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现状

时间:2023-01-18 09:41:52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现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城市滨水空间是指以河流、湖泊、湿地为主要依托,结合城市人文因素与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具有较强观赏和使用功能的景观空间,它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而形成的综合性体系。因此,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到城市发展特点和规律,将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分析和处理。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现状,提出滨水空间设计应从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元素、景观美学等方面出发进行整合,使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原则;思路

城市滨水区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也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滨水空间是一个地区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对象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滨水空间既要满足城市居民对滨水空间景观功能和品质的需求,又要发挥对城市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作用的功能和品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滨水空间所具备的环境承载力也成为未来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新的方向。从总体上来看,滨水景观规划设计具有综合性、多功能性、开放性特点,所以,在今后对我国整体城市滨江空间景观设计研究过程中,应着重关注这几方面问题。

1城市滨水空间含义及类别

1.1城市滨水空间的涵义

城市滨水空间是指以河流为主要景观载体的城市地域范围内,在自然条件下以河流为中心的水环境、水景观以及水文化所形成的地域空间。它是城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空间上的集中反映,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滨水区域内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很大,而且具有天然的河道、湖泊或湿地、沼泽等自然条件,开发建设和利用都很方便。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滨水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滨水区包括以河流为主要景观载体,并能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融合而形成具有一定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一种自然山水景观区域或范围,即是对城市水体与滨水空间进行整体上把握并加以利用。滨水地段可分为3大类:(1)人工景观段和自然景观段;(2)滨水公共空间段;(3)滨水绿地及其他。滨水区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其范围主要为河流两侧、湖泊周围及湿地附近;二是其地域分布以河流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滨水地段有着丰富多样的自然、人文环境,而这两种环境也是构成滨水区完整空间结构最重要的基础因素。滨水区既属于自然属性,又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其价值在于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改善人居生活条件,提升城市品质,从而提高城市品位和知名度以及美誉度[1]。

1.2城市滨水空间的类别

城市滨水空间的类别:(1)城市人工滨水空间,主要是利用各种工程措施,如堤防、护滩等,对城市水体进行综合治理,保护和改造水体的自然形态。(2)城市自然湿地,是指在天然或人工环境中形成的,与水直接接触并具有一定保护和利用价值的生境空间区域。(3)城市湿地公园,通过人工设施如堤坝、道路、桥梁、亲水平台等改善其环境质量。(4)人工湿地公园是城市中最大、最有特色的生态系统之一。(5)生态湿地是一个自然和人工有机结合的复合体[2]。

2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2.1重视整体规划、科学分区

城市滨水空间,是指在河流两岸地带的地域范围内,以自然或人工河道为依托,由堤岸、河堤与水面组成的具有一定空间层次及景观特征的地域景观。对于城市滨水地区而言,其景观主要由堤岸、河岸、河堤及其两侧的河滩构成,以自然形成的河滩为主。由于水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进行滨水区域相关设计时应重视整体规划,科学分区,从而最大程度地利用水这一宝贵资源。整体性原则是对环境的整体认识,其内涵包括生态环境因素与非生态环境因素的整体关系。从整体上把握设计要求及规划目标,从局部上分析与处理场地内部各功能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空间与其他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考虑与研究地域文化特色以及生态要求,从具体实施上分析各专项工程之间的关系,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和实施。具体措施如下:(1)将整个城市的河道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2)在河两岸设计上应充分考虑人们休闲娱乐等活动需要;(3)应重视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4)应重视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保护;(5)规划应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应重视整体规划、科学分区。

2.2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一个天然的环境要素,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滨水空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巨大,因此我国对于公共用地建设以及公共管理用地的需求也非常大。而在现代设计中,生态优先的原则也被广泛应用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中。这不仅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而且能够为公众带来良好生活体验,为社会提供更多财富和环境资源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河流、湖泊等水域生态系统。水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本、文化之源,更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在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要重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只有这样,才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生活空间。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我国各大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也越来越受重视[3]。

2.3满足人性化需求,构建亲水空间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满足个性化需求,构建亲水空间。水是生命之源,而人们对自然的追求也在不断加深。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好,更注重对水的保护和利用。我们都知道,城市中的河流与其周围环境和建筑融合为一体,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是构建人们亲水空间、体现城市地域特色的重要手段。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性化需求,构建亲水功能与亲水性是当前社会环境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都有赖于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以及进步。通过对该项目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只有将人性化需求融入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中,才能满足人们对亲水功能和亲水性需求,从而营造出具有活力、舒适、安全、环保、健康、人文等特征和功能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

3城市滨水空间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3.1增加商业及娱乐功能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城市滨水空间也成了各大城市的新亮点。其中,商业功能的发挥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上海某大型楼盘项目由东向西分别是绿地、文化中心、商业、住宅、办公等不同类型建筑,其中商业面积占比超过50%,且有较多的底商以及部分底商为餐饮和娱乐设施等。在项目建设中,把建筑体量划分为6个区域:一个大组团内的文化中心为居住区与酒店,另4个小组团为办公及酒店,而最南侧是文化中心。在这6个小组团中每个空间都有不同的作用:例如文化区既是整个地块内的商业核心,也是一处景观及视觉焦点。而作为居住区域的建筑,则起到了分隔两大块区域的作用,同时也发挥了美化环境及创造景观视觉中心等功能。由于文化区与居住区本身处于相对隔离和独立的状态,所以它又是整个地块内最具有活力与文化氛围的空间。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城市滨水空间而言,增加商业功能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城市发展所需要保留和提升的建筑风格及特色等方面,这些才是让整个项目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地标并引领区域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4]。

3.2充分体现层次感

城市滨水空间设计应考虑合理的景观规划,使城市的整体景观在空间上具有层次感。同时,对水体环境、水面景观以及植物景观进行协调管理及生态系统平衡,避免过多人为干预,使其成为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合理规划滨水空间的功能分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功能分区要求,明确不同用地性质、不同类型水体、不同尺度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和协调问题。利用滨水空间资源,通过水面交通联系、亲水广场、桥梁等交通设施将两岸串联起来,形成城市滨水区域的有机网络体系。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滨水区域内各类设施布局、交通组织和绿化植被等情况,使城市滨水区域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所[5]。

3.3场地要更灵活

在城市中,水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同时也是构成城市空间的一部分,滨水环境可以促进人们的活动,增加人们在城市中的幸福感,并且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一定益处。通过对场地及周边环境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新思路。该方案以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公园作为设计主体和场地条件,采用景观视线导向系统进行场地分区控制和组织,通过设置滨水空间、设置码头、驳岸、滨水步道等方式来满足不同人群对活动场地的需求,通过保留或改造有价值的现状建筑来增加景观环境,并结合植物搭配形成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其中包括:(1)在滨江公园中规划有多处码头区域;(2)保留和改造有价值建筑;(3)利用滨江广场改造为滨水绿地、设置码头及驳岸等。方案充分利用场地现状条件,提出“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等新思路,对滨水步道和码头进行空间布局和功能组织。此外,还充分利用场地内原有建筑和设施进行景观设计,同时通过绿化种植丰富滨水景观环境。

4结语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滨水区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历史文化元素在其中的表现,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建设滨水空间设计时,可以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使滨水区景观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意义。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从现在到未来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在以后的时间中相关人员应该多关注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其能真正发挥出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京海,战明松,刘矜,戴巍.“山水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葫芦岛市打渔山滨海公园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1):1-7.

[2]王帅.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J].现代园艺,2021,44(08):48-49.

[3]龚芝木.关于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02):54-56.

[4]向星,蒋智.活力激发下的山地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以重庆中心城区嘉陵江滨水空间为例[J].中外建筑,2020(11):148-150.

[5]王锦彦.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讨[J].城市建筑,2019,16(08):133-134.

作者:冯周梁 单位:湖州师范学院

上一篇:提高房地产经济管理质量的策略 下一篇:智慧城市下的生态景观设计案列