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5 03:07:06

餐饮行业调研报告

餐饮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工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对于弱势和低收入群体,在和谐成为社会主义本质的21世纪,在把广大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民生”的现时代,合理解决工资问题,保证生活底层劳动者合法权益,体现市场经济公平公正的原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工资集体协商也是新世纪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有效机制。

为了掌握晋城市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执行程度,我们分别对泽州、沁水、陵川、高平四个县、市的36家餐饮业履行工资协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整体情况作一分析整理。

一、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执行开始起步。作为劳工领域相对专业的一项工作,工资集体协商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进入公众视野并引起广泛关注。从我市的四个县、市来看,高平市则是四县市中落实情况最好的,大多数的餐饮企业都建有自己的工会组织,85%以上的企业都签订了工资集体协议。沁水县有5家餐饮建立了工会组织。陵川县共产生了2家建制大型餐饮企业,小饭店、小餐馆还没有纳入工资专项合同覆盖范围。泽州县由于其所辖餐饮基本上是乡镇煤矿开办、隶属关系复杂、管理交叉,因此,此项工作的落实相对缓慢,且参差不齐。从职工的工资收入来看目前是等于或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与未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前相比74.3%的职工感到工资有所增长。

二、工资集体协商引起了劳动者的关注。从沁水县的调查中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60名职工中,认为工资协议有明显作用的112人,占总人数的70%;5家接受调查的企业负责人认为应该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认可率达到100%。大家认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使企业的经济实力和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高平的调查显示,669名被调查职工,有248人认为工资协商有明显作用,341人认为有一定作用,两项合计为589人,占总人数的88%;18家接受调查的企业负责人中,有17人认为企业应该建立工资协商制度,认可率达到94.4%。

三、政府的重视力度还不够。从四县市餐饮业的工人工资来看,普遍以政府确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为企业执行的基本工资标准,而且不能享受国家规定的假期和双休日,加班费的执行也很脆弱。即使履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单位,合作也制定的非常简单,流于形式,协商程序也仅限于领导层,形同虚设。正如高平的情况说明中所言:“工资集体合同签订后,有20.3%的企业不向职代会报告集体合同履行情况,有17.7%的企业未建立工资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监督检查组织部。最根本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不愿推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向来是我国出口经济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优势,地方政府也给予这些企业很大的政策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对于推动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导致各地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进程和成效的参差不齐。

四、存在问题分析

推动此项制度,主要是相关法律和法规滞后。从外部环境来讲:一是相关法律、法规滞后,表现为法律、法规不健全、不配套,立法层次偏低、刚性不强。二是相关配套政策不到位,与企业工资决定制度相关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的制定和,与现实需要有较大差距,还不能满足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用人单位决定劳动定额和工资水平的需要;特别是劳动定额管理缺位,缺乏全国统一的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资集体协商的水平和质量。三是一些地方领导担心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会影响地方投资环境。因而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不重视,没能放到改善民生和构建和谐的高度给予积极推动。四是一些企业经营者认识片面。有的企业经营者将“企业自主决定”理解为企业单方面决定工资,认为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就意味着为员工加薪、提高企业成本,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因此对开展工资协商不积极、不配合。

从工会自身存在的问题来看:一是工会干部能力素质不够适应。一些工会干部和职工方代表缺乏必要的劳动工资方面的法律政策知识和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经验,在实际协商中不会谈、谈不好,也是制约工资集体协商水平的重要因素。二是工会缺乏相关信息资源。一些企业不依法向工会提供相关资料信息,造成支撑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信息资源不足,与企业行政方面相比,占有信息资源不对称。

餐饮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中国餐饮业2011年上半年餐饮收入实现9579亿元,同比增长1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10%(约为11.16%),这份餐饮业增长的成绩,与其他年份同期相比,并不算突出,但对于中国餐饮业而言,这份成绩却历经磨难。在食品价格持续走高、资金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市场环境下,餐饮业是在微利和焦虑中艰难前行,稳步发展。

随着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和惩处的不断完善与严格,随着社会及政策层面对企业诚信经营要求的不断强化与提高,随着餐饮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内需驱动与观念提升,在完全竞争状态下的餐饮行业,逐步进入了“大浪淘沙”和“破茧化蝶”的阶段,经营短视,违规牟利的餐饮企业将逐步被市场所淘汰,诚信规范的餐饮企业将逐步成为行业的典范,餐饮业市场将逐步进入产业转型、结构优化、市场集中的关键时期。

一、在微利与焦虑中发展

1.在食品价格上涨推动下的餐饮原材料上涨

CPI的上涨始于2010年,在原材料不断上涨的环境下,餐饮行业的利润率不断下降,2010年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的营业利润率普遍偏低,仅为27.41%,只是略高于行业平均值,对于其他不上规模的中小餐饮企业经营更是艰难。

今年上半年,CPI继续一路上涨,上半年的CPI的涨幅达到5.4%,特别是6月份涨幅高达6.4%,创35个月以来的最高。特别是作为CPI上涨主要推手食品价格上涨,不仅影响居民日常生活,而且对餐饮业的原材料成本带来了很大压力,这部分成本的上涨,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消费者捂紧钱袋压抑餐饮消费的预期,使得餐饮企业无法通过提价方式来抵消。上市公司全聚德今年3月在披露2010年年报时曾表示,从2008年开始公司对鸭坯采购价已有5次上涨,,而公司烤鸭的销售价只在2010年1月上调了一次,成本压力非常大。大众点评网刚的2011年上半年城市生活消费报告也显示,物价飞涨餐饮消费额反降。以北京为例,上半年北京人外出就餐人均单次消费为51元,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仅次于深圳和大连,与青岛并列成为全国人均餐饮消费第三的城市。但同比则下降了25.36%。

在外部涨价、内部提价无望的双重挤压下,尽管全国各地的餐饮收入在逐月增加,但对照餐饮收入的增幅与CPI和食品价格的增幅,我们可以看到餐饮行业的利润空间已经被挤压得所剩无几。

2.在用工荒、用工贵交织下的餐饮业人才难题

餐饮业具有吸纳就业人口行业优势,但招工难、员工流失率高一直是行业的普遍问题。以前是在岁末年初,总能在报端看到有关餐饮业“用工荒”、“招人难”的新闻。而现在餐饮行业的用工荒已经常态化。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9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的统计分析表明,2011年第一季度全国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但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需求存在很大缺口,缺工问题主要体现在结构性短缺,服务行业表现尤为明显。

面对CPI的高涨,特别是食品类价格的上涨,全国“涨薪”一片,全国各地都在今年年初了企业工资指导价格,同比2010年有不少的涨幅。以北京为例,2011年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涨幅的基准线为10.5%,上线(预警线)为15.5%,下线为5%。今年初,前程无忧的《2011企业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89.0%的受访企业将对全体员工进行加薪。预计企业方2011年将会采取积极的调薪策略,薪酬增速将继续加快,达到8.4%,超过2010年7.9%增幅,也是2008年以来的最高。但是如果考虑目前及2011年可能发生的物价通胀,这个预测并不令“员工”兴奋。工资的涨幅赶不上物价上涨速度,生活成本日益增加,使得本来在就业前景上不具吸引力的餐饮行业人员流失率加大,企业留人成本无形中提高。用工荒、用工贵让餐饮业内外焦虑,经营发展阻力加剧。

另一方面,为了贯彻2010年10月通过2011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各地纷纷出台了有关企业职工、农民工社会保险的相关规定,使得餐饮行业在承担包吃包住包服装的行业隐性成本外,还需要承担为企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的费用,再一次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我们以一家北京的快餐连锁企业为例来计算餐饮企业一名一线员工的成本支出。该企业一线员工最低工资为1700元,按此标准为员工缴纳5险,企业负担部分大约是900元,加上餐饮行业的包吃包住包服装的负担(约700元)。该企业为每个员工的实际支出大约是3300元,远远高于2011年北京最低工资标准(1160元)。从整个餐饮行业的情况来看,餐饮企业为每个员工支出的最低门槛已经超过3000元。

3.在房地产“涨”声下的餐饮扩张难题

连锁经营成为餐饮企业提升竞争实力的发展趋势,连锁经营在为企业增强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规模效应下的成本降低和采购谈判资本。但是在企业连锁扩张中,开分店所要承担的门店房租以及人员成本让企业进退两难。

2011年4月份以来,国家房地产调控新政使普通住宅市场成交量大幅回落,但随着普通住宅市场的走弱,商业地产一路看涨,成为新政的最大收益者。而且随着各地限购细则的出台,租售比出现了严重倒挂,房屋租金一路翻涨。以北京为例,朝阳区三元桥附近的写字楼项目,租金从新政前5元/平方米/天,上涨至8元/平方米/天,涨幅达60%;而位于朝阳区北苑附近的某商铺项目,售价也从新政前的12000元/平方米,上涨到5月的18000元/平方米,涨幅达到了50%。

在物价上涨、人力成本上涨、银行加息的压力下,对于依靠人流、商圈提升营业收入的餐饮企业而言,店面租金的上涨无异是雪上加霜,上半年一线、二线城市的餐饮企业平均房租涨幅在20%左右。

4.在不公平政策环境下的餐饮经营负担

餐饮行业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具有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在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非常明显,但在政策环境层面,餐饮业却一直遭受着不公平的政策待遇。譬如餐饮企业的水电价格标准问题;餐饮税率过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银行卡刷卡费率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一直存在,行业也一直在呼吁,但由于很多涉及到国家不同部门以及地方层面的政策问题,多年来都没有得到解决,成为餐饮行业成本的顽疾问题。

但自2010年开始,面对疯涨的成本、强势的物业、无序的竞争和断档的人才,餐饮行业在微利和焦虑中发展。任何附加的成本和负担,都成为餐饮企业这只负担超重的“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2010年11月,13省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就刷卡费率问题向中国银行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这封信不仅将银行卡刷卡费率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也使得餐饮企业不合理的经营成本负担问题成为行业关注与呼吁的焦点问题。

2011年4月28日,就刷卡费率问题,全国27个餐饮协会再次致公开信给央行,要求取消刷卡费。在行业协会的多方努力下,国家发改委目前已完成实地调研,进入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起草阶段。据知情人士透露,完全取消刷卡费率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太现实,但从当前2%的标准大幅降低的可能性很大。

银行卡刷卡费率问题,最早始于2004的深圳商户“罢刷”,此后关于刷卡手续费的问题一直争议不断,到今天历时7年,终于让行业看到一丝曙光,估计要真正在全国范围内降低费率最理想也得到2012年了。这些年来餐饮行业负担的刷卡手续费用累计以来接近超过200亿元,多支付的营业税金及附加接近15亿元,餐饮企业的负担之重可见一斑。

在刷卡费率问题上,餐饮企业作为POS的需求方还有选择的权利,历经了“八年抗战”的时间才取得了初步成效。可是对于国家公共事业部门的餐饮水电价格标准问题,对于国家行政部门的餐饮行政审批和税收问题,又将如何面对呢?在水电价格问题上,餐饮企业水电价格一直高于工业企业价格,虽然有小部分省份正逐步实行同价政策,但目前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出台统一政策。在税负问题上,各地餐饮企业除按营业收入缴纳约10%的营业税及附加外,还要承担物价调整税等不合理的税赋,此外还有很多重复征收的税赋科目。在行政审批手续问题上,除了工商、税务、质检、公安收取的各项办证的统一费用外,还有各地五花八门价格高低不同的环保审批的检测费用,甚至还有个别地方根据店面面积在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收取的费用。

二、在规范与诚信中提升

1.国家对餐饮业的监管和规范力度的加强,将提升餐饮业的产业化进程

进入2010年以来,在国家节能降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政策要求下,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餐饮行业,国家监管与规范的力度明显加强。如何规范餐饮行业经营、保证餐饮环节食品安全、促进餐饮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政府及有关行政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2010年以来,从国务院、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工商总局的各项涉及餐饮行业的有关管理办法、指导意见的密集程度以及发文级别中,我们能看到国家对餐饮业监管规范力度的加强。

2011年,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被列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随着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新问题,如“染色馒头”、“牛肉膏”、“毒生姜”、“瘦肉精”事件的出现,不仅触动着消费者脆弱的神经,也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对整个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带来消极影响。国家不断加强行业监管和惩处力度,提高食品安全的规范与标准,国务院甚至召开专门电视电话会议,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特别在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上,体现了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检查力度、惩处力度。在食品添加剂问题上,要求餐饮企业作出公开承诺,全面自查,严格备案,严格公示,在2011年6月1日前对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予以公示,并接受监督和检查。这一办法的出台,将有利于餐饮行业自律,对违规违法企业起到社会震慑和法律惩戒作用,有利于诚信规范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最根本的是产业问题,提升整个食品产业的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现代化将是提高国家食品安全水平最为重要的因素。

餐饮行业有着较强的群体效应,一旦由于不诚信经营的餐饮企业引发的食品安全、消费纠纷或者其他触犯法律的问题,就会牵涉到整个餐饮行业的地位和形象。加大监管和惩处力度,通过政策和制度来提高餐饮行业的进入门槛,将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升产业的集中度和提高行业的话语权。

2.社会保险法的施行为诚信规范企业保驾护航

以前餐饮企业很多是夫妻店、小门脸经营,雇佣人员不多,也没有社会保险的概念。近几年社会保险问题逐渐纳入正轨餐饮企业的管理规范,但是依然存在着众多中小型企业甚至大型企业在社会保险问题存在着不上、少上的情况,国家行政部门和劳动部门对此也没有有效得力的解决措施,形成了越是诚信规范的企业在员工负担上越重。而且餐饮行业是农民工聚集的行业,员工流动频繁,再加上文化程度所限,在社会保障意识和认识上有所欠缺,既不善于维权,认识也不到位,即使企业为农民工缴纳了各种社会保险,很多员工并不领情,甚至要求企业能否把上保险的钱直接加到工资里。对于他们而言,社会保险中个人承担的部分占到其工资的10%~15%,这对于员工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最重要的一点,由于之前社会保险无法实行跨地转移和接续,对于通常在非户籍所在地就业,而且会随着工作的变动而经常变换城市的农民工而言,一旦因工作而变换城市,将无法享受之前缴纳的社会保险,因此倾向于不交保险,只看到手的工资,甚至出现员工为了多拿几百元钱,宁愿去那些不为员工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险保障的企业,这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规范餐饮企业的用人成本以及留人难度。

2011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社会保险法》从法律上明确了国家建立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对确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等作出原则规定。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部法律对流动人口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障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对用人单位和相关政府部门职责作出规范。

餐饮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为了全面了解辖XX区内食品安全状况及发展态势,充分发挥综合监督,组织协调职能,更好地监管餐饮服务行业,确保群众饮食安全,今年我对全市食品安全的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内容汇报如下:

一、 食品安全基本状况

(1)食品安全监管状况。

经过一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我们分析研究辖区内食品安全形势,针对发现的问题整体部署专项整治工作,有效整合了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执法资源和力量。每逢“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我们精心组织成员单位开展专项检查和联合检查,规范整顿市场秩序,确保广大群众饮食安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2)食品安全状况

根据对市场调查了解,辖区内的食品安全存在着一定隐患。蔬菜等农产品中残留有毒有害物质;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条件达不到国家要求,质量管理意识不强,产品不精不细,特别是熟食加工、豆制品加工烧饼馒头等面食品加工都为小作坊式生产,滥用食品添加剂,粗制滥造,卫生环境差;一些企业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差,经销过期变质食品和三无食品;餐饮业中大型企业和学校食堂基本能够达到卫生标准,但一些小吃部、小饭店多数卫生环境差,餐具没有按要求消毒,80%配置的消毒柜未使用。

二、我市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餐饮食堂内卫生状况较差、生熟不分,没有必要的消毒设施;街头饮食摊点和夜市大排档的卫生状况堪忧。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有特色的街头小吃摊点和夜市大排档日益增多,在我市约有上百户。绝大多数的碗筷等用具消毒不够,食用油的购进渠道不正,加之管理涉及各个部门,容易形成监督的盲点,是一个病从口入的隐患。

(2)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明确划分了各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责,较好的解决了交叉监管,多头监管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

(3)农民在种植上为了防治病虫害、除草、促使农作物增产增收、农药、化肥的使用率较高,许多蔬菜上残留农药,而小餐饮饭店只是进行简单的清洗,许多农药仍残留于蔬菜上,为消费者饮食带来很大的危害。

(4)小食品生产加工作坊无证生产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所生产的产品不能检测,卫生条件比较差,对所生产的产品的安全就埋下了安全隐患。

(5)从业人员素质低,技术力量薄弱,效率低下,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产品质量保证能力严重不足,对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三、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针对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现状,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1)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形成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统一协调,整合监管资源,明确监管职责,加大食品综合监管力度。整合现有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使各部门既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解决各自为政,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问题。加强对各部门工作的督察督办力度。

(2)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一是继续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二是构建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

(3)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营造浓烈社会氛围。大力宣传和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掌握鉴别假劣食品知识,了解食品监管的有关政策,把健康的消费观念植根于群众心中,倡导消费者的绿色有机消费行为,形成“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关爱生命和健康”的浓烈社会氛围。

(4)加强对食品安全源头监督管理,把监管关卡前移 。一是严格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登记审批,购进、销售实行登记备查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加强源头污染治理。二是提高餐饮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市场准入标准,实施资格强制认证制度。对新办经营企业发证时必须达标,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把小作坊式食品企业逐步淘汰出局。

(5)进一步加大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力度,落实打假责任制。一是加大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的力度,积极开展专项检查,树立执法权威,坚决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窝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二是要加大处罚力度,不但要从经济上对制假者处以重罚,增加其制假售假成本,而且对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是按分工负责制的原则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督察督办工作,定期对其工作进行考评考核。

《2012食品安全现状调研报告》出自:

餐饮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从产业引导政策来看,当前各地政府在布局餐饮发展战略时,通过现金补贴、减免税收等方式引导产业的发展,具体来看有以下几大发展方向:

第一,引导餐饮产业走大众化餐饮的发展之路,更好地服务民生。商务部2007年9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大众化餐饮工作的意见》(商改发【2007】358号)对地方餐饮发展指明了大众化的方向。例如杭州对新开的标准化早餐连锁门店,给予一次性2-4万元的奖励。

第二,走绿色节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树立推广循环经济模式的典型。例如新疆对利用清洁环保工艺在全国各地开设馕店、烤肉店的经营者给予一次性3000元补贴;重庆和南昌对餐饮企业购置实际使用节能节水、安全生产、清洁能源等专用设备的,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从企业当年应纳税额中抵免。

第三,走城乡统筹的产业联动发展之路,发挥餐饮在农、牧、林、旅游、文化等产业的综合效应。例如重庆餐饮业在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中,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自主研发费用,按实际发生的150%进行税前扣除;新疆、重庆、山东青岛对餐饮业建农产品原辅料基地,进行农产品、原辅料、调味料加工生产的,给予财政补贴或按规定减免所得税。

第四,走工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提升餐饮竞争力。例如重庆对餐饮企业食品加工厂、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引进的新技术和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加工设备,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杭州对总部在本地,在国内其他地方连锁直营、投资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餐饮企业,或投资在境外的餐饮企业,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现金奖励。

从重点餐饮企业扶持政策来看,各地方政府通过现金奖励和补贴的方式推动餐饮企业提升自身品牌价值、强化企业内部规范化管理、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谋求创新发展。新疆、湖南、重庆、成都、杭州、南京对获得IS09000、HACCP认证、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地方老字号和著名商标、全国或地方名店绿企、部级烹饪大赛获奖、对地方经济有突出贡献的餐饮企业给予了最高50万,最低3万元不等的现金奖励。杭州甚至对入驻杭州的国际国内餐饮品牌按营业额、经营规模等条件给予5万到10万的奖励,对餐饮老字号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信息化建设提升、食品安全设施设备建设的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财政资助。

此外,随着部分城市餐饮规模和竞争力不断提升,餐饮企业上市和境外投资事例不断涌现,这些餐饮企业将地方城市品牌打造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地方餐饮经济发展有巨大的示范效应。重庆、湖南、杭州等城市分别对民营餐饮企业上市给予税收补贴、信托债券发行的政策支持以及100万到50万的现金奖励;成都对开设在境外的餐饮直营连锁店,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经营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每店给予30万元补贴。

结合餐饮产业发展的长远战略及地方餐饮发展的综合目标,各地方政府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规划目标,还从优化环境、引导产业和扶持企业、人才培养、行业组织发展、地方饮食文化建设以及城市餐饮形象推广宣传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优化餐饮发展环境的政策

在优化餐饮发展环境方面,各地方政府的政策主要集中在交通、行政检查及监督、灯饰及广告审批手续、用地政策等方面,具体政策如下页表格。

从政策实施效果及适用性来看,重庆最新出台的餐饮发展促进政策更好地考虑了餐饮企业的实际运行难题,特别是在中央厨房建设和老字号企业发展的用地政策,对餐饮业的规模扩张与发展壮大将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我们也能从地方政策中看到,有关餐饮企业开办、经营过程中的行政审批项目的改革或调整内容没有涉及。据我们对餐饮企业的调研,在行政审批手续问题上,除了工商、税务、质检、公安收取的各项办证的统一费用外,还有各地五花八门价格高低不同的环保审批的检测费用,甚至还有个别地方根据店面面积在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时收取的费用。最轰动的莫过于1998年郑州市政府成立了6个馒头管理办公室,对馒头加工经营一律采取许可审批制度;以及2012年7月9日刚刚叫停的已暂行14个月的《甘肃省生产加工食品小作坊加工许可管理暂行办法》,根据该办法,加工油条、卖馒头都需要办行政许可证。

此外,中国烹饪协会曾经接到部分餐饮企业反映,一些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例如上海、山东等地,存在着在餐饮企业根据《食品安全法》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后,还要求餐饮企业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重复行政许可、重复监管的问题。就此问题,中国烹饪协会于2011年11月份向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提交了《目前餐饮行业领取双证许可的调研报告》,同时建议修订《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管理办法》。

2012年8月22日在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七大举措,决定取消和调整314项部门行政审批项目,重点支持和鼓励民营资本、小微企业发展,首先在广东省开展试点。希望各地方能借此改革契机,切实有效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同时各地方协会也要深入开展餐饮企业调研,为政府进行餐饮行业的行政审批项目调整改革建言献策,并发挥自身密切联系企业的优势,确保改革见实效,真正减轻企业负担,避免出现撤消了老审批项目,又出现新行政许可的问题。

其他扶持政策

一、加强餐饮人才培养。新疆、重庆、南昌、南昌等地将餐饮从业人员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金和再就业培训资金范畴,根据规定给予补贴。

二、推进餐饮管理、技术、服务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核。杭州对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技术职称人员数量占本企业从业人数的比例达80%以上的餐饮企业,一次性资助10万元。

三、开展餐饮业优秀人才评选活动。在各类先进表彰中考虑餐饮行业从业人员。杭州对符合人才引进相关条件的餐饮优秀人才,可按规定申购人才专项房,餐饮业外来务工者,符合有关条件的可按规定申请公共租赁住房、解决就医问题、安排子女入学。

四、全力支持地方美食品牌的宣传、营销及拓展活动。重庆、成都、杭州的餐饮促进政策就是以打造美食之都的品牌形象为目的的,政策的实施方向、实施目标都侧重于强化地方美食的品牌影响力。成都对市政府主办、承办或委托市商务局承办的具有重要影响的餐饮业各类重要节会、展会、评比、论坛及会议等活动,对非经营性活动给予承办机构全额补贴,对其它活动给予承办机构不超过活动总费用的50%的资金支持,单项活动最高不超过80万元。

五、发挥餐饮行业组织作用,以购买服务方式支持行业协会发展。云南餐饮扶持政策对专项资金的使用,主要由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统筹安排,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的作用;杭州对休闲美食相关行业协会承办政府主办的美食节庆、会展、培训、竞赛项目活动的,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有力地支持行业协会发展。

餐饮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餐饮业 绿色营销 策略

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传统服务性行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展现出繁荣兴旺的新局面,目前全国已有餐饮网点400万个。但高速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非理性消费、食品安全事故、城市环境污染等,已经成为我国餐饮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那么,研究绿色营销就成为餐饮业自身发展的必需。

一、餐饮业发展现状

由诺美咨询完成的《2012―2017年餐饮行业投资形势及产业运行策略深度调研报告》内容显示,2011年中国餐饮业收入达到20635亿元,同比增长16.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1.2%;2012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实现10837亿元,增长1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1.04%;商务部的“十二五”期间促进餐饮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力争在“十二五”期间,餐饮业保持年均16%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零售额突破3.7万亿元,并培育一批地方特色突出、文化氛围浓烈、社会影响力大、年营业额10亿元以上的品牌餐饮企业集团。

餐饮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未形成一套良好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体制。目前,餐饮行业还普遍存在“脏、乱、差”的局面,尤其是中小企业和餐馆,很多制成品表面上是很可口卫生,但其制作工序中却存在这很多安全隐患问题,如原材料质量有问题、加工过程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虽然工商局和食品安全局已经对此情况进行打击,但其力度仍有待加强。

(2)绿色产品尚未成为餐饮业的首选产品。绿色产品是指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其本身节能、污染少、可再生或回收利用的一系列无害产品。虽然绿色产品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的首选产品,但是,餐饮企业在绿色产品上的开发和使用意识还很薄弱。一方面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产品的绿色程度还刚刚开始,许多产品在绿色功能上,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或欲望。另一方面,在有些生产经营者的心目中,是否开发、生产、使用绿色产品,取决于它带来的利润能否超过普通产品。特别是中小型酒店和饭店。例如:很多酒店和饭店为了节约成本,炒菜时所用的食用油一般都是质量中等偏下的油,而且一些用来炸东西的油更换周期较长,长期拿来炸东西使油质质量再降低并产生一些沉淀物质,食用这些产品会对人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有致癌隐患。

(3)企业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一方面,很多餐饮企业生产经营仍是在一味追求近期和微观效益的理念下进行,仍按照传统单向线性模式,对眼前利益考虑很多,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得较少。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落后、生产方式滞后,导致餐饮业投入多、产出少,资源能源浪费严重,甚至产生大量“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据温州市环保局透露:几年温州市区餐饮业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到市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仅一个区就有100多家排污不合格的餐饮企业。

二、绿色营销策略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策略制定、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产品生产定价、分销促销过程中,注重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统一,防止污染、充分利用和回收再生资源、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以消除或减少其生产经营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中心,而开展的市场营销管理过程。针对餐饮业,开展绿色营销策略,能有效解决其发展中突出的问题,实现餐饮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具体如下:

(一)政府推动绿色营销的实施

我国应加快现有法律法规的修改,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管体系,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强化法律监管,以法治企,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经济内部化,即通过法制程序强制性地引导企业行为朝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方向发展。另外,还可以进行政策的绿色倾斜和提高行业的国家标准,积极实施ISO14000 和环境标志认证,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二)开发绿色资源和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开发应注意:其一,在食品原材料选择上面,应该选择绿色有机食材;其二,在设计产品时,应以节省材料、减少污染为目标,最好选用无毒、无害容易分解处理的材料,着重使用无公害、养护型的新能源、新资源;其三,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必须实行全面绿色质量管理。

(三)树立绿色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就要注重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就必须注重对企业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努力使他们把环保和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融为一体。积极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观念,各层次、各部门都应以绿色营销观念为指导,了解到高额的环境投资不是没有回报的,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环境投资应该作为成本计入绿色产品的价值,这样就可以获得比非绿色产品更高的利润。企业要充分的认识到增加环保投入,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是企业节能降耗、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瞻性投资。

在讲求绿色、健康、环保消费的当今社会,餐饮企业只有将“绿色”的概念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蕾.绿色营销概论[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10).

[2]刘致良,冼锋.餐饮企业绿色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7).

[3]杨洁.顾客视角下饭店绿色营销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10,(8).

[4]李鑫.绿色食品――21世纪的主导食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5]葛梅.我国绿色食品营销现状与策略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5.

[6]李景国.绿色食品市场销售前景分析[J].新农业,2003.

餐饮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2017食品安全调研报告(1)

为全面了解我县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要点安排,10月19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凌钢带领财经工委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就我县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走访调查、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较全面地了解目前我县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食品安全基本情况和工作成效

近年来,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多层次、多途径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逐步理顺部门监管职责。以创建文明县城为切入点,开展文明餐桌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系列活动,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日渐完善,日常监管不断加强,保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全县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监管机制,食品安全工作体系不断完善。

县政府把食品安全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每年都召开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和定期召开专题会、现场会,研究部署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为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成立了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确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领导,食安办组织协调的工作体制。县政府相继出台了《五河县食品安全督查督办工作制度》、《五河县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保障监管体系有序运作;每年都与乡镇和农业、卫生、教育等主要监管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四员队伍,初步形成了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

(二)强化日常监管,开展专项整治,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明显。

县政府以农产品质量环节、食品生产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餐饮消费环节、畜禽屠宰环节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针对群众关注、影响面广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监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我县食品安全总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三)强化宣传教育,贯彻法律法规,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增强。

县政府注重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每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积极开展各领域、各环节食品从业人员培训班,提升食品生产经营者第一责任人意识,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过宣传,提高了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及食品安全与质量的辨别能力,营造了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食品安全宣传不够广泛全面。

目前宣传形式仍以分发资料、张贴标语、电视广播报道信息为主,宣传内容仍以法律条文、食品安全知识为主,缺少一些生动的、典型的案例,宣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农村地区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渠道和方法还比较欠缺,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盲然,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仍然较为缺乏。

(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力量薄弱。

我县绝大多数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者主体规模小,流动性大,条件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客观上造成食品监管战线长,管理难度大。机构改革后,由于受到编制职数、人员流动等因素的影响,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部门普遍存在人员少,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人少事多这一矛盾在农村基层监管部门尤为突出。这一突出问题直接导致对使用食品非法添加剂、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及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管理等薄弱环节无法实现全程有效监管。

(三)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我县的食品安全仍然面临着检测手段落后,专业人员缺乏,工作经费不足的状况。肉食品市场也还存在安全隐患,目前,我县还没有一家通过专业部门认证的肉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校园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差,与学校集中用餐人数不相适应。有的学校及食堂管理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不强,食堂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校园周边尤其是农村校园周边商店所售食品还不同程度存在销售三无食品的情况。学校营养餐仍然存在隐患,全县学生营养餐缺乏统一的供餐要求和风险评估,个别学校对营养餐的安全管控还不到位。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法治建设。

深入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将食品安全法学习宣传教育列入六五普法规划,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和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教育力度,建立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措施。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涉及食品安全的生产、经营及监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必须依法严管重罚,且不能以罚代刑、以罚代管,必须按照法律规定予以顶格处理。

(二)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完善。

进一步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协调领导机构作用,切实抓好涉及食品安全的统筹协调工作;食品安全监管各责任单位既要落实分工负责制,又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对于法律规定的监督主体不明确的问题,政府应本着有利于监管的原则,明确执法主体,明确工作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空白区域的监管,消除监管死角和盲区。

(三)进一步落实重点工作和重点环节的有效监管。

县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我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基础设施投入,充实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保障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经费,建立健全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抓住重点地区、重点环节、重要场所、重要时节,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完善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四)进一步形成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普及食品安全科学常识。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大力倡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树立诚信意识,履行社会责任,引导企业增强主体意识,提高信用水平,使依法经营、规范生产成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自觉行为,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2017食品安全调研报告(2)

为了全面了解辖XX区内食品安全状况及发展态势,充分发挥综合监督,组织协调职能,更好地监管餐饮服务行业,确保群众饮食安全,今年我对全市食品安全的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内容汇报如下:

一、 食品安全基本状况

(1)食品安全监管状况。

经过一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我们分析研究辖区内食品安全形势,针对发现的问题整体部署专项整治工作,有效整合了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执法资源和力量。每逢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我们精心组织成员单位开展专项检查和联合检查,规范整顿市场秩序,确保广大群众饮食安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2)食品安全状况

根据对市场调查了解,辖区内的食品安全存在着一定隐患。蔬菜等农产品中残留有毒有害物质;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条件达不到国家要求,质量管理意识不强,产品不精不细,特别是熟食加工、豆制品加工烧饼馒头等面食品加工都为小作坊式生产,滥用食品添加剂,粗制滥造,卫生环境差;一些企业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差,经销过期变质食品和三无食品;餐饮业中大型企业和学校食堂基本能够达到卫生标准,但一些小吃部、小饭店多数卫生环境差,餐具没有按要求消毒,80%配置的消毒柜未使用。

二、我市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餐饮食堂内卫生状况较差、生熟不分,没有必要的消毒设施;街头饮食摊点和夜市大排档的卫生状况堪忧。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有特色的街头小吃摊点和夜市大排档日益增多,在我市约有上百户。绝大多数的碗筷等用具消毒不够,食用油的购进渠道不正,加之管理涉及各个部门,容易形成监督的盲点,是一个病从口入的隐患。

(2)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明确划分了各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责,较好的解决了交叉监管,多头监管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

(3)农民在种植上为了防治病虫害、除草、促使农作物增产增收、农药、化肥的使用率较高,许多蔬菜上残留农药,而小餐饮饭店只是进行简单的清洗,许多农药仍残留于蔬菜上,为消费者饮食带来很大的危害。

(4)小食品生产加工作坊无证生产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所生产的产品不能检测,卫生条件比较差,对所生产的产品的安全就埋下了安全隐患。

(5)从业人员素质低,技术力量薄弱,效率低下,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产品质量保证能力严重不足,对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三、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针对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现状,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1)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形成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统一协调,整合监管资源,明确监管职责,加大食品综合监管力度。整合现有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使各部门既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解决各自为政,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问题。加强对各部门工作的督察督办力度。

(2)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一是继续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二是构建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

(3)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营造浓烈社会氛围。大力宣传和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掌握鉴别假劣食品知识,了解食品监管的有关政策,把健康的消费观念植根于群众心中,倡导消费者的绿色有机消费行为,形成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关爱生命和健康的浓烈社会氛围。

(4)加强对食品安全源头监督管理,把监管关卡前移 。一是严格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登记审批,购进、销售实行登记备查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加强源头污染治理。二是提高餐饮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市场准入标准,实施资格强制认证制度。对新办经营企业发证时必须达标,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把小作坊式食品企业逐步淘汰出局。

餐饮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7篇

2016食品安全调研报告(1)

为全面了解我县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安排,10月19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凌钢带领财经工委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就我县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走访调查、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较全面地了解目前我县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食品安全基本情况和工作成效

近年来,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多层次、多途径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逐步理顺部门监管职责。以创建文明县城为切入点,开展文明餐桌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系列活动,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日渐完善,日常监管不断加强,保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全县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监管机制,食品安全工作体系不断完善。

县政府把食品安全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每年都召开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和定期召开专题会、现场会,研究部署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为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成立了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确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领导,食安办组织协调的工作体制。县政府相继出台了《五河县食品安全督查督办工作制度》、《五河县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保障监管体系有序运作;每年都与乡镇和农业、卫生、教育等主要监管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四员队伍,初步形成了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

(二)强化日常监管,开展专项整治,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明显。

县政府以农产品质量环节、食品生产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餐饮消费环节、畜禽屠宰环节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针对群众关注、影响面广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监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我县食品安全总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三)强化宣传教育,贯彻法律法规,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增强。

县政府注重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每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积极开展各领域、各环节食品从业人员培训班,提升食品生产经营者第一责任人意识,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过宣传,提高了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及食品安全与质量的辨别能力,营造了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食品安全宣传不够广泛全面。

目前宣传形式仍以分发资料、张贴标语、电视广播报道信息为主,宣传内容仍以法律条文、食品安全知识为主,缺少一些生动的、典型的案例,宣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农村地区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渠道和方法还比较欠缺,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盲然,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仍然较为缺乏。

(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力量薄弱。

我县绝大多数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者主体规模小,流动性大,条件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客观上造成食品监管战线长,管理难度大。机构改革后,由于受到编制职数、人员流动等因素的影响,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部门普遍存在人员少,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人少事多这一矛盾在农村基层监管部门尤为突出。这一突出问题直接导致对使用食品非法添加剂、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及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管理等薄弱环节无法实现全程有效监管。

(三)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我县的食品安全仍然面临着检测手段落后,专业人员缺乏,工作经费不足的状况。肉食品市场也还存在安全隐患,目前,我县还没有一家通过专业部门认证的肉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校园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差,与学校集中用餐人数不相适应。有的学校及食堂管理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不强,食堂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校园周边尤其是农村校园周边商店所售食品还不同程度存在销售三无食品的情况。学校营养餐仍然存在隐患,全县学生营养餐缺乏统一的供餐要求和风险评估,个别学校对营养餐的安全管控还不到位。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法治建设。

深入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将食品安全法学习宣传教育列入六五普法规划,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和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教育力度,建立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措施。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涉及食品安全的生产、经营及监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必须依法严管重罚,且不能以罚代刑、以罚代管,必须按照法律规定予以顶格处理。

(二)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完善。

进一步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协调领导机构作用,切实抓好涉及食品安全的统筹协调工作;食品安全监管各责任单位既要落实分工负责制,又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对于法律规定的监督主体不明确的问题,政府应本着有利于监管的原则,明确执法主体,明确工作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空白区域的监管,消除监管死角和盲区。

(三)进一步落实重点工作和重点环节的有效监管。

县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我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基础设施投入,充实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保障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经费,建立健全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抓住重点地区、重点环节、重要场所、重要时节,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完善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四)进一步形成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普及食品安全科学常识。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大力倡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树立诚信意识,履行社会责任,引导企业增强主体意识,提高信用水平,使依法经营、规范生产成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自觉行为,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2016食品安全调研报告(2)

为了全面了解辖XX区内食品安全状况及发展态势,充分发挥综合监督,组织协调职能,更好地监管餐饮服务行业,确保群众饮食安全,今年我对全市食品安全的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内容汇报如下:

一、 食品安全基本状况

(1)食品安全监管状况。

经过一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我们分析研究辖区内食品安全形势,针对发现的问题整体部署专项整治工作,有效整合了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执法资源和力量。每逢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我们精心组织成员单位开展专项检查和联合检查,规范整顿市场秩序,确保广大群众饮食安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2)食品安全状况

根据对市场调查了解,辖区内的食品安全存在着一定隐患。蔬菜等农产品中残留有毒有害物质;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条件达不到国家要求,质量管理意识不强,产品不精不细,特别是熟食加工、豆制品加工烧饼馒头等面食品加工都为小作坊式生产,滥用食品添加剂,粗制滥造,卫生环境差;一些企业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差,经销过期变质食品和三无食品;餐饮业中大型企业和学校食堂基本能够达到卫生标准,但一些小吃部、小饭店多数卫生环境差,餐具没有按要求消毒,80%配置的消毒柜未使用。

二、我市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餐饮食堂内卫生状况较差、生熟不分,没有必要的消毒设施;街头饮食摊点和夜市大排档的卫生状况堪忧。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有特色的街头小吃摊点和夜市大排档日益增多,在我市约有上百户。绝大多数的碗筷等用具消毒不够,食用油的购进渠道不正,加之管理涉及各个部门,容易形成监督的盲点,是一个病从口入的隐患。

(2)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明确划分了各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责,较好的解决了交叉监管,多头监管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

(3)农民在种植上为了防治病虫害、除草、促使农作物增产增收、农药、化肥的使用率较高,许多蔬菜上残留农药,而小餐饮饭店只是进行简单的清洗,许多农药仍残留于蔬菜上,为消费者饮食带来很大的危害。

(4)小食品生产加工作坊无证生产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所生产的产品不能检测,卫生条件比较差,对所生产的产品的安全就埋下了安全隐患。

(5)从业人员素质低,技术力量薄弱,效率低下,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产品质量保证能力严重不足,对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三、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针对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现状,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1)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形成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统一协调,整合监管资源,明确监管职责,加大食品综合监管力度。整合现有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使各部门既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解决各自为政,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问题。加强对各部门工作的督察督办力度。

(2)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一是继续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二是构建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

(3)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营造浓烈社会氛围。大力宣传和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掌握鉴别假劣食品知识,了解食品监管的有关政策,把健康的消费观念植根于群众心中,倡导消费者的绿色有机消费行为,形成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关爱生命和健康的浓烈社会氛围。

(4)加强对食品安全源头监督管理,把监管关卡前移 。一是严格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登记审批,购进、销售实行登记备查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加强源头污染治理。二是提高餐饮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市场准入标准,实施资格强制认证制度。对新办经营企业发证时必须达标,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把小作坊式食品企业逐步淘汰出局。

餐饮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8篇

火锅行业调研报告第一篇:

6月15日,联合利华饮食策划杯第七届中国火锅产业大会在郑州黄河迎宾馆隆重开幕,海底捞、黄记煌、东来顺、小辉哥、德庄、刘一手、蜀九香等近300家火锅企业600多名企业家代表参会。期间中国饭店协会火锅专业委员会了2015-2016中国火锅产业调查报告,成为直观反映现在火锅产业发展现状的蓝皮书。

2015年,全国餐饮收入实现32310亿元,同比增长11.7%,这是我国餐饮收入第一次突破3亿元。火锅作为大众化餐饮的典型代表和排头兵,2015年仅前50强企业营业额合计就突破400亿元。同时由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加之餐饮外卖、跨界众筹、串串冒菜等小项目剧增等对火锅的冲击,火锅行业的发展遇到了很多阻力,通过协会本年度针对100家不同规模的火锅企业(31家100个门店以上火锅企业,16家50-100个门店火锅企业,36家10-100个名店火锅企业,以及17家10家门店以下企业)做的调查分析,得出当前火锅以下几个发展特点。

1、扩张步伐进一步放缓

2015年全年火锅门店增长率为21.58%,但是营业额增长率仅为14.95%,火锅企业的平均净利率比2014年下降1.5%。在我们调查的100家企业中,新开店数超过100家的仅有3家,其中直营模式1家,特许加盟模式1家,股份有限合作模式1家。2015年有10%的火锅企业没有增开新店,43%的企业新开店数在1-5家,相比2014年扩张速度进一步放缓,有51%的调查企业将巩固现有店面纳入2016年的工作重点。

2、直营模式备受亲睐

自从黄记煌、巴奴毛肚火锅等一大批品牌火锅企业关闭特许加盟业务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直营模式对于品牌生命力的正面影响。一系类出自加盟店的食品安全事件更是让企业绷紧了神经。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热衷于纯直营或提高部分直营比例。在本次调查中,2015年新增店面采用纯直营或部分直营的火锅企业占到66%,只有34%的企业新增店面完全依靠特许加盟,这一变化直接反映出火锅企业对品牌的重视程度更加强烈。

3、毛利坚挺但纯利两极分化

在本次调查的企业中,普遍看来火锅企业的毛利率略高于特色餐饮,略低于快餐企业,全国平均毛利率达到54.75,比去年增长了0.85%。在我们调查的100家火锅企业中52%的企业毛利超过60%,在这百分之六十的企业中绝大多数毛利集中在60%-65%之间,这些企业中有85%是人均消费60-80元之间的企业。相对毛利的坚挺,纯利则分化严重,有21%的企业2015年利润增长为0或者负增长。但是同时也有40%的企业纯利超过20%,这其中还有10%的企业纯利超过30%,单绝大多数纯利还是在20-25%这一区间。纯利在15%-20%的企业占到总数的25%,有12%的企业纯利在10%以下,这其中多数为大型航母级火锅企业。

4、大众消费占比增加

从今年的调查数据看,大众餐饮稳坐市场主体,火锅企业成功实现了大众转型、结构优化与动力转换。人均消费占有率*高的是60-80元区间,占到42%。人均消费在60元以下的占到23%,80-100元的占到22%,人均消费超过100元的占有率为13%。可见绝大多数火锅企业属于大众化消费范畴。

5、集团配送比例增幅明显

为了实现火锅企业的标准化,同时通过集团配送降低门店采购成本,降低食品安全漏洞隐患,从今年的调查数据看火锅企业集团总部配送比例较去年有明显增幅。18%的企业总部配送率超过80%,这其中还有部分企业实现了100%配送。24%的企业总部配送率达到50-70%,21%的企业总部配送率在30-50%,有30%的企业配送率在30%以下。

6、营业额增长被支出增长消化

2015年全国火锅营业额增长率14.95%,其中3.63%的增长来自食品加工销售、1.67%的增长来自酒水饮料销售,贡献*大的是电子商务销售的拉动,贡献率为10.57%。但是支出比例的增加消化了增长带来的成果。2015年原材料进货成本占支出比38.41%,同比上涨了2.57%。房租成本占支出比例为10.72%,同比上涨2.93%。人力成本占支出比例21.43%,同比增长2.07%,三项费用合计占比33.96%,同比上涨2.06%,加上能源成本上涨的0.5%,共计增加运营支出10.13%。同时企业在装修上投入的成本也越来越多,依据调查数据每平方米装修投入超过2000元的占到31%,每平方米装修投入在1000-2000元的企业占到46%,如此看来相比14.95%的营业额增长,企业通过增开新店等举措获得的营业额增长已经被增加的支出消耗殆尽。

7、更加重视人力资源问题

在我们本轮的调查中,全国火锅企业员工年平均流失率为14.46%。为了降低流失尤其是核心团队的流失,企业除了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完善日常培训体系外,很多企业开始选择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来鼓励和稳定核心团队。75%的被调查企业已经开展或正在筹划开展股权激励。

8、行业企业信心满满

虽然在我们以上介绍的7个行业现状中可以看出我们火锅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与瓶颈。但是我们火锅人的敢于拼搏与创新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大家在稳定原有店面的同时也纷纷出牌,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与品牌价值。在调查的企业中,82%的火锅企业在新的一年明确开设新店计划,38%的火锅企业将要开创新火锅品牌,13%的企业计划进军新的餐饮业态,15%的火锅企业将致力于提升外卖份额,大家都看好餐饮市场的长期发展,同时也做好了传统服务行业面对互联网时代与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行为等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火锅行业调研报告第二篇:

2014年火锅行业发展概述:总体而言,火锅行业不仅是近几年中国餐饮发展最快的业态之一,而且,在中国餐饮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凄冷的寒冬背景下,受到的冲击最小,可谓一枝独秀。

(一)餐饮市场唯一呈正增长的业态

火锅餐饮以其形式随意、气氛热烈、原料丰富、口味多样等别具一格的特色深受大众群体喜爱,加之取材多样、丰俭由人的特点,可适应各类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有广泛的消费群体。正因为火锅业态的这种消费特征,使得其在餐饮业遭遇寒冬下得以一枝独秀。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的百强统计数据来看,2013年餐饮百强中,火锅业态是唯一一个平均单店收入、平均每平劳效、净利润率都正增长的业态,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二)火锅业态发展强劲

火锅业态生产加工环节少、底料和调料的统一配置,能够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相对其他的中餐形式更易于标准化,正是得益于火锅业态的标准化程度较高、易于复制的特点,使得火锅企业发展强劲。

近几年的中国餐饮百强企业数据显示,在年度餐饮百强名单中,火锅企业保持其一贯的持续增长态势,即便受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影响,2013年中国餐饮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凄冷的寒冬,火锅业态仍逆势增长。中国餐饮2013年度百强企业数据显示,2013年餐饮百强中火锅业态占据近1/3的席位,与2012年相比,火锅发展依然强劲,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2%,占百强总营收的比重上升1.2个百分点,达到25.4%,是所有业态中上升幅度最大的。

(三)火锅业态发展呈现的特点

在当前消费低迷的情况下,受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影响,快餐正餐发展速度减缓,而火锅发展强劲。火锅、烧烤等,成为深受消费者欢迎的特色饮食之一。火锅业态发展目前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加盟经营是火锅业态的首选方式

火锅业态标准化程度较高、易于复制的特点,使得加盟经营方式依然是火锅企业对外扩张的首选,直营加盟比为2:5,远高于其他业态。

2、经营扩张步伐放缓

中国餐饮2013年度百强企业数据显示,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餐饮百强企业扩张步伐有所放缓,有7家百强企业收缩了城市布局,撤出部分城市,而且还有14家企业关闭了部分门店,其中以餐馆酒楼、火锅企业居多。

3、海外市场逐渐开拓,门店数量递增

在国内餐饮市场发展放缓的情况下,部分火锅企业纷纷走出国门,探索开拓海外市场。并且,在原有海外布局基础上,海底捞、内蒙古小尾羊、刘一手、黄记煌等火锅企业的海外门店数还有所增加。2013年海底捞在美国洛杉矶富人区阿凯迪亚市开设的欧美第一家分店开始营业。

4、自助火锅大行其道

自助式火锅充分利用生产加工环节少、底料和调料的统一配置的特点,打破了传统菜单点菜式火锅一统江湖的局面。自助火锅就餐形式新颖,增加了食客和菜品之间的交互,让食客能更加自助地选择菜品。不仅让顾客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而且减少了用工数量,有效地解决了餐饮企业用工难与人力成本不断高企的困扰。而且,新颖的就餐方式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欢。

5、新生力量异军突起

外婆家旗下的锅小二,开创了以引领AA制消费为特征的自助火锅模式。

吉林缘生泰,以生态、环保、健康、便捷为核心理念,在全国火锅企业中第一个采用物联网技术,导入智能化智盘结算;第一个全方位传播福文化;第一个全程采用矿泉水用水。仅用七个月时间便在吉林地区开设直营连锁店48家,店店火爆,顾客盈门。

广西桂景大酒店首创、火锅专利的四季养生火锅三宝六神锅,三宝六神锅以养生为核心,创新地推出一炉三锅的吃法:红番锅三青锅玛卡螺旋藻锅。

2013年6月,一家名为80后主题餐厅的火锅店在天津开业,与一般的火锅店不同的是,他们都是通过自发报名认购的股权,股权认购的最低限为1980元。

众筹模式的特点是,首先需要召集到一定数量的意向消费者作为小股东,那么他们既是股东,又是消费者,并参与利益分红,同时自发自动地促进自己身边人群的消费,而这些消费者一定是企业最忠实的客户。这种模式的口碑效应很快,以前需要几年的辛勤发展才能达到的口碑效应现在只需几月就能做到。然而,众筹下如何规范运作,不仅是对经营团队的经营能力的考验,还关乎参与众筹的人员的投资心态,能否达成众与筹的价值平衡将成为众筹模式成功的关健,仍有待进一步检验。

(四)火锅业态发展中的隐忧

火锅业态标准化程度高、易复制的先天优势,在助力火锅企业快速的发展的同时,由于其门槛低,也导致了发展的盲目性与同质化的惨烈竞争。而食品安全问题更是让餐饮业成为高风险,一不小心就会摊上大事。火锅业态在重重光环背后却有着不小的隐忧。

1、一窝蜂盲目发展的隐忧

许多企业太习惯于跟风,凡事都是一窝蜂,几年前高端餐饮火爆,便一窝蜂上,终导致今天的泡沫!如今相同的局面即将或已经出现在火锅领域。又一窝蜂涌向既好做又有广泛消费者基础的火锅,一时间,火锅成了高端餐饮转型以及创业者的重要选项,殊不知,百强企业中,发展强劲唯一呈正增长的业态的是火锅,但撤出部分城市关店的火锅企业也居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发展的盲目性己导致市场竞争的无序化。

2、同质化的隐忧

火锅业态相较于百菜百味的酒楼餐饮而言,本就是极易同质化的业态,如何创新商业模式、塑造品牌,提升核心竟争力成为关健。

海底捞以服务创造价值,到海底捞吃的己不是火锅,而是令人称道的贴心与关怀备至的体验。

3、食品安全的隐忧

食品安全问题对于连锁化餐饮企业来说,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上海福喜过期肉事件,串起了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星巴克甚至宜家等众多洋品牌,成为近年来洋餐饮遭遇的最大危机。火锅业态的产品特点,无论是底汤还是涮食用的原材料,都较易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常常让火锅企业中招。2013年的假羊肉风波就曾让小肥羊、傣妹、谭火锅、品尚豆捞、澳门豆捞等知名火锅店牵涉其中。

食品安全同时也是连锁化管理的一个难点,其涉及的内容包括餐厅管理的整个链条,从工作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和培训,到食材的采购和加工,以及后厨环境卫生和设备的配备、清洁,餐厅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出品的食品安全。需要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

4、经营能力的隐忧

加盟经营是火锅业态的首选方式,直营加盟比为2:5,远高于其他业态。其得益于火锅业态的标准化程度高、易复制的特点,但加盟店的经营好坏,固然与连锁总部的品牌影响力、管理体系、配送体系等紧密相关,然而,在充满竞争的市场,加盟商的经营能力往往成为致胜的关健,而连锁总部对加盟商市场策略、营销组织的支持却普遍不足。

目前中国餐饮市场上超半数企业在投资餐饮时都没有进行过科学系统的前期市场调研,大都以感性认知为投资决策,以致开业后的营销推广规划更是一团乱麻,在推广时段、推广形式、推广内容没有清晰的认识和准备。我们看得见的宣传媒体上出现的中国餐饮广告不外乎三种:一是菜品所谓美味;二是环境所谓好;三是打折优惠。表现出对市场定位的缺失以及目标顾客选择的茫然。

二、火锅行业的发展趋势

火锅行业的健康发展,与全行业一样,需要破解三大层面的问题:一是赢利模式的创新;二是突破利润的瓶径;三是食品安全的策略。

(一)赢利模式的创新成为赢得竞争的关健

一个好的赢利模式就是需要以目标市场的顾客价值创造为依据构筑从环境到产品以及服务体系,并不断地升级与强化,从而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市场细分

中国的市场特征己经从商品经济转向了产品经济,产品经济意味着小众化消费阶段。步入中产阶层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大路货,他们开始追求有个性、有特色、有品位的产品。到了这个阶段,企业要从服务大众转向服务小众,也就是说过去是为人民服务,而将来是为部分人服务。到了小众化消费阶段,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看谁能够把握小众化市场的独特需求,并根据这种独特的需求来制定企业战略,并开发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2、小企业时代来临

随着小众化市场的出现,中小企业时代就正式开启了。在温饱型和小康型消费者为主的大众化消费阶段,明星企业是大企业,人们很自然地将大跟强画上等号。而在小众化时代,成功的企业往往是一些中等规模的企业。因为既然是个小众化市场,它的需求量肯定是有限的,规模经济效益在小众化市场上会被削弱,而满足不同小众化市场的需求,更多的是靠差异化的产品,这就给中等规模的企业创造了机会。只要看看如今市场上小食代餐饮业态的盛行就不难理解了。

3、顾客为王的思维

对于企业来说,规模已经不是最主要的概念,最主要的概念在于稳定持续盈利,而这则取决于企业是否有能力与顾客走在一起,这是今天商业的逻辑。在5年前,10年前,企业追求规模、追求增长速度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毕竟在那个规模的时代,没有规模企业就无法获得有利的竞争环境;在一个速度的时代,没有增长速度肯定不行。所以才有快鱼吃慢鱼,大鱼吃小鱼的观念。但是,随着技术创新、顾客能力的提升、商业模式的改变、市场与产业的发展、企业竞争的关键已经不再是大和小的关系,也不再是快与慢的关系,而是创新、创造与变革的关系。

今天,企业需要真正关心的问题是:企业的利润增长是否稳健?企业与哪些顾客在一起?

(二)突破利润的瓶径

在行业四高一低现象不断恶化的营商环境下,如何突破利润的瓶颈成为火锅企业乃至全行业不得不面对的挑战。那么,在餐饮行业的困境与潮流之下,行业应如何因应?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

1、标准化

标准化体现着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它是克服管理随意性、无序性、粗放性的有效手段,是由人治管理走向法治管理的必然过程。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成为主要发展潮流,《火锅店分等定级规定》的实施将助力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规范。未来的餐饮业没有稳定一贯的待客品质就没有常常光临的老顾客。尽快让自己餐厅管理步入标准化,是业者不能忽视的课题。

2、专卖化

餐厅贩卖的餐饮种类应该愈多愈好还是简单为宜?过去一直没有定论。现在随着人事费用不断上涨和业者逐渐建立了正确的成本观念,卖的东西愈精愈少愈有利润,慢慢成为一种共识。

目前中、西餐厅所卖的餐饮种类均力求简化,以缩小厨房的人事支出,并让制作材料的采购、库存单纯化,减少呆人和呆料的损耗。为了提供消费者较多的选择,餐厅会运用套餐、特餐、简餐做变化,这些都是合乎时代潮流的做法。未来餐厅贩卖餐饮的种类将进一步简化,而且须突显所谓的专卖化。如此藉着诉求明确,口味突出,才能在市场上别树一格,找到有利的生存空间。

3、精细化

餐饮企业要实现高速良性发展,增强赢利能力的重要着力点。就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量化的标准、工作的程序、可执行的管理工具。精细化管理要求我们的管理人员关注每一个细节,只要建立流程导向的管理思维,运用流程管理的方法就能够管理好每一个细节。

吧台式火锅呷哺呷哺,将火锅快餐化,推出了不同种类的套餐,并强化运营流程的标准化。在翻台率大幅提速的同时,让火锅成功加入了快餐的行列。而且,颠覆传统火锅的吧台式布局让店铺单位面积内的顾客容量增加了30%以上,并且一名服务员最多能同时为20位顾客服务,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4、智能化

通过餐饮O2O、手机App客户端、美食速递网、微信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实现在线点餐、预订桌位、在线支付等,成为餐饮消费的新形势。据中国烹饪协会相关统计,目前国内已有27%的餐饮企业推出了App服务。现代信息化手段可精准统计用餐时间、备菜量,既提高了翻台率,又节约了原材料。

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创新将给传统餐饮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带来巨大推动力。

5、专业化

许多较先进的行业,目前投资者与经营者均已分开。投资者只负责出资,经营责任由聘请来的专业人才担负。这样做的好处是成功几率较大,可以避免走许多冤枉路,减少投资的浪费。

我们看一些大饭店和高级餐厅,实际掌握经营大权的总经理均非股东,而是外聘来的专业人才。他们经验丰富而且懂得经营管理,往往能帮助饭店、餐厅快速成功。中、小型规模的餐厅仍然需要有专业人才来负责经营,投资者担任监督角色即可。由于缺少餐饮经营高级人才的培养,职业经理人群体也良莠不齐,所以目前可用的人才不多。但未来的潮流,仍然是趋向由专业的经理人担任餐厅的经营者。

(三)食品安全仍是重中之重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无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餐饮企业在注重规模化发展的同时,更要加强企业规范化的管理。特别是与消费者健康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因为其不仅是餐饮企业生存的立身之本,也将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食品安全问题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1、消费安全将有章可循

中国烹饪协会火锅专委会主任汤庆顺介绍,首部《火锅店安全管理规范》已着手启动制定,未来火锅消费安全将有章可循。据介绍,新标准将从食品、消防、经营和操作安全等角度,对火锅食材以及火锅门店设施安全、后厨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等进行全面严格管控。在服务方面,对员工行为标准和突发事件处理办法等做明确说明。

2、中央厨房模式 保食品安全促餐企发展

集中采购、集中生产、集中配送,通过中央厨房的方式管控整个生产过程,是现代连锁餐饮企业稳健、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透过中央生产,可以有效控制质量、食品安全性及提高效率;同时可保持餐厅出品的一致性及稳定性。大力发展连锁餐饮企业的中央厨房发展模式,将有效提高餐饮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并能从根本上保障餐饮食品安全。

3、全产业链发展引领行业新格局

餐饮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7-0010-03

[作者简介]杨莉荪(1975―),女,上海人,广西商业学校助教。

一、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的内容与方法

1.调研内容。商贸零售行业的发展趋势、行业的人才结构及人才需求;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对应岗位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知识及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学生的就业去向和职业生涯发展等。

2.调研对象与方法。为保证调研的客观真实性,本次从行业、企业及毕业生三个方面开展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行业调研:包括政府的相关政策及行业相关发展规划、调研报告等。通过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方式进行。企业调研:以两广地区及江浙部分城市中小企业为主,主要是近三年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企业。通过企业走访、问卷调查、集体座谈等方式进行。毕业生调研:我校自2007届至2009届市场营销专业部分毕业生。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进行。

二、调研分析

(一)行业调研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大力支持,我国商贸零售行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据统计。201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3919.9亿元,比2010年增长17.1%。其中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为71824.9亿元,同比增长24.88%。

我国当前零售业态基本细分为百货店、专业店、超级市场等。其中,专业店的发展最为迅速,在零售业中的份额逐年递增,已由2002年的22.7%上升至2006年的54.9%。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柳州市作为“桂中商埠”也提出,到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在1000亿元以上。背靠内地、面向东南沿海和东盟各国,广西基本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商业格局,商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人才。根据广西人才网联2012年一季度人才供求分析报告提供的职位需求前十位条形图,2012年第一季度,销售类的人才需求达25800人,占比达18.58%,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265人。求职人才数前十位的条形图则显示,一季度的销售类人才求职数为18638人,比销售岗位少7000多个。

(二)企业调研情况

企业调研方面,调研了21家企业,重点集中在柳州、广东、深圳及江苏,发放了150份调研问卷,组织了20多次个人面谈及集体座谈,主要调研数据分析及结果如下:

1.本次调研的大部分企业招聘人员的途径以劳动市场和学校毕业生招聘为主,学校应届毕业生一般需进行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才能胜任工作。

2.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更看重的是工作经验和人品素质,最不看重的是职业资格证书。特别看重毕业生的实战经验和专业技能,有门店销售经验的学生很受企业的欢迎。

3.调查的企业中,中专学生一般集中在销售岗位。就业单位对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整体评价满意度为96.4%。企业普遍认为中职生的优势在于操作能力强,能吃苦耐劳;劣势在于创新能力差,不善于沟通交流,个人修养方面有欠缺。

4.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市场营销专业人员主要工作岗位分布为:业务员14%,营业员(含导购员、销售顾问等)28%,文员15%,企业管理15%,服务人员16%,店长12%。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众多中小企业需要一些既有商务知识又有销售能力、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以满足终端销售工作的要求。

5.在调查问卷中,95%的企业最看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其次是社会交往能力、表达能力、产品销售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再次是办公软件的使用、会计知识的掌握等,最不重要的是外语能力。

6.60%以上的受调查企业近年内对市场营销人才有需求,对终端销售人员特别是一线销售岗位如营业员、导购员、销售顾问等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因此,我校可加强学生这方面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训练。

7.企业对于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表现出很大兴趣,他们希望校企业共同培养的人才到企业上岗后能够快速地胜任工作。被调查企业约90%有与我校进行校企合作的意向,愿意采用的合作方式有接受教师下企业实践学习、接受学生前往参观实践等。

(三)学生调研情况

学生调研方面,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辅以一定的学生座谈形式,此次调查问卷共发140份,回收128份。

1.目前我校毕业生就业岗位集中在销售和生产一线,约占95%,管理岗位约5%。毕业生选择就业的用人单位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就业单位的行业主要集中于批发零售行业、住宿餐饮行业以及汽车行业。

2.我校毕业生一般1~3个月左右能独立胜任工作。从普通销售人员到销售主管,毕业生需通过1~2年的时间完成。

3.调查中,学生感觉专业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是他们比较缺乏的,较多学生觉得协调沟通能力、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对他们的工作帮助比较大,其他知识能力帮助比例不高。

4.毕业生普遍认为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目前开设的课程比较合理,能够基本满足现在的岗位需要。建议增加实习课时,尤其是在校期间的实操性实习,聘请行家里手,针对社会需要,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建议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增加人际沟通、心态调整方面的课程。

5.部分毕业生感觉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较少,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和适应能力的锻炼。希望学校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锻炼工作能力,通过实践积累更多工作经验。

6.个别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太相符。毕业生反映,某些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联系程度不大,希望学校能够在保证基础理论课、核心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工作实际进行授课。

三、调研结论

1.人才培养方向定位。通过对行业、企业、毕业生三个方面的详细调研,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主要面向批发零售行业、首饰制造批发行业以及汽车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商科职业素养,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商品销售技巧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市场营销人才,主要就业岗位为品牌专卖店导购员、店长以及汽车4S店销售顾问等。

2.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从调研中得知,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是一线的销售工作。因此,结合行业、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应该为培养在中小企业一线从事销售、销售管理等相关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初中级专门人才。

四、专业改革建议

1.充分发挥市场营销专业理事分会的指导作用,重新设定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我校已经成立了市场营销专业理事分会,我们应以行业为依托,拓展市场营销专业理事分会的功能,理事分会应根据行业、企业发展变化情况和实际工作需求,通过调查、论证、分析和研讨等活动,确立与人才的目标岗位(群)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帮助我校制订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方案,在教学的监控和评估中给出建议,并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指导。

2.针对学生的目标岗位(群),突出能力本位与个性发展,召开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会,确定岗位职业能力。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传统销售岗位群(营业员、专卖店导购员、汽车销售顾问、门店店长),因此,需要邀请用人单位专业人员、教育、行业专家一道召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会,针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梳理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态度要求,实现由“知识本位”向“素质(能力)本位”转变,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应变创新能力,体现本专业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3.在“必需、够用、实用”原则基础上,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课程和教材。

坚持从企业岗位的需求出发,整合理论与实践课程,确定课程结构,围绕所需掌握的职业能力,加强教学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实战性。教材开发方面,我校应根据企业具体工作要求开发校本教材,丰富教材形态,打破传统的学科式教材编写模式,开发和推广与企业实际工作相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式教材。在开发过程中,既可以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也可以将原本的科目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重新整合,形成围绕工作过程的新型教学项目,使其具备实践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特点。

4.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教育。本专业的各课程应针对中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化,注意结合社会的价值观念取向,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正确对待本职工作,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

5.建设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实战型专业教师队伍。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一定要走专兼职相结合的道路。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我们可以一方面派送教师参与各种企业内训,增加实战体验,另一方面派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实践,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引入企业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使教学与生产、科研紧密结合。

6.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改革。针对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推行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探究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在教学手段上应更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大力推广网络教育技术,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7.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中等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教学,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应建立以课堂实训为基础,结合阶段实训、见习,强调毕业综合实习等为主要内容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保证学生所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接轨,让毕业生能尽快符合企业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晓莉.淄博市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报告[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9).

[2] 罗春梅.面向市场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2011年海南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1).

餐饮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餐饮服务 教学做一体

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构成了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其中酒店业又与旅行社业、旅游交通业并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而在酒店业的三大主营部门中,餐饮又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它的人员流动性更强,岗位劳动需求量更大,《餐饮服务》课程就是隐藏于柱子下方的追根溯源的基础和奠基,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培养的是学生们的专业核心能力以及拓展能力,直接指向未来的就业岗位,也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首先,分析就业核心岗位,确立课程目标。针对餐饮服务中基础、中级、高级岗位群,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分别设立与之相适应的能力培养目标。以职业规划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主题,以岗位能力为主旨,以实训项目为主体构建课程内容,根据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层级循序渐进的设置课程内容。将教学目标更加细化。通过课程学习,知识上让学生掌握餐饮服务的理论知识、技能心法。能力上培养他们动手操作的实践、把控和管理的能力。素质上让他们在上课伊始就树立起职业态度进入职业状态。单纯的一门课程虽看似微小,但课程的目标紧贴旅游管理专业甚至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虽是微小细胞却能成为核心推动。

第二,绕课程目标和行业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校内外实训条件,使教学做一体化,让课程具有实践性;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贴合行业具体情况与需求共同组织教学,使课堂打破坐井观天的闭塞,具有开放性;高职教育如果脱离行业,就完全失去了意义。教师应整合资源给自己的课程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参与行业活动,了解行业发展动向,把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融入教学中。将现代餐饮高级餐厅服务员国家职业标准贯彻在教学里,用国家行业标准来要求学生,作为授课和实训的准则。使学生提前进入职业状态,培养学生的职业性。

第三,改变教学思路,建立清晰的教学计划和日程。以餐饮工作为主线贯穿教学内容,以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作要求。把课程细分为三大模块:中餐服务、西餐服务、酒水服务,以及若干实训项目。编制实训手册和任务书,让学生在第一节课时,就把握课程的整体构架,脉络清晰,了解所学课程的具体设置,哪一天要上哪一堂课,会学到哪一样知识技能。如果缺一节课便会缺失一项技能,这样也保证了高职课堂的出勤率。同时保证了教学内容有序化,以任务驱动每单元课程教学,根据学生认知能力、规律、接受层次和职业成长方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设计教学内容,因为学生的天资、接受程度不同,但老师要做到有教无类。所以,设计教学内容,从理论基础,到技能技巧,再到最终的创意创新,让教学层次更加分明。以n程第一模块即中餐服务为例,摆台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够让学生独立设计完成一台中餐主题宴会才是授课宗旨。给出学习任务,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在老师指导下,确定宴会主题,设计中心台面,全程依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来进行各项目操作并进行评价,最后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教学效果,采用学生、教师、行业的三方评价。学生体会了课程实践性,教学中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充分得到激发,让他们真正学习到技能。

第四,在教学设计上,真正把握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以任务做驱动,项目为导向,每节课都设置对应的工作任务和项目。比如第一节课,会给学生布置任务,对五星级酒店餐饮部考察体验。了解星级酒店行业现状,餐饮发展,工作性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酒店方和老师的帮助下解答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做成调研报告,在课上展示讲解。培养对未来职业的兴趣热爱及认知,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种方式,如:项目小组竞技法、角色代入法、任务驱动法等等。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发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让课程更加的多元立体,扩展深度广度,让课堂无限延伸。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选择适合学生的驱动型教材,制定完备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课件,建立参考教学视频库、微课等,参照高级餐厅服务员培训教程。建立双师素质专兼结合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适宜的教师队伍,使先导课程、平行课程及后续课程之间相互辅助链接,紧密环环相扣,理论与实践不脱节。

第五,在考核方面,通过过程性考核、成果性考核、期末考核来完成一门课的学习考评。过程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与出勤,同时也包括学习过程中职业感和礼仪性的代入与体现。成果性考核,看的是学生在每一项实训项目中知识技能的掌握,各项服务流程的完成情况。期末考核,如果学生有顶岗实习、兼职工作,可以出具酒店方的实训证明和评价申请免考。

这样的课程才是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结合行业职业标准进行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及考核评价,鼓励创意创新。依照不断完善和更新的行业标准,培养学生高效创新的思维。对于教师,这样的授课方法同样也让自己迅速成长,在授课中不断更新知识,保持行业特质,并不断推动完成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对于行业,也为旅游餐饮行业输送了基础扎实的劳动与技术人才。

最后,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普及学徒制和订单培养模式,让其不再是一种计划和构想,形成更加完善理性的高职教育教学机制。每个专业课程的老师都应该结合自己的课堂和生源情况编撰属于自己课堂的以任务驱动为特色的宜人宜时的教材。将模拟实训室的面对校内模拟开放。如模拟中餐厅、西餐厅、酒吧等,以经营带动教学实训,以微盈利支撑教学和实训。也让学生和老师在模拟开放经营的状态中,真实把握行业经营走向,体会经营,深深融入高职教育生存发展所割离不开的行业。

上一篇:旅游产业调研报告范文 下一篇:公司市场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