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课程范文

时间:2023-03-16 13:50:43

财务管理课程

财务管理课程范文第1篇

长期以来,酒店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学内容讲解与呈现的讲授法,这种单项信息传输方式忽视了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的创立,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体会是讲授较吃力,而学生则感到枯燥难懂,并觉得专业术语多、难度大、理不清头绪,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为实现酒店财务管理课程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亟待改革与完善。

1.重知识轻能力。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更多的是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但学生只能在大量理论灌输和大量作业练习后,只记住了课程有许多计算公式和决策方法,却不知如何运用财务知识和技术手段去分析具体公司的财务状况。忽视了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对财务知识的实际应用。

2.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造成这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学角度考虑,教学方法的单一、枯燥,课程教学都是采用课堂老师灌输讲授的教学方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极少,从而造成课程教学的沉闷、无趣,便使得学生提不起兴趣去学习。财务管理课程属于理论性较强、动手能力较弱的一门课程,如果在课程中一味的以理论教学为主,采取填鸭式教育,极容易造成学生的反感和消极态度。

3.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程度不高。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得出,虽然教师在课堂上竭尽全力讲授相关的财务知识,但学生整体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不高。随着近几年大学的一再扩招,高职高专的录取分数线逐年下降,学生在中学时期就没有打好良好的基础。再加之财务课程中会涉及相关数学计算的内容,大部分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开设相关的数学课程,致使财务课程中的有些内容学生难以理解。

4.课程考核方式呆板。

财务管理课程考核一般以考核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熟悉程度,采取笔试闭卷形式,学生只要考前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冲击一下,也能顺利通关,因此更容易导致学生在对课程没有兴趣情况下,只为考试而学习。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策略

1.摒弃为学习财务而学财务的观念。

21世纪是数字信息和财经主导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财务管理已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它是企业决策的基础和依据。作为管理者不必成为会计,但必须了解会计;不必从事财务工作,但必须成为财务管理的核心人物。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其进行启蒙性的财务管理知识教育,使其对酒店行业中所涉及的财务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最终形成一种财务思维模式,学会用数字说话,能够自觉地运用所学到的财务知识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做出一定的决策。

2.充分考虑经济法规对企业理财的影响。

企业在理财过程中,或多或少都要和政府、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企业的经济行为是由各类经济法规来规范的,企业与府的关系主要依靠税法来协调.企业与投资者的关系,受到《公司法》等企业规下由股东大会制定公司章程及有关决议的制约.企业与债权人的关系,则是依据《合同法》通过双方共同签订的合同来协调。因而,企业的理财活动,无论是筹资、投资还是利润分配,都要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并考虑到这些法律法规对企业理财的影响和作用。

3.课程设计要以企业资金运作流程为主线,增设创业教育。

创业是发现机会并付诸行动的过程,是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每一步都充满坎坷。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和智慧,更需要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四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展开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创业知识的讲解。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改革实施建议

基于高职学生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在心理行为和学习上的特点分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取舍度。

一门课程的教学改进,首要任务就是重新思考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专业行业发展的成果和动态;是否符合高职教育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否符合所在专业课程体系连贯性、纵深性学习,避免与其他课程出现高度重复性;是否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2.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的适当运用,是保证教学全过程的前提条件,教学内容依托教学方法来展示,学生通过教师合理的教学方法全身心融入教学全过程,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教学过程中应以设计完成的项目活动为基础,通过多情景模拟、角色体验、角色互换、情景再现、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强调学生做中学,突出技能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3.改进课程教学评价方法。

目前财务管理课程考核大多采用以期末考试定成绩的单一方式,且考试形式多为闭卷理论知识题。这种方式只能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基本熟知程度,学生平时放松学习,在期末花短时间能冲刺也基本可以考试通过,这样,开始仅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次检查,无法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评价的标准应体现项目驱动、实践导向课程的特征,体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统一,以能否完成项目实践活动任务以及完成情况给予评定。

财务管理课程范文第2篇

社会经济逐步发展,财务管理逐步成为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手段。财务管理课程作为高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高校培养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会计人才的主体课程之一。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深入探究,有助于完善高校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使高校教学与时俱进。

关键词:

高校课程;会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探究

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中心课程之一,课程主要依托当今国际经济发展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对各种财务管理中的基础概念,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应对各种财务问题的解决措施给予解析,是会计学习的基础课程。注重对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深入探究,有助于解决当前高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财务管理技巧,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我国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的现状

1、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

当前我国高职学校的教学课堂大部分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做笔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背离了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学形式,禁锢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散思维长期受到压制并且逐步失去自主学习能力,造成课堂学习形式单一,教学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学习成果不理想,教师也难已完成有效的教学。

2、学生对课程的了解较肤浅

财务管理课程作为会计专业课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课程中一些相关知识在其他专业课程中也有涉及,例如:“怎样做好账目处理?”会计学中主要是针对账目管理进行讲解,而财务管理则需要学习者通过账目,对整体账目信息进行综合审核,会计学中的账目管理只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部分。但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往往受到旧知识的影响,产生“佼佼者”的心理。因此,对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课程设置的了解相对肤浅,最终造成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成果不理想。

3、教学信息更新速率慢

财务管理课程与会计学,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的联系较为密切,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的综合财务支出和账目核算等综合性管理,因此,信息更新速率相对较快。而高职中教学通常采用“一门课程专职教师教授”长期教授一门课程使教师容易形成“经验教学模式”,导致教师对自身课程的实际信息更新速率较慢,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老套,教学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背离,学生形成抵触的学习心理,阻碍了高校财务管理课堂实施教学的顺利进行。

4、理论性较强,理论与实际相背离

高校教学主要以教科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参考文献,而教科书中的知识总结通常需要经过长期的整理和修正,最终形成高校教材。这个过程中教科书中的知识逐步“落后”,使高职财务管理教学课堂的实际应用能力逐步减弱,导致书本中“实用部分”只剩下固定的理论概念,造成财务管理课程专业性较强,内容晦涩难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对课程的理解,影响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进度和最后教学成果。

二、针对当前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的解决措施

1、建构合理教学课程构架

逐步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学习乐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合理的教学课程构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形成教学课堂教师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主体课堂地位的形成。同时合理的教学课程构架保障了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中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更自然,教学过程流畅,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的课堂学习与掌握,也为学生课后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探究做铺垫。

2、注重实践教学

教师在进行实际的财务管理教学时,应当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社会发展现状相吻合,尽量以当前社会中财务管理的鲜活的企业为例,将实践教学引入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实现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与实际经济发展状况相连接,注重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实际应用。

3、注重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法的结合

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财务管理课程学习,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手法的保留与更新。继承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的课堂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应当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开发教学,形成高职教学形式灵活,内容多样的课堂模式。首先,保留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相关知识和概念,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引导,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注重对学生新知识前期的印象了解;其次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新知识讲解,例如:以漫画的形式将某企业案例引入到课堂中,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4、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注重教学课堂形式灵活多样也是改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方法。例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手法,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通过,学生对不同角色扮演,形成角色心理换位思考,有助于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促进学生实际应对财务问题的解决能力。

5、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交流

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也是朋友关系。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理解,为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做保障。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做学生心灵的导师,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论

对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深入探究是当前我国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有助于从当前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促进我国高职专业课设置向着合理化发展,形成完备的高职教学模式,促进高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形成系统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管理模式。

作者:胡修 单位: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曾康莉.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旅游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

[2]周秀华.关于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3]何光红.青岛飞洋学院创业教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4]王颖.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财务管理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财务管理;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3- 0091- 02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已逐渐成熟,我国公司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再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公司财务管理是公司决策者与经营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现实中,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对传统理财理念的冲击、企业理财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国内外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改革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实践内容势在必行。

1 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目标

财务管理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各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研究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等经济管理工作的课程。

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从具体的企业财务活动中抽象出企业的4项财务活动和7种关系,即以现金收支为主的资金收支活动,具体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活动和资金分配活动;以及企业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具体包括企业与政府、所有者、被投资单位、债权人、债务人、供应商和客户、企业内部各单位、职工以及其他有关各方之间的关系。财务管理课程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要求学生在学习好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做出最佳财务决策的方法。

2 结合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优选教学案例

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性强,涉及大量数学模型和数学公式(将近200个),财务管理以现代公司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尚未正式接触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采用案例教学法,把具体的案例与抽象的理论相结合,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货币时间价值之前,引入这样一个实际案例:小李分期付款购房,每年年初支付6 000元,20年还款期,银行利率为5%,如果小李选择一次付清款项,现在只需要支付78 510元,这是为什么?在学生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后,再引入“今天的100元钱和明年今日的100元钱价值不同”的案例:在商品经济中,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即现在的100元钱比1年后的100元钱的价值要大一些,例如,将现在的100元钱存入银行,在银行存款利率为10%的情况下,1年后可从银行得到110元钱,因存钱至银行这项投资活动产生了货币的时间价值:10元钱。由此引出货币时间价值概念——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

引入经典的小故事,尝试启发式教学,增加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乐趣。例如在讲述风险与收益前,与学生分享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有一个人问一位农夫有没有种麦子。农夫回答:“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麦子收成不好。”那个人又问:“那你种棉花了吗?”农夫说:“没有,我担心虫子会吃了棉花。”于是那个人又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说:“我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不受损失。”接着请同学们讨论,农夫消除了风险,是否还有生活的意义?在同学们讨论后,大多数的学生会得出“农夫不再有生活的意义”的结论。由此引出花旗集团前董事长沃尔特·瑞斯顿的名言:“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管理风险,而不是消除风险。”进而引导学生树立“风险与报酬并存,必须学会做出最佳投资决策”的思想,因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绝大多数是在风险和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通过案例引导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得到大大提高。

3 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引入情境模拟教学法

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无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引入情境模拟教学法,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90后”的学生普遍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相对于传统板书教学,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于一体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法是一种进步,合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无疑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以多媒体为基础,引入情境模拟教学法能增加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如前所述,财务管理是处理“四大活动、七大关系”的经济管理活动,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曾经尝试将授课班级学生(30名学生)分成6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虚拟给定一定启动资金,要求学生虚拟创建“从事特定生产经营活动或服务的模拟公司”,让学生亲身体验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人员如何在“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下”做出最佳决策。通过设计多种的情境,让学生在“公司”面临多项筹资、投资、分配等选择中,做出最佳筹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股利分配决策等,在做决策的过程中,要求各个小组运用多媒体准备论据,上台陈述观点,适时增加课堂讨论环节,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学生在经营“模拟公司”时,必然会对所学理论知识做出一个回顾,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的目的。

4 注重实践教学

传统教育比较注重完整的理论体系与知识结构,应用能力培养相对薄弱。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过硬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还需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紧紧扣住社会和市场需要,强化实践性教学,是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组织实践教学。首先,在初次讲述财务管理理论时,可结合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模型(如杠杆原理、资本成本的计算),设计原理推导等实验项目,加深学生对于财务管理课程常用公式的认识。其次,以课程某一具体章节知识点为单位,通过计算机软件设计若干实验,如货币时间价值的运用、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财务报告分析(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等指标分析)、营运资金的持有政策与融资策略的选择、股利政策的选择等,提高学生对各板块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再次,举办沙盘模拟对抗大赛或其他形式的案例分析挑战赛,通过模拟实践,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为例,学院每年5月定期举办“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每年11月定期举办“商业精英挑战赛”,组委会给出特定案例,学生自由组队参赛,同台竞技,对案例的解决提出最优方案,组委会邀请校内外教授、企业经理人进行专业点评。此外,学校通过组织财务管理课程学年论文等,提高学生将财务管理知识与其他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拓宽学生财务管理知识面,高校还可以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定期邀请知名企业CFO进高校举办“CFO大讲坛”;与校外合作企业共建财务管理课程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习,以此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5 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衡量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目前,财务管理课程评价存在着评价简单化、功利化等问题。大多数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课程评价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考试(考核)评价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且评价过程简单化,单纯地体现在教师给学生考试(考核)分数和学生给教师评教分数上。这造成了学生以考试(考核)成绩为学习导向,重理论知识学习、注重答题水平提高,课后的学习仅仅针对考试内容,久而久之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评价并未发挥其课程“指挥棒”的作用。为切实提高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行。首先,建立“重能力”的评价体系。重考试(考核)分数的评价体系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建立将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相结合的对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其次,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探索建立教师与学生互评、学生互评、教师互评、课程实践基地对学生评价等多元主体的评价模式。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培养和造就适应市场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主要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课程范文第4篇

摘要: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导向下,需要与企业合作展开课程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实训教学中的资源优势。这就意味着,校企合作下的财务管理课程设计重点,应放置在实训教学模块之中。设计思路包括: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加强岗位认知、增强财务流程的掌握、建立知识线上交流平台、编写实习指导书。

关键词:校企合作;财务管理课程;高职;设计

高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中,高职院校都在开拓与企业间的合作,并把它做为自身办学的特点,这样可以有利于学校把握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实现毕业生与工作岗位的对接,有效解决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校企合作还可以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促进学校开拓办学渠道,使学校的职业教育和社会的培训融为一体,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一、校企合作下财务管理课程设计目标

(一)与理论教学互为补充

与“会计学基础”课程不同,财务管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更为抽象。为此,在实训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践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企业方通过结合自身经营管理事项,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打破校内实训的短板,促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商业实践联系起来,与理论教学互为补充。

(二)增强学生的岗位认知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涉及到学生对岗位工作强度和氛围的认知。校企合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岗位认知,让学生学习起来不再抽象,更有针对性。

二、目标导向下对财务课程教学模块解构

围绕着实训教学环节,在目标导向下可以做以下三个方面的模块解构:

(一)岗位环境认知模块

这里的“岗位认知模块”主要关注三个问题:第一,使学生在真实的财务岗位中来感受实际工作要求;第二,使学生在工作气氛中,进一步理解团队合作的价值;第三,使学生在理解团队合作之后,能够重视自身人际沟通能力的训练。因此,对岗位环境建立起充分的认知,能够促使学生理性面对之后财务课程的学习。

(二)岗位技能养成模块

岗位技能养成模块应是校企合作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当前市场的需求,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教学实践中,应突出学生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思维转换,并能知晓特定企业类型的财务工作流程,为将来适应企业需求,找到合适的岗位进行培养。

(三)专业素养拓展模块

关于“专业素质拓展模块”,在诸多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设计中并未考虑。“专业素质”就是一种意识的养成,财务管理教学中的专业素质培养,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需要使学生在企业方实训过程中逐步形成自觉的学习意识,即建立起自组织学习系统来。为此,可以通过岗位认知模块的实施来推动。以上从三个方面所做的教学模块解构,便为下面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路径指向。

三、财务管理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以上所述,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设计思路如下所述:

(一)充分理解企业方的需求

在进行校企合作时,高职院校应充分理解企业方的需求,结合企业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利用企业可提供的资源入手,突出专项能力的培养。同时,想办法通过其它可行途径来弥补企业方的不足。

(二)加强学生对工作岗位的认知

针对岗位认知教育,带队教师可以在企业小组学习中,以总结和引导的方式来促使学生引起重视,从而提高学生对岗位的认知程度。还可以由企业财务部门技术骨干或者负责人开设专题讲座,若有校友在企业财务部门则可以请校友现身说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工作岗位有一些认识,对自己的能力做更好的定位。

(三)增强对财务流程的掌握

针对企业的需求,在财务管理课程实训设计中,应强调学生对财务流程的掌握。在不接触企业会计凭证的条件下,可以由企业兼职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流程讲述,然后结合企业具体财务工作的开展,按照流程分阶段对学生展示财务管理“成果”。同时,还可以引进企业方为学生讲解电算化系统的使用情况。

四、结束语

将校企合作的模式引入到高职高专的教学中,不仅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深化提升,还可以让学生提前体验到社会的生活,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自信地步入社会,走进企业。

参考文献:

[1]关振宇.高职经管专业校内实训教学体系构建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7)

[2]杨国良.高职经管类专业实施柔性实训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0)

财务管理课程范文第5篇

一、国外MBA财务管理课程的逻辑体系与设置体系

(一)MBA财务管理课程的逻辑体系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资料、评价标准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图1所示。在MBA财务管理及其他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中,财务管理课程都处于基础、核心地位。兼顾理论和实务的目标决定了传统授课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也决定了学生学习方式。进而,决定了与学习方式相适应,课程宜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在经济领域,理论的发展有时会滞后于充满活力的经济活动、实践与创新,因而为达到理论与实务的教学双目标,教学资料既要围绕国内外的经典财务管理教材,又要将不断更新、反映最新实务的资料(报刊、杂志、电子资源等)作为补充。

(二)MBA财务管理课程的设置体系全球排名第1的Pennsylv-mlia大学沃顿商学院除了共同必修的MBA公司财务基础课程外,还设立了公司财务、投资管理、银行和金融机构、国际财务等四大方向,并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课程体系具有开放性,能够在保证经典内容得到传授的基础上,不断随经济发展进行调整。保持课程体系的活力。在整个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注重与财务管理核心基础课程横向及纵向联系紧密的课程设置。横向注重金融市场、投资与定价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对财务学的两条主要路径均有所了解,拥有广泛的财务学背景和经验;纵向注重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设置,将财务初级课程中的内容延伸、整合,运用于复杂的企业环境和实务中。

二、国外MBA教学目标定位与教学内容

(一)MBA教学目标定位MBA财务管理课程总体目标可以归纳为:一是提供概念、理论和框架;二是传授如何使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二者紧密相连,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财务理论和实务。在教学中始终要牢记:应使学生有能力理解理论并运用公司财务领域发展的技术;应使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其统一;应让学生体会公司财务的趣味性。同时,采取传统授课和课堂讨论(尤其是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听课、阅读来理解概念、理论,通过练习和完成作业来掌握方法、技术,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报告来解决特定企业在特定环境和背景下遇到的实际财务问题,强化将理论用于实际的能力;并辅之以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将总体目标具体化,分解为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哪些重要理论、方法和技能,不失为突出课程的重点和要点的一种方式。这样可以使教学双方对目标有事前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进行提示,对教学效果进行监控。

(二)MBA教学内容MBA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涵盖内容有:财务分析、资金分析等使学生评价和理解公司所处的现状;公司定价方法及其所需的技术手段,使学生明确公司价值的提升是决策过程的主要目标;投资决策(包括资本预算评价方法等)、融资决策(包括资本结构、财务杠杆等)、股利政策、风险管理、营运资本管理等。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需要注意:如果未将金融市场与资产定价作为MBA核心基础课,则财务管理课程中还应涵盖金融市场。教学内容中强调将不确定环境、不完美信息和冲突、激励冲突等现实中的复杂因素引入,体现现代财务学主流理论和思想,并在教学中灌输给学生,让其拥有成体系的理论框架,用于分析各种现实的财务决策。在教学内容上宜采取由确定条件再到不确定条件下的渐进顺序。这种由简单到复杂,将纯理想状态放松至实际条件的顺序便于学生形成参照系,理解理论框架形成的逻辑,把握在现实中进行财务决策需考虑的各种因素。

三、国外MBA教学与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一)MBA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国外名校普遍使用案例教学,该教学方式有效使用具有以下必要条件:一是要有好的案例素材。不少大学都使用哈佛大学案例库或其他一些可购买的商业数据库,仅有少数顶尖大学使用自己开发的案例。二是要明确教师的角色。教师在案例讨论中要全程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讨论前的准备期,教师应事先布置案例,对分组进行必要的调整,提供不同类型的问题,对学生讨论前需要做的准备予以明确。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讨论的方向;把握讨论的节奏;监控讨论进程中学生的表现并及时给予反馈、点评,启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讨论之后,教师还需要批改和反馈学生上交的案例作业。三是要明确学生的任务。案例讨论中学生是主角,其在课前需进行充分的案例准备,阅读案例背景资料,思考案例问题,进行支持性的分析、计算,开展小组讨论。案例作业的完成通常要作为课程评价标准中的一部分,激励学生通过不同类型问题的分析和回答进一步巩固相关的理论、方法,归纳和梳理自己的思路、观点。四是要合理组成案例小组。案例小组的形成以最大化分散性为目的,这种分散性体现在多个维度:年龄、经验、教育背景、职业背景,以期实现经验互补、头脑风暴的效果。五是要合理进行小组分工。每个小组每学期作为案例讨论的主要参与者,负责2个左右的案例报告,以提高案例分析、讨论和报告的质量。同时要强调其余小组需要做课前准备,参与课上讨论,并完成课后备忘小结式的作业。

(二)MBA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在MBA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大多数名校鼓励和要求学生采取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尤其引导其进行课堂和课外讨论学习、案例学习、与当前热点联系较为紧密的学习以及相互学习。一是需要学生投入大量时间自学。学生课前需要做充分准备才能配合教学进度,覆盖更广和更深的教学内容,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二是强调案例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元进行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完成与案例相关的作业。在他们的学习中应突出理论背后的思想、理念,理论的实际运用,计算的方法和可简单实现的手段。因此,案例分析和讨论是更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三是要求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经济热点事件,阅读包括报刊杂志在内的资料,并以此为主要来源对当前问题进行讨论,布置相关作业,以增强学生对现实商业世界的认识和经验,启发他们的思考。四是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学生之间应互相视为资源,不但以各自的长处在案例讨论中为小组提供贡献,还应主动学习同学的有关经验和优势。

四 国外MBA教材与教辅资料

(一)指定教材的选择根据调查,近一半的商学院在MBA财务管理课程中将Ross,Westerfield and Jaffe的《公司财务》列为指定教材,该教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多次再版,最新版本是2008

年的第八版。其由几位资深教授共同编写,质量高,内容全面,难度适中,比较适合MBA财务管理基础课的教材。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的一些商学院(如多伦多大学)使用本教材的加拿大版本。

(二)教材难易程度的选择建议将Ross,Westerlleld andJaffe的《公司财务》作为标杆,选择与之相同层次的教材。可选择难度较低的教材,如耶鲁大学教授Welch的《公司财务第一课》作为解释性、入门性教材,供财务管理基础较差的学生参考;选择难度较高的教材,如Brealey,Myers and Allen的《公司财务原理》,作为后续高级读物,供基础较好、以财务为专业方向的学生参考。

(三)教辅资料的选择MBA财务管理课程的教辅资料除了指定教材和参考教材外,还应强调所使用的案例、课后的作业和答案、实务性新闻性报刊杂志和学术性杂志。如哥伦比亚大学MBA公司财务课程的阅读资料包括:选自案例教材的案例;教材;高级读物(Brealey andMyers,《公司财务原理》;麦肯锡公司,《定价》);《华尔街时报》是商学院学生的基础读物,课堂讨论将时常涉及报上的新闻事件,并推荐Morris and Siegel的《华尔街时报导读:理解货币和投资》,对不熟悉财务术语的学生尤为有用;课件在课堂上分发,同时挂在课程网页上。

五、国外MBA评价标准的确定

(一)不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国外名校普遍不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方式,而部分依赖于平时的作业、案例、课堂等表现综合评价。通常,将案例讨论、分析情况计人评价标准中,并占总体评分的30%左右;将课堂参与度和表现计入评价标准中,约占总评分的10%左右。要避免平时表现评价流于形式。国外可借鉴的做法是:强调到课率;将讨论贯穿于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平时课堂讨论的参与度、贡献度作实时的监控和记录。

(二)不同评价方法相互补充,形成全面的评价体系MBA财务管理课程典型的评分体系中,各种不同方法侧重评价学生能力的不同方面。考试侧重评价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掌握背景资料,分析企业主体现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使用适当的理论、方法、技术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一般按照教材后附的问题布置,强调主要观念,偏重于技术的掌握,便于在整个学期判断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案例则侧重评价学生在相对开放的时间段内,对于开放式问题的分析能力,更侧重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察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开放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平时表现尤其是在课堂问答和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侧重评价学生的纪律性、接受和吸收理论概念的速度、思维的灵活性和反应的敏捷性、口头表达能力等。不同评价方式的相互补充、有机结合,可以多维度、多角度地衡量学生不同能力,以培养和锻炼出具有多方面能力、素质全面的学生。

六、国外MBA课程的教学特色与启示

(一)国外MBA课程提供的若干思路剑桥大学宣称其MBA教学特色之一表现在领导力讲座上,在讲座中学生有机会和世界各国的CEO座谈。芝加哥大学Booth商学院注重发扬其学术优势,强调学生学会从实证角度评价风险和收益,为学生做好进入企业的准备。学院的文化是提问和辩论,建立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促使学生观察每种答案并寻找更好的解释。而同样在学术方面走在国际前列的斯隆商学院在MBA培养体系中,将不少博士生课程以及数理、计量、经济等底蕴丰富的课程列为MBA选修课,形成了课程体系的鲜明特色。纽约大学Stem商学院MBA公司财务专业的选修课程体系独具特色,开有娱乐和传媒业公司战略和财务、娱乐和传媒业的投行与私有股权等课程。这些结合大学的优势专业开设的特殊行业财务管理课程可以为这些行业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务能力突出的专才。可见,在课程体系中应发挥和突出大学的学科优势;在课程建设中大胆创新,既包括开发新的课程,又包括对原有课程不断更新,补充新的内容,通过内容的新陈代谢保持课程的活力。

(二)国外MBA对我国的启示综合以上中外比较研究分析的结果,我国MBA财务管理课程与国外著名商学院之间的差距并不在于财务管理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或教学目标的确立,主要教学内容与国外亦大体相近。其真正的差距在于缺乏对这些教学环节之间内在逻辑联系的深入认识,在一些方面复制的是西方著名商学院做法的形式,而没有贯彻其精髓,因此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这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未完全贯彻理论与实务有机结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中虽然采用案例教学,但对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全程组织以及课堂讨论的把握不够;对学生多样性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对学生课下自学强调不够,对学生案例讨论的前期准备要求不足,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资料方面对于紧跟实务发展动向的教辅资料重视不够;评价标准中对学生综合分析、运用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不够,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评价流于形式。只有真正领会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理解采用案例教学和强调学生的自学,以及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的原因。而只有理解了这些教学环节要实现的目标、效果,才能把握每个教学环节的精神实质,落实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

[本文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资助课题“财务管理课程MBA教育中外比较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课程范文第6篇

1.1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研究

财务管理课程培养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根据这个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内容设置要根据企业岗位要求,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把企业需要的内容添加到教学内容,根据企业的需求,在教材上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对应企业的工作岗位,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能有所应用。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用来适应将来工作需要。

1.2课程内容的研究

课程内容选择要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进行设置,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企业提供工作岗位,整合教学内容,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反复进行练习,提高专业技能。课程内容设置必须有企业相关专家与校方教师共同参与,根据企业工作岗位,反复研讨知识点,没个知识点都对应相应工作岗位,让学生学有所用,为完成课程设计目标而努力。

1.3教学方法研究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财务管理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研究都是理论教学研究,现在理论教学方法有很多,每种教学方法都有一定优势,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都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我们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财务管理课程上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现在企业需要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因此高校教师要多研究一些实践教学方式,用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适应现在企业需要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需求。

2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思路

应用型本科院校现在教学培养目标应该发生变化,从理论研究过渡到淡化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教学。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校财务管理课程要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但也要有雄厚的理论基础,为企业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

2.1确立课程改革方向

与研究型大学培养具有深厚理论基础的研究型人才显著不同,应用型本科高校立足于培养面向地方、面向行业、面向企业、面向国际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但在实践中,其人才也大多面向行业企业第一线,与技能型高职院校产生交叉,所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应是理论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具备创新精神与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2.2课程学习内容整合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设置要根据企业需要进行设置,根据工作岗位,教学内容整合,提炼典型工作任务,以适应企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进行整合,突出学生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掌握财务管理的工作技能,提炼其典型任务,反复进行练习,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

3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路径

3.1有效整合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

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大多数教师已经摒弃填鸭式讲授,开始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也日新月异,但目前的教学多为形式上的模仿,轻过程,重结果。比如,广泛使用的案例式教学,囿于课时限制,教师多注重资料介绍、要点讲解或成果展示,而案例的调研、讨论、交流、总结、反馈等环节却难以一一落实。另外,教学方式与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未能有效衔接。

3.2发挥学生学习在课程改革中的主导性

课程改革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搭建平台,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教师起到辅助作用。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创新意识都有一定的帮助。总之,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专业要发展,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必须进行改革,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

财务管理课程范文第7篇

一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凸显的特征

(一)课程内容综合,知识点繁多

财务管理课程以微观经济学、管理学为基础,以会计学为先行课,以资本市场为背景,以现代公司制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应用性进行阐述,课程交叉性强,涉及面广,与金融学、经济法、税法、投资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1 ]。课程内容涉及资金筹集、投放、营运和分配四大财务活动,以及财务预算、控制、分析等财务环节,以及一些财务管理专题等,内容多而繁杂。各知识点较为松散,相应的决策、评价方法也各不相同,相互之间缺乏内在递进逻辑关系。而学习在本课程之前,非财会专业学生一般仅接触了较为基础的会计学知识点。面对如此专业和繁杂的教学内容,学生其他相应基础相关课程学习较为粗浅,理解和认知能力有限,往往不知如何适从,有着较大的学习恐惧心理。

(二)理论脱离实际,应用能力较差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很多来自西方国家,但由于我国的财务管理环境和理念与西方国家有较大的差别,以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为主的课程内容,脱离了我国财务管理实践,缺乏针对性[2]。并且,现有的众多财务管理教材基本上都围绕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活动、财务环节及财务专题展开,引用的案例都是一些国内外大型或经典公司案例,内容抽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脱离,导致学生对财务管理缺少感性直观认识,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实践应用。

另外,本课程教学中涉及的大量公式及数学推导,知识抽象,不易理解掌握。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记住了公式,能够解题就行,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缺乏,融会贯通能力相对欠缺。

(三)课程认同模糊,学习兴趣不高

财务管理课程作为商科类学生的主要课程,不同专业对知识的需求有着不同的侧重。非财会专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明白为什么要学这门课程,或者说对这门课的认识有误区,认为这门课程内容不是核心专业课,对自己“没用”,只是为了拿学分而“被迫”学习。而繁杂的企业财务管理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产生较大偏离,以至更难获得学生的课程认同感。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大量公式和数据计算,导致学生在思想意识上把财务管理等同为“公式”和数学计算,内容枯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3]。

因此,基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知识背景,整合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设计与应用“模块化理论与实践”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二财务管理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设计

目前,完整的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一般包含三大部分内容:基础部分包括财务管理理论、货币时间价值及投资风险价值;核心部分包括筹资、投资、营运资金、收益分配管理四大财务活动及财务分析;专题部分包括财务战略与预算、企业购并与剥离、财务重组与清算、跨国公司财务、企业价值评估等。这些内容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有必要结合学生专业特性,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考核方式进行总体设计(见表1)。

(一)公共模块,整合相近知识点

如前所述,由于课程内容综合,知识点繁多且比较松散,需要对必学必教的知识点内容进行分类和整合。根据知识点的联系程度及实际教学总结,将财务管理经典内容分为“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与财务分析”、“全面预算与控制”、“企业资本运作”及“营运资金管理与收益分配”四大公共学习模块。

模块一部分讲述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及财务分析。由于学生在前一个或两个学期刚学过基础会计课程,并且基础会计内容一般讲至会计报表的编制。在已有知识点基础上,选用与会计学联系相对较大的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知识点之间有着较好的前后承接关系。模块二则对财务管理中的预算和控制这两个重要财务环节进行模块化教学。模块三对企业资本运作中的筹资与投资两大财务活动进行整合教学。另外,“货币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这两大基本财务管理理念与投资、筹资联系和应用非常密切,所以将这两大观念穿插在这一模块中学习。模块四则对财务管理中的另两大财务活动———营运资本管理和利润分配进行模块教学。

(二)教学过程,侧重应用能力培养

在理论模块学习的基础上,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用与学生生活贴切的身边事例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与应用,增强课程的现实性和生活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尽最大程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考核。

模块一中,在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部分,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出发,在收集并阅读报表的同时,辅以财务分析方法的理论讲解,注重实践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最终分小组对要求的材料进行财务分析,按照要求规范的文档形成“财务分析报告”,并按小组演示。

模块二中,在讲解预算理论与方法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财务预算,如请同学们选择学校周边的一家小店,估算其一个月、一年的收入,相应会有哪些成本费用等。

模块三与四部分,会围绕“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这根教学主线,结合货币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展开理论内容的讲授。学习货币时间价值时,对个人存款、房贷、保险金缴纳等进行测算。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与创意,尝试创新与创业,分组讨论成立一个心目中的公司需要多少的资金、从哪里筹资、如何投放和使用资金、投资的回收期、利润如何分配等,最终形成一个创业财务计划书。

另外,在教学整个过程中会利用网络上的免费模拟炒股平台,以团队竞赛的形式,要求每位同学参与到股票投资实务中,通过直观的实际投资来学习证券投资的价值估算等,思考自己是如何选择公司,对公司财务报表和数据的如何理解与阅读等。

(三)专业模块,结合学生所学专业

按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将教学内容整合成四大公共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专设一个“财务管理与专业结合”的知识模块,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热情。在这一模块中,主要结合各非财会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将前面四个模块内容以大案例的形式予以总结,或考虑学生将来可能用到最直观的财务管理知识,补充前四个模块未涉及但对相应专业学生的知识完整性又非常必要的内容。例如,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增加“营销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模块,讲授营销人员必备的财务基本功,营销过程中的盈亏平衡分析、税收筹划等。

三考核方式调整与应用

为适应课程“模块化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过程重于结果、应用性大于记忆性”的原则,对考核方式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在考核中充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性。最终成绩的评定按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和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理论和实践并行,将期末理论考核与平时实践考核分别定为50%与50%。其中,实践考核部分,按小组团队的“财务分析报告”和“创业财务计划书”分别占10%与20%,按个人的平时作业、模块测验及网络课堂参与度占10%,另外,课堂表现、出勤等占10%。

从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与反馈来看,结合学生专业特性,以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模块化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课程认同感有了明显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同时,教学中也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是不可估量的,一个好的教学平台,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叶青.电子商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月刊,2011(18):104.

[2]隋静,卢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3):19.

财务管理课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微课 财务管理 课程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微课程(以下简称“微课”)随之应运而生。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2008)提出微课(Micro lecture)概念,认为教师应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联系起来,在相应的作业和讨论的支持下,极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能力,微课将取得与传统长时间授课相同的效果。2013年,微课在我国得到重视并迅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相关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目前对微课并没有形成统一而标准的定义,研究尚处于理论分析阶段,缺乏学科的实践研究。胡铁山(2011)率先提出微课的概念,即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教与学活动中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微课的设计与运用对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财务管理是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一门实际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能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所以,本科院校应当不断改进财务管理的教学方法。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科院校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引入微课技术,针对财务管理各个知识点和教学环节,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视频为载体呈现给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程内容。所以,本文基于微课对财务管理课程进行设计研究。

二、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运用现状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某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运用现状。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8份。

(一)学生对微课的认知情况

1.学生对微课的了解较少。从问卷的结果来看,64名学生对微课不了解,占比超过50%,说明微课的宣传和推广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对微课有所了解的学生中,对微课的认识可归纳为以下几类:微课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某一个知识点,较有针对性;形式新颖,以相关视频为主;可做课前预习,帮助知识点的掌握;反馈及时,拓展知识面。从学生对微课的认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微课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加强推广。

2.微课时间不宜过长。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1.92%的学生认为微课时长在5―10分钟以内较为合适。微课时间较短,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抓住课堂重点,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3.微课在线平台参与度低。在本次调查中,有13.46%的学生会在课下通过微课在线平台学习,在微课资源的网站中,选择网易公开课和新浪公开课的居多,选择国外公开课的相对较少。在通过何种途径接触到微课的调查中,近30%的学生是教师推荐的。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中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二)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使用效果

为调查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使用效果,问卷设计了五个问题(见表1),包括微课的应用是否有助于明确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微课能否激发学习财务管理的兴趣、微课是否有针对性地解决财务管理学习中的重难点、微课是否有助于提高学习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由表1可以看出,70%的W生认为微课的应用有助于明确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对于微课能否激发学习财务管理的兴趣调查中,有59.32%的学生认为非常能够激发学习兴趣,25.42%的学生认为相当有帮助,4.24%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对于微课是否有针对性地解决财务管理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13.56%的学生非常认同, 42.37%的学生认为相当有帮助,40.68%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在微课是否有助于提高您的学习财务管理的效率方面,5.93%的学生非常同意,44.07%的学生认为相当有帮助,45.76%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方面,80%以上的学生认为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18.64%的学生不认同。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微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学习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效果显著。但是,对明确教学目标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还有很多学生认为微课的效果并不显著。

(三)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设计中的改进方向

针对微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发展前景调查结果表明,34.75%的学生认为发展前景广阔,48.31%的学生认为有较好前景,17.8%的学生认为发展前景一般。在选择何种微课视频的调查中,学生普遍认为应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考证类视频,如CPA和中级职称考试视频。

在开放式问题中,调查学生对运用微课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感受。学生认为:“学校应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微课教学资源”;“微课学习应该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去观看视频”;“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同进行微课学习,通过案例、习题讲解来理解课程内容,为学生答疑解惑”;“课题讲授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微课和教师的教学共同展开,以教师讲授为主、微课为辅”。在进一步改进方面,学生认为:“微课质量存在问题,画面不够清晰,音质需要加强”;“对于课程的重难点,教师讲授的速度应该适当放缓”;“即使进行微课视频讲授,也应加强师生互动的环节”;“微课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学生为本,但以教师为主”;“需要加强教师的技术培训力度,增强微课制作能力”。

三、基于微课财务管理课程设计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教学的优势在于较短的时间内,教师针对单个知识点而设计教学活动,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将教学内容情景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微课更符合时代的特点,更有利于教学相长。因此,针对财务管理教学目标,合理进行微课课程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管理微课导入环节的设计。

导入的方法很多,可以开门见山进入主题,可以设置一个疑问、悬念等引入主题,也可以从之前的基本内容引入主题,还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入主题。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关联。

微课教学时间有限,导入环节不应花费太多时间。所以,应迅速切入主题,力求方法新颖独到。以介绍“普通年金现值”这一节内容为例,首先要了解普通年金的定义,在导入定义时,可以截取某些新闻或报道中的片段,运用实际生活中的资料进行导入。比如:家庭每个月的等额偿还买房买车贷款,每月等额领取的养老金,等期等额赊购等。通过观看这些微型视频,让学生自己归纳普通年金的定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有一个更加直观的印象。

(二)财务管理微课教学过程设计

微课是针对单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教学方法。因此,对财务管理教学内容进行微课设计时应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可以运用案例引导、问题回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1.案例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财务管理微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选择引导的案例,应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现在或将来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这样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对学习内容有研究和学习的欲望。如“普通年金现值”微课中可以给学生小刘买车的案例资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买车的人越来越多。付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全款一次付清,另一种三年年末等额付款。在银行利率已定的情况下,小刘应该如何选择付款方式?由此引出普通年金现值的概念。

2.答疑解惑,分析重点和难点。微课的时长较短,一节微课主要解决一个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正是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如“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中,有两个方面会让学生感到学习困难。一是对普通年金现值系数的来源感到困惑。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复利现值,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例题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分析出普通年金现值系数和复利现值系数的关系,既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又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联想记忆。二是普通年金的期数和现值的概念容易出错。可以通过时间轴的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找到普通年金的期数并更加形象地理解现值的概念,分清现值和终值。在掌握普通年金现值的知识点以后,回到小刘买车的案例,学生和教师共同为小刘做出正确的选择,寓教于乐,把枯燥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路

一节好的微课还要做到巩固练习,拓展思路。如“普通年金现值”微课结束时还可以给出某公司的投Y决策资料,使学生了解到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不仅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可以应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让学生站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结合该知识点的学习,为该公司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

四、结束语

基于微课开展财务管理课程建设,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会计专业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微课是时展的产物,会计专业教师应充分利用微课优势,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设计,不仅能够增强课堂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展师生线上交流,及时答疑解惑。目前,我国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当中尚处于起步阶段,微课课程设计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进行微课设计,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J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王飞.基于微课的基础会计教学构想[J].财会月刊,2015,(3).

[3]李雪梅.普通年金现值的微课教学设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4,(19).

[4]于玲燕.基于学生视角的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效果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

[5]闪辉.SMCR模型下微课在会计教学中的设计策略研究[J].商业会计,2016,(18).

作者简介:

财务管理课程范文第9篇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上仍然采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导致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没有使用突出其教学的特性,达不到教学目的。本文结合目前我国高校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实践,从教学方向、教材建设和教学设计三个方面分析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合适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模式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运作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目前各高校都在部分非财务管理专业,尤其是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中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由于非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有其特殊性,我们有必要专门对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工作进行探讨.

1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向不明确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财务管理教学当中涉及投资决策、筹资决策、报表分析、预算编制等大量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这一方针政策对于财务管理这门课程尤为重要。笔者于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对我校保险、农业经济、土地管理、旅游管理四个专业的学生展开了调查,分析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财务管理学习的目标,参与调查的学生均为正在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的大二或大三学生。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自身的理财理念,而对于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只有保险专业的学生需求相对较大,这也与国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有很高的契合度。说明学生也迫切地希望能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日后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但是目前财务管理这门学科在教学设计上采用的仍然是注重知识点的讲授,重点放在概念的理解,公式的运用以及习题的训练这三个方面。导致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基础不牢固的情况下,对知识的掌握依靠死记硬背,没有深入的理解,更谈不到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等学科基本理念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完全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缺乏学习的动力与热情。

1.2教学方式程序化

尽管全国高校一直以来都在进行教学改革,财务管理的教学方式也逐渐在向“案例+理论”的模式过渡。但是目前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案例普遍陈旧,而且案例通常作为知识点的引入来使用。“理论知识围绕案例展开,以案例贯穿课堂”的基本方针并没有得到落实。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引进案例教学法,目的在于通过案例的呈现,一定程度上地模拟出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各种与财务管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以企业财务决策者的角色去看待企业,在学习知识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理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这一方式对于非财务管理专业来说并不适用。由于基础知识的欠缺,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财务管理中的某些知识点的接受较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来说相对吃力。在没有完全接受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让这些学生去独立地做出财务决策,就会造成学生信心的丧失,从而导致学习热情的下降。目前,大部分学校并没有独立的实验课程,而是将一门课程分成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并且没有专门的实验课教师,实验课的教学由理论课的教师兼任。然而实验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有一定的了解。可是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的教师在从业前一直在学校当中进行学习研究,并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这就造成了实验课程师资力量的不充足。另外,由于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实验课常常被用作巩固理论课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由于实验课在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较低,有些学校甚至不将实验课程的成绩计入期末财务管理考试的成绩当中,这就造成了教师与学生对于实验课的重视程度的不足。实验课常常是“走过场”式地进行,达不到本来应有的效果。

1.3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

许多高校忽视了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与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基础上的差异。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选用的教材大多是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而这类教材并不适用于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使用。因为财务管理课程通常在大三或者大二开设,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之前已经学习了会计学、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等课程,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学习财务管理的过程涉及这些课程的知识时,会计专业的学生接受起来相对来说较为容易。但是由于专业的限制,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并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在使用会计专业所使用的教材时,会感觉相对吃力。甚至由于前期知识储备的缺乏,难以理解教材的内容,造成学习上的困扰。

2针对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2.1教学设计方面

2.1.1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部分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部分应当着重引导学生对于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等学科核心理念形成深刻的认识。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建议结合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通过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程当中,避免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由于内容枯燥,学生不感兴趣,从而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

2.1.2投资管理与筹资管理部分

投筹资管理这两大部分在财务管理课程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这部分授课的过程中要将实践部分与理论部分紧密结合。通过财务管理教学软件,模拟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投筹资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将投筹资部分的理论知识渗透于其中。课后要求学生对其前期提出的决策方案进行优化,作为平时成绩的考察项目。这种模式的教学,课堂的主导者是学生,而非教师。而且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了直观的现实问题,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一定程度上易于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对于投筹资问题有前期的思考以及后续的总结反思,对于课堂所学知识也起到了巩固的作用。

2.1.3运营资金管理与财务分析部分

运营资金管理与财务分析这两部分内容的共同特点为不同性质的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模式以及财务报表的数据特征差异较大。在设计这两部分的教学内容时,应当与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本专业学科紧密相连,如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旅游企业营运资金的需求特点是什么,针对这些特点在管理上应采用哪种方式;旅游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是什么,针对这些特点在财务报表上会有怎样的体现;在财务指标方面,旅游企业的财务指标的平均水平是多少,与其他行业相比的差异是什么。在这种模式下,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将财务管理的知识与本专业学科联系在一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由于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前做较多的准备,才能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2.2教学方式方面

2.2.1“请进来”

我国的本科教育正在经历从研究型人才培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渡阶段。加之近年来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我们更加需要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标准的学生。因此笔者建议,应当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邀请一些从事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财务负责人或是经理来担任“教师”或是“嘉宾”的角色,参与到课堂当中。这些从事实际财务工作的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提供给学生们全新的、最贴近实际的财务管理方法以及独特的视角去重新理解书本当中的理论知识。这些都是一直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所不能给予学生的。同时也给授课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当前财务工作最新状况的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提高,可谓是一举两得。

2.2.2“走出去”

在实现了第一步“请进来”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也就是要“走出去”。我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课堂中的教学再生动,与实际工作相比也只是纸上谈兵。笔者建议我们教学的地点不仅限于教室,学生所在学院应当与当地一些企业进行接触,创造由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中参观财务工作的整个过程,教师担任“讲解员”的角色,学生则是“观光客”。通过这种亲身的参观,让本来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生通过这种直观的体验,对于理论知识本身的理解以及理论联系实际两个方面会有较大的提升,并且在参观企业的同时学生也能够知道作为一个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需要具备怎样的技能与素质。从而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而学习,应当学习什么,学习的效果也就自然提高了。

2.3教材编写方面

目前我国缺少一套针对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财务管理教材。因此编写一套针对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通用《财务管理》教材和配套的习题与应用指南就尤为重要。这套教材应当指明哪些章节是重要的,必须向学生讲解的;哪些是次重点章节,可以由授课教师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取舍。同时还应当将一些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熟悉,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基础知识加入到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适用的教材当中。同时可以加强“财务比率分析,报表分析,股利理论,鼓励政策”等内容的教学,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如“流动资产管理,长期投资”等内容适当弱化,以更好地适应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者:印执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尹汶莉对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34):273-274.

[2]赵芳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面临的矛盾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03(10):29-30.

财务管理课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财务管理课程是以企业价值最优化为导向的应用型课程,在企业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在我国企业业务转型、技术转型、战略转型的背景下,对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业务支撑能力、价值管理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意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财务管理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因此日渐凸显。而融合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在某种层面上帮助学生掌握企业所要求的各项能力,拓宽课程教学维度,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财务管理教学活动中。

一、大数据技术与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

在大数据背景下,大量数据信息正不断地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应用这些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与教育服务,完善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是当前较为热门的课题。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工作者所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我们能够发现,大数据主要指蕴含信息价值,且不易被处理、管理、挖掘的数据集合。拥有“来源广泛”“类型多样”“数量庞大”等基本特征和特点[1]。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则指通过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的方式,从庞大的数据集合中提取和挖掘有价值的数据信息的过程。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信息数据能够反映出课堂教学质量,譬如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次数,学生提问次数及各种情况的出现比重等。现阶段,我国已经有学者和专家提出运用大数据方法和理念来优化教学内容与模式。譬如,王烨(2021)在深入探究翻转课堂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时,指出大数据技术应融入到课前学习阶段,用以把控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2]。而部分学者则从网络教学的角度出发,用大数据技术预测学生线上学习的行为,并强调大数据能够优化传统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概念的界定上,翻转课堂普遍指将传统课堂模态颠倒过来,重现调整和优化课堂内外的教学环节,即将教师课堂讲授环节翻转到课前,将知识内化、能力提升、技能锻炼等环节翻转到课堂,通过翻转课堂,教师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生态,革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譬如,在教学理念革新上,教师能够突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自身的角色定位从知识传授者逐渐转变为知识服务者,让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有效应用,拥有跨时代的意义和价值。

二、大数据在高职财务管理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高职财务管理翻转课堂中的本质是,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有效应用,是借助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解决传统翻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为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财务管理翻转课堂变革中的优势,我们有—87—必要明确大数据技术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优势和价值。首先是决策支持。在传统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判断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状态,来调整课程教学活动,大多数情况需要依靠教师的主观因素和个人经验,来进行教学决策,这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但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课堂教学,可以帮助教师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来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案;通过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来衡量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应用质量,提升教学决策的有效性。其次,反映问题。将大数据分析融入到翻转课堂中,能够帮助财务管理教师将课后、课上、课前的数据融为一体,使教学数据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独立思考的情况[3]。也能在某种层面帮助教师明确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遇到的问题。譬如,课前学习中出现学生主动性不强、课堂练习中学生所获取的知识难以得到充分应用等。或者部分教学资源在整体利用上存在“访问量不足”等问题。此外,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评价体系,可以帮助教师从学习资源、在线学习、课堂交流等层面,充分评价学生整体的学习质量,明确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财务管理翻转课堂环节及其问题

虽然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融入到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有助于实现“学做一体化”的育人目标,然而在实际的翻转课堂应用中,却存在诸多层面的问题,严重影响翻转课堂的功能发挥和价值彰显。

(一)课前知识学习环节

课前知识学习环节是财务管理课程知识传授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关键阶段。虽然教师能够通过在线教学的方式,扩展教材范围,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对教学重点的挖掘,例如通过微课视频的录制,将财务管理课程的知识重点、知识难点,浓缩到十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中,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财务管理知识,但是学生在微课学习后,往往缺乏相应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意识,无法根据微课视频所强调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内化、吸收和拓展,从而导致教师在课堂内化上,不得不重新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譬如,针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教师很难在短小的微课视频中将其众多的概念“选用”和“区分”完整地阐述出来,必须要求学生对其进行自主摸索。而在“无风险利率”方面,虽然它的定义较为浅显,容易被理解,不过在指标选用上,却需要考虑多种因素,这些都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疑惑。如果缺乏自主思考过程,容易影响到翻转课堂正常的功能发挥。

(二)课中知识内化环节

在翻转课堂中,财务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环节是学生内化知识、磨炼本领、交互合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环节,通常包括小组学习、结果汇报、总结提高等内容。其中小组学习要求教师通过汇集学生在课前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对其进行“探究”“思考”。而结果汇报则指学习小组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明确知识重点,并将结果汇报给教师的过程。最后是总结提高,即教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虽然传统翻转课堂的“课堂环节”,能够切实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和巩固,但在能力培养上的作用还不够突出。教师依旧存在占据课程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在课前获取的知识难以得到充分的应用,分层化教学效果不够明显等问题。其中分层化教学主要指教师根据学习小组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制定出针对性的“学习任务”或“讨论主题”,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4]。但由于财务管理教师授课时间紧张,分层化教学目标还难以实现,不同学生还难以结合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门性的学习和提升,严重影响到翻转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课后知识巩固环节

在课后,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扩展和巩固知识,通过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契合教学大纲的综合性练习,引导学生更好地强化学习效果,提升学习质量。虽然在该部分,教师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巩固及理解,但是缺乏课程效果考核与评价过程,教师很难及时地明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质量和效果,只能在较长的教学周期后,通过应试考试或实践训练的方式,来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判断。这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也影响到翻转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譬如,缺乏课程评价环节,财务管理教师将难以明确学生在翻转课堂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教学资源在构建中存在的不适应问题,致使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此外,在知识巩固阶段,教师虽然可以通过相应的学习任务或练习活动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但对学生知识巩固的情况和质量,教师还是缺乏了解。如果通过周期性的评价活动,来探究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巩固的效率,还存在诸多的效率性问题。

四、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一)细化课前阶段

首先,教师应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与分析技术,构建教学资源库,不仅要涵盖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而且还需要将社会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具有的优势、发展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融入其中。在此过程中,财务管理教师有必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筛选、分析及挖掘,深化社会财务管理资源与课堂财务管理资源存在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制作微课视频,引导学生通过微课视频探索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在微课视频制作上,教师需要将知识点与课堂教学融合起来,将一章内容划分为四个或五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讲解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并且确保不同的微课视频都形象生动、符合社会实际。譬如,以企业核算问题为引子,循序渐进地引出相关的知识点,并在微课视频后给出学生所需要探索的问题。再次,构建学情监督与问题反馈机制。即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平台或教学平台将财务管理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及时为学生进行解答,如果是共性问题,则需要教师将其保留到课堂教学中。而在学情监控上,需要教师借助大数据技术全面分析学—97—生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状况,明确学生是否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活动。譬如,在无风险利率选择问题上,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有无查询“票面利率”“政府债券利率”及“到期收益率”等方面的资源,可以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二)重构课堂阶段

财务管理教师应重构翻转课堂教学阶段,加强课前学习与课堂内化的内在联系。首先,教师应在授课前总结并归纳微课视频内容,要求学习小组展示课前学习的成果,并对其进行评价。随后根据学生的成果展示状况,提出相应的讨论或训练主题。譬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股利增长模型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应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即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的方式,明确学生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将存在相同问题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随后根据学生在成果展示环节中所获取知识的“类型”,确定不同学习小组的主题讨论难度。譬如,基础不牢固的学习小组应从最基本的概念界定、理论理解出发,而学习能力强的学习小组可以综合以往的财务管理知识,探究层次性较深的实际问题。再次,注重对课前探究结果的内化和应用,财务管理教师虽然可以根据学生的成果展示情况,为学生确立不同的讨论内容或主题,但要想让学生充分地应用到课前所获取的知识,还需要教师制定出契合学生课前学习成果的教学任务。譬如,解决特定领域的会计核算问题,通过课堂实践训练或模拟演练,帮助学生内化课前学习成果。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确保学生在课前所探究和汲取的知识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相契合,如果出现超过教学大纲的情况,则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

(三)革新评价机制

首先在财务管理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后,教师应将每堂课所积累的数据导入到大数据挖掘或分析工具中,通过数据分析或挖掘的方式,明确课程教学质量、效果及学生对知识理解及应用情况。譬如,用大数据技术将学生“课后”“课上”“课前”的学习过程,以数据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完整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判断翻转课堂在教学环节、教学资源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其次,在课后知识巩固阶段,教师应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分析学生的各项学习指标,明确其对财务理论知识理解和应用的程度,提升翻转课堂应用的质量。譬如,分析学生在线练习的数据,可以分析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简而言之,财务管理教师可以借助“数据分析技术”,快速判断学生群体在“不同单元知识”上的理解质量,为教师更好地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改变传统以理论知识为主导的评价机制。在翻转课堂评价的过程中,财务管理教师必须突出学生能力在教学评价中的地位,注重对学生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的评价。

结束语

将大数据分析技术融入到财务管理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能够切实破解传统翻转课堂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增强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帮助教师更好地明确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对此,我们可以从评价机制、教学过程和课前准备等角度出发,使大数据分析技术运用到翻转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控翻转课堂的教学节奏,提高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颜申申.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翻转课堂教学与案例教学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9):114—116.

[2]王烨.“互联网+”下的翻转课堂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教学设计[J].经济师,2021(10):229—230.

[3]甘昌盛.“问题导向学习”在大学本科层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9):142—147.

[4]陈艳杰.翻转课堂在计算机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以筹资决策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4):172—173.

上一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范文 下一篇:国际金融课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