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时间:2023-01-19 09:41:13

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摘要: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下,国有企业内部的投融资活动呈现出了“一路绿灯”的发展形势,虽然这能够推动国有企业的良好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的负债,为国有企业的长效、健康发展带来难以规避的风险及隐患。本文就主要围绕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展开论述,首先概述了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的内涵及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应对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风险管理;问题及策略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及意义。国有企业在实施投融资活动的进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风险,而为了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更好实现,需要不断强化对风险的管理,大幅度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有企业在项目投融资中会面临风险的概率也有所上升,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国有企业积极采取针对化的应对措施,推进对风险的全方位管理,规避盲目的投融资行为的出现,从而实现投融资风险的最大化降低,有效增强国有企业的投资收益。

一、国有企业的投融资风险及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一)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国有企业在实际的投资环节,因为缺乏对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整体预测,从而导致对既定投资方向、投资规模、投资时序的计划出现了和实际不相符合的情况,以至于无法达到理想的投资成效,并给企业带来较大亏损,甚至会造成资金链的断裂,致使企业面临举债的困境。通常来说,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国有企业所推进的投资项目会横跨多个领域及业态,这类项目的特点是对于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并且具有相当长的回报周期,正因如此,会更容易被政府、市场、金融、内部管理等所影响,最终出现投资收益显著降低或亏损严重的现象。而为了实现对投资风险的全面规避,需要国有企业将投资前期的调研与分析工作提前落实到位,以期取得预期中的投资收益。

(二)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是指国有企业为了盲目追求自身的发展及壮大需求,会不断采取对外筹资的发展方式,但由于没有对自身的偿债能力进行综合考量,所以引发了高额举债的情况,进而出现了资不抵债、威胁融资信用、债务成本过高、债务资本结构复杂等一系列的融资风险。即便和民营企业相比,大部分国有企业会更具实力,然而如若国有企业的负债率长期得不到降低,或是盈利水平一直呈下降趋势,均会使国有企业的融资管理工作陷入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容易对国有企业的稳健、长效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能够优化并完善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近几年,国有企业一直是落实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对象,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市场会涌现大量的投资、融资、兼并收购等活动,基于这一背景,通过不断强化对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的管理工作,在推动企业投融资管理能力有效提升的同时,还有助于推进对资本结构的全面完善;其次,能够助力国有经济的良好、稳定发展。如果想最大限度地增强国有经济效益,扩大企业发展规模无疑是一条必经之路,同时还要维护企业的长治久安,所以国有企业必须以自身的实际现状为基础来开展各项投融资活动。经过切实强化管理投融资风险,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找出风险源头,从根源上做好对投融资风险的全方位防控。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投融资管理能力及水平,而且还有助于积累更丰富的投融资经验,从而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实质性助力。

二、国有企业的投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投融资战略规划

针对国有企业而言,具备充足的资金是其实施各项经济活动的前提。从我国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内部的投融资现状来看,他们在推进投资或融资工作的进程中盲目追求工作进度,对投融资战略规划之于企业发展而言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有所忽略,而且相应的战略性目光也不够长远,从而使得所制定的投融资战略规划中存在诸多缺陷与问题,难以使国有企业的具体发展需求得到较好满足。而且很多国有企业所做出的投融资活动决策过于随意,并没有构建起系统、完善的评价体系,也就无法对具体的投融资活动做出准确、科学的评估,进而使国有企业内部的相关管理人员很难对正确的投融资方向加以精准判断。不仅如此,国有企业中的投融资方面的人才十分匮乏,导致投融资项目的开展过程中较易出现对风险的决策、管理、评价等不够及时的情况,盲目进行投融资的现象比较常见,致使国有企业陷入严重的投融资风险之中,达不到预期的投资效果与目标。

(二)国有企业欠缺完备的投资体制

现如今,我国用于规范并约束国有企业行为的法律法规、制度文件等仍旧有待完善,基于这样的状况,一些国有企业内部的部分投资项目在运行过程中一直处于非透明化的状态,而且现有的法规条文并没有就这一现象进行严格制约,致使相应的投资收益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整体而言,我国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的投资体制并不完备,不利于对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全面化、严格化规定。此外,国有企业在规范投资方面的规章制度也不够完善,经常出现在某一投资项目出现风险时却无人问责的情况。再加上实际的投资项目结项之后,并没有对应的绩效评价制度来保障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进一步加大了企业所面临的投资风险,对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产生了严重影响。

(三)国有企业欠缺完善的融资市场体系

第一,在国有企业内部的融资渠道比较多的情况下,银行等具备一定传统性的金融机构仍旧是其的主要融资渠道,而没有采取一些更具多元化及多样性的融资形式,相应的融资体系也较为单一,这就给国有企业的有序发展带来了较大阻碍;第二,国有企业受融资市场体系缺乏健全性与完善性的影响,导致其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日趋复杂。而且国有企业在开展融资项目的过程中,较为重要的是对资金的管理工作。如若其不能够筹集到足够的项目资金,将会对企业的正常、有序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第三,部分国有企业在分析具体的融资活动时,融资模式单一的问题比较明显,同时也没有对融资市场未来的机遇与规模做出综合考量。

(四)投资结构不合理

首先,生产结构缺乏合理性。在国有企业中,生产结构主要指企业所投资的项目所属的行业类型,现如今,市场内部涌现出了很多投资主体,绝大多数情况下,国有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会更多地运用多元分散投资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威胁国有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予以消除,但也极易给投资项目的控制力带来负面影响,使投资活动面临风险的概率有所增加;其次,执行力度不够。通常来说,国有企业存在执行力不足的原因在于内部出现了不合理的人员配置、权责分配、企业结构等,严重降低了对于投资方案的执行效率,使投资项目陷入非必要的风险之中,增加了投资活动的实施成本,加大了项目的运行与发展负担。

(五)融资方式单一

一直以来,我国很多国有企业所采取的融资方式主要是银行贷款,此种方式所需成本比较低、资金获得率比较高、应用较为灵活,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或不足,例如,给国有企业融资设下了诸多限制条件,具体有保证金比例、财务指标、专款专用等方面的限制。而且如果是部分信用资质较低的中小型国有企业,银行机构会给他们设置更高的融资准入门槛,以至于这部分企业在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的过程中,相应的融资成本会比较高,运营风险也会随之增加。而且在金融市场的监督及管理力度不断增强的形势下,各大银行与国有企业间的关系也日渐紧张,表现为融资利息明显提升、融资难度显著增加,对此,需要国有企业就自身当下的资本结构加以全面优化,并且还需积极开发更为多元的融资方式,有效降低在具有融资需求时对银行的依赖性。实际上,也有一些国有企业陆续尝试采用其他形式的融资方式,如证券融资、融资租赁、应收账款保理等,但也仅限于响应时代的号召,并没有依据自身实际状况来选取适合、有效的融资方式。

三、应对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问题的策略

(一)制定合理的投融资战略规划

国有企业要想切实解决自身在投融资战略规划方面的不合理问题,首要一步是必须制定全新的兼具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投融资规划,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国有企业应当对自身目前的发展目标及方向加以重新审视与明确;第二,国有企业要时刻注意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与国际上拥有良好发展形势的企业的投融资战略规划进行良性对比,并将于自身投融资活动而言较为有益的经验加以积极借鉴;第三,利用银行信贷、债券等手段来优化企业目前的投融资结构;第四,国有企业还要在具体的投融资项目实施环节强化对自身数据信息的合理化分析,依托所制定的投融资战略规划,不断寻求更具多样化的投融资方式,推动企业的长效、持续发展。

(二)建立健全投融资风险评价体系

为了促使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需要企业在实际的运营发展进程中,以投融资战略规划作为主要出发点,来进一步健全投融资风险评价体系,促进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投融资战略规划意识的显著提高,使其立足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正确看待并精准防范投融资风险,在国有企业内部形成积极的风险评估文化,确保投融资风险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其一,国有企业可以将分析投融资风险的时间进行适当延长,比如以既定期限为基础再延长三到五年,同时在这一整个时期内对国有企业的短期与长期投融资目标进行统筹规划;其二,国有企业在自身的具体运营环节,不但要积极塑造良性的企业文化,而且还要专注于打造专业化、高质量的投融资团队,并定期组织人才招聘会,积极开设对于内部员工的培训教育活动,从而不断充实相关投融资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切实提高他们的战略规划能力,进而给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整体提升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其三,国有企业在实施投资或融资活动之前,务必要做好全方位的市场调研,就市场做出精准、详细的分析,也要对合作方的信用资质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然后通过与新时代下的发展趋势的有机结合,适当增加在金融行业与高新产业方面的投资,对于一些资源消耗类企业,要尽可能地规避投资;其四,针对国有企业所推行的部分大型投融资项目,可以邀请专业机构来深层分析在投融资项目实际开展之后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以此确保投融资风险能够始终保持可控,从根源上将投资收益和预期收益间的差距缩到最小。

(三)优化企业投融资结构

针对国有企业而言,其进行投资与融资的一项重要目的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基于此,需要国有企业切实落实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在自身当下的具体发展情况以及市场未来的变动趋势的基础上来深入分析投融资目标的结构,从而实现对企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与整合,增强其对于外部发展环境的适应性,更好定位自身开展投融资活动的正确方向,强化对投融资风险的全方位防控;二是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基于对投融资项目责任人的实际职责的逐一明确,从而保证在投融资项目的各个实施环节均配有专业化人员来加以管理,并全程负责,有效提升投融资项目的落实质量;三是必须给予相应的风险承担人员以较高的地位,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降低政府机构对国有企业投融资活动形成的干扰,确保企业投融资项目的独立性,推动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发展。

(四)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在国有企业的日常发展中,开展融资活动有助于使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得到暂时缓解。然而由于目前国有企业融资进程中存在的融资渠道过于单一的情况,给企业的良好运营及发展产生了较大制约,所以必须通过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的方式为国有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选择与可能,如此一来,才能够帮助国有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融资风险,使其在不同的融资形式中进行分散,充分提高企业在防控融资风险方面的能力与水平。一般来说,国有企业选择率比较高的融资渠道包括发行债券、股权融资、TOT、PPP等,因为这些融资方式的特点各不相同,所以企业可以依据它们本身的特点以及自身的具体需求来选取更加适合的方式。例如,就PPP和TOT而言,它们均是政府和私企、社会资本构建良好合作关系所使用的重要融资方式,此类方式不但可以使合作双方在资金方面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同时还可以推进它们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在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下,国有企业也可以积极与国际市场展开合作,采用境外融资渠道来丰富自身的融资方式,以此为自身融资活动的开展创造更多新的可能。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为中心,通过对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的内涵以及加强管理投融资风险的重要性进行阐述,能够使相关人员形成对投融资风险的全面了解,并深刻意识到风险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用;通过对国有企业在投融资风险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能够使风险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不足之处;通过对应对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问题的策略进行总结,能够为国有企业之后的投融资活动的更好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管敏敏.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探讨[J].市场周刊,2022,35(10):17–19+69.

[2]李超,胡延杰,王嘉,等.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关键探索[J].财经界,2022(02):68–70.

[3]徐悦铭.国有企业投融资的创新发展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21(23):78–80.

[4]姜慧慧.探讨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控制策略[J].中国产经,2021(08):89–90.

[5]王华.试论国企投融资管理的现状及优化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21(07):36–37.

作者:李静 单位:泽州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

上一篇:会计师审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飞机动力装置课程思政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