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信息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08:43:48

办公信息化论文

办公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篇

1.1目前在网络系统中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

1.1.1办公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不乏安全性管理漏洞。首先,由于计算机系统本身是由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模块组成的,一旦数据处理程序在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很可能借由模块缺陷实现对于系统对安全性攻击。其次,网络系统本身具有文件传输和下载功能,系统攻击者很可能在下载和可运行文件中植入监控或数据破坏程序,对系统进行远程控制,或造成系统信息的泄露。再次,操作系统都设有后门程序以备系统管理员对于系统进行日常维护,这也往往成为信息攻击者首选的攻击途径。1.1.2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威胁数据网络传输要依靠网络系统和网络操作协议来得以实现。一方面由于网络传输过程中缺乏安全性防护措施,信息极易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泄露;另一方面,网络传输协议的普及率低,大多数非专业使用者对于协议内容知之甚少,使得使用者在运行网络时不能够有效针对协议漏洞采取防护性措施,网络传输环境具有较大开放性,攻击者可以随时利用网络协议漏洞对信息实施攻击,这也增加了网络信息传输的风险。1.1.3数据存储和处理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在数据存储和处理时,往往会由于数据库建设存在安全性漏洞而发生信息泄露的现象。因此,在系统管理过程中,要尤其注意数据库的安全管理问题。1.1.4安全防御系统缺乏全面的安全防御性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可以通过专业的防护软件和程序来实现。但在现实办公操作中,人们普遍对于这些防护软件和程序缺乏足够的安全性意识,不能充分发挥安全防护系统的功效,导致其形同虚设。

1.2基于政府通信网络进行入侵的常用手段分析

在利用网络提高工作效率和简化日常工作流程的同时,也面临许多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机关上传下达的各种资料基本上都要先经过电脑录入并打印后再送发出去,电脑内一般都留有电子版的备份,若此电脑直接接入局域网或Internet,就有可能受到来自内部或外部人员的威胁,其主要方式有:(1)利用系统漏洞入侵,浏览、拷贝甚至删除重要文件。前段时间在安全界流行一个名为DCOMRPC的漏洞,其涉及范围非常之广。目前关于该漏洞的攻击代码已经涉及到的相应操作系统和版本已有48种之多,其危害性可见一斑。(2)电脑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差,系统配置疏忽大意,随意共享目录;系统用户使用空口令,或将系统帐号随意转借他人,都会导致重要内容被非法访问,甚至丢失系统控制权。

2如何提高政府网络规范化管理水平

2.1加强网络办公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政府办公的管理内容应该涵盖网络安全管理的范畴。采用信息化办公手段固然能够提高办公效率,为管理工作带来便利,但同时也为日常办公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网络办公必须注重安全性管理体系建设,管理者不仅要改变以往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还要积极学习新型信息化管理模式,以信息化手段促进管理效能的提升。

2.2构建管理支持层

信息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实施自始至终需要单位最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包括对工作流程再造的支持,对协调各部门统一开展工作的支持,对软件普及和培训的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建一个“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各部门部长担任成员,下设具体办事部门,具体负责网络建设和信息安全工作,这是一种较理想的做法。但要真正发挥其作用,促使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领导的重视,更重要的是需要负责人有能力充分协调与沟通各业务部门开展工作,更要与其他部门负责人有良好的协调配合关系。

2.3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法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是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必不可少的措施。如制定人员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审查;组织管理上,避免单独作业,操作与设计分离等。

2.4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就当前政府办公信息化程度来看,网络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局域网服务、Web服务和数据库服务上。应当避免与Internet连接直接接入,而是配置一台安全的服务器,整个局域网通过这个上网,这样上网的终端在Internet上是没有真实IP的,能避免大多数的常规攻击。对基于Web服务的网上办公,电子政务,应当安装经公安部安全认证的网络防火墙,并由专人负责。在数据库方面,现消防部门主要应用Microsoft的Access,此数据库的网络功能主要基于ASP,PHP等动态网页平台来实现,通过SQL查询语句与页面进行交互,在保证系统不被侵入,数据库不能被直接下载的前提下,数据安全主要由页面查询语句的严密性来保证。

办公信息化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OA;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1 ― 0146 ― 03

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冲击下,在“互联网 +”的大环境下,高等院校的传统行政办公模式亟待与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接轨,产生新的管理与运行模式。办公自动化(OA)就是以现代信息管理学为理念,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机构内部人员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1〕。借助于OA 系统这一平台,高校的工作人员在电脑上就可以实现公共信息的浏览,公文的传送,网络办公与在线交流等一体化办公。该系统的存在实现了办公信息的共享化和办公管理的自动化,显著提高了办公效率〔2〕。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 +”概念的提出,国内外各方面学者把OA发展的目光到了互联网上,基于“互联网 +”的OA 系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OA 系统的发展更加具有前景和潜力〔3〕。而“OA 2011 办公信息自动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顺利召开,更是为OA 系统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该研讨会的会议主题就是“绿色、低碳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4〕。鉴于国内外的发展态势,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议,可见“互联网 +”与OA 系统的融合已经成为未来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的新趋势和新方式。该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推行,不仅彰显着信息资源的最大限度共享,也代表着低碳节能工作方式的开启。

目前OA 系统的专业性设计,应用环境的设置,新功能模块的扩展,安全保障领域的开发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其相关技术已经较为成熟〔5〕。在当今的“互联网 +”的大环境下,如何推广和应用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将成为业界人士今后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热点。国内诸多学者已经开始涉猎OA 系统领域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下:薛松主要从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和出现的异常情况角度,对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OA 系统是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整体工作效率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和方式〔6〕;何姝等则鉴于漳村矿实施办公信息管理自动化的实践情况,对OA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寻找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途径〔7〕;而鲍学阳则指出OA 系统就是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与现代管理学的完美碰撞与融合,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对现代管理学的模式进行设计、分析和管理,以及信息的维护,OA 系统的应用必将成为人类日后常用的一款软件 〔8〕;黄成亮则在OA 系统研发前辈的研究基础上,以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OA)的应用,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OA)的系统设计,以及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OA)的网络安全等方面系统研宄为基石,探讨了OA 公务管理系统中如何使用印章和印 “互联网 +OA 系统”是一个融入了多方元素的综合性技术,它吸收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纳入了系y科学与行为科学的知识点〔11〕。“互联网 +OA 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信息资源最大化的利用,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共享。这一系统的运用可以全面的提高各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彻底的革新了传统的办公模式,摒弃了传统办公的诸多缺点,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办公方式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互联网 +OA 系统”构建的思想理念是以办公信息自动化为框架,同时融入了互联网与计算机的技术手段。“互联网 +OA 系统”的存在不再限制使用主体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该系统的构建实现了与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衔接,形成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各职能部门的办公效率。吸收了网络通讯、计算机和数据库三大技术的“互联网 +OA 系统”,具有以往办公信息化自动化系统难以企及的优势和特点〔12〕。“互联网 +OA 系统”具有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性。该款办公信息自动化系统既容纳了多方信息,又兼纳了计算机和网络等诸多要素。“互联网 +OA 系统”具有前所未有的智能化。该系统的存在,让使用主体真正体验到了“自动化”、“便捷化”和“高新化”。 “互联网 +OA 系统”的使用,既可以快捷、准确和高效的解决日常办公问题,还可以敏锐的应对突发问题,为使用者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决策援助。“互联网 +OA 系统”与传统办公方式相比,不仅可以轻松处理数据与文字,还可以高效地、全方位的整理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实现工作的最大丰富性完成。“互联网 +OA 系统”既可以实现单位内部的数据流动与交换,也可以在不同单位个体之间实现数据的交换与互通。“互联网 +OA 系统”的目的就是希望借助互联网这个大平台,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提高职能部门的办公效率,最大限度地节省了人员和财力,真正实现了智能化的办公。

回顾我国办公信息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可见我国的办公信息自动化主要经历了三个大阶段,三大演进过程。分别是电子办公设备的投入使用,电脑的进入和打印机的出现,以及办公自动化和远程化理念的提出与应用〔13〕。网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冲击了传统产业,也对传统办公方式进行了渗透。办公信息自动化的实现极大地便利了使用主体,但也存着一些常见问题。纵观现有的办公信息自动化系统,可见还需要简化系统办公的流程,系统办公还需要科学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办公效率。“互联网 +OA 系统”的构建既实现了办公职能与责任的明确性与清晰性,更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与其他行业相比,高校 OA 系统的发展起步虽早,但发展速度却相对缓慢,在“互联网 +”的潮流驱使下,高校 OA 系统的推广与应用势在必行。高校传统的行政办公模式必将经历彻底的改革,必将与 OA 系统的研发相关联。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应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管理机构和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的互通和互联,构建纵横向关联的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 号)则再次强调和重申了要改善传统办公系统,提高行政管理办公效率〔14〕。可见进行高校的“互联网 +OA 系统”不仅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与科技发展潮流,更是积极响应和贯彻国家政策的方针路线。

“互联网 +OA 系统”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在高校的推广和应用,可以有效地避免其他办公化系统建设前期的调研和分析论证工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互联网 +OA 系统”具有先进性、前瞻性、科学性、必要性和全局性,从根本上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普铺张和浪费,为国家财政节省了一笔可观的的人才与财力,而且在信息技术层面上,还整体提升了各高校的信息技术化水平,为高水平、高层次和高质量大学的建设提供了条件支持和软件辅助。而各高等学校的办公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推进程度各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存在着地区的差异,各地区的生活水平不同,信息化水平也有差异,同时也存在着人为因素,主要与领导重视程度有关,以及与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认识程度和对办公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了解程度有重要关系。无论是各高校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与推进的早晚,还是自行研发与直接购买,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在高校的正常政务运行中,必然会出现一些突发问题,这些出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因此在革新传统行政管理办公模式,推行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之前,都需要各相关部门进行需求调研和系统调试。涉及的部门主要包括办公室和教育技术信息部门,办公室主要负责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调研,系统模块的按需设置,以及对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规划流程;而教育技术信息部门主要承担该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的调试与功能完善。“互联网 +OA 系统”出现则可化繁为简,各高等学校之间通过强大的互联网,将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实现最大的共享化,这样各高校实现办公自动化就可以免去上述的诸多环节,因此各高校因工作职责和性质,在“互联网 +”的帮助下,实现“互联网 +OA 系统”的互通化,实现办公自动化的最大化,可见在高校推行“互联网 +OA 系统”具有完全的可行性和必需性。

高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以及工作的职能与职责决定了“互联网 +OA 系统”的功能与职责属性。高校的主要办公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三办”,即办文、办会和办事,具体化到详细环节上,复制到“互联网 +OA 系统”上,可以详化为几大服务板块,这几大板块主要为、通知公告板块、会议安排板块、车辆出入板块、客餐预定板块、办公用品管理板块、以及邮件接发和及时通讯板块和协同办公板块与电子文档管理板块等。这些板块中通知公告板块是“互联网 +OA 系统”的最常见和最基础的管理应用,没有技术要求指数,操作没有技术难度;而公文 CPU 板块、会议安排板块、车辆出入板块、客餐预定板块和办公用品管理板块是高校职能办公的核心内容,更是“互联网 +OA 系统”的自动化处理的核心功能,这就需要编辑程序,确定规划建设规范的流程,统筹安排来实现。无论是公文的上传下达,还是会议安排、车辆出入、客餐预定和办公用品管理等综合性事物的审批流程都有相应的标准与制度。因此在“互联网 +OA 系统”里编辑上述这些审批流程的程序是具有完全可行性的。尤其其中一些职能手续的签订都是较为简单的,可以按照管理权限设置,犹如游戏闯关一样,只有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逐一“闯关”,才能顺利实现逐级审批通过。而公文的“上传下达”在传统办公中相当的复杂,涉及的环节与手续较多,同样在“互联网 +OA 系统”当中公文 CPU 板块的设置也比较需要技术指数,为实现公文的顺利“上传下达”,“互联网 +OA 系统”当中公文 CPU 板块的设置可以参考《党政机关公文处 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 号),该处理工作条例可以为公文 CPU 板块提供基本的规划设置。该工作条例中关于“公文办理”这一项中已经对收文k理主要程序和发文办理主要程序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与制定。“互联网 +OA 系统”就可以参照这个条例,再结合高校自身的情况,进行符合高校情况的公文 CPU 板块个性化设置。

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还应紧跟时代步伐,紧扣时代的主旋律,紧盯国家政策方针,“互联网 +OA 系统”的出现正好满足了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的需要。“互联网 +OA 系统”是一款融合了高精尖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更新换代快” 特征的新型高校信息办公自动化系统。该办公自动化系统着重规划的前瞻性,着眼于规划建设的全局性。“互联网 +OA 系统”的建设可以融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来,该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与高校的人事、教务、科研、财务和档案系统进行数据对接与资源共享。“互联网 +OA 系统”利用其强大的互联网络平台,可以快捷的获取与借鉴各高校,各机构的政务系统的建设经验和构建模式,还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快速适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进行系统的更新换代。

“互联网 +OA 系统”的建设对高校的政务进行了系统化的规范,对工作的流程进行了严密的审核,既提升了高校的管理水平,又增强了高校的整体信息化水平,为创办高水平大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 考 文 献〕

〔1〕李云.谈OA办公自动化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J〕.工会论坛,2010,(16):133.

〔2〕苏庆林.基于WebDav的Word文档在线审批设计与实现〔J〕.国际IT传媒品牌,2011,(32):63.

〔3〕贾玉锋,胡迎新.利用和ActiveX技术实现Word文档的在线编辑〔J〕.现代电子技术,2004,(16):46.

〔3〕于文奇.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设计〔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学术交流,2009,(08):19-21.

〔4〕韩小强.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架构设计综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04):12-14.

〔5〕王淼,刘书香.工作流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14-17.

〔6〕薛松,岳晓静.办公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煤,2009,(17):105.

〔7〕何姝,叶克江.基于的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19(19):217.

〔8〕鲍学阳.办公自动化研宄〔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6):33.

〔9〕黄成良.高职院校无纸化办公系统的研究与分析.硕士研究生论文.云南大学,2015:5.

〔10〕刘伟.办公系统中的网络安全〔J〕.计算机安全技术,2011,(16):117.

〔11〕辛莉.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安全设计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05):611-614.

〔12〕陈雪强.办公自动化系统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与研究〔J〕.信息管理,2008,(06):56-60.

〔13〕冯昊,杨海燕.ASP动态网页设计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

办公信息化论文范文第3篇

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梧桐山下、大鹏湾畔、大梅沙内湖公园腹地,占地3035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005平方米(不含宿舍)。学校背依“梧桐烟云”,面向“梅沙踏浪”,深圳八景独享其二。学校硬件设施设备堪称一流。

学校创办于2004年。建校之初,学校就承载着区委、区政府“办一所有鲜明特色的品牌学校”的重望,承载着辖区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作为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小学的延伸,自开办以来,学校就把“外语特色”定为学校的办学特色,追求开创本土教育接轨国际化教育的模式,突出学生外语能力的超常培养,重金投入培养师资力量,大胆进行英语课程改革,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

历经十年打造,学校已经拥有一支充满人文关怀、年富力强、有着强烈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队伍。校长谢红越是在2013年盐田区委区政府面向全市公开选聘校长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深圳市第一批优秀中学校长,有着名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丰富经验。全校现有专职教师11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0人,中学一级教师40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3人,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100%;市、区两级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21人;接受过海外培训的教师18人,常年聘请多名外教,英语和双语特色教学力量雄厚。

学校信息化特色经验

1.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

在国家大力倡导“三通两平台”的大背景下,网络与资源的合理与有效应用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学校历来重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以及教师、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在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方面,学校自2004年开办以来就实现了网络校校通,班级、实验室、功能室、多媒体教学网络平台的普及,以及教师办公信息设备的科学配置。10年来,学校各种信息化设备不断地改造升级更新,校园网络结构进一步完善,为教育教学提供可靠的服务功能,为教育教学应用构建便利的网络平台。

在学校教学、管理与宣传方面,为了方便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学校积极开发、推进各种信息化应用软件,包括教学管理软件、教务管理系统、成绩分析系统、评教评学系统等。学校重视校园网站的建设,校园电视台的优质视频制作更是为学校宣传添上绚丽的一笔。为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学校积极进行教学资源的储备,优质课录像、微课录制、学校试题库等信息资源受到学校教师的欢迎。

在提高教师、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学校一直以来重视培养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造条件开展网络条件下的教学模式探究,探索网络条件下教学所必须的技能。学校大力支持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学生课外开展了“视频制作”、“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社团及第二课堂活动,注意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兴趣,培养学生以信息技术为实践平台的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2.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

近期信息化工作重点是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兼顾完善办公自动化、学生成绩与成长管理等数字校园一体化应用。新时期的校园一卡通系统,接入了学生进出校园门禁系统、进出宿舍门禁系统、学生图书借阅查询系统、学生进出电子阅览室查询系统、功能室管理系统与门禁系统、教师人事管理系统、师生饭卡消费系统等。工作重点是查询、预测,为积极的管理干预做出有力的大数据。

以各学科系列微课为突破点,建立校本的微课与备课素材共享库,形成切实有效的教育教学应用体系。以学校校园电视台为阵地,不断完善校园教育教学素材制作的系统化操作规程及相关专业设备,并通过引进或自身培训学习等途径,充实素材制作与视频制作、微课编导的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形成多学科的微课与备课素材库的“脉络”和主要内容,为进一步完善做好工作。

结合深圳智慧校园建设与综合应用,搭建新媒体、新技术为引领的,基于网络、融于教育网络“云”的备课与教学平台,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有效应用。

在探索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与应用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引领,在学生想学、学生乐学的基础上开展相关课题研究,进行教育教学模式试验或应用推广,追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与高效率。

3.师生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取得的成绩

全校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网络平台应用、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能力有很大提高。学校的部分学科已经开始进行基于网络备课与部分知识点进行网络的综合实践探究活动,并收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时,校本教育教学素材或微课资源库已初具规模。

信息组教师发表信息化方面的论文超过20篇,其中4篇发表于部级期刊,约30篇论文在国家、省和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有关信息化的论文评选中获奖。其中,《由英国信息技术教育带来的启示》发表于部级期刊《中国教育信息化》上;《初中信息技术研究型学习中教师的任务探析》获全国一等奖。

学校自2004年开办以来,每年均有几十位学生在国家、省和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类比赛中获奖。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中,更是频繁出现学校学生的身影。从2006年至2014年,学校师生参加了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的“NOC活动”,参加项目涉及机器人创意、网页制作、视频创作、网络中文、网络英文及教师的教学实践评优。学生曾有15人获得一等奖,约有40人获得二等奖。

学校获得的荣誉

办公信息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才档案;信息化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事业单位管理的精华和主题,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共识。企事业单位人才档案是其在招用、调动、培训、考核、奖惩和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职工个人经历、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表现、工作变动等情况的文件材料,是其对员工成长过程的动态跟踪管理和信息存储,能为企事业单位全面考察职工提供重要依据,是企事业单位“以人为本”管理的直接体现。

在当今数字化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档案与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人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人才档案的动态化管理,将传统分散、独立、固化、不便利用的各类与人员相关的纸质材料“数字化”后通过网络平台沟通联系起来,搭建形成一个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快速综合利用的人才管理数据库,从而极大提高企事业单位人才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效率,提升人才的管理水平,满足现代快节奏、高效率的实际工作需求。

人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颇具探索性和挑战性的系统性工程,它需要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和设计,更需要企事业单位内部各相关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经过理论研究和长期工作实践,为使“数字化人才档案”达到更全面和更有效的利用目的,人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突破点应落实在“人”,即以“人”为网络数据库的“中心”,以“人”为基本管理“单元”,打破人事档案、科技档案等各类专项档案的界限,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将与具体“个人”相关的人事信息、学习教育信息、科技成果信息、质保信息、办公信息、财务信息等关联汇总,共同构建形成“员工信息系统综合管理平台”。

1 “员工信息系统综合管理平台”的模块设计

科学合理的设计员工信息系统综合管理平台十分重要,根据利用目的,可以将其分为三大模块:

(一)个人信息模块

此模块面向员工个人,可以直观展现企事业单位员工个人的全面信息,在此模块下又分设:1.“基础人事信息”:含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出生日期、身份证号、政治面貌等);2.“学习教育信息”(毕业院校及专业、学历学位、见习情况、其它专业培训经历、培训证书等);3.“工作信息”(工作经历、工龄、所在部门及岗位、职务职称、各类资质资格、工作业绩、奖惩情况、年度考核绩效等);4.“办公信息”(办公房间/电话/邮箱、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移动存储介质、办公设备、)5.“工会信息”(婚姻信息、家庭成员信息、健康信息、保险及休假标准、工会职务信息等);6.“财务信息”(个人工资、薪点、绩效奖、公积金、税率等)。

除以上普遍适用的项目外,还可以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增设或单列“组织干部信息”(入党时间、转正情况、所属党支部、党内任职、党务工作、党内奖励及处分等)、“质保信息”(设计编译资格、校验资格、检验资格等)、“科技成果信息”(成果、专利、文章发表、学术交流情况等)以及其它各具特色有实际利用价值的项目。

(二)信息共享模块

此模块面向本单位内全体员工,直观展现企事业单位全体干部职工的综合情况,可以分设为两个部分:1.“企事业单位人才概貌”(本单位内员工总数、在册在岗/在读/返聘/聘用/外协人员比例、员工学位学历比例、职称比例、年龄分布情况等);2.“员工公共信息台账”(本人标准照、员工编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员工状态、工作部门、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称、办公房间、办公邮箱、办公电话等)。

(三)管理应用模块

此模块面向各职能管理部门,为其提供各自职能监管范围内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利用,既可以按照企事业单位的实际管理方面和层次来分类设置,也可以单独按照应用情况以“台账管理”的形式设计,例如:1.“员工岗位信息台账”(部门划分、专业组划分、岗位设置、员工岗位变动等);2.“员工教育培训信息台账”(培训类型、培训名称、培训内容、组织部门、培训人员、参培人员、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学时等)3.“员工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台账”(计算机编号、使用人、使用部位、责任人、型号、用途、系统安装及重装日期、操作版本系统、IP地址、硬盘序列号、启用日期等);4.“移动存储介质台账”(介质编号、使用人、责任人、种类、型号、用途、容量、序列号等);5.“办公自动化设备台账”(设备编号、使用人、责任人、型号规格、类型、使用部位、启用日期等);6.“员工财务信息台账”(员工编号、个人工资、薪点、绩效奖、公积金、税率等)……

管理应用模块除了单列各类管理台账外,还打通各个“小数据库”,以“大数据库”的模式汇总形成综合管理台账,以“人”为单元向特定管理人员提供本单位全体人员综合全面的信息数据。

2 “员工信息系统综合管理平台”的功能利用

(一)人才信息查询

“员工信息系统综合管理平台”能为利用者提供丰富便捷的查询服务:

1.通用查询――员工在个人信息模块中可以直接全面浏览本人的各项综合信息,同时在信息共享模块中可以通过“员工编号”、“姓名”、“部门”、“办公电话”等分类搜索查找出某一特定人员的公众共享信息;

2.高级查询――各职能管理部门人员可在相应管理台账中按“类别”+ 各个“字段”进行复合式查询,例如查询点击某“部门”后依次选择“学历――博士”、“人T类别――在岗在册”、“岗位――技术经理”即可搜索出某部门所有在岗在册拥有博士学历的技术经理。

3.综合查询――特定管理人员可在综合管理台账里进行全面灵活的信息查询,如通过搜索“个人”可查询出该员工相关的全部有效信息,又如搜索某一篇科技论文能链接查询出论文作者的相关个人信息。

(二)人才数据分析

“员工信息系统综合管理平台”能为利用者提供实用有效的数据分析服务:既可以对台账中各项数据进行正逆排序,如按时间、部门、姓氏、编号等进行排序,又能对各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如统计某部门某年龄段人员总数、某级别行政职务人数、获取某类资质认证的人数、或者某一年度内某项培训的总学时……部分人才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直接关联至“信息共享模块”下的“企事业单位人才概貌”。

(三)人才数据输出

“员工信息系统综合管理平台”还拥有灵活高效的数据导出功能:能按管理者的特定要求导出历史数据与最新数据,形成可进一步编辑利用的excel表格,如导出历史和最新人员岗位信息台账,分别生成本单位历年岗位变动信息excel表和当前人员岗位信息excel表,管理者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对比和分析,从而得出有效结论为决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3 “员工信息系统综合管理平台”的权限设置

(一)使用权限

该平台为每位员工设置独立的个人账户,向不同类别人员分别提供相应的利用权限:1.普通员工拥有本人信息模块以及共享信息模块的数据查询、浏览权限;2.部门负责人除拥有本部门人员信息浏览权外,还具有各应用台账中本部门人员对应信息数据的查询、浏览、分析、输出权限;3.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拥有职责范围内应用台账信息数据的查询、浏览、分析、输出权限;4.特定管理人员拥有综合管理台账信息数据的查询、浏览权限;5.单位负责人拥有以上全部使用权限。另外,可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具体工作需要,为部门主管领导或项目/技术经理等增设其主管范围内的人才信息数据查询、浏览、输出权限。

须要特别注意的是,因国家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要求而不能公开的数据信息必须设置特定的权限保护,只能向一定范围内具有知悉利用权的人员开放浏览权限。

(二)管理权限

该平台为各类管理人员设置管理员账户,提供相关管理权限:1.各职能管理人员负责管理职责范围内的各类台账信息,可对其进行新增、修改、删除等操作,操作记录录入系统保存,执行删除操作须经主管领导审批,审批流程录入系统保存;2.系统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的安装、配置、备份,负责管理该平台用户账号,分配账户权限和应用空间,负责执行系统运行环境策略、域策略、客户端及防火墙策略,并对系统的日常运行进行有效监管。

4 “员工信息系统综合管理平台”的运行维护

(一)数据信息更新维护

人才档案是动态化的信息档案,需要及时的更新维护。“员工信息系统综合管理平台”为数据更新提供了两类途径:1.管理人员根据纸质见证件通过管理权限直接在台账中更新数据,例如某员工新完成某项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人员根据培训证书将相关培训信息录入系统,该员工的培训记录和学时统计随即更新;2. 数据库根据相关联的审批流程结果实时更新,例如,某部门员工因工作变动在岗位管理系统中发起变岗申请,该流程经审批通过后,即刻关联至员工信息系统综合管理平台数据库,平台内该员工个人基本信息中的岗位信息随即更新。

(二)系统管理维护

“员工信息系统综合管理平台”作为企事业单位人才档案的综合性管理系统,为保障其顺利运行并提供有效利用,需要对其进行必要和充分的管理维护:1.系统安全维护,包括网络/服务器系统的运管维护和技术支持、各项系统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升级系统补丁等;2.数据库安全维护,包括数据库定期备份、空间清理、定期执行病毒查杀和漏洞扫描及防护等;3.审查系统日志,对系统异常、错误、报警日志进行分析并实施解决;4.监管用户账户、口令、权限等。

员工信息系统综合管理平台是人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项探索与实践,为人才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提供了极大便利,体现了现代企事业单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企事业单位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实践积累经验,持续优化、改进该系统,提升人才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使其更好地为本单位人才管理提供服务,为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发展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玉媛,周耀林,《人事档案管理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

[2]李晓婷,《人事档案管理实务》,复旦大学出版社;

办公信息化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回答了我们国家如何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什么以及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等问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党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升华,是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应当站在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充分运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平台来服务检察工作,发展检察事业。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回答了我们国家如何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什么以及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等问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党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升华,是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应当站在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充分运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平台来服务检察工作,发展检察事业。

为保证检察信息化建设能规范、有序、高效地进行,检察机关必须严格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规范、统一应用软件、统一管理”的建设原则。在建设中要立足本院实际,以经济、实用、高效为原则:

一是组建小型实用的局域网。根据本院实际和信息化经费筹集的情况,确定本院局域网规模。对于服务器、交换机在投入上最大限度的做到高配置。从而保证局域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局域网建成后,就结束了单机办公的历史,搭建了网络化办公的平台,为局域网内资源的共享、信息的快速传递创造了基础条件。

二是购置实用的检察业务办公系统软件,实现办公办案自动化。检察业务及办公系统软件基本的功能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业务系统,以各项检察业务为中心,体现批捕、、法纪、监所、反贪、控申等办案业务流程,所有个案信息由办案人员输入后,按照职责权限自动流转给相应的负责人,由负责人做出相应的处理或决定。另一方面是办公系统,将各类办公公文处理、各种规章制度、信息、情况均放在局域网上,通过浏览器进行网上公文写作、批示、阅读。从而实现办案、办公信息的流程化、信息化、无纸化、现代化。最后是专项功能的应用软件,提高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程度。购置法律法规检索系统,实现法律法规的便捷查询;购置多媒体示证系统,强化公诉人出庭示证效果;购置举报自动受理系统,实现举报受理自动接听、自动应答、提供咨询、自动录音和24小时无人值守;购置建设审讯数字录像监控系统,实现审讯过程的实时录像、录像信息局域网内实时传送、监控微机实时显示,录像资料的数字化形式硬盘存储。

三是引进人才,加大检察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检察人员计算机普遍应用层次。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长期的工作实际使我们比较注重法律专业人才的引进,而技术人才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技术才相对缺乏。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把引进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列入计划,对引进的专门技术人员定期的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以跟上发展的步伐,同时还要对引进的专门技术人员进行检察业务培训使之在开展工作时切合实际,成为复合型人才。

并要在本系统内经常性组织一些针对检察技术应用的专项培训,及时更新软件应用和网络知识,培养广大检察人员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培养一批自己的“土专家”,以更好的将网络技术与检察业务工作的实际结合起来,为科技强检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四是在内部网络管理中,充分利用人员分级与网络加密技术,将检察机关各级人员按业务工作不同分类,并设立其对应的管理权限,通过网络加密系统,进行信息控制、管理和数据保护。如:将人员可以分为检察管理层、检察官、检察事务人员三个层级。其中检察管理层部分是核心,实行严格的身份认证,形成金字塔型管理架构,实现分级使用,各行其责。

五是检察信息的共享,一种是在安全状态下在Internet网上的信息公布,一种是在内部网的信息。在对外网络,除法律特别规定外,只要不涉及到国家秘密、案件机密和影响诉讼正常进行的,加强检务公开工作,把检察机关一个时期的重大部署、重要工作和各业务部门所办理的重大案件的情况予以公布,使人民群众进一步能了解检察机关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成绩,并通过有效途径参与监督。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交互式流动,能够实现组织内部及组织外的监督机制。信息的交互式流动、执法公开、透明会消除公众与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干警与内部组织的信息结构壁垒,通过信息的反馈和汇集可以自发地产生互为监督的机制,这种机制时刻提醒决策者和案件承办人严格按照案件管理流程,运用最大的理性进行决策和依法办案,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检察机关可以向社会公众提供充分透明的“阳光服务”,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即提高了自身案件质量,又提高了为社会公众服务质量。

六是运用科技,加大检务公开力度。依托软硬件条件,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在互联网上建设检察机关的因特网网站,扩大检务宣传。通过因特网进行检务宣传、在线法律咨询,设立电子信箱,接受群众举报等等,这些都是利用先进信息通讯手段开拓检察业务的新途径的做法,它必将扩大检察机关在社会上的影响。

在信息时代这场社会生产方式和观念的根本性变革中,检察机关应抓住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对检察机关整体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精神,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继续加大检察信息化建设力度,牢牢把握信息化这个创新发展的主战场,推动检察工作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弘:《计算机安全理论基础》,西安出版社,2000年版

[2]袁津生:《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版

[3]冯树梁:《中国预防犯罪方略》,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办公信息化论文范文第6篇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顶尖大学已经基本实现了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清华大学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一套完整的全校性科研管理平台,包括办公信息、科研管理、决策支持、科研协同、系统管理五大模块,下设科研人员系统、学术活动系统、项目管理系统、机构管理系统、成果管理系统、论文管理系统、科研协同平台等15个子系统。国内大部分985、211高校也都陆陆续续使用了一些科研管理系统,但还处于起步阶段,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功能还不是十分完善。有的只实现了简单的信息录入及检索;有的功能过于单一;有的没有实现办事流程的无纸化流转;有的没有实现校内多部门的协同等。还有些国内其他高校,依然采用Word文本、Excel表格的传统方式进行科研项目、科研合同、科研人员信息及科研成果的管理,通过传统的OFFICE软件建立简单的数据库进行信息的查询,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从科研管理系统实现的具体功能来说,对于项目的申报、中检及结题,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使用的线下管理,利用系统进行管理的功能还在开发或有待完善;对于项目的预算管理,国内比较领先的高校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均已实现了科研项目数据与财务数据的对接,已具有经费监管、经费到款及开支预警等功能,而南京大学正在建设一套单独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对于成果管理,国内很多高校正在做论文的数据汇总及自动推送工作;对于考核功能,河海大学已实现从科研管理系统将考核材料推送至学校中间库,作为学校人事及其他管理部门的考核依据。

二、建立实用高效科研管理系统的重要意义

1.提升科研管理的工作效率与水平。科研管理系统的建立,使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交互更加方便快捷,做到实时数据的共享。管理部门繁琐的办事流程也可以通过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节约了纸张,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学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研究生管理部门等通过系统更加方便的掌握信息的基本情况,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如:财务管理部门可实时了解到科研项目的预算剩余量信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能及时观察到科研项目购买科研设备的情况;研究生管理部门可了解到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生信息,为助研费的发放提供依据。

2.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基础与决策依据。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可实时掌握准确的科研数据信息,高等院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及时掌握各核心指标的变动情况,形成一个动态的科研数据中心。领导者能够对症下药,及时修改完善有利于科研发展的政策文件,更好地服务于一线科研工作者。

3.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随着国发〔2014〕11号文的颁布实施,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利用科研管理系统,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可以实时在线掌握本校的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并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在线实时跟踪监督管理。随着项目实施的进行,系统自动对项目经费使用的异常情况发出预警,主动提示管理部门对项目执行情况和经费余额进行季度检查或年度检查。

三、科研管理系统模块设计

为构造高效易用、安全稳定的科研管理系统,实现科研管理的协同化、信息化:

1.科研人员管理平台。通过科研人员管理平台实现科研人员、科研专家、科研团队的信息管理,明确各类科研人员归属校级学术团队及人员调整情况,实现年度校级科研学术团队各类统计,为科研工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另外,通过科研专家库的建设,及时更新专家库人员的基本信息,为学校各类科研项目的评审提供专家服务。

2.科研项目管理平台。通过科研项目管理平台,实现对科研项目从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立项到项目结题的全过程管理。如:项目申报阶段可由管理者申请指南,控制申报批次,科研人员填写项目基本信息,上传项目申请书;项目评审时自动抓取科研人员填写的项目数据,推送至评审专家,系统自动生成专家汇总评分表,形成项目得分排序等。

3.科研经费管理平台。通过科研经费管理平台,实现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到账管理、经费分配管理及经费结算管理。科研管理部门针对项目的立项、预算、到账进行管理,财务管理部门则对经费的来款、预算控制和报销进行管理。没有预算财务难以有效的进行支出控制,而没有经费报销信息的科研项目信息是缺失的,无法完成项目的决算管理和后期的流程控制。因此需要将科研和财务之间通过中转系统建立信任机制,实现业务和数据的对接集成,进而实现对预算、到账、经费分配等进行控制。

4.科研成果管理平台。科研成果管理平台的建立主要是为了管理著作、科研论文、科技奖励、项目鉴定情况等。对于科研人员而言,实现论文的自动抓取,自动推送;对于管理者而言,实现论文的自动归集,减少手工操作。对于奖励的申报、鉴定等功能,可利用系统跟踪痕迹,达到信息源的可追溯性。

5.科研机构管理平台。科研机构管理平台实现科研机构信息管理及科研机构的信息服务,规范对实验室、科研平台、实验基地等机构的管理,每个科研机构均包含涉及到的科研项目及其对应的科研人员、科研设备及科研成果,并能实现分类归集。

6.科技统计管理平台。科技统计平台可实现学校各科研单位、各类科研信息的实时统计,可自定义相关数据字段,按需进行配置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学校科研数据与国内外公开数据进行对比,实现学术影响力分析,寻找学校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

办公信息化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SWOT分析;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SWOT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主要用于企业进行竞争对手分析和营销战略制定等。SWOT分析包括分析企业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运用企业管理理论、观念、思路、原则、方法来分析、研究学校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革,许多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被引入到学校管理中,进而对学校的办学效能、发展目标、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诊断、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笔者在多年从事主管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也尝试运用SWOT分析法来客观分析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以积极、主动地抓住机会、正视威胁,有效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就此作一简要的探讨和反思,以与同行交流分享。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1.宏观环境的优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目前,我国数字校园的建设在发达地区已由最早的物理层面硬件建设发展到普遍的应用服务建设阶段,并且有个别学校已形成了有自己校园特色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正如祝智庭教授所指出的,数字校园进入了文化建设的层面。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不再以一种简单的软件+网络形式存在,更多地是以行为意识存在,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去。

2.微观环境的优势

(1)我校教育信息化软硬件现状与优势

我校网络建设目前已实现覆盖无死角。网内有专业服务器11台,提供WEB服务、FTP服务、邮件服务、DNS服务、DHCP服务等,运行尚蠡成绩评价、瑞云、图书管理查询、电子阅览室、心检等多套系统,可同时承载200多位教师、4个网络教室、近60个多媒体教室同时稳定运行。

在2012年申请成功江苏省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工作的背景下,积极推进校园门户站点与各类网络平台、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培训、学生教育等方面的整合工作。为此,在校园网平台上依据学校“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开设德育平台、教学频道、办公信息、科研之窗、年级部管理模块、教师学生频道等内容。整个数字校园中各个条块的领导、教师、学生都在中枢系统有唯一编号,可针对不同模块分配不同权限,实现管理、、阅读等功能,并较好地解决了内外网问题。至今,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基本形成质朴大气、诗意优美的站点平台系统,初步形成与我校“诗性教育”、“有效课堂”的教育教学主题相符的网络学习环境和信息文化环境,并能对外展示我校“最中国”校园的现代化一面。

(2)教育教学应用现状与优势

从2007年起,我校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用于教学的个人笔记本电脑,并在所有教学场所、会议场所配备了网络多媒体设备。从2010年起我校逐步为各个班级教室配备了互动式电子白板。教师在校内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平台进行多元化备课,有效推进了教研室和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整合。教师和学生可通过校园平台空间开设个人工作室、个人空间,从多方面展示自己教与学的心得体会。通过家校间、师生间的交流、探讨,信息技术手段被大量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在扩大教育发生时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整体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各学科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积件、习题库、课堂视频库等系列教育教学资源库。

(3)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现状与优势

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工作有整体规划,在2011年制定的学校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要求,对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科研信息化、后勤信息化等提出整体要求,并提出建设“软硬件规范的数字校园”的目标,对信息中心的各个工作岗位也有明确的岗位职责规定。

学校各部门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通过各种电子平台进行文件、办公信息等的上传与下达。各类重要信息采用电子档案,教务处和年级部做好学生的电子化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师绩效管理,教务处、政教处和教科室及时收集和整理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并形成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劣势

1.管理人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参差不全,学校管理与信息化的整合度还有待提高。

2.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上课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上课的方法一般限于PPT制作技术,对流媒体技术、虚拟技术、教育云技术等高技术的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3.培训工作开展得较少,信息化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大多停留在初级应用层次,教师自主学习提高的意识较欠缺,且学习时间难以保证。

4.对学校各方面集合起来的信息资源,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许多珍贵的资料散落在某些部门,学校对教育资源库建设投入不足。

三、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机会

1.苏州市教育系统非常重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继续教育,2013年成立的苏州市教师发展中心将利用远程课程平台加大对苏州教师的培训力度。

2.我校2012年4月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百强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学校正逐步开展数字化学习试点的建设,通过“E学习”的建设创新教师教育教学的模式、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稳健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开展和主动学习能力的生成。

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威胁

1.网络硬件方面的建设,在经过一阶段使用后必然是有不同程度的损耗,学校在这块肯定要重复地不断投入资金。

2.学科教师在升学压力下,投入大量时间应对考试科目,对自身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培养和持续发展无暇顾及,并且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提高上难免会思考“投入和产出”的问题,认识不一,造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波动明显呈现周期性波动。

3.学校教育信息化对信息中心人员的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如开发创新、业务管理、培训普及等能力的提高,这与信息技术教师课务繁重,忙于事务形成鲜明矛盾。

五、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由上面的SWOT分析可见,学校所处的宏观环境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来说既面临机遇,又提出挑战。在传统优势下,进一步发展遇到瓶颈,据此,我们要以江苏省基础教育百强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方案推进为契机,总结经验教训,正视现实问题,对照发展规划,提出应对策略,以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持续协调发展。

1.数据中心的建设

对现有的零散无序的教育教学资源做好集中整理、分类收集的工作,并录入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的建设应配备专用的服务器和管理软件,从顶层设计开始部署,形成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基础中心。具体包括:①各类课程视频、课件、积件等;②各学科的自建资源库;③各类德育活动资料,如方案、大型活动视频、照片等;④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科技活动资料。

2.课程中心建设

包括:①学生自主学习课程建设。架构MOODLE平台,为各学科教师提供在线课程平台,主要提供可引进教室的网络课程或可到网络教室上课的课程模式,根据教师上课的教材、单元、内容规律等因素,对课程进行适当的重构、重组及内容选择,并在该平台中对课堂教学资料、作业帮助、习题讲解、板书过程等进行存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具有互动性、趣味性,改善课堂效率,扩展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弥补传统授课的不足。②教师培训研究课程建设。开发相关软件,方便教师电子白板技术培训、魔灯平台在线教育培训、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学科进修课程研修等。

3.师资信息技术发展培训

培训要贴近教师需求,旨在通过培训找出SKA(Skill、Knowledge、Attitude)差距,帮助教师改善使用先进技术的态度,接受新的教学模式,进而引领学生改变学的方式,实现有效、高效、长效教学。主要包括:①技术培训:如基础软件升级培训、互动式电子白板培训、MOODLE在线课程使用培训等。②理念培训:开设技术融入教学后的互动交流,进行课程讨论、成果展示等。

4.学生信息技术发展培训

由信息中心开设专题培训课,指导学生熟悉网络课、白板课等类型课程的基础技能、学习必要的技巧,推广在线学习。

在这项试点建设中,还要用好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在这些地方普及无线网络,做好用户认证管理,推进教师、学生在学校“E学习”环境中合作互动,共同浸润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涛.兰州市属学校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李艺.教育技术化——本质与价值展开[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硕士学位论文,2005.

[3]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

办公信息化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公安业务 案件管理 系统 APP 实践

公安机关是我们国家重要的机构之一,在维护社会和谐,维持国家各项事务平稳运行方面意义重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步入近阶段,公安机关这一领域有很多新的和尖锐的问题,我们也正在寻找比较新颖的方式来解决这类问题。1980年前后,我们国家的公安部门在自身特色的网络基础上建设了管理信息的系统,这种新的技术符合公安机关的业务逻辑、能够满足实际上的一些需求,这种系统在提高公安治安工作的效率程度和精确程度方面价值重大,使公安机关在执行任务时的各种能力都有所提高,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对于整个公安系统而言,公安治安管理部门是进行社会治安管理和打击犯罪的综合性战斗单位,是保一方平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前线堡垒。对于公安治安管理部门而言,其主要业务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所管辖区的人口信息的中和管理,其中包括居住地的迁入和迁出,以及户籍信息管理。另一方面是对辖区内的案件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对整个案件侦办流程的管理和案件信息的存档以及后续查询等内容。目前对于公安治安管理部门而言,其主要业务还是以人工操作为主。

我们国家,迈出的自动化管理这一步相对其他的国家来说较晚,因为我国一些历史上的问题()和技术上的先进程度原因(计算机汉子处理技术)。上世纪的80年代中,我们能够使用数据的压缩和信息的检索的技术,这种技术非常的简便快捷,查询起来也很方便,如果一个城市有一百万人口,那么使用这种技术能够把这些人口的一些较基本的信息都保存在一个40M的微机硬盘上。

这种技术是原始的用分类卡查找人口信息的手段被取代。不过初期建立的这种系统只能够做简单的数据搜索,如果数据录入,不会有相应的系统来进行数据的更新,只能把这种系统看作是一个数据库,不能够对数据进行分享和更换。这之后,我国就开始迈入了公安信息化的新纪元,我国各个等级的公安系统都开始进行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这是公安机关形势变化和发展的必然过程,我国公安信息化的发展就此展开。

1988年,我国公安机关提出了“金盾工程”,这主要是想适应但是社会的正常需要,能够使警方的力量加强,提高作战能力,办公的效率等等。

课题该系统采用myeclipse开发服务器端,eclipse开发android客户端,数据传输方式采用json方式,数据库采用mysql数据库。

客户机/服务器 (C/S)结构,是大家熟知的软件系统体系结构,将任务合理分配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其中,服务器端主要提供数据管理、数据共享、数据及系统维护和并发控制等,客户端程序主要完成用户的具体的业务,省去了中间的其他环节。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但是需要安装客户端才可进行相应的管理操作。

同时,在C/S架构中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相互分离,可以对客户端进行单独的设计。使客户端的操作界面漂亮、形式多样,可以充分满足客户自身的个性要求。且此结构还具有较强的事务处理能力,能实现负载的业务流程等优点。

因此,鉴于C/S架构的优点、手机操作系统、网络速度以及当前大多数Android手机应用都采用C/S架构的考虑。治安管理案件APP软件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S)结构。其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

服务器端:1)警员管理;2)接警管理(对于报案数据的管理);3)警员出警管理(将报案的案件分配给警员);4)案件处理管理(有手机APP端对现场拍照、笔录录音以及处理结果录入传入到服务器)。

手机端:(1)警员登陆;(2)查看指派的待处理案件;(3)案件处理管理;(4)个人信息修改。

这样我们可以更大的节省人力,突破现有的管理系统模式,实现高效的案件处理及案件信息的存储。

结语:

总而言之,在科技发展的大环境、大趋势、大背景之下,公安机关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对案件管理工作进行不断的革命和创新,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建O不断地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水平,通过服务水平的提升得到党和人民的认可,与此同时提高公安部门的社会公信力,树立公安部门社会形象,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冀素琴,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办公自动化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2001

[2]陆剑江,Lotus Notes,在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万方数据库: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01

办公信息化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教研室;信息系统;教学组织;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9-0053-03

一、引言

教研室作为高校教学组织和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 其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及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随着军队院校体制编制的落编,教研室的日常教学及事务性工作显得日益繁重,如何在“校―院―室”三级体制下,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技术采用新模式把教研室的教学组织正规化、业务管理流程化、日常办公信息化,正是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军队院校信息化建设在《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实施军队院校现代化教学工程》的强力推动下,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存在重硬件配置轻软件开发、重设施建设轻维护管理等认识误区。以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军队院校现代化教学需求为牵引,以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为基本动力,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为基本目标,探索和研究基于信息系统的教研室教学组织平台势在必行。

军队院校教研室教学组织工作是一项操作复杂、内容多变、专业性强、流程交叉、多人员参与的复杂性群体工作。近年来,随着军队院校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培训层次和教学内容设置逐步多样化,传统的教研室教学组织与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落后于时代要求的组织管理模式,建立起高效、可靠的军队院校教研室教学组织管理集成办公信息系统,实现办公集成化、业务规范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的新型现代化教研室教学组织管理模式, 已经成为军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二、研究内容

教研室是按学科、专业设置的基层教学和研究性的组织,也是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学科型教学研究机构。随着军队院校体制编制的落编,我校按“校―院―室”三级体制运行,教研室的职能和定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及事务性工作任务加重,开发一套基于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有效解决教研室教学组织与管理中存在的“教员少,事情多;科研重,出差多;信息杂,管理难”的现状,针对不同的问题,摸索研究不同的新模式,最终使教研室各项工作达到有序化、条理化、信息化,解放一线教员,为他们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保障。

长期以来,教研室管理采取“手工+单机”的工作模式,纸质材料比重大,个人信息、教学资源等较为分散,数据准确性差,工作效率低,难以满足新体制运行的需要。2013年起,笔者针对教研室“事务工作繁琐,缺乏专职人员,教员出差频繁,个人工作繁重”等特点,探索新体制下的教研室管理工作新模式,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平台高效处理教研室教学、科研、行政、事务工作管理中的各类信息,在综合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实现教学信息动态化、个人数据准确化、统计报表自动化、办公事务无纸化,革新教研室管理手段,提高教研室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优化教研室工作秩序。该平台有助于教员了解教研室工作动态、及时领受和反馈各项任务,有助于教研室准确掌握人员工作状态及任务完成情况等,显著提高工作效率,使教研室领导和广大教员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结合教研室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探讨新体制下教研室职能定位和工作模式,找准平台研发的立足点。教研室各项任务的领受与提交直接与学院机关“两办”对接,具有短、频、快的特点;内容涉及教学、科研、政工、后勤、行政等方面,具有多、杂、全的特性,且各具特色;各项任务的落实以教员为主体,教研室的管理和建设需充分体现尊重知识和人才。平台的研发本着以服务促管理的理念来开展。

(2)明确平台的功能定位,搭建系统整体框架。考虑到平台实际应用需求和保密要求,设计了“外网+内网”的平台框架。外网作为教研室对外网站,可供所有用户浏览教研室的通告、新闻、资料等;内网为业务平台,包括与教研室相关的教学任务下达、教员工作量统计、课表生成、学生选课、个人科研业绩管理等,该平台仅供教研室内部人员和学生使用。不同用户级别拥有不同的权限和平台界面。

(3)平台数据库设计。梳理了教研室教学组织与管理的任务环节,对教学、科研、政工、后勤、行政等信息进行综合,设计平台数据库。平台数据库由教研室教学管理工作业务数据和非业务数据构成,业务数据包括教员基本信息库、教学任务库、课程库、课表库、学科建设库、科研业绩库、论文著作库、专利库、请销假库、被装库等;非业务数据则包括外网的新闻、软件、图片等数据库。如图1所示。

(4)数据的整理与平台基本功能研发。搜集整理了全室人员的基础信息、业务信息及教研室综合建设信息,通过数据库实现各模块相互独立和相互联系。按照“教学”、“科研”、“政工”、“后勤”、“行政”五大模块的特点设计平台功能;完成交互功能设计,形成在线生成表格等功能,减轻了教员“填表”的工作量。

(5)可视化统计分析与平台维护。平台先后在我校航空航天摄影测量教研室、遥感技术教研室推广应用,实现了模块功能的优化。结合教研室的需求,研发了基于信息系统的可视化统计分析功能,为教研室宏观把握全室各类数据提供决策辅助依据;采取服务器/浏览器(B/S)模式的网络体系结构,面向所有分级用户,实现了基于网络的信息无缝修改、删除、统计与维护等。如图2所示。

三、几点创新

(1)平台的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军队院校体制编制的调整改革,选题针对性强。随着新的院校体制编制的调整,教研室的职能定位和工作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研室直接面对学院机关,没有专职管理人员,任务类型和工作量成倍增加与时间精力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急需探索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来解决新体制下出现的新问题。平台以此为切入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改革传统“手工+单机”模式,实现了教研室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在系统梳理教研室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针对教研室运行与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瞄准提高效率、规范管理,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军队院校新体制下教研室的管理结合,以“数字化、信息化、规范化”为基础,设计了教研室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基本框架,实现了各类数据和信息的集中处理,可适用于全军院校教研室的运行和管理。

(3)采用“以服务促管理”的理念开展建设,提出“外网+内网”结合的平台运行模式。实现了对外数据和内部业务数据的分离与并行管理,妥善解决了数据共享和保密管理之间的矛盾。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实现了表格在线智能生成、统计成果可视化表达等功能,解决了通用管理平台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教研室事务处理的效率,为广大教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建成我校第一个实用化的教研室综合业务管理平台。项目成果在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航空航天摄影测量教研室等单位得到试点应用和完善,建成的“航测之家”等综合网站平台满足教学、科研、政工、后勤、行政管理需求,实现了教研室管理与运行在时间、空间上的延伸和拓展,实现了教学信息动态化、个人数据准确化、统计报表自动化、办公事务无纸化,为教研室全面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手段。

四、主要功能

平台实现了教研室教学管理工作等的集成化、网络化,除了教研室基本的信息管理与维护外,平台特别在教员请销假、教学任务布置、教员工作课时和经费统计、统计数据的可视化显示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和创新。

1.教员请销假

考虑到教员工作主要分为中心校区和老校区两地办公,通过本平台,实现通过校园网跨校区直接请销假、教研室主任通过网络查看和审批。如图3所示。

2.教学任务布置

授课任务布置需要教务部门、教研室和教员之间相互协调和配合来完成。教员仅对个人某学年某学期的教学任务进行适当选择和建议,教研室则可以对所有授课任务进行统一布置和规划。

3.教员工作课时和经费统计

根据输入的统计时间能统计出本单位所有教员所带研究生的数量,上学期的授课任务,进而计算出教员的工作量和包干经费,从而便于管理者查看和决策。

4.统计数据的可视化显示

统计数据的可视化显示采用Windows提供的OWC10.DLL插件来完成,通过网络编程与之提供的接口进行连接,然后将数据库中的业务数据进行可视化显示,从而使管理者得到更直观的分析数据,进而对教研室的发展状况进行及时评估。如图4所示。

参考文献:

[1]裴建明,段玉斌,王跃民,王俊杰,于国亮.教研室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8 (1):112-114.

[2]王可,张毅.教研室信息化平台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9):49-50.

[3]苏兰,何齐宗,苏春.教研室虚拟社区:高校教研室信息化建设新模式[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6):45-48.

[4]周剑光,刘景夏,胡冰新.军校教育信息化与教员队伍信息素质培养研究[J].中国电子教育, 2010(1):33-36.

办公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网络时代;行政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0201-01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已经进入到了网络时代,在网络时代下必然也要求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发生着变化,其中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论文主要结合网络时代下的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展开分析探讨,以期从中能够找到合理有效的信息化行政管理对策和措施,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二、行政管理信息化概述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

行政管理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政府办公智能化,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政府宏观指引、公共服务、职能分工、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有效整合政府内外部资源,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效益、增强政府公益性的过程。行政管理信息化是为达到政府施政目标而进行的一个动态的系统和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信息化不是IT与行政管理简单的结合,而是相互融合和创新。

一般而言,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业务应用层、系统整合层、运行支撑层和综合应用层。其中,业务应用层为各个业务系统以及尚未纳入信息系统的业务应用。通过应用层的系统,产生各类数字化和非数字化业务信息。系统整合层为信息综合应用管理进行系统级和数据级的整合。通过基础信息采集平台将各类业务信息汇集到综合资源库中,并形成数据仓库,为高端情报应用提供数据存储逻辑。运行支撑层为信息综合应用管理平台提供运行所需要的基础软件平台以及安全保障体系。综合应用层是对整合的各类数据进行综合应用,包括日常信息综合应用和精细化管理应用两大类。

三、网络时代下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与措施

(一)优化系统建设,打造信息化工作平台

系统平台是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各级行政管理机关必须加强系统平台建设,努力构建适应当前行政管理工作需要的信息化系统,为各级行政管理机关打造出良好的工作平台。

建设信息平台,优化系统功能。各级行政管理机关要根据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结合本层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工作实际,切实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不断优化系统功能,切实夯实信息化工作根基。根据行政管理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的工作思路,在集合各部门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将行政管理内部信息资源和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的相关社会信息资源,经过汇集、整合后及时挂接到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上:同时,合理进行信息组织和资源配置,以满足作战指挥和一线行动的实际需求。行政管理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的建设要全盘规划、科学论证。系统功能的设计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前提下要有超前意识,要预置可扩展功能,满足可预见的需求。

(二)广泛整合内外资源,夯实信息化工作基础

系统能否发挥作用,必须有相应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因此,在构建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必须广泛整合行政管理部门内部外部资源,为信息化应用打好基础。

广辟信息来源,服务基层信息化。要加强基层行政管理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内外网接入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通过利用多种数据实时抽取、关联、调用工具建立综合数据库,促进信息的深层次利用,使信息化建设真正为一线基层行政管理服务。要紧紧围绕“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这个中心,抓住情报信息采集、共享、研判、应用等重点环节,围绕人地物事、吃佗行消等人的基本活动轨迹,整合交通、电信、银行、工商、税务等有关信息,实现信息互动、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拥有的信息资源并非越多越好,因为有限的信息加工能力会导致有用信息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更何况对海量信息的存储、加工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所以,必须强调,需要哪些信息资源,就应该定制,而对信息资源的加工也应量力而行。

(三)强化信息化应用,全面提升公安机关行政管理能力

在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意识是前提,系统是基础,资源是支撑,应用是关键。服务应用、提高效能是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用是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所在,为实战服务既是信息应用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加强网上服务,提升服务社会水平。以信息化引领服务方式变革,建立网络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机制。通过互联网、窗口单位电子触摸屏等信息化手段深化行政管理信息的公开,提高执法管理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增强执法公信力,同时通过促进权力阳光运行和服务规范化,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

四、结语

上一篇:煤矿信息化论文范文 下一篇:电子商务信息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