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02:32:24

保健护理论文

保健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分析现执行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的定位,这章学时比例小,理论知识大多以熟悉、了解为主;实践学时比例少,学生操作技能薄弱,这就弱化了本章在整个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健康儿童保健”是每个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都要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而“疾病儿童护理”是个别孩子遇到的特殊性问题。目前学生的学习重点大多偏向于各类疾病儿童护理、住院儿童护理等,即特殊性,忽略健康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即普遍性。

二、“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分析

1.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

儿科护理与成人护理相比,其护理内容复杂、工作紧迫、护患关系特殊。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结合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及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儿科护理工作者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护理学生更好地掌握对健康儿童日常护理与营养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各年龄期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

新生儿期护理的重要性:表现在对新生儿的喂养、保暖、指导家长护理新生儿的眼、鼻、口、耳、脐、臀等方法,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婴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婴儿生长迅速,但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疾病,此时的日常护理尤为重要。幼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幼儿的行走和语言能力逐渐增强,但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伤害;免疫功能不健全,依然易感染疾病;大小便的训练、睡眠时间的养成护理等极其重要。学龄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迅速,对其饮食营养搭配、生活自理能力、体格锻炼、团体意识、品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极其重要。青春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是人生的过渡期,体格成长迅速,要注意儿童的营养、认知、心理、行为等的养成,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此外,加强青春期生理卫生等也尤为重要。

3.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用性

一是做好儿童保健能够提高我国儿童综合素质。用所学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家长科学地对孩子实施日常保健护理,锻炼孩子体格,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二是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广的前景。针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岗位和我国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在校期间学好儿童保健护理,除了可以在相关医疗单位寻求就业岗位之外,还可以开设婴儿保健馆、儿童保健知识培训班、儿童健身馆、儿童营养师、考取孕婴证,等等。这就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率。

三、“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定位的几点建议

1.加大“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学时比例

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更多家长重视儿童的日常保健预防护理。但根据对儿童家庭访视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家长对于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和保健知识还很缺乏,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在校期间能够掌握更多更好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和提高家长对孩子的保健预防意识,这样就能够减少或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我国儿童的身体综合素质。

2.提高学生“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

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达到高职医学教育“三基”“五性”的基本要求。应把“应用型”、“专业型”、“能力型”作为《儿科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改革的突破口,制定可行性、实效性的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结构,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课时分配少的弊端,构建新的实验课程结构。例如多增加婴儿抚触、婴儿被动体操、幼儿体操、预防接种的方法和技巧练习,提高在校生儿童保健的操作水平。

3.改革“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考核方法

由于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市场竞争力,因此,为了让学生扎实掌握儿童保健知识和技能,建议采用“笔试+操作能力”的考核方法。笔试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与其他章节在期末时同时进行,但应适当加大分值;技能测试可安排在期中进行,教师提前设定好几个考核题目,让学生随即抽题,进行当场操作,根据操作标准当场打分。理论结合实践的考核方法既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儿童保健的基本知识,又能学会基本技能,同时能提升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儿科护理的重视程度。

保健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分析现执行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的定位,这章学时比例小,理论知识大多以熟悉、了解为主;实践学时比例少,学生操作技能薄弱,这就弱化了本章在整个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健康儿童保健”是每个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都要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而“疾病儿童护理”是个别孩子遇到的特殊性问题。目前学生的学习重点大多偏向于各类疾病儿童护理、住院儿童护理等,即特殊性,忽略健康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即普遍性。

二、“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分析

1.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儿科护理与成人护理相比,其护理内容复杂、工作紧迫、护患关系特殊。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结合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及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儿科护理工作者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护理学生更好地掌握对健康儿童日常护理与营养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各年龄期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新生儿期护理的重要性:表现在对新生儿的喂养、保暖、指导家长护理新生儿的眼、鼻、口、耳、脐、臀等方法,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婴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婴儿生长迅速,但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疾病,此时的日常护理尤为重要。幼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幼儿的行走和语言能力逐渐增强,但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伤害;免疫功能不健全,依然易感染疾病;大小便的训练、睡眠时间的养成护理等极其重要。学龄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迅速,对其饮食营养搭配、生活自理能力、体格锻炼、团体意识、品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极其重要。青春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是人生的过渡期,体格成长迅速,要注意儿童的营养、认知、心理、行为等的养成,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此外,加强青春期生理卫生等也尤为重要。

3.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用性一是做好儿童保健能够提高我国儿童综合素质。用所学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家长科学地对孩子实施日常保健护理,锻炼孩子体格,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二是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广的前景。针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岗位和我国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在校期间学好儿童保健护理,除了可以在相关医疗单位寻求就业岗位之外,还可以开设婴儿保健馆、儿童保健知识培训班、儿童健身馆、儿童营养师、考取孕婴证,等等。这就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率。

三、“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定位的几点建议

1.加大“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学时比例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更多家长重视儿童的日常保健预防护理。但根据对儿童家庭访视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家长对于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和保健知识还很缺乏,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在校期间能够掌握更多更好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和提高家长对孩子的保健预防意识,这样就能够减少或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我国儿童的身体综合素质。2.提高学生“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达到高职医学教育“三基”“五性”的基本要求。应把“应用型”、“专业型”、“能力型”作为《儿科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改革的突破口,制定可行性、实效性的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结构,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课时分配少的弊端,构建新的实验课程结构。例如多增加婴儿抚触、婴儿被动体操、幼儿体操、预防接种的方法和技巧练习,提高在校生儿童保健的操作水平。

3.改革“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考核方法由于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市场竞争力,因此,为了让学生扎实掌握儿童保健知识和技能,建议采用“笔试+操作能力”的考核方法。笔试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与其他章节在期末时同时进行,但应适当加大分值;技能测试可安排在期中进行,教师提前设定好几个考核题目,让学生随即抽题,进行当场操作,根据操作标准当场打分。理论结合实践的考核方法既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儿童保健的基本知识,又能学会基本技能,同时能提升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儿科护理的重视程度。

保健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中医基础理论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1资料来源

查阅维普、万方数据库关于老年中医护理及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文献(1989—2011年6月),列入统计源的文献主要是中医理论指导临床护理、中医整体护理、中医基础理论在老年护理中的具体应用3个专题,共计141篇。2.2载文情况及分析

1)文献的年度分布

中医基础理论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进展相关论文数量近年来增幅明显,尤其是2006—2011年6月增幅更加显著。究其原因随着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近年来中医护理学术活动十分活跃,中医护理逐步受到国际护理界的关注,中医临床护理正在逐步发展,中医护理技术实践发展迅速。见表1、表2。

2)文献的内容分布

文献论题广泛,内容覆盖面较广,以撰写中医基础理论在老年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或护理体会者较多,但老年护理科研性质的论文非常少,还有个别文献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回顾性总结。见表3。

3文献内容分析

1)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护理

查阅1999—2011年上半年文献,共计9篇。主要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应用中医理论指导老年护理工作。

2)中医整体护理

查阅1998—2011年上半年文献,共计10篇。主要强调以整体观为指导,以辨证施护为宗旨,对老年患者实施个体化整体护理。

3)中医基础理论在老年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查阅1994—2011年上半年文献,共计122篇。文献应用范围广泛,主要涵盖老年慢性病、高发病、对症护理、用药护理及养生保健等5个方面。主要是对现有的护理方法或护理技术临床疗效的回顾性总结或体会,涉及老年中医护理的科研项目少。其中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肺心病3篇,糖尿病13篇,高血压4篇,冠心病4篇,咳喘3篇,肾炎1篇,肺炎1篇;在老年高发病护理中的应用:白内障3篇,骨折10篇,关节炎1篇,老年痴呆3篇,肠梗阻1篇,中风1篇,癌症1篇,老年抑郁症8篇;在老年对症护理中的应用:便秘18篇,尿路感染2篇,尿潴留1篇,肺部真菌感染1篇,贫血1篇,情志护理9篇,水肿1篇,失眠6篇,盗汗1篇,丹毒1篇,带状疱疹3篇,皮肤瘙痒2篇,压疮6篇,鼻出血2篇,疼痛2篇;在老年用药护理及养生保健中的应用:服用中药护理3篇,养生保健6篇。

4存在的问题

从统计的论文作者单位看,地域广泛,各省市都有中医老年护理相关文献发表。从发表的杂志分析,《中华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教育》各1篇,其他均发表在一般性刊物上。另外,论文质量参差不齐,护理论文的质量主要反映在其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从统计文献分析,目前中医护理的科研项目少、科研内容层次低,主要集中于对现有的护理方法或护理技术的临床疗效的回顾性总结,缺乏深层次的、前瞻性的、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

思考与展望

1中医中药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和发展应与我国社区发展紧密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老年患者将向社区转移,中医护理应该给社区居民提供经济、有效和高质量的卫生服务。根据各社区卫生服务对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的要求,探讨中医护理在社区服务的功能、职责与服务模式,使中医护理不再封闭在医院内,而是走向人群、走向社区,帮助老年人群和慢性疾病患者,提高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4-5],最终实现中医护理从医院向社区发展的转变。

2应用中医体质学说开展中医老年护理

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及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势,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6-8]。该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从统计的文献内容来看:在老年护理中应用中医体质学说开展相关护理或研究性质的文献少之又少。

3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中医老年护理学科

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优势互补,实现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的和谐发展,促进中医老年护理学科的发展,使之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科学研究应注重验证更多、更有价值、传统的护理方法,实现理论和临床实践的飞跃,使中医护理技术更科学、安全和有效,进而增强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同时加强区域间中医老年护理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中医老年护理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小结

保健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 、理论上的创新性

科学发展的事实表明:学科发展只有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其学术水平才能相应得到提高。护理学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其学术水平的提高,理论上的创新性是强调护理论文的学术性或学术价值。当前,护士偏重于研究各种具体的护理技术及其操作规程。这些研究当然重要,但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需要从目前护理学所处的科学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对其进行理论上的研究。把护理的理论现状同社会对护理学的要求及护理学所要实现的目的联系起来,在护理学研究领域,提出新观点,或把已有的理论系统化、完善化。总之,对理论上的创新我们必须从当代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认识。

理论上的创新需要理论思维方法参与,掌握理论思维方法,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是成功的关键。所谓护理理论思维是护理工作者运用理论和智力对护理学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理性结论的过程。理论的基础是概念,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护理学概念的变化影响着护理工作者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学模式的发展,护理学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由于科学的日益综合化,护理工作者在理论思维方法中应用的理论还应当包括一些其它自然科学,可以开辟护理工作者认识的新思路,建立新学说,获得护理学理论上的新发现。比如心理学理论对于认识心理因素的致病和治病机理,护士掌握心身护理也是必要的;行为科学理论用于研究人类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进行行为疗法研究,对卫生、科普、提高遵护行为,对护理工作也是必要的;逻辑学运用于护理学,对护理这既成的事实和材料,形成概作者单位:266300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念,进而构成判断和推理,实现护理学理性认识的思维阶段;伦理学运用于护理学,建立了护理伦理学,也开拓了护理学的视野;哲学理论或方法运用于护理学,能使现代护理学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技术或方法上的创新性

技术或方法上的创新性是强调护理论文的应用性和使用价值。从护理学的发展来看,护理学虽然是研究理论的人少,实践者多,但护理技术或方法上的熟能生巧者并非很多,其原因可能与护理学的思维方式有关。局部的、功能制护理学模式理论指导下形成的静止的、主观的、片面的护理思维,是一种依赖性的思维方式,束缚着护理技术或方法的创新。护理技术、方法和与之有关的理论相结合,正在形成护理学本身的学说与观点,也就是说,护理学是既包括护理理论,同时也包括实践这种理论的各种技术的一门科学。若满足于现有的技术和方法,护理论文也不会有什么创新。

随着健康概念的提出,整体的、系统的护理学模式及其思维方法代替传统的护理学模式及其思维方法,都要求护理工作者运用新的护理思维方法,新的护理方法和新技术,或对原有技术、方法加以引进和改善,或把已有的技术、方法引进到护理工作的新领域。还要注意博览群书,触类旁通,多方位思考问题;熟练掌握技术操作,从机械性的操作中悟出与众不同的技巧、方法;善于怀疑,针对难点,寻找思维的特性。针对当前护理方法中最困难的问题进行思考,把手头的材料进行大胆的建构,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使新技术新方法得以创见,也可把边缘科学的新技术融会到护理工作中,使护理技术或方法上的创新得以体现。

三、社会效益上的创新性

社会效益上的创新性是强调护理论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护理论文一方面来自护理实践,为社会而写,有较强的社会性;一方面要指导实践,接受实践的验证,有较强的实践性,也就是说,护理论文是体现作者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的工具,能够准确、客观、科学而具体地反映出作者的观点、方法和效果,护理论文的社会效益性主要反映在社会实践的效益上。

护理道德的效益原则植根于经济关系和社会实践中,它与商品经济和各种经济形式相联系。护理道德效益原则集中体现在病人利益和公益问题上,护理论文的社会效益是要增进人民的健康和长寿,要有利于社会公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富强。经济效益是指护理社会卫生保健康复活动的耗费和成果的比较。要在护理服务过程中,降低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扩大服务范围和方式,发掘潜力,提高效率,增加合理收入。个体效益包括患者和护理人员两大方面。前者从病人的生命价值和健康价值、护理质量来衡量。后者以护理、保健、康复工作效益,个人的各种收入以及素质的提高为尺度。各种效益都要从整体全面综合考虑,使其协调发展。要避免重视社会效益而忽视个人效益,过分着眼经济利益而忽视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基本职责。

护理论文的社会效益上的创新表现在护理科研和实际工作中的扩大实验和观察范围,或大样本统计报告,或降低成本、缩短疗程等方法。因此,进一步完善护理理论体系,为护理专业的创新与发展带来生机,使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科技含金量提高。

更新观念,不断创新,护理论文的创新性实质是要求护理论文传达作者亲自创造的原生信息和次生信息。护理论文直接来自信息源,其传达出原生信息的可能性越大,论文所载的原生信息越多,其创新性也越强。“创新性”也可称为“信息性”,是量变到质变的一次飞跃。

参考文献

保健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本条件包括卫生技术初、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按照本条件取得的相应技术资格者,表明其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有权申请与资格相符的专业技术工作岗位的职务。

医(药、护、技)师(士)为初级资格)为初级资格;副主任、主任医(药、护、技)师(士)为高级资格。

一.基本条件

(一)申报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和敬业精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任职期间考核合格。

(二)按天津市卫生局规定,申报医疗专业副高级职称,有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任务的,申报人员应当按有关规定完成下基层工作任务。

(三)在一级医疗机构、卫生院、保健站工作的,医疗专业人员原则上应参加全科医师专业晋升,并参加全科医学培训合格。

(四)按医学继续教育有关规定完成继续教育任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医疗事故责任者3年内:医疗差错责任者1年内;受行政处分者,在处分时期内;任职期间年度考核不称职者,自考核不称职的当年算起3年内不得申报。

二.各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条件

(一)医(药、护、技)士(师)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医师实行职业医师资格制度。参加全国医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可认定初级专业技术职称,其中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认定医士,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认定医师。

2.药、护、技专业逐步与国家执业资格制度并轨,在并轨实现之前,国家教育部承认的医,药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含“五大”毕业生,下同)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可认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具体规定是:中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可认定“士”资格;大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在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两年,可认定“师”资格;大学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可认定“师”资格。

3.国家教育部承认的医、药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中转毕业后,担任药(护、技)士职务不少于五年,通过参加天津市卫生技术初级专业外语或医古文(现从事中医、中药人员)D极和专业理论考试合格,取得药(护、技)“师”资格。

(二)副主任医(药、护、技)师

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报副主任医(药、护、技)师资格:

1.学历和资历

申报人员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医、药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专科毕业后,在环城四区和县及县以下卫生机构工作,从事主治(管)医(药、护、技)师工作不少于7年;

(2)医、药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毕业后,从事主治(管)医(药、护、技)师工作不少于5年;

(3)取得医、药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后,从事主治(管)医(药、护、技)师工作不少于4年;

(4)取得医、药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后,从事主治(管)医(药、护、技)师工作不少于2年;

(5)医、药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博士后人员在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出博士后流动站前。

2.专业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本专业中级所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较深入系统地了解本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专业期刊等途径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

3.工作经历与能力

具有本专业中级任职期间要求的工作经历、工作能力;按要求完成中级任职期间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4.带教

具有指导下级专业技术人员、进修人员或指导研究生实践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病房查房或典型案例讨论;每年为下级专业技术人员、进修人员讲授专题课题至少2次;有带教至少2名“师”级本专业技术人员或协助指导至少1名研究生的经历。

5.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实践参与课题研究,并进行课题总结。中级任职期间在本专业学术期刊或全国及以上本专业学术会议上发表第一作者综述至少1篇,或在天津市本专业学术会议上发表第一作者优秀综述至少1篇。

6.论文

(1)在一级医疗机构和卫生院、保健站工作的人员,中级任职期间在本专业学术期刊发表或省(市)级及以上医学专业学术年会上大会宣读第一作者论文至少2篇。

(2)在一级医疗机构和卫生院、保健站以外机构中工作的人员,中级任职期间在本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至少2篇。

7.外语

(1)在县级县以下所属单位工作的、需参加全国职称医学专业外语或天津市四部经典职称外语B级考试,并取得相应级别合格证书。

(2)在县及县以下所属单位以外工作的,需参加全国职称医学专业外语或天津市中医四部经典职称外语A级考试,并取得相应级别合格证书。

(三)主任医(药、护、技)师

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报主任医(药、护、技)师资格。

1.学历和资历

医、药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毕业后,从事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工作不少于5年。

2.专业理论知识

在具备本专业副高级的基本理论、实践技术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实践技术理论,并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在达到本专业副高级应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悉与其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新进展;通过国内外专业期刊等途径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能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

3.工作经历与能力

具有本专业副高级任职期间要求的工作经历、工作能力;按要求完成副高级任职期间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4.带教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专业技术人员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本专业中级技术人员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5.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能力。能根据本专业发展提出课题,并进行设计、组织和总结。任副高级职务职期间在本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综述至少1篇.

6.论文

(1)在一级医疗机构和卫生院、保健站工作的,副高级期间在本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至少3篇。或在本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至少1篇并且在全国或国际医学专业学术年会上大会宣读第一作者论文至少2篇。

(2)在一级医疗机构和卫生院、保健站以外机构中工作的人员,任副高级期间在本专业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至少2篇或在本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至少3篇。

7.外语

申报人员需参加全国职称医学专业外语或天津市四部经典职称外语A级考试,并取得相应级别合格证书。

三.破格条件

(一)破格包括学历破格和资历破格。

(二)申请破格人员必须具备医、药院校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历。

(三)护理专业破格晋升副高级需担任三级医院科护士长或三级以下医院总护士长职务至少1年;破格晋升正高级须担任三级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职务至少2年。

(四)申报副高级以上资格,申请资历破格人员任现职不少于3年;申请学历破格人员需通过相应的能力考试;申请破格人员任现职期间还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副主任医(药、护、技)师:

1.作为课题额定人员,获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及以上及别奖励至少1项医师别奖励至少1项。

2.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设计天津市卫生局及以上级别科研课题,并通过天津市卫生局及以上级别的科研课题审核立项;

3.作为核心成员开展经同行专家认定,属于本专业的高新技术,其技术达到天津市领先水平,并取得明显的效益;

4.至少有2篇被SCI(《科学引文索引》。美国)收录的人员

5.在本专业国际权威杂志有第一作者的人员;

6.获中华护理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及以上奖励1项的课题额定人员。

主任医(药、护、技)师:

1、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天津市卫局科进步二等及以上级别奖励至少1项;

2、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设计市级及以上级别科研课题,并通过市级及以上级别的科研课题审核立项;

3、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开展经同行专家认定,属于本专业的高新技术,其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取得明显效益;

4、至少有2篇被SCI(《科学引文索引》-美国)收录的人员;

5、在本专业国际权威杂志有第一作者的人员;

6、获中华护理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及以上奖励至少1项的课题额定人员。

四、考试、评审专业设置

(一)初级考试

初级专业理论考试设10个专业:西药、中药、护理、检验、医学影像(技)、病理(技)、营养(技)、微生物检验、卫生理化检验、病案(技)。

(二)中级考试

中级专业理论考试原则上按二级分科;中级实践能力考试原则上按三级分科,具体科目设置以当年考试文件规定为准。

(三)高级评审

保健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社区护理目前状况的调查,发现其目前存在的主要新问题有社区护理人才匮乏,社会对护理工作缺乏信任和理解,公众的卫生保健意识滞后等。针对目前社区护理存在的新问题提出发展策略,即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培养社区护理人才,多渠道开展卫生保健宣教,提高公众的防病保健意识。

论文:社区护理;社区护士;社区服务体系

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理论综合而来的,用以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提供连续性的、动态的综合的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特征是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居民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及慢性病为重点,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为一体的综合、便捷的护理服务。目的是解决社区居民的健康新问题,满足其对护理技术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促进社区人群的健康,提高社区人群生命质量。服务对象是以社区的人群为主,面向个人、家庭提供服务。现将社区护理目前状况及其发展策略介绍如下。

1社区护理的意义

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实现了病人在家中享受到和在医院一样的治疗服务,社区服务提高了社会效益。在社区工作中,通过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宣传,使人们熟悉到学会自身保健是免除疾病、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的关键。护士进入社区,用知识和技术解除病人的痛苦改变人们不良卫生习惯等,增进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提高护士对事业荣誉感和自信心。

2社区护理目前状况

2.1社区护理人才匮乏在对社区护理进行调查过程中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基本上以医疗、预防为主康复护理、保健内容较少,不能充分体现社区护理的特色。1个社区服务站服务1条街,1个街道居民有3000人~5000人,护士仅1名~3名,社区服务只有初步的治疗,社区保健知识宣教、自我保健、疾病预防等工作难以开展。长久以来,我国护理服务一直注重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服务十分薄弱。社区护理是一项范围较广,所需知识面较宽的工作,其服务不同于临床,要求社区护士要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和人文知识。而目前的社区护士普遍学历层次不高,再加上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也未受到社区护士的足够重视,致使社区护理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无法提供高素质、深层次的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急需大量的全科护士,而我国社区护理教育还是一项薄弱环节,缺乏培养专门的护理人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

2.2社会对社区护理工作缺乏信任和理解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然而社会上对社区护理工作仍有偏见,有些人对护士的价值并不真正理解,部分人群对社区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一,这样病人的护从性必然很低,护理效果自然受影响,反过来势必制约社区护理的发展。

2.3公众的卫生保健意识滞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没有相应提高,主要原因是过去的医疗卫生部门工作重点放在院内治疗,对防病保健工作投入少、宣传少,现在社区中的大多数老人文化程度低,卫生保健意识也很低。另外,目前一些人下岗,经济收入低,影响人们对卫生保健的投入,他们的钱只能用在有病治病上,谈不上无病防病。

3社区护理发展策略

3.1健全社区服务体系社区护理服务的发展必须依靠相关学科和有关行政职能部门的广泛支持和参和。卫生部门可根据学科发展和社区的需要,重新界定社区护理的功能和社区护理的职责,提高各级领导工作的熟悉}。社区医护人员是党和国家卫生保健的最直接执行者,也最能发现预防保健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应该有个组织听听他们的建议以解决社区护理存在的新问题。

3.2加快社区护理教材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在新的医学模式中,护理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不断扩大,在护理实践中承担多种角色。未来大部分的初级保健任务将由护士承担,社区护理是未来护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区护士除了一般的护理工作外,还应把握其他相关学科的工作,如社区护理学、健康评估、康复护理学等。作为社区护士必须明确自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角色,树立现代护理观,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及精湛熟练的护理技能,针对社区个人、家庭、群体和组织开展保护、预防和促进工作,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护理目标。这就要求应加快社区护理教材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

保健护理论文范文第7篇

1·1心理护理视野正在拓宽

心理护理目标已不局限在病人和疾病本身,而是扩大到病人家属、社区、预防保健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等多方面。例如刘蓉华等[2]在护理烧伤患儿的同时,关注患儿母亲的应激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并恰当干预,保证患儿母亲的健康心态,共同促进患儿康复。李乐之等[3]研究表明腹部手术病人术前焦虑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护士应尽可能支持、理解病人,并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帮助其优化社会支持网络,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提高手术耐受力。方逸等[4]对双胎妊娠围生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CL-90问卷调查分析,以便针对性进行双胎妊娠孕妇的心理健康保健。朱树香等[5]对122例婴儿智力发展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促进和保障婴幼儿智力发展。

1.2心理护理的方法更趋科学化

心理护理从宣教式的经验之谈过渡到注重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发挥和运用。护理工作者开始关注不同病情、不同病人的个体差异,采取科学的心理护理理念,拓展心理护理的深度。例如音乐疗法已广泛地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癌症、心身疾病、围手术期和终末病人[6-10],取得了理想效果。苏晓茵、林征等[11,12]成功地运用了生物反馈训练矫正肿瘤病人和慢性便秘病人不良的身心反应。放松疗法用于冠心病和哮喘病人的辅助治疗[13,14]取得了显著效果。黄秀英、郝天羽等[15,16]通过正性暗示和常规心理护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积极暗示法明显优于一般的心理护理。王延文[17]采用Ellis理性情绪疗法、Meichenbaum自我指导训练和Beck认知治疗理论成功地对1例意外眼球破裂合并面部毁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董冰等[18]研究表明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法对缓解术前焦虑、加速术后康复的效果优于一般心理护理。

1.3应用量表评价的论文明显上升

本调研显示,1997年应用心理评定量表的论文仅占9.3%,而2002年16月已达56.6%。准确的心理评估是心理护理的前提,胡军等[19]研究发现主、客观两种评估方法差异非常显著。若使心理护理具备科学性和可信度,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科学的心理评估方法,科学地测定病人的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护理,真正使病人受益。

2心理护理的展望

2·1心理护理深入开展是护理成为自主性专业的必要条件

护理要想成为自主性专业,摆脱依赖和束缚,必须有独到的理念和能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之所以不尽人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欠缺心理护理的技巧和能力,相当程度上还停留在机械操作状态,阻碍整体化护理的完善和进展。护士与病人有着密切的接触,能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解决病人的心理困扰,这是不该忽视的护理范畴。

2·2心理护理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保健护理论文范文第8篇

(一)积极参与科研,认真总结经验,撰写护理学术论文。

鼓励广大护理人员拓宽眼界,提高护理学科内涵,积极开展科研。*年通过市一级的护理科研有:市人民医院的《树脂吸附与组合型人工肾的应用》、《锁穿管改良后肿瘤病人胸(腹)腔引流的应用及护理》,市保健院的《剪脐促进新生儿脐部愈合的研究》,市中医院的《留置尿管一次性尿袋更换时间的探讨》,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的《经头静脉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探讨》、《三浴锻炼预防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协助作用》,市卫生学校的《改良鼻饲法预防脑出血病人并发症消化道的技术推广》等七项。鼓励护理科技人员撰写论文,参加国内、省内各级学科论文交流及刊登发表,今年论文交流及刊登发表共有72篇。

(二)加强业务学习,狠抓三基三严训练。

各单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组织学会学员参加省内外、市护理学会组织的短期培训班,学会与南方医科大学、市卫生局联合举办了“现代护理管理培训班”,请省级护理教授讲课,内容生动、新颖,学员反应热烈,全市共215名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参加,各学院回去积极传达。达到以点带面,使我市各级护理水平得到提高,各单位也分别举办各种内容分学习班,并选派护理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重视在职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每年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理论考试及25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提高护士理论合技术水平,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三)业务指导

1.协助护理管理工作,今年根据“医院管理年”重点抓好护理质量,如抓好护理制度建立、岗位职责落实,对护理技术规范和护理病例书写规范,特别护理、一级护理、基础护理等工作进行持续质量监控,保证护理质量巩固和发展。同时严格抓好消毒、灭菌、感染控制工作。如对市直医疗单位口腔科、内镜、人流室、供应室等重点部门感染工作监控,多次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医院指导工作并提出整改意见,认真对市人民医院、阳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阳春市中医院、阳东县人民医院、滨海医院旧供应室改造图纸审核工作,论证后流程符合才能改造,持续进行监控,避免交叉感染,保证灭菌质量安全可靠。

2.协助市卫生局制定《*—2010年综合目标管理办法》中护理部分及评分细则。

3.做好护理专业自学考试临床技能考核的报名工作,协助考生顺利通过自学考试毕业工作。鼓励广东护理人员积极参加自学护理大专及成人业余护理大专、本科学习。逐步提高我市护理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及专业技术水平。

(四)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工作,为加强两个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科技素质服务。

根据党中央合全国科协的指示精神,科普工作是学会的一项十分重要是工作,医疗护理工作是科学普及的主力军之一,普及护理技术是以各类科普文章、出版刊物、举办护士节活动、科普咨询活动等形式,主要有:

1.护理学会召开了“5.12”国际护士节的一系列活动,评选省优秀护理集体和优秀护士,*市妇幼保健院产房被评为省优秀护理集体,*市人民医院莫柳娟、阳春市人民医院冯小丽被评为省优秀护士。“5.12”召开市优秀护理集体和优秀护士表彰大会,全市受表彰护理集体11个,优秀护士53名。

2.参加市科协“科技月”组织的各学会专家联合举办的医学咨询活动,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

保健护理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关键词:工作满意度;护士;研究;文献分析

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体对其所在工作环境中各个方面的一种积极的、主观的评价,即个体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的程度…,护士工作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的质量、人员的流失,甚至护理专业的发展。国外自1940年起就开始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早期,开始注意到护士的流失率,将流失率当作护士工作满意度的一个衡量指标,70年代后,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多种影响因素的研究逐步深入。近年来,许多国内学者也致力于具体环境里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包括对急诊科护士、助产士、ICU护士、康复护士和社区护士等的研究。但对聘用制护士(俗称合同护士)的满意度则关注较少。

为了解我国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现状,笔者收集我国1997—2065年有关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的论文25篇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国内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对策,并提出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主要是根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期刊网和重庆维普科技期刊网3个光盘检索系统检索19972005年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论文。

1.2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论文就测量工具、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影响因素、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1997—2005年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测量工具:见表1

表1结果示,国内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测量工具是根据基础理论或参考大量文献自行设计的问卷,且未经信、效度验证,而信、效度是衡量测验客观性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测验的客观性又是决定一个测验能否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59.3%的研究结果是值得我们质疑的;而使用的标准化的量表也大多是引用国外的,有14.8%的研究论文是直接根据国外量表设计问卷的,由于国内、外在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医疗保健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直接引用国外量表易导致问卷内容不符我国国情;由此可见,目前国内尚未研制出一套标准的、可被推广应用研究的护士工作满意度测量工具,这方面的研究急待拓展。

2.2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2.2.1研究对象:76%是集中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24%是关于精神科、保健科及社区护士的研究,其中仅有2篇是关于保健科及社区护士的,说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管理者对社区护士工作满意度还不够重视;绝大多数针对女性护士,极少数针对男性护士,说明目前护士群体中仍以女性为主体,再者男性护士还没有广泛得到社会的认可,使得对男性护士的关注极少;仅有8%的研究是主要针对聘用制护士(即合同护士),92%的研究则主要针对在编护士,说明管理层还没有意识到合同护士工作稳定性、工作满意度对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影响;其他如年龄、职称、学历及工作年限等均是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各个层次。

2.2.2抽样方法:其中24%的论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选取研究对象,而76%的论文均未明确说明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说明绝大多数研究均未严格按照随机原则进行抽样,因此所抽取的样本缺乏代表性。

3统计分析方法

调查所得资料绝大多数均采用SPSS软件的不同版本进行分析处理。

4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工资及福利待遇;②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③工作负荷及排班;④家庭/I作的平衡;⑤管理方式及工作自;⑥工作被称赞和认可;⑦社会、专业上交流交往机会;⑧与共事者(医生、护士、管理者)及患者的关系;⑨工作环境和条件;⑩工作/职业本身。其他如工作年限、年龄、学历、科室、班次及从事护理工作的目的等也会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统计结果见表2。表2示,护士工作满意度水平最低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上四个方面,说明目前护士的工资及福利待遇还比较低而护士的工作量又比较大,尤其是合同护士,因此表现为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心理严重不平衡,挫伤工作的积极性;护理职业的高风险性、经常担心出现差错事故及人身安全问题等工作/职业本身的特点也是导致护士工作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于急诊科及精神科护士,说明我国目前护理管理体制还很不完善,还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对护士给予正确的引导以及满足她们低层次的需求;护士对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的满意度低,说明医院、护理学院及学术团体所提供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太少,晋升机会也不多,而且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紧、缺乏经济支持,护士也很少有机会参加护理科研工作和撰写护理科研文章。

此外,28%的研究认为管理方式与护士工作满意度之间是显著相关的,说明研究者已经意识到管理方式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的重要影响,提倡变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应用现代管理理论,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5对策

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对策研究,缺乏干预性研究,多数属于推测性对策。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奖金报酬分配方面:应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按工作质量、效率、职责合理分配,做到奖罚分明。②帮助护士实现自我:管理层应大力开展护理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使护士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发展,使她们能顺利提职、晋升,实现自身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③培养护士的自我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完成紧张工作后善于调整自我心理,如进行自我放松,召开讨论会等,使护士的心理压力有机会释放,以保持心理平衡。④合理配置,减轻护士的工作负荷: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根据工作情况及护士的能力、特点合理配置人员,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采取弹性排班,兼顾护士的个体需要,使工作与个人需要的矛盾降至最低;⑥对护理管理者的启示:护理管理者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直接影响到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团体的凝聚力。护理管理者应该把握现代管理发展方向和趋势,通过积极学习现代管理理论,并按管理规律实施护理领导,以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士气和护理工作质量。超级秘书网

6小结

保健护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医食疗;应用现状;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R24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5-0034-04

中医食疗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在食物中加入适当的中药材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药膳为中医食疗的重要形式。中医食疗起源于远古时期,自秦汉以来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唐宋以来逐渐成熟,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食疗的发展日益兴盛,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皮肤科、中医男科、中医眼科、中医耳鼻喉科等均出现了大量中医食疗方法,并已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为了解中医食疗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中医食疗的质量评价方法,笔者对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2014年―2016年的中医食疗文献进行分析,相关报道如下。

1文献资料

使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选择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外文期刊、外文会议的文献类型,以“中医食疗”为检索词,跨库检索2014年―2016年文献,检索表达式为:中医食疗*Date:2014-2016。并设立文献纳入标准及文献剔除标准:(1)文献纳入标准:干预措施中包括中医食疗的临床研究;发表时间为2014年―2016年;(2)文献剔除标准:综述性文献;理论探讨性文献;访谈类文献;广告;通知;重复文献;文摘性文献;科普类文献;干预措施中未体现中医食疗的文献;系统评价类文献;动物实验研究类文献。根据上述方法,共检索到文献112篇。

2研究方法

21文献研究方法逐篇阅读论文,建立Excel数据库,从文献所刊杂志类型、是否有科研基金支持、第一作者职业、是否为对照研究、是否为随机研究、干预措施联合应用情况、是否报道中医食疗所用中药和(或)食材品名及用量、食疗中是否使用非药食两用中药、是否体现膳食平衡、是否体现中医食疗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

22药食两用中药的界定方法根据2002年原卫生部的《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及2013年[HJ3.2mm]国家卫生计生委k公厅的《关于征求〈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2013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进行界定。符合上述规定的中药材为药食两用中药。

2结果

21文献所刊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ISTIC)收录、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收录收录情况。

所检索到112篇文献中,ISTIC文献为17篇,约占1518%;PKU文献为1篇,约占089%(该文献同时为ISTIC文献)。

22科研基金支持情况

221受科研基金支持文献的构成比所检索到112篇文献中,受到科研基金支持的文献为15篇,约占1339%。17篇ISTIC文献中,受到科研基金支持的文献为8篇,约占4706%;95篇非ISTIC文献中,受到科研基金支持的文献为7篇,约占737%。

222文献所来源科研基金的所属省份文献所来源的15项课题中,课题来源的省份分布情况如下。东部地区:浙江省1项,江苏省1项,北京市2项,广东省3项,河北省1项,福建省1项,共计9项,占60%;非东部地区:黑龙江省1项,云南省1项,湖北省1项,四川省1项,辽宁省1项,安徽省1项,共计6项,占40%。

23文献第一作者职业分布情况所检索到112篇文献的第一作者中,医师66人,约占5893%;护理工作者41人,约占3661%;教学人员及研究生5人,约占446%;17篇ISTIC文献作者中,医师10人,约占5882%;护理工作者3人,约占1765%;教学人员及研究生4人,约占2353%;1篇PKU文献作者中,医师1人,占100%;护理工作者0人,占0%;教学人员及研究生0人,占0%。

不同类型文献中第一作者职业分布构成比的比较情况如图1。

24文献研究方法分析所检索到112篇文献中,采用对照研究方法的文献为103篇,约占9196%;103篇采用对照研究方法的文献中,采用随机研究方法的文献为83篇,约占8058%。

25文献研究干预措施分析

251干预措施的联合运用情况

对所检索到的112篇文献的干预措施进行分析,可分为单一干预措施、二联干预措施、三联干预措施3种。单一干预措施,即使用单纯中医食疗,共计41篇,约占3661%;二联干预措施,包含中医食疗合用其他中医疗法(如中药汤剂等)、中医食疗合用西药、中医食疗合用除中西医外的其他疗法(如运动疗法等),共计62篇文献,约占5536%;三联干预措施,包含中医食疗合用其他中医疗法并合用西药、中医食疗合用其他中医疗法并合用除中西医外的其他疗法、中医食疗合用西药并合用除中西医外的其他疗法,共计9篇,约占803%。各种干预措施所占比例情况详见图2。

252具体中医食疗方案的报道情况所检索到112篇文献中,仅报道中医食疗原则的文献有36篇,约占3214%,使用非药食两用中药的文献有44篇(其中有12篇文献未报道食材、药材用量),约占3929%;已报道中医食疗所用中药和(或)食材品名的文献有76篇,约占6786%,其中同时报道中医食疗所用中药和(或)食材的用量的文献有44篇。

253中医食疗是否体现膳食平衡仅有21篇文献体现了膳食平衡理念,占1875%。

26中医食疗的质量评价仅有3篇文献体现了中医食疗的治疗评价,仅约占268%。

3讨论

31中医食疗相关论文的论文影响力较弱科研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科研论文影响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科研成果的影响力。而刊发科研论文的期刊的影响因子以及论文被引频次均是构成论文影响力的重要部分[1],同时论文被引频次又与所刊用杂志的影响因子正相关[2]。因此,在大部分情况下,刊登在影响因子高的刊物上的论文影响力较大;而就一般而言,与普通期刊相比较,ISTIC、PKU期刊影响因子较高,故刊登在ISTIC、PKU期刊上的论文,其论文影响力可能较大。但本次研究发现,近3年来中医食疗研究方向的ISTIC及PKU论文少于所z索到论文总数的五分之一,说明中医食疗相关论文的论文影响力较弱。

[KG(0.15mm]32各类科研基金对中医食疗科研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本次研究发现有超过85%的论文没有受到各类科研基金的资助。ISTIC文献中科研基金资助率是非ISTIC文献中科研基金资助率的6倍。科研项目对于科学研究具有较好的引领作用,能够促进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科研项目一般需要申请人填写相应申请书,在申请书中需要说明研究目的、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具体研究方案以及预期研究成果等问题。该申请书还需要通过相关专家委员会的筛选、评审才能成为真正的科研项目。在这一过程中,课题负责人的思路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梳理,科研方案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能够更顺利地形成更好的科研成果,进而发表影响力更大的论文推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这即是ISTIC文献中科研基金资助率大幅度高于非ISTIC文献中科研基金资助率的原因。[KG)]

同时,本次研究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科研基金对中医食疗科研的支持情况好于非东部地区,这可能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关。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饮食习惯不同,道地药材分布不均,我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云南等世居少数民族众多,地方性食材药材丰富的地区,更应根据本地区特点,在科研基金的引导支持下积极开展中医食疗相关科研工作,丰富中医食疗学科的研究内容。

33中医食疗研究者众多,以临床医护人员为主,研究水平参差不齐经分析发现,本次研究所检索到的文献中,第一作者中,医师人数超过二分之一,护理工作者超过三分之一,但教学人员及研究生不足5%。由此可见,中医食疗的临床疗效已被广大医护工作者认可,并受到了广大医护工作者的重视。但在高校教学人员及研究生中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但若简单以是否发表ISTIC、PKU文献作为判别科研水平高低的标准,可以发现护理工作者科研水平明显低于医师、教学人员及研究生。其原因可能在于我国护理教育呈现多层次,多规格的特点,缺乏高层次高学历护理人才,同时在科研方面护理专业受资助力度较小等原因[3]。但本次研究发现,大部分文献都采用了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说明大部分研究者的研究方法较为科学,说明大部分医护工作者对临床研究的研究方法掌握较好。

34中医食疗干预措施以二联疗法为主,干预措施报道规范性有待提高本次研究发现,中医食疗二联疗法占二分之一以上,其中又以中医食疗合用其他中医疗法(如中药汤剂等)为主,尚有较多的中医食疗合用西药疗法。而三联疗法较少,且各种三联疗法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别。推测其原因在于单纯中医食疗治疗作用较弱,联合其他疗法可明显增加疗效,但过多联合其他疗法,则无法突出中医食疗的疗效。

本次研究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文献仅报道了中医食疗原则,而已报道了中医食疗所用中药和(或)食材的品名的文献中,又有部分文献未能报道各种中药、食材的用量。因此,相关文献报道的规范性较差,其他研究者难以重复已报道的食疗方法的疗效,限制了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同时,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文献使用了非药食两用中药,今后若这些文献报道的中药食疗方法向量产性保健品转化,则可能存在保健品开发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隐患。此外,部分使用了非药食两用中药的食疗方法并未报道所用中药的具体剂量,在临床运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由药物过量引起的安全隐患。这些都将影响到中医食疗相关科研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

35中医食疗方案中膳食平衡理念体现不足合理营养是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平衡膳食是实现合理营养的根本途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分别制定了对2岁以上的健康人群,以及包括孕妇乳母、婴幼儿、儿童少年、老年人和素食人群的膳食指南[4]。这些膳食指南的制定对实现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中医食疗方案中有时以粥类食物作为中医食疗的载体,有时以药酒的形式完成中医食疗,有时又以其他膳食方式介入膳食平衡,若中医食疗中不注意膳食平衡的概念,不注意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合理分配,则可能由中医食疗引起膳食的不平衡,甚至带来其他的健康问题。但目前只有不足五分之一的文献体现了膳食平衡的概念,中医食疗方案对膳食平衡理念的体现明显不足。

36中医食疗质量评价缺失目前关于中医食疗质量评价的文献报道很少,但如广州中医药大学刘东辉、石添香[5]等指出,只有制定了相应的质量评价方法、质量标准,确定了中医食疗用药的品种资源、加工炮制、技术标准,明确各种食疗方法的功效,才能促进中医食疗的长足进步。清华大学罗国安[6]则认为中医药膳保健食品的质量标准应当从功效性物质群和潜在安全性物质进行评价和控制,并提出了“中医药膳保健食品质量评价技术与质量控制体系”的设想。在本次研究中,仅有极少数的文献体现了中医食疗质量评价的精神。充分说明中医食疗质量评价缺失严重。

4小结

中医食疗是自古流传而来的一枚瑰宝,但如何提高中医食疗的科研水平及科研成果影响力,如何改善中医食疗方案的规范性,如何使中医食疗更好地体现膳食平衡要求等均是中医食疗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前述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中医食疗质量评价,应当注重中医食疗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可重复性,并应在中医食疗方案中体现现代营养学的膳食平衡理念,在报道中医食疗方案时,应注意报道所用食品、药品的品名及用量,有条件时应明确所用食品药品的质量控制方法。目前关于中医食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文献报道较少,绝大多数中医食疗文献中亦未能包含中医食疗质量评价的相关内容,因此中医食疗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任重道远,应加大各项科研基金对中医食疗方向项目的资助力度,以科研促进中医食疗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同时应注重提高中医食疗相关论文的影响力,逐步培育中医食疗的相关研究热点,以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完善中医食疗质量评价体系的任务中来。

参考文献:

[1]江济华,赵嘉芸,陈建中,等医学科技论文影响力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2005,18(7):740-742

[2]孔琪,夏霞宇,赵永坤,等北京市某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科技论文产出及学术影响力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6,29(2):20-23

[3]范宏伟,黄卫东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2):80-82

[4]杨月欣,张环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简介[J].营养学报,2016,38(3):209-217

[5]石添香基于特征图谱技术的五种药膳质量控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上一篇:细节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常规护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