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中介岗位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3 12:54:37

保险中介岗位工作计划

保险中介岗位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

时至今日已7有余,作为副经理,我深感自身肩负的责任重大,因此我在工作和生活别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四是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素质,对企业经营管理与现场施工知识学习的十分熟练,同时积极吸收国际国内先进的经验,并运用于日常的管理、施工当中,在他的带动下,全公司员工都成了四股经常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更新已有知识的良好风气。二是工作作风严谨踏实,把求真务实的作风落实到每四项工作、每四个环节,深入下属各单位,熟悉各项业务和各个环节,扎扎实实做好自己分管的各项工作,自觉遵守规章,廉洁自律,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公司内部管理

作为县支公司分管业务发展的副经理,我主要分管:个险营销(其中分十年期交和5-9年期交、卡式意外保险)、中介银行、邮政、信用社的业务(包括趸交、期交、小额信用贷款保险),农民小额保险的发展和理赔业务。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更好的发展业务,开展工作,我十分注重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建设,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并依据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制定了本企业的规章管理制度,落实各种岗位责任制,因管设岗,因岗定人,以责定酬,做到职责明确,奖罚分明,各司其职,各就各位,核理管理层次,实行分级管理,统分结合的企业管理模式,使企业在规模、产值日益壮大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企业良好的运作状态,为企业的大踏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一)以员工价值考评为主线,积极探索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模式

为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实现多劳多得,我从08年开始试行以绩效考评为主要内容的员工价值考评,以经济增加值为权重,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后来我根据网点转型的要求,对原考核体系进行了修改和丰富。考评体系分为知识价值、岗位职责、服务评价、内务管理、销售业绩五大类,员工可以各取所需,各尽所能,有力地促进了各项业务的发展。

(二)组织好员工业务技能培训

为提高员工素质,我认真组织制定全年培训工作计划,协调相关专业,确定主讲人、审定教案、制作幻灯片,通过对营销业务知识的强化学习,开阔了员工业务视野,推动了营销人员学知识、比干劲氛围的形成。其次,还在公司内部开展了业务知识竞赛,对竞赛优胜者除奖励外,还根据工作需要,加以重用、提拔,使四批业务知识扎实、工作有冲动的年轻人脱颖而出,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为企业提升竞争能力,优化结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

四年来,在县支公司党委、总经理室的正确领导下,在机关各处室的大力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业务发展、队伍管理、教育训练等方面取得了四定成绩。但统观2014年的工作营销情况,虽然团险中的小额信贷保险发展较好,但还存在四定的问题:四是城市营销队伍发展滞后,增员困难;二是中介趸交发展初具规模,中介期交但还存在不足;三是农村小额保险没形成规模,有待发展;四是个险期交完成较好,短险卡式业务不理想。五是自身方面,作为业务发展的副经理,在某些方面考虑问题不够深入细致,深入基层不够,加之由于业务发展奔波在外,和同志们沟通交流时间少等。

保险中介岗位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今年,我站许多档案基本上都没有建立,为此,在完成本职工作同时,在社区领导同志们积极配合下,加班加点建立健全各项档案。不断完善办公室文书档案材料立卷规档工作,配合人力资源库网络规范,建立网络档案,基本完善文本网络一体化管理,做到工作秩序井然。

二、就业再就业政策有效落实。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今年新办理《失业证》1086本,完成小额担保贷款上报审批手续17名。对12名下岗失业人员从事公益性岗位进行就业登记,加大“4050”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力度,今年为786位灵活就业的“4050”下岗失业人员办理社保补贴,并且进行了人力资源库管理。在完善文本档案和网络化管理的同时,我们还积极的对本社区进行了入户调查了解,对所掌握的材料逐一排查,做到有错误信息时能够及时的改正,为广大居民的失业就业、医疗保险、退休管理等切身利益提供一个有效平台

三、开展创建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和打击非法职业中介、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等专项行动,积极推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

四、医疗保险有了很大进步。今下半年以来,参保人数比以前扩大了许多。截止目前,我社区已参保登记1161人。其中成年人1118人,学生儿童43人。

五、企业退休人员管理,这是一个非常人性化服务,我社区今年退休人员已经达到772人,在两季验证期间对于身体不便的退休老人,我们实行上门服务,并对企业退休后的在家情绪比较低落的老人进行疏导和安慰,把人性化管理做到更加有效地实施。

保险中介岗位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根据《关于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5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强化政府责任,健全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

镇乡、街道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就业促进法》的宣传,认真履行政府促进就业、扩大就业的重要职责,把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促进就业的年度和中长期工作计划。要加强失业调控,建立失业动态监测和预警制度,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要健全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将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及返乡农民工作为当前扶持的主要对象,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监督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实施积极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一)继续实施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关于印发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兰政发[20*]42号)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在20*年底前已审批但尚未享受到期的,继续享受。其中税收优惠政策申报、审批期限延长至2009年底,扶持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2009年以后,登记失业人员和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二)鼓励和规范用人单位吸纳就业。

1、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企业应为招用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最低交费标准计算,个人应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由本人负担。

2、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新增就业岗位,招用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20%以上(在职职工超过100人的企业达到10%以上),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根据实际招用人数,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贴息贷款(贴息50%),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

3、用人单位当年新增就业岗位招用本地劳动力20人以上、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未发生劳动违法违规行为,按规定向就业管理服务机构进行空岗报告和就业登记的,按新办单位200元/人,非新办单位500元/人的标准给予用人单位新增就业岗位奖励。

(三)加大对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力度。

1、就业困难人员范围。城镇失业人员中的“4050”人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城镇失业登记1年以上就业转失业人员、城镇低保边缘户失业人员、需赡养患有重大疾病直系亲属的人员,以及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农村复员转业军人和被征地农民中生活困难的“4050”人员,列入就业困难人员范围,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2、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的人数给予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一般为3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单位应为招用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最低交费标准计算;岗位补贴标准按本市当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20%计算。“4050”人员在公益性岗位连续就业超过3年,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和岗位补贴期限可延长2年。

3、机关事业单位勤杂岗位、社区就业援助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按公益性岗位标准给予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其他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按800元/人的标准给予新增就业岗位奖励。

4、对“4050”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以其他灵活就业形式实现就业,月收入达到本市当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且个人以灵活就业形式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向户籍所在社区申报就业,经审核,给予养老、医疗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为:养老保险按自由职业者最低缴纳基数的10%,医疗保险按自由职业者最低缴纳基数的2%计算,连续享受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享受期满,距法定正常退休年龄不足2年的,可继续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对在2009年内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满仍未实现稳定就业且家庭有特殊困难的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可再延长1年。

(四)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认真落实《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兰政办发[2009]120号),加强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五)切实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

认真贯彻《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明电[2009]18号)文件精神,加强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

三、加大失业人员自主创业优惠政策的力度

(一)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在政府投资创办的商贸市场内首次经营满1年的,给予年租金10%的优惠,年优惠最高不超过3000元,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在其它场所首次投标经营满1年的,给予年租金10%的租费补贴,年优惠最高不超过2000元,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就业困难人员从事文化产业和“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服”(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三管”(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等便民微利项目的,给予年租金15%的租费补贴,年优惠最高不超过3000元,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二)对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根据项目情况可提供1~2万元不等的小额担保贷款,贷款期限2年,到期确需延期的,可展期1年。对合伙经营和组织就业的,可按每一名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合伙者不超过2万元,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标准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失业人员利用小额担保贷款,或自行通过其它途径申请银行贷款从事服务业项目(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除外)的,在小额担保贷款标准额度内,由市财政据实予以全额贴息(展期不贴息),对其它失业人员给予50%贴息(展期不贴息)。

(三)已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并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应领取失业保险金总额20%的自主创业补贴,低于500元按500元补贴。

(四)就业困难人员从事文化产业和“三托”、“三服”、“三管”等便民微利项目的,按本市当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20%给予岗位补贴,期限2年。

四、强化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

(一)进一步强化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培训。未参加过技能培训的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凭创业项目计划书可自行选择经市人劳社保局认定的培训点参加创业培训,并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给予1000元以内的培训补助。

(二)积极鼓励劳动者参加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并给予相应政策扶持。鼓励各类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培训、在职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对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劳动保障部门确认的其它培训证书的,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补贴标准为: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按600元/人以内,被征地农民按500元/人以内,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村富裕劳动者按300元/人以内予以补助;企业组织在岗职工参加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200元/人的补贴;对培训机修钳工、数控车床工、维修电工、锅炉工、焊工、计算机操作员、中式烹调师等费用较高、难度较大的职业(工种)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培训费用超过原补贴标准并在600元/人以内的,按实际超过部分再给予50%补贴;外来务工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按本市其他劳动力同等标准给予补贴。

(三)对本市劳动者参加中高级技能培训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一次性100元的奖励;城乡劳动力通过初次技能鉴定(限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制度的指定工种),可申领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费补贴。

五、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一)认真做好失业人员创业服务工作。成立市级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服务中心,提供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政策咨询、项目推介、项目论证、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一站式”服务。税务、卫生、公安、工商、消防等部门应积极为失业人员办理相关证照开设绿色通道,简化手续,提供便捷服务。由失业人员创办,经市失业人员创业服务中心开业指导专家组论证、不危害公共安全的项目,给予3个月的孵化期;由社区组织的来料加工项目,给予1年的孵化期。失业人员从事设计、咨询、中介、翻译和“三托”、“三服”、“三管”等不影响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的自主创业项目,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和所在地社区同意,本人已取得合法产权或使用权的住宅、辅房,可作为经营场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失业人员从事其它个体经营的,凭建设、规划等部门核批的临时商业用房或占道经营许可证办理工商登记。

(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建立并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信息网络等设施建设。实现市、镇乡、街道、社区信息联网,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三)鼓励镇乡、街道、社区就业服务组织和中介机构介绍失业人员就业。对成功介绍失业人员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按100元/人,其他人员按50元/人标准给予职业介绍补贴;对于扶持创业成功的,按职业介绍补贴标准的2倍给予创业帮扶补贴。

(四)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依法将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强化镇乡、街道就业服务组织建设,按照“六到位”(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要求,构建和完善基层就业服务体系。村(社区)应确定就业服务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

(五)建立健全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以及其他非本地户籍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以上人员,失业后可以在常住地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凭证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规定的就业扶持政策。

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促进就业的资金保障机制

(一)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就业工作目标的提高逐步提高额度,确保促进就业政策资金支出的需求。

(二)加强促进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切实加强对资金拨付的审核、审批和支付管理,建立健全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内控制度,具体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市人劳社保局另行制定。

保险中介岗位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高峰时期,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并将长期存在。特别是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企业经营遇到困难,就业岗位需求下降,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为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甘政发[*]56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甘政发[2009]24号),努力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年均2.5万个以上,城乡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年均4万人以上,输转农村劳动力年均2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的目标。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经济发展促进就业

(一)大力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加强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发展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容量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的产业和项目。各级发改、劳动、人事、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要密切协作,搞好配合,抓住国家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和振兴十大产业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交通和城镇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生态保护建设,推进基础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带动我市劳动者就业。项目实施单位要有就业的具体安排和工作方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主动与项目建设单位联系对接,组织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积极应聘。

(二)加快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积极创造条件,营造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落实鼓励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税收、信贷、土地使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职称评定,安全环保治理等方面的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提供政策、资金、信息、管理、技术咨询等专项服务,着力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就业容量,发挥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在巩固提高商贸流通、餐饮娱乐、休闲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鼓励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服务业新领域,重点开发养老服务、医护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物业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社区服务和农业技术推广、农用生产资料连锁经营等服务业,拓宽就业空间,挖掘就业岗位。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扶持政策,推动房地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充分利用新建园区、基地、产业集群等配套服务扩大就业。积极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带动旅游产业和中介服务业发展,促进就业。

(四)统筹城乡就业。将统筹城乡就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社会保险体系、培训体系、服务体系、领导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度,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资金的10%和就业再就业资金的10%用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要求,鼓励和动员各类培训机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劳务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加强与境内和周边大企业的劳动用工协作,大力组织对外劳务输转,打造一批劳务品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鼓励和引导一批有资金、有技术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二、落实就业政策,以政策扶持促进就业

(五)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各项政策。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并纳入全市就业工作计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通过“三支一扶”“进村(社区)”“农村特设教师岗位”“甘肃省医疗卫生类大学生进农村”“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志愿服务西部”等扶助一批,挖掘机关事业单位空编招聘一批,落实创业政策带动一批,支持大中型企业接收一批,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吸纳一批,开辟基层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组织人才交流合作输出一批,开展技能培训储备一批等途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人事、财政、教育、卫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做好纯农(牧)户中零就业家庭未就业本科以上毕业生就业和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就业工作,确保8月底前完成纯农牧户毕业生的安置、农村中小学教师和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员的选拔录用工作。选拔农村中小学教师和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员要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纯农牧户零就业家庭本科以上毕业生。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措施,在扶持创业、技能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优先考虑高校毕业生。同时对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要落实薪酬或生活补贴,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所需资金按现行渠道解决。对到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服务满一定期限的,以及应征入伍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精心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提高就业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加见习机会,提高就业能力。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维护工作,保障其就业权利不受侵害。各县区要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实行月报告制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统计。

(六)积极落实就业困难人员各项补贴。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并视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对各类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保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对2009年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满、仍未能实现稳定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期限一次性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从2009年起,全市统一实行《就业失业登记证》,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后失业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纳入登记失业范围,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免费向劳动者发放。登记失业人员凭《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和创办企业的,继续执行原税收优惠政策。

(七)积极落实企业稳定就业政策。认真落实“五缓交四降低三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可在一定期限内缓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可在一定期限内按照一定比例降低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率;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可用于困难企业职工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对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的可从就业专项资金中予以适当补贴。由市劳动保障、财政、经委(国资委)、地税等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八)积极落实企业吸纳就业政策。延续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招用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在相应期限内定额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审批期限延长至2009年底。对当年新招用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达到现有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以申请最高额度200万元的贷款,并由财政部门按有关规定贴息。

(九)规范企业裁员。各县区政府要建立失业动态监测报告制度和失业预警制度,制定失业预警应急预案,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开展失业动态重点监测,对异常失业情况进行及时干预和处理。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企业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意见后,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确保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社会保险费足额缴纳,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要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和一次性生活补助,并统一进行失业登记。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力度,劳动保障、公安、工商管理等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要加强协调,积极防范和严肃查处少数企业主欠薪、拖欠社会保险费后转移资金、关厂逃匿等行为,妥善处理因此类问题引发的职工,努力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倡导和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各类用人单位应积极响应我市20户企业向全市发出的稳定就业倡议书,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开展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努力克服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采取在岗培训、轮岗轮休、降低薪酬等阶段性措施,合理安排生产,挖掘用工潜力,通过多种方式稳妥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尽最大努力不裁员或少裁员。

三、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以创业带动就业

(十)政策扶持创业。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复员转业军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自主创业,积极落实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创业激励、创业培训等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的政策效应,发放对象由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城镇其他失业人员、未就业的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带头人、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妇女;贷款额度由2万元放宽到5万元;对各类创业主体贷款产生的利息,由财政部门按有关规定贴息。创业成功、按期足额偿还贷款、诚信度高的借款人和吸纳就业人员多、按期还款、有偿还能力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再次申请贷款。要创新贷款管理模式,尽量简化贷款手续,降低反担保门槛,反担保人员可扩大到经营良好、收入稳定的企业员工,允许经济基础好的创业人员之间实行“联保”,积极开展信用社区创建评选活动,经信用社区推荐的,可取消反担保。实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激励机制,对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开展较好的社区、经办银行、担保机构等给予一定的工作奖励。

(十一)加强创业培训。将创业能力培训范围由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全体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给予培训补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实际,组织开展“改善你的企业(IYB)培训”。

(十二)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各县区、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服务保障等工作体系,规范服务流程和标准,将创业服务工作延伸到街道社区、农村乡镇、职业院校、用人单位,为城乡创业者提供创业服务。依托市、县各类园区、基地,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构筑支持创业的服务平台。加强创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创业项目和城乡劳动力资源库,向社会公开创业信息。组织开展创业项目推荐会、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报告会、创业先进个人评选等各类活动。引导城乡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之路,营造全社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职业培训,以技能促进就业

(十三)扩大培训人员范围。将职业技能培训范围由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全体有就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给予培训补贴。继续完善整合部门职能、整合培训机构、整合培训资金、做好跟踪服务的“三整合一跟踪”工作模式,集中力量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将免费培训人员范围由初高困毕业生扩大到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职业技能鉴定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和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推进技能人才成长和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和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十四)组织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引导帮助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组织待岗人员开展技能提升或转业转岗培训,组织返乡农民工参加实用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帮助其寻找新的就业机会,鼓励返乡农民工参加技工学校学制教育。帮助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提升再就业能力。组织引导退役士兵免费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技能型人才。充分利用市内职业学校的教学、实训设施等条件,对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的人员(以下简称“农村两后生”)实行劳动预备制培训,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加强技能劳动力资源储备。

(十五)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方式,通过校企合作、地校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培养重大项目实施、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中急需的技术工人。加快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等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积极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鼓励指导经济实力雄厚、培养能力较强、培训制度较好的大型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考核,在企业推动“名师带徒”活动,实行技师、高级技师与技能劳动者结对培养,不断发展壮大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

五、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积极开展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

(十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就业促进法》的要求,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着力提高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工作水平。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街道、乡镇和社区促进就业工作的作用,将就业服务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141号)要求,加快推进市、县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城乡人力资源开发、做好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的重要载体和发展平台,在编制规划和项目建设上重点支持。要培育一批规模较大、注重服务质量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和劳务中介组织,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

(十七)积极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按照《就业促进法》的要求,突出公益性特征,建立健全面向所有劳动者的就业服务制度。认真开展城乡就业援助、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突出活动重点,创新活动方式,确保活动效果。

(十八)完善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援助机制。对城镇零就业家庭、大龄、身有残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连续失业1年以上、未就业的城镇退役士兵以及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给予重点援助。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开展上门服务和“一对一”的援助服务,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建立动态管理、动态援助的长效工作机制。各级劳动保障、民政部门要科学编制下达企业安置退役士兵计划,有关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切实履行法律规定的安置义务。继续对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对2009年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满、仍未能实现稳定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期限一次性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

(十九)建立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制度。在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制度。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是指农村家庭成员中在劳动年龄内、有转移就业愿望但无人外出务工或就地从事二、三产业的家庭。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把解决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作为农村扶贫工作的突破口,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就业结合起来,实行“以工代赈”,就近就地开发就业岗位,优先吸纳有就业愿望的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有1人就业,力争在三年内逐步解决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

六、明确政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

(二十)强化政府责任。各级政府要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重要职责,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在发展经济促进就业、城乡统筹就业、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扶持就业以及发展劳务经济、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培训、开展就业援助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

(二十一)加大财政投入。各级政府要建立就业专项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在同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促进就业专项经费。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社会保险等补贴和特定就业政策补助,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公共就业服务以及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经费补助等。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经费、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强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保证必要的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建立和完善贷款担保基金的持续补充机制,各县区每年新注入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的数额不得少于50万元,不断增加基金额度,扩大贷款发放规模。

(二十二)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分析就业工作形势,研究解决就业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职能,加强协调配合,及时交流情况,推动就业工作发展。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促进就业工作。

保险中介岗位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工作成效

2014年的任务是1000万,其中车险完成了746.4万,非车险完成了67.1万,合计是813.5万,已完成任务的%以上。新发展个人客户个,单位客户家。

二、工作措施

1、强化市场运作,加大业务拓展力度

年初,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业务拓展计划。一是加强市场调研,进行同业市场的分析研究,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是加强对业务员的指导、帮扶工作,了解展业需求,切实帮助解决市场拓展、业务承保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加强宣传,利用多种宣传工具和宣传媒体,向社会大张旗鼓广为宣传。通过设咨询台、散发传单等形式,形成人人了解保险、个个走近保险的良好氛围。

2、加强队伍建设,为业务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保险工作团队,是做好保险业务的基础。因此,我们一是从业内引进认可企业文化,有发展潜力和社会资源的业务员,充实进业务骨干队伍;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指导,特别是有效提升他们的公关工作才能和发展客户的技能,促进销售人员之间的沟通,共同分析和研究市场需求;三是加强展业指导,宣扬公司承保政策并做好相关解释工作,引导团队按照公司政策和规范经营的要求发展业务。三是组织开展系列业务竞赛活动,岗位练兵,相互取长补短,引导员工多做学平险,财产险有效益的险种。

3、强化工作考核,引入激励竞争机制

2014计划全年完成保费任务1000万以上,利润100万以上。根据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强化销售团队和个人业务追踪,提高团队产能,力争使人人考核达标。在强化对个人活动管理的同时,定期分析业务进度,督导部门员工完成经营目标,

4、加大对远程出单点的管控力度。

过去,远程出单点的管控属于一个薄弱点。今年,加强了对这方面的控制和管理。一是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各出单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二是继续严抓过程管控,定期检查单证使用情况,优化单证管理流程,及时归档,确保留存,严防单证丢失。

5、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服务创造价值,服务塑造形象。服务是永恒的主题,是我们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求员工,一是要树立“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在业务发展中积极出谋献策,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提升对客户的服务;二是要加强与出单员、客服、理赔的沟通联系,为客户服务提供后援保证;三是加强重点客户的公关力度,提升效益险种结构占比。

三、存在主要问题

1、业务结构不合理。截止11月底,车险占比超过%,比率过高,人身险、财产险分别只占%和%,效益险种比重太小。

2、销售团队素质有待提高。虽然经过强化培训,但展业技能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较好改善,销售团队的整体业务拓展能力不强。

3、员工服务能力和服务形象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四、2015年工作计划

1、提升服务,外树形象。服务创造价值,以优质服务赢得中介市场。以优质服务为着眼点,切实将优质服务看成公司发展的生命线,具体的来说,做好签约前和签约后的优质服务,设立专人负责对签约单位服务,明确专人管理,全程跟进,实行一个电话,服务到家。

2、强化管理,规范行为。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切认识到,必须合规经营,规范操作,文明服务。规范协议的签订;规范单证管理;规范保费结算流程;统一文书,统一口径,统一程序,统一结算。同时,进一步完善优质服务措施,制定优质服务标准,明确服务内容,规范服务程序。广泛深入保户,回访“黄金客户”,积极征求意见,改进工作作风,增加了服务透明度。

3、夯实基础,整章建制。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效率为中心,实行工效挂钩。坚持以贡献排名次,以业绩论英雄。紧紧围绕职位明确化、薪酬社会化、奖金绩效化和福利多样化“四化”目标,全面推进企业薪酬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一个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够充分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用人机制。让经济杠杆起作用,变职工要为我要干,拉开了分配档次,增强了工作的积极和主动性。

4、落实责任,加强考核。根据总公司下达给我们的全年销售任务,制定周、月、季度、年销售计划。制定计划时本着实事求是、根据各个险种特点确定合理的、可实现的目标。在目标确定之后,公司本着“事事落实,事事督导”的方针,通过加强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来确保目标计划的顺利完成。

保险中介岗位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为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政发〔20**〕1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全市促进就业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

(一)各级政府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

(二)强化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促进就业工作机制。市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研究解决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促进就业工作。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协调解决本辖区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三)各县(市)区政府要建立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本辖区内促进就业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把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因就业而退出低保人数和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等指标纳入政府考核目标,继续实行就业工作月通报、季调度工作制度,依法加强监督考核。

(四)各级政府每年对在促进就业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充分发挥各派、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及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做好就业工作的局面。

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六)妥善处理法律规定与现行政策的衔接问题。按照法律要求,对政策进行完善和规范,明确政策支持对象和内容,调整完善操作办法,解决政策落实中的难点问题,提高政策的实际效果。

(七)《**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发〔20**〕14号)规定的各项税收政策继续有效,审批截止日期为20**年底,2009年以后的税收政策另行规定。

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

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从事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娱乐业、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和服务型企业中的广告业、桑拿、按摩、氧吧以及建筑业中从事工程总承包的除外),经有关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零就业、低保户和残疾人家庭成员自主创业或被用人单位招用,凭有效证明可比照上述政策执行。

(八)严格执行新《企业所得税法》关于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残疾人、军队退役人员等各类劳动者创办小型微利企业。

(九)对民政部门认定集中安置残疾人的社会福利企业,实行由税务机关按单位实际安置残疾人的人数,定额减征增值税、营业税。对单位支付给残疾人员的实际工资可在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并可按支付给残疾人的实际工资的100%加计扣除。

(十)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各县(市)区政府要建立创业服务专门机构、创业孵化基地和培训基地,市本级创业孵化基地规模要达到一次性接受创业户数15户和300人以上,县(市)区要达到5户和100人以上。对自主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推介、小额贷款、经营咨询、提供创业社保补贴等创业服务。创业服务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十一)登记失业人员创办企业的,凡符合相关条件,均可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有关残疾人就业优惠条件的,可享受现行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十二)登记失业人员和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扶持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十三)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对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军队退役人员、军人家属、大中专毕业生和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5万元,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人均不超过5万元、总额不超过50万元的标准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以展期两年。对微利项目在贷款期限内由财政全额贴息,展期不予贴息。

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集中使用残疾人或自谋职业的军队退役人员的企业,根据实际招用人数,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最高额度由不超过100万元提高到不超过150万元,并由小额担保贷款基金提供担保服务。

各级政府要积极帮助商业银行回收小额担保贷款,市政府将把小额担保贷款回收率作为对各县(市)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拓宽贴息资金的使用渠道,从贴息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支持完善担保基金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新增信用贷款补偿机制。

各级政府在当年财政存款行招投标书中将商业银行当年发放支持就业、创业贷款增长幅度超过当年各项贷款平均增长幅度3至5个百分点,作为招投标条件之一,同时,对当年发放支持就业、创业贷款增长率达不到其贷款平均增长率的商业银行,将降低其财政存款比例。

各级政府要加强信用社区建设,积极促进小额担保贷款发放与信用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认真落实对信用社区的激励机制,为创业融资营造良好条件。20**年底,各县(市)区创建信用社区总数要达到社区总数的10%以上,其中,至少有1个社区要达到A级,3年内,各县(市)区信用社区要达到25%以上,并至少有1个社区达到3A级。

对于不能按时归还就业、创业贷款的,将记入人民银行企业或个人征信系统,定期予以公告。

(十四)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连续失业1年以上,以及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主要包括: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4050”人员、登记失业人员中距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人员、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家庭成员、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失业人员、处于失业状态的残疾人、自谋职业的军队退役人员、县以上(含县级)劳动模范、军人配偶、烈属、单亲抚养未成年人者。对各类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各级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并视其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补贴、适当的岗位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十五)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军队退役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低保户及低保边缘户家庭成员首次自主创业(指首次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正常纳税经营1年以上的,可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所需资金由省、市、县(区)三级财政各承担1/3。

(十六)对低保户及低保边缘户家庭成员自主创业和就业后,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标准的,其原享受的低保户或低保边缘户待遇可保留6个月。

(十七)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设立就业专项资金,本级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不得低于上年和本年可支配财力的1%,不足部分在年度执行中足额筹集。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创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特定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险等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以及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等。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和市劳动保障局制定。

三、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十八)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的要求,加强部门间协调,完善管理制度,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的良好秩序。各县(市)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要统一加挂“人力资源市场”牌子,并按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求,规范完善服务内容和服务程序,20**年5月底前要全部落实。加强街道(乡镇)、社区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所有乡镇都要建立劳动保障服务所,村级设有劳动保障协理员。合理确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将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其向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要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计划。到20**年底前,全市要建成不同层次、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运转协调、满足需要的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体系,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面积要达到规定的标准,目前已经达标的,要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能力。乡(镇)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场所面积要达到100平方米以上,村要有固定的公共就业服务场所。切实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各类职业中介机构为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并实现就业的,按规定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十九)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建立综合场所,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设立服务窗口,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要规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服务流程和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以“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困难家庭大中专毕业生、残疾人、自谋职业的军队退役人员为重点,开展就业援助工作。

(二十)要建立健全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为劳动者免费办理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并做好登记统计工作。登记失业人员应当积极求职,参加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安排的就业服务活动,定期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报告就业失业状况。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向劳动者免费发放,并注明可享受的相应扶持政策。登记失业人员凭登记证在全市范围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在登记证上予以注明,切实加强登记证的发放和使用管理。

(二十一)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鼓励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对失业人员、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的,按有关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限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特殊工种),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一次性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要根据职业培训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补贴标准,现行补贴标准不足弥补实际培训成本的,可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职业培训补贴办法,建立健全职业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促进就业效果挂钩机制,提高劳动者参加培训和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培训的积极性。要完善劳动预备制度,对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实行6个月以上、12个月以内的预备制培训,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者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积极探索职业培训项目化运作模式,将补贴资金与项目运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帮助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二十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积极帮助和扶持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通过公益性岗位援助等多种途径,对所有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在公益性岗位上从业的就业困难人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计算年龄截止到20**年底),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延长到法定退休年龄。各级财政对公益性岗位的补贴标准统一调整为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50%。从20**年起,对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增加工伤保险补贴,工伤保险的缴费基数为在单位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总额,缴费比例为缴费基数的0.5%,各级财政要按照用人单位为公益性岗位人员实际缴纳工伤保险数额的100%给予补贴。

对困难家庭未就业的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实行兜底安置。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对回原籍的困难家庭大中专毕业生逐一登记,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政府对社会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需要,积极培育和购买一批适合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及时提供岗位援助,确保困难家庭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在登记当年实现就业。

(二十三)加强对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要依托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零就业家庭申报认定制度,规范审核认定程序,建立专门台账,及时接受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申请。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通过多种就业形式,帮扶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对其中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要及时兑现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动态管理、动态援助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城市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保险中介岗位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x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做好下半年再就业工作,采取多项措施,力争再就业工作在省排前列,全市上游。

一、建设两个平台。一是建立下岗失业人员登录平台。依托企业主管部门、街道办和各居委会,摸清全县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下岗失业人员个人再就业档案,动态管理再就业数据库,对填写《下岗失业人员认定审批表》的人员,经审核符合条件的,按照程序,免费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为他们在再就业期间尽早享受优惠政策提供一个可靠的保证。二是拓展服务平台。今年我局将扩大再就业服务网络,完善基层组织,按照“统一机构、统一名称、统一规格”的要求,在县街道和各乡镇建立劳动保障事务站,每个服务站派驻x名专职工作人员,定岗位、定编制,同时在每个社区居委会聘用x名劳动保障协助员,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更直接、更方便的零距离服务。

二、开展就业培训。按照多元投资,多股运行的方式,与社会上有办学能力的机构进行横向联合,利用他们的场地、设备和师资力量,免费对下岗失业人员中有学历、年纪轻、接受能力强的失业人员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的新行业、新技术的培训,对年龄偏大,技能水平低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技术系数小、操作简单、收入稳定的保洁、绿化等社区综合项目的培训。下半年将举办x期各类培训班,培训下岗失业人员x人次以上。

三、拓宽就业渠道。一是增加就业岗位。以街道和各乡镇为依托,努力开发一些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岗位,开拓社区服务就业新领域。二是积极扩大劳务输出,充分发挥我县劳务输出的优势,培养我县品牌,建立稳固的劳务输出基地,对下岗失业人员免收各项职业介绍费用,鼓励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到县外就业,并优先安排他们到条件好、收入高、风险低的单位务工。三是推行以非固定单位、钟点工、临时工等为主的就业方式。

四、加强宣传。在大力开展再就业政策宣传的同时,以典型带动的宣传方式,努力发掘再就业的先进典型,对下岗失业人员中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成绩突出的人员,做为宣传重点,利用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报道,引导下岗失业人员树立灵活择业的新观念。

五、重点帮扶。对男x周岁以上、女性x周岁以上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优先安置到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岗位上,对公益性单位安排原属于国有企业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的,还从再就业资金中将给予部分社会保险(养老、失业)补贴和岗位补贴;对夫妻双方全部下岗的家庭,最低限度的保证一方实现再就业。

六、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活动,尤其是以各种名义欺诈、侵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严惩不待。实行企业空岗报告制度,对企业空出的工作岗位要优先安排具备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保险中介岗位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现将《20__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和《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的要求,今年全市劳动保障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总要求是: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和谐美好新__的目标,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就业、保障、人才、维权”各项工作;创新创优,强化基础,着力狠抓劳动保障信息化、社会化、规范化建设;恪尽职守,关注民生,加快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帮扶弱势群体的长效机制;振奋精神,奋力拼搏,为建设美好和谐新泰州再作新贡献。

20__年,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努力实现全系统综合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认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将其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强化综治工作的领导体系,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局长具体抓的工作方法,坚持与本部门工作职能紧密7结合起来,制定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使责任得以明确、监督有效实施、考核规范科学,真正做到常抓不懈,一抓到底,务求实效。

二、强化保障功能,进一步做好“两个确保”工作。加大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和争取财政调整支出结构的力度,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加大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确保失业人员100按政策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建立健全失业保险预测预警和跟踪分析制度,千方百计确保按政策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三、多管齐下,千方百计拓展就业门路。狠抓社区就业,在岗位开发、政策落实、社区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要有新举措。全面落实促进社区就业的各项措施,高标准实施社区就业“三万”工程:“社区就业超万人、优惠政策到万家、培训万人进社区”,加快推进社区就业市场化、基地化、产业化的步伐。加快推进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市场化运作,全市市场介绍就业人数力争超过2.5万人。积极落实鼓励自谋职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下岗失业职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率达到60以上。加快劳务派遣工作实体化运作步伐,按照“面向社会,全面推开,实体运作,自负盈亏”的模式,全市劳务派遣累计总人数力争5万人以上。加大再就业工作向弱势群体倾斜的力度,继续实施再就业援助行动,落实政府购买岗位和结对帮扶措施,帮助特困“4050”人员再就业,确保全市“双下岗”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再就业。

四、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协调规范劳动关系。根据省确定的劳动保障“落实年”活动要求,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维护劳动者利益的高度、站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高度,加大维护的力度,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将劳动争议、群体上访等纳入法制化轨道。在此基础上,切实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对拖欠工资企业的监督检查,依法严厉打击使用童工行为,加强劳动力市场秩序整顿,严厉打击非法中介。

五、坚持靠前服务,指导、帮助企业进行“三置换一保障”改革。继续坚持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切实安排好各项工作,努力做好劳动关系调整、再就业、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托管人员生活安排、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各项工作,认真做好托管人员资金测算工作,落实资金支付来源,严格资金管理监督,控减资金支付压力,压缩企业改革成本,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善待改制企业职工,切实帮助安排好企业职工的基本生活,把党和政府对改制企业职工的关心落到实处。同时,要求企业在改制、破产过程中,要把职工的安置放在第一位,尽可能地组建劳服企业,面向社区、面向用工单位,以解决一批特困人员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避免形成新的社会矛盾。

六、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化解各类矛盾。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劳动保障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广大职工自我维权的自觉性。开展劳动保障法规政策进社区活动,在服务大厅专设和监察两个窗口,认真受理举报和来信来访。积极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确立工作重点,坚持依法办事,跟踪服务到位,坚持标本兼治。进一步完善调处矛盾纠纷的报告制度、工作责任制度和资料管理制度。真正发挥“减震器”作用,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全市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健康稳定发展多作贡献。

保险中介岗位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于印发2007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现将《2007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和《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的要求,今年全市劳动保障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总要求是: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和谐美好新**的目标,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就业、保障、人才、维权”各项工作;创新创优,强化基础,着力狠抓劳动保障信息化、社会化、规范化建设;恪尽职守,关注民生,加快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帮扶弱势群体的长效机制;振奋精神,奋力拼搏,为建设美好和谐新泰州再作新贡献。

2007年,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努力实现全系统综合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认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将其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强化综治工作的领导体系,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局长具体抓的工作方法,坚持与本部门工作职能紧密7结合起来,制定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使责任得以明确、监督有效实施、考核规范科学,真正做到常抓不懈,一抓到底,务求实效。二、强化保障功能,进一步做好“两个确保”工作。加大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和争取财政调整支出结构的力度,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加大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确保失业人员100%按政策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建立健全失业保险预测预警和跟踪分析制度,千方百计确保按政策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三、多管齐下,千方百计拓展就业门路。狠抓社区就业,在岗位开发、政策落实、社区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要有新举措。全面落实促进社区就业的各项措施,高标准实施社区就业“三万”工程:“社区就业超万人、优惠政策到万家、培训万人进社区”,加快推进社区就业市场化、基地化、产业化的步伐。加快推进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市场化运作,全市市场介绍就业人数力争超过2.5万人。积极落实鼓励自谋职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下岗失业职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率达到60%以上。加快劳务派遣工作实体化运作步伐,按照“面向社会,全面推开,实体运作,自负盈亏”的模式,全市劳务派遣累计总人数力争5万人以上。加大再就业工作向弱势群体倾斜的力度,继续实施再就业援助行动,落实政府购买岗位和结对帮扶措施,帮助特困“4050”人员再就业,确保全市“双下岗”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再就业。四、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协调规范劳动关系。根据省确定的劳动保障“落实年”活动要求,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维护劳动者利益的高度、站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高度,加大维护的力度,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将劳动争议、群体上访等纳入法制化轨道。在此基础上,切实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对拖欠工资企业的监督检查,依法严厉打击使用童工行为,加强劳动力市场秩序整顿,严厉打击非法中介。五、坚持靠前服务,指导、帮助企业进行“三置换一保障”改革。继续坚持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切实安排好各项工作,努力做好劳动关系调整、再就业、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托管人员生活安排、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各项工作,认真做好托管人员资金测算工作,落实资金支付来源,严格资金管理监督,控减资金支付压力,压缩企业改革成本,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善待改制企业职工,切实帮助安排好企业职工的基本生活,把党和政府对改制企业职工的关心落到实处。同时,要求企业在改制、破产过程中,要把职工的安置放在第一位,尽可能地组建劳服企业,面向社区、面向用工单位,以解决一批特困人员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避免形成新的社会矛盾。六、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化解各类矛盾。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劳动保障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广大职工自我维权的自觉性。开展劳动保障法规政策进社区活动,在服务大厅专设和监察两个窗口,认真受理举报和来信来访。积极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确立工作重点,坚持依法办事,跟踪服务到位,坚持标本兼治。进一步完善调处矛盾纠纷的报告制度、工作责任制度和资料管理制度。真正发挥“减震器”作用,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全市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健康稳定发展多作贡献。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印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点通知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保险中介岗位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强化政府责任,健全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

第一条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扩大就业的积极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各镇乡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就业促进法》的宣传教育,把进一步扩大就业和促进社会充分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主要责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认真制定促进就业的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规划。要加强失业调控,建立失业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要建立健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监督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出善各项扶持政策,实施积极就业政策

第二条继续实施相关优惠政策。《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政〔2006〕112号)和《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促进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的实施意见》(政〔〕63号)中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在年底前已审批但尚未享受到期的,在剩余期限内继续享受。其中税收优惠政策申报、审批期限延长至年底,扶持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第三条出台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严格执行我县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切实加大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城镇复转军人的创业扶持力度,确保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发挥作用。《安县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条落实扶持自主创业政策。促进失业人员创业和充分就业,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扶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工作,进一步加大资投入,切实做好帮扶工作,努力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格局。

(一)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经营场地补贴

1.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城镇失业人员首次经营满1年以上的,凭《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完税或免税凭证和户籍地、经营地社区证明书由劳动部门给予年租10%的租费补贴,年优惠最高不超过1200元,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2.就业困难持证人员从事面向社区居民的图书借阅、音像出租和"三托"(托老、托幼、托护)、"三服"(家政、配送、保健等服务)、"三管"(物业、车辆、公共等管理)服务的,首次经营满一年以上的,由劳动部门给予年租15%的租费补贴,年优惠最高不超过2200元,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二)进一步加强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培训

对未参加过技能培训的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城镇失业人员,凭创业项目计划书可自行选择经县就业服务机构认定的培训点参加创业培训,培训后经就业服务机构审核,给予每人1200元以内的一次性培训补助,培训每人只能享受一次,若免费培训则经费补助给培训机构。

(三)认真做好失业人员创业服务工作

1.劳动保障部门设立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指导中心,为失业人员提供自主创业政策咨询、项目推介、项目论证、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一站式"服务。

2.县公安、工商、税务、卫生、消防、建设等部门应积极为失业人员办理相关证照开设绿色通道,简化相关手续,提供便捷服务。

(四)落实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补贴政策

对已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自主创业个体经营一年以上的,凭工商营业执照或有关证明,一次性给予应领取失业保险总额20%的自主创业补贴,低于500元的按500元补贴。

第五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认真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政〔〕80号)精神,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公益性就业服务平台,支持和鼓励企业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能力,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第六条做好农民工就业政策落实。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要求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明电〔〕18号)精神,加强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

三、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帮扶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第七条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失业人员就业政策

(一)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保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社保补贴标准按企业最低缴费标准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计算,个人应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由本人负担。

(二)县内新办企业当年新增就业岗位新招用本县劳动力30人以上、非新办企业当年新增就业岗位新招用本县劳动力20人以上,或20人以上企业新招用本县劳动力达到职工总数70%以上的,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没有发生劳动违法违规行为,按规定向就业管理服务机构进行空岗报告和就业登记的,按新办单位每招一名200元,非新办单位每招一名300元的标准由劳动部门一次性给予用人单位新增就业岗位奖励。

(三)对政府购买岗位已安置就业人员的补贴政策按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抄字〔〕24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加大对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力度

(一)扩大就业援助范围。将就业困难人员的对象范围扩大到城镇失业人员中的"4050"人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城镇失业登记1年以上就业转失业人员、需赡养医保机构确定特殊病种的直系家属人员,持有《农村低保就业援助证》的劳动力、农村复转军人和参加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中的"4050"人员。

(二)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机关、事业单位利用勤杂岗位(含社区从事就业援助岗位)安排就业困难对象,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经核定,按实际招用的人数,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用人单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社保补贴标准按单位应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计算;岗位补贴标准为1500元/人/年。"4050"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就业超过3年,社保补贴期限和岗位补贴可相应延长,但最长不超过1年。

第九条鼓励灵活就业政策。鼓励灵活就业,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稳定性。对"405O"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以灵活就业形式实现就业,月收入达到当地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向户籍所在地乡镇劳动保障管理所、社区就业服务站申报就业,经审核确认,按享受的实际月份予以补贴,社保补贴包括养老和医疗二大部分,标准为养老保险160元/月,基本医疗保险140元/月(若参加大病统筹则补贴80元/月),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补贴期满,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2年的,可继续享受社保补贴。对年享受社保补贴政策期满,经审核仍未能实现稳定就业且家庭有特殊困难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可一次性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十条完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对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高校毕业生、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凭《职业资格证书》或劳动就业部门确认的其他培训证书及相关资料提供一次性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培训补贴标准为:除创业培训外,对以上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并鉴定合格的给予每人500元以内的培训补贴,培训每人只能享受一次,若免费培训则经费补助给部门或培训机构;困难企业统一组织本单位职工参加初级技能培训并鉴定合格的给予每人300元标准的培训补贴,企业组织本单位职工参加中高级技能培训并鉴定合格的,按每人2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对各类失业人员通过初次技能鉴定(限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指定工种),可申领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费补贴,其中初级125元,中级155元。

失业人员参加劳动保障部门举办的就业指导、开业指导、就业政策、职业道德等职业指导的,按每人80元的标准拨付给培训单位。对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3个月以上、12个月以内的预备制培训。

四、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建立就业服务长效机制

第十一条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依据《就业促进法》有关规定,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定期职业供求、工资指导价位和职业培训信息,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所需经费在再就业专项资中列支。

第十二条认真做好职业中介服务。对成功介绍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的各类职业中介机构和社区就业服务站,按就业困难人员100元/人,其他人员50元/人标准给予职业介绍补贴;对经扶持创业成功的按职业介绍补贴2倍的标准给予创业帮扶补贴。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做好我县的劳务输入、输出工作,切实缓解我县企业用工难问题,所需工作经费在再就业专项资中列支。

第十三条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依法将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强化乡镇(社区)就业服务组织建设,按照"六到位"(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要求构建基层就业服务体系。

第十四条建立健全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以及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以上人员,失业后可以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凭证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规定的就业扶持政策。

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促进就业的资保障机制

第十五条加大财政投入。县财政要根据我县的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用于促进就业工作,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提高额度。

第十六条促进就业政策所需资来源。县本级促进就业工作经费主要由县财政安排。农村低保户家庭劳动力的各项补贴在省级农村低保人员就业援助专项转移资中列支,农村劳动力培训补贴由农办在农民培训转移就业经费中列支,对已创建达标的充分就业社区,每年可在就业专项资中列支4000元工作经费。

上一篇:门卫岗位职责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财务岗位个人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