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专业自荐书范文

时间:2023-03-04 06:28:04

保险专业自荐书

保险专业自荐书范文第1篇

您好!我是山东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主修保险(精算方向),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浏览我的自荐书。

本次,我应聘的单位是平安保险。在大学期间,我已主修过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保险法、保险学、税法、会计学、(非)寿险精算实务、利息理论、金融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法等,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并能运用理论初步分析保险案例。我觉得不管做什么工作,我们应该拥有乐观的心态、以诚待人、高度的责任感、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时刻为客户和公司的长远发展着想。虽然现在我没有这方面的实战经验,但我觉得通过假期的各种兼职工作,我已初步具备了这些素质。我坚信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和前辈的指导,一定能胜任这份工作。

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实践活动,曾荣获2010~2011年度校级优秀团员、2011-2012第一学期院级二等奖学金。在担任系外联部长期间,我和部员一起为学院组织的运动会、舞蹈大赛拉赞助,培养了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参加60周年校庆志愿者和运动会走方阵活动、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协会社团圣诞节水果贺卡活动和环保支教活动,让我能更迅速融入团队,团队合作和适应学习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建立了高度的责任心。我相信只要抱着谦虚的态度积极努力地学习、踏实做事,乐观勇敢地面对每一次挑战,我会不断进步的。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大学四年转瞬即逝,如今的我已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面临择业,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信任的平安保险。现在的我满怀信心,渴望得到您的认可。我虽然没有一流大学的文凭来保荐,没有雄厚的家庭背景来支撑,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来装潢,但我真诚而乐观、自信而充满朝气、稳重而富有活力,并拥有一颗立足青岛的心,自然真实的我愿意接受您的检验,诚挚地希望贵公司能够为我亮灯到最后,为英大人寿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祝贵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稳步发展!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保险专业自荐书范文第2篇

有人说,这几年掉价掉得最厉害的就是大学生--大学扩招,在带给人们更多受教育的机会的同时,也增大了就业危机。“天之骄子”们于是不得不丢掉优越感,跻身于激烈的就业竞争。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自荐书纷纷变成打开其就业大门的一块“敲门砖”。但他们的自荐书你仔细研究过吗?看出了其中有什么名堂吗?社会各界对“发水”自荐书有何看法呢?笔者从各方面作了一些调查供大家参考。

你骗我骗大家骗不骗白不骗

周莲是成都某大学中文专业20xx年的毕业生,在一家公司当内部刊物的编辑。能进这家公司,周莲那份让人刮目相看的自荐书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院报主编,曾在数家媒体实习、兼职,有相当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用人单位一看,当即拍板要人,并作出承诺:工资每月800元,要签劳工合同,要办医疗保险,有福利,工作内容是整理编写内部资料……

一个月后周莲和公司就爆发了战争。原因很简单:公司不但没跟她签合同,没办医疗保险,而且还只发400元月薪。周莲遂和公司理论。经理振振有辞地说:“承诺的待遇是正式员工才有的,你刚毕业,当然有个试用期。”周莲责问当初招聘的时候为何不讲清楚,经理说:“你一上办公桌我就知道你是个新手,没点破是给你面子。”周莲一下子就哑了———她根本不是什么院报的主编,也从未在哪家报社任兼职,仅仅有过几次发稿经历而已。结果摆在周莲面前的只有哑巴吃黄莲和自动辞职两条路。

周莲承认在自荐书里“做了手脚”,但她说用人单位也不地道:“他们不也常常会开出一些根本就办不到或不想办到的‘优厚待遇’吸引我们吗?”在周莲眼里,大家都在欺骗,应聘者不做手脚就要吃亏。

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品德第一,能力第二

成都某书城今年6月打算招一名打字员,招聘广告后应聘者纷至沓来。在100多份自荐书中,有个一个月后才毕业,汉字输入速度达到120字/分钟的廖玲引起了用人方的注意。当他们打电话叫廖玲前来面试时,廖玲双手贴满胶布跑来了,结果一试,她每分钟仅能打60字,据廖玲说是“昨天打篮球不小心把手伤了”。实际上书城的内定条件只要求60字/分钟。可是书城负责人对部下说,廖玲受没受伤大家心知肚明,以她的速度我们可以要她,但书城不会考虑她了,因为我们很难对一个不诚实的人投以信任。

一广告公司老板坦言:“我从不看应聘者的自荐书,我只相信他的作品和我的眼光。”他说人都有虚荣心,应聘者一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荐书上添油加醋,所以,他除了看作品外,全靠自己的眼睛暗地里给对方打分。

被采访的数家用人单位有三分之二表示:一旦发现能力与自荐书出入较大的,将毫不留情地请走。

学子之辩:这是自我包装!

四川师范大学外语系李力透露,他班上有一个学生会干事,自荐书上变成了学生会主席;一个在外面干过两个月家教的学生说自己“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一个仅在某报实习过的应届生在自荐书上成了“兼职记者”.......像这种抬高自己的情况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中存在,“他们这是在完成一种自我包装,可以理解。”

西南交大建筑系的张建英认为,自荐书本身就是一个人修养、能力的载体之一,在客观的基础上把自荐书“做”得好一点,既可表现自己的才能,又能获得用人单位好感,何乐而不为?“即使有些‘水分’,也可让当事人在实践中去‘挤干’嘛。”

199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的陈兵说,去年毕业时他到一家电器公司应聘技术部主管,公司是国内一家知名度很高的大企业,待遇相当不错。公司只要两人,而去应聘的却有三个:一个只有大专文凭,却在本行业工作了4年;另一个是复旦大学物理系研究生,还有一个就是他。公司最后把他淘汰出局。陈兵说,其实那家公司只是仅凭印象:“你怎么就断定我不行?所以,一份优秀的自荐书,往往能在应聘时起关键作用。”

老师:“发水现象”背景复杂

西南民族学院计科系王主任说,自荐书必须由系上考核盖章后,再由学生处盖章才能得到承认。但是,学校考核的都只是分数等客观的东西,而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却不能面面俱到地考核。例如:学校可以考核学生在规定实习期间的实习成绩,但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社会实践就无力一一考证了。作为学校,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都能顺顺利利找到工作,学生多一些资本,对推销自己有利无害,学校一般不会为难。

保险专业自荐书范文第3篇

你骗我骗大家骗

王海是西昌某高校计算机专业2003年的毕业生,

在成都一家公司干网页设计工作。能进这家公司,王海那份让人刮目相看的自荐书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三级毕业,Photoshop图片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等等精通,还有在多家网络公司兼职,有实践的经验……”用人单位一看,当即拍板要人,并作出承诺:工资每月1500元,要签劳工合同,要办保险,有福利,工作内容是进行网页的设计……

谁知道,一个月后王海就和公司爆发了“战争”。原因很简单:公司不但没跟他签合同,没办医疗保险,而且还只发400元月薪。

王海遂和公司理论。但该公司经理振振有辞地说:“承诺的待遇是正式员工才有的,你刚毕业,当然有个试用期。”王海责问当初招聘的时候为何不讲清楚,经理说:“你一上办公桌我就知道你是个新手,根本不熟悉网页的制作,没点破是给你面子。”王海一下子就哑了——他根本不懂许多东西,也从未在哪家网络公司兼职过,王海仅仅有过几次的社会实践而已。结果在王海面前的只有“哑巴吃黄连”和自动辞职两条路。王海承认在自荐书里“做了手脚”,但他认为用人单位也不对:“他们常常会开出一些根本就办不到或不想办到的‘优厚待遇’吸引我们”,在王海眼里,大家都在欺骗,应聘者不做手脚就要吃亏。

像类似王海之类的许多高校毕业生及待业青年还很多。

用人单位:能力最重要

大家知道,一家单位的“战斗力”有多强,除了自身管理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力资源的利用问题。

中国联通凉山分公司综合部经理吕亚明深有感触:“去年我公司施行中国联通CDMA千人再就业工程,报名的许多人中自荐书上写得非常精彩,非常有能力,但是当在本公司试用了几个月后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情,做工作不卖力,口才不行等等问题就出现,最后他们不得不将部分工作人员辞退。”

他还认为:“自荐书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还要跟应聘者进行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应聘者的许多能力。”他认为,人都有虚荣心,应聘者一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荐书上添油加醋,所以,他们除了看作品外,更靠自己的眼睛给对方打分。

在记者采访的数家用人单位中有三分之二表示:一旦发现能力与自荐书出入较大的,将毫不留情地被请走。

学子之辩:这是自我包装!

师专外语系的李某透露,他班上有一个学生会干事,自荐书上变成了学生会主席;一个在外面干过两个月家教的学生说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中文系一个已毕业的学生原仅在某报实习过,在自荐书上却成了“兼职记者”……像这种抬高自己的情况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中存在,“他们这是在完成一种自我包装,可以理解。”

西昌师专张利认为,自荐书本身就是一个人修养、能力的载体之一,在客观的基础上把自荐书“做”得好一点,既可表现自己的才能,又能获得用人单位好感,何乐而不为?“即使有些‘水分’,也可让人在实践中去‘挤干’嘛。”

今年7月毕业的陈兵说,他在毕业时到一家电器公司应聘技术部主管,公司只要两人,而去应聘的却有3个:一个中专文凭,却在本行业工作了4年;另一个是西昌农专本科生,还有一个就是他。公司最后把他淘汰出局。陈兵说,其实那家公司只是仅凭印象:“你怎么就断定我不行?所以,一份优秀的自荐书,往往能在应聘时起关键作用。”

保险专业自荐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求职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16-01

一、大学生成功求职的要求

(一)自己首先是合格的大学毕业生

也就是说,自己本身是有用之才。是否真正的有用之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无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是高或低,有无其他的如编程、会计、律师等任职资格证书或获奖证书等。

2、是否具备较强的敬业爱岗和开拓进取精神,清楚自己为什么向该单位求职。专业学习中取得了哪些成果如文章、论文、作品等。

3、是否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有何特长爱好,当过学生干部没有,是否具备独立生活能力,是否吃苦耐劳,是否共产党员、三好学生等。

(二)能够较准确地找到自己与聘用单位的共同点

即自己的志向、知识、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等与所应聘的单位有没有共同之处,自己比较适合的那类单位有没有相关的招聘计划、指标。若要能够比较准确地找到双方的共同点,至少要做到以下三条:

1、要了解自己,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讲的就是人能够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志向,是件难能可贵的事;

2、要下番功夫,认真搜集、分析和利用招聘信息。

3、要尊重招聘单位所公布的招聘条件和标准,不能一味强调自己的意愿,而强迫工作人员放宽条件招聘,甚至言辞过激导致最终应聘失败。

同时,眼界还要放宽些,不宜局限在某个行业或某些单位,才能增加成功的机率。

(三)要具备一定的求职技能

求职技能多种多样,对大学生而言,最主要的技能就是“两会”:

1、会写自荐书信,写出的自荐书信能扬长避短,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措辞巧妙、精辟,能引起阅读者的重视等;

2、会说话,面对聘用单位的人员说话时,能够心不慌,脸不红,知道哪些该说、详说,哪些该回避、简谈,说话当中能给人以诚实、谦虚、稳重和成熟之感等。

(四)要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干扰大学毕业生正常求职的因素很多,如设骗欺诈收取报名费的,每年招聘人数多,淘汰人员快,收取培训、违约金等等。

因此,大学生成功求职,还应具备抗干扰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有两项:

1、能够较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防止受骗上当;

2、能够捕捉最佳决策时机,防止犹豫不决而丧失良好时机。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

(一)自我期望值过高

不少大学生自认为学识渊博,从政、经商、做学问不费吹灰之力,伸手就可以出成果。因此,他们在择业时极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自然择业困难。

(二)过多的物质要求

许多大学生过多考虑物质条件,不但要求月薪高,工作环境好,还讲究住房、奖金等林林总总的物质享受,如果用人单位稍不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便潇洒地“移情别恋”。一位企业老总说:“企业竞争也是人才竞争,我们公司急需几个具有经济管理人才的大学生,可是他们太傲,动辄讲待遇,眼光这么高,我还敢用他们吗?”

(三)追求热门职业

行政、人事、财会是大学生追求的热门,可毕竟僧多粥少,人才济济,用人单位只好“百里挑一”,落选者甚众。而一些冷门职业尽管急需大批人才,但问津者寥寥无几。这样,在人才市场就出现了“热门难进,冷门更冷”的怪现象。

三、大学生求职的不利情况

多数大学生求职成功后,会有学籍档案与户籍关系的转移,我遇到很多学生在就业之时,因一时疏忽,之后发生的困惑对工作及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上学时,家长帮助转了户口,毕业时拿着用人单位给的录取通知书就去工作了,自认为其它关系就自动跟随着他前往用人单位了。用户口时,才知道自己的户口没跟上自己的脚步,还需要请假回学校补办手续,这边急用,那边放暑假或寒假,干着急没办法;

(二)就业协议签订后,又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只身前往,几年功夫,功成名就,单位公派出国进修,没有户口办不了护照,没有档案办不了政审,与大好机会擦肩而过,追悔莫及。

(三)是职场“跳蚤”,几年后,一位突发急病离世的同事,使他出了一身冷汗,在高薪、高消费的光环下,博得了同窗羡慕的眼神,可是自己既没有养老保险,也没有医疗保险,难道自己会是传说中的“永动机”吗?

四、小结

保险专业自荐书范文第5篇

我叫XX,来自XX大学金融系的一名应届毕业生。怀着对贵公司的尊重与向往,我真挚地写了这封自荐书,向您展示一个完全真实的我。从入校到现在,我一直恪守“奋力攻坚志在必夺,坚定信心知难而进”这句格言在学校努力学习。同时在老师的指点下,在知识的熏陶中,在实践的砥砺上,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我热爱自己的专业,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已经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无论是手工记帐还是应用财务软件,都可以熟练操作。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的课程有:金融市场学、货币银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企业管理、工商管理、保险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西方经济学、证券投资、商业银行经营学、中央银行学、投资经济学等。

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让我学到了许多,不但牢牢掌握专业知识,还参加了学校、社会等各项活动,它不仅赋予了我强健的体魄和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品格,也使我养成了严于律己,稳重而不乏激情的生活作风。实践是检验人才的最好途径,我始终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勤奋踏实,积极进取是我最大的优点,民主的家庭培养了我乐观、自信的性格;十几年辗转求学的经历造就了我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协作精神以及坚韧不服输的性格。

我相信现在的21世纪不再是“大鱼吃小鱼”的世纪了,而是“快鱼吃慢鱼”的世纪,所以“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我们要加速储备能量和知识来竞争。我热爱运动,我相信只有运动的人才是健康的、充满朝气的。这个世界是个活力的世界,让我们动起来,让我们合作,让我们竞争吧!我希望我可以为您的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做出一份贡献,让年轻和拼博在这里得到最好的绽放!时代在前进,但每一个人都在重新开始,愿我的这个开始在今天这个时刻,因您的慧眼而大放异彩。

失去现在就失去了一切、失去了未来,我是您的现在,愿您是我的未来。衷心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机会,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求职意向:我希望能到您单位做会计及其相关的工作。最后祝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保险专业自荐书范文第6篇

我国现有本科以上财经院校110所,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和自治区都设有在内涵上隶属于财经院校的地方商科院校。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是教育部、财政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到目前为止,教育部、财政部共批准了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752个,湖南商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2007年获批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通过几年的建设,我们深切的体会课程设置的重要性。我们认为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好的课程设置,对学生就业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结合对行业、企业所需要的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职业岗位能力调查的结果,按照职业能力要求对有关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后,得到本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包括素质要求、能力要求、知识要求),可以用下面的人才能力体系图图1来表示。

一、从毕业生知识类别看课程设置(见表1)

二、从毕业生就业能力看课程设置

具体而言,毕业生就业能力包括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从课程设置和考核标准看,内容如表2。

表2

能力类别 能力要素 课程设置 考核标准

通用能力 英语应用能力 具备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具备基本的日常口语交流能力和商务英语对话能力。 大学英语、口语、听力

商务英语、外贸英语 四六级

计算机应用能力 办公自动化软件使用、能够运用电脑网络处理单据及各类文件 计算机基础、数据库 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

就业创业能力 获取就业信息的能力、撰写求职自荐书的能力 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学分的获得

专业基础技能 营销调研技能 国际市场调研、预测的能力开拓国际市场、推销的能力 国际市场营销 营销员资格证

会计统计技能 帐篷登记、报表编制及费用核算能力;利润核算、效应分析能力、统计分析能力 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财务管理 会计师

数据分析技能 对经济、贸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的能力 计量经济学、经济计量分析软件及应用

专业综合能力 国际商务能力 进出口业务的组织、管理能力;通过交易磋商,订立外贸合同的能力;熟练填制各种外贸单证的能力;网上交易、利用EDI通关的能力;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通关实务、电子商务、国际商务 单证员

跟单员

电子商务师

国际结算能力 熟练运用国际贸易中常用的结算工具的能力;开立、审核信用证的能力、防范收汇风险的能力 国际金融、国际结算

组织货物运输能力 为进出口货物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签订运输合同的能力;为进出口货物合理投保的能力 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港口概论、国际物流原理及实务 货代员证、报检员证

处理外贸函电能力 对外贸易洽谈能力;处理日常业务函电及其他业务的能力 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函电 商务谈判师

跨国经营能力 具备跨国经营能力、适应跨国公司管理 跨国经营理论与实务、国际投资实务、跨国公司管理

保险专业自荐书范文第7篇

可能正在阅读的您并未觉得这一天有什么特别,但是对残疾人大学生而言,这一天却显得非比寻常。

小李,来自四川,4岁时因车祸失去右腿,身为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她,这一天早早等在了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门前。因为她知道,在这一天结束的时候,也许,她将有一份称心的工作。

这是第十九个“全国助残日”,也是北京市第八届残疾人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的举办日。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数百位残疾人大学生来到这里,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求职。

“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小李兴奋地说着,“来北京是因为这里就业机会多,发展前景好。”从她的眼神中能看得出那心头闪烁着的希望。

这的确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为招聘会上提供的岗位无论从适合的残疾类别,还是从涵盖的专业种类都比较广泛,更不必提松下,IBM、麦当劳等国际知名公司的出现为求职者带来的那份期待。

同时也将伴随着失落,面对提供的318个岗位,参会的600余位残疾人大学生最少也将有一半的人失望而归。

但是,还有等待,还在执著。

他们依然会怀着希望与失落在求职的道路上徘徊守候着……

残疾学生

刘青松(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肢残):

如果功力下够的话,将来一定能有出路

本科毕业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要找工作,我就想多在学校里待几年,不想出去,不知道这是逃避现实还是别的什么。我现在没有特悲观,我知道以后的路会很难,但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我觉得如果功力下够的话,将来一定能有出路,我一直是这样想的。可能有的残疾人同学认为找工作时最好是有学校的推荐,但我觉得如果学校要推荐吧,那相当于是照顾,这中间就有怜悯的成分了,对残疾人最好的尊重就是什么都不做,不要照顾,也不要给予太多的关注――这是我的一个想法。

张良(天津理工学院1999年毕业,现在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工作,听力语言残疾):

要拿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

毕业那一天,我对自己很有信心,觉得什么都会。但是踏上社会后才觉得自己的知识好浅好浅!1999年夏天有一场大型招聘会场,我写好了自荐书,由于交流不方便,我姐姐陪我去招聘现场。把自荐书交给单位时,招聘负责人竟然说不需要聋哑人。那时候我深深地感觉到。我这么优秀的聋人竟然不愿意接受。后来又投了几份简历都不太顺利。几经波折,我现在在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公司,主要是管理档案资料。我感觉想找一份好工作真难,况且我们又是残疾人。所以要好好珍惜,而且也要认真做好。希望毕业大学生不要对职业期望值过高,工资要求不要太高。当遇到真正的困难,不要丧气,也不能怨父母。一定要拿自己的实力去证明,这样才会赢得单位的认可。

庞鑫(北京市实美职业高中高三学生):

希望残联多举办一些残疾人的专场招聘会

我今年高三,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可能考不上大学,所以就想直接工作,我学的是制冷专业,想找个这方面的工作,离家近一些的。现在国家对我们残疾人挺支持的,我经常看电视,前几天刚刚出台了一个专门促进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的文件。希望残联能多举办一些残疾人专场招聘会,越多越好,越多我们的机会就越多。

李同学(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应届本科毕业生,财务管理专业,肢残):

残疾人要自信。自信悬一种外延的能力

去年我在北京实习了5个月,学了很多东西,一下子视野就开阔了,这里平台比较大,机会比较多。虽然找工作困难,可是我还没有感受到特别大的压力,因为我一直还是挺顺利的。我在学校里一直成绩非常好,各方面美术啊写作啊都挺好。他们都说我是才女,所以一直自我感觉挺好,呵呵,我暂时还没有考虑户口啊工资水平啊,毕竟我还年轻,我才23岁啊,拼一拼也好,到大城市来走一走,对以后也是很好的,现在也不求太稳定的。我觉得残疾人还是要自信一些,能力是基础,自信是一种外延的能力,要觉得自己能做到,要相信奇迹。

郝勇(北京石景山社区大学,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2007年毕业,肢残):

我最先考虑的是自己的身体能不能承受,工资是最后才考虑的问题

我对工作的考虑可能和身边的同龄人不一样,一般人觉得趁着年轻应该多试试不同的工作。但对我来说,工作是关系一辈子的大事,需要认真对待。从2004年高中毕业,我就开始找工作了。最先是在快餐店做服务生,后来做过媒介推广与平面设计。因为经历过很多,我找工作的标准也和一般同学不一样了。普通人身体健康,可能首先会考虑薪水怎么样,但对我来说,这却是放在最后才会考虑的。我最先考虑的是这份工作自己的身体能不能承受。毕竟身体是自己的,这个不能将就。再就是工作的稳定性,相对薪水较高的工作。另外,我还是希望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这个不容易我也知道,但是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心里总会有干劲儿的。

宋洋(北京印刷学院,电子商务专业,2005年毕业,盲人):

首先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社会人,而不是残疾人

我做过网站设计,做过外贸、产品设计等等。我觉得,前途很光明,但现实是非常残酷的。我也参加过一般的招聘会,对残疾人来讲,实际上的就业面很窄,残疾类别啊,学历啊专业啊都有限制。几年的工作经历我觉得,首先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社会人,而不是残疾人,每个人在找工作的时候可能都会存在一些障碍,但是,自己尽量做到心态平和一些,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最起码我们能享受到普通大学生享受不到的很多政策上的优惠,每年都有。希望残疾人大学生要以平和的心态正视自己,包括正视自己的能力,尽量把姿态放低一些,如果你有10的水平,把自己放在8的位置上会好一些,这样你发展的空间会更大一些。

阎立峰(北京供销学校,市场营销专业,2003年毕业,肢残):

能够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我就心满意足了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出来找工作,我学的专业是市场营销,大学毕业以后我做过多次与市场相关的工作,但时间都不长,收入也就400元左右。其实,我对工作的要求应该并不算高,最好是能继续自己所学的专业,当然,因为身体的原因,离家近一些是更好了,至于待遇无非是能保证基本的保险,工资在一个月1000到1500元之间就可以接受了。今年的工作更难找,能够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我就心满意足了。

用人单位

郑素珍(北京东风机车电器厂人事部主任):

多与组织和同事交流

我们单位现有职工120多人,残疾人职工48人,每年都会招聘一些残疾人。从我们企业角度看,残疾人就业困难主要是因为两点。一是就业环境有了变化,比方说以前我们所在区福利企业比较多,残疾人就业还是比较容易的,但从2007年开始,国家对残疾人政策调整以后,福利企业只有40多家了,这可以说是残疾人就业困难的一个因素。二是现在残疾人大学生也存

在挑三拣四、眼高手低的情况。我觉得残疾人大学生应该降低门槛,先就业,后择业。在平时工作中,我觉得残疾员工在一些方面更让人满意。残疾人对于工作岗位比较珍惜,而且特别踏实。像我们那里残疾人员工流动就很少,残疾人员工工作都很踏实,他们工作的效率也与健全人没有什么区别。如果要提什么希望的话,我们希望国家能给残疾人福利企业更多的政策上的优惠,而在平日里我们也希望残疾人职工能和正常职工加强沟通融合,遇到问题能多向组织反映,这样不仅能使自己走出封闭的小圈子,还会让我们直接知道他们真正有哪些需要。

王美旭(味千餐饮招聘负责人):

前期不怕累,起点不要高

残疾人大学生也有自己的优点,他们很聪明,工作积极,工作做的不错,我觉得他们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从企业这方面来说,我们要尽量给他们敞开窗口,但是残疾人大学生也应该从自身方面有所提高:应该不怕吃苦,前期不要太怕累,要求起点不要太高,要改变就业观念。另外,残疾人员工与普通员工交流比较少,应该多交流,毕竟作为一个集体多沟通才能多进步。

相关专家

王建军(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主任):

就业挑选与自身定位

结合教育部的数据,残疾人大学生本科加大专有5844人,中专有4000人左右。总的来说每年的应届残疾人毕业生中,中专以上学历总共不到一万人,这个总量不是很大,但是安置起来困难很多。一个是因为用人单位挑选,另一个残疾人大学生自身的挑选也很强,我们就业机构推荐的工作他们未必喜欢去,往往不是单位把他辞退了,而是自己主动离开,他们的想法也很多,会认为有些工作太单调没发展。所以我们认为,残疾人在受到高等教育之后,自身的定位、自我发展的前瞻性评估与现实有一定差距。应当怎么让他们认识引导自己,是我们的就业服务机构、特教机构需要考虑的问题。

涂强根(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就业处处长):

转变观念,加强联系,提高素养

这两年因为经济危机,就业压力很大,我觉得残疾人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应该把握这么三点:首先是自己要转变观念,不能眼高手低。按照国家要求多选择去基层,先就业再择业。第二,要加强和就业服务部门的联系。一个是公共服务机构,一个是残联的就业服务机构,这样可以掌握很多信息,去公共服务机构能享受普惠政策,国家普通的对大学生的优惠政策,另外还有一些特惠政策。如果残疾大学生能够坚持走普惠加特惠这两个方面的政策,应该说对他的就业还是有帮助的。第三是,个人劳动素养和技能要加强提高,咱们每年组织许多技能培训,上学接受的是普通教育,但许多用工单位看的不是学历而是业务,看的是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所以我建议,要多参加这种培训学习,多掌握一门技术,这样就业、参加招聘会会比一般的学生更有优势。

王显芳(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

保持心态,扬长避短

我们学校的残疾人大学生不是很多,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素质很高。现在我们学校的毕业生都是双向选择,学校对他们很关心,会主动向用人单位进行推荐。如果要给我们的残疾大学生提些建议,我觉得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素质,做职场当中有用的人,这样总会找到合适的岗位。其次,残疾人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和困难面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残疾人大学生也不例外,尽可能和社会的需求相结合,要扬长避短,要让自己身体某一方面的不足不会给别人带来不便,这是残疾人大学生在择业时应当注意的问题,也是用人单位最关心的问题。

叶先桃(安徽省铜陵市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主任):

我们有信心为残疾人大学生找到工作

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经济危机对我们影响不大,在外地上学的残疾人大学生如果愿意回到家乡就业,我们残联有信心给他们找到工作。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文件,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政策。首先是摸清大学生就业的情况,本市多少人在外面就业,多少人在本地就业。第二,我们采取了一一对接的方式,对没有就业的大学生,根据文化的层次、技能掌握情况、残疾类别等进行具体的就业服务和指导,只要学生有就业愿望,只要愿意接受培训,我们就免费给予培训。第三就是信息搜集,通过按比例就业的渠道,通过福利性企业,通过社会各界公益性岗位的捐助,看看有多少岗位适合我们的大学生,尽可能争取层次高一些的、稳定一些的岗位给我们的大学生。

手机

大学生去摆摊卖肉……

研究生求职时零底薪……

十几个大学生应聘搓澡工……

正值韶华的女大学生自溺于水池,在日记中留下最后的声音:“为什么这么难?”……

当你看到这些信息的时候,你会知道,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是当初的天之骄子,而被上帝甩到世间,去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哪怕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哪怕他们曾经是上帝的宠儿,在今天他们共同面临着一个日渐严峻的问题―一就业。

关于就业的感受,笔者应该是很有发言权的。我们两个,一个去年毕业,一个今年毕业,正赶上经济危机和就业危机的风口浪尖,而且我们都是典型的“三无”人员――没钱、没背景、没有北京户口,这或许能代表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状况。然而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找到了工作。可回想找工作的经历,其中酸楚,一言难尽。曾经有一次参加招聘会,为了给用人单位一个比较职业化的形象,省吃俭用买了一套职业装,谁知道到招聘会的现场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谁还顾得上形象,前拥后挤,头发乱了,扣子掉了,好不容易递出去十几份简历,回到学校,双脚都磨出大水泡来,可是两个星期过去了,依然杳无音讯,而他们通常说,一个星期会有答复。到处奔波、屡次被拒、漫长的等待,亲人的期盼,由希望到失望的心理落差……这些,怎一个苦字了得!

我们如此,那残疾人大学生呢?

2008年我负责“我与残联20周年”征文栏目,很多残疾人作者投来稿件,讲述自己考大学的经历。那时候,残疾人能受教育已经不错了,考大学更是困难重重,他们人生最大的目标可能就是上大学,为什么?因为考上大学就能摆脱困境,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考上大学就等于一步登天”。经过党和政府以及中国残联的努力,现在残疾人考大学已经没有什么障碍了,可是他们又得面临新的问题――大学毕业之后的出路在哪里?如果考大学不能解决就业问题,那上大学又有什么意义?他们还依靠什么来解决生存问题?

去年,湖北某高校的一位残疾人大学生给《中国青年报》写信疑问道:我凭自己的本事找个工作是妄想吗?这一疑问掷地有声地扣动着我们的神经。我们不禁思考,残疾人大学生就业为什么难,难在哪里?诚然学校的盲目扩招和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学生的就业观念、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民营企业的发展不顺利、社会权利的不公平,这些都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而对于残疾人大学生来说,除了这些因素外,还有更复杂的原因,比如社会对残疾人的观念。尽管表面上看现在残疾人的处境,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事实上呢?

保险专业自荐书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基层就业 医学生 职业素质能力培养

随着高等教学改革的深入,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增多。近些年来,高校扩招有不断深入的趋势,使得医学院毕业生队伍不断壮大,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医学专业学生对就业形势了解不全面,使得一些学生在择业时产生偏差的观念,多看重大城市与大医院,眼高手低,不切实际。为此,针对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以为今后的基层就业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方法。

1.2调查法。

(1)问卷调查

项目自实施以来,总共发放了两种类型的300份调查问卷,针对基层医疗单位某学院的医学实习生开展调查;调查对象男生与女生,其中男生约占64%、女生约占36%。样本的充足性保障了调研结果的真实性,为更深入地探索医学学生基层就业提供了保障,并相应地为医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创新性方法。

(2)活动开展结合了志愿者培训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活动开展的主题有辩论赛、自荐书比赛与模拟面试,并依次开展,在活动进行期间,课题组尤其邀请了学校有关领导与老师指导愿者开展短期培训。

(3)调查数据的处理

问卷分析方面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如excel、spss等进行分析,比较直观、准确、真实地反映了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调查结果。

2.结果

2.1就业率下降,就业形势严峻。

刘新民(《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2010)认为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有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和基层就业单位四个因素;郭清(《中国全科医生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2007)认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问题仍较突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数量不足,执业医师、注册护士有较大差距;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素质能力有待提高,可胜任医疗卫生工作的人员严重缺乏”。当前医学生基层就业的积极性仍然不高,滞后的就业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他们的就业方向[1]。不同层次的医学毕业生供求关系产生了相应变化,研究生比较优越,本科生处持平的状态,专科生剩余,和普通院校比起来,重点院校的就业率较高,不同专业就业率各不相同。城市医疗人才趋于饱和,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人才,就业地域性产生了突出矛盾。大中型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具有优越的医疗条件与良好的工作环境。此外,福利待遇高,能享受培训与进修的机会,因此,公立大中型医院是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在很长一段时间也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用人单位要求具有较高学历。当前,医学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用人单位按照较高的标准挑选人才,即便部分普通岗位也要选用高学历的毕业生,导致普通院校毕业生进入医院非常困难。毕业生择业观念不合理,具有单一的就业方向。医学学习成本高,周期长,学生看重从事医疗行业期望值,没有正确认识自身所具有的职业素质能力水平。

2.2医学生对目前就业素质评价。

对2015年基层就业医学生实习生调查结果显示,58.4%的被调查者普遍不满意医生职业;此外,80%以上的人认为当前社会对医生行业存在误解;学生针对当前医生职业行为“满意”的占48.5%。这与2014年的“38.5%”的学生满意当时的医生职业行为,49.3%的人认为社会不满意医生的职业行为,从中得知,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有下降趋势。在此次调查中,医疗行业“工作压力大”的认同者超过93.4%,这个数值在2014年的则为89.3%;认为医生职业“工作稳定性高”的人占77.8%,46.9%的人认为医生职业具有较大的晋升空间,42.6%的人认为医生职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是2014年调查显示,84.0%的人认为医生职业具有稳定的工作,38.5%的人认为医生职业具有较大的晋升空间,47.3%的人认为医生职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表明医学毕业生实习生对医疗工作前景仍抱有积极态度。此外,调查了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评价、择业意向、薪资期望值,对升学及基层服务的态度、下基层的原因,等等。针对学生调查结果得出的数据,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

3.讨论与改革

3.1做好舆论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医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如何正确引导与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服务基层,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和医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2]。医学院校系部应高度重视毕业生毕业后的市场建设与开拓,提倡毕业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参加医学类毕业生就业招聘会,要求毕业生留意学校的就业指导网站与就业信息栏,主动搜集信息,将收集到的各种就业信息及时公布在QQ群消息中,同时通知给毕业班各组长与毕业班班长,保障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取用人单位信息。面对新形势下就业工作的特征与医学人才的就业态势,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明确定位自己,合理择业。宣传教育工作应始终将就业指导贯穿在毕业班全体学生学习与生活中。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在学校人才培养中占了很重的分量,同时是育人的关键。教育计划与管理规定的制定要具体,鼓励毕业班辅导员深入学生中,准确把握毕业生的思想与心理状况,相应地对个别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以期为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措施。

3.2政府加大投入,促进医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基层卫生系统缺乏人才是一个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种种限制而忽视了这个问题,始终未没有解决。医生去基层工能彻底摆脱人才不足的困境,此外,能提升基层的医疗水平,规定正式的编制。编制问题为工作提供了保障制度,医学生去基层要有这种制度保障,确保与城市具有相等的待遇。待遇问题体现了学生价值。适当的培训与进修机会对医学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培训不仅使他们获得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而且提高学生的服务水平,是发展、超越、实现的需要。保险制度要落实,同时提供适当补助。政府理应出台有关政策,使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符合所在县市的标准,保障毕业生的基本权利,当大学生基层工作满3年后,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坚持“双向选择、考试考核、竞争择优”的思想原则,将成绩显著与表现突出的学生按照一定比例提供给当地医疗机构;当学生3年基层服后选择自主择业时,具有考取学历教育或医学类资格证书或方面的待遇优惠,同等条件优先录取,或者降低5~10分。这表明,此种措施在为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3.3其他措施

优化医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教学要求学生要明晰地理解与认识学习过程中的基层工作素质能力要求,加强师生对基层实际的感性认知,带着问题学习,有效结合多种评价,以期强化学习效果,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系列调查的开展有助于教师了解并掌握较多的基层医疗卫生实际情况,为他们在教学过程当中结合实际开展教学提供便利,同时有助于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针对基层医学人才开展的培养活动。本方案的实施为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奠定了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成才观。思想教育工作要强化,指导学生分析就业形势,结合实际,调整期望值,准确定位。提升服务技能,强化服务意识,深入基层,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亢静.内蒙古医学高等院校大学生基层就业观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

保险专业自荐书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法制化 创新机制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蔓延全球,世界各国经济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我国亦不能独善其身。随着危机的持续,我国企业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对人才的需求骤减。面对这样的大环境,大学生就业矛盾问题尤为突出,就业工作法制化进展缓慢,就业难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

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水平亟待提高。目前,由于存在大学生法制化教育力度小,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教学与能力提高不相适应等问题,导致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实践能力极差,许多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社会实践非常少,不知道所学知识和技能如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让大学生在踏入社会后大部分无所适从,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什么都不懂,维权意识差”这是目前大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法制观念亟待改变,大学生就业工作法制化水平亟待提高。

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投入明显增加。据统计,国家每年直接用于解决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经费投入达到数亿元,间接投入则无法计算。尽管如此,许多大学生找工作还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他们在找工作时,用于外在形象设计、购买电子设备、制作自荐书、赴各地人才市场参加招聘会、参加各种类型的职业考试的各种就业成本,折合量不低于3000元,而大学生平均每年的生活费开支仅不到4000元。巨大的就业工作费用的投入不仅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大学生就业工作停滞不前。

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质量逐渐降低。由于部分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择业能力不足,存在抗挫折承受力差、积极进取精神低、团队合作意识差、盲从和依赖心理较强等突出问题,导致部分大学生就业期望值逐渐降低。尤其在就业市场为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大部分大学生只能从实际出发,随便找个工作先干着,为了就业而找工作。尽管这种工作方式减少了自愿性失业,提高了部分就业率,但却是以牺牲学生专业、理想、兴趣爱好为代价的,其中隐含了许多隐性失业者。这样的就业情况必然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工作现状不满意,大学生就业质量逐年下降,必然也导致大学生就业工作质量逐渐降低,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工作法制化的发展。

大学学生就业工作法制化的重要意义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切实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的建设将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进步和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大推进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由于当前我国存在着劳动力资源过剩,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等重大问题,因此如果不改变现有的大学生就业工作体制,尤其是不实施大学生就业工作法制化的机制,将极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同时,随着大学生失业现象的日益增多,而现行法律对促进就业方面又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促进就业、解决就业难题的重大方针、政策难以成为长期促进就业的法律依据。国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下简称《就业促进法》),目的在于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就业问题,使大学生就业工作法制化。

进一步提高了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关注度。由于大学生就业工作立法上出现的缺陷和空白,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不规范性,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率的不断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高校学生就业工作不重视的问题,认为就业工作仅仅是高校的工作,仅仅是学生的工作,从而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这种现状,《就业促进法》中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这些规定,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职能,要求它们必须采取足够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并且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营造全员重视、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促进了大学生就业抉择多元化观念的形成。由于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而相应的就业资源却增长缓慢,主要表现在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国有大型企业工作人员”等工作稳定、待遇优厚的岗位的增加十分缓慢,甚至由于国家近几年来的机构体制改革等重大政策的变化导致这些岗位还有所减少。这些新形势、新要求,必然导致大学生就业的总体趋势进入就业大众化的时代,同时,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抉择多元化观念的形成。因此,《就业促进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这就必然要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要适应时代要求进行转变和更新,从而达到促进就业、提高水平的目的。

大学生就业工作法制化的创新机制

结合大学生就业工作法制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重要意义,应进一步确立以下几项制度,达到创新大学生就业工作法制化的目的。

确立以完善大学生人才培养机制为根本的制度。高校要逐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确立以完善大学生人才培养机制为根本的制度,按照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和教育人才。

第一,加大招生调控力度。高校应该着力从人才培养的源头即招生工作上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在制定每年的招生计划时,应该从总量上考虑各专业、各层次的结构比例。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情况做出科学的预测,根据就业率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根据学生就业情况,捕捉社会需求信息,及时做好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工作。

第二,推动高校教学改革。高校要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及时找准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并结合市场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全面改革,加大对有特色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高校教学改革要符合大学生的成才成长规律,尤其是学生的特点与规律,培养和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要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观念,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快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达到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目的。

第三,完善就业市场机制。高校应该进一步完善学生就业市场机制的建设,建立多元化的就业市场制度,加大对户籍制度、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力度,给高校学生提供更加宽松的自由择业空间,建立统一、开放的高校学生就业市场,提供完整的供求信息,实行网络化管理,打通供求双方择业和择人的渠道,使双方距离缩短、环节减少、手续简化。同时,应简化大学生离校前的手续,给大学生充足的择业时间,为大学生打造宽松的择业环境。

确立以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为保障的制度。国家确定的就业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立一整套适应我国经济和发展需要,有利于形成公开、公平和优胜劣汰的就业环境的法规和制度。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法制化是完成这一改革目标的前提。因此,必须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法制化的支持力度,切实保护大学生的利益,维护大学生的权力,帮助大学生参与社会就业的公平竞争,这就要求必须完善《就业促进法》等有关劳动雇佣、劳动保障、职业指导等方面的法律体系,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作用,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变成国家意志,明确为法律规定的义务,让全体大学生都能接受到就业指导教育,让学生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就业。

确立以提高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为目标的制度。大学生就业工作法制化必须以提高学生就业法律意识为目标,要在开展就业工作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就业法制观念,使其自觉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提高公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加强大学生的维权意识教育,要让学生充分掌握《就业促进法》、《劳动法》、《合同法》等相关就业法律法规,提高大学生的契约意识,引导大学生系统掌握就业政策和法规。

注释

①②杨晓:“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解析与法律规制研究”,《林区教学》,2007年第4期。

③“国际社会关注《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保障部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举办两法介绍会”,《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10月30日。

④⑤王比学:“促进就业保障民生――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人民日报》,2007年10月4日。

⑥廖秋根,王茶生:“关于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浮躁心理的思考”,《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第4期。

保险专业自荐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当前,我国存在着新增毕业人数与就业岗位供给不足、大学生就业预期与现实提供待遇落差较大、地区和行业就业状况不均衡、就业岗位不稳定等情况。很多学者也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进行了一些分析和研究。在此,笔者透过现象,从制度、经济、高校和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本质原因。同时,笔者根据原因的分析,注重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校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力量,提出标本兼治的对策与措施,供以相关人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之参考。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本质原因

1.政府层面:制度措施存有不当

就业户籍制度的限制、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个人发展空间的差异,是深层次原因。建国以来的以户籍为核心内容的城乡二元化结构,造成了诸多的社会不公。例如,高校招考的区域指标的不平等、大学毕业后就业户籍限制的不公平和社会保障的不相同等。大学生在不发达地区工作,将面临收入低、社会保障体系不配套、相对发展空间较小的问题。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学生就业趋向大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如何解决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制的差异,引导大学生就业走向基层就业,已成为解决大学生难的根本途径。

2.经济社会层面: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根本原因。大学生就业难,其实与产业结构不合理有莫大关系。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向社会输送有知识、高素质的人才;与之对应,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型的就业岗位相匹配,才能消化这些人才,并使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可从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看,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大行其道,而像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等能够大量吸纳大学生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则明显发育不足。可以说,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 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严重制约了劳动力市场对于知识型人才的需求。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技术工人和体力工人就能满足发展的需求,根本不需要多少大学生。退一步讲,即使这些企业愿意吸收大学生,从长期看也不符合社会分工的基本原则,不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我们存在“有人没事干与有事没人干”的现象,大中专毕业生的供需和层次错位问题突出。

3.高校层面:专业设置功利、课程设置陈旧、办学定位不明

不少院校开设新专业,缺乏对社会需求及就业前景的深入调研和科学预测,热衷于投入少、门槛低的人文和理科类专业,而工科类专业因设施设备投入大、办学成本高而遭冷遇。许多专业的课程设置“十年”不变,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陈旧,与用人单位和社会发展要求脱节。同时,高校办学定位不明,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受普通高校水平评估体系的影响明显要大于就业市场指向的作用;高职院校虽然定位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但和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双师型”教师缺乏。总得说,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教育教学过程与就业指导脱节,招生与就业脱离。

4.具体实施层面:工作机制不健全、指导成效不理想

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各高校才相继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处于边实践边改革的阶,而且,无论是在经费投入、队伍建设、设备环境等方面都得不到大力的支持和重视,如国家教育部要求负责就业工作的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多在1:700以上,由于毕业生人数增加,2008年这一比例为l:1000~1500,有些万人大学毕业生就业专职人员甚至不足2人。由于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仍处于“临阵磨枪”型粗放式指导。其指导内容不外乎是分析就业形势,收集就业信息,传授求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写自荐书、如何应对面试等。无论其就业指导与服务的理念、理论,还是其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方式方法都处于低水平状态。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仅限于对毕业班学生进行,其就业指导理念相当狭隘。作者做了一项调查,向用人单位发出问卷300份,回收247份统计为下表,充分说明了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完善、不到位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二、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与措施

1.建立全程化和全员化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与指导模式

大学生就业服务与指导不是学生毕业时或择业时才有的临时事件,必须贯穿整个大学教育过程。高校应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选择、职业发展的教育,以丰富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内容,拓宽就业服务与指导途径。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观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就业服务与指导必须遵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按照学生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指导内容和重点,使学生做好就业的心理、知识和能力准备,及时应对社会变化和需求,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就业服务与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调动校内外所有涉及和关心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一切社会力量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2.加强工作机构专门化、队伍专业化和专家化建设

当前,因高校就业服务与指导机构建设不完善,极易造成因忙于应付大量的行政事务而影响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的开展。因此,为确保就业服务与指导的实效,首先,就业服务与指导机构必须与行政部门分离,逐步形成就业服务与指导人员的职业化,就业服务与指导队伍的专家化。因为没有就业服务与指导人员的职业化,就不可能有专家化的实现,也就不可能有专业化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就业服务与指导机构专门化、队伍专业化和专家化,可以使就业服务与指导的理论和研究进一步深入,更好地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的实践。其次,要加大就业服务与指导的投入,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为就业服务与指导提供和落实必要的经费及人员编制,同时要为就业服务与指导人员创造学习深造、定期培训、职称评定的条件和机会:就业服务与指导人员要加强对就业服务与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

3.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评估机制

我国现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办法是各高校于每年8月上报省教育厅当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教育部门再汇总、公布。这种单一主线的方式存在统计单一(即为是否就业)、数据较为容易失真等诸多问题。要充分发挥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评估对高等教育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反馈作用,我国应该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和高校的不同层面、不同侧重、相互独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评估机制。应该设立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以充分体现就业率的“含金量”,完善收集就业信息灵活多样、科学有效的方法,注重就业率统计的阶段性和时效性。

4.加快立法进程,制定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法规

从西方各国就业服务与指导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看,就业服务与指导是伴随着社会就业市场的发展而出现的,因此,适宜的就业环境是开展就业服务与指导的基本外部条件。高校就业服务与指导是整个社会就业市场中的一个中介形式。它能否得以顺利开展、成效如何,关键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用人背景,即需要有一个较为规范、正常的劳动力就业市场运转机制来保障。如美国1976年通过的《均等就业法案》规定,公民(包括毕业生)有均等的就业机会,用人单位招聘录用时不得有性别和种族上的歧视。若明显违反该法案,当事人可以,经查证属实,用人单位要以罚款的形式承担法律责任。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就业市场体系,要在制度上、法规上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就业市场,坚持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真正体现就业市场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5.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加强失业保险制度、就业培训制度、就业服务制度建设,使大学毕业生有较为稳定的生活保障,并能提高其知识素质和技能水平,保障其拥有就业的机会。我国应通过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实施,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就业网络体系。首先,在体系构架上,应包括管理核心、中介服务、职业培训、失业保险等各类组织机构(鼓励市场化主体的参与);其次,各类就业机构应被赋予明确的职责分工,并在各自专门化发展中,获得更高的协作效率;最后,就业体系还包括一个由一系列就业政策和措施工程的工具子系统,以满足系统功能发挥的需要。就美国经验来看,我国应把大学生的社会保障同积极的就业促进结合起来,如成立就业支援服务公司,对大学毕业生进行信息与咨询服务,减少因岗位供求脱节而造成的摩擦性失业,分别设立对大学生和对企业的各种就业促进津贴等。

6.发展经济是增加就业的根本出路

大学毕业生就业必须要有一定的就业途径和渠道。增加就业,最终必须依靠发展经济以提供就业岗位。从美国及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就我国近十多年的情况看,也是如此。因此,解决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必须通过发展经济寻求办法,必须充分利用好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产业或行业门类,以及产业结构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发展和调整的契机。就美国在经济方面采取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成功措施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应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推进中小企业资金融通体制的创新,建立和完善政府在中小企业中的各项服务功能;我国应积极发展农村的多种经济和多种经营,搞活农村经济,挖掘农村的广阔市场;努力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只有东、中、西部和城市与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才可能彻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7.强化政策研究,确保干预得当

任何政策干预都存在风险,因此,国家必须建立全面政策分析评价系统,确保政策干预取得积极效果。我国就业政策制定要研究中国的特定社会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发展的趋势,以及大学生就业特点;认真研究国外就业政策、落实措施、政策传导机制、最终结果以及对不同国家就业政策的比较;确定解决问题的范围与目标,提出解决办法,制定政策草案,并对就业政策效应做模拟研究;对政策实施进行跟踪研究,并进行阶段性评估和反馈,以便于政策决策的改进。

参考文献:

[1]余桔云:多举措降低大学毕业生就业成本政府责任重大[N/OL].2007~05~17[2008~07~19].news.省略/c/2007~04~24/102411704796s.shtml

[2]孙英浩:欧美国家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对我们的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 2004, 45(11):71

[3]N/A . How Should Colleges Assess and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B/OL].2008[2009~6~17].www.eric.ed.gov/ERICDocs/data/ericdocs2sql/content_storage_01/0000019b/80/3c/73/c8.pdf

上一篇:电子商务税务稽查范文 下一篇:国有企业风险控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