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神经病学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时间:2023-05-29 10:41:31

医学院校神经病学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摘要:在“新医科”背景下,迫切需要具备“五术”能力的新型医学人才。基于医学“五术”培养理念的高等医学院校神经病学课程思政建设,采用融入医学“五术”新内涵的整合式教学方式,对神经病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进行一系列探索与思考。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更加准确地把握我国神经病学学科性质和发展水平,在知识传授中注重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在核心价值观传播中注重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

关键词:神经病学专业;课程思政;特色建设;教学改革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要梳理和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维方法、价值理念等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提高课程育人效果。培养学生“五术”能力,即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1],集中体现了培养德才兼备的卓越医学人才的要求,高质量的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施,是实现课程育人的重要保障。神经病学在临床医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因为:(1)神经疾病谱广,其中脑血管病、癫痫等为需要积极防治的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2)“定位+定性”临床思维方式,与其他学科有很大不同。(3)学科间联系紧密,交叉整合。(4)神经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发展迅速,而教材及大纲编写更新慢,需要及时补充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5)神经疾病患者常常合并心理和精神问题,老年病人、慢性病病人多,对医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有更高的要求。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包含了课程知识(知识体系、知识架构、重难点)和课程思政(政治导向、价值引领等)。“课程知识”在哪里,“课程思政”就在哪里。神经病学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保障。

1神经病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神经病学专业属于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属于脑科学研究的重点范畴,学科内亚专业学组众多,如脑血管病组、癫痫与电生理学组、认知功能障碍组、运动障碍疾病组、神经遗传与代谢学组、神经免疫病与感染、神经肌肉疾病小组,近年来神经病学各个专业方向发展迅速,以神经科学为引领的人工智能和现代信息技术始终是科技发展的前沿和引擎[2]。近年来,在一些科技强国的国家政权干预下,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借口,以维护“本国政治安全”为幌子,神经病学专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阻碍神经病学学科发展的国际政治壁垒愈加突出。目前尚未有高等医学院校神经病学专业的教学思政制度和相关课程。如何把神经病学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实践(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后教育)中,进一步培养神经病学专业领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和(或)科技型人才,增强神经病学专业领域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国家使命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是急需解决的课题。基于此背景,我们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病学专业特点和师生实际情况出发,从神经病学专业思政课程制度建设、思政课程建设竞赛、表彰制度、第三方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进行神经病学专业思政课程建设探索。

2神经病学课程思政和课程知识协同育人设计

2.1根据课程思政的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课程思政依托课程知识,相互联动,可以避免思政教育素材碎片化、被动嵌入知识点教学中,或是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分离,形成“两张皮”[4]。课程思政的内容根据课程知识,对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取舍和挖掘,将价值引领巧妙地依托学科的知识体系、知识架构和重、难点进行传授。一是将红色精神融入学生“医者仁心”的价值观引导[5],将医学课程教学中蕴含的优良的革命作风和红色精神融入课程知识的教学中;二是融合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认清时代使命;三是融入科学精神,深入分析课程内容,让学生理解神经病学知识体系和临床技能;四是融入人文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作精神,让学生理解医学是与人的体验、情感、伦理有关的事业。

2.2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程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课堂育人、校园文化育人和社会实践育人有机结合

一方面融入课堂讲授环节进行,另一方面将课程思政融入见习和实习的实践环节,并向课堂外延伸到社会服务中,转化为内心信念,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同时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讨论、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贯穿课程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备课、课程管理、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

2.3加强学生思政能力的考核与评价,确保课程思政教学实效

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课堂中及课后的综合评价[6]。课堂内,结合课程思政目标,使用提问、雨课堂小问答等方式,课后在神经病学网络学习平台布置的作业、测验中穿插价值观、医患沟通、医疗法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内容,综合评价与考核学生对思政目标的认识及理解情况,并将此作为本门课程形成性考核中最终成绩的一部分。

2.4提高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保障课程思政高质量地融合

部分专业课教师队伍缺少知识基础和技能训练,对学生群体特征的理解不到位,因此,应对如何恰当地融入思政元素进行培训,突破传统学科式教材框架的限制,通过组织教师设计和编写课程思政案例库,将课程思政和课程知识深度融合,为推动医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全方位提升课程品质提供保障。

3基于医学“五术”培养理念的高等医学院校神经病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效果

3.1神经病学专业课程建设特色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目前已经形成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神经病学”为首,与“脑血管病科”“功能神经外科学”相辅相成、协同发展,三大学科呈现出三足鼎立又彼此交融之势,初步形成在国内外规模较大、具有重要影响力、独树一帜的多学科医学学科群。神经病学总体学科群的建设,为神经病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基础和阵地;学科发展历史阶段、学科发展水平、学科发展特点为课程思政的建设内容、方法提供了切入点;对学科历史发展轨迹的再认识,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的把握,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课程也会变得生动,促使学生向老一辈医学大家学习。在此基础上,能够形成神经病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亮点和特色。

3.2神经病学专业教师思政风格建设

教师是影响课程思政建设“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因素[7]。神经病学专业教师必须政治素质过硬,更加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神经病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增强课程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为此,我们建立了教师走进大学讲堂之前的严格审批制度,经过各专业亚组推荐、神经病学教研室审核、最终学院反馈的三级评估机制,对每位教师开展了授课后的学生匿名反馈,同时也接受南京医科大学督导组的反馈,进行不断整改和优化,遴选了一批有意识、有意愿、有能力的教师进行重点支持和培养。

3.3神经病学思政课程品牌建设模式探索

建设神经病学品牌课程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方法。神经病学专业内部通过精选教学内容和案例(脑血管病组、癫痫与电生理学组、认知功能障碍组、运动障碍疾病组、神经遗传与代谢学组),规范编写课程思政的教学大纲、课程教案以及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同时借助校内网等、具有示范性、特色性的课程进行宣传和推广,在校、院、系等不同层次打造了神经病学亚专业的课程思政品牌课程,逐步形成各个学组的品牌效应。

4神经病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目前神经病学思政课程总体上建设还不完善,在授课中还比较生硬,不够细化、不够精确、不够灵活,这都是今后要着手改进的地方。

4.1制定相关神经病学教学思政制度

不论是理论课堂教学还是临床实践教学的教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育处都会组织专家进行正式授课前的试讲和安排预审,根据实际情况举办思政课程建设讲座或竞赛。为使思政课程制度化、规范化、长久化,需要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制定课程思政教学的规范化指导和相关管理文件,明确课程思政的建设和要求、实施的支持条件和考评的标准。

4.2树立思政课程建设的典型和榜样

各神经病学教学单位小组在每一个亚专业(脑血管病组、癫痫与电生理学组、认知功能障碍组、运动障碍疾病组、神经遗传与代谢学组、神经免疫病与感染、神经肌肉疾病小组)中,选择至少一门课程和一批教师作为示范典型,力争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及时总结经验做法,逐步全面推开,确保每一门课、每一名教师都能发挥好育人作用。

4.3统筹校院联动

充分利用学校大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契机,搭建好课程思政建设的多元化平台,向兄弟单位取经和学习。转变教师只重视专业教育的理念,把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贯穿于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理念,自觉研究党的方针政策及基本理论,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利用“三会一课”、专题会议等载体,通过“集中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式,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一支教学、科研、医疗经验丰富及职业道德素养高的教学团队。

4.4完善考评和激励机制

从附属医院教育处和神经病学教研室层面要把“神经病学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教师教学能力考核范围。在实施督导听课评价中,要专门体现对课程思政内容教学的评价。在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中,要将课程建设是否体现了价值引领作为重要的监测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课后学习心得体会,或者相关思政课程专家组进行随机课堂和临床见习、实习授课测评,重点以第三方评价为主。对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的优秀教师,在教师职务(职称)晋升和评优评先表彰中,要给予优先考虑。

参考文献:

[1]张璐,王华伟,龙莉,等.基于医学“五术”新内涵的《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建设探索: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2):54-56.

[2]张艳丽,王秀芬,臧兆萍,等.CTTM结合Sandwich教学法在神经病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3):10-11.

[3]余年,许雯雯,陈珊珊,等.高等医学院校神经病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J].管理观察,2020(28):103-106.

[4]林贤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内在逻辑和路径探索[J].高教学刊,2021(7):193-196.

[5]张泰城,常胜.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求实,2016(11):30-35.

[6]王易,岳凤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8(5):61-65.

[7]容伟,李英,严勇,等.神经病学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改革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0(18):170-171.

作者:李馨蕊 张婕 韩剑虹 陈敏 熊静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上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故障维修分析 下一篇:沉浸式体验音乐教学方法的建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