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6 10:26:39

财务管理学习经验总结

财务管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建设;标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04-01

一、引言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财务制度改革从未停止。基于资金供给制度的传统财务管理理论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财务管理的时间需要。当下,充实和赋予财务管理学科新的内容在当下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本文将就财务管理学科建设问题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分析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够得出一些结论,为我国财务管理学科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建设

(一)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财务管理学科存在的内容很多,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很多高校财务管理学科教材沿用基于资金供给制时代的思想和体制进行教材的编写,早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改革的大好形势。

第二,当前很多高校财务管理学科编写重视技巧的掌握,忽视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这种学科教育的必然后果是,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局限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低级层次。

第三,当前财务管理学科在经验总结上工作不力,对很多经典案例案件的剖析浅尝辄止,在学习中不能做到高度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对学科的探索深度不够。

第四,当前财务管理学科教材编写过程中对国外优秀的财务管理理念的借鉴力度不够。

(二)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建设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的种种问题,财务管理学科内容建设十分必要,总体建设思想是:内容更新,理念更新。具体说来可以从如下几点做努力:

第一,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作为改革依据,着重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金流运动以及企业财务工作的规律,要摆脱教条主义的条条框框,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要将这一重要思想融合到学科建设中去。

第二,学科建设人员要打破产品经济论的枷锁,重视对当前各种财务模式的探索,有效避免就固定体制和制度进行研究和讨论。

第三,将财务管理工作从企业的框架中解放出来,有效规避鼓励解决财务问题的现象。在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要充分适应这一现状,才能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三、财务管理学科内容建设

财务管理学科内容建设要充分适应新形势和新制度,不断总结以往财务管理的成功经验,可以从如下几点做努力:

第一,在组织方面,财务管理学科要不断适应当前横向经济、纵向经济以及综合型经济不断发展的现状,认真研究各种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丰富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切实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第二,在资金方面,财务管理学科要不断适应当前企业资金体制改革的现状,着力研究企业筹资的方式方法,要努力研究股份制公司、上市公司、合资公司的成功经验,充分结合资本金的时间价值、资金市场以及资金成本等要素,综合研究。

第三,在成本方面,财务管理要加强对功能成本管理以及目标管理的研究和分析。

第四,在利润方面,要充分研究各类企业在经营模式、资本筹集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上的不同,有针对性的研究利润的分配问题。

第五,在管理方面,财务管理要充分结合以往工作经验,探讨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的方式,建立财务管理模型,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好财务管理问题。

四、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建设

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建设是从财务管理学科教学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说来,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财务管理学概论。财务管理学概论是财务管理学科中的基础学科,阐述企业资金流运动的各种规律以及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并阐述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规则和细节内容。

第二,财务预测学。这门学科主要涉及财务管理预测方面内容,主要有财务预测的原则、基本方法、意义以及种类,在学科开展的过程中很大成分上吸收了管理学以及会计学的相关内容。

第三,财务计划学。财务计划学主要讨论财务管理中对财务规划的相关内容,主要涉及到财务管理计划的意义、作用、内容以及计划编制程序等,重在研究财务计划编制中各项指标的相互联系,对企业财务计划编制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性价值。

第四,财务控制学。财务控制学主要是研究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日常事务问题,该学科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的得到了不断的充实,涉及达到企业的经济核算以及责任会计等方面。

结语: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学建设财务管理学科在当前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财务管理学科建设问题之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分别讨论了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建设、财务管理学科内容建设、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建设等几部分内容,希望能够为财务管理学科建设提供一些参考,为我国财务管理学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财务管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国际化; 培养目标; 案例教学

引 言

能力,是人们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可能性的个性心理特征。联合国教科文首席专家哈维尔・罗杰斯(X.Roegiers)教授认为:“不存在抽象的能力,也不存在从抽象中发展起来的能力。学生的能力,需要在复杂情境中得到发展,并在复杂情境中得到评估。”本文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指导上海名校财务案例大赛、部级创业大赛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全球化、信息化的21世纪在素质教育进程中,财务管理课程如何通过案例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国际化培养。

我们正处于一个“平坦的世界”,面向21世纪的需求,借鉴美国一流大学的经验,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符合如下特点:能将科学理念和人文态度应用于工作和学习当中,具有旺盛、持久的学习欲望;拥有多学科的知识基础,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对某一领域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拥有运用现代化手段收集、整理、分析、运用各种信息的能力,并可在已有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创新;具有有效的沟通能力并可与他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具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责任感。(高艳青2004)

案例教学法(Case Teaching Method)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能在多方面满足高等教育的培养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就案例研究、研讨会、课堂讲授等九种管理类学科教学方法的教学功能的评价结果,对各国有关专家的意见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案例研究在这九种学习方法中,对分析能力的培养居第一位,在知识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方面居第二位,在态度转移和人际关系培养方面居第四位。

我国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虽属于哈佛商学院舶来品,但实践证明,在培养学生有效的思维方式、提高处理模糊性问题的能力、锻炼沟通能力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等方面,案例教学相对传统的“课堂讲授”而言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郑吉昌,周瑞平2001;杨丹,2001等)。财务管理产生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只有在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设计上充分体现其内在特征,才符合教学规律,做到知行合一。

一、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设计

(一)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搞好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首要环节

自1870年哈佛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次将案例引入法学教育以来,案例教学的实施在西方教育界已形成一套非常系统的方法。大约在1980年案例教学引入我国。相差近百年的发展,使国内案例教学与国外案例教学存在明显差距。也正因于此,利用国外现成的案例资料进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成为一条捷径。

在外文检索中,关于案例教学的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教研方面的文献相当丰富,有些电子文档设有网络连接,可以直接点击查到案例教学原始文本,多数案例研究附有7-9条教学说明(Teaching Notes),从案例分析的目的、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相关文献链接、建议的补充参考资料、指定要回答的问题(Decision Point;Analytic Exercise;Key Learning Points;Links to the Literature;Additional Materials Recommended;Assignment Questions)等几个案例教学准备事项提供了充分的教学指导,对这些外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使我们事半功倍。毕竟能够提供教学说明在国内一些案例分析指导书中是难得一见的。

此外,国际职业会计师资格考试已在国内兴起,ACCA、CIMA等国际会计师组织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也在逐年深入。这些会计师协会网站上有一些免费的案例资源(如会计相关科目考试历年试题及指导等)供我们直接“拿来”。一些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计师协会每年会在上海乃至全国举办全球案例大赛,一年一度的大赛试题都是很好的案例取材。如果教师能够主动和这些协会联系,还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提供和免费的教学资源,何乐而不为?

英文案例在制度和法律环境的描述上与中国国情虽有所不符,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还要关注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开拓他们的全球视野。教师使用英文案例分析,也是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的一种实践形式。印度著名企业Wipro的首席执行官保罗曾说过:“我可能早上和一个美国人合作以便更好地与某印度公司竞争,中午向一个中国人下订单,下午和一个法国人签约,晚上把产品卖给英国人。我们能把任何工作移到任何国家。今天的人才不但要适应这种国际产业链中的合作与竞争,而且更需要具备自觉、上进和沟通的能力。”财务管理作为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在当前普遍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受客观条件制约的情况下,补充采用英文案例教学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变通方式。

国内上市公司的典型案例应成为财务管理案例取材的重要途径。上市公司的信息最为公开,最易通过网络查取,在财务报表分析、筹资、证券投资、股利政策等章节中都适合选用。

笔者在2008年采用上海市“安永杯五校财务案例分析大赛”原题,要求学生讨论哈空调(股票代码600202)2007年年报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由账龄分析法改为迁移模型法的影响,“由于这次会计估计变更,即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由账龄分析法变更为迁移模型法,增加了2007年净利润4 116.54万元,占净利润总额的 17.47%”,并要求对该公司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进行评价,取得了相当成功的效果。

采用上市公司的典型案例,具有几方面意义:

一是提高学生运用现代化手段收集、整理、分析、运用各种信息的能力以及在已有信息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能力。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大学生在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已成为他们进入社会的必备基础之一。所有大学生都应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办公软件和搜索引擎,都应能熟练地在网上浏览信息和查找专业知识。在21世纪,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就像使用纸和笔一样是人人必备的基本功。不学好计算机,就无法快捷、全面地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或信息。计算机的普及促进了探究式学习的发生,基于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应该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同时,也鼓励教师积极应用现代技术开展教学,促进课程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以前课程中曾多次推荐上证网、和讯网、搜狐财经等网站要求学生查找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等资料自主学习,但往往由于不是硬性要求,从者寥寥。在以哈空调案例分析作为期中考试要求下,每人以组队方式参与,做PPT上台演讲并提交案例分析报告,事后同学们反映检索、查找、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都普遍得以提高。

网络资源相当丰富,网络数据存在不同版本,如何筛选可靠信息?如何在相关信息和不相关信息之间进行取舍?同学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和全新体验,在小组交流和讨论中他们或针锋相对,或取长补短,“得到会计、金融知识的普及和共同提高”(学生意见收集)。

二是有助于学生财务分析实战能力的提高。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时,各证券公司的行业分析,股票点评等随时更新,同学们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取自公司上市以来包括招股说明书、股票上市公告书、迄今为止的各年度季报和年报,分红配股情况,融资状况,二级市场行情走势等全面信息,对案例分析背景可以做到全面了解。尤其是,当网络提供的主要财务分析指标和公司价值评估等数据与学生自己计算的结果不一致时;当上市公司对某个事件的解释与各界人士的猜测分析存在分歧时,大家会遭遇困惑,产生认识上的冲突,也正是在相互对立的观点中,在质疑争论中同学们对知识有了深刻理解,对财务管理课程产生了浓厚兴趣。如他们自己的总结“案例分析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互联网为师生打开了一本别开生面的书,成为重要的第二课堂。

当然,案例选取时还要兼顾前沿性、实用性、灵活性和教学进度等。

(二)设计综合性、启发性问题,给学生留有较大思维空间,是以能力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笔者认为,一个好的财务管理案例要具有综合性,能涵盖更多的管理和分析上的普遍性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知识。21世纪是各学科、各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世纪。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不但要求管理人员在某个特定专业拥有深厚的造诣,还要求了解甚至通晓相关专业、相关领域的知识,并善于将来自两个、三个甚至更多领域的技能结合起来,综合应用于具体的问题。对跨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成为大学财务管理课程的目标之一。

如要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进行解释,就需要结合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状况、市场竞争力等多方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使用管理学相关课程所学的分析方法,寻求理论支持及对杂乱的资料进行整合。如PEST、SWOT、波特矩阵、五力模型、雷达模型、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等。由此,学生曾经在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等相关课程中学过的分析方法得以巩固提高;如果没有学过这些分析方法,就需要课外自学补习。教师可列出参考文献、书目或网上链接,方便学生查找。

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笔者曾存有疑问,就是案例设计会涉及一些没有讲过或根本不会讲到的知识点,他们会不会望而却步?会不会极大影响案例分析质量?实践证明,这种担心是大可不必的。为力争把案例分析做好,学生们都能克服困难,知难而进。他们将有些在财务管理课程后面章节学到的内容已经提前预习,一些理解困难的知识会寻求高年级同学乃至家长、企业界朋友、网络的帮助。如“迁移模型法”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种很生僻的方法,源自国外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中常用的拨备方法迁移率模型。我国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商业银行采用组合方式对贷款进行减值测试的,可以根据自身风险管理模式和数据支持程度,选择合理的方法确认和计量减值损失,比如迁移模型法、滚动率模型法等。”而对于像哈空调这样的电站空冷设备制造企业可以用吗?他们是怎么用的?这种改变真的如公司自己所解释的“更加合理”吗?带着种种疑问,学生们展开了知识探究之旅……经过这样一番锻炼,学生们既提高了自学能力,也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很有成就感”是他们苦尽甘来的总结。

一个好的财务管理案例要具有启发性。借鉴哈佛案例独特的分析过程,财务管理案例设计问题时可以没有标准答案,“不仅没有答案,而且答案亦不具有唯一性,从而使案例讨论复杂而且灵活,极具挑战性”。当前,有一些很好的学生非常善于解答某些有着明确描述和明确答案的问题,但他们一碰到那些需要进一步抽象和明确的、略显模糊的问题,就很难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而在实际工作中,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模糊和不确定的,CEO和同事们不可能预先帮我们将问题简化成书本里那样的抽象形式,一切都需要自己动手,需要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财务管理研究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囊括财务报表分析、财务预测、资本预算、决策、控制和分析等方方面面的企业管理问题,由于资金运动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因此,财务管理课程在整合管理学科包括管理学基础、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等在内的多门专业课方面具有内在优势,它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提供了平台,培养学生“融会贯通”能力也将成为本课案例教学的光荣职责之一。当然,对任课教师也就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关注来自实践的热点焦点问题,客观上也督促管理学科专业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组织

(一)学生的角色

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准备和参与,具体包括:阅读案例――进入决策或咨询者的角色――查找资料――提炼关键问题――分析案例――采取立场――课堂讨论――写出分析报告等(刘洪波,2003)。

1.全面积极的学生参与是案例教学的前提保证。案例教学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学生充分参与,最重要的收获是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大型案例宜提前10-20天发放材料,以便学生充分准备。他们要研读案例文本,抓住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将可选择的方案进行排序,形成自己的建议。笔者布置的哈空调案例就是提前三周公布的。20天里,同学们由一头雾水变成顿悟猛醒,小组也由一盘散沙逐步团结凝聚。课下的食堂、茶座、走廊、通宵自习室里常能看到他们三三两两约会讨论的身影,令人感动。其间,教师也要监督进度,指定时间安排,以便协调一致。

对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方法,笔者主张灵活运用“迟延性评价”,效果明显。迟延性评价是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倡导的“智力激励”的一条原则,它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心理的培养十分有益。基本要求是在产生各种设想的过程中,暂时不要对设想进行评论,以便参加者能在和缓、自由的气氛中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在有限的时间提出数量众多的创造性设想。也就是在案例准备期,教师不要介入太多,除大方向在布置任务之前给予提示外,细节不必多说,更不要评论。毕竟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既然希望多样性、创新性答案的出现,教师就不要指导过多,束缚了学生的思路,增强其依赖性。

2.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推进环节。综合案例分析宜以团队形式进行,4-6人一组,太大不利用广泛参与。学生可自由组队,但经常发现各队良莠不齐,常常是强强联合,弱弱合作,组队已意味着问题的潜在解决。建议教师事先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将能力强弱不同学生均匀分开,以前进带后进(Bennie H. Nunnally,D.B.A.;Michael D. Evans;2001)。小组讨论要做到:交流信息、交换看法、相互学习;检验各自的看法,发展各自的策略;在小组内达成初步共识。

3.热情投入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们要把班级视为一个团队,共同解决一个难题;时刻倾听同学的想法,保持一个宽广的胸怀;不要畏惧挑战和出错,随时准备修正自己的观点。为保证课堂效率,教师宜对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具体要求:发言观点鲜明,避免模棱两可;陈述简明扼要,避免长篇大论;论述紧扣主题,避免偏离方向;把握规定时间,避免影响进展(史美兰,2008)。

4.提交文字报告是案例分析的深化总结。课堂讨论后,教师要要求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这亦利于事前控制),借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锤炼表达方式,提高财经写作能力,为写好毕业论文打下基础。在报告中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是对备选方案依次分析,再围绕观点用大量的数据、事实、图表支持论证。

全套程序下来,学生的体会正如一句实践谚语所言:“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二)教师的角色

教师应该做的主要工作包括:精心挑选案例――编写教学说明;准备推荐的资料并设计问题引导讨论――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控制课堂进度和效度――对讨论中发现的新问题寻求合理解释并反馈给学生――教学反思与总结。

案例教学相比一般基础理论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作用不同于面授讲解,但要介绍分析框架或理论工具,引导学生的分析过程,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及时进行分类梳理,对有些重要的理念给予提示。这些都要求教师熟透案例,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案例教学的工夫都在课堂之外。

什么样的案例教学教师最受欢迎?哈佛商学院的实践证明,好的案例教师通常是先给一个有意义的分析构架;然后不把讲课的重点放在案例细节的问答上,而是着力分析事实背后的问题及其含义;最后给出若干带有普遍意义的论点。这样的教师一般都有广博的知识和极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他们把课堂变为舞台,了全部的热情来讲课,这种热情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们如同出色的导演,每一节课就如同一场电影,既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让尽量多的同学发言,这就要严格控制课堂,热烈而不混乱,有序而不死板,对同学的提示如春风化雨,最后的总结如水到渠成。

案例教学的教师还应是教学相长,老师要有谦虚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积极鼓励不同的观点,耐心梳理大家的意见,勇于接纳批评和反驳,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平等学习的良好氛围。无怪乎,案例教学70%的收获来自学生,30%的收获来自教师。要提示的是,在学生互相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是适时的组织者、信心催化剂、信息交换平台,学生的优秀成果通过教师可以由全班共享(史美兰,2005)。

三、案例教学评价

当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局限是以“知识和技能”为对象,而知识和技能若从属于学校教学环境,与企业实践不一定全部相关,往往脱离实际,有其内在局限;书面考试并不能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学校通过惯用模式对学生评估,容易带来“不当成功”和“不当失败”。所谓“不当成功”,即考试答案做出以后,学生好像告诉老师他会了,教师会给他很高的分数,然而,事实上这些知识对他来说始终是外在的,他不会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却得到了高分。所谓“不当失败”,即学生非常活跃,但他掌握的方法、表达的方法不符合老师规定的标准,事实上他已经具备有这种能力,却没有让他得到好的分数。

为避免逆向选择,要求能力评价需面对复杂情境,采用的评分标准宜多元化。参考哈佛《商业评论》案例大赛评分表,财务管理案例评分等级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若以百分制考核,权重建议如下:

A.企业现有实际问题归纳:表述的切入点是否准确,管理工具的使用是否恰当等(15%);

B.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步骤:原因分析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具有一定的深度等(30%);

C.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及其实施:方案及实施步骤是否有效(20%);

D.PPT制作水准:是否简洁大方,逻辑条理性,视觉美感等(10%);

E.现场演示与口才:仪表仪态、演示口才、临场应变能力、团队精神等(15%);

F.文字报告撰写:是否逻辑清晰,论证严密,行文规范等(10%)。

若为简化程序便于操作,可在课堂现场先对小组演示打分,建议可参照如下裁决评分细则:内容30分;独创性20分;团队协作20分;流畅10分;回答同学或老师提问20分。

四、结论

关于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比如说,如何提高学生的案例分析技巧;如何开发代表性强,有利培养学生驾驭复杂情境的案例;如何改进教学安排保证案例教学课时;如何培养优秀的案例教师等,笔者会在未来研究中不断总结,也愿意与同行一起重视案例教研。但无论如何,实践已经证明并终将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把现实中的问题带进课堂;把教学双方带到矛盾冲突中;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章节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把教师的单向教授变为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把个人思路变为集体智慧;把一个战略性和束之高阁的理论框架变为解决企业现实问题的可操作方案,应大力提倡。

【参考文献】

[1] 李开复.写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EB/OL].www.省略.

[2] 高艳青.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启示[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3.

[3] 郑吉昌,周瑞平.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34.

[4] 杨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四川会计,2001.1.

[5] 刘洪波.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操作[J].平原大学学报,2003.5.

[6] 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

[7] 哈佛《商业评论》案例大赛操作手册[S].www.省略 .

[8] 校本研究网.将整合情境教学课例研究引向深入[EB/OL].xbyj.省略/

e21web/content.php .

[9] Bennie H. Nunnally,D.B.A. ;Michael D. Evans;Finance case Teaching and the Business Core Courses;www.省略;March 2001.

财务管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案例教学 实施方法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 ) 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其后运用于管理学界,在美国纽约Baruch商学院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案例教学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法;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素材共同进行探讨。管理类中使用案例教学已经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财务管理课程也不例外,但是要做到案例教学效果好也非易事,因此,如何有效实施案例教学,使案例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值得我们研究。

根据笔者经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就财务管理课程而言,有效的案例教学实施方法应该包五个方面。

一、案例选取

案例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的桥梁,无疑可促使学习者更快地适应工作情形的挑战。必须具备五个基本特征:(1)真实性。不能是自己凭空想象杜撰出来的,没有真实发生的事情不能成为案例,同时案例中不应加入评论性和分析性的语言,只是原原本本描述事实发生的情节和过程;(2)经典性。案例要涵盖同类事项所有的本质特征,必须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即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作为案例,同时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给人带来思考,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价值;(3)启发性。案例教学中,大部分教学活动由学生完成,意味着案例要具有能够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反思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过于直白的案例会减小学生的思考量,不利于学生理解、内化知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过于晦涩的案例会加大学生解读案例内容的负担,因此案例应具体生动、富有启示意义;(4)开放性。一个好的教学案例能够包含和促进多种观点的形成,具有多种可能性的主题,不管是问题呈现的方式,还是问题解决的途径都可以引发案例使用者继续深入地思考与探讨,同时对于其他教师来说,既可以吸收案例中所反映的主题,又不局限于事例中的具体问题与情境,不受制于事例中问题的解决策略,能够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的思考;(5)研究性。案例应具有借鉴作用和理论探讨的价值,可以使学生从正面取得经验,从反面获得教训,能够体现某些观点或提炼某些理论。

财务管理案例可以直接取自上市公司业绩变化、利润分配、兼并、重组等真实事件,因此,财务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素材非常丰富。

二、案例展示

案例出现在课堂教学上,必须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事先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研究在何时以什么样的形式向学生呈现案例。具体操作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以例引理型,即先向学生呈现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中人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出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如《财务管理》第一章中财务管理有关竞争环境的原则是较为枯燥的内容,竞争环境的原则是对资本市场中人的行为规律的基本认识,包括自利行为原则、双方交易原则、信号传递原则、引导原则等,直接讲解原则显得很苍白,此时就可以先出示几个小案例,如“在证券市场上卖出一股就一定有一股买入。既然买入的总量与卖出的总量永远一样多,那么一个人的获利只能以另一个人的付出为基础。一个高的价格使购买人受损而卖方受益;一个低的价格使购买人受益而卖方受损,一方得到的与另一方失去的一样多,从总体来看双方收益之和等于零,故称为零和博弈。”既然双方都按自利行为原则行事,谁都不想吃亏,那为什么还会成交呢?这与人们的信息不对称有关。买卖双方因为信息不对称,所以对金融证券产生不同的预期。不同的预期导致了证券买卖,高估股票价值的人买进,低估股票价值的人卖出,直到市场价格达到他们一致的预期时交易停止,这就使学生加深了“零和博弈”以及自利行为的理解:指一个人获利只能建立在另一个人付出的基础之上。又如,“惠普公司的管理层曾经和康柏计算机公司的管理者们直接讨论有关公司的合并问题。几个月内,两个公司向世界宣告了它们的收购计划。计划宣布当天,惠普的股票价格下降了19%,康柏的股票价格下降了10%,收购的第二天损失了106亿美元”。这显然是投资者感到收购对两个公司都很糟糕,他们通过降低愿意为公司股票支付的价格来“大声地”表达他们的意见。这样就让学生对双方交易原则有了深刻理解,它是指每一项交易都至少存在两方,在一方根据自己的经济利益决策时,另一方也会按照自己的经济利益决策行动,并且对方和你一样聪明、勤奋和富有创造力,因此你在决策时要正确预见对方的反应。

二是以例证理型,即学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后,向学生呈现案例,启发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发散思维,分析讨论案例,更深入地理解概念、原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财务管理》第一章学习后学生必须掌握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在简单讲解财务管理目标以及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含义及其运用后,出示有关案例,如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自1993年上市以来高成长高回报的典型案例,让学生结合所讲内容,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判断佛山照明是否为股东创造了价值?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设置疑问

设置疑问是对案例进行与教学内容的联系,以使学生在接受案例的过程中高效地提取出最有用的信息,缩短学生熟悉案例的时间,尽快架构起案例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桥梁。设置的疑问一定要能体现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思维过程,教师的指导能起到点拨思维的作用。问题设置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我们可以层层设问:(1)为什么要收购?(2)收购价格多少为宜?(3)资金来源是否可靠保证?(4)新厂址如何确定?(5)收购后如果管理?等等。

四、组织讨论

在课堂上,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一方面,学生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由于大学课堂学生人数较多,不可能做到人人发言,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实行组内自行管理,组间相互评价管理。具体为:教师布置一个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案例,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提交,最终的评分对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一样的,而对小组的评分则采取组间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评定。这是一种以完成任务,即目标为导向的活动。为了完成某一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分工合作,开展广泛的讨论和意见交流;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布置任务,给予学生启发性意见,避免学生针对某一问题争论不休或偏离主题。

组间互评与教师评价的依据是各组派代表陈述和答辩,该形式以小组的合作为基础,要求集体上台以幻灯片演示,在演示过程中,可以向在座的同学提问,也接受在座的同学的发问。这个环节就学生来讲,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意味着学生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而教师的作用是有效地引导和组织讨论,此时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引导学生通过案例中的问题,分析、推导,从中发现一些基本的财务原理,并针对性地运用财务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加深对财务管理方法的理解,同时从讨论中得出自己日后的教育教学有用的结论。

五、点评与总结

案例教学中点评和总结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案例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归纳的途径获取大部分的知识,因此,有可能不系统、不完整,教师要及时做好总结,最好做到每案必结,以使学生及时、系统、完整的理解知识。讨论课的总结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让学生学会怎样从讨论的内容中总结出规律或得出结论,二是使学生享受到讨论的成果。学生和教师在总结的过程中,可以使知识结构调整和完善,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中得到启示,提高思维能力。总结案例的方式也有多种,以笔者多年的财务管理教学经验,案例点评必须讲究艺术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1.对学生的发言做简要的总结和整理归纳,以求更准确更科学地反映学生的思想。教师进行观点总结不能只代表自己,也不能是学生中的个别人的,而要代表一个群体,需要反映全体学生集体成果的思想和意见。归纳既不可原样复制,也不能任意取舍,而是对学生的思想“原料”进行加工和精练。

2.在总结点评时有的放矢,指出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创新观念,鼓励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只要有理有据,就应该认为是正确的,是有创见的,切忌简单公布“标准答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进行案例分析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固定模式,没有统一的结果,但可以有多种方式,关键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

3.避免对学生的观点、陈述妄加评论,打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积极性,特别是不能影响他们今后工作中独立思考、做出决策的勇气和信心。教师在案例点评中可综合评价学生在主要问题分析、决策方案选择、逻辑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教师要综合各种不同意见,向学生做一个既有共性又包含特性的结论性的交待,尤其是教师对小组和全班讨论达成共识的方案的概括,包括对一些有答案的案例真实情况的处理或结局交待给学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案例中学到了什么,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地应用,语言力求中肯并具有艺术性。

4.教师要具备“信息资源库”的功能。点评和总结的环节教师不是权威的讲授专家,而是一个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补充一些必要的信息,成为课堂上的资料员。教师课前必须把事件发生的背景、案情反映的问题,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有针对性地收集充分的信息,同时,还要链接有关财务管理理论,启发学生讨论和反思,多角度地解读和评析案例,如有可能,陈述自己的观点,提几点建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综上,案例教学要建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引导学生对身边经济现象由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学会用财务管理的思维方法关注身边的财务现象。“点评与总结”环节是案例教学要探究的目的,探究出案例所蕴含的财务原理或财务规律,并应用这些原理或规律去解决经济和社会出现的财务问题的能力,达到案例教学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傅永刚,王淑娟.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徐美银.企业管理学•案例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2004,(5).

[3]陈杰.经济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研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5,(2).

[4]KatherineK.Merseth.CaseStudiesinEducationaAdministration[M].Addison-Wesley Education-alpublishersIns,1997.

财务管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三年大学生活就要过去了,通过三年的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掌握了专业知识,充实自己,增添了信心,为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政治上,培养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积极地想团组织靠拢,使我对我们团组织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共青团活动。本人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关心和帮助他人,并以务实求实的精神热心参加各种公益宣传和爱国活动。

在学习上,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除了上课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在平常还会做一些有关专业的的一些作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快的提高我的能力。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课程。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

在生活上,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敢挑战自我。时间观念,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由于我平易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与人先出融洽。

在工作上,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新强,这都是我的优点,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和同学团结一致,经常配合同学们完成各项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平。

三年的大专生活,使得我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迈上可一个新的台阶,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的美好地中专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整军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自信,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新的生活环境中,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经济学学生自我评价二:

我是来自xx学院xx级经济学专业的学生XX。大学四年生活,即将结束,新的开始,等待我的是新的挑战。

大学四年是我思想、知识结构及心理、生长成熟的四年。在大学期间,我认真学习专业技能,掌握了较强的专业知识,并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获得XX年xx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论文一等奖和xx年xx月湘潭市第四届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一等奖。我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并自学计算机知识,在熟练掌握各种基本软件的使用及硬件维护过程中,有独特的经验总结。顺利通过国家人事部组织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同时,我发扬团队精神,帮助其他同学,把自己好的学习经验无私的介绍给其他同学,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在个人爱好的带引下,入校我便参加了今典经济管理协会,由会员到实践管理部部长,这是对我的付出与努力的肯定。不仅成功的组织了湘潭市电脑市场调研活动和社员电脑技术培训活动,还组织策划了今典纯氧杯大型征文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工作积极,表现突出,被院团委评为优秀个人。

在思想政治方面,我也积极要求上进,高中时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加入这个先进的团体,是我人生的一次升华。尤其在大学阶段,任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带领身边同学,一起进步。xx年xx月被湖南工程学院院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此外,我还多次参加义务献血,在参加义务献血后,让我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财务管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教育管理 问题分析 对策研究

1.中国教育管理现状

实施改革开放方针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教育飞速发展。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现在全国已经有七千万人受教育程度达到了中学以上。蓬勃发展的教育为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中国教育获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当前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教育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教育体制依旧有很大问题,面临的阻碍非常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无论是人才培养的数量还是质量还难以跟上时展的步伐,现代化建设需要强大的人才队伍支持,但是当前我国明显表现出了人才短缺问题;地区间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教育体制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形式;学校教师的水平参差不平;投入教育的经费较少,等等。以上所提到的是几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就会阻碍我国教育的发展,导致人才培养受到制约,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难以实现。

事物的主要矛盾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所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所以,要妥善地处理事情,必须抓住重点。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中国当前面临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挑战,与此同时,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非常强烈,这就是现在中国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最主要的矛盾。首先,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教育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都渴望拥有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其次,从当前中国整体来看,教育的发展相对较滞后,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假若没有妥善地处理这个问题,中国提出的人才强国目标就会难以实现,最终会直接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虽然在经济上获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教育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当前经济体制之下,什么样的教育管理形式才是最合适的?这个关于教育的问题,与所有的教育管理人员都是密切相关的,需要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发现问题,寻找答案。

2.中国教育管理的问题

2.1高水平的学校资源欠缺

到目前为止,中国确实有了很多学校,学校的规模可以说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众多的学校也确实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众多人才。但是毋庸置疑,在中国真正高水平的学校却还很有限,高水平的学校资源还很欠缺,很多学校都面临效率与效益的矛盾。在当前的经济体制之下,学校的出路在哪?怎样进行管理教育体制的革新与素质教育的推广?……提到这些问题,很多的民众都表示毫无头绪,始终难以建设一大批具有高水平的学校。这些问题从侧面反映了当前中国教育管理体系存在很多问题,能够切实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管理体系的欠缺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2.2促进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教育管理理论欠缺

现在国内教育管理领域出现了很多与此相关的著作,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著作都没有发现当前实施的经济体制中,对教育进行管理的障碍与关键点,与当前世界上相关的教育管理研究成果相脱离,导致直到现在我国在教育管理的实践上,始终停滞不前。可以明确的是,很多教育管理理念已经过时,不再适应当前发展,若依旧应用以往的教育管理理论,就会阻碍中国教育管理事业的发展。

2.3具有管理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队伍匮乏

随着对教育管理学的重视,中国培养出了很多教育管理教师与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人员。但是,不能忽略的是,这些人员中,绝大部分都没有相关的教育管理实践经验,很多人只是进行理论学习,而没有到对应的岗位上进行实践。 一些教育管理人员不能适应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脚步不协调,表现在没有真正掌握教育管理规程,不能很好地掌控处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层出不穷的教育管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展开教学活动,不具有实用性,因此很多人觉得“该学的知识没有学到,学到的都是不具有实用性的知识”。虽然这些问题在很多学科中存在,但教师并不是最主要的过错方,问题还在于教育管理学科自身。不解决这些问题,“黑板上种菜”、“纸上谈兵”这样的现象依旧会存在。

2.4教育管理学家胆识欠缺

如何培养高水平的教育管理学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目前,我国在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中国各地区都需要高水、高质量的教育管理学者,在教育管理知识、技术、方法与艺术上都能够达到高水平,但是在当前,我们还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2.5教育管理的技巧与策略实用性欠佳

在很多的领域都会有相关的管理理论,例如在企业中就有企业管理理论,财务管理理论等,当熟悉了企业管理理论的技巧与策略,就能够很好地对企业的生产制造进行管理;当熟悉了财务管理理论的技巧与策略,就能够顺利地制作财务计划与会计报表。但是,在教育管理领域,高效的技巧与策略是什么呢?虽然教育管理学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但是教育管理的技巧与策略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如果教育管理学仅仅是简单地对过去经验总结的推论,那么它能够适应现在的教育吗?如何与其他学科的管理理论协同发展呢?

3.我国教育管理的完善对策分析

3.1构建全新的教育管理科学体系

(1)学科定位要明确,制定发展策略;(2)对教育管理的时间展开战略设计,需要涵盖目标、规划、策略等方面内容;(3)对以往的教育管理理论要进行分类整合、设计最新的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论体系结构;(4)加快构建具有规律性与合理性的运转策略,增强教育管理科学理论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3.2构建全新的教育管理课程体系

未来对人才的培养着重对以下四种课程的开发:第一是目前教育管理的障碍,第二是教育管理的理论支撑,第三是教育管理文化的构建,第四是教育管理的组织构建。目前的教育管理学具有让学习者露出锋芒、成为人才的特性,才能算是科学的。要想冲破阻碍,就要持续创新教育学理论。此外,建设教育管理课程体系的配套设施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例如教育管理培训基地的创建,培训的内容与策略都需要精心设计,让各大高校与培训基地互相合作,使其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对于各大高校来说,可以聘请教育管理这方面的专家授课或者演讲,设计课程的时候,要将学员与社会的需求都考虑到位;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MBA的教育经验,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增长彼此的见识等。

3.3努力为教育管理实践提供服务

不管是什么领域都有基础理论问题,对教育管理的研究自然也少不了这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过于累赘地解释。对教育管理的分析首先要对基层的经验进行总结,同时对于目前可能遇到的新情况也要考虑到位,并且提出与此相对应的解决方法;教育管理理论不仅担负着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重任,还要保证教育体制的革新能够保持蓬勃生机。总之,要通过分析教育管理的供需状况,使得教育管理理论革新的同时,在实践中获得很好的效果。

3.4走学习借鉴之路

以前教育管理学往往是单兵作战,当前研发项目要转变这种状况。分析中不仅要吸收外国的科学管理理论,对其先进的管理策略与技能也要引进。(1)加大力度翻译外国经典的教育管理作品;(2)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管理经验;(3)借鉴其他学科的先进管理经验;(4)要防止出现循环性与低水平的分析。

3.5走创新构建之路

走创新构建大道是目前我国教育管理理论的使命。专业化是中国教育管理理论的源泉,优势就在于自身的“土”,但是这“土”还有不足之处,还需要不断创新。(1)对中国教育管理发展中的优质例子分类别地搜集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对于过去几十年的教育管理实践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寻找隐藏的规律,构建与国情相符的教育管理体制;(3)寻找与中国国情、地方情况相符的教育管理发展道路,真正实现本土化、社区化的发展目标,赶超前者。

4.我国教育管理改革发展方向

第一,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素质教育。深入改变教育理念,纠正错误的教育想法,革新培养人才的形式、学科内涵与教学策略,提升整体的教育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加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相关的内容,让这些理念进入学生的脑子。要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考试体制也需要进一步革新。

第二,九年义务教育要进一步普及与巩固。对于教育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要努力实现“两基”目标,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要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对于经济发达地区,促进地方义务教育的发展平衡,每所学校都要保证教学质量。

第三,提倡职业教育。在加大各大院校普通高等教育构建的同时,要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学校要坚持两个面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使其更加多样,更深入地革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完善勤工俭学体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半工半读,增加招生数量。

第四,加大建设教师队伍的力度。教师队伍的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教育中。格外关注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将重点放在农村地区,吸引城镇教师到农村去。对在岗教师要适当培训,让他们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老师的整体薪资水平。

第五,当前中国的教育存在两大问题,即“上学难,上学贵”。要加大力度解决这两个问题,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支持鼓励,切实贯彻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在各高校要完善“绿色通道”体制。

5.结语

正因为我国当前教育体制有很多不足,所以我们不仅要结合实际,还要与时展同步,运用创新的思维与策略完善教育体制。始终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两个理念为指导,促进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新平,蒋和勇.新世纪教育管理学的新方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3).

[2]张新平.析教育管理特殊矛盾性说及其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6(01).

[3]李萍,李军阳.我国大学人文教育的缺失及成因分析[J].科学教育,2008(01).

[4]刘科荣,唐竞瑜,邱瑞玲.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9(07).

财务管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1.革新教育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新世纪以来,台湾高等教育面临全球化、法人化、少子化、校际整并等多重挑战。为适应企业需求与高等教育环境变化,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竞争优势,第一科大在2010年提出开创台湾第一所“创业型大学”目标。学校透过“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育成”二大主轴,在既有的教学和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整合环境、信息、资源等创新创业元素,培育学生的创新特质及热忱、投入与分享的创业家精神。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科大提出的“创业型大学”并非要求学生都去创业,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更广义地培养和提升学生运用组织资源提品和服务,掌握市场契机,进而创造商品新价值,使学生具备“热忱、投入与分享的创业家精神”,同时兼具就业与创业的能力,进而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

2.服务于培养目标的课程规划和师资配置。为使校内教育契合产业需要,财务管理系在规划课程时,专门成立了课程咨询委员会,向产业界咨询,获取他们对专业人才的期待和要求,并邀请产业界主管参与课程制定的讨论,最终形成通识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模块,并围绕三大模块精心设置每门课程。在设置课程时,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领域多元化,实施因材施教,财务管理系围绕本专业“双主轴”的人才培养目标,除了公司理财与投资管理两个就业方向共同课程作为必修课外,还根据专业内容和特点,分别开设大量不同的选修课程。学生在修完专业必修科目之外,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志向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职场所需的选修科目。

值得一提的是,为顺应大数据时代金融业数字化趋势的要求,财务管理系在财金专业课程外,还将《程式设计》与《资料库分析与应用》这两门课程列为必修课。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可以开发出网络口碑系统,分析网络大数据。这为后续训练学生利用财金资讯数据进行实务操作和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培养契合时代需要的“智慧金融人才”。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同时具有互联网和金融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奇缺。财务管理系以输送应用型人才为坐标,结合产业最新发展需要,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量身定制式的改革。财务管理系适应市场需要,及时调整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兼具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数据处理技能的学生。通过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以及通识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训练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运用计算机技术对财金大数据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分析,使学生成为具有大数据分析、风险管理、金融产品网络销售、量化投资程式交易等综合能力的智慧金融人才。

4.兼容并包的财金实作能力培育过程。财务管理系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意、创造、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财金实作能力培育四部曲”作为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已经成为本系培养应用型人才成熟的培养模式。“四部曲”内容丰富、全面,其中最能体现第一科大财务管理系特色的是“财金资讯实作”。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作能力,财务管理系兼容并包,整合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建立了台湾第一个实习金控中心、金控教育云,以及财金大数据中心等。①实习金控中心。中心包含两岸财金资讯教室、实习银行、实习券商等三间专业教室,为培育学生实务技能、实现毕业即就业的目标做全面性的规划。② 金控教育云。金控教育云拥有股市虚拟交易所系统、模拟银行系统、基金模拟交易系统、个人理财系统等共计40套财金软件,实现了“财金软件云端化”、“实习教材云端化”及“授课过程云端化”。金控教育云的运用,对于传统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方式的转型升级、扩充财金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普及和共享、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提升课程执教能力、培育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素养等大有裨益。③财金大数据中心。财金大数据中心由金融资讯实验室、财务资讯实验室、保险资讯实验室、会计资讯实验室四个实验室组成。中心采用“学校搭台、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模式,按照“专业、行业、企业、职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心实现了企业、教师、学生三方互动与融合,同时也是财务管理系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平台。

5.多渠道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充分落实理论与实务并进、完善产学接轨的规划,财务管理系定期举办实务座谈会,邀请业界专家到系所发表实务专题演讲,以增进学生对实务界的认识和了解。安排教师与学生组团到企业界和金融机构参观学习,给学生提供多元的实务实习机会。

通过提供多元实习机会,增加学生在不同领域的经历。实习机构主要以银行业、证券与期货业、保险业、信托业为主,以及部分评估公司、投资公司。通过零距离在岗实习,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学生专业能力和未来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6.注重对教学、实习的过程控制,确保实际效果。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企业实习在促进学生理论与实务经验融合、培养学生职场应有态度与能力、体验职场生态、验证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确保实习效果,财务管理系帮助学生为自己准确定位,制定实习方案,规范实习内容,细化实习考核要求。每位老师辅导的学生数量严格控制在5-7名以内,确保对每一位学生的辅导效果。实习期间辅导教师进行实地访视或举办座谈会,对实习机构及实习生进行双向沟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辅导老师应形成书面记录,并提出解决方案。实习生学期总成绩,由实习机构评分、实习辅导教师评分以及实习生心得报告等三方共同构成,各项目评分比重分别为4:3:3。实习辅导教师根据其访视结果,给予实习成绩;同时,实习机构对实习生进行考核,填写校外实习成绩考核表。

二、第一科大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1.确定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教育而言,其与社会技能培训有很大的不同。作为应用型大学,学校培育人才须与企业用人需求相契合,但也要明确一点,即大学教育并不是为了迎合企业的用人所需。大学教育的目标更多的是为了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人生选择,少了现实和功利。对于学生,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其必要的专业知识,提升未来职场的适应力与竞争力,还要注重对其思想品德和职业操守的培育;对于社会,大学教育则是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输送具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新鲜血液。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树立、完善涵盖人才培养、技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专业培养目标,三者缺一不可。

2.课程设置满足“博雅与专业并举”的人才培养需要。笔者注意到,第一科大财务管理系在选修课程设置时,开出了足够多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多样性需求。如财务管理系要求学生专业选修课需修44学分,至少12门课程,但为学生提供的可供选择的课程达到180学分、60门课程;博雅通识课需修8个学分,但提供了85门课程,总计160多学分,学生具有充足的选择空间。反观我们的大学开设的选修课程,学生能够自由选修的余地很小,选修课程变成了事实上的必修课程,失去了选修的意义。因此,应开出足够多的符合我们对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培养要求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在博学的基础上求精和求专。

3.调整高校对教师“引人、用人”的标准。要培养应用型大学生,首先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从现实来看,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引进人才、培养和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等环节,与应用型高校对师资的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招聘教师,最看重的仍然是该教师是否具备博士学历,是否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对学校教师业务能力的考核,多以教师、完成项目课题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判。虽然也有部分老师到企业兼职,但学校对兼职过程缺乏统一组织管理,对兼职实际效果缺乏有效监督和考评。在此引人、用人标准下,学校绝大部分老师均属于“学院派”,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但实践能力、创业经验却严重不足,难以真正承担培养应用型大学生的重任。因此,应尽快转变“唯学历论”的观点,调整引进师资力量的标准,抛弃唯学历论,提高“实战派”教师的比例。同时,对已在岗教师,应调整考核标准,注重教师实作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使之适应应用型大学的要求。

4.建立“互联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形式。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颠覆了财务管理的决策流程和企业中的身份定位,并进一步颠覆传统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尽管以往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也会利用网络,如建立各个课程的网站,但基本上是教师把教学资料存放在网站上,师生缺少有效互动,网络课程只是作为课堂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教学效果并不好。在互联网浪潮下,老师应整合、筛选网络资源,增加学生在线虚拟实训操作的训练,推广财务管理专业教学APP软件,及时筛查、整理、反馈学生学习动态,及时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发教学资源,从企业关注的财务信息、报表以及资金的运营出发,建立相关的数据中心和实训平台,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训练。

5.提高人才培养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目前我国高校应用型大学建设过程中突出问题是政策“大而全”,但可操作性较差,对政策的执行力不够,因此很多政策就成了“空中楼阁”,看上去很美,但很多都只停留在纸面上,实际工作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为实现向应用型大学成功转型,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除了发展方向和改革思路等一般原则性规范采用简约描述,对政策的实施办法、具体要求,则要按院系部门、按专业分别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政策。二是严格对人才培养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与问责,保证制定的政策切实发挥作用。如果把制定政策视作“立法”环节,遵循和执行政策则是“法”的实施环节。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需要地方政府、校外企业和校内部门等多方协同配合,充分调动各方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积极性,建立政策实施情况监督和问责制度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基金项目:徐州工程学院2015年教研课题“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研究――以徐州工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为例”(编号:YGJ1523)。徐州工程学院2016年教研课题“大工程观理念指导下省级品牌专业的建设及凝练――以徐州工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为例(编号:YGJ1620)。]

财务管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

高等教育处于国家教育金字塔的顶点,统领国家整体教育体系的灯塔作用是其他层次的教育不可替代的。而教学模式的改革又是高等教育质量改革的基石。因此,必须从作为教育教学体系的基础——教学模式出发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策略和具体路径。“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提出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指出一条全新的道路。下面将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思考如何创建研究性教学模式。

一、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发展背景

财务报表分析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率先采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的是美国的银行家,依据财务比率对贷款者的偿债能力以及信用情况做出衡量与评价。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报表分析技术又逐渐被一般工商企业所借鉴,全面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目前,财务报表分析已成为西方许多国家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

在我国传统的课程体系中,并没有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设置,相关的财务比率分析内容散见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之中。这种状况的结果是,学生片面的认为会计就是被动的记帐和编制报表,财务管理就是投资、筹资和进行股利分配,严重缺乏运用财务信息,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整合分析的能力。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商学院、管理学院才陆续开设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并将其作为财会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对于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而言,迫切需要具备对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加以综合分析和利用的能力。为此,从2005年起,我校开始在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教学中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并随后将其纳入MBA、EMBA教育体系。

然而,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非常年轻的一门课程,教学方法普遍沿袭会计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侧重讲授式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挤压性教学方式,存在着重知识轻思维、重记忆轻运用的缺陷,迫使学生进行机械学习,抑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研究性教学思想也应运而生,以应用特点见长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模式面临改革。

二、研究性教学思想的提出及特征

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高等教育改革的几份重要报告掀起了高等教育理念的一场革命,研究性大学及延伸的研究性教学的教育价值导向成为共识。《面临危机的国家》(1983),《构建理工科本科教育的未来》(1986),《构建理工科本科教育的未来的新期望》(1995),《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性大学蓝图》(1998),以及《重建本科教育——博耶报告三年回顾》(2001)等报告构成发展研究性大学的重要理论支撑文献。这些报告是在对美国本科教育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反思和回顾后写成的。报告指出:(1)教育如同一个“过滤器(filter)”,筛选出极少数极高质量的毕业生,而其余大多数学生成为“宇宙中无归宿者”(homelessintheuniverse);(2)许多新教师没有充分准备就开始教学,他们缺乏科学发现的激情和信心以及帮助学生进入科学领域的能力;(3)太多的学生在学完理工科课程后感到这些课程枯燥无味,失去兴趣;(4)学生一般是修满学位要求的学分,但缺乏对知识的系统认识,不知如何思考,不了解知识间的联系;(5)太多的毕业生工作时没有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缺乏继续学习的技能和动机[]。

研究性教学是伴随研究性大学的建设而提出来的,高等教育教学的重心应从传授知识转移到以研究、探索为基础的教学上来,采用现代教学方法,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和文化的接受者变成探索者,其目标与“储蓄式教学”、“继承性教学”、“复制式教学”等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杜威曾指出:学习应基于有指导的发现,而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探究式的学习要求教学模式的深刻变化,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标准,激励主动而非被动式的学习,鼓励学生成为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者是研究性教学的根本特征[]。

三、研究性教学价值取向及应用

(一)研究性教学理念与基于问题的学习

研究性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课程演绎中,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与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提出、分析、解决和评价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实现研究性教学精髓的一种较好的思维方式。学习过程不是始于教师讲解基本原理,然后学生运用原理应试,而是从现实问题出发,学生自己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疑问和兴趣点,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进而形成探究性的良性认知循环。基于问题进行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为学生准备好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的问题,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挑战学生进行高层次的思维。例如,在学习表外资源对目标企业财务评价的影响时,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作为学习起点:小金库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小金库现象普遍存在?这是一个有“噱头”色彩的提问,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建议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对此问题展开调研,对初步调研结果进行讨论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小金库的存在对企业财务报表以及业绩方面的影响。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必然会对表外其他资源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冲动,最终水到渠成的深刻理解了表外资源对目标评价企业的各方面影响,同时,针对具体问题主动求解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研究性教学的思想应体现在教学模式中的每一个环节。基于研究性教学的课程模式的改革流程参见图1。

(二)师生角色定位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例,学生应是教室中的主角,教师以问题设计为起点,启发、引导学生展开研究式学习,并对学生探究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在研究性课程教学中,学生要实现以下的角色转变:从接受式和拷贝式的被动学习转变为探索式的自主学习;从个体学习考试到团队共同研究、沟通和讨论;从单纯储备知识到锻炼创新思维和决策能力。教师则要实现以下的角色转变:教师不再是讲台上倾倒知识的翻斗车,而是把学生看做足球场上的队员,自己是经验丰富的场外教练,以学生为中心,提供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过程、提供学习建议,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调整和监控,并在关键环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激励、指导和评价,让学生在“干中学”(“learningbydoing”)。

应用性和综合性是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突出特点,由于分析目的和目标企业的不同,决定了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思维。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中,教师更应将学生领上舞台,抛砖引玉,指出问题的方向,由学生自己披荆斩棘,选择学习道路。即使走了错路、绕了弯路,这种体验也是一种学习能力的积累。

另外,课堂师生互动次数可以作为评价师生角色定位是否正确的一个重要指标,启发式的提问是实现互动目标的有效途径[]。师生互动可以体现在课程设计的许多方面,例如课堂上的案例研讨,教师引导学生在国内外著名上市公司中,根据行业或其他特点选择案例,然后参加学生小组案例研讨并给出自己的看法。师生互动也可以从课堂延伸到课堂之外,例如,美国空军学院的诺瓦科教授等人建立的及时教学法(JustInTimeTeaching,JITT)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内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借助于网络的即时性特点,师生互动跨越了时空的限制。

(三)实现研究性教学的几种方式

研究性导向的课程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课程目标的定位,其实现更依赖于课程的具体组织方式。教学方式的创新是一项富于激情的工作,在此过程中创造性和弹性都较大,需要持续的思考和点点滴滴的经验总结。根据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特点,我们认为,下列方式与研究性教学思想有较好的契合度:

案例研究教学法(Casestudy)。学习过程从一个具体公司的财务问题出发,经过学生自己的分析,得到可能的解决方案,案例成为架接教科书和现实世界间的桥梁。案例法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提高学生对财务报表系统分析能力非常有效的手段。案例研究的设计包括财务分析技术方法的应用,财务报表分析范例的提供,以及引导学生如何采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方面。案例的选择注重经典性、财报时效性、以及行业选择的多元性。

专题论文研究(PaperResearch)。学生进行专题论文研究,从设计和安排研究过程到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从数据或资料采集到整理成文,经历的是一个主动研究过程。作为课程设计中的专题论文工作量不宜过大,选题应较为具体,例如,盈余管理手段的分析,ST公司摘帽方式的剖析等均是较为合适的研究专题。

体验式教学(Experiencing-teaching)。体验式教学以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设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景和机会,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自我体验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式教学直接来源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维德罕管理学院的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体验式学习理论在实践中也得到了有效的验证,体验式学习的效果远远优于单纯的读、听、看等传统方式的学习效果。传统学习强调过去的知识和记忆,很少学生参与,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标准化学习。而体验学习则强调做中学,即重视的是感觉体验、领悟和认知,集体参与学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观察”、“实验”、“探究”、“调查”、“实践”、“模拟制作”及“设计”等教学方式,均表现了体验式教学的思想。从广义上来看,我们前面所讨论的问题导向的研究性教学、师生角色定位、案例研究、专题论文研究均从不同的侧面表达了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体验式教学的手法非常丰富,很难通过列举的方式一一表达。古人云:天在山边,走近山边,天又远;月浮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我们的教育如同这天边远山、水里浮月,追求永无止境。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课堂体验式教学展开了一片新天地。影音手段极易充分展现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调动激情,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并实现认知目标[]。例如,在理解“CFO(ChiefFinancialOfficer,首席财务执行官)如何看报表”这个主题时,首先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播放几个跨国公司CFO关于报表阅读观点的录像,生动的再现了实际商业社会中的相似情景,学生的情感体验将非常深刻。

四、结论及展望

任何一门课程的改革都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者们持续的热情、脚踏实地的耐心和富于灵感的思考。研究性教学思想的前瞻性已得到高等教育领域的认可,但要有效地实施到教学实践中去并非易事。由于课程性质的不同,以特定课程为研究目标的研究性教学也将体现差异性。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并不限于本文前述观点,很多配套措施需要设计和安排,例如教师上岗前应接受本课程研究性教学法的培训;考虑研究性教学标准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以纸质、电子、网络等媒介为载体的开放式教学资源的供给;变革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命题多以实际问题立意,要求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能力和方法,考察学生对财务分析方法整体的运用,例如,采用开卷的方式,给出某上市公司年报,要求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该上市公司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对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并给出建议,就是较好的一种考核设计。

财务管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应用本科会计专业 应用型人才培养 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会计学是人们对会计工作的方法理论的科学概括和经验总结,是一门应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会计专业多以传统的学科教育形式,在本科院校出现。学科教育的毕业生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但岗位技能不强,这给强调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应用本科教育带来了契机,也引发我们的思考:如何设置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何确保各各实践教学环节有效衔接,充分体现应用本科教育技能性和运用性特征?

一、应用本科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应用本科教育是相对于学科教育而言的一个高等教育类别,同传统的学科本科相比较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特征 。在培养方案的设置上,更加鲜明地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并且试图与相关职业能力的养成有机结合,并且为毕业生后续专业拓展奠定基础。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职业技能,构建学生的职业素养。

基于以上考虑,应用本科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掌握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具备现代经济环境下的会计、税收知识;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相关经济信息处理,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咨询机构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相对于会计理论教学体系而言的,它是指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培养计划时,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的教学体系。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的科学合理程度对于应用本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养成基本的职业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协调、合理搭接,成为达成会计专业培养的有力保证。

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一)应用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

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应锁定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实践教学体系目标的确定由学校、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教育研究专家共同制定完成。校外专家提供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应用能力的标准;校内教学管理机构及专家、专业教师结合校外专家提供的标准和要求,制定符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学生的实践教学。具体为:通过专业实践锻炼,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具备会计以及相关、相近专业从业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有效应用能力、专业技能熟练操作技巧以及创新、拓展能力。

(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块

1、公共认知课程模块:该课程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高等文化程度;具备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寻找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树立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和勤奋进取的负责态度,锻炼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和健康的体魄,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生教育做好必备的文化基础及身心素质准备。该课程模块可包括思维锻炼、体育、信息技术、法律、职业道德、文学修养、实用英语等课程。

2、学科基础课模块: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金融学学等。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财务、会计和其他经济管理岗位群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是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相关实践能力做准备的基础性学科平台。达成培养学生职业发展潜力的需要,保证本科适应性的要求。

3、柔性专业方向模块[含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模块]:该课程模块可以依据相关专业核心内容以及国家各级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配置课程套餐,供学生自由选择。

4、综合素质教育模块: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公共关系、社交礼仪、办公自动化、美学、心理健康、中外文学名著赏析、中外名曲赏析等。该模块为开发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素质教育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应用本科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为达到校内养成专业技能的目标,我们设计了专业认识、课程实习、综合模拟实习、校外实习、社会实践五个实践教学环节。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来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1、专业认识。应用本科学生来源于高中和三校生。大部分学生没有任何专业体验。专业认识课程的导入从学生入学开始,根据学生对专业认知程度的加深逐步展开。目的是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直观感受,认识会计工作中的岗位设置,使学生逐步认识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职业界对会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树立专业思想,培养专业兴趣。可采用

方式有:骋请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公司业务能力较强的会计师、会计理论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学前专业教育;选定具有代表性的会计主体,将其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会计工作程序拍成录像片作为学生入学时专业认识教学片。

2、课程实习。课程实习是阶段性的会计实习,是结合课程特点进行的实习。课程实习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的学习方法,通过实践活动来反思、理解抽象复杂的理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教学实施进程选定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筹划等核心专业能力养成的课程,结合理论教学进度适时适度开展课程实习。

3、综合模拟实习。综合模拟实习是通过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选定的模拟教材,由学生完成从建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的实习。

(1)综合模拟实习方式。手工模拟实习与电算化模拟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两种方式,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不能相互替代。手工实习是基础,使学生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逻辑关系,电算化实习是手工实习的发展,适用未来职业的需要。

(2)综合模拟实习中会计业务处理阶段,可采取全程模拟实习和岗位模拟实习两种方式。全程式模拟实习:每一名学生自始至终独立完成选定企业一个月的所有会计核算业务。目的是了解会计分工,加深对会计核算程序的理解。

岗位式模拟实习:设置会计岗位,按岗位分工进行实习,承担岗位职责,独立解决问题。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每一岗位的工作内容及各岗位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校外实习。学生走出学校,了解会计工作的环境。校外实习的两种方式,一是毕业前夕,由学生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二是由学校创建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会计实习、实训中心,组织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学生通过校外实习,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感受实作。

5、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社会工作经验的积累,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感受激竟争。

每个阶段结束后都要求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实习实训感知、阶段性专业论文,并进行交流。旨在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济.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04(06)

[2]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教育厅关于遴选部分省属本科院校职业技术学院试办高职本科的实施意见(讨论稿)[R].2007(10)

[3]仇俊林,范晓阳.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

财务管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已有的诸多研究将创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把二者视为紧密结合、彼此融通和相互渗透的关系[1]。但我们需要分析创业教育关系紧密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差异和困境。

(1)内在悖论

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正在全世界迅速发展,但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方向和方式的观点却不一致。现有的创业教育经常以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为依托,必定绕不开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知识。而从理论深层分析,两者有着内在的悖论。库拉特科认为创业学是商学院的未来,创业学专业的相关教员正转变为领导人角色。商学院教育领域有一个相当有趣的辩证法:控制和创新,即服从于创造,他们是互相矛盾的两种方法,可以归类为不同的思维体系。服从导向的管理学科(如金融、会计)与强调创造和创新的创业学之间存在理念上的巨大分歧。澳大利亚的创业学教授凯文•凯德尔认为创业学教育摆错了位置,它好典型的大学商学院的教育不协调,无论是在教授课程的方式上,还是在评估方式上。新的领域必须拓展到管理学或者工程学领域之外,或许甚至是大学之外。创业学教育家戴维•伯奇认为,商学院教给你的恰恰是创业学的反面;基本上来说,商学院是教你如何为别人工作。欣德尔甚至质疑创业学专业是不是应该在商学院教授,提出创业学属于在任何地方都可教授的课程,只要那里具备了具有创业的天才想法和对待创业的正确态度[2]。从形式上看,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属于工业时代的产物,细化的分门别类学习,而创业教育具有后工业时代的思维方式特征,强调资源整合、持续发展等。工商管理类专业大致沿着工业时代思维——工具主义——专业细分——显性有边界——传统教育模式——聚集模式的模式进行,而创业教育则是根据后工业时代特点——人本主义——专业融合——隐性无边界——创新教育模式——辐射模式的路线展开。

(2)现实困境

目前的创业教育的课程资源贫乏,内容零散未成体系。加上教材西化的倾向,不能与国情相符合,导致理论单薄,无法支撑创业教育的体系化开展。首先,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已有研究成果从数量上、质量上处于初级阶段,创业教育系统理论薄弱,导致理论研究尚不能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教学实践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其次,高校的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教育,未能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开展并未形成有机联系,更无法做到以创业教育来统领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如能将创业和创业教育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特色来构建,本来就相当不容易,二者相互有机融入更加艰难。再次,高校的创业教育多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教育,只注重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误以创业竞赛、创业报告代替创业教育。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从“点”上展开,相应地学生就失去自身专业优势的有利依靠。必须清醒地看到,创业教育决不能脱离专业教育而孤立进行,因为人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不能如同具体的技能那样传授,而需要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所内涵的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教化积累才能潜移默化地生成。

2创业教育的显性开发融入

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包括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创业教育至少可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在显性层面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二是在隐性层面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

(1)创业教育的层面

完备的创业教育具有某种层次性的特点,并非在一个点、一条线或一个面上展开。创业教育具有某种纵向的层次性,大致包括创业思维层面(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层面(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理论、经济法、税务及知识产权等),创业能力层面(企业运营、组织协调、团队管理、组织策划),创业模拟层面(创业设计、沙盘决策模拟等)。每个层面均可由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来体现和落实,亦可提升学生的投入度。

(2)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共性

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均具有明显的外向性,即眼光向外才有效果。这种外向性表现在教师视野和实践的外向性,专业课程体系的开放性,以及学生实践的外向性。美国高校教育创业模式的典型三种模式中的“聚集模式”是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主要面向商学院和管理学院的学生。课程内容表现为高度的系统化和专业化,创业教育的师资培养、经费筹措、课程设置等事宜都商学院和管理学院负责、组织和实施[3]。

(3)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

创业教育是工商管理类教育的深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在创业教育的创业知识层面和创业能力层面的一部分有共通之处,因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可以创业教育为专业支撑,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创业教育的载体。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是按照学科门类或技术领域划分的,重在传授工商管理类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而制定展开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课程评价等。以创业教育为导向,完全可能为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专业特色,反过来塑造专业教育,并按照不同教学阶段强化课程实践。

3创业教育的隐性渗透融入

创业教育在思维层面呈现出持续性、隐蔽性的特点,学生独立意识和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意志品质无法靠显性的课程知识单独承担。

(1)隐性渗透的内容和方式

隐性渗透的创业教育融入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方式,更加具有现实性。创业教育不只是创业知识、能力,先导性的创业的思维和心理准备必不可少。我们的创业教育首先要强化创业意识、捕捉商业机会的敏锐程度,对创业激情和理性的理性关系的把握,保持创业者必须的好奇心、兴趣、激情、理想,使学生始终保持自我探索,摒弃心态而保持风险意识的底线思维。这些内容可以渗透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大部分课程中,以创业教育作为主线,会使得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立刻饱满起来。另外,对于创业管理而言,某些行业的知识属于隐性的知识,只有身处那些行业中才可以领得到,因而,隐性渗透的创业教育方式在这些方面更好的作用[4]。

(2)创业教育目标的实际达成

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的学生中,只有少数人能创业,而创业的学生中能有所成就的会更少。因而,不能把创业成功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受到的创业教育训练首先是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方面的,这是一种思维状态的提升,是对市场环境的把握和机会捕捉的敏锐度训练。需要让学生懂得创业的高风险收益特点,懂得把技术、思想商业化,构建商业模式的方法,创业思想落实到团队中并成为团队文化的运行方式等等。总之,除了培养创业意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懂得创业的思路和方式,成为学生专业思维体系的一部分,为整个社会积累创业智力资本的存储量。

4创业教育融入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对策

(1)创业教育师资的开拓

事实上,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比普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师要深入而全面,除了较高的文化素质,还要具有强化的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解决企业运营实际问题能力、市场策划能力,才能完成创业教育的教学的任务。创业教育的教师应在具有较高受教育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具有创业教育的专业关联性,最好是具有创业实践、企业咨询经历,与社会和企业联系的交流能力、对学生的服务意识,乃至某方面的创新能力。简言之,创业教育应具备创业学和创业管理、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有效地将创业教育融入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中。从创业管理角度看,创办企业离不开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风险控制等因素的制约。有过创业和咨询经历的企业家往往具有正反两方面的环境认知和经验总结,对于创业共性的问题会有贴切的指导。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在企业管理、运营,财务和风险管理方面具有良好基础,是指导创业和企业经营的导师;对于非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加强创业项目的策划运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传授。因而,创业教育开展的师资,很可能需要由富有经验的校内外指导者构成创业咨询团队。同时,应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进行创业实践的机制,包括培训、激励和创造条件,以鼓励高校教师创业。

(2)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靠岸”

从创业教育到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课程显性开发和隐性渗透方式,就是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若不与行业相结合,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指向性,无论从学生就业还是专业建设,都容易导致方向模糊。没有方位感的教育,必然导致迷失,如大海上的航船缺少目标,缺少前行的动力。因而,从这个角度看,以创业教育为方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指明航向,密切结合行业、企业热点“靠岸”。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学生毕业之前就能对某些行业特点、规律有常识和经验,对某些行业的供需价格、供应链、销售渠道等有相关了解。

(3)运用商业计划书

某种程度上,商业计划书的撰写可以成为工商管理类专业“靠岸”的出入口,它要求专业必须结合行业的环境、规律和特点来展开。商业计划书可以横贯宏微观环境分析,战略分析,生产与运营管理,人员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绩效薪酬、员工关系,新产品策划与开发、营销策划、品牌运作、渠道和销售管理等,财务管理的成本核算、融资并购、会计统计等等。紧密结合行业的商业计划书的高质量团队化撰写既可视为创业教育和工商管类专业教育的结合点,也可成为创业教育的显性开发和隐性渗透的综合性训练,完全可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创业开辟道路。

财务管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应用型 课程体系构建改革 人才发展潜能培养 职业能力培养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

财政部规定单位会计岗位属于管理岗位,这就意味着会计学专业教育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作为应用型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不能只是技能应用型人才,还要在报税、理财上独当一面。因此为该岗位培养人才时,针对用人单位规模层次不同,设置理论课、实践课时数不同。

笔者在某所应用型高校担任会计学专业教研室主任工作长达十多年。起初两三年做教学计划时,按照学校文件规定的总学时数、总学分、每一学期考试门数、实践比例等要求,参考电大、自考等课程时数以及大纲,再加上教学经验,设置具体的理论课程、实践内容;后来通过带学生到企业、公司做调查,以及参加省内会计技能大赛、与各高校同学科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对如何设置应用型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有了思考;通过与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的联系、沟通,在向一些知名专家咨询、请教基础上,对应用型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设置有了一些新的体会,现加以总结,供同行参考。

二、设置课程时需要从基础知识、动手能力、未来发展等方面考虑

设置课程时需要从三方面考虑:首先,要以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设置课程;其次考虑学生快速上岗设置课程;最后,要以学生未来发展潜能设置专业课程和其他课程。

(一)要以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为铺垫设置课程

除了公共课程外,专业基础课程有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财政与金融、经济法、基础会计、统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会计、财务管理、税法与税务会计、市场营销学等。

(二)要让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上岗设置课程

学生快速上岗,其相关的课程,主要是针对岗位设置仿真实验,其实验环节有:基础会计随堂实验、财务会计随堂实验(仿真实验)、成本会计随堂实验(仿真实验)、电算会计随堂实验、出纳业务实验、办公自动化、会计(工业)综合实验等。

(三)要按照学生未来发展专业潜能设置专业课程和其他课程

涉及培养的学生未来发展潜能的课程要从理论课和实践环节两方面考虑。

1.设置的理论课程。要针对专业强的财务会计设置强化课:中级财务会计(会计师考试教材或者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分析等。

2.设置的实践环节课程。(1)要针对理论课的难点设置实验,主要有:投资业务实验、所得税会计业务实验、所有者权益业务实验、利润计算及利润分配业务实验、会计报表编制实验、纳税申报表编制实验等。(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设置实验和写作:包括财务报表分析实验(要求学生画出坐标曲线图)、会计制度设计调研报告、毕业论文等。

3.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课程设置。这类课程主要在选修课程设置时完成。比如,会计学内容微观,需要设置一些宏观方面的课程;会计学专业属于管理类,需要设置管理类的课程;会计学专业专业性强,需要设置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类的课程;也可以设置国际贸易类课程等,具体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而确定。

三、完成教学计划内容的保证

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学计划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明确目标及要求

在教学计划中,要明确培养目标及专业培养要求。

1.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会计和法律等知识,能在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和各类专业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注册税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从事会计实务、税务、审计、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专业培养要求。通过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能力:(1)熟悉国内外与财经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2)掌握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和金融学的理论与实务;(3)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4)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经济信息获取及分析能力,解决会计、税务等问题的基本能力;(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6)具有一定的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7)具有良好的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英语)资料和会话的能力;(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对保证并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提出具体办法

对每一门课程“教”的要求是:在排课、选择任课教师时需要长期把关、监督,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1.每一门课程至少配备两位教师讲授,目的是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2.科学地安排教师教学工作,引导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研究方向。在给教师分派教学任务时,一方面要尊重教师的专业特长,另一方面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研究方向,每一门课程连续讲解最少3遍才可以更换为其他的课程,并以老带青,使得老教师教学更成熟,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会计专业中各个子方向均有研究领域人才,形成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学团队。

3.教师的专业知识更新与教学水平提高的办法。教师的外出学习交流与内部交流相结合,学历提高与进修访学相结合。

4.引导教师在授课时,应尽可能选用不同版本的教材。提倡教师多更换教材,这样便于教师吃透所教内容,灵活、熟练讲解基本概念,便于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征订教材上,除了强化专业课程运用社会考试指定教材以外,其他的教材一般不运用考试指定教材作为授课教材,避免学生学得过死,回避应试教育,使学生学会分析式、研究式的学习。

5.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监督、评估、信息采集与反馈、控制体系)并有序运行。注重校、系两级教学督导工作以校、系两级教学督导专家为指导,规范理论、实践环节教学评价标准,形成学校督导、系部检查、学生评教、专家评估、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毕业生返校经验总结等监控体系。

6.教材建设要有突破,教师的科研能力需要不断提高。组织教师编写教材,选择参编教师很重要,应该选择连续讲解该门课程至少7-8年以上的教师,这样的教师编写的教材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一般不会出现东抄西凑别人的内容,对难点内容不会出现讲解不清,甚至犯概念性错误,书的质量会高一些。长此以往,一定能培养出一支一专多能的师资队伍。

(三)要对学生学会、学扎实本专业内容提出办法

对于每一门课程“学”的要求是:为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能够学到本学科核心知识,要“淡化”本学科难点知识。

应用型高校教育,不仅要做到应用型教育,同时也要达到高等教育标准,在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时,不仅要考虑到基础学科专业知识、专业强化知识、专业拓宽知识、本学科学生就业的相关岗位具备的能力知识,还要让学生毕业具有“零距离”工作能力,未来发展应有的潜能等。因此,在设置教学计划时,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发展潜力为教学目的,设置实验内容要有科学性。

首先,利用一周的时间让新入校的大学生到工厂进行企业实践认知,让学生参加生产作业,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产作业流程,为后期学习会计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因为会计核算的简单与复杂,主要是随着实际交易活动的简单与复杂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会计工作是围绕实际交易活动的货币计量、核算与监督而展开,学生没有实践活动经验,不下厂认知学习,很难提高专业知识。

其次,把好考试关,尤其是实验成绩,十多年来,我们对学生综合实验训练的考试方法是当场答辩,这样做效果很好。

再次,让学生“淡化”本学科难点知识。其主要方法是:在实验难点内容上,由小组教师指导小组学生;在理论难点内容上,基础课程教师讲授之后,再由后期讲强化专业课程的教师再深化、再巩固讲解,当然,讲强化专业课程的教师一定是有经验的老教师来讲授。总之,实践课程教学链条为:企业实践认知――结合课程随堂训练――综合训练――仿真训练――毕业论文;其创新点在于“企业实践认知”。理论课程教学链条为:职业道德教育――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强化专业理论课;其创新点在于设置了强化专业理论课。增设强化专业课程的目的是便于学生更深层次理解掌握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毕业之时能顺利考取助理会计师,毕业后五年左右考取会计师,同时立足于会计行业,并做好管理岗位工作。

四、如何能让学生在择业竞岗时占据优势

经过十多年教学实践,我们的在校生在各种竞赛中凭实力多人次获奖,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笔试面试中均取得好成绩。

(一)实行“双证书”制度,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多年来,在设置教学计划,我们始终把人才的培养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用人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双证书”教学。引导并要求学生考取财经法规合格证、电算会计合格证,毕业学生不仅有学历证书,还至少有一种职业资格证书(电算会计证、法规证),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提高学校美誉度,提升学生的自信度

1.组织在校生参加大赛活动。积极带领学生参加校、省、全国组织的本学科专业大赛活动,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度,提高学校美誉度。

上一篇:高中学霸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大学学习生活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