三角形的内角和这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事先准备好三角形学具(每人三个,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各一个)及量角器、直尺等,充分让学生进行操作实验,通过量、折、剪、拼等活动,引导学生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因为学生经过实际操作,所以很快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又如在教长方体的概念时,要求学生准备好能搭成长方体的学具,找一些长方体的实物,如火柴盒等。先让学生观察,初步感知长方体,再让学生用学具搭一搭长方体。经过讨论,学生能很快说出长方体的一系列特征。这样做,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逐步形成空间概念,

二、运用直观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小学生思维方式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他们根据空间概念,进行想象的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利用直观教具,操作演示,帮助学生想象,培养想象力。例如.在几何形体的表面积的实际计算中.难点在于丰富学生的空问想象力。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演示,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计算长方体(或圆柱体)水池四周和底面粉刷水泥的面积,计算铅笔涂漆部分的面积,计算组合形体的表面积(长方体上面一个正方体)等,这些都可让学生根据实物(或学具)进行想象,这些问题的解答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动手操作,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这个单元的植树问题时,有这样的一条练习:工人要在一条100米长的公路一旁种上树苗,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都要种),需要多少棵树苗?读完题目大部分学生大声叫道:“我懂,很容易!”尤其是中下等生喊得特别大声。接着我问:“能口算出来吗?那答案是多少?”“能??20棵!”他们都异口同声说道。这时,我不忙告诉答案,要求他们动笔来算一算,我下去巡视,发现他们都用100÷5=20(棵)。此时,我还是不告诉答案,要求他们再用笔在草稿纸上画线段图来表示,数一数,看“20棵”对吗?接着,他们就在草稿纸上认真地作图,不久答案就出来了。“老师,我们的答案不对了!应该是21棵才对!我们做的时候少了一步,应该还用20+1=21(棵)。再如:我在指导学生完成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四的第6题时,(题目是:“学校要建一个直径是10米的圆形花坛,你能用什么方法画出这个圆?”)学生在做这个题目时,先让学生读懂题目的意思,再问:“有谁能画出这样一个圆吗?”这时,有的学生说:“我的作业本没有那么大。”有的说:“我没有那么大的圆规。”有的说:“我们去哪里找那么大的纸张”还有的说:“我把它缩小成直径是10厘米的圆,再画出来。”有的学生怀疑这个题目有问题,小声说:“题目出错了吧。”有的开始与周围的同学讨论起来等等。还有一些同学坐在那里继续思考。我又说:“老师给时间,你们再考虑一下,能画吗?”这时,一位男同学(名叫韦虎成)站起来说:“老师,我懂了!我能画。”“你是怎么想的?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好吗?”我问他。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可以利用两颗铁钉当作圆规的两个脚,把它分别固定在5米长的一条线的两端,先把线的一端的钉子固定在地上,拿着线的另一端的钉子,并拉紧这条线在地上画一圈,就可以画出直径是10米的圆了。”接着我就组织全班同学到操场去观看他的操作过程 。就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就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数学操作在计算教学中的应用

在汁算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计算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反复“演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了。结果,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运算,但因为“算理”不清,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直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各种情况。通过操作可以使计算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如一年级教学初步认识“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性质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师左手有3支绿粉笔,右手有5支白粉笔,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教师两手出示的顺序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先左手后右手,列式为:3+5―8;先右手后左手,列式为:5+3=8。使学生看到加数位置的交换,只不过是出示顺序的变化,因此,并不影响计算的结果。

五、数学操作在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

解答应用题,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其次必须把题目的情节、数量关系等外在因素转化成学生内在的认识,在解题时,自始至终地保持在学生头脑之中。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

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小明和张红都有20张画片,张红送给小明3张后,小明比张红多多少张?”可以请一位同学扮演小明,另一位同学扮演张红,通过一送一接转化为一加一减,全体同学就能意会到“小明比张红多6张画片”。

六、数学操作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几何在小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几何初步知识教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形成,只靠观察是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他们自己去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

如一年级小学生在直观认识长方形时,通过自己动手对折长方形纸片,就认识到“长方形对边相等”这一特征。中年级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每个人可以通过撕角、拼角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通过实验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操作教学范文第3篇

一、为操作活动提供合适的材料

《纲要》指出,在科学领域,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如何为幼儿操作活动提供适当的材料,去引导幼儿积极主动操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紧扣活动目标提供多元化的材料

首先,提供的材料应蕴含相关的数学知识,能起到激发幼儿主动操作与探索作用,如在《感知6以内的数量》的操作中。我为幼儿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夹子,并引导幼儿进行了以下操作活动。第一环节:摘果子,(摘教师身上的夹子并点数)。第二环节:小刺猬扎果果;(按教师出示的数字在自己的衣服上夹上相应数量的夹子);第三环节:下楼梯(按教师扔的骰子数把夹子摆成相应数量的楼梯状)。夹子是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便于老师收集,它各式各样,色彩鲜艳,但又是幼儿极少有机会动手操作的物品,教师通过更改游戏的规则,研发出一个生动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活动,使幼儿反复借助夹子的材料进行操作活动。一物多用,既经济又实惠,充分发挥材料的价值。

2.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合理把握材料的适宜度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来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如在按“形状分类”的操作活动中,我提供了3组插塑玩具和形状标记:(1)形状不同,颜色、大小相同;(2)形状、大小不同,颜色相同;(3)形状、大小、颜色均不同。三组材料,逐渐增加难度,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操作使用,使每个幼儿都能跳一跳够着。

3.操作材料要充分,能保证幼儿更换的需要

要使操作活动对幼儿具有吸引力,提供的材料就要充分,达到人手一套,并必须不断更新操作材料或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如在学习数的组成时,我们可以用小插塑玩具、石子、果核、小棒等多种材料进行不断的更换,以引起幼儿的新鲜感,满足幼儿反复练习分合的需要,并逐步从实物过度到图片、数字卡,逐步增加难度,以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虽然操作材料需要不断的更换,但材料应是幼儿熟悉的物品,不能过分新颖、刺激,避免幼儿注意力引向材料本身,而忽略了操作目标。

4.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开放、底结构的数学操作活动区

教师在创设数学活动区环境和投放材料时,要避免仅从数学认知点的学习直接切入的思路,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开放、更具游戏性的环境,以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如教师可以在数学活动区开辟一块空地,投放积木等建构材料,孩子们在这个开放、底结构的活动环境中,进行建构尝试,如何建的高、建的稳、建的美观,就成为他们的兴趣,在建构中,对大小、形状、对称、空间位置等的分析和比较也自然融入其中。在开放、底结构的建构游戏中,不仅幼儿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教师也可以在自然状态下更充分的获得幼儿数学学习和发展的真实有效信息。

二、清楚交待操作的要求和做法

操作活动是幼儿在自己“摆弄”材料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活动,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因此,教师在幼儿操作活动前务必交代清楚,使幼儿知道操作的目的和规则,明白操作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目标的实施。

1.设计科学的操作过程,引导语言应清楚明确,有条有理

幼儿的年龄差异、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操作学习的层次存在差异性,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教师应设计科学可行的操作组织形式,将全班、分组、个别操作活动,合理互补贯穿运用于各个教育环节,幼儿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相对自由地进行操作、比较、探索、积累感性经验,并进行有关归纳、概括。教师安排操作的语言应清楚明确,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应从操作的实际顺序和幼儿的思维习惯这两者的结合上做中和考虑,使幼儿一听就知道要做什么,该怎么做。

2.与讲解演示相结合

在幼儿操作前,教师可结合难易程度配以讲解、演示、示范等,让幼儿知道应该怎样做。如在第一次进行“按物体数量排序”的活动中,就要向幼儿演示“排列的物体数量是从多到少,还是从少到多,是每递增“1”(递减)还是“2”,还是有什么其它规律,演示动作要规范利落,要让幼儿都能看到,并配以适当的语言引导,要突出重点和难点,运用的范例要清楚、规范、美观、大小适宜。

三、增加操作活动的游戏性,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既是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也是数学教学的方法。通过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单调厌倦,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在学习《5以内各数的加法》时,我设计了一个《闯关》的游戏。今天,我们要去开启一个宝藏,宝藏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我们要闯过3关才能进入宝藏。第一关,我给每个小朋友分别发1、2、3、4面不同数量的小旗,要求每人找到一个朋友,两人的小旗数合起来是5面,两个好朋友可手拉手一起进入;第二关,发给每人两张数字卡,每人按照两数字的和进入相应的门,(如拿1和3数字卡的小朋友进入4号门);第三关,我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题卡(如1+4=?),答对得数的就可以进入宝藏寻宝(玩各种新玩具)。这样反复进行几次游戏活动,幼儿经过了从实物到题卡的不断练习,巩固了对“5以内各数加法”的运算能力,在充满乐趣的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完成了目标。

四、注重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给以适当的指导

1.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及时发现问题

操作活动经常采用新旧知识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新的内容,幼儿往往有陌生感,因此,教师应特别关注,以便及时发现幼儿在操作时的问题。有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幼儿不清楚操作材料的用法,不清楚操作的要求和做法;第二,幼儿的操作是盲目的、随意的、不按要求去做;第三,幼儿完成操作有困难,进行不下去了,教师都要及时发现。教师还应特别注意观察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新方法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如在学习“数的组成”时交换位置的方法。

2.分析原因,予以指导

在幼儿操作中,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分析操作情况,给以适时、恰当的指导。在指导时可采取以下做法:第一,帮助调换材料,一些操作材料对某幼儿正确实施过难,就应帮助幼儿选取适合自己发展的材料,让幼儿经过努力就能做到;第二,幼儿对操作目标不明白时应重新讲解、演示使幼儿明白;第三,要正视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的水平进行个别指导,促进幼儿在各自不同的程度上得到发展;第四,应避免两种倾向,一是急于指导,过分指导,不适当的干预,不给幼儿思考的余地,不给幼儿发展的空间;二是放任自流,教师图省事,放弃了对幼儿的指导,这两个极端都是不对的。#p#分页标题#e#

3.保证必要的操作时间

操作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操作系统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284-02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和控制程序执行的一种系统软件,它直接扩充裸机,为程序执行、用户的使用提供良好的平台。《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涉及较多硬件知识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课程。在计算机软硬件课程的设置上,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特点是概念多、较抽象和涉及面广,其整体实现思想和技术又往往难于理解。学好操作系统课程对于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关系以及掌握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着重就操作系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展开讨论。

一、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确。很多高校在制定操作系统教学计划时,没有充分考虑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没有做充分的调研工作,一味照搬别的高校的教学计划,造成操作系统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以致产生教学效果差等严重后果[1]。

2.教学内容侧重理论,实践环节薄弱。操作系统课程要有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现一个具体操作系统实例。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就要掌握汇编语言、C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等方面的基础,而且还需要学生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该实验上。这样的要求学生不易做到。因此现有的教学过程往往重点偏向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论教学,对学生的实践环节不是很注重[2]。

3.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手段匮乏。主要采用课堂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形成一种“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不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思考比较少,只是被动的接受。很多教师的电子教案也只是单纯地播放理论知识课件,教学内容不能做到与实践联系紧密,使得学生感觉到课程枯燥难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复杂计算问题求解过程或复杂逻辑推导过程,只是僵硬地采用电子教案讲解,并没有结合实例[3]。至于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得就更少。课上缺乏互动,课后缺乏实践。

二、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明确培养目标,规范学习要求

为加快各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步伐,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研究”课题项目。该课题项目共设有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程序设计和操作系统等八个核心课程研究组。其中操作系统课程研究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高校的实际,为应用型、工程型和科学型三种类型人才的培养确定了该课程的课程培养目标,规范这三类人才在该课程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目标和学习要求,同时在实验环节,对不同层次人才提出了相应的实验技能要求[1]。依据该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制定了适合我校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培养目标,同时规范了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了解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硬件的关系,了解操作系统与其他软件的关系,掌握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管理方法,掌握它是如何组织和运作的,为以后程序设计中如何优化使用系统资源、程序并发操作、进程间通信等软件编程和操作系统管理打下基础。

(二)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是所有其他程序设计和实现的基础。程序员如果能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就能够编写出更好的中间件和应用程序。此外,无论是为新设备编写驱动程序、创建新的微内核服务器,还是提供能够高效处理发展需求的新系统等,都需要理解操作系统原理和技术。操作系统课程本身具有的理论抽象性和鲜明的应用性,这决定了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这门课程的实践环节。通过动手实验练习,把操作系统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从而加深对现代操作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在开始每一个实验之前,教师首先介绍一下各个实验的知识背景,知识背景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也和实验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避免了理论和实践内容的脱节。完成实验后,要求学生把感受、认识、意见、建议等表达出来,这样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可以和教师进行积极的交流。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现在实验的基础上,在程序设计方面做出一些要求和指导,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潜能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入门向导,在形式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力争把课件做得新颖,可以方便地链接到各种图片及影音文件,并可自由往返以前所讲的章节进行巩固和复习。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使用对学生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很有帮助,能够避免以往课件只是单纯的教材内容的复制粘贴,单纯地播放理论知识,使学生感到枯燥难学的现状。

2.改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启发式、任务驱动式、讨论式教学成为常态。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授课时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的排序,注重对各知识点进行重组和精练。对于课程中的抽象原理,我们利用“至顶向下”、“由外而内”的分析方法,使用案例引导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讲文件系统管理时,结合学生熟悉的Windows XP/7中的文件系统进行讲解;在讲进程同步问题时,我们利用分苹果等实例进行讲解。同时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把实例操作进行了屏幕录像,上课时给学生播放,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一个计算机操作系统学习网站,内容包括教师课件、屏幕录像、视频点播、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授课计划、作业布置及提交、答疑、题库、通知等,同时同学们还可以利用QQ、电子邮件等和教师进行交流,将课程学习延续到了课堂之外,构建了一个良好与快捷的学习平台。并且将国内外操作系统研究的最新成果到网站上,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网站上给学生介绍一些文献读物,让学生自行查找相关文献,使他们时刻与前沿技术保持同步。

4.开展课后教学与讨论。鼓励基础好、有兴趣的同学成立操作系统学习小组,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并积极引导学生到企业进行实战演习,不仅为学生学习操作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也提高了他们在科研开发方面的竞争力。

三、结语

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各高校操作系统课程改革应首先从高校本身及学生的特点入手,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特色的教学目标,不应盲目照搬其他学校的教学目标。注重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改革教学方法,使用一切有益于教学及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手段,把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为适应新形势下信息社会加速发展的需要,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课程的教学必须大胆创新、敢于实践。探索出一条符合高校特色的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邓红卫,徐雨明,王樱,等.《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165-169.

[2]朱小军.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价值工程,2010,(28):164.

[3]林欣.试谈操作系统教学改革[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0,(24):151-152.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Operating System Course

LI Dan,ZHAO Yan-qin,FAN Da-peng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27,China)

Abstract:Aimed at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Operating System (OS) course,reform method of O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s discussed.Practical teaching,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tools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bjectives and learning requires of the course are explored and practiced.

操作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操作系统;实践教学;分层教学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课程内容涉及理论、算法、技术、实现和应用,知识体系繁杂,概念和原理抽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是“操作系统”必不可少的的环节,我们不仅要设置实验,而且要重视实验,使其很好的辅助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工程实践能力[1]。但目前,国内操作系统课程设置多偏向于理论学习,课程实验很少。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只能掌握一些抽象理论知识,不能深刻理解操作系统的核心,更不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国和国外教学工作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上,重视实验与实践教育是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2]。

1 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教师专业素质缺乏。很多教师根本没有工程实践经验,对操作系统内核知识可能自己都没弄明白,所以教给学生的知识也就有限了。

1.2 操作系统的后续学习课程,比如:计算机网络、网络操作系统等,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操作系统初都是非常认真的,主观上都有强烈的想学好该门课程的愿望,但是随着课程的日益深入,由于课程理论较深较抽象,课程特征不断显露,特别是该门课程的实验内容对前导课程(比如: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依赖很大,实验中打击了一部分学生学习热情,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因前导课程没有学好而放弃了操作系统实验的完成。

1.3 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脱节。传统的操作系统教学中,侧重于操作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讲解,同时又没有一个功能强大而逼真的操作系统实验教学环境,从而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

1.4 开设了实验课的,课程实验只停留在验证性实验和模拟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很少或者没有,更谈不上项目设计、工程设计。部分学校操作系统课时较少,只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用户界面、用户接口和操作实现方式,做一些观察性的实验[3];部分学校受师资、教学环境,学会素质与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操作系统实验室只是对一些具体的算法进行模拟实验,做一些模拟实验。而且实验课时又偏少,学生只接触到一些皮毛,根本达不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目标。

1.5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验考核标准。实验教学,很多学校采用代码阅读方式,教师带着学生分析实验和实验代码,然后让学生编译运行通过,这样就算完成任务了,根据没有真正得到能力的培养。实验考核就是看学生程序代码是否调试通过和实验报告的方式,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去填写实验报告,而且有的实验是无法用报告的形式呈现的。

2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对策

2.1 提高教师素质

目前,国内很多工科教师都缺乏工程经验,所以在指导学生实验时力不从心。针对这种状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4]:(1)定期的或利用学术假期派专业老师去工业界工作或学习。(2)学校要和企业在科研和教学项目中大力合作。这样企业可为学校提供操作平台,教师也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同时提高教师项目管理与研发能力。(3)把工程经验作为平庸和提升教师的条件,这样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2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确立相应的教学层次,以适应学生最近发展区和最佳发展期的教学。之所以要开展分层教学,是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差距。[5]

操作系统实验可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实验。每个小组人数5-6人,不宜太多,小组成员优、良、中、差适宜搭配,有一个小组长,以便带领实验过程的讨论。好的学生带动差的学生,调动所以学生的积极性。

2.3 精心设计实验内容

分层次设计实验内容,把实验分为易、中、难三个层次。容易的是验证性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学生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简单的分析操作系统的功能,不要求写复杂的代码来模拟操作系统的功能;处于中间的是模拟实验,通过模拟作业调度、进程调度、内存空间分配与回收、虚拟存储管理中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等,使学生加深理解操作系统算法;难的是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对学生要求较高[6]。在设计实验内容时,还可从趣味性、真实性、综合性、工程性等方面考虑,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得到培养。

2.4 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法和实践考核方式

常用的实践教学方式有代码阅读式、功能模拟式、内核扩展式、独立设计式[7]。为了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提高自己的有效方法。操作系统实验中,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学生层次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1)项目驱动的方式。每次实验前,教师给定要完成的任务和最终要达到的效果,并从项目研发的经验、常用的方法等引导学生。(2)实例引导。选择一些贴近实际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 “代码阅读”现有的一些开放源代码系统,理解后进行功能模拟,在可能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由于实验采用了分组实验,每次实验教师选取设计和实现做的好的小组进行汇报答辩,给予加分。每组的总评成绩按其设计的项目难度系数、组内、组间、教师打分进行综合评分。组内成员按其在项目中担任的任务、所做的贡献,小组长给予评分。

3 小结

实验教学是“操作系统”必不可少的的环节。本文分析了操作系统实验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分层教学、分层实验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和实践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研究。作为高校教师,应对实验、实践课提高重视,积极探索更好的实验及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出高素质、高实践、高创新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郭观七,周细义,张可.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09(12):85-87.

[2]Abraham Silberschatz.操作系统概念[M].6版.郑扣根,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60.

[3]梁宝华,郑志,汪世义.操作系统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J].2012,14(6):144-146

[4]吴强.基于系统实验的操作系统教学方法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28(10):44-46

[5]黄忠敬.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支架”[N].中国教育报,2013-1-4.

[6]孙述和,谢青松,董付国,杜萍.操作系统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1):93-96.

操作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实习教学;示范操作;必要条件;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224-01

示范操作是生产实习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用形象的语言、规范的动作,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它能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理论问题感性化,深奥问题通俗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为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示范操作安全第一

厂矿企业安全第一,技工学校实习教学也要安全第一。因此必须把安全始终如一地贯彻在示范操作当中。示范操作一是防止自伤,如减速器伞齿轮压铅丝时,左手旋转一轴,而右手伸进箱体前必须扣好或扎紧袖口并且脱去手套,这样伸进箱体的手既可以感觉到铅丝的下落,又不致被齿轮绞伤。二是防止他伤或伤他,如打击工件时一要检查工具(如榔头与把的安装可靠性);二要检查工件夹持、固定程度和工件即将离体时的趋势、去向,严防飞出或坠落伤人;三要有足够的操作距离,严防相互挤碰。三是防止拆装时损坏工件,要放好位置,选好工具,根据结构和工艺要求进行拆装。四是电气带电、误送电、未放电操作等,液、气压带压、未卸荷操作等。

二、做好示范操作的前提

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做好示范操作的前提。技工学校是传授操作技能,培养合格的中、高级技术工人的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具备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高级工以上的操作技能,两者缺一不可。如果仅有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就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不能把理论上的具体要求,通过示范操作形象地表现出来;如果仅有实际操作而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就不能把操作技能、技巧的深刻内涵体现出来,就不能生动地做好示范操作。

我们技校实习指导教师有的是留校学生或大、中专院校的分配生,有的是来自厂、矿单位的技术工人或工程技术人员。他们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如何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素质是做好实习示范操作的一大课题。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1.有计划地开展教学规范的训练。根据技术等级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标准,结合教学内容,按时间和工艺等方面要求制定各层次实习教师具体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然后由主管部门评定,在训练的过程中提高操作技能。

2.开展教师业务素质的交流。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各不相同,但各有优势。在安排任课时,应根据教师的素质和特点合理搭配,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3.定期培训。一是抽出一段时间在校内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基本功。二是有计划地组织实习教师下厂、矿了解企业生产状况,学习现场经验,使学校与现场紧密结合。三是到先进的职业院校或现代化企业参观,学习新工艺,掌握新技术,更新知识,开阔视野。

三、做好示范操作的必要条件

掌握实习教学规律是做好示范操作的必要条件。实习教学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实习教师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教学指导》等教学理论。在示范操作中充分发挥实习教师的主导作用,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各种示范操作要灵活运用、相互协调,要掌握示范操作的广度和深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挥模仿作用,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操作技能。

四、提高示范操作效果的重要保证

充分集中学生注意力是提高示范操作效果的重要保证。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提高示范操作的效果。当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仅是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方面,而是要使其有效地分配在示范操作中。一是从时间上分配,让学生把主要时间集中注意在主要目标的同时,不断的抽出较少时间注意其它有关方面;二是从感官上分配,让学生的不同感官分别注意不同的情况;三是从动作上分配,使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活动的变化方向上。教师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要组织好学生的观看位置,使每个学生均能看清楚示范操作。如:凿岩机示范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不但观看拆卸动作,还要看清气路和水路的走向,并对拆装技巧加以讲解,这样就可以把注意有效地分配到示范操作中,提高示范操作的效率。

五、提高示范操作的根本保证

步骤清晰、动作准确是提高示范操作的根本保证。在示范操作过程中实习教师的操作动作一定要规范,要掌握好示范操作的准确性、协调性、操作速度、自动化程度、技巧程度,切忌遗漏、多余和不规范动作。实习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由示范―模仿―练习―熟练―创造的过程,没有模仿就没有学习,没有学习就没有创造。如果教师的示范操作有多余动作、遗漏动作或不规范动作,学生模仿后将给留下一个难以改正的缺陷。

六、发挥示范操作在实习教学中的作用

实习教学采用的示范操作方法有慢速分解示范、正常速度示范、纠正错误示范三种。实习教师在采用示范操作方法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课题的重点、难点,并结合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确定示范的方法和步骤。要遵循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慢速到快速进行示范。如减速器检修课题中,一级圆弧伞齿轮的调整既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又是一个复杂的操作。要使学生很快掌握其操作方法和技能,在示范操作中应采用慢速分解示范的方法,把复杂的、完整的操作分解为轴向调整,侧间隙调整、接触斑点的调整三个示范操作步骤,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感知和模仿,最后把分解的示范操作复合为一个完整的示范操作,充分发挥示范操作方法在实习教学中作用。

操作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操作系统; 教学手段; 教学观念;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01-57-02

Discussion on reform of operating system education

Wang Hongfeng

(Computer Department of Dezhou University, Dezhou, Shandong 253023, China)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of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is a core course of computer science. This curriculum has man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onsiderable theoretical concepts, abstract process, and unsatisfactory teaching quality. How to enhance teaching quality by an efficient teaching method is discussed. The basic idea and method of course reform are proposed,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idea,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Key words: operating system;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操作系统是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越复杂,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地位就越重要[1]。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为计算机应用人员深入了解和使用计算机提供了必备知识,为设计人员提供进行系统软件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它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主干课程,同时它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2]。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设计方法和技术、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关系必不可少的综合课程。

1 操作系统现状分析

操作系统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长期以来,该课程的内容较为固定,授课方法较为单一。操作系统难学难教,有其课程自身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3,4]。

⑴ 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长期以来,操作系统课程的内容较为固定,授课方法较为单一,课程设置偏向理论,教材上的知识更新很缓慢,与前沿技术结合不紧密,与现实也脱节。

⑵ 应用性不强

操作系统首先谈的是管理方法,其次是实现方法,即算法;这一点不同于程序语言类课程或者数据结构等课程,可以直接当工具来使用,操作系统的应用不如其他课程来的直接;大多数应用型本科生学习目的是掌握实现方法,而对于其管理方法的分析与设计,一是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二是还没有到达综合系统分析和管理的层次。所以大多数学生的体会是学了难用上,故而兴趣不大。

⑶ 实践难度大

操作系统作为最底层的软件,内核的编译和调试很困难,稍有不慎就可能使系统崩溃了,需要重装操作系统,费时费力;尽管目前多采用虚拟机做实验的方式,但涉及环境变化,部分实验与在真实平台下有差别,实验效果打了折扣。

⑷ 课程比较独立,延续性学习不够

学生目前训练较多的是基于某平台上的二次开发,涉及到系统的底层开发很少,这样导致操作系统的后续学习训练不够,与其他课程联系不够,显得比较独立。实际上,操作系统作为软硬件课程的纽带,应该对其他课程起到积极的引导促进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对操作系统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本文对操作系统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对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2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2.1 更新教学观念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传统教学方式重演绎、推理、按部就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被严重束缚。现今教学中的“应试教育”倾向其实也源于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看;教师要求学生做;口头强调“启发式”教育,实际施行的却是“满堂灌”,教学中“费时低效”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效益低下。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还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增加学生实践机会、自学机会和创新机会,充分发挥其个性和特长,以利于他们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提高。

2.2 改革教学内容

目前,社会对嵌入式软硬件开发人才的需求很迫切,需求量也很大。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有责任培养社会急需的工程类专业人才,学生也非常迫切地希望能够系统地学习嵌入式技术,得到规范的指导和训练,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在确定操作系统原理授课内容时,我们跟踪操作系统原理和相关技术的教材,同时注重嵌入式知识的讲授,嵌入式技术是软硬件技术的高度耦合,涉及到的前期课程有:数字电路、电路分析、微机原理与接口、C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等。笔者提出在前导课程中有意识地加入嵌入式技术的知识和实践训练,做好铺垫,不仅有利于嵌入式人才的培养,构建新学科体系,还能提升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质量,使老课程保持技术进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结合我院“创新性应用型特色名校”的发展目标,我们设计操作系统课内实验项目覆盖了进程控制、进程通信、线程(或者进程)同步和调度,存储器管理、系统调用,文件系统等方面。我系自主开发了基于μCOS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教学平台。该系统由主机和目标机构成,目标机运行μCOS-II系统,主机上运行QT应用软件,μCOS-II通过串口将数据传递给QT动画程序,QT动画程序将实时显示目标机的运行状态,并附有文字说明来帮助学生理解操作系统运行过程。

此外,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鼓励他们参加“博创杯”嵌入式设计大赛和齐鲁软件大赛等竞赛项目。通过科技创新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丰富教学方法

围绕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目的,我们利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采取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形式。课内学习主要教师为中心,讲授操作系统的设计原理,实现的技术,以及在具体的操作系统中是如何实现的,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外辅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我院建立的课程网站,在开放性实验室进行自主学习和网络讨论,教师通过课程网站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课内实验与课外实验相结合。我们把操作系统的实验设计分成两部分,课内实验与课外实验。课内实验选择自编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中的几个项目,要求这些实验项在windows环境下,由教师指导,每个学生独立完成。通过此训练,使学生初步能用所学的软件设计技术和程序设计语言知识,解决操作系统设计原理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进程控制、进程通信、线程(或者进程)同步和调度,存储器管理等,既巩固了所学的操作系统设计原理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作用,通过利用实验过程中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也加深对操作系统原理知识的理解。我们把μCOS内核剖析作为学生课外实验[5,6]。我们的具体的做法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布置一个实验题目,同学能过自学习完成,形成实验报告。然后把各组同学组织在一起讲解自己的实验项目。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2.4 加强教学成效考评

教学考评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是促进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这里仅讨论对学生学习成效考评,其考评目标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评价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核的项目、内容、方式与标准应据此而定,做到合理、公平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建立相应试题库。根据操作系统课程内容庞杂、涉及面广、理论性、实践性强、技术发展快的特点,我们确定采用了动态的过程考评和静态的课程结业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动态的过程考评包括平时的课内作业、课外学习完成的大作业、课内实验、课外实验;静态的课程结业考评包括课程结业的理论笔试和实验测试两项,其中课外布置的大作业和课外实验采用报告、答辩、演示的方式。

3 结束语

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适应信息社会加速发展的需要,必须对传统式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针对目前操作系统原理的教学现状以及整个计算机科学的教育改革形势,本文提出了应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坚持课内实验与课外实验相结合;通过动态的过程考评和静态的课程结业考评相结合等方式强化教学成效考评。为适应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今后还应加大操作系统课程的改革力度和步伐,尽其所能,把学生培养成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汤小丹,梁红兵,哲凤屏等.计算机操作系统[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 朱贵良.国外若干知名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设计特点研究[J].许昌师专学报,2001:102-105

[3] 徐惠,郭荣祥,周建美.基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09.21:86-89

[4] 蒲晓蓉,陆庆,耿技.改革《操作系统》课程设置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6:99

[5] 陆惠娟,高波涌.计算机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20:156-158

操作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VB文件教学文本文件二进制文件

1 改变传统的文件教学方法

Visual Basic中文件操作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各种各样的Visual Basic的教课书在教授文件的操作时,总是把文本文件(顺序文件)放在前面,二进制文件放在后面进行教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多弊病,学生通过学习后认为文本文件与二进制文件是不同两种类型的文件,文本文件有文本文件的操作方法,二进制文件有二进制文件的操作方法,二者没有什么联系,而且对文本文件的读写理解不够深刻。

其实,文件的本质是二进制文件,一切文件都是由一个个字节组成的,文本文件也可以看成二进制文件,因此深刻认识二进制文件是掌握文件操作的关键。在教学中本人尝试采取了下列方法。

1.1 教学内容顺序的改变

教学顺序与传统的顺序相反,先讲解中英文字符编码和二进制文件操作,再讲解文本文件的操作。

1.2 编写文件操作演示程序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文件读写是比较难理解的,原因是对字符编码认识不够。笔者特编写了一个中英文字符编码查找程序,通过该程序可以方便地查看到任何一个英文字符的ASCII码或汉字内码。同时还编写了一个文件读写的演示程序,形象地演示文件指针移动、读写各个字节的过程。

1.3 引入多个实验

在教学中引入多个实验,学生通过编写及运行一些实验程序来理解与掌握文件操作,提高学习积极性,锻炼动手编程的能力。

2 通过实验初步认识文件

Windows的记事本是认识文件的一个好工具,可以通过以下的实验建立文件的概念,应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这几个实验的原因。

(1)在记事本中输入一个英文字母后把它存盘,查看该文件的字节数,该文件为1字节。

(2)在记事本中输入一个汉字后把它存盘,查看该文件的字节数,该文件为2字节。

(3)用记事本程序打开一个扩展名为TXT的文本文件,可以看见文件的文本内容。而用记事本打开一个扩展名为EXE的执行文件,看到的是一堆乱码。

3 认识中英文字符编码

文件是相关数据组成的集合,在用户看来,有一类文件是包含中英文字符的文件,称为文本文件,因此要深刻认识这一类文件就必须先引导学生认识英文ASCII码与中文编码GB2312。笔者用VB编写了一个ASCII及一个汉字编码查看程序,通过运行该程序,可以查看到任何一个英文字符和汉字的编码,如图1所示。

4 从程序的角度来认识文件

在程序看来,文件就是由一连串的字节组成的字节流,文件的每个字节都有一个位置编号,一个有n个字节的文件字节编号依次为1、2、……、n号,在第n字节的后面有一个文件结束标志EOF (End Of File)。文件的操作就是打开这样一个文件流,对各个字节进行读写操作,操作完后关闭这个流,保存到磁盘。

5 二进制文件的读写实验

编写一个二进制文件的读写演示程序来说明文件的读写操作过程,以下是笔者用VB编写的程序。该程序执行后会自动在执行目录中建立一个Test.txt文件,可以前后移动文件指针到任何位置,可以读指定的一个字节或把输入的一个十六进制字节数写到指定的位置,在EOF处写时会加长字节流。程序同时还显示了每个字节能对应的ASCII码字符。通过操作该程序,让同学们体会到文件的读写过程,如图2所示。

6 文本文件的读写实验

6.1 读一行字符到字符串变量s中: Line Input #FileNo,s

文本文件的行是由0DH、0AH两个字节来划分的,因此该命令的作用就是在文件字节流中重复读一个个的字节,根据字节的值把每个字节转为对应的英文字符或汉字字符,这些字符组合在s变量中,当读到0DH、0AH时就停止,这样一行就读完了。读完后文件指针指向0AH后的一个字节,以便下次再读。

编写实验函数Read_Text_By_

Binary,通过二进制方式来读一个文本文件的内容,把它与用文本文件方式打开读的实验函数Read_Text_By_Input函数作比较,会发现功能一样。

Private Function Read_Text_

By_Binary(FileName As String) As String

'通过二进制方式来读一个文本文件的内容

Dim s As String

Dim sh As String

Dim sl As String

Dim i As Integer

Dim FileNo As Integer

Dim flen As Integer

Dim b As Byte

FileNo = FreeFile '文件编号

Open FileName For Binary As #FileNo'二进制方式打开

flen = LOF(FileNo)'文件长度

i = 1

Do While i

Get #FileNo, i, b '读第i个字节

Ifb = &HD Then '如字节为回车

i = i + 2

s = s + vbCrLf

ElseIf b < 128 Then'如字节小于128,则转为英文符号

s = s + Chr(b)

i = i + 1

Else

'如是一个汉字,则把两个字节的内码变为汉字

sh = Trim(Hex(b)) '把第一字节变为2位十六进制数

Do While Len(sh) < 2

sh = "0" + sh

Loop

Get #FileNo, i + 1, b'读第二字节,把第二字节变为2位十六进制数

sl = Trim(Hex(b))

Do While Len(sl) < 2

sl = "0" + sl

Loop

s = s + Chr(Val("&H" + sh + sl))'转为汉字

i = i + 2

End If

Loop

Close #FileNo

Read_Text_By_Binary = s

End Function

Private Function Read_Text_

By_Input(FileName As String) As String

‘通过文本文件打开的方式来读文件内容

Dim s As String

Dim t As String

Dim FileNo As Integer

FileNo = FreeFile'文件编号

Open FileName For Input As #FileNo'文本方式打开

Do While Not EOF(FileNo)

Line Input #FileNo, t'读一行

s = s + t + vbCrLf

Loop

Close #FileNo

Read_Text_By_Input = s

End Function

6.2 把s字符串写到文件中: Print #FileNo,s

该语句的本质是把s字符串中的英文字符转为对应的一个字节的ASCII码,把汉字转为二字节的内码,依次写到文件字节流中,最后写入0DH、0AH作为回车换行符号。

编写实验过程Write_Text_By_

Binary,通过二进制方式把一个字符串s写到文本文件中,其功能与用文本文件方式打开来写的实验过程Write_Text_By_Output函数功能一样。

7 总结与体会

Visual Basic中文件操作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教学的难点。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套Visual Basic中文件操作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改变传统的先讲授文本文件后讲解二进制文件的顺序,进行先讲授二进制文件后再讲授文本文件的教学。编写了一个中英文字符编码查找程序,通过该程序可以方便地查看到任何一个中英文字符的ASCII码或汉字内码。另外还编写一个文件读写的演示程序,形象地演示文件指针移动、读写各个字节的过程。同时在教学中引入多个实验,学生通过编写及运行一些实验程序来理解与掌握文件操作。这些方法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效果良好,得到师生的好评。

操作教学范文第9篇

高职财务操作课教学中显示出的现状和问题,反映了当代高职财务专业的学生在实践方面遇到的一些难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学校的教学是分不开的。在学校学习阶段,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两者完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升高职财务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真正提升学生在财务专业知识方面的应用能力。

1.改革创新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偏重于理论教学知识,对学生知识的考核也一般都采用应试教育,造成很多高职生空有理论而不会实践,致使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市场对于社会应用型人才之间的需求产生产生严重的脱节。所以,当前来看,高职财务专业操作课程不仅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实践操作。因此,笔者建议对财务操作实践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改革。笔者认为,操作实践课改革的第一步是转变观念,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从观念上彻底扭转过来,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笔者通过进行实践,比如在没有改变教学课时内容的情况下,尽可能让学生在长假期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就近寻找相关单位,在实践中学习财务操作技能。创新教学内容的改革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让学生们通过实践,将所有遇到的难题总结出来,然后将所有问题进行总结,模拟出一堂生动的企业会计操作实践课,学生们在这样的教学内容中做到了理论与实践两者的相结合,收获颇多。

2.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在高职财务操作实践课上,教学方法的改革很重要。笔者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一起进行财务操作实践,将每一堂课一分为二,上半节课进行理论教学,下半节课进行操作实践。如学习了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知识点后,笔者立即用多媒体列举财务实际工作中关于分录的用法。实践操作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所以教学中笔者采用阶梯性教学导入方法,先引导学生贴一些票据,做一些凭证,这些作为会计人员最基本的工作。在贴票据的时候,首先要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只有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才能进一步编制记账凭证;引导学生熟悉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基于会计电算化在传统课时中接触的很少,但是电算化在以后的工作是经常要接触的一项基本的操作技能,所以在引导学生使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将会计分录的概念引入进来,要求学生分清楚每一个记账凭证的类别,然后进行登记,最后汇总。其次,将常用的实践技能加入到财务操作课中来。如今后财务工作中要面临的开票。笔者在了解相关的开票系统后,模拟出一个简单的开票流程,将班级分成小组,第一组学生是单位会计,专门负责开票,第二组学生是税务部门,专门核实票据信息、税款内容;第三组学生是银行部门,专门审核“单位”的日常经济业务事项,这样形成一个虚拟的整体。然后布置一系列问题,如票开错了怎么办,增值税开错票却因疏忽已经抄税,税务部门如何处理,企业如何开具红字发票、如何冲红等等。通过这样的演练,让学生完成对整个流程的把握,以便今后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3.改革创新考核形式。财务操作实践课,一般是由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两方面构成,传统的财务操作课往往忽视考核评价的过程,笔者认为综合考评应该作为改革创新的重要考核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财务应用能力。如,在整个电算化的实务操作学习中,进行了系统化的练习,第一轮学习时,注重全面学习,对电算化的系统进行逐步的了解,对各项操作了如指掌,熟悉和了解电算化系统;第二轮学习时,将会计模拟实务整合起来,在了解原始凭证的基础上,将模拟实务的资料再电算化系统上进行多次演练。每次演练都采用考核形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能力的基础上,对他们的每一项操作步骤实施严格的考核评估。

综上,高职财务操作课改革实践必须在思想上加以重视,同时,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付诸行动和努力,建立和谐完善的考评机制,推动高职财务操作实践课取得更大的进步。

操作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操作系统;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101-03

操作系统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其在计算机课程体系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对前期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应用与提升,形成对计算机系统的整体认识。设计好该课程的实验课有助于学生形象和深刻地理解理论课中讲述的概念、原理和技术,提升学习兴趣,提高理论水平和大型软件的开发能力。

1操作系统实践教学现状

操作系统实践教学一直是操作系统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因重视程度、师资水平、学生基础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各高校对实验内容的选取不一,难度也有差异。目前,国内外高校操作系统实践教学主要采用四种模式[1][2]:1)模拟性实验是针对操作系统中一些典型功能或算法,如进程调度、内存分配、页面置换、文件系统、死锁检测、磁盘调度等进行编程实现,这种模式并不对真实的系统资源进行访问和修改;2)源代码阅读实验是通过阅读并理解具体操作系统的源代码以达到理解操作系统原理和技术的目的;3)操作系统内核扩展实验是选择一个内核简单的教学用操作系统,对基础系统进行完善和扩展。根据内核提供的接口,对相关模块如进程管理、进程调度、进程同步、虚拟存储以及文件系统功能进行设计实现,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对操作系统有一个相对完善的整体认识;4)独立设计实现内核实验。国内部分一流研究型大学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实现一个结构相对简单但功能较完备的小型操作系统。通过构造真正的操作系统来建立操作系统原理的整体概念,实验难度较大。

2河北地质大学操作系统实践教学内容探索

为了配合河北地质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试点班”的教学改革,我院在操作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实践教学内容经历了难度逐步加大的过程。第一阶段,即在2010级和2011级学生中,借鉴了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使用Nachos作为操作系统的实践教学平台,要求学生对Nachos操作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第二阶段,即在2012级和2013级学生中,借鉴了南京大学操作系统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设计并实现一个微型操作系统内核。

2.1 基于Nachos操作系统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Nachos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在操作系统课程中已多次使用的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平台,在美国很多大学中得到了应用。Nachos(C++语言版)建立在一个软件模拟的虚拟机之上,模拟了MIPS R2/3000的指令集、主存、中断系统、网络以及磁盘系统等操作系统所必须的硬件系统,源码有一万多行。Nachos不是向学生展示一个成功的操作系统,而是让学生在一个框架下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进行扩展[3-4]。

该实验主要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和分析Nachos操作系统源码的基础上,掌握该操作系统框架,对线程管理模块、内存管理模块和文件管理模块进行扩展。具体如下:

1)线程管理模块扩展

在阅读Nachos线程管理模块源码的基础上,对线程管理模块进行扩充。具体包括:扩展线程的数据结构,增加“用户ID、线程ID”两个数据成员,同时在Nachos现有的线程管理机制中增加对这两个数据成员的维护机制;增加全局性线程管理机制,在Nachos中增加对线程数量的限制,使得Nachos中最多能够同时存在128个用户线程;扩展同步机制,实现锁和条件变量,并应用Nachos中的信号量、锁和条件变量,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扩展线程调度算法,实现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调度算法。

2)存储管理模块扩充

在阅读Nachos存储管理部分源码的基础上,对存储管理模块进行扩展。具体包括:扩展TLB管理机制,增加异常处理功能,并为TLB机制实现一种合适的页面替换算法,以尽可能避免系统颠簸的产生;设计并实现一个全局性的数据结构(如空闲链表、位图等)来进行内存的分配和回收,并记录当前内存的使用状态;打破Nachos的单线程限制,使得Nachos系统支持多个线程同时存在于内存中;基于TLB机制的异常处理和页面替换算法的实践,实现缺页中断处理。

3)文件管理模块扩充

在阅读Nachos文件系统相关源码的基础上,理解Nachos文件系统的工作原理,对文件管理模块进行扩充。具体包括:扩展文件属性,增加文件描述信息,尝试突破文件名长度的限制;扩展文件长度,改直接索引为间接索引,以突破文件长度不得超过4KB的限制,并可以动态调整文件长度;对文件的创建操作和写入操作进行适当的修改,以使其符合实践要求。

2.2 基于微型操作系统内核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微型操作系统内核设计是从建立操作系统整体概念的思想出发,选择最能反映操作系统核心技术的实验内容,像“搭积木”一样逐步构建操作系统[5-6]。基于Ubuntu操作系统上搭建的Bochs虚拟环境作为微型操作系统的硬件平台,设计下述几个循序渐进的实验单元[7-8]。

1)引导程序

引导程序的本质是将位于外存上的应用程序或系统加载到内存指定位置,并为其准备好运行环境。本实验单元分层次、循序渐进展开以下实验内容:在引导程序中实现实模式到保护模式的切换;加载程序到内存指定位置,并进行实验测试。该实验阶段,学生利用汇编语言搭建引导程序,深刻理解计算机启动之后至操作系统工作之前,计算机内部的工作情况,为理解操作系统工作原理和操作系统内核的设计和开发打下基础。

2)进程管理

在实验(1)基础之上实现微内核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功能。该实验单元依次展开以下实验环节:进程创建、进程调度、进程同步机制、进程通信机制。

学生在完成理论课学习及部分Linux相关源码阅读的基础上,完成该部分实验。其中进程创建实验内容包括进程PCB定义、内核初始化、idel进程创建、内核进程创建等;进程调度实验需要进行系统中断设置、进程队列管理、调度算法设计等;进程同步机制实验主要实现PV操作,并通过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进行验证。进程通信实验主要实现基于消息的进程通信机制,保证内核进程之间的正确通信。通过该实验单元,学生可站在内核角度,深刻理解进程实体、调度机制;掌握进程同步及通信原理,为深刻理解操作系统并发的概念奠定基础。

3)内存管理

在实验(2)基础之上进行微内核操作系统内存管理模块的设计和开发。该实验单元主要包括物理内存管理、分页机制及地址映射、用户进程创建等内容。在实现内存管理基础之上,构建用户进程。通过该实验单元,学生可站在内核角度,深刻理解分页机制、地址映射等概念,把握操作系统内存管理的本质。

4)系统调用

在实验(3)基础之上实现简单的系统调用fork()、exit()等。通过该实验单元,帮助学生理解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方式,体会系统调用的本质。

3 操作系统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

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操作系统实践教学内容,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下述措施。

1)本着“理论和实践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对操作系统的实验课程实行单列,即脱离其理论课程母体,独立作为一门课程设置。

2)在操作系统理论教学过程中渗入linux源代码分析环节。例如,对进程控制部分原理讲解后,对 Linux0.11版本中相应的代码片段进行分析,以达到原理与实现相结合的目的,从而给实践教学中相应实验单元的代码实现提供参考。

3)为了协调理论讲解和实验项目的进度,在时间安排上进行了跨学期设计。例如,基于Nachos操作系统的前两个实验与理论课同学期安排;因操作系统理论课中的文件管理部分内容在学期末讲解,则将第三个实验即文件管理模块扩充实验安排在暑假,利用两周时间集中完成,第二学期再进行项目验收;因为基于微型操作系统的引导实验跟操作系统的先修课程结合紧密,并且可以打破一个实用操作系统装载运行的神秘感,为此安排在操作系统开课前的寒假集中完成,其他实验与理论课同学期进行。

4)UNIX程序设计课程与操作系统实践教学协调安排。首先让学生通过UNIX程序设计课程掌握系统调用的功能及应用,产生感性认识,使得其在完成操作系统实验单元的某些系统调用的实现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5)加强实验过程管理,弱化对实验结果的评判。教师严格把控实验进度,每个实验单元完成后,教师逐一严格验收程序,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并进行总结和讲评,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4 操作系统实践教学效果

2010、2011级计算机科学技术“试点班”所有学生都能读懂Nachos操作系统给的源码并进行改进和功能扩充,大大提高了其开发和调试底层软件的能力、开发大型复杂软件的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达到甚至超过国内著名重点大学学生的水平。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的教师来我院访问交流,对学生的操作系统的设计成果进行了观摩,给予了充分肯定。2010级秦栋同学在求职面试时讲述了自己完成Nachos操作系统的项目经历,收到面试官的认可;2010级刘欢、2011级石雯、2012级杨超杰等同学在中科院软件所研究生复试时汇报了自己的操作系统设计作品,均获得了较高的复试成绩。2011级田天和陈瑞同学在中科大选择跟操作系统相关的研究题目并能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这跟他们在操作系统实验中动手能力的提高不无关系。学生们的种种表现说明这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逊于重点大学的学生,也是对我们实践教学改革的极大肯定。

5 结束语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也随着教学改革的进展进行合理调整和更新。该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学生在复杂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方面得到一次十分重要的工程训练,在专业能力方面获得显著提升。而这一训练与能力的提升是其他任何课程不可替代的。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仍在探索之中,提高操作系统实践教学的质量,需要从课程实践的内容设置、实施等方面进行思考、探索、实践和总结,结合每一学年具体的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差异进行调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以达到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为学生未来从事高性能应用软件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其亮,韩斌.操作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计算机教育,2010(7):91-93.

[2] 孙自广,唐培和,黄镇谨.操作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2010(8):146-148.

[3] Peiyi Tang. Study Book.CSC2404/66204:Operating Systems.2002.

[4] 赵炯.Linux内核完全剖析――基于0.12内核[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 费翔林,李敏,叶保留.Linux操作系统实验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 陈渝,向勇.操作系统实验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7] 张亚英,戚正伟.UNIX环境高级编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上一篇:财经专业范文 下一篇:双语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